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标准化管理

2024-09-12

后勤标准化管理(共12篇)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1

关于管理, 有很多不同的定义, 泰勒提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别人要去做什么, 并使其用最好的方法去做;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德鲁克提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还有人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落实。

作为管理者, 我们对多种管理模式都有所了解和实践, 例如标准化管理、量化管理、时间管理、绩效管理、成本管理、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教练式管理等等, 在众多管理模式中, 标准化管理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一、标准化管理与后勤管理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是指为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 对实际或潜在的问题制定规划的活动。它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针对具有普遍性和重复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标准化管理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形式, 适用于生产、开发、设计等多方面, 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

在如此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论中, 标准化管理之所以值得学习和推行, 不是因为这种管理理论比较新, 也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先进, 而是它可以涵盖很多的管理理念。它是管理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它最适合医院后勤管理, 管理者可以由浅入深结合医院的自身情况制定出符合后勤特性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且不与其它管理理论相冲突。

笔者认为, 医院后勤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达到目标的过程, 控制成本, 最大限度为医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保障, 并持续改进。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现代化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后勤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全局发展, 因此医院后勤管理需要建立一套以后勤需求为目标, 并切合实际的管理体系, 来确保服务质量, 满足医患需求, 促进医院发展, 这是非常必要的。

医院后勤管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标准”, 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的标准而构成医院后勤的标准化体系。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可以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核标准, 涉及到形象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保障管理、设备管理、合同管理、质量管理、控制管理等。

二、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的作用

标准化管理是构成医院后勤管理的基本要素, 是管理的基础, 并且能够把目前医院所实行的管理方法、制度、流程等进行完善、整合、统一, 形成适合医院实际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标准化管理能够提升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从而提高整体的管理水平。因为, 标准化管理是全员参与的过程, 每一位员工都是标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 同时又是标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标准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发挥他们的潜力, 使每位员工都成为一个权利和责任的统一体, 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上级, 也是对医院整体发展负责, 从而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全局发展。

标准化管理能够加强对外包公司的监管, 形成自管与外包管理统一, 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各医院都不同程度引进了社会资源和物业公司, 来协助后勤做好医院的服务保障工作。引进物业公司以后, 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标准, 来保证服务质量, 降低承包风险, 因此, 标准化管理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要把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和物业公司管理内容融为一体, 有统一的服务标准, 一方面管理人员明确知道管理范围、作业标准, 做到监管到位, 另一方面能够提升自管工作的业务水平, 相互制约, 互相发展。

标准化管理能够节能降耗, 控制成本。根据国内外统计结果, 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是各建筑类型中最高的, 而医院建筑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又是公共建筑中最高的。这是由医院自身功能和特殊的使用要求决定的, 因此做好医院节能降耗工作也是医院后勤标准化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 需要对能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制定出运行标准、控制预案、能源管理手册和能耗管理目标, 推动医院节约能源、控制运行成本。

三、结束语

总之, 医院后勤实施标准化管理, 首先是要知道医院需要什么样的后勤, 要根据医院的需求制订出管理目标、工作目标、服务手册、管理标准, 利用程序文件和管理手册来培训员工的岗位能力和管理人员的胜任力, 激发员工的潜能;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 节能降耗;做好风险评估与控制, 确保医院设备设施的安全, 给医院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提高医患满意度;根据医院需求, 持续改进, 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2]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M].迟力耕,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3]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马风才,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2

办公室后勤管理工作标准

1.制定制度与监督

1.1根据处相关规定,结合后勤工作性质,制定后勤管理处的各项规章制度 1、2督促检查各项制度执行情况,对职工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情况做为工作评定的重要标准。2.环境卫生及绿化工作 2、1做好处辖区、办公楼、生产区及相关区域的卫生清扫。2、2要做到卫生清扫的经常化、规范化,特别是对卫生重点部位的清扫。2、3做好全处的园林绿化工作,合理规划科学栽培。3.院内设施管理与维护 3、1对处辖区内各基础设施进行摸底排查,根据摸底情况制定维修计划。3、2对易产生跑、冒、滴、漏的部位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3及时维修给、排水管道,保证其畅通。3、4及时对损坏的门、窗、办公桌椅、工作用具、灯、插座等电气设备定期维修和更换。3、5对一些基础设施及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4.办公用品的采购、发放及管理 4、1为各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后勤保障。4、2对所需办公用品、工作用具及其它用品要加强管理。4、3要根据实际需要,按计划采购并货比三家,力争做到物美价廉。4、4完善各种采购、入库、出库、保管相应手续,所有物品都要建立台帐。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3

【关键词】后勤规范化管理;提高保障能力

一、当前后勤规范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官兵对新时期部队后勤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识不高、思路不清,不理解加强后勤规范化管理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导致工作指导思想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找不准本单位后勤管理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不清楚后勤规范化管理要达到什么标准,工作随意性、盲目性较大,缺乏计划性、延续性、和针对性,往往是想到什么抓什么,想怎么抓就怎么抓,抓得怎么样就怎么样;个别后勤人员规范意识淡化,重建设轻管理、重短期效果轻长期效应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标准化落实、规范化推进的意识不强;个别后勤干部对领导交办事项则兢兢业业、规规矩矩完成,而对日常服务基层的事项重视程度不够,时间上拖拉、落实上模糊、结果上打折,影响了整体后勤规范化管理的质量;部分后勤干部对规范化管理的难点缺乏敢于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对规范化管理的经常性坚持不好,缺少持之以恒抓规范的韧劲和毅力,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会管、不善管、不敢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后勤规范化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2)制度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后勤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完善健全,先后实行了物资集中采购、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财务集中核算等多项措施,但从落实的情况看,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有章不循、循章不严、执行不坚决、落实质量不高等问题。表现在:个别后勤干部对规范化管理制度不重视抓落实、不善于抓落实、不敢于抓落实的现象还在相当范围内存在,规范化管理的表率带头作用和引导示范效应发挥不明显;个别后勤干部由于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较弱,平时不注重充电加油,对一些新的后勤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不掌握、不熟悉,影响了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基层单位对后勤管理制度的落实不够重视,尤其在一些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方面,建设购买积极、管理应用消极,不按规定操作、不按制度管理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财力上的巨大浪费,不利于后勤规范化管理的全方位、深层次推进。

(3)管理创新不到位。面对新形势下的后勤工作,虽然有改革创新的思想,但行动的力度不够,一些管理方法跟不上工作发展的步伐,还存在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情况,习惯于老经验、老办法、老套路想问题、办事情,推动工作、谋划工作的前瞻性不强,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思路不宽,缺乏计划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对于新形势下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官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注重调查,不总结研究,不善于分析,要么是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要么是束手无策,成为阻碍规范化管理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制约后勤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

二、加强后勤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对策

(1)抓住队伍建设这一核心,激发后勤规范化管理的内动力。一是培养官兵规范化管理的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思想认识上的突破,就没有行动上的飞跃。要积极引导官兵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思想上积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深刻认识到规范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部队发展的需要,是后勤保障效益和能力提高的重要保障,要从思想上高度认识规范化管理对于后勤保障工作、乃至整个部队发展的重要意义,彻底摒弃固有的管理思想,树立向规范化要效益,向规范化要战斗力的意识。要将后勤保障队伍的思想统一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上来,只有思想上与规范化管理相一致,才能够指导实际工作与规范化合拍,才能为规范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培养官兵规范化管理的能力。后勤保障工作专业性强,规范化管理工作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因此,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提高官兵的综合素质过程中,应该把提高官兵的管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坚持重在平时,抓在平时。在开展培训过程中,适当地将管理相关知识融入到业务培训当中,不仅提高官兵的业务能力,而且掌握必备的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后勤队伍研究后勤规范化管理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后勤队伍总结、提炼后勤规范化管理经验的能力,提高后勤队伍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后勤规范化管理的能力,不断加快后勤规范管理的步伐。三是培养官兵规范化管理的作风。将规范化管理作为后勤队伍的日常养成,在促进规范化管理工作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要引导官兵在实际工作中不是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依据,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而是自觉以规范化为标准开展工作,所有工作都是以规范化为中心。要让官兵在从事后勤保障工作过程中,想到的是规范,对照的是规范,执行的是规范。要充分调动后勤队伍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后勤规范化管理成为后勤队伍的自觉行动,形成一套以规范化管理为标准和手段的工作定式和建设模式。

(2)抓住制度落实这一根本,增强后勤规范化管理的执行力。一是突出实效抓落实。要积极适应日益系统化、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的后勤保障工作要求,进一步理清管理关系,强化责任追究。各级后勤人员都要按章办事,无论管人管钱管物,都要以规章制度为准则,把一切管理活动纳入到制度化的轨道,始终坚持把落实后勤规章制度放在突出位置,把标准制度作为实施管理的根本依据,逐步养成落实无理由、执行无条件、检查无交叉、督导无死角的“四无”良好工作状态,用法规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来确保后勤规范化管理工作健康、连贯、有序运行。二是破解难题抓落实。要建立经常性的检查机制。严格依据后勤相关的《后勤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后勤精细化管理与后勤服务标准》等法规制度规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范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形成部署、落实、检查、督导、反馈、考核为主元素的“六点一线”工作定式,保证后勤管理在规范化轨道上健康发展。要明确奖惩机制。通过严格奖惩,明确责任,避免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现象,充分调动官兵参与后勤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三是凝聚合力抓落实。后勤规章制度的落实不能仅靠后勤部门唱“独角戏”,涉及各级领导、机关各部门甚至每名官兵。领导的作用具有示范效应和放大效应,模范带头和引领带动至关重要。因此,各级党委和领导要认真履行抓落实后勤规章制度的领导责任,把落实后勤规章制度作为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各级领导要坚决维护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以身作则,以自身的模范形象影响和带动后勤规范化管理。司、政、后、防各部门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机关的整体效能,确保后勤规章制度的落实。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4

一、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指标又称为指标, 主要是反应整个社会经济现象的综合数量特征以及具体的数值范围。因为统计指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学范畴, 所以一般情况下, 我们对统计指标的概念有两种理解, 统计指标的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点: (1) 用来反映整体经济现象的数量情况以及统计指标的基本概念, 比如说年末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以及全国人口的数量等等; (2) 反映统计指标的总体数量特征以及数值, 比如说2001年全国人口的数量在127627万人时的投资生产率超过了10%等。

一般情况下, 后勤工作等的统计指标就是指按照规定的范围要求, 对各个项目的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的处理, 然后可以形成相对应的统计指标, 并且根据统计指标的结果进行比较以及综合的度量, 从而可以对统计指标的工作做出评价。该方法是统计指标的有效、简单的管理模式。通过统计指标的实践可以证明, 后勤统计指标的经营现状、预测企业发展前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优化等都有积极作用。

二、如何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统计指标标准及应用

知道了什么是统计指标, 有了应用统计指标系统的意识, 制定一套科学有效并且符合自身企业发展规律的标准变成了重中之重。

(一) 确定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就是在统计指标体系中作为中心的指标。统计指标等的核心主要取决于对象的性质、统计的范围以经济统计指标的研究对象等。核心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可以随着客观等的情况随时发生改变, 但是后勤服务企业则可以以顾客的满意程度、服务对象的举报率等成为核心指标。

(二) 涵义以及统计范围

统计指标等的涵义就是具有精确地统计数字来测量总体的功能。在确定统计指标的前提下, 应该先考虑然后再进行科学的定性。

在统计指标的研究对象中, 有些统计指标的定性数量都是具有明显的测度功能的, 例如:成本、工资、利润以及价格等。这些名称主要是在统计指标的时候可以直接作为指标的名称, 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名称有一定的统计概念, 统计设计需要的不仅仅是把统计到的现象作为表达统计指标的定义。而是需要从测度的角度出发, 然后把他转化为测度的手段, 这样可以为生产的产品进行各个项目的费用进行支付。

但是, 有一些统计指标是定性的概念, 这样就不会具有测度的功能。比如说企业规模、人的智力等。对于该现象, 我们需要寻找另外的统计指标的现象本质, 使其同时具有测度功能的特征作为统计指标的概念。但是这些现象是不可能与统计的现象定性数目一样的, 需要寻找可以代替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 有以下几种方法:

1.在与现象性质相近的其他具有测度功能特征中, 选择最合适的作为观察这一现象总体量的统计指标。例如, “学校规模”这一现象是不可度量的, 就可以用与其性质相似的, 如占地面积、学生人数等具有测度功能的特征中挑选最能体现“规模”的特征作为统计指标。

2.从现象变化的原因或者形成的结果等具有测度功能的特征中, 选择最能体现其本质的作为测度这一现象总体量的统计指标。例如, 工人能否运用电脑或者互联网进行后勤服务取决于工人是否接受过专业训练及训练的时间等, 这样, 就可以从中选择最能体现其本质的特征作为统计指标。

3.按现象的品质差异编为顺序递增或递减的等级, 使原来不具备测度功能的特征转变为可以测度的特征。例如, 按照患者是否满意及满意程度判断某位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从而使“服务满意度”这一不可测度的特征变为可以测度并引用为统计指标。

(三) 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

统计指标等的方法比较简单, 因为统计指标的计算表现为点数、测量、登记和汇总等。所以只需要确定统计指标的总体范围就不需要明确统计指标等的具体计算方法了。但是有的统计指标计算方法则比较复杂, 它必须以现象性质的理论剖析作为依据。当一个指标有几种可供选择的计算方法, 应比较哪种方法更符合这些理论剖析来决定取舍, 如员工的服务效率, 就需要从时间、质量等多方面进行统计。

(四) 统计指标的计算实践元以及空间范围

统计指标的计算时间主要有两种, 一般情况下是以日、月、年为界限, 另一种则是按照一个标准的时刻为界限, 比如说是某年、某月、某日, 但是统计指标的计算实践都是由统计指标的特点、性质以及需要的实践来决定的, 而统计指标的空间范围主要是指地区的范围, 这些都是在设计统计指标的前提下规定好的。作为后勤服务企业, 可以实行各个部门每月统计一次, 公司每季度统计一次, 每年度再进行一次总的统计, 这样可以提高统计指标的效果。

三、结语

随着各类企业的不断发展, 后勤服务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后勤企业便随之发展壮大起来。后勤工作的种类多, 工作复杂使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成为难中之难, 使用一套标准的统计指标系统就显得更加迫在眉睫。统计指标系统的引入加强了企业的管理效率, 为更好地为顾客服务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衍荪, 刘太平.统计指标和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下) , 2003.

[2]陈勇.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病案管理和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C].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8.

[3]姚友璇, 倪蔚睦.重视加强修船统计指标的工作[C].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船舶维修理论与应用论文集第八集 (2005-2006年度) , 2006.

[4]纪红霞.西部大开发青海大发展——求真务实搞好统计工作[C].“西部大开发我们怎么办”——青海省统计有奖征文优秀论文集, 2000.

创建后勤标准化学校的汇报材料 篇5

xx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级中学,座落于大冶市西陲大xx东麓,已有六十年历史,素有深山之花的美称,六十年来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在这里锻炼出了不少的优秀教师。

二十一世纪伊始,茗中人为了提升办学水平,几经研讨,制订了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后勤服务向标准化发展,循序渐进,逐层落实,步步踏实。

首先是消除危房,建设标准化校舍。XX年投资140万元建设了女生宿舍楼和学生餐厅,拆除了两栋d级危房,使学校食堂走向规范;XX年借新农村改水改厕的东风,投资32万元建成了水洗式卫生公厕;XX年建成了1400平方米的实验综合楼,实验室装备配备齐全标准;XX年拆除了属d级危房的旧教学楼,投资400多万元建成了五层标准化新教学楼,融办公室、教师、多功能教室、报告厅、阅览厅于一体。

校舍建设完备了,标准了,第二步是校园绿化、安全设施的建设和装备,体育运动场所、蔬菜基地的建设,用水的改善,为此市教育局、乡政府、中心学校等多方探讨。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于XX年基本完成了标准化建设,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XX年投资30万元完成了校园的硬化部分,解决了过去晴天满园灰,雨季成泥沼的状况;校园的绿化工程得到了市林业局的支持,投资20万元,进行一致性全面的标准化绿化,目前xx中学校园无一处裸露的土壤,成为了园林式校园。确保人身财产安全,在新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为此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学校围墙、校门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并投资2万元配备了摄像监控设备,解决了安全之忧。

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含看台)投资200万元,于XX年12月建成,融径赛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于一体,目前已投入使用,乒乓球健身场地已建成,几万元的运动器材已安装到位,目前正使用之中的体育运动场地器材的完善,使xx中学的校园变成了师生的乐园。

用水困难,水质量差是困扰xx中学的痼疾,学校经多方求助,最终得到大冶市水力资源局的支持,投资30万元,新建一口水井,并配备了净化过滤、送水设备,目前工程主体建设已完成,到时茗中师生用上洁净的井水,校园卫生状况也将得到改善。

后勤服务就是为了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为使师生吃到物美价廉的放心菜肴,得解决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的建设问题。XX年学校投资20万元征收了20亩土地,作为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

后勤要先行,要有超前意识,为提升住宿标准,学校拟建一栋学生公寓,五层全框架结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目前已得到嘉华公司的支持,投资300万元,建设正在筹备之中。

刍议煤炭企业后勤管理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后勤管理;对策

煤炭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推进煤炭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迫在眉睫,现代企业家要与时俱进,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以职工为主体,注重服务意识,加强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吃苦耐劳”、“坚守岗位”的职工队伍。后勤管理是联系企业家和职工的关键环节,对于煤炭企业的后勤管理,企业家要注重大局,提高管理水平,充分了解职工的生活需求,解决好职工的生活问题,让职工专心工作,无后顾之忧。

一、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变革

煤炭企业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生产部门,煤炭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能源资源,解决了国家和人民的生活需要。但是因为煤炭企业的特殊性,煤炭企业大多坐落在地质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比如黄陵矿区作为国家重点工程就坐落在陕西省的一个小山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这个矿区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在后勤管理模式上发生了同样的深刻变革。在1990年初期,在计划经济的浪潮下,黄陵区的一切工作也按照计划经济进行,后勤管理基本上是福利型的,职工的吃穿住行全都是按照计划分配,职工吃大锅饭,职工家属的住房由单位分配。在这样的统一分配下,职工的生活费用都由企业后勤部门解决。但是随着计划经济的退出,市场经济兴起,食堂实行承包制,职工的收入也纳入了市场经济的范围,职工的衣食住行全都要自己出钱解决,企业不再统一分配,单位不再给职工分配住房,而是给职工交纳社保,职工需要自己解决住房问题,同时也要自己承担生活费用。直到现在,黄陵矿区已经完成了全面的改革,后勤服务工作也被纳入市场竞争中,实行物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职工的住房也是有偿使用,从福利制变成了有偿制。

二、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发展策略

(一)企业家要具备发展的眼光,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

作为现代煤炭企业的企业家,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仅要具备管理生产运营的能力,还要具备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能力。企业家应该树立大局意识,在认真管理生产服务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后勤体系,保障后勤的稳定性,为企业的主要业务提供保障。只有后勤工作不断进步,企业其他业务才能顺利开展。所以建立一个优质的后勤服务非常重要,它可以促进企业资本的顺畅流通,吸引企业人才,增加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满意度。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善于提高后勤的管理水平,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在后勤管理方面加大投资,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分析,制定企业的持久发展战略,不断地寻求新的机遇,找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后勤服务以经济支持,从而改善后勤管理的质量。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比较呆板,缺乏灵活性,企业家要善于根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创新后勤管理模式,促进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产业化。寻求企业生产和后勤管理的完美结合。

(二)坚持服务意识,促进后勤管理的人性化

后勤管理是一个服务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要时刻具备“服务至上”的意识,坚持“我服务我快乐,为大家解决工作的后顾之忧”的宗旨。首先,要为广大职工创立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服务规范,并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其次要了解职工的生活需要,深入职工的生活,细心听取他们反映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因为后勤工作比较复杂,任务量大,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有条理、系统化地处理工作。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后勤服务资源,并且保证分配过程中的公平、公正。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创造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个职工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人性化的后勤服务。

(三)建立整体的后勤服务队伍,保障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后勤管理部门直接面对煤矿职工医疗室、物业服务公司,旨在解决职工的医疗问题和生活问题。但是这些工作复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需要提高后勤管理部门干部的管理能力,部门领导人应该合理分配人力、物力,确保后勤工作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需要提高职工的素质,要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弘扬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对后勤队伍的管理,首先需要加强成员的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加强团队之间的团结协作,讲团结,讲纪律,守规矩。其次应牢记企业的管理标准,不做有损企业形象的事。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监督与反馈机制,对于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细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并进行改进。最重要的是,要经常对后勤部队进行培训,不断优化后勤部门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提高后勤人员的技能。

(四)加大后勤工作投入,切实解决职工生活问题

煤炭企业风险大,工作任务量重,生活艰苦。因此,给职工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舒缓职工的工作疲劳就显得尤为重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大对生活后勤工作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帮助企业解决生活后勤欠款的问题,比如,合理分配住房有助于缓解职工住房矛盾。在职工医疗健康问题上,应该加强医院对外的协调工作,选择规模较大的医院与其进行长期合作,解决职工看病难、治病难的问题。在职工业余生活方面,应该经常开展一些文娱活动,给职工送福利,也可让职工自己组织文工团,定期开展演出,既可以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也有利于职工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企业的内部和谐。

三、结语

总之,解决好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问题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促进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后勤管理部门应该加强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后勤部队,树立“服务至上”的意识,加大后勤工作的投入,增强后勤工作能力,进一步调动后勤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文.对煤炭企业后勤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矿业,2008,06:108-109

[2]郑光华.浅谈煤矿企业后勤管理[J].中国外资,2013,20:213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7

关键词: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策略思考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是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精细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国防和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格局基本形成,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贯彻执行力有所增强。但是由于缺乏常态化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和监管机制,有时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各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不能真正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因此加强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建设,能够推动部队后勤经费供应标准保障体系完善进程,对于增加军事经济效益,提高后勤现代化管理水平,提升后勤综合保障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的问题

1、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建设的科学性不够充分

由于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全局性、通用性特点,使得某一个具体标准做到面面俱到,确实较为困难。主要体现为总部在制定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时,虽然采取了标准和补助的办法进行调剂,但对一些担负特殊使命、驻守特殊地区部队的特殊需求仍然兼顾不足,具体体现在地域性差别体现不够、类型性差别体现不够、任务性差别体现不够。如营房管理费,地处高原高海拔或高盐高湿地区的部队与内地部队的标准差别不大。再如差旅费,驻地分散、偏远的边防海岛部队差旅费与驻守内地的同级别部队差异不够明显。

2、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信息反馈不够有效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标准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军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定中,还习惯于用突击式、临时性的调研来了解下情,以偏盖全,以点带面的现象难以避免。由于缺少对已经制定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信息的收集和反馈机制,增大了实物、经费消耗标准的修改制定难度。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建设,受国家方针政策、军队使命任务、部队编制体制的多重制约和交叉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具有灵敏的连动效应和明显的蝴蝶效益。目前没有建立向总部机关制定和调整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有效渠道,因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调整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未得知。

3、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更新性不够及时

经费供应保障标准静态和需求动态,是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建设中的一个天生矛盾。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更新和调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期。一方面,一个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出台需要通过立项、调研、论证、审批等各个环节,过程复杂,周期较长,一般还要保持2—3年甚至更长的稳定期。另一方面,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经费供应保障环境变化频繁,部队需求增长迅速,使得一些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跟不上市场物价的上涨,跟不上地方政策的调整,跟不上部队需求的激增。

4、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管理意识不够强化

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现代后勤一项基础工程和枢纽工程,既是管理制度的创新,也是管理理念的重大转变。由于受传统决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有标准不依,标准执行不严的问题在一些单位仍有市场。一些单位对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管理的优势和地位作用认识不足,还习惯于传统粗放、经验式的管理,对现代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知识学习不够,导致推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建设的力度不足,进度不快,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有的认为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限制更多,花钱办事不方便,灵活性不足,执行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没有积极性。

5、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缺乏常态化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和监管机制,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的问题,就不能确保总部制定的各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真正转化为部队战斗力和保障力。在经费的预算和决算,物资的请领和结算两关上,一些单位不能依据标准明确的开支范围严格把关,让一些“打擦边球”、“搭顺风车”的开支挤占了经费供应保障标准。

二、加强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建设的主要对策

1、加快完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

(1)进一步对现有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进行全面清理。我军目前的这些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在时间上大多是随着后勤工作的发展逐步制定的,在空间上主要是各业务部门根据本专业的需要逐项制定的,宏观上缺乏严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有些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从某项工作和某个时期看是合理的,但从总体上和发展的全过程看又不尽合理。有些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从某些局部看是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和较高的效率,但从全局看却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应在近几年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清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现有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从宏观、优化整体结构的角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在清理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相应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对内容已完全不适宜当前部队建设和任务完成的,应坚决清理。内容经过修订可继续适用的,应抓紧修订;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需要加补助才能满足部队建设和任务需要的,如果是形势和任务等客观情祝的变化还没有稳定下来,不适宜明确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应尽快明确客观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

(2)拓宽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覆盖面。目前,我军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标准制度体系只是考虑到了部队平时建设和战时作战的供应、消耗标准,这种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体系相对比较固定,应变性不强。随着我军职能任务的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我军和平时期的一种常态化的行动,部队平时的跨区机动训练和演习也成为常态化,这些变化对日前的这种相对固定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体系提出了挑战。适应这些变化,要抓紧研究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特别是这种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与平时部队建设时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之间的迅速转换,部队执行任务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要求经费供应标准必须适时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实际上就是要求制定出新的经费供应标准制度来。

2、构建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动态增长机制

(1)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跟踪问效和动态维护机制。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保障力既是制定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着眼点和立足点,也是衡量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科学与否的主要标准。因此,制定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一定要充分考虑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把依照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有效保障军队各项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作为重点,在提高经费标准供应水平的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手段,积极运用先进管理技术,建立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跟踪问效和动态维护机制,向精确经费供应、精细管理要效益、要保障力、战斗力。

(2)建立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增长机制。尽管这些年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持续增长,经费标准绝对数额在逐年提高,军队建设、军人生活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过低就会落后于同时期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影响军队建设。稳定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要考虑建立以年度为周期的定期增长机制,确保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军费的增长,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相应调整,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水平、官兵生活质量稳定提高。

(3)建立完善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动态调整机制。着眼提高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适应性,逐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经费标准一体化改革和资源节约工作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健全经费物资供应保障和实物消耗日常登记统计制度,形成从执行末端到顶层设计的信息层级反馈渠道,及时把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反馈到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订部门,为总部机关修改制订经费供应保障标准提供真实数据。

3、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体系

(1)建立一套与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体系相适应的组织实施规程。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制定后,还需要对如何执行标准,明确相应的实施步骤和程序,建立一套与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体系相适应的组织实施规程。

(2)健全完善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执行落实机制。自觉从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高度,以经费供应保障标准为依据,以管理制度为尺度,全面规范后勤各专业经费供应保障活动,做到经费供应保障过程透明高效,管理力度到位规范。

4、建立部队后勤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信息反馈机制

在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化活动中,需要收集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这些信息基本可以分成三大类:市场信息、经费供应保障信息和用户意见信息。市场信息是指市场物价的变动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的实施带来的影响;经费供应保障信息是指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用户意见信息是指被保障者对经费供应标准制度的意见和看法。被保障者亲身感受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对于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是否符合实际,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整体情况感受的更全面、更直接,也更真实、更符合实际。因此,要及时听取部队对经费供应保障标准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建立顺畅的被保障者信息反馈渠道。

参考文献

[1]郭立军、侯晏:积极化解经费供应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J].司务长,2011(4).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患者对医疗服务行业的各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正倒逼国家医疗体系进入广度及深度均前所未有的改革调整浪潮, 而全国各地不断发生的因医患矛盾导致的各类恶性案件, 无疑是对这一历史背景令人触目惊心的注脚。作为一名医院行政后勤系统管理人员, 笔者认为, 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的工作质量和相应的绩效管理理念、考核指标的设置, 直接影响到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但是, 目前我国医卫行业并没有针对行政后勤服务品质的权威性评测标准或评估机制, 医院对行政后勤系统与临床医、护系统的管理基本上依然沿袭传统的“职能—业务”双线管理模式, 反映到绩效考核上, 就出现了评估结果“职能部门凭印象, 业务部门拼业绩”的误区, 撕裂了行政后勤与医护部门共同服务于患者这一共性管理目标的有机关联性。在笔者看来, 将“以病人为中心,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品质”作为医院绩效考核总目标, 在现阶段倡导引入或部分借鉴JCI、KTQ、CARF等具广泛公信力的国际医疗服务品质认证体系的管理原则及方法来优化调整考核指标, 引导医疗服务机构纠正管理误区, 端正服务态度, 进而促成我国医疗服务品质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良性变革过程, 不失为有效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质量提升的助推剂。

2 我国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我国医院临床医护领域的行业标准、法规及评审机制相对完善, 但评审标准“因地制宜”, 没有体系化的行政后勤服务品质行业标准; 各类医院虽都在推行不同版本的绩效管理模式, 具体到行政后勤领域却存在无章可循、考核指标难量化, 因与业务部门实行“双线管理”导致考核出现“双重标准”、考核结果主观化等问题, 使行政后勤管理机制未能有效推动医院医疗服务品质的整体提升。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是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行政后勤系统在组织内扮演的角色认识模糊, 对其重要性估计不足, 如将行政后勤的服务对象定义为业务部门等; 二是对行政后勤板块的绩效考核定义不太准确, 有些甚至将其等同于绩效管理本身, 导致行政后勤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设计错位和运用过程流于表面, 程序烦琐; 三是很多医院对行政后勤职能岗位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的设置随意性较大, 很多工作的考核都是采用主管陈述的方式进行, 而各级领导对每个考核指标的理解是不同的, 比如创新能力和思维缜密等指标, 因缺乏客观量度, 难以使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

3 优化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3. 1 借助专业化质量认证体系, 校准绩效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笔者认为, 目前各大国际主流认证体系在理念、程序及组织上其实是相通的, 在理念上明确以病员为中心, 全部管理活动围绕病员的需求展开, 对医院、部门、岗位提出管理标准; 在实施的程序及方法上, 则以病员从入院到出院这一过程中的所有活动为主线, 从多个维度以“可达到的标准”为基础确定岗位考核与绩效评价指标要素;在组织上则实行一体化管理, 设立由医、技、护理及行政代表联合组成的评审认证机构, 形成全员参与、各尽其责、持续改进的管理循环, 以全面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而其管理价值将体现在医院的社会认可度及经济效益提升、运营实体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员工业务能力提升、福利改善、事业发展空间拓展等诸多方面。

3. 2 以精细化管理途径优化绩效考核标准, 以客观的合规性检测替代主观判断

在优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 医院应当把推行精细化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核心, 因为这正是各主流认证体系维系与提升服务品质的法宝: KTQ认证标准涉及25个子目录、63条对应标准; 再以JCI认证标准为例, 其涉及323个标准, 衡量要素达到1140项, 具体到行政后勤岗位的考核, 主要考核员工资格与教育、医院感染控制、服务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等主题, 考核标准及要素分布如表1所示:

4GS 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模式优化及管理效果的实证探讨

笔者所在单位 ( 简称GS医院) 行政后勤部门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借鉴JCI、CARF等医疗服务认证体系的先进理念, 试行与业务部门同步的岗位考核机制, 并对标准、测评要素及质控流程进行了优化调整。

4. 1 后勤行政岗位绩效考核流程、指标、权重的设计

新模式按多维度的管理目标设置相应测评要素, 表2为部分测评界面示例:

记分原则以记分要素可达到的总分为满分, 不符合 =0, 部分符合 = 0 ~ 8, 符合 = 10; 自评阶段分值权重35% , 联合考核阶段分值权重65% 。

4. 2 考核标准优化的依据及实施效果情况简述

此次考核标准优化以医院现行公开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等为依据, 我们所做的是, 运用国际认证体系的多维评价标准, 将其所对应的工作环节、数据、要素等进行提炼和归纳后, 授予相应分值而形成完整的考核界面。

一年多的管理实践证明, 相对于以前双线管理、定性考核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 优化后的行政后勤考核模式在强化岗位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单位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显著。表3为GS医院推行新考核模式后院感防治及就医人数等对比情况。

注: 3 级医院发生率≤10%, 漏报率≤20%。

据统计, 在推行新模式一年多时间里, 该院就医人数较往年提升了24%, 而在此以前, 该院就医人员年增长率只有约10%; 当年职工及患者对行政后勤服务满意度的摸底调查结果显示, 行政后勤服务各模块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5 结 论

笔者通过对我国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如何优化改善这一课题进行分析探讨, 概括总结了该管理领域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实践案例提出了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和标准的具体措施, 旨在提升我国医院行政后勤系统的管理服务水平, 为我国医院后勤绩效考核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分析, 并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 对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模式及考核标准的优化进行了深入解析, 对医院业务部门与行政后勤管理部门绩效考核的差异性以及医院行政后勤管理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及分析, 提出依托或借鉴医疗服务品质相关国际认证体系的管理原则及方法来优化医院行政后勤管理绩效考核的管理理念, 旨在探讨如何提炼并升华我国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模式及标准的设计质量。

关键词:医院行政后勤,岗位绩效考核,国际认证,精细化

参考文献

[1]徐敏.导入JCI医院认证评审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J].护理研究, 2007 (6) .

[2]杨灵爽.破解医院管理人员绩效考核难题[J].人力资源管理, 2008 (5) :43-45.

后勤标准化管理 篇9

一、高校后勤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物价上涨和资金不足, 影响着后勤管理的改革步伐

随着高校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给高校后勤管理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 许多高校都在扩大办学的规模,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给高校的后勤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需要不断增加, 服务内容不断扩充, 但是, 高校的发展不仅给后勤保障工作带来了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挑战。由于财力不足, 很多学校后勤保障部门的资金压力都非常大, 由于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 一些高校后勤背负着大量债务, 给资金运作带来压力与风险。另外, 随着物价的不断上涨, 物价上涨和资金不足更加增添了后勤工作的难度, 尤其面对一些新增的基础保障工程, 后勤管理部门更是压力巨大。资金紧张、物价上涨和资金不足, 影响着后勤管理的改革步伐。高校后勤工作要健康发展, 必须深化改革, 强化管理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冲破后勤部门发展瓶颈, 减轻资金压力, 促进高校后勤稳步发展。

(二) 高校后勤员工老化程度较高, 员工素质提升进展缓慢

高校后勤员工老化程度严重, 员工素质提升进展缓慢, 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后勤管理改革。一直以来, 受传统后勤管理思想的影响, 高校后勤人员文化程度不高, 自我修养意识不强, 后勤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等现象, 一直影响着后勤管理的改革, 后勤员工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 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并且, 受历史因素以及客观因素的影响, 后勤队伍老化程度较高, 虽然高校已经注重后勤人员培养, 但是, 后勤人员素质提升缓慢, 短期内很难见到效果, 相关的一些制度标准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这些都阻碍着后勤管理改革。另外, 在收入分配方面, 后勤人员与高校其他教职员工收入差距很大, 并且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加大。高校后勤部门员工工资偏低, 导致一些后勤员工工作情绪消极, 感觉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 后勤部门工资偏低也给后勤部门引进人才带来了许多的困难。虽然后勤也属于高校的行政序列, 但是后勤部门属于服务部门, 不能够为高校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很难获得学校的重视, 因此, 后勤部门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所有的这些都影响着后勤管理改革。

二、转变观念, 深化改革, 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一) 转变观念, 提升整体素质

要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就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 只有转变观念, 树立了正确的思想意识, 判断和决策才能够正确, 后勤保障能力才能够有效提升。如果后勤管理思想观念还处于封闭保守的陈旧思想之中, 那么, 就很难顺应不断发展的市场经济规律, 很难顺应高校教育的迅速发展, 后勤管理就会停滞不前, 进而影响到后勤管理的改革, 制约后勤保障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 相关领导部门在后勤管理改革过程中, 要高瞻远瞩, 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未来的发展, 用创新的观念以及超前的思想意识引领自己做出有效决策, 转变观念, 加强员工培训, 打破大锅饭, 提高服务质量, 迅速提升后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有效整合优质资源, 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 加强后勤管理, 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首先, 后勤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员工进行考核, 采取人性化的手段激励员工, 以增强后勤员工的服务意识, 同时, 迎合市场需求, 利用市场竞争的环境, 培养后勤员工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通过规范管理, 使员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进而提高后勤部门的工作效率。其次, 采取各种有效手段, 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后勤队伍, 同时, 挖掘员工的潜质,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优化整合内部资源, 通过改革有效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三、结语

抢抓机遇, 深化高校后勤管理改革, 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思想意识, 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人为本”, 改变观念, 提升整体素质, 构建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以有效提升高校后勤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昌, 梁立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高校后勤工作新局面[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4) .

小议学校后勤管理 篇10

一、抓好综合管理为学校的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工作必须服务于学校大局和各项教育教学中心工作, 因此后勤各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 认真倾听每条合理化建议, 主动配合其他领导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学校后勤综合管理的好坏, 反映在学校校产管理、食堂、小卖部、学生宿舍等诸多方面。这些工作细致到位才能保障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财会管理方面:严把财务制度关, 从学校大局出发, 千方百计增收节支, 避免浪费。在资金问题上尽量做到可花可不花的钱坚决不花, 非花不可的钱尽量少花, 采购物品货比三家, 为学校节约每一分钱。在校产管理上, 做到工作细心, 认真负责。开学初应该精心策划, 合理安排, 认真做到学生课桌的增减, 办公用品的分发, 学生床位的维修和安装及水电的维修, 加班加点做好, 为按时开学提供保障。同时对学校校园内进行绿化、美化、香化校园, 让人走进校园, 仿佛进了大花园, 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的条件。后勤人员要不怕脏, 不怕累, 各种维修物资从搬运到分发, 后勤人员都应共同努力去完成。

二、规范操作, 优化管理

一是各类票据办理规范, 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二是物资采购实行部门申请、权限审批、总务办理的制度, 规范采购行为。三是坚持每周一次的食堂卫生大整治, 认真做好督促每天的打扫、保洁、消毒杀菌工作, 强化食堂工作人员的着装和规范操作, 保证食堂食品卫生。四是加强小卖部的卫生监管, 定期或不定期抽查, 发现问题, 立即落实整改, 杜绝过期变质及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有力的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总之, 后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保障, 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搞好搞活学校后勤工作, 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三、后勤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 各类财产管理还需进一步规范, 杜绝常用物品损坏现象

首先, 后勤工作要强化财产管理, 实行财产管理承包制, 管好用好物资, 各部门的设备, 仪器设施实行“日日管理, 分室保管”专人使用, 专人负责, 专人保管的管理体制, 落实责任到人, 其次, 结合校产管理, 进一步完善物资的采购, 领用, 借用管理。

(二) 后勤管理, 做好六个方面

一是凡各部门采购的物品一律先经验收入库后发放。二是后勤服务工作要思想不够解放, 更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 提前及时收集各类信息, 努力开创新服务项目, 扩大服务规模, 做好挖潜增效工作。三是努力提高后勤人员的素质。四是规范后勤财务管理, 给教职工一个明白, 还经办者一个清白。五是进一步规范物资的采购、保管与使用, 以固定资产管理的清理为契机, 切实加强物资管理工作。六是大力倡导节约, 进一步服务教学。

小学后勤管理的措施 篇11

关键词:小学生;后勤管理;措施

一、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小学后勤部门应该提高服务意识,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服务宗旨,把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作为职责。后勤工作人员应该正视自己的工作,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具有责任感与荣誉感。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发展也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小学后勤工作看似琐碎,但很重要。后勤部门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工作为主线,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后勤管理工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观念,以情感人,以理管人,以德服人,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率,也能够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在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后勤人员的职业素质是十分关键的,如果后勤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就能够调动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由于后勤工作十分繁琐,容易使后勤工作人员认识不到工作的意义所在,学校在学校大会上应该针对这一问题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创新

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后勤管理工作是直接面向全校师生的,因此也要注意管理工作的创新。后勤人员也属于学校教职工,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够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要求学生做到之前,后勤人员首先自己要做到,这样才能起到表率作用。

四、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良好的校园环境属于精神文化范畴,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都很不成熟,导致小学的后勤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影响了教职工的积极性。管理人员应该坚持诚实、正派的做人宗旨,能够与人团结共事,坚持绿化、美化、净化,尽自己的力量为美化校园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建设良好的教学生活环境。

总结:小学后勤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提高管理的服务性、科学性,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在后勤管理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学生的总体管理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潘游.加强后勤管理,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J].黑河教育, 2011(3).

浅议学校后勤管理 篇12

一、要提高对学校后勤管理的认识, 切实转变观念, 肯定后勤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后勤管理工作具有育人功能, 它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后勤管理包罗万象:大至学校全局运转, 小至一草一木监管, 无不渗透着后勤工作人员辛勤劳动。他们除了可以利用同学生的接触的机会直接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外, 还可以通过自身耐心细致的工作和优质服务去感染学生。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育人功能, 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创造优美舒适的育人环境;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增添教育教学设施等等, 无不对学生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

其次我们应该知道:后勤工作对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提供着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它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

学校办学目的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育人需要不断投入, 就像汽车行驶必须注入燃料一样。后勤工作就是学校发展的“燃料”。教室宿舍的灯坏了需要换;窗玻璃桌椅坏了需要修;办公设施不够需要添;电费水费月月需要缴……后勤人员正是在这些琐事中体现着他们无私育人的人生价值。他们用实际行动, 为全校师生作出表率:快速换好一盏灯, 修好一扇窗, 添置设施用具, 就是对教育教学的有力支持。如果拖拉懈怠, 师生就会感到失望气恼, 甚至延误教育教学工作。后勤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做好保障工作, 就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否则就会影响其它工作的正常进行。

加强学校后勤工作, 能充分调动教师献身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后勤部门按照有关教育法规想方设法创造条件, 保证教师的福利待遇, 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 就能为教师排忧解难, 增强他们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信心和干劲。

二、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他们心情愉快、认真负责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据笔者了解, 在一些学校存在错误认识, 觉得教学第一线教师才重要, 后勤管理人员低人一等, 往往被忽视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或尊重。任用选拔干部、业绩考核考评、晋级奖金福利等方面常常忽略后勤管理人员, 其结果必然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我们只有抛弃那些轻视后勤工作的陈旧观念, 给后勤工作人员正确定位, 坚持各方面与教学人员一视同仁, 才能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让他们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 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

改变对后勤工作的看法, 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感, 他们在工作中就不会抱侥幸心理, 疏忽大意。比如学校安全卫生管理工作, 每个后勤人员都会把它们放在重要位置, 有防范意识和预测能力, 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居安思危, 防患于未然, 把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后勤工作人员要严格要求自己, 加强学习,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一) 要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

后勤人员要乐于奉献, 首先要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以真诚的服务态度、灵活多样的服务形式为教育教学服务, 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学校后勤摊子大, 任务重困难多, 而服务对象往往又要求高体谅少, 尽管后勤人员整天辛苦忙碌, 还是难以达到人人满意的程度。因此, 后勤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心态, 要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任劳任怨埋头苦干、甘当无名英雄的奉献精神。有了这种精神, 才能正确对待名与利, 苦与乐, 把后勤工作做得更好。

(二) 要具有勇于创新的意识

作为后勤管理者必须思想解放、头脑灵活, 善于打破旧的管理模式, 建立适应学校发展新的后勤管理体制, 要有创新意识, 动脑出点子当参谋, 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开拓进取, 经常给领导献计献策。学校的发展要求后勤管理者不墨守成规, 不安于现状, 不固步自封, 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三) 要具有高尚无私的品德

后勤管理人员要秉公办事, 作风正派, 识大体顾大局, 讲团结讲奉献, 待人处事公平合理, 不偏不倚襟怀坦白, 以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为重, 不谋私利不图享受, 以身作则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四、学校后勤管理应该遵循的原则

(一) 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从事后勤工作要有全局观念, 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学校整体工作是全局, 后勤工作是局部, 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原则。在大集体中, 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 担当的任务不同, 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会不同, 这就要求后勤工作人员要摆正位置, 以全局为重, 遇事不要擅自作主张, 应向学校主要领导请示汇报。

(二) 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后勤管理工作的目标必须明确, 不然做起事来会杂乱无章。但目标是靠过程管理来实现的, 因此切不可轻视这一环节。后勤工作要使师生员工满意, 就得加强后勤人员的业务学习和思想引导, 帮助他们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为了防备学校设施、设备出现安全隐患, 就得经常督促后勤人员进行检查、维修, 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对于学校财务管理, 更要抓好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细节, 做到账目日清月结, 清楚明白。

上一篇:省域入境旅游竞争力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