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2024-09-19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精选12篇)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1

农村小额信贷是在一定区域内, 在特殊的制度安排下, 按特定的目标向农村贫困和低收入群体直接提供贷款和综合金融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小额信贷能弥补我国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存在的功能性缺陷,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 满足大量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 帮助农村贫穷农户摆脱贫困。

一、制约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1. 小额信贷机构管理水平低下, 运营乏力。

小额信贷机构的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效率, 增加了操作与管理成本, 降低了收入。如小额信贷机构不能够正确识别信贷风险, 不仅容易提高贷款的坏账率、减少贷款的利息收入, 而且也增加了小额信贷机构的管理成本, 这样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状况, 从而就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小额信贷业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首先, 贷款本身就存在风险。由于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人为因素等的影响较大, 加上借款主体即农民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旦产生风险, 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 由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 农村小额信贷机构面对风险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其次, 存在外部风险:一是来自于农户的道德风险;二是由于农户的法律意识淡薄, 存在将多个小额农贷转给一户使用的现象, 形成风险叠加;三是由于移民、外出等原因, 致使诸多小额贷款因债务人外迁而无法收回。这给信贷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致使有的地方的小额信贷风险比较大。由于小额信贷业务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从而影响了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3. 小额信贷产品单一。

目前小额信贷机构所能提供的金融产品是比较单一的, 而且不是针对某些贫困户量身订制, 因此他们不得不放弃小额信贷而转向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

4. 小额信贷业务的利率偏低。

总体而言, 目前大多数小额信贷业务的利率偏低, 偏低的贷款利率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难以完全补偿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成本和经营成本, 使小额信贷机构难以实现财务独立和持续发展目标, 而这不利于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5. 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来源不足。

资金是否充裕对于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农村经济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使信贷资金需求逐渐加大。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贷款难以为继, 无法满足农户较大的资金需求。这导致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存在明显的功能性缺陷, 势必限制其长远发展。

二、促进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就是对农村经济发展持续提供资金支持的问题。只有持续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 农户才有可能持续地开展各种经济活动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开放农村小额信贷市场, 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随着农村小额信贷需求的多样化, 必然要求在农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 我们应充分发挥各层次金融机构的现有资源优势, 构建完善的农村小额信贷服务体系;同时, 在当前农村信贷市场比较利益低下、多数金融机构不愿进入而原有金融机构不断退出的情况下, 政府应在完善农村金融法规、优化农村金融市场监督手段的基础上, 通过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等措施, 有效促进更多金融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 逐步建立开放、竞争、繁荣、规范的农村金融市场, 从而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实行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建立小额信贷业务的风险补偿机制, 通过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来弥补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小额信贷损失。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 可以在农村推行农业保险, 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范围, 增强贷款人的抗风险能力, 使风险由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小额信贷业务的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最终需要通过市场化运营来解决, 即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 促进小额信贷业务走上市场化运作轨道, 吸引国内外的社会资金投入到小额信贷中来, 使其资金来源多元化。农村信用合作社除依靠自身的存款和央行的再贷款外, 还可以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业务, 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另外, 还可适时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 鼓励外资以及民间资本投入, 允许开展吸收存款业务, 以解决可持续经营问题。

3. 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小额信贷利息收入是小额信贷的主要收入来源。首先, 制定合理的利率是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因为利息收入可以用来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以及贷款的损失。其次, 制定合理的利率也是一种风险控制手段, 能将一些非贫困者排除在外, 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保持还贷率。最后, 贷款利率是借款者和放款者最关心的问题。只要制定了合理的利率, 农村贫困农户就会参与小额信贷业务;只要制定了合理的利率, 放款者才能保持一定的经营规模, 保持其收支平衡。因此, 要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应允许小额信贷机构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状况实行不同的利率政策, 制定合理的贷款利率。

4. 加强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

对小额信贷机构的监管应该从促进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出发, 促进小额信贷与正规金融体系的融合。尤其是应该关注小额信贷机构的商业化问题, 即小额信贷机构向吸存机构转变, 向商业化方向发展。监管最主要的目的不是要高成本监管每一个小额信贷机构, 而是使其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其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为农村的经济和社区发展作出贡献。一是对于有捐助的非政府组织开办的小额信贷机构依法注册, 无须监管;二是对于会员制机构, 使用会员资金进行投资的组织, 由非金融合作机构进行非审慎性监管;三是对于吸收公众存款的组织 (比如银行) 要进行审慎性监管;四是不实施压制性的审慎监管条例, 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 让小额信贷机构可以拥有更多的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的权利, 减少对小额信贷规模扩大方面的限制。

5. 改进小额信贷制度设计。

在小额信贷的制度设计中, 在强调小额信贷扶贫助弱和助农功能的同时, 强调其金融服务功能, 增强小额信贷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 健全小额信贷机构的财务管理体系, 并增强其控制风险的能力。显然, 合理、规范的农村信贷制度设计将是小额信贷业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是进一步增大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针对农户贷款需求呈现大额化趋势, 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应适当增大, 根据不同信用等级分别授予不同的贷款限额。同时, 农户小额贷款的授信额度一定要和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 在做好充分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后再授信。二是合理确定农户的小额贷款期限。农户小额贷款的期限应根据农户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周期灵活确定, 最长的贷款期限可设为5年。三是拓展农户小额贷款适用范围。在借款主体上, 将小额贷款发放对象拓展到农村传统种养户、多种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及农村各类小企业。在贷款用途上, 农村小额贷款重点支持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流通等环节, 以及农民日常消费和购置高档耐用消费品、建房或购房、治病、子女上学等领域。

6. 加强小额信贷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在完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的过程中, 应加强配套措施的建设, 使之更好地为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保驾护航。

(1) 健全小额信贷法律政策体系。

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和正规化经营都离不开健全的法规制度的引导与监督。因此, 我国应尽快制定针对小额信贷尤其是非金融机构类小额信贷组织的业务准则与标准, 尽快修改银行法, 补充有关小额信贷的法律条文, 在法律上赋予小额信贷组织独立的地位。在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政策的同时, 应该建立完整的监管框架, 将小额信贷组织纳入金融监管框架内, 授权相关部门负责监管。

(2) 推动社会信用合作组织的建立和信用体系建设。

以推广小额信贷为契机,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 为农村经济建立一个稳定发展的金融平台, 也为小额信贷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和平台。笔者建议, 由各级政府牵头, 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推动, 相关部门参与,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征信体系为载体, 以信用评价为手段, 以构建激励惩戒机制为重点, 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积极进行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社会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加大非银行金融信息采集力度, 健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拓展信用信息运用范围, 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文明风尚, 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以有效降低小额信贷的发放成本和减少拖欠现象。

(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投资的力度。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增强农村家庭创收的能力, 加强对农民的基础教育和提供医疗保健设施能够增强贫困农户的生产能力, 从而扩大农村小额信贷的资金来源, 提高贷款使用效率和贷款回收率。

(4) 发展农业保险以分散和降低风险。

对于小额信贷机构而言, 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是巨大的, 加上实际操作的高成本, 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而农户不能还贷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农户自身的原因, 又有客观原因, 这些原因都会直接造成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损失。单纯依靠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的, 而通过引入保险则可以有效减少其中的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比如, 农户投保农业险、人寿险、财产险、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等, 可以极大地降低小额信贷机构的贷款风险和经营成本。这些对于实现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韩俊, 罗丹.中国农村金融调查.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7

[2].闫广宁, 丁劲光.小额信贷: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制度.中国金融, 2007;18

[3].茅于轼.兴办小额贷款的几点经验.农村金融研究, 2006;2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2

截至2008年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220.68亿元,较年初增加36.8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70.47亿元,较年初增长13.25亿元。

多年来,全市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优先扶持“三农”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当地农户种植养殖、农产品规模生产、深度加工、仓储销售,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截至2008年底,农业贷款余额133.27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8.18%,较年初增长18.88亿元。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累计支持中小企业1100多家,累计发放信贷资金50多亿元,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为全面满足“三农”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全市农村信用社大胆创新,相继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户联保贷款、企业联盟贷款、住房按揭贷款等22个信贷产品。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产品概述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指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农户仅凭借自身信誉而不提供任何担保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贷款。

 特点:

无需担保、方便灵活; 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5000元; 贷款期限不超过1年。 申请条件:

资信良好的农户均可在其居住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利随本清 操作流程

农户直接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审批后签订贷款合同,发放贷款。

2.一户多保贷款

产品概述

一户多保贷款,是指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申请办理,并由经信用评定资信良好的保证人为其提供保证担保的贷款,保证人不少于两人。

 特点:

一人贷款,多人担保;

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担保情况灵活确定,农户贷款一般不超过10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一般不超过30 万元贷款一般采用《贷款证》贷款的方式办理;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广泛适用于农户、个体工商户、城区居民、企业等各类客户。

 申请条件:

资信良好、能提供多户的客户担保均可在其居住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小额贷款一般采用利随本清的方式,5万元以上的贷款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

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的自然人客户均可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并有多名保证人提供担保,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核发贷款证,凭贷款证到柜台直接办理贷款。

经评级,资信良好的法人客户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贷款申请,或委托当地农村信用社向联社公司业务部转交申请,并有多名保证人提供担保,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签订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办理贷款。

3.联户联保贷款

产品概述 联户联保贷款,是指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农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相互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共同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贷款。

 特点:

联户联保,风险共担;

联保小组成员一般有3至5户组成,成员贷款额度可不相同;

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担保情况灵活确定,农户贷款一般不超过10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一般不超过30万元;

贷款一般采用《贷款证》贷款的方式办理;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申请条件:

资信良好的客户自愿组成联保小组,相互承担保证责任均可共同在其居住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小额贷款一般采用利随本清的方式,5万元以上的贷款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

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的多名客户均可组成联保小组共同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核发贷款 证,借款人凭贷款证到柜台直接办理贷款。

4.大联保体贷款

产品概述

大联保体贷款,是指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农户,在村委的组织下,共同组成村级大联保体,联保体成员按其借款额度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由村集体统一缴纳保证金),共同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贷款。

或: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共同组成农民专业合作社大联保体,联保体成员按其借款额度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由合作社统一缴纳保证金),共同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贷款。

 特点:

村级联保,风险共担;

大联保体成员贷款额度一般不相同;

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担保情况灵活确定,农户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10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30万元;

贷款一般采用《贷款证》贷款的方式办理;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申请条件:

信用村组织信用户组成大联保体,相互承担保证责任均 可共同在其居住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小额贷款一般采用利随本清的方式,5万元以上的贷款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

操作流程

经评级,信用村组织本村信用户组成大联保体共同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逐户核发贷款证,借款人凭贷款证到柜台直接办理贷款。

5.农民住房贷款

产品概述

农民住房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辖内农村村民发放的用于建设、购买居住用房所需的人民币贷款,主要包括自建房贷款(含危房改造贷款)、村民公寓贷款、商品房贷款和二手房贷款。

 特点:

单独授信、专款专用; 一次借款,分期还款;

贷款额度不超过房屋总价的60%; 贷款期限较长一般在2~10年之间。 申请条件: 年龄不小于18周岁,不超过55周岁(加贷款期限); 借款人的户口或所建、所购住房在县(市、区)联社服务辖区内;

有合法的经济来源,收入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建房或购房的自有资金(包括已投入的建房资金)在总价款的40%(含)以上,并将自有资金存入在信用社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

 贷款利率:利率优惠,低于生产性贷款。 还款方式:可采用等本息还款、等本还款法。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的农民均可向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并提供农村信用社认可的担保,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直接办理贷款。

6.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

产品概述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农业生产的农村电力通信、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包括饮水工程)、农产品流通、农业科研文化、能源和环境等设施的基本建设和改造贷款。

 特点: 遵循“统一授信、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的原则;

 贷款对象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的对象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或其他有权部门核准登记,依法可以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的企(事)业法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

 申请条件:

借款人在工商行政管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依法从事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

借款人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信用等级评定在BBB级(含)以上;

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在农村信用社开立账户;

具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 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区域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取得立项、规划、土地、环保、安检等有权审核审批部门的正式批准文件等;

建设项目须进行债项评级或项目评估,评级结果良好或项目评估可行;

流动资金贷款自有资金比例不得低于30%,项目贷款自有资金比例不得低于40%; 能够提供农村信用社认可的有效担保; 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操作流程

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向所在地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申请,经评估,贷款项目合规、具有可行性和效益性;经审查,资信良好,符合借款条件,能提供农村信用社认可的担保,可办理。

7.专业市场(商户)联盟贷款

产品概述

专业市场(商户)联盟贷款,是指某一市场内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自愿组成商户联盟,联盟成员按其借款额度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共同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贷款。

 特点:

盟员联保,风险共担; 成员贷款额度一般不相同;

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担保情况灵活确定,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30万元;

贷款一般采用《贷款证》贷款的方式办理;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申请条件: 专业市场内资信良好的商户自愿组成信用联盟,相互承担保证责任均可共同在其经营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小额贷款一般采用利随本清的方式,5万元以上的贷款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

操作流程

经评级,专业市场内资信良好的商户自愿组成信用联盟共同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逐户核发贷款证,借款人凭贷款证到柜台直接办理贷款。

8.一抵通贷款

产品概述

一抵通贷款,是指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客户向信用社申请提供房地产等有效资产抵押,一次性签订最高额抵押合同,在一定额度和期限内周转使用的贷款。

 特点:

一次抵押,周转使用,灵活方便;

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资信状况和抵押物保值增值情况灵活确定,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广泛适用于农户、个体工商户、城区居民、企业等各类 客户。

 申请条件:

资信良好可提供有效资产抵押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可共同在其经营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可提供有效资产抵押的自然人客户向经营地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法人客户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贷款申请,或委托当地农村信用社向联社公司业务部转交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签订最高额借款合同,借款人根据需要随时到柜台直接办理贷款。

9.住房消费贷款

产品概述

住房消费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个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商品房(含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别墅和商业用房)的贷款,一般以所购住房办理抵押。包括“一手房”住房贷款和“二手房”住房贷款。

“一手房”住房贷款:指向在住房一级市场购买由房地产开发商或售房单位直接出售的住房的自然人发放的贷款,又 称首次交易住房贷款。

“二手房”住房贷款:指向在住房二级市场购买再次交易住房的自然人发放的贷款,又称再交易住房贷款。

 特点:

一般采用按揭贷款方式办理; 一次借款,分期还款。

贷款额度不超过房屋总价的70%,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

贷款期限较长一般在5~20年之间。 申请条件:

资信良好可提供有效资产抵押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可共同在其经营地农村信用社网点办理。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有关规定。

 还款方式:一般采用等本还款或等本息还款的方式。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客户均可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签订住借款合同,办理贷款。

10.中小企业信用联盟贷款

产品概述 中小企业信用联盟贷款,是指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企业,自愿组成、依法核准登记的企业信用联盟,联盟成员按其借款额度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共同向信用社申请办理的贷款。

 特点:

盟员联保,风险共担;

贷款优先、贷款额度大、利率优惠; 成员贷款额度一般不相同; 贷款期限一般为流动资金贷款。 申请条件:

资信良好的中小企业自愿组成信用联盟,相互承担保证责任均可共同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贷款申请。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还款方式: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操作流程

经信用评定符合借款条件的企业,自愿组成信用互助联盟,联盟成员按其借款额度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共同向联社公司业务部申请办理的贷款。

11.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

产品概述 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是企业以符合条件的动产向农村信用社质押,农村信用社、借款人与第三方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委托第三方对质押的动产在质押期内进行日常监管,并且保证质物安全,农村信用社为借款人提供贷款、票据承兑、贴现等本外币授信支持的一种融资方式。

 适用对象:

各类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效益良好的商贸流通企业;原材料来源稳定、半成品及产成品附加价值较高、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的制造类企业等。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到期还款的方式。 借款额度:最高不能超过质押物净值的60%。操作流程

借款人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借款申请,并与信用社、具备资产监管资质的第三方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委托第三方对质押的动产在质押期内进行日常监管,经审核同意后,签订借款合同、质押合同,办理贷款。

12.社团贷款

产品概述

社团贷款,是指由两家以上联社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 相同的贷款条件向借款人提供的本外币贷款或授信业务。对于贷款需求额度较大的优质客户,可以委托所在地信用社为其组织社团贷款。

 特点

多家农信社采用同一贷款合同,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贷款;

一般采用房地等有效资产抵押方式; 借款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适用对象:

经营规模大、管理水平高、经营效益良好、资金需求额度大的借款单位。

 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利率并适当上浮。

 还款方式:一般采用定期结息、分期还款的方式。操作流程

借款人向所在地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申请,委托作为牵头社其代为组织社团贷款,牵头社有社团贷款意向的联社发出邀请,并组织其公司业务部门集体调查,并向牵头社反馈意见,参与社均同意办理,则签订合作协议,经审批同意,各参与社与借款人共同签订借款合同和抵押合同,办理贷款。13.出国劳务个人贷款

产品概述

出国劳务个人贷款是农村信用社向出国劳务人员发放的用于出国前期缴纳各种费用的贷款。

 特点:

具有申请门槛低、手续方便快捷、贷款利率优惠等诸多优点。

适用于有出国打工愿望人员的贷款。操作流程

借款人直接向所在地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核符合借款条件,签订合同,办理贷款。

14.保兑仓业务

产品概述

保兑仓业务指(承兑银行、信用社)与经销商(承兑申请人)、供货商通过三方合作协议参照保全仓库方式,即以贸易中的物权控制包括货物监管、回购担保等作为保证措施,而开展的特定票据业务服务模式。

 特点:

保兑仓业务可以有效扶持经销商(卖方),同时保证卖方对货物的控制;

卖方提前获得生产资金,保证卖方的正常生产,锁定市 场销售终端,扩大市场份额;

卖方将应收账款转化为应收票据或现金,应收账款大幅减少,改善企业的资产质量;

能够保证买方商品供应通畅,避免了销售旺季商品的断档;

买方获得批发购买优惠,使其享受到大宗订货和淡季打折的优惠政策,避免购货成本增加。

主要适用于知名品牌产品生产厂家(包括其直属销售部门、销售公司)与其下游主要经销商的批量供货所形成的商品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操作流程

买方直接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经审核同意,签订协议,直接办理。

15.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产品概述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指由出票人签发,并由出票人向开户信用社申请,经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统称县级联社)审批同意承兑的票据。

 特点:

具有无金额起点限制、有效期内可以贴现、背书转让等优点。

 办理条件: 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基本账户或一般账户,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有合法真实的商品或劳务交易背景;与开户信用社有真实的委托付款关系。

操作流程

申请签发单位直接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经审核同意,签订协议,直接办理。

16.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产品概述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是指银行承兑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前,为了取得资金而贴付一定的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农村信用社的票据行为。

 特点: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快速变现、手续方便、融资成本低等。 办理条件:

依法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与出票人或其直接前手之间具有真实的商品交易关系;在申请贴现社开立账户。

操作流程

贴现申请人直接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经审核同意,签订协议,直接办理。

17.“一保通”贷款

产品概述

“一保通”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小微企业发放的由担保机构提供保证的贷款。

 特点:

手续简便,一次性签订最高额借款合同,在核定的贷款额度和期限内周转使用。

适用于小微企业及专业市场商户信用联盟、中小企业信用联盟会员。

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可提供有效资产抵押的个体工商户向经营地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法人客户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贷款申请,或委托当地农村信用社向联社公司业务部转交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签订最高额借款合同,借款人根据需要随时到柜台直接办理贷款。

18.个人消费“一抵通”

产品概述

个人消费“一抵通”贷款是指借款申请人以个人住房或商用房作抵押,向农村信用社(合行)申请用于个人消费的贷款。 特点:

贷款额度大、利率低、手续简便等优点。

适合于个人购买住房、汽车、大型家电或房屋装修等消费性支出。

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客户均可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签订合同,办理贷款。

19.白领通贷款

产品概述

白领通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白领阶层)的信誉度、经济收入以及贡献状况,向借款人提供一定的授信额度。在授信有效期限和授信额度内,借款人可根据需要,方便快捷地办理贷款业务。

 特点:

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使用贷款证办理。

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有稳定收入来源的白领阶层客户均可向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签订合同,办理贷款。

20.循环信贷

产品概述

循环信贷是指信用社与借款人一次性签订一个总的借款合同,在合同规定的额度、期限内,借款人可以多次用信、逐笔归还、循环使用的信贷业务。

 特点:

在确定的最高综合授信额度和在规定期限内可循环使用信贷额度。

适用于循环信贷只适用于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的流动资金贷款。

操作流程

经评级,资信良好的企业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借款申请,经审核符合借款条件,直接签订合同,办理贷款。

21.个人创业贷款

产品概述

个人创业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创业技能的客户发放的小额创业贷款。

 特点:

生产性贷款,不能用于消费。适用于大学毕业生、农村青年、农村妇女、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立志创业的群体。

贷款额度一般为10万元。

贷款期限根据从事项目的周期灵活确定。操作流程

经团委、妇联等部门推荐,向所在地农村信用社提出贷款申请,并经审核同意,签订合同,办理贷款。

22.仓单质押贷款

产品概述

仓单质押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与出质人、保管人签订合作协议,以保管人签发的出质人的货物仓单为质押,为借款人办理的短期信贷业务。

 特点:

该业务使厂家、经销商、下游用户和信用社之间的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在封闭流程中运作,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贷款担保难,缓解企业因库存商品而造成的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适用于 家电、手机、汽车、机械设备、医疗器械、金属材料、化工原料等大件耐用商品的生产商、经销商。

操作流程

借款人向联社公司业务部提出借款申请,并与信用社、保管人合作协议,以保管人签发的出质人的货物仓单为质押,经审核同意后,签订借款合同、质押合同,办理贷款。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3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措施

长沙县在全国已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金融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小额农户贷款作为农村信用社的品牌信贷业务之一,在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底小额农户贷款是否真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有效?它存在一些什么问题?近日,我们就长沙县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的调查

此次调查,我们共调查农户182个,5个信用社。为了真实准确发现问题,有针对性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采取调查走访、填制调查问卷等方法。调查走访,就是深入田间地头、农民家庭实地了解不同类型农户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贷款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或利用逢集向赶集的群众及个体工商户进行现场询问,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填制调查问卷,就是根据调查内容,分别设计了贷款投向和贷款服务等19个问题,统一印制成问卷。2008年11月,我们小组成员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61份,占发出数的80.5%。

通过调查,我们汇总了其数据和结果,现主要分析如下:

1.农户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们发现,家庭年收入在8000元以下的占了25%,年收入在8000-20000的占了49%,年收入在20000-40000之间的占16%,在40000元以上的占了10%。从这里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在不断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提高。但是,农户却也需要很多资金用于生产、看病、做生意、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即使年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占了75%,也有37%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时,33%的人是向农村信用社贷款,45%的人是私人借贷,4%的人是通过其它方式,18%的人是向银行贷款。此项调查说明部分农民把从信用社贷款当作自身筹资的最佳渠道,农村信用社已成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但同时也反映出有些农村信用社还未得到农民的充分信任。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户资金短缺时大约有45%的人选择民间借贷,但是民间借贷利息较高,经营农业的农户在短期时间内通常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的农户曾向或正在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但是实际过程中农村小额贷款项目大多数是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支持维护下去的,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覆盖率。农户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担保贷款(占54%),但是随着担保纠纷问题的逐渐增加,农民为他人作担保也日趋谨慎,一些手续复杂、金额较大的贷款还需经上级机构审批,导致农户贷款难度加大。

2.农户需求构成及农村信用社信贷支持方向

对于农户需求构成,问卷显示:用于生产资金占14%,,用于建房子占12%,做生意占18%,用于其他方面占56%。从以上需求可以看出,农民在贷款用途上表现为多样性,其中传统农业生产资金需求逐步下降。调查中反映出农民希望农村信用社贷款全面支持,既想贷款种庄稼,又想贷款建房子,还想贷款做生意。从贷款需求额度上看,比较大额的贷款需求呈急速上扬之势,3000—5000元贷款需求占调查户的31%,5000元以上贷款需求占调查户的46%。

调查表明,很多农村信用社虽然把服务“三农”作为办社宗旨,但在具体发放贷款时,仅限于支持农民购买化肥、种子、农药、耕牛等,对农民做生意、建房、小孩上学、购买家用电器等不予理睬,对种养业、农副产品转换加工由于害怕风险不敢大胆支持。当向农民调查“农村信用社在哪些方面支持不够?”时,问卷显示:做生意占 23%,建房占12%,养殖业占44%,子女上学占21%。

3.农户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满意程度

问卷显示:贷不到款占15%,不知道怎样贷到款占 32%,需托熟人才能贷到款占28%,需给信贷员请客送礼才能贷到款占25%。农民从信用社贷到款后,满意的占11%,比较满意的占31%,不满意的占48%。对信用社不满意的原因:信用社办事太慢占31%,贷款手续麻烦占56%,信贷员要回扣或请客送礼的占5%。这反映出农户对信用社贷款不是很了解,即使想贷款,也不知道怎样贷,而且对农户来说,贷到款比较难。在被调查的农户中,有 29%的农户认为信用社贷款利率执行偏高,而其余农户认为这是比较合理的,因而有68%的人能按时归还贷款。导致部分农户认为利率偏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部分信用社变相提高贷款利率,或向贷户收取工本费,甚至让贷户摊销费用;二是农民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政策不了解,拿信用社贷款利率与农行或其它商业银行进行比较。三是农民对贷款知识不了解,不知道贷款逾期、挪用有加罚息规定。

二、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调研反映的基本问题

1.农村信用社贷款抵押和担保难

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农村信用社的小额农户贷款业务总体上较为灵活。但一些生产规模大的农户所需贷款存在着急、频、大等特点,小额农户贷款难以满足其要求。此外,农村信用社对额度较大的贷款都要求贷款人提供有效的抵押或担保,而农户小额贷款的抵押物多为房产等,当贷款出现风险时,抵押物变现难。加之抵押手续收费过高,农民不愿缴纳这笔费用,造成抵押手续不规范,形成了许多无效抵押。

2.农民对部分农村信用社服务不够满意,特别对贷款手续麻烦反映强烈

据调查了解,农村信用社办事太慢和贷款手续繁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很多信用社为防范风险,除按照有关程序发放贷款外,还根据本社实际,补一些贷款程序,使贷款手续复杂化。二是一些农村信用社不论金额大小,一律要求担保和抵押。不敢大胆使用《贷款证》,农民虽然领取了《农户贷款证》,但贷款并未优先,农民贷款3000、5000元这些小金额的,也要找担保人或抵押物,找不到担保人或抵押物的,就只好放弃贷款或借高利贷。三是一些信贷人员不能科学合理地执行贷款程序,往往是办完这个手续,才想起那个程序,有些农户贷款手续办完后,很长时间用不到现钱。四是一些信贷人员迫于考核压力,未到收获季节就向贷户催要利息,农民只得重新向外举债,疲于应付。

3.信贷人员缺乏贷款营销观念,有“惜贷、慎贷、惧贷”现象

通过调查,农村信用社对小额农户贷款宣传力度不够,偏远农村的农民对小额农户贷款不甚了解,也就不会去接触和申请贷款。没有了资金的持续输入,农村经济的发展则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调查中还发现信贷人员惜贷、慎贷、惧贷问题较为突出。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实行了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对过去手续不全、违章放款造成资金损失的责任人给予了从严处罚,实行了下岗收贷,这给信贷人员造成错觉,即放款即担风险,不放款一身轻,款放得越多,处罚越大,于是对前来贷款的贷户即使是小额农户贷款,在寻根问底后,还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敢发放。更有甚者,少数信贷人员,从个人工作清闲、舒适考虑,围着现有余额转,不主动进行贷款营销,对农民合理的贷款要求,往往也以无指标为由拒绝。

4.信贷的工作模式不规范

目前经营的信贷资产缺少贷款营销管理制度,没有认真执行规范的贷款操作步骤。许多信贷业务等客上门,贷户申请借款时信贷人员对其实际状况没有深入调查。信贷员的服务态度也有待改进,有的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在“人情”、“关系”、“金钱”面前,存在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违规放贷的现象,如:有的农户在贷款时请信贷员吃饭、送礼等。

三、进一步发展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贷款业务的措施

1.拓宽信贷渠道,延伸服务领域

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应以立足农村地区、服务农村经济为出发点,去开展业务。要把小额农户贷款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起贷款超市,要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增加贷款品种。一是积极开办农民生活、消费贷款,对农民建房、子女上学、婚嫁、治病、购买家用电器等都要给予大力支持。二是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支持公司加农户,走产、供、销、贸一条龙的路子,带动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积极支持培养农产品经纪人,负责农产品的营销,帮助农民解决农副产品卖难问题。三是支持个体经营户和私营经济组织。对信用观念强、自有资金充足、经营项目有市场的个体经营户和私营经济组织,能提供必要抵押担保的,都要给予大力支持。

2.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

简化贷款手续是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方便农民贷款,一是对小额农户贷款要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尽最大限度地方便贷户;二是界定农户贷款证办理条件,在推行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公示制”的同时,公开监督举报电话,如:家庭总资产在1万元以上、信用观念较好、申请贷款金额在 5000元以内的(无陈欠贷款和外欠款的)农户,信用社必须满足其融资要求。三是规范贷款发放程序,对小额农户贷款的条件打印成册,发到每个农户手中,使在其贷款时一次过关,减少麻烦。

3.实行“五率”考核,完善激励机制

实行“五率”考核,就是在坚持贷款第一责任人和终身责任制约束的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使信贷制约与激励对等,完善工效挂钩,对信贷人员核定百户农民贷款率、贷款运用率、新增贷款占比率、贷款收回率、贷款收息率,对超额完成放贷、收贷、收息任务者实行奖励政策,鼓励和促进信贷人员按照贷款操作程序主动发放和收回贷款,积极拓展信贷业务。

4.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

针对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包村包片,单兵作战,硬任务软考核”的工作特点,积极探索信贷管理新途径,全面推行《信贷员工作日志》制度,其内容是:信贷员今天到哪村去吸收存款,明天到哪组去收贷款,要提前制定好工作计划,并将一天的工作情况详细地记入日志。信用社依据日志内容定期对信贷员出勤、服务等情况进行抽查和考核,有效地解决信贷“出勤难考核、工作难检查、服务难衡量、违规难发现”的四难问题。同时为及时掌握广大农户的信用情况,逐步建立农户个人信用档案制度,其内容包括个人的身份证明和社会档案、个人银行账户和收入来源、个人所掌握的技术和文化程度、个人可支配的用于抵押的资产和社会保障等情况。提高农户贷款覆盖面,及时满足农户资金需求。

5.制订小额信贷支农计划,创建小额信贷支农亮点工程

每年要部署小额信贷支农措施。凡符合支持条件的农户,均敞开供应贷款,随到随受理,确保小额信贷支农资金及时到位。 每个信用社找出一到二个小额信贷支农贷款的示范点,对这些示范点进行宣传和推广,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6. 要实行全员营销,全力塑造城区信用社新形象

根据目前县域存款业务发展的新特点,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观念,把存款业务市场做大、做强,扩大储蓄存款总量,积极争取客户,巩固客户,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人熟、地熟、点多面广的优势,实行全员营销。从长沙县信用联社了解到,长沙县自推行小额农户贷款试点以来,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对小额农户贷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当时还是要办理担保手续,对农民来说,最有效的担保是房产,而大部分农户无房产证,贷款仍然是难事。今年初,长沙县信用联社率先在全省全面开展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创建信用村镇活动,按等级发放小额信用贷款证,并设立了多个网点,农民凭证可在核定的限额内到柜台前直接贷款。此举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江背镇金洲村558家农户有412家领取了贷款证,核定贷款总额达160万元,信用社现已投放贷款65万元,支持全村发展花卉苗木1400亩,使全村90%的农户从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向花木种植。

7. 建立担保服务体系

由于农村产业周期长,投资见效慢,加上能提供的抵押担保有限。因此,各级政府应出资尽快成立担保机构或基金,努力改善农村贷款担保难的现状。如,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社会创办农村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农村贷款担保难状况,等。

参考文献:

[1]刘彩,周琴.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问题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8(2):151-152.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4

关键词:小额信贷,利率,农村金融,农业政策

一、2008年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变化

受美国次贷的影响, 2008年, 全球经济都处于放缓的状态, 多数国家都面临着解决金融危机的难题, 我国各金融机构和进出口企业也受到了不同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我国城市金融市场都在经历寒冬的大背景下,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在2008年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 商业银行“集体返乡”

2008年8月18日, 由中国农业银行作为发起人设立的两家村镇银行在湖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同时开业, 标志农行在多渠道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上迈出了重要步伐。9月26日, 由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起并控股的大邑交银兴民村镇, 在四川省大邑县正式开业, 成为国内首家由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参股设立的村镇银行。继农行之后, 一向将业务范围局限于城市市场的建设银行, 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重返农村金融市场的接力者。12月9日, 中国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在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正式开业。在国有商业银行积极下乡的同时, 城市商业银行的下乡步伐也在加速。

(二) 外资银行纷纷大举抢占我国金融市场

2007年12月13日, 由汇丰银行发起设立的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在湖北随州开张, 这是全国首家外资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 而汇丰银行的“下乡”行动, 就此拉开了外资银行集体进军农村市场的序幕。2008年汇丰银行又陆续在重庆大足、福建永安成立了2家村镇银行, 而在北京密云、广东江门恩平的村镇银行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2008年, 渣打银行则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设立了一家村镇银行。临近年末, 另一外资银行巨头——花旗银行也传来成功进军我国农村市场的消息, 12月16日, 由花旗银行发起设立的荆州公安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在湖北荆州开业, 成为我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发起设立的贷款公司, 开始了外资银行参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另一种模式的探索。

(三) 新型金融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设立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此前表示, 截至2008年10月31日, 全国已有7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 其中村镇银行62家, 贷款公司5家, 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还有35家机构正在筹建, 年内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将突破100家。试点成果证明,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诞生, 提高了农村地区银行业机构的网点覆盖率, 增加了农村金融供给, 对支持试点地区农民创业、农户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 这些新型金融机构有效激活了当地农村金融市场, 信贷支农投放力度明显加大, 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金融服务满意度有所提升。

二、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确实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但是在农村金融市场热火朝天的同时, 为了能让这种态势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 我们应该沉思一下背后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最终目的是为三农服务的, 为农户提供个人小额信贷, 为农村农业和中小企业提供小额信贷, 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等等, 可以看出农村金融机构最主要的业务就是小额信贷, 下面仅对小额信贷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利率

现今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也在向利率市场化的方向迈进, 但是为了占领市场, 各机构似乎都在存贷款上压低利率, 就像商场之间的价格战一样, 最终会导致多败俱伤, 暂时会让农户有低息贷款, 但是这其实是不明智的, 几年前之所以各金融机构撤出农村, 原因是在农村放贷额度小, 分散, 各项成本高, 风险大。现今同样的问题仍然存在。在农村不成熟的金融市场上, 适合实行高息政策。所谓的高息政策, 既包括贷款利率又包括存款利率。

首先, 提到高息, 很多人马上会反驳高息会加重借贷人的负担, 但我们从农户的角度看, 只要获得的这笔贷款及时, 手续简便, 并且比民间借贷的高利率要低, 对善于有效利用资源的农户来说就是有利可图的, 而利息在他们利润中所占的微薄的百分比根本对他们不能造成威胁, 更谈不上负担。

再者, 高息政策不仅提高了做小额信贷业务机构应对风险的能力, 也覆盖了较高的组织成本和交易成本。从员工薪酬方面, 高息政策使各机构能付出较高的工资, 从而吸引了较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高素质人才一方面对各农户调查分析的会更深入更贴切, 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信贷人员与农户同流合污共同欺骗银行的风险;其三也减少了信贷人员收受贿赂的可能性。

最后, 高息政策使各机构付出较高的存款利率, 这样一方面各机构可以吸收大量的存款, 解决借贷资金难获得的问题, 另一方面资金会向农村回流, 不仅解决了过去的“抽血”效应, 还使城市里多余的资金获得有效利用, 特别是在现阶段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情况下, 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颇有潜力很适合投资的场所。

所以, 基于小额贷款具有额度小、还款期短、交易成本高等特点, 高息贷款这种制度的设计也保证了非贫困人口不会来挤占这些贷款。因此, 从小额贷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出发, 制定了灵活或高于商业贷款但低于高利贷的利率, 使利息能覆盖所有成本并略有结余,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二) 贷款风险防范与控制

如今各金融机构纷纷下乡, 部分解决了先前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金融供给不足等问题, 但从另一面看到, 为了吃到这块“肥肉”, 各机构放款过于集中, 有些穷困的村庄得不到贷款, 而相比之下有些村庄却有源源不断的贷款, 贷款多是好事, 但是在放贷的同时要注意风险的控制。比如有很多不讲信用的农户, 泛滥的放款更加强了他们不还贷的想法, 反正不还这家银行以后不贷给我无所谓, 等一段时间还可以去其他的银行借款, 这样的想法, 不光存在于农户个人贷款中, 即使是五户联保也不排除这种情况。当然这样的农户还是少数的, 而且有时村庄的诚信度会成为一种风气。所以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就要各机构合作, 对这种有还款能力无还款意愿的人群采实施进一步的措施, 扭转这种由于贷款泛滥而间接纵容不守诚信的状况。

首先, 要有个联网的记录, 也就是必须完善征信系统, 对个人的诚信做真实记录, 后放款的银行可以参考先前农户的信用记录考虑借款额度以及是否借款给他们。目前虽然贷款下放出去了, 但是征信系统在我国来说想全国普及还需要很长时间, 更别说相对来说比较贫困的农村了。所以建议贷款机构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 集体建议做个名册对各项贷款额度、还款情况、用途等做个详细的记载, 为银行下一步贷款做参考。

其次, 要有合理的奖惩措施。那些积极、及时、自愿还款的农户, 是开放小额信贷业务机构的优良客户, 他们降低了各机构的催款成本, 也是各机构贷款的利润创造者, 各机构应给在贷款额度和贷款利率方面适当的放宽, 当然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银行与农户之间都需要长时间的了解和磨合的。而那些不守信用、有能力不还的农户, 所有的机构都应该联合起来对其进行惩罚, 或提高利率或是不对其贷款或缩小贷款额度, 直到他们有优良的还款记录为止。

再次, 是尽量避免竞争太激烈, 试图在金融空白的地方建立金融机构。人们有一种想法, 越穷的人你借他钱越不还, 但事实上, “滴水之恩, 自当涌泉相报”这句话穷人似乎理解的更深刻。穷人银行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也正是利用这点创设了格莱珉银行, 赚了穷人的钱, 也让穷人赚了钱, 渐渐富裕起来, 实现了双赢效果。我们有意愿下乡的金融机构也可以在贫困地区效仿尤努斯教授的成功模式来开办业务。当然在一些贫困的地区, 譬如山区, 想正常开展业务还面临着花费的成本更高、银行参股积极性不强、制约发展因素多、自身御险能力弱、相关政策及时到位难等一系列问题。鉴于上述问题, 笔者建议, 贫困地区培育和发展村镇银行在没有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 要避免一哄而上, 要通过宣传, 增进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了解, 消除认识误区, 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 把握进度, 分步设立。更需要政府推出一些有利于金融机构的政策, 鼓励他们去那里。比如税收优惠, 再贷款利率降低等等。

(三) 政府的扶农政策和小额贷款可持续发展

1. 农产品价格

无论是在2005到2007年经济的腾飞阶段, 还是在2008年的经济萎靡阶段, 我国的农产品价格一直都是比其他国家的同比水平低很多的, 像韩国农业很受政府重视, 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虽然说走的市场经济路线, 价格要市场化, 但是农民属于弱势群体, 他们和小商小贩、大型粮库等相比议价能力是很差的, 所以对于他们, 政府就要管制, 对农户进行补贴或是限制农户以外的人的利润空间。严格的价格支持政策, 可以使农民得到应得的收入, 这样高息政策中的微小百分比在收入中更是微不足道了, 政府的这一政策有利于小额贷款机构可持续发展。

2. 农业政策

农民所处的自然环境大多都良好, 可以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等等, 在没有旱涝灾害的年代都会有好的收成, 但是也存在问题, 一是市场上稀缺的产品农民可能没有超前的意识, 或是没有饲养、种植的基本常识, 此时就需要政府提供一些有远见的分析意见, 不光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 还要亲自指导。二是不光要生产, 政府还要引荐一些有利的销路, 让农民的收成卖上市场价格。在这条产供销路子打开之后, 小额信贷就会很安心的放出去, 就像出口信贷中的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一样, 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机构, 既可以给农户提供贷款, 也可以给收购农产品的企业贷款, 最终可以达到共赢共富。但前提是企业和农户是信誉良好的。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 .

[2]魏灿秋, 罗怡.全面实施农户小额信贷的困境和出路[J].财经科学, 2005 (3) .

[3]钱小凤.论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成功的原因及意义[D].硕士论文, 2007 (9) .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5

第三章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必备常识

一、判断题

1.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针对于农民或者农村企业、事业单位在生活、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需

求。()

2.所谓信用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基于担保人的信誉而发放给借款人的贷款。(3.规定最高上

浮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2.3倍。(4.对于贷款的展期,我国中央银行规定,()

5.呆滞贷款是指逾期(含展期后到期)5年(含5期或逾期不到5。()

二、单项选择题

1.所谓短期贷款是指()。

A.贷款期限在5年以上(含5B.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C.贷款期限在1年)5年以内的贷款

D.贷款期限在5

2.)。

A.6个月个月D.2年

3.除()

A.B.银监会

C.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4.对本行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的是()。

A.信贷员B.本行行长

C.本行贷款管理部门D.本行的上级银行

5.贷款业务人员的下列行为中,附合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度的是()。

A.严某从信贷员李某处贷到2万元贷款,送给李某1千元“辛苦费”,李某欣然收受

B.严某从信贷员李某处贷到2万元贷款,从中拿出5万元借给李某暂时使用

C.信贷员李某向无担保能力的舅舅马某发放1000元短期贷款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网站:

考点自测

D.信贷员李某向其大学同学王某发放5000元贷款,并为其担保

6.要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应首先向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

A.社员卡B.股份卡

C.会员证D.贷款证

7.法定贷款利率的公布、实施均由负责。()

A.国务院B.银监会

C.中国银行D.中国人民银行

8.以下不属于对借款人的限制性规定的是()。

A.借款人不得是机关法人及其分支机构

B.C.不得向多个独立的贷款人申请贷款

D.不得用贷款炒买炒卖有价证券、期货和房地产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贷款展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A.B.1/2

C.3年

D.1/

22.)。

A.B.C.D.3.)。

A.B.C.D.4.不良贷款的种类包括()。

A.信用贷款B.逾期贷款

C.呆滞贷款D.呆账贷款

5.我国金融机构贷款管理责任制主要包含()。

A.行长(经理、主任)负责制

B.审贷分离制度

考点自测

C.分级审批制

D.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

四、简答题

1.简述贷款利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2.简述借款人的条件。

3.五、论述题

1.试述在信贷业务中,对贷款人的限制性规定。

考点自测

2.试述呆账贷款认定的依据是什么?

一、判断题

1.√

2.而非“基于担保人的信誉而发放给借款人的贷款”。

3.×【解析】2.3倍,贷款利率下浮幅度0.9倍。

4.√

5.2年(含2

年)2年但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

。本题题干错在把年数表述错了。

1.B本题选项A所述是长期贷款;选项C所述是中期贷款;只有选项B是短期贷款的准

确含义。

2.A【解析】中央银行限制最长的贷款期限是:自营贷款期限一般最长不得超过10年,超过

10年应当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票据贴现的贴现期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贴现期限计算

从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

3.C【解析】除国务院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决定停息、减息、缓息和免息。

4.B【解析】贷款实行分级经营管理,各级行长应当对本级行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负全部责任。

5.B【解析】贷款人的贷款业务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1)索取、收受贿赂或者违反国家

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2)贪污、挪用、侵占贷款资金;(3)违反规定向亲属、考点自测

朋友发放贷款或者提供担保;(4)在其他经济组织兼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业务管

理规定的其他行为。

6.D【解析】要申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应首先向当地农村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证。农村信

用社接到申请后会对申请者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并根据评定的信用等级,核定相应等级的信用贷款限额,并颁发贷款证。

7.D【解析】法定货币利率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变动。法定贷款利率的公布、实施均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8.C【解析】贷款人可以向多个多个独立的贷款人申请贷款并依条件取得贷款。

三、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对于贷款展期,中央银行作出了一定的限制性规定,具体为: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原贷款期限;(2)1/2;

(3)长期贷款展期期限累计不得超过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AD

3.ABCD【解析】本题考查借款人的权利,属识记内容。

4.BCD

5.ABCD【解析】我国金融机构贷款管理责任制主要包

四、简答题

1.简述贷款利息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1确定每笔贷款利率,并在(2

(3)

(4

(5给借款人。

(6

2.答: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具有合法身份证件或境内有效居住证明;

(2)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信用良好,有稳定的收入或资产,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

力;(4)管理机关另有规定的除外。

借款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2)原

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按期清偿;(3)经过工商部门办理年检手续;(4)已开立基本

帐户或一般存款帐户;(5)企业法人对外的股本权益性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其资产净值的50%;(6)申请中、长期贷款,新建项目企业法人的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得低于项目所需总

投资的25%。在具体执行时,加工业应高一些,商业可以低一些;盈利水平低的应高一些,盈利水平高的可以低一些;(7)申请短期贷款,企业法人的新增流动资产一般不得小于新

考点自测

增流动负债。

3.简述借款合同签字的基本要求。

答:借款合同签字要做到:(1)借款与担保双方当事人本人签名盖章加指印;(2)借款人和

担保人如果是法人,则合同签字人应是法人代表本人签字;(3)如果合同中发生文字修改,必须经借款当事人签章认可;(4)合同应加盖各方面当事人的法人公章。

五、论述题

1.试述在信贷业务中,对贷款人的限制性规定。

答:(1债风险管理指标)。

(2)不得发放贷款用于收取利息。

(3产品、项目;②严重违反国家有关外汇管理规定;未取得建筑、投资、开工许可证或有关批文;⑤其他严重违法

经营行为。

(4

(5)不得在借款合同之外收取任何费用。

(6

(7近亲属;

2.?

宣告失踪或死亡,以其财产或

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

贷款人向法院申请诉讼,经法院裁判后仍不能收回的贷款,或不符合解散在三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6

关键词:国有股份制银行;资金;运营效率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资金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风险

1.1、资金运转缺少灵活性,无法满足商业化的要求

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在资金运行方面主要表现在资金的调控手段选择上十分不合理。资金的调控手段意在满足我国市场的需求,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呈现着蓬勃发展的面貌,这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发展的保障与前提,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调控上主要目的就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发展的前提。通过资金的调控手段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充分的调动全行的资金流转满足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各地区的分行可以根据未来的市场需求预测向总行预报未来的运转资金需求,从而满足各种发展趋势下的资金需求。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对资金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银行内部的资金调控利率,银行内部的借款,以及各种各样的现行规定与管理办法。但是,这些资金调控手段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很大程度上加深了我国商业银行的行政化色彩,主观因素影响很大。与此同时,银行的管理部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他们对这些调控手段无法做出及时的适当调整,缺乏对突发情况发生的敏锐反应,只是一味的“死板”应用各种规定与现行条例,这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全行上下对资金的运转机制都对市场的各种变化做出的反应很迟缓,无法及时的适应市场上的资金需求,更无法满足银行内部的各种资金的调控,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降低了资金调控的运行效率。

1.2、缺少资金运转效益化的观念

企业的运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而想要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就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强有力的基础与保障,但是,我国由于实行了长达数十年的国有制计划经济传统经济理念的影响与束缚至今仍对我国的国有制经济有着一定的思想束缚。商业银行属于国有制经济的一部分,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又无法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瓶颈。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当中许多的银行都在盲目的扩大资金的收入来源,拢入大量的资金,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多种渠道的扩大资金量。另外,我国的国有股份制银行将资金随意的借贷出去,许多的地方分行都在强调着高利益作为第一发展要义,而在实际情况中却相反,他们没有改变原有的资金管理办法,更没有针对无限制的支出做出一定得方案调整,仍采用原有的模式。由于国有股份制银行的效益利益观念十分薄弱,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调控运作方面效率十分低下,在改进方面也十分的困难,无法改变资金运转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更无法提高效益。

1.3、资金的来源面积广,资金的运用方面单一,二者矛盾

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各地方分行的集民资,大众居民的存款;同业的借用,挪用;各种证券的回收等等。但是资金的调控运转方面却与之相反十分单一,通过多种渠道集来的资金大多数都用来贷款业务,其他途径的资金运转调控方面难以找出另一种途径。然而,贷款业务的质量与同业相比质量低下,贷借期限不合理,贷款难以收回的问题影响,是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严重受阻。同时,资金的流动与运转迫使银行必须保有一定的备用资金,这就迫使各地方分行不得不将一定的存款以及总行支给地方银行的流转与调控资金作为一定的备用资金,这就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金的浪费问题。也成为限制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限制因素。

2、对于商业银行企业信贷业务信贷风险的防控措施

2.1、完善银行内部信贷管理

要想提高商业银行对于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的控制,应该对商业银行内部产權制度加以改革,彻底的清查银行内部的资产,做好资产的评估工作。明确好商业银行的各级不同的权利,按着法制的程序对商业银行的内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从而能够保证银行内部的各级人员能够严格按照程序提供信贷工作服务,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加以合理的控制。

2.2、严格的岗位分离信贷分离制度

商业银行应该严格执行岗位分工明确,明确好每个业务运作所需要的员工,做好分工明确。要根据业务的实际要求不同,合理的分配好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不同人员,尽量保证好分工明确,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在同一岗位上定期更换不同的工作人员,使得整个商业银行的内部工作人员的每一项业务的工作都能够在监督下行使好自己的权利,使得全行的业务都能处于被监督的范围内下。追重要的就是要将信贷制度与商业银行的审计制度分离,从而保障银行的审计制度能够起到监督作用。

2.3、提升资金运营的效率

要想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改变运营效率低下的问题,必须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转模式,提高运营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由国家统一管理,有着很大的银行内部资金运转的权利,所以,作为总行就应该率先“放权”以满足市场的资金需求。

另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由于采用统一集中管理的模式,所以,在对于资金的运转调控管理上都采用比较传统的行政模式,资金的运营需要一层一层的上级审批才能有权利对资金进行调控与发放,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效率。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解决这一问题,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是关键。

2.4、改革资金的管理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管理上采用的模式仍是统一管理政策,这需要改变这一管理模式才是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建立一种新型的分级管理政策,给地区分行一定的“自主管理权利”。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针对地区分行的自主权也不同,保证地区分行能够满足地区的市场资金需求,充分调动起各地区分行的资金管理积极性,主动地避开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对风险有一个提前预警的意识。

2.5、拓宽资金运营渠道,改变单一化的资金运营结构

要改变我国商业银行的资金运营的单一化结构,及时的调整资金运营策略。参与我国的债券市场以及产业投资,使多渠道的资金也能运用在多种用途上,使得资金能够取得最大化的利用,以获取商业银行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2.6、在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商业银行同现代企业一样,也应该需要转变发展模式,加强银行的管理体系完善,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以及对企业的决策水平。努力建设商业银行的“产权明确、权责分明、科学管理”,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使得商业银行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加快银行内部的资本积累,从而能够应对信贷风险与危机的发生,不断增强抵御国内外市场的风险能力。

3、结束语

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与发展,商业银行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想使商业银行能够继续发挥它强大的作用就必须对其运营机制进行改革,增强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风险的抵御能力,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震,张贺.论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信贷风险防控[J].现代商业,2012,30:49-50.

[2]刘亚蕾.我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李昆芳.中国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

[4]吴凡.基于产业集群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7

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农业与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而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很典型的不发达的、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体系。目前构成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主体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大金融机构, 作为主要面向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 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格局。除此之外, 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合作基金、小额信贷以及非正规的民间私人借贷组织等也在农村从事着一定的金融活动。

虽然, 农村中从事农村金融的机构并不少, 并且近几年农村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也较快地发展, 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完全改变。

1.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十分不平衡。

形式上看:20世纪90年代初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农行和农发行政策金融各司其职、彼此分工且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质上。自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 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资金纷纷撤出农村地区, 许多基层支行变成只揽存不批贷的“储蓄银行”, 用于县区及以下乡镇的贷款总额直线下降。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 其支持农业发展职能名不副实。邮政储蓄机构通过农村机构, 将大量农村资金抽走。而在本轮农村金融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 其诞生地和经营网点一般也是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集镇, 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服务的金融机构十分有限。

2. 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服务水平都相对较低。

在业务品种上依然以存、贷、汇老三样为主。目前,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逐步多样化, 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与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并存;普通的存贷款服务与各类银行卡的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并存, 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很难使这些方面得到有效的满足。

3. 小额农贷业务基本上仍由农村信用社一家独揽, 农信社机构成为普通农户唯一资金支持者。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不但国有商业银行及农发行等大银行不愿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就是后起之秀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也有“嫌贫爱富”的苗头和迹象, 即对城镇工商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态度比较积极, 而对普通农户和农业贷款需求缩手缩脚甚至于“退避三舍”。

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制约因素

1. 农户信用观念差、信贷风险大、放贷成本高。

在农信社业务开展之初, 由于之前政府部门教育引导不力、信用社宣传教育不够以及农民自身诚信意识不足等原因, 导致部分农户对小额农贷的认识误差。致使导致农信社资金无法及时回收, 使整个农村信用环境一落千丈。较差的信用环境会给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造成很大的风险, 及于此, 其他金融机构一直视农户为信用边缘群体。信贷风险大、放贷成本高直接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更甚者, 某些金融机构对于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业务是望而却步,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持续发展。

2. 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缺失, 制约了小额贷款的发放。

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 银行是否贷款取决于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而我国农村小额贷款难, 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担保和抵押品。由于多数农户家庭经济规模小、经济状况差、缺乏有效的抵押品, 而很多农村中小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 注册资金较少, 可用作银行贷款抵押的资产不足, 同时知名度低, 实力有限, 往往由于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和担保而得不到银行小额贷款资金的支持。

3. 农业保险机制缺位, 增加了金融贷款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亿亩农作物受灾, 而灾难损失目前仍然主要依靠民政部门实施的政府灾害救济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进行补偿。这两种灾难补偿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由于经营农业风险太大, 保险公司大多不愿开办农业保险。这样金融机构更不愿意冒险贷款给农业, 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也出现缺位。

4. 农村小额贷款管理成本较高, 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较低。

一是银行通过实地检查、电话访谈、抽查账户交易记录等方式开展贷后跟踪检查, 监控资金使用情况的成本较高;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 对于后续贷款资金真实用途及预警信息很难采集。这些就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5. 政府监管流于形式、实效低下。

目前, 我国已建立起农村小额贷款监管体制。依照有关规定, 金融机构开展业务, 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与投资人实施并监管。但实际操作中, 由于县一级的银监局办事处已撤销, 当前具体的监管任务都交由各试点成立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部门执行。而这些管理部门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致使监管流于形式、实效低下。

三、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小额贷款业务的设想

1. 提升金融机构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内驱力。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过于偏重开拓大客户信贷业务。然而, 同业竞争过于激烈, 其只能采取降低放贷门槛 (下调利率和放低文件审批等) 措施, 来赢得所谓的大客户, 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和防范;对于贷款集中度问题进一步恶化, 最终只能采取贷款收回或资产转让手段处理。故而, 农村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业机构应当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发挥自身优势, 把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促进该项业务的发展。

2. 积极有效探索银企合作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模式。

金融机构应当利用自己信息收集这方面优势去积极了解和扶植当地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 开展产业化龙头企业 (基地、专业合作组织) 服务工程,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产, 进而刺激农户信贷需求。在此基础之上, 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与农户相结合的贷款发放模式。

3. 创新担保方式, 运用多种担保方式防范、分散和转移风险。

对于农户而言, 缺乏有效担保手段是其无法取得足额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担保创新方面, 在不违反法律前提下, 对于财产权益归属清晰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 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当前, 农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押、农村住房宅基地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农村银行机构应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 通过贷款与农业保险结合方式, 分散贷款风险, 及时弥补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导致的损失。

4. 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运作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尝试建立事业部性质的农村小额贷款专营机构, 建立独立的信贷审批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成本利润核算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专业化的农村小额贷款人才队伍, 加强自身的小额信贷运作管理,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建立合作风险补偿机制,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宏观风险源主要来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行业分析和信贷风险等;微观层面风险源大体有合作协议风险、道德风险及运营风险等。为维护金融机构与农户合作的可持续性, 政府应考虑建立合作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金融机构与农户合作风险补偿基金”。该资金部分可以交由政府财政支付, 每年设定提取的特定比例数额, 市县级政府要再辅助于相应的配套措施对此机制进行支持。该补偿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专用于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增量进行相应的风险补贴, 对涉农贷款风险控制较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等。以此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6. 整治农村信用环境, 增强贷款诚信保障。

在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培养农民信用意识, 提高农民信用观念等方面, 政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将农户的借贷信息录入征信系统, 出台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政策方面的相关宣传教育, 使诚信还贷的观念深入人心, 逐步培养、强化农户的信用意识。

7. 改革农村金融管理体制, 加强农村信贷业务监管。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8

农村小额贷款一般情况是借款人申请, 经担保人担保, 银行确认后给予发放。农村小额贷款没有以农村的房屋产权抵押, 因为农村房屋的土地是属于集体制性质的, 不能在交易市场上正常交易, 无法评估其价值。只有通过担保人的担保, 才能获得贷款的申请, 因此, 农村小额贷款申请途径受到限制导致贷款申请太难了。鉴于这种情况, 商业保险公司推出的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就是为了增加贷款申请的途径, 解决贷款难题。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是以借款人不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归还银行贷款所致银行的经济损失为保险标的的保险。以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担保, 银行向借款人发放一定额度的小额信用贷款。通过这一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的有机合作, 解决了农村信贷抵押物不足和担保人缺乏的难点, 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农村融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经济实体蓬勃发展, 迫切需要融资促进“三农”的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农村融资带来了新的途径, 开辟了贷款担保新天地, 已被业界称为“三农”贷款难破冰之举。从实践看, 是保证保险充当担保手段的创新, 是农村金融贷款担保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 必将对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现状

由保证保险担保的农村小额贷款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 一些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正在试点扩大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2009年下半年, 人保财险分别在广东佛山和浙江宁波地区开展了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该保险直接对借贷当事人信用风险进行承保, 从而能够更有效、更直接地解决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被视为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切入点。2010年8月份福州某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 拟定向农村发放由保证保险担保的小额贷款, 贷款金额为1万至15万元不等的贷款, 年利息率为9.5% (含保证保险的保险费) , 利息率比农村金融机构高一些, 但是, 对资金需要者提供了方便, 有效需求很旺, 对金融机构安全发放贷款资金提供了保障, 对保险公司来说, 扩大保险业务, 增加了保险费收入, 可谓一剑三雕。还有一家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与保险公司合作, 由保证保险担保的向广大农村发放信用卡提供信贷消费。据了解都能安全回笼信用卡消费的款项。随后, 江苏、上海、山东、天津、北京等也相继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随着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试点不断完善, 运作正常, 各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充分发挥了保证保险产品的担保职能。

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成功地推出, 带动了“三农”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农村企业财产保险、农村民房保险、农村货物运输保险、农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等, 扩大了商业保险的领域。

三、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存在的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其所经受的风险必将影响其还贷能力, 对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农业生产一般而言要面对三大风险, 分别是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此外, 对农民提供保证保险的保险机构还要承受银行的管理风险及农民的道德风险。

(一) 自然风险。

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生产周期长、不稳定等自然特性, 使其经受着自然界无常变化带来的风险, 自然灾害包括雷击、暴雨、洪水、台风、病虫害等, 可能造成农作物或养殖业的减产甚至绝收, 导致小额信贷保证保险风险的发生, 借款人可能换不起贷款。

(二) 社会风险。

首先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农产品由于生产周期长, 供求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大幅波动, 如2007年猪肉价格飙升, 2008年生猪供应量同比大幅增加, 而此时国内正饱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经济受到重创, 直接打击了养猪户, 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的风险就会降临;其次是消费环境风险。一旦消费市场出现对某一农产品的质量投诉, 会使生产此农产品的农户或企业破产。第三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如早年广东省兴起的大种果树热, 造成水果供应过剩, 出现了部分农户挥泪砍果树。凡此种种, 最终导致农民无法还贷, 银行给农业信贷资金产生坏账, 并引起小额信贷保证保险风险的发生。

(三) 经营风险。农民由于受其生活环境的限制, 在生产安排、技术处理、经营决策、现金流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制约, 出现经营不善。

(四) 银行管理风险。

首先是银行管理制度。规范的制度可以有效地杜绝银行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的发生, 减少以贷谋私、索贿受贿、谋取非法收入等现象;其次是银行管理人员专业水平。银行人员业务素质高低, 会直接影响到对信贷风险的判断和决策;第三, 银行信贷人员的责任心。银行人员责任心的高低, 显然也影响贷款的风险。

(五) 农户道德风险。

农户个体道德风险极大影响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甚至动用不正当的手段或串通银行信贷人员骗取保证保险担保的贷款, 导致信贷资金风险无法控制。

四、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上存在问题

(一) 银行对保险公司担保贷款风险的保证保险表冷漠。尽管

银行把信贷风险管理摆上议事日程, 但还是不大愿意接受用保证保险这种新事物来化解信贷风险, 银行发放贷款时喜欢以不动产的抵押来控制风险, 主要原因如下:

1.银行不认为保证保险具有较强的担保作用。发放贷款主要通过不动产抵押和有价证券质押作担保, 这是银行惯用的做法, 认为使用这种方式发放贷款风险小。而银行没有看到保证保险是保险公司的信用行为, 只要银行选择了有实力的保险公司, 银行贷款的风险就会降低到零。对农村而言, 农村房产不能评估用于抵押, 银行没有机会选择房产产权作为不动产抵押, 保证保险是发展小额信贷保担保的最好选择。

2.银行没有对不动产抵押所需成本和保证保险提供担保的成本作比较。不动产价值评估用于抵押, 一般按1%的评估费用, 而保证保险提供的担保, 一般按年贷款额度的0.05%作为保险费用, 是不动产抵押的一半, 减轻了借款人的成本负担。

(二) 银行把信用度极差的借款人借款上保证保险。2009年7

月份, 有的保险公司停办了机动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 主要原因是银行对部分资信较好的优质客户免上保证保险, 而对小部分资信差或者难以把握其资信的客户上保证保险, 保险公司很吃亏, 出现这种不利于保险公司的情况完全是保险公司与银行没有商量好, 合作协议上存在问题。

(三) 保证保险发挥信用的作用没有被普遍接受。保证保险实

际操作过程中, 强大的信用优势却没有被普遍接受, 主要原因如下:一是保证保险产品拥有的信用, 宣传力度不够;二是保证保险产品的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

(四) 保证保险产品还处在试点。

到目前为止, 涉及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信贷总量不大, 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一是保证保险还是属于试办阶段, 摸着石子过河, 需要积累一些经验;二是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不是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三是保险公司担心所有信用等级差的借款人都推给保险公司, 因此, 保证保险没有全面推开。

(五) 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保证保险承担的风险。目前,

只有保险公司出台的保证保险保险条款作为法规履行, 且不完善。

(六) 银行不够关注借款人要求保证保险担保借款的呼声。随

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客户需要融资, 特别是“三农”贷款更强烈要求保证保险承担的信贷风险, 然而得不到银行大力的支持。

五、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展的对策

(一) 保险公司需要大力宣传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的作用。

保险公司要加大力度向银行和投保人宣传保证保险的功能:一是切实能体现出保证保险产品比资产抵押优越。二是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能减轻借款人的借款成本。三是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能减少信贷风险案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四是手续简便。使用保证保险申请借款的就没有像不动产抵押手续那样繁琐, 只要找保险公司出具一份保证保险的手续就行了。

(二)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促进保证保险业务发展的队伍。保证

保险业务发展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快速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人才。高素质专业人才主要是指保证保险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出具有保证保险风险管理能力, 降低保证保险担保的贷款风险。一是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 招聘到高素质保证保险风险管理人才;二是委托高校培养, 加快保证保险风险管理人才的出炉;三是保险公司内部组织培训;四是选派员工到国外学习, 紧跟国际上保证保险产品发展的最新步伐, 尽快缩小同世界发展水平的距离。

(三) 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必须立法。

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保护保证保险承担的风险。因此, 保险公司要尽快要求监管部门加快保证保险立法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监管部门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应根据有关惯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 尽快出台保证保险业务的相关法规和具体操作办法, 在司法实践中探索信贷担保的保证保险管理经验, 以学法用法的管理方式加强对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和风险控制。

(四) 保险公司需要完善保证保险担保信贷风险制度。担保信

贷风险的保证保险实际上是用保险公司的信誉担保信贷风险。要进一步完善保证保险体系, 对诸如投保条件、承保范围、保险费率、损失赔偿界定等以法规形式加以统一规定, 加大保证保险业务的标准化和系统化管理力度, 使信贷发放运作顺当, 切实让银行感到无忧。银行也需关注各家保险公司资信程度, 因各家保险公司的资信程度是不相同的, 特别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保险公司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他们的实力也参差不齐, 因此, 银行需要精心选择资信好、有实力、服务佳的保险公司。

(五) 建立保证保险超赔风险基金。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9

1 垦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垦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仍然偏低, 其中农户小额贷款信贷人员较少, 年龄较大, 这严重阻碍了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速度。此外, 垦区农村的地理环境与城市不同, 地域面积大, 路途遥远, 贷款的成本较高, 加大了资金的管理风险。开办小额贷款的农户通常处于分散居住的状态, 对银行而言, 开展相关的贷款业务不仅会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极有可能因为地区偏远, 无法调集高素质的专业业务管理人员, 可能会引发各种贷款风险。

2 垦区农村小额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因素

2.1 金融机构管理难, 成本高

在我国农村地区, 小额贷款从规划工作到最后发放, 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工作量大、金额小、笔数多。一笔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管理成本, 大于其他任何贷款种类。再加上, 地区间的距离较远, 贷款后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小额贷款的风险系数由此增加。这种高成本的贷款管理, 在影响金融机构利润的同时, 也加大其贷款风险管理难度, 不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户小额贷款的积极性。

2.2 机构金融管理能力较低

缺乏先进且科学的金融管理体系, 会严重影响贷款业务风险管理质量。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 垦区农村的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较为单一, 其电子化建设的水平与国有银行和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有很大差距。农户贷款通常不是大笔资金的借贷, 往往都是多笔、小额且快速周转的贷款。此外, 垦区的交通水平较低, 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与技术, 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这一点难以适应农村信贷投放和金融服务的需要。同时, 在农村存在集中化的贷款发放现象, 一旦自然环境或者政策发生逆市场变化, 极易出现高危的信贷风险。

2.3 市场风险预估能力欠缺

信贷资金作为一种资本项目投资, 资本收回时的赢利受市场的影响, 因此市场风险是信贷资金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小额信用贷款只是实现贷款对象的分散, 但同一地区生产经营品种有相似性, 在客观上造成贷款集中于某个项目、某个农户的问题。由于市场容量有限, 这些项目、产品的生产量过多, 会引起市场行情的变化。因此, 如果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之前不能就市场变化和不可抗据因素做出正确的评估, 将会加剧小额贷款业务风险系数的增长。

3 强化小额贷款业务风险管理

3.1 加强贷款监管力度

加强小额贷款的监管力度可以对贷款的去向有详细的了解, 因此能够减少因监管不利带来的损失, 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贷款业务的风险指数。相关部门可以事先对申请人的信誉程度以及经济能力做详细的了解, 再根据其申请业务的风险系数进行评估, 从而确定贷款额度及利率, 实行积极放贷、差别管理制度。垦区农村的贷款申请人通常贷款资金额度小, 且居住分散, 不便管理, 因此金融机构应根据现有地区的实际状况, 制定合理可行的监管制度, 以便于按章行事, 避免造成贷款隐患以及与农户之间不必要的纠纷。

3.2 完善小额贷款担保机制

贷款担保环节是控制贷款风险系数的关键步骤, 可在贷款前期的调查环节中加大审批力度, 对贷款人的信誉度等一系列信息进行严格审查, 一是避免风险集中, 二是防止家庭成员互相联保现象的产生。此外, 可以不断完善和创新贷款担保机制, 重点推进各项贷款与不同行业相互担保相结合的模式, 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3.3 加快垦区金融机构现代化进程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金融管理模式与现代管理手段相比逊色很多, 加上小额贷款是一种新型金融制度, 更需要现代化的电子管理技术。作为垦区农村的金融机构, 可以从完善网络系统升级入手, 引入先进的综合业务网络技术, 解决相应的贷款办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条件允许, 可逐步扩大网络覆盖范围。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10

一、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夯实发展基础

2007年开办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业务以来,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 重点支持了纳入中央、省级发展规划的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江河湖水系治理、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特点, 在贷款管理上强化系统指导、严把贷款准入关, 严格落实贷款条件、积极推进部门合作。如铁岭市分行营业部贷款支持的凡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贷款金额3.5亿元, 通过对榛子岭水库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的加固、新筑堤防、开挖疏浚等措施, 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使流域内水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合理循环, 改善9.8万亩水田的灌溉条件, 为下游新城区的如意湖、莲花湖湿地提供优质水源, 为新城区20万居民和沿河数万农民提供清洁、优质的饮用水源和生活用水。截至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27.95亿元, 支持16个项目, 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二、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支撑

农发行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与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同年开办。“十一五”期间, 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发行积极投放农村基础设施贷款, 重点支持农村路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清洁能源开发及信息化建设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遵循“政策导向、商业运作、科学管理、持续发展”原则, 紧紧跟随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引方向, 重点投向政府倡导的、投资规模较大的、社会效益明显的公益性项目、支持了一大批项目, 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如抚顺市分行营业部向抚顺经济技术发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4.5亿元。该项目改善了抚顺经济开发区内大南、李石镇、大小瓦、四方台、刘尔、河夹心等14个村屯的道路设施, 方便居民出行的需要, 也是统筹城乡发展, 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 项目建设将明显改善该地区的交通水平,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特色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从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内外环境打下良好基础。截至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72.3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31个。

三、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凸现新亮点

自2009年获批开办县域城镇建设贷款业务以来,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围绕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 重点支持了县域 (包括县级市、城市郊区郊县) 水热电气、垃圾污水处理、文教卫生设施、土地整治、环境综合整治、农民集中住房改造、棚户区改造等建设项目, 支持了一批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关注、具有显著民生效应的项目建设。截至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县域城镇建设贷款16.23亿元, 支持了9个项目建设。

四、支持新农村建设写新篇

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和推进城镇化建设不断深入, 各级政府加快了以土地整理、农民集中住房以及棚户区改造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步伐。在这一历史进程中, 核心是解决好土地问题, 破解工业化城镇化“缺地”、新农村建设“缺钱”、耕地保护“缺动力”、城乡统筹“缺抓手”这“四缺”的难题。对此, 农发行及时推出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 优先支持了一批政府主导、以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储备为依托、项目自身有稳定经营性收益、借款人综合收益还款能力强、借款人现金流足以覆盖贷款本息、具有充足担保资源的项目。如阜新市分行支持的35亿元玉龙新城土地整理项目, 从省分行介入评估到项目审批通过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确保了该项目按计划如期实施。通过土地整理的实施, 土地将得到合理利用, 道路等设施都将重新规划, 生态环境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项目的实施将会令区内生态环境焕然一新, 同时将拓宽当地人民的就业途径, 可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转移, 逐步实现土地集约、产业集聚和人口集中, 形成集聚效益和区域竞争优势, 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互动互促, 带动区域生产要素的集中,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项目具有显著的支农作用。截至到2011年6月末,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累计投放新农村建设贷款81.77亿元, 支持建设项目12个。□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从2007年起步的20亿元到2011年6月末的193亿元, 短短四年间, 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农业农村中长期贷款业务从零起步, 阔步前行, 信贷投放突飞猛进, 成为信贷支农的一个突出的新亮点。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 篇11

关键词:商业银行;法律风险

一、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界定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经营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因受到一些无法预知因素的左右,而使其最终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影响商业银行承担相应的经济损失。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通过列举的方式对法律风险进行了如下定义:法律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风险,第一商业银行签订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可能被依法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第二商业银行因违约,侵权或者其他事由被诉或申请仲裁,依法可能承担赔偿责任的。第三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依法可能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国际律师联合会对法律风险定义为:法律风险就是银行的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外部法律实践的经营活动引起的风险缺口的一种可能性。

二、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1.现有法律法规体系较为滞后,缺乏系统性

我国现有的银行法律法规体系,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相关银行法律,法规。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有关商业银行法律法规体系已经滞后于金融发展和市场监管的需要。另外,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相关法律法规与其他金融,法律法规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性,并未组成一个有机的法律体系,发挥法律的应有的社会功效。如《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公司法》、《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各成一体,系统性和完整性有待加强。

2.社会整体信用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守信意识淡薄

信用管理制度是关于信用以及信用关系的制度安排,是对信用行为及信用关系的一种规范,包括有关信用的法律法规,信用制度,信用观念,信用习惯等。在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信用管理制度还非常不健全,各个微观市场主体的诚信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较差,破产现象较为频繁

有关调查显示,中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9年,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短,经营稳定性较差。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将信贷资金发放至贷款人后,只能监督贷款人的资金用途,而不能参与贷款人的经营管理,更不能参与贷款人的经营决策。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大户,中小企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其自身经营的稳定性较差,往往会出现在还款期限未到企业已经破产或濒临破产,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所以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不确定性将直接影响到银行信贷资金安全。

三、控制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的途径

1.完善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在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初期,可以采取“政府主导为主,市场规范为辅”的模式,以央行为主导,以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协助,推动信用制度相关的立法和监管。制定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所需要的征信数据库;制定行业准入和行业规则,推动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和有序竞争,并建立失信记录与惩戒的机制。第一,加强信用立法建设和信用执法力度。第二,政府主导建立和完善信用中介组织体系以及征信数据环境。第三,政府自身信用制度建设的加强。

2.完善担保制度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各国在经济发展初期,都是靠信用来维持經济发展的秩序。但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靠单纯的信用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信用危机成为破坏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各国在探索该问题上,发现通过担保和保险可以补充信用危机给市场经济带来的缺陷。市场经济发展越完善,推行担保保险制度也就越有必要。第一,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综合素质,做好担保核查。第二,通过立法手段扩大权利质押的范围。第三,优化担保程序。

3.结合企业破产法,保障银行担保债权的实现

第一,构建个人破产制度,所谓个人破产制度是指当作为债务人的自然人因消费或经营中的变数导致其个人资产无法偿还其全部到期债务时,通过法定程序宣布其破产,并对其破产财产进行清算和分配,对其剩余债务进行豁免以确定当事人在破产过程中享有基本的生活权,但不得进行奢侈消费和商业行为的一种法律制度。第二,保障担保财产在破产中的优先偿还。为了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并保障担保财产在破产中的优先受偿权,笔者认为应建立相应的企业职工社会保险费用缴纳情况的信息公示系统并且可以规定其他的劳动债权优先于一般债权受偿,但是对其应该在时间和数额上做适当限制,并与担保债权按一定的比例受偿。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的控制,绝不仅仅是单单技术上或者意识观念上的问题。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立体的,多角度的去考虑分析。首先,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法律风险的控制要依赖于外部环境的优化,加强信用立法建设和信用执法力度,并由政府主导建立和完善信用中介组织体系以及征信数据环境,同时政府应加强自身信用制度建设。其次,完善我国担保制度,通过立法的手段扩大权利质押的权利范围,如引入旅游景点收费权质押和租金收益权质押。再次,建立个人破产制度,保护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权益,同时优化我国破产制度中的受偿顺序,保障担保权人在破产财产中的担保财产的优先受偿权。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商业银行信贷纠纷诉讼的法律风险及防范[J].福建金融,2004(2).

[2]姚小波.商业银行法律风险监控制度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6).

[3]项凡书.论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实体制度的构建[J].经济与法,2012(2).

作者简介:

宗莹,女,(1991,02-今)天津人,辽宁大学法学院在读研究生。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 篇12

目前, 我国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发展速度很快, 政策法规也越加清晰完善, 2010年财政部、税务总局颁发的《关于农村金融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中, 明确了小额贷款是指单笔且该户贷款余额总额在5万元以下 (含5万元) 的贷款。政策上对于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 一是农村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从农户扩大到农村多种经营户,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微型企业等;二是小额信贷方式转变, 将农户贷款与银行卡功能集合起来;三是简化农户小额信贷程序, 对信用好的农户实行贷款优先, 利率优惠, 额度放宽, 手续简化等正面激励机制;四是对开展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给予政策优惠, 调低存款准备金, 发放支农再贷款等支持政策。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 至2009年, 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9.14万亿元, 占同期各项贷款余额的21.5%, 余额同比增长32.3%, 农户贷款余额为20133亿元, 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712亿元, 增幅达24.5%。

2中国农业银行小额信贷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1农行现行小额信贷业务特点

我国农业银行作为国有银行以扶贫贴息为主要方式的小额信贷业务是配合我国政府的“八七”扶贫计划推出的, 目标客户是中低收入者和贫困农民。九十年代农行主要采用小组借贷的方式进行小额贷款, 平均贷款额为1000元—5000元/笔, 农户贷款的年利率很低, 甚至无息由政府补贴。2000年后, 主要贷款对象转变为企业为主。2008年后农行开始发放惠农卡, 可以提供最高3万元的贷款额度, 此项业务成为向广大农户发放小额信贷的主要平台, 目前农行小额信贷运作情况有特点如下:

2.1.1贷款业务种类多

目前, 农行除发行金惠农卡外, 还开发了农户小额贷款, 针对农村批发市场和个体工商户的惠农信用卡, 针对种养大户、多种经营户、创业农户的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三农”业务, 其中, 农户小额贷款以“普惠制, 广覆盖, 商业化”为指导性原则, 对农户家庭内单个成员发放小额贷款, 这类贷款可以采用保证、抵押、质押和农户联保形式发放, 用款方式也分为自主可循环与一般方式, 一般方式采用一次性还款付息, 自主可循环方式以实际贷款使用天数计息。

2.1.2以惠农卡为载体搭建平台

农户由于收入不确定性较高, 相对城市就业者更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为农户争取资金进行生产自救, 因此, 农行突出抓好农户金融服务, 着力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 加大惠农卡发放力度。

2.1.3建立信贷管理体系

农业银行凭“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 建立单独的信贷准入标准, 完善了信贷业务流程, 评级、授信、授权、担保等综合管理制度, 保证客户的贷款程序有理有序。同时, 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的信贷业务运作机制, 派驻独立审批人, 实行网上审批, 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保证客户能及时贷款。

2.1.4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农业银行出增建一批网点外, 在无农行网点地区, 也组建了客户经理群和流动服务车, 流动服务站等, 开展深入田间地头的上门金融服务。积极向县级以下地区推广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金融产品。

2.1.5管控金融服务风险

农村信贷风险大, 而小额信贷面向的主要是农村的零散客户, 因此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2农行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由以上可看出, 农行在“三农”服务小额信贷方面已经开发出了自己独特的产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业务的风险还是有待提高。首先, 中国农业银行经过转制已经成为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并成功上市, 而“三农”业务很大部分是政策性的扶贫需要, 此类业务往往存在风险大收益小的预期, 这与农行以盈利为目的是有冲突的, 这一冲突使得相关组织和员工开展此项目的意愿不足, 与政府合作机构的愿望往往不相协调等。同时, 由于处在业务发展初期, 员工缺乏相应的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 在农村网点不足等等, 这些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所在。

3我国金融机构小额信贷服务存在的普遍问题

从以上农行开展小额信贷服务的现状可以看出, 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速度很快, 金融机构也不断完善此项服务。至今, 小额信贷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将近15个年头, 期间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层次和水平都在不断提升, 但我国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依旧突出, 与客观需要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小额信贷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资金来源, “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在中央一号文件得到了充分肯定, 小额信贷对于我国农村经济实际情况来说相当必要, 但目前我国推广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主要问题经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商业化改革与政策要求的矛盾

近几年, 国有银行基本上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革,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化改革使得利润最大化成为股份制银行的经营目标。因此, 一方面, 农村资金大规模流出参与城市与工业化领域中, 使得真正使用到农村的资金不多, 要用行政手段或政治手段来解决资金流出问题, 让金融机构承担支农职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也很难在实践中为金融机构全面贯彻。另一方面, 小额信贷的扶贫性质, 农业生产的高风险预期, 让开展此项业务的金融机构很难转变观念, 真正去深入开展小额信贷服务。盈利导向与风险投资组合的矛盾。

根据风险投资组合理论, 减少投资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风险相关系数为负的产品组合。在小额信贷的实际放款过程中, 往往存在一种现象, 就是对同一地域范围的农户, 花费同样的借贷成本, 金融机构更愿意将资金借贷给需求量大的农民, 由此导致借贷资金总量中很大部分被需求量大的农户所贷, 这种做法违背了风险投资组合理论, 影响到整个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

3.2资金来源单一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目前开展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除正规金融机构外, 国家也鼓励建立小额信贷公司, 农村互助基金等非正规金融作为小额信贷的补充。而小额信贷公司的资金来源基本上都是自有资金, 捐赠资金或单一来源的批发资金形式, 而且是“只贷不存”, 不跨区经营, 没有其他金融产品, 借贷利率由双方协定, 在这种情况下小额信贷公司很难扩展业务, 而且倾向放大额贷款, 超出了小额贷款的额度范围, 需要预防其出现非法集资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等问题。

3.4小额信贷的专业性与从业人员素质的矛盾

农村小额信贷与城市商业贷款不同, 一方面是面向的贷款群体主要为农户, 农户普遍金融知识比较缺乏, 贷款观念比较保守, 对利息等支出数额比较敏感, 另一方面, 小额信贷风险较大, 政策意味比较重, 但盈利率不高, 因此, 如何转变观念, 更好地推广业务是从业人员的必要素质。从业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扎实的专业知识, 也需要耐心细心, 为农民朋友提供贴心的服务。但目前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成为小额信贷发放急需解决的问题。

4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金融服务的建议

4.1增强政府对小额信贷服务的支持力度, 建立对金融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

促进小额信贷发展, 提高农户贷款可能性, 需要地方政

府从政策, 税收等方面采取相应激励机制, 转变相关机构人员观念, 提高金融机构提高开展小额信贷的积极性。例如依据小额信贷在涉农贷款中的比重, 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等, 也以此来向广大农民表示政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决心。

4.2强化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合理的评级标准,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农作物每年受灾面积不在少数, 这也使得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投资风险很高, 收益预期变数较大, 加上农户收入低, 自身积累不足, 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 不少农户就因为不能提供抵押物放弃资金需求。因此, 建立此类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以合理的评级标准来对不同资质的客户进行信用评级非常必要, 如农业银行就通过“三包一挂”来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 设计不同于城市客户的评级指标等, 以此来进行金融服务风险管控。

4.3放宽农村小额信贷行业的准入门槛, 提高农户授信额度

近年来我国放宽了民间机构参与小额信贷的门槛, 开始设立了商业小额贷款公司, 但是这类公司资金来源单一, 业务拓展能力有限, 是无法跟农信社等正规金融机构竞争的。因此适度放宽农村小额信贷行业的准入标准, 让各类商业机构加入农村金融市场, 才能打破一头独大的局面, 形成良性竞争。同时, 提高农户授信额度, 让农户能够提高贷款可得性, 增加选择的多样性, 促进金融市场蓬勃发展。

结语

小额信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三农”的融资要求, 对我国农村地区及欠发达地区金融服务的改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自1996年以来,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迅速, 作为正规金融机构代表的中国农业银行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为“三农”服务, 成效明显。但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毕竟仍然处于起点阶段, 市场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 政府相关部门要执行宏观政策需要有更多的政策支持及制度的完善, 金融机构在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优化融资环境, 转变金融机构及普通农户的观念, 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体系, 加大对农村生产的融资力度, 是发展“三农”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臧景范.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J].中国金融, 2010, (5) :20-23.

[2]温铁军, 姜柏林.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J].中国金融研究, 2007, (1) :43-44.

[3]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 2006, (32) :103-114.

[4]王珏.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下信贷约束的系统性分析[J].农村经济, 2010, (3) :47-49.

[5]杜晓山.我国小额信贷发展报告[J].三农金融, 2009, (2) :37-44.

[6]曹丽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问题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20) :76-77.

[7]王薇.借鉴国际经验促进我国小额信贷的商业发展[J].农村金融, 2010, (10) :44-47.

[8]2009年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报告[N].人民网, 2010-03-04.

[9]杨红, 张成翠.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问题探讨[J].农业经济, 2010, (10) :50-52.

上一篇:股利现状下一篇:学生个性化作文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