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精选12篇)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1
一、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市场竞争激烈
我国从2004 年以来, 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支持性政策。在国家这种鼓励政策的支持下, 市场上小额信贷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 而且服务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此后几大银行也陆续开展了小额信贷业务, 从而弥补了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以及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的空白。但是由于广大消费者对于这种在我国新兴的金融方式的认知度不足以及对小额信贷公司的偏见等问题, 在小额信贷行业的前期发展阶段, 小额信贷市场比较混乱。随着大量的小额信贷公司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大众对此也逐渐接受, 必然导致许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小作坊业主、农业户从面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转向审批等手续更为灵活的小额信贷公司, 那么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业务与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在市场中的激烈竞争也因此而产生。
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受阻因素分析
目前, 虽然多家商业银行都开展了小额贷款业务, 但是发展的速度却远远满足不了小额信贷市场广泛的客户需求。一方面是近年来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小额信贷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尚未完善, 还不能满足市场的强大需求;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的弊端, 在各大银行发展小额信贷业务过程中, 依然受传统的金融管理体制的影响, 缺乏在服务民众中求生存求发展的现代金融经营管理理念, 导致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服务的门槛过高、审核程序过于繁琐、审核周期缓慢等, 这些缺陷极大地阻碍了广大客户对小额信贷的需求, 给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一) 多数商业银行对小额信贷市场不够重视。在传统的金融经营管理模式中, 商业银行在贷款的操作方式上, 片面地追求抵押, 完全不适应小额信贷客户的需求, 并且多数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中相对都比较重视大企业中的大型项目, 而对于中小微企业申请的小额贷款项目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 使得小额信贷客户的需求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正如在《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中麦金农 (1988) 所指出的那样:“在落后的经济中, 大量的小企业和住户被排斥在有组织的资金市场之外”。由于商业银行追求贷款额度的大额化、业务模式的工商化, 特别是在选择客户的时候, 具有排斥农村、排斥农户、排斥小客户的倾向, 致使小额信贷客户的贷款需要得不到满足。据2013 年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 在全国新增的贷款中, 中小微企业申请贷款的数量已在90%之上, 而最后得到的贷款不足全部贷款企业的10%。基于以上资料分析可以得出, 虽然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营中投放了巨大的信贷额度, 但是对于大多数小企业来说, 最终得到融资依然困难重重。据不完全统计, 小微企业和农业企业在这样的商业银行对小额信贷市场不够重视的环境下, 由于不能得到及时的融资而停产、破产的企业在近两年已百万家有余。因此, 小额信贷行业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小微企业如果想贷款保生存求发展, 自然倾向审批简便、放款率高的其他民间信贷机构。
(二) 商业银行布局的地理局限性。商业银行的布局也是影响小额信贷近距离服务要求的一个较大的障碍。商业银行一般都设立在城市中, 距离农村中的农户、小企业、微型企业距离较远, 难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因此商业银行对于农村贷款的覆盖面较低、在农村资金总量供给不足的情况下, 农村资金却严重外流。在很多的农村地区, 尤其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比仅为30%~40%,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从农村抽走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一方面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拥有充裕的资金;而另一方面在广大农村地区却贷不出去。由此可见, 传统的信贷模式严重地阻碍了小额信贷的开展, 使小额贷款难以向小额信贷的需求主体、广大农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上述种种因素, 造成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对于需求广大的小额贷款的供给满足率较低。
(三)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程序严格, 对于小额贷款业务也不例外, 在放贷前对中小微企业进行信贷调查难度较大, 而且虽然是小额贷款业务, 但是调查成本与银行获得收益比显然不如大企业的大项目。如一些小微企业地处非市区, 距离商业银行较远, 在了解客户信息等可利用资源时耗费的时间、人力成本都相对较高。另外, 商业银行在调查获得这些中小微企业信息时, 由于其缺少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 提供信息混乱, 因此商业银行在区分辨别信息时需要大量人力的调研, 又加大了信贷成本。小额贷款成功后, 由于地理等原因商业银行不能第一时间监管小微企业的用贷发展情况, 又增加了不良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如上分析存在着成本高、风险大等这些不利因素, 都制约着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商业银行如何合理利用自身优势, 降低小额信贷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与民间小额信贷公司在竞争中占领主导市场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商业银行需要调整服务理念和模式, 满足小额信贷市场需求
商业银行, 面对小额信贷市场的巨大需求, 必须不断提高小额信贷供给的满足率, 加快接近满足小额信贷实际需求的步伐。通过合理调整机构布局, 组织机构创新, 不断地提升小额信贷的服务能力, 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小额信贷业务各种新的服务模式。
(一) 建立中小信贷专业部门。建立专门的小额信贷业务部门, 发挥商业银行原有自身优势, 积极争取小额信贷业务。第一, 资金优势。与其他民间借贷公司相比, 商业银行的资金储备是其不能比拟的;第二, 管理优势。商业银行发展历史长, 无论在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上都比较规范和系统化;第三, 信任优势。相比民间小额信贷公司, 各大商业银行更具公信力。同时, 利用国际先进的小企业信贷技术, 提高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的科学管理水平, 结合中国银监会出台的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 建立健全适应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小企业贷款机制。
(二) 设立农业信贷专门机构。小额信贷业务申请人很多来源于农村和农业中小企业, 可以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种植、养殖等产业链发展和涉农重点建设项目。对于地处非市内的农业项目, 可以采取更主动积极的方式, 如上门宣传服务、批量申报、集中审批等创新方式, 既可以获得申请企业真实信息, 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贷款风险, 同时也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三) 与小额信贷公司建立合作机制。在我国小额信贷市场中, 商业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虽然竞争激烈, 但是也已经涌现出一些行之有效、相互结合的创新模式, 其中主要是商业银行建立面向小额信贷公司提供批发贷款的机制。由于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方式简便、放贷速度快、利率机动灵活, 在服务于“三农”和支持个体户创业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战略角度上看, 小额贷款公司等小额信贷机构资金短缺现象非常普遍, 后续资金明显不足, 这一问题是制约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 建立一种向小额信贷公司持续提供资金服务的机制, 依靠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之间的资金融通关系, 将银行的资金优势和小额贷款公司对小额贷款客户的近距离服务的优势有机结合, 既解决了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还可以更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创业者和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 而且也是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经验, 主要都是通过建立小额贷款批发机制的方式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杨国月.农业银行发展小微金融对策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 2014.11.
[2]杨庆峰.村镇银行如何防范小额信贷风险[J].甘肃农业, 2014.22.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2
以下资料为业务审查所需资料,请您提供,并请放心,我们将为您的个人资料保密。审查后,客户经理将会与您沟通后续补充资料,谢谢合作。
1.借款人经年审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借款人经年审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借款人经年审的国、地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对公账户开户许可证复印件,企业贷款卡复印件;如为公司还需提供公司章程,验资报告,股东身份证复印件或打印工商局企业机读资料;
2.家庭户口本、夫妻及主要家庭成员身份证、结婚复印件;
3.相关股东的身份证复印件;
4.前6个月经营中主要存折复印、银行卡、结算账户等对账单(对公账户及其主要个人结算账户);
5.经营场所及相关场地的房屋租赁合同复印件,主要经营品牌代理协议;
6.借款人及家庭成员或者企业的相关财产证明:如房产证、汽车行驶证、机器设备、库存清单、应收应付账款清单、预收预付账款清单等证明资料;
7.购销合同复印件或近三个月的主要订单;
8.纳税申报表/凭证等(一般纳税人提供上12月份和最近一个月的纳税申报表,定额缴税的复印存折复印件)。
9.生产型企业提供最近三个月水、电费缴费凭据和工资单
提供以上资料时请加盖公司公章。
我们郑重承诺:将为您提供的个人资料严格保密。
联系人: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信息不对称
一、引言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国际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全球化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时,商业银行的主要对象逐渐由国内扩大到国际,并在其中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也存在着各种风险,这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正常运作,所以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的、预见性的发现存在在其中的风险,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商业银行信贷的质量,从提高信贷的管理,促使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朝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根据调查表明,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并没有较高的风险意识,以致于信贷资产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问题,其主要体现就是在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中存在着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资产由于长期累积,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很大的压力,使其盈利状况并不明显,甚至阻碍了我国金融事业的有效发展。下面主要介绍了信贷风险存在的成因,以供大家参考。
二、信息不对称在信贷市场中的体现
过去,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在市场经济中,各个企业可以通过自由竞争而占有竞争优势,从而实现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如今,由于信息经济学的诞生,提出了与上述观点相反的观点。从信息经济学中可以看出,在实际市场经济中,市场经济信息存在着不对称性,这种情况就使得市场价格体制不再成为市场均衡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了市场信息的拥有者具有更大的权利,可以以谋取更大利益为主要目的而使对方受到较大的损害,而这一行为从理论的角度上来看就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市场中存在着这一种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所以当企业在其中自由竞争也不可能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所以要想保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不仅需要拥有良好的产品,更需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例如在旧货市场中,买卖双方都想获得更大的利益,买方想要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自己想要的产品,而卖方想要通过自己的产品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会导致市场中次货过于泛滥,以致于旧货市场逐渐消退。正因为始终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导致了买卖双方无法相互取得信任,这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于旧货市场,在商业银行中同样也存在。
根据研究表明,金融行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只有当金融事业稳定发展时,才会有更多的人将剩余的资金进行储蓄,然后为其他的贷款人作为投资所用,从而使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商业银行与人们实行贷款交易的股凑恶化那个中,由于双方的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这就很容易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从而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资金。
三、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信息不对称的建议
1.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主要是指企业应将其资产处置、财务状况、风险等方面的信息按照法规要求向金融监管机构、投资者、债权人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或公示。首先必须要建立起统一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信息披露统一,要求报表的统一设计,达到统一指标口径。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对债务人信息披露的监管,把打击欺诈放到重要地位。企业的信息披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披露企业的资产质量状况、不良资产的处置和承担方式、企业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的情况等;二是借助社会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和有关信息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披露和报告,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公开程度;三是要着重披露与主要业务风险有关的指标及其变化情况,以保证对资金应用的公开、公正和公平。
2.改进信贷风险等级评定制度
首先,要建立银行内部掌握的客户资信评价体系,然后定期根据数据库中客户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对客户的信用程度进行评价记录。运行方式上可由信贷前台部门推荐客户、收集填报资料,信贷管理部门独立地进行信用等级评定。
其次,健全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对编造假报表、提供假信息谋求利益的交易者给以严惩。尽快将国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使会计信息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立公开企业数据库,使商业银行能方便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信息。加强会计、审计、企业信用评级等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对提供虚假审计报告和信用评级报告的公司、机构严加处理,对当事人追究法律责任,以保障商业银行所获信息的真实性。
四、结束语
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银行与企业或个人之间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从而导致大量不良资产的积压,给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带来不利条件。上述主要分析了因信息的不对称为引起的各种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案,从而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 静 张丹岚: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4
关键词:小额信贷,风险评估,AHP,模糊综合评判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是当前我国帮扶低收入农户, 缓解中小企业贷款融资难问题, 推动创业就业的重要信贷产品。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低收入群体创业致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信贷对象的特殊性, 以及国家缺乏统一的规范化管理, 使得商业银行开展小额信贷存在的风险较之于传统贷款甚至更大。基于此, 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基于风险控制的小额信贷管理策略, 其中, 保险策略由于倡导各利益主体的合作共赢而受到了商业银行乃至农户越来越多的青睐。
一、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分析
1、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内涵
商业银行小额信用贷款是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对象的经济条件和信用水平, 在规定的额度和贷款期限内, 向具有一定负债偿还能力的低收入阶层 (主要指农户) 提供的不需抵押、小额度、持续性的信用贷款服务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一种新型贷款模式。这种贷款模式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为农户提供金融服务, 操作简单, 利率合理, 深受中低收入阶层的喜爱, 也极大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户的发家致富。但在实践过程中, 随之而来的违约、欠账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贷款机构, 严重打击了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2、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的形成机理
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 在信贷市场上, 由于交易双方信息分布的不对称, 交易一方总是无法掌握对方足够的信息, 从而使其不能作出准确判断, 由此产生对交易行为的影响, 进而降低了双方效用以及市场效率。在商业银行与农户的小额信贷关系中, 商业银行属于信息弱势的一方。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时需要根据农户的信用情况作出是否放贷的决策, 但银行在收集农户相关个人信息时, 农户的逐利性促使其常常隐瞒对自己贷款不利的信息。
同时, 小额信贷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信用风险产生的可能:农户的借贷额度一般数额较小, 几千到几万不等, 一般都不超过50万, 农业对于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性、缺乏实质的抵押物品以及受到逆向选择的影响, 农户的弱偿还能力和意识都成为贷款风险产生的不利因素。
3、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因素
(1) 农业产业风险。
主要包括:第一, 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旱涝、冰雹、狂风等, 这是农业的自然属性, 很难完全避免。第二, 产品趋同程度。农户经营的农产品由于缺乏技术含量和专业指导, 一般都是参照市场上的产品需求状况而定的, 从众效应严重, 产品之间趋同性大。第三, 市场信息闭塞。农村由于信息化水平, 对外界的信息反应滞后, 且由于农户的文化水平不高, 也缺乏主动了解市场信息的积极性, 影响了自己的准确决策。第四, 市场风险规避能力差。农户的经济实力普遍较低, 一般种养的产品在市场上位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缺乏议价能力, 一般遭遇到市场的激烈竞争, 只能依靠降价应对, 缺乏应有的风险规避能力。第五, 供需关系不稳定等。
(2) 农户道德风险。
主要包括:第一, 信用意识不高。农户的偿款能力不足即对风险的弱承受力导致其违约行为发生警戒线不高。第二, 贷款个人信息不真实。这主要是风险规避的驱使。第三, 商业银行对农户逾期不还款的惩罚措施。第四, 商业银行对农户违约的惩罚方式不合理。第五, 农户对贷款的挪用和欺瞒等。
(3) 商业银行自身管理风险。
主要包括:第一, 农户信用体系构建不完善。包括对贷款人贷前基本信息的调查、贷中的培训指导以及贷后的监督管理等。第二, 工作人员假设农户借贷名义, 擅自挪用公款等。
(4) 工程项目风险。
主要包括:第一, 利率承受能力。农民本身经济实力就不强, 太高的贷款利率容易加重农户的贷款负担, 增加其违约的风险。第二, 借款农户年收入。第三, 借款农户年支出。第四, 农户劳动力数量, 与前面两者合在一起, 构成了农户能够按时还款的经济前提。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因素具体如图1所示。
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评估
1、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对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进行归纳, 即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四个维度:农户道德维度、农业产业维度、工程项目维度、管理维度。与传统的小额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单纯强调农户单方面的风险不同的是, 这里将农业产业风险与商业银行或者担保方的管理风险也列入在内。事实上, 在商业小额风险的实践中, 造成农户最后违约风险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农户自身, 但是如果商业银行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能更多地考虑管理维度的各个要素以及农户所处的农业产业维度各要素的影响, 对小额信贷风险有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估, 则能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2、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为确保评估的结果更加准确和符合实际, 在进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评估指标权重确定的时候, 我们邀请了3家商业银行的负责小额信贷的管理人员 (7人) , 以及从事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研究的3名专家, 共同对指标体系中4个维度的权重进行了评价, 计算如下。
(1) 构造专家评判矩阵。
(2) 归一化处理。
对向量对wi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w1=0.3333, w2=0.1667, w3=0.3333, w4=0.1667。
(3) 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矩阵S的最大特征根一致性指标, 当置信度为90%时, 临界值k4=0.092, C I=-1.5燮0.092, 所以矩阵S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故wi的值就是四个维度的权重。
各维度下的细分指标也采用类似的计算方法, 最终得到知识管理成熟度各级指标的权重, 其中, γ为指标相对于所属维度的权重, λ为指标相对于目标的权重。具体如表1所示。
3、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评估分析
针对目标农户的信贷风险,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估。模糊评估法是为了克服传统数学方法中“只有唯一解”的弊端, 根据不同的可能性得出多个层次的问题题解, 使问题答案具备可扩展性, 运用步骤如下。
(1) 建立考核结果集。
建立评估结果集为V={V 1, V 2, V 3, V 4, V 5}={优秀, 良好, 中等, 合格, 不合格}。为了方便考核的结果的量化, 还可以设置各结果集的具体分数段, 如100—90 (优秀) 、90—80 (良好) 、80—70 (中等) 、70—60 (合格) 、60以下 (不合格) , 取中值为等级评价矩阵, 即H=[95, 85, 75, 65, 55]。
(2) 建立模糊矩阵。
设对各指标的权重分配为A上的模糊子集W, 简记为W= (w 1, w 2, …, w n) , 式中w n为第n个指标A n对应的权重, 且有:
设X ij为第j个评估维度的第i个评价指标;Sij为第j个评估维度的第i个模糊评分, 经过汇总可以得到如式 (2) 所示的模糊矩阵和表2所示的模糊综合评价表, 其中, 模糊评分Sij由专家给出。
(3) 建立模糊评估结果表。
设模糊评估结果G为评估指标A上的模糊子集, 则可有式 (3) , 并由此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到表3所示的模糊评估结果表。
(4) 评估结果分析。
通过对贷款农户的信贷风险评估结果, 我们可以知道其贷款的信用等级。一般来说, 当信用等级为优秀或者良好时, 商业银行可以进行贷款发放;当信用等级为中等或良好时, 商业银行需要对于贷款进行慎重选择, 或者在对评价降低的要素进行改进和提高后, 再进行贷款;当信用等级为不合格时, 商业银行原则上就不应该进行信贷发放, 否则将面临较高的违约风险。
三、完善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1、强化贷款宣传, 提高信用意识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中, 政府、商业银行、担保机构等要紧紧围绕农民生活热点问题和产业升级需要, 深入开展农村小额信贷贷款及还款的宣传教育工作, 充分借助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介, 向广大农民宣传农村小额信贷的作用, 通过签订合约以及担保、联保和保险等多种风险防范制度使农民逐步培养起贷款—还款的正确理念, 提高农民贷款的积极性和还款的信用意识。
2、健全监管机制, 防范管理风险
在农户小额信贷风险中, 商业银行以及中介担保机构自身的管理漏洞也会直接或间接导致农户违约。因此, 商业银行以及中介担保机构要注重在自身内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建立适合农村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客户投诉渠道及解决机制, 采取建立商业银行以及中介担保机构内部的信访投诉机制, 商业银行监管部门信访投诉机制等措施, 建立简便可行适合农村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的市场投诉渠道, 减少商业银行自身管理风险。
3、加强经营创新, 提高服务能力
在新形势下, 要推动农村小额信贷的科学快速发展, 就必须不断创新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模式。如建立农村信用联合体、实行网络联保制度等, 通过新型的、特色化的经营模式创新, 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人群的信贷产品, 提高贷款的规模和客户满意度;其次, 商业银行应在机构铺设、硬件配备、人员培训、诚信教育、销售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 勇于创新, 提高农村小额信贷服务能力, 尤其是对于农户工程项目的指导服务, 积极为农户经营出谋划策, 推动农村小额信贷的持续健康发展。
4、健全农户信贷信用评定机制
造成农户贷款难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商业银行对农户的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存在不信任的情况, 限于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商业银行为减少风险, 宁可放弃贷款, 也不愿意承担未知的损失。要解决这一矛盾, 就必须借助当地的组织机构, 与商业银行一起建立联合信用评定机构, 参照科学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加强对农户、商业银行自身以及担保机构等信息的调查核实, 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通过执行严格规范的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制度, 对信用等级高、还款能力强的农户予以及时贷款, 防止“羊群效应”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宁兰、张峭、李筠:基于协变理论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5) .
[2]马文勤、孔荣、杨秀珍:农户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构建[J].财会月刊, 2009 (12) .
[3]曾之明、岳意定:基于博弈分析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0 (8) .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 篇5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形成过程做一个基本的简单描述:商业银行直接向社会提供资金融通服务,信贷行为的发生和终结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间隔,贷出货币与清偿行为始终有时间差,正是在这段时间内,借贷的资金可能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不能发挥原来预期的效用,不能正常周转或者借贷人在主观上不愿偿还贷款,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发生。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目前状况
1.系统性风险
从银行业整体的情况来看,贷款集中度较高是较为突出的一个特点,这种高度集中的贷款结构不但不利于化解银行自身的系统性风险,还会对宏观调控形成一定的阻碍作用。银行贷款呈现出向大城市、大行业、大客户集中的趋势,每一层的集中都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从贷款的地区来看,新增贷款主要投向了经济发达的城区,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贷款需求难以满足,这种情况将加剧区域经济结构的失衡,带来一系列社会理由,使得信贷风险在政治层面上更进一步提升。从贷款投向的行业来看,不合理的结构性特征依然延续,新增贷款仍主要流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业等;从贷款的客户来看,各金融机构都把信贷投放的重点集中于大型企业集团,对某些企业往往是多家银行多头授信、多方贷款。
2.流动性风险
当前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中定期存款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中长期贷款在各项贷款中所占的比例却不断升高,这种变化趋势导致了银行资产负债在期限结构上的不匹配,从而加大了流动性风险。从存款的角度来看,储蓄存款的比例变动和增速变动都不利于金融机构的资金储备;从贷款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1993年以来短期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呈下降走势,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则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综合存贷款两方的情况,商业银行“短存长贷”的现象日益突出。目前商业行的中长期贷款和中长期存款之比基本在140%左右或更高,超过了120%的流动性监管指标。
3.政策性风险
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 篇6
1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营销,表面上是在推销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品种和服务组合,但实质就是推销商业银行自身实力和自身价值。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是顺应客观经营环境变化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和客户结构产生了巨大冲击,其地位和筹资功能日益被新兴的资本市场的侵蚀和削弱,直接导致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的日益萎缩,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而减少了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有效需求,造成银行客户的流失和信贷业务的萎缩;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是确立真正市场经营观念的需要。市场营销是一种面向市场、紧贴市场,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有效消费需求创造不同消费商品或服务的一个起伏不定、不断变化的过程。强化信贷市场营销,必须增强商业银行经营观念与信贷市场这个需求变量函数的粘合度,必须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增强商业银行对市场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第三,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是确认商业银行社会价值的需要。营销策略使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形成单一商业银行社会形象,潜默移化地实现商业银行的社会认同度或社会认同价值;第四,商业银行信贷营销策略是实现信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信贷市场营销活动,不仅可以推动信贷创新、扩大信贷有效需求,而且可以根据信贷市场的需求状况修正商业银行过去经营过程中的某些经营行为,稳定商业银行的发展基础。
2、现代商业银行信贷市场营销主要方式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的渗透式营销。渗透式营销就是通过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细分,对细分后的信贷市场采取有效渗透的营销策略。在目标市场中,既有现实的信贷商品需求客户,又有潜在的信贷商品需求客户,只有将目标市场客户进行细致划分,才能有效地实施市场营销战略。目标市场的细分就是对客户的划分,就目前商业银行的客户而言可划分为四类:即高端客户、中端客户、低端客户和潜在客户。对这四类客户信贷营销的基本原则是:竞争高端客户、维持和稳定中端客户、淘汰低端客户和开发引导潜在客户。
现代商业银行的联动式营销。联动式营销就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资源实现从总行到基层行的各个层次、各个部门的整体联动营销,通过这种营销方式可使宏观(总行)层次的营销得到中观(省行)、微观(支行、二级分行)层次的有效配合;微观(支行、二级分行)、中观(省行)层次的营销得到宏观(总行)层次的指导和协调,进而形成强大有序的营销攻势和上下协调一致的营销合力,形成单个商业银行的良好品牌联动效应,推动信贷营销的深入有效进行。
现代商业银行的网络式营销。网络式营销就是建立信贷市场营销的电脑联网系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市场营销。谁拥有较多的高端客户资源,谁就掌握着商业银行发展的主动权。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为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取得信贷营销的主动权,建立信贷营销信息网是十分必要的,抓住了市场机会,就等于取得了信贷营销的先机。就当前而言,商业银行的网络式信贷营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个商业银行自成体系的电脑营销网络。目前各商业银行的电子化网络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具备了良好的网络基础,应在此基础上,要重视和加快自成体系的电子化信贷营销网络的建设步伐,使电子化建设在今后的信贷决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利用互联网进行信贷市场营销。国际互联网具有十分庞大的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应十分珍惜并过滤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信贷决策,有针对性的进行信贷市场客户营销。
3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境况的有效途径
优化营销策略。在信贷营销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要坚持以“优质法人客户、优质消费群体、优质金融产品、优势信贷区域”为重点的信贷投向营销战略,在巩固传统优势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客户市场,确保新增贷款投向优良客户和低风险业务品种。要立足“以质为主,抓好抓优”的市场定位,以效益为取向,稳步拓展一批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优良法人客户。
完善信贷营销机制。完善营销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起对客户需求能够作出快速反应,能够高效率地向客户提供满意服务的市场营销组织,这是商业银行各级经营行市场营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在市场营销组织的建设中,要注意研究整合前后台功能,再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操作流程;将信贷营销机制整合至最优化,使之与市场相协调,紧跟市场变化,由被动适应客户转向积极主动适应客户;实现与客户的沟通和信息交换,引导客户进行有效经营,以最优的服务赢得客户并占有市场。
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客户经理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级经营行信贷营销能否成功,也关系到整个商业银行能否可持续发展。从加强信贷营销工作出发,要努力把客户经理培养成融开发与营销金融产品、传递市场信息、管理和发展客户于一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新型管理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客户经理和营销人员队伍,一方面靠招聘引进,另一方面靠自身培养。同时,要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建立客户经理评价体系,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考核,实施以绩定酬的考核办法和与之相适应的奖惩措施,以增强信贷营销人员的责任感,激发信贷营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吸引客户、留住客户、提升客户、发展客户的目的,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这种不利于商业银行发展的背景下,一定要靠提高自身的营销策略来赢得市场,针对自身的金融机制的劣势做出重大的调整与改革,尽最大可能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7
小额信贷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方式, 开辟了以市场经济方式减轻贫困的新渠道, 在解决中小企业、农村融资难等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 我国引入小额信贷模式但发展缓慢。商业性小额信贷活动出现 (2005年至今) , 在中国银监会颁布降低农村金融市场门槛新政后, 除中国银监会批准进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外, 中国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小额信贷。2008年, 银监会扩大试点, 我国的小额信贷市场进入崭新的阶段。随着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 专家学者逐渐深入探讨适合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信贷模式。杜晓山[1] (2009) 认为地方性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城市和农村的小额贷款需求者无法得到满足,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小额信贷。李莉莉[2] (2005) 认为, 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 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商业化可持续方面更具比较优势, 商业化操作更利于小额信贷风险控制。
相较于国有大型企业而言,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行业类别多样、公司管理结构规范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低等特点, 全国性商业银行对其扶持力度有限, 而地区性商业银行作为服务本区域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 应更好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制定符合地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发展对策。本文系统总结了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探究广西地方性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有效途径。
2 广西小额信贷供给现状分析
2012年上半年, 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191亿元, 新增329亿元, 完成年初承诺小额贷款[6]新增570亿元的57.72%。其中, 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总额占全区小额贷款的1/2;北部湾银行、柳州银行和桂林银行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小额贷款总额已达到215.39亿元, 占广西小额贷款的1/10。广西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 贷款余额增长迅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断创新, 加大信贷投入;与迅速崛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不断创新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相比, 近年来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在促进广西民营经济发展方面, 积极改进和支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逐渐成为广西辖区内服务中小企业名副其实的主力军。
截至2012年年末[7], 北部湾银行小额信贷余额61.90亿元, 增幅142.84%, 业务量位居全国城商行前三名。柳州银行和桂林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本行全部贷款比重的排名位居全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前茅。北部湾银行先后向中小企业推出“红木贷款”“阳光茉莉”贷款等多项小额信贷业务。2011年年底, 北部湾银行的“北部湾微贷”的贷款余额达25亿元, 居全国第3位。桂林银行推出“快捷贷”“微小贷”等业务, 柳州银行推出“微贷通”“创业通”等针对青年创业群体的贷款方式, 小额贷款业务成为地方性银行一个重要的利润增长点。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先后设置中小企业金融部, 并在广西各地设立中小企业服务窗口, 积极创新和制定具有当地特色的小额信贷新产品和新服务, 完善信贷制度, 加大信贷投入,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重点资源倾斜等措施, 实现服务流程标准化, 并制定“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式, 逐渐成为广西辖内服务中小企业名副其实的主力军[8]。各行均以专业化的信贷团队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 确保客户在3~5个工作日即可获得贷款机会, 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做出巨大支持。
3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先后成立中小企业贷款的独立信贷部、中小企业金融部, 并在广西各地分行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窗口, 但由于定位不够明确、经验不足、覆盖面不广和专业性不强等原因, 各行在小额信贷业务上还未能成熟发展, 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并未明显突出, 三大行的小额信贷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小额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无法满足全区中小企业旺盛的资金需求。从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调查分析, 75.64%的企业表示有融资需求, 但资金满足率仅为68.3%, 同比往年同期下降10.47个百分点。在贷款利率受限的情况下, 小额信贷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偏低。
3.2 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的时间都不算太长, 相对于国有控股银行而言,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基础比较薄弱, 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控制体系都尚待完善。虽然近年来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较快, 但是由于经验不足, 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进一步完善之处, 例如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如何使资本充足率跟上贷款业务发展等都是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
3.3 小额信贷产品种类少, 运作模式较单一
目前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推出的小额信贷产品均存在产品单一、贷款期限不够灵活的问题, 对助力当地中小企业的定位并不够明确, 未能较好地抓住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和风险特征, 信贷种类少, 涉及面较窄, 使得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不对称, 融资渠道少, 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未能为广西中小企业创造一个良好、可持续发展的融资环境。
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的贷款模式相对比较单一, 没有切实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机构和贷款模式, 目前的一些金融产品、组织制度安排并不适合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除此之外, 商业银行提供小额信贷的门槛普遍偏高, 脱离中小企业特点。据统计, 2011年1—5月, 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执行上浮利率的比例为78.94%, 同比提高25.38个百分点。再加上担保公司的担保费、资产评估费和抵押登记费等, 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超过10%。地方性商业银行为减少风险, 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门槛”仍较高, 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环节多, 加大贷款成本, 这些都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营灵活、资金周转快的特点, 从而不能及时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解决问题。
3.4 缺乏专业人才和有效管理体制
专业人才稀缺是限制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之一, 业务经办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贷款质量。因此,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最大限度地降低小企业贷款风险, 就需要一批专业能力强, 素质高, 经验丰富的信贷人员。由于历史等原因, 广西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还是缺乏一些有经验的小企业信贷专业人才, 造成商业银行与小企业之间信息不能实现完全沟通, 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具体信息不了解就会使得贷款进程减缓, 贷款发放效率降低, 贷款风险增大。与大企业相比, 小企业金额小、时间短、频率高的资金需求特征, 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 加大地方性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难度。由于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传统对公业务主要面向大企业, 若沿用以前的管理体制就无法适应小企业贷款的特点。
4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对策
4.1 政府和监管部门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提供有效外部环境
首先, 地方政府可对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提供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小额信贷的运营成本, 推动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其次, 建立地方政府担保基金, 借助地方政府力量为贷款对象担保, 有效地防范和分散地方性商业银行的风险。广西相关监管部门对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予以适当的存款准备金优惠政策, 增加其可用借贷资金, 从而保证其信贷业务的顺利进行。最后, 对于从事小额贷款业务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地方政府可以运用与农村信用社一致的贷款利率优惠政策, 即以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作为的指导利率, 商业银行有权根据借款人情况对贷款利率进行上浮或下调, 根据借款人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贷款利率, 有效地防控贷款风险。
4.2 利用区域经济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战略
广西作为中国和东盟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平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与全国各省区市及东盟各国的全面经济合作提供契机, 广西将成为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加工制造中心, 届时将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中小企业进驻广西发展, 尤其是东盟地区的跨国小企业或合资小企业。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 利用地区优势发展区域经济, 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在众多商业银行中取得竞争主动权。作为广西三家地方性商业银行,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针对东盟经济贸易区的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他们需要的贷款服务, 同时通过提供广西本土的市场信息吸引更多中小企业选择向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申请小额贷款。除此之外,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应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等招商招展会宣传小额信贷产品, 吸引其他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了解自身小额信贷产品, 从而扩大客户来源。
4.3 设立独立经营、核算的小额信贷部门, 实现专业化经营
2006年, 银监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通知》。其中“独立核算”被表述为“设立小企业贷款的专业部门, 组建一支专业队伍, 为小企业贷款提供专业服务。要制定专项考核指标, 准确统计分析小企业贷款的相关数据信息, 对小企业贷款实行独立核算和专项考核”。包头商业银行作为小额信贷的领军银行, 率先建立独立核算、封闭管理的小额贷款部门, 真实反映小额贷款业务的运行情况, 小额信贷部门内部建立起独立队伍, 由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调动和管理;且对每个信贷员进行单独的绩效考核, 绩效工资与贷款笔数挂钩、贷款组合质和贷款管理水平, 按月考核和兑现, 通过正向的激励, 有效地调动信贷员的积极性。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通过设立对立经营的小额信贷部门对小额信贷资金进行独立核算, 快速反应小额信贷盈亏情况。独立的小额信贷部门是小额信贷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为小额信贷金额小、时间短、灵活, 调查方法和审批手续方面和其他信贷存在很大差异, 因此需要建立独立运行, 独立核算和封闭管理的小额信贷部门, 从而更好地进行小额信贷管理和发放。因此广西各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当尽快建立独立的小额信贷部门, 完善小额信贷服务, 实现专业化经营。
4.4 加强监督和自律, 建立全面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制
健全的风险管理体制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建立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 完善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广西地方性小额信贷业务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特点是客户对象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 其融资需求期限短、额度小、笔数多、需求急, 且普遍缺少抵押物和规范的财务报表, 传统的审贷方法和业务流程已不再适用。因此,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的地缘人缘优势, 加强与潜在客户之间的联系, 并建立健全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 及时满足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民的信贷需求, 真正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在微小企业贷款方面的优势。此外, 由于小额信贷客户缺少一般贷款评估所需的完整财务报表, 所以在贷前利用传统的信用等级对小额贷款客户进行评价, 无法准确反映出这些客户的实际信用状况。因此, 地方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小额信贷的特点, 制定一套能够反映这些贷款人的相对优势、发展潜力状况的评估方法。贷前减少贷款的发放失误, 降低贷款风险;贷后可借鉴包头商业银行的经验, 通过按月等额还本付息的还款方式以及定期回访制度, 增加银行自身对小额贷款实时监控能力。地方性商业银行服务于小额贷款客户的同时, 也控制银行自身的风险, 既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又有利于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双赢。全面的风险管理体制有助于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对资产进行全面监控、统筹和管理, 从而对小额信贷资金进行监控, 防范风险。
对于广西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首先,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使用情况、担保能力等进行评价, 充分考虑企业的成长性与收益性, 使信用评级等级能够充分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偿债能力。其次, 建立客户信息平台, 健全征信体系。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为申请贷款的企业与个人建立客户建立信用档案, 将客户的信用记录整理归档。同时信贷员平时应经常与客户接触、交流与沟通, 逐步扩大信息采集范围, 及时更新资料。这要求信贷员必须做到在贷前对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与个人进行严格的调查, 收集整理贷款要求的所有资料, 从经营主体、生产情况、现金流、抵押物、借款用途等方面对申请人进行调查, 发放贷款后要时刻关注企业的运营情况、资金使用情况, 及时对风险进行监控, 在贷款后期阶段定期对企业进行走访, 真正做到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最后,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可以结合多种技术手段, 在风险监控与识别、风险信息处理、组织流程、数据和IT系统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以便形成强有力的风险管理能力。
4.5 加快小额信贷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信贷产品创新需要通过对市场的全面研究,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群提供多样性的信贷产品。个人消费贷款方面, 应根据住房、汽车、教育、旅游等不同用途, 将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下移, 与商家、担保公司等联手, 推出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消费贷款套餐。例如与各大高校联合推出教育助学贷款, 与担保公司联合推出汽车、住房消费贷款等。中小企业微贷方面, 根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量体裁衣, 提供最合适的信贷产品。农贷方面, 根据农业生产项目的生产周期、特点及季节性等来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 适时提供所需资金。小额贷款不同于普通贷款, 地方性商业银行应该依据地方实际, 客户成长阶段、信用特征和抵押物的状况设计多种适合小微企业, 个体户和农民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 以解决小额贷款人缺少抵押物, 担保单一现状。各地的地方性商业银行都依据本地区的市场实际情况和需求创新出不同的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小额信贷产品, 满足当地融资需要。如台州银行响应政府节能减排的号召, 对本地区, 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发放“绿色能源贷款”在发放贷款的伊始就有不少企业与银行签订贷款意向书。可见, 通过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把握, 地方性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 可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贷款市场上争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小额信贷服务创新应通过制定动态激励机制, 将还款记录良好的借款者列入长期合作客户, 为其后续贷款服务提供更便捷服务。动态激励机制能提高借款者的还款积极性, 同时提高客户保持率。此外, 广西各大地方性商业银行还应为贷款对象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 例如为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对其经营管理有帮助的市场信息、广西各地政策信息等。
4.6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
政策环境只为小额信贷机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机构内部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信贷人员的素质不容忽视。小额信贷业务的人才短缺是制约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最大瓶颈。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对信贷人员的培训, 在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同时招募一批有经验、善于管理、具有较高操作水平的人才进入队伍中, 建立熟悉本地市场、善于管理沟通的信贷小组。在小额信贷业务中, 专业的信贷人员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沟通, 加上主观的判断分析能力, 可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和降低小额信贷业务发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 提高小额贷款业务的审批速率和发放速度。通过经验学习, 加强对小额信贷人员的培训, 从各大高校引进专业人才等方法, 不断引进和充实小额信贷人才, 才能更好地拓展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此外,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努力提高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建立一套完整的信贷管理责任制度, 由专门顾问和管理人员组成评估小组, 对信贷人员实施考核与评估, 对业绩突出的信贷员给予奖励, 对业绩落后的信贷员实行激励谈话,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5 结论
广西三大地方性商业银行发展迅速, 利用自身的地区优势和“服务市民、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服务迅速抢占地区市场, 但在经济策略和风险管理上都无法与国有大型控股银行相比。在国有大型控股银行的改革推进和外资银行的冲击下, 地方性商业银行难以向其吸引资金雄厚的大企业, 因此, 广西地方性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有别于国有控股银行的发展策略, 将主要精力逐步从抢夺市场转移到开拓市场上, 以服务中小企业为重心, 在业务发展中形成自己的客户群体和发展特色, 从而稳定地确立自身在区域银行业的地位。
参考文献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8
一、农户小额信贷面临的风险分析
通过对绥化市的金融环境进行的调研, 绥化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同比增长15.1%, 达到10543亿元, 而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约412.5亿元。绥化商业银行自发放农户贷款以来, 虽然整体上风险仍处于在可控水平内, 但数据显示, 上年五大银行不良贷款新增逾490亿元, 中行不良贷款率上升至0.98%、建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了0.03%, 其中农行不良贷款率最高。今年二季度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达到1.50%。这说明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逐年递增的趋势较为明显, 而农户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风险是具有自身特点的。基于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优先识别、评估的原则, 文章对小额信贷农户市场面临风险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农户对资金配置存在知识短板
绥化市的创业农户大部分具有外出务工经历 (占比大约为84%) , 平均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他们不仅具有自主创业的主观意识, 也有年富力强的年龄优势。这些优势往往体现在他们对创业项目的敏感度上, 对于创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却普遍存在财经知识上的短板。这样一来, 创业农户选择的项目可能较为合理, 但仍对资金使用带来极大的风险。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 创业资金在时间维度上前后经历了采购、生产、销售等三个环节, 而在空间维度上则同时处于这三个环节。创业农户普遍存在的经营管理能力短板, 就集中反映在对创业资金的安排方面。特别对涉农项目,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因此资金在生产环节如何使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县域所开设的创业培训, 更多的是突出项目选择和农业技术, 经营能力的短板则无法通过培训来弥补。
(二) 农户项目的周期性制约精准放贷
绥化市农户的创业项目主要以特种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 (占比大约为53%) , 这些项目都归属于农业生产范畴。既然是农业生产项目必然会受到项目自然周期的影响 (如野猪养殖周期为18个月) , 而在此期间要求资金持续的投入。从中不难理解, 小额贷款伴生着短期贷款要求, 而短期贷款若是无法与项目自然周期之间形成匹配性, 最后农户的还本付息自然难以履行。这里需要指出, 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为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融资, 从中所积累的贷款经验无法完全复制到农户的贷款领域, 前者所拥有的项目大多受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而农户所拥有的创业项目则更受自身生产规律的影响。
(三) 农户项目的同质性影响放贷安全
绥化市农户的创业项目大都与农业生产有关, 这也就意味着政策环境因素决定项目最终的结果, 这里首先要解决项目选择的趋同性问题, 无论自然环境处于优劣状态, 这个问题都将严重影响绥化市农户的收入, 弱化他们的还本付息能力。许多地方习惯用政策划分农户的种植范围, 当地农户在乡镇府的引导下统一种植相关农作物 (如大蒜) , 但在第二年的销售上却因该农作物大量上市而出现滞销的状况, 在这样区域项目选择趋同的情况下, 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年份不济”, 都将对农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 政策环境也对农户的小额信贷带来了风险。
二、降低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结合前文的小额信贷风险分析,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商业银行农户信贷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一) 助力农户配置资金
商业银行在确保小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上, 首先应保障农户科学、合理的配置资金。但就商业银行的现有人力资源状况, 无法支撑跟踪农户资金使用的活动。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完善金融同业合作机制, 来实现跟踪考察的目标。这种联动效应是建立在双赢、互助的基础之上的。首先, 城市商业银行应在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控等诸多方面扶植农村信用合作社, 使农村信用合作社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其次, 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挥自己在空间区位上与农户联系方面的优势, 配合商业银行考察农户资金使用情况。具体而言,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与农村信用合作社建立起同业合作关系, 委派合作社人员定点帮助农户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 并在资金预算管理上提供技术支持。面对创业农户的资金管理知识短板, 商业银行若是确定向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 那么就需要对该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资金使用知识培训。
(二) 建立差别信贷制度
绥化市的农户创业项目种类繁多, 其中还包括非农项目 (如家庭娱乐休闲项目) 。但从项目数据显示, 有63%的项目与农业生产有关。农业生产的自然周期性无法完全受制于科学技术, 特别是对于特种养殖项目。在管控此类小额信贷风险方面, 则需要顺应项目所蕴含的自然规律, 在项目资金贷款期限上进行优化调整。因此, 商业银行在设计小额信贷金融产品时, 应根据项目的自然周期开展差别化信贷工作。如, 某些特种种植项目需要2—3年的培育周期, 那么小额信贷的期限就不应少于三年, 相应的资金风险可以通过调高信贷利率来对冲。实施差别信贷制度需要建立项目实施周期调研体系, 其主动权在于商业银行。为此, 商业银行可以在前期与基层农业技术站点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农业技术站点获取农业生产自然周期的相关数据。对于个别农户的特种养殖和种植项目, 还需要委托农业技术站点的技术人员对该项目的市场前景进行评估。这样一来, 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的贷款管理就有了重要依据。
(三) 增强项目审批实效
对于自然气候所产生的干扰问题, 商业银行需要从贷款节奏的把握上来寻求帮助。商业银行应增强项目审批实效, 即针对某一项目贷款申请, 需要根据市场前景、农户创业能力、同业竞争状况给予综合论证和审批, 从而迫使农户在项目选择上采取差异化策略。在区域项目选择趋同的情况下, 涉农项目仍然存在着“谷贱伤农”的现象, 大多是受政策环境影响。为了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引导农户合理选择创业项目, 商业银行需要对同一地区农户项目的竞争状况做出分析, 与农户所在区域的基层主管单位建立联系, 缩小区域项目选择趋同的范围。另外, 商业银行在与基层农业技术站点合作, 可以委托站点技术人员与农户、村委会形成项目制订协商小组, 通过综合从技术、市场、农户意愿等多个方面来优化项目的设置, 提高项目审批和获取小额贷款的效率。
(四) 创新放贷产品
创新放贷产品, 主要针对自然环境突变而带来的资金风险问题。商业银行放贷时, 可以采取分阶段拨付贷款的方式, 来约束农户的资金使用节奏。如, 拨付某农户10万元的小额贷款, 但这10万元并不是一次性放款完毕, 而是分三次放款, 根据农户的创业进度拨付后续款项。另外, 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具备一定的公益性质, 商业银行可以在与保险业的合作, 由保险公司设计出有助于保障商业银行和农户利益的保险产品来。对自然环境突变造成的损失, 可以引导农户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资金风险, 也最大化的降低了农户所遭遇的损失。
三、结论
综上, 农户经营管理知识的短板、农户项目的周期性及同质性, 加大了商业银行的放贷风险。管控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发挥同业合作的优势, 助力农户合理配置资金;与基层农业技术站点建立合作关系, 评估农户项目自然周期, 建立差别化信贷制度;与区域政府部门紧密配合, 缩小区域项目趋同范围, 提高项目审批实效;同时, 创新放贷产品, 鼓励农户投保。可以预期, 随着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控能力的提升, 将进一步推动农业项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民源.供应链金融契合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启示——基于黑龙江省肇东市五里明镇的个案研判[J].中国农村金融, 2011 (2) .
[2]唐志武.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 .
[3]丁宁.农村民间金融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14) .
[4]杨凌.对合理引导农村民间金融资本的思考[J].特区经济, 2012 (9) .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9
所谓农户小额信贷服务, 即面向农村低收入家庭的贷款及存款服务。其中, 贷款不提供消费贷款, 仅限于经营贷款, 且贷款的还款形式、期限、额度、贷款担保及利率水平等方面, 还存在一定规定;而存款则与其他的金融机构一样, 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以个人账户为基础, 没有其他特别规定。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信贷, 服务于满洲里地区的“三农”群体, 向广大农户和农村企业提供小额信贷资金的额度一般为一到三十万之间, 同时也会提供一些技术性服务。
一、目前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主要风险
(一) 外部风险
第一, 自然风险。农业存在着“靠天吃饭”的说法, 即农业生产的好与坏, 明显受到自然天气的影响, 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 农业就会遭遇巨大的损失。地处我国北部高纬度地区的满洲里, 当地农村所受自然灾害的情况十分常见,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灾害性天气, 除了强降水和夏季对流天气外, 还经常发生暴雨天气。该区域的农业生产者在贷款的情况下, 每每遭到自然风险, 就会导致大规模的违约事件, 这对于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来说, 无疑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第二, 道德风险。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运行, 主要依赖于协商规则。无需抵押即可进行贷款, 那么银行将单方面承担较大的风险。虽然银行自身会挑选风险较小的经营活动予以贷款, 但不排除存在着贷款者以低风险项目贷款, 却从事高风险经营的情况, 这就是道德风险的主要表现。
(二) 内部风险
第一, 操作风险与系统风险。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管理都是由人来完成操作, 而在人员专业素质的欠缺下, 没有对贷款人进行详细的信息核实, 就会给贷款项目带来一定的风险。此外, 计算机的系统升级过程中, 会出现不可知的风险, 也会存在着网络的障碍, 这些都会对信贷资金造成较大风险。
第二, 机构风险。目前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的管理机构, 还存在着决策与执行组合不合理的情况, 决策权力过于集中, 且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问责机制。此外, 在缺乏合理激励机制的情况下, 缺乏吸引执行人才的加入, 也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提升了风险。
二、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风险控制措施
(一) 完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完善的农户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主要从两个角度入手, 分别是完善农户信用档案使用机制和完善小额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前者通过完善农户的信贷档案资料, 采取信贷级差化管理, 来提升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规避能力。其中信贷档案需要重点强调信用档案的建立, 根据专业的评定确定信用额度。后者主要通过建立模型, 综合分析小额信贷风险的各种要素, 对风险进行预测并做好防范。
(二) 制定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分散机制
资金过于集中的小额信贷项目, 其风险系数相对较高, 所以要采取适当的分散机制, 降低风险。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贷款发放的过程中, 综合多种要素对贷款的各方面进行合理匹配, 科学化投资, 以此来降低信贷流动性风险。除此之外, 还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与机制, 采取科学的办法有效规避和控制风险。
(三) 建立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分担制度
通过保险来分担农户小额信贷的风险, 这是一种社会公益性的商业行为,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 这种农业保险的扶持项目屡见不鲜。所以对于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也应该把握机遇, 在国家对农村保险业务大力支持的过程中, 以农业保险来分担自身的商业风险。目前, 虽然我国农业保险的成熟度还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 但是在成长的关键阶段, 可以予以正确的引导, 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机制, 强化管理, 来严格把控风险。银行可通过政策上的调整, 对使用小额贷款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户一定的优惠利率, 这些措施, 都可有效防范农户小额信贷风险, 降低风险程度。
除了银行自身以外, 国家也应该不断的提升农户小额贷款在我国农业扶贫、发展、更新、升级等一系列事业中的作用, 推进中国农业的全面改革, 并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建设, 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健康。
结束语
中国金融体系的构建, 离不开农村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但是基于风险控制视域, 结合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信贷情况来看, 我国的信用体系和农业保险体系与西方国家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和较大的风险都将成为小额信贷发展的瓶颈, 所以农村商业银行在进行农户小额信贷时, 必须要严格控制和规避风险。
摘要:目前, 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 农户小额信贷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在农村帮扶贫困工作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户小额信贷正处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阶段, 信贷风险时刻危及小额信贷, 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基于风险控制视域对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的农户小额信贷进行研究, 是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也是有效加快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主要课题。通过了解当前满洲里农村商业银行农户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风险, 提出有效的风控策略, 将有助于推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小额信贷,农村商业银行,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顾福珍, 王吉恒, 黄涛.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小额信贷担保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 2011, (12) .
[2]贾云赟.农村“小额信贷+小额保险”模式探析[J].特区经济, 2011, (3) .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10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信贷风险
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之一,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信贷业务是农村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可以满足农户提供资金需求,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体系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信贷基础体系比较薄弱,导致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较高,本文将深入探究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管理措施,提高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抗风险能力。
一、转变观念,重视信贷
信贷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从业人员要树立正确的贷款管理观念,贷款放出后,要加强贷后管理的制度规范和监控机制,把贷后管理这一环节做到同贷前决策和贷中审查一样的严格要求,克服重放轻管的倾向性思维,从思想上纠正贷后管理的偏差。同时,相关的信贷经营部门、资产保全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法律审计等监察部门要明确职责,部门之间形成管理合力,共同做好贷款管理,把贷后工作纵向推进。
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银行内部要建立共享的客户信息资源,社会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更广泛的信息反馈系统,加强行业内部的信息交流,杜绝本位主义,确保消息更新及时。客户经理必须及时更新客户的相关信息,将CRM系统的功能落到实处,并实行定期访问和建立访问台账,加强服务,保证风险管理经理在线监测所需的信息,便于上下级进行资料交换和掌握客户基本情况,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层必须实时掌握信贷业务信息,防止银行战略性失误。
三、提高信贷业务的服务质量
提高贷款偿还的可能性,降低贷款风险能有效减少农村商业银行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地位,在发放贷款时必须保证担保齐全以及贷款抵押物的价值合理。为了保证贷款保证人信用水平的度量,银行应与本地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加强联络,解决贷款过程中的违规保证等行为,避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遭受损失。同时,信贷工作人员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改善信贷业务的社会形象,并对恶意违约现象进行整改。
四、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力度,严格遵守制度
信贷管理过程中,银行要完善相应的组织结构,加强银行内部的管理控制力度,明确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保证信贷业务的公平、公正、公开性。要坚持“审贷分离、责任明确,离任审计”的信贷原则,将信贷责任落实到人,保证责有分担,杜绝出现操作失误或环节脱轨而互相扯皮的现象。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确保借款人的还款实力和信用度量,排查贷中审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进行规避,并在后期跟踪过程中及时发现未显现的风险,严格遵守三查制度,能够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
五、引导银行经营发展多元化
监管部门和银行管理层要及时调整银行的发展策略和经营方式,对银行的年度绩效和经营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和评估,并纠正不合理的方面。在发展目标上,应该坚持以风险为原则,根据发展目标和市场环境进行经营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达到时刻防范和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同时引导银行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发展自身的特色,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制定管理机制,避免众多银行产生同质化竞争,通过多元化发展模式加强农村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刺激农村信贷市场发展。
六、调整机构设置,加强风险防范
第一,将现有的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机构进行调整和重构,在总行风险部门下设经理部门,实现信贷业务贷前和贷后的统一管理,贷时审查等程序仍由总行进行授权。第二,切实遵循“四眼原则”,规避道德风险,实行同一客户的贷款检查和审批需要有两名经理经手。第三,对风险责任人的考核机制进行改革,对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避免风险责任人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同时对信贷考核不达标的项目进行修正,降低项目风险。
七、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提高队伍风险防范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大力进行风险意识的强化和倡导。新的经济形势下,专业的人才队伍显得更加重要。培养专业的信贷业务人员和信贷管理人员,董事、经理等高层管理层要以身作则,树立典范,将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引导员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价值观,促进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员工队伍结构的调整和个人特色的发挥,将员工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的才能。
八、结束语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壮大,农村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风险和挑战越来越大,为了有效规避风险,稳定资金增长,银行要找准发展定位,将发展眼光准确锁定在本地现代农业市场和中小型企业上,同时要加强银行内部的信贷风险管理,提高经济资本的配置能力,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稳定前行。
参考文献
[1]薛慧珍.浅析商业银行如何加强贷后管理与防范信贷风险[J].时代金融,2009
[2]丁林.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商业文化,2014
[3]周华.改进农村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2
[4]赵保国.关于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思考[N].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初探 篇11
[关键词] 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 内控制度 贷后管理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战备上走的是一条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质量和效益的“粗放式经营”道路。在资产规模益扩大,业务品种成倍增加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良垡比例也急剧增加,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严重威脅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致使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其中信贷风险尤为突出。因此强化信贷风险管理和防范成为银行信贷管理的重中之重。
商业银行的借贷风险,就其生成机理而言,无外两个途径:一是外部风险,通常是由于银行的客户信用、国家政治局势、政府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发生变化而导致的风险;二是内部风险,通常是由于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不善,或内部人员和机构的主观行为而造成的风险,如决策的失误、工作的疏忽、管理的漏洞等都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的产生。本文仅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内部的管理和防范进行研究。
一、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1.缺乏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现代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的信贷队伍
(1)对信贷人员的素质要求没有硬性规定。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信贷工作人员也应该是商业银行中素质最高的业务人员之一。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大多是高中生,受过正规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人员有限,信贷人员的进入没有考试、没有资格审查,信贷人员的退出也无章可循,没有形成良性的人员流动和进出机制,致使商业银行信贷队伍的素质整体不高。
(2)信贷人员法律和风险意识淡泊。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致使贷款失去“法律保护”,出现问题往往是层层袒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养成了工作人员得过且过,面对风险麻木不仁,这种工作态度,其信贷工作质量必定难于提高。
2.内控制度不健全,造成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脱节
(1)内控制度不完善。信贷内控制度在内容上与具体的业务操作规范联系不够紧密,缺少完整的体系结构,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出现业务操作不规范、程序不严密、环节不连续但又无法及时控制的现象。
内控监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无法发挥监管作用。如信贷业务管理中的“三方制约”制度,计划、会计、供三方人员往往彼此缺乏对监督方业务的专业知识,因而无法真正起到对对方的监督制约作用。
落实内控制度的方法和手段还十分薄弱。表现在用人机制不灵活,人员流动性差,既一个综合量化的考核评比体系,又缺乏一个行之有效、赏罚有度奖征机制。
(2)已有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制度和执行脱节。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空缺。例如,信贷工作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职能分离、相互制约原则,在大多数基层行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各项职能常常由同一岗位的人员兼任,不同环节的业务操作往往集个人于一身,难于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防范风险的作用。
信贷业务操作有些关键控制点的规定还没有落实到位。比如项目评估、审贷分离不可称不是好制度,但是实际工作中也往往因为某些领导者的私下融通或具体扫行的人营私而扭曲变形。
职能监督岗的作用不力。作为商业银行内控体系中“当选性控制”的稽核、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再监督机构,由于其“对本行行长负责,又向上级行职能部门负责” ,因而监督实际上陷入一种“自己监督自己的怪圈,根本无法发挥真正的再监督作用,形同虚设。
审贷分离制度不健全,审、贷各岗位之间职责分工不明确,相互脱节,严重影响着信贷活动的效益和安全。
3.信货风险临近机制不健全
(1)缺乏科学的外部风险评估机制。垡项目的风险评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行信贷人员到企业所做的实地调查,审查和投资部门对项目的风险评价也基本上依据一线信贷人员的调查报告。由于信息的非对称,加之信贷员逆向选择的存在,这种做法的最大风险是,风险不是首选贷款企业的客观经营状况,而是信贷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贷款风险程度。
(2)贷款风险责任不明确。目前各商业银行在贷款风险内部责任的划分及承担上,上下级行之间,本科各职能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经办人员之间,风险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一些基层行行长权利过大,监督约束机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贷款责任无法落实,最终导致无人负责,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基层行的信贷人员基于其处在信贷工作的第一线,其责任往往大于权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责、权、利不对等,削弱了一线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信贷工作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管理控制手段落后。尽管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评估和控制的临近,以及风险预警预报手段,在相当程序上还是手工加感觉,计算机技术只在前台使用,后台尚未构建网络平台,具有典型的脱市现象。致使非系统风险加大。
(4)对贷后检查的内容和方式没有明确的规定和指引。在目前的信贷管理上,虽然强调了贷后检查的重要性,但是却缺少规范化的指导性文件。没有刚性要求信贷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开展市场调研和信息登陆分析,贷后检查报告泛于开工。随着经济生活的不断复杂化和信贷队伍新人的增加,喧样的管理就显得过于粗放。致使贷后检查不能成为发现问题,防范风险的最后屏障。
二、当前商业银行应当着重做好的几方面的工作
1.从队伍建设入手,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具有现代经营理念的信贷队伍
信贷队伍的素质是决定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决定贷后管理能否科学有效的关键因素。如果信贷人员诚实,敬业并具有用途本职工作的能力,即使贷后管理制度暂存在漏洞,也可以通过高素质员工的自学性加以弥补。反之,即便贷后管理制度很健全,也会由于员工队伍素质低下而使贷后管理形同虚设。所以只有提高信贷人员的水平,加强信贷人员的责任心,才能保证现有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1)进一步强化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我国加入WTO后,复杂而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对我们提出现实的要求。要信贷工作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调整旧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信贷人员必须抛弃以往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忽视贷款效益性,忽视贷款流动性,忽视贷款安全性的做法,树立信贷风险处处存在,防范风险人人有责的风险防范意识。
(2)制度性提升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信贷风险防范的问题纬度是信贷人员职业素质的问题,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现代经营理念的信贷队伍的最根本的宗旨是建立信贷的上岗、从业的资格认证制度、行内外招聘制度、培训与考试制度、责任制度、奖励与淘汰制度、考核制度。通过信贷的上岗资格认证、把好人员的入口,拒庸才与不适合者于信贷队伍之外;通过信贷岗位的从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核制度、奖励淘汰制度,提高现有人员素质的同时,淘汰冗员、庸员,留能去庸,以使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迅速提高。使信贷队伍成为一个进出有序,流而不腐的组织。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坚守“以人为本”中,权利、义务对行的制度表现。要确保商业银行内部的每一个团体和员工思想和行为与银行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除建立和严格执行约束机制外,还要打破大锅饭,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定、切实执行责任追究制度使得信贷人员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通过奖励制度,使信贷人员明白追求什么放弃什么。从而有效引导信贷人员行为,避免信贷员的道德风险。通过奖勤罚懒,使得信贷队伍成为一支具有斗志高昂的队伍。
2.建立健全信贷风险内控机制
(1)进一步完善内部授权制度,对各级机构、各个部门及信贷工作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授权,既要考虑充分调动各和个人的积极性,又要防止信贷权利的过分集中,实行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授权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制度。对岗位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和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和授权制度。对越权行为必须给予追究,造成损失的应给予严厉处罚甚至法律责任。
(2)在办理信贷业务时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岗位权限,以及行使权限的条件进行运作。加强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实行对业务全过程的风险控制,杜绝各种违规行为的发生。制定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的办法和实施细则,规定应该包括的内容、调查方式、落实手段等,以避免流于形式。同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将信贷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严格考核,防止不法不依现象的发生。
(3)建立后评制度,所谓后评制度指现行标准对以往年度发放的贷款、企业评级进行重新评估、确认,以弥补、减少因贷款评价不准确、信贷制度不落实、内部道德原因造成的信贷风险的措施。使管理层面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贷后管理。后评制度的内容应包括:企业评级其实性分析、贷款风险性分析、贷前调查及贷后检查真实性检查、责任人处理检查。通过后评制度,对贷款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和修订,对当前的企业状况进行最评价,以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减少可能出现的评估失误和道德风险。
3.进一步完善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防范综合体系
(1)建立立体式贷后管理。所谓立体式贷后管理是指对客户的贷后管理从岗位设置上要有不同的岗位参与,从管理层面上要有多个层面参与,从业务分工要有多个业务部参与。立体式贷后管理制度首先是从体制上实现了费管分离,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真實问题,避免逐级汇报造成的信息逐级减,使得到及时处理。可以帮助信贷员把握风险,弥补既做贷前调查又做贷后检查而诱发的道德风险。同时起到示范和警示作用,督促支行重视贷后检查,把防范信贷风险真正落实在实处。
(2)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的预警监控机制。商业银行应在对宏观经济政策、区域经济政策、市场供求关系及客房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信贷资产行业、区域、品种、集团客户风险分析的基础档案,并通过与各部门各行业、各媒体业已建立的信息交流渠道,形成定期对一些行业或地区进行预警通报、确定高风险范围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信贷资产按“五级”分类标准进行监控,及早发现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建立货款安全和风险政策委员会。监督本行因各种信贷业务活动而产生的风险,根据各行业部门的风险报告,研究控制风险、确定风险程度和减少损失的政策。委员会可由各业务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组成,每个部门都应设专人负责风险调查,同时各部门还应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估、信息综合等功能齐全的计算机网络,及时交换有关方面的情报。
(3)制定出具体的措施和制度.从内容和形式上进一步的细致规定。
①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定期检查制度。为了使各项货款制度真正落实到实处,上级行要定期对支行的下户情况进行检查、对信贷档案情况进行检查、对总、分行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②上级行的主管领导定期下户进行贷后检查制度。其目的在于在全行树立重视和切实落实贷后检查的理念,使上级行对信贷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弥补目前同一信贷工作人员既做贷前调查人,又做贷后检查的岗位设置上的不足,弥补管理上的漏洞,防范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
③指定上级行贷后直查制度。每年定期集中组织人员由上级行对支行有贷企业进行直接贷后检查。
④制定分行贷后直查制度。明确贷后直查的内容、方法、步骤,使分行下户现场贷后检查规范化、制度化。
⑤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没有按照要求执行信贷制度的支行,根据银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王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三大矛盾,《金融理论与实践》,2001.06 P24-26
[2]陈一夫:构建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新框架,《城市金融论坛》:2002.09, P46 -52
[3]石朝格:信贷风险预警体系,《经济观察报》,2002.08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 篇12
城市商业银行开拓小额信贷市场, 可以成为解决以上两个难题的有效途径, 以下就城市商业银行开拓小额信贷市场的可行性做一个简要的分析。
一、小额信贷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对于小额信贷, 国内的理解并未统一, 国际上与之相对应的词语有两个, 一个为Microfinance, 是微型金融服务的概念, 主要是指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另一个为Microcredit, 是指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信贷服务。因此, 一般来说, 小额信贷, 是指为低收入阶层 (包括贫困户) 提供贷款和存款服务, 贷款一般只能用于生产目的而非消费, 通常具有额度小、期限短、分期还款, 无担保或具有灵活多样的担保形式、市场利率水平、贷款成员的自我组织等特征。
自1993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孟加拉国尤努斯的“乡村银行”引入中国, 创办“扶贫社”以来, 小额信贷在中国已经发展了近20年, 初步形成了三种运行模式:其一是由政府主导的扶贫基金开展的小额信贷;其二是由国际捐赠等方式形成的民间小额信贷组织;其三是由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提供的小额信贷。2004年至2009年, 中央政府连续6年的“一号文件”都强调要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 支持小额信贷的发展, 为国内小额信贷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小额信贷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其中为贫困人口提供金融服务与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就是小额信贷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目标, 也成为主要的难题。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认为, 合适的机构提供高质量小额信贷需要遵循四个基本原则:第一, 提供长期的金融服务, 或称持久性;第二, 服务于大量的客户, 或称规模;第三, 服务于穷人, 或称服务的深度;第四, 实现财务自负盈亏。然而, 据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统计, 目前世界上存在上万家小额信贷机构, 而这上万家机构中, 仅有1%是不依赖捐赠而独立运行的, 且这l%当中, 仅有63个小额信贷机构有持续盈利纪录。可见, 小额信贷的持续性和盈利性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状况下, 如何使具有公益性质的小额信贷得以可持续发展成为理论和实践的热点。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近些年, 小额信贷机构的运作正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在国外, 不仅非政府组织 (NGO) 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正致力于转变为持证银行或获允吸收公众储蓄, 而且大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注意到小额信贷能够给他们带来业务上的多元化。同样, 在我国, 很多金融机构, 如信用社也在努力重新成为提供一系列区域金融服务的领先者, 而被誉为国内第五大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也已经开始瞄准了小额信贷市场。小额信贷公司也终于获准开办, 跻身金融行业。一些学者将商业化作为进一步为低收入阶层和微小企业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的必经之路, 只有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才能服务更多的低收入阶层。从城市商业银行的视角出发, 可以得到很好的启示。
二、城市商业银行开拓小额信贷市场的可行性
1. 开拓小额信贷符合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市场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 它是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的城市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先天不足, 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如资产质量差、业务功能不全、历史包袱重、内控制度薄弱, 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等。相对于拥有雄厚资金实力和信贷技术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必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市场空间异常狭窄。
为了在这个市场夹缝中求得生存, 就必须摆脱传统商业银行理念的束缚,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新定位市场, 充分利用自身高效灵活的机制优势和地缘优势、人缘优势以及经营成本优势, 以中小企业、居民为目标客户群, 积极培育优质的客户群体, 服务地方经济, 提供个性化的零售服务, 以谋求良好的经营绩效, 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城市商业银行开拓小额信贷业务即非常符合以上要求。
2. 小额信贷市场的巨大需求孕育了无限的商机
据世界银行估计, 占全球人口70%左右的穷人的信贷需求有70%以上没有得到满足。中国有20%左右的低收入人群, 其中一半左右为贫困人口, 目前能够从信用社和小额信贷机构获得信贷服务的低收入农户不超过1500万, 而且这些已经从信用社和小额信贷机构获得贷款机会的用户的信贷需求, 因各种原因也不能得到完全的满足。如果以5500万低收入农户、其中1500万已经能够从现有机构获得信贷服务、剩下的户每户需要1000元计算, 全国的小额信贷产品的需求量就达到400亿, 约50亿美元。国外学者Muth (2000) 估计, 中国贫困农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大概有56亿美元左右。如果把城镇微小企业也考虑进去, 小额信贷的需求规模将极为可观, 市场空间巨大。
3. 城市商业银行开拓小额信贷业务相对其他机构的优势
根据何广文、杜晓山等2009年编著的《中国小额信贷行业评估报告》, 目前, 中国小额信贷供给体系有五个层次:第一是民间自发产生和存在的自由借贷、地下钱庄、合会等;第二是项目小额信贷;第三是小额信贷公司;第四是微小型银行性金融机构, 如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第五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城市商业银行属于第五种。以上五个层次构成小额信贷供给的多元化体系, 互为补充, 同时, 也存在一定的同业竞争。与其他几类供给机构相比, 城市商业银行在法律地位、资金实力、网点覆盖面、商业化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与大银行相比, 城市商业银行虽然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上居于劣势, 但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 他们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信息不对称的、非公开的、很难量化、检验和进行组织的职级传递的“软信息”, 并根据这些信息来评估贷款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关系, 对其施以有效的管理。因而, 中小银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低收入群体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
经济多元化要求金融服务多元化, 不同规模的企业要求有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存在。城市商业银行应该与国有大银行在业务上形成互补, 共同促进多元化经济的发展。“大银行———大额贷款、小银行———小额信贷”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 达到最佳的共生结构。
三、小结
城市商业银行开拓小额贷款市场, 对于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发展, 增加其在传统信贷业务中的利润, 都是非常关键的。这既可以实现自身的盈利, 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 在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 同时, 也可以推动小额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从而有利于帮困助贫, 是一件于己于人于国都大有裨益的事情。
实例方面, 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包商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 走在了开拓小额信贷业务的前列, 业绩平稳优良。例如, 哈尔滨银行小额贷款的实践也说明了小额信贷在盈利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哈尔滨银行的三家提供农贷的经办行在开办农贷业务之前均处于亏损的边缘, 而开办小额农贷之后, 三个经办行均实现了盈利, 年平均盈利均在5000万元以上。目前, 哈行小额贷款业务已成为该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其小额贷款资产是该行的优质资产, 小额贷款业务的盈利能力已经显现。截至2008年末, 小额信贷余额已经占到哈行贷款总额的40%以上, 小额信贷利息收入已经占到全部贷款利息收入的50%以上。
现实中, 率先开拓小额信贷业务的城市商业银行也尝到了“吃螃蟹”的创业艰辛和收获甘甜, 从理论和实践上, 我们都可以看到城市银行在开拓小额贷款市场有明显的必要性和优势, 具有现实可行性。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 它是在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的城市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先天不足, 城市商业银行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资产质量差、业务功能不全、历史包袱重、内控制度薄弱, 产品和服务的同质化现象愈加严重等问题。为了在这个市场夹缝中求得生存, 就必须摆脱传统商业银行理念的束缚,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重新定位市场, 充分利用自身高效灵活的机制优势和地缘优势、人缘优势以及经营成本优势, 以中小企业、居民为目标客户群, 积极培育优质的客户群体, 服务地方经济, 提供个性化的零售服务, 以谋求良好的经营绩效, 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杜晓山, 刘文璞, 任常青, 孙同全.小额信贷: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市场空间的方向——以哈尔滨银行战略转型为小额信贷银行为例[J].三农经济, 2009 (5) :74-80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推荐阅读:
农村商业银行小额信贷07-01
商业银行信贷探究10-25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转让10-17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析05-20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探究06-10
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07-13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创新08-01
商业银行零售信贷业务09-05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10-21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