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报告(共16篇)
临床用血报告 篇1
舞阳县中医院 关于临床用血的整改报告
卫生局:
根据贵局组织专家组对我院临床用血检查情况的反馈意见,我院对存在的问题立即予以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于检查中反馈的不合理及部分不合理的输血病历,予以全院通报批评;并对责任人进行了批评教育,要求从中吸取教训,提高临床用血规范化意识。
二、组织召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安排各临床科室对近2个月的输血病历进行自查自纠。
三、加强临床科室输血的日常监督管理。要求各临床科室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由 科依据“输血申请单”核查是否符合输血指征,用血量经审批、签字后发出,无输血指征的申请单,一律不予发血。规范填写“输血全程记录单”,包括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及输血后疗效的评估。各级管理部门对临床用血工作进行严格监督检查,重点抓用血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使医院的临床用血工作不断趋于规范合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规定,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强化临床科室主任、科的审核职能,严把合理用血质量关。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培训,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合理用血、规范输血。将输血质控与日常质控工作紧密结合,不断规范临床用血工作。建立和完善合理用血的奖惩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落到实处。
舞阳县中医院 2014年 月 日
临床用血报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广东中山地区36所医院中随机抽取10所医院进行调查。其中3所为一级甲等医院, 4所为二级甲等医院, 3所为三级甲等医院;共计回顾性分析输血病例3200份, 随机抽取720份病例进行研究调查, 其中手术室病例429份, 非手术室病例291份;病例中男性498例, 女性222例;年龄23~65岁, 平均年龄 (38.6±2.3) 岁。
1.2 一般方法:
严格依照我国卫生部于2000年所颁布的《内科输血指南》[2]《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3]标准, 编辑临床用血调查表格, 从纳入研究的医院中抽取部分临床专家加入调研活动, 并进行严格统一的培训。
1.3 输血判定标准:
根据所有患者的临床体征、特点、输血量、实验室检查指标, 对其输血指征进行判定。同时严格依照卫生部颁布的输血指南来确定输血的合理性, 将符合指南中冷沉淀、血浆、血小板、红细胞输注指征的患者判定为合理输血, 将不符合指南中输血指征的患者判定为不合理输血。
1.4 输血评估等级判定标准。
合理:符合卫生部所颁布的用血规范要求;部分合理:其中某些血液成分符合卫生部所颁布的用血规范要求;不合理:医院用血完全不符合卫生部所颁布的用血规范要求。
1.5 统计学方法: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调研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取率 (%) 表示, 对比进行χ2检验, 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012年中山地区10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专项检查结果反馈:
参与本次研究的10所医院, 以医院1、医院2、医院5的临床输血管理评分较高, 见表1。
2.2 中山地区10所医院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用血合理性比较:
纳入研究的720份病例中, 整体用血合理性为74.3%, 部分合理占19.6%, 不合理为6.1%;其中手术科室合理性占66.2%, 非手术科室占86.3%, 对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性, 二者差异显著 (χ2=12.364,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临床输血是现代治疗的重要手段, 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措施。随着当前医疗科技的迅猛发展, 采血及供血系统的管理现代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频率, 减少了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扩散[4]。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及合理性依然是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 医疗机构及血站的工作者需要重视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在科学、合理用血的同时, 提高血液的利用率, 杜绝血液的浪费, 保障临床输血质量, 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在本组研究中, 2012年中山地区10所医院在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输血申请单填写不完整;血液出入库资料不全、输血科参与临床诊疗记录不全;未开展自身输血、一次用血超过2000 m L未经审批、输血科未参与临床诊疗、未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检查;输血科参与临床诊疗记录不全, 血库面积不足;布局流程不合理;无输血科成立文件、场地欠缺、无参与诊断治疗记录、临床用血检查欠缺;输血管理会议及培训记录不全及贮血设备不足等。对当前中山地区各大医院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临床用血的合理性, 各大医院需严格贯彻相关的输血质量管理准则, 规范临床用血, 开展输血教育讲座, 强化对医院内部输血科室的管理。
而对比中山地区10所医院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临床用血合理性, 纳入研究的720份病例中, 整体用血合理性为74.3%, 部分合理占19.6%, 不合理为6.1%;其中手术科室合理性占66.2%, 非手术科室占86.3%, 对比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合理性, 二者差异显著 (χ22=12.364, P<0.05) , 血液输注的不合理性集中表现在血浆输注的不合理, 存在于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中, 以手术科室更为显著, 在720份输血病例中, 红细胞输注不合理例数为4例, 血浆输注不合理33例, 血小板输注不合理1例, 冷沉淀输注不合理6例。其中血浆输注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将血浆于营养补充、扩容、红细胞搭配输注、术后血浆补充等;红细胞输注问题则主要表现在输注指征过于宽松及用量太大;血小板输注问题则主要为输注指征不足;冷沉淀输注则主要包括虽有一定的冷沉淀指征, 但用量输注不足, 且盲目应用等。针对目前临床上存在的不合理输血问题, 为提高输血合理性, 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医院内部需加强对合理用血知识的培训, 开展规范化的用血管理。
因此, 为降低中山地区临床用血的不合理率, 必须加强对临床医师的输血指征技术培训, 强化考核, 同时加强对血库的规范化管理, 并将合理用血纳入整个医疗结构质量考核的范畴中, 进而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 提高用血的合理性, 优化血液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罗俭权, 龙振洪, 潘彩英, 等.某地区推广成分用血10年情况回顾与发展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4) :396-398.
[2]魏家余, 纪庆麟, 袁姗姗, 等.合肥地区临床用血单位退血情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2, 14 (2) :137-139.
[3]陆静, 余加宏, 陈远贵.2010-2012年度蚌埠地区临床用血单位退血情况分析及对策[J].淮海医药, 2014, 32 (2) :167-168.
临床用血报告 篇3
血站是采集和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血液是我们的职责,保证血液的安全有效是血站全面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输血工作者奋斗的目标。血液质量管理从采集、分离、检测、贮存、运输直至输注的整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给受血者造成非常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后果。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谈一下如何加强血液质量管理,以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1 血源
十多年来,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广大公民充分认识到健康适龄公民适量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而且还为他人献出了一份爱心,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作了一次健康储蓄,利人利己。随着献血知识的普及,志愿无偿献血完全取代了计划献血,从根本上提高了血液的安全性。
2 采集
2.1 采血环境的质量管理及要求
采血环境是保证所采血液不被污染的关键。随着献血模式的转变,流动献血车和城市献血屋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场所。由于采血环境条件受外界因素影响大而不同于站内采血。要求器材摆放整齐有序,除采血用品外,采血场所禁止放置其它物品。每日采血结束后,清洁工作台、地面及器械,再用消毒液擦拭消毒,之后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进行消毒。采血人员禁止戴手表及手饰,采血前清洁双手并以消毒液浸泡,操作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献血者肘部用肥皂水及流水冲洗,采血部位用安尔碘消毒,消毒面积不小于6×8cm,干后迅速穿剌。每采一袋血,采血人员要用消毒液洗手,然后更换一次性手套,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洁、消毒备用。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带一消毒”。质控科每月定期或不定期的对采血区域空气、采血人员手指、献血者手臂、工作台面、杀菌溶液、消毒剂等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2 采血用原辅材料
采血用原辅材料主要有血袋、注射器、试剂、一次性采血材料等,首先是按选定几个厂家进行验证、评估,通过政府采购招标后购入,并进行标识。首先经质控科进行质量抽检,合格后方可入库,严把原辅材料购入质量关。库房对抽检合格材料按有效期摆放,分别将合格、待检、不合格、过期作不同颜色的标记,以防错发。
2.3 血液的采集
采血操作人员除熟练采血各项操作技术,保证采血一针率99%以外,还应掌握对献血者采血前中后的护理及谈话咨询技术,以确保献血者对你的信任,舒缓献血者的紧张心理,从而使采血更加顺利。
采血前认真检查血袋,看有无渗漏,抗凝剂有无混浊或异物等,发现异常禁止使用,查看采血科是否正常、准确。仔细核对献血者姓名、证件及血袋标签,无误后方可采血,采血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血袋摇动,严格掌握采血量。采集完毕,再次对样管标签与血袋是否相符,按规定留样,迅速热合(除制备血小板原料血外),立即置入冰箱保存,尽快接回血站作成分分离。制备后的成分经核对无误后贴上相应标签,包装后分类置入相应条件下保存;待检血和合格血分开存放并作明显标识;每天对贮血设备定时进行两次温度测量及记录;每周用消毒剂进行一次消毒处理。
3 血液检测的质量管理
血液的检测一般采用采血前乙肝初筛、ABO血型鉴定、Hb测定、ALT初筛,采血后对每份血进行所有项目两次检测的模式,要求每份血同时留取两份标本,由不同的操作者分别用两个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检测,每个项目的每一批次必须同时做室内质控报告结果前,首先检查室内质控结果是否处于在控状态,否则,试验必须重做。两次检测结果不一致时,再取血袋标本,连同原标本用两家试剂进行复试,结果仍为一阴一阳,按阳性报告。当血袋标本与原标本结果不吻合时,要查找原因,必要时对本次的血液重新取样检测,实验前对标本要按实验要认真处理仔细核对条码及编号,有条件的实验室最好采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
4 出库、运输质量管理
发血时,认真检查血袋,凡发现有破损、溶血、变色、气泡、凝块或过期等异常不得出库,并认真作好记录。送血或取血一律用专用血液运输箱,并正确使用。血液一经出库应尽快输用,不得退回。交叉配血及临床输注时,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进行操作。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出现输血反应及时处理。
-临床用血自查 篇4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与评价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 德卫医[2015]7号关于对全市临床用血质量控制与评价情况的通报,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山东省医院输血科(血库)基本标准》的相关要求。由我院王静副院长主管领导,输血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组成,对我院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行专项梳理自查自纠,自查情况如下:
1、依法执业:我院输血工作完全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由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监督管理,输血科工作人员均经过卫生行政部门输血技术培训。
2、输血科建设:输血科面积达到150M有独立的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仪器室、办公室、值班室。
3、输血科设备:储血专用冷藏箱、储浆专用冰柜、热合机、37℃培养箱、融浆机、血型鉴定专用离心机、孵育器、配血专用离心机、显微镜、酶标仪,洗板机等、符合输血科建设规定。
4、输血科(SOP)文件:操作规程、职责、制度、程序健全。并结合我院自身情况制定了临床急救用血应急预案、临床用血管理规定、安全输血操作规程、Rh(D)阴性血输血应,急预案、临床用血管理制度、临床用血评价制度、等相关制度。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上墙,并认真依照规章制度执行。
5、输血科人员构成:主管检验师1人、检验师2人、检验士5人,执业人员情况符合。
6、血液储存管理:储血冰箱实时监控,严格血液出、入库质量控制管理,双签字交接,符合规定。
7、科学合理用血:临床医师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规范了输血病程记录。成分输血率达100%,有输血后效果评价。
8、输血管理、培训:每月对临床科室进行用血通报,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认真学习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标准,研究我院临床用血督查情况及整改措施。并与4月8日进行了一次全院医务人员临床用血相关知识培训。
9、临床用血管理:
(1)、少数临床科室择期用血备血不到位。(2)、临床科室用血有输血后效果评价但无输血前评估。
改进计划:
1、积极发挥医务科及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能,加大对临床科室合理输血监督力度。
2、输血科开展新的输血检测项目:血栓弹力图、基因血型鉴定等。
3、突破瓶颈,输血科积极主动配合临床做好择期输血备血工作。
4、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有计划对全院医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输血知识。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篇5
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
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
(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
(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
(三)血液品种;
(四)采血日期及时间;
(五)有效期及时间;
(六)血袋编码(或条形码);
(七)储存条件。
三、检验质量报告单与登记本,须正楷填写清楚,不可字迹潦草或涂改。血型鉴定结果在报告单上写明型别外,还应在登记本(或同时在报告单)内的血型栏旁加注“+”“-”符号表示对抗A抗B标准血清凝集状况。
四、接到配血单后应及时主动与临床医师联系,以确定配血数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随要血随到中心血站取血。每次配血试验操作人员必须“一班到底”完成任务,不得中途交接班。
五、试验结束以后,应保存病人和献血员的剩余血液标本,从输血结束起算24小时无意外事故发生方可弃走。
六、取血者须是需血科室正式工作人员,应持血型、配血试验结果报告单领血。取血者与发血者应当共同查对病员姓名、科别、床号、血袋号、采血有效日期,血袋无破损,无瓶鉴污损不清,血型无误,交配结果以及血量质量等全部符合。无溶血、无凝块、无污染后再由取血者签收,并写明取血时间等。
七、健全差错登记,发生问题及时寻找原因,遇有严重问题立即报告医务科处理。
八、血型鉴定
(一)血型鉴定用的标准血清:
1、标准血清的凝集效价应符合规定。必须是经灭活,无菌的,有明显标鉴,易于区别的,效价应为抗A>1:128抗B1:64,冷凝集效价<1:4者。
2、标准血清凝集素的亲和力:应在15秒内出现凝集,3分钟时凝集块不小于1立方毫米。
3、每批购入标准血清后须用ABO各型红细胞悬液测试符合质量,方可使用,并随时注意其失效期限。
4、标准血清取用后,应立即存放冰箱中备用,随时注意防潮,避免污染与标签脱落。
注:以上1、2条实验室无法检测,但定购标准血清必须从正规途经购买,买回后必须按3、4条严格执行。
(二)实验室操作
1、所用试管,吸管等必须干燥呈中性。
2、红细胞悬液浓度应为2-5%;
3、试验时间与离心速度须适当,试管法:离心速度1000转/min,玻片法:放置时间不小于15分,不超过30 min,夏季水分易蒸发,应将玻片放入置有湿棉花或纱布的平皿内并加盖,放置时间如上。
4、试验温度:一般在室温(18-22°)中进行。如有疑问时,应放置于37度水浴中10-15 min,离心后观察结
果。
5、不论试管或玻片法除肉眼检查结果外,必须再用镜子细分复查。
十、配血试验
(一)配血方法选择
1、无输血反应史者及无输血史者可用盐水配血法。
2、反复输血,有输血反应以及新生儿溶血病者应到血站做配血试验。
3、大量输血时(献血员1人以上),除按规定病员与献血者作交叉配血以外,各献血员之间也应交叉配血。每次输血前,输血单上必须注明有无输血史,及输入量,输血反应情况。
临床科室用血管理制度
为了我院临床科室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二、凡患者血红蛋白低于100g/l和血球压伿低于30%的属输血适应症。患者情需要输血治疗时,经治医师应当由相关临床科室主任核准签字后报检验科(血库)。临床输血一次用血,备血量超过2000毫升时,需经检验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除外)。
三、经主治医师给患者实行输血治疗前,应当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输血目的可能发生的输血反映和经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原患双方共同鉴署用血支援书或输血治疗同意书。
四、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和珍断,采集血样。
五、由医护人员或专管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 项核对。
六、临床科室应有专人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领血时要认真核查有关内容,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
七、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八、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九、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份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好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十、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十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液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十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受血申请单、血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液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经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十三、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血库)保存。(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
临床常规用血流程简图 篇6
临床医师做好输血前检验项目的检查
临床医师开据用血申请单和交叉配血单
专人(电话)
送到输血科(血库)
输血科(血库)接到申请单(或电话)
输血科(血库人员)按时采取患者血液标本(查对后采血)
血型鉴定.开据血液请领单
按规定时间
专人到血站取血送输血科(血站)(查对并签名)
输血科(血库)人员接到血后进行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成功后(交配血样保存备查)
专人(护士)将血取走(查对并签名)
由两名护士查对合格后输注(并签名)
护士随时观察血液输注情况.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
临床用血报告 篇7
1 根据新法规, 制定血液发放程序, 建立标准操作规程
2006年, 新的《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相继实施, 我站根据新法规, 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了采供血服务体系和监管体系建设, 制定了血液发放标准操作规程。完善了血液发放程序, 严把发血关, 严把血液质量关。规范技术操作规程, 防止差错发生, 杜绝不合格血液流入临床, 确保患者用到安全、及时、有效的血液。
2 完善供血程序, 严格执行血液发放操作规程
2.1 建立临床用血、订血程序
血液预约即用血单位对所需血液的品种、血型、数量等的预先约定[1]。全市各医院与血站实行了计算机联网, 签定用血合同。订血方式采用网上订血和电话订血。订血内容包括:医院名称、血液品种、类别、规格、数量、订血日期、需要日期、医院备注、血站反馈、确认状态、订血人员及血站反馈。血站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评审、确认。包括用血机构资质、血液品种、数量、供应时间、方式、供应能力。需要用全血、血小板、洗涤红细胞者应提前24小时预约。如采用电话订血, 应保持环境安静, 全身心地投入, 听准对方所说, 复述对方所需血液的各项要求并及时记录备案, 得到对方确认后转抄在送血计划单上。血库内有血型、制品紧缺的情况要做好解释工作。电话应录音, 以备随时查询, 杜绝订血方面的差错发生。
2.1.1 坚持先进先出的发血原则
根据血液保存液成分的不同, 血液有其特定的保质期。通常红细胞类为35天, 冰冻血液成分类 (冰冻血浆、冰冻血小板、冷沉淀) 为一年。发血时, 以血液保存期为序, 遵循先进先出, 避免血液过期作废。但对确实需要新鲜血者例外, 如尿毒症、白血病患者等, 应制定出详尽的对照标准, 按标准给予相应的血液。
2.1.2 严格的物理观察
库存血根据保存时间、温度以及不同的保存液将发生各种变化。其中有的对血液质量影响不大, 有的将使血液严重变质, 如在临床输用, 将造成严重的反应, 甚至使患者死亡。所以在发放前必须用肉眼观察鉴定血液质量。鉴定血液应在充分的自然光线下进行, 如血浆与红细胞尚呈混合状态, 可静置24小时, 待血浆析出再作检查。在发放过程中, 凡发现血袋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 标签破损, 字迹不清; (2) 血袋有破损、漏血; (3) 血浆中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4)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5) 红细胞含量太少; (6) 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7) 未摇动时血浆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界面上出现溶血; (8)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9) 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2]。
2.1.3 成品库中不合格血液的处理
已入成品库的血液, 在发出时经最终外观检查挑出的不合格血液;因储存过期的不合格血液;因质量问题退回的不合格血液等, 分别进行标识、隔离和放置, 经确认后发放至不合格库中。原则上对发出的血液及制品不准退回, 凡属质量问题由权威部门经过检定后, 确属供方所致, 予以调换。
2.2 严格的血液装箱要求和交接制度
遵从《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中有关规定, 严格按血液装箱要求操作。将冰袋用多层纸包起来, 放于血液或血浆四周, 高温天气、长途运输血液, 冰袋的数量与血袋数量想当[3]。规定来站取血人员应持专用储血箱或保温设备, 由医院医护人员到血站取血, 不得由患者家属代替取血。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并向取血人员说明所取血液或成分及运输中的有关注意事项, 以免运输过程中因温度过高或机械作用导致的溶血现象。对于不同血液品种, 不同保存条件, 发往不同医院的血液分别装箱, 并附装箱单。运输箱要有明显标识, 应注明血液种类、血液数量、出库时间、温度、目的地。血液送达目的地记录送达时间、温度, 清点数量, 复核质量, 共同确认, 办理交接手续, 双方共同签字。
2.3 严格核对制度, 准确发放血液[4]
血液的发放工作关系患者的生命, 不能有半点马虎。严格的核对制度对患者用血安全来说至关重要。建立血液出库三人核对制度和三核对制度, 即血液发放时, 装箱人员、条码扫描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三人共同核对。对订血合同、用血单位、血袋上下条码、血液的外观、品种、类别、规格、数量、出库方式、计费和付款方式逐条逐项进行核对。使订血合同、血液实数、血站血液出库单三者完全相符, 确保正确无误发放血液。实行严格的核对制度以来, 我站未出现过一例血液发放方面的差错。
2.4 注意血液发放环节中的冷链要求
血液发放环节中的冷链工作是保证血液质量的有效措施。送血前运输箱的预冷工作不容忽视。应于送血前一个半小时, 把提前冰冻好的冰袋放在运输箱内, 其作用是使运输箱内温度达到或接近冰箱内温度。发血时, 尽量缩短血液在冰箱外停留的时间, 尽快完成发血的操作过程。发血环节保证车等血, 避免血等车。所有这些, 确保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冷链要求和冷链的保险系数。
3 血液发放记录的管理
在血液发放记录的管理中, 遵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关于记录的各项规定, 建立了完整的发血记录和记录控制程序。血液发放记录包括临床供血、站内用血、退血、报废、销毁记录。要求记录的书写应字迹清楚、项目内容完整、无缺项和漏项, 需要更改时, 应当保持原记录内容清晰可辨, 注明更改内容、原因和日期, 并在更改处签名, 确保更改内容正确有效。完整的临床供血记录还应具备送血者、发血者、接血者 (取血者) 的签名。对血液发放记录进行定期分类、整理、装订和归档。供血的原始记录保存10年, 使记录具有可操作性、可检查性和可追溯性。
4 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供血
血站应用计算机管理工作的9年中, 提高了血液出库正确率和工作效率, 减少了工作强度和人为的差错发生。血液发放点设置了不间断电力供应 (UPS) , 使用人员保证电子口令的安全, 及时防范、检查并清除计算机病毒, 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针对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瘫痪等意外事件,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并采用手工输入发血, 保证了临床的血液供应。
关键词:血液发放程序,临床用血安全,核对制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输血医学常用术语[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WS/T203-2001) .
[2]王培华.输血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75-76.
[3]张钦辉, 高峰 (主译) .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M].世界卫生组织, 2002.47-48.
临床用血培训与考核制度 篇8
1、为规范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培训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江苏省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考核评价标准》等及本院编制的临床输血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流程及应急预案等。
3、培训组织:由医务处、护理部、输血科共同根据具体培训内容组织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考核的实施工作。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考核内容有所侧重,必要时邀请院外知名专家进行授课。
4、培训对象:对每年新进院医疗、护理及医技人员在岗前培训课程中安排1~2学时进行有关输血知识的培训。在职医务人员采用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每年1~2次,每次1~2学时。培训不一定采用专场专题的形式,可以与其他培训的内容共同进行。
5、考核:可以设输血知识的专场考试,也可以与其他专业的考试内容共同进行,但与输血有关知识考试的场次每年不少于2次。45周岁以下人员必须参与考核,培训与考核的情况记入个人继续教育档案,并酌情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 篇9
2009年05月20日 星期三 下午 4:20 医院临床用血管理规定(1)
1.目的为了规范临床用血,确保患者安全,减少输血并发症,提倡成分输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2.范围
适用在临床使用的所有血液制品。
3.职责:
3.1 医生负责告诉患者家属输血知情权及选择权,开输血前检查单(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血清抗体)及输血申请单,取血单等。
3.2 护士负责执行医嘱,查对血及输血过程的控制。
3.3 检验科医师(或技师):进行输血前的各项必要检查(乙肝两对半及丙肝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血清抗体)。联系血站取血及查对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3.4 病区输血:由学科带头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各种输血申请必须得到学科带头人的批准方能执行,成分输血必须达到95%以上,学科带头人是提高成分输血率,掌握本学科输血指征的第一责任人。
3.5 急诊科的抢救性输血:由急诊科学科带头人或在场的最高指挥者批准后方能执行,是提高成分输血率,掌握急诊科输血指征的第一责任人。
3.6 术中输血:由麻醉科学科带头人或手术台上的最高职称者批准方能执行,是提高成分输血率,掌握术中输血指征的第一责任人。
3.7 输血科必须严格查对输血指征,提高成分输血率,控制输血指标;并有权拒绝不符合输血指征和成分输血要求的输血申请;输血科负责人是控制输血指标第一责任人。
3.8 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检查临床用血情况,促进全院合理用血,成分输血,控制全院性输血指标;并有权对临床用血的医务人员进行奖罚(奖罚规定见附录)。
4.程序
4.2临床输血指征
4.2.1急性失血
a)失血量〈20%血容量,血红蛋白(Hb)〉100g/L者或红细胞压积(HCT)>0.30者原则
上不输血,但应输注晶体液补充血容量。
b)失血量>20%血容量,HCT<0.30或Hb<100g/L者,或需大量输血(24小时内输血量
超过总血容量)时可按下列方法输血:
1、先输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以补充血容量,再输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红细胞适用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贫血病人。胶体液
指人造胶体溶液(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明胶制剂)和白蛋白。
2、失血量过大,仍有进行性出血,频临休克或已经发生休克的病人可输部分全血。全血适用于既需要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又需要补充血容量的病人。而不适用于血容量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病人。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应严格掌握输注全血的指征。c)血浆不应用于补充血容量。并用红细胞和血浆代替全血可使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加
大,应尽量避免应用。
d)大量输血可能造成稀释性血小板减少。临床无出血症状,不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血
小板计数<50x109/L,并有微血管出血表现,是输注浓缩血小板的指征。
e)大量输血造成的稀释性凝血因子减少未确定前,不必常规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大量输血后如有微血管出血表现,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大于正常对照1.5倍,应输FFP。剂量要足(每kg体重10-15ml)。如纤维蛋白原<0.8g/L,应输冷沉淀,剂量约为每10kg体重1-1.5单位。
4.2.2急性贫血
a)内科急性失血按外伤和手术失血的输液、输血原则处理。
b)急性溶血和急性造血功能障碍病人一般不存在血容量减少的问题,输血目的是提
高血液的携氧能力,应输注红细胞,多无全血输注指征。
c)急性溶血多数有抗原体反应及补体参与。输血不当反而加重溶血。有严重缺氧症
状者输红细胞,输血量不宜过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宜输洗涤红细胞。
d)急性造血功能障碍或贫血病因未查明,但贫血进行性加重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应
输红细胞。
4.2.3慢性贫血
a)慢性贫血病人无须紧急处理,应积极寻找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不轻易输血。b)慢性贫血病人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病人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减低。因
此,Hb和HCT的减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无明显贫血症状者可暂不输血。
c)慢性贫血病人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征者只能输红细胞,无任何理由
输全血。选择何种红细胞制品要根据病情决定。
d)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指征:
1、Hb<60g/L或HCT<0.18,伴有明显贫血症状者(遗传性血液病患儿在其生长发育期,输血指征可放宽);
2、贫血严重,而又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
为贯彻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通知》。推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杜绝备注的浪费和滥用,确保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特制定本办法,望各科室遵照执行。
一、输血申请
1、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做到能不输血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血者决不多输;有输血指征者必须实行成分输血,原则上不输全血。
2、输血治疗前,须做好患者输血前谈话。临床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全血的目的。可能产生的输
血不良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在输血同意书上签字。输血同意书必须与病历同时存档。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务部或主管院长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3、临床医师要熟悉武汉市血液中心目前所提供的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申请选择合适的血液品种(成分输血应用指南见附件一)。
4、急诊用血申请流程及说明见附件二。
临床用血报告 篇10
由表1可以看出, 我市临床用血机构, 除了血液来源100%合格外, 其他用血管理均存在很多问题。
1 存在问题和主要原因
1.1 组织管理不到位, 制度不健全, 很多医院没有建立培训和考核制度, 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低下, 设施、设备简陋:
检查中发现在我市用血医疗机构的领导者, 对输血科 (血库) 重视程度相对不够, 大多数二级及以下医院没有临床用血管委会, 即便有管委会的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多数输血科 (血库) 的设施、设备相对落后、简陋, 全市5家三级医院虽然都有输血科, 组织管理机构虽然健全, 但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领导不重视, 输血科设施、设备简陋, 已成为限制输血发展的主要障碍, 大部分二级及以下医院都没有独立的输血科 (血库) , 都由检验科监管, 即便有输血科 (血库) , 多数也只是有一台普通离心机, 16家二级医院只有2家储血, 其余都不储血, 外区的用血医疗机构离市区最远的60 km, 如果遇上道路高峰期, 开车送血最快也得1 h, 根本就达不到临床需要。一级医院和民营医院, 无论组织管理, 检测水平, 设施, 设备建设都不符合要求。
1.2 检测水平落后:
在检查中发现不少医院的输血前血液相容性检测水平还很落后, 不符合标准, 好多二级医院输血工作者, 竟然不知道目前最常用的凝聚按配血的操作规程, 对有输血史, 有妊娠史的患者输血也不做抗体筛查实验, 原因是不会做, 没有试剂, 只会做盐水配血法, 为安全输血带来很大隐患。
1.3 科学、合理用血意识淡薄:
在这次专项检查中发现, 在我市存在相当严重的不科学、不合理用血现象, 33家用血单位, 都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用血现象, 乱用血现象相当严重, 医生不了解各种血液制品的作用, 在申请输血前, 没有评估, 输血过程没有记录, 用血后, 也不做输血效果评价, 这样怎么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也严重造成了血液资源的浪费。
2 整改措施
2.1 首先临床用血的医疗机构领导者, 必须高度重视, 临床用血管委会要充分发挥其作用, 再就是提高输血科设施, 设备的建设, 从而提高输血前的检测水平。因为检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用血安全。
2.2 输血培训:成立输血培训基地, 进行有计划的, 连续的, 系统的进行输血知识、输血技能、输血态度, 岗前教育, 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
2.2.1 通过培训使临床用血管理者端正以往的态度, 能充分认识到临床用血管理的重要性, 认识到输血无小事, 它直接关系到输血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系到安全医疗, 掌握临床用血管理的相关知识, 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作用。
2.2.2 通过培训使从事输血专业的技术人员, 能够端正工作态度, 提高对临床用血重要性的认识, 掌握输血相关的知识, 熟练掌握输血适应征, 能做到监督临床、指导临床用血, 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技能, 提高检测技术, 把好输血质量关, 保证安全输血。
2.2.3 通过培训使与输血相关的临床医生, 端正态度, 能够更好的掌握输血适应征, 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节约血液资源。
2.2.4 通过培训使与输血相关的临床护士, 端正态度, 熟练掌握, 取血、输血的过程的程序, 做好输血过程的护理工作, 保证输血安全。
2.2.5 通过岗前培训, 使新上岗的医务人员, 熟练掌握临床用血相关知识。掌握输血适应征, 做到科学, 合理用血。
2.2.6 通过全员无偿献血知识的培训, 使每个人都知道, 这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2.3 积极开展输血新技术, 自体血回输, 节约血液资源。这也是我们输血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 篇11
1.制600毫升以下的输血申请。检验科工作人员有责任提醒临床经治医生: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应原则上不输血。确因病情需要者须经科主任批准。
2.申请输血大于600毫升,应由主治医生签字;大于2000毫升,须经科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批准。
3.急诊输血大于600毫升,必须由主治医生签字;1000毫升以上须经科副主任或主任签字。
4.严格按《广东省医院输血技术规范(试行)》有关的输血适应症规定,掌握好各类输血指征,合理、科学地输用各种成分血和全血。
5.做好本院用血量及成分血应用比例的统计和月报、年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管理委员会
输血前检查和交叉配血制度
1.“输血申请单”的检查:
(1)检验科须检查“输血申请单”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无误;
(2)检查是否符合输血适应症,必要时与申请医生联系,并作出必要建议;(3)检查输血量是否按照“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经逐级审批。2.血液标本的检查:
(1)检查血液标本的标签是否正确标记;
(2)核对血液标本与“输血申请单”署名的受血者是否确实无误;(3)检查受血者的ABO血型(必须作正、反定型加以确认);(4)检查受血者的Rh血型;
(5)检查受血者是否存在有临床意义的抗体。3.供体血的检查:
(1)检查、确认供体血和含红细胞的血液成分的ABO血型;(2)检查是否标有Rh(D)血型,无误后方可选用。4.交叉配血:
(1)根据受血者的血型和抗体检测情况,选择ABO、Rh等血型适合的供体血液,按正确的操作规程与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合试验。
(2)含红细胞的血液成份(包括血小板和粒细胞)须同样进行交叉配合试验,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血浆成份制品,应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容。●以上各类项检测均需有完备的登记和实验结果记录,登记与记录本须保存十年。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血管理委员会
血液接收、发放规定
1、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采集血样,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检验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2、检验科根据临床科室输血申请单要求由专门人员前往广州血液中心取血,取血时应负责差验血袋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情况、血液名称及其许可证号、有效期等,如发现不合格血袋可拒绝接收。
3、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尸检,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检验科要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
4、配血合格后,检验科通知临床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血袋方可发出。
白云区三元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临床用血报告 篇12
临床科室及医师临床用血评价及公示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用血的管理,促进更加科学、安全、合理用血,将临床用血情况纳入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工作考核指标体系。特制订本制度:
一、临床用血评价制度
评价临床科室和医师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的实施情况。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医师应当将患者输血适应症的评估、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记录单》随病历保存。
1. 用血合理性的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症进行输血,输血适应症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 输血后疗效的评价:主要评价在输血后是否有输血治疗的疗效评价及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处理、记录。
二、临床用血公示制度
实施临床科室和医师临床用血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在全院公示,并由医院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更好提升临床用血的科学管理,促进临床用血合理、安全、有效。
1.检查人员:由江油市人民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
2.检查方法:每月检查,抽取当月所有输血病历。
3.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输血前免疫学检查;
(3)输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4)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
(5)大量用血是否有审批;
临床用血报告 篇13
注:临床用血为悬浮红细胞,200mL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各为1u
注:每100mL血浆为1u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台山市2008年至2011年各医院用血出库报表。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台山市2008年至2011年临床用血的ABO血型分布情况见表1~4。
注: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淀为1u
注:1个机采人份PLT单位为1个治疗单位
3 讨论
由表1可见,台山市临床用红细胞类中A、B、O、AB血型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为“O”型(40.74%)、B型(27.94%)、A型(26.11%)、AB型(5.21%)(P>0.05), O型占(40.74%),与我省汉族人群(42.21%)基本相当[1],不同年度同种血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郭俊文和刘培贤的调查结果大致相同,用血比例是O型>B型>A型>AB型[2]。从2010年开始,用血量(红细胞类)持续下降,与以下几方面有关。一方面,是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些手术患者进行血液回收,用血量减小;另一方面,采集血液和患者增长的速度不成正比,如医保的普及,患者逐年增加,中心血站的供血不足,导致临床用血紧张;第三方面,临床医师对输血的认识有进步,把握好输血指症,可输可不输的尽量不输,如非手术科患者Hb>60g/L无缺氧症状时就不输,减小血液的不合理利用;第四方面,由于输血科工作人员的适当干预,杜绝“营养血”、“人情血”,临床用血较以前合理。
由表2可见,临床用血浆血型种类与红细胞基本相同,各年度间4种血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我们医院是2008年底开始使用病毒灭活血浆的,病毒灭活血浆的使用降低了输血感染经血液传播的风险[3],所以2009年我们病毒灭活血浆的用量是最大的,但临床血浆用量与红细胞相比,从2010年开始,也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其主要原因也是中心血站用血紧张,提供不足。另外,由于冷沉淀的需求增加,需用新鲜的血浆制备,故病毒灭活血浆的提供减小。
由表3可见,各年度间4种冷沉淀在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用冷沉淀,其用量也呈逐年增加,这可能与患者增加及我医院临床医师对冷沉淀的认识有所提高有关,认为其对治疗出血性疾病有明显疗效而增加用量,特别是ICU科出血患者用量最大[4]。如外伤大出血的患者特别是DIC形成的患者是最需要冷沉淀的,去年,我院成功用冷沉淀救治数例大出血DIC的患者。
由表4可见,临床用血小板血型种类与红细胞类、血浆血型基本相同,随着台山市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各医院医师对血小板在救治血小板降低的各种患者方面有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我院血液科医师对血液患者和化疗患者的用量最大,机采血小板剂量大,临床疗效好。机采血小板成分的使用量逐年加大,各年度ABO血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有时临床患者等候中心血站的血小板时间较长,因此,在无偿献血的基础上,要加大力度宣传无偿成分献血,增加台山地区血小板采集的设备,让血小板的供应及时,满足临床的需求。
综上所述,人类ABO血型对临床用血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国内学者研究,血型与某些疾病具有一定关联[5],如我院2011年消化道出血患者,经统计,O型患者占多数(58.35%)。因此,掌握本地区临床用血的ABO血型分布情况,有助于血站制定科学、合理的采供计划,充分利用血液资源,防止偏型造成临床供血困难和减少血液浪费,更好地救治患者。
摘要:目的 了解台山市医院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情况。方法 对台山市2008年至2011年医院临床用A型、B型、O型、AB型的红细胞类、冷沉淀、单采血小板等的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台山市临床用红细胞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的血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O型、B型、A型、AB型。结论 为满足临床用血需求, 中心血站应尽量宣传动员O型人员参加无偿献血, 缓解困境。
关键词:血型,分布,台山市
参考文献
[1]卢道旭.广东顺德地区汉族ABO血型分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4, 9 (2) :36.
[2]郭俊文, 刘培贤.晋中市2005-2009年临床用血ABO血型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3) :210-212.
[3]敖常青, 徐燕, 赵彦燕.焦作市临床用血状况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 (28) :438-439.
[4]夏和凤, 柳小萍, 王丽霞.冷沉淀在急性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疗效[J].江苏医药, 2011, 37 (17) :2054-2055.
医院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管理制度 篇14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版)》等要求,为确保临床用血信息客观真实、完整、可追溯,特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按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统一印制规范的各类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
二、每年对新职工进行临床用血医学文书的书写规范培训及考核,保证临床用血医学文书填写的规范性。
三、医师应当规范填写《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1.在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当向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目的、方式和风险,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病案号、诊断、输血指征、拟输血成分、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患者签署意见并签名、医师签名并填写日期。
3.患者不举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因抢救生命垂危患者等特殊情况需要紧急输血,且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请示医务部(院总值班)批准后,可以立即实施输血治疗。
4.《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须明确其他输血方式的选择权。
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中可明确同意输血次数。
四、《临床用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填写申请,并根据备血量,要有各级审批签字。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
五、输血相关病程记录
1.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当将准备输血患者的输血前检查结果及适应适应症的评估情况详细记入病程记录;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血色素等。
2.在输血当天,患者输血完成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应当将输血过程以“输血记录”的形式记入病历;内容包括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注过程观察情况,输血完成时间、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内容。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医师需将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详细记入病历中,并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逐项填写,及时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返回输血科。
3.经治医师应当将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记入病历;包括症状、体征、血色素是否有改善,评估有无继续输血指征等。
六、各种输血医疗文书的保管
1、《临床用血申请单》、《配血单(卡)》、《合血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单》等,由输血科(血库)保存10年;
2、《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交叉配血报告单》、《输血记录单》以及输血前检查报告单随住院病历保存。门急诊输血患者需建立门急诊病历,由医院保管,不能使用通用门诊病历。
临床用血报告 篇15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修订日期:2017年11月10日 生效日期:2017年11月11日
为了规范、指导本医院临床输血科室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对输血指征进行综合评估,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订输血方案,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2、决定输血治疗前,医师应向患者或其近亲属说明输血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科选择的其他办法,明确同意输血的次数,征得患者或近亲属的同意,医患双方在《邢台县中心医院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上签字。《邢台县中心医院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入病历。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需要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应报医务部同意、备案并批准后实施,记入病历
3、申请用血时应由经治医师逐渐填写《邢台县中心医院临床输血申请单》,申请单填写要格式规范、书写规范,信息记录完整。
4、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血。(急救用血除外,急诊用血事后应当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5、临床医师正确运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患者接受自体输血技术及亲友互相献血工作。
临床用血报告 篇16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男,39岁,因外伤致肝破裂、失血性休克,急诊拟行剖腹探查术。入手术室常规检测:心电图(ECG)、指脉氧饱和度(SpO2)、无创血压(SBP、DBP)、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麻醉诱导:咪达唑仑注射液2 mg(0.3 mg/kg),依托咪脂乳剂0.15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芬太尼0.2 mg,气管导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芬太尼0.1~0.15 mg/h,1%丙泊酚持续输注10~20 ml/h,维库溴铵间断静注0.02~0.03 mg/(kg·30 min)。麻醉诱导前给予立止血2 kU静脉注射(从输液器的小壶注入)。术中见肝右叶粉碎性破裂,经压迫、缝合、结扎、明胶海绵填塞等处理后创面仍大量渗血,又给立止血2 kU静脉注射,并将立止血粉剂10 kU直接喷洒在创面上压迫止血,数分钟后创面不再渗血,同时加快输血、输液纠正休克,患者生命得以挽救。
病例2:患者,男,53岁,因急性梗阻性黄疸急诊剖腹探查术。术前凝血功能相关检查:血小板计数6.0×109/L,PT17s(参考值11~13 s),TT 20 s(参考值16~18 s),入室检测ECG、SpO2、SBP、DBP、ETCO2。麻醉前给立止血2 kU静注,麻醉诱导:咪达唑仑注射液0.3 mg/kg,依托咪脂乳剂0.3 mg/kg,罗库溴铵0.6 mg/kg,芬太尼0.2 mg,气管导管插管。术中麻醉维持:1%丙泊酚持续输注,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术中见胆囊和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床渗血不止,经缝合、结扎、电灼止血效果不佳,再给予立止血2 kU静注,5 kU粉剂直接喷洒创面压迫后渗血止住,顺利结束手术。
病例3:患儿,女,9岁,因外伤致肝脏包膜下破裂,经保守治疗无效,伴失血性休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入室给予立止血1 kU静注,全麻插管后开始手术,术中见肝脏包膜及肝脏部分破裂,将立止血粉剂3 kU喷洒入破裂口后再缝合,又经静脉注射立止血1 kU,成功止血,顺利结束手术。
2 讨论
立止血是一种巴曲酶制剂。巴曲酶系丝氨酸蛋白酶,其结构与α-凝血酶和凝血酶相似,具有类凝血酶和类凝血酶样作用。可能机制为立止血表现凝血酶样作用[2],即通过激活凝血因子和诱导出血部位(血管破损部位)血小板聚集,能与纤维蛋白原的底物部位作用,首先裂解纤维蛋白原分子中2条Aa链的氨基酸段释放出一堆纤维蛋白肽A,降解生成纤维蛋白单体Ⅰ,进而交联聚合成难溶解性纤维蛋白,促进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达到止血目的。其类凝血激酶样作用是由于血小板释放的PF3 (血管因子3)凝血激酶被激活后可加速凝血酶的生成,从而促进凝血。
创伤与手术出血的处理首先是压迫、缝合、结扎或电灼。止血药的适当选用则可控制创面渗血,保证手术野清晰,提高手术效率,从而减少失血与输血。立止血在这方面优于传统止血药,其优点为:更符合基本药物的要求,在国内200万人次以上的使用经验,除报道发生2例皮肤瘙痒及荨麻疹自行消退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是十分安全的药物,其速效与显著的止血效果也得到公认[3,4,5]。
本文3例患者将立止血静脉注射与局部应用相结合,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唐白云,董萃文,黄素珍,等.立止血预防和治疗心胸外科手术后出血的效果.中华创伤杂志,1999,15(1):48.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
[3]唐镜波.我国使用巴曲酶(立止血)减少手术出血的经验总结.中国药房,1997,8(2):73-74.
[4]蔡岳斌,毕学成,陈秉学.注射用血凝酶对外科手术出血的量-效研究.中国药房,2006,17(10):767-768.
【临床用血报告】推荐阅读:
临床用血和输血管理06-28
临床用血全过程09-22
实施临床用血审核制度07-18
最新临床用血审核制度10-03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考题07-05
临床用血的申请和审批制度06-10
输血科关于临床用血计划制度07-19
临床用血申请管理制度及审核制度07-06
用血管理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