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

2024-08-02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共7篇)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 篇1

2016关于船舶行业规范企业监督管理办法(全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已公告的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船舶建造企业(以下简称规范企业)的动态管理,督促其保持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要求并改进提高,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已公告的规范企业,规定了规范企业监督检查、变更、整改、撤销公告等管理事项及程序。

第三条 本办法是开展规范企业监督管理的主要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舶工业行业主管部门(以下统称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中央企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央企集团)应依据《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和本办法加强对规范企业的.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规范企业管理,负责规范企业监督检查、变更、整改、撤销公告等动态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央企集团负责本地区(本集团)规范企业的监督管理,负责涉及规范企业动态管理的有关初审、数据汇总及相关材料报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核查等工作。

第六条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级社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和维护规范企业信息数据库和网上信息系统,开展规范企业管理信息汇总和分析工作。

第七条 规范企业应自觉保持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积极配合监督 检查。

第三章 监督检查

第八条 监督检查采取企业自查自评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是检查规范企业达标项和年度指标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情况。

第九条 规范企业应于每年4月底前提交上一年度的自查自评报告(见附件1),由各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央企集团审核后于5月底前报工业和信息化部。央企集团所属企业应同时抄送所在地的省级行业主管部门。

第十条 规范企业应在自查自评报告中按照《船舶行业规范条件》和本办法的要求,对企业涉及《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有关情况变化和改进提升等方面进行重点说明。

第十一条 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央企集团应适时对本地区(本集团)的规范企业进行现场检查。对每个规范企业的现场检查原则上不应少于每两年一次。

第十二条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级社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对规范企业自查自评报告进行审查。

第十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规范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不定期组织对规范企业执行《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情况进行现场抽查。

第十四条 鼓励社会组织、公众和媒体对规范企业出现不符合《船舶行业规范条件》的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章 变更

第十五条 规范企业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出变更公告申请:

1、企业名称发生变化的;

2、企业注册地址发生变化的;

3、中央企业隶属的央企集团发生变化的;

4、规范企业之间兼并、重组导致公告内容发生变化的。

第十六条 发生本办法第十五条所列情况之一的,企业应于变更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变更申请(申请报告见附件2),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或央企集团核实后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经审核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进行变更公告。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 篇2

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对经济事项的调节、指导、控制的方式对客观发生的经济活动所进行的合理、合法有效的考核与评价, 同时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影响, 来实现预期制定的目标。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既包括事前也包括在事中

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三、加强新时期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一) 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发挥其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保证有良好的实施环境, 所以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在企业的发展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企业内部审计规章制度, 保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在工作中转变观念, 严格按照审计制度进行, 加强同企业其他部门的联系, 对审计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深入地分析, 提出可行性意见。保证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 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二)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要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有效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应该根据我国审计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 在充分考虑本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对被审对象的会计账目、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以及预决算执行情况都应该有详细的审查规定, 这样才能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实现内部审计标准化和规范化,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为改善本企业的管理,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 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中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集中管理性, 一种是分散管理性, 其中集中管理性可以保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时要按照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 包括企业的规模大小和企业的经营特点, 这样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在人员的配置上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要专职化, 这样才能与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一致, 对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

和事后。任何一家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都会有相应的会计核算和监督, 商业银行作为以经营货币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特殊性质的企业, 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甚至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破坏性, 这就更需要健全完善的会计核算和监督部门相配套。

为了加强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 以及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所开展的业务健康有序的发展, 我国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监督方面做出了许多的努力。中国人民银行于1997年依次出台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和《进一步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和管理的若干规定》。2001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基本规范和货币资金的试行条例, 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管理, 完善内部的会计监督和管理;2005年1月, 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

(四) 及时调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

在以往的企业内部审计中主要是“查错防弊”, 但是在新时期, 企业在发展中借鉴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经验, 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上由于信息化设备的使用, 在各项工作中出错的几率也在不断减少, 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以往的“查错防弊”向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咨询和服务转变, 将内部审计工作拓展到企业的各个方面。

(五) 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一方面, 在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中要不断引进优秀的人才, 对他们的专业知识要经过严格的考核。随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还应该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不断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新的与审计有关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使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可以按照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此外, 在企业内部审计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对于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罚, 这样才能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视程度。

四、结论

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帮助, 企业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 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 使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荣堂.探讨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工业审计与会计,

[2]张建军.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1 (05) .

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要求商业银行建立系统、透明和文件化的内部控制的体系, 并且这种监督体系还要根据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变化进行改进, 以确保银行部门内部控制的良好发展。但是由于我国加入WTO之后, 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经济环境也复杂多变, 金融风险时有发生,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部门任重而道远。

二、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 其在加强内部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伴随着股份制改革和重组上市而来的挑战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失效导致了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首先, 银行业对内部控制尤其是会计监督的理念较差, 在银行所从事的经营业务中, 还没有树立起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的意识。根据《会计法》的规定, 会计监督指的是会计从业人员按照法律规定, 对单位内部经济事项的合法、真实和有效性进行监察、督促, 并将法律规定所依法办理的业务内容落到实处。它是内部监督但是不限于内部监督。法律和有关法规规定, 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账簿和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对各种财产资金的监督;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对经济合同和计划的监督;对企业成本费用和经济利润的监督等。但是现在的银行会计部门对会计监督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对会计账簿的核算和监督上面, 这样就会导致银行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不能够健康有序的进展, 也就没有科学独立和权威的内部控制的体系。目前, 我国各个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分支机构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 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制度的具体执行者普遍重视银行经营的效益而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其次, 制度建设方面, 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研究较其他国家来说较晚, 研究也相对滞后, 国有银行内部没有形成一个成型的内部控制的体系, 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也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是对事中的监督, 不能对会计账簿和会计资料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内部会计监督方面,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监督不够完善, 银行内部对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到位, 将会计监督工作作为事后评价和稽核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没有将其贯穿到整个会计工作中来, 也没有对会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将会计监督的功效大大的削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会计监督制度能否规范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会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促进和保障国有银行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和经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否则银行内部没有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之相匹配会加大银行业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 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 银行的业务品种不断增多, 这就更需要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其加以保障, 尤其是在网络时代更要执行《会计法》赋予的对内部控制的职能, 防范各种风险。

再次, 在网络信息时代,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电子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也会导致会计监督不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 会计账簿和会计信息的处理手段也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银行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毕竟低于专业计算机人员的水平, 因此, 还不能够有效的对银行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目前对银行所使用的印章和票据签章等还是停留在眼观的层面, 而不能采用技术手段对其真伪进行辨别, 加大了业务风险;另外,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的手段也还大多依赖手工进行处理, 许多银行业务的处理和控制呈现滞后性, 许多问题不能够及时解决。

最后, 商业银行没有相应的健全的内部控制激励的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就不够健全和完善, 因此, 也就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激励措施。激励措施的使用可以调动会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国有商业银行目前的激励措施只是针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开展情况进行的, 而不是针对银行内部控制工作结果情况所采取的, 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风险防范的能力相对较差。

三、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由银行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和会计人员双重因素所导致的, 其中归属于银行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 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使得会计监督效用削弱。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保障体系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为业务操作层的防线, 这道防线主要针对的是银行柜员而言的, 柜员在办理银行业务时应该按照岗位规章和业务操作流程, 主要起到事中监督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各个部门的内勤坐班主任对银行业务管理以及对管理部门日常检查, 起到事后监督的作用;第三道防线是银行内部审计监察, 审计的对象主要是银行网点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合规性、管理部门财务核算的公允性进行审计和监督。这三道防线对银行业务的监督虽然比较全面和集中, 但是其连续性和系统性不够, 重心也只是倾向于柜台办理的银行业务。商业银行这种内部审计模式还不是对一级法人负责的垂直领导的模式, 会计监督工作不能够独立开展, 同时也丧失了权威性。

第二,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制约机制失效导致会计监督的弱化。会计法规定了不相容的职务应当分离, 比如商业银行中负责记账的和出纳员应该分离;印押证机分开管理、账款分离等, 这些都有助于会计控制程序发挥制约作用, 只有这些制约机制发挥作用会计监督机制才能生效,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程序一旦失效就会导致内部人员工作出现漏洞, 甚至有的工作人员会趁机做出违法的事情。

归属于银行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导致会计监督失效的原因主要是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银行会计基础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内部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 这里的会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既要有娴熟的业务素质又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综合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及出现问题的根源, 应该采取有力的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 保障国有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体制的完善和健全, 并且更好的防范金融风险。

首先, 做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归根到底银行的会计监督还是人的监督, 人员素质的提高能够强化会计监督的力度。要不断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制意识的提高, 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会计人员选聘和晋升机制, 选用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论财务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

◎文/徐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高校在财务管理中引入了先进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 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 高校的内部控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内部控制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文基于财务信息化的背景, 对如何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高校;内部控制

一、引言

财务信息化是指通过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 将财务和会计活动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来进行分析, 处理管理的一种方式。财务信息化主要包括会计电算化, MPPII等一些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随着财务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 很多先进的财务信息化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尤其以SAP、甲骨文、Sage等著名的信息公司开发的一些先进的财务软件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我国的很多高校也引入了先进的财务系统, 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进行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高校财务管理的效率, 对于高校的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 高校的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中介绍了一款在我国很多高校中广泛应用的财务软件:复旦天翼高校财务管理系统, 并基于这一软件系统的应用, 对于如何加强高校的内部控制展开分析。

二、财务信息化对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 高校内部控制的重点发生了变化

随着财务信息化的发展和财务信息系统在高校财务和会计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重点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会计记账工作已经基本上由计算机信息处理代替, 财务管理中的信息处理和报表制作也基本上由财务信息系统来完成, 因此, 通过对于会计账簿的审核和对于财务信息的监督和管理这种传统的内部控制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的内部控制的重点开始向对于财务原始数据的审查, 对会计信息的输出控制, 对财务管理系统的程序控制等信息的处理和控制。例

其次,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完善会计监督的三道防线, 对银行业务的会计监督需要独立性较强的第三者进行, 单位内部通常由内部审计部门作为第三道防线来执行监督的任务, 因此, 应该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

第三, 完善内部控制需要有效的激励政策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激励措施应该做到奖罚分明。对于奖励内容也应该丰富多元化, 除了利用物质进行激励之外还可以增加假期、带薪培训等方式。

如, 复旦天翼财务信息系统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报表设计系统, 用户可根据财务外部和内部人员的需要, 利用系统提供的自由报表功能, 生成各种外部上报会计报表和内部管理层需要的内部统计、汇总、分析表。在这种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背景下, 高校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 就要针对这一系统设计出相对的内部控制方案, 从而能够很好的对于信息化的财务报表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 对高校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财务信息系统的应用, 在财务工作中, 开始使用大量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来替代传统的人工活动。在这种新的背景下, 高校内部控制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内部控制部门的很多工作开始涉及到大量的计算机信息工作。这对于高校的内部控制部门的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部控制人员不仅要熟练财务会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精通计算机信息技术, 能够对财务信息系统进行很好的使用。例如, 复旦天翼财务信息系统不仅仅是简单地代替手工账核算, 更重用的是它将资金占用、成本管理、经费限额控制、经费的来源、开支范围、会计责任考核等有效地纳入项目管理中, 并将科目核算与项目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达到将会计工作提高到管理层次上。在这种背景下, 高校内部控制人员就要对于这一账务处理系统进行很好的研究和掌握, 从而能够很好的执行内部控制工作。

(三) 高校资金管理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财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高校资金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高校内部控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我国高校的货币资金主要是以收支两条线为原则, 实施国库集中管理的办法, 高校上级部门对于高校的财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也是传统的财政管理办法, 通过国库来对于高校的资金进行管理。在财务信息化应用以前, 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岗位分工, 支付审批, 库存管理, 会计账簿的审查等来进行的。随着复旦天翼财务系统的应用, 传统的资金管理的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高校可以通过这个财务系统中的无现金报账系统实现与银行和国库的无缝对接, 资金的往来和支付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来进行, 基本上很少会用到实物现金和会计凭证等实物

除此之外, 还需要结合时代特点。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金融创新, 不断开拓新的金融产品, 提高会计核算和监督的水平, 更多的将计算机等高科技产品运用到会计监督当中来。

参考文献

[1]百可秀, 王贺.浅谈如何发挥银行会计监督效能[J].辽宁经济, 2012.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 篇3

【关键词】银行治理;风险信息披露;欧洲银行

一、风险信息披露的理论背景

金融风险信息的披露是提高市场效率的一个重要机制,另外巴Ⅱ中也强调了信息披露对市场约束的重要性。许多文献显示披露更多综合风险信息的银行具有更高的资本缓冲和更低的违约风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银行的风险披露被强调作为一种避免银行危机的有效工具。早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风险报告质量中银行的规模、杠杆率、基本风险、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充足率等因素的效应,并没有研究银行治理、管理、监督对风险报告质量的直接和联合影响的文献。然而代理理论、管理者壁垒、合法性理论、资源依赖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都说明了银行部门强大的管理和严格的监督以及银行治理水平都可以影响管理者披露风险信息的决定,

因此,本文应用这些理论进行了理论推导。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给出了银行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者、监督者、和其他相关的政策制定者推进市场效率和市场约束的方法,即应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治理机制加强银行的风险信息披露。

二、银行治理、管理、监督和风险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分析

本文通过一连串理论来解释银行业中银行治理、监管、监督如何影响风险信息披露质量。在下文中,我们将从组织社会理论(即合法性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角度来解释银行业中风险信息披露问题。

1.银行准入限制

实行严格要求才能获得银行牌照,可能会阻止新的国内和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从而缓解当前和预期的银行业竞争(巴特等,2001)。因此,竞争越小,银行利用外部金融的成本更低。从而促使银行管理者加强风险信息披露的质量的激励减少。此外,在银行业运用组织社会理论,我们发现竞争强度的降低可能会进一步削弱银行管理层采用风险披露来支持本银行声誉的激励。

2.外部董事占比与第一大股东持有股比例

资源依赖理论认为,外部董事有专业知识,声望和使能够使他们公司与外部环境联系起来。此外,代理理论也认为外部董事在监督管理层行为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更高比例的外部董事有可能产生有效监管以及增加企业的信息透明度。

公司披露的市场估值和业绩与股东获得财富相关联,大股东有较强的激励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层的效率。在银行业中,在第一大股东持强投票权是很容易影响银行经理所采取的战略决策和投资项目。因此,如果现任银行经理并没有切实履行职责,那么第一大股东可能会激活他现有影响力的投票权,并改变低效率的银行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具有较强投票权的第一大股东代表有效监控外从而迫使银行管理层提供更高质量的风险披露。

3.高管持股和政府持股占比

鉴于银行业内部和外部复杂度和高的信息不对称性,管理防御理论在解释银行高管风险披露决策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防御理论认为管理者可以有效地利用外部监控,集中股权可能对公司长期市值适得其反。因此,管理者更有可能通过减少披露最大化私人利益。审计委员会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打击财务报造假、加强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方面相当重要。此外,主动审计委员会能够更有效地履行其治理和监督责任。另外,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006年)强调了审计委员会在银行的有关的信息披露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根据组织社会理论,银行监管,最大股东和政府的大股东都可能被看作是银行管理者信息披露决定的外部监管者。 因此,他们是最有可能在加强银行风险披露质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银行监管者作为外部监管者和有影响力的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好地减轻银行高管减少风险披露水平的激励。

三、结论

研究表明拥有较高比例外部董事、较低的高管持股、集中的外部非国有股,以及活跃的审计委员会和符合规章制度促进银行竞争的操作(也就是说放松银行准入标准)的银行可以提供更高的操作风险披露质量的证据。同时发现银行监督者提高ORD质量的程度是与高管持股的交叉作用成正相关的,与银行外部非政府持股的集中度成负相关的,研究结果建议可以通过加强银行监管者的独立性和政府权力(比如说成立独立的专业的国家委员会或者任务小组来对支柱三的披露进行监督以及提供建议 ),或者通过雇佣外部董事以及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活跃程度来提高ORD的质量,建议银行监管者应该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提高高管持股比例以及分散外部非政府投票权方面。同时结果支持银行和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从而进行更有效率的监管,也支持降低银行准入要求,以提供一个更加公平和透明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Oliveira, J., Rodrigues, L. L., & Craig, R. (2011a). Risk-related disclosure practices in the annual reports of Portuguese credit institutions: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12(2), 100–118.

[2]Oliveira, J., Rodrigues, L. L., & Craig, R. (2011b). Voluntary risk reporting to enhance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Evidence from Portuguese banks. 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 19(3), 271–289.

[3]Woods, M., Dowd, K., & Humphrey, C. (2009). Market risk reporting by the worlds top banks: Evidence on the diversity of reporting practic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harmonization. Spanish Accounting Review, 11(2),9–42.

作者简介: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 篇4

第一条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本市对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统一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市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商业、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依法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本市对食品安全实行区、县人民政府责任制。区、县人民政府应当统一协调本区(县)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做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本市建立食品安全专家评估制度。

第七条 在本市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应当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不得生产、加工和销售。

本规定所称食品安全标准是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本市地方标准中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强制性标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限制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进入本市。

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公布实施重点监督管理的食品名录(以下简称重点名录)。

本市对列入重点名录的食品制定统一的抽查计划,统一向社会发布检测结果。

第九条 本市实行向社会公布畜禽和畜禽产品、蔬菜等食品生产企业推荐名单的制度。列入推荐名单的条件和程序,分别由市商业、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规定并公布。

推荐名单中公布的企业违反本规定,生产、加工、销售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公布部门应当将该企业的违法情况通知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并将该企业从推荐名单中取消,通报与上述企业签订定向供货合同的单位,建议其解除合同。

第十条 本市食用农产品市场的开办者应当与定点屠宰厂、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养殖场建立规范的定向进货渠道,并对进货情况进行查验。

第十一条 列入本市重点名录的食品及其生产者的下列信息,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汇集和公布:

(一) 品名、品种、规格、商标;

(二) 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三) 生产者获得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及其他专项许可的情况。

列入重点名录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已依法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前款规定的信息;未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由生产经营者直接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备案,提供前款规定的信息。

第十二条 本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监督管理系统,记载并向社会公示下列信息:

(一)列入重点名录的食品名单;

(二)定点屠宰厂、蔬菜生产基地、水产品养殖场名单;

(三)获得驰名商标或者省级以上安全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称号的食品名单;

(四)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受到有关部门查处、限期追回的情况;

(五)责令暂停购进或者禁止销售的食品名单。

第十三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对销售的食品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对食品进行简易或者快速检测,检测应当使用经检定合格的检测设备和列入国家标准的测定方法,依据检测结果可对认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实施临时控制措施;实施临时控制措施后,应当及时将被控制的食品交由国家认证的检测机构复测,并依据复测结果作出处理。

第十四条 豆制品、熟肉制品、调味品等以散装形式销售的食品,自2003年7月1日起,在出厂时和零售前,应当具有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包装。

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向消费者明示品名、产地、生产企业、出厂日期和保质期。

预包装食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第十五条 蔬菜在本市零售市场销售前,应当有包装。包装可以采用大宗简易包装、小包装或者其他包装。

包装应当附着标签。标签应当标明品名、生产基地或者经销单位的名称和地址、采摘或者包装日期、净重等。有商标的可以标明商标。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的鲜、冻畜禽产品应当使用冷藏车冷藏运输。蔬菜应当封闭运输,使用敞篷车辆的应当采用遮盖和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 鲜、冻畜禽产品进入市场时,应当出具检疫合格证明,猪、牛、羊胴体应当加盖检疫合格章和货源基地编号章,按不同供货人、不同批量分别签封。直接进入各类食品市场销售时,应当经动物防疫监督员或者市场内的监督检验人员启封、验证、验章。

外地畜禽和畜禽产品进入本市销售的,应当经由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检疫通道,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启封、验证合格,重新签封后方可进入本市。用汽车运输的,车辆应当经检疫消毒,取得北京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消毒证明。

第十八条 经营列入重点名录食品的,应当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经营者应当向初次交易的供货人索取、查验相应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商标注册证并保存复印件,以后每年核对一次。对购进的货物应当按批次向供货人索取食品质量检验证明、检疫证明、销售凭证、外地畜禽产品进京车辆消毒证明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证明并保存复印件。经营者对购进的食品应当记载产地、加工厂家、进货渠道、购进日期和数量、供货人等事项,查验供货人备案公示情况。

第十九条 经营食品的市场开办者应当做到:

(一)引导市场内的商户经营列入推荐名单的企业、基地生产的食品;

(二)指导并督促经营者执行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等与保障食品安全有关的制度;

(三)制止不符合本规定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食品、非定点屠宰厂加工、生产和未经检验、检疫的畜禽产品以及没有取得北京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消毒证明的车辆进入市场;

(四)协助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执行临时控制措施、对不合格食品实施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

(五)在市场显著位置设立警示牌,公示场内食品经营者的良好和违法行为。

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配置与其经营品种、数量相适应的设施和检测设备,对经营的蔬菜、鲜活畜禽产品进行自检。

第二十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应当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和相关辅助设备以及生产、加工、贮存的场所,规范生产工艺,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

第二十一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下列措施:

(一)建立投入品使用以及防疫、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等生产记录;

(二)畜禽实行计划免疫后,佩带免疫标识;

(三)建立畜禽检验检疫制度,提供产品合格证明。

第二十二条 本市实行安全食用农产品标志制度,向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核发《安全食用农产品标志使用证书》。具体办法由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办公室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食品经营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加工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畜禽和畜禽产品;

(二)销售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水果、蔬菜、畜禽和畜禽产品或者非定点屠宰厂生产、加工的畜禽产品;

(三)加工、销售无法追溯来源的动物及其产品;

(四)收购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

第二十四条 食用农产品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不得超限量使用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不得违反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动物用药休药期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对经检测确定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责令生产经营者停止生产经营,立即公告追回。未销售或者已追回的食品,应当根据其不同属性进行无害化处理或者予以销毁。

生产经营者发现自己生产经营的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应当立即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追回或者收回。生产经营者主动追回或者收回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上发现对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或者具有潜在严重危害的食品,应当实施临时控制措施,责令停止购进、销售。实施影响较大的临时控制措施应当按照食品安全专家评估制度组织评估。

具有潜在严重危害的食品在潜在危害消除后,应当及时解除临时控制措施。

第二十七条 鼓励社会公众举报生产经营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收到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举报,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依法调查处理;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及时移交有管辖权的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举报人。

第二十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以下行政处罚:

(一)违反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未对食品进行包装或者包装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未附着标签或者标签标示内容不真实的,销售散装食品未向消费者明示或者明示内容不真实的,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3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八条规定,未建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以下罚款;不执行已建立的检查验收制度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处200元罚款。

(三)违反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未建立生产记录的,由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四)违反第二十三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商业、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并处3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市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二十五条规定,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追回而不追回的,由卫生、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第十六条规定,鲜、冻畜禽产品未使用冷藏车冷藏运输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1000元罚款。蔬菜未封闭运输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500元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外地运输车辆未经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检疫通道进入本市的,由农业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补检,并对承运人按每辆车1000元处以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市场开办者予以警告,并在市场显著位置挂牌公示;其中违反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规定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第(五)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不执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据第二十六条实施的临时控制措施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维护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经营合格食品。

第三十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质量技术监督、商业、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侵害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全文 篇5

第一条 为规范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监督管理,保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维护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医疗保险,包括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医疗机构、零售药店(以下分别简称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参保人员)就医、购药以及申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以下简称参保单位)对参保人员进行内部管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及其有关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调机制,设置由本级人民政府主管负责人和社会保险、卫生计生、财政、审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物价、公安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协调机构,明确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及时协调解决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以及有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负责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日常管理,并受委托开展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负责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以及有关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制度,确定机构或者人员负责本单位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有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医疗机构有关科室及其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本省和有关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规定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约定,为参保人员提供及时、合理和必要的医疗服务。

第七条 零售药店应当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管理制度,确定人员负责本单位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对销售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知识培训,并按照国家、本省和本统筹区有关规定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约定,从事药品销售等活动。

第八条 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过程中,不得有下列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或者造成基金损失的行为:

(一)允许非参保人员冒用参保人员名义或者参保人员冒用他人名义就医;

(二)允许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非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或者参保人员按规定应当自费的医疗费用;

(三)使用伪造、变造的诊断证明、病历、处方等证明材料或者虚假医疗票据、收费明细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四)办理虚假住院或者虚记医疗费用;

(五)不根据病情诊治需要,滥用大型设备检查、贵重药品治疗,或者向参保人员提供其他不必要的医疗服务;

(六)允许使用基本医疗保险凭证套取现金、有价证券或者购买日用品、食品等非医疗用品;

(七)将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信息化结算终端设备出借、转让给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

(八)违反价格管理规定收取需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九)其他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或者造成基金损失的行为。

第九条 参保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参保人员的内部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地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提供参保人员的有关证明材料。

参保人员与参保单位的劳动关系(人事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参保单位应当及时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条 参保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就医、购药时,主动出示基本医疗保险凭证,接受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证件查验,自觉履行诚信义务;

(二)不得采用冒用他人基本医疗保险凭证就医,伪造、变造诊断证明、病历、处方等证明材料或者虚假医疗票据、收费明细等手段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三)不得将本人的医疗保险凭证出借给他人就医或者出借给医疗机构使用。

第十一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根据管理服务工作的需要,可以与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签订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规范基本医疗保险服务行为。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本省和本统筹区有关规定以及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协议的约定,建立有关费用结算关系,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履行协议的情况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业务、财务、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审核、费用支付、财务管理等业务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向社会公开办理程序、办理时限等信息。

第十三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加强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将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及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医疗服务信息和参保人员的就医、购药信息纳入实时监控范围,并与社会保险、财政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发现违反国家、本省和本统筹区规定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或者可能造成基金损失行为的,应当及时查明情况,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可以约谈其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并提出限期改进管理的意见。对违反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不得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发现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按照规定的职责和委托权限无权处理的,应当将线索和证据移交有关部门。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保障其信息系统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监控信息系统和费用结算系统互联互通,并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传送有关信息。

第十五条 承办医疗保险业务的商业保险机构和承办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结算业务的金融机构,应当按照有关协议的约定,为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和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以及有关活动的监督检查,依法调查处理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行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或者及时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以及有关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场所进行调查,询问与调查事项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要求其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查阅、记录、复制与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有关的材料,对可能被转移、隐匿或者灭失的材料依法予以封存;

(三)根据监督检查工作的需要,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就监督检查事项进行审计;

(四)对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或者可能造成基金损失的行为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以及有关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予以协助,如实作出说明、提供有关材料,不得谎报、瞒报,不得拒绝或者阻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第十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成立由社会各界代表和专家等人员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通过开展专项审计、组织专家评议、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定期对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以及有关活动实施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投诉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以及有关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公开举报投诉电话、信箱或者电子邮件地址。接到举报投诉的部门和机构,对职责范围内的举报投诉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基本医疗保险服务信用体系建设,定期对开展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的单位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建立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制度,并可以向社会公布违法失信行为及处理结果。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基本医疗保险服务监督管理职责,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及时、不依法处理,或者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职责的;

(二)克扣或者拒不按时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

(三)丢失或者篡改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记录的;

(四)骗取或者协助他人骗取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

(五)违反基本医疗保险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八项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价格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其他规定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项规定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三项规定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 各类补充补助和大病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的医疗服务,以及离休干部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炼油行业安全环保监督工作分析 篇6

一、炼油行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炼油行业也趋向集中型和规模化发展, 对企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 我国的炼油行业的HSE管理局面比较复杂,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制度体系不完善,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是确保安全环保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石。但目前, 中国炼油行业的HSE管理制度体系还未能全面地覆盖安全生产工作的关注重点, 存在着环保犯罪的入罪门槛和处罚力度不到位等问题, 导致部分企业对安全环保工作不够重视, 不能树立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评价体系方面, 目前, 评价体系中的指标大多针对的是已经发生的事故 (件) 的相关情况或其他经济性指标, 缺少反应企业在事故预防工作方面的评价性指标, 导致不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在事故预防方面的工作,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

2. 企业并购带来安全管理水平不一致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需求使国内外大型炼油企业实施收购、并购小型炼油企业的措施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力, 这种措施的实施导致由于被收购企业之间的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异而给收购企业带来严峻考验, 留下安全隐患。

3. 资金不足导致管理不善

以此种情况为例, 有些企业刚从集团分离出来, 市场竞争力无法与如央企、上市公司相比, 致使企业亏损严重, 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差, 为控制甚至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 企业很可能会削减诸如在安全环保工作方面的成本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不足, 很可能导致企业在安全生产及环保方面硬件设施配备不到位等问题, 造成企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4. 健康和环境受到威胁

炼油行业是高危行业, 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原料、辅料、中间产物及成品, 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特点, 同时, 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 (废水、废气、固体废物) 也会对环境造成威胁。国内部分非法经营的炼化企业, 以营利为唯一目的, 逃避社会责任, 由于经营管理不善, 甚至在不具备资质的条件下进行产品生产, 常常导致有害物质通过生产、存储、运输、处理等环节影响环境, 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带来严重影响。

三、炼油行业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策略

1. 强化并完善企业安全环保技术措施

对生产设备, 要做到三重检测:出厂前、安装前和开车后检测, 减少新设备调试安装生产中的安全隐患。下面列举几个安全技术措施和实例:

同时, 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研发并推广新型安全、节能、环保的炼油技术。从工艺、设备、“三废”处理、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炼油行业环境友好的目标。

2. 炼油行业环保措施

首先, 要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环保工作机制, 认真做好环评工作。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能够有效投用。

其次, 要强化环境保护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环保统计台帐以及环境事件管控台帐, 做好环保数据资料统计与上报工作;按照规定计划完成环境监测, 保证监测水平;增强环保应急建设, 定期开展各项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根据演练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 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 切忌走过场。加强环境保护考核、前端治理和清污分流工作, 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每月按照污染物总量浓度控制指标对各车间排放口进行通报并纳入各单位业绩考核。

然后, 加强环境污染源头管控, 开展清洁生产工作, 通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环保技术, 提高资源、能源的有效利用率, 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为废水、废气的达标排放, 及固废的有效处置提供保障, 促进环境保护绩效的有效提高, 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

此外, 要注重员工培训及环保工作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各项环保信息交流工作, 广泛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工作水平。总结

炼油行业作为重要的能源行业, 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炼油行业的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越来越成为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和敏感话题, 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加强对炼油行业的管控和监督, 完善其法制化建设。

对炼油行业来说, 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环保工作体制, 形成具有长效机制的安全生产, 是炼油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 建立国际化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 这对炼油行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奠定了基础。

摘要:近年来, 炼油行业快速发展, 炼油企业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环保也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对于高危的炼油行业, 任何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问题都是不容忽视且必须重视的问题。为减少甚至避免事故的发生, 需从根源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因此, 完善企业的安全环保监督机制, 对社会稳定和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炼油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安传周.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年.

[2]杨波, 戴兵.石油化工行业产业政策与污染物排放特征探析[J].化工进展, 2009, 28 (增刊) :505-507.

[3]王天普主编.石油化工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技术进展[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56.

加强对银行存款的审计监督 篇7

【关键词】 加强银行存款审计监督

银行存款审计是指对单位银行存款及其收付业务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在银行存款审计过程中,明确银行存款核算中舞弊的特点,将对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指导作用。结合银行存款的业务特点,采用专门审计方法及策略是及时揭露重大违法犯罪的必要手段。笔者根据多年的审计工作实践,谈谈在银行存款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加强银行存款审计监督的方法和策略。

1. 银行存款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1.1故意制造余额差错,以保持结账时的试算平衡。银行存款收支业务不入账,会计人员转移收入、挪用资金、出借账户、为外单位套取现金、侵吞利润,仅从账面上发现不了任何问题。

传统的银行存款审计,只关注银行存款的期末余额,对银行存款流水不够重视。在实际中,特别是一些资金流量大的单位,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今年在审计某单位时,审计人员通过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发现银行对账单有数额较大的存取现金业务,但银行日记账并没有显示,只不过年底银行对账单与银行日记账金额一致,通过仔细核对及进一步调查问题浮现出来,审计期间内银行对帐单较大金额存取现金是本单位财务人员在单位领导不知情的情况下挪用公款,年底再归还入账的违规行为。因此为了控制资金的挪用、收入不入账等风险,需要核对资金流水,寻找没有入账的资金收付。

1.2利用未达账项掩饰其舞弊行为

被审计单位不按规定确认收支事项,而作为未达账项,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此外,会计人员转移、挪用资金的行为也会作为未达账项予以掩饰。

1.3涂改票据,侵吞企业财物。

会计人员利用管理漏洞或是职务便利,将以前年度的支票或银行进账单的日期涂改为当前日期,再次入账以套取单位财物。

2. 加强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和策略

采用审计抽样技术,抽取一定的样本,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评价内部控制,估计控制风险,确定实质性测试的关键点和程序。

2.1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找出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确定货币资金审计的方向和重点,采用观察、询问等方法,重点了解银行存款的收支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办理。

2.2核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中的银行存款余额,确认其是否相符。若不相符,应查明原因,评价其差错对报表的影响,弄清是否存在故意行为。

2.3审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银行对账单。核实业务是否真实发生,所有业务是否在明细账中记载,是否有转移挪用资金、公款私存、侵吞利息等舞弊行为。

第一,取得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审查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列示的期末余额是否相符。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完全相符,也不能证明银行对账单完全正确,应与开户银行直接对账单核对。

第二,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应向其开户银行进行函证,验证银行存款余额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在对银行存款审计中,为求证银行存款真实性,函证是必要程序。函证应由审计人员根据银行对账单审计基准日的存款余额填写,直接发出和接收。同时,还应注意:一是函证已销户的开户行,以查明账户用途、性质、销户的原因,是否有未入账的款项;对于银行账户较多的单位,应尤其关注。二是填写函证时,函证表中的其他事项应列明是否存在如下情况:银行存款权限是否受到限制,如抵押、質押、冻结等事项,可真实地了解银行存款此项资产的质量,降低因单位未予以相关披露而带来的审计风险;是否存在担保事项,若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不主动告之,审计人员很难搜集到相关证据,而违规担保对于单位来说存在着相当大的潜在的风险;对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及相关情况进行函证,可查明单位是否存在贴现票据转为的逾期贷款而未记账的负债。

第三,核对日记账的记录与对账单的记录,审查两者记录的收支业务是否相符。传统的银行存款审计,只注重了期末余额的核对,忽视了银行对账单的明细核对。通过对本期的银行对账单与日记账核对,查找未入账的资金。如发现有未入账的资金又没有形成未达账项,要查明原因。

2.4对于定期存款的审计,要足够重视,控制风险,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定期存单的存款期限跨越审计基准日,被审单位先将定期存单复印件留底,然后在定期存单到期之前,提前套现,用以虚增收入或挪用或从事其他违规业务。二是定期存单作为质押物用以质押贷款,将定期存单复印件留底,用质押贷款所得货币资金虚增收入或挪用或从事其他违规业务。三是定期存单背书转让,将定期存单复印件留底,用转让所得货币资金虚增收入或挪用或从事其他违规业务。

2.5抽查银行存款大额收支,特别关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发生的大额收支业务。当被审计单位出于粉饰报表的目的时,可能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发生大量虚假业务收入,而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又大量退回;当被审计单位为减少坏账准备的计提,或美化现金流量时,可能从其他单位借款,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增加预收账款,待资产负债表日后再还款。

2.6单位挪用资金的情况多见于资金存量和流量都比较大,内部控制不完善的单位。一般是对账单上先出现一笔资金支付,然后一次或分次转回,资金的支付可能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也可能流向证券营业部等其他单位。审计人员如果发现这种情况,除了进一步采取追查措施以外,要根据情况与企业管理当局沟通。

总之,在实际工作中,对银行存款的审计方法很多,甚至在对其他审计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时,也能反映出在银行存款存在的错误与舞弊。但为了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降低和减少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根据单位经济运行特点和审计目标,确定审计方法和审计重点,不断提高银行存款审计的质量,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充分发挥审计在经济运行中的监督和“免疫系统”作用。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关注银行存款审计中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婚礼主持词:结婚誓言下一篇:任正非优秀党员座谈会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