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控制(共11篇)
能源控制 篇1
0 引言
“优化能源结构,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措施被列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能源消费总量为何需要控制以及如何控制, 成为亟待探索的新课题。
1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及其动因
1.1 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 我国能源消费直线上升, 由1980年的6.0亿tce上升到2010年的32.5亿tce, 是1980年的5.4倍。2006年全国能耗总量25.87亿tce, 提前4 a突破《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4-2020) 》设定的2010年能耗24亿tce的总量目标;2007年全国能耗总量28.05亿tce, 提前3 a突破《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设定的2010年能耗27亿tce的总量目标;2009年全国能耗总量达到30.67亿tce, 提前11 a突破了《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4-2020) 》设定的2020年能耗30亿tce的总量规划目标。更让人担忧的是, 目前我国能耗总量的增长势头并没有因“十一五”期间强劲推进节能工作而减缓。“十一五”期间, 我国能耗总量年均增长6.6%, 超过前30 a平均增长水平0.8个百分点。按此推算, 2020年我国能耗总量将达到60亿tce以上。如此巨大需求, 严重威胁着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
1.2 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客观动因
1.2.1 经济增长超速
经济超速增长是导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因。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比规划值分别高0.6、1.5和3.7个百分点, 差值越来越大。1980年全国GDP总值4 546亿元, 2010年增长到39.8万亿元, 扣除价格因素, 年均增长9.8%。按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 增长了15.6倍。同期, 能耗总量由6.0亿tce增加到32.5亿tce, 年均增长5.8%,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59。虽然用较低的能耗增长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长, 但由于经济发展远远超过规划, 30 a完成了国家拟50 a完成的两个GDP“翻两番”目标, 直接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屡屡突破规划目标。更值得注意的是, 据最近各地相继公布的“十二五”规划, 我国很多省区并没有充分考虑国家“十二五”经济增长目标比“十一五”降低0.5个百分点, 达到7%的规定, 仍然提出GDP总量或人均GDP等主要经济指标达到10%、12%、13%甚至5 a翻番的目标, 意味着我国能耗总量仍隐藏着巨大的上升冲动。
1.2.2 能源消费以煤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工业燃料、动力的80%依靠煤炭。“十一五”以来, 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又恢复到70%以上。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是由我国“多煤少气缺油”的能源禀赋情况决定的, 今后几十年内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以煤为主要能源, 不仅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排放大量的CO2, 而且意味着我国能源强度必然比以油气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高, 在经济总量相等条件下, 能源消费总量必然更多。有人推算, 我国煤炭消费比例每下降1个百分点, 相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就可降低2 000万tce[1]。
1.2.3 重化工业比重大
近30 a来, 我国一直在努力调整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结构由1980年的30.2∶48.2∶21.6调整到2010年的10.2∶46.8∶43.0, 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近30 a提高了21.4个百分点。在工业部门内, 我国重工业生产增长一直快于轻工业, 其产值比重差距越来越大。1981年, 我国工业产值轻重结构为51.4∶48.6, 轻工业产值比例比重工业高2.8个百分点。2009年, 工业产值轻重结构变为29.5∶70.5, 重工业产值比例比轻工业高出41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登上了高耗能的增长平台。单位能耗较高的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产生巨大的能源需求, 使得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急剧上升且居高不下。
1.3 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观动因
1.3.1 各级政府追求GDP增长的驱动力
政府追求GDP增长是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急剧增长的最大驱动力[2]。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国100周年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 长期以来, 中央政府对全国GDP增长一直保持强劲驱动, 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 仍要求2009年全国经济增长率高于7.5%的“十一五”规划指标, 保证达到8%。在强烈的GDP增长冲动中, 各级地方政府出于政绩需要, 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带动地方GDP增长, 从而带动地方财政收入增加。至于因此产生超额的能源需求, 以及将给我国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带来什么影响, 则很少考虑甚至根本不考虑。在它们的规划里, 只有上多少大项目, 建多少重化工基地, 需要多少投资, 而没有能源消费总量的平衡表[3]。这就出现了2003-2007年连续5 a全国重工业增长超过17%, 高出GDP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 六大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幅度不断增加, 导致经济增长规划目标不断被超越, 能源消费总量规划目标不断被突破。
1.3.2 现行制度允许能耗总量任意增长
“十一五”以来, 我国实施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 把能源强度降低20%作为约束性指标进行严格控制, 取得节能6亿tce左右的显著效果。但是, 由于没有能耗总量降低的硬性指标和相应的措施, 能耗总量仍然以6.6%的比率继续增长。尽管单位GDP能耗下降20%执行起来十分艰巨, 但其作为相对控制指标, 既无法控制能耗总量的绝对增长, 甚至在机制上存在逆向调节作用。例如, 在降低单位GDP能耗过程中, 一些地方通过加快经济增长做大分母来实现, 不但没有促进结构调整, 反而导致作为分子的能耗增加。在只有单位GDP能耗下降控制目标和各级政府追求GDP增长的强力驱动下, 事实上, 我国允许总能耗快速增长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2009年, 我国能耗总量达到21.77亿toe, 占世界总量的19.5%, 基本与美国 (21.82亿toe) 持平, 2010年已达到22.7亿toe (32.5亿tce) ,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耗能大国。
2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势在必行
2.1 控制能耗总量是节约能源资源的要求
能耗总量控制是别无选择的选择。按照目前经济发展速度和能源消费强度, 到2020年, 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达到60亿tce左右, 这意味着未来10 a中国仍有28亿tce能源增量需求。这个数字远远超过我国能源资源的承载极限。因为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虽较丰富, 但仅占世界总量的10%左右, 人均能源储量更低,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据官方公布的能源储量和能源开发强度估算, 2009年, 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采比分别为15 a和43 a, 最长的煤炭储采比只有61 a。需要指出的是, 这里能源储采比是按我国目前能源开发强度计算的, 若按2020年能源预测需求量计算, 则各种化石能源剩余储量的服务年限将更短。
2.2 控制能耗总量是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
统计数据表明, 我国90%的SO2、67%的NOX、70%的烟尘排放量、70%的CO2排放量都源于燃煤。每年近30亿t煤炭消费使得我国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 从空气质量角度看, 我国SO2排放量只有控制在1 200万t以内, 全国大部分城市SO2浓度才可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从酸雨控制角度看, 要使我国SO2排放处于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缓解能力之内, 全国最多能容纳1 620万t SO2[4]。但实际情况是SO2排放早已突破了这个环境容量。2009年, 全国612个大陆城市上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未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仍然有107个, 超标比例达到17.5%, 其中劣三级城市有8个, 占1.3%[5]。因此, 实施能耗总量控制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一环。
2.3 控制能耗总量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
进入21世纪, 我国能耗增量基本上每年翻一番。2001年全国能耗比上年增加4 900万tce, 2002年该数值上升到9 000万tce。2003-2007年, 年均能耗增量达到1.7亿tce[6]。从这个角度看, 扭转能耗总量过度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最实际的行动。通过控制能耗总量, 把GDP增长“逼”到转方式调结构道路上。一是迫使各级政府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促进各级政府对GDP增长有用但耗能大的项目自我抑制, 将驱动GDP增长引导到“练内功”上来;三是引导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 提高能源使用效益。
2.4 控制能耗总量是保证能源安全的要求
威胁我国能源安全的主要因素:一是我国石油需求急剧上升, 产需缺口不断扩大。1990年全国石油消费量1.15亿t, 2009年增加到的3.84亿t, 年均增长6.6%, 同期石油产量每年仅增长1.7%。二是我国石油储量相对不足, 石油进口依存度急剧上升。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00年的33.7%提高到2005年的43.9%, 2009年达到56.8%, 突破了50%这一“安全警戒线”。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 (2009) 》, 估计到2020年,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4.5%, 高于目前美国60%的水平。三是进口地集中。我国石油接近80%的进口来自动荡的中东和敏感的非洲, 石油安全形势着实令人不安。
3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对策建议
3.1 设立两个能耗控制指标
为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建议从“十二五”开始, 设立能源消费总量和单位GDP能耗两个控制指标。前者是主要指标, 后者是辅助指标, 但两者都是约束性指标。实际操作时, 可按照节能与经济发展协调原则, 根据全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耗状况、节能潜力等情况, 在考虑适当进口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条件下, 科学预测2020年或更长时期内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 并将其作为能源消费的约束上限, 在此基础上合理设定 (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0.4) 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十二五”期间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 并按照“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分别降低18%和16%左右确定万元GDP能耗指标, 作为考核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的辅助指标。
3.2 科学分解能耗总量
能耗总量分解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原则。即按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3~0.4分解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指标, 形成倒逼机制。若单位能耗多降低, GDP增长可以快一些;若单位能耗少降低, GDP增长速度就应减慢。二是地区差异原则。即根据东部、中部和西部客观存在的地区差异, 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指标。例如, 发达地区每年能耗总量允许增长1%~2%, 次发达地区允许增长2%~3%, 欠发达地区允许增长3%~5%。把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单位GDP能耗指标和经济发展指标紧密结合起来, 既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又实现能耗总量和单位GDP能耗控制目标。
3.3 强化用能管理
一是在国家规划范围内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应维护国家规划的严肃性,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规划调控地区GDP增长目标, 使各地区经济增长保持在国家目标上下浮动, 改变过去增长率偏高, 但煤、电、运力都靠中央保的状况。二是加强能耗重点控制。对重点用能省 (市、自治区) 、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总量进行跟踪监测, 改变过去敞口供应能源、无节制使用能源的现象。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能耗总量控制的财税、价格和金融政策。四是建立节能量交易制度。运用市场机制推进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的顺利执行。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一项极其复杂且艰巨的系统工程。既要保证经济社会发展, 又要减少能源消费和CO2排放,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但它是一件涉及国家长远利益非做不可的大事。各级政府必须充分认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极端必要且刻不容缓, 这是建立和推进能耗总量控制制度的前提条件, 没有这种共识, 任何控制措施都无济于事。
参考文献
[1]滕晓萌.中国能源结构面临调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提升[EB/OL].[2007-11-06].中国经济网, http://www.ce.cn/cysc/ny/heneng/200711/06/t20071106_13495602.shtml
[2]倪维斗, 陈贞, 李政.控制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势在必行[J].能源评论, 2009 (2) :47-50
[3]房维中.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力度应当加大[J].中国经贸导刊, 2008 (2) :14-16
[4]吴国华.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129-130
[5]刘蔚.环境约束下区域煤炭消费总量如何控制[EB/OL].[2010-01-02]:天津网, http://www.tianjinwe.com/rollnews/201012/t20101220_2902276.html
[6]房维中.能源消费总量指标应列入“十二五”规划[J].宏观经济管理, 2010 (10) :6-7
能源控制 篇2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保证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公司战略制定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提高公司经营的效率与效果,根据《公司法》、《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公司章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授权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是公司的内部监督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对公司董事、经理的行为及公司财务进行监督。公司总经理由董事会聘任,对董事会负责,主持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二)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管理架构,各部门负责制定、完善实施本部门系统内的风险管理和控制制度,配合完成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检查。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第三条 本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各系统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内部: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会计系统控制、电子信息系统控制、信息传递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内容。
第一节
环境控制
第四条 环境控制包括授权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一)通过授权管理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和公司管理层、1
总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各职能部门制定相关规定,由董事会秘书汇总完善。
1、股东大会:《股东大会议事规则》明确“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下列职权:
(一)决定公司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
(二)选举和更换董事,决定有关董事的报酬事项。
(三)选举和更换由股东代表出任的监事,决定有关监事的报酬事项。
(四)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
(五)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
(六)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七)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八)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
(九)对发行公司股票、企业债券作出决议。
(十)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等事项作出决议。
(十一)修改公司章程。
(十二)对公司聘用、解聘会计师事务所作出决议。
(十三)审议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规定及其它应当由股东大会决定的事项。
(十四)审议批准对公司在职董事、监事以及高管人员的激励制度、办法。
(十五)审议批准重大收购出售资产、重大风险投资、担保、融资、关联交易以及变更募集资金投向等其它事项,重大的标准按《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和公司章程确定。
2、董事会:《董事会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心,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负责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
(二)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三)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
(五)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六)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债券或其他证券及上市方案。
(七)拟订公司重大收购、回购本公司股票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及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
(八)审议批准在一个会计内累计投资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5%以上,30%以下的重大投资项目。
(九)审议批准在一个会计内累计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5%以上,30%以下的固定资产购置及资产出售或抵押事项。
(十)审议批准在一个会计内累计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的净资产5%以上,30%以下的贷款事项。
(十一)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十二)聘任或者解聘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事项和奖惩事项。
(十三)制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十四)制订公司章程的修改方案。
(十五)管理公司信息披露事项。
(十六)向股东大会提请聘请或更换为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十七)听取公司总经理的工作汇报并检查总经理的工作。
(十八)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以及股东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3、监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明确监事会是公司依法设立的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公司的财务。
(二)对董事、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当董事、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股东大会或国家有关主管机关报告。
(四)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五)列席董事会会议。
(六)公司章程规定或股东大会授予的其它职权。
4、总经理:公司明确规定了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岗位职责。副总经理协助总经理开展工作,对总经理负责。总经理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
(二)制订总经理工作细则,报董事会批准。
(三)组织实施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四)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五)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六)制订公司的具体规章。
(七)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总经理等。
(八)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
(九)公司章程或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十)决定需报请董事会审议批准和需由股东会决定之外的对外投资、固定资产购置、资产出售或抵押以及贷款等事项。
5、子公司控制:公司对所属各子公司坚持“集中资产管理,分权独立经营”的原则,实行扁平化的直线管理,各职能部门为各子公司的相应部门提供服务和专业指导、监督。公司对各子公司的机构设置、资金调配、人员编制、职员录用、培训、调配和任免实行统一管理。全资子公司董事长为所属公司首席产权代表,是该公司最高负责人, 在公司统一领导下, 对任职企业的经营管理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公司制定《外派产权代表管理规定》,以加强对子公司的各项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指公司应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薪酬、轮岗、晋升、休假、辞退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公司员工具备和保持正直、诚实、公正、廉洁的品质、稳定的工作心态,并具备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由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制定相关细则并负责具体实施。
公司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向公司人力资源部申报职位空缺信息。公司 5
管理层首先考虑从内部进行调剂,然后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招聘渠道采取发布招聘信息,并严格按程序对应聘资料进行筛选后,由人力资源部、相关人员组织面试。经过初试确定预选人员,再经公司领导综合评定,最终确定人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录用除经过上述必要程序,还需要经公司领导面试。新员工录用后须统一进行入职培训。
2、薪酬管理:
公司实行“岗位工资”分配制度,制定了《薪酬管理制度》,员工的工资水平按照员工的岗位和职务,并结合公司完成利润计划的情况而确定,所属公司统一执行公司的工资制度及标准(以计件、计量、底薪工资计酬者除外)。
3、培训管理:
公司制定《员工招聘与培训教育规定》,根据员工素质和岗位要求,实行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及职业教育,以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意识。具体由公司人力资源部和各子公司相关部门根据各自实际需要,拟订培训规划,并负责组织培训。
4、休假管理:
公司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休假管理规定》,员工本人可按规定和程序提出申请,经相关领导批准后,报送公司人力资源部审核、备案,在做好工作交接后开始休假。
5、工作调动管理:
因工作需要员工进行内部调动或解除劳动合同,所在部门需立即通知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相关部门,按程序办理调动或离职手续。
第二节 业务控制
第五条 业务控制是指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子公司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需要,制定各项业务管理规章、操作流程。本制度所规定的业务控制包括:
1、内务管理制度:
(1)目的:明确公文处理程序、规范公务车辆使用行为、强化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2)主要内容:来文处理程序、公务车辆使用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事故报告管理规定。
2、销售及收款控制:
(1)目的:确保主营业务的正常进行,避免财务风险。
(2)主要内容:配备合格人员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按照公司定价规定办理销售业务,规范发货及运输控制流程,制定严格的产品销售入账及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保证货款的及时回笼,避免呆、坏帐的产生。
3、采购及付款控制:
(1)目的:规范公司采购与付款行为,防范采购与付款过程中的差错和舞弊。
(2)主要内容:根据供应商按公司要求提供产品能力评价和选择供应商,集体商议采购事项,按程序签订采购合同。明确支付及记录现金支出的流程,严格执行公司的应付账款管理制度,记录和监督货款的支付活动,保证付款安全性和适时性。
4、资产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对存货、固定资产及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主要内容:规定对库存商品及时盘点,逐一造册登记核对,分门别类地建立台账,并及时、准确地做好账务处理;明确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购置、处置固定资产的审批程序,以及低值易耗品的使用程序。
5、资金管理制度:
(1)目的:加强对公司资金的管理,规范各项业务管理程序,避免呆账、坏账。
(2)主要内容: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建立比较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的管理、内部往来资金、借款管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管理费用、票据管理等。
6、关联交易制度:
(1)目的:为维护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规范本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人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关联交易。
(2)主要内容:本制度明确了关联交易的范围及原则、关联交易的决策及回避、交易价格的确定原则、关联交易的披露及公告。
7、银行贷款担保管理:
(1)目的:为规范融资担保行为,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加强资本经营的风险管理,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有效运作,提高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
(2)主要内容:公司系统内的银行融资管理,包括银行融资的原则、组织、管理、审批。同时,明确了对外公司提供贷款担保管理规定,包括对外担保的范 8
围、担保办理程序。
8、投资管理制度:
(1)目的:为实现公司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保障公司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2)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项目投资决策原则、项目投资批准权限、公司及子公司项目投资决策程序、项目责任追究。同时,对参与证券投资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明确了证券投资原则,并指定公司金融证券部在公司授权使用的资金范围内,自行决定新股申购、增发申购、证券回购、证券衍生产品或债券投资等具体操作方式。制定了《募集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公司设立募集资金管理委员会,由董事长担任委员会主任,其职责是制定募集资金使用的总体实施方案及审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制定使用募集资金的预算和项目的进度计划, 督促检查投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置, 并可根据项目进度合理调配资金。对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程序也作了具体规定。
为规范合同管理,减少因合同把关不严或条款疏漏等造成的损失,制定了经济合同管理规定,各子公司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三节 会计系统控制
第六条 会计系统控制分为会计核算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公司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公司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作为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
(二)公司设财务总监,由董事会任免。公司本部和下属子公司、分公司 9
等独立核算单位均单独设置财务部,并至少配备两名具有会计专业知识、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
(三)各级会计人员行政隶属于所在核算单位,但业务上受公司财务部门的领导。各独立核算单位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调动,需经公司批准。一般会计人员的调动,需取得本单位会计主管的同意。
(四)公司制订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由专人负责。公司内部调阅会计档案应由会计主管人员批准,并指定专人协同查阅。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相应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须由单位负责人监交,必要时上级财务部门可派人会同监交。
(五)公司建立完善的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费用报销管理办法,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开支权限进行明确的规定和划分。
(六)公司建立健全各项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票据、存货、固定资产等管理制度。对各项资产的购置、保管、处置等通过制度进行约束,对各项资产库存状况的进行跟踪,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从中发现差异,找出差异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节 信息系统管理
第七条 公司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包括网站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机房管理等内容,公司信息系统管理由内务部负责。公司制定《计算机系统管理规定》、《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管理规定》、《会计电算化硬件、软件 10
管理规定》等规定。
《计算机系统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归口内务部管理,主要负责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电脑维护、公司网络、各业务应用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公司以及所属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部署,建设和管理工作接受公司计算机专职管理人员的指导和监督。《计算机系统管理规定》对计算机设备选择与采购、设备使用管理、系统管理与维护、信息安全管理及违规处罚作了具体规定。
第五节
信息传递控制
第八条 信息传递控制分为内部信息沟通控制和公开信息披露控制,主要包括:
(一)内部信息传递管理:为建立公司信息互通互控、上传下达及资源共享的内部信息传递体系,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公司建立《内部信息沟通程序及管理制度》,明确公司信息沟通的方式、内容和时限。公司通过文件传阅和公文发布、召开公司办公例会、专题工作会议和办公业务协调会议等形式,进行内部信息传递,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管理透明度以降低经营风险。
(二)对外信息披露管理: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和修订《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公司各职能部门、各子公司严格按照此规定提供信息披露所需的所有文件和资料,并对所提供的内容的准确性负责。公司董事会秘书处负责完成具体的信息披露工作,董事会秘书对所披露的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总体监督。
第六节 内部审计控制
第九条 内部审计控制由巡察员负责实施。
公司依据审计署《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内部审计控制管理制度》。
(一)董事会秘书处内设巡察员,其职能之一即是负责公司内部审计。在进行专项内部审计工作时,可以成立专项内部审计小组。巡察员向董事长负责。巡察员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财务进行动态的跟踪与检查。
(二)巡察员在开展工作时,可以组织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职工作小组。
(三)公司各部门定期自行检查其内部控制,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内部控制执行进行自评。自评须综合业务目标和控制过程的风险,是否存在控制缺陷或薄弱环节,是否在发现之后进行了纠正或改进。
巡察员依据本规定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内部制度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完成指定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实施检查和评价,为完善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四)审计实施前向被审计公司送达审计通知书,通知书应写明审计范围、内容、方式、要求和时间等,并写明审计小组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名单,对被审计公司配合审计的要求。
(五)审计终结后,巡察员应向董事会提交审计报告。审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审计范围、内容、时间、方式及有关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评价和结论、处理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审计报告应附有证明材料和有关资料。审计报告应征求被审计公司的意见,被审计公司必须在十天内提出书面意见,并随同审计报告一并交 12
回巡察员。
(六)巡察员应领导专项审计小组,于每年四月底前向董事会提交上一内部控制审计总结报告,并提出内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建议。
董事会应就上述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召开专门的董事会会议并形成决议。
(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整改落实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等保存五年以上。
第十条 公司抽调专人组成“内部控制考评工作小组”(简称“工作小组”),由巡察员负责监督检查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和整改的建议。
第三章 内部控制效果的自我评估
第十一条 为协助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及时了解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时应对公司内、外环境的变化,确保内部控制的设计及执行持续有效,公司应建立内部控制效果的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估。
每年3月份前,公司各职能部门依据本制度相关规定,对本部门内控制制度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并向“工作小组”提交评估总结报告。
对本部门员工能熟悉内部控制制度,并能按照要求加以贯彻执行,部门工作成绩优异的可评为优秀;对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得到了实施,没有发现重大错误,并能得到及时处理或已消除事故隐患的,可评为合格;对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工作中出现了重大错误或者事故隐患,没有及时进行处理,视为不及格。对于不及格的职能部门应该在总结报告中详细列明改进计划、目标和直接负责人。
第十二条 工作小组根据各部门的自查报告,对公司整体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控制环境——指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各种综合因素。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及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董事会的结构;经理层的职业道德、诚信及能力;聘雇、培训、管理员工及划分员工权责的方式;信息沟通体系等。
(二)风险评估——指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的内、外部因素进行评估,以确认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其评估结果可协助公司完善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控制活动——指协助经理层确保其指令已被执行的政策或程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分工;生产和资产安全;计划、预算管理;财务内部牵制、稽核等内容。
(四)信息及沟通——主要包括与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在公司内部的传递及向外传递。
(五)监督——指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评估控制环境是否良好,风险评估是否及时、准确,内部控制活动是否适当、确实,信息及沟通系统是否良好顺畅等。监督可分为持续性监督及专项监督,持续性监督是经营过程中的例行监督,包括经理层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员工履行其职务时所采取的监督等;专项监督是由公司内部相关人员或外部相关机构就某一特定目标进行的监督。
第十三条 工作小组对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内部控制进行统一的考核,并给 14
出相应的意见。
第十四条 董事会应就上述内部控制报告召开专门的董事会会议并形成决议。
第十五条第十六条
第四章 附则
新能源汽车:电池控制系统是亮点 篇3
1、政策推动新能源产业链高速增长。
2、BMS重要地位被认可。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工信部数据表明,2015年1-10月份,国内新能源累计生产20.69万辆,同比增长3倍,预计年底有望超过30万辆。作为汽车核心动力装置的动力电池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达18Gwh,同比增长超过3倍。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是连接二次电池与用电器之间的重要纽带,它将电池的监测及管理集于一体,从而确保电池或者电池组的安全可靠,并以最佳状态输出动力。由于具备电池监控、SOC评估和电压均衡三大功能,BMS在保障动力电池安全和提高动力电池寿命两个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
从市场规模看,根据工信部《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到2020年,中国自主系能源汽车销售量将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国产关键零部件份额分别达到70%(商用车)和50%(乘用车);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300辆的销售水平,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国产关键零部件份额则达到80%(商用车)和60%(乘用车)。BMS是强烈依赖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受益于国家政策推动,未来市场将实现高速增长,即使假设BMS售价以后每年平均下降10%,保守估计到2020年该领域市场规模将超百亿元。
地方基层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研究 篇4
关键词:基层,县区级,能源总量,控制
引言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是“十二五”及今后的能源新政。按照国家能源总量分解落实机制, 地方各级政府需对本行政区域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负责, 全国2860多个县区的能源消费控制方案制定及实施是确保国家能源总量控制的基础。
本文以浙江省青田县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例, 介绍地方基层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实践。
1 分年度确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
2011年青田县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66.65万吨标煤, 全县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3.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4.1%, 完成年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目标, 其用电量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根据2011年全县能源消费和节能降耗统计情况, 结合青田县“十二五”节能降耗总体目标, 确定该区域2012年能源总量控制目标, 并与市政府签订了能源“双控”目标责任书, 即2012年该地区能源总量控制目标:总量不大于70.65万吨标煤, 增速控制在6%以内。
2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
2.1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具体实施内容
1) 用能总量任务再分解。将用能总量再分解到重点用能乡镇、重点用能企业等基层单位, 与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完成情况一起纳入年度考核体系, 实行行政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2) 按能源供应结构重点管理。电力作为青田县主要能源, 2011年全社会耗电12.52亿k Wh, 同比增长12.49%。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用电总量联动调控, 进一步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按照用电高峰期有序用电方案, 实行“先生活、后生产”的用电原则, 严控高耗能单位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
3) 对新增用能项目严格准入。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的要求, 对照能耗准入标准, 严格审查新上项目, 尤其是阀门铸件、紧固件等高耗能企业, 确保该地区用能总量稳定。
4) 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管理。全县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 (含增加消费量) 1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200万k Wh (新增变压器315k VA) 以上以及所有铸造行业的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 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 淘汰落后用能, 探索建立“上新汰劣”用能动态平衡机制, 利用淘汰落后腾出的用能空间, 实现产业改造和提升。
5) 拓展清洁用能。进一步发展水电项目、农村沼气工程项目, 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诱虫灯等可再生能源产品, 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6)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县政府高度重视结构节能, 全面节约用能, 积极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逐步降低高耗能行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7) 提高居民合理用能水平。保障居民生活用能的合理增长, 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期间, 加强电力需求管理, 完善和落实好有序用电预案, 加强职能电网建设, 提高每条输电线路为单元的服务管理水平。同时, 要加强节能宣传, 提高全民节约用能意识, 推广节能技巧, 提高用能绩效。
2.2 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年度工作计划
1) 落实能源总量控制责任。和重点用能乡镇、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能源控制量责任书, 明确各乡镇、企业能源控制量。
2) 加强和供电部门联系。取得所有工业企业月用电量第一手数据, 尤其是高耗能企业, 实时监测用电分量, 一旦发现企业单月用电量异常, 通过预警机制协调处理, 确保总用电量缓慢增速。审核用电方案, 实行错峰安排, 保障电网安全、有序供电。
3) 企业用能严格审批。对新建、扩建企业的用能申请严格审批与准入, 包括行业性质、产值、用电量、用地、排放等, 推动规模大、能耗低、排放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4) 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对2012年新确定21家重点用能企业用能情况重点监测, 稳定能源消费量, 同时加大节能改造力度, 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节能示范建设, 淘汰落后产能。
5) 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动建筑、交通节能, 增加太阳能热水器、诱虫灯等产品数量, 提高农村沼气清洁能源使用率, 落实绿色建筑、绿色交通节能考核目标。
6) 推广节能产品。加大节能宣传, 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空调、家用电冰箱、电动洗衣机、热水器、台式微型计算机等消费品和高效电机、单元机、冷水机组、压缩机、通风机、清水离心泵、配电变压器等工业产品, 落实补贴申请。
3 能源总量控制预警机制
对该辖区内的重点用能企业实施预警机制, 预警机制闭合图如图2所示。
3.1 预警分级
按照企业节能指标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差距情况, 实行红色和黄色预警。对月度能耗超标企业实行黄色预警, 限期整改;对季度能耗超标和黄色预警整改不到位企业实行红色预警, 提交领导小组协调处理, 暂缓其新上项目、暂缓其新增315k VA以上变压器。
3.2 预警机制
1) 建立领导小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节能降耗工作领导小组优势, 在节能降耗工作联络员季度会议上调控消费总量。
2) 能源动态监测。通过统计部门直报系统数据、浙江省重点用能能源利用状况报表系统每月监测企业用能情况。
3) 用能实时分析。根据月度、季度企业的用电量与用能量、产值与能耗的关联, 测算和评价企业的用能和产值能耗变化情况,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4) 落实整改。督促预警企业查找能源消费超标原因, 提出整改意见, 通过动态监测系统查看整改结果, 对未落实整改企业提交领导小组并追究其相应责任。
4 结语
脉冲功率装置能源计算机控制技术 篇5
摘要 介绍一种多分布传式MARX发生器能源计算机监控系统.详细叙述了系统的硬件构成,计算机与各能源系统之间的通讯原理和通讯协议,以及系统的软件实现,同时简要说明了系统抗干扰解决办法。
关键词 MARX发生器 程控电源 RS485总线 Visual Basic
1 引言
脉冲能源装置在加速器、自由电子激光研究、X光闪光照相和粒子聚变等脉冲功率技术研究领域广泛使用,通常使用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同时周围电磁干扰较强,控制操作和参数测量都比较复杂,同时也需要较多的人力来维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上基于PC的自动化方案已成为主流,PC在自动化领域的应用正迅速增长,通过将所有的功能集成于这个统一开放的平台上,通过人机界面可以使复杂的控制和数据处理变得更加简单化。
2控制系统硬件构成
整个系统有多台Marx需要控制,每台发生器由充电控制和触发两部分组成,需要控制的量有充电电压的起停控制、电压检测、接地装置的通断控制、触发以及开关上的气压检测等,通过一条总线将将系统中的各个被控量连接在一起,构成一分布式控制系统,这里采用工业上广泛使用的RS485总线,RS485总线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平衡发送、平衡接收的标准异步串行总线,具有传输距离远、通讯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软硬件支持丰富与现场仪表接口简单,易于实现和扩展等特点,接口总线上可连接32个设备,加中继器后最多可达255个设备,因此完全满足该能源控制要求。控制系统框图如下:
图1 控制系统结构图
该系统由一台主控上位机PC和一系列MARX发生器充电电源设备构成,由于环境电磁干扰较为严重,在选择通信介质时可优先采用光纤通信方式,通讯速率57.6kB/s,通讯距离可达1.2km,通过上位机(PC)发送参数及控制命令,给电容器充电到事先设定的电压值(0到100kV之间任意值)。在以上各子设备中,经常要用程控电源去控制MARX发生器的充电电压、充电速度。通过一台工控PC机灵活地控制多台充电电源,以达到控制各MARX发生器充电的目的。针对这一需要,采用带有RS485通信接口的具有线性升压功能的可编程交流电源,该电源内部自带单片机系统和看门狗定时器,每个电源赋予各自独立的地址码用以识别身份,同时它属于正弦波调压,可有效避免采用传统的采用可控硅调压方式时屡次损坏高压变压器的.情况,使操作者能够方便灵活地对其进行控制。
每路Marx发生器充电部分包括程控电源、双极性高压变压器,分压器和接地装置等三部分,见图2 所示,程控电源给高压变压器初级提供缓慢上升的电压,变压器高压侧经整流后给MARX发生器充电,电压检测是通过10000:1的高压分压器将分压后的信号送给程控电源内部A/D转换,经内部单片机处理,并与设定的电压值进行比较,比较后的结果用来实现自停控制,这样可有效防止通讯故障所造成失控现象。
图2 Marx发生器能源部分线路图
3 MARX发生器能源制过程
① 程控电源接通供电电源时的输出为0伏,开关量输出为假(开路)。
②首先上位机发出各种设置参数到指定地址程控电源。如,上升时间、上升速度、保持时间、充电电压等。
③程控电源收到电压回传命令后,将两路模拟量的值传送到上位机。
④上位机发出启动指令后,指定地址程控电源的输出开始从0伏慢慢线性上升到设定值,保持到指定的时间后关断
能源控制 篇6
一、“极限用能管理”的理论
1、“极限用能”管理的概念。
指所使用的各种能源在满足安全工作环境条件、生产要求、工艺规范、产品质量与品位及环境保护规范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技术改造、控制管理措施或手段,使各种能源的实际使用达到最佳、最合理的临界状态,从而以最低(或小)的能源成本,获得最大的生产经营效益。
2、“极限用能”的管理特征。
①“极限用能”管理方法具有科学性。“极限”limf(x)是一个数学名词,它反映了数学变量的无限趋势。“极限用能”管理就是以数学理论模型为依据,通过“数学极限”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控制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追求最大边界效益。
“极限用能”管理方法以新技术的应用与技术改造为依据,技术含量高。设备用能通过现场管理潜力是有限的,现场调查发现相当多的涉及工艺与设备技术问题,必须依靠技术人员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设备工艺技术改进与优化等对当前现有状态进行改善,因此技术要求高,它对参与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②“极限用能”管理方法的系统性。“极限用能”管理自上而下,层层管理,形成班组自我评审,车间评审与公司三级评审管理模式,涉及全公司的每一个用能点的特点。同时根据生产情况将设备工作状态分为正常状态与非正常状态,以便能源使用进行动态合理控制。
③“极限用能”管理方法的全新性。“极限用能”是观念上、方式上、构成上的全新能源管理概念。首先,它首次将极限思维观念引入能源管理;其次,运用技术评审方式,对用能状态进行诊断并实施对策;再次,“极限用能”评审是由主管技术人员会同一线能源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具体开展。
④“极限用能”管理重在全员性。“极限用能”管理涉及内容点多面广,必须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管理,通过方方面面的控制与管理,积少成多形成公司阶段性的整体经济效益。
⑤“极限用能”管理的长期性。要使“极限用能”管理长期产生效益,那么“极限用能”管理的思想必须始终贯彻在生产活动之中,必须持之以恒有效的持续开展“极限用能评审”工作。
3、“极限用能”管理融于能源管理之中。
“极限用能”管理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在能源管理中的合理利用能源基础上进一步的提高,是管理、技术与边际效应的有机融合。能源管理的目的,从总体来说,就是使用有限的能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即对于每一个用能单位来讲,就是在满足本生产单位能源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以最少的花费和能耗,创造出更多的符合下一个生产单位及社会需要的产品和较多的利润。“极限用能”管理实现整体能源利用率最高和效益最优化。“极限用能”评审活动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公司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能为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将促使公司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极限用能”评审实施
1.现场“极限用能”评审。
①确立评审内容:a、非正常生产情况(生产线限产、临时性设备故障、周末检修、节假日停产检修等)的能源管理措施、标准及执行情况;b、正常生产情况的生产组织、生产线节拍确定等管理措施及执行情况;c、现场用能状态评价。所有设备生产工艺用能(含水、电、气)的合理性;现场所有设备、设施用能管理情况;能源再利用、节能改造等技术革新项目开展情况;现场无泄漏管理情况。
②综合评审:根据现场情况,评审小组按照强制项、催促改进项、建议项、潜力项等对评审内容进行分类,填写“设备、设施极限用能评审表”;并对每个被评审单位作出总体评审小结并进行通报。
2.针对具体项目填写“极限用能整改项目评审表’。落实责任,形成最终结论,对可行性项目必须明确效益预测。
3.可行性项目立项。
4.评审小组对可行性项目进行动态跟踪落实,对产生明显效果且具有推广价值的项目,在公司范围内予以强制推广。
5.考核:评审小组对各车间班组自我开展的节能项目,管理制度的执行、现场“极限用能”管理活动开展及评审组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情况等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各班组严格执行已确定的“极限用能”管理制度及现场“极限用能”标准,对未按规定进行管理的班组与个人,“极限用能”管理小组根据相应的能源管理制度对所在单位予以处罚;对大的用能点,如大型炉窑,因工艺、生产条件改变致使用能状态发生变化时,要求使用班组及时通知管理评审小组,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复审确认,确保“极限用能”标准的动态特征。
三、“极限用能”管理评审制度
1.每年各车间开展一次自我评审、整改活动,在此基础上,公司“极限用能”评审小组对此进行全方位的评审。
2.评审范围涉及全公司每个车间、小组、区域,每台设备、每个工位的所有用能点。
3.公司评审小组每年组织评审。
4.确定班级“极限用能”管理标准,按制度要求各车间要制定详细的班组用能管理制度,同时对用能较大的设备制定“极限用能”管理制度,并确保其长期有效。
5.动态跟踪、检查:①依据“极限用能标准”,能源管理员在日常管理或班组达标时应随时进行检查、考核,确保现场用能文件受控。②较大的生产线改造,由评审小组及时对工艺、设备进行全方位评审,同时进行整改完善。
6.对各班组用能制度、现场设备用能状态,每年评审时必须全面检查审核,凡因条件变化、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对可改进优化项目由评审小组及时组织评审。
7.评审程序:现场检查——综合评审——确定班组“极限用能”管理标准——改善项目的确定与实施——跟踪、检查。
希腊LED路灯智能能源控制系统 篇7
Astrofos开发了一个平台, 为无线控制、节能和数字化照明提供更广泛的新的可能性。Astrofos开发的平台允许控制无限数量的LED灯, 显示1600万色, 控制灯光亮度, 按照客户要求定制特殊效果。Astrofos提供的LED技术和无线控制解决方案, 可以实现廉价的照明、简单的环境, 具有通用的特点。Astrofos技术的开发技术已具备了两项专利。
1) 双向自动配置的无线通信 (基于最新的ZigBee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 从一台中央计算机就可以在给定区域控制所有的灯。由于该系统是双向的, 所以每个灯的实时信息 (例如确认系统的操作良好) 会反馈给中央计算机。双向通信以及其他维护成本降到最低。
2) 能源监控和加热控制管理。这些功能超过40%, 将扩大LED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 照明系统轻松和简单的中央管理。对系统的控制, 将不要求特定的知识, 不需要专门人员, 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
4) 维护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将降低维护成本, 延迟系统寿命期。
5) 适宜任何额外的电源节省计划。
目前在中国的路灯照明市场方面, 政府提供了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更换基于LED的路灯路灯, 以大量节省能源。中国政府已经出台新的标准, 在此基础上新的照明设备采购将很快推出。
能源控制 篇8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新机制,主要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随着这种管理机制在中国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这种模式的项目也日益增多。如何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做好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成为当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成功的关键环节。
本文通过分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以及项目中的风险存在点,探讨如何在合同能源管理中做好成本控制和风险控制。
2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本控制
2.1 成本控制的内容
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尽量使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项目预算范围之内的一项项目管理工作。其主要依据来自于项目成本基线(预算的成本底线)、项目的成本管理绩效报告、项目的变更请求、项目成本管理计划。
在一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由于项目前期没有深入地进行现场调研和分析,不能准确估算完成项目活动所需的资源成本,而造成开源不足的局面,甚至部分项目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分析,造成决策失误。因此,如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稳健成本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解预算成本
项目商务合同签订后,以审定的项目实施方案和施工图预算为依据,确立预算成本。预算成本是对实施方案和施工图预算所列价值按成本项目的核算内容进行分析、归类而得的,其中有直接成本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及备件使用费根据工程量和预算单价计算求得,其他直接、间接成本的施工管理费,按工程类别、计费基础和费率的计算求得。
(2)确定计划成本
计划成本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考虑,即以预算成本为基础,考虑各个项目的可能支出,包括设备材料计划成本、人工费支出计划成本、设备维护和使用费。
1)设备材料计划成本的确定
设备材料计划成本的确定是以预算材料费减去材料计划降低额为根据进行调整。其降低额可分为价差和量差两个方面,价差是根据设备材料预算价和市场采购价的差额计算综合设备材料采购降低率,然后乘以预算材料费即可;也可采用几种用量大的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降低率代替综合材料采购降低率,计算设备材料价差的降低额。量差是根据以往的经验、采用的技术方法先推算出可节约的重要设备材料用量比例,再乘以主要设备材料用量,便可计算出设备材料量差的计划降低额。
2)人工费支出计划成本的确定
根据预算总工日数和职工平均实际日工资计算,还可按照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和单位工程量人工费支出计算出计划成本。
3)设备维修和使用费用的确定
该费用大致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使用自有机械的经常性修理费、大修理费用和各种易耗备件所耗的费用,这些费用可根据预计使用机械设备的总台数、机械设备的现有状态和保养情况,以及有关资料和经验较准确地予以测算;另一部分是使用租赁机械,根据租赁台数及租赁单价分类计算。
(3)实施成本控制
目前,项目实施成本控制以定额或指标控制和合同控制为主要控制手段。定额或指标控制是指为了控制项目成本,要求成本支出必须按定额执行;没有定额的,要根据同类工程耗用情况,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和节约要求,制定各项指标,据以执行。合同控制即项目部为了达到降本目的,根据已确定各成本子项的计划成本,与各专业人员签订成本管理责任制。
(4)进行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要严格遵守成本开支范围,划清成本费用支出与非成本费用支出的界限,划清工程项目成本和期间费用的界限。除严格遵守以上内容外,成本控制还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成本分析
项目各阶段应按成本费用项目进行成本分析,提出各项目结点的累计成本实现水平,并逐项分析成本项目节约或超支情况,寻找原因,之后,根据成本分析报告,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项目成本分析会,总结成本节约经验,吸取成本超支的教训,为下阶段成本控制提供对策。
2)严格成本考核
项目竣工后,整理汇总有关的成本核算资料,最终确定工程结算收入与各成本项目的支出数额,核算项目最终成本与预算成本是否有偏差。
2.2 成本控制遵循的原则
除上述几个方面的控制以外,成本控制还需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
节能服务公司应注重降低项目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的最低化。一方面挖掘各种降低成本的潜能,使可能性变为现实;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通过主观努力可能达到的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包括各部门、各单位的责任网络和施工组的经济核算。它要求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项目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
(3)动态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定局,即使发生了偏差,也已来不及纠正。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本控制在项目的设计、采购、实施、竣工等各阶段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各个阶段都做好成本控制,才能保证整个项目的成本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3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如何做好风险控制
3.1 风险类别
风险是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风险存在于整个项目的各个阶段,与各个阶段的主体息息相关。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营模式上来看,这类项目风险主要体现在节能服务公司和客户上,尤其是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了绝大部分的风险。因此,节能服务公司所承担风险在项目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风险
主要包括国家政局、政策和法律法规变化的政治风险;国家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状况等经济风险;能源价格波动的能源价格风险。
(2)市场风险
主要包括客户的接受和需求程度的市场需求风险;国内外企业竞争所产生的威胁的市场竞争风险。
(3)融资风险
主要包括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困难发生现金流不足的资金风险;节能服务公司融资困境附带担保问题的担保风险。
(4)组织运营风险
主要包括管理人才和节能技术人才缺乏的人才风险;决策失误导致项目失败的决策风险;资金周转不灵导致项目出现问题的财务风险;缺乏客户需求、节能新技术信息导致项目返工或无法达到最佳节能效果的信息管理风险。
(5)效益风险
主要包括前期对节能效益估算失误产生损失的节能效益风险;规范标准缺乏导致项目完成后节能服务公司和客户产生节能量测量分歧的节能测量风险。
(6)技术风险
主要包括新旧技术更替导致无法达到预期节能目标的技术先进性风险;节能技术有限或施工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的技术质量风险。
(7)客户风险
主要包括客户虚报隐瞒节能收益或拒不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相关收益的信用风险;客户改签节能服务公司或单方面中止合同的违约风险;施工过程中各种难以预估的施工风险。
3.2 如何做好风险管理
针对以上各方面风险类别,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需建立一整套合理的风险评价体系,把各类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整合。通过评估专家对各因素指标进行模糊选择,统计出专家群体对评估因素指标体系的选择结果,再按照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最后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因素进行评定,做出风险应对方案,以规避项目风险。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风险控制,有助于节能服务公司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减少项目损失,以提高收益。如何做好风险管理,主要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项目风险识别,对项目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划分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只有正确认识风险,才能正确分析风险,进而才能合理应对和控制风险带来的影响。然而项目风险大多数情况下是潜在的,随着项目生命期的发展,新风险随时可能出现。因此,在项目风险识别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不能遗漏风险因素,特别是对项目整体目标有重大影响的因素。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由粗及细,由细及粗
由粗及细是指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多种途径对项目风险进行分解,逐级细化,以获得对项目风险的广泛认识,从而得到项目初始的风险清单。由细及粗是指以项目初始风险清单为基础,从众多风险中,确定那些对建设项目目标实现有较大影响的风险因素,作为主要风险,详细识别其风险来源、风险特征和风险影响等。
2)多种识别方法的选择与综合运用
大多数项目可能同时遇到各种不同性质的风险,因此采用单一的识别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取长补短,多方面识别项目的风险。当然,对于特定活动或者事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识别方法。例如:对于混凝土浇筑等质量问题,采用因果分析法就比采用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等更恰当。
3)谨慎排除可能的风险
不要轻易否定或排除某些风险,要通过认真的分析进行确认或排除。必要时,可进行实验论证,对于不能排除但又不能肯定予以确认的风险按确认考虑。
4)全员参与原则
由于风险识别的广泛性,要求项目的风险管理人员应尽量向与项目有关的人员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归纳整理,以求对项目风险的全面了解。
5)动态识别原则
风险识别的全生命周期性表明随着项目生命期的发展,项目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风险。为了识别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必须预先制定一个连续的风险识别计划,满足风险动态识别的需要。
6)经济原则
经济原则是指依据项目风险影响的大小来确定投入风险识别的资源和精力。对项目整体目标有重大影响的风险,需要花较大的精力、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别,以期最大程度地掌握风险情况;但对于影响项目整体目标较小的风险因素,则没有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识别。如果风险识别的费用超过风险带来的损失就丧失了风险管理的意义。
7)资料积累原则
资料的不断积累是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基础,风险识别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风险资料之一,对于今后的风险管理以及类似项目的风险识别可以提供巨大帮助。风险识别工作开展前应准备好将要用到的记录表格,当风险识别工作完成后,将所获取的相关资料整理保存。
(2)对项目风险进行量化,估算项目风险可能带来的结果
风险量化的基本内容是确定哪些实践需要制定应对措施。风险量化涉及到对风险和风险之间相互作用的评估,用这个评估分析项目可能的输出。这首先需要决定哪些风险值得反应。
目前,风险量化的方法有:期望资金额,这是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的统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统计数加总法
统计数加总法是将每个具体工作课题的估计成本加总以计算出整个项目的成本的变化范围。
2)模拟法
模拟法运用假定值或系统模型来分析系统行为或系统表现。较普通的模拟法模式是运用项目模型作为项目框架来制作项目日程表。
3)决策树法
决策树法是一种便于决策者理解的,来说明不同决策之间和相关偶发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图表。
(3)针对各风险的分析和量化结果,制定有效风险应对方案和对策
在全面分析评估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是风险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详实、全面、有效成为方案的基本要求,其内容应包括: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原则和框架、风险管理的措施、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等。
(4)做好项目风险对策实施控制
风险对策实施控制包括实施风险管理方案以便在项目过程中对风险事件做出回应。当变故发生时,需要重复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量化以及风险对策研究,并形成一整套基本措施。其控制的主要方法有:
1)工作区
对消极的风险事件而言,工作区是一种不列入方案的对策。所谓不列入方案是指在感觉上它并未定义在风险事件发生前。
2)附加风险策略研究
如果风险事件未被预料到,或后果远大于预料,那么计划的风险策略将会不充分,这时就有必要再次重复进行风险对策研究甚至风险管理程序。
4 结论
目前,能源和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服务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正是为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随着这种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应用这种体系的项目也越来越多。其中,成本控制、项目风险控制等内容更是成为了项目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成本控制,控制好项目管理风险,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新机制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德军,吕林.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与效益评价.电力需求侧管理第11卷第1期,2009年1月
[2]周鲜华,徐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收益风险研究.2010年1月,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2卷,第1期
[3]马贤举.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研究管理锦囊
[4]许兰生.强化项目成本控制实现项目降本增效.石油化工建设,2012
[5]黄志烨,张跃松,韩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识别与综合评价.工程管理学报·2013年02月,第27卷第1期
能源控制 篇9
制定节能方案时, 需要用户的数据做支持, 以计算出可靠的能耗基准, 为节约能量的核算奠定基础, 但经常由于缺乏对用户能耗子系统的计量, 能耗的组成及划分就只能凭技术人员的经验、参考实际使用情况的记录来判断, 这样既影响其数据判断结果准确性, 又增加了制定初步方案的时间和工作量。
节能改造实施以后, 节能量的验证不仅反映在能源费用支出的单据上, 同时也反映在改造后系统的实际能量消耗对比上。只有连续地记录和估计消耗数据, 才能帮助用户确定能源节省潜力并成功确定节能优化措施。节能措施不是一次性的, 可以通过持续监控挖掘更多的节能潜力, 所以说对于用户的长期管理运行、提高用能效率也是很有必要的。
西门子提供的众多节能服务中的一项就是帮助用户建立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监测与控制系统 (EMC, 见图1) 。它的模块化服务可充分考虑用户不同的需求, 从而提供各种能源节省机会。这是个基于网络的经济有效的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其目的为节省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成本。
通过这个系统, 楼宇能源消耗的可靠信息可通过特别考虑的外部影响因素 (度日数:需要空调或采暖的日小时数的累计调整值。) 并和定义的设定点 (能源预算) 的对比来获得。
EMC的系统服务模块是基于互联网的, 用户只需登录设定的页面就能直接获得能耗监测和控制的解决办法。
EMC以ASP (应用服务提供) 技术为基础 (见图2) , 数据是从西门子中央互联网服务器利用用户专属的安全帐户获得。能耗数据通过标准浏览器手动或自动上传。无需单独设置工作站, 所有报告可以直接在标准联网PC上进行编辑和检索。
用户免除了搭建数据平台的成本和软件、数据库、硬件等开发维护工作之外, 数据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不仅可以通过用户分级密码保护的账户安全, 服务器和数据库的安全由西门子强大的IT集团保驾护航。
这样的监测系统既可以单位化, 也可以成规模的集团化甚至城市化, 能够充分适应不同规模用户的要求, 因数据的采集通过加装分表计量进行实时监测, 图3的模式可以任意扩充可复制。
强大的报告功能给用户带来能耗的透明度和控制 (见图4、5) :
◆能耗报告 (总量、分能源、分系统、分区域、分表) ;
◆同比、环比报告;
◆能耗特点;
◆二氧化碳排放;
◆用户成本分配;
◆不同用户比较;
◆能源预算控制;
◆气候调节。相关案例:
能源控制 篇10
1.1 能源供应压力大, 消费总量持续的增加以及能源资源相对不足, 人均占有量低;
1.2 相对清洁的石油能源和天然气资源匮乏, 入不敷出。
1.3 能源消耗高不能合理的利用资源, 造成能源的浪费;高排放, 污染严重、粗放型经济增长、重工业的经济结构、能源效率低等。
1.4 经济发展快, 能源需求量大, 资源节能困难。
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的碳减排压力也不断的提高, 对于碳排放的控制要从最根本出发, 以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来制约碳排放。以往我国对能源模式一直都是采取GDP进行约束的, 但是这种模式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在对能源控制方面起到的效率不大, 约束力有限。满足了地方政府经济强化, 能源强度指标。在“十二五”期间, 一方面要加强对能源的约束力, 另一方面又要控制整个能源的消费总量, 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对节能减排的考核。
2 节能政策对电力行业的影响。
国家制定的正常需要我们积极的配合, 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虽然是高消耗、高排放、经济结构粗放, 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产物, 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对于节能理念的发展模式, 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的发展特征。一方面经济发展快, 决定了我国在节能制度上对能源成本提高要切合实际, 符合经济的发展, 这一点, 在政府调高电价的难度上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 经济结构粗放, 这就说明了我国节能空间大。这都说明在充分考虑现如今经济发展的现状下, 实施节能发展使可行的。而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转型路径都应该坚持节能为主, 发展清洁能源为辅。
“十二五”期间通过对能源问题的分析, 把合理的控制消费总量作为了低碳发展的关键, 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加大对节能的约束力度, 发展低碳社会。
煤炭消费中占有比重最大的是煤电总量, 而通过对煤炭消费总量的控制, 调节电煤价格, 使一些相关的电力企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定程度上是对电业的控制, 限制了电业的发展,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 煤炭能源与电力两者之间可以相互的替补, 对煤炭的限制, 虽然对电力行业造成的影响, 但是同时也给它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使对煤炭的需求转化为对电力的需求, 电力行业同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清洁、天然的能源进行替换,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源的消耗的同时, 有利于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节能政策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为电力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电力行业是造成节能问题的重要领域, 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 促使电力能源转向其它的清洁型能源, 有利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电力行业内部结构的优化, 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但是, 成产成本的提高以及针对煤炭价格的调整, 使电力行业在短时间内经济效益得不到发展。
3 电力行业针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采取的有效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电力行业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电力的发展在社会发展, 居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且电力能源作为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力政策的改革, 直接影响到能源的发展状况, 能源消费总额的控制实际上就是为了降低煤炭的消费, 实现“节能减排”。目前, 对能源发展主要是偏向于节能、低损耗, 发展清洁性能源, 实行低碳生活。而这个发面的发展就需要电力行业的支持和参与。
能源政策的发展就是为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通过电力行业实现, 制约电力行业中煤炭的使用, 使电业行业能源向新能源、清洁型能源转变, 给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改革, 与电力行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政策的推出直接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而加强能源政策的实施以及政策所取得的成效直接影响了整个政策实施的力度以及经济的发展。能源政策实施造成的影响与成效是各个关注的焦点。
在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时, 电力行业发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能源、电力、GDP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能源的发展需要经济的支撑而经济的提高需要能源的供应, 而电力的发展为能源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实施时, 要充分考虑这三者之间的比例, 使能源的改革不影响社会的发展的稳定, 加强对电力需求的调控, 确定现阶段对能源电力的需要, 从而加强控制和管理, 改善电力结构, 提高电力技术管理, 使电力的发展更加的优质化。
(2) 以往电力的发展都是以煤炭为主的, 而煤炭的发展不利于节能减排政策的建立。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就是为了降低煤炭的使用, 这直接影响了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调高电煤价格, 提高了电力行业发展的投入, 对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煤炭与电力的存在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关系, 在煤炭价格提升的时候, 对电力的需求量就会相应的增加, 这个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但同样也是机遇, 电力行业可以寻求新型的能源代理煤矿, 有利于电力行业耗能的降低, 促进了节能、清洁能源的发展。
(3) 对电价的完善, 发挥电价的调节作用。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 影响了能源市场的平衡, 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能源选择, 而电力价格的合理调整, 使电业行业在发展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加强对其它能源的运用, 逐步降低电业能源的损耗, 增加电力发展的清洁性, 抓住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为电力行业提供的机会, 提高电力行业发展经济。
(4) 优化电力企业内部结构, 加强对企业的管理, 提高电力技术, 完成电力行业向节能减排方向的发展。
摘要:能源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 我国能源问题坚持“十二五”提出的保供给的能源战略, 控制能源的消费, 改变传统的能源思维模式, 本文主要针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 进行具体的分析, 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和改善电力行业的发展, 推动电力行业的改革。
关键词:能源战略,能源消费,电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争鸣《太阳能光伏发电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
[2]赵争鸣, 周德佳《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J].电气应用, 2007.10.
能源控制 篇11
1 风电项目施工前的成本控制
1.1 分析宏观环境
风电项目的实施需要稳定宏观环境的支持和保障, 现今,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项目管理难度也开始逐渐的增大, 针对新型风电项目的实际管理, 需要对相应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应制度等进行重新制定, 在进行风电项目的实际发展之前,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进行宏观发展环境的预测, 通过对目前经济形势的科学化分析, 以及未来发展形势的预测, 最终为风电项目的成本管理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1]。
1.2 完善项目概算
目前, 针对风电项目的成本管理问题, 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完善整个项目会计概算, 从而实现保障整个项目顺利开展的发展目标, 对整个项目中所涉及的设施设备以及原材料进行监管控制, 坚持节约的原则, 实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 达到成本管理的目标[2]。对于风电项目而言, 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原则, 明确各个小细节的需求、损耗, 进行记录, 在进行项目概算的核算上要细化, 保证项目成本管理控制要在一定的标准之下, 最终实现风险项目的管理发展目标。
1.3 制定规章制度
针对风电项目的成本管理需要明确整个项目管理的相应规章制度, 通过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风电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进一步发展, 还需要对实施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约束管理, 并且需要借鉴其他项目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 通过经验和实践结合的方式, 对风电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最终保证整个风电项目的进一步开展和实施。
2 风电项目施工时的成本控制
2.1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监督
对于风电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成本管理控制问题, 让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监督小组, 对于各个方面的成本管理做到严格的进度成本监控, 发现成本控制出现严重误差的情况, 需要及时、深入的探究问题的原因所在, 并且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保证整个工程能够在预定的期限内完成。
2.2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本身对于风电项目工程而言十分重要, 因此, 针对风电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而言, 需要在保证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控制, 但是也需要进行适当的质量成本节约, 风险项目工程的质量成本管理首先需要在国家相应的规定标准下, 有效的结合风险项目发展的特点, 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实施科学化的质量成本管理, 同时还需要对竣工的风电管理项目部分进行定期的检查, 实施严密的质量监控管理, 有效的减少因为质量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3]。
3 风电项目施工后的成本控制
3.1 及时进行竣工验收
风电项目在完成之后, 还需要进行及时的竣工验收, 除了要保证工程建设的速度之外, 最重要的还是要对项目的质量做出重要保证, 通过对工程验收报告的有效保存, 为以后的工程质检提供有效的依据[4]。同时通过验收报告对整个工程成本管理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有效的记录, 从而进行有效的改善。
3.2 后期维护成本控制
风电建设项目在完工之后, 需要进行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 这部分所产生的费用属于设备的维护费用, 同时也属于项目成本控制的范畴, 因此, 在风电项目的使用过程中, 需要有效的考量后期设备维护的费用, 因此, 风电建设项目的后期维护费用管理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
4 结束语
目前,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大量使用, 新能源开发成为能源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 风电作为操作性较强的能源再生项目, 开始逐渐的被研究并投入生产, 因此, 随之而来的风力发电项目成本管理控制问题也逐渐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参考文献
[1]王玺, 李桂君.政策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关于中国风电产业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4, (12) :170-178.
[2]纪添译.新能源在发电系统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 2015, (8) :43+45.
[3]李春曦, 王佳, 叶学民, 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2, (4) :1-8.
【能源控制】推荐阅读:
新能源整车控制系统05-30
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08-07
节约能源法所称能源12-31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论文05-14
远景能源“能源互联网”沙龙精彩观点分享06-20
经济能源07-14
化学能源07-15
传统能源10-15
能源产品10-20
新型能源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