企业能源标准化

2024-08-12

企业能源标准化(精选12篇)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1

由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首钢总公司、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等作为主要起草单位, 历时两年多的《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国家标准 (GB/T 21368-2008) 于2007年11月29日通过了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会, 于2008年1月21日正式颁布, 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46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配套标准之一, 是依据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规定和要求, 结合钢铁行业特点制定的。

这项工作是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于2005年在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国家能标委等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立项的。在调研、起草、反复修改的过程中, 得到了许多上级领导部门的具体指导;在广泛征求意见阶段, 许多会员单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高度责任感, 如首钢、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太钢、济钢、鞍钢、包钢、酒钢、陕西龙钢、重钢、中冶东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都提出许多宝贵意见。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2

时间:2013-09-29 来源: 中国能源报

文章类别:原创

作者:张子瑞

核心提示: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透露,到“十二五”末,全国质监系统将完成对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共计17000家单位的首次能源计量审查工作。为指导审查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还专门发布实施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对审查内容、审查要求、审查方法及结果做出详细规定。业内认为,进行能源计量审查,将推动节能减排的标准化,从而提高节能减排的针对性。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透露,到“十二五”末,全国质监系统将完成对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共计17000家单位的首次能源计量审查工作。为指导审查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还专门发布实施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对审查内容、审查要求、审查方法及结果做出详细规定。业内认为,进行能源计量审查,将推动节能减排的标准化,从而提高节能减排的针对性。

3年内完成首次能源计量审查

“在节能减排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更要通过加强能源计量审查等措施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日前向记者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的约束性指标。国务院专门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监管;《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也强调要“突出抓好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监督检查”。

统计显示,全国17000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费占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因此,在业内人士看来,抓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已成为实现“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据介绍,本次审查的对象是国家发改委2012年发布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名单》中所列工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商贸企业等,约17000家;审查内容主要是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数据管理以及能源计量工作人员配备和培训等能源计量工作情况。

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更好地做好能源计量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制定了《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计量制度、计量人员、计量器具以及能源计量数据的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国家质检总局提出要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工作开展定期审查,为此专门组织制定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对审查内容、审查要求、审查方法及结果做了详细规定。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为计量行政部门计量监督审查提供了有效依据。

能源计量渐受企业认可

“以计量管理为基础,开展节能工作,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河北一家化工企业负责人不久前对记者表示,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监测网,各个车间单位的能耗情况清晰可见,不仅考核轻松,节能的积极性也变高了。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轻轻一点鼠标,整个公司煤、水、电、运等不同项目的能源计量情况一目了然。“任何企业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都离不开计量。如果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

山东省目前正在开展的“能效对标,计量诊断”活动,旨在按照相同的标准和要求对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帮助用能单位全面客观的了解能源使用实际情况,并根据能源利用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计量诊断结论和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山东省质监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能源计量和能源审计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不仅要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还需搞清能源流向和数量,找出耗能点,提出节能技改措施。能源计量是节能降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了能源计量的支持,节能降耗才能有的放矢。对于企业来说,小计量能带来大效益,能源计量管理成了打开企业节能增效宝藏的“金钥匙”,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强化能源计量管理。

助推节能减排标准化

节能减排,标准是基础,计量是关键。能源计量近几年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2007年1月1日,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正式实施,为企业进行能源计量提供了标准与原则。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则为能源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法律法规基础。

国家节能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节能减排首先要量化能源和污染物,准确计量能源的消耗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能源计量是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基础性工作。

中国节能协会秘书长房庆认为,能源计量工作是保证国家节能目标实现的基础,必须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及相关行业标准。质监部门要依据现有国家或行业能效和能耗限额标准进行监督节能环保和检查,完善节能监督体系,建立能源在线监测网络,变终端节能为系统智能节能。

数据显示,2011年节能服务产业规模已达1250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24倍。与此同时,我国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目前还不能适应节能减排的现状,现有的200多项技术标准远远不能满足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需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院长王忠敏表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需要一个标准框架支撑。

据了解,当前,发达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已开始在我国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和标准,并初具市场规模。而我国的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工作相对分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间相互不统一,有关节能减排的检测评价方法不统一,认证有效性亟待提高,部分标准与当前节能减排工作不协调。而能源计量及能源审计既建立在一整套的节能减排标准之上,又反过来能推动节能减排标准不断完善。

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

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节能机制,越来越被接受。许多企业纷纷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力度。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节能效果如何认定的难题。节能效果计量难也就成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制约因素。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王树茂介绍,我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节能减排存在三大障碍。除了认识障碍和投融资障碍以外,最主要的是技术障碍,而技术障碍的核心并不是节能减排技术的匮乏,而是检测能力建设,也就是健全的检测机构和先进的计量方法方面的欠缺。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标准;专利标准化;路径选择;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306;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6)04-0025-05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现状

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和支撑作用,因此,在2010年国务院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并大力推进产业化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就已展开。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标准化工作机构。我国负责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制修订的机构有国家标准化委员会(SAC)、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前者负责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后者负责汽车行业的标准化工作,SAC下设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委员来自汽车行业骨干企业、检测机构、高校和研究所等单位。为了强化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化工作,1998年专门成立了电动车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SC27),主要负责全国电动车辆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根据工作需要,SAC/TC114/ SC27下成立若干工作组,包括整车工作组、燃料电池工作组、驱动电机工作组、动力电池工作组、无线充电工作组、电磁兼容工作组、高压连接器工作组等。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汽车、电力、电工等企业的大力参与下,我国目前已发布了90余项电动汽车标准,涵盖电动汽车基础通用、整车、关键总成(含电池、电机和电控)、电动附件、基础设施、接口与界面等各个领域。此外,正在制修订的电动汽车标准还有70余项。

综观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可以看出: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完全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尽管已发布的技术标准中有企业的参与,甚至有些标准由企业起草,但标准制定的主体还是政府部门;第二,现有的标准都是经过法定程序、由国家有关机构批准发布的,因此,都是法定标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现由企业制定、能够影响其他企业并被其他企业追随的事实标准;第三,已出台的标准中并没有很好地将专利融入其中。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标准化工作的理念和做法上。传统的标准化工作是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的手段之一,着重解决的是产品的互换性和产品的质量提高等问题。而对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不仅要解决传统的标准化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更要通过标准化工作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而实现上述目的的唯一途径就是将专利融入标准,实行专利技术的标准化和标准的许可化。从标准的公共属性来看,标准和专利具有不兼容性,但是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经济时代,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不二法则,以专利为后盾制定技术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限制竞争对手的新战略[1]。因此,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应“志存高远”,从一开始就应当将专利标准化作为整个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路径选择

(一)专利标准化的一般路径分析

1.国家(行业)标准路径

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均是在国家或行业的推动下进行的。我国电信行业的国家标准TD-SCDMA就是如此。TD-SCDMA的发展始于1998年初,在当时的邮电部科技司的直接领导下,由原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组织队伍,在SCDMA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和起草符合IMT-2000要求的中国的TD-SCDMA建议草案。在TD-SCDMA技术标准确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政府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是投入专项资金。据统计,截至2014年,TD-SCDMA网络建设累计投资超过1880亿元。二是公布TDD频段。中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明确55MHzTDD频段用于TD-SCDMA制式,从而确定了TD-SCDMA技术的合法地位。三是启动实验网。中国通信行业六大运营商均参与了TD-SCDMA实验网的建设工作;四是推动成立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运作TD-SCDMA标准[2]。由于政府战略决策正确,大唐电信、华为、中兴等国内电信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中国提出的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TD-SCDMA标准,不仅成为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而且成为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无线通信国际标准,实现了我国电信史上里程碑式的跨越。

2.联盟标准路径

即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在技术联盟或专利联盟的推动下进行的。具体说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先有个别企业进行核心技术的开发,然后由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组成技术创新联盟或专利联盟,通过联盟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并通过联盟的力量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另一种是先确立相应的技术标准,然后成立技术创新联盟或专利联盟,由成立的联盟来推动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AVS标准就是典型的联盟标准。我国数字音视频产业是我国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但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标准,相关企业长期受制于持有标准化专利和技术的企业与组织,DVD收费事件更使我们痛下决心一定要掌握产业的技术标准,否则会使数字音视频产业出现“空心化”从而危及整个产业的安全。基于上述背景,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家原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于2002年6月批准成立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简称AVS工作组)。工作组的任务是,面向我国的信息产业需求,联合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制(修)订数字音视频的压缩、解压缩、处理和表示等共性技术标准,为数字音视频设备与系统提供高效经济的编解码技术,服务于高分辨率数字广播、高密度激光数字存储媒体、无线宽带多媒体通讯、互联网宽带流媒体等重大信息产业。工作组由国内多年对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进行研发的组织和企业组成,通过工作组成员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自主制定的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AVS。目前,AVS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有力支撑了我国音视频产业“由大变强”的升级,为我国构建“技术→专利→标准→芯片与软件→整机与系统制造→数字媒体运营与文化产业”的产业链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企业标准路径

即由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企业提出,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成为其他企业追随和遵循的技术标准。不是所有的单个企业都能轻易走通专利标准化的道路。企业若要成功地实现专利标准化,不仅需要雄厚的技术基础,掌握相关行业的核心专利,而且其专利技术一定要得到同行业企业的应用。高通公司将不被业界看好的CDMA做成了世界标准就是典型的体现。高通公司1985年成立时还是仅由7人组成的小作坊,到如今已成长为世界财富500强企业。高通公司所做的工作就在于将CDMA技术从实验室推广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3],成功的秘诀在于围绕CDMA技术开发申请了6500项技术和专利,并通过独特的商业化运作不仅使高通开发的CDMA技术成为美国2G时代的技术标准,而且通过“卖标准”为公司带来持续不断的盈利。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现实路径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现实路径应该是联盟标准路径。

1.国家(行业)标准路径不是最优的路径

第一,这是由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目的决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可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国范围内或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的技术要求。如果将专利纳入国家或行业标准,将使标准制定的程序更为复杂,标准制定的成本也较高。第二,这是由国家(行业)标准的性质决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销售和进口。因此,如果强制性标准中纳入专利,那么很容易混淆标准的公权性和专利的私权性,影响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正应为如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的《国家标准涉及专利的管理规定(暂行)》明确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一般不涉及专利,强制性国家标准确有必要涉及专利的,应当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相关部门和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协商专利处置办法。除非专利权人或者专利申请人同意在公平、合理、无歧视基础上,免费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实施该国家标准时实施其专利;或同意在公平、合理、无歧视基础上,收费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在实施该国家标准时实施其专利。

2.企业标准路径目前行不通

第一,企业标准路径的前提是相关的技术市场企业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能够发挥相关技术领域的领航人作用。具体标志是企业不仅有数量众多的专利,而且其专利应是该技术领域的核心专利。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尽管企业众多,专利的总量在显著增长,但在数量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质量的提高。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最能体现技术创新实力的是发明专利。而从我国现有的专利类型分布来看,比重最大的是实用新型,特别是在我国着重发展的纯电动车领域,多达83.7%的专利为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虽然号称“小发明”,但与发明专利相比技术水平严重偏低。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虽多,专利申请量大面广,但没有形成集团优势,没有产生领军企业。第二,企业标准之所以成为事实标准,还在于市场的选择,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尚未完成,市场化刚刚开始。因此,通过市场竞争胜出某一个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标准的条件尚不具备。

3.联盟标准路径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第一,我国技术创新联盟大量存在。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联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到目前为止,形成了电动汽车研发联盟的地方队,如最早的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还有最近成立的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研发联盟的行业队,如中国汽车T10电动汽车联盟[5];电动汽车研发联盟的国家队,如新能源汽车央企大联盟;甚至开始形成电动汽车研发联盟的国际队。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和运作的目标并不都是为了建立技术标准,技术创新联盟还不是专利联盟,但通过对有些技术创新联盟稍加改造,使其成为运作技术标准的专利联盟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第二,技术创新联盟或专利联盟能够快速形成技术标准生成的基础。一般说来,技术标准的生成过程包括技术路径和市场选择路径两个维度,前者体现为技术的先进性和与主流技术的兼容性,后者包含技术的使用厂商扩散和技术的消费者扩散[6]。所以,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规模、技术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促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技术标准生成过程的两个维度上快速提升。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在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是成立于1963年并由中国汽车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法人团体,共有32个专业分会及4个技术创新联盟,各专业分会均由专业技术领域有影响的企业、院校和高校组成,成体系成片地展开标准研制。据悉,该学会2016年将完成10项标准的研制和发布[7]。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对策

专利标准化对国际社会来说刚刚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还是新生事物,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化的成功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发力,政府和企业需从各自的层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合理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工作。

(一)制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其专利的标准化涉及国家的战略利益,因此,国家要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规划工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标准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要求,于2013年11月联合颁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重点对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标准化发展路线、标准体系框架和标准化发展的重点进行了系统规划,从加强标准化统筹协调、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推动标准国际突破、加强标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标准化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等方面研究制定了多项推动措施。但上述规划不是专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规划的内容还比较宏观,所以,应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未来竞争需要,认真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的“十三五”规划,为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标准化指引方向和给予宏观指导。

(二)用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行财税政策的支持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需要,也是国内共同的做法,但问题在于我国已出台和实施的财税政策有偏差,政策的目标完全锁定在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上,政策的发力点过于关注财政补贴,这种政策实施的效果除了带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并不能真正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的业核心竞争力。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汽车的发展之路,在知识经济时代,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我国的汽车企业开发更多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占领技术的制高点[8],否则我们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再多,也无法摆脱传统汽车“代工”的角色。因此,政府财税政策要有所调整,比如可以划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专利标准化补贴或对企业专利标准化工作杰出的企业实行奖励,以激励更多企业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新型发展之路。

(三)企业真正重视技术研发的投入

新能源汽车的大门已经打开,几乎所有传统的汽车企业都涉及其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则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关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初期,在政府的高额补贴下,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而安于从国外购买零部件组装也能获得短期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避免重蹈传统汽车的覆辙,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真正舍得技术创新的投入,不要为短期的蝇头小利所迷惑。

(四)企业要不断提高技术专利化的水平和能力

在我国加入WTO十多年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颁布近十年的今天,如果还说企业不知道专利为何物不完全符合事实,但企业真正重视专利,真正懂得如何将技术专利化、如何进行专利的布局等尚需要时日。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新兴产业,产业化、市场化的任务很重。真正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市场化,需要在大力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舒辉,高璐.专利与技术标准转化的影响因素述评[J].软科学,2016(7):11.

李薇.中国制度环境下的技术标准战略及其联盟机制[J].华东经济管理,2012(10):113.

丁伟.高通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8(11):57.

李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盛世危局—基于专利分析视角[J].商场现代化,2014(30):257.

雍兰利,张佳红,高飞.我国电动汽车研发战略联盟的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3(2):11.

张纯洪,刘海英.战略联盟在产业技术标准形成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8(5):11.

网易汽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标准化工作,明年将发10项标准[EB/OL].(2015-12-23)[2016-09-10] http://auto.163.com/15/1223/02/BBG4JT7V00084TV1.html.

汪张林,李国富,张芳.知识产权视角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完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0.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4

按照GB 17167标准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企业在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有待完善的问题如下:

1.1 能源计量设备投入不足, 能源计量设备的配备率差异较大

由于企业只关注了用能单位 (一级) 和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二级或厂级间) 的能源计量点计量设备的配备和管理, 能源的配备率已基本满足标准的要求。但对主要用能设备 (三级) 的能源消耗测试设备配备较落后、不完善, 各单元工序、主要设备的能耗指标测量不准确, 不利于工序能源的利用和评价。

1.2 能源计量设备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能源计量设备种类繁多, 包括:电能、热量、称重仪表、气态、液态、载能工质用流量仪表等。需要多专业的技术人员管理, 由于现代仪器仪表自动化程度高, 普通工人难于掌握仪表特性以及安装、维护等技术, 误用和错用经常发生, 影响能源测量的准确性。而且由于测量原理和仪表结构的差异, 仪表误用时产生的自身能耗也是较大的浪费, 增加了运行费用。

能源计量设备大多采用高技术精密仪器, 对其维护、保养要求较高。由于各单位相关计量人员的素质不高、能源计量意识不强, 对计量设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相关测量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规程和管理规定不完善。导致对各级能源计量设备没有进行必要的定期检查、清洗、调整和保养, 异常或故障时有发生, 增加维护成本, 影响计量准确。

1.3 能源计量设备的量值溯源存在漏洞

目前企业所使用的大量的现场能源计量设备由于在线实时检测, 普遍存在在线能源计量设备无法按期进行量值溯源的问题, 难以保证计量准确性, 亟待研究解决现场检测、校准。

1.4 能源计量数据参量测量有遗漏

企业耗能环节很多, 无法全面实施现场在线测量。余热、余能炉、转炉煤气, 以及电能和热能等能源的产生、运行、储存、使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而如何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 实现节能减排, 则是一个过程性动态管理, 在这一过程中, 存在能源检测的漏洞, 造成能源数据有误的情况发生。

2 贯彻GB 17167标准是提高能源计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2.1 统一规划, 分步实施, 尽快建立企业综合能源管理系统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品种多, 消耗数量大, 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矛盾日趋严重。为了贯彻执行GB 17167标准, 便于能源的统一管理和集中运行, 保证能源的稳定供给和有效利用, 促进能源计量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提高能源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企业应建立综合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各级计量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对各类采集数据通过相关算法进行整理、分析、推理、比较, 实现能源的科学调控、合理利用, 使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2.2 不断利用能源计量的新技术、新产品, 提升能源计量设备管理水平

能源计量设备的配备和管理是能源计量管理的基础, “配好、用好、管好”计量设备也是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因此, 在测量设备的配备上, 应严格按照GB 17167标准等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 坚持在计量特性满足计量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新型节能型计量设备的原则。

对能源计量设备的管理, 已不能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计量设备管理上, 应调整为以计量设备管理为基础的计量过程管理。它不仅强调对测量设备本身的管理, 还强调对计量过程的闭环控制, 对能源计量过程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人手, 采用过程的方法和“PDCA”循环模式, 不断完善能源计量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能源计量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规程和管理规定, 有计划地组织对各级能源计量设备进行必要的定期检查、清洗、调整和保养。

2.3 调整能源计量工作重点, 完善工序计量设施, 更好地为节能减排工作服务

工序是企业用能的最终单元, 管好了工序或主要用能设备的用能工作, 企业的节能减排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因此, 工序间的测量设施是否完善, 事关企业节能减排大局。

2.4 加强技术培训, 提高的能源计量专业人员素质

通过培训和参加培训, 提高企业能源管理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能源计量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能够对测量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满足企业今后战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然很稀缺。因此, 深入抓好计量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仍然是今后计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 是企业能否贯彻执行GB 17167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

2.5 政企联动, 促进标准执行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5

(草案)

按照发改环资„2011‟2873号《关于印发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指导,以GB/T23331—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 12366-2009 《综合标准化工作指南》管理要求为基础,制定发电厂能源综合标准化管理建设实施方案。

一、发电厂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以公司的能源方针为统领,以能源管理体系和综合标准化为基础,全面提升能源绩效为核心,建立健全公司能源管理标准综合体为目的,实现能源管理体系高效运行。

建设目标:以企业节能管理为基础确定能源管理为对象,进行调研及可行性分析建立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协调机构。以能源绩效为核心,建立能源管理标准综合体。保证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体系顺利建设和有效运行。

二、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协调机构

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并组建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协调机构,明确领导责任。成立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明确成员构成及其职责分工。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有序能源管理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组建由各业务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 1 —

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要求既熟悉本专业业务,又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和文字功底,在各专业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

(二)构建业务体系和管理流程体系

以“三集五大”体系为核心,综合考虑各业务模块,逐级细分电网业务名录,构建电网企业业务体系。梳理业务和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流程体系。

(三)建立能源管理综合标准体

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

1.基础标准体系。贯彻落实公司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体系表框架和标准编写规范等基础标准,明确标准化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规定,建立技术、管理和工作标准的协调配套机制,以及标准体系的动态优化和持续改进机制,保证标准体系的高效运作。

2.技术标准体系。对应公司业务体系,按照公司技术标准体系构架,构建包括电网业务各领域的技术标准,实现技术标准全业务覆盖。

3.管理标准体系。以公司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流程为基础,按照公司管理标准体系构架,构建管理标准体系,明确管理过程的责任主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实现管理标准全流程覆盖。

4.工作标准体系。结合“五大”体系新的组织架构和职能分工,落实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求,按照公司工作标准体系

构架,分层级构建工作标准体系,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规定各岗位的基本技能以及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等要求,实现工作标准全岗位覆盖和岗位工作标准的统一。

三、标准体系建设的职责分工

最高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

部门级负责人:

专业负责人:

四、标准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一)实施步骤

1.开展能源管理知识及综合标准化培训。

2.法律法规的识别。

3.能源评审。

4.建立能源基准并确定能源绩效参数。

5.确定能源目标和指标,建立能源管理综合标准体。

6.总结建设成果。

(二)进度安排

公司2011年底前发布基础标准体系,统一公司标准体系建设的流程和操作指南。根据工作需要,逐步编制并发布各类标准。

结合公司“五大”体系建设进度,同步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五、标准体系建设的配套措施

(一)深入宣传发动。抓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是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介绍标准体系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标准化理念深入人心,提高全体干部员工参与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落实资源保障。各单位要为标准化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给予保障。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开展标准化基础理论和深层次问题研究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6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7月14日,中国电力建设股份公司发布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理念、规划和实施意见。核心价值理念包括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理念6个方面内容,是股份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使命:服务全球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企业愿景: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国际著名品牌。核心价值观:责任,创新,诚信,共赢。企业精神: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经营理念:诚实守诺,变革创新,科技领先,合作共赢。员工行为理念:忠诚尽责,规范守纪,团结包容,文明友善,开拓进取,拼搏奉献。

【部委动态】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批准164项行业标准。其中,核电相关行业标准占到约一半。国家能源局表示,这是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的规定所批准的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158项、电力标准6项。164项行业标准涉及核电、水电、火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煤层气等多个领域。

【国家政策】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意见》共提出6个方面、25条具体政策措施,再次明确发展新能源汽车以纯电驱动为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意见》要求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意见》明确提出坚决破除地方保护,统一标准和目录。此外,《意见》称,要研究出台公开透明、操作性强的新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准入条件。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日前,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和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全部投产,西电东送西南电源建设创下阶段性成果。两座电站总装机2026万千瓦,相当于2012和2013年全国水电投产装机的近一半,平均每年可以为全国提供大约88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相当于又投产一座三峡电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0多万吨,创造近3万亿元的产值。

【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7月28日,2014年中国(北京)国际能源峰会暨第三届中国能源经济论坛召开。国家能源委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等出席论坛。与会专家围绕“能源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和难点”“大气污染防治倒逼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改革背景下的装备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石油天然气产业国际合作战略”等能源领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本届论坛除了为能源领域建言献策,还评选出了2014中国能源装备“终身成就人物”“杰出贡献企业”“年度领军人物”“十大优秀管理者”“十大自主创新企业”“十佳民企”“产业园区十强”7个奖项。

能源计量助力节能减排标准化 篇7

日前,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并实施了《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对审查内容、审查要求、审查方法及结果做出详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重点用能单位, 共计17000家单位的首次能源计量审查工作。此项能源计量审查, 将推动节能减排的标准化, 从而提高节能减排的针对性。

同时, 节能计量工作是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础工程, 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和扎实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 就不可能为项目计算收益提供可靠数据。所以能否搞好节能计量是决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8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 2010年能源行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是:

一、完善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制, 优化能源行业标准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试行) 》及实施细则, 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化管理, 组织落实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要求, 建立和健全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制度, 严格标准化工作程序, 引导和组织能源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和标委会开展标准化工作。

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系统工程理论构建我国能源技术标准体系, 加强能源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分工负责与综合协调, 减少层次、避免交叉、杜绝重复, 实现资源共享, 努力提高标准的系统性。根据我国能源战略和市场需求, 配合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 及时调整和更新技术标准体系;关注能源安全、低碳经济、节能环保等重要需求的变化, 提高技术标准科学性和适应性, 进一步完善能源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促进能源行业标准化的可持续发展。

配合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根据能源行业发展需求, 补充完善和优化能源行业标委会体系。组织标准化技术机构和标委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实施动态化管理, 有序有效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对标准化管理工作重点和难点问题的专题研究, 为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构建能源行业标准化平台, 推动能源行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继续组织煤炭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引导煤炭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满足煤炭行业基础管理和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 推动采煤采气的协调发展和煤层气、瓦斯气、页岩气等的综合利用。配合重大科研专项研究, 加强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油田二次开发、长距离输送、仓储节能减排等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组织开展对车用汽油、轻柴油、船用燃料油等石油燃料重点产品、试验方法的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标准化手段。

三、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 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大力发展核电技术标准, 抓好核电领域通用及基础、工程前期工作、工程设计、设备、建筑和安装、调试和运行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针对AP-1000核电厂标准需求分析工作及条件成熟标准的制定, 组织建立核电常规岛和BOP标准体系。组建核电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专业组, 及时开展标准审查和其它相应工作。

加强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程序、移民前置前期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工程安全、前期工作周期和工作质量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根据水电发展形势的变化, 加强水电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水利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标准化工作, 更好地满足水电发展需要, 促进水电开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 (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 接入电网技术标准, 制定和发布风电标准建设工作规则和标委会章程, 组织能源行业风电标委会研究提出风电建设标准体系项目, 深入研究风电行业从建设到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现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标准与世界先进的风电技术及管理模式接轨, 促进风电规模化发展。优化太阳能发电产业结构, 积极讨论制订光导照明主要部件技术条件以及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技术规定, 完善太阳能发电项目资源评价办法, 以加快推进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推进生物质能标准化工作, 开展生物质能资源评价, 组织制定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和生物质燃料的标准体系。

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 服务三农建设。重点在农村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离网型小型电源、新型液体燃料、农村生活节能等相对成熟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农村可再生能源标准, 及时组织申报相应农村可再生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使标准成为国家引导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的手段。

四、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装备自主化进程

组织开展“上大压小、淘汰落后”相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工作, 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设备, 加快资源整合, 提高能源行业企业节能意识, 加大节能力度。组织开展热电联产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等重大科技研发配套的标准化研究工作, 建立能源计划、控制、监督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推动高效节能技术商业化。

依托洁净煤发电、煤炭气 (液) 化及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低油品油气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示范工程建设, 建立大型、高效、清洁的燃煤发电和煤炭加工转化技术标准, 完善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标准体系。会同国家标准委合力推进智能电网技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建设。建立能源行业智能电网技术和设备标准体系, 增强电网安全和现代电网技术的应用。配合重点城市电动汽车示范项目, 构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标准体系, 加快重要标准制定速度, 规范充电设施建设技术要求。

五、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 提升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

结合我国能源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 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发展战略, 依托我国能源行业在高压直流输电、汽轮机、继电保护、智能电网、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石油钻井设备、石油化工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的标准化成果, 开展能源行业国际标准化战略规划研究, 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总体战略, 有重点、有步骤地提升我国能源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 进一步增强我国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能源云技术的研究及其标准化 篇9

企业能源管理方式经历了传统管理到现代高科技管理的演变过程。在传统的能源管理中,企业需要派专人对仪表等采集设备进行现场维护,手工抄写数据,然后手工统计、逐级上报审批,对于一些历史数据的查询,需要翻阅大量的报表。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依赖于人工的能源管理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更难以保证数据统计的正确性,严重影响节能工作的进度,无法帮助企业及时制定节能策略, 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节能管理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 企业逐步开始在内部建立了能源管理系统,实行现代的能源管理方式。

现代的能源管理系统全面实现了能耗数据采集、 查询、计算的自动化,无需手工操作,提高了节能效率和数据计算的准确性,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较为准确的数据分析,同时,可以为企业的管理层和决策层对节能措施的策略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制定依据。网络通讯的便捷性,使企业可以实时查看能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节能策略。但是,由于系统是基于企业局域网建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能源管理的复用性和扩展性。

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的能源管理系统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和挑战:

(1) 高成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现代的能源管理系统需要自己购买服务器、实时数据库、采集工具等设备,IT系统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而且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比较紧张,很难承担这些成本。

(2) 海量数据的处理。随着业务的扩展,数据量也会增大,在遇到大数据量时,如果采用现代的部署模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服务器等设备, 并且还要对数据进行最优删选,因为保存所有数据的成本太大,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措施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3) 现场实施和维护的复杂性。现场实施的时候不仅要安装采集工具、服务器等硬件,而且要安装各种应用软件,这些操作都需要服务供应商派专业人员到现场安装施工,而且一旦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只能停产维护,增加了现场实施和维护的难度。

(4) 多租户支持。对于节能管理公司来说,需要维护许多企业节能单位,由于能源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各个企业的通信设备、协议、需求可能都不一致,仅限于企业局域网使用,加大了节能公司的管理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架构的能源云服务平台,构筑全新的能源管理服务体系。

2能源云的功能结构

能源云以服务器租用的形式,使用智能采集设备、互联网数据传输、分布式存储、大数据分析、 以及云平台管理等先进技术,充分整合大量的、分散的能源数据,对能源消耗实现准确采集、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为用户提供能源信息的采集、展示、 计算和分析,帮助企业挖掘节能潜力,降低能耗。

能源云的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查询统计分析功能、业务管理功能、基础系统功能组成。

查询统计分析主要包含了用能分析、实时监测、 综合诊断、绩效考核等功能。

(1) 用能分析

通过对能耗数据的汇总统计及各种多维分析,为企业提供整体和分项的历史能耗情况分析,包括工序能介的实绩分析、工序总能耗、单耗、能源技术经济分析、产品产量的能耗分析等功能项,以柱状图的方式显示各区域、各部门、各支路以及各分项用能设备的逐时变化的趋势,可同时显示多个区域能耗的变化趋势,便于对比分析,展示数据也可以导出为Excel报表。此外,在基于历史能耗、天气、 气温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发现影响能耗的各个因素的相关性,高精度预测未来的能耗需求,帮助企业根据未来的需求量控制用能设备,减轻环境负荷,降低能耗成本。

(2) 实时监测

提供了企业用能监测点的实时用能情况,包括重点设备、支路信息、设备的拓扑结构分布情况、 实时工作状态。使用户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用能情况,如果有异常用能报警,可以实时向用户推送报警信息,方便企业及时调整用能方案、分析用能结构。

(3) 综合诊断

针对企业的能耗使用现状,结合节能管理,从能效方面为企业提出相应的节能建议,帮助企业及时更新运行设备,制定节能策略。

(4) 绩效考核

对企业的实际回收量、使用量、放散量进行分析, 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通过柱状图、曲线图等多种图形展示。

业务管理功能包含了实绩管理、计划管理、指标管理、成本管理、报警管理等功能,主要是对能源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数据信息建立了基本模型,并进行统一的管理。管理员可以创建维护工序、能介、 实绩项目、计划项目的基本配置信息,并提供Excel上传功能,使得用户可以快速地将本地文件中的配置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中,提高了维护人员的部署效率。对于节能管理公司人员来说,租户管理可以维护该企业下的所有节能子公司,而对于节能子公司, 则只能维护自己企业的基本信息,以此实现能源云的多租户管理。

基础系统功能提供了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流程管理、日志管理等云平台运营管理所需的通用功能,这些功能独立于具体的行业业务,是构成云平台最基本的元素。

3能源云的技术架构

能源云的系统架构主要由采集层、存储层、应用服务层、展现层组成,如图2所示。

3.1采集层

由于多租户的支持,每个企业采集数据的方式、 协议可能都不相同,因此,根据用户能源管理系统的业务现状,提供多种数据接入策略或方式,包含SDK和网关等接入方式。

(1) SDK方式

如果用户已经有本地部署的能源管理系统或SCADA、DCS系统,需要将能源数据上传到能源云中, 可以采用SDK方式,该方式具备与已有监控方案无缝集成的优点,该方式有以下接口方式:

云客户端采集器:给用户提供云客户端采集器, 支持OPC、Modbus协议,采用云客户端采集器用户不用编程,直接配置数据上传能源云,同时也可解决数据缓存、重连接等问题。

API方式:如果用户的已有能源管理系统或SCADA、DCS系统不支持OPC、Modbus等协议, 也给用户提供API接口,用户可通过API接口编写应用自行上传能源数据。目前提供以下几种API接口: C#、C++、Java。

(2) 能源云网关方式

如果用户需要直接从底层设备仪表接入能源云, 可以使用能源云网关方式直接从计量表上传数据。 能源云网关支持RS485、3GWi FiGPRS等方式接入仪表设备,支持协议及设备多,通用性强。

3.2存储层

数据的持久化管理是平台的一个关键点,能源云需要管理如下类型的数据:

基础关系数据:企业、能耗分析项目、计量点等的基本情况信息;

实时数据:自动实时采集设备采集的现场实时数据;

历史数据:包括由采集层搜集的历史数据;

统计分析数据:基于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计算后得到的数据。

由于云平台的数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每天采集的数据量较大,因此设计持久化存储系统时,对于不同业务类型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数据存储方式,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及No SQL数据库,其中关系型数据库负责存储结构化基础数据,而i Hber DB实时数据库负责存储底层采集网关上传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后台的定时计算中心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每天定时进行汇总、 计算、统计,将得到的海量非结构化数据保存在No SQL数据库中。

在物理结构上,为了提高数据库性能和设备使用率,存储层使用了负载均衡技术,通过多个中小服务器构成集群,将外部发送来的请求均匀分配到对称结构中的某一台服务器上,而接收到请求的服务器独立地回应客户的请求。均衡负载能够平均分配客户请求到服务器列阵,籍此提供快速获取重要数据,且实现了数据库的可持续扩展,为能源云平台系统提供了一个稳健的数据存储中心。

3.3应用层

应用服务层采用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SOA) 的方式,在SOA架构中,具体业务功能是由松耦合的服务组合而成,服务之间采用SOA的模式进行调用,无须接口强依赖,系统将业务逻辑封装为可复用的服务。如图3所示,所有的业务功能都被定义为服务,且服务之间相互独立,对于外部调用组件来说它们是透明的,外部组件无需关心它们的实现方式 ( 比如服务是本地系统的还是远程调用,或者采用了何种协议等 ),只需要知道它们是否返回期望的结果即可。通过这种设计方式,保证了能源云平台快速适应行业的业务变化,提高了平台的可伸缩性。

3.4展现层

前端展现层主要对平台经过统计查询得到的业务数据进行直观展示,采用饼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各种图形展示方式,每隔5分钟 ( 默认 ) 更新,直观反映各项统计数据的数值、趋势和分布情况,对于需要转为文档的数据,平台也提供了报表展示、 导出等功能。另外,某些需要实现特殊效果需求的页面,也建立了专用的Flash进行处理。

4能源云的标准化及其应用

为了对能源管理的建设和实施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根据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的要求,起草编写了Q/HYBX 46-2014《能源云平台》。 该标准规定了能源云平台产品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测试方法、标志、标签、包装、 服务,功能上支持实绩能耗分析预测、分类分项计量,提供监测企业用能设备并进行分项用能成本分析,同时为企业普通用户提供浏览器个性化定制模式与计划控制电器的服务,为企业节能管理用户提供各种相关的管理服务,方便管理者制定节能策略, 降低企业碳排放,提高企业节能管理水平,最终实现降低管理成本增加综合效益的目的。标准规定的产品在功能、性能和安全性方面都满足节能企业用户需求,适用于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开发、 应用和实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目前,宝信软件已开发了能源云服务平台,实践效果如图4所示。

该平台具有高效存储、分析挖掘、大数据处理的能力,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能源管理一体化模式,充分展现了全面、综合和集成的理念,已经在多家企业中使用,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斌.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能源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51-67.

[2]杨正洪.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83-185.

能源管理体系标准 篇10

GB/T 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于2009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能源管理体系就是从体系的全过程出发, 遵循系统管理原理, 通过实施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 在组织内建立起一个完整有效的、形成文件的能源管理体系, 注重建立和实施过程的控制, 使组织的活动、过程及其要素不断优化, 通过例行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效对标、内部审核、组织能耗计量与测试、组织能量平衡统计、管理评审、自我评价、节能技改、节能考核等措施, 不断提高能源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有效性, 实现能源管理方针和承诺并达到预期的能源消耗或使用目标。

二、标准制定背景

节能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由于缺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科学的能源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 就会造成能源管理脱节, 使能源使用无依据、分配无定额、考核无计量、管理无计划、损失无监督、节能无措施、浪费无人管等现象。一些组织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 在能源管理中, 逐渐认识到开发和应用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 单纯的依靠节能技术并不能最终解决能源供需矛盾等问题。应用系统的管理方法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推动行为节能, 进行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成为能源管理的关键。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应用于实践, 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诞生, 也推动了许多国家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开发与应用。

三、标准的基本理论基础

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 针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 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 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基础上, 进行全面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 以高效节能产品、实用节能技术和方法以及最佳管理实践为基础, 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引入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 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战略目标。

能源管理体系借鉴ISO9000和ISO14000的理念和思想、强调规范各种能源管理制度和措施、注重识别和利用适宜的节能技术和方法, 以及最佳能源管理实践和经验,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四、标准的主要内容

1.总要求:组织应建立并实施能源管理体系, 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能源管理体系应覆盖组织与能源管理有关内部过程和外包过程。

2.管理职责:包括管理承诺、能源方针、作用、职责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

3.策划:包括能源因素、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能源管理基准及标杆、能源目标和指标、能源管理方案等方面的要求。

4.实施与运行:包括资源, 能力、培训和意识, 信息交流, 文件控制, 记录控制, 运行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5.检查与纠正:包括监视、测量与评价、合规性评价、不符合, 纠正、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内部审核等方面的要求;

6.管理评审:包括总则、评审输入、评审输出等方面的要求。

五、标准的意义

1. 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 为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2. 有助于能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降低生产 (服务) 经营成本, 有利于经济效益的增长, 在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涨时保持竞争力;

3. 有利于满足市场、用户和各相关方的要求, 有利于减少信贷和保险机构的风险, 有利于吸引投资, 有利于产品销售和市场开拓;

4. 有利于完成国家对下达的节能指标;

5. 有利于获得国家各类奖励及财税政策支持;

6. 有利于为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做准备, 培养能源管理方面的人才, 为能源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7. 有助于克服技术性贸易堡垒, 甚至可以与国外相互认可, 得到外商的青睐, 扩大国际营销渠道。

8. 有利于建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树立持续改进的信心, 逐步形成节能减排的自律机制。

六、各国标准研制情况及国际标准的进展

国际上有关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能源管理体系国家标准, 如英国能源效率办公室针对建筑能源管理制定的《能源管理指南》、美国国家标准学会 (ANSI) 制定的MSE2000《能源管理体系》、瑞典标准化协会制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说明》、爱尔兰国家标准局 (NSAI) 制定的《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丹麦标准协会发布的《能源管理规范》等。此外, 韩国也发布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德国和荷兰也制定了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规范。另外,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 (C E N) 和欧洲电气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 共同组建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 研制三个与能源管理有关的欧洲标准, 其中包括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积极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进程。2007年初至今, 先后在奥地利、泰国和中国召开了3次关于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国际研讨会, 特别是2 0 0 8年4月在北京由国家标准委 (S A C) 和U N I D O共同组织召开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研讨会上, ISO、UNIDO以及相关国家的标准化组织的代表和专家就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结构、核心理念、要素、与其他国际标准的差异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讨论, 并就能源管理体系的框架内容达成基本共识。这几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为我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研制提供了非常好的技术交流和改进完善的机会。

为推动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 I S O成立了I S O/P C 2 4 2—能源管理体系项目委员会, 由美国和巴西共同担任秘书处, 由巴西、中国、英国和美国共同承担该委员会的相应职务。该委员会将于2008年9月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 对能源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制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七、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试点工作

企业能源标准化 篇11

【关键词】 能源统计;能源管理

一、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任务和统计方法

企业的能源统计管理工作主要是对企业能源流程的各种资料进行及时、全面、准确以及系统地搜集和整理,通过对相关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处理,反映能源在企业利用过程中的效率、效益以及能源节约情况。

1.能源统计的基本任务

能源统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节能管理。开展该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一是统计企业能源消费量,研究能源消耗的规模和构成,计算各消耗能源部位的消耗量,分析能源消耗的去向与分配。二是企业能源统计工作任务的开展也是企业能源管理的重要内容。能源统计工作为国家制定能源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并为国家能源编制计划以及保证能源供需提供依据。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在落实国家各项能源政策时,必须对企业能源的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企业能源统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另外,企业能源统计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管理环境,提高能源利用率。

2.企业能源统计的方法

企业能源统计工作就是要将企业耗能系统看成混联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反映出企业利用能源的具体情况,比如耗能的流向和耗能过程,这样就能方便能源统计工作的进行。对于企业能源的利用,基于统计学原理,可以将其分成4个环节,即能源储存、能源加工转换、能源分配、终端使用。能源统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企业耗能具体情况和相关规定,对能源统计的原始记录进行科学的整理、归档,并以一定的周期建立台账。

能源统计原始记录是企业通过收集能源购进单据、能源领用消费单据、能源库存、盘点、结存方面的单据来对能源活动过程和成果所作的最初记录。

能源统计台账是企业按照上报能源统计报表和分析工作情况以及能源使用管理需要而设置的汇总资料的台账。能源统计台账包括能源统计报表台账、能源历史资料、分析研究使用情况台账;能源管理台账、电子台账等。

二、能源统计对企业能源管理的意义

在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中,企业需要加强能源统计分析,以有效发挥能源使用统计预测作用。统计人员要及时深入到生产车间进行具体了解、研究调查。及时掌握能源利用、能源产品单耗、能源产出等第一手资料。同时,根据所掌握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中可以利用有关的统计图形,如饼形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形进行展示,以便能够直观而生动的体现企业能源统计特点,分析能源消费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发现企业能源利用与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判断出设备与产品的高污染和高耗能,从而对产品进行淘汰与更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出节能降耗管理的有效建议。

三、提高能源统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企业能源管理体系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车间和生产部的监督力,加大企业节能的宣传力,让企业的每个员工养成“节能”的好习惯。二是明确规划和完善企业能源支配网络结构。明确企业能源计量表所支配的区域、较准确的显示各车间能源消耗量、剩余能源的回收利用率等,提供准确的能源记录数据,并为准确反映能源消耗数据提供有力的保障。三是精确换算企业能源的利用率和耗损率。分析能源的记录数据,为节能创效提供合理的分析数据。

2.加强企业能源统计基础管理

一是构建完善的企业能源管理制度、健全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定期编制企业能源利用情况的报表(用能效率、能源消耗情况、节能效益、节能方法等),最终建立起一套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较高效率的企业能源统计管理模式;二是要不断完善计量管理,使能源统计的数据更加精确,统计质量得以保证,这就要对管理制度加强和健全,对各种仪器设备、技术、工艺手段有效配置,计量统计可以依据具体的生产工艺来确定;在对计量体系检测以后,仪器要定期进行检修,并对计量实施校验。

3.提升能源统计专业人员的素质,确保能源统计人员的责任感。

企业在进行能源统计工作时,统计人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做到“不惟上、不惟财、只惟实”,并敢于抵制和大胆揭发统计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其次能源统计工作人员在具有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必须熟知能源管理统计知识及生产工艺等流程,这样,统计知识的更新、统计方法的改革、统计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统计人员参加定期或不定期的统计部门培训,包括能源统计专业知识等相关知识专业的培训,使统计人员及时掌握国家能源统计管理方面的政策和规定,开拓视野,提高整体素质,使能源统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吴开尧;朱启贵:国内节能减排指标研究进展[J];统计研究;2011年01期.

合同能源管理国家标准年内推出 篇12

一、行业标准有待实践检验

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与《意见》配套的细化政策。被业界千呼万唤的操作细则——《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下称《通则》) 国家标准已经于5月25日通过审查。该标准主要起草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李鹏程博士向记者透露:“预计《通则》将于年内推出。”

《通则》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 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标准的起草工作。2009年11月, 标准征求意见稿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能效标识网、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网站公开征求意见。2010年4月, 网站第2次公开征求意见。全国能标委于201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通则》国家标准审查会, 通过了对该标准的审查。

《通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术语和定义, 第二是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要求, 第三是参考合同文本。

“标准化工作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反映了产业发展的成熟程度。可以预见, 相关节能服务重要标准的研制将为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新机制的推广应用和节能服务产业的有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李鹏程表示。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赵明表示, 《通则》解决了行业标准缺失的问题。她还表示,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各项工作才刚刚开始,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 合同能源基础配套设施没跟上、政策落后、产业有待规范等。

二、多部门认真贯彻国家精神

不仅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积极的为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工作,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很多部委均为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健康发展做着各自的努力。

6月10日,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下称《办法》) 。《办法》规定, 对节能服务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给予奖励。奖励条件为年节能量100吨标准煤以上 (工业节能项目年节能量500吨标准煤以上) 、10000吨标准煤以下的项目。奖励标准为中央财政240元/吨标准煤, 地方配套奖励资金不低于60元/吨标准煤。

据了解, 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对符合财政奖励资金申请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 公告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名单及业务范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综合考虑各地节能潜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情况、资金需求以及中央财政预算规模等因素, 每年将财政奖励资金切块分到各地, 由各地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根据节能量给予奖励。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夏淑貌表示, 工信部正在编制《工业领域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案例集》 (下称《案例集》) , 目的是为工业企业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搭建服务平台, 向工业企业推荐一批优秀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夏淑貌向本报记者透露:“之前, 我们还对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进行筛选备案, 目前各地上报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 最近会公示, 没有异议的话近期这些优秀的节能服务公司就会发布。”

三、各省积极试点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各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例如, 为尽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及推广应用, 贵州省7月底成立了节能减排研究会。贵州省节能减排研究会执行会长李凌说:“今年下半年乃至以后相当长时间内, 研究会的主要工作是加强合同能源管理, 为供需双方提供一个可靠、高效的交易平台。”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将成为今后甘肃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甘肃省确定, 到2012年, 扶持培育15~20家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发展3~5家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 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 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甘肃省将从国家和地方财政资金中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予以补助, 并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 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 免征增值税。甘肃省还将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 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

上一篇:情感教育模式论文下一篇:心理授权:工作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