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资金

2024-07-12

银行信贷资金(精选12篇)

银行信贷资金 篇1

北京银行近日在京推出了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 (IBS系统) , 该系统的推出标志着北京银行现金管理服务业务迈上新台阶, 成为首家推出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同时具备面向中小企业和集团客户提供现金管理服务的城市商业银行。

伴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 企业在现金管理方面的需求不断变化和提升, 从最初的加快资金流转, 转变为建立合理的银企关系、控制财务资金成本和资产负债比率等。当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积累大量财富后, 现金管理的目标进一步从筹集资金转变为将财富进行合法、合理的运用以及保值增值等。

北京银行此次推出的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 将为集团客户提供一站式资金、金融管理服务, 满足企业不断提升的金融服务需求。该系统由统一数据服务平台、现金流管理、资金计划管理、资金结算管理、内部银行管理、金融交易管理、投资理财平台、综合查询系统等多个模块组成, 通过多银行数据服务程序实现企业和各银行机构信息直通式处理, 实现企业多银行账户资金的集中管控与统一划拨, 以全面、专业、便捷、灵活的系统服务, 满足企业掌控多银行账户信息、明晰资金流时效性、有效量化资金流、加强风险管控等多项资金管理需求。

全能管家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不仅以企业流动性管理为核心, 为企业提供了一站式金融服务, 而且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设计, 实现了客户端零维护, 方便企业的使用和维护。企业应用该系统平台, 将在实时监控资金流动情况的同时, 一改传统人工报表方式, 通过系统自动化处理很多资金业务, 极大地降低了资金管理人员日常操作的工作量, 使其可以将主要精力用于流动性分析, 关注现金流状况, 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分析数据以辅助企业决策。

银行信贷资金 篇2

在浩渺的理财产品市场,资金池模式已成为中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模式,但是投资者对于“资金池”却依然有种陌生感。投资者的资金到底投向了哪里,风险又是如何管控的,一系列问题似乎都很神秘。

“银行发行的‘资金池’运作的理财产品,由于期限错配,要用‘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本质上是‘庞氏骗局’”,去年,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的话立即将资金池运作模式的风险暴露在世人面前,“资金池”的神秘面纱被揭开。

“疯狂”的理财资金池

资金池模式的运作方式是银行建立一个“资产池”,银行采购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债券、信贷资产等,将其虚拟地置入一个池子内。同时银行对应地建立一个“资金池”,把客户募集的资金放入该池中对接采购来的资产。

资金池理财产品2009年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成为中资行理财业务的主流运作方式。从实际操作来看,资金池借助银行信用迅速积聚了大量民间资金。根据银监会透露,截至2012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7.1万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已增长至7.4万亿元左右,超过信托业、保险业的资产规模。而资产池理财产品的规模和其占理财产品总量比例无法估量,通过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据可见一斑。2012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根据其投资对象可以分为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股权投资类、新股申购类、证券投资类、结构性产品、组合投资类及其他类产品。从市场占比来看,这八类产品中只有组合投资类产品和结构性产品的市场占比增加。其中,尤以组合投资类产品增幅最大,由2011年的28.47%增加至2012年的39.75%。

池子里的秘密

“资金池”的运作模式就是银行将多款理财产品所募集到的资金归集到同一个“资金池”中集合运作,并将“资金池”中的资金投入到多个投资对象所组成的“资产包”中。因此,在这种运作模式之下,投资者根本无法了解到自己所投入的资金究竟对应了哪一项投资资产。而目前绝大多数银行都不对资产池中各品种投资比例进行披露,资金池理财产品信息不透明已经成为这一模式的最大隐患。

正常而言,每款产品的资金应该和资产池内产品必须坚持相对应的原则,但现在完全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期限错配问题。“银行通常会将不同类型、期限的理财产品资金混合在一起,投向拥有债券、票据、信托、信贷资产等多种资产混杂的资金池里集合运作。而为了保证募集资金与项目所需资金的平衡,银行便滚动发售多种期限的产品,这就是期限错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银行把多款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池子”,利用资金与资产的期限错配赚取期限溢价,如投资者购买的可能是短期限的产品,而实际的资金则投资于长期限的产品,在产品到期时由资金池进入的资金来进行前期投资者本息的偿还。同时,即使某一些投资项目发生了问题,难以偿付本金及收益,“资金池”可以使用庞大的后续资金偿付前期出现的问题投资项目,表面上看只要资金流入拥有保证,投资者就不会遭受损失。实际上,资金池模式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某个时点上产品新发量无法弥补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资金缺口。”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理财产品资产池的运作方式是一种先进的运作模式,但由于银行或投资者过分追求高收益,使银行在运作过程中不得不在资产池中加入高风险资产,资产

池模式的风险更多的是由于资产配置不当产生的。”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这种模式与传统的模式相比,其优势在于,可以将该资产池整体收益作为其中各款产品收益的依据,这种方式可以令资产更具连贯性和规模性。但这种方式严重依赖于资金流动性和资产规模,银行通过期限错配、资产回购、内部利润转移等手段达到理财产品短期限、高收益的要求。在资产规模受限、流动性难以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银行通常会将自身的债券、贷款、票据等打包成理财产品,以缩减资产负债表,在银信合作初期,银行也通过让信托公司管理资产池的方式来变相缩减资产负债表。

资金池产品的监管风暴

对于银行理财“资金池”风险问题,监管部门再度强化。在1月29日召开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热点问题座谈会”上,银监会创新监管部王岩岫指出,目前仍有部分银行继续开展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是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多只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无法做到每只理财产品的单独核算和规范管理。银行通过滚动发行期限错配信息不透明的资金池运作方式做高产品收益,但当后续资金不足时,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警惕违规信贷资金 篇3

加大信贷力度,扩大信贷规模,这是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正因如此,这才有了今年以来的信贷规模急剧膨胀。不过,在信贷规模急剧增加的同时,信贷资金的流向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份的时候,面对1月份信贷规模大幅增加1.62万亿元的数据,业内人士就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表示了担心。1月份的信贷规模在同比多增8141亿元的情况下,反映经济景气度的指标一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却回落到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月同比增长6.68%,增幅比上年末低2.38个百分点,此举表明有大量的信贷资金流出了实体经济之外。而同期股市行情的火爆自然令人怀疑有信贷资金流向了股市。当时,申银万国宏观策略部首席分析师李慧勇就明确表示,今年1月,高达6600亿元的人民币信贷资金已经被企业转投定期存款或用于购买股票。

持有“信贷资金流入股市”观点的显然不只李慧勇一人。今年6月27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副部长魏加宁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09年夏季报告会”上表示,根据他的测算,上半年有20%左右的信贷资金流入股市。从当时公布的信贷数据来看,前5个月的信贷规模已达5.8万亿元,因此,魏加宁表示,约有116万亿的信贷资金流入到了股市上。这是目前专家学者及权威人士提出的最具体数据。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恩危虽然没有提出具体的数据出来,但他也明确表示,的确有部分信贷资金流入股市。实际上,即便是央行副行长苏宁也是认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事实的,在今年“两会”期间,苏宁就曾经表示“新增贷款流入股市现象不严重”。可见,在苏宁的眼里,信贷资金入市的事实还是存在的,只是这一现象还不严重而已。不过,由于苏宁并没有拿出数据说话,所以信贷资金入市到底严不严重,恐怕也不能妄下结论。

苏宁的表态实际上代表了监管部门对待信贷资金入市的一种暧昧态度,那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信贷资金入市的问题上,能说“没有”的时候,绝对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的时候,就说“入市现象不严重”;而即便是对信贷资金入市加强监管,那也只是做做样子,口头上说说而已。

如今年2月,央行会同各地银监局对银行新增信贷流向展开调查的结果证实,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一事“查无实据”,没有证据证明有信贷资金违规流向股市。又如今年4月中旬,在3月新增贷款达到创纪录的1.89万亿元,一季度的信贷规模猛增到4.58万亿元的背景下,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仍然表示,目前银监会还没有发现有资金流入股市。再如今年6月下旬,银监会虽然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的通知》的“特急”通知,强调要严防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和楼市,但就股市而言,仍然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宁夏信贷扶贫资金使用问题分析 篇4

宁夏属欠发达地区, 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 而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于山区8县区, 如表1 所示。针对宁夏山区贫困问题, 自2001年以来通过采取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等措施, 贫困发生率由2001年的16.6%降低到2005年的7.1%。2005年, 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97.27元, 比2004年增长了13.1%, 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由26.7万人减少到15.2万人, 比2003年减少了11.5万人, 低收入人口47.9万人, 比2003年减少了23.4万人。贫困人数减少了, 但贫困地区的贫困深度较全国其它地区却在增大。

数据来源:2007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人口单位:万人

由以上分析可发现, 扶贫开发虽取得一定成效, 但由扶贫资金带来的效益不太明显, 通过分析宁夏扶贫资金投入与使用的的绩效得到扶贫资金投入构成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回归模型①为:Y=-231.63+3.45X2+1.08X3

其中X2为以工代赈扶贫资金, X3为信贷扶贫资金, Y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可知:加大宁夏扶贫资金的总投入对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 而目前的扶贫资金的投入量却明显不足, 大大的减缓了扶贫开发的效果。同时也由实证分析结果可知:以工代赈扶贫资金的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 信贷扶贫资金的效果次之。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 更积极的提高扶贫资金的绩效, 减缓贫困问题, 笔者认为, 关键还在于研究信贷扶贫的特点, 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积极活力, 更进一步的提高信贷扶贫资金在扶贫工作的重要作用。

二、宁夏信贷扶贫资金投入及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扶贫贴息贷款的发放上, 存在指标浪费和银行缺位的问题

随着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 扶贫贴息贷款成了扶贫资金的主力。但贫困地区的农民由于还款率低, 不良贷款占用了当地银行较多的贷款资源, 使得可贷资金短缺, 面临资金压力的银行不愿意发放扶贫贴息贷款, 从而造成大量扶贫贴息贷款指标的浪费。以宁夏红寺堡开发区农行为例, 到2004年底共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800万元, 而不良贷款就达1200万元, 为规避风险只能停办扶贫贴息贷款项目, 造成指标的浪费。而一些还贷信誉好的农户则受到影响, 有还贷能力和良好的信誉, 却又贷款无门, 形成银行缺位现象。

2.扶富不扶贫, 出现贷款对象瞄准错位问题

由于扶贫贴息贷款2.88%的低利率, 不仅低于市场真实利率, 而且低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利率, 各方面争贷款的压力必然很大。扶贫贷款管理机构和贫困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一些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扶贫贴息贷款的审批权进行寻租, 从中谋取私利、捞取好处, 导致贷款资源瞄准错位, 产生“穷人戴帽子、富人拿票子”的现象, 名曰扶贫, 实则帮富, 浪费了国家的扶贫贴息。

3.没有建立起穷人进入信贷市场的制度, 行政扶贫手段难以起到持续地减缓贫困和增加收入的作用

多年来国家向贫困地区投入资金不少, 但主要是以项目的方式注入的, 一旦项目结束, 农村贫困户很难获得所需的信贷资金。而具有还款能力和较好信誉的贫困户不能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支持, 很有可能导致许多依靠政府资金脱贫的穷人再次返贫。另一方面, 正规金融机构如银行为了减少自身的风险, 提高信贷资金的可持续性, 挑选放款对象时, 往往选择资金势力强、信誉好的富裕户, 而对真正的贫困户的信贷问题则难以顾及。除此之外, 对一般贫困农户而言, 银行贷款的手续繁杂, 加上一部分握有发放贷款权力的银行工作人员吃、拿、卡、要, 银行贷款门槛过高使得贫困农户更难获得贷款。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最需要资金, 而贷款需求与贷款满足比例相差最大。由于资金需求满足程度上的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

4.信贷管理体制过严和信贷风险过高制约信贷资金的投入

为防范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对资金实行集约化管理, 上收贷款权限。大宗项目贷款只有推荐上报权;另一方面普遍对贷款发放实行第一责任制风险管理和贷款终身追究制, 在目前信贷激励与风险约束不对等的情况下, 多数信贷员认为:“多贷多风险, 少贷少风险, 不贷无风险”。同时农业作为弱势产业, 不确定因素很多, 贷款易形成风险, 加之陈旧农贷不良率较高, 这些因素影响和挫伤了金融机构支农的积极性, 限制了信贷资金的投入。

5.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 制约了信贷资金的活力

一是担保体系建设滞后, 担保机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农户贷款需求。更重要的是缺少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管理和协调农业担保业务发展;二是贷款低, 质押产品范围狭窄。受法律法规制约和农村产权改革滞后的影响, 农民可用于抵押的物品微乎其微, 抵押问题已成为制约信贷支农的瓶颈;三是农业保险发展缓慢。受农民缺乏保险意识、支付能力有限、保险品种较少, 以及政府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农业保险发展缓慢, 制约了信贷资金在扶贫作用的活力。

三、进一步提高信贷扶贫资金使用效益的建议

1.建立健全信贷扶贫资金的风险防范机制

信贷扶贫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最大化, 信贷扶贫不同于普通商业贷款和政府的一般扶贫措施, 既要考虑银行的经营效益, 也要兼顾政府的政策目标。只有将商业化原则和政策性目标有机统一起来, 才能有效实现信贷扶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政府只是单纯考虑自己的扶贫目标和措施, 而不考虑银行的经营效益, 最终一厢情愿, 制定的扶贫目标是不会实现的。⑴政府必须考虑建立健全信贷扶贫资金的风险防范机制。信贷扶贫效益的多元化决定了建立信贷扶贫风险防范机制不是银行一家的事, 政府、银行、贷款企业和农户都应协调。在贷款对象的确定上, 银行要充分利用乡、村两级农村组织的信息优势, 联合扶贫部门和乡、村两级组织把关并承担相应的回收贷款的责任, 将信贷扶贫资金瞄准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一旦银行回收贷款有困难, 扶贫部门和乡、村两级组织要帮助清收,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放贷风险。⑵建立多元化的扶贫信贷担保机制, 包括农户联保、干部担保、扶贫信贷专项担保基金和担保公司担保, 降低信贷风险, 提高银行放贷积极性。为确保扶贫项目的实施效益, 降低信贷风险, 可尝试建立扶贫信贷专项担保基金, 逐步形成可靠的扶贫信贷补偿机制。由担保机构和放款的金融机构协作配合, 对贷款风险进行了全过程的控制, 使得信贷扶贫资金更有针对性, 也保证了扶贫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小额信贷业务, 继续发挥小额信贷扶贫资金的重要作用

小额信贷在宁夏开展以来, 把扶贫的目标直接瞄准穷困农户, 支持贫困农户做微型开发项目, 根据农户需要开展灵活的贷款服务, 帮助贫困农户解决生产经营方面经常性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使贫困农户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直接起到了扶贫作用。宁夏农村信用联社的还贷结果表明, 小额信贷的确是一种符合宁夏贫困山区区情并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要把发展小额信贷作为金融机构的重点, 采取措施逐步扩大联保贷款业务, 使小额信贷向制度化、机构化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3.扶贫开发的项目要因地制宜, 解决好信贷扶贫资金分散的问题

对信贷扶贫开发项目的选择要因地制宜, 既要选择那些基础好、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 又要注意充分发挥项目对扶贫开发的带动作用。通过以农民为主体, 以产业化经营为载体, 把分散的贫困农户组织到信贷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去, 大力发展和培育民族地区的特色产业和产品, 发展特色经济, 进一步促进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发展。

4.提高国家财税和信贷政策的扶持力度, 加大信贷资金的投入

一是制定相关法规促进对农村金融的服务, 对金融机构的农村机构设置、资金运用、、支农贷款比例做出相关要求。扩大商业银行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二是实行差别税率政策, 将减免税和支农贷款占比挂钩, 引导资金回流农村。三是将部分财政支农资金以利息补贴和风险补偿的形式, 用于支农信贷经营的损失补贴, 以支持金融机构对信贷资金的投入, 以形成金融支农, 信贷支农的正向激励机制。

5.建立健全信贷资金筹措机制, 共同解决贫困问题

政府筹措的信贷扶贫资金是有限的, 且方法死板, 且不一定准确顾及某些特定贫困群体的特殊需求, 而非政府组织在反贫困中能弥补政府组织的不足。建立健全社会扶贫资源的动员、传递和分配制度, 提高非政府组织对扶贫工作的积极性。在农村适度允许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并加强管理, 重点支持农民自主参与的各种形式的合作金融, 增加贫困地区的信贷资金供给。多管齐下, 群策群力, 共同解决贫困问题。

摘要:宁夏属欠发达地区, 在解决贫困问题上虽已取得较明显的成效, 但在信贷资金使用和投入方面, 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问题深入分析, 对信贷扶贫资金的投入与使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扶贫资金,信贷扶贫,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志文.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3]吴海鹰, 陶源.宁夏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2006-2007.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7.

银行资金三方托管 篇5

资金银行第三方托管,保证安全。交易资金由客户,天交所,银行签署三方协议,直接由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 光大银行等进行第三方托管,不经过交易所会员,可靠安全。

1、概念: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俗称“保证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是指证券公司将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交由银行等独立第三方存管。实施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的证券公司将不再接触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而由存管银行负责投资者交易清算与资金交收。客户证券交易资金、证券交易买卖、证券交易结算托管三分离是国际上通用的“防火”规则。

2、背景:我国证券市场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由于证券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交易管理制度设计存在缺陷,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和自我守法合规意识不强等因素,一些证券公司出现了挪用、质押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占用客户资产等违法违规现象,给客户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已经严重损害了证券公司的行业形象,挫伤了客户的信心。因此,必须探索从制度上杜绝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行为,换回行业信誉和客户信心,督促证券公司规范发展。2003年末,证监会在设计南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处置方案时,提出实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

3、目的:建立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旨在从源头切断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的通道,从制度上杜绝证券公司挪用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建立起确保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安全运作的制度,达到控制行业风险、防范道德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

4、原因:实行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之所以能确保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不被券商挪用,是因为该制度有效地在证券公司与所属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之间建立隔离墙。具体而言,实施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后,客户可以在存管银行网点或证券公司的营业网点办理开户业务,在存管银行的系统中生成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号,在证券公司的系统中生成客户号。遵循“证券公司管交易,商业银行管资金、登记公司管证券”的原则,由证券公司负责客户证券交易买卖、登记公司负责交易结算并托管股票;由商业银行负责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的转账、现金存取以及其它相关业务。银行结算帐户就是指个人结算账户,并以此账户做为交易结算结算户,第三方存款不需保证镏金,资金台账在证券方,银行的钱转证券实际上只是银行给了一个账目给证券公司。

银行资金:选中当代艺术板块 篇6

中国当代艺术的界定

国际上对当代(contemporary)艺术的界定,一般是指1945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艺术,而现代(modern)艺术的概念则主要是指1945 年之前至印象派的艺术。然而在中国,由于特殊年代政治因素,中国当代艺术难以形成统一明确完整的概念。

1980年代人们多称之为“新潮美术”、“现代艺术”、“前卫艺术”。进入1990 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说法越来越普遍。而到了21 世纪,具有总结回顾性质的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则提出

了“中国实验艺术”的概念。总的来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使用频率更高一些。

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当代艺术”,指的是1979 年以后油画、雕塑、版画领域里有所创新、颠覆先前既有规范、先锋性的艺术,更包括摄影、装置、观念、行为、录影、多媒体等新艺术形式。一般把1979

年在中国美术馆东侧街头小公园举办的“星星美展”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开端。

当代艺术市场演进回放

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来看,实际上在初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估过程。自2003 年夏开始,中国当代艺术拍卖进入一个跳跃发展的时期。以最早在中国大陆开设油画雕塑拍卖业务的中国嘉德为例,2003

年之前一般每场拍卖成交额不超过千万,2003 年度春、秋两场则分别达到1,940万和1,458万元。接下来更是以每场40 %、83.4% 、105 %的增长率高速攀升,并于2005 年秋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高点。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迎来了它的盈利时期,而市场的高速成长,又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拍品数量的剧增导致整个市场迅速于2006 年秋进入调整期。2006 年,其成交额便在亿元徘徊不前,成交额分别比上一场下降5.7 %和6.2 %。

2007年艺术市场回暖

到目前为止,中国嘉德、匡时国际、北京保利、北京诚轩四家拍卖公司2007 春拍已经落槌,在这四场拍卖会中,一共成交了17.33亿元。其中,于6月2日结束的北京保利2007 春拍,10 个专场中共成交了6.31 亿元,创下今年内地已经举办的春拍最好成绩;而5月25 日结束的中国嘉德2007 春拍,15

个专场中成交了6.06 亿元;同样匡时国际和北京诚轩落槌的2007 春拍则分别以3.4 亿元和1.5 亿

元紧随其后。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这四家拍卖公司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无论是成交额还是成交率,与去年相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北京保利和匡时国际今年的春拍成绩增幅最大。据了解,2006 年春季拍卖会上,这四家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仅为13.01 亿元,今年这四家拍卖公司的总成交额与2006 年相比,增加了4.23 亿元,增幅达到了近33% 。

同时,在今年春季中,各大拍卖专场的成交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各个板块亮点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2006 年表现最为疲弱的中国书画专场回暖迹象十分明显。据了解,今年春拍,中国书画专场的成交率达到了80% 左右,甚至个别专场还达到了100% ,与去年、前年60% 的成交率相比,已经高出了很多。可见,以中国书画为代表,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都有了启动的迹象。

银行介入艺术品的理由

当前中国已经出现一个数目堪称庞大的高收入阶层,据统计中国金融资产(不含房地产及收藏品)在100 万美元以上的人群大约有30 万人。最近的富豪榜显示,中国最富裕的500 人最低都拥有超过1亿美元以上的身价,高则达到270 亿。根据历史资料统计,高收入阶层中有超过20% 的人群有收藏艺术品的习惯。其中收藏品价值大约平均相当于其全部资产的5% 。这意味着整个高收入阶层大约可以支付超过其财产1% 的部分投入到艺术品收藏。假设全国个人储蓄总额其中16 万亿元中有50% 属于高收入阶层,则意味着,至少每年800 亿元资金在理论上是可以用于投资艺术品的。但从现在的层次而论,市场吸纳的资金应该在100 至200 亿之间。以当代艺术品市场为例,这一板块目前至少占有20%

的全部艺术品市场份额。目前国内市场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交易量应在10 亿人民币以内,海外部分应不会超过15 亿,不公开的部分交易量应在30 亿至50 亿之间,从而可以计算出目前整个艺术市场的大致规模在55 亿至75 亿之间,拥有相当多的投资机会。

Tips:艺术投资基金一览

FINE ART FUND

美术基金

美术基金是英国伦敦地区的艺术投资基金,负责人为菲利蒲·霍夫曼,荷兰银行是其重要的基金募集推

荐人。从2004 年7月开始,该基金平均每个月的投资额大约在200 万美元。目前基金拥有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艺术品收藏,同时也择机将部分收藏品重新投放市场,以取得利润。该基金的资金规模不对外公布,但专家推测是在5000 万美元(4亿人民币)左右。

CHINA FUND

中国基金

中国基金是荷兰银行向其客户大力推销的另一种艺术基金。事实上美术基金和中国基金也是荷兰银行在考察了将近20 种艺术基金之后,而保留下来的艺术基金领域的两个推荐对象。中国基金的存续期间为5到7年,所寻求的投资人投资额在25 万美元以上,而身价高出许多的客户当然也在目标之列。其获利的预期是每年产生12% 至15% 的利润。

Fernwood Art Investments

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

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是美国波士顿的艺术投资基金,创办人为布鲁斯·托博,有收藏家和投资银行家的双重经历。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提供的两种基金,并不受美国金融安全交易委员会所管辖,因此,该公司可以设立门槛只让合格的投资人参与。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一方面可接受投资资产达500 万美元以上的投资人,一方面也主动放低门槛,让更多地投资人介入。

Art Dealers Fund

艺术经纪人基金

艺术经纪人基金由美国APT 发起成立,大卫·罗斯为APT 的总裁。大卫·罗斯曾历任美国惠特尼博物馆、旧金山现代博物馆、SFMOMA 的馆长。募集资金的目标定为1亿美金。基金将投资焦点放在画廊代理的后起之秀与新兴艺术家身上,运作方式为通过提供画廊从业者资金而直接从艺术家那里采购艺术品,而获得资金的画廊从业者将会在10 年期的借款期间交易这些作品。基金的预期投资收益率为10% 至12% 的区间之上。

Graham Arader

格雷厄姆基金

银行如何做好资金头寸匡算工作 篇7

一、银行资金头寸匡算的影响因素研究

银行资金头寸的匡算最终会受到供给与需求的影响, 资金头寸的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客户存入无融资存款、归还贷款、贴现到期付款、保证金存款、退回准备金和拆借资金, 资金头寸的需求因素包括客户支取无融资存款、新增贷款、票据贴现、保证金存款、补缴准备金、上存资金。某一时点的资金头寸为资金头寸供给量减去资金头寸需求量, 于是总的来说, 资金头寸的要素有无融资存款、贷款业务、票据贴现、保证金存款、准备金和拆借资金。

第一, 无融资存款。存款是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主要包括对公存款和城乡居民的个人储蓄存款。企业的银行存支票会影响银行的交换差, 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 企业交存现金, 也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量。个人存入现金也会通过向人民银行交现金的形式增加资金头寸。第二, 贷款业务。当银行新增贷款时, 企业存款增加, 由于是贷款的派生存款刚开始并不增加银行资金头寸, 当客户取走存款时就会减少资金头寸, 反之就会增加。第三, 票据业务。票据贴现业务中银行都要求企业先存入一定数量的保证金存款, 当客户因办理贴现业务存入保证金存款时, 或者银行办理转贴现时, 资金头寸增加, 当个人的贴现业务到期, 则会减少资金头寸。第四, 保证金业务。当客户办理商业汇票、开立信用证, 对外做出贷款承诺等形式时, 一般票据业务的保证金在50%左右, 信用证业务的保证金在30%左右, 就会增加银行的资金头寸, 而当这些票据到期, 银行对外付款时, 就会减少相应的保证金存款, 会使银行的资金头寸减少。第五, 准备金资金。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 即银行必须保留存款中的更大比例作为准备金, 银行的资金头寸就会减少, 反之就会增加资金头寸。第六, 上存拆借资金业务。拆借资金包括全国银联之间和上下级银行进行资金调拔的行为, 即同业存放和拆借和系统内上存和拆借。同业存款的利率与系统内存款的利率的关系就会影响银行资金的拆入或者拆出, 进而影响银行的资金头寸。

二、资金头寸匡算分析

资金头寸匡算要依据上期报表数据, 准确计算出上期余额, 再根据本期预计的具体业务情况和以往的经验确定上存下借的金额和期限。

1、资金头寸的上期余额匡算。

银行的清算工作要经过人民银行统一清算, 尽管清算会在下期影响资金头寸余额, 但是如果本期资金头寸帐户没有相应的余额, 就要被视为空头, 因此, 资金头寸的上期余额不仅包括上期资金寸头的余额, 还包括上期各种清算系统的发生额。

计算银行上期资金头寸的余额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银行存款帐户的余额、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借方 (贷方) 余额、人民银行小额支付和大额支付的借方 (贷方) 余额、人民银行交换系统一交提出的和提入的借贷方金额。了解到这些数据之后, 那么根据上期资金头寸的计算公式:上期资金头寸余额=资金头寸余额借方发生额之和-资金头寸余额贷方发生额之和。这样计算出资金头寸的余额, 如果计算结果大于零, 说明余额在借方, 即资金表现形式为多头;如果计算结果为负数, 说明余额在贷方, 表示资金头寸是负的, 即己经发生空头, 人民银行会按相关文件给予罚款。

2、资金头寸当期余额的匡算。

资金头寸的当期余额的匡算首先要了解当期存放人民银行款项到期情况和贷款的新增情况, 然后资金员根据实际情况、估算经验和资金头寸余额公式匡算当日所需要的资金量及资金头寸帐户的变化情况。如果资金头寸的余额为负数, 说明资金出现空头, 该行信贷资金头寸短缺, 我们采取增加存款或者回收贷款的措施, 或者资金员办理拆借业务, 并决定拆借的金额和期限, 以加强资金头寸核算管理工作, 同时保证银行业务的正常进行;反之如果资金头寸是正数说明银行有头寸, 资金出现多头的数值越大说明银行的可用资金富足, 为了提高银行利用资金的效率, 资金员会根据以往经验决定是否要办理上存业务, 积极加快对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

三、结束语

本文说明了资金头寸流量的概念, 针对安全资金头寸流量提出了匡算方法, 核定了日常资金头寸余额的合理范围, 避免因资金头寸过多而带来的利息损失, 预防因资金头寸过少而带来的流动性风险。

参考文献

银行信贷资金 篇8

(一) 大额现金支付漏洞

主要表现为: (1) 利用储蓄账户套取大额现金。一些开户单位为了套取大额现金, 往往通过存款转账, 把存款转入储蓄账户然后套取现金, 以致公款私存现象严重。如一些企事业单位将销售款、土地管理费等公款转入储蓄账户, 再通过储蓄存款账户套取大额现金使用;或异地通存通兑提取现金使用。 (2) 企业多头开户, 大额提取现金。自从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 银行丧失了对开户单位依法检查和处罚功能, 一些专业银行为了利用开户进行不正当竞争, 甚至帮助开户单位出点子、想办法, 绕着“红灯”放行以争抢客户, 从而导致开户单位的现金管理流于形式, 企业单位可同时在几家专业银行开立基本账户进行大额提现。 (3) 监守自盗。银行内部人员采用空划内部联行报单、通过票据交换将联行资金划转到私人账户提取现金或者利用票据交换伪造银行进账单, 通过所辖联行将资金转入私人账户;或是采取更改账目盗取库款或直接盗取库款的办法达到获取资金的目的。由于这类手法专业性较强, 多为精通业务的银行人员作案, 具有金额大和不易发现的特点, 使人防不胜防。

(二) 银行卡风险漏洞

目前我国每年银行卡涉案金额1亿元以上, 造成的经济损失逐年上升, 利用银行卡进行违法犯罪往往是跨地域、大金额的隐蔽性犯罪。 (1) 恶意大额透支严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中, 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有强制性, 对个人经济行为的记录和监督尚为空白, 使得持卡人滥用银行信用、拖欠发卡银行资金、恶意透支现象严重, 发卡银行的透支追索工作陷入困境, 形成大量呆账、坏账。 (2) 银行卡欺诈风险。即非真实持卡人通过制作假卡、盗用他人名义等方式盗用他人资金或信用额度。发卡银行的很多大额资金损失都是由欺诈风险造成, 我国银行卡的欺诈风险也正呈迅速上升趋势。

(三) 票据管理漏洞

在观念上, 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都普遍重视现金, 而忽视对票据的管理。许多银行人员认为票据属于低风险业务, 银行人员对资料审查不严或违规操作使得低风险业务变为高风险业务。加之票据本身金额巨大, 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无金额限制, 付款期限可长达6个月,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上述漏洞进行作案, 造成票据大额资金支付损失。

(四) 洗钱犯罪

银行具有严格的保密制度、方便的转账工具、不受限制的现金收存方式以及遍及全球的营业网点等优势, 成为不法分子洗钱的首要选择。洗钱者可以把大量的现金由不同的人分次分批存入银行, 然后通过转账的方式在某一地域集中, 以逃避反洗钱工作人员的追查。银行卡账户跨行转账也是不法分子洗钱利用的手段之一, 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支付工具在多个银行卡或结算账户之间进行多次跨行资金转账, 使得这些赃款远离最初形成地域存款账户, 避免开户银行的怀疑, 逃避监督。

二、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形成的原因

(一) 基层人员违规谋私及管理层腐败

银行腐败是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形成的主要原因。在银行基层人员中表现为违规操作、欺诈舞弊以及利用系统缺陷谋求利益, 如违规批准贷记卡, 盗用银行资金等。部分经理层人员以个人利益为重, 不按市场原则做出经营决策, 利用个人职务从事有利于自己的违法活动。如经理层人员假借客户名义, 以代客买卖的形式进行外汇交易, 大肆贪污挪用银行资金或从联行账户中拆借大量资金, 以贷款名义转出并转至其他账户名下。近几年来我国银行业发生的许多大案都与高层经理人员相关, 中信实业银行3亿元票据诈骗案与该支行信贷科科长直接相关, 广东梅州市兴宁信用社8.8亿元账外账更是由于该信用社主任胡某一手造成的。他们将大部分资金非法转移, 或购买房地产, 或炒卖外汇、股票, 或到赌场挥霍, 或通过赌场洗钱, 将赃款进一步转移到海外, 致使银行资金损失巨大。

(二) 制度执行不力

从银行已发生的各类大额资金支付漏洞案件来看, 无一例外都是在案发部位或环节上对制度的执行出现了错误, 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与大额资金支付相关的制度执行不力是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形成的根本原因。大额资金支付相关制度形同虚设、操作中有章不循、对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的查处不力等导致大额资金支付漏洞增加, 造成银行大额资金损失。虽然现在已经颁布了《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 但是商业银行普遍担心执行“办法”后引起存款减少, “办法”执行流于形式, 以致对犯罪分子利用现金、银行卡洗钱犯罪控制不力。特别是在内控方面, 许多银行的基层机构干部异地交流制度、重要岗位轮换制度以及近亲属回避制度等没有得到严格执行, 虽然有的银行制定了较为严格的内控制约机制, 但遇到人员培训、正常休假等情况, 兼岗、顶岗、不合理混岗、“一手清”时有发生, 大额资金支付风险隐患显而易见。

(三) 制度建设不健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经济领域和金融体制已发生巨大变化, 原有的一些大额资金支付相关规章制度不再适用, 但新制度的建设相对滞后, 很多业务环节仍处于摸索过程, 至于大额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究竟会遇到哪些未预料到的问题、困难和风险以及采取哪些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现行制度无法面面俱到。规章制度的不健全、不完善直接影响着会计核算质量, 产生大额资金支付风险。法律法规的滞后使得大额资金管理工作存在一定难度, 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的预警措施

(一) 塑造良好的银行文化及加强员工队伍管理一

一个良好的文化理念能够形成摈弃不良行为的氛围。塑造良好的银行文化, 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能有效降低道德风险, 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降低银行大额资金支付风险。

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监控。根据案例分析, 基层人员在作案之前和作案初期, 都会有经商、炒股、赌博、突然拥有过多财富、经常无事加班等现象。加强员工异常行为监控, 可及时发现和制止基层员工违法违规行为, 防范银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的出现。

严把用人关。银行对员工的素质应该有着严格的要求。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 面对巨额金钱的诱惑, 个别员工道德操守很容易出现问题。银行在选拔人才时重才更要重德, 录用员工应先做调查, 对行为不检点和有不良嗜好者应决不允许录用。

(二) 加强银行内部会计控制预警

第一, 以“会计预警告知书”为载体, 针对大额资金支付业务, 由银行事后监督中心一式多联制成后, 分别发送各主管行长和所有关联部门, 充分揭示大额资金事项, 深层次分析预警原因和相关部门应分担的风险责任, 提出初步整改建议, 并限期收回反馈意见和追踪整改措施施行情况及效果, 从而达到及时查漏补缺和“全天候”跟踪防控大额资金支付漏洞之目的。第二, 建立有效的会计预警系统。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大额资金支付问题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早期预知可能出现的错误和风险, 防范于未然, 减少失误与损失。为此, 应根据各岗位风险程度的大小, 分别确定不同的检查频率, 对重要的岗位与要害环节, 如大额现款的支付、大额票据的承兑、大额资金的划拨等列为重点检查项目, 进行经常性稽核。

(三) 建立激励与约束预警机制

目前, 我国银行经营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大额资金支付漏洞案件偏多的现象除了体制原因外,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好了没有激励, 干坏了甚至违规了都不追究, 缺乏严格、有效、操作性强的约束机制。针对这一现状, 银行首先要对大额资金支付的内容、程序、检查时间、检查频率、工作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做出具体明细的规定, 以使工作有章可循、考核有标准、责任追究有依据。其次要明确划分责任, 如大额资金流向监控责任、重大事件报告责任、重大风险事件快速反应责任等, 都要明确细分并落实到个人、落实到岗位。在此基础上, 出了问题要进行责任认定。责任认定要有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 明确哪些行为有责任, 哪些行为无责任, 责任大小是多少, 同时要规定, 大额资金支付的责任认定要经过哪些程序, 怎样认定, 由谁最终认定, 认定之后相应的处罚措施是什么, 确保大额资金支付程序明确、内容规范、要求具体。

(四) 建立大额交易监测预警系统, 提高网络管理安全性

建立大额交易监测预警系统, 与金融机构支付系统连接, 对金融机构发生的大额交易进行监测, 对可疑支付进行预警, 以便能及时发现大额交易动向, 事先发现大额资金支付问题的苗头, 真正实现防洗钱、防逃债、防逃税等各种违规违法活动的目的。建立金融机构和人民银行大额交易报告系统, 对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发生的大额交易进行自动统计并逐级上报;同时提高银行网络的安全性, 防止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网络漏洞洗钱犯罪等。

(五) 健全银行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法规预警措施

银行监管部门要强化大额资金支付管理, 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并有针对性地对大额资金支付实行全面有效的风险监控, 防范和化解大额资金支付漏洞事件。应尽快出台《银行卡条例》, 明确银行卡业务的监管主体及相应职责, 规范银行卡支付行为, 明确风险控制和信息、安全要求, 切实防范银行卡业务的大额支付风险;应尽快出台适应我国目前经济情况的现金管理配套法规, 指导金融机构的现金管理工作, 规范大额现金收支行为, 尽快出台立足于反洗钱工作的《人民币现金管理条例》等, 使现金管理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依, 从法律上建立相应的预警措施。

参考文献

[1]袁小平、秦雷、梁劲:《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机制建立探讨》, 《金融论苑》2007年第3期。

我国农村信贷资金外流问题探析 篇9

一、县域金融供给萎缩

1.国有商行网点数目大幅减少

国有银行商业化、集约化经营改革策略的实施, 大幅度的削减县域金融机构网点。尤其是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 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 (及以下) 机构,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2]

金融萎缩必然导致县域资金缺口, 使县域中小企业等经济实体融资无法得到满足, 同时必然形成制度供给缺口。农村资金外流, 加剧县以下农村资金的稀缺度。

2.农村信用社的资金非农化

农村信用社由于经营目标多元化、体制改革不到位, 也是农村信贷资金外流的渠道之一, 如上缴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人民银行, 还有部分资金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等方式从农村流出;在存款上升、存贷款增幅不同比的情况下, 农村信用社拆出资金比例明显增高。在查处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之前, 其拆出对象既有国有商业银行也有证券机构, 之后拆出对象基本上是国有商业银行。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局。[LL]

从上表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 从1978年以来, 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不断外流, 且流出的数额逐年增加。30年总计流出13855.1亿元。

3.邮政储蓄转移农村资金

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利用其具有的利率优势、网络优势、机构优势、信誉优势, 大量吸收存款, 并且存款增长迅速, 在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占据大半边天。但是邮政储蓄的业务特点是长期实行二级中心体制, 只在农村地区吸收存款而不发放贷款, 吸收的存款汇集到位于省会的二级中心后, 再上交给北京的一级中心, 统一交给中国人民银行。邮政储蓄只有吸收存款的功能, 而没有放贷的机制。全国邮政储蓄有5万多个网点, 其中80%以上分布在农村, 使农村很大一部分资金流向了工业领域和城市。

戴根有 (2001) 指出“邮政储蓄存款75%来自县及县以下, 其中直接来自农村地区的占34%, 显然, 邮政储蓄是农村资金流出的重要渠道。邮政储蓄实际也是在县级抽血, 虽然它是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 但资金还得一级一级往上划, 即使把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再贷款看作是邮政储蓄的转化, 那也只是转化了一部分, 因为全国从县一级吸收的邮政储蓄存款远比再贷款金额大的多。”[3]

在贷款方面, 较为普遍的突出表现是县域贷款在总量上徘徊不前, 在增量上甚至出现萎缩。邮政新增存款60%来源于县以下, 30%来自于县级城镇, 直接从农村挖走了一块资金, 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据人民银行统计, 2000年聊城市县以下邮政储蓄净增6亿元, 而同期支农再贷款仅为2.1亿元, 占邮政储蓄同期分量的三分之一, 占县以下邮政储蓄存款的13.71%, 无法满足农村日益扩大的资金需求。虽然人民银行通过发放支农再贷款的形式, 对村信用社在资金上给予了支持, 但支农再贷款投放量和农村资金的流失量相差悬殊, 据宋宏谋统计, 1978年~2000年, 通过邮政储蓄机构净流出1612亿元、。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则以只存不贷的形式直接造成农村资金的净流出, 成为农村资金净流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加剧了农村资金的稀缺程度。

注:资料来源于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4.小结

据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课题组的测算, 1979~2000年, 我国通过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的资金净流出量高达10335亿元, 其中通过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净流出量高达8723亿元, 通过邮政储蓄机构净流出1612亿元。这表明, 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是我国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重要渠道。农村信用社净流出资金中有一部分以存款准备金、转存银行款的形式流向中央银行 (1996年以前, 流向中国农业银行) , 还有相当部分的农村资金被农村信用社通过购买国债和金融债等方式大量转移。邮政储蓄则通过二级管理体制直接流向中央银行。[4]这组数据充分说明, 从总量上看, 我国农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巨额储蓄存款资金, 而农民获得的贷款量则要少得多。这些金融机构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抽水机”。2001年起, 抽水机的抽水功能变得更加强大起来, 从2002年以来, 邮政储蓄机构就从农村抽走超过800多亿的资金。我国的金融体制源源不断地从农村抽取资金, 从而使许多有识之士指出, 穷乡僻壤的农民做豆腐、卖鸡蛋、打工好不容易赚下的血汗钱, 反而倒流进城, 被城市占用。

三、资金外流问题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农村金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支撑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力量是我国农民的储蓄资金, 但农村信用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成为我国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渠道。1978~2000年间, 在农村资金需求缺口巨大、农民贷款远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农民储蓄通过农村信用社渠道净流出8722亿元, 其中51.8%的资金被农村信用社用于发放农村中小企业贷款和其他形式的贷款, 近50%的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出农村, 其在现实中必然集中体现为农民“贷款难”问题和农村资金短缺问题。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则以只存不贷的形式直接造成1612亿元农村资金的净流出 (不仅数额巨大, 而且其增长势头迅猛) , 成为农村资金净流出的一个重要渠道, 进一步加剧了农村资金要素的稀缺程度。长期的资金外流必然使县域资金日趋紧张, 在地方财政普遍困难的情况下, 将使县域本来可用于农村发展的资金减少, 更为严重的是将造成县以下农村资金被通过各种形式抽到县级, 从而进一步加剧县以下农村资金紧缺化, 农村金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2.农村的经济发展受限

由于巨额银行信贷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 从总体上使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率降低, 造成国民经济增长的滞缓。具体到农村来说, 将造成农村资金的进一步外流, 从而使得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受到严重的资金制约。县域和农村资金外流的严重问题, 如果拖延下去, 则必然使得农村经济发展因过度“贫血”而滞缓, 出现发展链条上的断档, 如果失去补救的良好时机, 则以后的恢复性补救必然要付出更大的成本。

3.农民负担进一步加重

信贷萎缩必然使县域资金紧缺化, 而县域经济发展的许多目标的实现就成为问题, 其结果只能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取消一些投资计划、减少发展计划目标;一种是想尽办法使这些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事实上, 我国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建设和经济发展以及上级压力等种种原因, 必然要努力达到这些目标, 这就必然要在县域内部寻求资金 (县域外部的资金注入比较难, 一是财政资金注入比较有限, 二是金融渠道本身紧缩) , 在内部寻求资金, 除了通过县域当地中小企业 (必然要包括农村中小企业, 这也必然加重农村中小企业的负担) 等渠道寻求外, 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向农民伸手要资金。[5]在目前农民利益缺乏保障、农民仍属弱势群体的情况下, 县级政府部门必然会通过各种形式从农民手中获取资金, 这就必然加重农民负担, 从而使得农民负担问题越来越严重。

农村资金要素的日益稀缺, 必然使农村资金需求主体融资成本上升, 导致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受阻,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均将因资金紧缺不愿投资于生产, 不愿采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产业级次, 这必然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农村资金的再生功能进一步弱化, 同时必然最终表现为农民收入和农村中小企业产值水平很难有所提高, 从而使增加农村消费、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内需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因农民收入增加困难、农民购买力低下, 生活负担进一步加剧。

4.影响金融机构的长期生存

对农村金融机构而言, 农村资金要素日益紧缺, 更为直接的结果是, 农村可用于储蓄的资金必然进一步减少, 农村金融机构的日常支付和生存必然成为问题。更为严重的问题是, 如果农村信用社出现严重支付危机, 必然造成挤兑风波, 形成较大范围的金融风险, 严重扰乱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目前, 许多信用社出现支付问题的原因就在于此, 而靠中央银行的再贷款救助, 毕竟不是长久之计。[6]总之, 在现有情况下, 如果不尽快改变现有县域和农村资金外流格局, 不从宏观和微观制度上加以解决, 必然使农村资金要素紧缺化、农村经济、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滞缓, 并最终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形式。

摘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贷款困难, 金融需求缺口极大, 而同时农村的金融资金外流现象却不断加剧。从统计资料上看, 我国农村资金外流的现象持续了将近30年之久, 在经济学的教科书中, 有需求就必然会出现相应的供给, 供给和需求必然是会保持平衡的, 这种资金长期大量持续外流现象在经济学上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本文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渠道研究了金融资金净流出问题, 资金的源源不断流出加剧了农村资金要素的稀缺程度, 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金融供给,资金外流,正规金融

参考文献

[1]马忠富.中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

[2]宋宏谋.中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3.

[3]戴根有.中国金融改革若干重要问题纲要[J].金融研究, 2001, (09) .

[4]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5]钱水土.中国农村金融体制三十年[J].东亚论文, 2004, (61) .

资金结算业务商业银行的未来 篇10

1. 结算业务市场广阔、发展迅速

2008年, 央行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金额1131.04万亿元, 是当年GDP的37.62倍;2009年, 该金额升至1208万亿元, 为当年GDP的36倍;而受存贷比与准备金比例约束, 自1998年后的10年间, 贷款余额/GDP比例一直在100%-117%之间, 2009年也只为166.59%。

2. 随着金融企业会计准则与巴塞尔协定的广泛实施, 经济资本已成为约束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瓶颈之一

占用资本较少, 较少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日益受到商业银行重视;而在利率市场化与融资方式“脱媒”日趋成为现实的情况下, 同业竞争也将从依托信贷业务的资源型竞争转为依靠结算服务的渠道型竞争, 谁抢占了企业的结算业务, 谁就有更多的机会提供产品与服务。

3. 结算类产品是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产品类型

国际结算与人民币结算业务是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重要来源, 现金管理业务以结算为基础, 贸易融资、票据、供应链金融等无不从结算衍生而来, 而存款更是与结算息息相关。

4. 客户结算行为对商业银行营销至关重要

由于企业的日常资金结算行为与其行业、形态、规模有着紧密的联系, 掌握了企业的结算信息, 对商业银行信贷营销与贷后风险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结算服务是提高大多数企业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根据East&Partners公司对亚洲十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公司的调查, 流动性管理重要度排名被调查的产品的第一位, 账户与交易便利性和代收付, 贸易融资等结算相关产品也在前十位重要产品之列。

瑞士信贷集团的汉斯·乌里希·德瑞克在其《全能银行-未来的银行类型》中提到, 未来专注型全能银行的机会和优势之一, 即在于:“在拥有自身‘网络’的组织内进行产品多样化组合, 在变革的节奏和相互依存方面保持灵活性, 产品特性的趋同和关联”。显然, 结算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品牌的象征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结算市场其他竞争方分析

与受国家法规严格保护的存贷款市场不同, 从主要竞争者商业银行角度来看, 支付结算市场相关各方大多存在渗透抢夺市场份额的实力与愿望, 这使得市场竞争格局日趋复杂:

2009年末, 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启动, 以实现网银跨行互联, 支撑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处理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 实现本外币交易的对等支付 (PVP) 结算。此外, 如恒生电子、用友软件、甲骨文等公司也开始涉足资金结算领域, 通过为企业量身打造现金管理系统, 成为企业选择银行现金管理产品时的代理人。

企业是资金结算业务的需求方。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企业财务架构改革和财务功能外包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 企业成立财务公司或资金结算中心, 统一结算、集中融资, 大幅降低了存贷款水平与手续费支出, 对商业银行存贷息差为主的收益结构造成了相当的冲击;另一方面, 企业更广泛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功能外包也初现端倪, 如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账务管理、现金流预测等, 又为商业银行提高了新的业务机会。

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与金融物流公司是资金结算市场的潜在竞争者。由于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支付结算职能与之高度重合, 一旦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与电子货币管理办法发布, 拥有支付清算牌照的第三方支付服务商势必在非现金电子支付领域夺取商业银行的份额。

如相关法规放开, 物流企业也极有可能借助供应链金融服务进入结算市场。由于物流企业通过运输、仓储始终控制着有效资产, 从而为其向金融服务的延伸提供了自然的资产担保。以UPS Capital (联合包裹资本) 为例, 业务领域即包括增强现金流产品, 国际贸易与贸易风险管理, 小额商业信贷等。

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形势, 各家商业银行必须放眼整个支付结算体系, 以全新的姿态和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和推动结算及现金管理业务发展。

三、商业银行开展资金结算业务的挑战

1. 组织架构

尽管国内几家主要商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资金结算业务的主管部门, 但联系紧密的存款、本外币结算、供应链融资、网络银行与电子商务等业务往往分别散布在公司业务部门、国际业务部门以及电子银行部门, 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结算服务时需要跨部门团队的运作, 但在层级式的组织结构下, 搭建的临时性团队在强势的分行与部门间, 往往缺乏必要的资源与权威来完成这项任务。

2. 专业人才

资金结算业务对IT技术要求较高, 个性化特质较强, 难以像贷款等标准化业务一样简单移植。实践经验丰富且精通银行产品知识, 能够完成营销方案的制定、系统搭建实施的人才在商业银行中非常缺乏, 而人力资源与薪酬体制的限制又使得从企业中招募司库或财务经理可能性不大。

四、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业务未来的发展

1. 加快统一支付结算系统的建设

结算是商业银行继续保持金融市场信息和资金枢纽地位的关键所在, 通过央行与行内各类支付系统, 商业银行连接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等多个金融市场, 是央行“大支付”理念的最佳体现。未来, 商业银行应当将内部不同产品线与币种的业务运行统一在同一IT平台上运行, 以满足多语言、多时区、多币种、多监管的要求。

2. 与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合作

FT中文网及央行2009年支付体系报告指出, 央行已对从事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的非金融机构进行了登记, 近期开始选择部分银行建立清算银行间在线支付的平台。此举意味着明确第三方在线支付服务商的定位仍需时日, 商业银行可籍此机会积极选择资质较高, 可能在未来获颁牌照的非金融支付服务商开展电子商务合作。

3. 借助客户基础与信贷资源发力

目前, 商业银行资金结算业务同质化较高, 信贷支持力度、服务收费价格、与企业的物理距离仍然是公司客户决定结算银行的主要因素。事实上, 信贷危机充分突出了一家既能提供日常清算又能支持企业流动性的银行的重要性, 借助现有客户基础和信贷资源, 商业银行将一家公司从基础的账户管理与信息报告、到流动性乃至融资安排业务全部囊括将极大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和粘性。

4. 参与资金结算业务全球竞争

目前, 国内海外净投资额进一步增长, 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为国内银行开展全球资金管理提供了契机。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利用海外分行网络和对总部的资金支持, 提升跨境统一支持的技术实力, 为客户提供高效的境外资金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引自《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

[2]引自《银行业分析框架》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3]引自《汇丰2009年亚太区资金及供应链与财资管理指南》PPP Company Limited

[4]引自央行网站《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建设正式启动》与《人民银行正式加入国际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 (CPSS) 》

银行“资金归集”大展吸金术 篇11

资金归集的特点在于以央行的超级网银系统为平台,通过无障碍的跨行资金转账功能,在各家银行之间顺利实现资金的调拨以满足客户的账户管理功能。对于以网点取胜的大型银行来说,这一功能在发展客户上并没有特别的意义。而中小型银行则把资金归集视为一项重要工具。原因也简单,客户在选择银行时,银行的服务网点、自助设备的网络是提现便利性的一大因素。尽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已经能够为客户实现大部分的银行金融服务功能,但在涉及到现金业务时,网点的便利性仍然至关重要。而资金归集功能部分解决了中小银行的这一缺陷,使用这一功能,客户能够及时、迅速、甚至免费地从其他银行将资金搬家到中小银行,并使用中小银行的各项金融服务,包括住房贷款、投资理财等等,资金归集发挥出了吸金术的作用。

光大“跨行自动还贷”上线

近期,光大银行基于资金归集开发的“跨行自动还贷”功能正式上线,这也是资金归集功能的一项具体应用。

举个例子来说,客户申请了光大银行的住房贷款业务,每个月需要定期向房贷账户上存入一定的资金满足银行扣款的需要。假设客户的工资卡账户并不开设在光大,那么每个月他都必须进行跨行转账的操作,在工作繁忙时难免就忘记还款,影响到了自己的信用记录,给今后申请、使用金融服务功能带来了隐忧。

基于资金归集的“跨行自动还贷”则能够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资金归集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约定,定期将他行(可本人或他人)的银行账户资金自动转账归集到一个指定的主账户。资金归集可以按照每日、每月多种归集周期,以及定额、保底等多种归集金额来设定,使资金乖乖地按客户的指示走,轻松解决及时定额还款难题。在“跨行自动还贷”功能中,光大的客户只需要一次签约,把自己在光大的还贷账户作为资金归集的主账户,再将发工资的其他账户作为关联子账户,设置自动定额归集为每月的还款额,资金归集时间为还款日前的某一天。届时,关联子账户的资金就将自动转入到主账户,以便银行定期定额扣款还贷。

针对签约开通“资金归集”功能的客户,光大也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活动。其中,在近期的活动时间内办理资金归集的客户,签约及使用资金归集的功能,均可以获得1万积分,每月资金归集累计金额最高的客户可获赠500万积分,积分可用于在光大的信用卡地带、网银专区等进行礼品的兑换。

针对资金归集客户,光大也推出了定制的理财产品,如目前成功签约资金归集,并且协议状态正常的客户,可投资光大一款名为“T计划定向32”的理财产品,产品的投资期为90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7%。

广发跨行资金归集送“金福”

广发银行针对资金归集也推出了多项活动,在3月~6月签约跨行资金归集的客户可获得“金福”礼遇。

具体包括资金归集手续费的减免。广发规定,从其它银行将资金归集到广发的账户,免受手续费;而从广发转出的资金,手续费最高设为8元。办理资金归集的客户可免费领取USB盾/令。另外针对资金归集客户,广发推出优惠存款利率及专享理财产品的活动。

据介绍,为进一步推广资金自动归集服务,广发有针对性地从服务开通指引和专属配套服务入手,升级服务体验,让客户“进得来”、“留得住”。记者了解到,如为方便客户顺利使用该项服务,广发银行不但通过培训让网点客户经理熟练掌握使用技巧和操作流程,主动为有需要的客户免费办理,而且将国内13家开放“超级网银”服务的银行不尽相同的开通条件、转账限额及开通流程等整理成册,挂上官网供大众参考使用。

资金归集有何用途

免费的跨行转账工具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银行对于跨行转账都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如果涉及到异地跨行业务手续费则更高。而在目前的银行资金归集业务中,大部分银行为了鼓励资金的流入,对于从他行转入资金的归集都可以免收手续费。

不过,为了防止资金的流出,现在一些银行对于资金归集业务也设定了一定的限额。如在央行的超级网银系统中规定单笔转账资金不得超过5万元,在此基础有些银行开始增设“单日转出金额”、“单月转出金额”的上限。如工行规定,今年2月份以后签约资金归集业务的客户,单笔转出金额和单日转出金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月转出金额不得超过5万元。同时,资金归集业务也与银行开放的范围有关,比如A银行的资金能够被归集到B银行,却无法被归集到C银行。

家庭统一资金管理

自动归集功能的设置,能够将家庭成员开设在不同银行账户内的资金统一归集到某一个账户内,实现家庭资金的统一管理。在签约时,你可以选择归集的频率及方式。如每日归集的功能中,系统每天对关联账户进行一次扫描,如果关联账户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如账户余额高于预设的最低金额,多出的资金将会被归集到主账户中。

小型商户收集资金

为了方便客户转账,很多商户都开设有多个银行账户,资金归集的功能非常便于他们扫描账户的状态,并将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在使用这一功能时,签约的主办银行可按照一定的周期,如每天、每周等对商户进行关联的多个他行账户进行管理,发现关联账户中有资金就归集到主账户中,商户既免去了定期查询的麻烦,也提高了经营中资金的运作效率。

银行信贷资金 篇12

FTP体系是商业银行在不同部门之间、产品之间、客户之间模拟市场定价机制, 有偿转让内部资金的一种核算管理模式。转移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以下简称FTP价格) , 通常以年利率 (%) 的形式表示。

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的基本原理

在FTP体系的管理模式下, 商业银行总行一般都设有总行资金库, 基层核算单位每办理一笔业务 (涉及资金的业务) 均需通过FTP价格与总行资金库进行全额资金转移。具体地讲, 基层核算单位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 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卖给总行资金库, 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 均以该业务的FTP价格全额向总行资金库购买。对于资产业务, FTP价格代表其资金成本, 业务经营单位需要支付FTP利息;对于负债业务, FTP代表其资金收益, 业务经营单位从中获取FTP利息收入。

例如, 某分行做了一笔期限1年的定期存款, 固定利率1.5%, 金额1000万元。如果该笔存款的FTP价格为2%, 则经营单位从总行资金库获得20万元FTP利息, 减去其付给客户的利息15万元, 该笔存款的收益为5万元。

又如, 某分行发放了一笔贷款, 期限2年、固定利率6%、金额1000万元。如果该笔贷款的FTP价格为3%, 则经营单位每年付给总行资金库30万元FTP利息, 加上其向客户收取的贷款利息60万元, 该笔贷款的年收益为30万元, 两年收益共计60万元。

FTP体系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四大功能:科学评价绩效、优化资源配置、指导产品定价和集中市场风险。它们发挥作用的内在逻辑机理表现为:由于FTP提供了每笔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 所以, 在FTP管理模式下, 银行对每笔业务都可以计算出其净利息收入。这样, 基于每笔业务的基础信息, 银行就可按产品、按部门、按客户或按个人来衡量其对全行整体收益的贡献。将这些量化结果运用于绩效管理上, 银行可以不同考核对象所赚取的收益作为考核指标。运用于优化资源配置上, 银行可以此为基础, 客观地比较不同产品的盈利性, 从而将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有利可图的产品、客户群或地区。运用于产品定价上, 客户经理可清楚地量化业务的资金成本或资金收益, 从而在综合考虑成本因素、获利因素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定价策略。

FTP体系集中市场风险的管理功能, 则是指FTP体系能剥离业务经营单位的利率风险, 将全行利率风险统一集中到总行管理。若一笔业务的FTP净利差在其整个业务期间内保持不变, 则表示该笔业务对经营单位而言没有利率风险。也就是说, 不论市场利率发生怎样的变化, 该业务的净利息收入都不会发生变化。但由于FTP体系带来的只是银行内部的资金转移, 它并不能改变银行整体的利率风险, 所以, 业务经营单位没有利率风险, 并不表示整个银行没有利率风险。事实上, 该业务背后的利率风险, 只是通过资金的全额FTP计价转移, 从业务经营单位剥离到了总行资金库。所有业务经营单位的利率风险都被剥离到了总行资金库, 也就是实现了市场风险的集中管理。正因为如此, 使得FTP体系同时还具有集中市场风险的管理功能。

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定价方法

目前国际通行的FTP定价原则是期限匹配原则, 即根据FTP定价曲线, 按照业务的期限特性、利率类型和支付方式逐笔确定存、贷款等相关业务的FTP价格。其中, FTP定价曲线是一条反映不同期限资金价格的曲线, 它是按照期限匹配原则确定产品FTP价格的基础。国外商业银行通常采用机会成本法 (opportunity cost) 确定其FTP定价曲线, 即:根据银行当前的机会筹资成本和机会投资收益计算各期限档次资金的价格。市场收益率曲线是国外商业银行确定其FTP定价曲线的基础。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如, 某分行于2005年11月21日做了如下两笔业务:

1.一笔期限1年、利率1%的存款, 其FTP价格 (不含其他调整因素) 等于FTP定价曲线上1年期的收益率1.5%, 该存款的净利差为0.5% (存款的净利差=FTP价格-存款利率=1.5%-1%=0.5%) 。

2.一笔期限2年、利率4%的贷款, 其FTP价格 (不含其他调整因素) 等于FTP定价曲线上2年期的收益率2.5%, 该贷款的净利差为1.5% (贷款的净利差=贷款利率-FTP价格=4%-2.5%=1.5%) 。

以上是最基本的定价原则, 在实际经营过程中, 总行资金库在确定每笔业务的FTP价格时, 还要根据业务的具体特性选择不同的定价方法。通常, 一笔业务的FTP价格包括两部分, 即基础FTP价格和FTP调整项。其中, 基础FTP价格根据业务特性, 采用国际通行的FTP定价方法确定, FTP调整项则根据银行管理需要设置。当FTP调整项用百分点表示时, 产品最终的FTP价格为:产品最终的FTP价格=基础FTP价格+/-FTP调整项, 当FTP调整项用百分比表示时, 产品最终的FTP价格为:产品最终的FTP价格=基础FTP价格× (1+/-FTP调整项) 。

目前, 国际通行的FTP定价方法有十几种, 但最常用的主要是期限定价法、指定利率法、现金流法三种。

期限定价法是指按照业务的原始期限或重定价周期在FTP定价曲线上找到对应期限的点, 并以该点收益率作为基础FTP价格的FTP定价法。期限定价法通常适用于具有确定期限、本金一次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 (整个业务期内产品利率固定不变, 以下同) 或定期调整利率 (产品利率跟随某个利率按一定周期进行调整, 以下同) 的业务。

例如:现有贷款A (1年期固定利率的贷款) 和贷款B, 贷款A是1年期固定利率贷款, 贷款B是一年期定期调整利率贷款, 其利率每3个月调整1次。按照期限定价法, 它们的基础FTP价格分别为3%和2%。

指定利率法是指根据业务的特性直接指定某个收益率作为其基础FTP价格的定价方法。使用该定价方法时, 首先需要确定指定的收益率 (如1个月LIBOR) , 然后计算该指定收益率在数据处理周期内的平均值 (如月度平均值) , 并以之作为该业务的基础FTP价格。指定利率法通常适用于无确定期限的业务、利率按天浮动的业务, 以及需由经营单位承担利率风险的业务。

现金流法是指以每期清偿的本金金额及其占用期限的乘积作为权重, 对FTP定价曲线上每期本金占用期限对应的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 并以求得的结果作为基础FTP价格的一种FTP定价方法。现金流法下的基础FTP价格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i表示业务期限内或重定价期限内每期分期偿还的本金, Mi表示Pi所占用的期限, Ri表示起息日或重定价日Mi在FTP定价曲线上对应的收益率。

现金流法适用于本金按固定周期和确定金额分期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或定期调整利率的资产业务。

上一篇:文物鉴定工作下一篇:主流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