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发展研究(通用12篇)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1
小额信贷保险是专门针对在金融机构办理短期贷款的借款人遭受意外伤害事故的风险而量身定做的农户小额信贷保险, 属于典型的保障类产品, 是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方式的一种。小额信贷保险的出现对小额信贷的发展和保险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一、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概况
为了多渠道防范和化解农业小额信贷风险, 2004年8月, 高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 共同推出一种新的信贷保险业务———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从2005年开始, 中国人寿江苏省宿迁市分公司在泗洪县试点销售该产品, 2007年, 在宿迁全市推广。2008年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在广西、河南等9个省区的部分县以下农村开展试点, 2009年又进一步将试点工作扩大到山东、陕西、云南等10个省区。
从全国范围看, 目前小额信贷保险业务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根据产品的保障责任不同, 主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将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相结合, 为农业生产贷款提供保险保障, 保险责任涵盖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及意外事
故等对投保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另一类是将小额信贷与人身保险相结合, 转移农民因疾病、残疾或意外死亡导致的没有经济能力如期还贷的风险。目前在我国发展较快的主要是后者。
二、小额信贷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农户小额信贷保险在发展农户小额信贷、降低信贷风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仅有效解除了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担忧, 解决了农民找担保难的问题, 支持了“三农”发展, 也使保险公司找到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取得了银行、农户和保险公司三赢的局面。
1. 小额信贷保险改变了损失承担者
在小额信贷的农户不投保的情况下, 如农户无力还款, 则造成金融机构出现坏账, 此损失要由金融机构来承担。在我国现有利率政策下小额信贷的坏账风险过高, 金融机构的风险利率部分远不能弥补此损失, 因此小额信贷的长远发展存在隐患。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 把农户的还款风险直接转移到保险公司, 即投保户如无力还款, 则由保险公司还款。而保险公司的保险金又来源于众多投保户所交的保费。因此, 众多的投保户成为真正的损失承担者。
2. 提高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小额信贷存在无担保、无抵押、还款没有保证的风险。为减少风险, 各金融机构采用了农户联保贷款的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道德风险。但农户联保贷款只能减少贷款户有能力还款而不还款的风险, 而对于贷款后所出现的突发情况而导致贷款户无力还款的风险无能为力。而通过保险, 金融机构把此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 出现此类风险后由保险公司替贷款农户还款。金融机构通过小额信贷保险有效转移了农户这类风险。
3. 有利于走出我国利率低的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杜晓山认为:由于小额信贷业务成本高, 风险大, 业务人员负责的农户数多, 又由于利率封顶限制, 该业务是亏损性的。而国际国内经验都表明, 在小额贷款的范围内, 一般承贷人可承受的利率要远高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关键是要能够顺利地获得生产或生活所需要的小额资金。而利率作为国家的货币政策, 其调整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倾向, 其变动是相当谨慎的。
小额信贷的利率由两部分组成:基本利率R1和风险利率R2。基本利率R1是金融机构为弥补成本和获取利润而制定的, 风险利率R2则是为了弥补呆账、坏账的损失。我国小额信贷利率之所以被认为低就是R2不能弥补小额信贷过高的坏账损失。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得越完善则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越低, R2也就越小。在小额信贷保险充分发展的条件下, 利率的提高就不再成为必须。因此, 加快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有利于破解我国小额信贷利率过低的困境。
4. 有利于促进小额信贷的供给
事实证明:小额信贷的农户有比较高的利率承受力, 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利率的提高并不会明显减少小额信贷的需求量。在没有小额信贷保险的情况下, 由于我国利率受国家货币政策的限制, 实际风险利率远远小于均衡下的风险利率, 因此, 金融机构在小额信贷上的实际利率r远低于均衡下的利率R, 这使得金融机构的供给积极性极大减弱。在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情况下, 金融机构的风险减小, 均衡利率R减小, 保险的程度越高, R越接近现行的实际利率r, 供需越趋向平衡, 从而调动了金融机构供给小额信贷的积极性。
三、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动力
1. 小额信贷保险有巨大的潜在需求
近几年, 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迅猛。截至2006年底, 获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农户数为7 072万户, 占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农户数的57.6%, 占全国农户数的31.2%。而小额信贷保险才刚刚起步, 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险种也仅以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为主, 险种的创新空间还很大。如果正确处理好发展与风险的关系, 那么小额信贷保险的未来发展空间将是广阔的。
2. 联保贷款自身的局限性
由于联保贷款实行自愿原则, 在多元博弈中, 农户会出于个人收益最大化的目的而选择与自己收入水平相近的农户进行小组组合。因此, 许多有能力、收入较高的农户会自动排除比自己收入低的农户, 而收入最低的农户很难找到比自己收入水平高的组合对象。如果小组成员全部是最贫穷的农户, 则很难获得贷款, 这就造成了把最贫穷的农户从联保信贷市场中排挤出去的结果。联保贷款的局限性为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留出了空间。
3. 国家政策支持
“三农”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强对金融支农工作的重视程度,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 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2009年全国寿险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 保监会将推动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全面合作, 与银监会共同研究有关促进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发展的监管举措。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为小额信贷保险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小额信贷保险的发展建议
1. 积极创新, 扩大业务
小额信贷作为我国政府加快“三农”发展的一项有力措施, 发展的空间巨大, 小额信贷保险随小额信贷的发展而发展。据银监会的统计, 2005年3季度末全国在农村信用社有小额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余额的农户数为7 134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32.31%, 农户贷款余额为5 676亿元, 占农村信用社贷款总余额的37.23%;发放过贷款证的农户数为8 219万户, 占农户总数的25.39%。而小额信贷保险还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 业务量还比较小, 险种还仅限借贷者意外伤害保险业务, 还有许多险种待开发, 如: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项目保险, 遭遇洪水、山洪爆发、冰雹、特大降雨、决堤等自然灾害保险。
2. 加强风险管理
小额信贷保险是高风险的险种, 做好风险管理应是保险公司常抓不懈的工作。
首先, 细化市场。要加强对市场的分析, 进一步细化市场, 制定合理的费率。全国各地农村的发展水平不同, 农民的认识水平也大不一样, 不同地区农民的经营能力也有差别, 农民贷款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这些都会影响还款的风险。在费率的制定上既要考虑农户的承受力, 又要防范风险的积累。因此, 在市场细化的基础上, 应对每个市场详细分析, 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费率。
其次, 协调好与放款机构的关系。目前小额信贷保险的经营模式基本上是借款人作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 承担保费, 银行作为第一受益人, 保费由农村金融机构代为收取并转账支付给保险公司。在这种模式下, 放款的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转移, 并在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中获得手续费, 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投保的贷款农户付出了费用———保险费, 获得了风险转移, 同时信用提高, 获得贷款更加容易。而保险公司获得更大的保险市场。因此, 随着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的逐步成熟, 只有进一步协调三者的利益关系, 才能规避发展中只顾自身利益而不关心相关者的情况, 如常出现的银行的业务员不关心客户的风险高低只考虑卖出更多的保单获取手续费的情况, 才能保证小额信贷保险的长久发展。
第三, 积极采取现代风险管理手段规避风险。由于小额信贷保险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没有可信的历史资料作参考, 在费率的制定方面难免有出入。在管理上, 成熟的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进, 有可能出现管理成本过高的现象。大量的保险公司的恶性竞争也可能导致费率过低。此类风险如不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防范, 有可能会积聚起更大的风险。因此, 采取一定的现代风险管理手段, 如再保险、风险证券化等, 以保证公司的安全是必要的。
3. 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
小额信贷保险是有利于农村金融市场, 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保险公司面临着低保费高保障及高成本的问题, 农民也面临着保费负担困难的问题。政府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给保险公司以适当的补贴, 以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另一方面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农户所缴保费的一定比例, 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周慧.小额信贷保险初探[J].企业导报, 2009 (3) .
[2]岳静.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08 (1) .
[3]戴冠群, 何锋.浅谈小额信贷和小额信贷保险[J].中国商界, 2009 (2) .
[4]丁宁.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5) .
[5]杜晓山.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实践尝试[J].中国农村经济, 2004 (8) .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2
胡佳
2012-7-25 9:43:44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4期
摘要:小额农贷,是指金融机构专向农村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小额信贷作为-种有效的扶贫模式在全国扶贫战略中大量运用,并且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过程中,为了推动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大力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在小额农贷的推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发展对策
小额农贷,是指金融机构专向农村阶层提供小额度的持续的信贷服务活动。在我国,政府大力推动小额信贷作为-种有效的扶贫模式在全国扶贫战略中大量运用,但从目前该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我国小额农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职责定位不明确
我国政府对农村小额信贷的参与,更像是行政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主要表现为:(1)强大的政治组织力量导致行政强迫命令,使小额信贷在政府主导扶贫中,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工作中不免出现租糙,甚至强迫命令的现象。
(2)政府的其他职能淡化、分散了对小额信贷扶贫的力量。政府虽然对扶贫脱贫感兴趣,但他们还要考虑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社会安定,从而就可能使小额信贷的力量淡化或分散。(3)政府官员一般不具备从事小额信贷的企业家精神。对于职能众多的政府机关来说,虽然可以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工
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小额信贷知识的培训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但要使他们对小额信贷的操作达到熟练程度,困难很大。
2.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大力支持我国进行小额贷款扶贫的项目试验,但小额贷款的各种组织还未能完全获得正式的合法身份;而且,小额贷款以何种组织身份来进行运作,尚未确定下来。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组织几乎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临时观念,对其内部的制度化管理重视不够,这显然不利于小额信贷的顺利、健康发展。
3.民众观念落后
在我国,由于长期推行政府主导的扶贫式小额信贷模式,导致普通民众甚至一些官员和学者对小额信贷的属性还缺乏正确认识,政府推行的小额信贷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短期政府行为,忽视了小额信贷运作中的有偿性和可持续性,甚至将小额信贷视同财政性资金。小额信贷组织没有形成完整、正规的小额信贷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也比较单一。信贷资金的来源、发放、回收也大多不是由金融机构或其中介组织进行,公众普遍的把农村小额信贷理解为一种短期模式。
4.利率不合理的问题
在中国,小额信贷项目确定合理的利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利率受到政府金融政策的限制,我国政府在金融领域仍然实行着严格的国家管制政策,规定了全国统一的基准利率,同时严格限制非政府组织介入金融活动。
5.小额信贷的放款额度和期限问题
农户在农业结构调整起步阶段,农户对资金的需求预期增大。当前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与此相比则明显偏小,导致农村经济资金总体缺口增大。另外现行小额信贷的期限较短,最长期限是一年,一般是数月不等。从新农业的生产来看,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等在一年内能够收回成本并偿还贷款的可能性不大,即使能还贷,还贷之后易造成资金不足而对生产造成危害。所以小额信贷期限问题上对促进发展农村金融支持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6.资金筹措问题
目前,我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其数量是有限的,品种单一,受金融政策的制约(如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的政策与金融机构等)。又因为由于没有组织自愿存款,因而缺少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目前国际上现有小额信贷组织常见的公开吸收储蓄,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的形式我国都没有。
7.农户信用等级评级制度有待改善
目前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现象:一是由于没有建立家庭收支账,对农户评级存在底细不清、农户经济档案资料不全的现象。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信用评定失实;二是评级授信把关不严,信用等级比例失调;三是没有根据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资信情况方面的变化重新评
估,造成信用等级不匹配。因此,金融机构应制定出相应的评级制度。
二、促进我国农户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对策
1.重新定位政府职责
在我国开展小额信贷活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但政府的介入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首先政府应把握“参与但不干预”的原则。参与政策的宣传,但不干预贷款的审批发放;参与联保小组及个人的信用评级工作,但不干预小额信贷机构对其的奖惩情况;参与监督贷款的使用和回收,但不干预贷款数额、期限和利率的制定;参与向客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政策扶持,但不干预贷款者对经营项目的选择。其次探索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政府可以建立风险基金。一旦出现风险,可以从风险基金中拨出一部分补偿小额信贷机构的部分损失。另外,政府也可以鼓励保险公司参与小额信贷项目,成立小额信贷保险项目,转嫁一部分风险。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小额信贷的发展离不丌会融法规的规范和引导,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一是要尽快修改《人民银行法》,补充有关小额信贷的法律条文,在法律上赋予小额信贷组织独立的主体地位;二是要尽快开办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保险:为小额信贷壮大资金来源、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允许小额信贷享有同农村信用社同等比例的利率浮动权,促使其以近乎市场利率的水平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筛选信贷市场的风险因素,增加其盈利水平:四是要准许小额信贷组织同国有会融、城乡信用社通过各种方式开展有意义的存款、贷款、拆借等
业务联系;五是要尽快制定适合小额信贷发展特点与发展阶段的监管政策。
3.加大小信贷款的宣传力度,加强民众对小额信贷的认识
政府要通过办专刊、贴标语、门柜和日常宣传,让农民、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了解现在小额信用贷款在范围、权限、用途、期限及信用等级、贷款授信等方面的。过加强教育使民众改变对小额信贷的一些认识误区。
4.逐步推行利率市场化
扶贫不是一种单纯的慈善救济行为,主要应看作是一种经济行为。只有把它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在资源比较短缺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小额信贷贷款利率,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5.改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和期限的规定
针对目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无法满足农户较大规模经营资金需求的实际,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信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适当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授信额度,此外,农信社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结合农业生产的特点,适当延长管理办法规定的贷款期限,由信用社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贷款的用途商议决定。根据农户要求、资信程度、资金的投向、还款能力和信用社的能力适当放宽小额农贷金额和期限的限制。
6.扩大资金来源渠道,解决资金供应问题
这可以从政府和金融政策两个方面着手解决。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的教育、卫生、农业救济等和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方面的投入,给予农业一定的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样才能增加农户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增加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起到扶贫和资金回流农村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农户利用信贷资金获利的能力,间接的减轻了小额信贷机构放贷的风险性。金融方面根据中国农村的经济现实,构建能切实为中国农村经济服务的金融体系,有效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动作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邮政储蓄银行和引导民营资本建立的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引导资金为广大农户提供大量的小额信贷服务。努力拓宽资金筹集的渠道。可以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从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或是寻求合作伙伴,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农民共同基金,面向农民筹资,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7.加强信用评估管理,构建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
首先建立农户信息库,改进贷款的管理方式。一户一档,所有信息资料按一户一档规录于统一身份证号码下,这样便于收集、查找和评定。农户档案要有生产、生活、经营、借信誉、个人储蓄,资产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料。其次在现有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标准、规范操作,提升信用等级评定的水平层次。各金融机构采集的信息要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实行资料共享,同一身份证号码的信息要归录在一起,可以共同查询,共同利用,从而降低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成本,增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有效投入。再次科学设置各类信息更换时限。
应该根据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资信情况方面的变化重新评估,尽可能信用等
级的评估准确,一般生产、生活、经营状况信息要每年进行调整更换;借贷等不良信誉信息随时收集,长期保存,至少要保留五年以上;个人储蓄、资产等信息随时收集,永久保存。
总之,我们要创造有力的外部环境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三农”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发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2011) 29-0131-02
一、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地区的中小企业都表现得相当活跃。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总量已经超过4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以上,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约为60%,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就业人口占全国总就业人口的75%以上,开发新产品占82%以上。通过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中小企业无论是在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还是在产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方面都作出了自己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任何企业维持生产都依赖于资金的大量注入,正处在发展期的中小企业更是如此。其资金的来源大致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自筹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依靠于外来资金的支持,即外源性融资,所以中小企业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性普遍较强,对贷款融资的需求极为迫切。
然而,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例仅仅维持在5%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坏账率普遍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得银行往往有力无心,对绝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客户敬而远之,出现了银行惜贷、拒贷的现象,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致使融资困难,这其中银行、中小企业自身和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银行内部因素
商业银行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从事其他中间业务的盈利性金融企业,首先注重的是自身的成本和收益。由于中小企业资金的需求特点是“短、频、快、急”,属于零售式的小额融资,因此往往造成银行规模不经济,交易成本上升,且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贷款额度较小,单位收益率普遍较低,造成银行后期管理成本大大升高,使得银行往往规避中小企业客户的贷款。
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誉水平、财务状况、受担保能力、市场风险等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难以在信贷市场上做出正确的决策分析,大大提升了银行的信贷风险水平。因此,银行往往会优先选择一批优质企业(往往是大型企业)进行贷款,来降低银企间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高风险,这也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也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但是银行现行体制不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比如信贷门槛设置较高;信贷流程复杂、周期较长;信贷产品设计不合理;信贷人员考核机制不合理,等等。银行内部对信贷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主要包括其办理贷款的数量和质量。对于信贷人员而言,办理一个中小企业客户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与办理一个大企业客户并无两样,且中小企业客户还款风险较高,还款质量存在疑问,可能会影响到信贷人员的工作业绩,因此在日常工作中,信贷人员往往回避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比如资信调查,客户经理既要调查分析该企业的财务报表,又要对系统风险、客户信用记录和基本面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工作量与调查大企业客户相差无几,且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较少,期限较短,收益风险高,直接影响了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信贷壁垒。
2、中小企业自身因素
(1)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小企业主大都关心的是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业绩水平,对企业的管理方面,无论资金的投入,还是精力的投入都显现得不足。因此,大部分中小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经营随意性、波动性较大,银行在贷前调查时对企业经营预期不明,造成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普遍较低,难以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核。
(2)财务不规范
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并不能真切的反应其生产经营的状况,其主要原因:一是为了迎合银行的贷款审查,中小企业会将财务报表进行“美容”,将一些不利于获得贷款的数据(资产总额、利润总额、负债总额等)随意篡改,造成银行的决策失误。二是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使得财务报表在填报上就存在错误,银行无法掌握中小企业的真实情况,造成银企间信息不对称。
(3)抗风险能力弱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普遍较小,只能作为市场经济的普通参与者,并不能决定或是影响行业的走向,且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被动的应对系统风险。根据统计,全国每年新注册的民营企业有15万家,而其中10万家又会因各种原因注销,其平均寿命仅2.9年。这就能够充分说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也间接的反映了银行贷款“有的放矢”的原因。
(4)难以获得贷款担保
中小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无法满足银行对其抵押品的要求,且由于其自身管理机制不健全、财务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的存在,中小企业也无法获得其他企业的青睐,很少有企业或者担保机构愿意为其进行担保,所以没有了自救和互助力量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展得非常缓慢。
3、社会法律制度不健全
信贷法律制度约束着经济体的日常活动,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一旦约束机制不完善、不健全,许多企业主就会钻法律制度的空子,不顾道德和信用的底线有意赖账、逃账、拖欠还款,造成了银行很多呆账、坏账。所以,不完善的信贷法律制度,不但不利于有效控制信贷风险,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
三、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策略
1、以产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产业集群是指其群内企业均与某一产业领域相联系,在地理空间上集中,共享各种资源,并且在企业周围存在大量支持机构的创新型产业网络。产业集群不但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许多竞争优势,形成外围的规模经济,还可以提高银企间的信息透明度、降低信贷风险、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弥补单个游离中小企业融资的劣势,发挥中小企业集群的融资优势,吸引银行信贷资金的注入。可以说,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来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2、加强企业的信息搜集,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银行信贷人员是企业和银行的沟通了解的桥梁,对于信息的产生、传递和维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但影响着管理者的决策,也影响着企业能否顺利通过贷款资格的审查。因此,银行要充分发挥信贷人员的连接作用,使其对企业信息能够主动地进行全面、细致地了解,这样能够降低银企间的信息不对称性,方便信贷审批人员工作的开展。
3、加快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
现行金融产品主要满足的信贷对象是大型企业,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较少。因此,银行要不断丰富信贷产品的种类,要充分了解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加快新型信贷产品的研发和推广,设计出一批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信贷产品,实现细化市场和差异化营销的模式,更好地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合作关系。
4、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现行的信贷流程并不适合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银行需要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设立专门的审批机构,专司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办理,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这样做不但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扩大了银行的业务受众范围,而且加强了银行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方便信贷业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5、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银行要把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考核纳入到人员年终考核指标中,作为单独的一项独立进行考核,这样做主要是要求信贷人员提高优质中小企业的客户忠诚度。银行信贷人员需要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额度、客户数量、信贷风险、利润贡献、回收率、违约率等进行细致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要做到赏罚分明,对做得好的信贷人员要进行奖励,对盲目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造成信贷亏损的信贷人员要进行惩罚,严重者要对其免职,要能够在大力扶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的同时,降低自身的信贷风险。
6、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和相关机构要加强信贷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于中小企业的恶意贷款、挪用贷款、拖欠还款等行为要进行坚决的抵制,对其中触犯法律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惩罚,避免一些企业违法行为的发生,维护信贷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彭平.中小企业信贷需求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大众商务,2009,(14).
[2]江其务.论银行信贷管理的若干理论问题[J].金融研究,2003,(7).
[3]高莉.基于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现代 企业教育,2009,(3).
[4]王珏帅.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建议[J].中国金融,2010,(18).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4
1.1 保障对象具有特殊性
商业保险大多是富人阶层具有的奢侈品, 而农民这类低收入群体被列出在外。
1.2 承保和赔付具有低成本、低保障特征
目前小额信贷额度较低, 发达地区小额信贷额度10万~30万, 欠发达地区1万~5万, 而小额信贷保险产品或赔偿保金斗以借款人向金融机构所借金额为限, 因此小额信贷保险锁承保与赔付的水平较低。
1.3 多数为短期保险产品
因小额信贷的期限一般在1 a内, 故农村小额信贷保险产品的保险期限也都较短。
2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发展现状
近年来, 我国不断革新农村小额信贷的制度办法, 拓宽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小额信贷保险目的在于降低和弱化风险, 提升金融机构支农惠农积极性, 有效缓解农村融资难问题, 满足农户资金需求, 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作为新生金融产品, 当前“小额信贷+保险”协同发展模式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如农户参保意识不强, 金融机构宣传不到位, 保险范围有限, 相关法制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制约着该模式的持续发展。
3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现存问题
农户存在的问题为农户道德风险与农户参保意识不高;小额信贷机构存在问题为信贷机构内部道德问题, 产品单一;保险公司存在的问题为手续繁琐, 理赔时间长, 缺乏专业营销服务人员;政府职能部门存在问题为缺乏国家政策扶植, 银保合作代理机制不完善。
4 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 完善政策补偿机制
加大财政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力度,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农业保险和信贷投放杠杆效应;放宽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加大对农业保险承保公司的财政扶持力度, 对其涉农保险业务税费予以减免优惠, 允许其在税前列支农业保险准备金。
4.2 探寻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新型信贷模式
为降低农民的违约风险, 可以让农业企业与金融机构按诚信、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原则, 达成“保险公司+信用社+农户”之间的“三方协议”。银保合作开发更多适合农村地区的新型产品, 如小额信贷+人身保险、小额信贷+意外保险、小额信贷+教育保险、小额信贷+养老保险等多种保险业务[1]。
4.3 政府加强引导, 加大政策支持, 实行优惠政策
政府是小额信贷机构、保险公司、农户三方健康运行的协调者。首先, 政府可给提供涉农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一定的优惠, 如税收减免或费用补贴等措施, 适当放宽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其次, 加大对办理农贷保险的保险机构的财政扶持力度, 试行减免该业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允许其在税前列支农业保险准备金, 或对经营农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提供补贴, 促进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市场的积极性;最后, 对购买保险的借款农户提供补贴, 如实行一部分法定保险, 创造基本农业保险需求、给投保农户保费补贴等[2]。
4.4 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在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把建设农村信用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吸引资金向农村流动, 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在短期内可以考虑“信用联保”机制, 让农户之间相互监督。长期要建立农村信贷投入稳定增长, 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大力创新支农金融服务品牌, 积极探索“信用-信贷良性循环”的有效方式。同时, 切实防范和分散信贷风险, 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山, 聂强.国外小额信贷产品设计的随机评价[J].现代经济探讨, 2012 (6) :58-62.
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研究 篇5
金陵科技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沈阳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汽车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也成为了汽车消费市场新的利润之源。我们在不断扩大汽车市场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汽车消费信贷的同时,发现汽车消费信贷中存在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使我国居民的汽车消费需求得以实现。
1.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也同样在进步。汽车消费信贷市场的广泛发展为更多的一般汽车消费者提供了汽车消费需求的帮助,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有购车的计划,但是支付能力与理想车型的差距普遍存在,这种差距为汽 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但是由于汽车价格过高、各种有关汽车的政策不明朗、加上大部分人的资金不足,造成了现在大部分家庭持币待购的现象非常严重。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资金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服务,完善各种汽车消 费信贷条件,使广大人民家庭的汽车消费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2. 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所面临的问题
2.1 消费信贷法规的缺失
我国《汽车贷款管理办法》和《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等法规则偏重金融领域,在非金融环节对汽车消费信贷保障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并且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消费信贷法》来规范消费信贷发展,这使得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障。
2.2 消费者诚信问题
在我国当今的国情下,导致消费诚信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2.2.1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和社会消费信用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银行没办法对个人诚信问题进行调查,对个人借款人的要求只有以下几项:具有有效身份证明及详细固定的住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稳定的合法收入、具有首期付款支付能力。
2.2.2 消费者道德风险
汽车行业发展日渐成熟,各大汽车销售商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汽车价格竞争。随着汽车价格的下降,以前的消费者会认为自己之前买的车在不断贬值。这导致很多消费者放弃还贷,转而购买新车。
2.3 汽车税费负担过重
在我国,涉及汽车消费的税费很多,包括:消费税、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附加费、机动车辆号牌费、公路养路费、交通事故处理费、机动车驾驶证费、车辆通行费、出租汽车管理费。从长远看,税费负担过重以及一些收费缺乏透明度极大地减少了消费者的汽车购买欲望,制约了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2.4 汽车金融公司受到各方面制约
2.4.1 利率限制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汽车金融公司发放汽车消费贷款的利率在法定利率基础上上浮幅度为30%,下调幅度为10%。这一规定大大减少了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优势。
2.4.2 资金来源限制
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是金融机构借款和境内股东存款。金融机构本身在开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是汽车金融公司的竞争对手,所以汽车金融机构获得银行借款的难度很大。但是境内股东存款也无法彻底解决汽车金融机构的资金问题。
2.4.3 业务范围限制
根据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禁止从事汽车租赁业务;汽车金融公司不得开设分支机构。这使得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不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
2.5 担保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办理汽车消费贷款的担保方式包括:有价证券质押、房产物业抵押、第三方担保。目前我国面临的汽车消费信贷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房产抵押比较麻烦,因为需要房屋管理部门进行评估登记,而且目前我国能以房产物业作为购车担保的消费者很少。
(2)在我国,学校、机关和私人企业原则上是不能做第三方担保的,这导致一些贷款人无法申请银行贷款。
(3)担保手续复杂。按照银行规定,如果消费者选择信用担保,就必须提供担保人的户口簿、身份证、收入证明、住房证明等文件。甚至有的还需要提供工作证、公务员证、结婚证、营业执照等。
2.6 主管部门管理未形成合力
涉及到汽车消费信贷的政府主管部门较多,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诸多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在汽车消费信贷的管理上尚未形成合力。
3.我国汽车消费信贷发展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发展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并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一些汽车信贷模式和经验,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一些对策。
1.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个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具备信用收集和整理、信用相关信息的开放服务、信用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失信行为的记录和惩戒措施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各级政府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组织专职部门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管理,建立与信贷体系相关的所有信贷参与者的信息管理数据,并加强管理手段,强制性的要求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信贷数据。
2.健全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涉及消费信贷的法律法规均未达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层次。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尽快出台《消费信贷法》。《消费信贷法》的建立有利于规范和促进我国企汽车消费信贷发展,为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提高坚实的法律保障。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消费信贷法》必须遵守以下原则:引导消费者科学消费;充分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生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3.完善风险管理
借鉴国外成熟的信贷管理经验,完善信贷的管理体制和制衡手段。建立激励、约束和管制的多重手段,加强信用担保风险管理。同时还要改变信贷销售观念,对信贷风险做出客观的评判。
4.减少汽车税费
过高过多的汽车税费严重制约了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要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就必须尽快减少我国汽车的消费税费,鼓励汽车消费。政府应该针对目前高额的汽车消费税费负担过重问题,取消限制汽车消费的政策,制定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以便减免汽车消费者的税费负担,促进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的发展。
5.实现信贷模式多元化
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的贷款主体主要是银行,而事实证明,汽车金融财务公司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所以我国应该加快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放宽资本限制和荣房子渠道,使汽车金融公司的业务得到迅速的发展,全方位的为汽车消费信贷市场服务,使信贷模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4.总结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6
摘 要 在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急剧震荡的背景下,积极发展小额贷款是推动农村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内需、振兴经济的切入点。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金融创新,从其试点成立至今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受到各地民营企业众星捧月般的热情追捧,小贷款公司试点在各地迅速展开。但是,与其他国家已经逐渐形成规模化、制度化的小额信贷产业相比,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成为制约我国小贷款公司发展的瓶颈。如何正确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小额贷款公司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从法律监管主体和内容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以更好的促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法律监管
一、引言
2008年5月,中国银监会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意见》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小额贷款公司可以疏导、吸收民间资本,规范民间信贷,压缩地下金融生存空间,实现民间借贷和正规金融的对接;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解决当前资金供求矛盾。小额贷款是一種为引导资金流向农村,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服务方式。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扶贫方式,更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种制度化的金融创新,从其试点成立至今短短五年多的时间,受到各地民营企业众星捧月般的热情追捧,小贷款公司试点在各地迅速展开。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小额贷款试点公司在各地迅速展开,各地的小额贷款公司牌照的争夺也异常激烈。但由于处在尝试阶段,与其他国家已逐渐形成规模化、制度化的小额信贷产业相比,我国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发展上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小额贷款公司的资金来源不足
根据《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那么,钱从何来?银监会指出了三条路:所有者权益、捐赠资金、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即最多从两个银行批发资金)。但无论哪一种途径,都面临着现实的筹资难题。
(二)小额贷款公司面临地下钱庄的竞争
对于一部分民间资本来说,通过小额贷款公司把钱贷出去,比通过地下钱庄这种方式更加安全、更有保障。与体制外的竞争对手即“地下钱庄”相比,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合法地位,央行等有关部门也为满足风险收益平衡提高了其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但能否有效取得风险补偿的效果,仍具有不确定性。因此,面对民间信贷的高利率诱惑,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
(三)小额贷款公司缺少现代银行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一些非金融企业组建的,对金融行业不甚了解,处理业务的经验不足,容易造成风险失衡。另外,由于其贷款对象的特殊性(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信用水平相对较低,经营风险相对较大),信贷风险会进一步放大。因此,要在笔数相对较多而信贷规模相对有限的情况下控制信贷风险,需要支付的成本要更高些,即营运成本相对较高。
三、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在法律监管层面的对策
为进一步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大发展,必须尽快完善能覆盖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法律、法规,让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对其经营情况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其业务行为。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坚持小贷款公司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
商业化小额信贷是指政府对于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准入、信贷的利率、以及机构资金的来源都适当放开,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能够相对自由地确定自己的贷款利率,能够实现多渠道的资金供应。也就是说小额信贷机构能够创造足够的收入,以弥补资金成本和其他的相关成本,能够实现财务自立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试点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应坚持商业化、市场化的取向,以较高的利率去覆盖贷款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明确商业化的发展方向,小额信贷才能够对商业资本的注入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被迅速的复制和仿效;只有商业性资本,才能在保持盈利能力和机构可持续性方面有着最充分的动力。
(二)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监管制度
首先,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主体。目前,试点中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机构大至有以下几种:①由金融办负责监管。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③新设立独立的机构负责监管。④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目前,《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法人,没有取得金融许可证。但是贷款业务本质上是一种金融行为,小额贷款公司既然是贷款授信组织,就应当是金融机构,性质上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而小额贷款性质上属于非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因此,小额贷款公司及其业务就应当由银监部门统一监管。
其次,明确监管内容。在修改《小额贷款公司指导意见》时,明确规定监管机构的职责,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合义务,是现阶段完善小额贷款法律制度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按照《公司法》及《破产法》的有关要求,对小额贷款公司关闭撤销、清算事宜进行一定的监管。同时建立风险救助制度,具体包括风险救助的条件、救助原则、救助方式等,以保障金融稳定和社会稳定。虽然小额贷款公司具有扶贫的性质,但是我们应该更注重它自身的独立性,地方政府不应对其过度的干预,甚至由于政绩等原因而强制其开展哪些业务和不开展哪些业务。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在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要有效地加以引导和规制,进而推动其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绍瑞.小额贷款公司:创新与挑战.中国金融.2006(14).
[2]刘维红.农村推广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金融.2008.2.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7
关键词:小额信贷,普惠金融,发展
一、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的具体概念
1、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体系是联合国在2005年进行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的新概念, 它指的是能够更全面有效地兼顾社会各个阶层, 特别是那些穷困和低收入人口的一种金融体系。普惠金融来源于小额信贷, 是小额信贷及微型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目的是将本来零散的微型金融机构和服务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系统, 并将这个系统融入金融整体发展战略中。
普惠金融在继承和发扬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扶贫优势的前提下, 更加致力于建设一个完整的针对穷人、具有扶贫性质的体系, 使这些人不再被边缘化。要让广大被排斥在正规银行服务体系之外的中低收入者获得金融服务, 唯一的途径就是让扶贫融资服务融合到金融体系的四个层面中:客户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宏观层面。
1.1客户层面。
在客户层面, 低收入者和贫困人群往往被排除在金融体系当中, 但在普惠金融体系中, 这些人成为了相应的目标客户群体。由于客户群收入低, 住地一般十分偏远。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自身金融需求的特殊性。普惠金融问题便是希望从这些群体的具体特征入手, 找出他们被金融机构拒绝的原因, 从而研究适合他们的金融体系和金融产品。
1.2微观层面。
零售金融服务提供者是普惠金融体系的基础, 他们直接向贫困人口及低收入家庭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些微观层面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涉及非正规货币借贷者、储蓄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等所有主体, 也包括两者之间的所有金融机构, 即商业银行、国有开发银行及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乡村银行及社区银行、金融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非政府组织、保险公司、非正规互助组织等。在过去几十年里, 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小额信贷、小额储蓄和小额保险等产业已充分证明这类金融业务的可行性, 尽管小额交易的成本较高。在微观层面, 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扩大和深化金融服务的途径, 直到金融部门真正实现“普惠”。
1.3中观层面。
主要是加强相应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向贫困人口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金融基础设施指的是为金融业 (信用、评级、审计标准) 可获得的信息基础设施, 支付、清算和结算系统以及公认的标准体系。该定义有一定的延伸性, 可以延伸到法律系统、规章制度以及强调创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和基础设施, 如科技、通信、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一系列由公共和私人部门提供的培养金融行业的支持机制。
1.4宏观层面。
为构建普惠金融体系, 政府需要提供一定的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的有效支持, 能够提供一定范围内金融服务提供者共存和竞争, 从而为大量贫困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宏观层面主要分析政府的政策立场、政府和金融中介的关系以及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补贴和税收政策和相关金融立法和监管问题。
2、小额信贷。
从国际上看, 小额信贷是指向低收入群体和微型以及小型企业提供的小额度的信贷服务, 其基本特征是额度较小、无担保、无抵押。一般来说, 小额信贷是由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或者专门的小额信贷机构和组织提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微型金融”逐渐取代“小额信贷”, 而现今, 传统微型金融与更广泛意义上的金融体系之间的边界变的越来越模糊, 一些国家, 银行和其他商业组织已经进入微型金融行业, 开始建立完全面向贫苦人口的特殊金融体系。
二、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意义
1、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必然要求
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存在巨大的缺陷, 迫切需要发展相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其目的是建立“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这种类型的金融体系, 有着很广的覆盖面, 可以有效覆盖所有的高、中、低收入人群, 尤其对于广大农村贫困、低收入的弱势群体来说有着巨大的效用。目前, 我国农村中高端金融体系已初具端倪, 但在很大程度上, 贫困弱势群体仍然金融机构难以发展和覆盖的对象, 因此要发展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 急需引入普惠金融体系。
2、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可以满足农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普惠金融体系下其受益人包含了社会各个阶层, 而小额信贷的产生和发展, 可以使广大贫困农户和弱势群体享受到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甚至还包括诸如保险、兑换和理财等特殊性的金融服务。它给贫困和低收入人群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客户平等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机会和权利, 这种优势是其他金融体系和金融业务所无法比拟的。
3、普惠金融体系下的小额信贷是贫困人群与贫困斗争的有力工具。
小额信贷不仅满足各类贫困人群提供基础的生活性金融需求, 还为贫困农户提供了扩大再生产和制造财富的小额信贷资金, 有利于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 脱贫致富。作为一种扶贫方式, 普惠金融的提出和发展有力地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影响, 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度的支持。
三、发展小额信贷是促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经之路
要有效解决各类低收入人群的发展问题, 需要发展各类金融机构, 我们要形成多种金融机构, 来进行小额信贷和其他的为农村服务的金融组织。小额贷款的发放要依靠服务于多层次微型金融机构来完成, 更加有效地促进普惠金融体系的完善。
1、继续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小额贷款中的作用。
在广大的从农村地区, 农村信用社是为广大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主力。农村信用社的具有网点多、小额贷款发放经验丰富、贴近农村生活的特点, 应该继续发挥它们为农村经济和金融服务的作用。同时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一个真正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
除此之外, 信用社在发放小额贷款时, 手续应该力求简便易行, 简短审批时间。要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发放小额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中的作用, 还应解决以下问题: (1) 坚持小额信贷商业化运作, 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 使小额贷款收益能够很好地覆盖其经营成本, 最终使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 (2) 加强农村信用工程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控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建设; (3)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和农户小额信用保险, 防范自然风险和农户信用风险给农户和信用社造成一定损失。
2、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农村小额贷款中的作用。
2005年我国试点小额贷款公司, 其特点一是“只贷不存”;二是限定经营范围, 即在县域内经营, 并在服务“三农”的原则下自主选择贷款对象;三是设定利率上限, 即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4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小额贷款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各自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实施意见和管理办法。到目前为止, 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已超过2700多家。在发放农村小额信用贷款,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了重大作用。
3、发挥村镇银行服务农村金融的作用。
2006年底, 在银监会的政策指导下,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大门敞开。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机构开始出现。村镇银行的出现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的供需矛盾。但要实现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还必须做到:
(1) 需要按照有利于业务拓展和提高影响力的原则, 因地制宜选址。建在县市城区, 以便支农贷款发放实现中心辐射的效应。
(2) 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进行资本投入。有效增加村镇银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满足贫困人口发展需要。
(3) 村镇银行应持审慎经营的原则。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 村镇银行资本额低, 抗风险能力较弱, 审慎经营才能稳健发展。
(4) 加快制度创新, 为村镇银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强监管, 促进稳健经营。
4、大力发展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代表的小额信贷业务。
2007年初《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出台,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 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业务。农村资金互助社是由社员自己入股成立的合作金融组织。不属于银行的范畴, 是通过社员存款, 为社员贷款提供资金。因此, 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小额信贷业务, 必须适当降低市场准入标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有效拓宽融资渠道;规范内部管理, 加大政府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政策扶持力度。
5、大力发展和规范民间金融组织的小额信贷业务, 利用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
许多古老的民间金融组织, 如标会、摇会等自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对农村地区的生产活动和生产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广大农村经济发展存在金融约束的情况下, 允许这类民间金融组织存在, 并进行正确引导, 使它阳光化、规范化、合法化。否则, 便有形成非法金融机构的可能性, 更阻碍了小额信贷业务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 我国开始开展的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 其具体形式一般是利用国际机构和组织的援助资金开展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这对于扶贫事业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 由于这种非政府性的小额信贷活动属于公益性质, 后续资金经常出现不足的情况, 使其持续发展的能力降低, 因此,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小额信贷发展的经验, 使非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由公益性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张平.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促进我国普惠金融体系建设[J].生产力研究, 2011 (5) .
[2]、焦瑾璞, 陈瑾.建设中国普惠金融体系[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
[3]、杜晓山.小额信贷的发展与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J].中国农村经济, 2006 (8) .
[4]、韩俊.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农村金融体系[J].农村经济管理, 2009 (2) .
[5]、贾峤, 杨恒, 兰庆高.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市场环境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10 (9) .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8
一、国际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体系
国外学者关于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方面的研究很多, 本文根据对前期国外文献的总结后得出了如下分析方法。
(一) 研究方法
国外学者在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可持续性影响因素的分析中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种, 如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本文对国外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后发现, 大多数学者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国际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Francisco Olivares-Polanco, 2005;A H Makame, V.Murinde, 2006;Anthony Kyereboath-Coleman, Kofi A.Osei, 2008;Ben Soltane Bassem, 2009;Ahmad Nawaz, 2010) 。
(二) 变量选取
国外学者选取的主要变量包括盈利能力指标、小额信贷机构的特征指标和社会目标变量。其中, 盈利能力指标为被解释变量, 其余指标为解释变量。
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回报率 (ROA) 和经营自给率 (OSS) 是衡量小额信贷机构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 反映了小额信贷机构能否在不接收外界补贴的情况下实现盈利。其中, 资产回报率=税后净利润/平均总资产, 经营自给率=营业收入/ (营业费用+财务成本+贷款损失准备) 。这两个指标数值越高, 表明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绩效越好。
小额信贷机构的特征指标:小额信贷机构经营的年限、员工成本率、信贷方式。其中, 信贷方式分为个人信贷和小组信贷两种。小额信贷机构通常不会只采取一种借贷方式, 而是两种信贷方式并存, 因此为了反映信贷方式对小额信贷机构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国外学者通常选取个人信贷方式的贷款额占总贷款额的百分比这一变量来替代。Ahmad Nawaz (2010) 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额信贷机构的年限越长, 财务绩效水平就越好。同样, 个人信贷所占比例越高, 小额信贷机构的盈利能力越强。
社会目标变量: (1) 小额信贷的深度。小额信贷的深度通常选取的两个变量为:1) 人均小额贷款额与小额信贷机构所在地区的人均GDP之比, 这一比率越高, 表明小额信贷的深度越浅, 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绩效越差。2) 女性借款人数占总借款人数的比例, 这一比例越高, 表明小额信贷机构的社会绩效越好。 (2) 小额信贷的宽度。小额信贷的宽度通常选取的变量为借款客户的总人数, 客户数量越多表明小额信贷的服务面越广。
因此, 利用国外学者建立的影响因素分析体系, 在选取了研究变量之后, 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构造面板数据,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就可以得出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中国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小额信贷机构与一般的扶贫救济项目不同, 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扩大穷困人群覆盖面的社会目标, 还包括实现盈利能力的财务目标。因此, 研究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情况, 找到小额信贷机构均衡发展的合理方式, 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 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种类较多, 其中, 农村信用社是中国小额贷款 (尤其是涉农贷款) 的主力军。然而目前中国农村信用社的财务数据大多并未向公众披露, 无法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而且, 随着农村信用社转型改革的不断推进, 越来越多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转型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采用商业化经营的手段, 为所在地区的农民和小企业主提供金融服务。农村商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不同的是, 农村商业银行充分明确了以盈利为目的。这样的经营理念会让人们质疑农村商业银行是否存在使命漂移的问题, 农村商业银行是否面临着双重目标冲突的问题。因此, 研究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重庆农村信用社, 至今已有将近六十二年的历史了。2008年6月29日,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挂牌成立。2010年12月16日,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 融资132亿港币, 是2010年全球第二大银行IPO, 成为中国第一家上市的农村商业银行。作为一家上市企业, 重庆农村商业在数据披露方面较为详尽,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 本文选取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 研究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 及其是否面临着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冲突的问题。
(一)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性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本文将采用国外学者通常利用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因素。但由于数据有限, 此部分的实证分析无法完全按照国外学者选取的研究变量进行分析。因此, 本文依据可以获得的数据对研究变量做了相应的修改。
1. 模型构建
本文根据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年报, 搜集了该行2007年至2012年6月的主要信息, 构造时间序列数据,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其财务可持续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模型如下:
其中:t代表第t期;i代表第i个研究变量。
2. 变量解释及定义
本文模型中的变量的选取方式参照国外学者的相关文献, 并根据现有数据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筛选。
盈利能力指标:本文选取了变量ROA, 以ROA为被解释变量, 研究该指标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由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准备金的数据不全, 因此本文省略了变量OSS。
小额信贷机构特征指标:本文选择了员工成本率和储蓄资产比率这两个变量。由于本文只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一个研究对象, 因此, 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年限这一变量无法纳入本模型的研究。同时, 由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年报中未披露不同信贷方式的贷款额, 本文也无法选取该指标。最后, 本文根据中国的现状, 加入了储蓄资产比率变量。中国小额信贷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是资金供不应求, 小额信贷机构资金短缺, 无法满足广大农户的资金需求, 而提高储蓄额有助于解决机构资金短缺的问题。本文试图将储蓄资产比率引入模型, 研究储蓄对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
社会目标变量:由于无法获得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借款客户中农户和中小企业的具体数量, 因此, 本文将人均贷款额替换为贷款相对规模这一变量。研究农户贷款相对规模和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对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因此, 本文选取了资产回报率、员工成本率、储蓄资产比率、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这5个变量 (如表1所示) 。我们预期这些指标会影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水平。这些指标包括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经营效率等方面的信息。表2显示了所选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3. 回归结果及稳健性检验
由于该模型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 因此需要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 在无单位根的前提下, 才可以直接采取多元线性回归, 检验结果 (见表3) 。
注: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根据检验结果, 单位根的t检验统计量的值为-15.21902。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 单位根检验的临界值分别为-7.006336, -4.773194, -3.877714。显然上述检验统计量值小于1%显著水平对应的DW临界值, 从而拒绝零假设, ROA不存在单位根, 表明模型中所用数据为平稳序列。因此可以对数据直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回归结果为: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PCt, SAVt, ELt, FLt的T值大于2, 说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β1, β2, β3, β4都显著不等于0。员工成本率、储蓄资产比率、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农户贷款相对规模都显著影响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可持续性。其中, 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与资产回报率呈正相关的关系, 员工成本率和储蓄资产比率与资产回报率呈负相关的关系。降低员工成本率和储蓄资产比率能够提高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然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为了提高资产回报率而一味降低员工成本率和储蓄资产比率也不是明智之举。农村商业银行要保证一定的储蓄量, 以便有更多的资金发放贷款。同时, 员工成本代表了企业花费在员工身上的资金, 它能够用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保证贷款质量,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为了检验模型的稳健性, 本文将储蓄资产比率这一变量替换为存款利息支出与资产比 (INT) , 对模型重新进行回归, 进行稳健性检验, 观察变量的显著性和符号是否发生了变化。回归结果如下:
从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解释变量的符号虽然没变, 但PC和INT系数的显著性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 我们仍无法拒绝β1, β2等于0。这一结果表明 (2) 式的回归并不稳健。因此, 员工成本率、储蓄资产比率是否与资产回报率呈负相关关系是不确定的, 需要利用更多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能直接利用 (2) 式的回归结果, 通过降低员工成本和储蓄额来提高资产回报率。
(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双重目标间的关系
农村商业银行是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组成部分, 因此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财务目标和社会目标相权衡的问题。在上述回归分析中, 资产回报率代表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目标, 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代表其社会目标。根据回归结果, 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与资产回报率呈正相关的关系, 表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并不存在财务目标与社会目标冲突的问题。下页图1描述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资产回报率、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之间的关系。下页图2描述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走势。下页图1表明资产回报率与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而且从下页图2可以看出,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经过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因此, 提高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有助于改善其财务绩效水平。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在扩大穷困人群和中小企业覆盖面的同时保持自身的财务可持续性。
然而,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仅仅是中国农村商业银行中的一家企业。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存在双重目标冲突的问题并不代表中国所有的农村商业银行都没有这一问题, 更不能代表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整体水平。因此, 研究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整体情况需要对更多小额信贷机构的数据进行分析。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成本率和储蓄资产比率与资产回报率的关系暂时仍无法确定。同时,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不存在双重目标冲突问题, 中小企业贷款相对规模和农户贷款相对规模与资产回报率变化趋势一致,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能够兼顾财务目标和社会目标, 利用自身的经营优势, 在扩大穷困人群覆盖面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财务绩效水平。本文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在实证分析部分仅以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为例, 分析了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发展现状。这部分的分析结果不能代表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的整体情况, 本文旨在为今后分析更多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因此, 在后续的研究中, 我们要加入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小额信贷机构为研究对象。
摘要:随着小额信贷在中国的不断推进, 多种模式的小额信贷机构逐步加入提供小额信贷服务的行列。然而这些小额信贷机构是否能够在保证自身经营的前提下, 真正服务穷困的人群是目前小额信贷机构的经营者、监管者和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与其他扶贫措施不同的是, 小额信贷机构必须能够自负盈亏, 需要在服务穷人的同时取得良好的财务绩效。小额信贷机构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额信贷机构,财务可持续性,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杨迪航, 罗荷花.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以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 :571-574.
[2]Francisco Olivares-Polanco.Commercializing microfinance and deepening outreach?Empirical evidence from Latin America[J].Journalof Microfinance, 2005, 7 (2) :47-69.
[3]A H Makame, V.Murinde.Empirical findings on cognitive dissonance around microfinance outreach and sustainability[C].Universityof Birmingham, 2006.1-35.
[4]Anthony Kyereboath-Coleman, Kofi A.Osei.Outreach and profitability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the role of governance[J].Journalof Economic Studies, 2008, 35 (3) :236-248.
[5]Ben Soltane Bassem.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of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 in Mediterranean countries[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and Management, 2009, 10 (1) :31-43.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9
一、青海藏区小额信贷的主要模式
青海藏区包括海南、海北、黄南、果洛、玉树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占全国除西藏以外10个藏族自治州的60%。藏区面积69.9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面积的96.5%。藏区辖33个县、243个乡镇、1, 722个行政村, 人口约118万人, 占全省总人口的22%, 占全国藏区总人口的25%。青海藏区金融业基础薄弱, 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 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小额信贷主要有三种业务模式:非正规小额信贷机构、银行类小额信贷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等。
(一) 非正规小额信贷机构。
非正规小额信贷机构包括农村扶贫社、农村互助储金社、民间借贷、国际组织、国内非政府组织等。青海省自2007年以来, 先后在全省8个州、16个县的206个贫困村开展试点, 主要以财政扶贫为引导, 村民自愿按一定比例缴纳互助资金为依托, 社会捐赠资金为补充。如2010年以来, 海北州在58个村开展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 累计投入互助资金总额达到1, 370万元, 入会农牧户共计1, 385户, 为贫困户发展家庭增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银行类小额信贷机构。
银行类小额信贷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分支机构、邮政储蓄银行等。农村信用社是青海藏区小额信贷的主力机构, 主要采取农户联保小额贷款产品, 2~4户农牧民只要组成一个联保小组, 经过银行审查, 每户就可拿到3, 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小额贷款。目前, 青海藏区共有15家农村信用联社, 3家农村商业银行, 1家农村合作银行, 农业银行分支机构6家。
(三) 小额贷款公司。
自2009年6月4家小贷公司挂牌成立以来, 青海省小贷公司发展迅速, 截至2013年末, 青海省共有小额贷款公司62家, 其中海南州一家, 海西州2家, 注册资本总额40.97亿元。2013年, 全省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总额中, 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占比达56%, 较好地满足了信贷薄弱领域的融资需求。如, 2012年7月海南州成立的宏丰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截至2012年12月, 为81户农户累计发放贷款1, 076万元, 占发放额的42.26%。
二、青海藏区小额信贷发展障碍分析
小额信贷在促进农牧民增收、促进藏区经济增长提供了资金保障, 但青海藏区小额信贷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部其他省区, 存在着如供给量不足、利率高、期限短、信用环境差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青海藏区经济的发展。
(一) 小额信贷资金供给不足影响了小额信贷的覆盖面。
根据2013年青海藏区人口统计表, 除海西州外, 各州农牧民人口所占比例均在70%以上, 青海藏区农牧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 而人均纯收入较低, 特别是黄南、玉树、果洛三州人均纯收入低于5, 000元, 对小额信贷的需求较大。目前, 青海藏区小额信贷的供给主体主要是农村信用社与财政扶贫互助资金, 农业银行与邮政储蓄银行的分支机构只到县一级, 无法满足广大牧民的资金需求。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青海藏区的储蓄资源大量流向城市, 大部分低收入农牧户无法获得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
(二) 小额信贷产品缺乏创新制约了小额信贷向纵深发展。
通过对果洛州玛沁县、玛多县、海南州星海县、共和县、贵德县、黄南州泽库县等农村信用社的调查显示, 青海藏区提供小额信贷的机构主要以农信社为主, 贷款的主要期限为1年, 贷款主要包括小额信用贷款与小额担保贷款。被调查的农牧户普遍认为贷款周期期限太短, 而牛养育肥需2至3年, 在未取得收益之前, 马上面临还款, 为如期还贷、免遭罚息之苦, 一些农牧民只有通过民间借贷获取资金还贷或将未育肥的牛羊变现还贷, 降低了经济效益。
(三) 小额信贷利率定价机制存在诸多弊端。
目前, 青海藏区产业扶贫资金的借款费率一般参照当地农村信用社的利率 (8%~10%) , 由取得借款资格的村民集体讨论决定, 将借款费率限定于某一水平, 忽视了市场资金价格的变动。只贷不存的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年利率平均高出正规金融机构20%。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年利率在基准利率的0.9~2.3倍间, 一般采取“基准利率+浮动幅度”的定价方式一浮到顶。整个利率定价机制虽然简单易操作, 但灵活性不强, 加上农村担保抵押物的缺失, 也致使农村小额贷款的风险成本居高不下。
(四) 小额信贷机构与农牧民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青海藏区农牧民小额信贷的问卷调查显示, 当问及“您认为欠款不还的现象如何”时, 69.7%的人认为“在道义上是不对的, 但拿这种人没办法”, 22.4%的人认为“应当受到惩罚”, 7.9%的人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青海藏区信用环境较差, 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 藏区小额信贷发展缺乏安全保障, 制约了小额信贷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 一是青海藏区70%以上为农牧户, 取得的贷款额度有限, 贷款缺乏抵押物, 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差。二是部分农牧民信用意识淡薄, 对贷款不还的法律意识认识不到位。
三、优化青海藏区小额信贷发展的策略
(一) 不断优化青海藏区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
推动青海藏区小额信贷发展, 必须通过金融创新, 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多元化。第一, 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农作用, 鼓励金融机构吸收的存款回流到青海藏区。第二, 调动国有商业银行参与“三农”建设的积极性, 对其在农牧区的业务制定优惠政策, 规定一定比例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农村经济。第三, 对农牧区民间融资活动加以正确疏导, 以满足农牧区经济发展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二) 优化青海藏区信用环境。
信用体系的完善可以解决小额信贷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架起资金供需两方的桥梁。第一, 应加强信用立法, 打造信用法律环境。第二应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针对农牧民建立专门的信用评级标准, 强化失信惩戒机制。第三, 要加强贫困户的自身造血功能, 增加对农牧民的培训, 培养其信用意识。第四, 加强对农牧民征信系统的建设, 建立动态管理信用档案。
(三) 加强创新, 不断优化青海藏区金融服务质量。
小额信贷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与创新, 开发多元化小额信贷产品, 支持藏区经济发展;放开利率上限, 实现利率自由浮动, 采取合理灵活的利率政策, 设置有差别的贷款额度, 设立科学灵活的期限结构。要强化小额信贷机构内部管理, 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和贷款审批手续,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内部良性运作。要建立健全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和应急预案, 特别加强贷后管理, 完善信贷监控体系和征信能力建设。
(四) 加大青海藏区金融担保体系的建设力度。
为进一步缓解青海藏区农牧民“贷款难”问题, 可建立省级担保公司———地市担保公司———县级担保公司一体化的完善的担保体系。省级担保公司可向州、县级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 县级担保公司要积极做好对农牧户贷款的担保工作, 同时, 将担保体系建设与全省“三农”保险服务体系衔接, 以“三农”保险理赔资金作为对担保公司的再保险, 分散担保公司风险。并加大创新力度, 在基础较好的地区试点成立小额信贷保险公司, 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经营的小额信贷保险体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青海藏区农户、牧民的整体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际调查, 对青海藏区小额信贷的运用状况及发展障碍进行了全面分析与阐述, 并提出促进青海藏区小额信贷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青海藏区,小额信贷,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俞花.青海藏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思考[J].北方经贸, 2010
[2]黄绍红.关于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扶贫, 2011
[3]崔晓媛.青海农村发展互助资金的调查思考[J].西部金融, 2010
[4]于瑞华.青海省小额贷款公司经营发展情况调查[J].青海金融, 2013
[5]韩英.建立具有高原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农村金融, 2013
[6]宋慧.青海农牧区小额信贷现状与发展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 2010
[7]马占贤.乐都县小额信贷业务发展情况调查[J].青海金融, 2011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10
一、保定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近年来, 保定市农村信用社系统把涉农贷款作为巩固农村金融市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自身业务发展的着力点, 把服务县域经济尤其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当作夯实基础求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 积极创新服务手段,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助力县域经济发展。
第一, 完善制度规定, 加快审批流程, 提高审批效率。专门制订了《关于成立小额信贷专营部改革试点的方案》和《中小微型企业授信管理办法》, 简化贷款流程, 开辟贷款审批“绿色通道”, 确保农户和中小企业“进得来”“贷得到”“贷得快”, 贷款审批时限从42天缩短为7天, 并通过评级、授信、押品评估和贷款审批“四合一”流程, 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 提高了审批效率。
第二, 贷款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小额农贷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农村多种经营户、工商户以及农村各类微小企业, 贷款用途也由原来单纯支持传统农业拓展到现代农业, 从单纯满足农业生产融资到满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的融资需求。按照“培植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要求, 对销售收入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因地制宜培植具有区域优势与特色的重点产业。
第三, 构建担保抵押新模式。大力推广小微企业联保贷款业务, 并逐步探索出“基地+农户”“商城+个体”等担保新模式。向小微企业客户宣传公务员担保、动产担保、土地使用权担保、农房抵押担保等新型担保方式, 从企业多元化的现实需求入手, 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大的融资选择空间。
其中, 阜平县联社采取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农户”的模式, 与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 积极投放支农扶贫贷款,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博野县联社采用了“乡 (镇) 政府党委+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信社+农户”的模式, 成立由四方代表组成的诚信小组, 评选诚信村民借款户, 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四, 积极开发和推广创新型金融产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 针对地区优势产业推出了“祁药通”“商户通”厂房按揭贷款等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新产品。许多联社还陆续开办了票据贴现业务, 解决了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题。截至2013年3月末, 保定农村信用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5.7亿元, 较2013年初增加17.5亿元, 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5.1%;而涉农贷款表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9年5月末余额为272亿元, 2013年3月末达到了443.7亿元, 平均增长率高达13%, 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例高达85%。
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1. 定价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中发现, 保定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定价能力以及改善的内在动力不足, 表现为:没有设立专门的利率定价岗位和人员, 因而虽然定价办法中规定了多项原则, 但实际定价过程中基本都执行贷款基准利率加浮动利率的定价方法;由于贷款利率定价方法的简单, 导致在贷款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利率没有任何区别, 信贷员直接按照相应的利率上报就可以了, 从而丧失主动定价的积极性。另外, 在目前经济效益较好的情况下, 如果不是硬性的规定, 要改变已经较为成熟和习惯的利率定价模式相对困难。与此同时, 政策干预下的低利率又难以弥补信用社的运作成本, 致使信用社对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缺乏动力, 严重制约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壮大。
2. 奖惩机制的设计不当。
从调查情况看, 奖惩机制的内在缺陷导致信贷人员放贷的积极性大幅下降。由于小额信贷数额一般都不大, 责任主体多为一手经办人员, 如目前贷款第一责任人的制度, 规定如果一个贷款人员发放的贷款不良率累计超过某个要求, 或者贷款本息如果不能按期收回, 就要下岗清收, 期间只发放基本生活费, 并且要扣掉工资来偿还贷款, 与此同时, 职位的提升、各种奖励就自然而然地被取消了。因此, 这种办法使得信贷人员惧贷、惜贷的思想负担加重, 出现“无过即可, 得过且过”的状况。
3. 产品较为单一, 缺乏创新。
根据对农户的调查, 其贷款需求呈现多样化, 贷款不仅仅为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在非农业生产投入、消费性支付方面的贷款需求不断增加, 甚至超过农业生产性贷款。在调查中, 农业生产性贷款需求占比仅为17.39%, 非农业性贷款需求为65.22%, 消费性贷款需求占比为17.39% (针对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 调查对象为保定市各县域农户, 调查内容包括农户基本信息、经济状况、以往的贷款经验、所期望的贷款) 。多元化的贷款需求, 要求农信社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贷款方式、贷款利率等产品要素的制定方面进行创新, 提供多元化的小额信贷产品。而调查发现, 申请过小额信贷的农户中仅有5%在农村信用社获得贷款, 且81.9%的农户表示农村信用社的授信不能满足其全部的生产或商业经营需要。贷款方式方面, 保定市农村信用社提供的小额信贷产品多数为小额抵押、质押贷款, 个人信用贷款或保证贷款等其他新型产品较少, 方式较为单一。
4. 风险管理不足。
根据对保定市徐水县、雄县、高碑店等多家农村信用社的走访调研结果显示, 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率有明显分化, 有的不到3%, 而部分信用社高达50%。进一步分析分化的原因, 可以发现不良贷款率较高的信用社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存在明显不足, 例如:调研的信用社一般只有1~2名信贷员, 每个信贷员要面对上百家农户, 由于人员不足、交通不便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信贷人员不能做到深入农户调查实际情况, 对农户信用情况调查不严苛、不详尽, 走访调查不全面, 使得客户信息档案内容不规范, 造成贷款损失风险被忽略;而拥有较低不良贷款率的信用社, 不是因为信贷风险管理的到位, 而是因为其几乎不开展小额信贷业务。
5. 外部环境的制约。
根据调查, 造成农户违约的主要原因依次为自然灾害、政府政策、经营不善。农村信用社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来识别、监控农户经营不善带来的违约风险, 但自然灾害和政府政策却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因素。农业保险制度的缺失, 导致农业经营的风险由农户和银行两大主体分担, 承担主体单一。政府政策的制约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府为发展当地农村经济, 针对农户提供各种农业发展补贴, 导致没有长期可持续发展前景的农村项目得以开展, 而政府补贴政策一变, 这些项目直接亏损。二是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开展也存在着过度行政干预, 用“有形的手”取代了“无形的手”, 扭曲了农村信用社这一中介机构在资金配置中发挥的作用, 导致道德风险和信用风险的加剧, 不良贷款率居高。
三、加快小额信贷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 加快贷款定价人才和部门建设, 创新贷款定价方式。
第一, 重视贷款定价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 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模式来实现。第二, 健全利率定价决策机制。结合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 积极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经验, 细化贷款定价规则, 完善贷款定价的相关管理制度, 制定多种情况下的利率定价模型, 即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和实现本社利益等要求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 主要是针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实行规则化的统一定价, 对信用等级较高的、与本社联系紧密的重要客户实行个性化的综合优惠定价。然而, 制度能够起作用的关键在于执行, 所以提高定价能力的核心在于正确评价贷款项目的风险。只有准确评估了项目风险, 才能做到利率水平的确定和提供贷款服务的成本费用、项目风险和贷款收益相匹配。
2. 逐步完善奖惩机制。
应该改变当前的“有问题否定全部”的奖惩模式, 在听取一线信贷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考虑, 建立并不断完善规定非常明确、内容非常详细的奖惩性制度及文件, 既要鼓励信贷人员按流程、规范放贷的积极性, 又要在贷款出现问题时保障信贷人员的合法权益, 其核心在于要对贷款进行全流程记录, 以明确当贷款出现问题时各部门及相关责任人责任的认定与划分。对于应负担较大责任的经办人员, 可以考虑更换岗位, 待遇上有所改变, 或者进行清退。
3. 加大产品创新。
深入走访, 了解农户所需, 扩大贷款种类和额度, 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 按需投放。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不同的贷款需求合理地确定贷款额度、贷款期限, 使得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与农业的生产规律更加匹配。
具体来说, 农村信用社可以在贷款业务开展的相关规定下, 根据农民所从事的行业特点, 适当加大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与此同时, 在贷款期限内, 要根据农民以往的还款情况和目前的信用状况合理地确定贷款利率, 使农业生产周期与农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完美衔接。
4. 加强风险管理。
第一, 增加信贷人员投入, 培养一批业务过硬的信贷员, 使其熟悉业务内容, 明晰岗位职责。第二, 规范信贷业务操作流程。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工作, 尤其是要强化贷前调查和审查环节的工作, 以充分识别项目的风险程度;审贷委员会要充分发挥贷前最后一关的关键作用, 充分讨论, 做到不放过一个好项目、不让一个坏项目过关, 把信贷风险从事后认定变成为预警式管理。第三, 鼓励当地政府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 在出现意外风险时, 用基金暂时补充农村信用社的资本金, 延迟借款客户的偿还, 防范出现系统性风险。
5. 改善外部环境, 推进小额信贷业务发展。
政府要“有进有退”, 适当干预, “贷给谁, 怎么贷”由农村信用社自己决定, 对农村信用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收入, 免征或降低营业税率;给农村信用社更加灵活的贷款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的职能, 为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消除政府行政干预等影响小额信贷业务开展的外部环境的制约, 推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辉, 李艳.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4)
[2]孙伟艳.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4)
[3]蒋海燕.农村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人民论坛, 2013 (35)
[4]童元保, 齐伟娜.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创新发展及可持续性应对:以海南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14 (5)
[5]王能翔.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4 (17)
[6]田祥宇, 董小娇.农户小额信贷融资困境与风险缓释机制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7)
[7]于宏凯.普惠金融体系下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机制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 2014 (31)
[8]文学舟.普惠金融视角下我国融资担保和小额信贷面临的挑战及出路[J].西南金融, 2014 (9)
[9]陈凌白.辽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J].特区经济, 2014 (3)
[10]刘磊.河北省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
[11]范红艳, 李培.不断发展完善草根金融, 保定农信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纪实[N].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 2013-5-7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11
【关键词】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
一、引言
我国存在严重的二元经济结构,致使传统的金融体系衍生出金融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城市金融和农村金融、大中型企业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东部地区金融和中西部地区金融。传统金融结构一个普遍的缺陷是通过市场资金不能得到优化配置从而导致了闲散资金的浪费。反映到现实生活中表现为资金大多集中于大城市、大中型和发达地区,甚至出现资金饱和,资金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而广大农村地区、小微企业和欠发达地区资金供不应求,金融抑制和金融歧视导致资金更加短缺。他们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贷款受到限制,就会转战于一些违法的地下钱庄,从而更加加深了现有金融体系的矛盾。近几年,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频发,各个国家开始意识到建立一个平衡的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一个金融的发展要普惠所有人,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金融服务,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缺陷。基于普惠金融的原则,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银行在2007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在成立后不久就开始进行小额贷款业务的试点工作。由于邮政储蓄银行在国家政策指导和广大农村地区资金严重匮乏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开展的小额贷款业务极大的满足了广大农村地区和个体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在几年的时间小额贷款业务就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起到了服务三农的作用,还增加了盈利性的目的。然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金融产品单一、信贷人员素质不高、风险控制能力有限等都制约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健康稳进发展。
二、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面临的问题
1.金融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小额贷款业务具有期限短、金额小的特点,可以说这个特点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契合了农户和个体经营户对于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有些农户所从事的行业的特殊性,像一些养殖行业的生产周期比较长,一般都需要几年的时间,小额贷款在期限方面的限制导致这些农户还没到收益时期就开始背负债务,违背了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建立的初衷。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起步晚,还处于不断积攒经验的时期,使得金融创新能力也后劲不足。
2.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邮政储蓄银行信贷部的组成人员大多都是本行内部的员工,之前主要从事储蓄业务或者汇兑业务,在国家政策的鞭策和利益驱使下,银行方面在对员工进行短期的培训后就让其快速上岗,信贷业务对这些员工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近几年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各种方式来吸纳人才,但是由于自生的限制和一些大型商业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竞争使其不具备吸引人才的优势,专业人才的匮乏对于小额贷款业务业务的拓展造成很大的制约。
3.风险意识差,风控能力弱
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针对的主要是资金额度小、资金分散、期限短的农户、个体工商户等,这些客户有很多共性:从事行业的不确定性、财务信息不完善、难以评估其还款能力,一些客户为了获取银行贷款,虚报自己的财产,甚至部分银行信贷人员为了提高业绩也帮助客户弄虚作假,加大了还款的风险。同时由于小额贷款业务属于新生事物,缺乏对其进行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方法。
三、促进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对市场进行细化,创新贷款产品
小额贷款客户群体大、种类多,所涉及的行业也具有复杂性,根据不同的群体设计与之相契合的金融产品才能赢得客户的偏好,从而在小额贷款业务市场抢占客户资源,并且努力把小额贷款业务打造成邮政储蓄银行的特色业务;增加信贷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灵活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发信贷产品,在降低客户贷款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利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2.提升信贷人员素质
对信贷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并定期的进行考核,同时可以选拔一些业务突出的员工与别的银行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引进成功的理论和经验;通过发放股票或者期权的方式激励员工,将其职业规划与银行目标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能专心致力于小额贷款业务,提高业务量和贷款质量;挖掘内部人才,引进外部人才。
3.强化风险意识,建立信用风险体系
信贷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风险意识,在放贷之前进行充分调查,对其财产状况、信用等级进行综合分析,在放贷之后也要对资金去处进行追踪,把风险降到最低;银行在贷款方面通过培育先进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信用风险体系。
参考文献:
[1]徐京秀,丁建勋,张旭东.浅谈小额贷款的发展及问题与对策建议[J].当代经济,2010, (5).
[2]张宗政,赵茂勋,戴霞.邮储银行小额贷款风险的几点成因[J].中国金融,2010,(15).
[3]邵智宝小额信贷的普惠价值中国农村金融,:23-25.
[4]肖君,唐青生.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支农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10,(08):82-84.
作者简介 :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 篇12
1. 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缺位现象严重, 中国目前许多农村
小额信贷公司是以项目的形式存在的, 依托于当地的政府部门, 缺乏专门的机构来运作。从事小额信贷的管理的业务人员多数都是临时性的, 他们缺乏专业的小额信贷知识和技术。没有独立的小额信贷公司作为承载主体, 这些小额信贷项目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一旦项目结束了, 小额信贷也不复存在了。农村小额信贷要实现为农村居民提供持续性的信贷产品与服务的目标, 需要一个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的公司来运作。
2. 农村小额信贷公司经常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非政
府组织小额信贷公司大多是由捐赠者资助成立或者由国际多边组织投资设立的, 这样就会出现其产业结构中没有真正的所有者, 即使有所有者也不太关心公司管理的情况。在缺乏委托人监督的情况下, 公司管理者的行为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责任心, 取决于对公司扶贫的使命感。再者, 大部分小额信贷公司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有的没有设立决策机构和监察机构, 有的设立了却只是流于表面, 无法发挥其作用, 决策权和执行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由于中国特殊的体制问题, 许多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是依赖于政府组织建立起来的, 缺乏职能上的独立性, 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就是由政府机关人员组成的, 他们既缺乏专业的金融基础知识, 也无法实现专职化, 只是把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完成短期扶贫目标的手段, 甚至有时当地政府部门还会干预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发放。一个从一开始就没有独立性和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小额信贷公司是不可能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
3. 大多数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对于目标客户的选择过于严
格, 中国由政府主导, 农村信用社或中国农业银行发放的农村小额信贷, 多数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 信用联社规定对较大额 (如5万元以上) 贷款必须采用房产抵押方式。另外农村小额信贷额度从小到大, 须经过多次按时还款后额度才能有所增加, 还款方式一般实行按月还款, 还款期限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一般不超过二年。事实证明这种产品设计多数无法适应农村农业经济周期长、效益慢的特点。如果用国际上评价农村小额信贷贷款规模的常用指标———平均贷款余额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用户的贷款规模, 可以发现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用户的平均贷款规模是明显偏小的。近些年来, 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民收入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物价水平也在不断上涨, 在国内现有物价水平下, 几千元的额度, 对农户来说吸引力是十分有限的。尽管这个问题在中国银监会宣布提高农村小额信贷额度, 但大部分机构对不能提供抵押或担保的农村小额信贷的额度是否提高还是持谨慎态度。
4. 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1) 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农村小额
信贷公司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借贷关系, 不应被视为一种单纯的扶贫, 而应看做是一种正常的经营业务。所以小额信贷公司经营获得的利润必须超过其费用和经营成本, 才能够不依靠外界的补贴和捐助持续地生存, 进而实现小额信贷的良性循环, 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农村小额信贷公司仍未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 即不依靠贴息或捐助进行可持续地运行。首先, 中国对存贷款利率仍实行严格控制。利率控制使目前大部分小额信贷公司收取的利率不能补偿操作费用, 因此大多数非政府小额信贷公司只能基本实现账面上的盈利, 一旦计入其低息贷款的成本, 很少能实现盈利。其次, 农村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单一, 多数项目处于需要外来资金注入或部分补贴的阶段。除正规金融公司外, 大多数小额信贷资金来源, 主要是政府的扶贫资金, 其数量有限, 品种单一。其他如吸收存款、基金储蓄、代扣罚金和吸收入股等国际上常见的形式, 中国都比较少。而且“中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容易受到政府的左右, 受金融政策的制约 (如存款利率、吸收存款的政策等) , 因而缺少稳定资金来源渠道。因此项目一旦离开外来的补贴或援助很难维持下去的, 要达到自负盈亏还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 (2) 创新的可持续性, 只有符合客户需要的、根据其特点设计的信贷服务才能持续发展。成功的小额信贷公司都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 持续地扩展为穷人提供贷款服务。创新应当包括金融工具的使用, 在金融产品方面则要求能提供满足借款人需要的产品, 进而降低操作成本和信贷风险等。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公司业务品种依然少且不完全适应农业经济特征, 不管从贷款期限, 贷款模式, 还款间期, 还是贷后指导以及监控均未做到灵活多样, 无法满足农村生产需要。 (3) 机构及人员的可持续性, 公司的持续性主要是指机构排除干扰因素的能力。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受到较多的干预和制约, 公司的独立运作受到很多外来因素的影响, 加上管理和经营能力有限, 导致公司可持续性不强。而人员的持续性则要求拥有受过良好培训, 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都较高的专职人员。但是中国多数小额信贷公司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 机构缺乏明晰的战略目标和运营计划, 如建立一个独立的或者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 实现可持续发展, 长期服务于农户。专业人才缺乏, 农村小额信贷扶贫在贫困地区实施, 首要的问题是适应性人才稀缺, 从人员的构成方面来看, 农村小额信贷的从业者缺少小额贷款方面的金融知识, 这导致他们的工作效率低, 执行过程中力不从心。
二、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公司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1. 从促进小额信贷公司内部经营运作角度, 适当提高银
行融资比例将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的融入资金, 由现在的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提高到100%。同时应把小额贷款公司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入的资金界定为同业拆借, 享受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进而降低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及时协调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予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支持, 给小额贷款公司的配套融资, 业务结算等提供便利。
适时扩大经营范围和降低经营风险,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经营风险较高, 应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 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票据贴现, 资产转让, 委托贷款等低风险业务, 降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风险。
2. 从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收入角度, 增加业务量, 目前大多
数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局限在当地的区域内, 业务量有量, 今后可考虑扩大业务区域, 增加业务量。积极开展第二、三业务, 小额贷款公司应在目前政策允许范围内, 积极开展第二、三业务, 如做担保业务等, 增加收入来源, 增强竞争力。充分利用资金优势, 小额贷款公司可利用自身的资金流和金融中介信息流优势, 投资有竞争优势, 成长潜力大又缺乏发展资金的中小企业, 通过年度分红, 股权转让等获取超额投资回报。
3. 从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角度, 内部控制方面, 小额
贷款公司选用人才应以品德作为第一位, 能力不足和经验欠缺, 可进行针对性的培养, 拥有忠诚和能干的员工是小额贷款公司拥有良好内控环境的基础。制定明确的政策和程序, 将其认真付诸实际操作中, 财务规定制定部门有局限性和交易过程的明确程序是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方面。票据程序有助于保证财务交易记账和分类的一致性, 书面程序手册和与之相关的培训有助于保证新员工遵守同样的指导方针。明确划分职责和权限, 分工明确, 权责清晰, 形成相互制约机制, 例如, 贷款支付, 交易的记账应与贷款支付分开, 这样资金转作他用需要有两个或以上的人串通共谋才能完成, 这就可能性不大。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将会计凭证按逻辑程序列归档案, 建立明确的审计线索并就财务报告的准确向其公司利益各方提供反馈。接触资产的人数应有限, 并明确其保管责任。资金应当存入银行, 对资金的提取至少应得到两人的批准并应带有明确和签名授权规定。除留出每日经营所需的一定量现金之外, 其他现金应当锁入保险柜, 应当授权最低限度的人员掌管保险柜。每月银行对账的人员应当是不涉及现金收付的人员, 这样在核查每笔交易时可保持必要的独立性。风险控制方面, 贷款的决策由经验决策向科学民主化转变, 力求做到定性定量分析相结合, 实施审贷分离, 发挥制约机制, 积极减少或转嫁风险, 提高信贷员素质, 进行量化考核, 信贷质量高低与信贷员经济利益挂钩, 奖罚分明, 信贷员不仅要关注客户的财务信息, 也要收集客户的非财务信息, 全方面的评价客户的资信情况, 实行信贷员风险共担机制, 让信贷员交保证金, 出现坏账就跟公司分担风险, 增加信贷员的责任感。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的资本金风险补偿机制, 拓展资本金补充渠道。
参考文献
[1]李文政, 唐羽.国内外小额信贷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J].金融经济, 2008, (8) .
[2]王晓静.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 2009, (11) .
[3]杨大楷, 郭春红.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出路[J].上海金融, 2007, (8) .
[4]吴国宝, 李兴平.小额信贷对中国扶贫和发展的贡献[J].金融与经济, 2003, (11) .
【小额信贷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研究06-05
对农村小额信贷发展09-21
发展小额信贷的意义08-15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研究12-07
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与转型08-24
小额信贷10-21
小额信贷11-17
小额信贷模式07-15
农户小额信贷08-05
农村小额信贷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