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政策选择论文

2024-06-04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精选10篇)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 篇1

公司的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对经营所获得的利润进行分配的一种行为, 股利政策的实施, 既关系到公司股东的利益, 又决定了公司的发展, 因此股利政策在公司的财务中是关键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来看, 股利政策包括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方面内容, 公司如何就这两类股利政策进行选择, 将会对公司的价值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将通过了解目前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 从中总结出股利政策所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案, 为公司今后的股利分配提供理论依据。

一、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

和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较, 我国的金融行业起步较晚, 因此在运行的过程中发展不够完善, 大体上说来, 我国大多数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体现出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公司的分红行为异化、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够稳定以及股利支付率低等特点。

我国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多样化, 是指在公司的股利分配中, 规定可采取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方式。但是就我国大多数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 却在股利分配的过程中制定出多种多样的分配方式, 体现出只派现、只送股、不分配和转增股本等分配方式。在这样一种内容丰富的分配方式下, 使得公司的分配环境十分复杂, 并加大了其资本运作的风险, 除此之外, 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股利分配形式的复杂化,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股利分配十分随意, 投资者也无法真正把握公司的股利现状, 容易产生盲目投资的行为。

公司的分红行为异化, 是指针对于现金上的分红成为了目前公司筹集资金的主要手段, 因此在股利的分配政策上也受到了这种筹资行为的制约。早在2010年末的时候, 为了能够使我国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更加规范, 证监会就已经将现金分红作为公司筹资的重要手段。在这种规定下, 公司如果净资产的收益率小于10%就没有配股的资格。针对于这种规定, 很多公司纷纷转变观念, 对投资者实行现金股利的分配方式, 但分配现金的数额却比较小。根据调查研究表明。在2011年, 我国实行派现的公司一共有659家, 一共占据A股公司总数的60%。

公司的股利政策不够稳定, 是指大多数公司缺少战略目标清晰的股利政策。公司如果想得到长期的发展, 就要保证股利政策的稳定, 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公司在股利政策的制定方面缺乏长远的眼光, 也无法准确估计股市上的变化, 给投资者的信心带来很大的打击, 这在无形当中也增加了公司自身的财务风险。

我国公司的股利支付率低, 是由于大多数公司只为了追求最大利润的融资行为, 却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最根本利益。股利支付率低的情况, 会导致公司的投资者对股利的实际分配不够重视, 一心只关注公司股价方面的浮动, 使得股市上投机行为日益猖獗。在这种现状下, 我国的证券市场会更加动荡

二、我国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

1. 公司存在不分配的现象。

公司股利存在不分配的现象, 是指我国的很多公司并没有为投资者创造更大利润回报的意识。公司发放股票, 投资者进行购买, 这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行为。投资者买了这个公司的股票, 公司就有义务为其创造更高的投资回报。但是国内多家公司存在不分配的现象, 给投资者造成经济上很大的损失。在最近的几年中, 我国不分配的公司情况为:2011年大约为618家, 共占我国公司总数的55.48%;2012年688家, 占公司总数的60.44%。在这些公司当中, 超过半数的公司在股市上每股的收益要大于0.3元, 即使有支付能力也不去支付股利的公司超过1/2。从2011年到2013年这两年当中, 一共有435家公司没有进行现金的分红。

2. 现金分红的比例较低。

在西方的发达国家中, 公司的股利分配大多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 很少会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 公司能为投资者支付现金红利的数量成为了衡量公司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但在我国, 情况却恰恰相反, 大多数公司都采取非现金红利的形式, 比如送红股、派又送、派股以及增发新股等, 这种情况也构成了我国股利政策的一种新的特点。我国的公司即使分配现金红利, 在数额上也很低, 并且未超过银行的存款利率。从总体上来看, 我国的大多数公司现金的支付率都很低, 和美国相比, 低于其5%的一般水平, 而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相比, 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也相对偏低。

3. 我国公司的股利政策制定缺乏科学性。

通常情况下来看, 影响我国公司制定鼓励政策的重要因素为再筹资目的, 虽然从理论这一层面来看, 公司制定股利政策和再筹资的目的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但是在我国, 很多公司即使对投资者发放现金的股利, 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减少净资产的数量, 并以此来提升净资产的收益率, 以便于能重新配股。我国的大多数公司出现的异常高的派现行为, 也体现出其特殊的目的, 出现这种特殊目的的原因体现在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流通和非流通股之间的状态失衡以及管理层想要进行收购等。

4. 我国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特点。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 就要在政策上体现出连续和稳定的特点。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大多数的公司并没有制定出科学、清晰的股利政策, 在对投资者的股利分配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能够连续进行股利分配行为的公司少之又少, 与此同时各个年度之中的分配还显示出不平衡的特点。总体上来说, 我国的公司在股利分配过程中存在着短期行为以及随意性的问题, 将严重阻碍到公司的长期发展。以北京的一家证券交易公司为例, 在2010年~2013年这三年当中, 股利分配方式连续两年是派现方式的公司占公司总数的20.59%, 实行股票股利的分配方式的公司占总数的6.53;而连续三年分配股利的公司数量则明显降低, 这些数据都说明了我国公司的股利分配不够连续稳定。

三、我国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措施

1. 限制公司的不分配行为。

我国的公司在股利分配上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 将经营所获得利润拿出一部分用于股利的分配。现如今, 我国针对一部分有营利的能力却不进行分配的公司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手段, 限制这些公司通过过分保留盈利余额的方式来进行内部的筹资, 如果这个公司每股没有进行分配的利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之后, 则要要求这个公司必须向股东去支付现金红利, 配股的比例方面也要和每年的分红分配比例进行紧密的结合。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在一方面促进企业筹集资金的利用效率、强化股利分配的意识, 同时还能充分保证投资者利益的最终目的。

2. 提倡现金分红的股利分配方式。

持续的现金分红是促使投资者对某个公司持续投资的最根本动力, 同时也是这个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我国目前的实际形势来看, 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实行的并不达标, A股市场中公司很长一段时间给投资者的现金分红的数额只占据融资总数的15%, 明显低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投资者只能靠二级的市场股票价格浮动获利。因此, 国家一定要提倡公司现金分红的股利政策, 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强制公司进行现金分红。目前我国证监会已经出台了相关的法规, 要求公司必须对投资者进行现金分红, 而具体的实施效果还要看下一步的发展情况。

3. 制定科学的股利政策, 完善独立的董事制度。

要想使公司制定出科学的股利政策, 首先要引入独立的董事制度, 在内部的治理结构中进行优化, 最终保障股利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完善我国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 就要在经营的过程中明确公司的所有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力的体现, 并充分了解公司的事务决策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在这种内部均衡治理的条件下, 制定出科学的股利政策, 以便于保证公司能够以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对于独立的董事制度来说, 其在应用中作为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 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对公司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保证公司各方面都能顺利经营, 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来进行股利分配。

4. 鼓励公司形成均衡的股利政策。

我国在制定某种股利政策时, 会根据所处的行业特点以及发展的生命周期作为参考标准, 并根据这种标准制定出三类分配政策:第一点是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是指公司将每年分配的股利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固定在一个特定的水平当中, 当公司认为盈利余额会显著增长的情况, 才会提高股利分配的份额;第二点是固定股利支付率的政策, 这种政策会将股利和公司的盈余相结合;第三点是剩余股利政策, 顾名思义, 是指公司根据投资之外的收益用来进行股利分配, 这样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实现公司利润的最大化。但是在公司选择任何一种分配政策时, 都要保证这种分配政策体现出稳定、连续的特点, 并要求我国的公司能对未来的股利分配情况做出一定的预测, 实际的分配要和所制定的预测方案相一致。

四、结论

股利政策是我国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 其实施不仅影响到公司投资者的利益, 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水平, 对公司体现出深远的意义。因此在公司选择合理的股利政策时, 一定要针对目前分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寻求解决的方案, 将股利分配政策实施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史代敏, 贺炎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选择[J].重庆商学院学报, 2011, 11 (06) :41-44.

[2]殷德生.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代理论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12, 10 (02) :65-68.

[3]叶方同.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特点论股权结构改革[J].经济论坛, 2013, 12 (01) :106-109.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 篇2

【论文关键词】行为股利理论;现金股利;股权分置改革

一、行为股利理论的理论综述

行为股利学派从行为科学角度研究股利政策,改变了传统理论的思维方法和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展了财务学家的研究视野,使得对‘骰利之谜”的阐释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由于行为股利学派是行为财务学在公司股利决策领域的延伸,所以行为股利理论的很多分析方法都来源于行为财务学。

(一)国外行为股利理论文献回顾

Lintner(1956)提出股利行为模型,根据公司公平的观点,即把盈利中的多少返还给投资者是公平的,设定了一个股利支付的目标比率。由于公司管理者认为稳定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将受投资者欢迎,存在现金红利溢价,投资者对公司增加和减少现金红利的态度具有不对称性。因此,公司尽可能稳定现金红利支付水平不轻易提高或降低。Shefrin和Statman(1984)在投资者自我控制问题、期望理论和后悔厌恶(regretaversion)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解释投资者为何偏好现金股利的模型。现金红利可以使投资者克服自我控制问题。同时,公司支付现金红利有利于投资者从心理上容易区分公司盈利状况,避免遗憾心理,增加投资者的主观效用。这一理论可以说明公司支付现金红利实际上是迎合投资者偏好。Baker和Wurgler(2002)通过放松MM股利无关论的有效市场假定,构建了股利‘‘迎合理论”(cateirngtheoryofdividendso)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通常对公司进行分类,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和不支付现金红利的公司被视为两类。投资者对这两类公司的兴趣及红利政策偏好时常变化,进而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公司管理者通常迎合投资者偏好制定红利政策,迎合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股票溢价(dividendpremium)。即当投资者对支付现金红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支付现金红利;当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对发放股票股利的股票给予溢价时,管理者就改为发放股票红利。

(二)国内行为股利理论回顾

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运用行为股利理论,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形成机理。陈炜(2003)采用超额收益率的事件研究法,利用深市1995~2002年数据,提出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政策的制定与公司管理层迎合市场和投资者需求有关,某时期市场对某种股利政策感兴趣,则投资者倾向于该种股利政策。黄果和陈收(20o4)运用Baker和Wurgler的投合理论研究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根据股票价格所反映出来的投资者的需求,投其所好制定出相应的股利政策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饶育蕾和马吉庆(2004)研究认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对现金股利存在心理值域,一旦派现超越这一值域,不仅使企业流出大量现金,而且可能物极必反,引起投资者对恶意派现的猜忌。由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并存,也有学者提出上市公司发放股利并没有真正考虑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沈艺峰、黄娟娟(2007)认为,在一个中小股东法律保护较弱的市场中,对于股权相对集中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存在利用股利剥削中小股东的动机,作为股利供给方的上市公司所制订的股利政策往往只迎合了大股东的股利需要,而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股利需要。[!--empirenews.page--](三)本文思路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客观环境以及股权分置导致的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的目标函数不一致,形成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支付水平偏低、分配动机复杂和政策稳定性较差三大特征。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国内股票市场中大量国有股和法人股非流通,这使得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买方市场状态,造成股市过度投机,短线投资者远多于长线投资者。他们绝大多数对上市公司派现不感兴趣,而是更为关注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涨跌。同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持股数量约占总股数的l/3,流通股股东很难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决策产生影响。而Baker和wurgler的股利迎合理论以及所进行的两个检验的样本都是基于股权相对分散、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较好的美国证券市场,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类似于在中国等股权相对集中、而中小投资者法律保护又较差的国家里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所产生的影响。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在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下,运用行为股利理论探讨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3]下一页

二、现金股利实证分析

(一)模型建立和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中国所有上市公司2002~2007年的股利分配政策作为研究样本,剔除了下列上市公司:①含有B股或H股上市公司的样本;②上市公司处于特殊处理(ST或PT)的样本;③在2007年l2月31日之前未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④金融或公共事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样本;⑤上市公司总资产或净利润小于0的样本;⑥所需变量数据缺失的样本。本文选取每股现金股利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分置改革从根本上对股权结构产生了影响,国内外很多学者在股利政策的研究都表明股权结构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所以本文将股权结构作为解释变量。为了量化股权结构,本文取了股权结构的两个重要表现形式作为解释变量:流通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因此,建立以下模型:CDPS=a+bLTBL+cH1+dEPS+eRI+Ⅱ£PC+gDA+hSIZE+8其中:a为常数项;b—h为回归系数;£为残差项。

考虑到各公司经营状况差异较大以及不同年份各影响因素对现金股利政策的不同影响,因此,该模型适合本文分析的需要,即通过分别计量股权分置改革前后股利政策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流通股比例、盈利能力、现金充裕度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对关联性作纵向比较,来考察股改前后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是否有影响。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的理论解释提供进一步的经验证据,控制变量包括每股收益(EPS)、业务收入增长率(RI)、每股现金净流量(EPC)、资产负债率(D/A)企业规模(Size)。

(二)现金股利实证结果分析

1.股改前2002~2005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1)。表1显示:(~)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04,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常数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I)、每股收益(EPS)、企业规模(Size)的t统计值都大于2,且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③流通股比例(LTBL)、业务收入增长率(RI)、每股现金净流量(EPC)的t统计值小于2,说明参数非显著可取。[!--empirenews.page--]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推出股权分置改革前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和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每股收益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较大。值得注意的是,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由此推断: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甚微,上市公司在发放现金股利时几乎并没有考虑流通股股东这一因素。上一页[1][2][3]下一页 2.股改后2006~2007年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2)2)。表2显示的是股改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表2显示:①AdjustedR—squared达到了0.343,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较好;F值较大,说明模型的整体显著性水平也很好,Durbin—Watson值接近2,反映自变量并没有自相关现象。②除业务收入增长率、每股现金净流量的t检验值小于2外,其余五个自变量连同常数项的t统计值都大于2,说明参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参数显著可取。③回归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后,流通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对每股现金股利都有影响,其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每股收益、企业规模与每股现金股利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流通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和每股现金股利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三、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流通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股改前的正相关转为了股改后的负相关,同时参数估计值由股改前的非显著可取变为显著可取。换言之,股改前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几乎无影响;而股改后,流通股比例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且参数估计值的绝对值增大了2倍,说明股改后流通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更大。股改前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每股现金股利以及现金股利发放率均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提出的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和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是相吻合的。但从股改前后参数估计值的比较来看,股改后,参数估计值在减小,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每股现金股利的影响程度在降低。根据股利迎合理论,以往的股利政策仅仅为了迎合大股东的需要,而不考虑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局面有所改观,这说明股改的效应开始体现。

此外,股改前后现金股利和每股收益都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这与先前一些学者得出的现金股利与当期盈余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盈利波动现象突出的结论是一致的。值得一提的是,股改前后每股现金净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与每股现金股利关系不显著。说明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大部分流通股股东只想赚取买卖差价,获取资本利得,并不关心现金股利的发放,所以企业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并未考虑外部投资者是否会看好企业的成长潜力。[!--empirenews.page--](二)相关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篇3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分配;上市公司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金融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股利政策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活动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但在我国,企业的股利政策普遍不规范、不稳定而且倾向于少发股利,这样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1.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少股利政策

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本就应该获得丰厚的收益,但事实上公司普遍不愿意履行分配股利的责任。根据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51.97%的上市公司发放了现金股利,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不愿意发放现金股利,有些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也只是以“微利”草草打发投资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使投资者更关注股票利得而不是股票红利。

2.股利政策依附于公司的筹资行为

股利政策作为资本市场的信号之一,本就应该向资本市场公允的反应公司价值、公司盈利情况等信息。但由于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配股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三年平均不低于10%,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发放股利降低自己的未分配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使得公司的股利政策成为了配股的手段,不能公允的反应公司的业绩。

3.股利政策多倾向于股票股利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股本扩张现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但在我国由于公司希望更多的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本往往以股票形式发放股利。这样不仅会稀释股东权益、破坏股票增长的稳定性而且会带来资本效用递减规律。这样做既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也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4.股利政策不规范

首先,在国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在若干年内基本维持不变,这样有利于投资者据此判断公司的盈利状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经常修改股利政策这不仅使投资者无法判断未来股利变化而且频繁的变化会引发大量的投机行为,使股票市场出现换手频繁现象。其次,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大多会出现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等多种股票并存现象,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公司往往制定多套投资分配方案这将不利于股利政策的规范化发展。

5.股利分配政策缺乏严肃性

股利政策经管理层授权就能随意进行更改,频繁的变动一方面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形象使其缺乏公信力,另一方方面也造成了二级市场的波动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

二、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陈述,我们知道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还很不完善,虽然股利政策是微观企业的行为但股利政策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使企业和市场都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改进现行的股利政策。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所以在股份上国家股和法人股占到主导地位。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优化股权结构,减少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加快股权多元化进程,只有这样股利政策才能更好的反映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即将以前的非流通股拿到证劵市场上进行交易。股权分置的实施缩小了国有控股的持股比例使以前的一股独大转变为几大股东相互牵制的格局,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实施惠及全体股东的股利政策而且有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

2.强调外部监管,规范股利分配政策。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至今也不过短短数十年,因此在证劵监管方面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很多股利分配不规范、依靠股利政策达到配股目的现象,这种违规操作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也破坏了市场秩序。为解决这一现象:首先,积极引导。证监会要积极引导上市公司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能为了少部分人的利益牺牲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规范股利分配政策。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取少发放甚至不发放现金股利的政策,证监会应当出台规章加以限制。对于当年盈利,又有充足留存收益和现金的公司应当鼓励他们发放现金股利,这样才能减少投机行为使证劵市场有效运行,才能有助于投资者正确预期公司的前景。再次,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要积极披露股利的发放情况,特别是对不分配股利的公司要求其注明不分配的原因以及留存收益的使用情况。

3.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缩小筹资成本间的差距。

一般企业通过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来融通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在外部筹资面,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费用,股权融资的成本则是股利。对于债务融资债务人要定期还本付息而股权融资的股利发放则以上市公司的意愿为转移。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多不发放股利这样股权融资成本就大大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使得上市公司多通过发放股票来筹资。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复合条件的公司发放股利,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平衡不同筹资方式的收益。

4.主动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所以派发的股利自然很少。为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必须拓展业务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只有利润的平稳增长才能带来稳定的股利政策。(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丽荣.公司金融学〔M〕.科学出版社,2005,(3)

[2]张潇.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5).194- 195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 篇4

一、背景简介

长期以来, 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工作。 证监会一直将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 采取了诸多政策措施, 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在当前阶段, 中小投资者仍处于弱势地位, 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强, 其利益容易受到侵害。 资本市场是公众投资场所, 我国资本市场上拥有全球数量最多、最活跃的个人投资者群体, 在我国众多的股票、债券、期货、基金投资者之中, 99%以上是投资金额少于50 万元的中小投资者, 占我国城镇人口的14%。 2013 年年初, 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就提出要保护投资者, 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同年5 月, 在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上又提出, 要制定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 此后, 国务院批转的《关于2013 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明确提出健全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政策体系。2013 年11 月,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 “优化上市公司投资者回报机制, 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因此,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重要而紧迫。

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 关键在于优化上市公司对中小投资者的回报机制。 中小投资者持有上市公司股票, 其收益来源有两类, 一类是经常性收益, 即上市公司定期派发的股利;另一类是资本利得, 即买卖股票获得的价差收入。从西方成熟资本市场的实践来看, 投资者获得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定期分派的现金股利。而我国上市公司长期以来, 不注重对投资者进行经常性收益的回报, 据有关媒体报道, 有公司自上市以来连续13 年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股利分配。 2007 年以后, 我国股市一直“跌跌不休”, 绝大多数中小投资者损失惨重。表现糟糕的股市已经几乎关闭了中小投资者获得交易利差的大门, 因此目前中小投资者获得投资回报最可行的方法, 就是上市公司定期分派现金股利, 这也是我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表现。

二、案例概况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是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 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于1999 年11 月20 日, 并于2001 年7 月31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股票, 成为A股上市公司。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自公司上市以来, 贵州茅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维持在61%-65%的水平, 保证了其绝对控股的地位。 2001 年至2004年, 除控股股东以外, 贵州茅台前十大股东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保持上升的趋势;而这些机构投资者之中, 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持股比例也维持了增长趋势。 2005 年以后, 尽管这两个比例都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是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并没有减少, 尤其是金融机构投资者, 2005 年有国际投资者入驻, 金融机构投资者数量在增多。

下页表1 为贵州茅台自2001 年上市以来的历年股利分配情况。 由表1 可知, 贵州茅台始终如一地坚持分配现金股利, 并且其派现水平也在当年的上市公司中始终位居前列。 特别是2010-2012 年, 贵州茅台的派现水平连续三年位居上市公司第一名。 贵州茅台的股利政策呈现三个特征: 第一, 连续性, 2001 年至2012 年坚持分配股利, 没有间断。 第二, 以现金分红为主, 送股和转股相对较少。 第三, 股利支付水平高, 2001 年至2012 年年均现金分红为每股1.54 元, 并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三、案例分析

所谓股利政策选择动因, 是指上市公司选择了某一种股利政策而非其他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原因, 即上市公司作股利决策所考虑的因素。 选择股利政策最根本的动因在于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 其具体动因却是多方面的, 如盈利能力、成长能力等。 笔者分析, 贵州茅台选择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动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相关政策法规产生了引导作用。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上, 选择股利政策属于公司自治权利的范畴。但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基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拥有绝对的股利分配决策权, 监管机构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时, 通常对上市公司选择股利政策进行引导, 以利于投资者实现其投资回报。此前有研究者将我国证监会制定的关于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与股利分配水平相挂钩的政策法规界定为“半强制”分红政策。表2 为我国证监会历次颁布的分红政策。

从以上表格中的历年分红政策内容变迁可以看出, 我国证监会一贯重视规范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股利回报, 重视的对象从笼统的分红派息转移到现金分红, 重视的力度也不断加大。这种“半强制”分红政策, 对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上市公司产生了引导作用, 这是贵州茅台分配现金股利的动因之一。受相关政策影响, 贵州茅台在其制定的公司《章程》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公司以采取现金、 股票或者法律允许的其他方式分配股利。 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 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在公司盈利、现金流满足公司正常经营和长期发展的前提下, 公司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应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百分之三十。 公司可以进行中期现金分红。 ”

(二) 良好的财务基本面是前提条件。 现金股利属于企业盈利的分配去向, 常识告诉我们, 公司股利政策会受其财务基本面的影响。 西方学者很早就实证研究了现金股利与企业财务基本面的关系, 其很多研究结论也为我国学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实践进行的诸多研究所证明。在此, 笔者将根据国泰安数据库以及年度报告中有关数据整理的贵州茅台公司历年的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与发展能力指标列示如下 (分别参见下页表3、表4、表5) 。

根据表3 贵州茅台历年盈利指标可以看出, 自上市以来, 公司每年都保持了良好的盈利状况, 并且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断强化, 这为公司实施积极的股利政策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表4 显示, 贵州茅台无论是短期负债, 还是长期负债, 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公司的短期偿债和长期偿债压力都很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贵州茅台的年均现金比率为1.80, 现金持有量非常充足。 另外, 长期债务很少, 也使得贵州茅台的现金股利政策免受债务人约束。表5 反映了贵州茅台良好的增长态势, 尽管贵州茅台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金投入,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公司的高派现股利政策, 原因在于贵州茅台始终持有大量的现金资产, 并且现金资产在公司发展过程中也保持了很高的增长率。 如此, 贵州茅台所持有的现金资产既能满足公司扩大生产规模需要, 也能保障公司实施高派现的股利政策。良好的财务基本面是贵州茅台选择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前提条件和财务保障。

(三) 优化股权结构与完善公司治理是重要保障。 现金股利政策是公司控制权人意志的体现, 渗透着控制权人的利益倾向, 因此现金股利政策可能成为公司控制权人利益侵占的工具。 贵州茅台属于国有控股企业, 自公司上市以来, 在保证国有股绝对控股地位的同时, 积极扩大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及持股比例, 2005 年更是有国外金融机构投资者FORTIS BANK SA/NV入驻贵州茅台;自2005 年以后, 公司前十大股东中金融机构投资者 (主要为投资基金) 数量一直保持在七、八家。贵州茅台在资本市场上市, 并吸纳机构投资者特别是吸纳金融机构投资者, 有助于达到优化股权结构与完善公司治理的效果, 以实现其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表现之一就是定期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自上市以来, 公司严格按照 《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律法规和证监会、 上交所发布的有关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 结合公司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积极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规范公司运作, 以确保公司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

(四) 声誉机制与市场反应发挥了驱动作用。 贵州茅台一直坚持“酿造高品位的生活”使命及“打造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的目标, 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位的产品、服务和文化, 为员工创造高品位人生, 为股东提供丰厚的回报, 努力成为各利益相关方最信赖的合作伙伴”, 奉行“大品牌有大担当”理念, 塑造值得尊敬的企业公民形象。 正是这样的目标和理念驱动着贵州茅台的现金股利分配行为, 而现金股利政策帮助贵州茅台提高了公司声誉, 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公民形象。 很多公众关注并赞扬贵州茅台的现金股利政策, 不少学者也把研究的目光投向贵州茅台, 研究其股利政策。 更为重要的是, 资本市场给予贵州茅台的反响很积极。 图1 为根据国泰安数据库中相关数据整理的贵州茅台股票2001-2012年年收盘价趋势图。尽管2007 年金融危机造成了股市地震, 贵州茅台也下跌惨重, 但很快走出了惨淡, 2012 年年末收盘价几乎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四、案例启示

上市公司派现主要受两方面影响:能力与意愿。贵州茅台选择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动因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认识。公司财务基本面好, 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能力, 这是贵州茅台选择高派现股利政策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相关政策的引导, 股权结构的优化与公司治理的完善, 以及声誉机制与市场反应, 这些因素都对贵州茅台的派现意愿产生了影响, 促使公司在具备派现的条件时, 愿意分配现金股利。

公司金融-股利及并购政策 篇5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股利现象,股利支付率长期偏低,送转股曾盛行。

(二)股利政策变动多变,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没有遵循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部分公司盲目迎合市场需要,股利分配政策受大股东意愿支配。

(三)在股利形式上轻现金股利,现金回报率低,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直接目的。

(四)不具有派现能力的公司热衷分红。出现恶性派现以及大股东大量套现的情况。

(五)股利政策偏向管理层,管理层以其自身利益取代了股东利益

(六)鼓励政策和再融资相关联,上市公司利用股利政策进行圈钱活动。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分析

(一)股利分配决策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使得管理层制定股利政策时没有章法可循,这就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十分不规范。

(二)股权结构不合理。权益资本成本低。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总量和权重整体上仍占绝对优势。在一股独大的情况下,使得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内部控制入”现象,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上市公司非理性的股利分配行为。

(三)二级市场青睐送红股,反感派送现金。由于我国股市还不成熟,股东非理性行为,投资者主要期望从股利波动中获利。

(四)我国上市公司中不少企业效益较差,无利可分。发放股票股利,公司只要在账簿上做一笔转账业务,无须支付任何代价。

(五)经理市场、并购市场发育不健全,退市制度缺乏,使公司面临的外部制约十分有限。

(六)法律法规对投资者应得利益保护力度不够,与股利分配相关的法律法规滞后。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相关对策

(一)加快股权分置改革的步伐,早日实现全流通。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减少因所有者缺位或内部人控制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将非流通股向机构法人 投

资者转移,造就多元股权制衡机制。

(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加强证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三)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提高监管水平。不仅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而且能使公司在财务处理上更加理性

(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投资队伍素质。首先,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平衡不同融资手段的筹资成本;其次,要提高投资队伍素质,抑制股市过度投机。

(五)上市公司自身应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优化其股利政策。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制定出相应的股利政策。

(六)改革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引导中小股东行使权,切实 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七)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鼓励上司公司派现,制止上市公司恶意派现和送配股。

并购

动机:主要基于战略、财务这两个方面原因。最主要目标是整合资源,帮助企

业实现某种战略目标,实现规模经济;通过收购那些价值被低估的目标企业,增加收购方股东权益的价值;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经营效率以及实现节税目的。

(1)买“壳”上市。(我国企业的特殊动机)

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壳公司),再以反向兼并的方式注入收购企业自身的有关业

务及资产,以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2)美化财务报表,保留上市资格。

一些绩效差的公司为了保住其上市资格,常通过一定形式的资产重组来美化其

财务报表以保留上市资格。

(3)从二级市场牟利。(4)政府意志的体现

重组消息,往往会引起二级市场的强烈反应,并引起该公司股价的急剧上升。

一些上市公司重组的操纵者借重组题材搞内部交易以从二级市场牟利。

现状:2008年以来,中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日益活跃。并购活动呈现出纵向并购增加、大量中小企业加入并购大军、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的联动并购频繁等趋势。尤其是海外并购活动比较活跃

一、我国企业并购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在并购决策上倾向于财务性并购,而非战略性并购或是只是盲目追求多样化经营。

目前,我国企业并购过多地关注短期财务利益,以短期获得生产要素资源为导向。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稀缺及其具有便利融资功能,并购的价值取向多是为了获

得“壳”,并非看中上市公司中既有的业务与资产价值,很多上市公司并购行为的重点是放在如何粉饰报表以实现“圈钱”的目的上。

(二)企业并购主体的错位。

企业重组的主体应该是出资者,才能保证企业并购的效果。但从我国现实来看,由于 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结构, 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行政对市场的干预,降低

了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功能和作用。我国企业并购活动中,政府行为较多,行政色彩较为浓厚,这种人为的、硬性的组合导致参与主体之间人事、决策等

矛盾而导致管理效率的降低,不利于产生真正的协同效应,从而不利于企业价

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并购的对象多为困境企业,缺少强强联合。

在我国的企业并购中,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增强自身竞争实力的并购行

为并不多见,而优帮劣、强管弱、富扶贫的强弱型并购行为偏多。从表面上看

是救活了一些企业,减少了亏损面,实际上是用优势企业的利润弥补了劣势企

业的亏损,整体经济效益并没有提高。兼并之后很可能不但不能发挥自己的优

势,而且由于增加了负担,造成经济效益滑坡。

(四)并购后的整合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并购的失败可能性要大于成功的可能性,而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于并购

后的整合不成功。并购的价值创造源于后期的整合工作,并购后整合是决定并

购成败的关键因素。

(五)关联交易现象严重。

由于关联交易很容易造成非等价交易,往往都是以不透明的方式、不合理的价

格费用来进行,使上市公司的资产和利益大量向控股母公司转移。这种转移不

但使小股东得不到应有的投资回报,也使偿债风险加大,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六)买壳上市后的公司运作不规范。

我国公司并购重组的很大部分动机是为了获得“壳”资源。买壳上市的公司规避了

发行监管,许多本应被修正过来的问题进入上市公司,如上市公司的资产不完

整、与大股东之间的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问题严重。

(七)并购重组绩效不明显。

公司并购重组与被并购方的绩效呈现正相关性,但对并购方的绩效却至今为能

得出一致意见。并购重组是把双刃剑,在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做大做

强企业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并购重组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

二、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应认识到并购是市场行为,强化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并购动机。

我国企业应认识到并购是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企业

应真正为自身利益考虑,为寻求企业发展从而为股东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出发

进行并购活动,体现出获得战略机会、追求协同效应、节约交易费用、分散风

险和节约税负等并购的特征。

(二)政府对并购活动作用的发挥应该是体现在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上。

并购这一市场行为并非完全排除政府的作用,企业并购必须要有政府的理解和

大力支持。政府应引导企业并购向优化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的方向发展。

政府要为企业并购的有效性提供具有规范与保障特点的交易条件。同时,政府

应注意发挥监管作用,并用立法形式对企业并购进行控制。减少政府部门的介

入,建立公平的并购重组市场, 这样就能起到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

并购效率。

(三)大力推行战略性并购,加大同行业强强联合的力度。

通过产业整合产生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应成为并购的内在动因。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惟一出路就是实行产业整合,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通过并购来进行的产业整合能提高企业的市场

占有率,有效地消灭竞争对手,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使产业

组织朝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四)完善并购立法,规范并购行为。

无论是关联方并购、我国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还是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权利通过

并购牟取私利,这些都明显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准则,违背了证券市场的基本作

用,使得资源配置严重失调,大大损害了众多小股东利益。由于我国法律体系

不完整,不能严格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法律体系任重道远。

(五)规范关联方并购,出台关于关联方并购的政策。

目前国家已经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涉及到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处理,但是并没有涉

及关联方的并购的相应法规和文件。然而关联方并购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现象,在并购事件中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严重干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致使整个并购

市场效率低下,并且关联方之间的并购披露缺乏规范,因而出台相应政策十分

必要。

(六)加强企业的并购重组整合,提高并购重组绩效。

诌议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选择 篇6

在这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余波之中, 经济学家在研究的过程中, 意识到企业的股利政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而企业的股利政策也毫无疑义地暴露了股利分配对企业的影响, 中国知名企业四川长虹”历年股利分配情况和“佛山照明”股利政策都给我们带来了深思……因此, 深入了解股利政策的含义、功能和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并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股利分配, 使股利分配发挥正作用, 对中国企业在“客场”作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最常见的分配方式, 在既不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 又不影响股东利益的情况下采取恰当的分配方式很重要。

一、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比较

1.股利支付形式不同。现金股利是公司以现金资产来支付股东股利的股利支付方式, 是公司进行股利分配最常用的形式。股票股利是公司用无偿增发新股的方式代替货币资金, 按股东股份的比例分发给股东作为股息的股利支付方式。

2.适用条件不同。现金股利只有在公司有足够多的累计盈余以保证再投资的资金需求, 并有足够的现金用于股利支付的情况下才适宜发放。股票股利只要在符合股利分配条件的情况下, 即公司不管是否实际收到现金, 只要账上可以盈利, 就可以发放。

3.对投资者的影响不同。现金股利最容易被投资者所接受。远期收到的股利对投资者来说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 现金股利的发放可以消除股东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疑虑, 增强他们对公司的信心, 更加支持公司的发展与壮大股票股利并不直接增加股东财富, 但是利用税法对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不同征收方式, 可以达到避税和提高流通股股东实际收益的目的。中国现行税法中对资本利得税不予征收, 给股东带来节税好处。如果公司在发放股票股利后同时发放现金股利, 股东就会因为所持股份数量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股东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将股票变现, 以获得更高的实际收益, 满足自身需求, 并可以滋生获得意外收入的满意情绪。

4.对公司的影响不同。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 现金股利可以向市场传递这样的信息:公司过去一个经营周期经营良好, 能产生丰富的现金流, 满足投资项目需求并足以支付现金;公司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经营充满信心, 并显示了其良好的经营决策和管理能力;公司管理层对投资者的负责态度。股票股利则会被认为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 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引起股票下跌。但是, 在中国, 股票股利也可能向投资者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公司有新的投资项目需要留存现金, 以满足长期发展的要求;公司具有良好的成长性及光明前景。这样就会增强投资者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起到稳定股价甚至提高股价的作用。此外, 现金股利的支付会减少管理层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量, 对管理层造成经营上的压力, 以避免其因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5.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同。较多的派发现金股利, 就使得公司减少了内部融资, 而不得不进入资本市场寻求外部融资, 从而便于接受资本市场的有效监督, 达到减少代理成本的目的。经常通过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公司更可能按照投资者利益进行决策。发放股票股利, 公司便利用了内源融资的低成本优势, 同时债权人也希望公司将现金留存, 以增强后续发展和盈利能力, 从而获得债务偿还的良好保证。

二、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的选择

美国上市公司以高支付率的现金股利为主, 股票股利不受青睐。在中国, 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 2000年以前:多股票股利, 少现金股利

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股票股利多、转增股本多、不分配多、现金股利少。这与美国股利分配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比较中美差异, 主要原因在股权结构上。与美国股票市场全流通的情况不同, 中国有着独特的股权分置问题。在迎合中小股东的投资偏好又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 他们选择了多送股、多转增、少派现的方式。

(二) 2000年后:现金股利比例增长, 象征性分红出现

1. 公司治理不完善在英美法系的国家中, 较为彻底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是管理层与外部分散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解决矛盾的主要方法就是大量派发现金股利, 减少管理层可供支配的自由现金流, 避免其做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 呈现出大股东强而经营者弱的特征, 可以有效减少大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代理成本;但由于中小股东分散持股, 大股东实际成为了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 凭借实际控制权就很可能做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2. 股东非理性投资。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尚未成熟, 现金股利的作用没有十分明显地发挥出来, 市场往往对派现作出不明智的反应。而投资者投机心理严重, 他们对于股票价格走势的关心甚至多于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关心, 这就导致投资者非理性投资。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又使投资者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三)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变化

股权结构是影响中国股利分配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5年4月29日, 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宣布起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 中国股利分配状况得到了一定改善。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2005年、2006年、2007年派发股票股利的上市公司合计数分别为156家、173家、353家, 所占比例分别为1341%、1408%、2244%, 较历史情况下降显著, 并且比例不高;派发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合计数为615家、685家、785家, 所占比例分别为5288%、5574%、4990%, 接近或超过一半, 上升势头明显。由此看出, 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对上市公司分红派现起到了很好的提振作用。由于全流通后, 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之间不平等的定价机制消除, 全部按市场价格来计算, 业绩好的公司将在市场上受到追捧, 而业绩差甚至亏损的公司将会受到抛弃。这样有利于使上市公司更加注意提高公司业绩, 将公司做强做大, 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 重视对投资者的回报。

三、关于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选择的思考与建议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使得控股大股东的股份也成为流通股, 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资本利得, 有助于股权的分散化, 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而提升中国上市公司分红派现的倾向。但也应看到, 中国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有的是国有股和法人股, 远远超过其他股东, 股权分置改革后仍处于控股地位, 甚至是绝对控股地位, 对公司控制仍然很强, 这就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股利政策倾向, 也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占的行为。因此, 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健全内部治理与外部法理的制度规范, 对控股股东与经理人进行严格监控, 降低代理成本, 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 引导理性投资。中国投资者重投机、轻现金回报的投资理念, 成为上市公司采取合理股利政策的障碍。只有在股价与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方式密切相关, 大多数投资者更关注股利回报时, 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投机行为才能减少, 从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 要通过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培养投资者的投资理念, 使得投资者真正关注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 抑制股市的过度投机, 并促使公司管理层制定出合理的股利政策。

3.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由于中国资本市场还不成熟, 市场上缺少投资者的回报机制, 上市公司对股东回报的意识淡薄, 需要依靠带有强制约束力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 使回报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自觉行为通过修改和完善《公司法》有关股利分配的相关规定, 使法规更具严密性与可操作性, 加强对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 规范公司股利分配行为。通过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强化对公司行为的外部制约机制。通过借鉴美国对股票股利的会计处理方法, 改革中国的会计处理方法, 引导上市公司正确的股利分配观念。通过借鉴美国税收政策, 修改和完善中国所得税税法, 合理调整现金股利利得和资本利得的税率, 避免重复课税, 改变股东不理性的股利偏好, 从而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总之, 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 分析其优缺点, 并根据公司的成长周期, 恰当地选取适宜的股利政策, 使股利政策能够与公司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荆新, 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张鸣.财务管理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4]傅元略.财务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3.

[5]刘爱东.公司理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6]陆正飞.财务报表分析[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7]詹姆斯·C.财务管理基础[M].范霍恩,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8]Stephen A.Ross, 等.公司理财 (第六版)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9]Eugene.F.Brigeham, 等.财务管理基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 篇7

一、双汇发展的概况

1.双汇发展简介。河南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双汇发展”) 成立于1998年10月15日, 双汇发展于1998年9月16日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5, 000万股, 并于1998年12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发行后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17, 300万元。到2004年4月7日, 实施200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用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5股的方案后, 双汇发展的注册资本增加为51, 355.5万元。2010年和2013年双汇发展向双汇集团、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发行45, 458.9218万股股份购买相关资产以及该公司以新增3, 970.5106万股股份吸收合并广东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漯河双汇牧业有限公司、漯河华懋双汇化工包装有限公司、漯河双汇新材料有限公司。

2.双汇发展股权结构。上述两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后, 双汇发展的总股本1, 100, 289, 224股, 双汇发展于2013年5月3日实施201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用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10股的方案, 注册资本增加为2, 200, 578, 448.00元。截止2013年12月31日, 该公司总股本2, 200, 578, 448股, 其中双汇集团持股比例为60.24%;罗特克斯公司持股13.02%;社会公众持股26.74%。

目前双汇发展的第一大股东是双汇集团, 第二大股东是罗特克斯公司, 而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已于2006年4月26日中标受让河南省漯河市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有产权, 持有双汇集团100%股权。因此罗特克斯公司作为上市公司实质控制性大股东实际持有双汇发展股份73.26%, 远高于其他股东26.74%的持股比例, 大股东控制优势明显。

3.双汇发展财务状况。从双汇发展的整体财务状况来看, 公司的规模一直在扩大。公司近十年基本财务数据中显示:从2004年的100.56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到2013年的447.0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 总资产也从2004年的32.70亿元到2013年的197.46亿元。公司的盈利有一定的现金流保证, 同时也为现金股利的发放提供了条件。

4.双汇发展的股利分配政策。双汇发展自1998年上市以来, 截止到2013年度总计向A股流通股股东派现14次, 是沪深两市高额派现的公司, 被誉为“现金奶牛”。双汇发展最近5年的股利分配在2009年达到了10股派10元的高额现金股利, 虽然在2010年分派的现金股利有所下降, 但是之后每年一直处于上升的阶段, 并在2013年达到每10股派发14.5元的高额现金股利。双汇发展的现金股利分配连续多年实施的都是高现金股利分配政策, 并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二、双汇发展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的财务支撑分析

1.盈利能力。双汇发展自1998年上市以来积累了巨额资金, 货币资金从上市当年的2.34亿元激增至2013年的38.46亿元。双汇发展5年来净资产收益率也均保持在15%以上, 2009年和2010年更是将近高达35%, 其2013年9月31日的净资产收益率更是远高于行业9%的平均值。双汇发展的营业利润率除了2010年和2011年降低外, 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可见双汇发展的市场竞争力、自有资本获取的收益能力是很强的。销售毛利率的增长速度也是快速的, 其盈利能力也一直在增长。

2.偿债能力。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 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且均高于行业平均值。近4年来稳中有升, 可见双汇发展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 营运资金流动性强, 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不会影响其偿债能力。再看长期偿债能力, 双汇发展的资产负债率均低于行业均值, 近4年来资产负债率均低于45%, 而且在最近两年资产负债率大幅降低至25%以下。因此双汇发展的长期偿债能力极强。由此保障了该公司持续实施现金股利政策。

3.资本结构。从资本结构来看, 我们可以发现双汇发展的资本构成中很明显流动资产的占比相对较高, 虽在2012年开始有下降到趋势, 但是也稳定在40%以上, 且在2013年有回升的迹象, 这表明了双汇发展资产的流动性高、变现力强, 从而为公司开展各项业务, 进行资金周转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 双汇发展的现金流充裕, 派发高额的现金股利的资金充足。

三、双汇发展高派现股利分配政策的深层原因

1.大股东的分红收益。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双汇发展的第一大股东为双汇集团持有60.24%的股份, 以及第二大股东罗特克斯公司持有13.02%的股份。因此实际控制人罗特克斯公司持有73.26%的股份处于绝对控股地位, 属于典型的“一股独大”企业。在此, 按照第一大股东及第二大股东的比例之和计算, 称为“大股东”。

双汇发展的红利在2007年—2013年间, 大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发放总共获得了高达45.02亿元的含税分红收益。

2.中小股东的分红收益。双汇发展中小股东, 即社会公众持股, 在2007年—2013年的分红收益从2007年的2.35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8.53亿元。

3.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分红收益对比分析。2007年—2013年间共派现总额67.67亿元。而2007年香港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成为双汇发展的第二大股东以及实际控制人以来, 先后获得分红收益45.02亿元 (含税) , 占派现总额的66.52%, 收回全部的投资成本 (收购双汇集团20.1亿和双汇20%的股份5.6亿, 共计25.7亿) , 并获得19.32亿元的净收益。2012年每10股转增10股的高比例转增股本, 大股东的股数继续扩大。而在这近7年中, 中小股东获得的分红收益仅为22.64亿元 (含税) , 远低于大股东分红收益额。与此相对应的, 近7年来, 双汇发展净资产增长率为264.74%, 远远低于净利润增长率455.52%。因此, 高额派现实际上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 也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由此可见, 双汇发展的“高派现”股利政策并不是属于中小股东的“高派现”, 而是大股东追求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

四、双汇发展高派现股利收益的危害

通过以上分析, 我们发现双汇发展之所以高派现股利, 是与它多年来高盈利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分不开的。但是双汇发展的高派现股利收益基本上是属于大股东的高额收益, 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

1.利益驱动是双汇发展采用“高派现”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 (刘峰和贺建刚, 2004;黄娟娟和沈艺峰, 2007) , 现金股利政策是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双汇发展股权结构及其特征进行分析发现, 不管是新股东还是旧股东, 双汇发展的大股东均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制定了“高派现”股利政策, 即利益的驱动是双汇发展采用“高派现”的重要原因。

企业股利政策探讨 篇8

一、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

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必须充分考虑股利政策的各种影响因素, 从保护股东、企业本身和债权人的利益出发, 才能使企业的收益分配合理化。影响股利政策的因素主要有:

(一) 股利发放限制条件。 (1) 法律法规限制。为维护有关各方面的利益, 各国的法律对企业的利润分配顺序、留存盈利、资本的充足性、债务偿付、现金积累等方面都有规范, 企业的股利政策必须符合这些法律规范; (2) 契约限制。当企业通过长期借款、债券、优先股、租赁合约等形式向外部筹资时, 常应对方要求, 接受一些约束企业派息行为的限制条款。例如, 规定只有在流动比率和其他安全比率超过规定的最小值后, 才可支付股利。优先股的契约通常也会申明在累积的优先股股息付清之前, 企业不得派发普通股股息。这些契约的限制都将影响企业的股利政策。确立这些限制性条款, 限制企业股利支付, 其目的在于促使企业把利润的一部分按有关条款的要求进行再投资, 以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 保障债款的如期偿还。

(二) 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 (1) 管理者因素。由于信息不对称, 管理者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 这会影响到企业的股利政策。对于我国这个新兴的市场, 上市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大多数由原来企业的党政领导担任或控制, 外部董事、监事少, 董事长和经理交叉任职的情况比较普遍, 企业的治理结构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管理层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就可能会影响股利分配政策。事实上, 我国不少上市企业无视股东利益采取了铁公鸡型股利政策, 长期未给股东任何分红回报, 却给企业高管年年加薪; (2) 资本结构和资金成本。企业债务和权益资本之间应该有一个最优的比例, 即最优化资本结构, 在这个比例上, 企业价值最大, 资金成本最低。由于股利政策不同, 留存收益也不同, 这便使企业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比例偏离最优资本结构, 从而对企业股利政策的选择产生制约。另外, 不同的股利政策还会影响企业的未来筹资成本。留存收益是企业内部筹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同发行新股或举债相比, 成本较低。但股利支付与企业未来筹资成本之间存在矛盾, 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权衡股利支付与筹资要求之间的得失, 制定出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股利政策; (3) 投资机会。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出发, 企业之所以能将税后利润部分或全部留下来用于企业内部积累, 其前提是这一部分属于股东的净收益, 可以使股东获得高于股东投资必要报酬率的再投资收益。因此, 如果企业有较多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 往往采用低股利政策。反之, 如果它的投资机会较少, 就可采用高股利政策; (4) 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股份企业确定股利分配时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因素。大量现金股利的支出必然影响企业的偿还能力。因此, 企业在确定股利分配数量时, 一定要考虑现金股利分配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保证在现金股利分配后, 企业仍能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 以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借贷能力; (5) 变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的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现金的来源较充裕, 其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就强。而成长中的盈利性较好的企业, 如其大部资金投在固定资产和永久性营运资金上, 他们通常不愿意支付现金股利而危急企业的安全; (6) 资本成长。上市企业在确定股利政策时, 应全面考虑各条筹资渠道资金来源的数量大小和成本高低, 使股利政策与企业理想的资本结构与资本成本相一致; (7) 股权控制要求。如果企业股东和管理人员较看重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则该企业一般不愿意发行新股, 而是更多地利用企业内部积累。这种企业现金股利的支付可能就较低。

(三) 股东因素。 (1) 对现金的需求和避税。企业股东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希望企业能够支付稳定的股利, 来维持日常生活;另一类是希望企业多留利而少发放股利, 以求少缴个人所得税。从理论上讲, 股利和股票转让所得 (资本利得) 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目前, 我国股票转让所得免税, 现金股利需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 股票股利 (即红股) 免税, 另外股票转让交易双方需缴纳2‰的印花税。因此, 从税负政策角度看, 现阶段我国股票股利免税成为投资者偏好股票股利的诱因之一。但是, 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股利政策, 还应分析企业股东的构成。如果高税收等级纳税的富有股东比例很大, 则可考虑少支付现金股利;如果绝大部分股东属于低收入阶层, 则宜采用支付较高的现金股利政策; (2) 控制权的稀释。股东对企业控制程度的强弱取决于持有股票份额的多少。支付较高的股利, 会导致留存盈余减少, 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如果企业大量支付现金股利, 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 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就有可能被稀释。另外, 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 最终会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下降, 从而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

(四) 其他因素。 (1) 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 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同样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比如, 我国上市企业在形式上表现为由前几年的大比例送配股, 到近年来现金股利的逐年增加; (2) 通货膨胀。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 企业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 需要从留存利润中予以补足, 可能导致股利支付水平的下降; (3) 市场成熟度。实际研究结果显示, 在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现金股利是最重要的一种股利形式, 股票股利则呈下降趋势。我国因尚系新兴的资本市场, 与成熟的市场相比, 股票股利成为一种重要的股利形式。

二、股利政策的类型

企业管理层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通常会在结合了上述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对各种常用的股利政策进行比较, 最终选择符合本企业特点与相适的股利政策。股利政策的核心问题是确定分配与留利的比例, 即股利支付率先问题。在进行股利分配的实务中, 企业常用股利政策类型如下:

(一) 剩余股利政策。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企业投资机会和资金成本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企业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 为了降低资金成本, 企业通常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所谓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企业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 税后净利润首先要满足投资的需求, 然后若有剩余, 才用于分配股利。这是一种投资优先的股利政策。其优点是:充分利用留存利润筹资成本最低的资本来源, 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 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性和最大化。缺点是:完全遵照执行剩余股利政策, 将使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即使在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股利将与投资机会的多寡呈反方向变动;投资机会越多, 股利越小;反之, 投资机会越少, 股利发放越多。而在投资机会维持不变的情况下, 则股利发放额将因企业每年盈利的波动而同方向波动。采取这一股利政策, 管理者应首先确定最佳投资项目及所需的资金数额, 然后尽可能的用留用利润为投资项目融资, 只有当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得到完全满足以后, 剩余的留用利润才能被用来支付股利。

(二) 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是指企业将每年派发的股利额基本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 然后在一段时间内不论企业的盈利情况和财务善如何, 派发的股利额均保持不变。只有当企业认为未来盈利的增加能够使其将派发的股利额维持在一个更高的水平时, 才会提高每股股利额。其优点是:有利于曾强企业对投资者的凝聚力。因为投资者一般都希望股利能随着会计年度的推移有所增长, 至少不至于下降;有利于稳定企业的股价, 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因为这种股利政策向投资者者传递重要信息。企业支付的股利稳定, 就说明该企业的经营业绩比较稳定, 经营风险小, 有利于吸引众多的投资者, 特别是风险厌恶型和实行谨慎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 有利于企业顺利融资。缺点是:这种只升不降的股利政策会给企业的财务活动带来压力。因为股利的支付与企业盈利没关系, 不论企业盈利多少, 均按固定的甚至持续增长的方式派发股利。另外, 在企业的发展出现短暂的困难时, 如派发的股利金额大于企业实现有盈利, 必将侵蚀企业的留存收益或资本, 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正常经营。

(三)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是指企业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长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的政策, 在这一股利政策下, 只要企业的税后利润一经计算确定, 所派发的股利也就相应确定了。各年股利支付额随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而上下波动, 盈利高的年份股利高, 盈利低的年份股利低。其优点是:股利的支付额与企业的盈余密切相关, 真正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缺点是:股利随盈利的波动而波动, 向市场传递的企业未来收益前景的信息不明确。

(四) 低正常股利加额股利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指企业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经常性股利额, 一般情况下, 企业每期都按此金额支付正常股利, 只有企业盈利较多时, 再根据实际情况发放额外股利。其优点是:股利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既可以维持股利的一定稳定性, 又有利于企业的资本结构达到目标资本结构, 使灵活性与稳定性较好地相结合, 因而为众多企业采用。其缺点是:股利派发仍然缺乏稳定性, 额外股利随盈利的变化, 时有时无, 给人漂浮不定的印象。另外, 当额外股利在发放较长一段时期后, 可能被误认为是“正常股利”, 一旦取消, 可能造成“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错觉, 使股价下跌。

三、股利政策的选择

上述几种股利政策各有利弊, 在选择时必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股利政策。其中, 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企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对应的股利政策。企业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初创阶段、高速发展阶段、稳定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一) 初创阶段。初阶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很高, 处于纯粹现金流出的阶段急需大量资金投入。而此时企业的融资能力很差, 即使获得了外部融资, 其成本也不低。因此, 为降低财务风险和资金压力, 企业应选择剩余型股利政策为最佳选择, 走先发展后分配的路子。

(二) 高速增长阶段。此阶段企业产品销量急剧上升, 为了扩大并稳固市场, 企业需要扩大生产能力, 形成规模效应, 此时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所以不宜宣派股利。但此时企业的已度过艰难的初创阶段, 并具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投资者往往有分配股利的要求。因此, 为了平衡这两方面的要求, 应采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型的股利政策, 在支付方式上应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而避免现金支付。

(三) 稳定增长阶段。该阶段的显著特点是, 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稳定增长、生产能力扩大的对外投资需求相对减少, 广告、市场拓展开支比例下降, 净现金流入量稳步增长, 每股收益呈上升态势;这些均表明企业已具备持续支付较高股利的能力。因此, 理想的股利政策应是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

(四) 成熟阶段。企业进入此阶段时产品市场趋于饱和, 销售收入不再有大的增长, 利润水平相对稳定, 并且企业通常已积累了大量的盈余和资金, 这时企业可考虑由稳定增长型股利政策转为固定型股利政策。但在确定最初的股利支付率不宜太高, 应由低到高逐渐提高。

(五) 衰退阶段。企业在进入衰退阶段时产品销售收入锐减, 利润严重下降。此时, 企业为了不被解散或被其他企业重组与兼并, 就要投入新的行业或领域, 以期获得新生。此时的企业已不具备支付股利的能力, 应采用剩余型股利政策。

摘要:当下我国企业的所有体制已从公有制为主向多种体制转变, 其中股份制是一个重要的转变方向。企业实行或转为股份制甚至上市后, 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股利的分配;而股利政策则成为上市公司及股份制企业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 股利政策的选择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股东的利益、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和企业的形象好坏。

试论股利政策 篇9

关键词:股利政策,影响因素,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绪论

股利政策是关于公司发不发股利, 发多少以及怎样发等方面的计划和战略。由于支付给股东的与留在企业的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 股利政策即决定股东的分红, 也决定净利润的留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证券市场的良好运营状况。股利政策为研究证券及上市公司提供了一个分析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公司的股利政策是以公司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稳定公司的股价为首要任务, 在平衡企业各方利益的基础上, 就有关股利分配的各项事宜做出基本的方针和战略。

二、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

(一) 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先留后分, 即公司净利首先满足留存收益, 如还有剩余, 则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剩余, 就不派发股利。主要的理论依据是股利无关论。公司采用此种政策, 意味着公司只将剩余的收益发给股东。而这样做的根本理由是公司为保持最理想的资本结构, 使得加权资本成本最低,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 固定的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其基本观点是每年发放固定的股利且较长时间内不变, 是股利相关论的产物。采用此政策的理由是想向外界传递公司发展良好的信号, 有利于稳定公司股价, 对于投资者来说, 可以很方便地安排股利的收入与支出。但此种股利政策容易使得股利支付与公司的盈余脱节, 盈余较低时, 可能导致资金短缺, 使得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三)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其基本观点是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公司盈余的百分比, 按此比率支付股利长期不变。主张此股利政策的人认为, 这样做使公司的盈余与股利分配紧紧的结合, 体现出了多盈多分, 少盈少分, 不盈不分的原则, 这样才真正地对待了每一位股东。但如各年的盈余相差较大, 使得股利变动较大, 不利于稳定股价。

(四)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此政策是公司每年只支付固定的数额较低的股利, 但当盈余较多时, 再根据实际情况额外多付股利给股东。之所以采用此政策, 主要是由于考虑到此政策具较大的灵活空间, 盈余较多时, 可以多分配来增强股东信心, 稳定物价, 盈利较少时, 股东也会分到股利, 不会有失落感, 还可以吸引那些依靠股利生存的股东。

三、我国企业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 股利政策缺乏稳健性和持续性

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一种体现, 为了稳定物价, 使公司具有良好的形象, 上市公司都选择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但在我国多数上市公司都缺乏清晰地政策方案及股利分配方案, 这容易使得投资者有不安心理。而持续稳健的股利政策是公司良好形象的体现。我国上市公司中, 利润很难做到稳定, 在利润很低的情况下, 就没有太多的利润分配。

(二) 不规范的股利分配行为

上市公司关注较高的是实现股本的扩张, 很多上市公司选择送股却较少派现的方式, 并往往还有配股及转增股本行为。这样做容易使投资者认为公司盈利较好, 影响其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从而使市场秩序混乱。对公司来说, 送配股使得每股净资产较低, 对企业在市场的信誉造成极大危害。上市公司为达到融资目的, 就会选择既配股又送股。

(三) 整体投资队伍素质较差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是之前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在改制过程中, 使得中小股东的控制权弱化, 而管理者却收获了相当大的内部控制权, 因此, 在上市公司涉及重大决策时都会过多地考虑到内部人的利益, 而忽略了外部人的利益。在股利分配中, 更是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分配方式, 公司股利分配方案缺乏规范性及目的性。

(四) 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不久, 相关的政策法规都不健全, 公司的治理结构也不够合理, 中小投资者心理还存在偏见, 这些都是造成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不合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存在“缺位”问题, 股东大会基本由经营者所控制。虽然监事会存在, 但形同虚设, 因此公司的一切重大决策都由经营者来决定。在经营者看来, 上市就是为了筹资方便, 既不用还本还不用付利息, 是否分配股利对他们来说不重要。

四、针对股利政策的对策

(一)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

要想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就必须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我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现在已经基本结束。实行股权分置改革, 有利于股权的合理流动, 使市场上的资源能够合理的配置, 上市公司实施并购重组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 使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加强。股权分置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且其操作难度极大, 涉及的方面又极广, 既有调整股权结构, 分割股东利益, 还有确定估价, 转换流动性等, 而重点研究的还是股权分置转换后在市场上的反应以及所需做出的对策。

(二) 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

上市公司要引入独立董事会制度, 同时又要兼顾监事会, 使二者有机地统一, 使监事会能够配合独立董事会行使各种职权。监事会要向全体独立董事负责, 既要及时向独立董事沟通了解情况, 还要协助其获取各种所需的信息各种调查及评估, 并向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弥补独立董事不执行事务、不全职等各种缺陷所带来的不便。

(三) 制定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

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应首先满足公司目标资本结构的情况下, 公司的加权平均成本较低, 具有稳定的股权结构, 使公司价值能够较大的提高, 从而有利于公司持续经营下去。因此, 上市公司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权衡利弊, 选择适合本公司的合理的股利政策。

(四) 证券方面立法工作的加强

政府应通过立法的形式来规范证券市场的不规范行为, 对于不分配股利的公司, 应及时对外披漏信息说明情况, 切实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还应借鉴外国独立董事的制度, 完善我国独立董事会制度方面的法律法规, 使股利政策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五、总结

股利政策是公司重要的理财活动之一, 本文主要从股利分配政策的四种类型, 以及我国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最后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但是影响我国股利政策的因素还是有很多的, 像国家的宏观政策、公司的盈利能力、公司的信用等级等等, 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这一方面,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股利政策一定会越来越健全, 证券市场也更加的规范。

参考文献

[1]涂必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关系探析[J].经济纵横, 2011 (9) .

[2]夏载铭, 张亮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系探讨[J].商业时代, 2011 (3) .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3.

[4]张继袖.鼓励政策信息结构与股价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 2011 (8) .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 篇10

股利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权衡公司股利支付决策与未来长期增长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股利政策是否影响公司价值这一问题, 一般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股利政策是否与公司价值相关;二是股东如何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选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围绕着前者历史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股利理论, 即股利无关论和股利有关论。

(一) 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的市场价值 (或股票价格) 不会产生影响。这一理论是米勒 (Merton Miller) 与莫迪格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于1961年在下面列举的一些假设之上提出的: (1) 公司的投资政策已确定并且已经为投资者所理解; (2) 不存在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费用; (3) 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 (4)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5) 经理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代理成本。上述假设描述的是一种完美资本市场, 因而股利无关论又被称为完全市场理论。

(二) 股利相关论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股利政策与股票的价格密切相关。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 根据对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不同解释, 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股利相关论。

1. 一鸟在手论。

该理论认为, 保留收益再投资而来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高于股利支付较多的股票, 股利政策也就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进行股利决策, 就应提高股利支付率。

2. 信息传播论。

该理论认为, 股利的多少实际上是向投资者传播企业收益情况的信息。股利提高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增强, 公司股票便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股利降低则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减弱, 投资者便会抛出股票。

3. 所得税差异论。

在许多国家的税法中, 由于股利税率比资本利得的税率高, 所以长期资本利润所得税率要低于普通所得税率。投资者更希望公司少支付股利而将较多的收益留存作为再投资用, 以期提高股票价格, 把股利转化为资本所得。

股利相关论的几种观点都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来解释股利政策和股价的相关性, 没有同时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完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利政策效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所得税负担、筹资成本、市场效率和公司本身因素等。

二、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一) 法律、法规因素

股利分配政策的确定受到公司所在国家公司法、税法、商法等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规定的影响。只有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公司才能自主确定股利分配政策。比如, 。司法一般规定, 公司当年的税后利润只有在弥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定公积金后才能分利。

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政府通常会制定《公司法》等法律来制约公司的股利分配。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法律因素包括: (1) 资本保全限制。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 (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 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 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 则不能支付股利; (2) 企业积累限制。这要求企业在股利分配之前提取各项公积金, 例如我国法律规定股份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3) 企业利润限制。利润是支付股利的前提, 我国法律规定以前年度利润弥补完之后, 若有剩余利润, 才能用于分配。 (4) 无力偿付限制。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 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 则不能支付股利。

(二) 股东因素

1. 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一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利, 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他们认为, 通过保留盈余引起股价上涨而获得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 若公司留存较多的利润, 将受到这部分股东的反对。另外, 一些股利收入较多的股东出于避税的考虑 (股利收入的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 , 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

2. 控制权的稀释。

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 就会导致留存盈余减少, 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 而发行新股必然稀释公司的控制权, 这是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们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 若他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购买新股, 宁可不分配股利。

(三) 公司的因素

1. 盈余的稳定性。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相对于盈余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 因为盈余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收益稳定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 筹资能力较强, 这些都是其股利支付能力的保证。

2. 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公司资产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如果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那么股利的分配就代表现金的流出。因此, 公司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其支付股利的能力就越强。然而, 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公司资产的流动性降低。

3. 公司的投资机会。

如果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往往采用低股利高留存收益的政策, 将大部分盈余留存下来用于投资, 如果公司缺乏良好投资机会就可能采用高股利政策。因此, 那些处于发展中的公司往往支付较少的现金股利, 陷于经营收缩的公司大多采用高股利政策。

(四) 其他因素

1. 债务合同限制。

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 往往有限制公司现金支付程度的条款, 这使公司只能采取低股利政策。

2. 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 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 需要从留存利润中予以补足, 此时管理当局可能调整其股利政策, 导致股利支付水平下降。

三、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 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1. 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分红为主, 形式趋于多样化。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基本形式。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来看, 通常包括发放现金红利、送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及上述三种形式的不同组合。我国沪深股市42家煤炭上市公司2008~2012年股利分配形式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煤炭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统计整理得出

从2008—2012年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来看, 除2012年外, 煤炭上市公司采取现金分红分配形式的比例均高于60%, 现金分红是煤炭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主要分配方式。另外, 煤炭上市公司近年来采取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股利分配形式趋于多样化。

2. 股利分配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 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要求的明确和不断细化, 上市公司为取得再融资资格增加了现金分红比例。煤炭上市公司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高派现和高比例送转的分配方案。

近5年来, 我国42家煤炭上市公司现金分红3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008年10家、2009年10家、2010年11家、2011年11家、2012年2家;现金分红5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008年4家、2009年5家、2010年9家、2011年6家、2012年2家。在此期间, 煤炭上市公司出现了平煤股份2008年10送3股派11.15元的高比例分红, 潞安环能更是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3年推出10派10元的分配方案。但是, 2012年现金分红的只有8家, 分红范围在0.6元到5元之间。

由此可见, 前4年, 实施大比例派现的煤炭上市公司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与煤炭行业景气度提升、煤炭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受复杂经济环境影响, 从2012年起, 我国煤炭需求减弱, 进口煤大增, 水电及新能源发电明显, 煤炭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进入买方市场。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随之出现转变。在当前形势下, 煤炭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 适应新的环境, 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 控制开采成本, 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在转变的市场中发现新的增长点。

(二) 优化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建议

通过前文对上市公司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盈余的稳定性、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公司的投资机会。

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进行投资, 这就给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所以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 要充分结合它的影响因素。考虑投资者的预期, 制定出一套能为公司带来最高效率的股利分配政策。

基于此,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 应该进一步完善股利分配政策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给投资者以信心, 不再出现“一毛不拔”和”铁公鸡”的股票。

二是在公司自身方面。应提高对股利政策的关注度, 充分利用财务工具和知识来制定政策以实现企业价值。

四、小结

股利分配是公司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 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是在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求得某种平衡。剖析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可以发现, 企业规模、持久盈利、法律环境以及代理问题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重要因素, 公司现金流量、股东偏好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方案。上市公司应针对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股利政策进行比较, 选择符合本行业特点与需要的股利政策。

摘要:股利分配政策是股份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公司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密切相关。在对两种股利理论介绍的基础上, 分析了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 并在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分配

参考文献

[1]黄瑾.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何股利分配政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 2005, (7) :74-751.

[2]辛岩.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3) :99-101.

[3]文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 2010, (3) :65-66.

[4]王静宜.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 (7) .

[5]丁鹏.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探析[J].经济师, 2011, (5) .

上一篇:企业无线局域网下一篇:国企改革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