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模式

2024-06-04

能源模式(精选12篇)

能源模式 篇1

以农村沼气为纽带, 通过秸秆气化集中供气、“一池三改” (沼气池, 改厨、改厕、改圈) 生态家园、生物链循环经济这三种“变废为宝”的农村清洁能源生态模式, 可大大缓解我国能源不足和污染严重的难题, 将在我国广大农村掀起一场能源革命。

发展现代农业, 生态环保先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继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在适宜地区积极发展秸秆气化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 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 近年来, 农业部组织实施了以农村沼气建设和乡村清洁工程为重点的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 (三废) 向肥料、燃料、饲料 (三料) 的资源转化, 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

统计显示, 截至2005年底, 全国已经建成沼气1800万户。农村沼气的迅速推广, 既解决农民生活用能, 也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建一个8m3的户用沼气池, 平均可解决一个4口之家80%的炊事用能。全国现有1800万户用沼气, 相当于替代1090万t标准煤的能源消耗和5940万亩 (1亩=1/15ha) 林地的年蓄积量。农村沼气还将人畜粪便变废为宝, 改善了农村“脏乱差”的状况, 且已成为各地防控血吸虫病、煤烟型地氟病、猪链球菌病等疾病、疫病的重要措施。经过沼气池处理, 血吸虫卵死亡率100%。

危朝安说, 按照农业部规划, “十一五”时期, 我国通过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将在500个县 (场) 建设1万个资源良性循环的生态新村。使农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80%以上, 推动沼气普及和功能拓展;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80%以上, 改善环境卫生质量;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化肥农药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保育良田;基本实现草原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信息来源:新农村建设网)

能源模式 篇2

实现城市照明节能概要解析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关文件的指示,不少地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照明节能改造的大幕纷纷拉开。前不久,由广东省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发起的国内首个大型合同能源管理联盟诞生。该联盟将配合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对全省的公共照明系统进行半导体照明节能改造,预计每年可实现节能60%,每盏路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5千克,在未来3年到5年内,广东省将有500万盏LED节能路灯投入使用。

四川省近日也启动了合同能源管理新政,在全省公共机构、大型公共建筑中选择试点,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对包括照明在内的多项电气系统进行改造,并首次明确了相关的奖励机制。山西日前则发布消息称将对已建成运营的1965公里高速公路的隧道及收费站、服务区的照明设施进行整体改造,采用LED照明节能技术。改造完成后,节电效率可达50% 70%,预计每年最少可节约用电3500千瓦时。

在云南、海南、辽宁等省的很多城市,具有相当规模的照明节能改造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比如海南乐东就正在对机关办公场所和县城公共照明系统进行整体的节能改造,在办公室、道路、景观等城镇照明领域全面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据称,改造完成后每年可节电超过88万千瓦时。在这些节能改造中,合同能源管理几乎是被普遍使用的模式,这种银行企业政府的方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合同能源管理助推照明节能前行其实,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国内已经发展多年,其优势已经得到业内公认。一般而言,城市照明改造都是由政府主导的,其融资问题往往成为工作推进的瓶颈。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借助银行的力量,解决了工程投入大的问题,保障了生产、消费和金融三方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实现了共享成果。目前,这种模式的广泛推广也催生了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这对加快推广照明节能技术和产品也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业内人士也认为,尽管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城市照明尤其是道路照明关乎行人生命安全,照明节能改造应当慎重。对于城市管理部门而言,首先应注意选择专业的能源管理公司,确保其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其次要选择适合的产品,对于性能尚不稳定的新型产品尤其应该谨慎使用,最好是通过试点的方式,先在次干道或者小巷中尝试使用,再逐步推进。而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而言,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提供改造的光源、供电方式、照明质量、照明复杂性等也都不相同,关键在于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高效的节电方案,才能获得最佳节电效益,实现照明节能。五年后LED市场占有率有望过半

全球照明企业飞利浦研究报告显示,作为我国21世纪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LED照明相对传统照明2015年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2020年有望超过75%。日前在深圳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半导体照明展览会暨论坛上,飞利浦照明除了发布上述数据外,还推出了其最新Core Range LED道路照明系列产品。据了解,通过不断加大对LED领域的研发和投资力度,飞利浦照明建立了从基本半导体芯片,到封装、模块,覆盖最终成品灯具的固态照明完整产业链,成为LED及控制系统市场的领导者。台湾停车场节能新技术 无需再昼夜照明

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全球总用电量的近1/5为照明用途,能耗不可谓不巨大。而细心人可能早有察觉,最容易被忽略的能耗大户,恰恰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地下停车场——由于无法依靠自然光,几乎所有的地下停车场都需要24小时电力照明。

出于节能减排的考虑,台湾省台北市正在着手推进“LED路灯与停车场智能照明管理系统”计划,并将辖区内的三所地下停车场作为推广样板进行全面改造。新型节能照明管理系统将整合成熟的通讯技术和感测

网络技术,让照明设备变聪明,例如通过不同功能的传感器侦测停车场环境的光线变化,自动调整到合适的照明强度。一旦有车辆驶入或驶出,行驶路线上的相应灯光将适当增强以确保安全,而当车辆驶过之后,可自动恢复到节能照明状态。

如配合使用节能效果更好的LED灯具替代传统白炽灯,可节省七成以上的用电量。而未来此项技术如能推广到整个台湾省的停车场和路灯系统,预计每年将可减少17亿度电。

保山市农村能源模式研究 篇3

第一,改善农村能源生产结构,保护森林植被不被破坏。

大力发展薪炭林,加快沼气、风力、太阳能、地热、煤炭、作物秸秆等能源的利用,推广改灶节柴技术减少薪柴燃烧,使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旨在保护农村资源,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

近年来,国际环保行动减排二氧化碳的“碳汇项目”认可了中国农村沼气在保护森林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最近法国开发署援助数千万欧元贷款的云南省生物固碳造林项目,就要求必须列入农村沼气建设项目。

第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我国农村地区商品能源地供给较低,家用电器由于电力供应不足而只能充当摆设,信息在农村的传播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传播不了。发展农村能源供应稳定,传播现代文明与精神,促进新农村建设。“一池三改”的农村沼气工程,使整个村庄环境卫生大变样。沼气的普及使用,对农村地区来首是非常好的方式和项目,在各方面都收益很大。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普及家居环境的重要性,改变了人畜共居的旧习俗,使居家环境清洁卫生。

第三,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是各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手段;如沼气发酵后产生的清洁能源能被开发利用在我国,并在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当面取得了多方面的发展。沼气是一种可再生洁净能源,可以代替薪柴燃烧、也可以作为照明工具;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能够增加土壤肥力、还可以预防病虫害。节柴改灶方面,在传统用能上,不能完全改变的方式下,可以节约薪柴的消耗和商品煤的替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森林的作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也大大的降低了薪柴的消耗,节省了农户支出。推广新能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增加了农业生产,即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因此,可再生能源建设有利于农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农村推广新能源综合技术既可以减少农民开支也可以改变农村环境、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思路

通过地区实地案例分析,保山地区这几年在能源建设方面有几种比较因地制宜的模式:主要对“四位一体”、“三位一体”、“一建四改”、“一池三改”这四种模式進行分析,并从结果中可以得出。

为了对保山各地区不同的项目建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分为四个步骤:一是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二是评价指标计算与说明:三是计算指标权重:四是方法和确定标准:五是案例研究。以保山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比较平困,能源项目也是集中发展,以此可以拿这些较集中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以及示范点项目,对其项目体系、评价标准和方法检验其可行性。

二、农村可再生能源模式介绍

研究能源项目的同时,不难发现能源建设与农业发展是可以同步进行的,是联系紧密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废物利用与循环利用方面、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地方,农村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能源模式也多种多样。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都在大力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和综合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中,可以把沼气项目作为中心,农业、畜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生态模式;包括“三位一体”、“四位一体”的能源生态模式等,新能源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和节柴炉灶,风能利用技术。还有,保山地区的能源项目除了沼气项目比较受欢迎之外,就是节柴改灶项目在大部分地区也被例如其中,在新的生态模式下占有很大比重的。

(一)“四位一体”能源模式

什么是“四位一体”模式?以“三结合”为标准的建设模式,将沼气池建设、牲畜舍和厕所进行结合起来;三结合一般情况下都在室外建设,原因是人畜粪便比较大,当粪便通过统一的渠道流入到沼气池中,并经过发酵后产生营养丰富的沼液和沼渣。沼气的主要作用就是农村日常用能,照明、做饭、点灯等;沼液和沼渣作为有机肥,是很好的浇灌肥,能够替代农药,就节省开支方面来说,给农户减少了很多开支。经过实地调查和农民使用情况反应表明,“四位一体”的能源模式深得百姓喜欢,所有原料都来自日常生活生产,工序简单的农业生态实用技术。

(二)“三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

“三位一体”能源生态系统。动物饲养是这个模式的核心,沼气建设的基础上,加上种植业的发展,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业秸秆发酵产生的沼气能够给农民提供清洁能源,作为照明、做饭的日常生活用能;“三位一体”生态模式还包括:“猪沼果”、“猪沼鱼”和“猪沼茶”,这些模式均根据各地区的生产结构的差异来决定;另外保山地区经济作物还包括烟草种植,“猪沼烟”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方式,沼液沼渣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农药化肥的减少,烟叶质量提高,大大的降低了投入成本,对保山地区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三、环境影响评价理论沿革

环境影响评价指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为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并且通过各种方案的替代比较,最后根据地区差异的不同方案做出不同的选择,最终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少的方案。由于中国的立法不完善,至今还没有系统的标准,但是美国却在1969年就通过了该项制度的立法。

由于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在中国各地区暂时还起不到宏观的作用;主要你是因为空间范围的限制,而并没有考虑到其的连锁效应。例如:引起人类对环境的关注的温室效应、酸雨、湿地荒漠化等全球性问题。对于评价的范围来说,发展层面从刚开始的规划设扩展到政府政策、立法,评价由此产生。最开始的评价一般情况下采用单一的单个建设项目的方法,这个方法只适合以小城市小地方的区域监测,直到80年末,环境影响评价初见成型,特点如下:从最开始单个项目转变为对大型转变;其影响范围从生态方面延展到社会方面;与此同时,包括电子计算机模拟技术、遥感、第六信息系统等林业现代信息高科技引入到评价方法中,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一大进步。除此之外,还出现了环境风险评价、公众健康危险评价、社会影响评价等。

在我国“十八大”精神中,在此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时,环保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我国建设的各个项目计划中。打破“先发展,后治理”的理念。在国家的支持带领下,终于在2002年正式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里程碑;立法的进步也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从早期的试验阶段过渡到实际应用阶段。

四、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研究进程

根据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研究过程的特殊性:第一,要打破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的建设模式,改变传统的发展现状。第二,为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与农业的共同发展,需要将评价理念统一。所以,为了在农业项目和建设项目上发展,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旨在得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的重要性。

能源模式 篇4

日前,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明确在能源领域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PPP) ,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能源领域, 有效提高能源领域公共服务水平。能源领域推广PPP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通知》明确, 能源领域推广PPP的范围至少有三大类:一是电力及新能源类项目, 包括供电或城市配电网建设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分布式能源发电项目、微电网建设改造、智能电网项目、储能项目、光伏扶贫项目、水电站项目、电能替代项目、核电设备研制与服务领域等;二是石油和天然气类项目, 包括油气管网主干或支线、城市配气管网和城市储气设施、液化天然气 (LNG) 接收站、石油和天然气储备设施等;三是煤炭类项目, 包括煤层气输气管网、储气库、瓦斯发电等。

《通知》提出, 要在能源PPP项目审批方面建立绿色通道, 缩短办理时限。同时, 尽快全面理顺天然气价格, 加快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 有序放开上网电价和公益性以外的销售电价。此外, 对可再生能源及分布式光伏发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及供热、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光伏扶贫、页岩气开发、煤层气抽采利用等PPP项目, 符合财政投资补贴条件的, 各级能源主管部门应积极探索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 鼓励财政补贴向上述PPP项目倾斜。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缺点 篇5

推广能源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提升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性发展,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和利于发展的市场环境是基础,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技术和水平的提高,才是最终推动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关键。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领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融资难

融资难是目前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营中遇到的最大障碍。

合同能源管理尤其是能源费用托管型模式的市场机制要求节能服务公司必须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但由于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的投入产出周期长,许多能源托管节能项目一般在投入五到十年之间才会有回报,在节能服务公司已经投入能源费用托管项目后,后续要进行投入新的项目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而作为中小企业节能服务公司,又是新生的技术型企业,谷底资产、信用度相对较低,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

同时,国内节能行业市场和节能资金市场也存在着信息脱节,私人投资者、商业投资机构不了解节能项目的可盈利性和节能市场的潜力,对节能投资的潜在风险心存顾虑,也致使节能项目的融资十分困难。

这都导致了节能服务公司自我积累能力和业务拓展能力较弱,制约了节能产业化发展进程。

节能服务公司虽然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时也有很大的公益性质,有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政府应对节能公司予以多方支持,实行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降低节能服务公司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为帮助节能服务公司解决融资难题,需完善节能融资服务机制。

发挥财政奖励资金的引导作用,面向资本市场,组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推介。

推动设立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融资、用户诚信风险担保、项目保险担保等金融支持。

推进金融机构运用节能收益权质押、能效融资、节能贷等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中介咨询机构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专业评估服务等。

2、部分节能服务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国自成立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以来,相继成立了许多节能服务企业。

但由于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节能行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节能服务公司良莠不齐,很多公司并不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实力和竞争力。

有些公司规模偏小,人员综合素质不强,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技术含量低,深入、持续的研发能力不强;有些公司没有自主产品,缺乏核心竞争技术,开拓市场更多地依靠关系和各自的客户资源条件;有些公司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所拥有的技术渐渐过时,后续研发跟不上,公司也因此随之难以运行下去。

我国的节能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存在着专业性不强的缺陷。

节能公司给企业提供的往往不是自己研发的专利技术,而是采用一些社会上集散的技术。

一些节能服务公司由于节能技术不成熟或是因为对节能技术缺乏了解,使得用能企业对节能项目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以及是否会影响企业正常运作产生担心。

事实上,节能服务公司提供的节能效果数据,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基于理论测算得到的,但在具体的工况上实施和运行的时候,节能效果未必显著。

同时,有的企业在专业性程度不高的节能服务公司的宣传下购买节能产品和实施节能项目后,如果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则会在整个行业甚至在社会上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这也是目前我国在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尽快建立起针对节能服务企业的评价体系。

对于申请加入节能服务行业的企业应从技术水平、融资能力、规模大小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提高节能服务产业的进入门槛;对于运作中的节能服务企业应建立起信用档案,对这些企业已承担节能项目的.实施水平与效果、盈利能力和还贷能力等要进行实时的跟踪调查,对于节能项目实施效果不佳、技术水平落后、盈利能力差、按期还款水平低的企业要通报整改,多次整改仍没有改善者,应吊销其营运资格。

另外,节能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匮乏也是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面临的一个问题,节能服务的涵盖面很广,涉及建筑、设备、经济、融资、法律、营销、管理等多方面,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推广时间较短,目前还缺乏一只具备严谨性的、技术型的、管理型的、服务型的专业人才队伍。

3、合同能源管理与现行制度仍然存在矛盾

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与我国现行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比如说与财务制度、税收制度之间的矛盾。

政府机关、公共建筑等是节能服务的重点领域,而这些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节能项目的进入却有着政策壁垒,不利于节能服务项目推广。

例如,一家工厂类企业生产用锅炉每年消耗标准煤10万吨,引入节能服务煤耗可以降至6万吨,但是根据政府部门实报实销的财务制度,无法将省下来的采购4万吨煤的资金作为节能效益拿出来与节能服务公司分享。

由此不仅导致节能服务公司的投资无法回收,而且这些耗能单位也缺少引入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的积极性。

同时,现行税收制度还导致节能服务公司纳税负担过重。

据了解,基于市场运作的节能服务公司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其中也包括通过面向全社会采购,为客户选择节能设备。

然而税务部门通常把节能服务公司视为一般的节能设备销售商,认为它是通过转卖节能设备从中获利,因此把节能服务合同看成设备购销合同。

由此,税务部门就把节能服务费视同一般节能设备销售商的加价,纳入增值税的规范,也就是说,把本应该是服务税的部分变成了增值税,导致节能服务公司税负较重。

为解决节能服务中的这一矛盾,需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

规范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财务运作,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能源模式 篇6

摘 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将对西部的开发和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建设能源化工基地的过程中,当前的管理体制却成为制约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的根本因素。为此,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创新能源化工基地吸引资金方式;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具体的业务实施;加强运营商队伍内部建设;有效推进法制化进程;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采取相应的税收金融政策;加快现代政府管理的各项要素建设。

关键词: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087-03

国家计委于1998年7月正式批准榆林为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这是我国唯一一个由国家计委批准建立的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在我国产业布局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能源战略西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如何按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创新管理体制,建立高效节能的绿色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将在实践调研的基础上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的建设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现状

通过对省市两级部门的调研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我们了解到现有的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是在榆林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的,建设管理委员会是市政府特设机构。能源化工基地设八个开发区,分别是榆神开发区,府谷开发区,榆林开发区,榆横开发区,米绥开发区,定靖开发区,神府开发区,吴堡开发区。榆林市能源化工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设规划办公室、重大项目办公室、综合办公室。主要职能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对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工作行使领导管理职能,与八个园区之间主要是协调服务关系,并无直接的隶属关系。

(一)榆林市管省批开发区管理模式

神府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4年,为榆林市政府直属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地处富有“西部煤都”之称的神木县境内,管委会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县处级),目前未设主任,常务副主任同时为神木县副县长。管委会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服务企业,招商引资,从2006年起开始加入管理企业的职能。在管委会之外,园区还有一个能源开发总公司,它的职能是服务园区建设,扶助民营企业项目发展。主要承担开发区内的市政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为贷款和土地收益。榆林经济开发区,位于榆林市区南,是1999年省政府批准的陕西唯一的以能源化工项目建设为主体的经济开发区,榆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是榆林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地市一级经济管理权,主要职责是:负责法律、法规在开发区的实施;编制、实施开发区建设规划;制定开发区的管理规定;领导和协调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派出或分支机构的工作;审查批准在开发区的投资项目;依法管理开发区财政、国有资产、税收劳动人事、工商行政、土地、规划、建设、房地产、环保、绿化、技术监督等工作;负责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管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和进出口业务等。

(二)其他工业集中区管理模式

榆林经济开发区和神府开发区都已经基本建成,并且有自己的园区管委会,其他六个开发区正处在园区规划、招商引资阶段,由当地政府管辖。以米脂县为例:米脂主管能源工业的部门是工业经济局、发展(计划)局。工业经济局主要职能是对县国有企业的经营生产进行协调服务。发展(计划)局主要职能是进行园区(米脂盐化工工业园)规划、招商引资。米脂县针对能源开发专门成立了一个能源开发利用协调领导小组,该小组受米脂县政府的委托,全面负责米脂县能源开发利用的协调服务、行政审批和监督管理等工作。需要指出的是该领导小组的组长是该县一个分管工业的副县长,该小组的办公室主任就是工业经济局长。县级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负责能源开发利用所涉及的具体事宜。

二、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化工基地管理较为混乱

目前基地设立了由市委和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成立初衷是协调管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并对开发区重大问题进行决策,但从运行情况看,小组很少或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不能及时了解和解决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中面临的体制、管理、资金、项目等重大问题,成了名不副实的“领导”。另一方面却表现为“多头领导”,即开发区分别由多个市领导分管开发区的科技、规划、土地等不同的任务,造成管委会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工作的不便,也不利于市委、市政府加强对开发区的领导。而这种矛盾的产生,归根结底源于处于中枢环节的协调小组——领导小组工作没有落到实处。

(二)政府管得多、统得死,违反市场经济原则

能源化工基地由政府组建机构进行管理,即使是开发公司也是由政府投资占股,缺乏市场导向。尤其是在招商引资方面,现在基地的建设资金主要是靠政府的投入,而政府投入有限,不能更好地发挥当地的能源优势。

(三)各个区县各自为“政”,缺乏一定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发挥综合优势

各个区县在资源类型上存在大量的重叠交叉,这样各个区县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主要表现在招商等各个环节,使得很多资源被内耗。

(四)部分区县能力薄弱,无法形成循环经济

部分区县特别是南部六县财政非常有限,没有能力去引导市场建立与现有能源化工企业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与之联动,使得企业不能实现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能形成循环经济。使得一些企业的工业废渣不能有效利用,造成了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而且由于各个区县的招商能力有限,所招来的商家只能对资源进行低度、小规模的开发利用,难以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

(五)中央、省、市和县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影响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

矛盾主要表现在地方的管理权限太少,享受的利益有限。具体来说,企业税收权益分配不平等、地方政府不能争取到对能源资源的开发权、资源开发权审批过于繁琐、土地审批权过小(国家对于开发区土地利用的限制)等等都打击了地方参与开发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地方与中央企业的矛盾也比较大,央企、省企只要服务、不要管理,与当地政府沟通较少,对环境的返还费用也很低。

三、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的创新

由于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模式的建设尚处于发展阶段,借鉴亚洲一些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政府管理的模式为主;又因为以企业为主导的园区积极效果比较明显[1]。所以,笔者认为适合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管理模式是以政府出面成立国有控股公司,这种国有控股公司是以土地资产为原始资本,真正通过市场渠道进行融资而形成的符合公司法的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国家投入的原始资本形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以经营性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见图1。

(一)管理模式创新

榆林市政府应把分布于其辖区内各个区县的两个开发区和六个工业集中区的管理权限统一收归市政府,由市政府委托市国资委成立集团公司进行集中管理,见图2。榆林市所辖各个区县按照原有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分别组建八个分公司。这八个分公司将成为地区利润中心,分别负责本地区内各种资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整合行业资源,以达到协同效应,见图3。在成立地区分公司的同时,在集团公司同时成立分管煤、石油、天然气、电等产品的事业部,该部门将负责整合各分公司的相应行业,统一协调相应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负责本行业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减少各分公司研发带来的资源浪费,加快新技术在能源基地的推广运用。

(二)管理模式的运作

各个分公司都是集团公司下属,它们不再接受当地政府相应机构的管辖,而接受集团公司的领导。它们将以当地政府股份的形式入股集团,所以当地政府拥有分公司的部分产权,分公司剩余股权按照已经投资各方的投资额在国家、各级政府和其他投资各方之间分摊,见图4。

各个区县的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先进行土地资产评估,然后将其作为该区县的股份入股。同时也允许民间资金以适当形式入股,国家对基地的投入资金可以按国有股对待。由市国资委直接负责对全部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公司同时组成董事会,各个区县派代表作为董事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与决策。年度末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各方以参股多少为基础参与分红。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分红返还当地政府,个人为投资主体的分红返还给个人。

政府角色的定位为微观投资环境建设职能与宏观投资环境建设职能:政府对微观投资环境既要放开放活,又要限制其消极作用。所谓消极规制,是指政府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规定经济个体不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防止它们的消极行为,以保障市场机制的健康作用,提供微观经济活动的良好环境[2]。

政府对宏观投资环境建设要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宏观调控使园区投资环境达到政府的目标,纠正市场偏差,遏制错误的投资环境建设走向。具体职能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提供基础设施;计划引导,如对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做出战略性规划;政策调节,运用适当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来扶持园区企业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市场机制的形成,为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

(三)管理模式建设阶段

依据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规律,我们规划了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发展进程,并提出了在各个阶段基地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基地管理公司对基地发展的促进作用。如表1所示。

四、结论建议

上述管理模式的架构作为基地经营管理模式的整体支架,为基地的管理体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为使基地按所架构的管理模式运行,本文认为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管理模式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长期看,建议在实际运作中采取以下对策。

(一)创新能源化工基地吸引资金方式

由于另外六个开发区为新建园区,在资金上基本没有积累,因此投资环境建设主要靠吸引有资金的企业或团体投资入股和土地差价等方式。

1.吸引资金入股模式。开发区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企业或团体以资金投入入股园区经营管理公司,以缓解园区开发初期的资金困难。

2.地产开发模式。政府划地为域设立园区,土地是资本,土地价差或收益保证硬环境建设投入,因此园区建立房地产经营市场是弥补开发资金不足的主渠道之一。

3.划片开发模式。为使园区投资环境多元化,开发区可以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划出系统开发片区或功能小区,借外部资金开发。经营管理公司采取“我定政策、划片你开发、你赚钱、国家收税”的方式,投资硬环境也相应改善。

(二)经营管理公司负责具体的业务实施

根据政府立项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确定具体引入的企业。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对施工单位采取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园区的招商与服务。对园区常规物业管理服务采取社会公开招标方式,选择物业管理公司入园管理,减少公司的后勤机构人员。引进先进人才、技术、管理、理念等,促进园区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运营商队伍内部建设

1.获取高水平的人才

榆林在吸引人才上也应采取相应措施,例如可以将高级管理人才安置在西安,基地有事时便飞回榆林处理,其余时间自便;大力推行股票期权等职工持股计划、年薪制等分配模式,加强智力的资本化运作等。

2.建立培训工作机制,加强员工培训以适应园区发展的需要。建立员工培训的工作机制;培训方式应采取多样化:可联系相应的培训基地,对员工进行脱产或函授等方式培训,也可采取请进相关专家进行培训,或采取派出去学习的方式进行实务培训。同时,应加强实际锻炼与业务培训的结合。

3.加强团队协作,树立全员营销观念。为加强团队协作,可以采取由首问首接责任部门向内部协调部门开具工作协调单的方式,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进行时间登记记录,从完成时间和完成情况上对相关部门协作情况予以考核,加强团队协作监督手段。

4.绩效考评与激励。考评的结果主要用于工作反馈、报酬管理、职务调整和工作改进。绩效考评应从员工的品质(忠诚、可靠、主动、有创造性、自信、协作精神等)、行为、效果三方面进行考评。

(四)有效推进法制化进程

能源化工基地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进一步加快能源化工基地法制化步伐是实现能源化工基地依法治区、规范管理的关键。在没有全国性法律出台之前,建议地方人大加紧制订和出台能源化工基地管理方面的条例、法规,明确能源化工基地及开发公司的法律地位,把能源化工基地的管理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

在基地发展过程中,必须有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业的充分参与,目前这两者的结合已成为时代潮流。加强企业与教育科研机构的联合,提高科技含量,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基地,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目前国外已建立了政府牵头,大学科研界和企业界三方合作兴办高新区的理论[3]。只有多主体的参与,才能视整个基地为一完整的整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发挥整体的功能。

(六)采取相应的税收金融政策

为促进能源化工成果的转化,对企、事业单位的收入要酌情给予减免税的优惠,激励企业增加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各国政府大多通过税收激励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银行在信贷计划中可开辟能源化工开发贷款项目,初步形成国家进行风险投入,金融机构、企业多渠道筹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投资机制,以国家重点计划形成的成果和部分资金投入,在社会上进行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按项目资金的比例享受资产权益,分担投资风险。

(七)加快现代政府管理的各项要素建设

首先,要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决策系统。要形成由从事综合研究、政策设计的专家队伍组成的、具有高度分析驾驭能力的政府软科学研究机构。其次,要建立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通过将信息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使基地“透明政府”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同时,必须建立有效的政府信息管理和处理中心,形成信息反馈体系,为宏观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最后,建立严密的行政监督系统。

参考文献:

[1]代帆.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模式比较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3):39-42.

[2]李奕.当前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新抉择[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3):34-36.

中俄能源合作模式研究 篇7

关键词:中俄,能源合作,合作模式

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结构和能源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能源发展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经过中俄双方的共同努力,中俄能源合作近期呈现加快推进的趋势。中俄通过持续创新能源合作模式的方式,努力共建新型能源大国关系。

1 中俄能源合作的具体实施模式

根据中俄双边能源合作的实际成果,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主要采取以下三种合作模式。

1. 1 联合开发模式

能源联合开发模式是指进行石油和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地质勘探、开采和销售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地下资源勘探和开发效率的合作模式。联合开发模式是两国能源合作的一种有效管理模式。

俄罗斯大陆架面积为620 万平方公里,其中400 万平方公里富含油气资源,俄罗斯新版 《矿产资源法草案》规定,外国公司只能通过与俄罗斯公司建立联合企业的形式参与资源开发。中俄联合企业主要从事在俄东西伯利亚等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等地下资源地质勘探、开发和销售工作,通过采用新技术提高地下资源勘探和开发效率。两家公司执行全面长期合作的协议,合作内容涉及石油的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勘察开发以及科技信息交流等。开发俄罗斯的地下资源、需要巨额投资,为此,已经背负沉重债务的俄方企业会积极寻求中国企业参与联合开发。这对于双方企业结成战略资源联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中方最终取得俄罗斯能源的利用许可。

联合开发的优点是: 针对目前俄罗斯缺乏资本和技术条件的现状,在双方联合开发的过程中,中国的资本与技术可以引进俄罗斯企业中参与联合开发,从而为中国油气公司进入俄罗斯市场提供了机会。联合开发模式的缺点在于: 联合开发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分歧与争端,比如两国政府在价格上的分歧,俄能源决策各方间的利益争端,中俄联合企业作为联合开发投资者和实施者双方间的利益争端等。

1. 2 技术合作模式

技术合作模式是指以技术合作为基础,以科技合作为主线,以能源产业为平台,通过中俄技术交换、技术互补和技术贸易三种科技合作方式的自动,从而实现以技术贸易为先导的产业合作,将中俄能源合作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能源储量方面,中国的可开采年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能源的短缺问题以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不合理问题会日益加剧,这就要求必须加强能源技术创新。虽然俄罗斯的能源产量巨大,但在能源的勘探开采方面,存在着开采条件恶化、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也没有制定出有效的措施。目前中俄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田湾核电站是中俄在核能领域的高科技合作,为两国迄今最大的技术经济合作项目。同时在矿业科技合作方面也有一定程度进展,双方互相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钻探和爆破技术等。由此可见: 加强技术创新是中俄两国政策的共同目标。双方技术领域的广泛合作为能源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能力的调整和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能源产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

虽然中俄能源技术战略具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优势条件,但是在实际合作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包括四点。

第一,国际因素的竞争或干扰,尤其是美俄深化能源合作给中国开发俄罗斯油气资源及运输通道建设带来了竞争压力。

第二,两国工商界在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方面缺乏深度了解,缺乏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对寻求合适的合作项目和可靠的合作伙伴存在一定难度。

第三,两国经贸科技合作的运转机制不畅。

第四,俄罗斯正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国内经济制度建设滞后,各利益集团、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的利益争夺削弱了政府战略和政策的执行能力。与此同时,对外国投资战略性行业的本能排斥等因素极大地限制了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技术投资。

1. 3 安全合作模式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包括: 供给安全、价格安全、消费的环境安全、运输安全以及勘探、开发与利用的研发安全等。在俄罗斯方面,尽管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高,但能源问题对俄罗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却是很现实的。俄罗斯能源安全现状包括: 能源出口依赖度日益突出,能源生产下降,能源行业固定资产老化,在能源发展与改造方面的 资金投入不足,已探明石油资源开采比例低、浪费严重,原有加工深度百分比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等。

中俄要想采取安全合作模式,构建能源安全合作机制势在必行。在构建能源安全合作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加强双方政治互信,建立政府间能源战略安全对话与沟通机制,将能源合作纳入地区战略对话。

第二,加强能源企业间的交流和互信,完善市场合作机制,加强勘探开发、炼油化工和石油进出口方面的合作,推动亚洲石油和能源市场的建立。

第三,督促和支持俄罗斯改善能源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加快油气运输管网方面的建设,构建运输安全合作机制。

第四,加强双方法律机制完善,为双方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和保障两国能源安全搭建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框架。

第五,加强反海盗、反恐怖及有组织犯罪等领域的安全合作。

2 中俄能源技术合作模式是最优的合作模式

中俄两国能源合作的标准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根据这种标准综合分析,技术合作模式是最优合作模式。

中俄两国巨大的资源互补性和经济互利性,是双方进一步加强和深化能源领域合作的强大推动力。目前,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中国最短缺的资源是能源资源,而俄罗斯最短缺的资源是资金和技术资源,特别是自2012 年以来,俄罗斯在欧洲能源市场遭遇的欧债危机。因此,为了保障本国的能源安全和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两国往往根据自身的国情、世界局势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能源贸易合作模式。对俄来说,目前石油贸易是最合适的合作模式。然而此模式无法保障合作的长远性和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唯一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技术资源,推动双方在技术和资金优势上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落实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先进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建立,从而提高中俄两国能源基础研究水平,解决能源发展中的关键科技问题,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技术创新。

目前中俄两国都将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创新能源开发技术作为重大战略。能源技术合作模式可以加强能源开发技术的革新和促进新型可替代能源领域的合作,通过建立中俄科技合作示范区的模式可以进一步拓展合作项目。与此同时,技术合作模式还可以通过企业的技术引进,进而落实到产业上,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使能源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并进一步向合理化和高级化推进,将中俄能源合作推向下一个循环。

参考文献

[1]程春华.新形势下中俄油气合作特点及思路[J].国际石油经济,2013,21(6).

[2]侯敏跃,韩冬涛.中俄、中澳能源合作比较研究——合理性、有效性、可持续性探析[J].俄罗斯研究,2012(1).

[3]刘雪英.中俄商务文化对比[J].中国市场,2014(42).

石化行业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 篇8

2009年,中国石化行业能源消耗量为47 192.5×104t标煤,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2%,占工业能源消耗量的22.6%[1]。工信部发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要求到2015年,石化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8%[2]。在石化行业推进节能减排,既符合国家“十二五”政策,又能降低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提升炼油和化工企业的盈利水平。

目前,中国包括石化行业在内的许多工业的发展方式仍以粗放型、外延式为主,主要依靠投资和资源消耗来拉动,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产出效率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比较突出。石化行业节能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但另一方面,石化行业在技术水平提升方面存在较大空间,对节能技术和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海油和中化等几大石化企业对节能非常重视,如中国石化成立了独立的节能技术中心,中国石油炼化业务通过实施能量系统优化科技攻关,大力推广示范性节能技术和加大高能耗炼化装置改扩建等手段,截至2009年,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累计节能344×104t标煤,节水1.51×108t,提前1年实现“十一五”节能目标。但与钢铁、水泥和有色金属冶炼等高耗能行业相比,石化行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较少,其深层次原因值得探究。

1 合同能源管理(EPC)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是国际上成熟的节能技术服务模式,指从事能源服务的企业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准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效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3]。

1996年,中国政府在“全球环境基金”组织资助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支持下,在北京、辽宁和山东成立了3家基于市场机制的能源管理公司,以示范的形式展示和推广EPC。截至2006年,这3家公司累计为客户实施453个节能项目,投资总额达12.62×108元,EPC公司获得项目净收益4.2×108元,而客户净收益是EPC公司的8倍~10倍[4]。这些成绩表明,EPC在中国是可行的,基于市场的节能服务公司是可以盈利发展的。

据中国能源协会统计,从2005年至2010年,中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年均增速达到86%。2011年,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1011元,节能服务公司数量近3 900家,专门从事EPC的企业有600余家[5]。

2 EPC在石化行业中的应用

2.1 实施现状

目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常见于建筑节能、绿色照明、锅炉改造、工业余能回收和热电改造等工程项目,在石化行业还比较少见。与此同时,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石化行业却得到广泛关注和实施,庞大的潜在需求正吸引着国内外节能服务企业试水这一市场。2010年,中国首笔通过排放权交易市场达成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启动,宁夏石化分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和北京水木能环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代表签订了《宁夏石化-化肥工艺尾气增压回收再利用技术服务合同》。该项目实施后,节能收益每年可达1 200×104元,参与各方分享收益,三年半收益分享期结束后,所有设备及节能收益归宁夏石化所有[6]。

2.2 问题与障碍

与建筑、交通等行业相比,石化行业实施EPC模式的成功案例较少,尽管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了积极支持,但仍然无法获得较大的进展,大型石油石化企业倾向于成立自有的节能改造公司,承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工作,民间资本和独立的技术力量尚无法以EPC模式进入这一领域,主要的原因有:

2.2.1 体制性障碍多

由于几大石化企业均属于国资委直属的大型中央国有企业,各自下属多家炼油和化工企业,实施“垂直管理体制”,单个区域的石化企业子公司在财务制度和技术改造等方面没有决策权,母公司对于数目众多的单独的、规模较小的节能改造项目无法实施全面的管理,因此造成了EPC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例如,西门子在进入中国节能服务市场之初将目标放在重耗能、节能潜力较大的石化行业[7],但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只得转向扁平式管理体制和财务支付也比较简单的水泥和自来水管网行业。

2.2.2 融资难度大

节能服务公司常见的融资方式有:依靠自有资金、利用贷款担保机制获得商业贷款、利用损失分担机制获得商业贷款、融资租赁、保理业务、银行授信、客户融资、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和境外融资等。由于石化行业规模较大,单套装置一次性投资成本高,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自有资金和授信额度通常不能满足实施需要,导致融资难度很大。

2.2.3 技术水平低

目前,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普遍缺乏精通大型化工工艺和生产管理的技术人才,难以参与炼油企业的节能改造施工,尚不能胜任协调施工中的周密计划与现场协作,容易影响正常生产作业,稍有不慎可能导致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目前,技术水平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石化行业节能服务的开展,亟需培育集中服务于石油石化行业的节能企业,满足石化行业的大型改造项目需求。

2.3 发展思路

针对目前石化行业实施EPC的困难,应开拓思路,吸纳多方资源,以合作共赢的模式克服单个节能服务公司实力不够,无法承担大型项目和享受政策支持的困难,发展的思路可从以下方面考虑:

2.3.1 政府主管部门引导

政府主管部门如发改委、国资委的引导,分为政策层面、财税层面和资金层面,包括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EPC公司实施税收优惠和引导其它相关国有企业和国有基金投资石化EPC联盟(母公司)等。

2.3.2 大型企业集团参股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各自集团公司下属的直营节能企业为主体,参股石化EPC联盟,参股比例可以投资额度、市场规模和预期收益等指标为标的,综合考虑,协商而定。

2.3.3 节能技术服务企业联合

已运营的近万家节能技术服务企业,可根据自身优势,投资于石化EPC联盟的资本注入、设备租赁、改造施工和技术服务等各个环节,合作的形式既包括参股入资,也包括技术合作、合同承包和劳务输出等多种形式。

2.3.4 民间资本融合

在风投和PE中推广EPC模式,吸引有意投资新能源产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企业,有效逾越目前石化行业面对民营企业的壁垒,获取产业升级中的投资收益。

2.3.5 智力资源支持

通过设立前沿研究和产学研结合促进基金,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力量参与,同时定向支持行业内研究院和设计院,结合国内相关重大科技专项,解决石化行业能量系统优化中存在的共性技术问题。

3 石化EPC模式探讨

针对石化行业特点,充分考虑实施EPC的要素,提出适应国内行业现状的石化EPC模式如图1所示:

在该模式中,资源、资产和资本得到有效配置,不同职能的子公司通过股份制组成了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公司,承担石化企业的节能改造项目,共享收益。该模式可避免母公司直接委托项目给子公司造成的关联交易,也能规避单一出资和施工全周期带来的风险。通过引入第三方独立监督和风险分担机制,实现了节能服务高效执行和合同履约担保。

4 结语

传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适用于建筑和热电等行业,针对石化行业规模大、工艺复杂和投资主体单一等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应国内行业现状的石化EPC模式,该模式能有效配置资源、资产和资本,实现节能服务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

摘要:调研了国际节能领域成熟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总结了该模式在国内各行业实施的现状,并分析了国内石化行业节能的现状,总结了采用节能服务在石化行业推行困难的原因,主要是体制障碍、融资困难和技术水平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石化EPC模式,该模式有效配置资源、资产和资本,由政府主管部门引导、大型企业集团参股、节能技术服务企业联合、民间资本和科技力量支持,实现节能服务的风险分担,收益共享。

关键词:节能,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石化行业合同能源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国化工节能技术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进展报告[R].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S].2012-2-27.

[3]蔡瑾,何川.合同能源管理的理念与应用[J].上海节能,2008(10):48-50.

[4]王树茂.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能源,2008(2):21-24.

[5]郝艳辉.合同能源管理:朝阳行业嗷嗷待哺[J].证券市场红周刊,2012(10):16-17.

[6]张娥.石化成就卖“碳”翁[J].中国石油石化,2010(3):40-42.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研究 篇9

随着我国公路隧道的高速发展,公路隧道的节能已成为低碳经济时代、新交通时代交通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工作也逐步开展。但合同能源管理在公路隧道中运用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少量不成熟的实际应用中,由于公路隧道的特殊性和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市场的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特别在隧道合同能源管理中,采用何种运作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因此,合同能源管理在公路隧道能源管理中实施,应借鉴发展成熟的外国的经验和相关行业的成功经验,根据公路隧道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正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正确选择适合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

1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EPC)机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旨在克服制约节能的主要市场障碍,而基于这种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能源管理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合同能源管理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EMC)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1]。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节能量监测和效益保证、设备运行、保养和维护、项目融资和人员培训的项目全过程服务,保证实现合同中承诺的节能量和节能效益,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获得利润。这是一种双赢机制。合同能源管理不是单一推销节能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能源管理方法。节能服务公司就是运用新机制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的实体。

2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

一般情况下专业的节能公司不具备很强的资金能力。其从事节能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对外融资。因此,EMC的融资方式、业主单位的投资性质以及企业的属性,对项目能否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很大程度决定了节能项目所采取的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

2.1 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运作模式分析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节能技术改造业务。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常用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运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2.2.1 节能量保证型

EMC在这种形式的合同中必须向客户承诺能耗指标(节能量),即保证其承包项目在改造后的节能收益,否则就要进行赔付。作为回报,客户在项目施工验收结束后,立即将所有工程款支付给EMC。如果实施节能措施后的合同期内项目的节能收益没有达到EMC在合同中承诺的数量,那么EMC公司必须将这部分收益差额退还给业主。其结构形式见图1。

该模式的特点是由业主负责全部融资工作,EMC只做技术上的改造。该模式能否开展,除节能技术本身外,还受业主的资金、经济激励政策、业主开展节能改造的积极性等因素影响。此外,由于该模式缺少节能监督机构和保险机构,所以,难以有效测定节能效果和减少或转移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

因此,EMC为了规避风险,为实施的项目购买保险。一旦项目失败,保险公司将承担EMC应负责赔偿的费用或部分费用。此外,为了公平准确的测试项目的节能效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由政府或邀请权威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和节能效果的测定,以促进节能项目的顺利实施。由此,本文对该节能量保证型运作模式进行了改进,见图2。

2.1.2 节能收益共享型

这种模式是由EMC与业主签订能源服务合同,其回报则来自于和业主分享的节能收益。这种合同方式一般在EMC 项目实施节能措施后的前几年,EMC会提取较大比例的节能收益,后几年的比例会下降,直至合同期结束,见图3、图4。

该模式的特点是节能利益共享,但由于EMC负责全部融资工作,EMC承担了所有的项目风险;从财务角度来看,资产和负债也是出现在EMC 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且每年回收节能收益的方式,使EMC现金周转非常缓慢,使其无法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或承担更多的项目。

因此,本文对该模式进行了改造,在引入节能监督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基础上,引入融资担保机构,从而减少投资机构的风险和EMC融资的难度,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融资方式。对于EMC同时开展多个或大型节能项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3 能源费用托管型

该模式是指业主的能源费用全部交给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满足相关规范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节能服务公司自己改造,节约的效益自己所有[2]见图5。例如,某隧道每年用电账单为50万元,该隧道以5 a 200万元费用支付给EMC,由EMC代为缴纳电费。EMC通过节能改造和管理,花去成本30万元,节电率达到40%,因此只用花用150万元即够缴电费,其利润为20万元,利润率10%。而该隧道业主在5 a中可节约50万元。

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避免了和客户在节能效率上的扯皮,容易得到客户的认可,所以也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但该模式对EMC的要求比较高,需要为业主提供节能改造设计、设备材料采购、融资、能效审计和测评以及运行管理等一整套服务,EMC承担的风险大。因此,EMC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济实力。

3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分析

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选用何种运作模式受公路企业投资来源、所处地理区域、企业属性和思考层面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影响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对节能项目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工程效益关注程度不同。进而,导致了运作模式的差异。

1) 公路投资来源。公路企业的投资来源不同,决定了公路企业管理主体的性质,导致其关注的效益也将不同。例如,对于国家投资的公路节能项目,除回收投资外,其更多考虑的是节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两者的权重远大于项目本身的工程效益。而对于由私人投资运营的公路节能项目则不同,其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效益,节能项目的工程效益是远比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重要。因此,在选择运作模式时,明确投资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2) 地理区域。地理区域跟社会、经济和政治密切相关,不同的地理区域,其对节能项目效益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例如,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其更多考虑的是项目所带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由于受建设资金的困扰,在进行项目投资时,主要考虑的是项目的工程效益。

3) 企业属性。企业的属性决定了节能的目的,从而致使在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选择上的差异。例如,私人企业其节能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利,节能的工程效益是其进行节能的源动力和唯一动力。

4) 对于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的选择,应从不同层面和不同的角度进行考虑,如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

(1)从国家层面考虑,上述3种常用的运作模式都具有一定的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和工程应用价值。其对公路隧道节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都是值得推广的。

(2)从企业角度考虑,主要考虑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里所说的企业主要包括EMC和业主单位。假定其投资主体是私人企业,则其更多考虑本身的经济和效益。在上述3种常用模式中,保证节能量模式,由于EMC公司和业主之间能够做到两分离,即能源服务合同及贷款融资相分离、节能保证风险与业主信用风险相分离后,其优越性比较突出;对业主来说,共享节能量的融资方式对EMC的资金实力,风险承受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对于能源费用托管型,其能有效避免和业主在节能效率上的扯皮,容易得到业主和市场的认可。

4 建 议

针对上述3种运作模式的优缺点,根据国家、公路企业、运作模式的应用成熟度、隧道的节能技术特点和节能市场现状。综合考虑,本文建议在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可先实行节能量保证型运作模式和能源费用托管型运作模式。在时机成熟后,才可引入共享节能收益型运作模式,需要走一条渐进式发展的道路。因为,目前,我国缺乏相应的能源审计和节能绩效的权威认定标准和机构。而且,EMC在国内起步较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较大,而且银行业对此领域也没有专门的评估人员[3],市场进入需要一个过程。此外,对于在隧道中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对风险的识别、管理上都需要一段时间。这样,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共享节能量运作模式,把能源服务与融资的使命都交给节能服务公司或设备厂家,其能否做好在对节能量的监测计量,对风险的合理规避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为更好的开展隧道合同能源管理工作,只有在节能量保证型运作模式或能源费用托管型运作模式运行成功以后,才可引入共享节能量融资模式。

同时,共享节能量型运作模式,对EMC自身实力要求比较高,应用的难度较大。但其将是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运作模式发展的方向。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节能共享型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可通过调节分享比例来适应不同阶段的隧道合同能源管理情况,在初期推广过程中,从国家角度出发,可将业主的节能分享率定为零或较少的部分,以推进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全面顺利开展。

5 结束语

随着隧道用能量的日增长、国家对隧道合同能源公路的重视和合同能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合同能源管理是公路隧道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发展趋势。本文对常用的3种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给出了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选择的建议,对公路隧道合同能源管理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卫星,谢仲华.合同能源管理——全新的节能项目投资管理模式[J].上海节能,2002(3):5-7.

[2]冯小平,李少洪,龙惟定.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应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分析[J].建筑经济,2009(3):54-57.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初探 篇10

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主要动因

1.1 能源瓶颈与环境恶化的倒逼压力

(1)能源瓶颈问题。

20世纪,世界能源利用的主旋律是煤炭与石油,石油与天然气后来居上。到20世纪末,形成了石油、煤炭、天然气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目前的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占40%、煤炭27%、天然气23%、核能7%、水能3%。预测到2020年将是天然气占29%、石油27%、煤炭24%、核能8%、水能8%、其他能4%。目前探明石油储量为1855亿吨,可用40多年;探明天然气储量为155万亿m3,可用60年以上;煤炭资源也只能用220年。[1](如图1

(2)环境压力。

在全球经济规模空前扩大、人们更多享受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环境状况呈现出持续恶化的态势。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与生存形成了巨大威胁。近年来由于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导致全球温室效应愈演愈烈。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协调委员会(IPCC)提供的数据:20世纪下半叶,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6摄氏度,而在1995年至2000年的5年中竟上升了0.15摄氏度。该组织预测,21世纪,全球表面温度将上升1.4摄氏度至5.8摄氏度。联合国气候委员会预计,本世纪海洋会升高18~59 cm未来几个世纪还会持续上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粮食产量将减少10%。[2]

1.2 汽车节能技术不断创新的内驱动力

从世界工业发展史上看,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汽车还早2年诞生。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对电动汽车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美国、欧洲和日本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探索的领先者,在技术研发领域,美国、欧洲和日本都不同程度的采用了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在研究重点方面,日本偏重混合动力技术,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大规模应用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日本丰田公司于1997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PRIUS部分车型已经成功实现了商业化;美国在在应用领域已经开始大规模推广乙醇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是欧洲研发的重点,其中既有氢燃料电池汽车也包括氢内燃机汽车。在各国政府的有力地推动下,各种节能新技术、新装置、新材料、新车型应运而生,诸如汽油直接喷射、闭缸节油、分层进气、稀燃技术、高能点火、汽车导流罩、子午线轮胎等,都是节能技术研究带来的典型产物。这些新技术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及汽车消费市场的变革提供了高平台支撑。[3]

1.3 各国政府鼓励导向所形成的政策合力

目前,各国政府对于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加快提高清洁能源利用率,形成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结构已经有了充分共识,并积极采取行动,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2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营的模式分析

通过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动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新能源革命的重点,也是涉及产业规模最大、对生产生活影响最大、市场容量最大、公众最为关注的领域,因而也成为各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厂商之间资本竞争、技术竞争、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在此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营也正方兴未艾。如何突破传统、以汽车制造的技术创新带动汽车消费市场的变革,研究出适用于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行的推广模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命题。

2.1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行的常用模式

所谓模式(Pattern),即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是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是事物的标准形式,其基本功能就是起指导和示范作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使用受技术研发水平、运行市场及文化理念的直接影响。由于世界各国在上述领域存在着巨大差异,因而在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运行时必然会采取不同的运行模式。根据推广运行过程中主导参与者的性质,已有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行模式可概括为3类:即政府主导型、研制企业主导型和运营企业主导型。[4]

(1)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各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政府所有”的方式,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行项目的建设、实施和发展。其中政府作为项目推进主体,整合制造企业、研发机构、运行单位共同参与。政府主导型模式又可细分为政府直接主导型与政府间接主导型。

政府直接主导型模式其特点是政府财

政拨款或举债投资,并指定某个职能部门或某几个部门直接负责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行的组织和运营。

政府间接主导型模式其特点是由政府财政拨款或举债投资,委托专业公司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运行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具体操作。

(2)汽车企业主导型。

所谓研制企业指的是研究开发或制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的企业,既可以是生产企业,也可以是研究部门。随着政府财政能力越来越难以支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行的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商业化运行迫切地需要企业、私有资本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各种资本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如充电站)进行投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前景,也使越来越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企业(含零部件研制企业)愿意出资进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行,以宣传企业形象、积累运行数据、提升产品质量、培育消费市场。[5]

(3)运营单位主导型。

运营企业主导型模式是指以专门的运营公司为主体,全面承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运行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司遵循市场规则,按照市场化原则实施商业化运行公司的投资渠道采取多元化投资的形式尽量吸引社会资金。公司的盈利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运营车辆的票价收入、运营数据和运营成果或产品的收入、对外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及相关培训的收入等。[6]

2.2 三种商业化运行模式的优劣分析

(1)政府主导型的优势与问题。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制造及推广运行的初期,囿于研制成本的高企与传统的消费观念,存在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悬殊差异,使得以赢利为目的研制企业与运营企业均难以承受。此时,只能由政府主导、组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营项目,投入相应的财政资金,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运行的实施和发展,最终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政府主导型的优势表现在:一是政府可通过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在短时间内推动示范运营项目的实施;二是政府在主导运营项目的同时,大多会辅以具有倾向性的产业扶持政策,在研发生产与市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三是政府投资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包括民资在内的各种资本进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不是作为增长的直接提供者,而应是作为合作者、催化剂和促进者而体现出来的。因而,政府主导型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随着商业化运行规模和区域的扩大,投资需求呈递增趋势,使得政府财政能力难以支撑,政府的融资压力难以缓减;二是没有市场竞争,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运行效果不明显;三是由于是政府投资,收益也归于政府,不利于运行成果的快速市场化。

(2)汽车企业主导型的优势与问题。

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优势:一是由研制企业投入资金,组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营,拓宽了投资渠道,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二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研制企业的技术人员可以深入运营第一线,取得车辆运营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改进、提升有重要作用;三是研制企业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帮助运营企业进行车辆维护、维修技术,减少运营企业因此所造成的损失。

研制企业主导型模式存在的问题:一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行带有资金密集性特征,而且仅从经济效益看,项目投资回收期长,投资者必须有在亏损的情况下偿还贷款利息的心理准备;二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营大多选择公交等公共领域进行,企业投资者为追求赢利,在票价、线路走向等敏感问题上与政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难以保证公共交通作为公共福利事业的本质;三是企业在单一运行区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运行期满后不能持续发挥最大效益,如企业需要在多个区域示范运行,所需成本过大。[7]

(3)运营单位主导型的优势与问题。

运营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优势在于:一是拓宽了投资渠道,吸引多方力量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行这一意义深远的项目;二是由专门的运营企业承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行,完全按照市场规则经营企业,可以充分激发成本控制,提高运行效率,提升运行效益;三是运营企业可以客观评价运营车辆,探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运营的合理模式。

运营企业主导型模式存在的问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运行投资大,对技术和政策的依赖性强,资金投入风险也较大。

2.3 三种模式适用条件的比较分析

政府主导型模式适用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运营的规模与范围较小,主要是通过“点”的示范带动“面”的扩展,以政府支持、财政投入鼓励企业、引领市场。

汽车企业主导型模式适用前提是有政府的支持,同时承担运营项目的企业必须具有雄厚的实力,其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亟需提高质量和性能,并在运行区域有长远的发展规划。

运行单位主导型模式对运营地区的整体环境有一定的要求,适用于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发达,客流量充裕,市场环境和市场机制良好,融资渠道较畅通的城市和地区。[8]

3 结语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势头,由此带来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通过正确的政策环境、技术路线、产业化战略和推广运营模式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既是有效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推动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紧迫任务,也是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

摘要:介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模式,并对各推广模式进行优劣分析。

关键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模式

参考文献

[1]林晓燕.21世纪汽车新能源的研制与应用[J].汽车与配件,1998(36).

[2]孟欣.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及发展概述[J].科技广场,2010(7).

[3]李晓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J].中国能源,2009,31(8).

[4]王伟.电动汽车催生能源消费新模式[J].国家电网,2007(4).

[5]工信部《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S].

[6]行业专题投资策略报告.新能源汽车专题之运营模式篇.2011-06-24增刊.

[7]李慧琪.纯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经济性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07(7).

能源模式 篇11

摘 要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合作机制,提出了采用该模式实施节能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设备改造 节能

国有电信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从纵横千里的管道光电缆网络,到星罗密布的网络设备,规模壮观。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如今设备不断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在投资收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网络质量优势,满足业务的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设备的推陈出新,传统的老旧设备利用率不断下降,资源闲置,空转率高,耗能大而产能低,如何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又将是一个难题。运用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老旧设备的改造无疑是一个新的出路。

一、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情况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act(简称:EMC))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降低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资金和技术风险。这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改造“用能单位”的高耗能设备,从“用能单位”的节能收益中进行分享,合同期内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维护其投资的设备,合同期满所投的设备资产归属“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在降低网络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同时能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把“节能”当作投资,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能源费用成为投资回报,投资方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分享部分利润,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管理方法。EMC 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 公司才能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合同能源管理是EMC 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节能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EMC模式特点: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利益,EMC才能得到更多。

三、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内涵

1.优化网络主方向

改造旧设备主要的目的是使改造后的设备,或者新投入的设备能够替代原来的设备发挥其使用效能,这必须要有资金的投入。电信企业在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转型需求驱动下,为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构建“集约化”的网络运营发展体系,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投资趋向4G建设和终端营销,原有网络极少投资,老设备只能维持现状,能用就行。在此情形下,借助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的雄厚实力,建立合作关系。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资金,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对原来旧网络设备进行改造。

2.节能减排是核心

因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就是用能单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而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因而设备改造主要的目的要实现高效节能。如何测定项目是否节能?节能多少?节能效益是否足以支付改造项目全部成本?节能服务公司能否获利?这需要制定精确的节能测量方式与计算方式,如采用历史数据对比法、标杆数据对比法、电功率法分摊法等方式进行测量节能量,并通过试点验证节能的效果,才能立项实施,建立合作关系。

3.建立机制做支撑

合同能源管理是新型的合作方式, 目前在企业中实施非常少,这需要在合同模式、双方分工界面、产权归属、财务处理方式上进行明确,建立合作机制以支撑项目的最终落地实施。

四、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效果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近两年在电信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上进行的一项探索,通过一年多的全面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1.节约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以优化网络为工作出发点,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工作主线,以节能降耗为最终目的。

用能单位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改造了十万线程控交换设备。按分成比例计算,用能单位节约了电费,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成本又获利,双方达到共赢。

2.顺应网络转型,提升运营能力,释放人力资源

随着固定电话网络演进步伐的加快,接入网的盛行,软交换网络技术的成熟,IP多媒体系统的逐渐兴起,电信网络已经进入了巨大的变革时期,老旧设备的改造成了历史的必然。网络改造后,提高网络质量,延长了设备使用的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保费、维修费等运维成本。同时,提高了维护效益,释放人力、物力资源。

五、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网络改造低投入、易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让用能单位以极小的投入实现网络的更行改造。整个模式中用能单位、设备提供商以及节能服务单位均得到收益,实现共赢。

2010年3月26日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文中电信企业被列为了关注性企业。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

六、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基于现有的组织架构、投资和网络等资源条件下进行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无须额外的资金投入,相反因为模式运行成功而吸引了合作方的投资,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可操作的特点;该模式仅仅是工作模式的改变,并有国家政策指导,因此方便各行业各类设备的改造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通信世界网.http:// www.cww.net.cn.

[2]魏玉剑,李碧浩,陈晓清,周峰皓.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上海节能.2011(05).

北票市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探讨 篇12

关键词:“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农村能源,建设,措施,辽宁北票

北票市幅员4 545 km2, 耕地面积8.27万hm2, 地理概貌为“七山一滩二分田”;总人口63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现辖30个乡镇, 7个管理区;昼夜温差大, 日照时间长, 积温高, 春、秋两季风沙大, 多干旱。

北票市因煤而建, 因煤而兴, 又因煤而衰。随着煤炭资源枯竭, 北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转型工作。以发展就是转型统揽全局, 在调整中转型, 在转型中发展, 不等不靠,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积极运作转型。在各方面条件还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 北票市靠自身努力启动了部分转型项目, 取得了一定成效。建设“四位一体”生态家园, 符合北票市实际且有一定基础。为此, 北票市把实施“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项目作为全市经济转型的重中之重, 列为农业适应性和战略性调整的首选项目和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优势产业[1,2]。集中力量, 重点突破, 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已建成“四位一体”生态家园12个, 模式户4 022户, 解决了5 3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吃饭问题。仅2003年, 3 400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现将全市“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发展策略介绍如下。

1 坚持以政府推动为主, 切实加大领导工作力度

北票市政府积极推进“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 作为兴市富民的战略性措施。改变下岗职工工作环境和农民传统观念, 建立了政府推动与下岗职工和农民自愿结合, 以政府推动为主, 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为“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一是建立领导组织。市政府、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建立了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机构, 并坚持做到领导变、干部人事制度改, 但从事“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的工作体系和领导体系不改。二是纳入经济发展计划。把“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计划, 坚持不断推进规划。特别是北票市矿物局破产后, 将其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 引导下岗职工向第一产业转移。把“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工作纳入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政府的重点工作责任制, 作为干部考核、班子调整的重要依据, 实行重奖重罚。

2 坚持政策扶持, 切实加大激励力度

推进“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 充分认识到下岗职工和农民是主体, 政策是手段。为确保“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建设规划的实施, 在强化行政推动的同时, 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 充分调动了下岗职工和农民的积极性。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凡新建集中连片“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20户以上的小区, 每户由市财政补贴1 000~3 000元;新建集中连片“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20户的乡镇, 年终每处小区给乡镇岗位目标责任制加20分;集中连片50户以上的小区, 给乡镇岗位目标责任制加90分。二是放宽用地政策。允许“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户适当增加看护房建筑面积, 看护房占用耕地的免收耕地开垦费和复垦保证金[3,4]。三是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凡是新建“四位一体”生态家园小区的, 由各级政府负责水、电、路配套。四是积极提供贷款支持。市政府协调金融部门, 保证新建“四位一体”生态家园模式户有充足的贷款。

3 坚持以创新为动力, 切实加大科技开发力度

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发展源于科技创新, 也依赖科学管理[5]。全市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 是科技转化为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了以市农村能源办为龙头, 以乡村服务站为两翼的科技服务体系[6,7]。同时采取外出深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 定期研讨和课题攻关相结合的方法, 由财政列出专项资金用于专业培训, 现已培训出1 321人的农村能源技术施工队伍, 其中有49人取得了由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聘请专家人才, 为北票市的经济转型和农村能源建设发展出谋划策。近年来, 全市实施了专家人才工程, 由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聘请科技顾问, 科技顾问将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融入到北票市经济专型工作之中的方法及如何在经济转型之中发展农村能源生态模式, 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 促进了该项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 坚持典型带动, 切实加大宣传力度

一是典型引路。在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模式过程中, 全市始终以突出精品、突出效益为宗旨, 培育了一批先进典型, 收到了“一户带四邻、四邻带全村”的辅射带动效应。目前, “四位一体”日光温室纯收入超过15万元/hm2的有500多户。如当地模式户, 1992年建成“四位一体”日光温室60 m, 由于多年来采用沼液种、沼渣育苗、沼渣作底肥、沼液追肥、液面施肥等技术, 使蔬菜产量连年提高。2001年生产荷兰百利番茄9 t, 纯收入1.2万元。矿务局某下岗职工, 2003年6月在劳动局再就业基地承包94延长米日光温室, 建成“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 种植百利番茄, 2001年收获番茄14.25 t, 产值2.27万元。这些不仅是致富奔小康的典型, 也成了学科技、用科学、普及实用技术的典型, 成为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生产的“领头羊”。二是宣传发动。在北票市报、市电台设置《能源新知》专栏、科技之春、科技之冬等活动, 大力宣传报道建设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重要性和农村能源生态模式的基本知识、典型经验, 增强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典型教育了干部群众, 效益吸引了下岗职工和农民, 提高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形成了上下大搞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1) :9-12.

[2]薛毅芳, 王永歧, 刘书明.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以中牟县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 2009 (9) :147-150.

[3]高玉峰.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0 (9) :154-156.

[4]吴荣涛, 蔡慧敏.河南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路径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07 (3) :77-81.

[5]王武山.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促进长泰农村经济发展[J].福建农业, 2009 (11) :32-33.

[6]马勇.开发农村生态能源助力新农村建设[J].云南农业, 2006 (4) :13.

上一篇:国际图联大会下一篇:电子科技企业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