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督(精选11篇)
银行监督 篇1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财务风险的存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理论上讲, 债权人要承担本息到期无法收回或不能全部收回的风险。因此, 在公司治理上债权人和股东一样有权对企业行使监督权。Shleifer and Vishny (1997) 、Williamson (1988) 等认为, 债务和股份不仅应被看作不同的融资工具, 还应被看作企业不同的治理结构, 而作为企业最大债权人的银行是企业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一员。于富生等 (2008) 、迟旭升 (2011) 、张孝堂 (2011) 等从董事会、股权、高管三个特征, 来考虑公司治理与财务风险的关系, 而薛瑜 (2012) 、葛宝泉 (2012) 、牟凌彤 (2013) 、Gorton and Schmid (2000) 等, 则从一个方面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现有很多文献较少从实证角度, 把债权人监督纳入公司治理来研究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因此, 本文通过对银行债权治理 (即监督作用) 与企业财务风险关系的研究, 为人们认识银行债权治理的作用, 以及通过加强银行债权治理有效降低财务风险有一定的启示。
研究假设
1.银行借款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
在债权治理机制有效的基础上, 银行对企业的贷款越多, 风险越大, 其对企业的监督力度越大, 其监管效果也应该是越好。国内外学者也验证了银行的贷款规模与监督力度呈正相关关系 (Kang, 2000;Lee and Mullineaux<2004>;Sufi<2007>) 。据此可做如下推断:当某公司债务融资数额越大时, 银行越会加大对其的监督, 银行债权人对企业的约束力将相应提高, 此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基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1:银行贷款规模与企业财务风险呈负相关。
2.借款期限与企业财务风险
银行通过与企业建立长久的合作和互信关系, 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与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此情况下, 银行就有足够的动机去增加监督强度 (Rajan and Winton, 1995) 。借款期限越长, 银行的重复监督成本就越低 (Mullineaux和Dennis, 2000) , 就越能激励银行加大对借款企业的监督力度。同时, 借款期限越长, 银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 也越能促使银行加大对借款的监督力度, 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而短期借款则恰好相反, 一是短期借款的期限较短, 银行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少, 从而面临的风险也较小;二是银行通常能够获得与贷款企业有关的生产和经营方面的信息, 从而会计信息的需求较少。银行实施监督的动机, 会随贷款期限的延长而增强, 而监督的加强, 又提高了信息透明度, 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基于此, 本文提出假设2:长期银行贷款比短期银行贷款的监督力度强, 即长期债务比例与企业负相关, 短期债务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正相关。
研究设计
1.样本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深、沪两市的房地产上市公司, 观察期为2008~2010年。剔除ST、*ST类和存在缺失值的公司, 最后得到62家样本, 共186个观察值。本文的数据来自国泰安的CSMAR数据库, 聚源及CCER数据库。
2.变量
(1) 被解释变量———企业财务风险。本文选择样本公司的Z指数来衡量企业财务风险。该指标越小, 企业财务风险越大;反之, 则财务风险越小。所用Z指数由CSMAR数据库的财务数据计算所得, 公式为:Z=1.2×营运资金÷总资产+1.4×留存收益÷总资产+3.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0.6×股票总市值÷负债账面价值+0.999×销售收入÷总资产。如果Z得分≥3.0, 则企业不可能破产;如果Z得分<1.8, 则企业很可能破产;得分在1.8~3.0之间是灰色区域。企业Z得分在此范围的话, 则一年内破产的可能性为95%, 两年内破产可能性为70%。很显然, Z得分越高, 企业越不可能破产, 企业的财务风险越小。
(2) 解释变量, 为银行借款规模和银行借款期限。其中, 银行借款规模用银行借款率 (LOAN) 来表示。银行借款率反映了上市公司向银行借款的规模, 且规模的大小对银行的监督力度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在考虑不同上市公司规模的基础上, 用银行借款总额÷资产总额来表示银行借款率。银行借款期限用长期借款比例 (LLOAN) 和短期借款比例 (SLOAN) 来表示。其中, 长期借款比例, 用长期借款总额÷借款总额来表示;短期借款比例, 用短期借款总额÷借款总额表示。
(3) 控制变量。公司规模 (SIZE) 。通常企业规模和企业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本文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计算企业规模。即:Size=In (总资产) ;LEV:资产负债率 (总负债÷总资产) 。企业的负债越高, 其风险也越高。因此, 本文把资产负债率作为一个控制变量;ROA:总资产回报率。总资产回报率的数值越高, 意味着企业利用资产获取盈利的能力越强, 其遭受风险的可能性越低。因此, 本文预测总资产回报率与企业风险呈负相关关系。
实证分析
1.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假设, 就借款期限分别考虑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比例, 设立2个多元回归模型, 为银行监督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提供经验证据。
Z=α+β1×LOAN+β2×LLOAN+β3×SIZE+β4×LEV+β5×ROA+ε
Z=α+β1×LOAN+β2×SLOAN+β3×SIZE+β4×LEV+β5×ROA+ε
2.描述性统计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 企业财务风险Z数的平均值为2.27, 说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不是很好, 需要改进。银行监督力度指标中, 银行借款比率、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比例的均值分别为, 0.239、0.23、0.154。说明企业资产中有23.9%是向银行借款而来的, 且长期借款比例大于短期借款比例。
3.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样本, 本文选取spss16.0软件对模型进行分析, 表2报告了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回归结果。
回归结果显示, 模型一与模型二的拟合度分别为0.573、0.57;F值分别为50.604、50.088, 即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在5%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均通过了检验。其中, 银行借款比率 (LOAN) 在两个模型中的系数和t检验值分别为, 1.079、1.028, 1.802、1.792。可见, 在5%显著性水平下, 银行借款比率与企业财务风险Z指数正相关, 即与企业财务风险负相关, 符合假设一。表明企业的借款规模越大, 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监督力度越大, 从而降低企业财务风险。长期债务比例 (LLOAN) 和短期债务比例 (SLOAN) 也分别在两个模型中通过了显著性检验。长期债务比例和短期债务比例的系数分别为0.879、-0.857。可见, 长期债务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显著负相关, 短期债务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显著正相关, 符合假设二。另外,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也对企业财务风险产生了显著影响并符合之前的假设。
结论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 银行监督的力度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 借款规模和长期借款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短期借款比例与企业财务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由于监督力度越大, 企业对信贷资金的管理会越合理、大股东资金占用现象越少、越能约束企业的高风险行为。因此, 通过加强银行债权人的监督力度, 能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摘要:本文以我国2008~2010年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银行监督与企业财务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 银行监督力度与企业财务风险呈负相关关系, 银行可以通过加强监督力度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关键词:银行监督,企业财务风险,Z-score模型,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于富生, 张敏姜, 付秀任, 梦杰.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 2008 (10) .
[2]胡奕明, 周伟.债权人监督:贷款政策与企业财务状况——来自上市公司的一项经验研究[J].金融研究, 2006 (4) :26-41.
[3]胡奕明, 林文雄, 李思琦, 谢诗蕾.大贷款人角色:我国银行具有监督作用吗?[J].经济研究, 2008 (10) :52-64.
[4]RobertS.Kaplan, EnterpriseRiskManagement[J]Financial Weekly, 2005 (10) , 54-57.
[5]Goyal Vidhan K.and Park Chul W.Board leadership structure and CEO turnover.[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2, 8:49-66.
[6]Bhagat S.and B.Black.The un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Business Layer, 1999, 54:921-963.
银行监督 篇2
事后监督岗位要求自身素质,业务处理能力,前后台协调能力,配合能力都必须过硬,所以我对工作的态度就像我本人一样严谨,绝不允许有错误发生,哪怕只是一点儿,也许有人会说我较真,但工作绝不允许有半点马虎,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企业的负责任。我这次竞聘的岗位是储汇局事后监督。我竞聘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综合素质较高是我的一个优势。因在校专业和函授大专所学均为“邮政金融管理”,毕业后直接到储汇工作,可以说与所学专业对口,对于本职工作的一些业务规定,学习文件能准确理解、掌握,并能运用到日常业务处理中去,对新业务, 中间业务积极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对特殊问题能及时解决。工作态度认真、工作热情饱满是我的第二个优势。对业务文件的学习均做学习笔记,定期温习,以便更好地工作,对所监督的营业员及业务要求都十分严格,所上交的凭条、日报,空白凭证仔细检查,差错及时登记,通知改正,对严重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以免后患。通知差错时十分注意保持形象,搞好后台支撑,让前台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工作质量和业务过硬是我的第三个优势。开拆挂号,审核凭证及凭条,录入业务,装订档案,通知业务差错均按规定处理,工作中做到及时处理业务,注重业务时限,保证业务质量,做到对事不对人的原则。经常练习基本功,以保证工作质量。
论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有效途径 篇3
关键词:银行会计 监督 途径
0 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会计监督工作也有了深刻的变化,会计监督由以往的单纯性结算监管向深层发展,监督的范围包括审查金融机构是否遵守有关的会计标准,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状况及会计体系的审查。但是,近年来,在银行会计工作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逐步引起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普遍关注。那么,如何加强银行会计的监督呢?
1 强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1.1 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财会工作的实际,地方管辖银行应由行长挂帅,按照金融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要求对本行各项内部制度、岗位规章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及时修订、补充、调整现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前,在计算机业务处理新项目推出前就有较完备的制度可供执行,并在执行中日臻完善、严密。
1.2 强化学习、执行会计制度的意识,营建按会计制度办事,用会计制度来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氛围。首先应强调制度的严肃性,抓好行员遵守银行规章制度和增强防范风险责任意识的教育。其次,强调行员尤其是会计人员、领导干部必须学习、了解、并亲抓银行规章制度落实和建设,按规章制度要求办事,进行管理。在学习方法上要强调务实。第三,着手编制银行各岗位会计制度、业务操作准则,使制度规定、各项业务处理要求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岗位。并根据银行业务情况的变化,适时加以修正,并体现出准确即标准化、细致即可操作易学习掌握的特点,有利于用制度来监督和管理。第四,建立奖罚并举的机制。奖励不重、处罚失之于宽,就不可能在广大员工中起到很好的警示鞭策作用。
1.3 加强会计部门的检查、辅导和基层行会计达标工作。管辖银行通过辅导工作来服务基层,通过检查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通过经常性的会计达标活动来全面推进银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总体水平,也间接地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2 健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2.1 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严密性、适度性,尤其在内容上要严谨、完善、可靠、稳妥、紧凑、衔接,不致发生任何疏忽、遗漏或失控,既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也不给渎责失职的人员以推卸责任的遁词。①要注重体制牵制,按业务经营环节、工作特点,设置各职能部门,尽量做到机构精简,但又能区分部门之间管理对象、管理权限和影响范围,按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实现分工明确,又能相互牵制、监督,提高效率的目的。信贷部门审贷分离即为重要的举措。财会部门必须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将明细核算下放给业务部门会计人员,并明确只有财会部门而非业务部门对其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活动有管理的权限。对于业务不是太大而风险监控难度较大的业务部门,财会部门宜加大会计监管、内控的力度。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主机操作员、终端机操作员、密码资料文档管理员职责分工也要明确。②要注重程序制约,强调任何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经过批准、授权、执行、纪录、检查等程序。这些程序必须交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完成,任何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处理的全部过程,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以防止差错,特别是舞弊的发生。③注重责任牵制,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罚办法。立足于责任最直接、控制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大的基层一线控制。
2.2 根据银行实际,综合使用多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①运用组织控制——考核轮换的方法,对重要岗位和会计业务关健岗位人员定期考核,适时轮换,并进行必要的离职审计,这对极少数图谋不轨的人还有一种威慑,消除因长期从事某项工作而营建起来的舞弊关系网的作用。②运用授权控制方法。要甄别被授权人员的称职与否,切实把好一线(尤其是最基层机构)用人关。强调各级行员按所授权限办事,除外还应强调书面授权或授权要有记录等原则。③运用纪录控制方法。重申建立会计凭证及记账、过账、报表审核制度,切实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账账核对;采用科目控制、凭证控制、账簿控制、报表控制、核算形式控制、双签控制及电子计算机运用控制,还应强调交接的记录控制及会计档案收集、装订、调阅、保管等控制。④加强内部审计即稽核在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中的作用。
3 建立会计监管的体系,加强对银行财务成果真实性的监督管理
银行应建立自己的监督反馈体系,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在不干涉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管体系。
3.1 加强对金融机构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实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方式从现场监管逐步转变为非现场监管为主,应建立以日常报表分析、非现场检查为主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对金融机构日常报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有重点的现场检查。
3.2 加强对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中央银行在会计监管时要对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出恰当的的评价,监督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防范责任制,以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3.3 加强账户管理,强化结算纪律。目前企业利用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多头贷款、多头提现,资金在几家银行间不断转移,逃避银行收息,使银行贷款形成呆滞,资产质量下降,形成信贷风险。同时又为银行之间相互压票、退票及截留客户资金提供了土壤,扰乱了正常的结算秩序。因此,加强账户管理已势在必行,首先,建议总行根据新时期经济的特点修订《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各分支机构根据办法规定加大对违规账户的处罚力度,并对违规企业及金融机构予以曝光。其次,账户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化,建议总行开发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使其与同城交换系统进行有效联网,并建立相应的“违规账户”档案,违规账户不能参加同城交换,使其资金无法正常动作,提高和加强账户管理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4 加强会计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素质
会计监管人员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监管职能的发挥。目前基层人民银行会计人员少,特别是会计监管人员严重缺乏。这主要是由于人民银行会计工作一直是注重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在对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中央银行会计监管人员的培训,如采取脱产专职培训、定期到商业银行进行学习、定期进行座谈讨论等有效办法提高中央银行会计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使会计监管工作真正起到有效作用。
5 结束语
充分发挥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强化内控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银行会计监督的复杂性致使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所以,期望一朝一夕解决银行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相信,在十六大精神的引导下,必将使银行会计监督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皓,杨爱民.中国银行加强会计监督的探讨[J].时代经贸.2007.(S9).
[2]王瑛.完善中央银行对重要支付系统的全面监管[J].金融会计.2008.(12).
[3]王春霞.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J].管理观察.2008.(22).
加强银行会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 篇4
从近年来已暴露出来的金融风险隐患来看, 有以下几种主要表现:
(一) 信用风险
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信贷质量持续下降, 成为当前最为突出的金融风险, 不良贷款 (逾期、呆滞、呆帐贷款) 占全部贷款的余额超过20%。据调查, 有些地区银行上报的不良贷款统计数据是经过处理的, 已将大量逾期贷款展期为正常贷款, 实际统计数字还要大。信贷资产质量不断下降的另一表现是, 国有商业银行应收未收利息大量增加, 目前累计达数千亿元。中国银监会在2004年4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3年底, 在中国的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5家商业银行开户的62656户改制企业, 涉及贷款本息5792亿元, 其中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逃废债的企业有32140户, 占据51.29%, 逃废银行本息1852亿元。其中, 国有企业逃废银行本息1273亿元, 占逃废总额的68.77%, 非国有企业逃废银行本息578亿元, 占总额的31%。这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由于信用问题引发的金融风险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
(二) 动性风险
主要体现在银行业、非银行金融业对客户提取现金的支付能力不足。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未显现, 但潜在的支付困难因素日益增多, 当前主要集中在中小金融机构上, 一些城乡信用社和部分市、县信托投资机构因管理不善, 不良贷款率高, 随时都会出现支付困难。中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03年底, 我国四大商业银行汇总显示存贷款比例超过85%, 不良贷款率高于45%, 备付金率低于3%, 如果不是国家统一进行资金调度, 我国银行业出现挤兑风波和支付危机的可能。
(三) 财务风险
主要表现在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和经营利润虚盈实亏两方面。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6%, 已经低于8%的国际最低标准。由于银行的资产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其资本的增长速度, 资本充足率还将继续下降。另一方面, 自1993年以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第四章金融性公司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9) “应收账款”项目, 反映金融企业因经营业务发生的各种应收款项, 包括各种贷款的应收利息、应收手续费、应收证券买卖款项、应收租赁收益等等, 均作为银行相应时期的收入反映, 造成部分银行虚盈实亏。如建设银行从1993年以来帐面上年年有利润, 但若扣除应收未收利息划作收入的部分, 实际年年都亏损。资本金比例过低和经营上的虚盈实亏, 导致国有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下降。
(四) 犯罪风险
金融业是巨额货币资金的集散地, 容易滋生经济犯罪, 也是抢劫、诈骗等犯罪活动的重要目标。目前, 经济越是发达地区金融犯罪案件越多。2004年全国金融业发案率, 最高是广东省, 其次是江苏省。犯罪分子内外勾结, 利用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存单、信用证、保险单等进行资金诈骗。银行反映, 他们在贷款业务中普遍遇到“十假”, 即假信用等级、假营业执照、假贷款用途、假担保、假贴现、假图章、假财务报表、假承兑、假票据、假合同等, 企图诈骗银行资金。有的犯罪分子利用高科技手段以假乱真, 使银行防不胜防。
(五) 赢利水平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国有银行的盈利水平基本上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但经过国有企业三年脱困、降低营业税率等, 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略有回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 (2000年) 》数据表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 2000年实现利润各为50.6亿元、116.46亿元、84.9亿元、农业银行还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01年6月底, 中行实现利润111.06亿元, 建行实现经营效益130.6亿元, 工行实现账面利润逾30.13亿元, 农行常规业务和专项业务合并赢利15.61亿元。其中, 农行是自1996年以来的首次赢利, 而建行和中行也是数年来的同期最好水平。从各家银行的公布数据来看, 各家银行都有盈利。但排除考虑冲销国有银行的贷款呆账损失和其它资产损失、剔除以贷收息因素、保值贴补支出进成本等因素, 我国国有银行盈利水平仍非常低下, 资产利润率仍在逐年下降 (要有数据证明) , 说明我国银行已进入到一个"微利时代", 实际上是虚盈实亏。与此同时, 各家银行的应收未收利息不断增加, 贷款收息率不断下降, 分支机构亏损面和亏损金额相当大。
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一) 加强会计监督, 是贯彻《会计法》的客观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3月给各商业银行下达了关于加强会计监督的通知:各行必须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贯彻实施和国务院国发 (2000) 4号文件“关于加强会计监督严厉惩治金融和财税领域违法乱纪行为的决定”精神《会计法》突出强调了银行会计监督和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问题。《会计法》就会计监督作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相关人员在单位会计监督中的职责、对违法会计行为的检举、会计工作的社会监督、会计工作的国家监督。并首次提出了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的有关规范, 明确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提出了具体要求:“单位应当重视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完善, 由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这说明从国家法律角度, 已将会计监督列入了法制轨道, 并且已逐步形成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基本框架。因此, 只有通过加强会计监督, 认真落实各项财经法规制度, 严格操作程序, 才能确保会计核算过程和会计资料的合法、合规。同时, 只有通过会计监督, 对不严格执行制度发生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罚, 才能有效地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确保安全经营, 实现会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二) 加强会计监督, 是规范银行各项业务工作的重要保证
会计工作是银行的基础性工作, 也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涉及银行业务经营的各个方面, 良好的会计工作秩序是各项业务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以往银行会计工作检查情况看, 许多基层银行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收支失真等现象。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 也给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实践证明, 实行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会计监督推动会计制度建设, 可有效地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和行为, 并能有效地规范信贷、结算、资金以及各项业务的经营行为, 对于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 实现银行业务管理规范化具有重要作用。
(三) 加强会计监督, 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
中国银监会2005年4月7日公布,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会计监督管理, 全面部署, 扎实工作, 案件专项治理工作进展顺利。截至4月下旬, 四家银行成功堵截和防范各类案件98起, 涉及金额折合人民币48865.9万元。
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金融案件可以看到, 许多案件都和会计工作有关。如利用手中掌握的办理结算、开立账户的权力, 索贿受贿;挪用银行和企业的资金进行投资和经商;收贷资金不入账, 中饱私囊;钻银行内部核算不严的空子, 贪污客户存款等等。这些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结果不堪设想。加强会计监督, 就是为了堵住这些漏洞, 防范金融风险。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物质流动、现金流动、信息流动等方面的监督, 基本概括了银行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 如会计机构和人员按照设置的账实分管制度, 可充分发挥对财产物资完整性的有效监督控制。可以通过现金预算制度控制各种违法支出。还可以对资金运用的最优方案进行监督、对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 以及信息处理和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从监督会计循环程序看, 会计监督管理是一种系统管理, 包括科学设置会计岗位并合理进行分工、严格审查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复核、有效控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与保管、严密预防实物和现金上的各种违法行为、认真履行财务收支制度控制的专责、审慎监督各项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及合理性等。会计监督的事前预防性、事中控制性的特点, 是其他监督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 会计监督的作用更不可忽视。总之, 对会计循环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 完全能够把一套合理科学的预警体系建立起来。通过会计内部系统监督可以将会计工作从单纯的批评型转入建设型、防御型, 把会计单纯的纠错防弊目标转变为以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上来。
(四) 加强会计监督是强化管理、规范业务经营的需要
中国银监会“2003金融案件年度报告”显示: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2003年1月卷款10亿元潜逃大案;2月22日, 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元金融诈骗案又浮出水面;3月24日, 农行包头分行重大违法经营案件, 涉案金额11498.5万元。4月2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4亿烂尾楼骗贷大案曝光。
近年来, 各级银行都强调加强会计核算, 强化监督职能, 要求切实做到准确核算、真实反映、有效监督, 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但是, 仍有部分银行对会计监督的作用重视不够、发挥不力, 在实际工作中, 缺乏有效的会计监督制约, 甚至个别银行因监督不严、内控不力出现了一些报表信息不实、挤占成本、虚列费用或截留收入购置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等侵害国家利益的违规违纪问题, 影响了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有序运行。会计部门是银行的“簿记中心”和“信息中心”, 全行的业务活动, 包括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存款的存入与支取、企业购销调储等经营活动引起的资金收付、各项资金的拨付, 各项财务收支和固定资产管理等都要通过会计核算才能实现。因此, 通过加强会计监督,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约束各项业务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规范运作, 是银行业务安全营运, 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保证。
三、银行会计监督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银行监督职能伴随着银行业务的产生而产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二十余年的发展, 会计监督体系逐渐建立, 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趋向, 但现阶段也还存在着不足。目前社会上, 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 会计工作违规违纪, 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 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 给国家和银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比如, 在2003年3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提供的资料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由于会计监督不力引起的不良资产过高严重制约了银行的发展。1999年成立信达、长城、东方、华融4家资产管理公司, 来收购、管理和处置建、农、中和工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1万多亿元, 但长期以来由于弄虚作假、贷款展期、贷新还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原来不良贷款比例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贷款质量。而产生不良资产的制度因素与经营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原有贷款存量可能进一步恶化, 新增贷款的质量仍然没有保障。据估计还存在近1万亿元不良资产没有剥离出来。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不足。一方面会计监督不得力, 会计工作者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观念, 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另一方面会计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不清, 致使工作开展不利。比如说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 大部分单位将两者进行等同, 以致于淡化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前监督职能, 或者根本就没有事前监督, 只是决策“长官意志”, 执行“顺其自然”, 事后“审计算帐”。因此, 由于会计监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 会计监督的效果就不佳。如此, 循环下去, 我国会计监督的职能将会无止尽的淡化下去, 所以, 强化企业会计监督职能, 切实做好会计监督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银行内部管理和控制制度不完善, 主要体现在有些商业银行支行虽然建立了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 但这些制度形同虚设, 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以至于会计秩序混乱, 徇私舞弊现象经常发生。2004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全国40余起金融欺诈案件, 其中, 直接涉及欺诈银行财产的就有22起, 占金融案件的54%。例如:浦发银行上海某营业部原客户经理陈江玲与某贸易公司勾结, 致使被骗贷款9790.7万元。浦发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业务部门原负责人于天来, 越权向北京某贸易公司发放贷款8200万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突出表现在:1、是内部控制制度牵制乏力。一些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仅是相互割裂的, 有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如会计部门不能制约资金组织部门的资金成本, 结果存款经营“唯量是图”, 存款结构越来越不合理, 与银行的利润目标严重背离。2、是制度建设滞后。金融电子化的发展, 使银行业务和办理各项业务的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于管理滞后和改革中的探索有一定过程, 一些新业务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操作程序和相应的制度, 存在无章可循的空档。另一方面, 国内多数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建设上更多着眼于完善和加强制度建设, 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执行的效果往往缺乏有效的衡量、评价手段。3、是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有的银行不仅对违规违纪人员没有明晰的处罚条款, 更无相应的执行主体。如对信贷人员放款造成风险损失怎样处理就无明确的操作性规定, 致使有关人员的责、权、利脱节, 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控制。
(二) 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对会计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商业银行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不全, 阻碍了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银行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决策行为、责任行为缺乏可操作的规范制度予以制约, 导致少数业务人员自批自贷、挪用库款、违规经营。一把手负责制的经营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但由于权力没有受到约束, 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 权责失衡, 导致个别负责人越权行事、滥用职权、欺上瞒下、行贿受贿等不良现象发生, 严重影响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目前, 在一些商业银行中的一个部分领导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指使, 授权会计机构, 要求会计人员做假帐, 伪造会计凭证, 办理违法会计事项, 从而使得会计工作受到管制, 不能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 破坏了正常的会计工作。例如:中国银监会2005年5月24日公布, 在银监会的统一部署下, 内蒙古银监局最近严肃查处了中国农业银行包头分行重大违法经营案件, 现已查明涉案资金累计98笔、涉案金额11498.5万元。目前, 已有43人受到责任追究。包头银监分局在对农业银行包头市分行进行现场检查中发现, 从2003年7月2日到2004年6月4日, 农业银行包头市汇通支行市府东路分理处、东河支行, 包头市达茂旗农村信用社联社所辖部分信用社的人员与社会人员相互串通、勾结作案, 挪用联行资金、虚开大额定期存单、办理假质押贷款、违规办理贴现、套取银行信贷资金, 谋取高息。而最后对这起案件处理的结果为:取消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终身任职资格3人、5年任职资格1人, 开除公职13人、留用察看1人、撤职7人、降级3人、记大过5人、记过1人、警告5人、通报批评2人、辞退4人、免职3人。在处理的人员中, 包头农业银行的副行长和信贷科科长也在处理的名额中。
(三) 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2004年2月22日, 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三年前发生在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原营业部所辖的朝阳支行、铁路支行的一起金融诈骗案作出了一审判决。此案发生在1999年12月至2001年4月间, 当时诈骗团伙以长春市铭雨集团为掩护, 拉拢腐蚀银行工作人员, 采取私刻印鉴、印章, 制作假合同、假存款证明书, 伪造资信材料、担保文件等手段, 进行贷款、承兑汇票的诈骗, 诈骗总金额为32844万元。最后案件的结果为:2005年年初, 建设银行对内部涉案人员及相关责任人员36人作出了严肃处理:开除处分10人, 留用察看处分9人, 撤职处分8人, 记大过处分1人, 记过处分7人, 警告处分1人;在被处分人员中, 厅级干部1人, 处级干部8人, 科级干部11人, 一般员工16人。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职业道德观念有待加强。会计监督作用发挥得好坏与否同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相关, 一般来说,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越高, 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越强, 会计的监督作用就越大。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会计人员已达1000多万人, 其中, 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0%左右, 其余绝大部分为初级职称人员, 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均不达标, 有的既不懂财经法规, 又不熟悉财务制度和核算程序, 基本不具备实施会计监督所需的知识水平, 以致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置问题;还有少数人道德水准低下, 不但不去揭露违法违纪行为, 反而大开“绿灯”, 一味迎合领导要求, 甚至同流合污, 给国家和集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会计人员素质低下是导致会计监督职能未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也是出自于会计之手, 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 会计人员双重身份和责权不对等, 不利于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采用会计委派制度。的会计制度会计委派制的状况与现代企业制度不协调, 某些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委派的目的,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被监督企业的重大问题隐匿不报;与被监督企业串通编制虚假报告;接受被监督企业的馈赠、报酬、福利待遇, 在被监督企业报销费用上, 利用工作便利为自己、亲友及他人谋取私利;干预被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 致使被监督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泄露被监督企业的商业秘密。所以说, 会计委派制度下的会计工作人员具备双从身份, 他既属于银行工作人员, 同时, 他也属于国家财务部分对商业银行实行统一的委派和管理的会计工作人员。这样一个双重身份不利于会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
四、解决银行会计监督的思路
(一)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完善信贷决策体系和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
信贷风险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最大的风险, 因此,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再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健全信贷决策体系。纵向上由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个级次组成, 横向上由本级行信贷决策委员会、贷款审查部门, 贷款经营部门和贷款稽核部门组成;二是精心构筑制度、舆论、法律“三道防线”。推行纵横制约的审贷分离制度, 积极推行三查分离制度, 随时监测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资产负债以及借款结构和风险度变化情况, 对贷款质量做出预警, 依据预警, 果断采取措施。并通过社会监督, 促使信贷人员照章办事, 循规放款。对新发放的各项贷款, 必须保证借款合同、借款借据、担保意向、财产抵押和有关凭证符合法律程序和规定, 具有法律效力。三是健全信贷资产管理责任制。推行资产负债管理, 重点抓存贷款比例管理、单个企业和项目比例控制、固定资产贷款比例核定、三项不良贷款占比等方面的管理。四是工作中要坚持责任到人、责任具体、主要责任下明确严惩发生风险损失的条款, 并坚决贯彻落实。
2、强化银行欠息的回收和贷款的回收
回收银行的欠息和不贷款, 是银行避免金融风险的有力方法之一, 欠息和贷款的回收可以使银行良性发展的前提。强化信贷管理, 堵住欠息源头, 是防止和减少企业欠息的第一关口。首先:要抓好贷款投放的这个源头, 把贷款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这就要求信贷部门在贷款发放过程中, 认真搞好项目论证和调查研究工作, 严格贷款审批程序, 落实责任到人, 把贷款投放到效益好、信誉高、产品销路畅的企业, 确保信贷资金安全运行, 促使贷款本息如期收回。其次:银行干部职工必须牢固树立“效益第一”的观念, 自觉地把清收企业欠息作为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要做到人人有责。信贷部门更应把收息工作与放贷工作放在同一位置, 列入同一责任, 做到谁放的贷款谁负责收息。完善清收利息的约束机制, 建立清收贷款利息管理制度, 切实做到责任到人, 奖惩分明。然后:银行部门要积极参与企业改制, 随时掌握企业改制动态, 主动争取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的支持, 积极帮助企业清收欠款, 盘活资金, 做好企业改制的重组工作, 落实好债权债务, 实现贷款本息的转嫁清收。同时, 对有意逃贷逃息的改制企业, 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议协同动作, 对其一律不予开设各类账户和提供任何信贷服务, 以督促企业培养良好的信誉, 自觉履行还贷还息义务。最后:对那些“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但无效的“钉子户、赖皮户”要及时向法院起诉, 利用法律手段, 强制扣押其财产, 采取对资产作价进行拍卖的方法强行收回贷款本息。
(二) 强化法制教育和处罚力度
中国国务院2001年5月发布《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 以惩处金融违法行为, 防范金融风险。该办法严格规定,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受到开除纪律处分的, 终身不得在金融机构工作;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受到撤职处分的, 在一定期限内直至终身不得在任何金融机构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或与原职务相当的职务。
对违规违纪行为依法进行处罚, 是实施会计监督的关键环节, 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客观要求。从日常掌握的情况来看, 一些银行会计检查效果不理想, 有章不循, 屡查屡犯, 检查过后就发生案件。究其主要原因, 就是查纠不彻底, 违章不纠, 流于形式。因此, 银行内部要采取法规讲座、培训、考核等多种形式, 经常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大力提高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自律意识, 使其做到知法、懂法、严格依法办事。
(三) 实施全程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从时间上说, 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主要应该包括对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以及考核。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反映流动性风险指标体系, 如备付金比率等; (2) 反映资本不足风险指标体系, 如资本充足率等; (2) 反映资产风险指标体系, 如逾期贷款率等; (4) 反映金融市场风险指标体系, 如利率风险率等; (5) 反映损益状况指标体系, 如资产盈利率等; (6) 反映贷款对象财务状况指标体系, 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产销率, 以及资产收益率等。
事中监督主要包括对银行稳健经营的动态监控。银行的决策部门应将上述反映银行风险的一系列指标, 作为考核的责任指标落实到各有关责任部门。会计部门要与其他职能部门一道建立起对银行风险实施动态监控的机制, 随时将来自各方面反映银行风险的各项指标与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警戒值相对比, 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反馈信号, 敦促并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修正措施, 处理好效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 以确保银行经营始终遵循稳健与安全的原则, 尽量避免与减少银行风险带来的损失。此外, 事中监督还应包括对银行业务规范和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 以维护法规的统一性与严肃性, 防止违规、违法带来的风险损失。
事后监督主要应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 对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 考核各单位控制银行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 以进一步防范银行风险。
(四) 提高财会人员综合素质
会计监督工作是要依靠会计人员才能实现。因此,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是强化会计监督的重要措施。由于, 会计人员出具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 他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会计的输出结果。所以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首先是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 这样才能在国家会计法律体系下真正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 其次是要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 有一定的行为规范来自我约束, 遵守公共道德, 保持很好的信誉。这样素质的会计人员才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会计职业本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然后, 会计人员要有教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会计人员专业知识, 技能的高低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 所以要注意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继续提高, 提供机会给他们进行继续教育。最后, 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因为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 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 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 能从整体的角度, 用科学的分析方法, 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 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五、结束语
以上仅就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原因以及如何从会计的角度来防范与抵御银行风浅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加强银行会计监督, 防范和抵御银行风险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各方面的协同, 单靠银行会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为防范金融风险, 仅仅靠银行方面的努力还是不够的, 为此银行内部会计监督要与国家、社会形成一个三位为一体的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王伟东.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J].北方经济, 2004, (06) .
[2]唐雅洁.金融机构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参考, 2003, (04) .
[3]刘利.防范和抵御银行风险的会计对策[J].中华会计学习, 2003, (04) .
[4]管海岳.强化会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2, (01) .
[5]朱丽华.加强会计监督防范金融风险[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3, (05) .
[6]周琨.强化会计信息管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J].北方经贸, 2002, (09) .
[7]魏小红, 张学恩.商业银行的会计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1, (05) .
[8]李溯明.改进会计监督检查防范银行资金风险[J].经济师, 2005, (07) .
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总结 篇5
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总结 “MsoNormal”>20XX年,我部稽核工作在总行理事会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总行“业务发展年”和全年稽核工作计划,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稽核原则,积极开展各类稽核活动,认真组织开展深化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充分发挥稽核职能作用,为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MsoNormal” style=““>
一、加强稽核队伍建设,提高稽核工作能力
“MsoNormal” style=““>一是建立定期学习制度。我部将每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学习日,结合一个月来的稽核工作情况,组织全体稽核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
有关文件的学习,通过学习使稽核人员扩大了知识面,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是改善稽核工作条件。经领导批准,今年年初稽核部门新添了笔记本电脑4台,提高了稽核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进一步规范稽核行为,严肃稽核工作纪律。为切实提高稽核工作质量,树立稽核员队伍良好形象,我部对稽核人员稽核工作质量、稽核工作责任明确了考核内容及标准。对稽核工作中存在应查出而未查出、隐瞒不报等问题责任人,将依据规章制度严肃追究责任,在提高稽核工作质量的同时,树立稽核员的良好形象。
“MsoNormal” style=““>
二、全面落实稽核工作计划,确保稽核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MsoNormal” style=““>为了保证稽核工作规范有序进行,按照上级要求,年初我们结合总行工作的实际,有重点地选取稽核对象和稽核项目,制定全年工作计划,并细化到每个月,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对工作要求和分工加以明确,落实稽核工作责任和目标,认真组织实施稽核项目。一是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开展全面稽核工作。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我们对XX等10家支行进行了全面稽核,并围绕接近授权贷款、借新还旧贷款、展期贷款及当年新增不良贷款等进行上门核对,共核对贷款X笔、金额X万元。在稽核内容上既全面覆盖,不留死角,又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对稽核中发现的一般性、苗头性问题,检查时就责令现场整改,对当场未能整改的都书面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12月份,按年初计划对XX支行进行了后续稽核,确保稽核工作的连续性和效力;二是有的放矢,开展专项稽核,规范操作行为。全年,我们根据年初的工作计划和领导交办,开展了全辖20XX业务经营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当年新发生不良贷款、十大贷款户风险检查等专项稽核。通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提
出了合理的改进和防范措施,规范了操作行为、规避了经营风险,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好离任审计工作。根据人事部门离任稽核建议和领导批示,我们对8家支行的8名基层负责人进行了离任稽核,分别对他们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经济责任及存在问题进行客观评价,并对他们经管的X笔、X万元贷款,进行了责任界定。通过离任稽核,增强了基层负责人的工作责任感,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了干部员工认真履行职责,优化了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消除风险隐患。
“MsoNormal” style=““>
三、加大问题反馈力度,发挥稽核监督效能
“MsoNormal” style=““>为进一步发挥稽核监督效能,稽核部坚持以稽核检查为突破口,把加大对稽核中发现问题的处罚和整改工作力度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一是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每家全面稽核现场检查工作结束后,总行领导和
稽核负责人都到被稽核单位听取稽核情况汇报,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帮助被稽核单位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和要求;二是协同抓好整改。每家全面稽核项目结束后,及时召开专题办公会,稽核部向领导报送稽核报告并通报稽核情况,提请总行领导和相关部室督促被稽核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MsoNormal” style=““>
四、稽核工作存在的不足
“MsoNormal” style=““>今年,我行稽核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稽核工作要求,仍存在不足:一是稽核检查还不够深入,尚须从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二是稽核工作的思路、方法还需进一步创新;三是稽核处理问题的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按照稽核工作质量要求,积极加以重视和研究,在来年的工作中,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认真予以解决,促进稽核工作再上新台阶。
“MsoNormal” style=““>
五、20XX稽核工作初步打算
“MsoNormal” style=““>20XX年,我部在总行理事会直接领导下,继续认真执行全年工作计划,不断提高稽核工作质量,将稽核工作与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有机结合,营造安全、稳健的经营环境,促进总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MsoNormal” style=““>
1、不断加强和改进稽核工作。在总结前期稽核工作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拓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提高稽核工作质量。
“MsoNormal”>
2、科学合理制定全面稽核工作计划,确保全面稽核工作任务的完成。我们将根据上级要求,对至少9家支行进行全面稽核,争取稽核面达到辖内网点数的30%以上。
3、有的放矢开展专项稽核工作,提高专项稽核工作的针对性。根据上级部门和银监部门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4-6个专项稽核项目,并根据总行
人员变动安排,适时开展人员离任稽核。“MsoNormal” style=““>
4、适时开展后续跟踪检查,实现稽核检查工作的全覆盖、不间断。对已开展全面稽核3家单位进行后续稽核,对稽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督查各项问题整改与落实,提高检查问题的处理效率。
“MsoNormal” style=““>
5、在做好稽核工作的同时,根据银监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切实提升案件查防工作水平,有效控制各类案件的发生,着力推动案件防范长效机制建设,把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变为全员的自觉行为。
“MsoNormal” style=““>
6、围绕总行的中心工作,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MsoNormal” style=““>
银行监督 篇6
关键词:内审;同级监督;比较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4-0055-03
“同级监督”和“下查一级”是中国人民银行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方式。两种审计方式自1999年人民银行设立内审部门以来广为运用,成效显著。但是两者在审计效果等方面有着明显区别,实际工作中存在重“下查一级”轻“同级监督”的现象,如何运用好两种审计方式,提升整体内审效果,完全释放同级监督审计空间,对当前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两种审计方式的比较
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审计方式分别从纵横两方面构成全方位的审计监督体系,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为人民银行各项工作提供审计服务。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共同归属于上级内审部门的业务指导,在遵守内审工作制度、执业规范和程序操作方面有着相同的审计标准,对审计工作的综合评价和衡量尺度基本相同,适用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实施审计项目时,往往是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两种审计方式双管齐下,分别在审计时间、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和审计效果等方面相互补充,有利于全面实现审计目标。
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被审计对象不同。同级监督的被审计对象为本单位的业务及管理情况,下查一级的审计对象为本单位下属机构的业务活动。同级监督审计主体与客体之间是平行对等关系,而下查一级的审计双方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隶属关系。
2审计服务范围及重点不同。同级监督在审计连续性、时效性、全面性方面明显比下查一级审计方式提供的审计服务功能更加齐全。下查一级审计内容的选择比较注重当前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突击性和临时性工作。同级监督更加专注于日常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价等内容,提供的审计服务比审计监督多,而下查一级审计方式则相反,审计监督多于审计服务。
3产生的审计结果有差距。同级监督审计方式在审计覆盖面上没有下查一级广泛,在确定被审计对象方面可选择性不强。下查一级选择的被审计对象相对较多,审计最终成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综合性,能够反映整体状况,同级监督的审计结果存在局限性,审计结果缺乏说服力。
4审计效力有强弱之分。下查一级审计方式较同级监督具有较高的强制性、约束力以及规范性,因为审计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不同,下查一级在审计力度、深度和广度上比同级监督明显。审计手段的运用上,下查一级审计方式较同级监督有着更多的选择余地。对于审计成果的运用,下查一级的审计结论及处理建议一般受重视程度较高。审计处理程度较重,审计结果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执行力明显强于同级监督。
开展审计活动时的优劣共点各异。
同级审计监督方式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与实际工作情况紧密结合。因为同级监督的审计主体与客体处于同一个工作环境,对具体情况比较了解,掌握的审计信息较充分,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工作。(2)同级监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日常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连续性。同级监督作用发挥得好,能够充当领导决策的得力参谋。同级审计在日常监督方面担负着核心和枢纽作用。(3)同级监督能够更加充分、全面地发挥审计职能。(4)同级审计监督成本相对较低。而该方式的缺点则主要是审计监督的独立性不强;审计受干扰因素较多:审计人力资源匮乏,审计组成员配备不充分。
下查一级审计方式的主要优点体现在:(1)审计力度大。下查一级审计是对所属分支机构的审计,与被审计对象存在着绝对的领导关系和利益制衡,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无需考虑自身利益冲突,严格执行审计规程,加大审计力度,对审计对象形成一定的威慑力。(2)审计质量高。由于下查一级在审计对象选择、审计尺度的掌握、审计手段的运用、审计资源的供给等方面具有优势,审计成果能够综合反映事实情况,为政策制定和实施决策提供足够审计信息,不会导致决策失误。(3)审计影响大。下查一级审计牵涉范围广,一般与当前人民银行的重点工作有密切关联,有时能够体现出短期内的政策走向。审计结果能够引起高层领导和决策部门的重视,处罚力度大,影响深远。其缺点是:一是审计连贯性不强。无法对审计对象实施连续跟踪审计监督。现场审计结束后,对于审计整改措施落实,不能做到及时监测,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迅速了解,审计过程阶段性特征明显。二是审计信息不充分。现场审计前,审计调查工作一般做得不够,对实际情况的掌握不够彻底,审计过程基本是对照审计方案进行,对审计对象缺乏针对性。三是审计资源耗费较多。下查一级审计需要抽调人力、物力,消耗一定的财力,不仅对被审计对象的日常工作造成影响,而且对被抽调审计人员的工作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若不能实现预期审计目标,势必造成资源浪费。
二、两种内审方式实践运用分析
中央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在开展内部审计活动中,基本采取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的方式,纵观近年来人民银行开展的审计项目,在审计计划安排、审计方式的选用上存在着不平衡,有着明显重“下查一级”轻“同级监督”的倾向。下面以江苏省盐城市中心支行近3年开展的审计项目为例。虽不完全具有代表性,但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同级审计监督的一些现状。
(一)两种监督方式安排不够均衡
从内审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来看,选用同级监督明显比下查一级要少,实施审计偏向采取下查一级审计。2005年至2007年,盐城市中心支行共卖施32个审计项目,其中同级监督项目11个,下查一级项目21个,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项目分别占项目总数的34.4%和65.6%,下查一级项目比同级监督多10个,是同级监督项目的200%。
(二)同级审计监督的投入不够多
目前,人民银行分支行实施同级监督投入的审计工作日明显偏少,存在审计工作量不足的现象。2005年至2007年累计投入现场审计工作日999个,其中同级监督项目232个、下查一级项目767个,分别占审计工作总量的23.2%和76.8%。比同级监督平均每个项目多投入15.4个审计工作日,多投入的比率为73%。
(三)两种监督方式处理结果不同
根据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规定,同级监督对于审计结果一般以《内审意见书》的形式,而下查一级审计一般采用《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
两者内审部门所处位置不一样所决定的。对于同级监督的内审结果,利用率不高,审计成果转化比较困难,同级监督项目形式重于实质,未引起足够重视。
(四)同级监督结果不够理想
同级审计监督相比下查一级审计,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审计效果,主要体现在发现审计问题方面。一是问题数量少;--是问题质量不高,基本是一些规范性方面的小问题,审计发现缺乏深度。2005年至2007年,盐城市中心支行通过现场审计累计发现253个审计问题,其中同级监督发现问题51个、下查一级发现问题202个,分别占问题总数的20.2%和79.8%。从单个审计项目发现的问题数来看,下查一级项目平均问题数为9.6个,比同级监督多5个,较同级监督多出109%。
(五)同级监督作用发挥不够充分
同级审计监督实际运用范围不够宽,监督面比较狭窄,同级监督自身固有的优势和功能得不到完全释放。日常同级审计监督过分重视制度性审计,习惯对照制度的框框和条条进行“对号入座”或“现炒现卖”,忽视一些风险性的问题和效益性的问题;在开展审计咨询、审计评价和审计论证等方面,同级审计监督方式没有能够派上大用场,仍然停留在一些常规检查方面,缺乏较强的大局意识和宏观意识,协助领导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未得到真正发挥。
三、加强中央银行同级审计监督的几点建议
(一)制度先行,确保同级监督职能发挥
目前人民银行县级支行的监督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督模式进行了重新设置。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内审工作制度》也应适时做出修订,其中针对县级支行的审计监督、同级审计范围以及处理权限等内容要作相应调整或明确规定,增加内部审计职责中除监督检查功能以外的审计咨询、论证、评价等审计服务职能。增加对内审项目资金、审计人员、审计软硬件工作环境等审计资源配备方面专门条款,增加对审计人员考核奖励的特别条款。
(二)理顺关系,推进内审工作体制改革
根据内审工作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顺应当前加强风险管理形势。改变当前内审工作组织体制、领导体制、报告体制,增强内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公正性。各级行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一把手”行长为主任,经常听取内审工作报告、评价和审计建议;上级行在内审项目计划和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同级审计监督计划,合理布局审计结构,增大同级监督的覆盖面和频;尝试采取中心支行内审人员派驻制、实行区域审计工作负责制、上级行派员参与同级监督、同级监督结论转报上级业务职能部门等形式,将同级监督与下查一级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三)加大考核,提高同级审计监督质量
建立同级监督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同级监督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制定专门针对同级监督审计项目的考核办法。区别于下查一级审计项目,将内审项目评比放在同等审计环境下,改变以往下查一级审计经常获得优秀项目的局面,鼓励内审人员大力开展同级审计监督。
(四)整合资源,加强同级审计监督力度
集中整合内审人力资源,深化内审层次和内审工作深度;设立专项审计监督资金,提供财力保障。积极为内审同级监督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采取措施,将单位内部的审计、监察、人事、会计财务、科技、办公室和安全保卫等具有完全或部分同级监督职能的力量进行有机组合,在职能分配、工作方式、协调协作机制和同级监督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发挥同级监督整体优势。
(五)培训人才,提高同级监督人员素质
重视和加强对内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同级监督技能培训,促进审计人员知识更新;推行内审岗位准入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准入门槛,挑选有具体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员经培训合格后充实到内审岗位:坚持内审同级监督以人为本原则,将内审部门建成人才培养、人才输送基地;实行内审人员分级管理。推动内审人员审计级别和审计成果挂钩,报酬奖励、职务晋升与审计级别挂钩。
(六)改进方式,提升同级审计监督效果
银行监督 篇7
券商挤兑主要有三点根本原因:一是在实践中, 资本作为非预期损失的缓冲, 在流动性冲击下显得无能为力。例如券商的基准资本充足率为8.8%, 但据SEC公布, 贝尔斯登在倒闭之前几个月中, 其资本充足率仍一直保持在13.5%之上;二是券商的杠杆率应该存在合理边界。贝尔斯登在2007年的总杠杆率、净杠杆率分别为30倍、16倍, 即只要总资产中的3%、风险资产中的6%发生净损失, 就会产生致命后果;三是现有风险管理体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复杂的Va R体系, 还是交易员风险控制线以及追缴保证金制度, 都属于严重依赖于市场变化的市场敏感性风险管理系统。以市场敏感性为基础的风险管理体系会增强“羊群效应”, 因为这一机制要求持有相似头寸的市场参与者在市场变动性增加和价格下降的同时减少风险头寸。价格下降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和协变性, 从而引发进一步的头寸抛售并形成恶性循环并导致流动性蒸发。
那么, 为了防止券商挤兑, 监管者能像银行那样对券商进行监管吗?虽然券商像银行一样是高杠杆机构, 概念上认为它们都应该置于统一的监管环境中。但是将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之扩展到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 甚至仅仅包括所有的券商都是危险的。券商的多数债权人不是小而零散的存款者, 而是大且狡猾的投资者, 一般的监管, 如存款保险制度, 对它们并不适应。合适的监管政策应当是券商合理地管理自身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 此外, 让券商的债权人也应该给它们提供市场纪律。如果券商的债权人获得完全保证, 那么外部市场纪律会下降。
然而, 现实中我们却看到联储并非持这样的态度, 它将救助的范围有效地扩大到了主要的券商, 比如: (1) 作为摩根收购贝尔斯登的一部分, 联储对其发放300亿美元贷款; (2) 新增2000亿美元融资工具将一些大券商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换为安全的美国国债; (3) 允许这些大券商和银行一样使用联邦贴现窗口。
本文对此的解释是:对金融系统来说太重要而不能倒闭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如贝尔斯登和其它主要的券商, 它们应当被有效地置于类似于银行的央行保护伞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少数券商是系统性重要的, 当发生债务挤兑时应该得到联储的流动性支持, 以及存款保险、贴现窗口和央行的最后贷款人制度。同时, 受到与银行同等的监督和管制。然而对非系统性重要的券商来讲, 这种安全网并不合理, 因为财政救助成本可能太高。券商, 除了少数一些可能被看作系统性重要的之外, 应该自生自灭, 而不需要任何外在或内在的保证。作为一个原则, 如果非银行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 且不能从私人的来源得到紧急流动性, 则其破产;如果非银行金融机构清偿力不足, 则其破产。向非银行机构提供最后贷款人支持的论点只适用于少数机构, 如规模上、与金融系统的相互联系上、或支付清算系统中的重要角色上看, 它们是系统性重要的。这些系统性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应该像银行一样管制与监督, 而小券商则可让它们在原有监管体系下继续运营。
尽管大券商可以像银行一样被监管, 但是包括存款保险、贴现贷款和最后贷款人制度构成的安全网并不是都适用于券商, 比如公共部门提供的完全存款保险就不能给予任何券商。可以考虑让私人部门来提供这种保险, 或者强制券商合理地管理它们的流动性风险, 施加比银行更高的流动性比率。对系统性重要的券商而言, 能获得的最重要的政府支持应该是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虽然这种支持应该能通过几种途径得到, 但救助的可能性及救助的规模不能确定。这样, 一定程度的不确定会降低券商的道德风险。最重要的是, 最后贷款人救助在券商仅仅是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 不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但如果是因为清偿力不足而导致的救助, 则券商的股东、管理者、债权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损失。
参考文献
[1]Crouhy, M., S.M.Turnbull, and L.M.Wakeman, “Measuring Risk Adjuste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Risk, 2 (1) , 1999, pp.5~35
[2]Froot, K.A., and J.C.Stein, “Risk Management, Capital Budget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 Policy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47 (1) , 1998, pp.55~82
银行监督 篇8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对经济事项的调节、指导、控制的方式对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合理、合法有效的考核与评价, 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影响, 来实现预期制定的目标。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既包括事前也包括在事中
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加强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 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发挥其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证有良好的实施环境, 所以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在工作中转变观念, 严格按照审计制度进行, 加强同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 对审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深入地分析, 提出可行性意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 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二)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要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应该根据我国审计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 在充分考虑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对被审对象的会计账目、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预决算执行情况都应该有详细的审查规定, 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实现内部审计标准化和规范化,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为改善本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 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中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集中管理性, 一种是分散管理性, 其中集中管理性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时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 包括企业的规模大小和企业的经营特点, 这样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在人员的配置上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要专职化, 这样才能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一致, 对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
和事后。任何一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都会有相应的会计核算和监督, 商业银行作为以经营货币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质的企业, 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破坏性, 这就更需要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和监督部门相配套。
为了加强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 以及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国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依次出台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2001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的试行条例, 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管理, 完善内部的会计监督和管理;2005年1月, 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
(四) 及时调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
在以往的企业内部审计中主要是“查错防弊”, 但是在新时期, 企业在发展中借鉴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经验,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上由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 在各项工作中出错的几率也在不断减少, 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以往的“查错防弊”向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和服务转变, 将内部审计工作拓展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五) 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方面, 在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中要不断引进优秀的人才, 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还应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新的与审计有关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使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可以按照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此外, 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对于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这样才能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
四、结论
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使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荣堂.探讨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
[2]张建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1 (05) .
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要求商业银行建立系统、透明和文件化的内部控制的体系, 并且这种监督体系还要根据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变化进行改进, 以确保银行部门内部控制的良好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加入WTO之后,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复杂多变, 金融风险时有发生,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部门任重而道远。
二、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 其在加强内部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伴随着股份制改革和重组上市而来的挑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失效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首先, 银行业对内部控制尤其是会计监督的理念较差, 在银行所从事的经营业务中, 还没有树立起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的意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 会计监督指的是会计从业人员按照法律规定, 对单位内部经济事项的合法、真实和有效性进行监察、督促, 并将法律规定所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落到实处。它是内部监督但是不限于内部监督。法律和有关法规规定, 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对各种财产资金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经济合同和计划的监督;对企业成本费用和经济利润的监督等。但是现在的银行会计部门对会计监督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对会计账簿的核算和监督上面, 这样就会导致银行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够健康有序的进展, 也就没有科学独立和权威的内部控制的体系。目前, 我国各个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普遍重视银行经营的效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其次, 制度建设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其他国家来说较晚, 研究也相对滞后, 国有银行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成型的内部控制的体系, 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对事中的监督, 不能对会计账簿和会计资料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内部会计监督方面,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监督不够完善, 银行内部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将会计监督工作作为事后评价和稽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没有将其贯穿到整个会计工作中来, 也没有对会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将会计监督的功效大大的削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能否规范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促进和保障国有银行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和经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否则银行内部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匹配会加大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 银行的业务品种不断增多, 这就更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加以保障,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更要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对内部控制的职能, 防范各种风险。
再次, 在网络信息时代,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电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也会导致会计监督不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会计账簿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手段也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银行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毕竟低于专业计算机人员的水平, 因此, 还不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目前对银行所使用的印章和票据签章等还是停留在眼观的层面, 而不能采用技术手段对其真伪进行辨别, 加大了业务风险;另外,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手段也还大多依赖手工进行处理, 许多银行业务的处理和控制呈现滞后性, 许多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
最后, 商业银行没有相应的健全的内部控制激励的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就不够健全和完善, 因此, 也就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的使用可以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激励措施只是针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的, 而不是针对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结果情况所采取的, 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风险防范的能力相对较差。
三、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银行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和会计人员双重因素所导致的, 其中归属于银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 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会计监督效用削弱。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保障体系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为业务操作层的防线, 这道防线主要针对的是银行柜员而言的, 柜员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应该按照岗位规章和业务操作流程, 主要起到事中监督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各个部门的内勤坐班主任对银行业务管理以及对管理部门日常检查, 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第三道防线是银行内部审计监察,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网点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管理部门财务核算的公允性进行审计和监督。这三道防线对银行业务的监督虽然比较全面和集中, 但是其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 重心也只是倾向于柜台办理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这种内部审计模式还不是对一级法人负责的垂直领导的模式, 会计监督工作不能够独立开展, 同时也丧失了权威性。
第二,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制约机制失效导致会计监督的弱化。会计法规定了不相容的职务应当分离, 比如商业银行中负责记账的和出纳员应该分离;印押证机分开管理、账款分离等, 这些都有助于会计控制程序发挥制约作用, 只有这些制约机制发挥作用会计监督机制才能生效,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程序一旦失效就会导致内部人员工作出现漏洞, 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会趁机做出违法的事情。
归属于银行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导致会计监督失效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银行会计基础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 这里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业务素质又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综合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根源, 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保障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体制的完善和健全, 并且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 做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归根到底银行的会计监督还是人的监督, 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的提高,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会计人员选聘和晋升机制, 选用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论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
◎文/徐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引入了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 高校的内部控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背景, 对如何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高校;内部控制
一、引言
财务信息化是指通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将财务和会计活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析, 处理管理的一种方式。财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 MPPII等一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随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 很多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以SAP、甲骨文、Sage等著名的信息公司开发的一些先进的财务软件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高校也引入了先进的财务系统, 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 高校的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中介绍了一款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广泛应用的财务软件:复旦天翼高校财务管理系统, 并基于这一软件系统的应用, 对于如何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展开分析。
二、财务信息化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 高校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信息系统在高校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记账工作已经基本上由计算机信息处理代替, 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和报表制作也基本上由财务信息系统来完成, 因此, 通过对于会计账簿的审核和对于财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这种传统的内部控制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开始向对于财务原始数据的审查, 对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 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控制等信息的处理和控制。例
其次,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完善会计监督的三道防线, 对银行业务的会计监督需要独立性较强的第三者进行, 单位内部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来执行监督的任务, 因此, 应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三, 完善内部控制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励措施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对于奖励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元化, 除了利用物质进行激励之外还可以增加假期、带薪培训等方式。
如, 复旦天翼财务信息系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报表设计系统, 用户可根据财务外部和内部人员的需要, 利用系统提供的自由报表功能, 生成各种外部上报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层需要的内部统计、汇总、分析表。在这种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背景下, 高校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 就要针对这一系统设计出相对的内部控制方案, 从而能够很好的对于信息化的财务报表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 对高校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财务工作中, 开始使用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活动。在这种新的背景下, 高校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部控制部门的很多工作开始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信息工作。这对于高校的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熟练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 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很好的使用。例如, 复旦天翼财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简单地代替手工账核算, 更重用的是它将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经费限额控制、经费的来源、开支范围、会计责任考核等有效地纳入项目管理中, 并将科目核算与项目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将会计工作提高到管理层次上。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就要对于这一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很好的研究和掌握, 从而能够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三) 高校资金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资金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高校的货币资金主要是以收支两条线为原则, 实施国库集中管理的办法, 高校上级部门对于高校的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也是传统的财政管理办法, 通过国库来对于高校的资金进行管理。在财务信息化应用以前, 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岗位分工, 支付审批, 库存管理, 会计账簿的审查等来进行的。随着复旦天翼财务系统的应用, 传统的资金管理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高校可以通过这个财务系统中的无现金报账系统实现与银行和国库的无缝对接, 资金的往来和支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进行, 基本上很少会用到实物现金和会计凭证等实物
除此之外, 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金融创新, 不断开拓新的金融产品, 提高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水平, 更多的将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运用到会计监督当中来。
参考文献
[1]百可秀, 王贺.浅谈如何发挥银行会计监督效能[J].辽宁经济, 2012.
银行监督 篇9
一、祁县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基本情况
2011年11月份, 祁县人民政府出台《祁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撤销预算单位账户, 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在代理商业银行开设零余额账户, 国库单一账户与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算, 实行支付。经祁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和建设银行签订清算协议并报备晋中市中心支库, 2011年12月份开始实施由建设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257笔、金额133357万元, 预算单位由2011年的50个发展到目前138个预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
二、国库对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管情况
祁县支库2011年12月至2013年9月共办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20257笔、金额133357万元, 国库监督过程要求财政部门提供支付非预算单位文件依据18笔, 金额1446万元。国库部门通过强化监管职责和流程落实, 起到一定的防范资金风险作用。
(一) 细化日常监督
一是认真审核代理银行业务资料合规性, 坚持凭证交接签收登记制度, 明确各方责任, 把好初审关;二是认真核对代理银行集中支付清算电子信息与纸质凭证、财政部门集中支付额度电子信息与纸质凭证的一致性, 对非预算单位拨款要求提供相关文件, 对超过200万元拨款由会计主管审核, 把好控制关。
(二) 强化事后监督
一是由监管员对每日支出业务原始凭证总金额与摘要为“xx财政局支出业务”对应库款账户下的转账凭证发生额认真核对, 往账清单明细与原始凭证逐笔核对, 把好事后监督关。二是严格坚持每月与财政、代理银行进行额度对账, 逐笔核实资金往来, 确保资金拨付安全有效。
(三) 做好非现场监督
定期对代理行进行检查, 重点对代理银行内控制度、资金支付与清算、零余额账户管理与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 从中查找违规问题端倪和相关线索, 对检查中发现的资金退回业务流程不规范等行为及时进行纠正, 切实提升监管效能。
三、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一) 国库监督职能弱化
实施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前 , 对预算单位的拨款由财政部门向人民银行提交预算拨款凭证, 人民银行国库人员受理和审核其拨款用途是否合理、财政资金支出是否合规等, 审核无误予以办理拨款和清算手续。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 , 拨款由财政部门直接开具支付令 , 由代理银行将资金直接支付到收款人或用款单位账户 , 再由代理银行与人民银行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清算。这种支付和清算方式使人民银行对财政拨款的有效监管出现缺位, 对预算拨款由直接审核变为事后审核。
(二) 国库监督重心转移
由于代理银行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因此在承办代理业务中, 代理银行在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审查发挥不了应有的监督作用。因此国库监督重点不仅对财政性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规性监督, 还要对代理银行业务的规范性进行监督。
四、相关建议
(一)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代理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监督制约机制
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仅包括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 , 明确人民银行国库对集中支付业务的监督权利, 国库部门还要根据自身实际细化对财政和代理行的监督职能, 特别对大额支付业务进行重点监控;同时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监管信息, 相互支持, 实现共同管理协作机制中的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提高监管效率。
(二) 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国库集中支付模式上可选择直接支付由人民银行办理和授权支付由代理银行办理。目前国库部门已加入了现代化支付系统, 具备了与商业银行同等的资金清算能力, 直接支付可取消零余额账户这一中间环节, 由人民银行国库直接支付并清算财政资金, 国库更好地采取库存余额和支付额度的双重控制有效避免商业银行代理模式下“先支付、后清算”所造成的国库监督滞后等一系列风险问题。授权支付由代理银行办理则可满足预算单位零星小额资金支付的需要, 也可解决代理银行大量垫付资金的风险。
( 三 ) 逐步取消财政专户, 将财政资金统一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
随着国库核算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TCBS系统正式上线, 取消财政专户, 将财政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管理的时机已越来越成熟。这样既能实现资金的集成管理和集中监控, 促进国家预算的顺利执行, 又能保证资金的安全, 进而增强政府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四) 创新财政专户管理新模式, 全面反映财政资金收支情 况
银行监督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会计风险,管理,监督
现代商业银行柜面会计风险是指银行营业网点受理客户业务交易过程中, 由于银行柜面会计人员操作失误或有关制度执行不严等原因至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是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主要领域。
1 现代商业银行柜面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1) 岗位权限设置的会计风险。柜面会计业务柜员系统交易权限设置超出实际岗位职责需要, 未根据实际岗位职责设置会计业务系统操作权限, 柜面会计人员操作权限设置过大, 承担的会计岗位职责与系统操作权限不匹配容易造成存有侥幸心理的柜员过度使用操作权限, 易引发操作风险。如:同一会计人员在系统中对应两个以上操作员号, 指纹认证系统多个操作员预留为同一个人的指纹, 导致一人拥有多个操作员的系统权限, 存在极大风险隐患。柜员岗位职责变动, 操作权限未及时作相应的调整。
(2) 操作失误型会计风险。柜面会计人员在会计业务操作执行、传递和流程管理中, 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柜面会计业务操作风险事件。
(3) 主观违规型会计风险, 员工明知道规章制度, 却有意去违反各种规章制度, 从而导致发生风险, 虽然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 但同操作失误型相比, 带来的损失却要大的多。例如:某支行月末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存款任务, 指使柜面会计人员将一笔要解付的大额汇票不是冲减汇出汇款科目而是记入单位存款账户, 至使该月末虚增存款从而造成了银行清算资金往来科目借方有余额, 单位存款虚增银行多支付利息, 企业单位多缴税款。又如:某商业银行为发展业务违规开立单位结算账户, 以及柜面会计人员利用本人或控制的账户与公司机构及机构类客户进行资金划转, 为满足业绩考核需要人为调节所在机构对公存款、虚增网银交易量这些都属于明知故犯, 风险隐患极大。
(4) 制度执行不严造成的柜面会计风险。柜面会计人员临时离岗未退出或锁定系统操作界面, 易导致他人进入操作界面, 盗用操作权限进行操作, 为他人作案提供可乘之机。未将所保管的会计重要空白凭证、会计印章等重要物品收妥, 可能导致会计重要单证遗失、被盗用;会计印章保管与实际使用人不相符, 多人混用印章, 由他人代管代用会计印章, 易引发他人盗用伪造会计印章进行外部欺诈;柜面会计人员携带会计印章违规上门收款以及未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引起差错或风险事件导致银行承担资金风险, 以及会计记账人员与复核人员共用一套印鉴卡, 存在偷换印鉴卡的风险;复核员未折角验印, 未履行复核监督职责, 无法及时发现假印章;印鉴卡正副卡数量不一致, 存在缺失现象, 无法对客户印鉴进行复核验印, 这些情况都会引许多风险。
(5) 会计核算不规范产生的会计风险。部分商业银行柜面会计人员未按要求收取手续费, 减少了结算收入; 还有会计人员将应记入结算业务支出的款项, 错记入到中间业务支出科目, 部分网点将保证金存款误放入到专用存款账户科目中核算, 造成科目核算混乱。
2 现代商业银行柜面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2.1 基层网点管理不到位, 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发展各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 各商业银行工作的重心主要倾向于指标数字, 往往以数字指标的高低来论“英雄”, 用指标任务的考核替代管理, 致使基层行负责人为完成上级行下达指标任务表现其功绩, 重指标任务而轻风险, 挺而走险钻风险制度的空子做触犯红线的事, 导致银行产生会计风险。
2.2 柜面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商业银行会计新业务的不断发展, 柜面会计人员业务熟练程度不够, 加上有些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法律意识淡薄、风险防范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眼高手低, 看着会、听着懂操作起来就会出错, 违规违章操作经常发生。更有一些官宦子弟无视各种规章制度存在, 导制会计柜面风险产生。
2.3 后台稽核力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 柜面会计工作的事后稽核部门缺乏实效性, 稽核监督制度有名无实, 流于形式。后台稽核人员工作敷衍了事, 没有认真履行职责, 对柜面会计业务不能发现问题, 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会计风险, 没有充分发挥稽核的职能, 从而也没起到事后稽核工作的实质作用。
3 强化商业银行柜面会计风险防范和监督的措施
3.1 以制度建设为基础, 切实提高柜面会计人员的合规操作能力
(1) 完善柜面会计业务操作制度, 对重要风险点的操作和控制予以明确和规范;定期学习柜面会计操作手册、帐户管理指引、印章管理办法等;对已启用的印鉴卡实行“分人保管, 谁保管, 谁使用”的管理原则;每个账户所对应的印鉴卡 (银行留存的正副卡) 由印鉴初审、复审人员分别保管使用。严禁将印鉴卡交叉使用或出借他人。对已启用的印鉴卡应纳入重要物品保管。柜员临时离岗时, 应将印鉴卡装箱上锁, 营业终了入保险柜或随运钞车入金库保管。
(2) 完善内控管理制度, 加强商业银行网点柜面会计风险防范措施、加强账户和大额现金管理、突击检查等办法。
(3) 加强会计业务及内控知识培训, 管辖行定期开展柜面会计及内控知识培训和“上门培训”工作, 定期举办柜面会计风险防控知识竞赛。
3.2 强化柜面会计业务风险控制, 提升柜面会计风险防范能力
(1) 加强柜员会计人员操作权限管理, 对所有柜面会计人员权限设置的规范性、授权柜员及上门收款合规情况进行规范。
(2) 柜面会计人员应按照统一会计核算原则, 以实际发生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 准确地记入相应的会计科目, 如实反映柜面会计业务状况。规范前台柜面会计业务操作。
(3) 强化会计人员轮岗管理, 会计人员轮岗是防范案件和事故,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进行网点内岗位调整、跨网点轮岗、跨支行工作调动等办法, 对符合轮岗条件的会计人员、授权员及主管进行全面轮岗。
3.3 建立有效的柜面会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
(1) 进行柜面会计业务风险事前防范, 企业会计单位开办上门收款、送款业务必须进行审批, 上级审批部门必须对企业客户的准入条件及提供安全场所的情况进行调查核实, 并安排专人专车完成上门收款工作。办理上门收款、送款业务必须与客户签订协议, 协议要素必须齐全, 应在协议中约定上门收、送款的时间、场所、期限、交接方式, 根据有关收费标准商定服务费用,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差错和纠纷的处理办法。严禁柜面会计人员携带会计印章收款。
(2) 加强柜面会计风险事中监督;加强会计主管履职监督, 督促会计主管做好柜面会计业务监督工作;会计主管要定期查看稽核差错, 不仅对差错柜面会计人员进行经济处罚, 并追究会计主管的管理责任, 进一步强化网点合规操作意识。印章交接必须由会计主管或指定人员监交, 办妥交接手续, 以明确责任。会计主管岗位调整时, 其保管的会计专用印章交接由主管行长或上级行主管部门派员监交。交接时, 交接人员和监交人员均应在登记簿上签章。
(3) 加强会计操作风险事后检查;充分利用稽核系统, 柜面监测系统每月或每季产生数据通报, 直接利用通报结果, 根据稽核系统和柜面监测系统所通报的问题, 对柜面会计人员及会计主管进行统一评分, 切实加强柜面风险管理。
(4) 强化对账管理, 规范对账操作, 提高对账回收率。利用会计集中对账管理系统, 对账签约方式要灵活多样化, 加强对未生成对账单账户、不对账账户、逾期未回执账户、客户自取对账单账户、争议账务账户、连续验印不符账户等异常账户的监控管理, 实现对账工作前后台分离, 实现对账单回收、验印、核对、登记后台集中自动化处理, 逐步减轻前台对账回单验印与核对的压力。
(5) 丰富检查手段, 转变检查方式, 利用非现场检查手段开展会计营运检查工作 , 加大非现场检查的力度, 充分利用各种系统及监控录像柜面会计开展非现场检查, 与现场检查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 提高会计风险检查的质量和效率。对同一会计人员对应多个柜面岗位权限、逆程序办理现金收付及转账业务、通过内部账户虚增款、单位会计结算账户大额进出资金等情况开展非现场检查, 对存在的疑点进行现场核实并彻底进行整改。
3.4 完善柜面会计业务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1) 加强完善柜面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进一步完善柜面会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 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 整合、梳理现有内部柜面会计管理制度。统一柜面会计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 完善并强化其风险管理作用, 尽可能覆盖所有会计业务环节和风险点, 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对于重要柜面会计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对于银行柜面会计流程、计算机系统的设计过程和会计业务组织结构应建立有效的控制程序;建立会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对硬件、柜面会计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数据和操作环境, 以及设计、采购、安全和使用实施控制, 以确保柜面会计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建立柜面会计岗位责任制度、授权审批制度、业务操作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突发事件控制制度等。
(2) 规范会计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
在内控制度层次上, 建立严密完整的分级授权体系, 对不同重要程度的会计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在内控对象上, 改变对柜面会计员工控制制约较多, 对管理层控制制约较少的现象, 确保内控能够涵盖内部风险管理和柜面会计业务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在内控岗位管理上, 加强内部会计岗位责任制, 力求会计岗位目标实施量化考核, 重要会计岗位尽量单设, 各岗位和部门相对独立, 达到内控所需的双重控制和交叉检查, 所有部门都应共同参与对柜面会计风险的管理。
(3) 加强会计岗位职责和业务权限的制约、制衡。
要建立强化相互制约的柜面会计业务岗位职责,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权利。要进一步强化会计主管在营业网点各项柜面业务的事中授权管理, 强化会计主管柜面会计业务授权工作, 通过抓好会计主管理的授权、管理、培训、考核等措施, 真正发挥会计主管在柜面的堵关把口的作用, 防范柜面会计风险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巴塞尔委员会.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01 (01) .
[2]毛文彬.浅谈基层行临柜操作管理中主要风险及控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04 (08) .
[3]徐浩.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4]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会计业务上门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2010, 99[S].
[5]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会计专印章管理办法, 2009, 210[S].
[6]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识别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7]中国建设银行.进一步明确人民币银行账户管理相关规定通知, 2009, 86[S].
加强人民银行事后监督工作的思考 篇11
一、事后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体制不顺
目前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接受上级行会计、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多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 不实行垂直管理。这种体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业务指导和管理实际缺位。总行未设事后监督主管部门, 省级事后监督部门对下无权进行管理和业务指导, 造成各中心支行事后监督部门各自为政, 纵向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横向交流无人组织, 不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不能及时了解新政策和新业务, 也不能及时接受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 特别是不能及时掌握具体业务操作的变化, 影响了监督的有效性。
(二) 监督流程和标准欠规范
由于业务管理和指导的缺位, 各级事后监督部门在制度建设和监督模式、监督流程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制定的监督流程和监督标准参差不齐, 导致事后监督的科学性、完整性和现实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一定欠缺, 降低了监督检查的效能。目前, 事后监督工作还较多停留在合规性监督层面, 即对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的凭证账表等逐一进行勾对、整理、装订和归档, 较多地注重围观差错检查, 对发现的问题也只是就问题提建议, 忽视了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评估判断, 对风险的潜在发生更没有起到警示的作用, 缺乏能够帮助被监督部门提前发现并有效防范化解核算业务中潜在风险问题的有效信息。
(三) 监督方式及手段不够完善
现有的会计、国库、发行会计核算均已采用了先进的核算程序, 完全依赖计算机处理。目前事后监督中心仅有会计核算监督系统上机运行监督, 其他业务监督只能凭借手工翻阅传票方式, 以经验来判别风险隐患。在这种监督模式下, 事后监督人员必须通过逐张审核会计业务凭证, 逐项阅读系统日志, 并与有关账表、清单进行勾兑监督,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监督人员难以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风险点实行重点监督, 影响了事后监督的工作效率。特别在业务量大的情况下, 事后监督工作时效性差, 难以完成每日大量的监督任务, 影响了监督效果。
(四) 事后监督队伍建设不到位
一方面人员配备相对不足。目前事后监督部门普遍存在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 事后监督部门不仅要对各项核算业务进行全面审核和勾对, 还要承担大量会计核算资料的整理装订和档案管理工作, 人少业务量大, 监督往往不到位, 只是一种粗放型监督, 对深层次问题研究不够。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培训机制。由于事后监督部门没有垂直领导的上级部门, 因此几乎没有对事后监督部门进行系统的培训, 事后监督部门人员边摸索边干, 监督质量难以提高。
二、改进事后监督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 建立科学的事后监督管理体制, 明确职责
有效发挥事后监督中心职能作用, 必须理顺体制, 明确职责, 正确处理好横向、纵向的管理关系, 确保事后监督中心工作正常运行。为此建议实行垂直领导, 由总行成立或明确事后监督的管理部门, 负责对事后监督的指导工作。各大区分行设立相关的事后监督管理部门, 明确工作职责, 建立统一的事后监督工作模式, 管理辖内的事后监督中心。各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既对上级行负责, 又对本行负责。这样就能实现是后监督工作的统一协调和管理, 即便于上级行制定统一的事后监督操作规程, 开发统一的业务监督系统, 又便于组织事后监督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提高广大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 建立统一规范的监督标准, 促进事后监督工作规范化
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建立至上而下的统一的事后监督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真正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在职责履行中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不为经济业务发展变化、会计新业务日趋复杂而束手无策, 不为个人主观或他人主观意志所左右。提高监督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统一制定风险监督流程, 用统一的制度规范事后监督行为, 推进监督业务标准化管理, 防范监督忙点, 以增强风险评估和预警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 创新监督的手段和方法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 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为依托, 对各项会计核算业务处理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以现代技术代替人工监督, 对重点时间、重点交易、重点账户、重点环节等设立系统报警信息, 对一般业务进行随机监督, 提高监督效率。加快投入计算机监督系统建设, 通过相对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实施系统安全监督。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 将工作重心向日常业务风险性分析评价、预警提示、建议督导、信息反馈转移。把监督重点由单笔核算业务的二次复核向业务办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重点监督转移。由注重事后纸质凭证向与事前、事中内部控制并重转变, 突出防范资金风险转移。建议统一开发国库会计集中系统和货币发行监督系统, 同时开发电子档案系统, 集会计、国库、货币发行、档案管理于一体的综合监督系统, 这样可以开展业务风险监测和评估, 提高事后监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四) 强化业务培训, 提高监督队伍素质
一是建立事后监督人员定期培训机制。事后监督人员素质的高低,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事后监督效能, 因此不仅要及时组织监督人员参加业务部门组织的新业务、新制度、新系统的学习培训, 及时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避免出现外行监督内行的现象, 而且要有针对性的对事后监督人员进行监督方法和技巧等方面进行专项培训, 提高监督人员操作技能和风险防范意识;二是要建立监督岗位交流制度。首先要实行事后监督部门内部岗位之间的定期轮换, 有目的地让事后监督人员进行不同任务的监督, 提高监督人员的全方位监督的能力。其次, 要实行事后监督部门与会计核算部门之间人员的交流机制, 既能达到提高监督人员的会计核算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的目的, 也能从会计核算部门选拔业务骨干充实到事后监督岗位, 达到双向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跃.制约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效能发挥的因素和对策[J].黑河学刊, 2011 (09) .
【银行监督】推荐阅读:
如何做到银行事后监督10-07
农商银行内部审计监督08-24
银行稽核监督工作总结09-12
银行事后监督工作总结10-05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08-02
现代商业银行的监督与稽核08-25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05-12
司法考试复习资料:银行业监督管理法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