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现状

2024-09-19

股利现状(共12篇)

股利现状 篇1

摘要:能否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 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分析和对影响股利政策因素的分析, 就上市公司如何制定适度的股利政策提出了建议, 以期对上市公司制定理性的股利政策有所帮助。

关键词:股利政策,适度股利,生命周期

1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1) 分配股利的公司数量近年来虽有所增加, 但总体来说仍然较少。从1998年以来, 分配股利公司的数量总体来说不多, 最高才达到65.1%, 这说明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公司不进行股利分配。

(2) 派现公司在分配股利的公司中所占比率仍然较低, 但整体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2004年, 可以说是掀起了一场派现的风潮。

(3) 股利支付水平尽管有所提高, 但仍普遍较低。相比西方国家, 特别是英美法系国家的高额派现, 我国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整体来说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平均分红占公司净利润不到50%。

(4) 超能力派现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 “恶性分红”现象比较严重, 部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预案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能力;每股派现大于每股收益的公司近年来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小于零的公司进行分红的现象也有了急剧增加。这是一种与上述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完全相悖的极端现象, 也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2 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1) 盈利状况。

这是公司决定股利政策时首先应当考虑的因素。只有当盈利状况良好时, 公司才有可能采用高股利或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如果盈利很少甚至亏损, 公司就只能采用低股利或不发股利的政策。可见, 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以盈利状况和未来趋势作为出发点。

(2) 变现能力。

变现能力是公司将资产变为现金的可能性大小。一个公司的可迅速变现资产多, 现金充足, 那么它的股利支付能力就较强, 采用高股利政策当然可行;如果公司因扩充生产或偿还债务已将其可变现的资产和现金几乎耗用完毕, 那么该公司就不应采用高股利政策, 因为此时若支付大额股利就会使公司毫无能力, 就会出现意外情况。

(3) 筹资能力。

筹资能力是指公司随时筹集到所需资金的能力。规模大、效益高的公司往往容易筹集到资金, 它们既可向银行借款, 也可发行股票、债券。这种公司在股利政策上就有较大选择余地, 既可采用高股利政策, 也可采用低股利政策。而规模小、新创办、风险大的企业, 一方面很难从外部筹集到资金, 另一方面在这个阶段往往又需要大量资金。这类企业往往会采取低股利或不发股利的政策, 以尽可能多地保留盈余。

(4) 企业的生命周期。

我们通常把企业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在不同的阶段, 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在成长阶段, 企业亟需资金投入, 一般来讲, 股利支付率相对较低;在发展阶段, 公司开始能以较大的股利支付比率把收益转移给股东;至成熟阶段, 由于投入产出相对稳定, 股利支付率和股票收益率都将几乎保持不变。

3 我国上市公司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思考

适度股利分配政策是满足上市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而能达到融资成本最低, 股权结构稳定, 进而实现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的股利政策。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因其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特殊环境而存在一种仅适合该公司的股利政策。公司选择股利分配政策应考虑企业所处的成长与发展、企业支付能力的稳定情况、企业获利能力的稳定情况、投资者的态度及企业的信誉状况等因素。

3.1 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

目标是实现公司价值的较大幅度提高。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股权结构稳定等都是服务于这一目标的。简单地把“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适度股利政策的目标操作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在操作上可选择每股净资产、利润增长率两项财务指标来替代。

3.1.1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是指公司股份的当期每股实际价值。与公司市值相比, 由每股净资产套算得来的公司人士能反映公司实际提交价值, 尤其是在投机很强的股票市场上, 受市场信息的影响, 股票价格剧烈震荡, 若以市场价来衡量公司价值, 弹性太大, 显然不符合公司经营的实际情况;若以每股净资产来计算公司帐面价值, 则不会使公司价值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可以真实地反映公司现在的价值。

首先, 从公司经营者的角度来说, 每股净资产最大化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资本经营效益, 努力使公司价值增值。每股净资产的较大增值意味着公司利润量较多, 利润量的增加会使公司在投资者心中的价值上升, 从而导致公司股票市价上涨, 也达到最大化。这时的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有了公司实绩作为支撑基础, 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 从投资者角度来讲, 每股净资产最大化既体现了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高低, 又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每股净资产越大, 说明投资者本金的保值性越好、增值的可能性越大, 而投资者在做投资选择时, 总是愿意投向每股净资产增值快的企业。不过, 每股净资产指标是对公司历史价值高低的判断, 至于反映公司未来发展趋势, 可选择另一指标:利润增长率。

3.1.2 利润增长率

企业仍旧取决于销售价格、制造成本、市场占有率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提高又依赖于企业改善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扩大市场占有率等, 所以说, 企业利润率的提高刺激企业在上述方面积极进取。利润增长率是一个比例性指标, 与利润额相比, 更能动态地反映企业发展的状况。

3.2 适度股利分配政策

其政策是一个阶段性连续的概念, 亦即对于某一家公司而言, 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不是一个年度概念, 而应是在一产业周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不过也不等于说适度股利政策是一成不变的, 就随公司发展阶段的更替而作相应的调整。

3.2.1 处于初生期企业的适度股利分配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

初生期企业对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只能通过更改预期加以了解, 不能对市场条件、产品销路有很精确的判断, 也就是说, 由于经验的不足, 不能对经营收益有准确的测定。刚刚建立的新企业投资目标已确定, 不用立即去寻找其他投资机会, 利润留存比例可适当小一点, 利润中大部分用于分发红利, 以吸引投资者关注, 有利于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 所以推行低股利加额外股利的高弹性股利政策较符合企业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从企业来说, 低股利可使企业在经营收益不理想的情况下也能兑现股利, 不至于破坏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而收益颇丰时, 可以向股东发放额外股利, 鼓励公众投资热情。从投资者来说, 在有固定收入保证的前提下, 还有获得意外股利收入的希望, 两者都会对股利政策表示满意。

3.2.2 成长型企业的适度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

成长型企业的特征是:企业规模扩张的要求强烈, 企业面临的投资机会较多, 如果能够获得充足的资本, 企业发展速度就能加快, 企业盈利能力增强, 利润额连年有增。此阶段企业需集中力量, 意图以最低成本获取足够多的资金来源, 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大量留存利润, 用自有资本, 避免举债或多分股利。成长型企业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下, 提高利润留存比例相应地降低了股票利息率, 减少了企业利润外流。巨额利润以利润留存形式进行再投资, 无疑会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这种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企业所发行的股票常被称为“成长股”。成长型企业投资价值主要表现在:预期股息增加;企业向股东分配股票股利的预期;预期由股价上涨所获得的资本利得, 即由于成长股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能使其价格上涨, 投资者可以在二级市场抛售股票获得溢价收益。

3.2.3 成熟型企业的适度股利政策——稳定股利额政策

成熟型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在本行业的经营经验丰富, 已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 企业获利能力稳定, 有能力维持比较稳定的股利发放额。与此同时, 由于企业经营的产品已趋成熟, 企业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项目, 以便调整经营结构,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这样企业就要保证有一定的研究发展资金投入。企业除了可从利润拨出一部分资金满足股利政策需求外, 剩余资金便可满足研究发展资金需求。与其余各种股利政策相比, 在这种决策下, 企业对留存利润要心中有数, 对公司发展规划可以进行有计划的安排。

参考文献

[1][美]威廉.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2]李礼, 王曼舒.股利政策由谁决定及其选择动因[J].金融研究, 2006, (1) .

[3]邵正林, 林云.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 2004, (3) .

股利现状 篇2

股利无关论(也称MM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假设条件限定下,股利政策不会对公司的价值或股票的价格产生任何影响。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完全由公司的投资决策的获利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而与公司的利润分配政策无关。该理论是建立在完全市场理论之上的,假定条件包括:(1)市场具有强式效率;(2)不存在任何公司或个人所得税;(3)不存在任何筹资费用(包括发行费用和各种交易费用);(4)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影响投资决策)。

股利相关论

股利相关理论认为,企业的股利政策会影响到股票价格。主要观点包括以下两种:

1.股利重要论

股利重要论(又称“在手之鸟”理论)认为,用留存收益再投资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投资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进一步增大,因此,投资者更喜欢现金股利,而不愿意将收益留存在公司内部,而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

2.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公司可以通过股利政策向市场传递有关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从而会影响公司的股价。一般来讲,预期未来盈利能力强的公司往往愿意通过相对较高的股利支付水平,把自己同预期盈利能力差的公司区别开来,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所得税差异理论

所得税差异理论认为,由于普遍存在的税率的差异及纳税时间的差异,资本利得收入比股利收入更有助于实现收益最大化目标,企业应当采用低股利政策。

4.代理理论

股利现状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虽然我国具有高速发展的经济态势,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的很多不理性行为,对我国经济良好运转有很多不良影响。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无法充分分享我国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对此,笔者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和一些关于规范政策的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1.股利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特点为缺乏连续性和稳定,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方面,时常变动,呈现不稳定性和缺乏连续性,从而在市场中充斥着大量我国上市公司滥用股利信号的现象,其中无论从分配形式还是分配数量上,从分析总体或是某一企业的具体情况,都能充分体现出来这一恶性。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频繁随意变动的股利政策,使得大量滥用股利信号在在市场中散布开来,其缺乏连续性的股利政策使得投资者很能进行预测,从而难以推知未来股利的变化情况,不便于其进行投资。这一点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上市公司多采用额外股利等信号来反映其盈余的暂时变化,从而使股利政策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分析,并能够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均衡股利水平。而国内上市公司却欲人为地维持股价高位,附带毫无规律的股利支付。

2.不分配现象

面对股票的高风险特性,股东理应拥有对公司资产的剩余索偿权,从而承担最大风险,作为给予股票投资者较高的投资回报是上市公司的责任所在,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的现象,不分配公司比率偏高。而中国证监会发布文件《关于修改时尚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对于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预存公司的用途,应披露现金分红政策在报告期的执行情况,应以列表方式明确披露公司前三年现金分红的数额与净利润的比率。这项规定不仅规范了公司分配行为,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

3.股利分配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股利分配形式下,创造性的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股利分配方案,例如比较常见的派现、送股、既派现又送股、不分配、转增股本等。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不具有严肃性和信用度。再次股权结构的差异和股本规模的不同形成股利分配的差异,近年出现了“恶性分红”现象,违反“同股同利”的分红原则,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等现象十分严重,常见的恶性分红三种形式有“分红大于利润”、“大股东用配股增发所得现金代替”和“投资回报率的阶層差异”。而我国上市公司集中、分散和气他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股利政策的研究趋向于复杂化,“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基本原则屡遭破坏,对于不同投资主体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股利分配政策中的恶性分红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4.股利分配中的股本扩张行为

自2000年由于配股政策的调整,许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数量猛增的派现或派现加送股分配方式的公司数量猛增,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不分配的比例。由于证监会出台了公司配股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才能获得配股资格,从而一些公司为达到配股目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采取发放先进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的方式。大量上市公司出现了增大送股、转增股本和配股增发的比例,从而满足股本扩张和“圈钱”的欲望。对于增资扩股这种不属于利润分配范畴的行为,往往会给投资者一种分配方案良好的假象,从而极大的干扰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5.股利支付率水平偏低

支付现金股利公司的比率依然很低,其他为资本扩张而采取侵蚀现金股利的行为依然存在,并且过低的股利支付水平,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使其将重心转移到资本利得,助长了投机气焰,从而不利于市场健康持久发展。

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对策的简单探讨

在此笔者简单例举了几种常见的对于股利分配规范政策的建议。

1.加强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过分集中的股权结构,建立并完善多种对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控制方式,形成法人持股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完善针对于经营管理者的相关制度。

2.不断加强完善竞争市场机制,使上市公司树立正确股利政策制定的理念,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整体水平,从而使其充分发挥投资作用,

3.规范股票股利,现金股利,限制不分配股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扩大单个股票的做空机制的适用范围。

三、总结

个人认为,上市公司最好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分配股利,这是因为投资者可以获取最直接的利益,保障他们作为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提高他们的投资信心,壮大繁荣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必须制定有效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以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做到投资者筹资者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的行为金融学研究—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硕士论文,2011.4,P17-20

[2]陈玲,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论文,2006年

[3]刘建政,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论文,2004.6

[4]刘飞,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5

股利现状 篇4

关键词:上市公司,现金股利,股利政策

企业在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时应先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任意盈余公积金, 之后才可以将一部分利润分配给股东称之为股利。其中, 直接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投资者的股利叫做现金股利, 这是最普遍的股利分配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 证券市场相对成熟, 上市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采用的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现金股利。同时投资者也最喜好现金股利这种方式。对投资者来说股票代表的远期股利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 而这种顾虑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则可以被极大地消除, 激发投资者对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 从而能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因此, 以美国为例, 发达国家都普遍不看好股票股利而倾向于采用高支付率的现金股利。其次, 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在完美的情况下, 现金股利具有信息内容, 是未来预期盈利的事前信号, 其传递的信号主要表现为公司的资金周转顺利能产生足够的现金流来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 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 管理层重视投资者的利益、有很强的管理能力和经营决策能力且对公司的未来发展满怀信心。

然而, 与发达国家情况不同的是, 中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经济形势不断得到改善, 政府的宏观调控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下, 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经过不断调整和改善, 其规范化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即使如此深入观察我国证券市场的内部运作状况, 我们仍会发现存在部分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 也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以及整个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不良现象, 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值得我们深思。

二、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

证券市场上最大的参与主体就是上市公司, 所以上市公司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证券市场的稳定。其中, 作为向投资者分配股利的重要方式之一现金股利是投资者通过投资应该获得的合理报酬, 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 分红比例不高甚至是不分红, 约束机制又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派现现象普遍存在。

从有关数据可以分析得出, 一方面从1998年以后, 总体来说分配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但仍有部分公司不派现。例如, 2008年的年报中有1602家上市公司, 其中没有进行现金分红的公司竟然有732家, 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高达45.7%。一些上市公司不进行现金分红是经营不景气没有足够的利润的原因, 还算情有可原, 但也有一些企业在高盈利率的情况下仍捂紧口袋不对投资者进行任何形式的回报, 这种做法实在让人不能理解。

2. 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呈阶段性变化。

我们将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占当年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称之为派现比例。如有关数据所示, 1998年至2008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派现比例稳定性较差几经波动, 从而表现出具有阶段性的特征。

第一阶段:1998年到2001年间派现比例呈上升趋势。1998年我国上市公司的派现比例很低只有29.38%, 但从1999年开始不断提高, 到2001年这一比例高达61.41%, 属于历史最高。

第二阶段:2002年和2003年的派现比例有所下滑。2002年开始, 这一比例开始回落, 在2003年跌到45.31%, 比2001年下降了约16个百分点。

第三个阶段:2004年到2008年间派现比例保持平稳。这一阶段我国上市公司的派现比例变化不大, 趋于稳定, 基本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3. 现金股利政策随意性强、连续性差。

在我国, 上市公司在选择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时带有强烈的随意性, 严重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一大隐患。具体表现为是否选择现金分红的不确定性与现金分红的次数和金额的不确定性等多方面。有的上市公司一年分红一次, 有的隔几年分红一次, 而股利支付的金额也极不稳定, 时高时低。例如分析2003年到2007年的年报可以发现, 1550家上市公司中连续五年都有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只有307家, 所占比例为19.8%。

进一步分析2007年和2008年上市公司的派现资料也不难发现, 整个中国市场只有313家上市公司是连续两年发放现金股利的, 而连续三年都派现的公司更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对于现金股利的重要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因此行动上表现为消极怠慢, 不能坚持一贯的股利政策, 缺乏应有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 存在非良性派现等异常现象。

此外, 我国上市公司还存在着严重的非良性派现现象,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融资派现, 是指公司刚配股或上市就进行现金分红, 也称为融资分红, 意指分红所用资金来自于融资所获得的资本金。二是超能力派现, 是指每股现金股利等于或大于每股收益或者派现总额大于净现金流量。如果公司采取超能力派现就意味着上市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就不得不动用以前年度积累的留存收益来弥补, 这一方面可能直接导致以后年度降低或者甚至丧失选择派现的能力, 而另一方面这一行为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小的资金压力使公司陷入困境的风险加大, 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两种现金分红的方式都是上市公司利用生产经营所得之外的资金进行分红的表现, 不是健康合理的股利政策的体现, 因此我们应避免上市公司经常出现这样的非良性现象。

三、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白, 我国上市公司在选择现金股利分配政策时仍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要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首先应该明确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有哪些, 以及现金股利分配状况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形成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不规范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政策的引导和约束。

最近几年, 响应中央的宏观调控要求, 中国证监会针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规, 以约束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例如在2000年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要融资必须进行现金分红, 次年又明确规定公司连续三年不进行现金分红的董事会要做出合理的解释, 如未作解释的在融资时主承销商要特别关注同时予以报告。正是源于上述政策的变换, 直接导致2000年和2001年实行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数量迅速增长。2004年, 证监会又进一步加强管理, 明确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的不得公开增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或者向原有股东配股。证监会的这一系列举措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 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回报投资者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2. 投资者出于投机的心理偏好股票股利。

我们都知道投资者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进行投资是期望获得报酬的, 而其收益主要包括两部分, 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其中, 由于当前我国的市场机制和资本市场还在成长阶段, 有一些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 所以股票的价格与价值并不总是吻合, 相反往往出现背离的情况。资本利得相对来说利润丰厚而现金股利微不足道, 因此投资者更关注资本利得, 而不看好现金股利。其次, 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缺乏热情的另一个原因在于, 我国股权结构不合理, 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流通股的成本远远高于取得非流通股的成本, 所以在相同的现金股利政策下, 流通股股东的收益率要比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率低很多, 而且非流通股的股东还掌握着控制权。

3. 税收政策不合理。

到目前为止, 税收政策方面对资本利得是不征税的, 但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获得的现金股利需要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按2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 如果现金股利是通过投资非上市公司所获得的则必须按全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一税收政策上的不一致直接打击了投资者获得现金股利的积极性, 更倾向于获得资本利得。现金股利重复征税以及税负不均等问题, 已经成为人们投资的热点问题,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4. 上市公司的近视行为。

正如前面提到的, 一些上市公司实行现金分红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再融资而不是出于对投资者负责或者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和企业的长期发展考虑, 因此这些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还有一些上市公司是为了利用现金股利进行炒作以此来提高股价或者通过现金分红减少公司的净资产, 这样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会增高。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市场中出现了超能力派现或者派现率极低等极端现象。当然也有部分上市公司是为了向其母公司或大股东转移资金而分配现金股利的。

综上所述, 形成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分配问题上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对症下药。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的政策建议

坚持长期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对公司的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 结合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 同时在我国相应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制定有利于本公司长期发展的现金股利政策, 是上市公司应该花大力气去认真解决的一个问题。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表现出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因此加强引导和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非常重要。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同时提高盈利质量, 加强经营管理。

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最直接和最基础的因素正是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 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较高的盈利质量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 当然股东就拥有了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股利的经济基础。其次, 通过加强经营管理, 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可以使企业产生丰富的现金流, 为股利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 应提高管理层对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视程度。

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 其管理层对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但随着证券市场越来越完善, 股利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管理层应及时改变这一认识上的误区, 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利益者的需求, 同时结合宏观经济及行业的经济情况制定符合本公司特点与需要并且又符合企业长期发展规划的现金股利政策。

3. 培养多元投资主体, 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 大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以及公司治理的不健全也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方面中存在诸多深层次弊端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整体素质不高, 个人投资者所占比例过大, 以基金投资等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比例较小。针对这一问题, 应培养机构投资者, 实现多元化的投资主体, 扩大证券市场的参与者队伍;其次上市公司要进一步优化董事会的决策程序, 加强和落实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避免只是摆空架子, 建立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的权利。

4. 要进一步完善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 从制度上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

法律制度和法律环境作为宏观环境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影响意义是重大的。因此, 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来规范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的措施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法律部门要努力遏制上市公司不规范的分红行为, 努力引导其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走向科学性与合理性。

此外, 上市公司本身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措施。相关部门应该在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 加强监管力度, 强制上市公司披露股利分配情况, 披露异常派现的原因并加强审察, 对于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公司应予以严厉处罚, 严惩大股东通过操纵现金股利恶意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不法行为, 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总之, 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方式向投资者派发股利, 不仅可以使投资者获取最直接、最切实的投资回报, 有利于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而且同时也可以抑制中小投资者盲目“追涨杀跌”的投机心理。更重要的是, 上市公司实行稳定的现金股利政策, 可以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使更多的投资者愿意进入股票市场, 从而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活跃和繁荣证券市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范化、成熟化、理性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逐步完善, 股东利益将得到极大保障, 长期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必将成为上市公司吸引投资者的强有力的手段, 中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也会进一步缩小。

参考文献

[1].张瑛, 汪艳艳.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动因分析[J].北方经济 (学术版) , 2007 (9)

[2].张婉婷, 孙长江.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问题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 2007 (5)

第十二章股利分配 篇5

一、单选题

1.一般而言,适应于采用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的公司是()。

A.财务杠杆较高的公司B.盈利比较稳定的公司

C.盈利波动较大的公司D.盈利较高但投资机会较多的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为了使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尽快地实现转换,或者为了达到反兼并、反收购的目的,应采用的策略是()。

A.不支付股利 B.支付较低的股利C.支付固定股利D.支付较高的股利

3.某公司现有发行在外的普通股1000万股,每股面额 l元,资本公积8000万元,未分配利润16000万元,股票市价50元;若按10%的比例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市价折算,公司资本公积的报表列示将为()。

A.4900万元B.5000万元C.12900万元D.600万元

4.有权领取本期股利的股东资格登记截止日期是()。

A.股利宣告日B.股权登记日 C.除息日D.股利支付日

5.企业投资并取得收益时,必须按一定的比例和基数提取各种公积金,这一要求体现的是()。

A.资本保全限制B.企业积累限制C.超额累积利润限制D.偿债能力限制

6.在下列股利政策中,股利与利润之间保持固定比例关系,体现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对等关系的是()。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7.某公司上年税后利润600万元,今年年初公司讨论决定股利分配的数额。预计今年需要增加投资资本800万元。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是权益资本占60%,债务资本占40%,今年继续保持。按法律规定,至少要提取10%的公积金。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筹资的优先顺序是留存利润、借款和增发股份。则公司应分配的股利为()。

A.120B.60C.200D.100

8.我国《公司法》规定了只有在四种情形下才能回购本公司股份,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四种情形之一的是()。

A.与未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B.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C.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D.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

9.下列有关利润分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润分配项目包括法定公积金和股利

B.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

C.法定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规模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D.向股东支付股利要在提取公积金之前

10.下列有关股利无关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股利无关论又称为MM理论和完全市场理论

B.股利无关论认为投资者并不关心公司股利的分配

C.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的支付比率不影响公司价值

D.股利无关论认为公司价值由投资的获利能力和收益留存率决定

11.我国上市公司不得用于支付股利的权益资本是()。

A.资本公积B.任意公积金C.法定公积金D.上年未分配利润

12.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一般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的。

A.很紧B.很松C.偏紧D.偏松

13.对股份有限公司来讲,实行股票分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A.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B.减少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

C.增加股票股数提高每股市价D.减少股票股数提高每股市价

14.下列()股票回购方式在回购价格确定方面给予了公司更大的灵活性。

A.场内公开收购B.举债回购C.固定价格要约回购D.荷兰式拍卖回购

15.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

A.先将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从盈余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B.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较长时期内不变,只有盈余显著增长时才提高股利发放额

C.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长期按此比例支付股利的政策

D.公司一般情况下支付一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盈余多的年份发放额外股利

16.主要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和养老基金管理人最不赞成的公司股利政策是()。

A.剩余股利政策B.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17.下列有关税差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税差理论认为股东倾向于获得股利而非资本利得

B.税差理论认为股东乐于选择高股利支付率

C.税差理论认为MM理论中关于不存在个人及公司所得税这一假设是不存在的D.对那些希望保持资本的流动性、面对较高交易成本的股东而言,资本利得收益是较好选择

18.某企业在选择股利政策时,以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和最小化为标准。该企业所依据的股利理论是()。

A.“一鸟在手”理论B.信号传递理论C.股利无关论 D.代理理论

19.公司将回购的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的,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

A.10%B.15%C.5%D.20%

2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利润分配的基础是利润总额

B.连续5年未弥补的亏损,可用税后利润弥补

C.企业发生的亏损,可在以后5年内税前弥补

D.对利润总额的调整包括永久性差异调整、暂时性差异调整和弥补亏损调整

二、多选题

1.下列有关发放股票股利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有()。

A.引起每股盈余下降B.使公司留存大量现金

C.股东权益各项目的比例发生变化D.股东权益总额发生变化

2.下列属于股利理论中代理理论的观点有()。

A.在股利分配时企业为了向外部中小投资者表明自身盈利前景与企业治理良好的状况,通过多分配少留存的股利政策向外界传递了声誉信息

B.债权人在与企业签订借款合同时,习惯于制定约束性条款对企业发放股利的水平进行制约

C.实施多分配少留存的股利政策,既有利于抑制经理人员随意支配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也有利于满足股东取得股利收益的愿望

D.投资者不仅仅是对资本利得和股利收益有偏好,即使是投资者本身,因其所处不同等级的边际税率,对企业股利政策的偏好也是不同的3.确定企业利润分配政策时需要考虑的法律因素主要包括()。

A.资本保全限制B.企业积累限制C.超额累积利润限制 D.稳定股价限制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除息日前,股利权从属于股票

B.在除息日前,持有股票者不享有领取股利的权利

C.在除息日前,股利权不从属于股票

D.从除息日开始,新购入股票的投资者不能分享最近一期股利

5.股利分配公告一般在股权登记日前3个工作日发布,公告的内容包括()。

A.利润分配方案B.提取任意公积金的比例

C.股利分配对象D.股利发放方法

6.采用固定或持续增长股利政策的优点有()。

A.向市场传递着公司正常发展的消息

B.有利于投资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

C.有利于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D.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对公司信心,稳定股票价格

7.股票回购对公司的意义不同于股票分割,下列各项中,属于股票回购给公司带来的好处有()。

A.股票回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被收购的风险

B.股票回购可改变公司的资本结构,减少负债比例,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C.避免股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D.通过股票回购,可以减少全部流通股的数量,降低股票价格

8.下列属于客户效应理论表述中正确的有()。

A.边际税率较高的投资偏好少分现金股利、多留存

B.养老基金喜欢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

C.较高的现金股利会引起低税率阶层的不满

D.较少的现金股利会引起高税率阶层的不满

9.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对公司不利的方面表现在()。

A.稀释了股权B.股利支付与公司盈余脱节.资金难以保证

C.易造成公司不稳定的印象D.无法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

10.下列有关表述中错误的有()。

A.每股收益越高,股东不一定能从公司分得越高的股利

B.从理论上说,债权人不得干预企业的资金投向和股利分配方案

C.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股票分割,会降低股票市盈率,相应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D.所谓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公司的盈余首先应满足投资方案的需要。在满足投资方案需要后,如果还有剩余,再进行股利分配

11.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A.投资者偏好B.减少代理成本

C.传递公司的未来信息D.降低资产负债率

12.股东在决定公司利润分配政策时,通常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A.偿债能力B.稳定股利收入

C.防止公司控制权旁落D.避税

13.用现金进行股票回购并予以注销()。

A.使得公司流通在外的股份减少B.会导致公司资产的减少

C.不会导致公司负债发生变化D.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变

14.代理冲突主要包括()。

A.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B.经理人员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C.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

D.民营企业经理与政府之间的代理冲突

15.要达到一种完美无缺的市场,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有()。

A.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

B.不存在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费用

C.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D.经理对外部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代理成本

16.下列关于“一鸟在手”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有()。

A.该理论认为股利风险比资本利得风险大得多

B.该理论认为投资者更偏向于选择股利支付比率低的公司股票

C.该理论认为随着公司股利支付率的下降,股票价格因此而上涨

D.该理论认为公司利润在留存收益和股利之间的分配影响股票价格

17.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时,应遵循的步骤包括()。

A.设定目标资本结构

B.确定目标资本结构下投资所需的股东权益数额

C.最大限度地使用保留盈余来满足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本数额

D.若有剩余盈余,再将其作为股利发放给股东

18.下列各项关于股票股利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股票股利不直接增加股东财富

B.股票股利会导致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

C.股票股利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D.股票股利会使得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发生变化

19.股票回购的方式按照筹资方式可分为()。

A.发行普通股回购B.举债回购C.现金回购D.混合回购

20.以下有关股票分割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股票分割时,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使得每股面额降低,每股收益上升

B.股票分割时,公司价值不变,股东权益总额、权益各项目的金额及其相互间的比例也不会改变

C.对于股东来讲,股票分割后各股东持有的股数增加,但持股比例不变,持有股票的总价值不变

D.对于公司来讲,实行股票分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增加股票股数降低每股市价,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三、计算题

某公司年终利润分配前的股东权益项目资料如下:

股本——普通股(每股面值2元,200万股)400万元

资本公积160万元

未分配利润840万元

所有者权益合计1400万元

公司股票的每股现行市价为35元。

要求:计算回答下述3个互不关联的问题:

(1)计划按每10股送1股的方案发放股票股利,并按发放股票股利后的股数派发每股现金股利0.2元,股票股利的金额按现行市价计算。计算完成这一分配方案后的股东权益各项目数

额。

(2)如若按1股换2股的比例进行股票分割,计算股东权益各项目数额、普通股股数。

我国现金股利政策问题研究 篇6

一、我国企业现金股利分配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取得了国外经过百年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但其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不分配现金股利的现象依旧存在、现金股利支付率不高,股利收益率偏低、现金股利分配行为不规范。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成熟,各种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另一方面企业内部也存在一些治理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本文就此分析如下:

1.宏观方面

我国证券市场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尚显不成熟,在法规制度、证券监管等方面均存在漏洞,而且特殊的国情也导致了我国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出现一些问题。

(1)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首先,股市上存在投机现象。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回报尤其是现金股利回报较低的情况下,股民持股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性差异赚取差价,投机收益远远高于持股分红的收益。其次,我国证券监管不利。监管部门对企业的信息披露审查并不严格,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的要求应更加严格。另外,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在处罚上市公司违法承担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不多,大部分都是行政责任,相对于违法遭受的处罚而言,行政处罚力度不大,而我国对股利发行不规范的上市公司没有成文的处罚条例,至多是行政处罚,对上市公司的威慑力不足,从而使得上市公司目前现金股利政策不規范。

(2)股权结构不合理。虽然从2005年开始了股权分置改革,但是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依然占总股本的大约60%,社会公共股约占40%,这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其次,非流通股的成本远低于从二级市场上购买流通股的成本,在相同的现金股利政策下,非流通股股东的收益率要比流通股股东的收益率高很多,这造成投资者对现金股利缺乏热情。

2.微观方面

我国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企业盈利能力低下导致的零股利、低股利,或是企业管理层处于某些目的制定不合理现金股利政策。

(1)企业的盈利能力普遍不强。企业盈利是派发现金股利的基础,也是决定现金股利支付高的重要因素。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收益越稳定,并且有充足的现金流,其现金股利支付率也就越高。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持续盈利能力不强,无法维持稳定高额的现金股利政策。同时,一些企业的盈利仅仅是账面上的利润,实际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这也是企业派现少或不派现的原因。

(2)企业管理层的特定动机。首先,在我国的实际情况融资成本是与理论相反的,债务性资本要高于权益性资本。出于降低筹集资金成本的考虑,企业管理层就会采用不分配现金股利的政策。其次,具有资本扩张动机的企业在有盈利的情况下,为了将盈利留存在企业便于扩大投资规模,管理层也会采取不分配或地股利支付的政策。

二、完善我国企业现金股利政策的相关建议

制定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提升企业价值。然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和企业自身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现金股利政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1.外部环境

虽然近几年证监会一直在颁布新制度来约束企业股利分配行为,但依旧存在不规范行为,这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不成熟,市场法律规范有待加强,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缺少更加有强力效外部制约,加上企业股权结构不合理,势必造成种种问题。因此应从以下几点入手,来营造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

(1)完善我国证券市场法律体系。首先,完善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严格要求企业发布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恢复投资人对企业会计信息的信任;进一步扩大企业披露信息的范围和透明度,清晰地传递企业真实信息,满足不同层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刺激会计政策的不断优化,从而改善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其次,完善监管机制。目前政府管理部门作为我国对信息披露的主要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的参与度较少。今后应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明确其任务目标及监管方向,使之与政府管理部门形成功能互补。证监会应大力查处上市公司内幕交易以及其他违反信息披露法规的案件,加大处罚力度起到应有的威慑性。

(2)继续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在我国资本市场早期国家股和法人股不仅不能流通,而且所占比重达到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3,这使得“一家独大”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股票不能流通,现金股利反而成为其获得控制权收益的工具。从2005年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截止目前已经基本完成,明显改善了我国股权分裂的问题,使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利益分歧问题的得到有效解决。但是上市公司股票全流通还没有实现,改革应该继续进行,早日使我国进入“全流通”时代。而这也一定能从源头上解决“一股独大”等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彻底遏制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

2.内部治理

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企业也应关注自身的问题。企业管理层对于现金股利政策的轻视,使得制定的股利政策具有表盲目性与随意性的特点,并没有充分发挥现金股利的作用。

(1)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首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盈利质量和盈利水平,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较高的盈利质量就意味着企业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当然股东就拥有了获得长期稳定的现金股利的经济基础。其次,企业应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可以使企业产生丰富的现金流,为股利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应提高管理层对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视程度。对于我国企业来说,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定还没有得到认真对待,管理者在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十分随意。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现金股利政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管理层应认识到这一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所在行业特点制定合理的现金股利政策。要切实把股利政策的制定作为工作重点,对现金股利政策进行长期规划,使股利政策的制定并驾于企业发展周期,平衡股东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确定最佳股利支付率,并保持股利政策的稳定与连续。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青华,零股利不能带来公司与高管的双赢[J].西部论坛,2010,122(4):86-96。

[2] 张敏、王积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及成因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91(5):115-116。

[3] 张祉姝,企业价值与股利政策关系的实证研究,新会计,2010,372(5):12-15。

[4] 叶珍,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及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师,2010,82(10):12-13。

[5] 胡元木、赵新建,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的演进与评述,会计研究,2011,379(10):82-87。

[6] 张继袖、陆宇建,投资者情绪、股利政策与公司价值研究,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2,50(10):29-36。

股利现状 篇7

1 研究意义

股利分配政策是公司将企业的留存收益与支付股利之间进行分配的手段, 它是公司三大财务决策之一。恰当的股利政策不仅可以树立上市公司的良好形象, 而且能激发广大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持续投资的热情, 从而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因此, 如何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 既兼顾公司和股东双方利益, 同时又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以吸引投资者, 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股利的内涵及股利政策的目标

股利是指公司按所持股份分配给投资者的净利润。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关于股利发放与否、发放形式、何时发放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股利政策是利润分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将直接决定投资者的回报和公司利润留存的数量, 并且是公司自主性较强的一项利润分配政策。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

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以公司发展为目标, 以稳定股价为核心, 将公司的净利润在公司和股东之间进行的分配即公司在利润再投资和报投资者二者之间进行权衡, 它仅是公司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而非公司利润分配的全部。

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是多样化的。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有现金分红、送红股、转赠股本三种, 此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把派现、送股与转增股本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 再加上配股, 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呈现复杂多样性。在多样的股利分配方式下, 我国上市公司更青睐于股票股利, 而现金红利比例则相对比较低。我国上市公司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的原因在于:

第一, 筹集资金的需要。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时, 因为自身规模较小或受新股额度的限制, 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总股本规模。在符合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时, 就可以通过配股筹集更多的资金;

第二, 当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比较小, 这些公司需要加速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实力, 除送红股以外, 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也成为股本的增加部分, 所以上市公司在面临现金短缺而又需要派发股利的情况下, 往往会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同时, 在我国股票市场中, 有送股题材的个股在消息还没有公布时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普遍欢迎。

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产生的原因

4.1 高配送低派现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股市还不成熟, 红利与股价之比很低, 与资本利得相比更微不足道。投资者主要是期望从股利波动中获利。也有一些与上市公司利益相关的个人或机构为了赚取该企业股票的投机利益, 利用其影响促使管理当局分派股票股利, 甚至是高比例送股或转增股本。

4.2 配股建设滞后

有关法律限制上市公司配股比例在10配3以下。有的上市公司为了从股票市场上多圈钱, 只好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前景, 大规模进行股本扩张。

4.3 小股东利益受损

上市公司股东中控股股东侧重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零星股东则倾向于近期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 流通股只占25%左右, 个人投资者数量极多, 股权高度分散, 不能对上市公司形成制约能力, 这就形成了目前上市公司中不分配比例越来越高, 现金红利越来越少的肆意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现象。

4.4 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效益较差

有的上市公司为达到配股要求, 操纵利润, 而只是账面利润, 无力支付股利, 也有的上市公司尽管有利润, 但变现能力差, 流动性不足, 无现金可分。而发放股票股利, 公司只要在帐簿上做一笔转帐业务, 无须支付任何代价。这是大部分上市公司选择股票股利而不选择现金股利的客观原因。

5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5.1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约束股利分配机制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限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可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 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规定公司保留盈余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分派现金股利, 否则, 公司将被加增额外税款甚至终止上市资格, 以限制公司超额累积利润;另外, 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 除考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 还应把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考虑进去, 这样既能促使上市公司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股利分配意识, 又能保障广大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

5.2 完善管理层股权激励机制

原有的监督、激励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种局面。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核心在于二者的目标函数不一致;所有者拥有资产所带来的剩余索取权, 希望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 即股东财富最大化;管理者希望个人收益最大化。在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 这个矛盾不可调和。而要解决这样一个矛盾, 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赋予管理者一定的所有权, 让管理者的也成为所有者之一。让管理者拥有公司股份, 自然会更加愿意付出自己的才智和劳动, 为公司的前途, 发展而全力以赴, 公司的业绩增加, 股东的利益自然增加, 股利分配也自然会朝着规范的方向发展。

5.3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提高监管水平

加强对公司的信息披露, 提高公司信息的透明度是减少内幕交易的重要手段, 避免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 有利于尽快建立一个健康有效的证分配行为分析证券市场, 帮助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既可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投资损失, 保证所有投资人能够公平公正地去判断, 进行理性投资, 这是反映一个市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也是我国证券市场追求的目标。真实的会计信息是建立在严格而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基础之上的。审计对会计的行为、上市公司的行为具有监督作用, 它不仅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而且能使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更加理性, 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

摘要:在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决策中, 股利分配决策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任意性、股利类型多样和超能力分配等现象, 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进行规范。

关键词:股利分配,股利支付,筹资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军.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0, 12, 01.

股利现状 篇8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分析

(一) 不分配、少分配现象突出

投资者购买股票, 进行股票投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回报。投资回报率越高, 投资越具有持续动力。但是, 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来说, 不分配和少分配现象较为普遍。北京工商大学投资者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会计投资者保护评价报告》显示, 从财务运行质量中的投资质量、筹资质量、资金运营质量和股利分配质量等四个维度来看, 上市公司的筹资质量最高、利润分配质量最低, 说明很多上市公司不注重通过股利分配满足投资者的必要报酬。

(二) 现金分红所占的比例较低

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中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股票股利, 还有一种就是现金分红。目前, 西方国家的上市公司在进行股利分配时, 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现金分红。这种股利的分配方式可以保证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数量,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对公司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是衡量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但在我国, 大部分上市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时, 采用的多为非现金的股票股利方式, 常见的有送红股、增发新股、派又送转、送又转、配股、派又送、公积金转增股本等方式, 现金分红所占的比例较小, 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一大特点。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总体情况来看, 现金分红的比例大多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 股民的投资回报率较低。

(三) 缺乏科学的股利分配依据

大多数情况下, 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最重要的根据就是再筹资目的。虽然这二者在理论上并没有必然关联, 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 二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有的上市公司虽然也会选择使用现金分红的分配方式, 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增加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而是为了降低自身的净资产额和收益率, 从而最终实现配股。还有的上市公司出于某种特殊目的, 会出现很异常的高派现和超能力派现等现象, 用公司一年或者几年的利润进行分红。

(四) 股利分配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足

上市公司要获得健康、稳定的发展, 就要保证股利分配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但是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来看, 部分公司没有明确的股利分配政策, 在进行股利分配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除此之外, 同一个上市公司在不同年度的分配具有较大的波动, 缺乏足够的稳定性。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上市公司的长远发展。

(五) 股利分配政策的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执行, 股利分配的政策选择收到一定影响, 具体事例如下:

1. 按照新会计准则, 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子公司利润在进行分配之前, 并不反映在母公司的可供分配利润里, 子公司的利润能否包含在可供分配利润里?

2.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 可否用于利润分配?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查阅、整理了相关法规文件, 主要内容如下:

(1) 财政部《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告中利润分配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财会函[2000]7号】 (2000年9月8日) , 核心内容: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司, 其利润分配以母公司的可供分配的利润为依据。合并会计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不能作为母公司实际分配利润的依据。

(2) 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33号—利润分配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2011年6月15日) 和《创业板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6号-利润分配与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相关事项》 (2011年5月17日) , 核心内容:为了避免出现超分配的情况, 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孰低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分配比例。

(3) 证监会《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报告》—涉及利润分配基数的相关问题, 核心内容:第一, 建议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 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 暂不得用于利润分配。第二, 认为实施利润分配是公司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而进行的法律行为, 在《公司法》对此进一步解释之前, 以母公司个别会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利润分配为宜。

由此看出, 法理上利润分配基数应以母公司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为依据, 实务上以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孰低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利润分配比例, 同时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收益, 这也给上市公司更多的利润分配空间选择。

二、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的主要对策

不断完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助于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为公司内部利润分配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实现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制定股利分配政策。除了依靠市场作用和公司自身努力之外, 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针对上文中论述的问题, 现提出以下对策:

(一) 对上市公司的不分配现象加以限制

国外的很多上市公司都会将大部分的盈利用来支付股利。以美国为例, 它们的上司公司会将税后约50%-70%的利润用于股利分配。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的现象加以限制。对于具有积累盈利却不进行股利分配的企业, 必须强制性公开不进行股利分配的具体原因。如果某一上市公司没有进行股利分配的利润超过一定标准, 就必须强制向公司股东采用现金分红的方式支付股利, 而且配股的比例要和公司以往的分红比例直接相关。只有限制不分配现象, 才能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收益。

(二) 鼓励采用现金分红的股利分配方式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的, 现金分红方式一直都是上市公司主要的股利支付方式, 因为非现金的支付方式并不具有普遍性。所以, 我国政府应该引导上市公司改变原来以股票股利支付为主的方式, 提高现金分红的比例, 并制定以现金分红为主的股利分配政策。

(三) 确保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稳定性

通常情况下, 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 都会将公司业务所属的行业性质和发展的生命周期作为主要的依据, 一般来说, 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稳定或是持续增长的股利分配政策;第二种是固定股利支付率的政策;第三种就是剩余股利政策。其中, 第一种股利分配政策就是指公司在较长一段时期内, 将每年支付的股利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只有公司认为自身利润会在未来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趋势时, 才会提高每年股利的支付额度。这种股利分配政策的优势就是可以正常反映出公司的发展状态,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场信誉, 增加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所以, 大部分具有稳定收益的公司都会采用这种分配政策来进行股利支付。第二种股利分配政策就是指公司首先确定股利支付率, 然后长期按照这一标准来支付股利。这种股利分配政策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公司的股利和盈利紧密结合起来。第三种股利分配政策的具体内容是指公司根据未来的投资需求来确定资本结构, 并预留负债和收益, 然后将投资以外的利润全部进行分配。其优势在于:在合理的资本结构下可以将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可以实现公司收益的最大化。

(四) 限制股本扩张比例

将配股比例与分红比例挂钩, 降低企业的股本扩张速度, 保持公司每股收益的稳定增长, 对于业绩突出、成长性高而股价较高的公司, 允许通过股票分割来增加发行在外的股票数量, 降低股票市价, 增强股票的流动性。

(五) 完善相关法规文件制度

进一步完善法规文件, 将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内的所有子公司纳入到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范围内, 以防止利用控制子公司的利润不向母公司进行分配或控制向母公司分配利润的时间节奏来达到操纵对投资者分配利润的做法。

除了上述对策之外, 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保护股东股利分配的请求权和明确股票股利价格等措施来解决。

三、总结

综上所述, 首先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从不分配、现金分红较少、缺乏科学依据、稳定性不足和法规需进一步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地阐释, 然后针对性地提出通过限制不分配现象、鼓励现金分红、制定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限制股本扩张比例和完善法规文件等措施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吸引和保护各类投资者, 促进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孝梅, 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会计之友, 2011, (12) :89-92.

[2]李凤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外资, 2014, (14) :116、118.

[3]张华.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 2013, (10) :36-37.

股利现状 篇9

一、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特点

鉴于行业的特殊性,有色金属上市公司与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在股利分配方面还呈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有46家上市公司,本文就以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8年三年的股利分配政策为分析对象,说明该行业的股利分配特点。

第一,股利分配以派发现金股利为主要形式,纯派现的公司比例有所提高。2006年派发现金股利得企业有22家,达到了47.83%,2007年纯派现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约8%,有18家,但是派现加转股的公司增多。2008年派现的比例已达到54.35%,占有半数以上。

第二,股利分配方式形式多样。在西方各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仅有送股这种形式,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除了送股外还有转增。有色金属行业的上市公司分配形式也多样化,而且并不是采用单一的方式,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送股、转增多种方式相结合。

第三,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高于整个市场水平。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从2006年至2008年三年连续分配的较多,有26家,比例达到了56.52%;三年都未分配的企业少,只有4家;没有采用连续分配政策的企业有16家。

第四,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分红力度减弱,股利支付水平逐渐降低。从这三年看分配的现金股利在减少,大多采用低股利政策,转送股的情形也不多见,这也可能与2007年和2008年的经济形势有关。

第五,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盈利与股利分配没有必然联系。2006年有色金属行业亏损企业有三家,2007年亏损企业有四家,2008年亏损的达八家,这些企业亏损时都没有分配,但是这三年不分配的企业分别为14家、9家和15家。盈利却没有分配的企业所占比例相对高一些。

第六,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支持股利分配,即使在这三年中分别有11家、15家及17家上市公司净现金流量为负,但是正的净现金流的企业是大多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股利政策的实施。

二、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股利政策的制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对具体企业的具体环境进行定性分析,以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均衡。是否发放股利,以及如何发放,取决于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有没有必要和有没有能力派送,该行业的股利政策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第一,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能力代表所有者财富增加能力,也是上市公司分配股利的源泉。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越强,可供分配的利润越多,发放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大,股利额也会越多。管理者可以通过发放股利向外界传递公司较强盈利能力的信息,但也不能排除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对股利政策进行操纵。

第二,公司成长能力。公司成长能力是指公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其所在的行业受国家政策扶持,具有发展性,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公司规模逐年扩张,经济效益不断增长。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倾向于支付低股利政策或不分配股利,将利润留存企业内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资金要求。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一直得到国家大力支持,国家的政策引导对于该行业的影响也很大。

第三,公司现金流量。一般来说,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越高,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越有能力支付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但是,如果公司的投资活动能够有好的收益,能获取更多的现金,公司决策者会将留存收益用于投资,而暂时不发放现金股利;另外,如果公司的很大一部分现金流来源于负债,公司管理层一般也倾向于不分配现金股利的政策。

第四,公司规模。规模大的公司相比规模小的公司而言,其竞争能力较强,并且公司筹资要易于小公司,相比之下公司的扩张欲望也不那么强烈,同时规模大的公司拥有更多现金流,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所以倾向于发放股利,股利支付力度也就越大;而小公司为了自我发展要吸纳资金,一般不倾向于发放股利或支付较少股利。

第五,公司负债水平。为了应付可能的财务风险,负债率高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通常不愿意将利润分配出去,而是选择保留更多的留存收益以偿还债务,并且再融资时倾向于留存收益等方式进行筹资。债权人往往会在借款合同中对大量资本性支出和支付现金股利设置一些限制性规定,使负债率高的公司支付较少现金股利或不支付股利。

第六,公司资产流动性,即资产能否及时转化为现金。资产的流动性好,变现能力强,可以随时满足对资金的需求,有色金属上市公司防范债务风险的能力就强,那么公司发放股利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七,公司股权结构。有色金属行业的上市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后国有(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可以通过上市进行交易,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不仅与流通股收益相关而且也与非流通股收益相关,实现了“同股同权同利”的局面,改善了“一股独大”的治理模式。随着流通股比例的增加,流通股股东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权具有发言权,而不再是所谓的“用脚投票”。所以股权分置改革后,股权结构的变化会对股利分配政策产生影响。

三、有色金属行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优化对策

股利分配的理性化从根本上说有待于改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利润分配机制,真正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制定股利分配政策,与此同时,采用强制性的法律规范予以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目前,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首先,健全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法律法规,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体系是股利政策理性化的制度保障。对于那些有累积盈利而又不分配的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必须强制其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限制公司通过过分保留盈余进行内部筹资。规范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我国应加强对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规范,要求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对未来股利分配方案做出预测,实际分配方案应与预测一致。

其次,加快优化股权结构。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措施,优化有色金属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才能消除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性缺陷,使中小投资者能够真正地参与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制定,并使这种政策真正反映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而不是成为大股东掠夺小股东权益的工具。

第三,适当减少股利所得税。我国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企业不少,但是现金股利分配力度不高,普通股投资者得到的现金股利十分有限,在缴纳所得税后所剩无几。因此,有关部门应该研究对流通股股东适当减少股利所得税。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的股利收益率,有利于创造理性投资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活跃二级市场。

第四,加强外部制约。大股东的股权滥用和中小股东的股东意识淡薄,使得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同时我国经理市场尚未建立,购并市场也不发达,市场退出机制失灵,这样公司面临的外部制约也十分有限。如果建立了有效的外部制约,就会促使控股股东减少转移上市公司利益行为。

最后,提高有色金属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为改善股利分配现状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上市公司经营能力的好坏,盈利能力的高低,是决定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基础。上市公司一般都是各行业的中较具实力的公司,加上我国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和其他的优惠性政策,按理其获利水平应该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但事实上,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并不理想,这也难怪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比例不高,即使派发,也大都属于“微利”股利。要改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提高其经营能力是关键之一。

总之,随着国有股减持、机构投资者逐渐增多,投资者更加理性,我国资本市场也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另外,随着公司本身理性的提高,其股利政策必将逐步走同规范化轨道。有色金属行业应该根据公司的自身发展特点及所处发展阶段,选择恰当的股利分配方式以及合适的股利支付规模。

参考文献

[1]徐晓颖:《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研究》,《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1期。

[2]杨行翀、张小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优化研究》,《财会通讯》(综合)2009年第5期。

股利现状 篇10

关键词:股利政策,创业板上市公司,政策理论

1 股利政策相关概念

1. 1 股利政策含义

股利政策 (Dividend Policy) 是指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一切与股利有关的事项,所采取的较具原则性的做法,是关于公司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方面的方针和策略,所涉及的主要是公司对其收益进行分配还是留存以用于再投资的策略问题。

1. 2 实践中的股利政策

(1) 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是以满足公司资金需求为出发点的股利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公司按如下步骤确定其股利分配额: 一是确定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 二是确定公司下一年度的资金需求量; 三是确定按照最佳资本结构,为满足资金需求所需增加的股东权益数额; 四是将公司税后利润首先满足公司下一年度的增加需求,剩余部分用来发放当年的现金股利。适用于那种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对资金需求比较大,能准确的测定出目标 ( 最佳) 资本结构,并且投资收益率高于股票市场必要报酬率的公司。从公司的发展周期来考虑,该政策比较适合于初创和成长中的公司。当然,从筹资需求的角度讲,如果在高速成长阶段公司分配股利的压力比较小,也可以采用剩余股利政策以寻求资本成本最低。

(2) 稳定股利额政策。采用稳定股利额政策,要求公司对未来的支付能力作出较好的判断。一般来说,公司确定的稳定股利额不应太高,要留有余地,以免形成公司无力支付的困境。适用于成熟的、生产能力扩张的需求减少、盈利充分并且获利能力比较稳定的公司,从公司发展的生命周期来考虑,稳定增长期的企业可用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成熟期的企业可借鉴固定股利政策。而对于那些规模比较小,处于成长期,投资机会比较丰富,资金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公司来说,这种股利分配政策并不适合。

(3) 固定股利率政策。政策公司每年按固定的比例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现金股利。从企业支付能力的角度看, 这是一种真正稳定的股利政策,这一政策将导致公司股利分配额的频繁变化,传递给外界一个公司不稳定的信息, 负面影响比较大,所以很少有企业采用这一股利政策。大都是充分考虑自身因素,和其他政策相结合使用。

(4)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这一政策,企业除每年按一固定股利额向股东发放称为正常股利的现金股利外,还在企业盈利较高,资金较为充裕的年度向股东发放高于一般年度的正常股利额的现金股利。其高出部分即为额外股利。适用于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的公司。因为公司在这一阶段迅速扩大规模,需要大量资金,而由于已经度过初创期,股东往往又有分配股利的要求,该政策就能够很好地平衡资金需求和股利分配这两方面的要求。

2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及原因分析

2. 1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状

收集资料得出64家2010年4月前在创业板上市,且有连续三年的股利政策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现状。

(1) 仍有不进行股利分配的公司但所占比例很少。从创业板开市到现在连续三年,不进行股利分配的公司只占到不到10% 的比例。可以说绝大部分公司都进行了股利分配,无论是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还是资本公积金转增股。从这点可以看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倾向很高。

(2) 股利支付方式多样化,现金股利分配是主流。创业板股利支付的方式有很多,除了单一的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还有资本公积金转增外,还有上面三种股利政策的组合。其中进行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占到最大的比例,连续三年进行了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都在90% 左右。而以股票作为股利分配的公司占到的比例非常少。

(3) 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公司比例很高,资本公积金转增和现金股利的组合成为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的公司也占到了很大的比例, 2009年和2010年的比例分别为55% 和64% 。2011年这一比例降到了31% ,其中可以的原因是这些公司连续两年进行高比例转增后,资本公积金的剩余资金较少,同时股本扩张的倾向减弱。但若以2011年全部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来看,进行资本公积转增的公司在2011年达到了49% ,说明创业板高转增特征明显。同时,进行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中大约有50% 以上的公司都进行了资本公积金转增,使得资本公积金转增和现金股利的组合成为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

(4) 股利政策的连续性较强。连续三年都进行股利分配的公司都在90% 上下,而进行了现金股利支付的公司的比例也在90% 左右,同时连续三年的现金股利支付率分别37% ,36% 和38% 。这些数据都体现了创业板上市公司比较连续、稳定的股利政策。

2. 2 针对结论的逐条原因分析

(1) “仍有不进行股利分配的公司但所占比例很少”原因。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多为具有高成长性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这些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能力较弱,甚至处于亏损状态,但是这些公司同样具有很高的成长性,所以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倾向于将公司融到的资金或是获得的利润投资到再生产当中,扩大自身的规模,加强研发投资以及品牌影响,这些公司分红的比例很少甚至不分红。

(2) “股利支付方式多样化,现金股利分配是主流”原因。由于我国资本市场本身的机制限制,使得上市资源非常稀缺,创业板上市公司一般具有高超募资金的特点, 使得其上市后有非常充裕的资金,公司多余的超募资金, 无法用于合适的投资方向,使其有能力和动机进行派现加转增的分红。可以说,用多余资本公积金进行分红,其成本是相当低廉的,同时也可以造成上市公司高派现的假象,为其下一步筹资赢得空间和时间。同时与股票股利相比,现金股利发行成本更低,而且现金股利又是股东拿到手的实际收益,所以为了刺激股东的信心大部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都会发放现金股利。

(3) “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公司比例很高,资本公积金转增和现金股利的组合成为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原因。对于部分创业初期的现金持有量不足但成长性强,投资机会较多的公司来说,他们能够用来发放现金股利的基础薄弱,但同时他们又需要向市场传递良好的信号,因此会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发放股票股利来弥补。因此,两者互相配合,成了股利政策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部分公司现金持有量不足,经营业绩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又不希望在股利分配政策上落后于其他公司,就采用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政策。这种做法很不可取。这将助长短期内市场的投机活动,从长远来看是不利于稳定公司股票市价维持稳定。因此,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股息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篇11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分配

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其余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至今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其相关政策和制度都以基本建立并日趋完善。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包括股利政策、筹资管理政策和投资管理政策,三个政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股利政策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价格是反映一间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然而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很多缺陷状况,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研究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国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发展道路,正是我国的发展道路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在分配形式和分配数量上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有不同,这种属性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在某些方面也会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不成熟,二是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具有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与缺陷

1.股利政策存在波动性

对比我国的上市公司,国外的上市公司往往有着更为良好的公司形象,因为国外资本主义国家的上市公司有着更为成熟的资本市场经验,他们对自己的股利政策都这有者极为详尽的阶段性计划,能够确保股利政策顺利推行保持良好的股市收益。股利是上市公司经营者对投资者一种经济补偿,稳定的股利收入是上市公司应尽的义务。然而现阶段我国的很多上市公司都没有长期的发展目标,无法对本公司的发展状况进行长远规划,股利分配明显波动,总的来说,股利政策缺乏战略性指导。上市公司的盲目从众现象明显,为迎合市场需求盲目更改股利分配的现象普遍发生。1996年分配股利的公司仅仅占有上市公司总数的4.5%,到200年分配股利的公司仅仅占有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也才达到7.41%,近些年来的增长也并不明显。按以往使的资本市场经验来看,股利政策才是融资和再投资政策的向导,然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都根据再投资行为决定股利分配的方式和多少。这种波动缺乏稳定性的股利政策使得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频繁多变,减弱了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限制了金融市场信息传递的自由性,极可能导致股价波动频繁,金融市场混乱甚至崩盘。对上市公司本身来说,会导致财务计划混乱,造成财务危机,在危机来临时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公司长久发展。

2.股利支付率低,不分配现象较严重

衡量我国上市公司支付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时股利支付率和股利率,鼓励路是指股东投资股票通过股利分红得到的投资收益比率,股利支付率是指上市公司税后经营收益分配给股东的份额。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保持稳定,但平均支付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放眼世界来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和股利率处于偏低水平,远远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低于菲律宾、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此外,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还存在一个显著问题,那就是鼓励不分配现象盛行,从1994年到1999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从不到百分之十骤增至60%,2000年至2001年呈现下降趋势,在这两年间不分配股利的公司比例最低是达到34.8%,然而2002年又增加至42.5%。如果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那么股利都到了哪里去了呢?其实很多上市公司都倾向于把股利分配作为一种股本扩张的方式进行送股并配股,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比股利分配更高的经济收益,但是从长期来水,过度频繁的送股配股行为导致股票净资产和盈余的下降,无法达到股票购买者的心理预期,损害公司信誉和形象,增加企业经营者负担,使企业发展束手束脚,干扰市场正常发展秩序影响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二、问题出现原因

1.政府过度干预,市场信息传递缺陷

我国的证券市场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来说,滞后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所以无论是在市场制度、市场法规,还是市场信息传递和信贷中介发展方面都还是十分不成熟。证券市场成熟于自由的资本主义市场,自由经济的指导思想为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干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需要。现阶段我国由于国情需要,对股票市场存在过多引导和干预,是股票市场进入了“政策性”的发展深渊。带有很强的“政策性”干预是我国股票市场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很大缺陷,部分上市公司动用关系利用种种手段掩饰账务缺陷,使得信息泄露、信息失真等情况时有发生。错误的信息干扰了广大股民的股票投资方式,往往会使得弱小股民在股票市场上血本无归。

2.上市公司发展不成熟

上市公司发展不成熟体现在很多方面,一公司盈利较差;二股权结构不合理;三公司人事结构不合理;四资金来源通道不通畅。若上市工资没有足够的盈利作为保障,自然就没有多余的利润进行股利分配。在金融市场上,企业间相互拖欠的情况十分普遍,虽然企业的账面盈利不菲,但是面对大量的资金需口,企业账面上能够流动的资金往往只是捉襟见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社会流通股,前三者都是不在社会上流通的,二社会流通股只是掌握在少数小股民手中,力量十分薄弱,对大股东的行为方式毫无影响力可言。上市公司在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内部做大”,身为企业内部人员往往可以通过便利操纵股票价格获得不菲收入。我国上市公司的资金来源倾向于内部利润和股权融资,当前经济发展不景气,资金来源缺口大,利润不好自然使得很多企业“舍不得拿出更多粥分给别人”

三、改进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建议

1.改善股票市场交易环境

要改善股票市场环境,政府首先要以身作则,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力度,加强政府监管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特别是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经济活动的监督,严格立法,对于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并依法给予惩处。广大股票投资者是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提高投资者素质对于改善股票交易市场环境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可利用这一需求对广大股票投资者进行培训,不断优化其投资理念和专业眼光,杜绝盲目投资和跟风投资,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养,促进股利政策分配结构优化升级。

2.树立持续发展观念,提高鼓励决策的科学有效性

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树立持久长远的科学发展理念,以企业长久的发展目标为基础对自身企业的股利政策进行合理规划,协调好盈利分配和留存之间的关系,使股利政策运行和企业发展进度同步。结合本国证券股票市场和世界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对股利政策进行不断调整。此外企业还要善于抓住机遇促进企业盈利稳定持续增长,加强企业账面可流动资金的管理,确保财务制度合理化,以防止资金短缺而导致股利分配不均的状况出现。

四、小结

总而言之,股利分配政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必须重视合理优化股利分配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证国家经济市场的稳定性,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胡国柳,李伟铭,蒋顺才. 利益相关者与股利政策:代理冲突与博弈[J]. 财经科学. 2011(06)

[2] 李春玲,蒋顺才. 控股股东股利分配行为的监管博弈[J].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1(03)

[3] 歐阳小明. 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10)

股利现状 篇12

1、控股股东定义

控股股东,是指对公司事务可以行使事实上的控制权的股东。从理论上分析,当股东所持股份占公司有表决权股份总额50%以上时,便可以在公司的股东大会上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决议,从而享有绝对的控制权。此时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相一致。另外,控股股东还可以通过多层持股、交叉持股、金字塔式控股等方式(La Porta,et a,l 1998;Bebchuk,1999;Claessens,et a,l 2000;Faccio and Lang,2002)获得控制权放大效应,即控股股东以低于50%的表决权行使对公司事务的控制权。因此,控股股东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王化成等,2007),狭义的控股股东系指公司第一层面的直接控制人,一般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广义的控股股东既包括控制链条上的终极控制人,又包括不再有上层控股股东的公司直接控制人。

2、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

股权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公司的股东构成二是各个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占公司总的股份的比重构成。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也是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起作用的。股权结构的前一方面作用股利政策的机制可以认为是股利顾客效应理论。如果把股利政策看作是股东偏好的加总,那么公司的股东构成不同,则股利政策不同。股东构成差别越大,股利政策差别越大。股权结构的后一方面作用股利政策的机制可以认为是股利的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的大小与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能力的强弱负相关。股东对公司控制越强,经理偏离股东利益行事的可能性就越小,从而代理成本也就越小。股东对公司的控制越弱,经理越可能偏离股东的利益行事,从而代理成本越大。所以当公司的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比重越大时,它对公司的控制也就越强,代理成本也就越小,依靠发放现金股利来减少代理成本的必要性也就越小。即是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大股东所持的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比重越大,现金股利的发放越少。

由此可见,股权结构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布,决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控股股东是在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影响着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二、控股股东与现金股利关系的研究综述

就目前研究,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影响,反映出以下几种观点:

1、现金股利是一种来自于所有权的共享收益,发放现金股利能够使公司财富按照持股比例在所有股东之间进行分配,避免了控股股东掌握过多的自由现金流而侵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发放现金股利是限制控股股东滥用控制权的一种有效手段。从这种观点来看,控股股东是不愿意发放现金股利的。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通过自己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达到转移利益的目的。LaPorta,Lopez,Shleifer和Vishny(2000)的研究首次提出并证实了上述观点,Holderness和Sheehan(1988)和Mehran(1995)的研究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其他很多学者的后续研究也都证明了这种观点。如Gugler和Yurtoglu(2002)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了1992-1998年间德国公司的736起股利变化的宣告效应,结果发现控股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高的公司,其股利变化的负宣告效应也大。他们将这种负宣告效应解释为控股股东与外部小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他们还发现,第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大,股利支付率就越低;而第二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越大,股利支付率越高。

此外,Maury和Pajuste(2002)发现,芬兰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结构显著地影响芬兰上市的股利政策,股利支付率与控投股东的控制权呈负相关关系。

国内支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段亚林(2002)、王信(2002和陈雪洁(2003)。这些学者考虑了最终控制权的问题,对控制股东侵害少数股东利益的原因与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他们认为股东通过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两种途径来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使大股东能够以较少的现金流权来获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造成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分离程度越高,大股东实施掠夺行为的动力就越强。

2、以下情况,控股股东倾向于发放现金股利

(1)通过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来降低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Jensen和Meckling认为大股东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抵制经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他们有动力和方法来约束经理人员的自利活动,从而对企业价值产生正的效应。而最近的研究成果则表明公司治理的根本问题并不是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矛盾,而是基于控制地位的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大股东拥有的控制权超过其现金流权,并几乎完全控制了经理层,从而造成对小股东的掠夺行Easterbrook(1984),Jensen(1986),Fluck(1998),Myers(1998),Gomes(1998)等研究认为,股利政策与企业管理者和外部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相关。

(2)传递公司未来盈利信息。Ross(1977)认为,现金股利是管理者给外部投资者的可信任信号。公司一旦宣布现金股利,实质上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有充足的收益为投资项目融资并能为股东支付现金股利的信息。而且公司一般不愿意调整既定的股利政策,会形成“刚性股利”,意味着公司管理者对公司将来能够保持较高的收益水平充满信心。

(3)减少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提高净资产收益率,以满足配股要求。Chi-Wen Jevons Lee和Xing Xiao的研究均表明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最终控股股东也和东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一样,经常利用不分配股利或少分配股利的形式来实施侵害。

近期的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可能主要并不在于传递某种信号,或是作为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工具,更主要的可能是作为股权分置与大股东控制条件下,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以及非流通股东与流通股东间代理问题的结果呈现的;现金股利更多的是被大股东用作从上市公司“转移资源”或“套现”的工具(陈信元等,2003;原红旗,2004;肖珉,2005;马曙光等,2005;唐跃军、谢仍明,2006)。

(4)套取上市公司现金。张阳(2003)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发现,用友软件的高派现股利政策源于当前制度背景下控股股东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客观上形成了对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侵害。在非流通股股东放弃配股权的国情之下,流通股股东配股、非流通股股东享受大头的分红这种前者掏钱、后者装腰包的做法,其实几乎是对流通股股东明目张胆的掠夺。陈信元等(2003)通过对“佛山照明”的案例分析发现,大股东占用资金是发放股利的真正原因。刘峰等(2004)从利益输送的角度来研究了“五粮液”的高派现行为,发现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将上市公司的现金或其他资源转移到大股东手中。

3、控股股东通过操纵现金股利政策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问题,普遍的结论是现金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反映了对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强弱

Lee(1999)通过反映股权收益的两种指标(红利与净收人之比以及红利与股价之比)的国际比较,衡量了韩国财阀中控股股东对外部小股东的利益侵犯程度,研究表明,韩国的这两项指标远远低于美、日等国,说明韩国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是很严重的。

Faccio,Lang and Young(2001)研究了欧洲和东亚地区由于投资者对松散的附属公司可能出现的利益侵占不警惕,允许这些公司支付较低股利,导致控制性大股东通过股利政策掠夺外部股东的现象。

以上研究可以总结如下几方面不足:

1、研究角度上,一些学者只是从某一方面、某一现象研究控股股东对股利政策的影响,例如从控股股东维护自身利益角度出发,通过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达到转移利益的目的。又如,对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权益的想象的研究。

2、研究方法上,很多学者从个例出发,研究某一个或几个上市公司的情况得出结论,例如研究五粮液、佛上照明等。这样得出的结论不具有一般性。

3、从结论上,目前学者研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偏好发放现金股利,结论并不一致。原因是只从某一因素出发,没有发掘更深层次的原因。

三、结论及建议

任何财务政策都是由特定主体决定的,在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的情况下,控股股东即成为财务决策主体。按照理性经济人假说,控股股东具有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现金股利政策的倾向。然而在共同的目标追求下,控股股东却表现出不同的分配行为。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从根本上决定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选择,这是目前的研究中涉及较少的问题。控股股东是否偏好现金股利,结论并不一致。对于决定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不同偏好的本质原因,即控股股东的自身特征问题很少涉及。目前国内的研究基本上是从上市公司的直接控股股东即第一大股东的角度出发进行的,而按照控制权的传导机制,最终控制人才是实际掌握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决策主体。

因此,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自身特征这一角度来分析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控股股东自身特征即控股股东的经济性质,例如国有控股还是民营控股;控股股东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度高还是低;控股股东集团控制性质(是否进行关联交易)等。

笔者认为,选择股权结构、代理成本理论作为理论分析工具,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是可行的。

从最终控制人,即最终控股股东的角度出发,同时选取近几年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为大样本数据,将控股股东的3个自身特征作为解释变量,将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并纳入公司规模、流通股比例、成长机会、资本结构、经营风险、公司盈利能力等指标作为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并检验控股股东自身特征变量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的影响,以发掘控股股东分配行为的深层次动因。从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出新的建议,以使股利分配行为的积极、合理、有效的进行。

摘要: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的决策,它与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构成企业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股利分配政策十分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不稳定,不分配现象、恶意派现严重。控股股东是上市公司决策的主体,控股股东不同股利偏好影响了股利分配行为。因此,研究控股股东与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非常重要。本文就国内外这方面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控股股东,股权结构,现金股利

参考文献

[1]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1,(03).

[3]陈信元,陈冬华.公司治理与现金股利:基于佛山照明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3,(08):118-126.

[4]马曙光,黄志忠,薛云奎.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J].会计研究,2005,(09):44-50.

[5]刘志远,毛淑珍,乐国林.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8,(01).

[6]Barclay M,Holderness C.Private benefits from control of public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9,25:371-395.

[7]Jensen,M..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Corpo-rate Finance,and Takeover,American Economic Rgview76,33-329,1986.

[8]Lee,Keun,1999,“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Growth IN THE Ko-rean Chaebols;A Microeconom}c Foundation for the1997Cnsis".Mimeo,Seoul National Univer,;ty.

上一篇:数学课的导入下一篇:农村小额信贷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