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2024-10-01

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共8篇)

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篇1

近几年,中央反复强调要加强金融监控,并加大了监管力度,但许多企业仍然收效甚微,金融风险有增无减,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重视了外部环境的制约,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抓得不够。笔者认为,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要防范金融风险,建立内控机制,必须强调发挥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健全财务监控机制。

一、财务管理的松、假、差是导致金融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财务管理作为以价值运动形式为主的、政策性与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对于主要从事资金流通与资本运作业务的金融公司来说,其好坏程度对企业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财务控制乏力易导致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进出的总闸门,通过财务控制可以帮助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金融公司由于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财务控制往往显得非常乏力。如在办理资金进出手续时无章可循,法规资料不齐备;拨付资金不按业务的进度和节奏进行,造成损失浪费;以报代管,管贷不管收,资金回收工作抓得不紧,造成大量的呆账、滞账,不良资产越积越多。

此外,财务控制不力还表现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法统一,上级财会部门不能有效地管理下属单位的财务,使得中央的调控措施和政策法规不能认真贯彻下去,资金周转缓慢,财会信息不能及时、准确传递,从而削弱了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这无疑对金融风险的产生起了一种“促进”作用。

2.虚假的财会信息掩盖了金融风险

在真实性原则下,财务会计可以通过有关资料和信息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业务发展情况,分析各种潜在的问题和风险,据此制定相应措施,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但如果在财会工作中注入了虚假因素,后果则会相反。

近几年,金融公司财会核算的虚假性有日益严重的趋势,如所有者权益虚置,资本金不真实;搞账外经营,设立账外账;会计科目混淆使用,账账、账款、账实不符;通过人为调账使资产负债比例达标等。财会信息的虚假性使得许多企业长期粉饰太平,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只有等到各种问题越积越多,企业发展难以为继时,才惊慌失措,但这往往为时已晚。财会核算的虚假性实际上是保住了企业的眼前利益,断送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与社会的整体利益。

3.理财技能低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长期以来,许多金融公司的财会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不重视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使财会人员的理财意识仅仅限于传统的“增收节支”,理财技能贫乏,对目前急需研究解决的资源配置、资产重组、优化资本结构、缓解债务负担、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缺乏深刻理解和认识。这必然影响到金融风险的及时化解和消除。

4.财会人员的违规操作直接带来金融风险

财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总枢纽,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等原因,以及金融公司个别财会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谋取私利,如贪污挪用公款,利用公章私自划拨资金,搞恶性透支,虚开资信证明等,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也会造成金融风险。

由此可见,金融公司财务的一举一动,都与金融风险有着直接的联系;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财会部门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财务的监控职能。

二、强化财务监控职能―――防范金融风险的对策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金融公司的财会部门必须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增强现代理财意识,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符合国家监控要求与企业发展要求的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形成防范和抵御金融风险的坚实屏障,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地运行和发展。具体来说,应当建立和完善如下财务机制:

1.积极主动的财务决策机制

财务决策是金融公司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财务特有的决策手段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和合理化。

(1)树立新型的决策意识。包括风险决策意识、综合决策意识和效益决策意识。

(2)建立财会咨询队伍。可建立由财会部门牵头,即由精干、素质较高的财会人员和有丰富业务工作经验、又具一定财会知识的业务人员组成的财会咨询队伍,定期提供较详实的分析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

(3)直接参予决策。为了把好投资、融资项目关,建立健全约束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避金融风险,金融公司都应成立投资、融资项目审查委员会,各下属业务单位根据需要成立审查小组,制定、实施一整套审查规定。企业的总会计师或总经济师应牵头组织活动,资深财会、审计人员应成为该委员会成员。

(4)为了明确决策责任,全面掌握业务情况,财会部门要建立投资、融资项目档案管理制度。

2.严格、认真的财务控制机制

(1)强化制度控制。金融公司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财会制度,对会计核算、现金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利润分配、银行账户管理等各方面作出详尽的规定,下发各部门和职工执行。企业应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强对财会基本知识和财会制度的宣传和学习,实行考试合格上岗制度,并制定执行财会制度的奖罚条例,把财会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职工及管理者的工作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准来考核。

(2)把好审核关。财会部门在办理每笔资金进出、资产变动手续前,必须对有关的情况有一定了解,要求有真实、齐备的资料和手续。如若发现疑点,必须马上中止所办的有关手续,待事情弄清楚以后再办理,切不可盲目行事。

(3)实行跟踪控制,并组织有关计划、审计、法律等方面的人员进行项目评价,提供信息和建议供管理层参考,切实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4)加强同纪检、监察部门的配合,发现有违反财会制度的人和事,要严肃查处。

3.真实、科学的财会信息处理机制

(1)整顿会计工作秩序。金融公司对现有公司的资产、负债、投资和融资情况要进行全面的核查,调整不实的账务,以达到账款、账账、账实相符,尽快纠正会计核算中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

(2)实行财会信息责任制。上级部门要改变以往那种查出问题只追查财会人员的责任或只对单位罚款的作法,明确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真实、准确、完整,对会计报表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对财会人员按其工作特点制定责任制,对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予以监督,并进行考核评比。

(3)抓好规范化、标准化会计基础工作。对财会部门内部岗位的设置、人员配备、工作范围要进行调整、改进,建立财会工作新秩序。人民银行应举办有关的培训班,对金融公司的财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之全面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和法律制度,提高财会人员的核算与理财能力,为防范金融风险打下基础。

4.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财务制衡机制

金融风险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财会部门除了自觉搞好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以外,还必须通过特有的核算和监督手段,去调节、制约整个企业的营运过程,使之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1)健全和硬化财务预算约束。财会部门每年必须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金融监管的要求,对企业的资产规模、资本扩张、资金借贷、经营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分配等指标进行反复测算和平衡,制定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的财务计划。

(2)加大力度抓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金融公司应当成立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协调委员会或协调小组,定期举行例会,通报资产负债情况,编制好资产负债比例考核表,讨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3)加强财会人员的集中统一管理。企业内部各单位的财会部门之间必须保持协调一致,保证统一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的财务制度。为此,金融公司对属下单位的财务应实行下管一级的办法,即财会人员尤其是负责人由上级单位委派,定期调换。财会负责人定期回公司总部财会部门述职,建立个人业绩考核档案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公司总部财会部门应更多地了解下属单位财会人员的工作情况,加强指导和督促。

(4)培养财会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内、外部的对账制度,健全企业稽核监控系统,强化检查监督。

5.在现代资本市场上游刃自如的理财机制

如何防范与及时化解金融风险,财会部门除了增强社会责任感,改善日常工作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理财技能,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资本市场,财会人员都必须积极涉足,成为理财能手,以此来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1)梳理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关系,互解债务链,使内部资产负债结构趋向合理,减少资金阻滞,加速资金周转。

(2)调整债务结构,进行资产重组。采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下大力气加强资金回收工作。对所有投资、融资项目进行清理整顿,会同法律、审计等方面的人员进行评审,确定项目的取舍,关停一批项目。有选择性地进行产权和股权交易,将部分物业出售 ,降低债务负担。

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互联网金融风险,互联网监控

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结合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提供的技术和平台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结合, 利益与风险, 二者都是要共同承担的。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互联网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业务中形成的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 并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很显然, 由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隐患极大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确, 且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金融体系安全、社会稳定等各方面都受到了重大的冲击, 所以加强互联网金融监控迫在眉睫。

一、互联网金融主要面临的安全问题

(一) 客户资金面临风险

首先是不能真实有效地确保平台流进的资金是否是客户真实授权, 在资金进入平台后的流动也不能百分百地确定为客户真实意愿的资金投资再有就是不能确定合作方是否存在一些隐性的资金风险漏洞。其次不能确定是平台自身的投资是否安全。例如买股票, 股票操作账号被盗被别人用来托盘或是资金用来买票据买到了假票据又或者资金走p2p最后借钱的被卷款。然后是资金流出的时候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回到原卡或是银行指定的银行卡中。有些平台确实可以处理多卡资金流进也能回到原卡却不一定能够准确地处理资金收益的处理问题。当然, 平台自身也许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全球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平台垮台就是一个案例。最后是当客户提出自己的银行卡因为某些原因挂失, 要求在该客户投入资金的平台更换指定的银行卡账户等问题时, 平台如何鉴权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二) 中间账户存在风险

很多平台都会选择使用中间账户。中间账户有的可透资有的不可透资。可透资的中间账户存在着透资资金风险而不可透资的又有可能出现不能平账的问题。资金具有不一样的特质, 每一笔资金和时间放在一起都会产生利息。因此资金平台注定和外部有交互, 必须要每天都平账, 一天不平账就会产生大量的问题。

(三) 客户资金信息存在风险

客户资金流入平台后, 一方面是有可能出现基金公司丢失客户资金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出现基金公司丢失了客户信息的问题。现在互联网具有极强的公开性、共享性和流动性, 一旦客户信息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四) 资金流动性风险

资金流动风险是指客户将资金从某一个账户转移到另一个账户之间的流动, 这个过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资金流动性风险对于某些客户而言伤害仅次于资金被盗。例如某位客户想要将收益资金全部提现回流进时的账户, 结果因平台或是合作方的一些问题没有按时到达账户。虽然资金没有, 但实际上却出现了资金流动上的风险。

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可采取的监控措施

(一) 创新金融监管思路, 提升监管质量和效能

无论是我国还是一些发达国家, 互联网金融各项业务的发展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和态度。因此, 既不能使互联网金融安于现状, 也不能由监管层搞过多的行政阻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就目前的形势来看,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更具创新性、灵活性、便捷性和风险性。因此政府应着重点解决互联网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风险, 并采取建立行业协会等有效的监督手段督促各个参与主体合法合规地进行经营, 维护市场的良性发展。

(二) 明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地位和监控职责

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以明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性质及其法律地位并对其组织形式、资格条件、经营方式、风险预防和监控管理做出适当地调整和规范。另一方面还要建立金融监控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相关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合作的监管机制, 监控好互联网金融行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三) 为互联网金融客户做好教育科普和保护工作

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并且也要严肃彻查有关违法违规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另一方面, 政府也要重视起来对于有需求的消费者的相关知识和法律的科普还有教育, 避免消费者上当受骗遭遇风险。

三、总结

互联网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作为一个新兴产业, 目前还在摸索和前进的道路上, 今后还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 我们应通过借鉴其他国家的有效经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监管措施, 积极探索共同营造一个互联网金融安全健康, 规范有序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何文虎, 杨云龙.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基于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视角[J].金融发展研究, 2014, 08:48-54.

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篇3

关键词: 金融衍生市场 风险监控体系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7)11-232-02

一、金融衍生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金融市场

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比较高,市场体系比较脆弱。尽管金融衍生市场具有转移风险的功 能,但是金融衍生市场在集中转移,分散和分配金融风险的同时,却呈现出其自身运行的高 风险性。更令人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市场参与者不是运用衍生交易来保值,而是利用其高 杠杆比率以小博大,并因而加剧金融市场衍生市场的不确定性。根据巴塞尔委员会1994年主 持完成的“普罗来歇尔报告”(The Promisel Report)的研究,与金融衍生交易相关的风 险可以分为企业特定风险(Firm-specific Risk)和系统性风险(Systemic Risk)两大类 。并且两大类风险的存在都具有客观性。

二、企业特定风险主要有以下五种

1.市场风险。

即衍生产品价格对衍生产品的使用者发生不利影响的风险,也即衍生产品的价格产生逆 向变动而带来的价格风险。从理论上说,无论衍生工具价格如何变动,衍生工具与其基础资 产的损益相抵,不应当存在市场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完全的风险对冲很难实现。 同时,金融衍生市场与基础性资产市场在价格变动上是互动的,并且,衍生市场对基础市场 异常敏感。在完全放开的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基础上,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价格波动是 没有限度的。金融衍生工具价格的波动往往导致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的暴涨暴跌。这种涨 跌将带来金融衍生交易的巨大风险,甚至导致金融衍生市场的崩溃。当衍生工具价格的变动 与其基础性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并不完全成比例时,在存在对冲缺口时,就会进一步导致风 险头寸的扩大,进而引致巨大的风险。

2.信用风险。

即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约义务的风险。对于场内交易的衍生金融工具,信用担保是通过 交易所设定的保证金制度并通过清算所监督实施的,因而规范的交易所的信用风险是很低的 。但是,在场外交易市场中,由于交易对手是分散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并且信用风险是时 间和基础资产价格这两个变量的函数,而许多基础资产价格的变化是随机的过程。因此,衍 生工具的信用风险比传统的信用风险更复杂,并且更难以观察和预测,信用风险随时可能发 生。

3.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市场业务量不足,无法获取市场价格,使得交易者 无法平仓,交易者只能等待执行最终交割的风险。一般特定的金融衍生工具在交割期临 近时流动性可能会有所降低,如果有大量的未结清头寸,这时可能难以在金融衍生市场 平仓,或者只能部分地进行平仓。这种条件下衍生工具的价格往往易出现剧烈波动,这更加 剧平仓交易难度。另外,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由于市场深度不够,往往流动性风险是很大的。 有的新产品,一遇市场剧烈波动,就难以找到交易对手。而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 是,新的衍生产品或工具层出不穷,因此,流动性风险是重要的风险。

4.操作风险。 即由于技术问题,报告及控制系统缺陷以及价格变动反应不及时等引致损失的风险。它们在 本质上属于管理问题,并在无意状态下引发市场敞口风险和信用风险,要矫正这些问题往往 会导致损失。

5.法律风险。指合约内容法律上有缺陷或无法履行的风险。法律风险在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中可能经 常出现。这是因为,金融衍生产品是新的金融工具,而且层出不穷,产生纠纷时,常常会出 现无法可依和无先例可循的情况。加之,大量的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都是全球化的,真正要 对之实施有效监管,必须有各国货币当局参与对金融衍生产品的法律管辖和国际协调。由于 任何金融交易都存在着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从理论上看,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是可以通过 有效管理来进行避免。

因此,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衍生工具风险,还是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 三种风险互相不独立,即市场风险的显现,可能导致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显现和加剧; 信用风险的暴露也可能诱发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产生。流动性风险既可能是信用风险和市 场风险的导火索,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可能是流动性风险的助推剂。

三、系统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金融机构同质化倾向。

一方面,金融衍生市场的高额利润,使金融衍生市场成为银行业务的新领域;另一方面 ,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使金融体系中的机构功能发生了变化:同一种经济功能,可以通过 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不同的市场、不同的金融机构来实现。比如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使期 权交易所可以提供和保险公司相同的保险服务。保险公司为了防范风险也要介入衍生工具市 场。这样,金融业的业内竞争、业外竞争日益激烈,使得金融机构体系出现同质化倾向。同 质化倾向又导致金融机构体系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机构结构在某一市场发生问题时会因为 “共振效应”引发系统性风险。

2.衍生工具市场与基础资产市场关系密切。

金融衍生工具因基础性产品的风险存在而产生,衍生工具的交易往往需要通过与基础性 产品的对冲交易来完成。例如,期权头寸通常不是以一个相等或相反的头寸进行套头交易, 而是在与衍生品相关的现货市场上的一系列交易中完成的。这一动态套期保值技巧不仅密切 了衍生品交易与其基础资产价格的联系,而且会由于对期权对冲头寸的反复调整而使基础资 产价格变化的幅度增大。基础资产市场价格波幅加大将激发相应的衍生品交易规模扩大。因 此,一个市场体系发生金融动荡,另一 个市场体系就可能很快被蔓延和波及。

3.信息不对称、不充分,导致衍生市场的监管缺位。 由于许多衍生品是表外业务项目,使直接市场参与者评估对手承担的相关风险变得更加 困难;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使得既定的会计制度在反映交易边界、评价风险、确认市场价 值、披露财务事项等方面明显缺乏标准和能力。进而使监管当局更不能及时了解风险的积聚 以及风险的暴露程度。

4.金融衍生市场具有全球性特征。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发展源于金融全球化加速的过程,金融衍生市场具有全球性特征, 一个市场的波动很快就会传导到世界的其他市场,这种波动的连带性更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 日新月异,发展到使得大部分市场参与者以及各国货币当局来不及反应的程度。简言之,金 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打破了银行业与金融市场之间、衍生产品同基础性产品之间以及各 国金融体系之间的传统界限,从而将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传播到全球金融体系的每一个 角落。

四、中国金融衍生市场风险监控体系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有效性存在问题。

第一,监管设置不当。首先,从市场准入的角度看,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由银监 会负责。银监会把能够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金融机构限定为在我国境内设立的银行、信托 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分行。而把券 商、投行和专门从事衍生品交易的期货交易所和期货公司排除在衍生品交易的大门之外,已 显不妥。其次,从监管对象的角度看,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交叉,使整个金融 机构的业务趋于综合化,金融集团的发展初露端倪,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银国际等银 证合作、银行与基金的合作等势不可挡。如银河证券与荷兰银行明确就衍生品交易达成协议 。 混业经营逐步加强的趋势,使得目前以机构类型确定监管对象和领域的监管模式难以有 效发挥作用,且易导致监管歧视。

第二,监管覆盖不全。金融衍生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场外交易的衍生品,可以根据客户 的要求(量身订做),随意性大、组合能力强,导致新的衍生品层出不穷。这就导致监管措施 和相关法律法规难以跟上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难以做到统一监管,容易出现监管真空。 同时, 监管体制落后不但导致预期监管目标无法达到,还会刺激监管套利的出现。 目前, 国际上的金融衍生品在几年前就已超过1200种。目前,我国虽然还很少,但随着市场需求的 扩大,种类会迅速增加,将使我国原本就已覆盖不全的监管更加难以跟上衍生品市场发展的 步伐。

第三,监管手段落后。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是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的两个重要手段, 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发展,使得在现行会计制度下这两个重要手段日显落后。金融衍生品交 易大多为表外业务,降低了市场参与者资产负债表和金融市场风险特点及分布的透明度,监 管部门难以通过财务报表获取充分的信息。尤其是场外衍生品交易,没有类似于交易所这样 的机构提供统一的价格和交易信息。其市场透明度更差。而银行在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 ,可绕过巴塞尔协议对最低资本的要求,不必增加资本即可提高盈利性,且不影响银行资产 负债表的状况。出于盈利目的进行的投机交易越来越多,不但增大了整个市场的潜在风险, 而且传统的监管手段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第四,监管效率低下。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性加上虚拟性,使其交易不同于一般商品交易 表现为某个时点的交易,而是一个过程,交易价格随时发生变化。金融衍生品交易还具有开 放性,直接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此外,衍生品复制组合能力强,金融 机构可通过衍生工具将受监管的头寸重组为监管力度较弱的工具。这些特点不仅对衍生品的 市场参与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更对监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严峻考验。近年来一系列金融衍 生品灾难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管者对衍生品的特性缺乏深层了解,无法对交易过程 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目前西方国家普遍缺乏熟悉衍生品运作与管理的监管人员,我国更是 如此。

五、结论

发展金融衍生市场实际上是推进金融创新的过程。从总体上讲,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 的经济制度基础基本具备,但微观市场条件存在缺陷,两者之间存在不协调。随着市场化水 平的提高,金融深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目前,金融业承担国民生产总值90%的分配和运行, 金融资产比重迅速提高,股票市值、国债规模越来越大。加上,我国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央行体系的改革,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和监管水平。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的建立,标志 着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的框架已经形成。经济市场化、金融深化形成了发展 金融衍生市场的强大动力源,而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则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但 是 我国对衍生工具的监管缺乏经验。我国对证券业、商业银行、保险的监管分别由证监会、银 监会、保监会分别执行,对于股票现货市场的监管都存在证监会和证交所之间的监督职能纠 缠不清的问题,如果衍生金融业务合法化后,对衍生业务的监管是由谁为主,依据什么原则 划分还难以确定。对衍生金融发展的其他约束还有观念上的束缚因素,传统观念中存在对买 卖空交易和投机性交易的道德排斥,使得对衍生金融交易有心理上的忌惮,这些都将对衍生 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主持.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路径研究.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二 期资助课题的系列报告之一,2005

2.邢天才.我国发展衍生金融市场的几个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2)

3.胡怀邦.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的战略思考[M].财贸经济,2000(9)

4.龙浩.WTO与金融衍生市场.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12月第22卷,增刊

5.谭燕芝,蔡伟贤.发达国家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模式比较与启示[M].求索,2005(4)

6.李靖野.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思考[M].中国金融,2000(9)

7.李国俊:发展我国衍生金融市场的研究[M].农村金融研究,2000(11)

8.魏进高.发展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思考[M].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第20卷,2003( 12)

9.江岩.关于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若干问题[M].山东社会科学,2003(1)

10.田立.关于建立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必要性的几点思考.商业经济,2004(9)

11.谢全彪.关于我国建立和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理性思考[J].经济师,2004(2)

12.邱蓉,周万生,曹敏.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府新论, 2001(4)

13.余波,单树峰.机构投资者与金融衍生品市场[J].商业研究,2004(23)

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篇4

构建金融租赁公司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思路

经过增资扩股、整体改制后的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已经跨入了中型金融机构的行列,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单独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及风险管理部,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是必要的而及时的。

金融租赁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加入WTO后,更是前途无量。为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公司职能部门建立健全的基础上,投入资金、人力,设置独立于公司业务控制环节以外、以防范风险为主要工作的管理机构,更体现了公司经营层面上的风险意识与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

以商业银行为参照,中国银行成立了风险管理部,其职能是管理全行非金融机构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其他一些商业银行也大都是围绕防范信贷资产风险建立了一些相应的制度。如工行的风险管理与资产保全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信贷风险的认定、判断、处罚、处置为立足点;民生银行的风险管理与稽核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事后的调查、稽查、稽核、处理为立足点;建行的风险管理与信贷业务结合在一起,在信贷管理委员会的基础上对评估过程中认定为高风险项目进行事前的防范为立足点;浦发银行的风险管理与信贷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以信贷业务前期审批、制度管理为立足点等等,这些都保证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而经过不完全调查,国内现有的非银行金融经济发展生态报告经营管理分析报告营销人员能力评估商业计划书行业咨询研究报告期权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投资企业综合考评市场分析与营销思路市场信息收集与汇报制度管理制度分册客户服务中心业务系统方案建议书生产管理制度分册

企业,都尚未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的体系和组织机构。

在国外,随着金融技术的日趋复杂化,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正在使银行的活动及其风险特征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与银行以往面临的传统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不同,运作风险越来越引起国际银行业的关注和重视。一些国际银行已经开始为运作风险和其他风险配置经济资本,并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识别、监督和控制运作风险的系统,但运作风险的衡量框架仍然处于开发阶段,运作风险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巴塞尔委员会对此下的定义是“由于不健全或失效的内部控制过程、人员和系统或是外部事件而导致的损失风险”,该定义包括了法律风险但不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和系统风险。

过去,银行业都毫无例外地依赖每项业务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审计职能进行运作风险的管理,近年来出现了管理运作风险的特定结构、工具和程序。巴塞尔委员会将国际上的这些良好做法归纳为四个部分:(l)建立适当的风险管理环境;(2)风险管理:识别、衡量、监督和控制;(3)监管者的作用;(4)信息披露的作用。

根据相关资料,国外公司的风险管理是独立于整个操控系统之外,独立地行使公司赋予的职责与权限的。根据金融租赁公司经营业务特点,构建适合浙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已列入公司的议事日程。

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我们认为我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概括为:一个系统,二个网络。

一个系统,即为公司经营活动风险预测、预警系统。收集公司日

常经营活动数据,确定风险管理监测点,研究风险管理模型,制定风险管理标准,定期提供风险管理检测结果,发布风险管理报告。根据经营活动的发展,调整检测点,修正模型,确定新的标准—依此类推,完成一个新的循环。

二个网络,即为外部特聘专家网络,内部由公司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负责人等组成的风险管理专员网络。

建立以外部人民银行监管方面、金融方面、租赁方面、风险管理方面、宏观经济研究方面、国家政策研究方面、国际经济研究方面、国际法方面、证券方面等的专业人士为目标的、在一定时期内作为我司特别聘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从宏观到微观,直接和间接参与我司的经营管理活动、风险防范活动。这也是解决高级人才为我所用的捷径之一。

建立以公司各业务部门、职能部门、控股公司、分支机构、代理网点、合作单位等负责人为风险管理专员的内部风险管理点,提供、反馈风险管理要素、情况,是风险管理工作的立足点,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依托。通过风险管理专员把公司风险管理的的神经深入到公司的所有层面、每一个角落。

(风险管理部 辛全壮)

本套资料内容包罗国内外几十家著名咨询公司管理咨询项目的全部项目资料,IBM、凯捷、普华永道、毕博、波士顿、海问、科尔尼、罗兰贝格、和君创业、埃森哲、太和、安达信、尚道、德勤、朴智、华彩咨询、亚商涉及行业:行业 交通物流 汽摩及配件 有色金属 家具行业 家具行业 医药医疗 电力 电力 电信 IT 电信 开发区 开发区 通信 机械 电力 咨询类型 战略规划 IT规划 战略规划

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烤漆房油改气项目报价书4.6.doc

东风悦达起亚烤漆房油改气项目建议书.doc

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理事长倪宏杰谈内燃机与国际接轨的问题.doc

中国复旦金仕达证券软件获IBM Solution 2000大奖(617字).doc

金融风险监控体系 篇5

如果说马克思《资本论》中所描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离我们现实生活还非常遥远的话,如果说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在欧美发达国家曾经重复上演了多次的金融危机还只是我们教科书中的案例的话,如果说从1980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1个成员中有133个发生过的不同程度的金融动荡还只是我们身边的事,但与己关系不大的话,那么在1997年始发于泰国,并迅速蔓延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韩国、日本等国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却使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金融危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实际上,尽管1997年,我国躲过了那场东南亚金融危机,但仍深深地感受到了其对我国经济及金融产生的影响-筹资成本大幅度上升,引进外资明显感到困难,就业形势突显严峻„„。在我们庆幸自己在东南亚危机时度过了一个平安年时,我国已经发生了的一系列金融事件却使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各种形形色色的金融风险离我们并不遥远:1993-1994年的高达20%左右的通货膨胀率造成人民币严重贬值;1995年2月,国债期货“327”品种严重违规,暴炒债券1400亿元,亏损达10亿元之巨,使风光一时的万国证券公司元气大伤;1998年7月,当时中国最大的证券公司-君安证券公司,因公司几位主要负责人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羁押,并与国泰证券公司合并成立国泰君安证券公司;1998年下半年,新国大期货经纪公司承包人卷款潜逃;1998年10月,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而被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关闭;还有几大国有银行的坏帐、呆帐和逾期贷款更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

面对这一连串的金融事件,也许我们就不得不问了:中国可能发生金融危机吗?如果可能发生,那么最有可能是由于自身积累的金融风险引发,还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引发?

其实,由于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通常由于经济周期波动和金融体系的内在脆弱性,使得经济生活中必然不断蕴藏和累积各种金融风险,这些金融风险的累积将积聚巨大的能量并潜伏下来,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则可能爆发,使金融资产泡沫形成、膨胀,然后破灭,从而产生金融危机。由于国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如果不及时防范这些金融风险,那么也许金融危机就真的会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运筹,加强风险管理,防范于未然,将金融风险切实有效地控制在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以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建立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不断发生的国际金融动荡面前,国际社会感到严重不安。亚洲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界最大教训之一是:东南亚国家一直被视为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因而人们对这一危机的爆发毫无准备,以致于在应付这场危机时措手不及。如果说金融危机犹如火灾,那么金融风险犹如火灾隐患。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防火墙逐渐消失,金融危机频率增加,程度加深,涉及范围扩大。

东南亚遭灾后,国际社会加紧探讨防范措施,并相继出台了一些金融体系稳定评估计划。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常常以一系列的经济、金融指标恶化为先兆,因此,金融界人士普遍认为,如果能够根据一系列金融指标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那么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是可能的。因此,在东南亚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金融预警系统的研究。[!--empirenews.page--] 例如东盟各国外长于2001年10月举行会议,决定由在雅加达的秘书处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收集东盟各国贸易、国际收支等重要的财经数据和资料,由金融专家对其进行分析,以预测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在2002年2月召开的西方七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上,与会各方就建立一个国际“论坛”作为国际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的建议达成共识。

实际上,国外一些经济学家早已对金融危机预警进行了研究。例如,早在197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克鲁格曼在对金融风险预警进行研究时就指出,在固定汇率下,国内信贷膨胀超过实际货币需求的增长将导致渐进而持久的国际储备流失,最终诱发对货币的投机性进攻,迫使管理当局放弃固定汇率,使货币大幅度贬值,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在保罗·克鲁格曼之后,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租金的Kaminsky、Lizondo、Reinhart等研究者对其模型进行了拓展,并得到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从我国金融体制来看,国家金融正处在大调整阶段,不确定因素增加。未来几年,一方面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差、激励机制不健全、市场约束力不强、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短期内还不能完全解决;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已经加入WT0,直接面临国外金融机构强有力的竞争并可能直接面对国外金融游资的攻击,因此,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预警系统,立足于自防自救,其好处不仅在于防范金融危机,还在于能够及时减轻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失衡的程度。

三、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

1、预警系统的基本结构

金融风险的大小可根据一系列的经济和金融指标来度量,为了能够对我国金融风险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报警,需要建立一套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它主要由指标体系、预警界限、数据处理和灯号显示四部分组成。

首先是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合理、敏感地反映金融风险状况的监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参考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预警界限值;再用事先确定的数据处理方法或模型,对各指标的取值进行综合处理,得出金融风险的综合指数和相应的风险等级;最后用灯号来显示金融风险状态。

预警的目的是防范风险,因此,最后还需根据风险状态采取各种措施化解风险。如我们把整个金融体系比喻为一棵“树”的话,那么金融安全就是树“根”,各种数学处理方法、模型和基本经济、金融统计分析就是树“干”,而与金融安全直接相关的指标体系就是树“叶”要维持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并健康发展,就必须观“叶”、抓“干”、保“根”,做好金融预警分析。

2、指标体系

金融危机的爆发,总是某几个经济、金融状态突出地先行失衡,进而引发其他金融指标失衡,从而导致全面性的金融危机,因此,金融危机通常都是有先兆的,具体表现在一些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上。通常能够有效地通过大幅度变化来预兆金融危机的金融指标包括:货币供应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国内信贷增长率、实际GDP增长率、财政手指差额/GDP、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外汇储备/短期外债、贸易差额/外债总额、实际汇率及波动程度、外国直接投资/外债、经常项目/GDO、贸易差额/GDP、外汇储备/GDP、外债总额/GDP、短期资本流入/GDP、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不良资产/银行总资产、银行资本充足率等。[!--empirenews.page--] 不过,由于上述指标数量繁多,而且某些指标也难以定量分析,因此有必要根据如下原则进行筛选:首先该指标应该可用于估计金融危机发射功能的概率;其次,各指标在危机发声前的行为可比性;第三,该指标语境危机的能力可以定量分析,第四,该指标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的预警表现良好。

3、预警界限

预警界限指金融指标的数据变化达到可预兆发生金融危机的这一水平。从金融危机预警研究的成果看,有的金融指标在国际上已经有公认的预警界限标准。例如,国际清算银行《巴塞尔协议》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指标定为8%;国际公认的“经常项目逆差/GDP”的最低标准是不大于5%;而短期外债/外债总额接近或超过25%就是危险信号,等等。对于没有明确的国际公认的预警界限指标,可以参照同一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也可参照经济、金融背景相似国家在金融稳健时期各项指标的数值,并根据历史上发生金融危机过程中有关指标数据变化情况来分析测定。

4、灯号显示

为了直观地预报不同类型的警情,可以结合国家统计经济监测预警的做法,对警度采取类似交通管制的蓝灯、绿灯、黄灯、红灯信号来分别表示正常状态、低度风险警戒、中毒风险警戒、高度风险警戒不同等级的警度。其中,蓝灯状态正常(无警),表示比较保守,风险小,但相应地可能会丧失一些收益机会,绿灯代表低度风险警戒(轻警),表示风险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此时静态监控即可;黄灯代表中度风险警戒(中警),表示已经出现一定的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需要提高监控力度,采取动态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一定措施,尽可能地化解风险,红灯代表重警,即重度风险警戒,表示金融机构的风险已经很大,此时应采取一级警戒监控,提防随时可能出现的可能严重影响金融机构的事件,因此,当红灯出现时,决策者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否则,金融危机可能很快就会来临了。如果能够跟踪某个时期各项预警指标的数值变化,并有有关的信号描述,并制作相应的预警指标信号图,这样就可观测到金融机构的风险来源及其变化,同时也可初步判断金融机构所承受的风险状态,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金融预警应用实证

泰国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始发地,这里尽管是事后分析,但如果我们将其在1997年以前的金融、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仍可以看到预警指标分析对泰国金融危机的警示作用。

从90年代初期开始,泰国GDP增长率、经常项目差额/GDP、外债总额/GDP、短期外债/外债总额等一直在逐年恶化。其实际GDP从1988年的近14%下降到1996年的6.7%,这说明泰国经济越来越乏力;外债总额占GDP比例从1989年的37%左右上升到1996年的50%多,短期外债/外债总额从1987年不到15%,上升到1996年的40%多,1995年甚至接近50%了,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25%,这说明泰国的外汇流动性风险逐年加大。实际上,在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前的1996年,其实际经济和金融运行指标,包括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银行不良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股指变动等,如果用前面所述的灯号显示的话,几乎是全线飘“红”,这些指标不仅远高于国际警戒线,就是在整个东南亚地区也是最差的。因此,可以说1997年东南亚危机在泰国首先爆发并不是种偶然。[!--empirenews.page--] 分析泰国金融危机前的一些金融指标可以看到,如果泰国当时有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各项金融指标进行监测,并采取适当措施化解相关风险,完全可以做到防微杜渐,而不至于在1997年,当国际金融投资基金为了达到自己盈利目的,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对泰国货币进行投机性攻击时,一触即溃,导致泰国金融危机,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国家。实际上,在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斯坦福大学一位教授曾经依据一系列金融指标变化预测出东南亚可能即将爆发金融危机,不过,很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篇6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抓好教学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所在,而且直接关系到高一级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体系和评价机制,是难以将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落到实处的。为了使我校教学质量监控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新课标的全面落实和教学质量及教育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要站在抓质量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根据教育发展现状,以创新和改革的精神,在质量监控中融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科学、规范,能够促进我校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全面理解“监控”的基本内涵

教学质量监控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

从系统论角度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学条件、师资水平等。这些因素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检测和控制,就有可能导致教学中的无序和失控。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健全的教学监控系统,就不会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更谈不上高效的教学管理工作。

从监控的内涵来看,教学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教学“监控”。如,各种教学检查、各种教学评估、各项教学环节、各种调研工作等等,这些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收集教学信息、评价教学效果、调控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学管理者每天与教学质量的监控打交道,因此,教学质量监控具有较强的过程性。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多层面、多视角的检测与调控系统,包括目标监控、过程监控、效果监控、环节监控等。然而,从“监控”本身功能来看,教学监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监”与“控”,“监”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监测过程,“控”是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其中,“监”是基础,是手段;“控”是反馈,是目的。如果把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分为“监”与“控”两个层面,并明确其职能,那么,当“监”出了问题时,如无监测系统或监测不科学、不准确;当“控”出了问题时,如无调控系统,调控不及

时或调控不得力,就可以准确判断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以“监”为基础,真抓实干,规范操作

“监”,即监测,监视,监督,它是“控”的基础,没有科学的“监”,就谈不上有效的“控”。因此,各级教研机构必须在“监”的设计和操作中做到准确、及时、科学、规范。可以按以下的思路来构建一套适合我区教育实际的新型的监控体系:即“一观——二测——三查——四评——五研”。

1、“一观”

即“观课”或“巡课”。各级教研员应经常性不定期地下到基层,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掌握基层学校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情况,同时观察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学氛围和周边环境,并做好观察和记录。区教研员每1—2月可进行一次地毯式的“观课”,可以不通知学校,轮流到各镇学校,包括民办学校进行“观课”,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学校加以改进。

2、“二测”

质量检测,作为一种最有效性的教学控制方法,可在短时间内,省时省力地获得有关教学信息。通过质量检测获得的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师生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年可由区教研室组织两次全区性的小学教学监控式的质量测试。一测:第一学期,区教研室对全区低、中、高年级进行随机性的教学质量检测,抽查的学校、年级和学科均不确定,方法方式灵活多样。这种测试不仅是为了可比,也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目前达标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为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二测:第二学期,区教研室对全区六年级各学科进行一次教学质量的抽查检测。这种检测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革,如与中学衔接,由小学教研员命题,并请 中教师参与监考和评卷,学生成绩可作为初中入学的诊断性考核。

当然,我们还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将质量监控贯穿于课内、课外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质量检测的命题研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注意质量检测的导向性作用。

3、“三查”

一查:以检测新学期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为重点的开学初的教学检查。开学第一天,教育局及教科培中心中心全体干部都深入各镇街道,抽查学校开学情况。学校在第一周,校领导也要深入各班级,进入课堂,全面了解一线教学情况,汇总信息,掌握情况。

二查:以监测教学过程为重点的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在学期中途,各教研部门不定期深入学校,通过检查学校的教学档案资料,采集教学信息,了解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为改进教师教学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如,可以检查教师的教案,学生作业,教学札记,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论文总结,教学成果等。各镇教研室可以每学年对教学档案资料进行一次检查评比。

三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的期末质量检测巡查。每学期末的考试,由区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到各乡镇,各直属学校考场巡查,各镇组织学校干部、各学科组长组成考风、考纪检查组,巡查每个考场的情况。就各教学单位的考试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内容包括:“考前教育(动员)”、“考题质量”、“考场布置”、“监考规则”、“试卷评改”、“质量分析”等内容。

4、“四评”

一评:以监测教学质量为重点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以学校为单位,按新课程标准制定评估指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方案和制度,开展人人上好“达标课”,即“上好一堂课”活动。

事前或同时请教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这些讲座或报告必须事先准备充分,如,先召开学生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了解相关情况及存在问题,以便加强活动的针对性。有条件的学校每人一节录像课,供存档分析。不达标的教师应限期整改,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区教研室、镇教研室可协助学校教研组评比“达标课”,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苗子。

二评:以监测教师校本教研活动为重点的全区“教师‘沙龙式’教研活动”评估。为配合在全区开展新课程改革,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每学年或学期中或期末,以镇为单位,对各教学单位进行一次“沙龙式”教研活动评估,包括检查学校教学研究校刊,或教研随笔,或教改论坛等及其产生的教研效果 通过这种评估活动,形成多元互动交流的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教研质量。

三评:以监测各教学单位教学工作为重点的“各学科教学工作评估”。学校定期就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改革、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等。其中,可采取对话式评价方法,如,由区、镇教研员下到学校学科组,听取学科组长的汇报,并直接与学科组长进行教研教学的问题对话,考察评价学校学科带头人的真实水准。

四评:以监测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质量为重点的“课程改革质量评估”。制定“宝安区课程改革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对某门课程的师资水平、教学规范、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手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师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检查。重点突出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过程和教研成果。

5、“五研”

一研:每学期开学初,区教研室召集区—镇—校(代表)三级教研主管工作会议,研讨学期工作思路,与各镇教研室主任共商教研大事,同时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解决疑难和困惑。随后各学科教研员召集学科组长传达相关精神,布置学科工作。

二研:每年5月份,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各校要征求六年级毕业班学生对六年来学校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教风、学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改进工作,提高质量。

三研:每年由区教研室召开一次中小学衔接工作研讨会。中小学双方了解双方教学和学生的状况。高一级学校要向低一级学校反馈毕业生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学习状态,主要知识和能力的缺陷,探讨相关对策。

四研:教研部门每学年以镇为单位,联合开展一次对各学校的科研、教研及培训状况进行调研。通过进行全面的评估检查,了解科研课题和培训内容是否对实际教学产生了效果,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方案。

五研:每学期年末,各学校组织一次教学研讨会,以座谈会形式,邀请区、镇教研员,直接听取教师、学生、家长对教学工作的反馈意见及工作建议,推进学校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以“控”为目的,开拓创新,提高质量

“控”的功能表现在通过监测后分析判断所获取教学信息提出了某种决策或对策,“控”在教学监控中作用是“导向”、“激励”、和“鞭策”。

1、导向作用

各级教研部门、基层学校,必须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作用,不仅要制定科学的监控体系,更要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而这种激励机制,只有以现代的育人观念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才能让“控”真正起到良好的、科学的导向作用。

导向有正导向和负导向。诚然,对那些长期以来把全身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而教学效果好的广大教师,各教研部门应引导学校在学生评估、教师评估的基础上,评选出各种类型的“优秀教师”。但是并非人人能够评上“名师”,有许多教师不一定有名,但他们爱生如子,不图名利,默默奉献,赢得家长的口碑,可称之为“明师”。因此,还要建立对教师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作为监控体系的“控”的导向功能,应该有所创新。如,根据不同素质类型的竞赛,评选各种能手,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水平,评为各种“星级”教师。学校要为各类优秀教师举行隆重的表彰活动,树立典型,激发教师的进取心和上进心。

2、激励作用

激励是影响、激发人积极向上的重要手段。激发和满足人的合力需要是激励的基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许多激励措施还必须根据新的教学观,新的评价观进行改革。学校要创造条件,把教师分为几个层次进行评比,以年长、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的“名师工程”,以高级教师为主的“学科带头人”,以一级教师为主的“教学能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新秀”,让各个年龄阶段的教师都有平等的机会参加评选,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竞争。

当然,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新型激励机制,需要建立教师完整的绩效档案,包括各项监控方法使用后及时反馈评价信息,及时收集各种评价分析资料,存入教师个人档案。

3、鞭策作用

成绩与问题、先进与落后都是相对的,对成绩要肯定,对先进要奖励。但如何对待落后?能否做到不回避问题,不保护落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要根据具体情况,有的可向部门领导反馈,有的可向基层领导反馈,有的可单独向个别教师反馈,要看问题的大小程度。各校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促进每一个教师发展的终止宗旨,选择各种办法,做好鞭策和改进工作,提升教学质量。

四、“监”与“控”有机结合是质量提升的根本途径

要做好监控工作,必须做到“监”要真,“控”要实。要真正把“监控”落到实处,把“监”与“控”有机结合起来,就要做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建立起监控的保障机制。

1、建立以镇为单位的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

成立各镇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制定出《宝安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指导委员会工作条例》,建立相关监控制度,明确委员会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方式、组织形式,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有机构、有组织、有措施。

2、建立领导干部听课达标制度

全区规定各级教育行政、各级教研干部的听课数量。比如,学校领导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主管教学的领导、教务主任不少于30节,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不少于25节。每次听课都应有听课记录,听课情况列入年终考核项目,同时保存在资料档案室。各级指导委员会成员、教务干部的听课安排纳入各自的工作计划,从制度上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落实。

3、建立各级领导和教研员与各学校各学科的固定联系制度

规定各级领导、教研员及各校教务干部每学期固定联系一个教学单位。特别要注意一些薄弱学校的定点视导工作。要求经常深入所联系的教学单位听课、参加重要的教研活动,及时了解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好经验、好典型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每学期由区教研部门巡查时抽查各单位的教研活动记录检查这一制度的落实情况。

4、建立每学期的各种检查、质量检测制度

每学期,学校坚持教学月历检查制度、教务处管理人员随堂“观课”制度、教师教学札记检查制度、学生作业评改检查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制度等。确保教学常规的全面落实。

5、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论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篇7

金融风险是伴随着金融活动而产生的, 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当中的参与者在金融活动中对其资产和收入不确定性的显现, 如资产或债务、未来收益等价值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1]

相应的, 金融风险管理就是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衡量和控制风险及回报之间的得失。金融风险管理任务之一就是对发生这种波动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大小作出有效判断。

2 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

通常情况下, 我们所谓的风险管理体系, 就是要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和手段, 通过手段的调节, 对市场进行引导, 以达到调控市场的目的。面对复杂而难以掌控的金融市场, 投资者的行为和目的迥异, 难以进行追索, 很难监控和把握投资者的投资行为。而一个好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在保证自身运行稳定的前提下, 引导市场, 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 达到控制风险和引导市场的效果。

3 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我国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金融风险管理日趋重要。金融风险给金融市场、国家经济甚至国家安全带来的极大消极影响, 在国际上, 许多金融机构和组织、大型企业、各国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都在积极探求金融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技术———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来对金融风险实施有效识别、精确度量和严格控制。

4 金融风险体系的管理建立步骤

4. 1 确立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4. 1. 1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指以最小的风险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从而实现经济单位价值最大化。

近代风险学者克莱蒙认为,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存组织生存的能力, 并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以保护公司的人力与物力, 保障企业的综合盈利能力。海灵顿 ( Harrington) 认为, 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风险成本最小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

4. 1. 2 金融风险管理目标包括的方面

( 1) 企业与组织及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这可谓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风险管理方案应使企业和组织能够在面临损失的情况时得到持续发展, 在面对意外事件和风险的情况下能够维持生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意味着通过金融风险管理的运行, 能够使个人、家庭、经济单位乃至社会免遭风险损失的重创。

( 2) 保证企业经营恢复正常运转。风险事故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程度不同的打击和损失, 进一步影响或打破企业的常规状态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甚至可能会使组织陷于绝境。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有助于企业快速回归正常运营。同时, 使其尽快回到损失前的水平, 并使企业尽快实现收益稳定增长。

( 3) 缓解消极情绪, 提供安全保障。风险事故的发生一方面会导致物质损失, 另一方面也会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消极情绪。因此, 通过心理引导, 消减人们因意外灾害事故导致的心理压力, 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

4. 2 金融风险评价

金融风险评价是指包括对金融风险识别、金融风险衡量、选择各种处置风险的工具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4. 2. 1 金融风险识别

金融风险识别是指在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各种方法对隐性及显性风险进行系统的区分和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

4. 2. 2 金融风险衡量

这是指对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或程度、风险范围进行预判和估计, 并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进行定量分析。

4. 2. 3 金融风险管理对策的选择

这是指在前面两个阶段的基础上, 根据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优化配置各种金融风险管理的工具, 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这是金融风险评价的必经之路。

4. 2. 4 风险评估方法

( 1) 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 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 也叫盈亏平衡分析或保本分析, 指分析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与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引导企业选择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使企业获得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决策。[3]

由此推算企业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产量水平才可以弥补企业的总成本, 即, 盈亏相抵。这就是盈亏临界点分析。用公式可表示为: BE = FC/ ( SP - VC) 。其中, BE表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 FC表示固定成本; SP表示单位产品售价; VC表示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企业业务量如低于此点, 就发生亏损; 反之, 则获得盈利。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该指标说明企业要实现盈利所要求的最低作业水平。其公式: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 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正常开工的业务量

安全边际: 指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经济含义是指表明销售量下降多少企业仍不致亏损。公式如下:

安全生产业务量 = 预计业务量 - 盈亏临界点业务量

安全边际率 = ( 安全边际/实际业务量) ×100%

销售边际率 = 销售利润/销售收入 = 安全边际率* 贡献毛益率

表明只有安全边际部分 ( 即超出盈亏临界点的业务量) 的贡献毛益率才构成为企业的利润。

( 2) 敏感性分析法。敏感性分析法是指从许多不确定性因素中找出对投资项目效益指标有重大影响的敏感性因素, 并分析估算其对项目效益指标的影响程度和敏感性程度, 进而判断项目承担风险能力的一种不确定性研究方法。

1确定敏感性分析指标。敏感性分析的对象是具体的技术方案及其反映的经济效益。故方案的一些经济效益评估指标, 如: 净现值、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都可作为敏感性分析指标。2计算该技术方案的目标值。一般将在常规状态下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数值作为目标值。3选取不确定因素。在进行敏感性分析时, 应根据实际情况, 选取方案中变动可能性较大、并对效益目标值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例如: 产量规模变动、产品售价变动、投资额变化等。[4]4计算不确定因素变动时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完成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时, 则要保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变动其中一个不确定因素。以此类推, 以此求出每个不确定因素本身对方案效益指标目标值的影响程度。5找出敏感因素, 积极分析和应对, 以提高技术方案的抗风险的能力。

4. 3 风险控制

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置是解决金融风险的方法和途径。现如今, 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入,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金融风险管理的国际先进经验以及新巴塞尔协议的范式与标准为指导, 在我国金融界推行金融风险管理八项措施:

( 1) 风险预估及控制: 金融机构要预判短期借进、长期贷出的风险, 面对突发事件要有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

( 2) 套现能力: 在资金不亏损的前提下, 金融机构必须保持或增加其将资产转为现金的能力。

( 3) 分散化: 金融机构应重视资金来源、贷款和投资种类多样化, 防止过分依赖单一资金来源或投资种类。

( 4) 经营控制: 金融机构要对所进行的风险交易操作需要严格的控制, 及时注销信誉极低合作对象的交易, 将损失降到最低。

( 5) 透明度: 金融机构要通过交流和公示规避自担风险, 建立投资者的信任和信心。

( 6) 资产质量: 充足和高质量的资本准备将会提升其收益水平, 同时应保证资本的充实度, 以应对未知的风险。

( 7) 金融信息化: 这是金融发展大势所趋, 金融机构通过金融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来降低交易成本, 加快金融创新。

( 8) 金融技术的知识产权: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注意保护金融技术知识产权, 增加资金投入和科技研发力度, 以保证金融安全。

5 结 论

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同样地,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修正和改进。我们也应该以一种理性的心态看待其建立。不同于其他体系的建设, 金融风险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进行经验的积累, 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总而言之, 一切衡量风险的指标都只是辅助风险控制的方法, 而真正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还要依赖于对于风险以及整个市场的研究和了解,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市场波动, 维持整个体系的稳定。

摘要:当下中国经济水平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我国金融市场也同样出现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风险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也应得到进一步的了解和重视。本文通过论述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 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并系统地介绍了建立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步骤等。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建立步骤

参考文献

[1]史春魁.金融风险管理理论论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介版) , 2007 (3) .

[2] (美) Scott E.Harrington, Gregory R.Niehaus.风险管理与保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3]弗雷德里克·S.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9版.郑艳文, 荆国勇,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时刻紧绷控制金融体系风险这根弦 篇8

步入新年,各方对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诸多估计和评说。相对而言,对国内金融体系风险及其隐患似乎较少分析。笔者认为,当下无论是中国影子银行快速扩张,还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资冲动,商业银行资产不良率上升、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全面上升等现象,都表明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正在逐渐冲向前台。

比如说,虽然对国内影子银行的规模如何界定尚无定论,但中国式影子银行正在野蛮生长已是现实,许多研究都表明其资产总额达到了30万亿以上。影子银行规模的大小,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两个数据。一个是从央行最近公布的融资数据,2012年银行贷款增加8.2万亿(为历史第二纪录),社会融资总额达15.7万亿(历史最高)。看历史数据,中国的银行贷款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由2002年92%以上下降到了不足52%;二是国内信托资产由2007年不到1万亿上升到了如今的7万亿,规模仅次于银行资产。更有甚者,面对国内影子银行的风险,去年8月监管部门紧急叫停了银信合作。但不到半年,银证合作又进入高潮。2011年底券商管理的理财资产不足3000亿,但到2012年就上升到近万亿元了。

更让人忧心的是,目前绝大多数国人对“影子银行”理解,还仅是把影子银行看成银行之外非银行金融体系的不同行为,它们把银行贷款转化为各种信用产品,通过这些信用产品获得信贷资金或对信贷无限扩张,便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各种信用产品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很像传统银行的运行,但这些影子银行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而国际上一般所理解的“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从事类似于传统银行业务的非银行机构。如欧美国家以证券化方式引发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保险公司、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行为。而在中国,由于金融市场还不成熟、欠规范,影子银行不仅包括上述所指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还包括财务公司、信托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各类私募基金、民间金融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理财等表外业务。

但在实际上,影子银行的实质是银行体系之外信用杠杆化及期限转换的金融中介活动。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影子银行的范围还应包括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非银行信用行为;金融体系内部的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非银行信用行为;银行内部的非银行活动行为(即所谓表外业务)。如果把影子银行范围界定延伸到此,那么国内影子银行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就是巨大的。

之所以中国影子银行及金融体系的其他隐藏风险非常之高,最大的问题在于以政府主导的经济当事人,每一方都希望通过过度信用扩张来达到其目的。比如,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信用过度扩张来化解民生及经济问题(比如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化解金融危机、来增加社会就业等);投资者及企业希望信用过度扩张来增加利润及获得最大利益;个人希望利用金融杠杆让自身财富增长更快等。再加上,一般投资者的贪婪本性;绝大多数人对金融知识、金融产品不理解、不熟悉;金融投资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未来性;金融监管制度不完全性等,这就必然使得市场各方的当事人都在千方百计地过度利用现有的金融体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投资冲动、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等都与此有关。

对于国内监管者及金融机构来说,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风险评估往往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前提基础上,即住房价格只是易涨难跌,人民币仍然处于升值空间及欧美国家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得以持续。问题是,这两个前提都存在莫大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地方政府之所以敢绕道银行表外即影子银行继续大规模高成本地融资,并以城投债、信托等理财产品形式融资,不仅在于这些产品有政府的隐性担保,有地方政府提升业绩的推力,而且更在借贷双方都预期住房价格上涨而推高土地价格,使得土地出让金的收益增长。还有,尽管当前银行体系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占比只有20%左右,但是国内银行体系60万亿贷款与住房按揭、住房抵押及土地抵押等相关的贷款占比在60%以上。只要房价不下跌,当前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无论是正规金融还是非正规金融)就不会轻易显示出来,监管部门就可用历史及当前数据来表明国内金融体系的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但是,只要国内楼价下跌,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就会瞬间暴露出来。

还有,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就不会逆转吗?这当然要看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得看欧美国家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什么时候结束。早些时候美联储就有委员主张尽早退出QE3。如果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束,国际市场汇率价格就会出现较大调整,人民币升值也可能在这个调整过程中逆转。一旦人民币贬值,将会带来企业外债的融资成本突然上升、房地产泡沫破灭、大量外资流出、国内资产价格全面下行等连锁反应。1994年在墨西哥和1997年在泰国发生的危机就是最好的案例。还应该提出的是,当前国内金融监管对金融风险可控的结论,依据有不少是各银行及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数据。不能不说,这些数据的真实性并非无懈可击,假如这些数据是打了埋伏的,那么国内金融体系所面临的风险可能还会更高。

任何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都是不可预测的。危机的发生往往是一連串潜在风险累积的结果。因此,我们对目前国内的金融体系所隐含的风险,不能不保持高度警惕,尤其要紧紧盯住那两个假定条件可能的变化,随时准备好应对措施。

上一篇:61六年级听读背诵表格下一篇:选修音乐鉴赏个人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