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作业中心(共9篇)
银行信贷作业中心 篇1
1.不良贷款证券化就是指允许银行不良贷款的凭证自由转让。()
(5.0 分)
a b 对
错
2.借款人从银行借得外币贷款,必须严格遵守:“借外币还外币”的原则,不得借外币,还人民币。()
(5.0 分)
a b 对
错
3.次级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5.0 分)
a b 对
错
4.抵押品拍卖所得价款,应首先用于偿还抵押贷款的本息。如果拍卖所得不足以补偿贷款本息,其不足部分银行有权加行追索。如有剩余,银行应将剩余部分计作银行收益。()(5.0 分)
a b 对
错
5.连带责任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5.0 分)
a b 对
错
6.在单个贷款比例指标中,对同一借款客户贷款余额占银行资本净额的比例应()。
(5.0 分)
a b c 小于等于5% 小于等于6%
小于等于9%
d 小于等于10% 7.根据我国《贷款通则》,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超过()。
(5.0 分)
a b c d 原贷款期限的一半
原贷款期限
两倍于原贷款期限
3年
8.在贷款担保管理制度中,对新增贷款原则上不接受信用等级在()以下企业提供的担保。
(5.0 分)
a b c d AA级
A级
BBB级
BB级
9.用住房公积金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
(5.0 分)
a b c d 同期同档次法定贷款利率
按法定贷款利率(不含浮动)减档执行
在3个月整存整取存款利率基础上加点执行
随机变化
10.一笔8年期的贷款,允许展期的最长期限是()。(5.0 分)
a b c d 1年 3年 4年 8年
11.关于我国同业拆借叙述正确的是()。
(5.0 分)
a b c d 拆借利率由中央银行规定,但允许有一定浮动 不缴法定存款准备金
拆借双方均为银行
同城同业拆借最长不超过3天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利率水平的变动主要取决于()。
(5.0 分)
a b c d 市场利润率
国际上利率水平
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历史上利率水平
13.借款单位根据国外开来的信用证,在货物装运前,以出口商品为抵押向银行申请的贷款为()。
(5.0 分)
a b c d 出口押汇
打包放款
现汇抵押贷款
信用担保贷款
二 多项选择题
1.目前我国发放现汇贷款的货币有()。
(5.0 分)
美元 日元 欧元 英镑
港币
2.某外资公司在中国银行的一年期的美元存款属于()。
(5.0 分)
企业存款 储蓄存款
定期存款 外币存款 定活两便存款
3.贷款结构调整与规模控制的关系是()。
(5.0 分)
控制规模是调整贷款结构的前提
控制规模与调整贷款结构互不影响 贷款规模失控必然导致贷款结构扭曲
控制贷款规模的关键在于调整贷款结构
贷款结构的优化配置是控制贷款规模的基础
4.银行信贷的宏观决策包括()。
(5.0 分)
信贷总规模决策 贷款投向决策
贷款期限决策
贷款条件决策 利率决策
5.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项目的是()。
(5.0 分)
预付账款
递延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存货跌价准备
应收补贴款
6.根据我国《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单位存款账户分为()。
(5.0 分)
基本存款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
支票存款账户 临时存款账户 专用存款账户
7.在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评估时,常用的静态分析指标有()。
(5.0 分)
投资回收期
投资利润率
资本金利润率
内部收益率
净现值
银行信贷作业中心 篇2
中心评审课程作业。它是指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布置或者学生自定的、需要学生实际表现的较为真实的作业任务,包括实验、调查、野外考察、论文、演讲等。课程作业的具体评分工作由各中心的教师负责,并按一定比重纳入该科目考试的最后成绩中。评分的标准和政策则由全国性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统一制定。中心或称考试中心,是指由专门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批准和注册成立的、负责课程作业的评分等考试事务的中学、高等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全英范围内的大学入学考试机构,目前共有5个,其中以评价与资格联盟最为著名。这些机构的协调与统筹工作,由联合资格委员会担当。目前,英国各门学科的考试中,中心评审课程作业普遍占20%~35%的分数比重。
二、中心评审课程作业的目标设计
按照《考试大纲》,AS和A2级生物、人类生物学,作为中心评审课程作业的实验和调查的目标在于:(1)设计、规划实验和调查活动,选择合适的技术;(2)显示安全的、熟练的实践技术:(3)进行精确的观察和测量工作,并能够运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记录;(4)使用生物学的知识和理解,使用合适的专业词汇,清晰地、合乎逻辑地诠释、解释、评价和交流实验或调查活动的结果。具体而言,AS级与A2级生物和人类生物学,在课程作业的目标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首先,两者的技能划分多寡不一。AS级生物、人类生物学,评价的实践技能按照研究阶段共分计划、实施、分析、评价、交流5个组别,每个组别又分为若干技能,共计10项技能。A2级生物、人类生物学,实践技能分计划、实施、分析、评价4个组别,每个组别又分为若干技能,共计7项技能。
其次,在具体的技能要求上,两者有重合之处,也有相异之处。如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测量因变量的方法、实施实践作业、诠释结果、评价证据和程序,这5项技能是共有的。但是AS级考试中的收集和呈现原始数据、绘图、表格分析技术、选择和检索信息、交流5项技能,是A2级考试所没有的。另一方面,在AS级考试时,实验和调查的问题由教师设定,而在A2级考试时,需要学生独立地、清晰地界定研究问题。而且,数据的分析不再满足于表格,而是必须运用统计分析技能。
其三,AS级考试时,各项技能的考核可以是在同次实验或调查中,也可以分属于不同的实验或调查。而A2级考试时,7项技能的考核必须是在同一次实验或调查中。
最后,AS级考试时,学生只需要运用某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研究和支持结论,而在A2级考试时,考生必须综合运用两个或以上单元的知识。总之,在课程作业评价的目标上,比之于AS级考试,A2级考试的要求明显地提高了。
三、中心评审课程作业的任务设计
AS级考试生物、人类生物学课程作业的任务,由各考试中心的教师作出决定。教师决定具体的研究任务或研究问题,也决定是否是在一次还是在多次作业任务中评价学生的各项技能。要制定合适的评价任务,既需要根据所在学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符合一般的通则。为此,《教师指引》提出了以下建议:在一般意义上,它必须与AS考试大纲的总体精神和框架相一致:能够在适宜的时间内完成,并收集足够多的数据,以便进行满意的分析;有一个能够持续变化的自变量。在计划环节,它必须为考生提供展示计划技能的真实情景,不仅要求考生能够用一个变量替代另一个变量,还要求保证考生已经学过并熟悉需要的技术,以便获取可靠的量化数据:其中的一个变量,考生能够加以控制或者维持其为常量。在实施环节,它必须允许考生独立工作,获取适宜于分析的数据,或者在团体合作的条件下,能够鉴别和评价每个考生的各自贡献。在分析环节,它必须产生足够的数据以便绘制适宜的图表;解释实验和调查结果所要运用的生物学知识是考生在该课程中所学会和掌握的。
《教师指引》还提供了大量的有关课程作业任务的例子供教师参考,如:温度、乙醇等溶剂对甜菜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健康状况或者运动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对身体康复的影响等。A2级考试生物、人类生物学的课程作业,其作业任务由学生自主决定。设计任务的具体条件,与AS级考试有诸多相同之处,不同在于:需要学生在一次任务中完成所有技能的考核;要求学生在分析环节运用统计技术以及运用若干单元的知识论证自己的结论。《教师指引》也提供了不少作业任务的例子,如:在适应不同环境的条件之下,不同植物种类的叶面水分蒸发率的比较;湿度对潮虫移动的影响;酸碱值对蛋白酶、胰蛋白酶反应程度的影响等。
四、中心评审课程作业的评价标准
《考试大纲》,尤其是《教师指引》,都用很大篇幅详尽阐述中心评审课程作业的评价标准。按照《考试大纲》,生物、人类生物学课程作业各项技能的评价从0分至6分,共有7个分数等级。《考试大纲》制定了0、2、4、6四个等级的评价指标。相应地,如果学生的表现水准处于0~2、2~4、4~6之间,则其分数为1分、3分或5分。
A2级考试生物、人类生物学课程作业,大部分技能项目的评价指标与AS相同或相似,但是,界定问题、使用统计技术两项技能则是A2所特有的,其最高分的评价指标如下:A.界定问题。研究题目以自变量影响因变量之格式,清晰而不含糊地界定研究问题;阐述实验方法和步骤,包括制定改变自变量、控制各干扰变量、测量因变量的各种方法;证明本研究中,需要运用的知识至少涉及生物化学、细胞生物、生理学、基因学、生态学中的两个领域。E.使用统计技术。选择一个合适的统计检验,如标准差和95%的置信区间、卡方检验、相关系数,或者其他同等难度的统计;设定一个合理的虚无假设;精确地进行了有关统计检验的计算工作;合理解释结果值。在《考试大纲》基础上,《教师指引》对课程作业的评价标准作出了更加详细的阐述。它指出了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学生常见的错误等,特别实用的是,它还提供了诸如文字报告、数据、绘图、统计分析等各种学生作业样本和教师评分样本。
除了制定详细具体的文件指引,以便参与课程作业评审的教师自学理解之外,AQA还通过举办会议、专家咨询等方式,培训、指导教师。各考试中心内部也通过各种途径统一评价标准。首先是举办会议,系统讲解评价标准。其二,不同的教师分别评价同样的作业任务,然后对比异同。其三,讨论培训。针对试评中的问题,相互讨论,并加以培训。培训需要运用上年度本考试中心的评价样本、以及AQA提供的评价样本,务求明确具体,以收实效。
五、中心评审课程作业对我们的启示
1.制定分类明确、层次清晰的评价目标。英国生物类科目AS级和A2级考试中的实验和调查,其目标的分类非常具体明确,易于操作。而且同样是实验和调查,A2级考试在目标要求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体现了评价目标的层次性和序列化原则。英国中心评审课程作业的目标,也就是中国新课程改革提倡的“过程和方法”目标。这些“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学科中,究竟应该如何合理地、有层次地进行分解,从而为教学、评价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引,这是表现性评价纳入我国高考制度时首先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2.制定任务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条件。在表现性评价中,任务的设计、问题的制定,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英国的经验表明,作业任务必须符合科学研究所要求的基本程序和条件,必须有助于学生展现评价目标所要求的各项能力,必须建立于学校的设施和条件之上。英国的全国性考试机构为教师提供详细的任务设计的要求和准则,保证了教师或学生本人能够有效地设计任务,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3.制定可操作的、科学化的评价标准。英国各科目的《考试大纲》,制定了详细的各类技能的分级评价指标。在各科的《教师指引》中,评价标准更是占据了主要的篇幅。例如生物类科目的《教师指引》,共计65页,有关评价标准的内容竟占到了45页之多。而且,对于评价标准的叙述,没有夸夸其谈的理论说教,没有模棱两可的华丽辞藻,只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指标,详细的学生作业如文字报告、图表绘制、分析数据等的样本以及教师文字评价和最后分数的样本。联系到中国新课程改革,有关表现性评价,尤其是档案袋评价的文章已经不少,但是统一的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影响了评价的效度、信度和可比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篇3
关键词: 学生中心 主体性 作业管理
作业贯穿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既是教师推进教学的重要环节,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程背景下,对中小学作业进行改革,有助于更好地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扎实地推进素质教育[1]。然而当前,作业改革更多地集中在思考如何布置更为合理的作业,使学生按时按量地完成,并没有完全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和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是布置给学生的,只有从学生自身角度考虑如何布置作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作业改革的初衷。
一、作业中学生主体客体化现象
传统课程与教学观下,作业是“规定性”的,特定年级学生题目的类型和数量基本是不变的,教师在作业设计、布置、监督和评价等一系列环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教师控制的过程。赫尔巴特指出:“学生对教师保持一种被动状态,中小学作业与学科规训、纪律管理密切相关,体现知识与权力的复杂交织。”[2]
传统教育观念下,教师被天然地认为是发号施令者,是权利的主体,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权利的客体,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各项作业任务。貌似“纯粹”作业背后隐藏知识与权力的联盟,大量随意性作业和惩罚性作业,其实质是把作业作为加强课堂管理和规训学生的重要工具,教师作业权力异化造成学生主体客体化[3]。
二、主体教学理论下学生主体性对作业的要求
教师作业权利的异化从根源上是由于教学理论中存在的“奴性”思想。荀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千百年来,老师一直被赋予这样的角色,且处于长者的地位,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意识一直处于被压抑状态,学生只有完全服从老师的安排,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才能达到好学生的标准。
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主体教学理论指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培育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完善能力,从而成为教学活动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4]。主体性教学理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活动和作业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认为在作业设计、布置、监督和评价过程中师生都应该是整个过程中真实的人,是“真正”的主体。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一方面研究学生,以富有人性的力量影响学生,另一方面要求解构教师对作业权力的“独霸”,还学生应有的权利[5]。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作业管理方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乐学、善学、优学,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就应该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作业设计、布置、监督和评价等方面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办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其中包含两个含义,其一是学生作业方面的管理,无论作业类型如何变化,都不应该脱离作业本身要求的基本功能;其二是作业管理紧紧围绕学生为中心的作业管理。
第一,作业应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主旨。
在作业设计和布置上,老师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考虑,让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和布置,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能动驾驭外部世界给予的任务,其自身主体能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在作业监督和评价上,除了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外,进行自我监督和评价,更要考虑到一些非理性因素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对塑造学生主体人格的影响,包括感情、意志、信念、直觉等。
第二,作业内容应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为中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都应当抱有终生学习的准备,否则任何一个人终将被时代甩在落后的漩涡之中。而兴趣则是我们求知的起点,教师布置相应作业时应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为首要任务,“作业内容、形式应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相连,适合学生能力与生活背景,能使他们意识到学校课程中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使学生对学校教育形成积极态度,因为作业不仅深化了课程内容,还培养了生活能力”[6]。
学生对其所做作业有了兴趣,慢慢上升到对所学课程的喜欢上,由对课程的喜欢转移到对知识的渴望上,并最终迁移到整个社会生活中,对学生整个人生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第三,作业应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实质上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教育,老师布置作业后,学生会根据作业的布置量、难易度,大致上计划出所需时间及知识点,同时对要完成作业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做作业时对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现有知识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从而有效控制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和质量。而这其中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都是学生做作业的时候独立完成的,而这种独立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必定会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
所以,老师布置作业时应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目标,设计和布置有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作业,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1]陈建华.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作业的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06(1):5.
[2]张之沧.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科学版),2005(5):45.
[3]张继洲.中小学作业观[J].课程.教材.教法,2013(7):29.
[4]赵鑫.中小学协商式课外作业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赵鑫.中小学协商式课外作业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银行会计课程大作业 篇4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学院:
得分:
要求:(1)时间--第十五周周五统一交来。
(2)书写--请各位同学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答案,切忌雷同。
(3)纸张—A4打印纸
(4)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统一分录题;第二部分为自选题;第三部分为小组讨论题
一、分录题(40分)银行会计教材第120-122页7.2业务题1)和3)银行的会
计分录!)
(一)7.2业务题1)---练习商业银行同中国人民银行往来的核算(请写出工商
银行的会计分录)
1.甲工商银行签发现金支票,向开户的中国人民银行提取现金100万元,央行审核后办理支付。
2.2月16日,甲工商银行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现金50万元.。
3.3月17日,甲工商银行为客户服装厂电汇资金15万元给建行大连分行的开户单位,通过大额实时支付系统转汇。
4.甲工商银行4月18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季节性贷款,金额500万元,期限3个月,贷款月利率2.55‰。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查同意,办理贷款发放手续。
5.5月23日,甲工商银行提前归还贷款300万元。
6.甲工商银行将其余200万元贷款和利息于到期日7月18日全部归还。
(二)---7.2业务题3)---练习跨系统转汇业务的核算(写出汇出行、转汇行、汇入行的相关会计分录!)
1.甲银行的开户单位制药厂办理信汇业务,汇往异地农业银行的开户单位
机械厂,支付货款9500元,通过农业银行将款项转汇。
2.甲银行的开户单位纺织厂电汇7000元,收款单位是在中国银行丙县支行
开户的技术进出口公司。通过工商银行丙县支行转汇。
3.甲银行开户单位汽车厂电汇资金6500元给在中国建设银行丁县支行开户的收款人,通过中国工商银行乙地分行转汇。
4.甲银行为开户单位油漆厂收取委托收款资金5400元,付款人在中国建设1
银行北京分行开户。
5.甲银行为开户单位新兴百货收取货款7800元,付款人在中国建设银行天
津分行开户,通过中国建设银行哈尔滨分行转汇。
二、自选题(30分。选作一题)
1.以某种非现金支付工具为例,说明其结算特点,并评估其适用性。
2.说明同城票据交换系统的特点、原理及意义。
3.央行大额支付系统的构成及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4.央行小额支付系统的构成及在支付体系中的地位。
5.支票影像系统的做法及优势。
6.根据权威数据,分析银行卡结算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吊装作业危害辨识(氯碱中心) 篇5
一、吊装作业安全规定
(一)、《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14)》关于“吊装作业”的有关规定:
1、作业分级:吊装作业按照吊装重物质量 m 不同分为: a)一级吊装作业:m>100t;
b)二级吊装作业:40t≤m≤100t;c)三级吊装作业:m<40t。
2、作业要求 :
2.1、三级以上的吊装作业,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吊装物体质量虽不足 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 吊装作业方案,吊装作业方案应经审批。
2.2、吊装现场应设置安全警戒标志,并设专人监护,非作业人员禁止入内,安全警戒标志应符合 GB2894的规定。
2.3、不应靠近输电线路进行吊装作业。确需在输电线路附近作业时,起重机械的安全距离应大于起重机械的倒塌半径并符合DL409 的要求;不能满足时,应停电后再进行作业。吊装场所如有含危险物料的设备、管道等时,应制定详细吊装方案,并对设备、管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必要时停车,放空物料,置换后进行吊装作业。
2.4、大雪、暴雨、大雾及六级以上风时,不应露天作业。2.5、作业前,作业单位应对起重机械、吊具、索具、安全装置等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
2.6、应按规定负荷进行吊装,吊具、索具经计算选择使用,不应超负荷吊装。
2.7、不应利用管道、管架、电杆、机电设备等作吊装锚点。未经土建专业审查核算,不应将建筑物、构筑物作为锚点。
2.8、起吊前应进行试吊,试吊中检查全部机具、地锚受力情况,发现问题应将吊物放回地面,排除故障后重新试吊,确认正常后方可正式吊装。
2.9、指挥人员应佩戴明显的标志,并按GB5082规定的联络信号进行指挥。2.10、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应遵守如下规定: a)按指挥人员发出的指挥信号进行操作;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均应立即执行;吊装过程中出现故障,应立即向指挥人员报告; b)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起重吊装能力时,应检查制动器,用低高度、短行程试吊后,再吊起; c)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应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 80%; d)下放吊物时,不应自由下落(溜);不应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e)不应在起重机械工作时对其进行检修;不应有载荷的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 构的制动器; f)停工和休息时,不应将吊物、吊笼、吊具和吊索悬在空中; g)以下情况不应起吊: 1)无法看清场地、吊物,指挥信号不明; 2)起重臂吊钩或吊物下面有人、吊物上有人或浮置物; 3)重物捆绑、紧固、吊挂不牢,吊挂不平衡,绳打结,绳不齐,斜拉重物,棱角吊物与钢丝绳之间没有衬垫; 4)重物质量不明、与其他重物相连、埋在地下、与其他物体冻结在一起;
2.11、司索人员应遵守如下规定: a)听从指挥人员的指挥,并及时报告险情; b)不应用吊钩直接缠绕重物及将不同种类或不同规格的索具混在一起使用; c)吊物捆绑应牢靠,吊点和吊物的重心应在同一垂直线上;起升吊物时应检查 其连接点是否牢固、可靠;吊运零散件时,应使用专门的吊篮、吊斗等器具,吊篮、吊斗等不应装满; d)起吊重物就位时,应与吊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用拉伸或撑杆、钩子辅助 其就位; e)起吊重物就位前,不应解开吊装索具。f)2.10 中与司索工有关的不应起吊的情况,司索工应做相应处理。
2.12、用定型起重机械(例如履带吊车、轮胎吊车、桥式吊车等)进行吊装作业时,除遵守本标准外,还应遵守该定型起重机械的操作规程。
2.13、作业完毕应做如下工作: a)将起重臂和吊钩收放到规定位置,所有控制手柄均应放到零位,电气控制的起重机械的电源开关应断开; b)对在轨道上作业的吊车,应将吊车停放在指定位置有效锚定; c)吊索、吊具应收回,放置到规定位置,并对其进行例行检查。
(二)、超重吊装“十不吊”:
1、超负荷不吊。
2、歪拉斜吊不吊。
3、指挥信号不明不吊。
4、安全装置失灵不吊。
5、重物越过人头不吊。
6、光线阴暗看不清吊物不吊。
7、埋在地下的物件不吊。
8、吊物上站人不吊。
9、捆绑不牢不稳不吊。
10、重物边缘锋利无防护措施不吊。
二、吊装作业过程危害辨识
(一)、防止高空坠落
1.吊装人员应戴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应佩安全带,穿防滑鞋,带工具袋。
2.吊装工作区应有明显标志,并设专人警戒,与吊装无关人员严禁人内。起重机工作时,起重臂杆旋转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或通过。
3.运输、吊装构件时,严禁在被运输、吊装的构件上站人指挥和放置材料、工具。
4.高空作业施工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或轻便梯子上工作。吊装层应设临时安全防护栏杆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
5.登高用梯子、临时操作台应绑扎牢靠;梯子与地面夹角以60—70°为宜,操作台跳板应铺平绑扎,严禁出现挑头板。
三、防物体落下伤人
1.高空往地面运输物件时,应用绳捆好吊下。吊装时,不得在构件上堆放或悬挂零星物件。零星材料和物件必须用吊笼或钢丝绳、保险绳捆扎牢固后才能吊运和传递,不得随意抛掷材料物体、工具,防止滑脱伤人或意外事故。
2.构件必须绑扎牢固,起吊点应通过构件的重心位置,吊升时应平稳,避免振动或摆动。
3.起吊构件时,速度不应太快,不得在高空停留过久,严禁猛升猛降,以防构件脱落。
4.构件就位后临时固定前,不得松钩、解开吊装索具。构件固定后,应检查连接牢固和稳定情况,当连接确定安全可靠,才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和进行下步吊装。5.风雪天、霜雾天和雨天吊装应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夜间作业应有充分照明。
四、防止起重机倾翻
1.起重机行驶的道路必须平整、坚实、可靠,停放地点必须平坦。
2.起重机不得停放在斜坡道上工作,不允许起重机两条覆带或支腿停留部位一高一低或土质一硬一软。
3.起吊构件时,吊索要保持垂直,不得超出起重机回转半径斜向拖拉,以免超负荷和钢丝绳滑脱或拉断绳索而使起重机失稳。起吊重型构件时应设牵拉绳。
4.起重机操作时,臂杆提升、下降、回转要平稳,不得在空中摇晃,同时要尽量避免紧急制动或冲击振动等现象发生。未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和未经有关技术部门批准,起重机严禁超负荷吊装,以避免加速机械零件的磨损和造成起重机倾翻。
5.起重机应尽量避免满负荷行驶;在满负荷或接近满负荷时,严禁同时进行提升与回转(起升与水平转动或起升与行走)两种动作,以免因道路不平或惯性力等原因引起起重机超负荷而酿成翻车事故。
6.当两台吊装机械同时作业时,两机吊钩所悬吊构件之间应保持5m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7.多机抬吊构件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吊重质量不得超过多台起重机所允许起重量总和的75%,每一台起重机的负荷量不宜超过其安全负荷量的80%)。操作时,必须在统一指挥下,动作协调,同时升降和移动,并使多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均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各台起重机的驾驶人员要相互密切配合,防止一台起重机失重,而使另一台起重机超载。
8.吊装时,应有专人负责统一指挥,指挥人员应位于操作人员视力能及的地点,并能清楚地看到吊装的全过程。起重机驾驶人员必须熟悉信号,并按指挥人员的各种信号进行操作;指挥信号应事先统一规定,发出的信号要鲜明、准确。
9.在风力等于或大于六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起重机移动和吊装作业。10.起重机停止工作时,应刹住回转和行走机构,锁好司机室门。吊钩上不得悬挂构件,并应升到高处,以免摆动伤人和造成吊车失稳。
五、防吊装结构失稳
1.构件吊装应按规定的吊装工艺和程序进行,未经计算和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不得随意改变或颠倒工艺程序安装结构构件。
2.构件吊装就位,应经初校和临时固定或连接可靠后始可卸钩,最后固定后方可拆除临时固定工具。高宽比很大的单个构件,未经临时或最后固定组成一稳定单元体系前,应设溜绳或斜撑拉(撑)固。
3.构件固定后不得随意撬动或移动位置,如需重校时,必须回钩。
六、防止触电
1.吊装现场应有专人负责安装、维护和管理用电线路和设备。2.构件运输、起重机在电线下进行作业或在电线旁行驶时,构件或吊杆最高点与电线之间水平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
商业银行经营学作业 篇6
通常,银行贷款人员可以从以下一些表象中分析是否会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1)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2)从企业财务报表上反映的预警信号;3)在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的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4)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表现出来的信号。
对于已经出现风险信号的不良贷款,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控制风险的扩大,减少风险损失,并对已经产生的风险损失做出妥善处理。
1.督促企业整改,积极催收到期贷款。银行一旦发现贷款出现了产生风险的信号,就应立即查明原因。对于已经到期而未能偿还的贷款,银行要敦促借款人尽快归还贷款。必要时,可从企业在银行的账户上扣收贷款。
2.鉴定贷款处理协议,借贷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贷款安全。常见的措施有:贷款展期,借新还旧,追加新贷款,对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规定,银行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落实贷款债权债务,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银行应根据企业重组的不同形式,明确并落实相应的债权债务
4)依照法律武器收回贷款本息;
5)呆帐冲销。
当前我国银行间储蓄存款竞争激烈,设计一种新的储蓄存款工具,吸引广大储户,需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设计一种满足他们需求而又超值的储蓄存款新品种,一方面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创造新的存款工具,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原有种类的基础上进行改善和调整。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逃避管制和争取客户的竞争中,创造了很多的存款工具,如可转让大额存单、货币市场互助基金(MMM)、NOW帐户等,这些存款工具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吸纳储金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大的方便和更多的收益。
而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储蓄存款中,活期储蓄存款流动性最高,但利率较低;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较高,但需要以到期提取为条件。这两种储蓄存款形式同国外银行的存款工具相比都不具有优势,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能够克服上述定期和活期存款缺陷的金融新产品,而存款证券化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存款证券化在分业经营的我国商业银行中只能采取债券化这样一种形式,其基本含义是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银行机构将规定金额以上的各类定期存单转变成金融市场上一般意义的有价证券,使其具有保值、增值、安全、易变现的特点,这一创新思想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的可转让大额存单。当然在债券的具体品种设计上可以更加丰富一些,可以根据资金来源的特征设计出是否可以转让、是否可以回购以及各种期限的存单债券。
银行信贷作业中心 篇7
订单处理系统的设计研究方面,廖开文[2]分析了订单处理的一般作业流程,分析并提出了软件构想;雷擎等人[3]根据移动商务的具体需求,基于J2ME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移动订单处理系统。订单处理流程建模的研究中,高琳等人[4]对供应链环境下的订单处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供应链环境下的订单处理模型;史伟[5]将客户订单内容转化为对企业特定时间内配送能力的占用需求,提出了一个整数规划模型并给出了相关解法;陈东等人[6]用P/T网构建了网上商城订单前台处理和后台处理的基本流程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对订单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优化研究方面,倪志伟等人[7]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概念模型,并在Anylogic仿真平台下主要针对三种排队规则和单、双服务台进行了仿真研究。之后,基于同一思想,张守业等人[8]建立了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M/M/n排队模型,利用Matlab对订单处理系统排队的M/M/n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了系统的性能参数随订单处理人员个数的变化。
从现有文献来看,订单处理系统的分析与优化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从排队论的视角研究订单处理系统相关问题的文献仅有两篇。文献[7]考虑了订单处理和储存、拣货的两个子系统的关系,从零售商、供应商和仓库对订单到达的响应着手,进行了仿真研究。文献[8]则将整个订单处理过程看作一个整体,输入订单到达信息,输出订单完成信息。这两篇文献的研究思路各具特色,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的研究结论,但均缺乏对订单处理流程本身的关注。由于订单的到达和订单处理的过程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和离散性,采用计算机仿真订单处理的过程具备极大优越性。本文认为,将订单处理过程抽象为排队过程,采用离散事件建模仿真的研究方法,将订单处理从配送中心的其他子系统中剥离出来,在研究中关注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可弥补以上文献的不足。
1 配送中心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
不同配送中心的订单处理流程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包括订单准备、订单传输、订单录用、订单履行和订单报告五项作业[9],每项作业还可以进一步的细分,如图1所示。
订单准备是顾客在收集相关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后,提出的购买请求,顾客的购买行为是离散到达且不可预知的。订单传输是传递订单信息的过程,该过程给到达配送中心的订单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排序,需要一定的时间。订单录用包括核对订货信息、检查库存、检查顾客信用、开具账单等具体作业,是对订单信息处理的过程,各项作业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若订货信息有误,需要作出丢弃或反馈处理;若顾客信用出现问题,订单也需要退回或重新调查;检查库存的工作中,需要进行存货检查和分配存货,并对缺货做相应的处理,显然存货是否满足客户需求,对检查库存的处理时间是有影响的。订单履行是对订单的具体执行,是和配送中心其他子系统进行信息传递和交互作用的阶段。订单报告包括订单跟踪和与顾客交换订单信息。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到:
(1)从总体流程来说,配送中心订单处理系统可以抽象为一个排队系统。
(2)订单处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配送中心其他子系统存在交互作用。
因此,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需要针对研究目的进行适当的简化处理。
2 订单处理问题案例与分析
某网上商城订单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网上支付成功后的顾客订单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均值为1.11分钟的负指数分布,每单数量为1件,工作人员首先进行库存检查,库存检查时间为0.5分钟。缺货率为5%,如遇缺货,打印缺货单,并做相应的信息处理。缺货情况下工作人员每人每单的处理时间平均为3分钟。单个工作人员进行订单录用的时间服从均值为1.52分钟的负指数分布,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是打印订单、发票以及绑定第三方物流的快递单号。商城采用单一订单分配存货,计算拣货时间、安排发货及拣选程度等采用公司软件辅助处理,每人处理每单平均1分钟。最后由工作人员打印拣货单据和送货单,处理时间为每人每单0.5分钟。拣选中心根据实时传送的拣货单进行拣货,拣货和打包的时间平均每单大约4.5分钟。打包完成后送交第三方物流,进入配送环节。商城共有工作人员5位,如何安排能使商城处理订单的效率最高?该商城一天最多可处理多少订单?订单的响应周期最短为多少?
如果将订单接受服务的流程看做一个整体,该订单处理过程可以抽象为一个多服务台的排队系统,用实体流程图法建立的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订单接受工作人员的服务过程的流程如图3所示。
案例中订单到达系统之前,已经进行了网上支付,并确认成功,完成了订单准备作业;订单到达后寻求最短队列以及排队等待的过程则对应订单传输作业;由于正常履行订单和缺货订单的处理时间和流程不同,将订单录用环节的库存检查提到录用流程的第一步,并以“订单录用”表示正常履行订单的订单录用,以“缺货信息处理”表示缺货订单的订单录用。缺货发生时,销售商和零售商存在多种选择策略,笔者曾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仿真研究[10]。案例系统中,如遇缺货,工作人员只进行信息登记和退款服务。计算标准拣货时间、安排发货和打印单据由于有相关软件辅助,耗时较短,动作连贯,因此以“订单资料输出”统一表示。
3 模型的假设
假设拟到达订单总体无限,订单以FIFO(先进先出)的规则进入队列等待服务,队列的容量无限。订单工作人员的个数未知,可能是单服务台或多服务台。由于订单到达的时间间隔服从负指数分数,订单处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时间视缺货或正常履行,分别服从负指数分布或常数。因此该系统的排队标记可能为:M/M/1/∞/∞,M/D/1/∞/∞,M/M/c/∞/∞或M/D/c/∞/∞。在服务台数量确定且是否缺货也确定的情形下,可以用排队论的相关理论和公式求得所需性能指标。案例中两个条件均不符合,有必要将系统模型转换为仿真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4 仿真模型的建立
根据图2和图3的流程图,以及以上关于订单处理的数据,采用仿真软件WITNESS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中用到的元素及说明如表1所示。
仿真模型实现的关键问题有:
(1)区分缺货订单和能正常履行的订单。根据系统描述,缺货订单占总订单数量的5%,虽然订单在工作人员进行库存检查之前缺货与否并不可知,但其随机概率已知。因此,可以订单到达时赋予每个订单一个隐性属性标签。
(2)为订单选择较短队列。该问题在WITNESS中使用least作为输出函数可实现。
(3)描述缺货订单和正常履行订单的流程和处理时间。
把订单处理时间定义为函数,采用函数体描述处理时间的不同。处理时间的函数体如下:
对于缺货订单,工作人员做缺货信息处理后,直接离开系统;正常履行订单则由拣货区工作人员根据订单处理区工作人员传输的拣货单进行拣货。拣货完成后离开本系统,进入配送区。
5 仿真实验以及结果分析
根据订单处理人员数量取值1~4,拣货区工作人员数量取值4~1,安排四组实验。每组实验修改伪随机数流,独立运行5次,实验结果取平均值。每次实验运行480分钟。在仿真结果中,提取完成订单数量和平均订单相应周期两个目标值。整理后的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分析表1可知,2个订单处理人员配合3个拣货人员,能够完成的订单个数最多,订单的平均响应时间最少。按此人员配置方案,以95%的置信度来构造置信区间,可以得到订单完成数的置信区间为:;平均订单响应时间的置信区间为:。考查其他元素的仿真结果,发现订单从到达到订单处理人员开始处理的队列最长在80单左右,平均40单左右。订单到达后的平均等待时间90分钟左右。与平均订单响应时间比较,显然订单到达后花费太多的时间在等待处理阶段。因此,若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缩短顾客等待时间,应从增加订单处理人员数量的角度考虑。
6 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大中型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数量的增加并不会增加模型的复杂程度;若每单数量不确定,但具有一定统计规律,则只需改变元素“订单”的批量。所建立的系统模型和仿真模型从订单处理的流程出发,模型考虑了订单到达后如何选择最短队列,对缺货情况的处理以及如何描述正常履行订单等。但是在建立系统模型时,也采用了一定的简化处理。比如缺货时,只进行了缺货信息处理,在流程中不再考虑该缺货订单。实际流程中,如遇缺货,还存在是否可用替代品,是否允许过期交货和是否重新分配存货等问题,如以上情况允许,订单流程会做一定改变。此外,模型根据案例的实际情况仅考虑了订单先到先服务,具有优先级的和后到先服务两种规则未在考虑范围内。
本文以某网上商城订单处理系统为例,从订单处理流程的角度,以排队系统的视角研究流程中的性能指标,得到订单工作人员和分拣工作人员的最优人员配置,计算了订单的平均响应时间和每天完成分拣进入配送环节的订单数,研究结论对优化订单处理作业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摘要:对订单处理系统相关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订单处理的作业流程。分析认为,可以用排队系统建模仿真的方法解决订单处理的相关问题。以某网上商城订单处理流程为例,采用实体流程图法建立该流程的系统模型,并利用WITNESS仿真软件建立了仿真模型。仿真实验的结果指明最优人员配置和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方向。
关键词:配送中心,订单处理,流程,WITNESS,仿真
参考文献
[1]杨敏.配送中心运营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廖开文.订单处理的流程分析与软件构想[J].现代制造,2003(3):30-34.
[3]田石刚,雷擎.基于J2ME的移动订单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高琳,王润孝,姜晓鹏,等.供应链管理中的订单处理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8):185-186.
[5]史伟.物流企业配送系统订单处理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75-77.
[6]陈东,宋文,陈晓亮.基于Petri网的网上商城订单处理模拟与验证[J].系统仿真学报,2009,20(8):123-126.
[7]倪志伟,鲁晓春.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建模与仿真[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8]张守业,仲崇权.基于排队论的订单处理系统优化算法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美)罗纳德.H.巴罗.企业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银行信贷作业中心 篇8
【摘要】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使得商业银行的竞争空前激烈,进行客户贡献度分析势在必行,而客户贡献度分析的前提是有精确的客户贡献度计算,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得到精确的客户成本,从而客户贡献度分析也有失精确。本文通过作业成本法准确地计算了银行客户成本,进而得到了相对精确的客户贡献度,以期为银行进行客户贡献度分析进而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供参考。
由于金融界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利差和贷款量缩小以及信贷损失的风险加剧,竞争压力也使提高价格和业务量难以实现。根据业内的“二八法则”,20%的银行客户为银行贡献了80%以上的利润(在中国不同的地区,这个比例略有不同,也可能是“一九法则”),也就是说,剩下80%的客户或者只给银行带来很少利润或不带来利润,甚至还为银行造成了亏损。因此客户的贡献度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作业成本方法准确识别间接费用,得到客户的准确成本信息,在成本信息的基础上对银行客户的贡献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学者Robin 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Robert S. Kaplan等人首倡的。由于其学术上的创新性与管理实践上的可行性,此后的十余年间在美国的公司和企业中得到了普及,在其他各国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应用。其自身也在这一推广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和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一种全流程过程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反映,开展成本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执行作业,并与企业战略规划、预算、绩效管理报告等其它管理要素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体系。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银行客户成本分摊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客户成本核算的思想是通过作业成本核算得到各作业的成本,再将客户所涉及的各项作业的成本进行累加,最终得到客户的成本。
(一)作业直接成本的归集
银行作业直接成本包括该项作业所耗费的利息费用、营业成本、呆账准备金、直接人工成本及专项费用,为计算方便将其分为人工直接成本、非人工直接消耗成本和专项费用三大类,其中专项费用是指为某一产品或服务而专门设置的一些部门和设备的全部费用。
1.非人工直接消耗成本成本核算如下所示:
公式(1)中,dm是非人工直接消耗成本;Yi是第i种直接消耗的单位价格;Gi是第i种直接消耗的用量,W是外购产品或服务的价格;n是消耗的种类。
2.直接人工成本成本核算如下所示:
公式(2)中,dl是直接人工成本;T是工时定额;p是平均小时工资标准;r是附加工资对标准工资的百分比;m是人工数量。
(二)作业间接费用的分配
银行的间接费用一般可归集为以下几类:一是管理性作业和维持性作业,包括场地、餐饮、安全、系统开发、财务控制、人士、战略规划、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和银行营销等;二是固定资产折旧及税金;三是水、电、气等能源动力费。
1.确定和计量各类资源消耗,将资源消耗价值归集到资源库,核算如下所示:
公式(3)中,RC:资源消耗的总价值;RCi是第I中资源所消耗的价值;m是资源的种类。
2.确定资源动因费率。第i种资源的资源动因费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定时期内i资源的总消耗量与i资源动因总量之比,即每单位资源动因所引起的资源消耗的数量,其计算公式如下:资源价值分配到作业价值库,确定各项作业成本,核算如下所示:
I=1,2,……,m j=1,2,……,n
公式(4)中RAij为第I种资源分配到j作业的资源动因分配率;RDij为第j个作业消费第I种资源的动因量;n为作业个数;m为资源种类。
3.有了资源动因费率之后,可根据每项作业消耗各种资源动因的数量,对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进行分配。每项作业从各种资源分配所得的费用之和,即为每项作业的制造费用分配额。公式如下:
公式(5)中,ACi为第I种作业的作业成本。
4.确定作业动因分配率。第i种作业的作业动因费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一定时期内I作业的总消耗量与I作业动因总量之比,即每单位作业动因所引起的作业消耗的数量,核算如下所示:
公式(6)中,RCij为第I种作业分配到j种产品或服务的作业动因分配率;ADij为第j个产品或服务消费第I种作业的动因量;n为作业种类;m产品或服务个数。
(5)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客户,确定客户成本:
公式(7)中,Cj为客户的间接费用作业成本。
(三)作业成本的计算
客户关系管理过程中的各作业所消耗的非人工直接消耗、直接人工、间接费用与专项费用之和,即为该客户的作业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TCj=dmj+dlj+Cj+Zj j=1,2,……,k(8)
公式(8)中,TCj为第j个客户的总作业成本。
(四)客户总成本的计算
银行客户总成本(CTCj)=总作业成本+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
由于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难以量化,且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可以用一个修正因子ξ来表示,ξ由银行参照其内部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价确定。
因此,CTCj=TCj+ξ=dmj+dlj+Cj+Zj+ξ (9)
三、商业银行客户收入计算
商业银行的客户收入一般包括:存款业务收入、贷款业务收入和中间业务收入,在第二部分笔者对商业银行的客户成本进行了详细探讨,下面来详细地讨论银行的客户收入。
第j个客户的收入:CIj=DIj+LIj+MIj(10)
其中,DIj为第j个客户存款收入;LIj为第j个客户的贷款收入,MIj为第j个客户的中间业务收入。
(一)存款业务收入
存款收入一般由存款日均余额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两部分组成,即:
DIj=Abj×Pi(11)
其中,Abj为第j个客户的存款平均余额,Pi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法定准备金率×相应利率+二级准备金、备付金占比×相应利率+剩余存款占比×【存款加权平均利率
+(贷款综合收益率-存款加权平均利率-还账准备金率-呆账准备金率)÷2】
(二)贷款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入重要是扣除相关税收之后贷款的利息收入,即:
LIj=Ij×(1-t) (12)
其中,Ij为第j个客户的贷款利息收入,t为其综合税负率。
(三)中间业务收入
商业银行的业务收入一般包括佣金收入、中间代理服务手续费收入、提供信用服务收入、提供日常账户服务收入和其他手续费收入等。由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客户总收入的比例较小,且项目众多,因此这部分不做详细核算,只提供相应指导,即:
客户中间业务收入=中间业务收入×(1-综合税负率)
四、商业银行客户贡献度计算
客户贡献度是指银行在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其他服务中所获得的净收益。它是银行资源产出与资源投入的差值,是客户收入与客户成本的差。客户贡献度,即客户贡献与银行资源投入之比。
通过客户贡献度分析,可以帮助银行调整客户结构,压缩和减少对资源回报率小的客户的投入,也可以为市场营销提供依据,从源头上控制资源的配置方向和数量。客户贡献及客户贡献的定量模型如下:
客户贡献定量模型:Πj=CIj-CTCj (13)
客户贡献度定量模型:客户收益成本比=CTCj /CIj(14)
其中:Πj为第j个客户的利润,CIj为第j个客户的收入, CTCj为第j个客户的成本。
根据第二、第三部分的客户收入及客户成本的计算,可得出客户的贡献及贡献度:
第j个客户的贡献。根据公式(9)(10)和公式(13)得:
Πj=CIj-CTCj=DIj+LIj+MIj-(dmj+dlj+Cj+Zj+ξ)(15)
第j个客户的客户收益比。根据公式(9)(10)和公式(14)得:
客户收益成本比=CTCj/CIj=(DIj+LIj+MIj)/(dmj+dlj+Cj+Zj+ξ)(16)
五、結论
通过作业成本法对商业银行客户成本进行准确的分摊,得出了相对精确的商业银行客户贡献及贡献度。公式(16)给出了相对准确的客户贡献度计算模型,公式(16)的值越大也即客户收益比越大,客户的贡献度越高,客户收益比等于1是银行的收支平衡点,小于1的客户为银行的亏损客户。各银行可根据自己银行的实际情况确定客户收益比的临界点,划分银行的黄金客户,重要客户,普通客户、潜力客户和低端客户等客户类型,并进行相应的营销策略。
电大中央银行网上作业答案 篇9
(1)提出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理由主要有四点。
一:政治家缺乏经济远见,干扰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二:政府为满足短期利益的需要,推行通货膨胀政策,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可以对此有所制约;
三: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工作侧重点不一致,致使相互的措施矛盾对立; 四:中央银行作为社会的服务机构,也需要相当的独立性。
(2)当代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
中央银行与政府关系的实质表现为既不能视中央银行为一般政府机构,也不能使之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不受政府约束,而应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总体经济政策的指导下,独立地制定、执行货币政策。
这就是当代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
(3)保持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经济发展目标是中央银行活动的基本点。
中央银行不仅要考虑自身所担负的任务和承担的责任,还要重视国家的利益。
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要符合金融活动的规侓性。防止为特定政治需要而不顾必要性和可行性,牺牲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二)[1]根据以上资产负债表,简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答:中央银行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有其负债资金来源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中央银行贷款和再贴现、证券买卖业务、金银和贵金属业务、外汇储备业务等。
如上表中的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贷款、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证券买卖等就属于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社会集团和个人持有的对中央银行的债权。
中央银行负债业务主要包括:货币发行业务、经理国库业务和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如上表中的:货币发行、发行债券、国外负债等就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
[2]试述中央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和一般限制性规定。
答:中央银行业务基本经营原则:
(一)不以盈利为目的;
(二)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
(三)一般不支付存款利息;
(四)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
(五)定期公布业务状况;
(六)在国内设立相应的分支机构;
(七)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业务的一般限制性规定:
各国的中央银行法都对中央银的业务做了必要的限制性规定,以保证中央银行更好地履行职责。
(一)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业务;
(二)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的抵押放款;
(三)不得直接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
(四)不得直接对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
(五)不得收买本行股票(当中央银行是以股份制形式组建时);
(六)不得以本行的股票为抵押进行放款。
.【案例分析】:比较中西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差异(100分)。在西方国家,一般人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效果过于猛烈,以至于有人将存款准备金制度比喻为外科医生使用斧头做手术;而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会造成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危及银行体系资金的正常清算和稳定。但是,从2006年7月5日至2007年6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由7.5%上调至11.5%,仅07年上半年因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回收的流动性就超过8500亿元人民币,并且有专家预测,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上调的可能。考核目的: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存款资金准备金制度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利于同学们加深对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了解和认识。要
求:
①根据上面给出的关于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资料,对比中西方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实际应用中的差异,解释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②分析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 ③应简述存款准备金制度优缺点理论并谈谈你的认识;
(一)答:中西方存款准备金制度应用情况的差异:
西方国家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缺点之一是作用效果过于猛烈,存款准备金率变动1%就会产生巨额的准备金存款,会对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西方很少运用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甚至放弃使用该工具。而我国目前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没有冲击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甚至表现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作用效果较弱的现象,与西方国家的实际情况出现反差。
我国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我国流动性出现过剩的状况,2007 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余额 40.3 万亿元,同比增长16.7%,狭义货币供应量 M1 余额 15.3万亿元,同比增长 21%。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 3303 亿元,比上年多投放 262 亿元。
为减少流动性过多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人民银行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回流动性,其中包括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为减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冲击,人民银行采取了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办法,每次只调0.5个百分点,冻结1500亿元资金,以减少流动性过剩。
(二)答: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 1.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会形成货币乘数的改变,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就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改变。
2.在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将影响商业银行对准备金的需求。
3.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宣示效果。
(三)答: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 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2.呈中性。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
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存款准备金制度也有一些不利之处: 1.作用效果过于猛烈。
2.易于受到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反对。3.受到中央银行维持银行体系目的的制约。
权衡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优缺点,多数人认为,中央银行在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实现其调控目标的情况下,应放弃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 工具来使用。从具体的实际操作来看,多数国家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在一段时期里都保持不变,显示出“固定化”和逐渐“调低”的趋势。
本人认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仍不完善,在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中,后两者作用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仍会将存款准备金制度作为一项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来使用。只有在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后,才有可能像其他金融发达国家那样,使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在一段时期里都保持不变,而更多地去使用公开市场业务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综合思考题】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试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能的途径(100分)。考核目的:通过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和传导机构的理解与掌握,将理论同我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金融问题的能力。要
求:
①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构成;
②对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理论的内容进行概述; ③提出自己对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能途径的观点。
答: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构成,体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整性。其主要内容有: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涉及的要素。2.货币政策传导过程。3.货币政策传导的内容。4.货币政策传导的形式。
(二)西方经济学和货币理论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3种类型: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财富变动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和信用可得性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a.资产组合调整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施之后,必然改变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改变往往引起货币需求和供
给的变化。货币供给和需求变化之后,往往改变了经济主体的资产组合中不同资产的收益、风险
和流动性,因而破坏了原有的资产组合均衡。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就会重新调整资产组合,直到重新恢复均衡为止。
凯恩斯、弗里德曼和托宾是资产组合调整效应 理论的代表人物。
b.财富变动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在货币供应量、财富和国民收入之间存在着一条因果链,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影
响实际财富存量,进而影响实际经济.c.信用可得性效应的传导机制理论
一般说来,货币供应量增加,银行信用可供量也随之增加;相反,货币供应量减少,银行信用
可供量也随之减少。信用可得性的变动,必然引起经济主体最终支出的变动,影响国民收入的变 动。
(三)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包括4方面的问题
a: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的职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b:转轨时期各商业银行仍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距甚远。c: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反应差。d:传导机制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
因此,要在我国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但必须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本身涉及的各 相关要素,协调各相关关系,而且必须培育规范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建立健全与 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制度。
本人认为经过近年来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积极建设,我国的金融市场已较从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培育规范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制度方面,尤其是是在
培育规范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方面仍需大力投入,使得国民对金融市场的“公平和公正、公开”信心得以建立,进而使金融市场更加完善,从而增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效能。
【案例分析】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0分)。
2007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在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出现放缓迹象,但总体看依然偏快。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6.4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8%,增速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M1增速加快,主要是由于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增长较快,一是经营效益好,市场活跃,企事业单位投资意愿较强,对活期存款的需求迅速增加; 二是银行承兑汇票签发量增长放缓,企业为满足支付需要而持有更多活期存款。M0余额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累计现金净投放315亿元,同比多投放875亿元。
3月末,基础货币余额7.7万亿元,基础货币的增速较高,主要与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银行较多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冻结流动性有关。
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一季度末,中央银行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此冻结的流动性统计在基础货币总量中导致基础货币同比增速较高。
如果2006年以来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冻结的流动性改由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那么当前基础货币增速将大致相当于2006年平均水平(摘自二○○七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考核目的:这是一道案例分析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结合学科主要知识点对所提问题进行分析说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深化对学习重点的理解和认识。要
求: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试述我国M0、M1、M2的统计口径。②分析决定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因素。③解释现金净投放的计算公式及其含义。④说明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内容。
⑤分析说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行票据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有何不同?
答:①我国M0、M1、M2的统计口径 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②传统的和现代的货币理论在有关货币供应量的决定问题上存在长期的争论。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承认,货币供应量并不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和决 策,也取决于金融机构和公众的行为决策,而且二者相互影响。
一般来说,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的外生性较强;在通货紧缩时期,货币显现出 较强的内生性。
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出来的。因此,对货币供应量 的分析可以集中到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上来。从4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金本位制度崩溃后,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的信用货币制度,现金是惟一由中央银行发行的;
第二:商业银行本身具有存款货币的创造能力; 第三: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受法定存款准备金制约,而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 第四: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增加货币发行准备金,增加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的贴现、货款等资产业务,以及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政府债券等许多方式直接创造存款。
因此,对货币供应量的分析就可以集中到对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上来。
③现金净投放的计算公式:现金净投放额=报告期内现金支出总额-报告期内现金收入总额
含义:式中,报告期内现金净投放总额为负数时,表示报告期内现金净回笼总额。
现金净投放额和现金净回笼额指标,是增加或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的因素之一,是测定市场货币流通量的重要依据。
④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基础货币等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性负债总额。央行资
产总额增加,基础货币量必然增加;相反,则减少。
我国基础货币的主要内容:基础货币=流通中的的现金+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对外资产净额+政府债权资产净额+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其他金融资产净额
⑤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是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而实现的 a.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会改变货币乘数,在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改变;
b.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影响到利率,从而影响支出
c.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宣示效果。
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具有明显的优点:
1.作用速度快而有力;
2.作用呈中性,即改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对所有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都产生相同的影响;
3.特定条件下可以起到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无法替代的作用;
4.存款准备金制度强化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和监管金融机构的能力,可以为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顺利运行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