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共8篇)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篇1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
目
录
1.贷款风险管理制度…………………1--12 2.信贷合同管理制度…………………13-22 3.贷款计结息管理制度………………23-26 4.贷款管理责任制度…………………27-36 5.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制度……………37-45 6.贷后管理制度………………………46-55 7.贷款操作规程实施细则……………56-75 8.大额贷款管理制度…………………76-85 9.企业贷款管理制度…………………86-92 10.个人贷款管理制度………………93-99 11.贷款保证管理制度……………..100-105 12.委托贷款管理制度……………..106-108 13.农业和农村贷款管理制度……..109-114 14.农业小企业贷款管理制度……..115-121 15.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制度……….122-126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划分
第五条 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第六条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 贷款风险预测
第九条 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 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 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性质及程度进行识别和预测。
(一)定性分析预测。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内部各有关因素以及与借款人贷款偿还密切相关的外部环境和现象的不确定性分析,预测贷款风险。定性分析预测主要包括对借款人法人代表素质、经营管理水平、内部控制能力、信誉程度和发展前景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特定行业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市场供求变化、价格震荡等情况;各种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或诉讼、疫情等突发事件影响的分析。
(二)定量分析预测。主要是依据借款人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指标,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借款人经营风险主要采用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贷款项目评估、贷款风险度计量以及贷款风险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主要是根据借款人财务指标设置评价指标,将评价指标划为不同分值,根据分值划分信用等级,根据信用等级识别贷款风险程度。贷款项目评估主要是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指标和投资估算、筹资成本、项目效益测算和不确定性分析等量化指标评估,综合评价项目贷款风险。贷款风险度计量主要是通过设置贷款风险权重,计量贷款风险程度,量化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敏感性分析是指对贷款风险的主要或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进行量化分析,测定和判断其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
第十二条 操作风险预测。主要依据贷款行是否具有较强的风险决策能力;员工是否具备所承担职责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执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能力;风险管理是否覆盖贷款操作的各个环节;是否具有完善的信息管理手段等。
第四章 贷款风险预警
第十三条 贷款风险预警是指在贷款操作和监管过程中,根据事前设置的风险控制指标变化所发出的警示性信号,分析预报贷款风险发生和变化情况,提示贷款行要及时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贷款风险预警包括微观预警和宏观预警。微观预警是根据各种风险预警信号,及时判断单个借款人或单笔贷款的风险程度和风险性质。宏观预警是在微观预警的基础上,通过对贷款风险分类监测,依据贷款组合风险分析,综合评价贷款质量状况,判断全行或地区或行业的贷款风险程度(宏观预警详见第七章)。
第十四条 政策风险预警。主要通过政策风险信号反映。政策风险信号一般包括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农业政策、其他特定行业政策、信贷政策、汇率和利率政策等的调整、变动。其中,国家和地方政府与公司贷款密切相关政策调整、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和承诺保证变动、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异动,应当作为当前政策风险预警的主要信号和监测的重点。通过对各种政策风险信号进行识别、分析,及时发现危及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的风险苗头,提前对政策风险预警做出反映。
第十五条 经营风险预警。主要通过财务预警信号、市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和其他预警信号反映。
(一)财务预警信号。财务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各项财务指标如流动性比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收回率、现金流量等指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有较大变动。
(二)市场预警信号。主要通过市场供求和价格波动信号进行综合反映。市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所处行业或地区的宏观政策、特定行业政策、财政金融政策等发生改变,可能对行业经济周期和市场发展前景产生不利变化;市场供求关系、产品价格发生持续性或大幅度的波动;贷款上限和贷款支持价格上限面临挑战;地区和行业信用环境以及整体经济环境恶化等。
(三)行为预警信号。行为预警信号一般包括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存在违约记录,提供虚假资料套取贷款,违规开立存款账户,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借款人贷款展期次数增加,借款人法人代表的变动,法人代表及其财务、会计人员发生违规违纪行为,主要股东或关联企业发生较大调整,改制改组不规范,担保物品价值下降或担保撤销,借款人未经银行同意对外提供担保等。
(四)其他预警信号。主要是可能发生各种影响借款人经营水平的重大灾害或突发事件等。
第十六条 操作风险预警。主要通过银行内部操作风险信号反映。操作风险信号一般包括贷款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信贷岗位责任不明确、信贷档案不规范、客户信息资料不全面以及信贷管理内控机制不完善等;对不符合贷款基本条件的借款人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贷款担保、不按规定用途或超权限发放贷款;贷款“三查”或审贷分离操作不规范、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借款合同要素不全、信贷文本遗失或失效、数据统计失真、风险预测失误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
第十七条 建立和健全贷款风险预警系统。要建立微观风险预警与宏观风险预警相一致的预警体系。要运用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客户信息系统、行业或行情信息分析系统、信贷监管系统,特别是粮棉库存监管系统等信息,对贷款运营各环节和各种状态下的风险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识别、反馈,对影响贷款安全的主要风险信号进行前瞻性判断,并制订处置方案,落实各环节的责任,提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预防性和补救性措施。
第五章 贷款风险控制
第十八条 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在贷款发放前所采取的预防措施以及在贷款发放后、收回前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控制贷款风险的发生、扩大和恶化。应对不同性质的贷款风险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也可以对同一种类贷款风险同时采取多种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
第十九条 实行借款人贷款资格认定制度。应当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经营效益、资信情况定期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及贷款风险程度进行贷款资格认定。
第二十条 实行有效的贷款管理方法。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按照区别对待、分类管理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实行授信管理、逐笔核贷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一)授信管理。通过核定借款人一定时期内的授信额度,集中统一控制借款人信用风险。根据借款人的不同信用状况分别实行内部授信和公开授信。结合公司贷款业务的性质和贷款的特殊要求,确定借款人的基本授信和特别授信。
(二)逐笔核贷管理。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贷款的风险性质及程度,对不符合授信管理条件的,继续实行逐笔审贷、钱粮挂钩、购贷销还的贷款管理制度。
(三)项目管理。对各种专项贷款,要按照项目管理程序,对贷款项目进行立项、评估、审批、实施、验收、评价的管理过程,以确保贷款项目的成功。
第二十一条 选择有效的贷款方式。应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和贷款性质、种类,分别选择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方式。选择信用贷款方式的借款人,除另有规定外,原则要有相应的风险补偿金和一定比例的自有流动资金,并分别采取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和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的方式。
(一)贷款担保。对不确定性风险因素较多的贷款,可以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分别采取贷款保证、抵押、质押担保方式。
(二)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对借款人自主经营粮棉油等用于农业的贷款需求,但又不具备发放担保贷款的相应条件,可以采取贷款补偿金方式,作为贷款风险补偿。借款人在贷款前,提供符合有关自筹要求的收购(调入)粮棉油价款一定比例的补偿金,存入指定的贷款补偿金存款账户。补偿金在贷款本息未结清前,不参与借款人的购销经营活动,专项用于弥补收购(调入)粮棉油产生的风险。借款人还清贷款本息后,全额退还补偿金。(三)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可以根据贷款种类和性质,确定借款人自有流动资金比例最低限额。
第二十二条 严格执行贷款操作规程。实行贷款审贷分离和贷款审批授权制度,按照贷款“三查”程序规范操作,签订借款合同,确保要素完整,合法有效,规避操作风险。
第二十三条 完善库存监管制度。根据收购农产品资金贷款的特点,制定库存监管制度,对借款人粮棉油等库存实施有效监管,控制贷款风险。坚持实行粮棉油等农产品收购报账制度、库存检查制度和货款回笼制度。定期检查或抽查责任人的管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四条 加强对贷款管理制度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稽核。信贷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信贷员落实贷款管理制度制度和操作规程情况进行检查。稽核部门要及时组织对信贷员贷款操作规范情况的稽核,以促进各项管理制度制度的落实,做到规范和及时操作。
第二十五条 鼓励借款人投保。鼓励借款人对库存粮棉油等商品和其他符合保险规定条件的财产办理保险,转移贷款风险。
第二十六条 防范和控制借款人改革改制风险。对借款人实行合并、分立、股份制改造、破产等涉及公司债权的改制行为,要全程参与,落实贷款债权,防止借款人逃废悬空银行债务。对需要办理债务转移手续的,要规范签订债务转移协议,确保债务落实手续合法有效。
第六章 贷款风险化解
第二十七条 贷款风险化解是指对已发生的贷款风险,应根据风险的种类、特征,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采取财政补偿、补偿金抵偿、抵(质)押物变现补偿、以资抵债、保险理赔、依法诉讼、呆账核销等措施,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
第二十八条 对已经发生的政策风险,应及时向政府汇报,以政策为依据,督促按政策规定落实补贴政策和消化计划,消除贷款风险。
第二十九条 对已经发生的经营风险,应采取补偿金抵偿、向保证人追索、处置抵(质)押资产、以资抵债、保险理赔、诉讼和呆账核销等措施,化解、补偿贷款风险。
(一)用风险补偿金抵偿贷款本息。当借款人销售库存粮棉油发生价差亏损、贷款本息不能全额偿还时,要将借款人风险补偿金作为贷款的偿还来源,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二)向保证人追索。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保证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向保证人追索,督促其以货币方式或资产抵债方式偿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
(三)处置抵(质)押资产。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采取贷款抵(质)押担保方式的,应依法对抵(质)押物品进行处置,处置价款优先用于偿还所欠贷款本息。
(四)办理以资抵债。借款人确无货币资金或货币资金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应对借款人事先抵押或质押财产办理以资抵债,通过处置抵债资产收回贷款本息。
(五)办理保险理赔。借款人因遭受灾害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借款人已经办理财产保险的,应督促其及时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理赔款应优先用于归还所欠贷款本息。
(六)依法诉讼。对不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故意逃废债务的借款人,应通过诉讼手段依法清收。
(七)办理呆账核销。对已形成的贷款风险,采取一切化解补偿措施后仍无法收回的,按照呆账认定与核销程序报批核销。对表外利息,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后实行减免。
第三十条 操作风险的化解。对未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操作造成贷款决策失误,借款合同要素不全或合同无效,信贷监管制度不落实,信贷信息资料缺乏,数据统计失真,以及其他违反贷款管理制度的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和工作失误等所产生的贷款风险,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或补救,规范管理和操作,将贷款风险减轻到最低限度直至消除。
第三十一条 认真解读国家或省级人民政府的政策规定,积极应对“三农”贷款的风险,研究政策对“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化解。
第七章 贷款风险监测与考核
第三十二条 贷款风险监测。从强化贷款风险宏观预警出发,对贷款的质量状况和变动情况进行全面、持续、客观、动态地评价和反映,以便及时掌握贷款质量状态和贷款风险程度,迅速采取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第三十三条 贷款风险监测的依据。贷款风险监测主要依据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结果。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依次反映贷款的风险程度。前两类为正常贷款,后三类为不良贷款。通过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分类的具体依据是贷款实际使用情况和物资保证程度,同时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包括贷款逾期天数)和还款意愿,以及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和银行信贷管理等因素。
第三十四条 贷款风险监测方法。贷款质量分类,由信贷和会计部门按有关规定适时认定,并按照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监测要求进行归并统计。实行贷款质量分种类、分地区动态监测。
第三十五条 贷款风险监测内容。围绕贷款风险五级分类,设置若干贷款质量评价指标,监测贷款质量静态分布和动态变化情况、贷款质量的量比及其变动情况,贷款质量布局和地区、行业、种类等结构情况,评价贷款质量稳定性和不良贷款风险程度。
第三十六条 贷款风险监测分析。通过建立自下而上逐级定期监测分析制度,真实、动态地反映贷款质量状况。根据贷款风险的高危品种、高危地区、高危行业的分布情况,强化贷款风险的宏观预警功能。根据贷款风险监测结果,上级行及时完善信贷政策,调整授权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十七条 贷款风险管理评价考核。实行贷款风险管理量化考核制度,通过对贷款质量动态监测,重点对不良贷款增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将其作为衡量各级行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对不良贷款绝对额非正常原因增加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第三十八条 贷款风险披露。贷款质量分类状况按规定统一对外披露,对银监会、人民银行有特殊要求的,按规定另行上报。
第八章 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
第三十九条 实行贷款风险管理总经理负责制。要建立贷款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实行贷款风险管理责任制,总经理负总责。
第四十条 实行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分开管理。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应分别由不同的岗位或部门负责。建立贷款评审委员会,明确其职能和责任。贷款评审委员会只负责对信贷部门提交的贷款建议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贷款由董事长或董事长的授权人审批。
第四十一条 明确落实各相关部门的贷款风险管理职责。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制度及分类的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贷款质量的监测分析、评价与考核;会计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及按贷款科目核算反映;稽核部门负责对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真实性、贷款损失责任认定和处理情况进行稽核检查;信息电脑部门负责贷款风险监测分类统计报表的生成与上报;法规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制度合法性的审核和风险保障措施的法律工作。
第四十二条 实行贷款风险责任追究制度。凡因违规操作,工作及决策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交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修订。第四十四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信贷合同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信贷合同管理工作,加强风险控制,保证信贷业务的合法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贷合同管理是公司信贷管理的基础,信贷合同管理应遵循“统一法人,分级管理,授权决策”的原则。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信贷合同”,是指与公司信贷业务有关的借款合同、临时借款协议、担保合同(包括保证合同、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委托贷款合同、展期协议、变更协议等具有契约性质的文件。
第四条 本制度所称“信贷业务部门”,是指公司信贷管理、风险管理部门。
第五条 公司信贷合同文本分为框架合同文本、格式合同文本和特殊合同文本。
本制度所称“框架合同文本”,是指由公司拟定合同必备条款和选择条款,由信贷人员根据具体项目需要选择使用并可增加条款的合同文本。
本制度所称“格式合同文本”,是指预先印制拟定、以印制文本或磁盘形式下发的信贷合同文本。
本制度所称“特殊合同文本”,是指除“框架合同文本”、“格式合同文本”以外的其他信贷合同文本。
第六条 根据公司信贷业务的需要,借款合同一律使用框架合同文本;其他信贷合同可以使用格式合同文本。
由于特殊原因不宜使用框架合同文本、格式合同文本的,可以使用特殊合同文本。
第二章 信贷合同管理职责
第七条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全行信贷合同的法律归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信贷合同管理规章制度的拟定、修改及执行情况的检查;
二、负责框架合同文本和负责格式合同文本的拟定、修改、废止和解释;
三、负责信贷合同谈判及签订工作的法律指导;
四、必要时参与特殊、重大信贷合同的谈判;
五、负责授权范围内负责信贷合同的法律审查;
六、负责指导信贷业务部门办理信贷合同公证及抵(质)押物登记事宜;
七、负责处理涉及信贷合同的重大纠纷和诉讼案件;
八、负责负责信贷合同管理的法律培训;
九、董事长授权的其他职责。
第八条 信贷管理部门负责信贷合同的业务归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信贷合同谈判和签订工作的业务指导;
二、负责授权范围内信贷合同的审批;
三、负责授权范围内信贷合同变更的审批;
四、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行信贷合同管理中涉及的保险、监理工作;
五、负责信贷合同的统计工作;
六、负责信贷合同理的备案;
七、负责监督、检查信贷合同的履行,协调信贷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八、董事长授权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总经理在信贷合同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如下:
一、负责信贷合同的谈判、签订及履行;
二、负责授权范围内信贷合同的审批;
三、监督、检查本单位信贷合同管理工作;
四、负责本单位信贷合同的统计、分析工作;
五、董事长授权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信贷合同的谈判
第十条 信贷合同谈判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有关信贷业务管理的规定,以及正式的贷款承诺函、贷款条件评审报告、贷委会项目审议会议纪要、项目初步设计及总概算、开工报告及批复文件等有关资料。
第十一条 信贷合同谈判的主要内容是对贷款条件和合同条款的讨论和确认,其重点是围绕贷款风险点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第十二条 总经理负责信贷合同的具体谈判工作,风险管理部门、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信贷合同的谈判工作提供专业意见。
第十三条 承办信贷人员接到贷款承诺函后,应对贷款条件进行在确认,即应开始合同谈判;合同谈判涉及其他单位时,其他单位应予积极配合。
谈判过程中如遇与贷款承诺函、贷款条件评审报告内容不符的情况,应报信贷管理部门及风险管理协调;如协调未果,由总经理报董事长决定。
第四章 信贷合同的审批
第十四条 信贷合同的审批权限
一、固定资产贷款
1、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下(含100万元)的信贷合同,由信贷部门填报《信贷审批表》,由总经理自行审批;
2、贷款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信贷合同,由承办信贷员填报《信贷审批表》,报信贷管理部门;信贷管理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送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法律审查;风险管理部门审查通过后,由信贷管理委员会批准。
二、其他种类贷款其他种类贷款的审批权限按照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担保合同(包括保证合同、抵押协议及质押协议)应按照《贷款保证管理制度》和其他规定进行审查。
信贷合同送审时,应随附以下材料:
一、《信贷审批表》;
二、借款申请书和借款申请书中要求借款人和担保人提供的有关材料;
三、贷款条件评审报告或调查报告;
四、信贷管理委员会或董事会项目审议会议纪要;
五、其他审批时需要的材料。
第十六条 信贷员应在《信贷审批表》中对以下问题作专门说明:
一、贷款项目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二、合同内容是否与贷款承诺函、贷款条件评审报告、贷委会项目审议会议纪要的要求相符;如有调整,应说明调整内容;
三、合同内容是否与框架合同文本条款原意有重大出入;
四、框架合同文本中增加或删除的条款。
第十七条 信贷合同审查的主要内容
1、使用文本是否正确、规范;
2、合同附件是否齐备;
3、主、从合同相应内容是否一致;
4、合同主体是否依法设立并年检合格;
5、贷款项目是否超越对方法定经营范围;
6、贷款项目是否已办妥相关的审批手续;
7、借款人、保证人是否符合公司有关规定要求的条件;
8、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
9、合同内容是否符合贷款承诺函、贷款条件评审报告、贷委会项目审议会议纪要的要求;
10、合同主要条款是否完备;
11、合同内容、数字填写是否翔实、准确;
12、有无损害公司权益的条款;
13、违约处罚措施、争议解决方式是否合法、有效;
14、代理人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授权代理书;
15、代理人的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代理权限范围;
信贷员应对信贷合同进行全面审查,保证信贷合同的合法性、准确性;
信贷部门应从信贷业务管理的角度对报批的信贷合同进行审查;
风险管理部门应对报审的信贷合同进行法律审查。
第十八条 信贷部门应分别制定本单位信贷合同审批制度,明确信贷合同主办人员的岗位职责、任务以及信贷合同审批人员的岗位职责、权限。
信贷业务部门制定的信贷合同审批制度应报风险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信贷合同的签订
第十九条 公司发放贷款必须签订借款合同,不得发放无借款合同的贷款。由于特殊原因暂时无法签订借款合同,而又必须发放贷款的,可先签订临时借款协议。
借款合同应明确提款计划和还款计划,并约定具体日期。个别项目无法确定具体提款时间和数额的,在借款合同中应规定各用款总额,并采用在内签订提款协议的方式明确具体提款时间和数额。提款协议原则上由总经理自行审批。
借款合同中规定的还款计划原则上应与贷款承诺函、贷款条件评审报告、及贷委会项目审议会议纪要的要求相符。如确需调整,应在合同报批时予以说明。
第二十条 信贷合同经各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并按本制度规定审批通过后,应方可签订。
第二十一条 签订信贷合同签订后三十日内填写《信贷合同文本使用情况登记表》(见附件)并报送风险管理部门备案。各方应在合同上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并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理人签字。信贷合同应加盖骑缝章。
公司签订信贷合同一律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的使用和管理按照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信贷员负责信贷合同的具体签订,风险管理部门、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对信贷合同的签订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第二十三条 信贷合同必须填写合同编号,合同编号方法按照统一的规定执行。
第六章 信贷合同的履行
第二十四条 信贷管理部门应按照信贷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义务、充分行使权力利,并负责督促对方当事人全面履行信贷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第二十五条 信贷员负责合同的具体履行工作,如对方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违约行为,应按照合同约定与其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应及时报信贷管理部门,必要时风险管理部门采用法律手段予以解决。
第七章 信贷合同的变更
第二十六条 信贷合同的变更包括信贷合同的当事人变更、贷款展期、借款合同提款计划或(和)还款计划的调整及其他合同内容的变更。
第二十七条 变更信贷合同须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签订变更协议。变更协议为原信贷合同的附件。
第二十八条 信贷合同变更的审批程序,按行内有关规定办理。
第八章 信贷合同文本的制订、修改和废止
第二十九条 框架合同文本的制订。框架合同文本的制订,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拟订初稿;初稿送信贷管理部门征求意见后,由风险管理部门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送审稿报公司领导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颁布使用。
第三十条 框架合同文本的修改已批准使用的框架合同文本如需统一修改,参照本制度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一条 框架合同文本的废止已批准使用的框架合同文本,因各种原因已无法继续使用的,由风险管理部门报总经理、董事长批准后废止;
第三十二条 格式合同文本的制定、修改与废止格式合同文本的制定、修改与废止参照本制度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三条 特殊合同文本的制订。
一、信贷管理部门如需使用特殊合同文本(包括对格式合同文本进行修改、补充)的,应将文本草案及相关材料送风险管理部门审查;
二、特殊合同文本一事一订,未经风险管理审查同意,不得重复使用。
第九章 信贷合同文本的印制和使用
第三十四条 信贷合同文本的印制信贷合同文本采用计算机输出方式印制。
信贷合同文本由风险管理部门统一确定。
第三十五条 信贷合同文本的使用信贷合同文本的使用必须符合各类信贷合同使用说明的要求。
第十章 信贷合同的档案管理
第三十六条 信贷合同的档案管理工作应严格遵照《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七条 信贷合同签订后5日内,签订部门应将信贷合同副本分送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其他需要备案留存的部门;信贷合同签订后10日内,签订信贷员应将信贷合同副本报信贷管理部门备案;信贷合同正本应根据行内有关规定归档。
第三十八条 信贷合同的保密管理工作应严格遵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十一章 信贷合同管理的检查
第三十九条 风险管理部门负责检查信贷合同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第四十条 信贷管理部门负责定期检查信贷合同的谈判、审批、签订及履行。
第四十一条 总经理负责定期检查本单位的信贷合同管理情况。
第四十二条 信贷员应于每年1月20日前将上一本单位的信贷合同管理情况报送风险管理部门,由风险管理部门汇总并结合全行信贷合同检查结果,形成报告,会签信贷管理部门后,报公司总经理。
第十二章 违规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应按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四十四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修改。
第四十七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施行。
贷款计结息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贷款计结息管理,推进业务规范运作,按照《人民币利率管理规定》,根据人民银行关于贷款计结息问题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贷款利率换算公式为: 日利率=年利率/360,月利率=年利率/12。
第三条采用积数计息法和逐笔计息法计算利息:
积数计息法按实际天数每日累计帐户余额,以累计积数乘日利率计算利息。计算公式为:利息=累计计息积数×日利率,其中累计计息积数=每日余额合计数。
逐笔计息法按预先确定的计算公式逐笔计算利息。第一种计算方式:
计息期为整年(月)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
计息期有整年(月)又有零头天数的,计息公式为:利息=本金×年(月)数×年(月)利率+本金×实际零头天数×日利率。
第二种计算方式:
计息期全部化为实际天数计算利息,即每年为365天(闰年366天),每月为当月公历实际天数,计息公式为:
利息=本金×实际天数×日利率。
第二章 贷款计结息
第四条 贷款按逐笔计息法、以实际天数计息,具体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方式有:按月结息、按季结息、按年结息,利随本清贷款还本时清息。贷款按月结息的,每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按季结息的,每季度末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按年结息的,末月的二十日为结息日。
第五条 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按贷款合同签订日相应档次的贷款利率计息,贷款合同期内,遇法定利率调整,不分段计息。
第六条 中长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上)利率由借贷双方按商业原则确定,可在合同期间按月、按季、按年调整,也可采用固定利率的确定方式。根据贷款合同确定的期限,按贷款合同生效日相应档次的贷款利率计息。实行按月、按季、按年调整利率的,合同执行期间有利率调整的,每满调整周期后,再按当时相应档次的贷款利率确定下一周期利率。
第七条 对贷款期内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可按合同利率按月、按季、按年计收复利,贷款逾期后改按逾期罚息利率计收复利,最后一笔贷款清偿时,利随本清。
利随本清贷款不计复利。在贷款部分还款时,归还本金的那部分利息应同时归还; 第八条 贷款展期,期限累计计算,累计期限达到新的利率期限档次时,自展期之日起,按展期日同档次利率计息;达不到新的期限档次时,按展期日的原档次利率计息。
第九条 逾期贷款或挤占挪用贷款,从逾期或挤占挪用之日起,按罚息利率计收罚息,直到清偿本息为止,遇罚息利率调整,分段计息。对贷款逾期或挪用期间不能按期支付的利息可按罚息利率按月、按季、按年计收复利。如同一笔贷款既逾期又挤占挪用,应择其重,不能并处。
第十条 借款人在借款合同到期日之前归还借款时,贷款人有权按原贷款合同向借款人收取利息。
第十一条 贷款逾期遇节假日顺延,节假日后第一个工作日还未归还,则自贷款到期日次日起按逾期罚息利率计息。
第十二条 贴现按贴现日确定的贴现利率一次性收取利息。
第三章 按揭贷款计结息
第十三条 按揭贷款分固定金额还款法和递减金额还款法两种。还款周期分按月、按季两种。还款时按利息结清原则计息。还贷计划,天数按月30天计算。
固定金额还款法:每月(季)还款额(利息+本金)固定,计算公式为:
每期还 款额= 本金×月(季)利率×(1+月(季)利率)期数
(1+月(季)利率)期数-1 每期利息=上期剩余本金×月(季)利率 每期还本额=每期还款额-每期利息 递减金额还款法:每月(季)还款额(利息+本金)递减,本金固定,利息递减,计算公式为:
每期还本额=贷款总金额÷期数 每期利息=剩余本金×月(季)利率
最后一期还款额=上期剩余本金+一个月(季)利息
第十四条 在还款宽限期内,不计逾期罚息;超过宽限期后还款,从计划还款日开始计收本期应还本金的逾期罚息。还款宽限期由合同订立时确定。
第十五条 未到约定还款日提前还款,按实际天数计息。提前归还多期款项,当期按实际天数计息,其他提前期只收本金,不计收利息。
第十六条 遇按揭贷款利率调整,调整日为年初,按上年最近一次调整后的利率计算利息,并更新还贷计划;对跨的还款期次,利息按调整前后的利率对年对月分段计收。
第四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一条 本制度由董事会负责解释、修改。
贷款管理责任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信贷资产的流动、安全和效益,防范和消除贷款风险,强化信贷人员放款的风险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和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贷款管理责任制度,是指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全部贷款,通过明确贷款管理责任人,由责任人负责贷款的管理和收回,贷款造成风险和损失,根据责任人管理责任大小,由责任人实施赔偿的制度。
第三条 贷款风险和损失,是指非正常程序形成的贷款,正常程序中形成的不良贷款和难以收回的贷款。
第二章 责任人
第四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是指:
1、小额贷款公司董事长。
2、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
3、小额贷款公司信贷员。
4、小额贷款公司股东、董事、监事等关联人。
5、其他参与贷款审批决策的人员。
6、违法、违纪、违规办理贷款业务的非信贷人员。第五条 调查、审查、审批贷款,必须建立登记簿,记录调查、审查、审批情况,所有人员都必须在贷款登记簿上明确“同意”或者“不同意”的意见,并签名。
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意见的,或者没有明确意见的,或者意见表示模棱两可不清楚的,均视同“同意”。
第六条 第一个同意贷款的人,确定为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其他贷款管理人员共同为第二责任人。
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对贷款负全部或者主要责任。贷款管理第二责任人对贷款负部分或者次要责任。
第三章 管理责任
第七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有管理好辖属所有贷款的职责。第八条 贷款发放必须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信贷 规章制度。支持借款人合法合规经营。坚持信贷资金周转、有偿使用,按期收回贷款本金并按规定收取利息。
第九条 原欠不良贷款和新发放的贷款,公司应当指定专人,对本公司贷款管理责任人按实登记,并据以考核。
第十条 根据贷款管理责任的不同,不同的贷款管理责任人对风险和损失的贷款按下列标准承担不同的责任:
1、根据信贷员等级管理规定,在规定审批权限内信贷员直接经办的全部贷款,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负100%责任。超过信贷员审批权限,信贷员调查同意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发放的贷款,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负70%责任,总经理为第二责任人负30%责任。
信贷员不同意,总经理坚持发放的贷款由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100%责任,信贷员不承担责任。
2、超过总经理审批权限,总经理审查同意并上报董事长审批的贷款,调查信贷员为第一责任人负60%责任,总经理、董事长共同为第二责任人分别负30%、10%责任。
公司信贷员不同意,总经理坚持上报的,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90%责任,董事长为第二责任人负10%责任,信贷员不承担责任。
3、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书面推荐发放的贷款,董事会会多人为第一责任人负90%责任,总经理为第二责任人负10%责任。
5、凡是以贷还贷的发放贷款,董事会不承担责任比例,责任人贷款比例由总经理负责分摊。
第十一条 会计人员也有管理贷款的责任。由于财务工作失误或其他原因导致贷款造成风险和损失的,会计人员应当负一定责任。会计人员负责部分,同额抵减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二条 贷款造成风险和损失,贷款管理责任人对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贷款负一定的连带责任。
第十三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对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贷款负一定的连带责任的实现形式有:
1、非全额赔偿。
2、全额赔偿。
3、其他行政处理。以上实现形式可以并处。
第四章 全部赔偿
第十四条 下列贷款造成风险和损失,由贷款管理责任人全部赔偿;
1、信贷人员发放的违法、违纪和严重违规贷款。
2、非信贷人员发放的全部贷款。
3、实行包放包收的全部小额贷款。
第十五条 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严重违规贷款:
1、超越审批权限发放的贷款。
2、未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发放的跨地区贷款。
3、以贷还贷,以贷还息。
4、违反规定展期的贷款。
5、借名、冒名贷款。
6、未按规定依法办理抵押、质押手续发放的抵押、质押贷款。
7、其他严重违规发放的贷款。
第十六条 全额赔偿中,对违法、违纪和严重违规的贷款,自发现之日起,从有关贷款管理责任人中扣收;对其他贷款,自贷款逾期起,从有关贷款管理责任人中扣收。
第五章 非全额赔偿
第十七条 非全额赔款界定:全额赔款以外的,信贷人员发放的不良贷款超过规定比率应承担非全额赔偿责任。
第十八条 除本制度第十四条规定之外,其他新发放的贷款,造成责任不良贷款余额占责任全部贷款余额之比达到一定比例以上的,对超比例这部分的绝对额,由贷款管理责任人非全部赔偿。
第十九条 责任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规定:信贷人员三年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1%,信贷人员五年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2%,信贷人员八年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3%,信贷人员十年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4%,信贷人员十五年不良贷款率不得超过5%。
第二十条 对应收而未能收回的贷款利息,并入第十八条贷款管理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良贷款余额中。
第二十一条 对原责任人调离岗位,新接替责任人应对原责任人贷款根据风险大小进行全面清理,对清理后的风险贷款,要明确落实贷款管理责任人,下达落实或者清收目标任务。落实贷款管理责任人要坚持“责随人走”原则。对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贷款,要视不同责任和完成落实或者清收目标任务的好坏等情况,实行非全部赔偿。
第二十二条 原责任人贷款风险的界定: 正常贷款
1、能参与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周转的未到期贷款。逾期贷款
2、贷款到期或者展期后未偿还的贷款。呆滞贷款
3、按规定认定为关停企业的贷款。
4、贷款逾期(含展期后到期)2年(含2年)以上的贷款。
5、企业转制,债务悬空6个月以上不能落实的贷款。呆帐贷款
6、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被撤销、解散,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7、不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但经有关部门认定,借款人和担保人事实上已经破产、被撤销、解散在3年以上,进行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8、借款人死亡绝户、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被宣告失踪或者死亡,又无继承人承担其债务,以其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9、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者全部贷款;或者以保险赔偿和资产清偿及担保人承担经济责任后,仍未能还清的贷款。
10、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处理的财产不足归不定期所欠贷款,又无另外债务承担者,确认再无法收回的贷款。
11、贷款人依法处置贷款抵押物、质物所得价款或者作价后金额不足以补偿抵押、质押贷款的部分。
12、贷款逾期,提起诉讼后败诉或终止执行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
13、丧失诉讼时效、保证时效难以收回的贷款。
14、其他确实无法收回被认定为呆帐的贷款。
第二十三条 清理后原责任人的正常贷款,现有在岗信贷人员按新发放的贷款进行管理。
在岗信贷人员为管理贷款的第一责任人,其它管理贷款的有关人员共同为第二责任人。责任人的责任比例大小,根据借款人性质及其他有关情况逐户落实。
第二十四条 对原欠不良贷款管理责任人明确后的处理:
1、完成落实或者收回任务的,免于赔偿责任。
2、超额完成收回任务的,对超额收回部分绝对额按规定给予一定的奖励。
3、完不成落实或者收回任务的,对未能完成部分绝对额按规定进行非全额赔偿。
第二十五条 在对原责任人贷款进行清理和落实责任人过程中,要坚持尊重历史和实事求是原则,要注意宽严相济。一般贷款责任人的责任大小由总经理确定,总经理无法确定或复杂贷款的责任人及责任大小,由董事会认定。
第二十六条 对本制度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一条分别计算所得的绝对额,均按下列标准实行分段累进非全额赔偿:
1万元以下(含1万元),按本息的9%赔偿; 1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按本息的8%赔偿; 5万元至10万元(含10万元),按本息的7%赔偿; 10万元至30万元(含30万元),按本息的6%赔偿; 30万元至50万元(含50万元),按本息的5%赔偿; 50万元至100万元(含100万元),按本息的4%赔偿; 100万元至300万元(含300万元),按本息的3%赔偿; 300万元以上,按本息的2%赔偿。
第二十七条 非全额赔偿中,以每年的9月30日为认定时点,计算不良贷款占比,求出应赔款金额。
第六章 扣款和罚则
第二十八条 造成风险和损失的贷款,通过扣收贷款管理责任人赔偿的款项来补偿。
赔偿收入,确定不予退还的,赔偿款项直接抵冲不良贷款和相应贷款利息。
其他无法收回和抵偿的贷款,列入呆帐贷款,待呆帐核销。第二十九条 赔偿款项由公司按规定分别统一扣收。可以一次性扣收,也可以从工资和奖金中按月扣收。从工资和奖金中扣收的,原则上要保证其1000元最低生活费。
第三十条 非公司正式员工的赔偿,从给予的手续费和交纳的风险金等其他渠道中扣收。
第三十一条 对已实行全额赔偿和非全额赔偿扣收的款项,应当按照完成收回(落实)贷款任务或者降到规定比例的予以一定比例退还。
第三十二条 因不可抗力和政策性因素,造成贷款损失,经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稽查核准后,可以酌情赔偿或者不赔偿。
第三十三条 贷款管理责任人弄虚作假,不真实反映贷款形态,一经查实,加倍处罚。情节较重的,可同时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
第三十四条 当贷款管理责任人的经济能力无法或者无法继续履行赔偿责任的,或者赔偿损失不足以抵销其过错的,由公司依据有关规定和程序,视其情节轻重给予下列处理:
1、停止责任人的贷款审批权。
2、停职下岗清非。
3、取消信贷员资格,信贷员等级。
4、记过或者记大过。
5、降低行政职务。
6、撤销行政职务。
7、开除留用。
8、开除。
9、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上处理可以并处。第三十五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贷款管理责任人必须立即停职下岗清非:
1、新发放的贷款,责任不良贷款余额占比超过规定比例8个百分点以上的;
2、第二次发现严重违规贷款的;
3、发现违法、违纪贷款的;
4、应赔偿款项达到最高限额的;
5、因管理失职,造成贷款损失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
第七章 特别条款
第三十六条 信贷人员由公司统一管理,信贷员的聘用和解聘,由总经理提出,报经董事长审查确认。
第三十七条 公司根据信贷人员的不同等级和信贷规模,应当每年确定其相应的贷款审批权限,信贷员由总经理授权,总经理由董事长授权。
第三十八条 对经济处罚和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公司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提出申诉。
复议单位应当在收到书面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予以答复。复核和申诉复议期间,不停止原处罚的执行。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负责解释和补充修改。
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确保信贷资料的完整性,促进信贷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商业银行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信贷管理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信贷业务档案是指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记录和反映信贷业务全过程及与信贷客户关系的重要文件、凭据和图表、声像等资料。主要由借款人的基本资料、信贷业务中的相关契约和信贷管理资料等组成。
第三条 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是综合档案管理体系的一部分,各信贷部门应配合综合档案部门,对信贷业务档案按照“集中统一”原则进行规范化管理。信贷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前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并对移交前档案资料的真实、完整、有效、保密等负责。综合档案部门负责信贷业务档案移交后的整理、保管和日常维护工作,并对移交后的信贷业务档案的安全管理、提供利用、销毁整理、保密等负责。
第四条 各级管理单位要制定有关信贷业务档案的移交、立卷、归档、调阅、提取、保管、销毁、人员交接等制度,做到科学管理、有效利用,严防损毁散失,确保信贷业务档案的完整和安全。
第五条 信贷业务档案涉及国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企业的秘密,档案管理人员、调阅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均需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第二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归档方法
第六条 信贷业务档案按照法人客户建立,一户一档,自然人客户也可按区域建档。
第七条 信贷业务档案分为五类:
权证类:采用抵押、质押担保方式的信贷业务,能够证明对抵押物、质物享有所有权和处置权的要件;
要件类: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产生的能够证明信贷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基本要件;
管理类:借款人的基本资料; 保全类:资产风险管理的相关资料; 综合类: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资料等。
每个客户档案分为三个区域即:立卷区、归档区、权证区。
1、立卷区存放执行中业务的权证类、要件类、管理类、保全类、综合类档案。
2、归档区存放已经执行终了业务的权证类、要件类、管理类、保全类、综合类档案。
3、权证区(立卷区和归档区的权证类主要是指抵(质)押物的清册和移交清单等)抵押物、质物享受所有权处置权的相关要件不在信贷档案中管理,其中有价单据必须存放于金库,其他权证类档案存放于档案库内的保险柜中,但必须双人、双锁保管。
第三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基本内容
第八条 权证类档案包括:抵押物(质物)评估报告或作价依据,抵押物(质物)所有权、使用权证或证明文件,已办理抵押(质押)登记的他项权证或有关证明文件,抵押物清单,权利质押中的各种有价单据,抵押物(质物)保险单,抵押(质押)公证书(企业办理的要收集)等,抵押物的保险单。
第九条 要件类档案包括:企业授信情况有关资料、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报告和审定意见、各类客户信贷业务申请报告和申请书、各类客户信贷业务调查报告、各类客户信贷业务调查审查审批书、审贷会会议纪要、公司向上级部门的推荐审查意见、上级部门的贷款批准意见、贷款意向书、贷款承诺函、各类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借款合同(协议书)、借据、担保合同(担保协议)或担保函、核保书、抵(质)押核实书、保险合同、贷款法律审查意见(按相关制度规定应出具的)、准贷(签)证、到逾期贷款本息催收通知及回执、贷后检查记录和贷款检查报告、企业经营活动分析报告、保证金进账证明资料、贷款五级分类认定表(季度)、自然人(农户)的资信评定书,法人客户的信贷登记咨询书,以及涉及贷款审查、审批、发放的其他必要资料。
项目贷款还应包括项目立项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工报告、环保部门及其他国家有权部门对贷款项目的批复文件,项目变更及概算调整的批复文件复印件,项目概、预、决算审查报告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项目建设资金来源证明文件、项目建设进度表、资金使用计划等。
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还应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复印件、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复印件。
其他业务所必须的要件等等。
第十条 管理类档案包括借款人的基本资料和担保人的相关资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事业单位登记表》副本或复印件、《企业资质登记证》复印件、《特种经营许可证》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国税、地税)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复印件、《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登记证》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贷款卡证明材料复印件以及以上资料的最新年检证明,企业法人注册资本验资报告复印件或有关注册资本来源的证明材料,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代理人的签字样本,法人授权证明书,企业章程、联营协议复印件,印鉴卡,借款人企业项目责任人任职资格表,企业变更登记有关文件的复印件,企业各期财务报表,企业转制、改组等重大行为的相关资料,有关审计报告,需要政府管理部门批准事项的文件复印件等。
专业担保机构为保证人的还应包括一定数额的担保基金已存入在设立的专门账户、实行专项储存和专户管理的证明文件,担保责任余额表,同意提供该保证担保的书面文件。
自然人作为保证人的还应包括保证人及配偶的有效身份证件、保证人的居住证明、保证人财产及收入状况证明、保证人及配偶同意提供担保的书面文件。
第十一条 保全类档案包括:贷款诉讼全过程相关资料,全部相关贷款档案,以物抵贷资产清单、权属证明、抵贷协议、法院裁定书,投资资产的投资协议书、股权证明等法律文书的其他必要资料。企业兼并的有关批示文件,包括各类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借据等契约,社企三方或四方签订的借贷关系转移协定,兼并方企业承接被兼并方企业积欠贷款本息协议以及分年还贷计划。
呆坏账核销申报材料,包括申请核销报告及责任认定文件、债权证明材料、债权损失证明材料,上级部门批复文件,破产终结后需要继续追偿我社债权的有关文件和材料,呆坏账核销后收回债权的重要凭据、帐务处理凭据和相关材料。
第十二条 综合类档案包括:公司内部有关信贷业务的各类报表、授权转授权文件、行业分析资料、信贷分析报告、调查检查报告、审计稽核报告等。第十三条 权证类、要件类必须存放原件,其他各类档案原则上存放原件,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取得原件的,在不影响权益的前提下,可以存放复印件,信贷员将复印件与原件核实,在复印件上签署“经核对与原件一致”字样,核对日期并签名确认。
第四章 信贷业务档案的日常管理
第十四条 信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 收集:各信贷员应根据每笔业务的类别收集要件归档,档案中随每笔业务发生和产生的信贷资料,审核权证类、管理类、综合类等齐全和有效,已失效的要及时补充,第一笔业务的要收齐和审核各信贷档案类别的相应资料。
整理:业务实际发生结束后,应对信贷业务原始资料进行排序,编写页码(附件一),从信贷资料的首页到尾页逐页编号(凡有字迹即为一页)填写卷内目录。
立卷:资料整理后,根据目录和编号存放在本年信贷档案立卷盒中,法人客户一户一盒,每盒按档案类别分为五块,分门别类,权证类中的抵押、质押等权证类(他项权证等)应填写收样凭证(附件二)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移交会计部门按规定保管,另一联收样凭证,存放立卷盒中的权证类袋页中,自然人以每一户一档,不分类别。
归档:对已还清贷款的随笔和已失效或已处置完毕的信贷资料从本年信贷立卷盒中抽出,按结清日期排序,编写页码等,填写卷内目录,案卷封面,分类装订后存放在档案盒中,编制移交清单,最迟不得超过次年的3月31日前移交给综合档案管理员管理。综合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移交清单逐一核实,并对卷内资料进行审查,保证其齐全(附件八),对接收的档案进行排序,放入固定位置,记载档案归档登记簿,载明案卷号、档案内容、形成时间、页数、是否原件、存放位置等要素,对权证类档案,并单独建立权证类档案要单独建立权证类档案登记簿进行登记(附件九)、管理、定期核对。
第十五条 信贷档案的调阅、外借、保管、销毁 调阅:各级单位都应建立信贷业务档案调阅登记制度,本级相关人员调阅信贷档案应填写调阅单,登记调阅人姓名、日期、内容等需经本级信贷主管负责人签字同意(附件十)。
外借:信贷业务档案的调阅原则上只能现场调阅,不得外借,如遇特殊情况,需报县联社主任批准才能外借,必须填写档案外借单,登记外借人姓名、日期、内容、原因和归还日期等,存放在金库的权证类档案一律不得外借。
保管:档案管理人员要对信贷业务档案妥善保管,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定期检查信贷档案的保管情况,并作书面记录。
尚有信贷关系的信贷档案作永久保管,清理全部信贷业务的档案从客户与本社的最后一笔信贷业务结清后次年的1月1日起,保管期五年。综合类信贷业务档案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十五年,其中各种报表的汇总表为永久保管。
信贷业务档案保管及核销清册为永久保管。
销毁: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信贷档案销毁清册(附件14),到期销毁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经档案保管社的主任在销毁清册签署意见,报联社信贷管理部门审核,主管主任签字同意。
档案管理部门和信贷管理部门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应按销毁清册上所列内容清点核对,销毁后,应在销毁清册上签字盖章,并书面将监销情况报告主管信贷的主任。
第五章 责任
第十六条 对未按规定履行职责,造成档案损坏、遗失及擅自销毁,擅自对外提供、涂改、伪造和透露信贷业务信息的行为,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责令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信贷业务档案管理所需档案盒和清单均按规定格式统一印制。第十八条 以录音、录像、扫描、缩等方式保存的信贷业务档案归集在结合档案部门保管。
第十九条 本制度规定的信贷业务档案内容是各信贷管理部门至少应包括的基本内容,不仅限于此。
第二十条 设有专职信贷业务档案管理员的单位,信贷员收集好资料应在次日按移交清册交专职管理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移交综合档案管理部门。由于信贷业务对象不同,信贷档案管理也略有不同,各单位参照本制度,具体细化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执行,修改、解释权归董事会。
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贷款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切实化解和消化贷款风险,提高贷款质量,保证信贷资产安全,建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信贷管理体制,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下同)关于贷款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贷款业务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贷款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适应公司贷款业务特点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强化贷款风险全程管理,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各类贷款风险,降低不良贷款,提高贷款质量。
第三条 贷款风险管理原则。贷款风险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贷款风险管理一般原则与贷款业务实际相结合;(二)实行贷款按风险性质和历史成因分类管理;(三)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权责相结合;(四)坚持把封闭管理措施纳入风险管理。
第四条 本制度适用于办理的各项贷款。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贷款风险划分
第五条 贷款风险。贷款风险是指在贷款业务运营中,由于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致使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银行可能遭受资金损失。按照风险的划分原则,结合贷款业务实际,贷款风险主要划分为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和操作风险。第六条 政策风险。政策风险是指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实施宏观调控、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市场等政策和特定的产业政策、区域政策,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执行政策出现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七条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根据借款人自身经营需要发放的贷款,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其义务,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
第八条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公司内部控制及治理机制失效以及信息技术系统失效等可能造成的贷款风险。主要包括公司内控制度和治理机制缺陷及内部员工操作失误、违反操作规程、信贷决策超越权和道德因素等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的风险。
第三章 贷款风险预测
第九条 贷款风险预测。贷款风险预测是指运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对贷款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性质及风险程度进行识别和测定。贷款风险预测是贷前调查、审查的重要内容。风险预测结果是贷款是否发放、贷款期限确定、发放额度控制、贷款方式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十条 政策风险预测。主要以国家和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政策性资金来源的落实与承诺保证情况、贷款利息补贴和挂账贷款本金消化资金的到位情况为依据,对贷款的政策风险进行预测。
第十一条 经营风险预测。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分别按照定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篇2
小额信贷是指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信贷服务。小额信贷可以由多种金融机构提供, 本文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分析。
小额贷款公司在实践中遇到很多问题, 其中一点就是贷款审查偏松, 风险控制不严。小额贷款公司多以信用贷款方式放贷, 提倡“快速、简便”;无担保, 无抵押;没有规范的信贷管理台账系统、接口系统、专门部门和人员, 暂时很难接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从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不强;公司大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将资金贷放给自己的利益相关者;对单个借款人或者一组相关借款人的大额风险暴露加大了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特征
1、收益分布的可偏性。
信用风险的分布是有偏的, 贷款的收益是固定和有上界的 (利息收入) , 其损失则是变化和没有下界的 (本金和利息全损) 。这一点在农村小额信贷上表现的尤为突出。
2、信用风险的非系统性。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主要取决于借款人相关的非系统因素, 如借款人财务状况、经营能力、还款意愿等。
3、风险收益相悖性。
银行常常倾向于将贷款投向并集中于有限的老客户、利益相关者, 使得银行信用风险很难分散化, 这与理论上的风险分散原理相悖。这一点在小额贷款公司实践中表现突出。
三、我国目前不具备建立高级信用风险计量模型的条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管理已逐渐走向了数量化道路。那么在目前情况下, 中国能否建立类似于Credit Metrics这样高级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呢?回答是当前诸多条件尚不具备:未建立有关信用资产的历史数据库, 无法进行违约频率、信用等级转换概率等的参数估计;模型无法照搬外国数据;当前的风险计量远未达到像国外那样复杂、成熟的水平。对于小额贷款公司更是如此。
相关建议:
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和贷款用途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 在其信用风险防范问题上应该区别对待。
1、针对农村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微小型企业:使用加入非财务因素的Z值模型估测信用风险。
从国际经验来看, Z值模型具有比较好的预测力和判断效果, 张玲在《财务危机预警分析判别模型》中构建了财务预警判别模型:Z=0.517—0.46XI一0.388X2+9.32X3+1.158X4 (变量分别代表资产负债率、营动资金与总资产比率、总资产利润率、留成收益与资产总额比率) 。实证表明, 此模型的预测效果较理想, 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Z模型并估计参数。
同时, 由于小额信贷针对对象的特殊性, 我们应在Z模型中加入非财务指标。选取五个:市场竞争力 (客户规模, 技术装备水平, 产品替代性、议价能力、融资能力) , 管理水平 (领导者素质, 员工素质, 组织制度, 决策机构, 人事管理, 生产管理, 财务管理) , 经营状况 (应收账款质量, 主营业务情况, 产品多元化, 存货质量, 客户集中度和稳定性) , 信誉状况 (贷款质量, 贷款付息) , 发展前景 (政策支持, 股东支持, 行业发展, 技术更新) 。
在对指标的具体打分时, 将指标成绩划分为3~4个分数段, 每个分数段对应其指标得分。最后将两类指标的测算结果进行加权平均, 如将权重设置为7:3, 从而得出企业最终的评级结果。
2、针对农户:设置特殊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评估信用风险。
农户是一类特殊的借款主体:收入水平和拥有的财富远低于城市居民, 生活要素如土地、房屋、牲畜等不宜作为抵押物, 因为失去这些要素将直接使生活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 针对农户要设置特殊的信用评价指标, 可以参考以下指标:一级指标有个人基本素质 (二级指标:年龄、学历、健康状况、性别) 、收入水平 (二级指标:个人年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水平) 、财产的数量和质量 (二级指标:房子、生活资料、存款余额、) 支出负担 (二级指标:赡养人口、老人和子女基本情况、债务负担) 、个人信用履历 (二级指标:个人商业信誉、还贷情况、民事纠纷等) 。
3、根据以上资料得到农村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微小型企业和农户的信用评级:AAA, AA, A, BBB, BB, B, CCC。
4、统计各级别债务人在对应期限的累计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
这需要小额贷款公司根据经营过程中的实例进行统计。
5、根据累计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计算信用价差, 为贷款利率定价。
信用价差的原理:信用价差是为了补偿违约风险, 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在到期日提供高于无风险利率 (一般用同期的国债到期收益率来表示) 的额外收益。基于风险中性定价的信用差价计算方法如下:
为简单清楚起见, 假设银行发放一年期贴现贷款, 价格为P, 到期还100元。如果贷款违约, 到期收回100 (1-LGD) 元, 如果贷款未违约, 到期收回100元, LGD表示贷款的违约损失率, 假设无风险利率为r, 贷款违约率为p, 此一年期贷款的报酬率为y*=r+CS。
按照风险中性定价方法, 将两种状态价值的预期收益用无风险利率r进行贴现, 于是有:P=100/ (1+y*) =100/ (1+r+CS) =100 (1-p) / (1+r) +100 (1-LGD) p/ (1+r) 。
由上式得y*=r+CS≈r+p×LDG, 从而CS≈p×LDG, 即信用价差等于贷款违约率与违约损失率的乘积, 在无风险利率的基础上加上信用风险价差补偿违约风险。
四、总结
针对小额贷款公司运营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问题, 用改进后的Z模型和两级指标体系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 统计不同信用等级下的客户的违约率和违约损失率, 两者相乘得到得到信用价差, 用无风险利率加上信用价差即为贷款利率。
参考文献
[1]郑磊.信用与信用风险.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006;7
[2]陈颖.银行贷款信用分析.银行信贷管理学, 2010;10
[3]张金清.信用风险的度量.金融风险管理, 2009;6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篇3
关键词:小额贷款;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一、前言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颁布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从立法上明确了小额贷款在我国的地位,从此小额贷款公司在我国迅速发展,并引起较大的关注与反响。作为现代社会主义金融体系重要的一部分——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国现代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定期颁布的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555家,贷款余额6357亿元,截至2014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127家,贷款余额8444亿元。一年来,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贷款余额都得到了较大速度的增长,可以说明小额贷款在我国正处于良好的发展时期。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高速的发展其中也蕴含着一定的风险。发展越是迅速,越是应该注意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作为风险管理型公司,风险的识别与应对在小额贷款公司的整个管理过程中尤为重要。
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分析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系统性风险,是指宏观经济下滑使所有企业经营都出现困难,也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而必然有一小部分企业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最重要的市场风险就是利率风险。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其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依照贷款定价原则自行确定其贷款经营业务贷款利率,并且要求该利率符合相关司法要求。其中贷款利率下限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贷款利率上限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为不得高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由此可以看到,小额贷款公司利率受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利率变化水平的直接影响。而在近期全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人民银行多次调整了存、贷款的基准利率,这种频繁的利率变化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收益水平和贷款利率,利率的波动与变化增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风险。并且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未来市场利率的变动会进一步影响到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风险。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也指违约风险,指由于借款人由于自身原因无法按时偿还借款本金以及利息,而带来的风险致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是小额贷款公司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不同,其是非系统性的,每一次交易的风险都不相同。因为小额贷款部分是针对低收入群体或是个体经营者发放贷款,由于其借款人本身规模不大,小额贷款公司在对此类借贷者信用度很难予以准确的判断,因此其借款主体本身偿债能力就较弱,在对该类客户发放贷款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另外根据央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指导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投向“三农”贷款的比例不得低于70%。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使用者是以农业生产收入为主要来源的农户,农业生产效益是农户偿债能力的重要保证,而农业生产效益与自然条件等不可控因素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也使得农业生产效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农户生产经营的风险也导致小额贷款公司同时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小额贷款公司由于自身资金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对于一个金融机构而言,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当小额贷款公司无法满足客户的不确定贷款或是补偿意外损失时,对于公司的发展以及安全具有很大的危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手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为“只贷不存”,因此公司只能以股东的资本金为发放贷款的基础,不能吸收存款,而小额贷款公司放贷速度要快于资金的回收速度,因此资金短缺的情况是再所难免的。由于客户融资需求大,经常有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度超出其上限,有的公司在开业几个月之内就已将贷款额度发放完毕。小额贷款公司缺乏持续的资金来源,加上小额贷款流转周期长,其生命力受到很大制约。流动性风险已经成为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措施
(一)加强利率预测
利率风险属于系统性风险,其超出了小额贷款公司本身所能控制的范围,因此在应对此类风险主要是采用风险降低手段。这就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强化利率风险意识,确立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地位。利率风险管理主要是建立在有效利率预测的基础上,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将更加复杂,利率的波动将更加频繁,因此对于小额贷款公司而言,要求其有能力对利率的变动走势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利率的变化受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宏观环境、价格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对利率进行预测时不但要分析每个因素的变动对利率的影响,还要分析各个因素相互间的联动对利率的影响。目前虽然处于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于利率的走向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利率市场化后,央行仍然会通过一些工具对利率进行调控,这也会影响利率的走势。
(二)设计多种信贷产品,构建征信体系
由于个体经营者以及低收入群体的信用风险较为显著,对此在对该类客户发放贷款时可设计多种信贷产品,采取担保替代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降低贷款损失风险,其抵押担保替代主要表现在小组联保和小组基金等形式。同时,还可以采取公司+农户模式,即低收入客户与某一产品相关联公司签订合作合同,由其公司作担保帮助低收入客户贷款,这一方面不仅使低收入客户取得了贷款,减少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信用风险;也使低收入客户的产品有了销路,增加了其收入。其次是构建征信体系,小额贷款公司需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估体系,除了要充分利用其他商业银行共有的客户信用体系外,还要建立对农户信用等级评估。小额贷款公司以信用等级评估结果为依据,决定是否对该客户发放贷款。在信用等级评估后,要将资信等级评定结果在小额贷款公司和其它金融机构间实现资源共享,以共同约束和激励贷款人履行还款义务。
(三)扩充融资渠道
目前央行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其只能以自有资金发放贷款,此举意在控制风险,因为一旦小额贷款公司吸收存款,这样当其经营出现危机时容易发生存款挤兑危机,形成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但是这种“只贷不存”的规定相当于斩断了小额贷款公司一条腿,使小额贷款公司缺乏长期持续的资金来源,并使小额贷款公司在长期难以为继。因而从长期发展来看,监管机构应该出台适当的措施,除了允许股东增资扩股外,还应逐步允许那些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经营较为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扩大其融资来源,允许其通过行业间相互资金拆借、吸收转贷款等来吸收一定比率的存款等方式扩大其资金来源。(作者单位:重庆市北部新区信和产融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析鹭.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探析[J].管理观察,2013(7)
[2]黄亮.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2(11)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篇4
《河南融易贷》郑州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架构体系
虽然直接影响郑州小额贷款公司目标实现的是其基露出的重大的合规风险与贷款损失风险,但导致该两类风险的主要诱因是小额贷款公司员工的操作失误与道德不良。因此,根据风险文化理念的要求,〃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架构体系也相应地包括“防范与控侧操作风险和“防范与控制道德风险”
两个子体系。其中“防范与控制道德风险“子体系是围绕着“峨独、自律”而展开的,主要侧重于防范与控制由于硫忽大意、过于自信和道德不良而产生的风险;而“防范与控制操作风险”子体系则是围绕着“专业、求精而展开的,主要侧重于防范与控制由于专业技能的缺失而产生的风险。
“防范与控制遭德风险”的体系。
小领贷款公司的文化建设。小额贷款公司的公司文化应该这样定义:“是指小额贷款公司为实现公司长远月标而在精神和物质方面所积累的深层次的理性认识。这种理性认识反映了小额贷款公司的追求、价值和为促进公可发展而自觉共同维护的精神、行为和原则。”决定小额贷款公司文化方向的是小额贷款公司的长期目标;决定小额贷款公司文化内涵的是小额贷款公司的价值观和公可精神。当小额贷款公司的员工和团队能够自觉地遵守反映公司目标、价值观和公司精神的行为准则和职业操守时,其道德风险将会大大减少。
对职员进行良好的培训与指导。小额贷款公司应该打造一支优秀团队。高素质不仅包括高技能.更重要的还包括高道德水准。虽然有了高素质的团队和团队成员并不一定就能完全规避道德风险,但的确可以大大减少一般的、比较低级的操作风险和较容易产生的道德风险。前者比如由于对业务或法规的不熟悉以及操作不熟练造成的错误而产生的操作风险;后者比如因外界的少量诱惑就放弃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而产生的道德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要打造高索质团队,就必须加强对员工的道德与技能的培训。相对于技能的缺失可以通过招聘与引进人才来得到改善而言,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培训显得更为紧耍。培训从惫识层面上影响员工的道德思想,而督导则是通过对员工相关的职业行为进行持续的监套与指导,从而防范员工由于疏忽大意、过于自信、道德不良而产生相关风险。
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员工对小额贷款公司有归属感或者说忠诚度高,是小额贷款公司防范与控制道德风险的内在动力。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层耍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如果公司对每一个员工给予充分的人文关怀与应有的尊旅,则能很好地培养员工的归属感与忠诚度。相反,如果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只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员工就将失去归属感.小额贷款公司也就丧失了防范与控制因疏忽大意、过于自信以及道德不良而产生各种风险的内在动力。
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在小额贷款公司内部设立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构筑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防范“人的风险,的重要保证。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审计与合规管理部门以及其他相关的职能部门等等。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会应该成为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决策者与监督者,应该就风险管理的效果向股东会负责。孩事会可下设项目评审委员会,专门对贷款项目进行风险评审以及研究和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与策略;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形成各有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互相监督的有机整体。
组织结构的相互制衡主要表现在:蜚事会与监事会相互制衡;项目评审委员会与总经理相互制衡《但有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项目评审委员会由总经理领导);
河南融易贷
河南融易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相互制衡等。相互制衡与有效的监控是防范小额贷款公司道德风险的核心,尤其对于小领贷款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风险而言,更是如此。可以想象.小额贷款公司内部如果只有权利的行使部门和机构而没有权利的监督部门和机构;只有相互独立的业务执行流程而役有相互协调、相继的合作关系.则小额贷款公司的疏忽大意、过于自信以及道德不良产生的柏关风险将会屡禁不止。
授权与议事规则。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建立适当的授权规则,将小额贷款公司的权力进行合理而高效的分配。比如、对子小额贷款业务的审批可以根据小额贷款业务金额的大小,在经营层、萤事长、萤事会,甚至包括股东会等机构中进行合理的权限划分。而对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层、董事会以及蓝事会下履的项日评审委员会等评审与决策机构,还应该建立科学和有效的议事规则,井确保议事规则得到合理的遵循。可以说,建立并遵循良好的授权与议事规则也是小额贷款公司防范相应道德风险的贯要保障。
岗位设臵与权贵划分。小额贷款公司应该科学地划分各个岗位,并对每个尚位设胜与分配的权限与责任。有很多道德风险往往就是词位设臵不明晰、相关员工超越权限而造成的。无论是开展贷款业务还是其他业务,抑或是其他管理活动,小额贷款公司对其所有职员都应该有清晰的授权范围,权限与贵任明晰,并在各自权限范围内行使自己相应的职权与遵守相应的业务流程。小额贷款公司要想很好地防范疏忽大意、过于自信以及道德不良产生的风险,就必须防止各项业务活动与管理活动中的悠念妄为。
同相互制衡的组织结构一样,小颇贷款公司在岗位设臵与权贵划分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角色制衡与关联职务互相牵制的原则。如业务的经办与授权批准、业务尽职调查与风险初审、不良业务的调查与不良业务处臵的执行等等,都应该由不同的员工来行使,便得小额贷款公司每个员工的工作都能检查到他人的工作,从而达到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目的,使得公司相应的道德风险得到动态防范与控制。
监控机制。既然郑州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风险”进行管理.进而对影响小额贷款公司目标实现的重大合规风险与重大贷款损失风险进行管理,那么,小额贷款公司就应该以重大合规风险、重大贷款损失、重大投融资决策以及小额贷款业务重要的管理与流程作为风险管理的重点,对上述风险管理的内容和程序进行监控,并对其有效性进行枪验。再根据监控和检验结果,对其中存在的疏忽大意、过于自信以及道德不良等问题进行防范与控制。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自查工作 篇5
情况汇报
2013年柳州市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围绕制定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管理,在内控管理上通过建章建制、强化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开展监督检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柳金办„2014‟12号文精神,现将本公司风险管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经营情况:截止2013年末我公司贷款余额为456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7235万元,累计收回贷款2675万元;营业收入为413万元,实现利润162万元。融资总额1500万元。
2013年是XXXX小贷起步的一年,回顾一年工作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在贷款管理方面:公司严格按照《广西小额贷款公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不非法集资、不吸收公众存款、不违规经营,贷款投放坚持“小额、分散”原则。严格把控融资资金规范使用,财务管理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在内控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建立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办法,加强贷款的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三个环节,制度的建立和执行为保障业务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一年的工作实践,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结合这次开展的风险自查情况,我们也看到小额贷款公司在经营中面临诸多的难点和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贷公司未纳入银行征信系统范筹。因此,对客户征信调查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导致无法真实反映客户的信用和贷款情况,使小贷公司面临很大的潜在风险。
二、抵押物风险也是风险管理中的难点。在贷款投放中尽管我们采取以抵押方式为防范贷款风险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但如果借款人还款还息出现困难时,对抵押物的处臵处理时间较难界定,违约一期及时处理不一定是理想的效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又可能造成更大的风险。一旦处臵抵押物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手续,其繁杂程度大时间长必定会形成逾期贷款。
三、法律风险隐形存在。如何根据业务情况相应完善合同文本,以及各类协议及相关资料,也是我们下一步重点防控风险的重要工作,以使从法律角度防范风险,保障贷款安全。
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也是强化公司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效保证。目前我公司人员配备尚未能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需要进一步通过制度约束也需要足够的人员实行细化分岗位管理来确保风险管理到位,保证业务按相关规定的严格执行。
通过这次开展风险自查,进一步提高我们加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和工作力度,下一步我们将在发展业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做好风险预警和防范工作,以使业务可持续发展。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篇6
为加强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处置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社会秩序,确保规范经营,根据《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09〕44号)、《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湘政金发〔2009〕1号)和《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长县政办发〔2009〕46号)文件精神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
认真监控小额贷款公司金融风险,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高速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和减少风险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合规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依法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
三、基本原则
1、强化监管,预防为主
建立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增强各级各部门防范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随时做好风险防范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各种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时预警、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掌握情况,采取措施 各相关部门要履行职责,持续识别、监测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日常监管部门要及时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依据风险程度,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并责令小额贷款公司配合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快速、高效、稳妥”原则,防止产生不良影响。
3、统一指挥,协调配合
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协调配合,有效处置各类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规模和影响,一般风险由小额贷款公司负责处置,较大风险由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负责处置,重大风险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处置。
4、依法依规、稳妥处置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规定,坚持积极稳妥缜密、依法依规有序处置原则,防止风险进一步扩散和蔓延。
四、风险防范处置机构和职责
1、组织机构
设立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和风险防范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任组长,县金融证券办主任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金融证券办、县工商局、县财政局、县公安局、县应急办、县法院、县审计局、县信访局为成员单位,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金融证券办,由县金融证券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2、组织机构职责
⑴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相关部门处置小额贷款公司的各类风险,实施处置措施;决定启动、终止本预案;根据风险程度和发展趋势,决定是否请示县人民政府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协调和指导小额贷款公司重组、关闭、破产和清算事宜,并制定具体的兑付和补偿措施。
⑵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
代表县人民政府承担小额贷款公司的日常监管工作;协调相关部门采集风险信息,认真综合、核实各类信息,及时提示风险和预警;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的性质、规模和影响,并向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提出处置建议和方案;建立健全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机制和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信息采集、分析评估和预警水平;负责对小额贷款公司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及时掌握其财务、经营和融资等信息,并逐月向市政府金证办报送相关风险情况;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风险防范处置措施;做好有关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解释工作。
⑶县金融证券办
参与风险防范处置工作;组织召开金融工作联席会,研究部署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防范、处置等相关工作;研究制定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和风险防范处置预案;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申请筹建、开业和挂牌营业资料的指导、调查和审核工作,并及时转报市政府金证办;协调做好审批核准、办理相关手续等工作;定期检查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贷款利率和洗钱等情况,督促公司落实资产分类和风险拔备制度,定期检查呆帐准备金,发现问题,负责督促整改落实;协助公司制定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和业务管理制度。每月对小额贷款公司财务、经营和融资情况进行综合,并及时向市政府金证办和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相关情况;负责本地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
⑷县工商局 负责小额贷款公司工商注册登记、变更、注销、年检年审工作;对小额贷款公司和内部相关人员利用自身便利条件进行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等虚假广告的行为给予严格监管和严励打击;对抽逃注册资金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
⑸县财政局
负责小额贷款公司的财务指导和财务监督,督促落实公司的会计出纳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定期检查其财务状况,及时通报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并向小额贷款公司董事会提出相关建议,督促其整改落实。
(6)县公安局
依法对涉嫌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贷、洗钱、金融诈骗、暴力催债等犯罪嫌疑人进行调查取证,必要时可采取冻结帐号、查封资产、拘留等强硬措施,查处犯罪行为;依法派出警力参与风险处置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关闭、破产和清算工作,维护经济金融运行秩序,防止出现骚乱事件。
(7)县应急办
参与重大风险处置工作;指导、监督相关部门参与重大风险的应急处置工作;对是否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出工作建议。
(8)县法院
快速受理小额贷款公司上诉案件,及时审结执行;依法依规依程序查封借款人资产、冻结借款人帐号,对拒不履行偿债义务的债务人可依法拍卖其资产,维护金融资产安全;对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企业和个人,定期通报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作为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依据。(9)县审计局
督促小额贷款公司落实内部稽核与审计制度;定期对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和违规经营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独立审计,并将审计结果通报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
(10)县信访局
做好宣传、解释、说服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做好有关人员的上访、接待工作,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五、信息监测与报送
1、监测内容
根据《湖南省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湘政金发[2009]1号)文件要求,重点监测:非法集资、变相非法集资、吸收公众存款、洗钱、贷款利率、暴力催债、帐外帐、资本金来源、资金流向、资产分类、风险拔备、营业范围、股权转让、增资扩股、中介服务、财务和经营等情况,并按照《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定期检查、监测小额贷款公司其它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
2、信息采集
小额贷款公司明确专人每月定期向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报送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贷款投放统计表和监测需要的其它数据信息;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安排专人根据各自职责以书面文本形式及时向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报送监测到的风险信息,采集的信息须确保其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3、信息分析和评估
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随时跟踪、监测、分析小额贷款公司潜在风险,根据采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风险性质、规模、影响程度,预测发展趋势,形成简要的分析评估报告。
六、风险提示和预警
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分析评估风险状况后,经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同意,向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发布风险提示,提出综合预警建议,并按照风险级别采取处置措施。一般风险随时通报小额贷款公司,责令其纠正、整改;较大风险在2个小时内组织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召开金融工作联席会,研究部署风险处置工作;重大风险在3个小时内报告县人民政府,并提出处置建议,必要时在5个小时内请示县人民政府启动《长沙县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将处置方案、具体措施通报市政府金证办。
七、风险防范和处置措施
1、风险防范
小额贷款出现下列情形的,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可约见小额贷款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并依据情况,给予适当处罚,并下发督办函责令改正。
⑴依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后,未按《长沙县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经营的; ⑵公司相关制度经多次督办仍未落实的;或者未按制度执行,经多次告知,仍未纠正的;
⑶收到风险提示和预警信息后,未按规定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正和处置的;
⑷不及时报送财务、经营、融资情况和潜在风险信息的,或所报情况和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⑸拒绝或妨碍主管部门检查监督的,或拒绝县小额贷款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县金融证券办)派员列席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的;
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未按要求改正的;
⑺有串连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违规评估、审计、验资等可能引发潜在风险行为的;
⑻多头开户,有规避监管部门监测资金流向和“账外账”行为的;
⑼县人民政府规定的其它情况。
2、风险处置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发生后,依据风险程度,在规定时间内,启动相应的处置预案,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主要包括:对小额贷款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冻结其银行账号;查封其资产,落实资产保全措施;责令其停止发放贷款;依法对公司相关人员采取司法措施;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派出警力参与处置,维护好现场秩序和社会稳定;依法吊销营业执照、金融许可证和税务登记证;实行关闭、破产和清算措施。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篇7
一、外资银行相关信贷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的主要特点
(一) 公司治理架构清晰、职责相互牵制
外资银行中国子行都设有董事会, 约6-12人, 其中非执行董事一般占半数以上, 独立董事1-2人。非执行董事一般为母行业务条线高管人员、行业知名专家或在业务上有往来公司的董事;独立董事一般为经济金融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
董事会是子行经营决策最高机构, 通过召开董事会会议等审议银行相关经营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在推动业务发展的同时, 高度关注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 通过下设的战略规划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薪酬与提名委员会等进行相关领域的日常管理。
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主席一般为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上有助于维持制衡机制, 引入外界经验, 从第三者角度为银行提供客观意见;独立董事会与高管层、外部审计师等保持沟通联系, 就关联交易、内控建设、风险管理和合规等方面提出独立、公正的意见。
外资银行监事由母行委派, 对母行负责, 监事会列席董事会会议, 对公司财务以及董事、行长等高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并对外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发表意见。
(二) 长期的合规文化、制度规范以及信贷审批部门的独立性
由于长期的市场经济, 外资银行源自母行的长期信贷文化, 即合规性、严谨、风险控制会影响并决定每个员工的意识和行为, 从而有利于在信贷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外资银行还会通过全球统一并根据中国国情及时调整的信贷政策和程序, 清晰明确地规范每个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在信贷管理上, 信贷申请、信贷审核严格分离。外资银行信贷审批是信贷官负责制, 一般不设信贷审批委员会, 以避免集体决策可能产生的职责不清。首席风险官有最高信贷审批权限。首席风险官依据权限再对各级审贷官进行相应授权, 超过最高限额需上报集团信贷官。根据矩阵管理, 首席风险官一般向行长及集团首席风险官双线汇报, 但行长在信贷审批上没有审批权, 只有最终否决权。
通过矩阵式管理、业务线垂直报告, 从公司治理上保证了信贷审批人员的独立性, 避免业务部门直至行长对审贷人员的干涉。如星展中国一笔贷款报告在分行业务部门和信贷审批人员讨论阶段, 审批人认为风险较大, 银行不宜介入, 但分行行长坚持上报, 审批人遂将案例上报业务部门的中国区主管, 并说明不予支持的理由, 中国区主管遂没有同意上报给中国区信贷部门。
个别外资银行设有审贷委员会, 进行集体决策, 审贷委员会为其最高审批机构。
(三) 适当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外资子行董事会由母行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对其进行考核。对于银行高管层成员, 由中国董事会、中国区行长和集团相应业务线条的全球 (或地区) 主管共同考核。
外资银行薪酬激励机制一般基于银行长期利益, 综合反映银行经营和风险政策, 避免短期效益, 即股东价值最大化、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考核指标主要是:1) 经营目标上, 用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指标, 如经济利润、风险加权资产回报等来衡量当期经营成果, 当期业绩尽可能反映将来可能发生的损益, 避免以长期风险为代价的短期行为;2) 考核方面, 通过多重指标体系考核, 包括经营业绩、价值指标、客户员工满意度、合规性、内审情况等, 避免单纯以经营利润为中心而可能产生的负面导向。
如, 有的银行对信贷销售人员的考核指标主要有:1) 业务总额;2) 销售收入;3) 风险监控, 如经办贷款是否出现逾期;4) 呆账损失;5) 是否体现渣打银行5项价值观等。指标权重依据被考核人员的部门、级别、岗位、直线经理要求等有不同组合。其中业务指标权重占比较大。
对风险管理官的指标考核指标主要有:1) 呆账损失;2) 审批效率;3) 审计评估;4) 业务能力, 如是否通过内部资质考核;5) 是否体现5项价值观等。其中风险指标权重占比较大。
(四) 内部审查监督约束
外资银行会进行多层次定期、不定期内部风险审查, 包括集团内审部门审查, 子行合规、内审部门检查, 业务部门风险自查等, 通过内部其他部门独立审查、自查等, 确保银行整体业务运行健康合规、及时发现内控薄弱环节和风险所在, 并快速予以解决。尤其内审部门的检查对被查部门影响极大。
如, 有的银行内审评级对银行各部门、层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部门管理层如果在内部审计中未能通过审核的工作目标, 或有重大违反政策法规现象, 该责任人当年年中、年底评级就会降级, 奖金减少甚至没有, 并会影响到下一年度工资增长;对部门而言, 若发现问题, 审计部门会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改计划并登记到行内风险系统中, 直至完成整改;审计部门还会对未通过的部门在半年和规定期限后进行重新审计, 以确认审计出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审计部门的审计结果, 会直接报送中国区管理层和该部门上层领导, 甚至到集团领导层面。
二、外资银行信贷业务主要流程
(一) 贷前、贷中审查
外资银行一般通过如下程序进行信贷业务的开发与审批, 在开展业务的同时有效地规避了风险:
1. 根据董事会确定的战略和风险承受度, 业务部门和风险管
理部门共同决定目标市场, 设定不同行业和客户风险接受程度和标准, 这有利于提高寻找信贷客户及信贷审批的效率。目标市场会随着外部环境及业务发展变化及时调整。
2. 客户经理按照目标市场初步筛选出符合信贷标准的客户, 取得客户信息和相关资料, 确定客户满足或高于目标市场标准。
3. 通过集团统一客户风险评级模型评定借款人风险评级, 估算借款人一年内不履行债务的概率;
同时引入长期因素, 如行业周期性、管理水平、企业战略、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政府政策及法规影响等得到调整后的信用评级。
4. 通过风险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客户进行收益分析。
客户经理在综合考虑客户的重要性、市场上其他银行竞价、本行资金成本后, 自主决定对客户的授信报价, 并尽可能提高交叉销售和非授信收入, 以达到风险资产收益率最大化。定期检查借款人风险资产收益率, 并据此调整对客户授信策略。
5. 根据借款人不同风险等级、授信额度、期限等, 决定所需信贷审批官审批级别, 并由信贷审批官对信贷申请进行审核决定。
6. 中后台信贷风险监控部负责对客户额度的核准, 在信贷审
批官批准后, 确认信贷申请审批是否完备, 检查法律合同文本, 在信贷管理系统中设立和释放相应信贷额度。
(二) 贷后管理
在贷后管理方面, 客户经理除监督贷后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访问客户、制作年度审查报告等外, 还会提交存在潜在风险客户的预警报告, 信贷审批部会根据报告, 实施贷后预警管理, 并每个月召开由相关客户经理、信贷审批部门等参加的早期预警会议, 对列入预警名单的客户分析, 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重估客户计划、还款计划、协定补救行动, 降低贷款额、增加抵押品、将账户调归特殊资产部门监控等。
信贷审批部还会基于实际的信贷业务经营数据, 每季度编写信贷组合管理报告, 该报告包含了银行信贷组合的总体信息, 并细分各类型信息, 如授信总额度及使用情况、贷款不同评级风险敞口、不同评级信贷余额、不同评级所占比重, 平均信用评级;不同规模客户群 (大、中、小型企业客户等) 信贷情况、不同行业占比;风险加权资产、违约损失率 (LGD) ;担保、抵押品情况等, 并每季度召开信贷组合风险管理会议, 由主要业务部、风险管理部负责人, 及其他相关高管层参加。此外, 首席风险官还会与信贷审批部、业务部及其他相关部门定期举行其他风险监控相关会议, 如董事会会议、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特殊资产管理会议 (资产保全) 等, 从银行整体层面进行风险分析和经营策略的调整。
三、外资银行对主要风险、行业等的问题管理
外资银行一般会根据集团信贷指引及中国市场情况, 每年修订《中国区域信贷指引》, 明确当年信贷投放标准及风险容量和偏好, 对行业提出指导性建议, 如发展、维持、减少等;每季度统计贷款投向结构变化, 对显著变化进行分析, 找出原因或问题。
针对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外资银行一方面在上述公司治理架构下实施一贯稳健经营, 另一方面及时调整政策措施, 强化风险管理, 如进一步细分市场, 信贷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调整风险偏好, 提高抵、质押贷款比重, 形成各类风险资产的合理搭配;完善内部业务流程, 防范贷款欺诈发生等。
面对经济领域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和房地产行业, 外资银行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一) 中小企业
1. 专门成立中小企业部, 并将中小企业进一步细分为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
中型企业信贷业务模式偏向于批发银行模式;小型企业偏向于零售业务模式, 即采取大集中模式开展业务和进行风险管理。
2. 相对保守策略, 并在中央支持中小企业宏观调控政策下, 进一步调整策略:
重新审视中小企业目标市场及行业准入标准和风险接受程度, 按潜在风险程度适当调整授信尺度及抵押品要求;重点开展低风险授信产品, 如供应链融资产品, 为企业及其上下游客户提供配套融资;在稳固制造业客户群基础上, 努力开发服务业客户;在加强风险监控前提下对优质客户继续提供甚至增加授信;提供适当的风险管理产品, 协助客户对冲或减低外汇、利率及商品价格波动风险;分散风险, 将单一借款人信用敞口调整并下降到可控水平。
(二) 房地产行业
1.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和内部政策审核房地产项目贷款, 业务
对象限定于资质优良、信誉良好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 并通过贷后监控确保信贷资金如实投入到项目中, 项目完工后, 及时回笼资金还贷;个人房贷业务严格按国家相关法规进行, 当前重点是扶持首套房和改善型住房需求, 通过严格审核流程确保合规性, 并风险可控。坚持总量限制, 公司和个人类贷款总额要小于全部贷款的一定比例。
2. 密切跟踪全国、区域房价波动情况, 定期实施压力测试。
摘要:近年来, 外资银行在华纷纷设立机构、开拓业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其注重对信贷风险的管理, 主要表现在加强公司治理对风险管控的保障, 重视经营的合规性, 强调信贷审批部门的独立性、客户筛选和评价制度的实用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审计职能充分独立, 加强贷后管理的早期预警和分析, 对特殊风险领域实行特别关注和措施, 研究借鉴其相关做法, 具有实际意义。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贷款;风险;对策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并倡导金融体制创新,随着改革的深入,为缓解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应运而生,在推动金融市场发展、解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农村市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随着民间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超范围经营甚至非法经营等乱象,由于受自身能力和资源的限制,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日益突显,应当予以高度关注。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现状
(一)融资比例不合理
目前政策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的融入资金,不得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在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这一规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资金补充途径,使公司运营的后续资金难以得到保障。
(二)税务负担较重
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属于金融机构,但只要发生贷款行为,仍然要按照“金融保险业”税目来征收營业税。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却要全额完税,与农村金融机构相比,较高的税赋大大压缩了其利润空间。
(三)未使用征信系统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与商业银行公用征信系统,在客户调查中得到的信息不仅不全面而且真实性低,严重影响了贷款的发放。另外,公司也无法像银行一样对所发放贷款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很好的监督。
二、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
(一)市场风险
小额信贷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要比商业银行的基准利率高很多。根据司法部门的相关规定,民间资金借贷,利率上限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下限是银行同期利率的0.9倍。很多公司尚未形成健全的风险应对机制,尚不能根据市场变化自主驾驭浮动利率,只是对其贷款普遍实行了上浮的利率,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客户流失。
(二)信用风险
小额信贷机构运用创新的金融手段为低收入客户提供信贷服务。与商业银行的客户相比,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主要是农户和微小企业。这些服务对象大多业务不稳定、收益不确定、担保不充分、信用不足,偿付能力低。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来自公司内部控制和对借款人所获取或了解掌握信息不对称因素产生的贷款决策失误和员工职业道德因素以及违反操作规程形成的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或损失风险。小额贷款公司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贷款业务普遍具有“额度小、期限短、频率高”的特征,增加了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四)资金风险
经营风险最突出的就是资金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因经营管理、市场变化、灾害和道德因素等原因的影响,不能或不愿意按照借款合同约定而形成的违约和义务的不履行,出现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三、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成因分析
(一)产品设计存在缺陷
市场行情变化莫测,金融产品的设计应考虑售卖与购买双方利益的均衡,增强金融产品的可操作性,取得共赢的局面。小额贷款机构的目标客户产品往往具有很强的趋同性,行业竞争愈演愈烈,客户盈利就会降低。法律法规的变更可能使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范围、经营行为及资金状况发生改变。
(二)借款人信用不高
同一般借贷一样,小额贷款同样是以信用为基础,但很多借款人在获取贷款后不能及时偿还贷款。一方面是信贷公司对于客户的信用状况及经济偿还能力不了解,另一方面,除客观原因外,很多借款人缺乏必要的诚信,故意拖欠还款期限,非法占用资金。
(三)员工业务水平低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员工的职业素质与道德水平都与公司的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对于小额信贷公司来说,员工的素质对贷款业务办理的效率、成本乃至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有着重要影响。通常,员工应当接受过很好的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培训学习,既获得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目前,很多小额信贷公司高级管理人才十分欠缺,员工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组织能力与创新能力。此外,小额贷款的发放往往以各种社会关系为依托,这就使得部分不法骗贷的情况时有发生。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人员为了能够获取超额不正当利益,在办理业务时,对于贷款人编造的各种存在问题的借款资料不予制止,甚至会协助他人弄虚作假,进而以达到套取、骗取贷款的目的。
(四)贷款用途监督欠缺
小额贷款的发放主体通常会受到技术条件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公司的信息资源不能在上下级之间形成有效的共享,很多关键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位,造成监督的迟滞与缺失。一方面办理业务时对于借款人审查不到位,对潜在风险疏于防范;另一方面,借款人规模较大,在现有条件下,小额贷款公司还不能实现对借款人所获贷款的具体用途及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四、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行业协会和征信系统
小额贷款公司行业协会可以保证小额贷款公司在业务上、经营上学习,规范各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行为,保持良性的运作秩序。由行业协会统一组织建立本行业内部的贷款征信系统,登记客户的历史信用情况,方便行业公司在进行贷款发放时能够进行及时查询,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
(二)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小额贷款公司要做好市场客户的选择,要求公司业务人员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严格按规定程序及要求进行处理,确保借款人所提交的所有手续齐全、合法、有效,严格执行和落实相关规定,从源头上保证经营资金良好循环。积极调整资产结构,按照公司客户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开拓市场,尽可能地将公司的客户结构达到一定要求。
(三)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小额贷款公司要组织全体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员工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满足工作需要。一方面要抓好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技能学习,引导相关人员特别是重点业务经办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明确定位,找准方向,使工作产出高效优质;另一方面,公司上下都要学习理解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落实。
(四)主管部门强化监管
五、结论
小额信贷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政策引导,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积极调整战略,优化公司结构,与时俱进,稳扎稳打,一定会取得更好的业绩,同时可以使小额贷款政策真正贯彻落实,促进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 麦英姿.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问题探究[J].中国商界.2010(1):30-31.
【小额信贷公司风险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05-24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安全调研报告08-22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风险情况调研报告12-02
小额贷款公司财务风险07-21
小额信贷10-21
小额信贷11-17
小额信贷模式07-15
农户小额信贷08-05
农村小额信贷12-13
小额信贷机构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