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信贷风险

2024-09-30

金融信贷风险(共12篇)

金融信贷风险 篇1

全球化经济形式下, 金融作为资金流转的关键环节, 它能够激活整个市场经济, 使各国的经济体系连成一体。同时能够为企业或者个人带来高额度的收益, 然而金融本身也具有较高的风险。

一、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一般是对未来的预期, 在这个预期内金融资产的未来收益可能潜藏着一定的危险, 这些危险可能会使企业蒙受损失。通常情况下, 金融风险主要是市场、机构、制度等方面的风险。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较晚, 发展还不完善, 在信贷操作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不规范的操作, 所以就导致中国信贷中存在着一定的金融风险。

二、我国信贷领域存在的金融风险

(一) 信贷机构中存在的金融风险

中国除了归属于银行体系的信贷机构之外, 还有部分民间信贷机构的存在。它们主要分布在农村或者中小企业聚集的地方。这些企业通常不隶属于银行体系, 他们在资金借贷的过程中, 主要采取直接见面交谈的方式。借贷双方没有相关的担保措施, 借贷的利息也比银行的利息高, 本身规模小、操作极其不规范, 有时会出现资金供求的不平衡, 严重影响着银行信贷机构, 给整个信贷市场带来金融风险。

(二) 信贷制度中存在的金融风险。

中国的信贷权限在改革中上, 使得银行对于农民、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等小额贷款重视不够, 积极性也不高。与此同时, 信贷行业还有一整套繁琐的程序, 需要贷款的人一般要经过调查、担保和审查之后, 银行才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些制度将一大部分企业或者个人推向了民间贷款的行列, 直接导致了信贷领域的金融风险。

(三) 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

人们常说“股市有危险, 投资须谨慎”, 其实这句话同样适合信贷领域。中国自1998之后, 国家对信贷领域的控制就逐渐减少。银行可以根据业务发展状况来发展自己的信贷, 然而由于部分商业银行急于求成, 使得每一年都会出现拖欠贷款、不还贷款等现象。与此同时, 很多企业为了逃避高额赋税, 将资金投入民间机构, 这些都减少了银行的资金存储量。造成了整个信贷领域的资金供求失衡。信贷市场中存在的金融风险远远不止这些, 它们作为潜藏在金融市场的毒瘤, 会渐渐扩大, 最终限制经济的发展。故而解决好信贷领域的各种问题, 减少金融风险是当务之急。

三、推行阳光信贷工程, 减少信贷金融风险

为了降低信贷领域存在的金融风险, 中国的金融界提出了建立阳光信贷工程的伟大规划, 这是中国信贷事业发展中的进步。

(一) 阳光信贷

“阳光”首先让人们想到的就是光明磊落、温暖、安全。“阳光信贷”在操作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着“阳光”的品质。

阳光信贷是将银行的整个贷款程序公开给公众, 在公众的监督下完成对客户贷款的调查、授信、定价、操作等等。

这样的方式, 能够使客户清楚地看到贷款的每个环节, 也帮助银行充分了解客户的每个经营阶段的状况, 帮助双方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借贷平台。

(二) 阳光信贷的具体做法

1. 阳光调查、多方评议

阳光调查是指针对需要提出贷款申请的中小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民等, 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 信贷机构能够对贷款人的经营状况、风险承担能力、担保状况以及道德品质状况有基本的了解之后, 为他们设立专门的经济档案, 以帮助银行更好地了解企业或者经营者在每个阶段的经营状况。

多方评议是指在调查和决定借贷对象时, 打破由几个人“说了算”的传统, 实行多方调查和多方评议决定的方式。

阳光调查和多方评议能够促进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确保贷款发放初期的安全, 减少金融风险。

2. 阳光定价, 差别扶持

信贷机构的定价指的是贷款的利息。以往的信贷机构采用的是“一刀切”的方式, 即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经营状况的好坏, 统一采取固定浮动不比例利率的方法, 这种方法使得中小型企业承担着巨额的利息, 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阳光定价、差别扶持”是银行对中小微型企业实行的差别定价法。银行一般会运用固定的公式计算出不同的中小型企业的贷款利率, 这样公开的利率计算方式, 能够打消贷款人的疑虑, 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的利息支出。

阳光定价、差别扶持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状况, 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进行的利率结算, 它能够保证企业的利息不超过其自身的能力, 降低了企业没钱还款、拖欠贷款的可能, 减少了金融风险。

3. 阳光放款、限时结办

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有“短、急、频、少”等特点, 针对这一特点, “阳光贷款”工程一般都会为企业办理“易贷通”卡。这张卡能够帮助企业及时贷款、及时还款, 方便企业资金的流转。同时“易贷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张信用卡, 银行通过这张卡, 能够充分了解企业的信誉状况, 以此方便银行贷款的确定, 降低信贷风险。

4. 阳光监督、公开公示

这是“阳光贷款”的真正创新。它将银行整个贷款的操作流程向公众公开, 对信贷中心的员工工号等工作信息进行公示, 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面临紧急状况时, 能够迅速找到相关的部门或者负责人, 节省时间。也能够规范信贷机构的行为, 减少暗箱操作的可能。

阳光信贷是根据中国的国情, 联系信贷实际发展的一项创新性的工程, 它有利于规范和控制信贷市场的正常进行, 也能够降低金融风险, 应该被推广和广泛实践。

摘要:我国的信贷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 隐藏着众多金融风险。推行阳光信贷能够减少这些金融风险, 促进信贷市场的稳定和谐发展。

关键词:金融风险,阳光信贷

参考文献

[1]王晨曦.阳光信贷, 有效提升服务“三农”水平[N].新华日报, 2012.10.25 (A12) .

[2]张宏斌.推进“阳光信贷”“四化”建设破解农村金融“两难”问题——关于实施“阳光信贷”工程系列问题的对话[N].金融时报 (农金周刊.调研) , 2012, 9, 27 (012) .

[3]王海平.民间信贷的现状分析及规范方式探讨中国商界[J].2010 (07) :4-40.

金融信贷风险 篇2

信贷冷知识,收藏就是赚了 信贷行业干久了

钻研不少专业知识

提高了展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因为

丰富的知识储备 才是证明自己

能为更多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铁证 比如这些冷知识 一般人是不懂的

1、子弹式贷款

至在贷款到期后一次性连本带息还清的贷款,多用于中短期限的贷款,一旦借款人在到期时无法足额归还,立即违约并丧失抵质押品,属于现在比较少见的一种还款方式

优势是使用贷款期间不用偿还,但是到期后还款压力很大,风险也比较大,所以一般银行比较少发放子弹式贷款。

2、什么叫贷款展期

贷款展期是指贷款人在向贷款银行申请并获得批准的情况下,延期偿还贷款的行为。

如企业遇有特殊情况,在贷款到期之后确实无法按期还款时,可以向贷款机构提出申请,说明情况,经银行审查同意后,办理转期手续,可延长还款时间。

3、什么叫特别授信?

说到授信估计大家都知道,但是在授信里面又有一种特别授信,所谓特别授信,是指农业发展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市场情况变化及客户特殊需要,对特殊项目及超过基本授信额度所给予的授信。如对储备贷款、调控贷款、项目贷款、合同收购贷款可进行特别授信。

4、征信报告‘特殊交易’是什么?

征信报告看得不少,其中一种状态叫做“特殊交易”的。

是指在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比如展期(延期)、担保人代还、以资抵债等方面的负面信息,也包括了提前还款的信息。

还有一个叫特别记录,如欺诈、被起诉、破产、失踪、死亡等信息;核销后客户主动还款等非负面信息也可以记录在“特别记录”栏。

5、提前还贷会影响征信吗? 在紧急缺钱的时候,很多人都想到了贷款,但在资金周转正常了之后,为了省下高额的利息,很多人会选择提前还贷。但提前还贷也属于违约行为,不但会产生罚金,甚至还会影响个人的征信报告,你,知道吗?

提前还钱为何要罚钱? 原因很简单:提前还钱了银行还到哪里去向你收利息呢?银行会想办法把这部分的钱赚回来,那就是违约金。

注意:提前还款不一定等于还款能力强、信用好,有些放贷机构可能会视为负面信息。提前还贷虽能节省一部分利息费,但究竟是否划算还是需要根据你本人的经济状况来决定,其中的利弊还需要大家自己考量!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信贷人 知识储备的冰山一角 微信搜索“住居金服” 更多干货资讯等着你

你们懂得

毕竟我们信贷人就是 一心一意跑业务 全心全意为客户

金融信贷风险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房地产

房地产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对于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内需等都产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房地产信贷又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业务。因此,如何规避金融风险、积极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将是我国当前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银行房地产信贷过程分析

(一)地产开发阶段

承担土地一级开发的有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出让单位、项目公司以及土地出资(合作)者。这三类单位都有银行贷款介入,他们的还贷资金又主要来源于土地转让。

(二)房地产开发阶段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外资、债券及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贷款后,将部分资金支付给地产一级开发商,使银行对地产开发阶段的贷款收回。房地产开发企业通常将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三期等,启动项目后着力开发一期,在取得销售许可证等“五证”齐全后预售商品房,获得预售收入并用该资金开发二期,实现循环开发。

(三)房地产销售阶段

银行向购房者提供按揭贷款等服务,房地产开发企业将取得的销售收入支付建筑安装企业的代垫资金和对项目开发贷款进行还贷,银行通过回收购房者还贷资金实现整个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回笼”。

二、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揭示

结合以上银行对房地产信贷过程,银行可能遇到风险如下:

(一)项目合法有效性风险

由于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的差异,这一业务既有房地产企业(借款主体)的资质管理--保留行政审批的项目,还有项目本身的合法有效性,大部分项目都是保留行政审批的,尤其是进行规划的审批很普遍,所以存在较大的政策性风险,这体现在房地产项目的地产一级开发阶段和项目开发阶段,这类风险发生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园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

(二)市场风险

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定位往往成为市场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价格和当地对该同类项目的供需情况是衡量市场风险的主要参考指标。这类风险主要体现在银行对项目的审贷初期和房地产项目的销售阶段,易受该行业经济“泡沫”的影响,海南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至今让人记忆深刻。

(三)项目质量风险

由于房地产项目按揭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容易滋生许多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其中项目的工程建设质量相对容易监控,而项目的选址、项目类型、物业配备等将会在长时间内影响项目质量,从而给银行带来相应的信货风险。这类风险体现在房地产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周围的经济环境上。

(四)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主要指房地产上游行业的风险传导,如,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将会加大房地产开发的经营成本,甚至推动房价的上涨,给市场带来许多不确定性。此外,国民经济总量的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都将影响到房地产的需求市场。由于房地产的行业特性,其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较多。

(五)政策性风险

对房地产而言,其政策性风险主要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对房地产的产业政策等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

三、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

政府要增强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管理,完善调控手段,提高调控能力,促使房地产业稳定、健康、有序地发展,防止大起大落,防范房地产泡沫的产生。为此,必须首先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统计工作,完善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全国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通过全面、准确、及时地采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相关数据和对影响市场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公布,政府可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并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和指导,以实现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的预警和对房地产投资、消费的引导;其次,政府要设计合理、严密的房地产税制,引导土地持有者合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抑制土地的过度投机。如,对土地空(闲)置征税,以鼓励持有人积极投资开发,提高囤积投机的成本。征收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能有效地抑制土地投机,且能将由社会引起的土地增值通过增值税的形式部分返还给社会,体现了社会公正。征收土地保有税,以刺激土地供给等。

(二)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房地产金融市场,形成具有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房地产二级金融市场,以达到分散银行信贷风险的目的。房地产对于银行的依赖性过大,不利于自身发展,同时商业银行过度的房地产贷款,有悖于商业银行的“三性”原则。因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社会存款,而将这部分资金投向期限较长的房地产项目不符合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的要求,容易造成清偿危机,产生金融风险。在成熟规范的市场中,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融资不仅仅有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基本形式,在一级市场以外,还应存在着发达的证券化二级市场。在这个二级市场上,各种房地产金融工具同时存在,包括投资基金、信托证券、指数化证券等。房地产证券化可以促使房地产经营专业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房地产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房地产企业自身应增强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诚信度,提高抗风险能力。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较其他行业尤为明显。规模小的开发商的单位成本居高不下,在广告策划、营销推广、环境改造、配套设施、物业管理等方面,规模较大的公司占有明显优势。此外,规模大尤其是具有较强现金实力的开发商在选择项目最佳开发时间上也具有主动权。因此。房地产业内部适度的资本集中,能有效地节约房地产开发和经营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银监会要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和服务功能

银监会应加快发挥在社会信用基础和市场诚信制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其监管作用和服务功能。激励诚信行为,促使各经济主体在日常信用活动中养成守信习惯,彼此建立起互信、互利的信用关系,确立失信成本递增的违约制裁机制,严惩欺骗和违约行为,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起诚实守信的氛围和环境。促进金融稳定。

(五)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自身应加强管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首先,商业银行要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分析、预测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和扩大房地产市场信息来源。及时关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情况,提高对房地产市场发展形势的分析预测能力;要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制订与产业政策相互协调的房地产信贷政策;要加强对房地产行业周期波动的研究,防范市场风险于未然;其次,信贷从业人员必须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调查环节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及时分析信贷业务的客户风险和经营风险,研究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信贷审批人员应在审批环节严格把关。一是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宏观政策;二是分析项目投资资金组成的合理性和来源的可靠性,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自有资金是否到位,部分销(预)售收入作为投资来源是否可行等;三是分析项目总投资的合理性,如建安成本是否过高等;四是分析项目的合法合规性,结合“四证”分析有无超规划、超容积率等情况;五是分析项目抗风险能力,结合成本、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率、敏感性因素分析等指标进行分析;六是分析项目的市场前景及其竞争力,要结合产品价格、项目所在地的位置、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开发商的品牌等因素分析;七是分析担保措施,抵押物是否足值、变现能力是否强,保证人保证能力如何等;八是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信状况、开发经验、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意识及风险控制能力。

四、结束语

农村金融信贷风险调查分析 篇4

一、农村金融信贷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分析

有数据显示, 截至2011年10月, 我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16.53亿元, 同比减少0.7亿元或3.2%, 全市农户小额信用不良贷款6.2亿元, 同比增加1.2亿元。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占信用社贷款总额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不良贷款行为呈上升趋势, 金融信贷风险加大。我们知道, 金融信贷风险主要是因为贷款人不能按期及时的归还贷款所致。那么, 产生金融信贷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就是指国家对于金融机构的政策、法规;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贷款人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情况等等。金融信贷机构对农民发放贷款后, 农民对于信贷资金的使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同时, 由于农民本身的觉悟和素养也导致了其社会信用度偏低, 这样也使金融信贷资金的回笼出现困难。我们先就其外部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首先, 作为农村金融信贷机构的是农村信用合作社, 而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而这个机构其性质为官商混办, 它的业务不是很单一的, 相应的还有一些政策性任务, 而这样性质的信贷, 很容易在评审监督上出现问题, 导致资金无法回笼。其次, 农村金融信贷机构采取农民入股的形式, 但是也仅仅是个形式, 其信贷程序并不是由理事会决定, 而仍然依靠政府, 这就造成农民没有收益, 也就没有合作的愿望。最后, 因为农村金融信贷机构的管理模式仍然采用商业银行的模式, 它不能有效应对农村的不集中、贷款额度小的特点, 使得农村金融信贷机构对贷款人的信息掌握不准确, 交易费用高, 形成较多不良贷款。

其内部原因有:储备资金不充足, 流动性风险加大;资产利润率低, 不良资金多, 亏损严重。内部管理缺失, 近年来, 农村信用合作社内部职工铤而走险, 携款外逃现象时有发生, 职业犯罪率居高不下。

二、对金融信贷风险认知不足, 导致金融信贷风险加大

很长时间内, 农村金融信贷机构缺乏对金融信贷风险的认识, 对于贷款的事前、事中掌控不足, 不能很好地对金融市场环境进行调查分析, 对于各种的风险没有预警措施, 也没有风险发生后的处理办法, 这就致使农村金融信贷机构对风险的掌控能力低下, 对于一些不良的贷款行为不能深入的分析其背后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不能反思这些行为就不能为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信息保障。

三、保守的信贷行为制约了其业务的发展

追求信贷安全是每个金融信贷机构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不能应对信贷行为产生的风险就降低信贷数量, 也就是不能“因噎废食”, 我们的金融信贷如果只选择那些没有资金回笼风险的业务来做, 就会失去大量的业务, 使信贷业务严重缩水, 其效益大幅下降, 经营管理者不能很好地把金融信贷风险评估和信贷机构的效益结合起来。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矛盾中发展进步, 风险和利益一直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没有风险, 而是在增加利益的前提下如何降低风险。

四、应对金融风险的策略

建立健全金融信贷制度, 构建良好信贷环境。建立信贷档案, 加强信贷业务管理, 及时发现不良信贷业务, 对这些信誉低的客户进行警告曝光, 加大监管力度, 对其行为进行约束, 创造良好信贷环境。奖励优良的信贷行为, 其信贷资金向信誉好的客户倾斜, 促使农民还贷意识增强。加大农村保险业务的发展, 增加效益降低信贷风险。加强法律意识, 对那些长期不还贷的客户, 诉诸法律, 追究其责任, 是其觉得如果不还贷所付出的代价比还贷要大, 从而规避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保护其他储户的利益。完善风险管理及风险预警制度, 要对每个信贷客户的负债能力进行分析, 给予其合理的信贷额度, 这样避免贷款客户盲目的贷款和投资, 即为客户服务, 也是自己的金融信贷风险降低, 也能避免贷款人效益链条发生危机而引起的信贷危机。风险预警的建立也是避免金融信贷风险不可缺少的一环, 我们要根据农村现状, 建立一个单独的风险评估部门, 对各级各类金融信贷业务进行风险评估, 对这些信贷行为进行跟踪监测, 对其风险走向进行分析, 及时准确的向金融信贷机构汇报其风险指数, 对资金回笼, 进行管理, 不免产生不良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1]赵本旭.关于农村信用社信贷隐性风险的分析[J].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1, (11)

[2]李琼, 张冬瑜, 夏盛萍.关于农村小额贷款保险发展困境的思考——基于农村小额信贷机构自身风险控制的视角[J].上海保险, 2012, (4)

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篇5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建立“各司其责、快速反应”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风险预警是指运用多种信息渠道和分析方法,对授信客户的预警信号进行识别,分析、衡量其风险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化解风险的主动性、动态管理过程。

第三条

风险预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预警原则。风险预警工作涉及支行、分行、总行多个层面多个岗位,银行全员都有预警职责。

二、及时报告原则。相关人员须及时发现各种预警信号,并尽快报告。

三、快速反应原则。对于生效预警信号必须采取应对行动,在紧急情况下,相关人员可以本着有利于保全信贷资产原则,按照规定程序快速反应。

第四条

风险预警工作是授信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办法是《授信风险管理操作手册-对公分册》第十章“授信后管理”中关于风险预警管理的细化。如以前的规章制度与本办法存在不一致之处,则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条

本办法所列行动方案如果触发资产保全、授信审批、政策修改等流程,应按照相应规定和权限办理。

第二章 岗位和部门职责

第六条

客户经理是发现管辖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

(二)对预警信号提出初步评估意见和行动方案;

(三)将发现的预警信号及时录入CECM系统,并每日通过CECM系统检查其他人员录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核实后使之生效,并拟订应对预案报请批准;

(四)具体执行风险预警行动方案,并及时报告处理效果和最新情况。第七条

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也是发现辖内客户预警信号的主要责任人,其职责为:

(一)督促客户经理完成日常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二)对客户经理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进行指导;

(三)直接参与重点关注客户的授信后管理和风险预警工作;

(四)对客户经理提出的风险预警评估和应对预案进行审核,批准实施“紧急行动方案”,并组织和跟进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

第八条

分行对公授信管理中心风险经理职责:

(一)指导客户经理进行风险揭示,协助发现预警信号;

(二)协助经营单位核实预警信号,分析评估预警信号等级;

(三)协助经营单位制定预警行动方案;

(四)直接参与重点关注客户的风险预警工作;

(五)跟进、汇报预警行动方案的落实情况。第九条

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职责:

(一)督促、指导辖内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开展风险预警的发现、评估工作;

(二)对上报的预警行动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具体意见;

(三)组织、协调辖内经营单位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四)向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和总行公司业务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第十条 分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一)负责发现本行所在区域内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协助发现重大个案预警信号;

(三)对预警信号的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审核,提出具体意见;

(四)监督、检查分行各层面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五)行使分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六)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和处理情况,以及分行风险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第十一条 总行公司业务部职责:

(一)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预警信号和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负责对本条线预警工作进行检查、指导;

(三)负责组织指导分行重大预警客户和跨分行集团客户的预警工作;

(四)做好对系统性预警反应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向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并抄报总行风险管理部。

第十二条

总行风险管理部职责:

(一)负责发现在行业、客户、地区和产品等维度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二)协助发现全行法人客户的重大预警信号,定期下发《风险警示名单》;

(三)负责发布总行预警委员会识别评估的预警信号;

(四)监督分行预警信号的发现和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

(五)行使总行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职能;

(六)负责全行预警体系的维护和管理。

第十三条

总行审批部、风险总监和分析员应在日常审查审批工作中关注预警信号,评估预警信号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科学合理地批准授信方案。审查分析岗有权直接在CECM系统中录入生效预警信号,或者使他人录入的提醒预警信号生效,在使预警信号生效前可以要求分行风险经理出具核实意见。

第十四条

总行发展研究部主要负责关注和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现宏观经济运行方面的系统性预警信号。

第十五条 稽核部门主要负责通过稽核检查发现个案预警信号或其他系统性预警信号,负责对预警信号发现、处理流程的规范性进行稽核检查。

第十六条 总行其他条线管理人员通过日常专业条线管理、研究分析、外部媒体等途径识别预警信号,并录入CECM系统,经客户经理或审查分析员确认后生效。

第十七条

集团客户的主管客户经理负责分析成员公司的预警信号对整个集团授信风险的影响,并制订行动方案。各成员公司的客户经理负责分管客户的预警工作,一旦发生预警,除按照规定流程处理外,还应直接将有关情况报主管客户经理和主管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同时报送总行公司业务部、总行风险管理部,以保证信息快速传递,并协同主管客户经理落实预警行动方案。分行辖内的集团客户预警和行动方案要经分行预警委员会批准,跨分行的集团客户预警和行动方案要经总行预警委员会批准。

第三章 预警信号的分类 第十八条

预警信号按涉及客户的数量划分,分为系统性预警信号和个案预警信号;按对客户还款能力的影响程度划分,分为一级预警信号、二级预警信号和三级预警信号。

第十九条

系统性预警信号是指从行业、地区、产品等维度可能会对我行某组合层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个案预警信号是指只会对我行单个客户或单个集团客户的还款能力构成影响的预警信号。

第二十条

一级预警信号是指:情况非常紧急,该客户对银行的风险已经基本确定而且非常高,银行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先控制风险,再研究其他对策。

二级预警信号是指:情况比较紧急,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尽快进行评估分析,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三级预警信号是指:情况不紧急,但必须进一步调查分析,了解预警信号的成因和客户风险状况。

第二十一条

系统性预警信号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主要表现为在国家政策、经济环境、行业趋势等方面发生可能导致客户还款能力下降的变化(详见附件1)。

第二十二条

个案预警信号主要表现为在公司治理、银企关系及履约能力、公司运营、财务指标等方面发生可能导致客户还款能力下降的变化(详见附件1)。为了方便基层经营单位快速判断预警等级,本办法进行了初步评估,但仅作参考,具体严重程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评估。

第四章

预警应对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在行动方案中针对系统性预警信号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不限于此):

1、建议修订信贷政策指引,明确控制或禁止进入区域/行业/品种/评级;

2、建议渐进式退出已涉入的宏观经济面已恶化的区域/行业/品种/评级;

3、建议贷款整体转让;

4、建议组合限额的调减;

5、建议提高准入门槛,规定限制性标准;

6、建议限制或禁止使用某类信贷产品等。

第二十四条

在行动方案中针对个案预警信号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不限于此):

1、要求采取额度控制措施,如冻结未用额度;

2、要求调整客户的信用评级;

3、建议提前收回贷款;

4、建议处臵抵质押品;

5、要求冻结借款人在本行开立的存款账户,只入不出,扣款归还本息;

6、建议根据合同向保证人追索,要求其代偿借款人应付的本息;

7、建议资产保全人员介入对贷款进行救治等。

8、建议加强担保,如更换保证人,提供更多的抵、质押品等;

9、要求提前进行信贷重检;

10、建议变更授信条件;

11、建议提前对贷款风险分类进行重新评估,降低五级分类;

12、建议或要求暂停新增授信;

13、要求对于该客户予以特别关注,加强监控力度,更加频繁地检查和汇报。第二十五条

“紧急行动方案”是指:对于一级预警信号先控制住风险进一步扩大的措施,如:停止领用未用授信额度,冻结存款账户,扣划账户资金提前收回贷款等。其中:停止领用未用授信额度需要通知分行放款中心(切分的贸易融资额度应通知分行国际业务部);冻结存款账户,扣划账户资金提前收回贷款需要相应合同条款支持。

第二十六条

针对严重程度不同的预警信号,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采取不同的行动方案(本办法所列对应措施仅供参考,实际操作时可以根据情况灵活组合、创新):

一级预警信号一般先采取“紧急行动方案”,并随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建议处臵抵质押品,建议资产保全提前介入,建议采取诉讼等;

二级预警一般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建议更换保证人,建议提供更多的担保品,建议变更授信条件,建议降低五级分类等;

三级预警信号一般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要求特别关注预警企业,要求增加检查频次、要求调低信用等级等; 系统性预警信号一般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如建议修订信贷政策指引、建议严格审批条件、建议渐进式退出、建议降低组合限额等。

第五章

预警信号的处理流程

第二十七条

预警信号的发现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渠道:

1、授信后管理----按照规定的频率和要求对客户进行跟踪检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识别客户层面的各类预警信号。

2、日常监控----通过审查审批、日常信贷管理、现场和非现场监控过程,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3、研究分析----通过对外部宏观环境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预警信号。

4、外部渠道----通过关注网络、电视、报纸、专题研究报告、其他新闻媒体等,识别各类预警信号。

5、系统识别-----CECM系统可以对预先设定的定量预警指标进行自动识别。第二十八条

客户经理通过授信后管理、外部渠道等及时发现识别授信客户预警信号,同时每日登录CECM系统查看他人录入的提醒性预警信号。

第二十九条

对于发现的或提醒的预警信号(包括总行《风险警示通报》的客户),客户经理应立即核实,并评估判断预警信号等级,提出初步行动方案或措施,填写《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见附件4),报所在经营单位负责人,经营单位负责人应对预警信号进行核实,对行动方案进行评估。

第三十条 基层经营单位审核后的预警信号应于1个工作日内上报分行对公授信管理中心风险经理。风险经理会同客户经理核实和分析预警信号,协助客户经理研究制订行动预案,并报告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

第三十一条

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对送审的《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后,送分行风险管理部审核。

第三十二条 分行风险管理部评估预警信号严重程度和行动方案的可行性后,签署意见,报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审批。第三十三条

分行应每月组织召开风险预警委员会,听取各部门汇报预警信号处臵及效果,研究完善行动方案,遇重大紧急预警可召开临时会议。预警信号不解除,应每月向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最新情况。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责成主办客户经理上会汇报。

第三十四条

预警行动方案批准后的次日客户经理应将预警信号和行动方案录入CECM系统,并负责执行批准的预警行动方案;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帮助辖内经营单位执行预警行动方案;分行风险管理部应在行动方案获得批准的次日将《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抄报风险总监,并负责监督行动方案的执行情况。

第三十五条

对于一级预警信号情况通常特别紧急,为防止风险进一步扩大,可按照“紧急行动方案”处臵: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险预警委员主任有权批准“紧急行动方案”,事后报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批准的“紧急行动方案”应第二天报风险预警委员主任核准,风险预警委员主任批准“紧急行动方案”应报下次风险预警委员会或召开临时风险预警委员会核准。风险预警委员会如果对 “紧急行动方案”有异议,有权修改,否则视为同意。在此情况下,《预警信号处理审批单》只需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和风险预警委员主任签字即生效。

第三十六条

视预警信号严重程度,审批机构如果需要对预警行动方案有修改意见的,要及时将意见书面反馈给分行风险管理部。

第三十七条

总行可以根据外部信息和内部监控发布个案预警信号,流程参照第三十三条和第三十五条执行。分行应对总行发布的预警信号进行评估、核实、制定行动方案,并报告最新情况。

(具体流程详见附件2:个案预警处理流程图)

第三十八条

对于系统性预警信号,总、分行风险管理部会同提出部门进行核实和分析后,判断预警信号严重程度,提出初步行动方案或措施,报告总、分行预警委员会批准发布。第三十九条

对于特别紧急的系统性预警信号,在经总、分行或预警委员会主任批准后,可先发布并采取行动方案,再报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备案,风险预警委员会有权修改已经批准的行动方案,否则视为同意。

(具体流程详见附件3:系统性预警处理流程图)

第四十条

如果预警信号已经导致授信出现实质性风险,经营单位要提请保全部门提前介入,提供保全意见,或直接进入保全程序。

第六章

风险预警委员会

第四十一条

总、分行成立风险预警委员会,总、分行行长或主管风险管理的副行长任主任,成员由风管部、公司部、保全部、私人部、国际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风管部。风险预警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一)听取个案或系统性预警信号发现及处理情况的汇报;

(二)批准预警行动方案;

(三)批准跨区域集团客户预警行动方案(总行预警委员会);

(四)有权指定某单位或个人开展专项预警调查或执行预警行动方案;

(五)有权批准或修改本办法;

(六)负责建立并维护全行风险预警体系。

第四十二条

分行预警委员会还应讨论以下议题(预警会议纪要内容应简明扼要,应摘要反映预警信号的分析、处臵情况,并及时反映低质量存量客户清收化解情况):

(一)研究和跟踪低质量存量客户风险排查和清收化解情况;

(二)本期新增定性、定量预警信号风险状况分析;

(三)下两个月即将到期不能正常还款授信的风险状况及处臵方案;

(四)上期预警信号的处臵情况汇报;

(五)上次预警会决议落实情况汇报;

(六)总分行预警信号生效或解除决定;

(七)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的预警情况。

第四十三条 风险预警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风险管理部,其具体职能:

(一)负责风险预警委员会会议的组织、材料收集、记录,编写会议纪要;

(二)监督相关单位执行预警应对方案的情况;

(三)向风险预警委员会汇报辖内预警工作开展情况;

(四)风险预警委员会安排的其他工作。

第四十四条 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原则上在月初20日内,会议要形成纪要备查,月末报送总行风险管理部,抄送总行公司业务部。同时将有关风险预警信号及处理情况通报全分行。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原则上在月初15日内。遇重大或紧急情况,可随时召开总、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在预警委员会闭会期间预警委员会主任履行其职责,事后报预警委员会核准。

第七章

预警信号的解除

第四十五条

当以下情况发生时,可以提出解除对客户的预警的申请:

1、经过核实,相关人员报告的预警信息不准确;

2、原预警信号情况好转,已对我行授信不构成风险;

第四十六条

个案预警信号的解除由客户经理提出,填写《预警信号消除审批表》(见附件5),经支行行长、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负责人、分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同意,报分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批准后,准予消除,《预警信号消除审批表》应存档。

第四十七条

系统性预警信号的解除由各级风险管理部提出,报同级风险预警委员会批准后,准予消除。

第四十八条

总行发布的预警信号如需解除,应履行第四十六条或第四十七条规定程序后,由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或总行风险预警委员会主任批准解除。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对于能及时发现并报告预警信号的贷款责任人,如贷款手续齐全合规、无主观故意,在责任追究时,可根据授信工作尽职规定予以免责;对于未能及时发现并报告预警信号甚至故意隐瞒不报的贷款责任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格问责。第四十六条

对于提醒性预警信号没有及时核实调查而引发风险扩大造成授信损失的责任人,将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

第四十七条

如果基层经营单位负责人以各种形式压制客户经理隐瞒不报,将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经营单位负责人责任。

关注“穷人金融”发展小额信贷 篇6

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功能,是建立经济活动中资金短缺者与资金盈余者之间的联系,调剂整个社会中的资金余缺,达到对资金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和福利水平。但在现实中,因穷人的贷款数额小、风险大、信誉差且成本和交易费用高,使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为这个社会群体提供信贷服务。这就需要有一种创新金融,来为有偿还能力的穷人提供贷款,帮助他们脱贫。小额信贷恰好起到了这一作用。

小额信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

穷人没有信贷权,与资金的本性和穷人的经济境遇相关。世界性消除贫困的努力,既无法改变资金的本性,也无力从根本上改善穷人的境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近几年在国内外扶贫资金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穷人和穷国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实际上,破解穷人融资难题的钥匙在穷人自己手上。农村不缺乏盈利机会,农民也不缺乏盈利能力,缺乏的是农民的联合。这种联合的纽带就是以信用为基础的小额信贷,就是以小额信贷为基础的现代社会普遍的商业联系。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穷人积蓄的存款绝大多数未能供给需要贷款的穷人使用,而是在一项项金融制度的安排下,离开了穷人社区。比如,中国农民的钱存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后,这些资金大多流向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和富裕地区。

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收入低下、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单笔存贷款规模小、生产项目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比较大、缺乏必要的担保与抵押品等特点,决定了农村信贷的风险较大。农业投资的长期性、高风险和低盈利性,与商业资金追求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是相悖的。农业的自然依赖性也导致信贷的地区风险较大。因此,农村经济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农村信贷成本要大大高于城市工商信贷。

能否获取必要的融资,使穷人拥有贷款权、拥有资产,对于穷人经济至关重要。没有融资渠道,就意味着穷人的简单再生产链条可能断裂,甚至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尽管信贷本身不能创造经济潜力,但它能够释放这种潜力,能够使穷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本和生产资本去实现盈利并增加财富。

如何构建一个普惠性的金融体制,为穷人提供小额信贷,在保证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实现从扶贫到培育其发展能力的转变,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改革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里,普惠性金融体系的构建已转化为一种斗争,一场还穷人以贷款权的斗争。普惠性金融体制的建立,将包括穷人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机地融入于国家金融体系。最终,这种普惠性的金融体系能够面向绝大多数人,面向更贫困、更偏远地区的客户开放信贷市场。

制度创新与生存优势

小额信贷的积极意义在于,为贫困人口提供一种积累和运筹资金来彻底摆脱贫困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小额信贷不仅是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更是对现有金融制度的一次创新革命。

对于小额信贷来说,其草根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在于对原有制度的不断突破和创新。通过金融制度、金融工具和穷人组织制度三个方面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穷人提供有效信贷服务,同时实现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成功的小额信贷有以下制度上的特色:

一、组织治理结构设计。这种金融制度安排,首先要打破贷款抵押机制。小额贷款不能以传统商业银行“坐商式”方式经营,而是要通过对投资项目前景、未来现金流、甚至是通过几户联保等形式,替代现有的不动产抵押借贷方式,来解决传统金融制度中的信贷安全监督问题。一个值得注意的经验是,在小额信贷实践中,赤贫妇女往往比男人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自助的过程。妇女流动性低,违约可能性低。同时,为了使家人从贫困中解脱出来,妇女在得到贷款后,更愿意辛苦劳作,而且更加持久和坚韧。事实上,贷款给妇女的效果更为显著。在小额信贷实践中,创新性、适应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上。

二、执行机制设计。国际上成功的小额贷款,存贷差一般高达10%?20%。这里似乎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开展小额信贷的目的在于支持、帮助弱势群体,一方面又要收取高利息,这里是否有矛盾?其实不然。首先,小额信贷是商业贷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贫款,不亏损经营是最起码的商业要求;其次,对农民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借到钱,利率稍高一些是可以承受的。以3000元的小额信贷为例,高1个百分点的利率,借款者一年仅需多付出30元的利息。

这1个百分点对借款者来说不算什么,但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却是愿不愿意大规模开展此项业务的关键。小额信贷以高收益覆盖高风险,以小额定期换款增强流动性,在商业模式上提出了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小额信贷制度设计。以小额贷款为标志的“穷人金融”实践,是基于社会底层的草根性金融,其信贷制度设计有别于正规金融体系。只有基于农户实际需求进行金融组织和制度安排,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我国金融业的发展,不能简单模仿发达国家的金融模式,而应当承认“草根金融”存在的价值。如果将“草根金融”简单地归结为“地下金融组织”并予以取缔,就可能扼杀了“穷人金融”的创新与生存活力。

小额信贷机构的资金来源及展望

小额信贷所承载的期望,在于构建一个普惠性的金融体系。我国实施“八七扶贫计划”以来,已向西部贫困山区投入各类扶贫资金达1000多亿元。但这些地方的贫困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原因之一,是资金投入结构严重不合理,大量资金被地方政府用来发展传统的农牧业和修建公路,而没能进入贫困家庭。

解决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必须突破依靠捐助资金或财政补贴,导致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局面,通过制度设计和保障,从民间机构获得更多的可持续发展资金。从恢复穷人的信用出发,建立真正的面向穷人的普惠制金融体系。

小额信贷发展资金来源,可有以下渠道:

一、财政转移支付。在国家扶贫资金中拿出一块(包括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应成为个人发展账户中的注入资金和存款补贴的主要来源,对于个人发展账户非指定性使用的罚款也应用于此。

二、初始资金来源本地化。小额信贷的资金要成为当地经济顺利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信贷的运作必须成为当地资金循环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其启动资本和参股者必须本地化,这也有助于项目后期的治理和运作。

三、可持续发展资金来源于项目运作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说,盈利性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源泉。

四、建立资金进入通道。作为普惠性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把小额信贷机构纳入国家金融体系发展框架。小额信贷机构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要建立起明晰完整的运行机制:第一,小额信贷机构在能够吸收公众存款之前,必须具有明确的产权结构,机构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配置合理;第二,小额信贷机构清晰的产权结构,来源于逐利的私人资本的介入;第三,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资本回报率,吸引私人资本介入。

信贷风险暴露开发商面临金融危机 篇7

2008年4月16日17时,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继续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决定自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可一次性冻结资金2000亿元左右。据了解,2007年央行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冻结资金约2.02万亿元,如果加上今年的三次,央行冻结的资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约为2.62万亿元。

而在央行宣布再次提高准备金率的同一天,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发布了一则《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对省级地区住宅(非经济适用房)的预售收入,按照预计利润率不低于20%的标准预缴企业所得税,并且还要按照规定的预计利润率分季或月计算出预计利润额,计入利润总额预缴。业内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一旦将所得税每月缴付,则资金流动率将有所下降。

楼市表情

面对此举,全国各地楼市出现了不同的“表情”。

京津:前景看好

据调查,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商品住宅供应同比基本持平,成交量下降36.1%。同期,天津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跌13.8%。

链家地产认为,京津楼市受整体市场观望情绪以及金融紧缩环境的影响,成交量不可避免地均出现了下滑,但是天津下滑程度明显小于北京的36.1%,这与天津城际铁路开通、京津冀都市圈成型等利好因素密切相关。

去年12月,京津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预计今年8月份将正式运营,这条高速铁路开通后,京津通达将只需要半个小时,这刺激了天津市房地产市场开发及消费预期。另外,作为全国区域规划编制试点的“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基本成型,对于拉动天津经济发展、提升消费预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仲量联行介绍,今年第一季度,天津房地产市场数个领域的投资和成交都相当活跃,新的零售商正在天津寻求开店商机,服务行业的发展则继续拉动市场对天津写字楼的需求,天津市场继续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一季度,世邦魏理仕亚洲区投资公司和香港建设有限公司都对天津其他开发商的项目进行了投资,引起了市场的瞩目。与此同时,新加坡的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购买了当地位于友谊路的一座写字楼。仲量联行预计,接下来的几个季度,天津的房地产交易将持续活跃,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仲量联行上周发布了最新一份名为《快速迈向新北京》的白皮书。该白皮书不仅分析了奥运会作为重要推进因素如何推动北京的城市化发展,同时还分析了奥运会对北京长期持续的影响。

该白皮书提到,自2001年成功申奥后,北京在城市改造方面的总预算约41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投资用于改善环境以及扩建城市基础设施。白皮书指出,有言论称北京房地产市场在奥运后将会大幅回落,但事实上,奥运会本身和支撑北京房地产市场增长的主要需求推动力之间并无直接的关联。不过,奥运会的持续影响,很可能成为北京在未来十年乃至今后更长时间内取得成功的重大因素之一。

上海:需求旺盛

2008年首季,上海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在办公楼市场。来自仲量联行的一季度报告显示,尽管浦东已进入大规模新增供应期,但本季度浦西、浦东办公楼租金均出现上涨。一季度次贷危机并未影响上海。

仲量联行表示,在商铺市场方面,零售商所代表的需求来源,不仅仅是来自一个或两个大洲,而是来自三个大洲。虽然有一些金融业租户的扩张势头有所放缓,但大部分客户仍希望扩大其在上海的规模,并实现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

据介绍,合资及本土企业在这一市场扮演着同样重要的角色,将于今年竣工的浦东办公楼中,有约50%目前已被预租。本季度,浦西及浦东租金上涨3%。

随着货币政策收紧,开发商转向其他融资方式。仲量联行指出,本地开发商与国内外公司合作的机会不断升温。“这些合作可为他们提供推进项目开发亟需的资金。”

江西:观望依旧

受房地产调控措施的政策影响,江西房地产市场观望情绪渐浓,今年一季度,该省房地产贷款潜在风险加大,金融机构放款更加谨慎。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江西省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萎缩。前三个月,全省商品房销售总面积263.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2.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5%。商品房销售额51.51亿元,同比下降17.0%;其中住宅销售额仅45亿元,同比下降20.9%。受此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流入减少,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已经开始绷紧,如期归还银行贷款的压力加大。

据了解,省内多家金融机构反映,已经有一些中小房地产企业贷款逾期。为防止风险积聚,年初以来各金融机构纷纷采取措施,开始主动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今年一季度,江西省房地产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大幅下降。全省金融机构新增房地产业贷款10.33亿元,同比少增19.4亿元;新增个人贷款39.46亿元,同比少增22.76亿元。

福州:退地风潮

4月初,福州融信地产宁愿损失7000万元保证金,退掉了去年9月高价拍得的一块“黄金地”,在房地产业激起了千层浪;一些知名房地产企业也因资金周转问题导致项目“流产”,少数城市土地价格还出现了下降。这使开发商不得不反思以前疯狂“抢”地的行为,出手时也更加理性。

合肥:土地流拍

日前,合肥有12宗土地流拍。专家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真正的原因可能还是开发商资金短缺,拿地没有底气。目前开发商的资金自有率普遍只有25%左右,也就是说约75%的资金都是靠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和买房者支付购房款获得的,而当前的金融调控政策要求开发商自有资金达到35%才能申请委托贷款。很多开发商的钱只够买地,在后续建设资金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发商肯定不敢轻易拿地。

“现在很多城市的形势都不太好,有的城市不仅房价不稳定,土地价格也在波动,贷款又那么难,谁还敢轻易买地啊?”一位参加合肥土地拍卖会的开发商无奈地说。

合肥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负责人透露,他们一个多月前就开始向浦发银行申请贷款,各项申请手续和资质也都符合要求,可是钱还是贷不下来,而以前申请类似的贷款只要半个月时间。该负责人坦言,目前房地产业风险较大,放贷时银行比以前更加谨慎了。

安徽房产担保公司透露,目前银行向开发商发放信用贷款的情况几乎没有了,都要求开发商以实物作担保,开发商想玩“空手道”根本行不通。

浙江:不再囤地

“目前许多城市房屋销售市场充满了观望的气氛,房子卖不出去,资金就不能回笼,也就没钱再拿地。”浙江一位开发商如是说,以前拿了地即使不立刻开工,囤地也可以赚钱,但现在新政策规定囤地要收土地闲置费甚至被收回,还有可能贬值,“如果拿了地又迟迟不能开工,无异于‘飞蛾扑火’”。

数据再现

从已公布的2007年年报来看,上市房地产公司的负债总额已远远超出了现金存量。

以现金存量最高的万科为例,其负债总计为661.75亿元,现金存量仅占负债总额的25.76%。保利地产(280.60亿元)、招商地产(159.62亿元)和金地集团(161.13亿元)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6.49%、22.48%和15.58%。

在上述公司的债务总量中,银行贷款所占的比例差距较大。其中,万科的银行贷款额度为249.56亿元,占其债务总量的37.71%;保利的银行贷款则有121.57亿元,占债务总量的43.33%;而金地的这一比例则为52.43%。万科虽然债务总额最高,但未来的还贷压力相对却最小。

伴随着去年楼市的快速升温,开发商拿地热情空前高涨,但是大量高价囤地的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一旦楼市遇冷,这些开发商的日子就变得难过起来。

以国内某知名房地产公司为例,去年一年该公司土地储备增加了2617.1万平方米,其中不乏高价“地王”,加上国家提高对土地闲置的收费标准,资金压力显而易见。

而去年7月以92亿元天价拿下湖南长沙新河三角洲“中国地王”的北辰实业日子也不好过。年报显示,在楼市井喷的背景下,该公司净利润却同比减少3.2%,每股收益也同比下降37.5%。同时,公司2007年负债达到119亿元,资产负债率上升至58.4%。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2.9万亿人民币,但从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1~11月份交纳的土地出让金达9130亿元人民币,全年数据应超过1万亿元。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表示,一般出让金占地价款的三分之一,其他的三分之二是农民的补偿费和拆迁费。照此推算,去年开发商买地所花资金超过3万亿元,即地价款超过全年销售收入。

为缓解资金压力快速回笼资金,房地产商开始想方设法加快现房销售速度。以万科为例,率先降价让万科在调整中获得了先机,原本声称不会跟进的一些房地产商随后也纷纷下调了价格。

专家声音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

在销售回款放慢,银行贷款缩紧,上市阻力加大的形势下,开发商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资金链,保护现金流,其次是注重产品品质。开发商保护资金链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充足的资金才有能力获得土地这一稀缺资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

目前国内房地产开发商现金流趋紧是一种普遍现象。而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房地产开发投入资金不足也是必然,再加上资本市场不景气,房地产企业的股市融资将会迅速减少。这不仅会导致房产土地交投清淡,也会促使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而让房价进行向下的调整。

房价向下调整不仅会导致住房抵押物的价值下跌,也会导致土地价格的下降而放大银行信贷的风险。因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主流是土地抵押贷款,而土地价格迅速下降,必然会让土地抵押物价值下跌。这不仅把银行信贷风险完全暴露出来,也会把银行信贷风险无限放大。比如,如果一块土地在高位时评估市值为1亿元,银行风险定价为60%,这样,房地产开发商就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6000万元。但是当土地的价格下跌50%时,这块土地的抵押价值只是3000万元。这时银行信贷的风险就完全暴露出来。这既是房地产开发商把银行捆绑在一起的理由所在,也是目前一些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减少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原因。但是,房地产开发商的银行信贷风险完全暴露,受到惩罚的首先是房地产开发商而不是银行。

对于住房按揭贷款,中国不会走上美国式的次贷危机之路,因为中国没有让按揭贷款证券化及衍生品化,但是中国的住房按揭贷款既没有美国式的多元化的住房按揭贷款体系,也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规则、贷款人信用管理与评级等。商业银行在短期利益驱使下,早些时候让不少没有满足住房信贷准入标准的人进入了这个市场,从而导致中国房地产投机炒作十分泛滥,房价被迅速推高。但是,由于中国住房按揭贷款严格的首付比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内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信贷风险。

可以说,由于2007年房价涨得最快,从而使得2007年在一些房价上涨较快的地方有1万多亿元左右的住房按揭贷款风险较高,而在2006年底以前所发生的2万多亿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要低于前者。从这样的意义上说,全国的住房价格不下降到30%,对国内商业银行所造成的风险不会太高。而一旦房价下跌,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不仅房地产开发商面临巨大的风险,而且这样的房地产开发随时都面临倒闭的风险。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

现金流比利润率更重要。当前,宏观调控仍将继续,金融政策所带来的银根紧缩仍然持续,购买力不能回归市场的事实仍将继续,在这种情况下,供需规模不可能回到一个活跃状态。目前市场的客观条件是置业者购买欲仍然强大,可是购买力没有能回归。交易低迷需要开发商主动采取降价措施,如果价格不做改变,市场会给开发商持续经营带来困难。

上海五合智库总经理邹毅:

特别对于那些要继续扩张的开发商来说,更需重视资金周转,如果销售回款状况不好,不但是未来拿地,手中其余项目的开发都会受到影响。

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

如今大部分开发商现金流紧张,要是房子卖不动,就比较危险,因为开发商自掏腰包的主要是买地的钱,开发时的各种工程款和税费等往往会拖到销售回款后再付,一旦销售遇冷,风险随之而来。

北京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冯科:

一直以来,银行信贷对房地产行业存在过度的支持。从全国来看,房地产信贷占整个信贷比例大概30%左右,在一些核心城市已经超过50%。而通过与北京一些银行的接触了解,房地产信贷已经占到了80%。如果银行不调整的话,今年涨了50%,明年再涨50%,这样的市场迟早会迅速的崩盘。我们的判断是对长期乐观中的短暂担忧,面对重新调整的既得利益格局。我预测,明年房地产信贷只有收缩,不会有增加。所以,预计明年上半年会成为房地产企业密集抢夺贷款的一个时间。

当新的信贷指标下放的时候,大家都要抢贷款。对一些银行,特别是房地产信贷比重较高的银行,只能要求它减少房地产信贷的比例,而不是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讲,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在目前的房地产金融价格里面,大部分是依赖于银行的支持,那么这种支持在明年很难持续。

润联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总裁马广:

可以说,过分依赖银行的单一融资渠道,高度集中于银行的融资体制,将使银行风险承受负荷大大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直接融资市场发展很快,但在短时期内仍然难以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目前,房地产业在相当大程度上需要银行的信贷资金支持。银行是房地产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这也正是目前房地产融资渠道狭窄和房地产金融体系不完善的必然结果。

除却融资渠道的狭窄性,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尚未完善之处。例如,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影响融资渠道拓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有关房地产金融方面的政策法规,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科学有效的体系,缺乏相互一致性与协调性,操作困难,直接影响房地产融资渠道的正常开展。

房地产业融资渠道的单一,无论开发商还是银行体系,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同时也蕴含了巨大的风险。所以说房地产融资多元化是解决目前房地产融资难,形成房地产金融体系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首席经济学家孙飞:

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远未形成的表现之一。目前中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缺失,主要体现为房地产信贷单一模式,银行一家独大。房地产企业实际上的金融资金来源,除去股权融资,90%以上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房地产业作为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金融有很强的依赖性。由于中国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银行业长期处于高垄断地位,一方面使金融行业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给房地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掣肘。

金融信贷风险 篇8

一、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

(一)房地产信贷安全意识不足

一直以来,金融行业内外竞争就异常地激烈,尤其是近年来房地产信贷的崛起使得同行业间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房地产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这种优质的资产受到各个银行的青睐,各个银行之间为了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纷纷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在房地产信贷过程中,更加重视利润,而忽视风险,在管理方面一般都是死板硬套,缺少对宏观经济运转、房地产行业形势、行业运作特点、相关行业生产规模、相关政策以及金融机构所处环境的详细分析和研究;而且也没有重视防范经济周期、市场环境、资金链运转、居民生活状况等预期变化可能给房地产信贷业务带来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银监会的通报显示,各个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逐年下降,致使商业银行更加忽视这一块,将精力放置在了其他的领域。

(二)对信贷规模控制的认识有偏差

我国商业银行在对房地产的信贷支持上,主要关注的是房地产信贷的增长速率,把房地产信贷余额的增长速率作为调控目标。这存在两方面的不足:首先,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完全认识房地产信贷的运营模式,给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2009年起,我国房地产信贷余额已经逐年攀升,这种信贷规模所支持的房屋单价已经超出了普通老百姓的支付能力。其次,由于信贷管理模式不够完善,房地产信贷统计和实际信贷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少专家学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房地产信贷规模和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综合竞争力不足。从信贷风险的方面来看,房地产信贷规模需要与老百姓的支付能力相吻合,才能够促进房地产业的繁荣,但是,目前过高的房屋单价高出了老百姓的支付能力,既会影响未来的房屋购买力,也造成了现阶段GDP的虚高,为房地产信贷风险埋下伏笔。

二、对房地产金融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强调房地产业的民生属性

房地产行业具有资金流量大、高利润、风险高、较强产业联性等特点,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中孕育而生的独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地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的步伐,己经成为目前社会经济大系统中重要的有机组成成分。我国经济在最近十几年来的高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紧密相关,并且它与其它行业有较高的联动性,其牵连50多个行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被称之为支柱产业而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关于房地产的发展,需要认识到几个深层次的问题,即在经济的运行中存在一定的周期,过分强调房地产业发展和对经济的带头作用,容易使房地产带来的经济效应成为泡沫;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房地产经济的下滑速度会比整体经济的下滑速度要快的多,对消费者的打击和对经济增长的冲击也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以房地产业促进或刺激经济的发展首先是带动了房地产业的非理性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极端的非理性选择。

(二)严格控制信贷规模、优化信贷结构

要降低房地产金融的风险,需要合理控制信贷规模,在关键时刻需要对房地产信贷规模运用限额管理制度。我国在2010年10月份实施了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限购令以后,信贷规模不断收紧,房地产经济增长速度和原来相比明显放慢,但绝对规模还是呈现增长的趋势。现在的房地产信贷规模较大,其持续增长容易导致房价增长从而带来信用风险;且房地产信贷绝大多数部分都集中在商业银行,贷存期限出现差错会导致流动性风险。房地产信贷结构的改善也是控制房价、缓解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预防房地产信贷风险产生的有效措施。

(三)健全我国的资本市场

在下一阶段,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企业债市场。应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鼓励房地产企业通过发债来融资,把债券风险的承担和价值体现交由市场机制自主、自发、公开地自调节。还应该引导房地产上市公司多进行可转债融资,在降低投资者风险的条件下解决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结语

房地产业中的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环节:购房者环节、房地产开发企业环节和为房地产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购房者是最终支付来源,开发企业是房地产业资金循环的中心环节,金融机构环节是整个房地产业金融风险的最终承担者。要解决房地产金融风险问题,需要采用多管齐下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葛瑛,王慧娟.房地产金融属性的表现及经济含义:以美国房地产市场为例[J].上海金融,2011(02).

[2]王建威,高庆,何国钦.新常态下政府投资与银行信贷的互动及评估——基于福建省龙岩市的实证研究[J].福建金融,2016(05).

[3]毛翔,任琳.“大银行”情系“小企业”——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分行服务小微企业纪实[J].中国城市金融,2015(12).

[4]王敬仁.基于风险防控的银行信贷审查审批建设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09).

金融信贷风险 篇9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推广与扩大, 在信息时代, 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渐渐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而阿里巴巴小微信贷的成功运作作为其中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更是值得研究者们深入探讨。众所周知, 小微企业由于其贷款需求的“短、小、频、急、散”的特点, 使大多传统银行不愿向其发放贷款;而同时, 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7.3%,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这种背景下, 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来, 阿里小贷累计客户数超过了65万家, 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 (截至2013年12月底) 。阿里金融在实现自身盈利的同时, 也为广大急需资金周转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灵活的的借款渠道, 使其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为在课题组与阿里金融支付宝创新事业群进行访谈等调研基础上, 结合阿里金融不同于传统银行的发展特点等, 对阿里金融小微信贷运行模式及风险控制的探讨研究成果。

二、阿里金融小微信贷概述

阿里金融亦称阿里巴巴金融, 为阿里巴巴旗下独立的事业群体, 主要面向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小额信贷等业务。目前阿里金融已经搭建了分别面向阿里巴巴B2B平台小微企业的阿里贷款业务群体, 和面向淘宝、天猫平台上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的淘宝贷款业务群体, 并已经推出淘宝 (天猫) 信用贷款、淘宝 (天猫) 订单贷款、阿里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

2010年, 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宣告成立, 这是全国范围内首家完全面向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 也是全国首个电子商务领域的小额贷款公司。次年, 重庆市阿里金融小额公司成立。截至2013年12月底, 阿里小贷累计客户数超过了65万家, 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600亿元;户均贷款余额不足4万元, 户均授信约13万元, 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下。

同时, 我们了解到, 截至13年上半年, 淘宝平台共有800万家店铺, 其中有400万家已通过淘宝贷款平台对贷款资格的审核, 并且, 已有25万家店铺成功申请到淘宝贷款。我们可以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阿里金融的小额信贷在淘宝店铺商家中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阿里小贷也对淘宝上的小微企业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三、阿里金融小微信贷运行模式

阿里金融有阿里信用贷款、淘宝 (天猫) 信用贷款, 淘宝 (天猫) 订单贷款等微贷产品, 且均为纯信用贷款, 不需要小微企业提交任何担保或抵押。其贷款方式都是在线操作, 即时到账, 如同组合成一台“贷款ATM”。

1. 信用贷款

其中, 使用最多的为信用贷款类。阿里信用贷款指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的诚信通或中国供应商会员无需提供担保即可申请。在综合评价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授信风险和信用需求等因素后核定授信额度, 额度从5万元-100万元。淘宝 (天猫) 信用贷款提供给淘宝店主 (天猫商户) , 无需抵押或担保。系统在综合评价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授信风险和信用需求等因素后自动核定授信额度。对于毫无抵押物的小微企业, 利用传统的金融模式, 无法从银行贷到款, 现在可以利用其在阿里巴巴平台上沉淀下来的交易数据, 申请相应的贷款额度, 缓解其资金压力。

同时, 贷款人可根据自身资金流回流情况, 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 例如有等额本金还款法、等额利息还款法及等额本息还款法, 这三种还款法, 分别对应从短到长的还款期限 (如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 。多种人性化的还款方式也能使小微企业更加主动、灵活地偿还贷款。与传统银行的贷款发放流程不同, 阿里金融的信用贷款平均只需五天即可发放。

2. 订单贷款

订单贷款指淘宝 (天猫) 卖家以个人名义, 用店铺中处于“卖家已发货”状态的订单申请贷款, 系统会对这些订单进行评估, 在满足条件的订单总金额范围内计算出可申请的最高贷款金额, 发放贷款。订单贷款最短3分钟即可发放, 日息为万分之五。订单贷款的快速发放大大提高了卖家资金的利用率, 同时针对卖家不同情况的不同贷款额度策略也降低了贷款的风险。

3. 淘宝 (天猫) 聚划算专项贷款

淘宝 (天猫) 聚划算专项贷款是提供给有参加聚划算活动的淘宝 (天猫) 卖家。卖家成功参加聚划算活动, 在冻结保证金之前, 系统会根据卖家店铺的运营状况以及参团商品属性给予综合评估, 最高可以申请到100万的信用额度。聚划算保证金正常解冻日为贷款到期日, 贷款到期日无论聚划算保证金是否解冻, 均需要归还本息, 未足额还款的, 贷款逾期, 阿里金融收取逾期利息, 逾期利率为正常利息的1.5倍。

四、对阿里金融成功运行模式的分析——强大的数据平台支撑

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额小、贷款次数多, 于是按照银行传统的贷款发放方式, 会造成贷款发放人工成本高, 甚至可能造成收不抵支的局面。据资料显示, 阿里金融单笔小微信贷的操作成本为2.3元, 而银行的单笔信贷操作成本在2000元左右, 这也是与银行传统贷款方式的一个最大不同点。

而阿里金融可以将小额信贷的成本控制降到如此低廉的原因就在于其背后强大的数据平台支持。

在大数据信息时代到来的今天, 掌握数据以及对数据的正确分析是对企业决策至关重要的。阿里金融小微信贷的巨大成功就在于借助了阿里巴巴生态圈中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完备的数据资源。

1.“草根”征信系统

阿里巴巴B2B已运行12年, 全国4200万小微企业中, 超过800万家在阿里巴巴平台上进行买卖。支付宝沉淀了庞大的后台数据, 这个“草根”征信系统因此极富价值, 可以为信贷业务提供强大支持。这种360度全方位的客户评级技术, 能更深入全面了解小微企业业主信用等级水平, 极大降低小贷信用风险。

2. 云计算

通过与阿里云的合作, 使用大规模的数据计算, 统一的数据存储。微贷技术过程中必须要计算的订单的真实性, 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关联度, 是否炒作信用, 风险的概率的大小、交易集中度等问题得到了解答, 使阿里金融对整个运营成本有了很好的控制, 能够以合理的利率水平向小企业提供贷款产品。

3. 量子恒道统计、淘宝第三方tp服务商

量子恒道统计 (淘宝官方出品) 基础服务提供基于店铺的流量数据, 包括流量分析、推广效果、客户分析等相关数据分析, 同时还为卖家提供“过滤掌柜ID”等工具类产品-百宝箱。

淘宝第三方TP服务商则通过与商家的沟通与对话, 明确商家的店铺策略、营销目的等等信息, 量身定制适合商家店铺的优化方案, 同时会有日常优化和及时数据实时监控。并有技术员、质检员等全程跟踪、检查、监督, 帮助店铺提升销售额。

这些基于数据分析的服务软件, 在帮助店铺盈利的同时, 也能更好地了解店铺的实质运营情况, 这些数据在判断商家店铺信誉及是否发放贷款时也尤为重要。

此外, 正是由于这些沉淀的强大数据资源, 才可以加快放贷流程, 对业务流程实施了根本性变革, 在全面评估分析原有业务流程效率的基础上, 整合业务环节, 简化业务流程, 简化决策机制。通过业务流程的标准化作业和集约化管理, 实现阿里金融的“小微信贷工厂”高产目标。从而大大降低贷款成本。

五、阿里金融小微信贷风险控制研究

在消费金融领域, 主要有三大风险: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及市场风险。阿里金融小微信贷的风险也可以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而由于新型的互联网小微信贷模式的本身特点, 最为突出的风险还是信用风险。具体来看, 信用风险的控制可以从贷款前、中、后三段进行分析。

互联网金融模式, 由于其自身虚拟交易平台等特点, 造成对贷款人的不了解——双方信息不对称, 最终容易产生欺诈、骗取贷款等行为。

阿里金融小微信贷在发放贷款前, 则是通过线上与线下数据监控与分析、视频调查等方法来确认验证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申请贷款时, 系统会根据申请的贷款数额大小, 安排进入不同的审批流程。

1. 线上、线下风险控制

在线上, 通过商家店铺的运营情况、DSR店铺评分系统数据、盈利能力、现金流流量数据等来进行风险大小的评判。在线下, 通过了解贷款申请人的背景、个人诚信状况、对店铺未来运营的规划想法 (包括详述销售产品种类及预期利润率等) 等。同时, 贷款用途也需列明, 如进货周转、扩大产品线等。

2. 根据申请贷款数额不同, 分层审批

当贷款数额大于50万时, 此项申请自动进入审批制, 审批制有一系列流程步奏, 可以大大降低大额贷款的风险。从报名、筛选、在线填申请表, 到客户经理进行电话调查、提交个人身份证、结婚证、征信系统出具的信用评级等, 最终此任务被操作员认领, 在操作审批系统进行审批。通常这一流程需要1-3个工作日。

在审批成功, 贷款发放后, 系统也会自动监控店铺的运营情况, 随时掌握商户的动态信息, 将贷后风险降到最低。若未按期偿还贷款, 则会扣除贷款人支付宝中余额;更严重者, 则会开启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 辅以网络公示等惩罚机制, 提高了客户违约成本, 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此外, 也有专门的催支团队, 通过邮件、电话的方式提醒贷款人及时还款, 若情况严重, 则可能运用法律手段。

可以看出, 阿里金融建立了多层次的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 贷前、贷中以及贷后3个环节环环相扣, 可以有效降低小微信贷的不良贷款率。

六、阿里金融发展优势及社会良好效应

阿里金融的成功与其独特、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阿里巴巴集团通过旗下三个平台将世界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买家和供应商联系在一起。从阿里巴巴集团“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到“解决小企业采购、销售、管理、融资难的愿景”。我们可以看出阿里金融是着眼于“小”与“微”, 在产业越做越大的同时, 也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 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

阿里金融帮助很多小微企业解决了贷款难的问题, 使小微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我们知道, 在浙江省等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 外来迁移人口众多, 而且前来“务工经商”的人占大部分;对当地资源的不熟悉, 无论是人脉资源, 还是政府财政资源, 都使得外来务商人员不能积极有效率地进行经济生产, 亦或是招商引资。而传统信贷, 需要贷款人提供充足的信用担保:如财产担保、人员担保等。在这种情况下, 极具创造性的互联网数据化运营模式的阿里金融小微, 使无担保抵押式贷款成为可能。

阿里金融小微信贷相比银行传统信贷, 优势显著。其单笔贷款的操作成本极低, 不良贷款率维持在1%左右。这种优势得益于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生态圈”以及强大的“平台+金融+数据”模式。阿里巴巴先后成立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等多个平台, 它们分别代表B2B、C2C和B2C领域。[4]数十年里, 这三大平台上, 沉淀了大量的客户资源和交易数据, 也正是因为阿里生态圈的独特优势, 使阿里金融在小微信贷的贷款成本方面更有竞争力。

七、阿里金融发展瓶颈及发展契机

1. 在制度上

阿里金融作为一家小额贷款公司, 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有限, 按照银监会1:0.5的指导杠杆率计算, 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而随着近期民营银行的呼声渐起, 阿里金融有望获批银行牌照。从而解决可放贷资金不足的问题。

2. 在客户主体方面

在阿里巴巴生态圈为阿里金融带来强大优势的同时, 也使阿里金融的客户有了很大局限性。它的持续市场拓展能力受到了限制, 阿里巴巴网站并不是实质上的博览会, 供需双方不能当面交易, 故进行交易的产品大部分为标准品, 工业加工品, 而例如服装等需当面查看检验质量的产品不易在阿里巴巴网站形成交易。由此产品属性决定一部分同样从事外贸加工出口的中小企业无法成为阿里巴巴诚信通会员, 不具备申请资格。

同时, 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发展中的契机, 即随着阿里巴巴平台上搭建平台的成功战略模式运行, 其客户规模在不断扩大, 同时客户粘性也在不断增强。

3. 市场普及度

通过对杭州中心区市民进行的简单随机调查, 我们了解到, 目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多数从事附加值低的行业, 江浙一带中小企业家多数以做销售起家, 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接受阿里金融小额贷款这种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型金融产品尚需一段时间。但与此同时, 互联网金融近年来不可忽视的迅猛发展也使人们逐渐认识和了解到阿里金融等新型金融产品。对其未来市场有一定拓展作用。

摘要: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信息数据时代的到来, 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 阿里金融作为其中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自诞生以来, 解决了上万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本文主要从近年小微企业融资难背景出发, 结合实地访谈调研结果, 详细阐述阿里金融小微信贷的运行模式, 并对其进行概括分析。同时, 简要说明阿里金融的风险控制机制。最后, 分析阿里金融成功的企业文化等原因, 并对其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阿里金融,小微企业,小额贷款,大数据,信息,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谢金楼, 吴晓俊.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特点、问题及对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 2012 (5)

金融信贷风险 篇10

一、增强责任感, 顺应职能调整, 创新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央行职能调整后, 传导和贯彻货币政策, 加强窗口指导, 有效预测、预警和防范系统金融风险是基层央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 县域经济全面发展与融资渠道单一的矛盾, 缺少优良载体与信贷择优扶持的矛盾, 贷款投入与防范信贷风险的矛盾等问题, 如何化解这些矛盾, 将银行资金用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刀刃上, 这也是基层央行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是基层央行的责任和义务, 人行孝昌县支行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得出结论, 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 金融支持也必须遵循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基层央行是宣传货币政策的“发言人”、金融机构利益的“代言人”、银企融资关系的“经纪人”, 要扮好这三种不同角色和履行好职责, 需要前移服务窗口, 掌握第一手资料, 才能更好地发挥“窗口指导”的作用, 进一步落实宏观调控的建议权, 有效防范系统金融风险。因此, 人行孝昌县支行决定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监测制度, 旨在增强基层央行宏观调控能力、金融稳定能力、金融服务能力、金融发展能力。

二、构建平台, 组织监测,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 立足实际, 构建监测平台

一是构建了组织体系。为了实时、准确、全面地开展新增贷款监测工作, 成立了孝昌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监测领导小组。由人行行长任组长, 各金融机构负责人及人行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金融机构分管领导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负责其日常组织与协调工作。

二是设立了监测指标体系。根据工作需要, 按照点与面相结合、监测需求与业务特点相结合的原则设置了新增贷款监测指标体系。监测指标设置兼顾了全面性、专业性、典型性、关联性的原则, 充分体现了行业特点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意图。主要有十大监测指标:贷款总量监测、贷款投向监测、贷款期限监测、贷款利率监测、贷款方式监测、贷款风险监测、贷款额度监测、贷款管理监测、贷款规费减免情况监测。

三是建立了培训网络。支行制定了《孝昌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监测实施方案》, 召开了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监测工作会议, 组织各金融机构分管信贷工作的领导及信贷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培训工作。同时, 各金融机构积极延伸培训触角, 也组织了信贷员进行了培训, 为监测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 突出重点, 加强监测

借助新增贷款监测平台, 主要运用了四个结合的方法开展了监测工作:一是月度监测与季度监测相结合。主要对变动频繁, 且需密切关注的监测内容实行了月度监测, 如贷款总量变化情况、贷款投向情况、贷款十大户变化情况等, 便于及时、全面、准确掌握新增贷款发展趋势及其变化情况。二是静态监测与动态监测相结合。除采取定期监测外, 还通过对部分重点监测对象、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开展不定期现场走访或问卷调查等形式, 以把握信贷资金运动的苗头性、趋势性变化, 便于及时进行信贷风险提示、预警预报和窗口指导。三是重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支行在开展新增贷款全面监测的同时, 还重点加强了贷款期限、利率、投向的监测, 特别是房地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钢铁行业贷款、水泥行业贷款、纺织行业贷款, 主要看各金融机构贷款期限确定是否合理, 利率定价机制是否完善, 是否贯彻了“区别对待, 有保有压”的方针, 是否及时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贷款等。四是监测与服务相结合。监测是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强化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 道义劝说。因此, 支行寓监测于服务之中, 着重引导了金融机构正确处理好信贷增量与信贷存量、信贷规模与信贷效益、信贷投入与信贷风险的关系, 以更好地服务了金融机构, 优化了信贷资金结构, 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 运用“三书”载体, 加强分类指导

支行通过监测与分析, 按季形成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监测报告, 并运用“三书”传导“窗口指导”意见和行使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建议权。一是下发贷款监测报告书, 该报告书全面概述了全县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基本情况、贷款运行特点、贷款风险提示及下一步信贷指导意见, 该报告书已成为各级领导掌握信息的渠道和参考决策的依据, 也是引导金融机构做好信贷工作的“传感器”和督促金融机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的“助力器”。例如:2009年一季度贷款监测报告书指出:企业办理抵押贷款手续时间过长且收费标准过高, 这一问题引起了县政府高度重视, 并对相关责任人实施了诫勉谈话和行政警告处分, 较好地落实了规费减免政策;还有银行贷款投放过慢, 不符合“金融信贷早春行”的要求, 也影响着企业一季度“开门红”的情况, 也同样引起了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 并调整了信贷思路, 加速了贷款投放进度。二是下达贷款监测预报建议书, 主要对存在信贷风险隐患, 存在违背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趋势或具备其他较轻微信贷违规行为的金融机构, 下达金融机构新贷款监测预报建议书, 善意劝告相关金融机构及时采取措施修正信贷行为。例如:2008年二季度贷款监测发现:县农行拟对某玻璃厂贷款, 但该企业是一个“环保”有问题的小企业, 支行建议县农行谨慎审贷;县联社对农户贷款利率定价过高, 不符合“放活、多予、少取”的惠农政策, 支行建议县联社根据不同信用级别的农户实行差别利率。以上二项建议均被相关金融机构采纳。三是下达贷款监测预警劝告意见书, 主要对存在问题呈发展上升态势的金融机构下达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监测预警劝告意见书, 该预警劝告意见书依轻重不同分为绿、黄、红三个级别, 依据不同级别具有不同警告作用。例如:2008年三季度贷款监测发现:县农行单户票据融资额度太大, 不符合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相关规定, 支行对该行下达黄色预警劝告意见书, 诫勉劝告该行制定整改措施, 规范信贷行为, 防范信贷风险。支行先后对贷款投向过于集中、贷款结构不尽合理、培植客户力度不够、信贷签约落实不够等问题下达了不同级别的预警劝告意见书, 均引起了各金融机构高度重视和积极整改, 其整改合格率达100%。

加强监测, 运用“三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分类指导, 实现“三个一批”:一是监测劝告限制一批。对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需要限制或禁止发展的行业, 项目和产品, 加强监测, 搞好“窗口指导”。发现问题要采取措施予以劝告, 劝告无效的, 向其上级行和有关部门反映。二是引导发展扶持一批。对一些弱势群体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 加大了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小额农贷”, 推行了“大额农贷”;增加了中小企业贷款和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建立完善了贷款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推动了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 推动了助学贷款等拓宽消费信贷领域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支持了经济发展和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协调支持优化一批。采取了银企协作会、项目推介会以及联合授信或综合授信等多种形式, 积极引导了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优质骨干企业及信用企业的支持力度, 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了流动资金贷款, 支持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 加大了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领域和企业产品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

三、实施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取得的初步成效

1.贯彻了宏观调控政策, 畅通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人行以季度例会和“三书”的形式向各金融机构通报货币信贷运行情况、当前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情况及解决的建议、对策, 传导货币信贷信息, 汇集了信息流, 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从而理顺了关系, 提高了信息资源的融合度和利用率, 落实了宏观调控政策, 实现了更好地服务经济金融发展的目的。

2.优化了信贷结构, 增加了信贷投入。

金融机构在人行信贷提示和窗口指导下, 进一步转变了观念, 围绕发展经济和发展金融两大主线, 积极加大信贷投入, 信贷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3.服务了领导决策与参考。

通过整理新增贷款监测有关数据, 加以分析与研究, 形成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为领导制定与调整相关政策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实现了出思路, 出成果的目的。

4.规范了信贷行为, 防范了信贷风险。

在实行信贷提示的作用下, 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加强, 贷款逐步优化;贷款回收力度加大, 不良贷款占比有所下降;贷款“三查”力度加大, 信贷风险控制能力加强, 没有对限制行业发放贷款, 没有垒大户垒行业的现象。

5.探索了基层央行职能, 改善了金融生态环境, 增强了金融稳定能力。

IT管控消费信贷风险 篇11

欧美股市暴跌,欧债危机正造成消费信贷的资金枯竭,全球市场对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和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的担忧日益加剧。对比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足见消费信贷的风险管控对于经济的重要程度。今年5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信用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到32%,信用卡已经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那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将消费信贷的危机降至最低,来保证资金的健康流转呢?在技术层面上,IT人员可以给出答案。

信用卡爆炸背后的隐忧

近几年,中国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无论是本土央企还是外资银行纷纷开疆辟土,将开拓中国的消费信贷市场作为一大业务重点。

“2007那会中国刚刚加入世贸组织,中国银监会主要为银行做一些IPO的准备,还有巴塞尔II协议合规性的工作。当时银行主要想怎么使自己的业务得到快速增长,并且能够有足够的准备金。在早期,我们看到很多银行重点是放在争取新的客户上,发放更多的信用卡。”经济学家、博士马克•格林(Mark Greene)曾经先后任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IBM,目前,他是一家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费埃哲(FICO)的CEO,这家公司已为国内包括中国银行、光大银行在内的十多家银行提供信贷审批决策系统、信用评分模型等多方面的解决方案。

马克告诉记者,当费埃哲在2007年进入中国时,世界上信用卡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就是中国。时至今日,中国持有银行卡的人一共有5亿,每个人手里几乎有两张银行卡。

与此相对应的事实令人担忧,中国有2.3亿的信用卡正处在睡眠状态,这对于银行业来说,管理成本代价高昂。这些信用卡中庞杂繁琐的数据给银行的信息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有待开启。

要想平衡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增长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可以从银行自身的信息化系统着手,用技术手段科学地规避风险。

“最近几年这些银行开始从当初一味地争取新客户,转向了维护早前建立好的客户关系。另外这几年银行也开始看重他们的催收以及反欺诈这两个工作。所以客户关系管理、催收、欺诈,是信用卡客户管理目前的主要工作。”马克介绍到。

技术管控风险的重要环节

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的银行对于消费信贷的审批明显严格起来。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欧美很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大幅提高了评分标准。然而,信用评分系统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光大银行的零售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是国内第一个整合了分析技术和决策引擎的大规模智能化、自动化的零售风险管理系统,具有示范意义。

过去,光大银行的信贷审批主要依靠人工,信贷风险管理无法实现自动化,如何提高效率、促进零售信贷业务的大力发展是光大银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光大银行引入一整套的风险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四个子系统:决策引擎加速器、信用评分模型、个人贷款管理系统(信贷审批和放贷管理),以及数据集市(报告和巴塞尔内部评级法开发),从决策、评分、资金管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为安全信贷把关。

在审批环节,决策加速器(CDA)用于新增账户的信贷审批,光大银行可以自己设计并且灵活地修改决策。而且,对于已经制定的规则和决策,CDA可以简单地完成复用功能,从而避免重复开发。CDA为光大银行所带来的收益主要包括:实现信贷审批决策的集中化管理;快速实施信用政策和部署评分模型;通过自动化决策提高效率;可拓展的技术架构适用于多种平台等,减少了IT资源的维护投入。

在信用评分环节,系统中的信用评分可以实现对贷款申请的量化风险管理,光大银行在对申请者进行评分时会考虑综合因素,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主观判断。同时,信用评分模型还充分利用了统计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其他科学方法来实现评分的准确性。这大大节省了信贷审批的时间和人力,降低了信贷审批流程中的不一致性。

在贷款管理环节,新的信贷审批系统可以对信贷申请工作队列进行有效管理。该系统自动将每一步中的任务进行路由分配,让所有的操作人员能够更有效地使用电子化工作流程来工作。它通过实现流程和参数的灵活配置来进行业务变更,实现客户经理现场预审批。该系统通过使用应用信用品分模型所生成的结果,增强了光大银行根据单个借款人的还款概率对信贷申请进行更准确评估的能力,此外还以更科学、经济的方式来进行贷后管理和早期预警。

在数据分析环节,光大银行使用数据集市模块这一以分析技术为向导的数据平台对业务管理和风险管理进行数据支持,它建立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等级体系,可以对多种业务绩效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中国银行也已经开始利用IT技术来进行风险管控,中国银行的零售信贷业务占整个信贷业务的30%,而这一比例在未来有望增长到50%。借助费埃哲Blaze Advisor作为中央决策管理平台,中国银行开发出新的消费信贷审批系统,有效地提高了业务决策效率。

健康的消费信贷文化

在美国,个人消费占到GDP的70%,而在中国,个人消费只占30%。也就是说,中国大部分国内消费是由公共消费来带动的。但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个人消费将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拥有庞大的个人消费群体之后,成熟消费信贷文化的建立和完善也就指日可待了。相关专家指出,中国想建立健全这样的消费信贷文化,需要把握好四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信贷评分。在很多成熟的消费信贷市场,信贷评分是银行用来发放信用卡或者审批贷款时所使用重要决策依据和基础。在中国,今年年初才开始出现信贷评分,目前并未大规模使用。

第二个要素是特征,即持卡人或者申请者的特征。银行需要知道信用卡可以发给谁,这就需要先跟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然后了解他的家庭、背景,掌握客户特征。

第三个要素是还贷能力。也就是银行对持卡人的现状、收入、财务状况要有所了解,清楚持卡人有没有偿还贷款、按揭的能力。

第四个要素是抵押物情况。银行需要了解,在持卡人无力偿还的时候,银行可以收回多少抵押物。这样在发放贷款之前,银行可以规定相应的贷款额度。

金融信贷风险 篇12

所谓次贷危机只是发生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 投资基金被迫关闭, 股市激烈震荡并导致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的一场经济风暴, 又称为次级房贷危机。在美国, 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历史、信用得分、债务/收入比以及按揭比率等标准, 住房抵押贷款可分为优质贷款、次优级贷款与次级贷款三种。其中, 次级贷款是向缺乏良好信用记录和财务状况的高风险借款人提供的房地产按揭贷款。“次级”这一术语, 主要用来描述具有高违约风险的贷款, 次贷借款人通常具有部分或全部的以下特征:信用记录不全或不佳、收入较低、负债与收入的比例较高。

由于信用要求不高, 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高出2%—3%。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 美国许多金融机构大量发放次级抵押款。在发放次级抵押贷款后, 这些金融机构 (主要是次级抵押贷款公司) 通过贷款证券化的方式, 形成一系列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证券化产品, 通过信用增级机构的评级, 从而将贷款风险通过证券市场转移给专业投资者。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 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 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 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升值速度放缓, 次级借款人利用房屋升值再贷款的资金链条出现问题, 一些次级按揭贷款开始迅速恶化, 购房者只好卖掉房屋偿还贷款。随着利率水平出现逆转, 许多处于还款中后期的次级借款人无法承受利率大幅提高后的偿还义务, 只能选择违约, 不良贷款迅速积累。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于是, 次贷危机浮出水面。然而, 2006年, 美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逆转, 在房价上涨周期走到尽头、美联储不断加息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次级抵押贷款拖欠、违约及停止抵押赎回权数量不断攀升, 最终如同多米诺骨牌的倒下而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导致保险、养老基金、投资银行甚至政府机构的巨大损失。

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 主要是房价的下跌和利率上升。这个本来很自然的问题, 却由于受过去6、7年以来因美国经济状况良好而信贷宽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及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 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这样一来, 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变成了现实。在这过程中, 使得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次级按揭贷款违约事件规模不断扩大, 最终引发危机的爆发。

二、从次贷危机中反思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

本次次贷危机以及其后来引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暴露了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其具体的一系列问题如下:

1. 商业银行的征信系统信息严重不足, 信息失真。

银行相当部分贷款的发放是基于未经证实或虚假的收入文件, 反映借款人个人特征、住房特征、融资特征的信息严重不足, 信息失真。国内很多银行为争夺市场, 竞相放松信贷政策和审批尺度。

2. 商业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准备不足。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的暴露是由于房地产市场的降温, 而我国存在同样的隐忧。2006年下半年, 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加剧, 政符开始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 在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利率上调的宏观调控下, 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风险已经开始暴露。值得庆幸的是, 我国还没有真正经历房价大幅下降而导致抵押物不足值的情形, 国内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管理水平还没有经受过考验。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 按揭贷款的风险被掩盖了。

3. 人力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需求不匹配。

集中表现为二级分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人员数量偏少, 素质偏低, 工作效率不高团队作用发挥不充分。如某行省一级分行因新设两个部门, 从基层抽调大批信贷风险管理骨干, 各基层支行风险管理部门的成立又从信贷人员中剥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 中后台人员的大量增加, 致使信贷人员日趋匮乏, 导致基层行在个贷业务管理上力不从心;某行二级分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也同样存在着较大问题。

4. 内部控制建设薄弱。

实际运转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部门、岗位制约力度有限。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组织结构与专业银行时期相比, 基本架构没有实质性的变动, 仍是传统的垂直管理机构, 表现为管理责任关系和信息的汇报渠道均为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 三级管理一级经营。与外资银行相比, 纵向管理链条过长, 而横向的分工与制衡关系强调的不够。二是审计的后续监督专业性不够对信贷业务的专业化程度欠缺, 难以抓住主要问题。

三、针对以上信贷风险管理方面问题的对策

1. 推进信贷风险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进程。

各商业银行二级分行负责对基层支行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的搜集、审核、管理指导和监督。各基层行应加大信息系统开发的资金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行在系统改造、科技人员配备方面的支持, 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数据存储、资料分析、适时预警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 实现对信贷客户持续有效的风险管理, 进一步完善内部评级系统,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西方银行业认为:"银行本身置身于风险管理行业, 并通过对风险的有效管理而创造价值。同时认为信贷文化体现在:稳健、风险补偿、建设性、内部沟通和团队精神。

首先是资产风险, 特别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偏高, 资产风险问题仍较突出。有些商业银行把不良贷款下降目标层层分解到各分支机构, 但有些分支机构为了完成年底的考核目标, 利用借新还旧等形式进行转贷掩盖部分贷款形态的真实性, 银行监管必须针对这种情况在加强真实性监管的基础上, 依靠各种政策手段的组合运用, 进一步研究探讨彻底解决不良资产问题的有效途径。

第二是资本金不足, 潜伏着较大的信用风险。一些商业银行资本金不足会使银行抵御风险能力有着先天的缺陷, 从而对客户存款的安全性缺乏有效的保障。资本金结构也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人民银行作为银行监管机构, 在进行风险监管的基础上, 也要为如何及时、有效地增加商业银行资本金出谋献策。

第三是信誉风险。信誉风险主要是由于中小金融机构近年来出现支付风险而引发挤兑风潮等所造成的。目前我国仍有部分高风险金融机构被停业整顿, 尚未退出市场, 大量的不良资产未能处理, 个别非银行金融机构负债未能按时偿还甚至无法偿还, 上市公司造假导致一系列的信任危机。因此, 监管当局应寻找妥善的办法尽早解决现有的高风险金融机构, 合理安排市场退出, 增强社会各界对中资金融机构的信心, 重塑中资金融机构的良好形象。

2. 加强内控制度的建设。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 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 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在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过程中, 首先, 要以防范信贷风险为主。其次, 要增强银行内部稽核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通过实施内部稽核, 不断暴露商业银行业务上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上的缺陷, 并且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将风险降到最低, 达到适合银行发展的需要。

3. 改良信贷管理体制。

银行微观信贷管理制度建设仍然必须在效率和风险间进行适当的权衡取舍, 坚持以风险管理为中心, 提高管理水平, 完善审批制度;上下级之间互相配合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强化授权管理及统一授信管理, 科学划分、调整对各分支机构的授权权限;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信贷人员不仅要对决策失误产生不良贷款承担责任, 同时, 也要对否决好的项目坐失良机承担责任;另外, 对信贷人员所承担的较大责任支付对等的风险报酬。

4. 必须确立统一的信贷观念和信贷文化。

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和阐述发展与质量、速度与效益、提高效率与风险控制、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等重大关系, 形成统一“经营风险”的信贷观念与文化。只有这样, 信贷体制改革措施才有可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执行, 信贷体制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蓉.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世界, 2009 (6) .

[2]何国勇.对加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J].南方论坛, 2008 (3) .

上一篇: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下一篇:高等学校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