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精选10篇)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1
全省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会议纪要
2011年3月28日,全省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会在西昌召开。全省39所高校的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负责人及通讯员共6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电子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省高校后勤协会思政会副会长王述文主持。
会上,西昌学院党委副书记、省高校后勤协会川西地区活动组组长彭徐首先致欢迎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会议传达了2010年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年会的会议精神,并通报了我省参加全国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评选的情况及获奖人员名单。会议表彰了2010全省高校后勤系统信息与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通讯员,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为推动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协会将每年坚持开展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总结表彰;经省高校后勤协会与思政会理事会商议,决定在思政会下设立信息宣传部,搭建高校后勤信息与宣传工作平台。
省教育厅学校后勤与产业处副处长、省高校后勤协会理事兼秘书长胡晓明在讲话中要求全省高校后勤系统2011信息与宣传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四点开展:
1、要重点报道高校后勤系统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刊物、网络等媒体充分宣传,全方位、多元化地展示我省高校后勤风采。
2、要积极围绕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后勤员工(外聘)劳动争议调解”、“创先争优”等课题加强高校后勤理论研究,努力多出成果,争取省级课题立项,以丰富的后勤理论指导后勤工作实践。
3、今年时逢我省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周年,协会将开展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理论研讨等一系列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片区、各专委会、各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开展相关活动。高校后勤信息宣传工作者一是要认真总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的经验,并升华、提炼为理论成果;二是要肩负起责任,认真做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相关宣传、报道,进一步鼓舞干劲,坚定工作信心。
4、要围绕今年我省高校后勤系统“创先争优”、食堂价格质量稳定、食品卫生安全、农校对接等中心工作,加强舆论正面引导,宣传国家和省上关于高校后勤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我省高校为做好后勤工作所付出的努力,让师生员工理解、支持后勤工作,促进后勤改革发展,强化后勤安全稳定,实现校园和谐。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2
1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况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的加快, 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校后勤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 使自己的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之要求。[1]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是指物业保洁工作、校园绿化工作、基础设备维修工作、食堂运行管理工作、保健站、学院用车派车等工作等等, 这些管理工作的质量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因此必须加以重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服务性、先行性、相对独立性、协调性、技术性、实际性以及社会适应性等。
管理信息系统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 , 是一个以人为主导, 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2]高校后勤工作运用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也能为高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决策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 这样就能够带动整体的协调发展。
2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1) 当前, 我们国家有许多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比较单一与陈旧, 有的高校虽然应用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 但是其信息化的程度与水平较低, 完全不符合当前的教育改革目标。不仅如此, 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水平与方式大有不同, 并且发展层次极度不平衡, 有的学校应用了比较高端的管理信息系统, 但是有的高校仅仅只是运用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技术, 例如基本的办公软件与统计软件等, 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后勤管理现状。
(2) 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有些改进与完善, 例如,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运用了IC卡来管理学生的食堂管理工作与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工作, 这虽然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便利之处, 同时也避免财务问题的出现。但是这种简单的后勤信息管理系统仍然不能够满足到其他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发展要求。
(3) 我国高校整体的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差异化比较明显, 有的高校管理化水平较高, 有的高校管理化水平仍然停滞不前。后勤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的高校主要体现在:管理信息系统设施比较陈旧与落后、后勤管理工作的制度与标准不健全、相关方面后勤人员的信息更新较慢。不仅如此, 学校在后期人员培训等方面投入的时间与资本较少, 使得后勤人员的专业性稍弱等。
3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范围比较广, 并且相关方面的规模比较庞大, 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 因此必须加强相关方面的管理工作,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质量。当前, 许多高校都有自己专门的Web网址, 这样就有利于加强后勤管理工作质量, 加强内部管理信息之间的沟通。当前,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信息化技术等, 这样才设计出符合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系统。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
在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 在设计的时候要深入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联,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理念应当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 将学校的后勤实际情况纳入其中, 不能够盲目的借鉴其他高校的设计,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各部分改革工作的进程。设计的板块主要是指:后勤管理工作信息系统、系统运行数据库以及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板块等。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统计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系统等。[3]基础设施设计系统是指物业保洁基础设施、校园绿化的基本运用工具、设备维修工具、食堂内部基础设施、保健部门的设施以及车辆等的统计与管理工作, 均利用此项系统进行统计与管理。
资源管理系统以及日常事务管理系统都是统计资源与日常事务所需物资的购进与发放, 以此来详细的反应后勤管理过程中物资的流动方向、用度开支以及损害情况等。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主要是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统计学技术、管理知识理论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 不仅仅涵盖了学校的后勤工作, 同时也为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4结论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 世界各国的信息化水平逐渐提高。在这种环境下, 我们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市场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的前提下, 高校后勤工作的开展纷纷采用了新型的管理信息系统,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一旦高校后勤工作的质量提高, 那么高校整体管理工作也会随之提高, 有利于提高高校的信誉值与形象, 从而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就是为实现校园管理的信息化而设计的, 通过该系统, 高校单位能够更高效、更科学的管理校园学生宿舍和后勤资产, 起到提高效率、缩短时间、节约成本的作用, 最终有效的提高高校的综合竞争实力与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兰建文, 刘敏, 任高峰.多业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2 (04) :110-112;
[2]苏君丽.分布式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1 (06) :45-50;
[3]邵真, 葛虹, 冯玉强, 刘鲁宁.组织文化对ERP系统消化吸收阶段知识共享作用机理的实证研究[J].系统管理学报, 2013 (02) :230-234.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3
关键词: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Dasum模式;4A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63-03
如何在传统后勤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打造新型高校后勤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推动后勤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促进高校的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改善而言意义重大。
一、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当前,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相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如火如荼,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明显滞后很多,目前全国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利用程度仅为20%左右[1] 。针对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建设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四点问题及解决方案。
1.传统后勤管理模式制度不完善
例如各职能部门管理交叉造成的职责不明确,人工统计数据不仅容易出差错,而且无法实现数据的及时准确共享,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已经暴露了它的落后性与局限性,直接导致了管理成本增加、责任划分不明确、工作效率低下、考核依据不够客观充分等问题。本系统将创新的后勤管理理念作为指导系统的重要设计依据,较好地解决了现代管理理念与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融合问题。以校园维修服务平台为例,该平台具备服务和管理的双重职能,它不仅能够完成学生便捷的网络报修,并且实现了公众对整个流程(申报——审核——响应——派工——完工——评价——回访)的实时监督,如图1所示,同时,对单位和个人的满意度、工作量、工作效率进行了排名和公示。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为工作考核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持。
2.信息孤岛问题
后勤管理工作涉及到学校众多职能部门,由于后勤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部门管理系统数据库自成体系导致的信息标准不统一、部门之间需求联系不到位以及后勤管理人员自身的认识误区都是导致信息孤岛问题的直接原因[2]。本文率先提出并采用了Dasum模式,如图2所示,系统在统一、标准的数据技术平台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信息优化重组与数字资源整合,从而彻底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Dasum模式表述以数据共享、单点登录(Single Sigh on)、B/S与C/S混合架构、接口开放为设计原则,在各类应用平台上创建服务大厅(Sevice Hall)、个人中心(User Center)、移动应用(Mobile Application)的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的模式称为Dasum。
3.后勤服务满意度低、工作监督机制不完善
后勤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建设探索之前,管理制度不完善、奖惩机制不透明、后勤服务质量较差、师生满意度低,针对此问题,本系统作出了如下改进创新:固化了规则刚性,增强了后勤制度规约力度;优化管理体系,推进了后勤组织扁平管理;创新评价体系,确立了师生评价的主体地位。以校园环卫监督平台为例,第三方监督人员的打分对环卫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均具有督促作用,促进了后两者的工作质量与效率,提高了群众满意度[3]。
4.后勤服务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问题
高校后勤管理对于保障学校的教学运转承担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如何强化成本控制是后勤集团重要的经济目标。因此需要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4]。
针对此问题,本系统针对车辆智能管理系统提出了成本管理的解决方案:系统会根据车辆运行公里数、上座率、加油量、百公里油耗、单车运行成本进行车辆和整个车队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排序,此方法可以通过公里数解决公车私用问题、通过上座率解决车辆合理调度问题、通过百公里油耗反应车辆运行状态,以便及时维修节约成本等问题,此外,该系统还具有座位预定、包车预定以及乘车评价等功能。某校在使用车辆管理系统前后的车队总燃油费用对比如图3所示。在使用车辆管理系统后,耗油费用节省明显,百公里油耗节约15.06%,年度油耗费用节约5.6万元。
在节能方面,供暖温度监控系统能够在保证用户舒适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成本控制,使用温控系统前后的室内温度变化对比如图4所示,使用该系统前的室内温度变化较大,于12点和22点超过高位限23度,于0-4点,23-24点低于低位限18度,不仅舒适度较差,并且耗煤量较高;使用该系统后的室内温度在高位限和低位限内平稳波动。某校在使用供暖温度监控系统后,校园各区域节能范围为4—8.7(kgce/m2),节能比例为5.46%—11.18%。
二、系统的设计
本系统以陕西师范大学为研发平台,功能覆盖高校后勤管理各个方面,如图5所示,其主要包括:
(1)后勤管理平台:主要用于高校公共设施、人力资源管理等,例如高校用于办学的土地、建筑、公共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等,这些公共资源都需要进行管理。
(2)后勤服务平台:用于对师生提供后勤服务,任何与后勤服务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在此平台上反映,例如提供维修服务、用于高校内部信息交流的短信收发系统等。
(3)后勤服务监督平台:将服务工作分块负责,最终实现每份工作有责任人、监督人,师生、各级管理者共同监督促进,不断提高各项服务工作质量,例如物业服务监督平台。
(4)资源共享平台:主要用于规范公共设施的使用和预定管理,避免资源使用的冲突,提高学校资产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工作效率。
本系统采用Dasum模式、单点登录、B/S、C/S的混合架构以及接口开放的技术。其中,B/S结构(Browser/Server)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至服务器,C/S结构(Client/Server)是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可充分利用两端硬件换件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两端来实现[5]。本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表所示。
三、系统的实现及应用情况
到目前为止,本系统涵盖40余套子系统,其典型应用结果如下:
(1)维修服务平台:维修服务平台可以解决师生所需要的维修服务,平台系统管理员在系统初始化时对可能涉及的各类服务明确责任部门、部门领导人和责任受理人,平台上出现此项申报从申报时间、受理时间、派出时间到完成时间的一个时间序列,并计算出整个过程的耗时纪录。值班总台通过电话跟踪随访,输入用户满意与否的纪录,并公示在平台上接受公众监督,平台界面如图6所示。
(2)物业服务监督平台:监督检查人员每天巡视校园并对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区域做一个评价,未进行评价的即视为合格,系统每天都会自动以累计薪资的方式报告出本月截至当前时间每位保洁员获得的累计薪资额和校园的保洁程度,平台界面如图7所示。
(3)学生公寓管理平台:学生公寓信息管理平台利用现有的学校网络资源对学生公寓进行统一多角色管理。规范学校公寓管理,让学校公寓效率能够充分发挥,让管理方通过系统能够直观、真实掌握到全校学生公寓的使用状况。系统会通过数据处理生成公寓入住与闲置状态图、学生出入公寓的流水表、夜未归宿学生情况、长时间滞留公寓未出门的学生情况、公寓各类服务人员考核薪资状态表等。
四、结束语
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的后勤信息化管理现状与理念为出发点,始终围绕提高高校后勤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的目标开展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创新,对后勤综合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技术创新,率先提出了Daum模式、开发了高校后勤信息化4A管理平台,解决了后勤管理及服务中的重难点问题,该系统已成功应用推广至全国40余所高校,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与推广前景。
参考文献:
[1]卢福林.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后勤管理水平[J].滁州学院学报,2009,11(2).
[2]连纯华.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孤岛现象及对策[J].教育评论,2009(1).
[3]王武海.论数字化改革背景下中国高校后勤管理方式的变革[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2).
[4]汪恕才,尹夷倩.预算管理在高校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财政监督,2007(1).
[5]姜吉婷.基于B/S与C/S协同架构的高校房产资产总和管理平台的设计及实现[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4
二、功能特点
1、餐饮管理
餐饮管理包括食谱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成本核算等。
2、公寓管理
基本信息:设置宿舍楼、单元、楼层、房间、床位基本情况以及使用状态; 宿舍安排:入住/退住登记,宿舍调整(批量/单个)等; 物品管理:配备,发放,使用,维修,更新等; 水电费用:费用计算,费用收缴等;
来访管理:来访人员身份识别,来访人员登记,来访记录查询统计等; 公寓考评:卫生评比,纪律评比,门禁出入记录,学生违纪情况登记等。
3、洗浴管理
基本信息:设置浴室、洗浴终端、开水房、供水点的基本情况以及使用状态; 岗位管理:用于对人员岗位以及值班表的安排,明确工作人员管理范围与责任划分; 收费管理:设置与调整收费标准,查询统计收费情况; 设备管理:洗浴、供水设备的登记、使用、维修、更新等。
4、商店管理
前台销售:对顾客消费结算(收银),支持条码、商品编号的快速录入;自动结算顾客消费情况并打印收银条;支持校园卡、现金、银行卡、购物券、折扣券等多种结算方式。
后台管理:包括基本信息、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决策分析等。
5、环境卫生
基本信息:环境卫生区域,环境卫生工作岗位信息,花木基本信息等; 清洁卫生:清洁卫生工作安排,清洁卫生责任区域;
绿化管理:绿地养护,花卉管理(含花卉栽培、养护、繁殖、摆放记录等); 环境监察:环境卫生综合考评,环境卫生监察; 设备管理:环境卫生设备的登记、使用、维修、更新等。
6、安全保卫 安全保卫包括门禁控制、治安保卫、消防安全、安全教育、证照管理等,用于构建全方位的立体治安体系,创建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
7、医院管理
门诊管理:挂号,收费划价,发药,病历,膳食;
住院管理:入院,出院,费用,病房(医生/护士),产房,手术,血库; 药品管理:药房,药库,制剂,药物咨询;
KINGOSOFT高校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
功能检查:检验,放射,病理;
行政事务:病案,文献,医务,护理,设备,材料。
8、车队管理
司机管理:记录司机基本信息、驾照信息、行车情况;
购置造册:记录有关厂商信息,保存相应购销合同,以便车辆的正常维护; 手续办理:记录车辆的牌照、年检及保险等收费情况;
调拨管理:记录车辆派遣情况,以便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及责任人; 交通违章及交通事故处理:记载有关情况及处理结果; 油料耗费:记录车辆日常的里程及耗费情况; 里程补贴:针对司机的出车情况进行劳务补助; 维修管理:记录有关车辆的维修情况; 报损管理:记录车辆的报损情况。
9、能源动力
基本信息:交费单位(包括个人(含学生/教职工)与校内单位),收费项目(水/电/暖气/燃气)与收费标准,收费模板,收费模板交费单位,固定收费项目交费单位等;
费用核算:批量读取公寓抄表记录,零散抄表记录录入等;还可生成多种格式的统计分析报表,加强使用能源状况的监控;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5
高校后勤管理中对于学生公寓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学校的体制改革后,对于公寓的管理也成了社会化改革中的一项重点内容,学校在针对教学、科研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后勤的管理,这样对于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和管理的质量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国在最近几年针对强化学生公寓的管理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学生公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强化,这样就促使了学校在新形势下,必须要将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到学生公寓管理当中,而强化学生公寓的管理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中必须要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
1.1现如今,校园生活相对以往也更加开放,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也会受到其他思想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们的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化。大学生在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过程中,多元化的思维模式也开始逐步产生,很多思想观念都更加社会化。而目前社会上的众多商家也把大学校园当成了有利可图的重要市场,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够找到商业消费场所,这也说明以大学为中心的商圈开始逐步形成。与此同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深入到了校园生活中,学生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学生们本来的思想意识就相对较为薄弱,因此,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很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受到冲击。
1.2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学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工作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有了更高的难度。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化教育对于道德教育的影响也相对较大,这样很多大学生的素质也相对不高。扩招的过程中,很多低素质的学生也普遍存在,学校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意识教育,往往也做出了更多的努力,然而存在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这也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
1.3学校在针对学生们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也占据了很大的影响因素,我国的高校中与学生管理相关的制度改革也在不断的发展推进,招生制度也与就业制度联系在了一起,在后勤管理上,大学的社会化生活也让学生们与社会更进一步的融合,因此对于学生们的思想影响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接受了新环境、新思想后,平等独立的意识也会有所加强,学生们在依赖心理上就会相对减弱,因此与学校生活相分离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1.4在公寓管理体制改革后,公寓的管理人员思想意识还没有及时的进行调整,这样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后期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从管理者的身份向服务者的身份进行转换,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要变成了服务关系,而如果不及时的加以转变,那么学生们对于公寓的管理者也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影响到公寓的管理质量。
后期社会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普遍,其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进行还存在着一定的.阻碍,我国很多地区的高校也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前提下,一些高校也探索出了新的管理方法,并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 篇6
根据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性质,应该是有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有难以量化的服务效益和为师生服务的社会效益,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由于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不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有它自己的许多特点。
一是服务性。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进行。后勤管理要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服务,搞好服务是后勤工作的根本。因此,学校的基本建设、图书资料、实验建设、物资供应以及财务管理等,首先是为了满足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学校办的食堂、服务公司、卫生所、商店、浴池等,首先是为了满足师生员工的生活需要。学校经营的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解决教职员工的后顾之忧。
二是先行性。“后勤”原来是相对于部队作战的前方而言的,其“后”字是个空间概念,而不是时间概念。实际上,“后勤”并不是说工作可以后做,恰恰必须先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意思。高等学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必须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始末,学校的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充分的物质条件做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提供都先于学校其他活动的开始而完成。
三是相对独立性。“相对”是对学校这个系统而言的,后勤是它的一个子系统,与学校其他部门(各子系统)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后勤部门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单从生活需要和一般工作需要的角度看,它可以自成体系。一些小单位本身就是学校的附属机构,像幼儿园、校办工厂、卫生所等,工作总结《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随着后勤工作的改革,其许多服务性工作将逐步实现社会化而由社会承担。
四是协调性。后勤管理工作要做到适时、适量、恰到好处,就必须掌握高校办学的内在规律,与各方面的工作相协调,如通过与教学、实验、实习等不同环节的协调,为教学、科研创造必需条件和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要协调好这些关系,处理好每个环节,就要做到后勤内部机制的协调运转,使之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服务网络。
五是技术性。高校后勤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工种、内容复杂、技术性强的工作。当前,广大师生的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不断提高,大量高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不断引入高校后勤部门,这就对高校后勤战线的每一位干部和职工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师生生活服务工作需要的是精通本行、技术精湛、一专多能的能工巧匠。没有技术,就干不了后勤的工作;没有技术,就搞不好服务。
六是务实性。高校后勤工作是复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吃、喝、拉、撒、睡、衣、食、注行、用”,每一项工作都是具体、实在的事务性劳动。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后勤管理工作者放下架子,深入下去,到基层,到现场,到一线去扎扎实实、一板一眼、脚踏实地地根据情况去解决实际问题。
七是社会适应性。为了方便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与学习,后勤部门开展了多种项目的服务,在校内基本形成了“小社会”。后勤工作与社会各方面发生着密切的联系。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适应高等学校全面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做好的工作
在分析研究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后,我们充分认识到,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达到科学化、信息化的要求。如何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如何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跟上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的变化,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后勤管理的瓶颈,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讨。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浅析 篇7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是将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 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更加规范, 各项数据的处理更加及时准确, 对于改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状况, 保障高校后勤对各类优秀人才的需求, 保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工作效率。高校后勤传统人事管理方式, 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精力来处理日常事务, 这样一来便产生工作效率偏低、数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人力资源信息化, 是通过对原有的历史资料及业务流程进行归整与梳理, 使之更具有可行性, 既减少了重复性的劳动, 也降低了人力因素的干预, 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繁重机械的日常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 大大提升其工作效率, 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工作。
2.实现资源共享。后勤信息系统中, 数据通过服务器传输到客户端, 使用方均可访问, 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一方面, 既可以方便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 也为应用层、管理层、决策层提供一个在线的交流平台。如员工可以通过平台更新自己的信息, 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即可生效;部门领导可以对下属职工的工资福利等相关信息进行查阅和审批。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 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更新, 使人力资源信息传递更加通畅,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系统、规范。
3.提升管理水平。高校后勤事业发展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为一个整体, “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 环环相扣, 紧密相连。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规范人力资源相关业务流程, 从招聘到培训, 再到绩效管理、员工发展, 以及员工离职等各个环节, 优化整合工作模块, 使业务流程更加专业化、科学化。
4.提供决策支持。组建人力资源数据库, 按照不同要求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各式图表、统计报表等, 使之成为有效的数据分析平台, 从而更加及时高效地解决人力资源问题, 为后勤领导各项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根据不同级别, 授予不同权限, 各负责人可在权限范围内对员工数据信息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查询和分析, 在及时、准确地掌握人事信息的同时进一步挖掘人才潜力。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条件
1.高校后勤领导重视与支持。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是为了适应高校发展需求而产生的, 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来提高工作效率, 协调各部门之间的业务, 从而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 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后勤领导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系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要对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做出科学决策, 对各项任务的安排做好统筹和部署等。
2.构建成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想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管理是信息化的基础, 任何成功的信息化建设都有与之相适合的管理模式。要想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需高校后勤各部门经过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寻找一个合适恰当的时机, 逐步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3.协调各部门共同合作。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跨部门的工程, 涉及人力资源部门、通信部门、财务部门等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员工。后勤主要领导需要提前做好相应的统筹和部署, 才能保证各部门共同协作, 实现最终目标。
4.建立专业的项目团队。专业的项目团队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团队中应包含项目负责人、人力资源业务骨干以及IT专业技术人员。在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之前, 需做好充分的调研和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要及时与后勤管理层进行沟通, 制订实施计划以及任务的分工分解;要有意识地招收、培养既懂人力资源管理, 又懂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 使其在真正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时发挥决定性作用。
5.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根据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及需求、现有软件条件等情况, 从系统功能、服务水平、后期维护、产品价格等方面综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既要满足现在的需要, 也要满足未来功能拓展的需要。
三、对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1.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 高校后勤的管理层应树立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其次, 应建立并完善与高校发展目标、后勤社会化改革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尤其是和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人力资源及计算机业务培训, 实现信息共享;再者, 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行之有效的后勤信息化管理体系, 从而为后勤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2.培养信息化管理人才, 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注重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从业人员应掌握人力资源相关专业知识及业务流程, 熟练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除此之外, 还应加强员工信息化培训, 使其能够利用所具备的信息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3.选择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高校后勤要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织自己的技术团队进行软件开发, 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同时, 为后勤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十分重要, 但不能过分依赖, 应当将人性化管理融入信息化软件中, 使二者有效融合, 从而实现高校后勤价值最大化。
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即实现办公自动化, 通过建设配套的网络平台, 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 这就要求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因此, 高校后勤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合理安排资金投入, 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得以顺利进行。
四、结语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 作为后勤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不断与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进行融合, 优化并完善现有工作模式, 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科学、系统、高效, 从整体提升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高校后勤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实现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影, 左臣婕.浅析高校后勤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3) .
[2]杨守忠.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7.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8
关键词:高校后勤;办公室效能;信息监控
现代后勤高校办公室管理中,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监控和管理方法,未建立其科学合理的信息监控平台,导致高校办公室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高校后勤办公室管理中信息流监控问题
信息沟通与办公室内部结构相关联。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办公室岗位设置、办公室层级设置、平级岗位设置、人员匹配等。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和不同人员都会成为沟通信息的关键节点,都将导致信息传递的失真,导致沟通的失误。
(一)信息源功能性缺失问题
在目前高校信息源功能发挥中,其有效性并未得到真正的体现。作为后勤办公室中的最高职位的信息源只关心对自身有利的信息,而并未关注这些信息是否能真正整合办公室内部资源合力以发挥办公室内部的组织效能。其次未能对办公室管理信息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这些职能的缺失导致办公室信息管理状态无序,严重影响了办公室效能的发挥和人员工作有效性的提升。
(二)选择性沟通导致信息传递失真
办公室内部信息传递需要经过几个环节,首先是信息发布:一般有信息源产生信息或者从外界接收信息;其次是信息层级传递:信息在不同岗位之间的流通;再次是信息的内化和反馈:这直接影响了人员工作行为的发生。后勤办公室管理的信息传递失真都可能发生在这三个环节中,例如信息源信息发布错误、岗位之间信息倾向性传递、信息内化反馈选择性接收等。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由于人员配备的知识结构问题,层级划分不清等问题,导致信息传递失真时常发生,尤其是选择性接收和传递。个人的偏好和性格特征成为阻碍其信息有效传递的关键因素。
(三)反馈监控平台构建缺失问题
高校后勤办公室管理与其他办公室管理一样都具有一般管理学意义上的PDCA循环模式。信息的监控和反馈机制是后勤办公室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保障。通过对高校后勤办公室管理机制的实地了解过程中发现,更多反馈是基于信息的口头传递,并未建立其合理科学的反馈渠道和监控体系。公开的信息流通渠道往往被选择性偏离,而潜在的信息流通渠道被无限制的使用,尤其是通过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严重影响这反馈监控平台的构建,阻碍了监控机制的形成。
二、后勤办公室信息监控问题的因素分析
后勤办公室由于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能不同,其内部管理也有其特殊性。例如人员配备的结构特殊、管理范围特殊性,层级分层特殊性等。因此其影响办公室管理效能的信息监控成因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一)后勤办公室信息编码和解码缺乏有效性
信息的编码和解码直接影响着后勤办公室信息的有效接收和有效内化。从高校行政管理层级出来的正式的管理信息,一般以文件等形式发放到后勤办公室,这些文件的信息编码较为复杂,使用了较多的专业性语句,当其传递到后勤基层时,不一定能被有效的解码内化并形成相应的管理行为。因此作为后勤的信息源,需要对这部分文件进行重新的编码,以适应后勤管理的实际需要。尤其是根据后勤人员的知识结构特征和管理水平实际,将信息转化为其能有效认知和合理专业的信息编码。
(二)后勤办公室不同层级的选择性传递
后勤办公室管理效能的发挥与信息传递是否真正到位直接相关。在实际管理中,由于后勤办公室共同价值愿景较难建立,不同员工在对后勤办公室的目标往往容易形成自身目标体系。这些目标体系并未能有效的进行整合,也就是说个人目标与核心目标并不一定相吻合。这就容易导致不同层级的员工对核心信息传递进行选择性传递和选择性执行,严重影响了后勤办公室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后勤办公室信息传递双重监控模式缺失
后勤办公室存在着双重信息传递渠道:1、正式的文件传递;2、非正式的人际传递。正式的文件传递,信息发布都有信息源做出,通过层层传递各自通过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信息解码,获取相应的信息内容。失真通常发生在信息解码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适当调控以避免类似问题发生。但是对于非正式组织而言,对非正式传递可控难度较大。倾向性选择往往被人为控制,发生行为失真的威胁更大。其关键问题在于后勤办公室管理过程中,未建立其具有正式和非正式特征对双重信息监控体系,也未对有倾向性对信息选择行为进行合理干预。其次,后勤办公室中对信息反馈功能未得到有效充分发挥。
三、后勤办公室双重信息监控体系构建
提升高校后勤办公室的管理效能关键需要解决后勤办公室对信息监控问题,合理发布解读反馈管理信息,以此来科学规范后勤办公室人员的管理行为。
(一)正式信息发布渠道构建
后勤办公室信息传递首先需要完善信息的正式沟通渠道。正式沟通渠道是后勤办公室管理效能提升的关键。首先是信息的科学编码,作为管理者首先需要考虑下属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编码,适当适度进行解释,让员工真正了解管理的目标和管理的核心价值。其次,需要构建分层级的信息监控体系。定期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进行信息校对检验,以确保信息真正传递到位。再次,需要对正式发布渠道构建循环的反馈机制。
(二)非正式沟通渠道的构建
非正式信息沟通主要存在于非正式组织中。非正式组织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作为后勤办公室的管理者需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优点,避免其缺点。优点在于:信息传递速度快、有较强的共同价值、有自身的权威领导等,缺点在于当共同目标与组织核心目标不一致时,容易进行选择性执行。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控机制。
(三)后勤办公室效能考评机制构建
后勤办公室对效能评价需要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首先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评指标体系。例如根据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四个职能设置不同的对应评价指标和指标权重来衡量其管理效能。其次可以实施360度全方位的效能考核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办公室人员的考评过程中来,以此来避免因为非正式组织沟通问题导致的效能低下问题。
参考文献:
[1] 吳琳琦.事业单位办公室后勤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J].办公室业务,2012(8).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篇9
高校后勤财务管理探讨
作者:路云亮
来源:《财会通讯》2012年第23期
高校后勤改革已经经历了十几年历程,真正实现脱离高校,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少之又少,大部分高校后勤仍然不是独立法人,和高校的产权关系仍然没有划分清楚,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集团面临的风险,最终还是都要由高校来承担。高校后勤在校外的业务没有明显的行业优势,同业竞争中很多环节都处于劣势。随着高校高速发展,在校学生骤增,校内市场在不断扩大,校内商机无限,后勤集团的业务大部分仍然停留在校内市场。
根据当前高校后勤特有的外部环境及自身特点,确定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加强对集团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的监管仍然是高校的重要事情。
一、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实体组织性质特殊,后勤实体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一方面,高校后勤具有独特的教育属性。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都需要有后勤体系提供支撑。高校后勤肩负“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崇高使命,所提供的保障与服务必须符合教育规律,体现公益性,必须适应高校的发展与需要。从这个角度说,作为学校服务部门,高校后勤应该以提供最佳服务为财务管理目标。另一方面,高校后勤又具有独特的经济属性,按《 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要求,高校后勤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要实现“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高校后勤实体应实现利润最大化,因为利润代表实体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代表着实体创造财富越多。这使得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该向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转变,即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应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由于高校后勤实体组织性质的特殊性,使得财务管理目标具有复杂性,它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因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这将违背高校办学宗旨损害社会福利,同时它不能纯粹地追求服务最佳化,因为这将使得相对独立的高校后勤经济实体无法生存和发展。
(二)后勤考核评价机制落后 学校没有完善的后勤实体考核评价办法,一般根据实体往年的运行情况确定下一年的经济目标,对实体进行考核。考核指标不科学、不健全,对实体的资产保值和增值情况,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资产的变现能力以及管理费用节约率,学校投入递减率等缺乏完善的考核办法,考核评价机制落后,不能全面反映实体的综合经营情况。
(三)财务管理机构庞大、松散,各自为政 当前后勤的财务管理模式仍是高校财务代管账,资金由校财务统管,后勤各实体根据自己的业务量大小配备自己的会计人员,由其中一名会计核算人员(以下简称核算员)向校财务报账的管理办法。这种办法财务人员配置不很合理,实体都从自身的经济效益出发,根据业务量大小聘用会计人员,尽量压缩用人数量,缺乏对岗位分工、内部控制的考虑,这就造成从集团角度来说会计人员不少,但从各实体角度来说,特别是对经营性的实体来说会计人员又偏少,不相容职务不能相互分离,不能起到基本的相互监督作用。如实体只有一名核算员,即负责向财务报账,又管现金,还负责和校财务对账,这样实体就失去了对核算员的有效监督。如何根据各实体的情况,对核算员乃至对核算员的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后勤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确定财务管理目标 高校后勤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圣地,必须实现“三育人”的目的,其中“三育人”中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很大程度上要在后勤服务中体现。要达到育人的功能,就需要后勤服务不能完全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笔者认为高校后勤的目标应是:首先要向高校提供好的服务,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最好地开发利用学校市场,创造最大经济效益;最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开拓校外市场。
(二)严格执行高校大财务管理制度 由于高校人员编制有限,高校后勤正式职工越来越少,有许多实体都是一名正式职工领着一批临时聘用人员在做。因为高校后勤大部分实体都是微利经营,工资待遇不高,聘用人员流动性特别强,对人员缺乏规范的业务指导培训。实行大财务管理:一是统一财务核算方法,便于各实体之间的财务比较,有利于对实体的监督;二是可以实现资金集中,减少资金闲置。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优化人员配置,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主要表现在:(1)集团对核算员实行统一管理,负责核算员的考核、调配工作,学校财务人员负责核算员的业务指导工作。根据各实体的实际情况后勤按需分配核算员,有的实体要分配多个核算员,如往来业务多、库存量大的实体;有的实体就可以合用一名核算员,如侧重于服务学校、收入来源单
一、基本上是纯“消费”性的水电中心、校园中心等实体。(2)核算员负责监督实体的营业收入统计工作、往来款项及库存等非现金资产、负债的核实工作,负责和高校财务的对账工作。
(3)各实体根据业务需要,自行聘用报账人员一名,负责本单位的现金管理。高校财务、后勤核算员、各实体的现金会计三者互相约束、互相牵制,即实现了人员的合理分工,又能堵塞漏洞,减少错误,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
(四)完善后勤集团实体相关制度建设 主要包括:
(1)建立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现金资产的管理,定期盘库,严禁白条抵库,及时清还借款;加强存货的管理,由财务处、核算员、仓库保管员、各单位负责人组成盘点小组成员,对材料仓库要坚持不定期盘点,年终必须实地盘点的方法,及时发现盘盈盘亏情况,形成相应的处理措施;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经营单位存在大量应收账款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如何规避大量坏账的出现已经成了单位的头等大事,高校后勤各经营项目都处在高速发展的初期,更会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制定规范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成了资产
管理必不可缺的一环。从客户的信用评级到具体的催还欠款方法的制定,从坏账的报批到处罚的落实都应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2)建立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采取预算管理办法,加强成本费用控制,超预算的支出要报集团批准。采取和上年比较的办法,对增长过快的费用支出情况及时做出财务预警。各单位要对各项费用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如电话费实行定额控制制度,业务招待费实行一事一批的办法。
(3)完善效益考核制度。实体的多样化也就决定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对于经营性实体的考核应以利润为基础,避免效益考核的误区:以上交多少为考核标准。效益考核要建立在财务数据可靠、资产真实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反映的利润才有参考性。服务性实体有时不能完全根据财务数据来判断,还要根据服务效果、成本费用节约情况作为其业绩考核的依据。
(4)制定收益及利润的分配制度。后勤集团不能只看重实体能否完成上交任务,而不顾及实体真正的效益情况。这样做就是变相的抽回资本,缩减实体规模,进而影响实体的再发展。实体收益的分配要有严格的分配比例,顾及各方利益,笔者认为实体的利润主要应该划分为三块:发展基金、股东分红(上交集团部分)、职工奖励款。
(5)制定职工奖励批准制度。在当下后勤即有高校服务角色,又有创收实体(企业)角色的情况下,职工奖励的兑现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如果比学校其他部门职工高得多,又没有合理依据,就会让人怀疑后勤以改革为名,恣意侵占国有资产。如果后勤职工待遇偏低,又会措伤职工发挥主人翁精神,节约成本的积极性。在当今时期,后勤兑现职工奖励,即要考虑实体效益,又要考虑外部环境,即要权衡后勤内部利益,又要结合学校整体实际情况。对后勤职工的奖励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制定严密的考核办法,不能只由后勤内部来定,一定要报学校领导或后勤董事会批准方可实施。
(6)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报批制度。投资决策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对于重大投资决策,集团应成立专家小组,对投资方案进行企业化的全成本核算,充分论证后,将可行性报告报学校领导或后勤董事会研究后方可实施。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 篇10
[关键词]不对称信息 高校后勤 人员任用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作者简介]徐巍(1982- ),女,河北承德人,清华大学物业管理中心人力资源室,研究方向为人事教育管理;王永(1952- ),女,陕西华县人,清华大学物业管理中心,研究方向为人事教育管理。(北京 10008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33-0062-02
高校后勤工作指对高校教育、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基础支持、物质保障,本质是对高等教育起服务、保障、支持作用。高校后勤的发展是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高校后勤在人员聘用中存在的不对称信息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并针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解决对策。
一、不对称信息情况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危害及对策
不对称信息理论①是由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提出的,指当事人双方中一方拥有另一方不拥有的信息,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或验证需耗费巨大的成本,在经济利益上不合算的情况下人们的行为逻辑。
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危害。阿克洛夫在其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与市场机制》中指出,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自由选择会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逆向选择理论指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利用对应方对信息无知或者知之甚少而隐瞒相关信息,获取额外利益,客观导致市场的不合理分配和对劣质产品的选择。阿克洛夫分析了一个旧车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在市场中,假设待售的旧车中,有质量较好的汽车,也有质量较次的汽车,卖主清楚旧车的真实质量,买主只知道车的平均质量,因此买主想通过降低价格的方式来弥补信息不足带来的损失,只愿意根据平均质量支付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卖主必然抽走质量好的车留下质量较差的车,“当市场上待售的只有质量较次的汽车时,汽车的平均质量进一步恶化,买主愿意支付的价格相应降低,市场上那些质量较次的旧车也会退出市场,最终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崩溃。”
道德风险又称败德行为,指占有信息优势一方利用被对方观察不到的相关隐蔽行动而使得对方受到损害、造成损失的行为。道德风险是最先出现在保险业中的一种现象:一个人购买了保险以后就会产生一种依赖心理或思想上的麻痹,降低了防范风险发生的努力行为,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来达到自我效用最大化。作为委托方(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代理方(参保人)的某些私人信息,尤其是代理方努力程度的信息,或者说,委托方要观察的话,需付出高昂的成本,因此代理方可以利用独占的私人信息做出损害委托方的行为。
2.信息不对称的对策:信息传递与信息甄别。信息传递指信息优势方为避免逆向选择情况的发生,通过可观察的行为向对方传递自身的确切信息。斯宾塞在论文《劳动力市场信号》和论著《市场信号:雇佣过程中的信息传递》中考察了以教育水平为“信号传递”方式的劳动力市场,指出只有应聘者之间获得“可传递信息”的机会成本存在显著差别,信号才能够产生分辨应聘者能力的效果,才能称之为可信信号。斯宾塞的信号传递模型较合理地解释了劳动力市场的“文凭竞争”现象,从而使招聘者根据这一信号区分高能力者和低能力者,并根据相应的能力给予相应的报酬。
信息甄别模型是由信号的接收者设计交易合同,通过不同的合同内容和责权关系,来获取信号传递方更多的真实信息,将不同信息甄别开来,实现有效率的“分离均衡”。在斯蒂格利茨和罗斯查尔德1976年合作的论文《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关于不完全信息经济学的尝试》中,他们考察了一个保险市场:保险公司通过两类不同的保单以及客户的自主选择将高风险客户和低风险客户甄别开来。
二、高校后勤人员聘任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1.高校后勤人员聘任中存在逆向选择。面对高能力和低能力的两种应聘者,高校后勤在选择应聘者的过程中,往往通过一些外在特征进行判断,如文凭、工作经历等,根据应聘者的平均能力制定薪酬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高能力者不愿意在低于本身预期和自身能力的薪酬水平标准下出卖劳动,因而退出应聘,低能力者愿意在平均水平甚至更低的标准下被雇用,整个“应聘者市场”的平均能力下降,高校后勤愿意支付的报酬也随之相应降低,结果造成更多较高水平的应聘者退出应聘,应聘者的能力进一步下降,形成应聘者中出现低能力者驱逐高能力者的现象,最终导致招聘到的都是相对低能力者。这样的逆向选择将使高校后勤在承担较高的用人成本的同时不能获得相应的劳动产出,并由于聘用者的低能力影响后勤工作的服务质量和保障作用,影响高校、学生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高校后勤人员使用中存在道德风险。高校后勤与聘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后勤的服务作用、管理作用、经营作用和育人作用都需要通过聘用人员的努力工作来实现。而后勤工作的作用中与聘用人员关联度最高的是经营作用,因此聘用人员会在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方面投入精力,从而导致后勤其他工作任务的滞后,工作目标不能按时实现,工作效用不能达到最大化。
高校的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高校后勤的目标是做好教学科研的保障工作,实现服务育人,为学生创造舒适安全、拥有良好设施的校园硬环境和拥有文明健康、积极向上校园风气的软环境。而后勤人员作为个体,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作为信息劣势方的高校后勤要了解每一位聘任者是否专注于其工作,事实上是很困难的,于是聘任者就可以利用牺牲校方长远利益的方式,来追求聘期内的个人经济利益。正因为双方利益的差异,职工并不总是从后勤的利益考虑行事,因此,很可能发生以个人目标代替高校后勤整体工作目标的行为,也就是败德行为的出现。
三、高校后勤人员聘任中不对称信息问题的解决策略
1.建立有效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系统:优化的薪酬模式。根据斯宾塞信号传递理论,高校后勤人员的聘用通常根据劳动者传递的教育信号来推断其能力的高低,因此产生高学历者高报酬的用人模式。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对应聘者能力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教育水平这个外在标准来判断应聘者能力的高下。然而往往在聘用人员中会产生高学历低能力的人员,高校后勤方不能得到与所付报酬相当的产出。尤其是在现行高校扩招政策的前提下,由于入学门槛降低,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同时因为高学历高报酬模式的刺激,假文凭、假证书的泛滥,导致教育信号可信度的下降,造成教育信号的传递失败。
因此,在招聘过程中不能将学历信号作为唯一的识别标志,应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甄别机制和信息显示机制,订立分种类多层次的合同形式,尽可能多地收集、分析、筛选应聘者的个人信息,并将应聘者原有的工作经历和在竞争企业中的岗位作为其能力信号,形成对应聘者水平和能力较全面的判断。废除原有以学历为单一指标的薪酬标准,综合评价应聘者学历、经验、原有职位,订立相对优化的薪酬标准,并制定聘用人员随工作时间的增长,其薪酬水平与教育水平相关度逐渐降低的薪酬模式。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并完善约束机制。将聘用者的报酬与高校后勤的工作目标实现程度挂钩,使聘用者的目标与高校后勤的目标相一致。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只有当委托方(高校后勤)和代理方(聘用人员)两者目标一致时才能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即通过“激励相容”来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一致化。为了避免聘用人员追求短期效益而损害高校后勤的长期利益,应制定多指标、多层次的长效考核体系。
没有约束机制的辅助,激励机制就会失去应有的作用,对于聘用人员的约束应从三方面展开,即内部约束、外部约束和自身约束。内部约束是指高校后勤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约束;外部约束是指来自高校后勤服务对象的监督和约束,通过服务对象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约束;自身约束是指提高聘用人员的自身修养和道德水平。在三种约束机制中,自身约束最为重要,通过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工作质量、服务意识,推动整个后勤工作的发展。
3.建立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信用制度体系。失信成本与收益的不对称可以称之为对失信的负面激励,由于失信成本低廉,收益丰厚,从某种意义上刺激了聘用者失信行为的产生,因此,应当建立适合高校后勤发展和运作的信用制度体系,将失信成本与风险大大提高。例如,在应聘初期,用人单位与应聘者就其所提供的个人信息材料和资质证明签订担保书,如聘用后发现与原提供信息不符,将给予一定的惩处。在高校后勤系统内部对个人的信用度进行通报,使失信者无法在本区域的同行业中立足,失去以个人信用度和业绩作为高能力信号向新雇主传递的可能性,迫使应聘者降低败德行为的发生。同时培养应聘者自身的信用意识,使其达到能够自我约束、诚实、守信,形成良好的信用氛围。
4.建立各高校后勤系统人才交流机制。在各高校后勤系统中形成良性的人才交流机制,针对各高校新开展和新启动的项目,将其他高校后勤系统中从事过此项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借调到新项目所在高校后勤工作。降低高校后勤方收集应聘者信息的成本,减少高校方对人员培训所需的成本,并能吸收已有经验,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高校后勤可能承担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的风险。
5.建立完善的岗前培训和试用期考核制度。对新聘任员工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制定试用期考核标准,就高校后勤文化理念、岗位技能等进行培训,就培训后试用期内本岗位工作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试用期内培训费用可由职工本人承担,减少因试用期考核不合格或人员流失造成的培训投资的损失,降低成本;对试用期考核合格的人员按期转正。
6.建立高校向应聘者传递信息的“自荐”机制。高校后勤与其他用人单位在劳动力市场上也存在竞争,在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高校后勤的理性薪酬,使得一些自身条件一般但薪酬待遇优厚的单位将高能力人才吸引过去。因此,高校后勤应当积极向应聘者传递自身的良好信息,如区位优势、人文环境、后勤工作的综合实力,并向应聘者提供本单位为骨干职工制定的详细职业生涯规划,使应聘者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和空间,通过薪酬待遇的显性优势和发展前景等隐形优势共同吸引高能力人才的加入,并在聘用初期就为应聘者树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后勤工作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观念。
[注释]
①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是经济学家们关注的新经济领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前沿问题。通过对不对称信息经济学的认识和将它应用到新的领域和新的范畴,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类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理解。本文将不对称经济学原理应用到高校后勤的人员任用问题中,是对它在高校后勤队伍建设中产生的影响进行的一次粗浅的探索和讨论,因此可借鉴的模型和数据很少,暂时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上。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孟玉英.不对称信息下经理人的激励机制[J].企业家创新,2006(5).
[3]王晓云.信息不对称与信用制度研究[J].辽宁经济,2004(5).
[4]吴恒煜.信息不对称的市场:逆向选择、信息传递、信息甄别[J].商业研究,2002(12).
【高校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推荐阅读: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11-19
高校后勤-关于高校后勤细化管理与服务的探索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11-08
高校后勤食堂管理05-12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08-18
高校后勤水电的管理08-02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09-23
高校后勤经济的管理10-01
高校后勤管理的创新11-17
高校后勤管理办法09-03
浅谈高校后勤企业细节服务与精细管理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