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管理制度

2024-10-01

用血管理制度(精选10篇)

用血管理制度 篇1

临床用血申请、审核和用血报批登记制度

1、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2、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针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治疗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申请单填写规范,字迹清晰,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血库备血。禁止电话和口头备血。

4、用血申请分级管理详见《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5、需急救用血时,在用血事后按以上要求补办相关手续。

6、决定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风险,征得患者或近亲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7、为了更好地开展成分输血,凡输注全血一律要经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根据用血制度履行申报手续,由科主任签字后报医教科及业务院长批准(急诊用血例外)。未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的输血科不得发血。

8、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及时通知临床,确认备

血量,由主治医生和病人或病人家属签名后,与市中心血站联系相应血液,并及时将联系进展通知临床。

9、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正确运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及亲友互相献血工作。

10、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血库填写登记表,到中心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用血管理制度 篇2

1 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临床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输入血液中的抗原性与非抗原性物质引起的免疫性与非免疫性反应。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输入血液中感染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致病微生物有关,其严重后果有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感染性输血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等,其中输血传播肝炎和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在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和防止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在临床输血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1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的有艾滋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及梅毒等十多种。我国输血后肝炎发生率为7.16%~19.7%[1],HIV的感染多数为采、输血过程中传播。艾滋病和肝炎等病毒感染存在窗口期,处于窗口期的供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是阴性,但仍存在输血后感染艾滋病或肝炎等病毒的可能性,预防输血传播疾病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任务。

1.2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

目前已发现的红细胞有20多个血型系统400多种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有148种抗原,白细胞和血小板除了具有红细胞和HLA的某些抗原外,还有自己独立的抗原系统。每种成分中的抗原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有些抗体由于浓度过低,不易检出或交叉配血时不凝集,但输血5~14天后会发生延迟性溶血反应。

1.3 输血科工作质量问题

输血科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制度、操作规程不健全等因素,使输血科的工作质量无法提高。输血科必须配备懂专业的管理人员和责任心强,能认真学习的工作人员。必须有严谨的工作程序,任何微小的疏忽都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在标本采集、核对、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时,应做到谨慎、细致、准确。在配合临床抢救、手术紧急用血过程中,要求思维敏捷,工作速度快、争分夺秒地完成上述工作。

1.4 不合理用血现象

临床个别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只求用血而不了解输血有一定的风险,对掌握输血适应症不够严格,从临床输血现状来看,观念更新有待加强,部分临床医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输血观念落后、输血知识老化,特别是在对成分血的使用方面,不敢尝试新的输血办法[2]。追求输全血,输所谓新鲜血的问题在不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中还非常突出。这与科学、合理用血,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是背道而驰的。它既违背了现行规定,又不符合科学输血的基本原则,而且造成血源的浪费。

1.5 部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输血资料不完善,留下医疗纠纷隐患

从当前临床输血工作运行情况来看,输血科(血库)和临床科室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医院对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新技术的宣传不够重视。部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输血工作是高风险的工作,任何小的疏忽都将以患者的生命为代价。日常工作中留下输血纠纷隐患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例如在病历检查中发现输血病案资料不完善,书写记录缺项、漏项问题较多。输血医嘱只有配血单而未见医嘱或医嘱与配血单品种不一致等,输血计量单位滥用,毫升或其它单位混淆使用。“输血治疗同意书”签字时间延后于输血时间的现象也有时发生。临床医生图省事,未签同意书而输血的情况也并非罕见。总之,输血病案资料填写登记不完善,甚至留下严重隐患,一旦发生输血医疗纠纷,其应诉处理工作将会十分被动。

2 保证输血质量与安全的对策

2.1 成立临床输血的管理组织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我院成立了以医疗院长为主任委员、医务处、输血科和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我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2.2 制定临床输血工作程序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院临床输血工作程序如下:输血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征得他(她)们的同意,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由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责任倒置,为了防范风险责任,受血者输血前必须做肝功能、HBsAg、抗-HCV、梅毒、抗-HIV检查[3],急诊输血在输血前抽取标本保存,备用检查。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双方逐项核对);输血科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检测ABO血型(正、反)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每次交叉配血后,供、受血者血样标本密封保存1℃~4℃至少7天[4];由病区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并签字;输血前三查七对一确认,输血观察、速度调整、必要时处置;输血完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填写输血反应卡,将输血反应卡送回输血科保存。

2.3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质量是输血科的根本,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树立工作管理制度化、操作过程规范化的观念,时刻强化质量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使各种技术操作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我们编写了标准操作规程(S O P)文件,作为科室工作人员的操作指南。配合《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之规定,不断完善我院输血科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保障了抢救、治疗的顺利进行。

3 开发和保护血液资源,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3.1 积极做好开源节流工作

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积极倡导患者自身储血、自身输血。我院发到每位患者的住院通知单明确建议患者采用自身输血。并且医院花了大量的资金购置了几台自体血回收机,患者在手术当中尽量采用自身输血。使我院自体血回收比例不断提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3.2 科学用血、合理用血

制定周密的临床用血计划;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批制度(患者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履行申报手续,由上级医师核定签字);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ml时要履行报批手续(需经输血科医师会诊,由科室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事后补办手续);大力推广成分输血,输全血必须预约和审批。

3.3 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加强输血科与临床科室之间的沟通,制定科学合理用血措施,可输可不输的坚决不输,能少用的一定不多用;杜绝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和保险血。

4 面向临床一线,把好服务关

输血工作是医院整个医疗质量中的一个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临床医疗质量,因此,优质服务,面向临床一线,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输血专业人员除搞好自身思想建设,牢固树立为临床患者服务的思想外,还要经常深入科室了解用血情况,指导成分输血,解决疑难问题,提出合理用血建议,积极有效地配合临床处理好危重病人抢救和特殊用血要求。其服务原则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临床,把安全送给病人。只要临床病人治疗需要,就千方百计给予解决,无论是儿科用的少量血,特殊病人用的新鲜血,稀有血型的特殊血,均努力给予满足。

5 强化法律意识,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的提高、输血模式的多元化、普法工作的广泛深入开展,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许多差错事故、医患纠纷都来自医务人员淡薄的法规观念和不尽人意的服务态度。要保证临床合理安全用血,减少医患纠纷及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经常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如《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输血科在防范用血纠纷,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中,应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用血管理制度,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业务学习,做好与临床、血站、患者的沟通工作。认真做好各项纪录并归档备查,以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6 完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实现以上目标并将工作更规范化、准确化和系统化的一个有效工具。计算机的使用,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输血科的业务工作,输血科已由原来的手工工作模式转变为计算机管理模式,计算机系统能够智能地判断是否需要配血、所配血制品是否符合要求,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许多人为差错的产生;从医生开具用血申请,到血库发出血制品,均通过系统完成,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提高了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提高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但仍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6.1 需要推广电子病历以简化用血流程

医生通过系统开具用血申请与用血处方,大大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法律等因素,无法取消手工证明,因此,只有电子病历的有效执行,才能减少来回传递证明,方便医务人员工作。

6.2 需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用血的信息管理

血库完成发血后,用血申请单的操作便结束,对于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出现的情况,缺乏监控,血库未能及时地解决问题,未能有效地控制安全用血,因此,需要增加医生对输血情况的反馈信息。

6.3 需不断改进流程,简化病人用血手续

门诊病人由于需要先交费后用血,但费用需要实际用完血后才可定出,收费才准确,造成病人或其家属多次往返于收费处与输血科之间,增加了患者的麻烦,现在,需以患者为中心,因此,需要简化流程,方便患者。如果先交押金,则可同住院患者同样操作。

参考文献

[1]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92.376.

[2]梁文华,黄宗清,刘晓伟,等.协助医院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医院管理,2003,23(10):51.

[3]杨天楹,杨成民,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71.

用血管理制度 篇3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源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为他人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作了一次健康储蓄,利人利己。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志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计划献血,从根本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2 采集

2.1 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及要求

采血环境是保证所采血液不被污染的关键。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流动献血车和城市献血屋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由于采血环境条件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不同于站内采血。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有序,除采血用品外,采血场所禁止放置其它物品。每日采血结束后,清洁工作台、地面及器械,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之后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采血人员禁止戴手表及手饰,采血前清洁双手并以消毒液浸泡,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肘部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采血部位用安尔碘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8cm,干后迅速穿剌。每采一袋血,采血人员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更换一次性手套,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洁、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质控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采血区域空气、采血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工作台面、杀菌溶液、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2 采血用原辅材料

采血用原辅材料主要有血袋、注射器、试剂、一次性采血材料等,首先是按选定几个厂家进行验证、评估,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后购入,并进行标识。首先经质控科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严把原辅材料购入质量关。库房对抽检合格材料按有效期摆放,分别将合格、待检、不合格、过期作不同颜色的标记,以防错发。

2.3 血液的采集

采血操作人员除熟练采血各项操作技术,保证采血一针率99%以外,还应掌握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及谈话咨询技术,以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舒缓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从而使采血更加顺利。

采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等,发现异常禁止使用,查看采血科是否正常、准确。仔细核对献血者姓名、证件及血袋标签,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血袋摇动,严格掌握采血量。采集完毕,再次对样管标签与血袋是否相符,按规定留样,迅速热合(除制备血小板原料血外),立即置入冰箱保存,尽快接回血站作成分分离。制备后的成分经核对无误后贴上相应标签,包装后分类置入相应条件下保存;待检血和合格血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识;每天对贮血设备定时进行两次温度测量及记录;每周用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3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检测一般采用采血前乙肝初筛、ABO血型鉴定、Hb测定、ALT初筛,采血后对每份血进行所有项目两次检测的模式,要求每份血同时留取两份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分别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每个项目的每一批次必须同时做室内质控报告结果前,首先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处于在控状态,否则,试验必须重做。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取血袋标本,连同原标本用两家试剂进行复试,结果仍为一阴一阳,按阳性报告。当血袋标本与原标本结果不吻合时,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对本次的血液重新取样检测,实验前对标本要按实验要认真处理仔细核对条码及编号,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4 出库、运输质量管理

发血时,认真检查血袋,凡发现有破损、溶血、变色、气泡、凝块或过期等异常不得出库,并认真作好记录。送血或取血一律用专用血液运输箱,并正确使用。血液一经出库应尽快输用,不得退回。交叉配血及临床输注时,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篇4

为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制定,对2003版的医疗工作制定中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一.临床输血审批制度

1.临床科室申请用血必须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签字核准鉴定。2.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参照-附件)及控制用血量。临床输血一次用血量超过2000毫升,需经科主任签名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经治医师必须在病史中写明用血指征。

3.凡属必须履行用血申报手续的患者,经治医生应认真填写“用血通知书”,由家属持“通知书”及有关证明,到区用血办公室办理用血证明后,方可予临床用血。夜间或休息日急诊用血,可由家属持“通知书”到本院门诊收费处交纳用血互助金及血款后准予用血,事后家属到区用血办补办用血证明后,可到财务科退还用血互助金。如遇经济确有困难者,可由科主任(或二值班)与医务科(或行政总值班)共同认可签字后,方可先用血后补款。4.临床医生必须有计划地申请用血量,原则上应在规定期限内用完所备血液,如遇特殊情况,尚未用完所配制的血液,应及时通知血库进行调剂。如调剂无效或未及时通知而造成血液报废的经济损失,应由申请备血科室承担。

二、输血前检测和告知制度

1.临床医师议定输血治疗方案前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使其理解输血治疗和输血相关实验检查的必要性。

2.输血前必须进行肝功能、乙肝二对半、丙肝、HIV、梅毒等传染性病原血指标的检查,并将相关结果填入《临床输血申请单》及《输血治疗同意书》。3.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总值班或主管部门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输血的核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经治医生认真填写“输血检验报告单”,并开出备血医嘱。由两名医护人员持“报告单”到床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急诊、床号和诊断,并采集血样。核对者在“报告单”反面签全名,2.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输血检验报告单“及受血者血样送交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领血和发血双方必须认真查对“输血检验报告单”内容、血型、血液有效期、交配实验结果、血袋标签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签字后方可发血。发血后认真填写“病人用血记录本”。无收费签章及未按第三条规定办理申报手续者不得发血。同时有两人以上输血时,必须分别领血,以防差错。4.输血前,经治医生开出输血医嘱。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床边再次核对上述内容,准确无误方可实行输血。输血者应在“输血检验报告单”上签名。

四、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

1.每一次输血治疗均应有病程治疗和护理记录,包括输血指证、输血品种、和计量、输血反应等,手术中输血应在麻醉单、手术记录、术后记录和护理记录中有出入血量的记载。

2.输血过程应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正在补液的病员,需注意避免血液稀释)。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将“输血检验报告单”贴在病历中。临床医生应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认真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与血袋一同返还血库保存。血袋至少保存一天。“输血反应回报单”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3.病案首页用血量记录应与交叉血单的用血量前后一致(包括各种成分)。输血前9项传染病血指标检查应有医嘱和结果报告单,且医嘱时间和报告结果单中记载的送检时间(包括急诊输血)均应在第一次输血之前。以上内容医务科定期督查,并与医疗质量考核挂钩。

五、输血不良反应处置程序 [一]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

1.凡接到临床科室反映有输血反应时,血库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科领导、医务科。2.记录发生输血反应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3.及时收回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重复交叉配血和正反定型,必要时进行抗体检测以及其它相关检测。

4.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5.血库医师应经常深入临床科室,了解输血治疗情况,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并宣传教育输血反应防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断输血反应能力。6.严重的输血反应,在紧急处理的同时,及时由科领导上报医务科。[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一﹚发热反应:输血后15-20分钟开始。

1、原因:﹙1﹚免疫反应,体内有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2﹚致热原(蛋白质、死菌或细菌的代谢产物)污染;﹙3﹚细菌污染和溶血。

2、治疗:症状轻减慢输血速度,严重者停止输血及对症处理及过敏治疗。

3、预防:严格消毒,控制致热原;多次输血或经产妇输注不含白细胞及血小板的血(洗涤红细胞)。

﹙二﹚过敏反应:多发生输血后数分钟,表现为皮肤局部性或全身性瘙痒或荨麻疹,严重为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及腹痛、腹泻甚至过敏性休克。

1、原因:﹙1﹚过敏病人对血中蛋白类过敏,或供血者血中某种抗体,此反应抗体为IgE;﹙2﹚病人因多次输血浆,体内产生抗免疫球蛋白抗体,以抗IgA抗体为主。

2、治疗:仅有局限性瘙痒或荨麻疹时,可继续输血,给于抗组胺药物。严重者停止输血,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 0.5-1ml)和静脉给糖皮质激素,必要时气管插管切开。

3、预防:﹙1﹚有过敏史,输血前给抗过敏药物及糖皮质激素;﹙2﹚对IgA低下或有抗IgA抗体者输不含IgA抗体的血液、血浆血液制品;﹙3﹚有过敏史者不能献血;﹙4﹚献血员采血前4小时禁食。

﹙三﹚溶血反应: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症状为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头痛、心率加快,以致血压下降,休克,后出现血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少尿、无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延迟性溶血反应。

1、原因:﹙1﹚误输了不合的ABC血型,A亚型、Rh及其它血型不合;﹙2﹚输入有缺陷的红细胞后非免疫性溶血;﹙3﹚自身免疫性贫血受血者的血液中自身抗体引起输入的异体红细胞破坏溶血。

2、治疗:可凝溶血立即停止输血,核对血液。离心静脉血后观察血浆色泽,如粉红色为溶血。尿潜血阳性及血蛋白尿,同时予以抗休克治疗、保护肾功能;若DIC明显可使用肝素或血浆交换治疗。

3、预防:﹙1﹚加强输血配血核对工作;﹙2﹚严格输血规程操作;﹙3﹚尽量输同型血。

﹙四﹚细菌污染反应:轻的仅有发热,严重可出现内毒素性休克。

1、原因:采血和贮存环节污染。

2、治疗:﹙1﹚立即中止输血,血袋中血液做染色细胞检查及细菌培养;﹙2﹚抗感染及抗休克治疗。

3、预防:﹙1﹚严格无菌制度;﹙2﹚血液保存期内及输血前按规定检查。﹙五﹚循环超负荷:常见于心功能低下、老年、幼儿及低蛋白血症。表现为急性心衰及肺水肿。

1、原因:﹙1﹚输血速度过快致血容量上升超过心脏的负荷;﹙2﹚原有心功能不全;﹙3﹚原有肺功能减弱、低白蛋白血症不能耐受血容量增加。

2、治疗:立即中止输血,吸氧、使用强心剂、利尿剂。

3、预防:心功能不全要控制输血速度及输血量,严重贫血者输浓缩红细胞为宜。﹙六﹚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TRALI):供血者血浆中有白细胞凝集素或HLA特异性抗体所致,输血后1-6时内发生,表现为急性呼吸困难,严重的双肺水肿及低氧血症伴有发热。

1、治疗:气管插管、输氧及机械通气后48-96小时内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

2、预防:不采用多次妊娠供血者的血浆作为血制品。

﹙七﹚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输入有严重免疫缺陷受血者体内后,输入的淋巴细胞增殖并对受血者组织起反应。表现为发热、皮疹、肝炎、腹泻、骨髓抑制和感染。

1、治疗: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加强化疗或放疗的病人要输入经γ射线辐照除去免疫活性淋巴细胞的血液成分。﹙八﹚疾病传播:包括EB病毒、巨细胞病毒、肝炎病毒、HIV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布氏杆菌、梅毒及疟疾等。

1、预防:﹙1﹚严格输血适应症;﹙2﹚严格献血员体检;﹙3﹚血制品生产中采用有效的手段灭活病毒;﹙4﹚自体输血。

﹙九﹚免疫抑制:输血可使受血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及抗原特异性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与输血的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关系。

﹙十﹚大量输血的影响:大量输血(24小时用库存血置换病人全部血液或数小时内输入4000ml)时可出现低体温、碱中毒、暂时性低血钙、高血钾及凝血异常。临床上有出血倾向及DIC表现时,应输浓缩血小板。

六、预防及控制输血感染的制度和处置方案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控制感染意识,加强上岗人员的在职教育,采取学术讲座、授课、录像、考试等形式定期培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资料、传染病的防治、规章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2.加强血库布局管理,按照《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将血液储存室、自体血采集室、血液治疗室设在清洁区;配血室、血型参比室设在污染区;发血室设在半清洁区,并设明显的标识。

3.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输血传播疾病: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②杜绝传染病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③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检测,如HB-sAg、抗HBc以及抗HIV等检测;④在血液制品生产过程中采用加热或其他有效方法灭活病毒;⑤鼓励自体输血。

七、紧急用血及大量输血应急预案

(一)紧急用血原则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临床医生在等待做完血交叉试验的时间内会危及病人的生命和向病人家属说明情况并征得同意的紧急情况下,可发放未进行交叉试验或完成部分交叉试验的血液,随后须立即完成血交叉试验。紧急发血必需遵循下列原则:

1.给予未知血型病人O型红细胞,如未知病人是Rh血型时,则首选D阴性红细胞,特别是对有过妊娠经历的女性。2.如有时间完成病人的ABO&Rh血型检测,可给ABO&Rh血型相合的血制品。以前的血型记录不作为发放何种血制品的依据。

3.用显著的方式在血袋标签上表明交叉试验在发血时未完成。

4.尽快完成血交叉试验,如在试验的任何一步发现不相合,应迅速通知主管医生或血库医生。

5.如病人由于医疗问题死亡,但不涉及输血,则没有必要完成血交叉试验,但应由主管输血的医生来决定。如有原因表明输血加重了原始病情或促进死亡,则应完成所有的试验。

(二)大量输血原则

是指在24小时内输血量达到或超过病人的一个血容量。1.经血库医生同意,血交叉试验可适当简化。2.必须按照紧急用血原则,尽早给予病人输血治疗。

八、血库血袋回收处理方法:

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篇5

及时填写《临床用血不良事件记录》,输血科存档,并同时填写《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报告表》上报医院质控办公室。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包括 SHOT事件,也包括输血相关医嘱、备血、传

输、检验、配血、发血、输血不当等引起的不良事件。职工应当熟悉各种规章制度,熟练掌握标准操作程序,严格按照标准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新增) 篇6

1、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是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确保患者安全规范用血。

2、血库必须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购进血液,不得使用无血站(库)名称和许可证标记的血液。

3、各科室用血,必须根据输血原则,严防滥用血源。

4、预约血办法:患者需输血时,应由临床主管医师逐项认真填写输血单,值班护士按医嘱行“三对”后,给病人采交叉血,试管上应贴标签,并注明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于输血前一天送血库(急症例外)。

5、血库工作人员根据临床各科室预约血量,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备好各型血液,保证临床用血量,不得有误。

6、血库工作人员接受标本时,应逐项进行认真核对,无误后将标本收下备血。

7、凡血库所备各型血液,应有明显的标志,分格保存在4摄氏度冰箱内,并随时观察冰箱内温度变化。

8、血库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血液交叉试验操作规定进行交叉试验,必要时复查血型,并观察全血,应无脂血、无溶血,血袋应密封,绝对无误,方可发出。

9、取血护士在取血时,应认真核对本科受血者姓名、床号、住院号、血型及交叉结果、储血号和供血者姓名、采血时间、血型等输血单上的各项目,无误后方可将血液拿出血库。

10、如果输血出现反应,应由临床主管医师向血库说明情况,并与血站一并查明原因。

用血管理制度 篇7

一、献血者用血返还制度使献血者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随着时间的推移, 也会给血站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

《献血法》指出, 血站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 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 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各地政府依据《献血法》精神, 相继制定了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政策。《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办法》规定:

(一) 献血者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内, 免费享用献血量三倍的血量, 自献血之日起五年后至终生, 免费享用献血量等量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八百毫升的, 十年内免费享用所需血量, 十年后至终生免费享用献血量三倍的血量;献血量累计满一千毫升以上的, 终生免费享用所需血量。

(二) 献血者的家庭成员临床用血的, 按献血量等量返还。河南省办法的出台, 极大地提高了济源市公民的献血热情。济源是河南省最小的省辖市, 总人口为68万, 1998年至今总献血达96924人次。2011年献血人数为15300人次;献血率为2.25%, 高于全国人均献血水平。不仅满足本市医疗机构用血, 还极大地支援省级医疗机构用血。笔者对1998年10月1日至2012年8月底本市用血返还情况进行统计, 共计3673人, 返还人次占总人口的0.054‰。累计报销金额165.5万元。本人用血返还592人, 累计报销金额45.7万元。本人累计报销金额10万元以上3人, 万元以上8人;家庭成员临床用血返还3081人, 累计报销金额119.8万元。《献血法》规定的献血者免费用血制度使献血者得到了一定的实惠, 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的的经济负担。

目前, 我省大部分血站的用血返还资金由血站担负。当地政府每年按照财政预算对血站投入一定的资金。随着无偿献血人员的增加, 用血返还资金开支呈现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 在血站总支出资金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 而献血者用血返还资金开支范围不得纳入成本, 这都为血站如何提高综合效益, 促进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出了新的课题。血液采集、分离等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和原材料消耗, 都是按商品交换价值向供应商付款的。职工的劳动力价值, 也进行了绩效工资分配。血站提供给医疗机构的血液产品只能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费, 因此, 在用血返还资金开支呈现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下, 血站如何保证采供血业务正常运行, 值得深思。我国的医保覆盖面越来越广, 参加医保的公民临床用血费用可以报销。那么, 无形中说明, 加入医保的公民不需要参加无偿献血就可以获得免费用血的权利, 该制度的优越性将不存在, 这对献血者来说有失公平, 可能会影响公民的献血热情。

二、无偿献血免费用血制度推动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存在一些血液安全隐患

《献血法》实施十多年来, 受地域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制约, 各地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不平衡。实施之初, 公民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还不强, 临床用血只能靠单位组织献血, 我们称之为计划献血阶段。卫生部提出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指出了我国无偿献血的新思路。多数地区取消了计划献血, 顺利过渡到自愿无偿献血。我国幅员辽阔, 农村居民占大多数, 动员广大农村居民参加无偿献血, 对保障我国临床用血具有重大意义。目前, 各地的政策宣传是提高农民参与无偿献血积极性的一项重要措施。彭继红等对南昌地区农村居民参加无偿献血意愿调查, 献血者的主要动机分为3类:现实型、理想型、混合型。初次献血者现实型占39.1%、再次献血者中现实型仍占21.3%;初次献血者理想型仅占7.5%、再次献血者中理想型占24.8%。现实型的献血者受利益的支配, 献血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获得以后免费用血的权利。而理想型的献血者完全是出于人道主义, 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自己的爱心。刘培兴调查发现, 部分献血者在献满800ml后 (可以享受终生免费用血的优惠政策) , 便不再主动献血, 形成一种完成献血目的的意识, 从而使无偿献血队伍的一批老献血者不断丢失。不可否认, 这项制度, 曾经激励一些公民参加无偿献血, 而使一部分出于“利己主义”的献血者逐渐退出献血队伍。这种情形, 不利于发展巩固无偿献血者, 对保障安全、充足的血源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实际工作中也发现一些公民在其家庭成员需要用血时, 可能出于某种考虑, 在身体状态不佳或其它因素的情况下献血, 这对献血者本人和用血者均存在着不安全的隐患。

三、我国各地的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不平衡, 与宣传的主导思想偏重、献血后的免费用血有关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很多地区时常出现采血量不能满足本地区临床用血量, 有时还导致“血荒”的发生。这种情况, 与《献血法》规定的献血间隔时间较长、各地无偿献血宣传主导思想差异大有关。很多地区将“一人献血, 全家受益”, “无偿献血, 免费用血”作为宣传的主要方向, 这种舆论导向很容易将“献血”与“利益”联系起来, 不利于低危献血者及定期献血者的招募, 更不利于无偿献血氛围的培育。主导思想应该是宣传无偿献血的重大意义和献血知识的普及。同时, 采供血机构通过加强优质服务, 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吸引更多的公民参加无偿献血, 合理落实对献血者的激励措施, 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增强凝聚力, 最大程度地发展和巩固献血队伍, 切实保障安全、充足的临床用血需求。

四、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与国外一些先进国家相比的差距, 有待调整

国外一些先进国家均献血率高于我国, 献血间隔也比我国短, 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液紧张问题。基于澳大利亚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血液作为一种特殊药品免费提供给患者。澳大利亚适龄人口献血率约3.5%, 每千人口血液采集率约48—50∪, 献血者招募的策略主要是基于人道主义。美国人群中参加献血的比例为5%, 我国全国献血人口比例为6.93‰。澳门地区的献血间隔男3个月、女4个月, 香港、台湾地区献血间隔为3个月, 而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献血间隔只有8周。国内的献血间隔为6个月, 时间过长, 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可能会误导一些公众认为献血对身体有危害, 也使一些想多次自愿献血者受制度的约束, 不得不减少一年中的献血次数, 挫伤了一部分献血者的积极性。

献血者优先用血不能只是口号 篇8

献血者优先用血,这不能是一种口号和噱头,血站也不能将 “一人献血,全家受益”变成一句欺骗百姓的空话。

但是最近国内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温州市民王女士曾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年初,她的丈夫被查出胰腺癌晚期,由于手术出血,医生要求输血。由于丈夫的献血证丢失,王女士拿着自己多年献血积累下来的三本献血证和主治医师开的用血单来到温州中心血站,希望得到帮助。但是,在她出示了所有证件之后,却遭到血站窗口工作人员的拒绝。窗口人员说“没血”,要求先献血才能取血,于是,王女士怒了。

血站的工作人员也有自己的理由,即血站用血紧张。根据我国用血的有关规定,在血库供血紧张的情况下,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对非“急救用血”可采取择期手术,亲属也可以通过“互助献血”予以解决。

但另一方面“互助献血”是自愿的,它针对的主要是未献血人群。而王女士作为手持三本献血证的义务献血者,血站窗口工作人员不仅没给她血,也未对“互助献血”作进一步解释去引导,而强制性要求王女士先献血再取血。虽然在“大闹血站”以后,王女士拿到了部分血液,但是整个事件却让她“寒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三条“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按照下列标准同时享受临床免费用血:无偿献血累计达一千毫升以上的,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其家庭成员五年内免交其献血量两倍的临床用血费用。”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地方性的献血法规中也做出了献血者可以优先用血的规定。但是问题是: “义务献血者优先用血”还没有普遍得到实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查阅我国《献血法》时发现,原来“义务献血者优先用血”并没有被写入该法,虽然这一原则出现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上,但是也有很多地方性法规并没有该规定,在浙江省2001年出台的献血办法中,就没有该项内容。因此“义务献血者优先用血”目前在我国还不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原则。

笔者以为,这种状况表明我国献血用血有关法律法规还存在漏洞,这不利于我国献血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让“义务献血者优先用血”在法律层面上得到充分保障。但是如何做好“急救优先用血”和“义务献血者优先用血”的协调,则需要科学安排。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用血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国范围内的血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不少城市不时陷入血荒的局面。为了号召社会公众献血,政府及各种民间组织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然而, 采血工程仅靠口号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的保障。

目前不少人对献血公益事业还存在不信任,有时,一个微小的事件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应,而王女士的事件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对此,采血部门的一个迫切工作就是要将这一事件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要从制度上加强献血人士用血需求的管理。

与此同时,采血部门应该以此为契机强化对全国血站的管理和培训。让“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献血者优先用血切实在制度上形成保障,并且建立比较通畅的渠道,这样社会公众对采血部门的信任感才会逐步增强,并在献血方面形成巨大的动力。

如果做不到这些,温州的事件就会形成恶性传染,进而让更多人的爱心受到打击。而这种局面的出现,将会使我国本来就时常闹血荒的采血局面雪上加霜,对医院挽救生命也将带来更大的挑战。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最终版) 篇9

1.目的

1、为保证临床医疗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用血者身体健康,科学、规范、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2.机构职责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输血科负责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和储存血液。检测血样、配血、输血监测。检查《临床用血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3.临床用血报批、申请、登记制度

3.1临床经治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3.2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5g/L和血球压积低于25%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病情需输血治疗时,由经治医师决定需输血量、成份、性质。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输血评估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急诊用血及时)送交输血科备血。

3.3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由医患双方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案。

3.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3.5 经治医生/护理人员采集血样连同输血申请单送交到输血科工作人员手中,双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信息无误,血样验收合格,输血科工作人员方可接收,并立即登记。登记信息必须齐全。

3.6 输血科根据批准、合格的输血申请进行血型复检,再指定人员到洛阳中心血站取血。所取血液包装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血液成份必须符合输血申请要求,否则不得领取。

3.7认真作好取回血液的入库登记,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和采血日期(或有效期)分别存放于血液专用冷藏设施内贮存。经办人签名并签署入库时间,同时电脑操作进行入库,信息与血站进行同步。

3.8 严格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并复检确认结果,认真逐项在电脑上填写输血申请单与输血登记表、输血出入库记录单、交叉配血记录单、输血记录单(两份),所有记录单据输血科存档。

3.9 输血科须及时通知需用血科室,经治医师或护士尽快到输血科取血。取血、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无误,共同签字,方可发出血液。

3.10 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输血,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返还输血科存档。输血记录贴入病历存档。

4.输血前检查和核对制度

4.1我院患者首次输血前必须作如下检验:血型、HGB、HCT、PLT、ALT、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Anti-HCV、Anti-HIV1/

2、梅毒。再次输血必须作血型、HGB、HCT、PLT。检验结果必须填入《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申请单》、《输血评估单》。

4.2 输血科根据输血申请必须作受血患者送检血样的血型复检。再根据复检结果作交叉配血试验(两种方法学同时做交叉配血)。

4.3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输血治疗同意书》、《输血评估单》,并进行核对。

4.4 经治医师/护士必须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号、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4.5 负责采样的经治医师/护士必须亲自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逐项核对无误。输血科才能接收。

4.6 输血科工作人员到洛阳市中心血站取血必须逐项核对血液制品包装、性状、血站名称及许可证号、、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包装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若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和要求须拒领。

4.7 输血科工作人员在做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过程中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血样、血液制品各项标识与信息,准确记录,确保无误。

4.8 用血科室取血与输血科发血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制品符合第4.6条要求,交叉配血试验确认无误方能发出血液。

4.9 经治医师与护士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确认准确无误方可决定输血。

4.10 经治医师与护士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执行输血。

4.11 输血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须立即进行处理并做以下核对检查:

4.11.1 立即停止输血。告知经治医师及科室主任并进行相关处理。4.11.2核对用血记录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4.11.3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4.11.4 核对保存于输血科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用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

4.12 输血完毕后,经治医师/护士核对输血记录单并贴入病历,将《输血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存档。血袋交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周。

5.控制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感染方案

5.1 输血科、临床科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及我院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定》。

5.2 输血科应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科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5.3 输血科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范》执行交叉配血、Rh(D)血型检查及抗体筛选试验。

5.4 凡血液制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5.4.1 标签破损,血液沾污; 5.4.2 血袋有破损、漏; 5.4.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5.4.4 血浆量乳糜状或暗灰色;

5.4.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5.4.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5.4.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5.4.8 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5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高速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5.5.1 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5.5.2 立即通知经治或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5.6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5.6.1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5.6.2 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微柱凝胶法和凝聚胺法试验);

5.6.3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5.6.4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6.5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5.6.6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5.6.7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5.7 输血科必须尽快向临床回报检查结果,临床尽快确定诊断,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6.输血质量监测、考核和信息反馈制度 6.1 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6.2 经治医师必须认真履行输血申请、患者同意、报批、登记的法规手续,严格执行输血前检验的采样、送检、核对制度。6.3 输血科执行以下控制程序:

6.3.1 环境、设施、设备符合《控制感染管理制度》要求,做好消毒、灭菌监测与记录。

6.3.2 试验器材合格,鉴定血型、交叉配血试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6.3.3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建立作业指导书。6.3.4 严格进行送检样品性状检查与输血申请单核对、登记。6.3.5 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输血前检查。

6.3.6 根据血型鉴定结果,专人到洛阳市中心血站领取血液。认真核对血液制品(根据第4.6条)合格,保温、避振荡运回医院。按要求贮存,做好贮存记录。6.3.7核对血液与送检样品,按作业指导书鉴定血型、交叉配血。复核试验结果,有疑问时复检或作进一步检验,确认献血与受血相配,逐项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保存检样,作好记录。

6.4 临床取血,执行输血,控制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按照本文第4.8、4.9、4.10、4.11、4.12、5.4、5.6条严格执行。

6.5 临床科室与输血科必须积极配合,作好从输血申请到完成输血全过程及控制输血反应和输血感染各个工作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的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

6.6 临床科主任与检验科主任负责输血质量监督与持续改进。6.7 医院医务科根据质量记录进行考核。

7.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

7.1 经治医师/护士发现输血反应,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输血科。

7.2 主治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核对临床输血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7.3 输血科报告科主任并核对输血科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7.4 检验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并报告医务科。7.5 临床与检验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并报告医务科。

7.6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7.7 输血导致感染疾病按《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处理、上报。

8.支持文件

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 篇10

1.制600毫升以下的输血申请。检验科工作人员有责任提醒临床经治医生: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应原则上不输血。确因病情需要者须经科主任批准。

2.申请输血大于600毫升,应由主治医生签字;大于2000毫升,须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

3.急诊输血大于600毫升,必须由主治医生签字;1000毫升以上须经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

4.严格按《广东省医院输血技术规范(试行)》有关的输血适应症规定,掌握好各类输血指征,合理、科学地输用各种成分血和全血。

5.做好本院用血量及成分血应用比例的统计和月报、年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前检查和交叉配血制度

1.“输血申请单”的检查:

(1)检验科须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

(2)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必要时与申请医生联系,并作出必要建议;(3)检查输血量是否按照“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经逐级审批。2.血液标本的检查:

(1)检查血液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

(2)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确实无误;(3)检查受血者的ABO血型(必须作正、反定型加以确认);(4)检查受血者的Rh血型;

(5)检查受血者是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抗体。3.供体血的检查:

(1)检查、确认供体血和含红细胞的血液成分的ABO血型;(2)检查是否标有Rh(D)血型,无误后方可选用。4.交叉配血:

(1)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检测情况,选择ABO、Rh等血型适合的供体血液,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与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2)含红细胞的血液成份(包括血小板和粒细胞)须同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血浆成份制品,应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容。●以上各类项检测均需有完备的登记和实验结果记录,登记与记录本须保存十年。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管理委员会

血液接收、发放规定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采集血样,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检验科根据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要求由专门人员前往广州血液中心取血,取血时应负责差验血袋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情况、血液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有效期等,如发现不合格血袋可拒绝接收。

3、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尸检,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检验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4、配血合格后,检验科通知临床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血袋方可发出。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一篇:《今晚去哪里》经典语录下一篇:以本科教学评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