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共12篇)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篇1
一、股利政策理论概述
股利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权衡公司股利支付决策与未来长期增长之间的关系, 以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公司股利政策是否影响公司价值这一问题, 一般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股利政策是否与公司价值相关;二是股东如何在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间选择。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围绕着前者历史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股利理论, 即股利无关论和股利有关论。
(一) 股利无关论
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分配对公司的市场价值 (或股票价格) 不会产生影响。这一理论是米勒 (Merton Miller) 与莫迪格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于1961年在下面列举的一些假设之上提出的: (1) 公司的投资政策已确定并且已经为投资者所理解; (2) 不存在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费用; (3) 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 (4) 不存在信息不对称; (5) 经理与外部投资者之间不存在代理成本。上述假设描述的是一种完美资本市场, 因而股利无关论又被称为完全市场理论。
(二) 股利相关论
这种理论认为企业股利政策与股票的价格密切相关。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 根据对股利政策与股票价格相关的不同解释, 又形成了几种各具特色的股利相关论。
1. 一鸟在手论。
该理论认为, 保留收益再投资而来的资本利得的不确定性高于股利支付较多的股票, 股利政策也就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实质性影响, 根据这一理论进行股利决策, 就应提高股利支付率。
2. 信息传播论。
该理论认为, 股利的多少实际上是向投资者传播企业收益情况的信息。股利提高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增强, 公司股票便会受到投资者的欢迎;股利降低则表明公司创造未来现金的能力减弱, 投资者便会抛出股票。
3. 所得税差异论。
在许多国家的税法中, 由于股利税率比资本利得的税率高, 所以长期资本利润所得税率要低于普通所得税率。投资者更希望公司少支付股利而将较多的收益留存作为再投资用, 以期提高股票价格, 把股利转化为资本所得。
股利相关论的几种观点都只是从某一特定角度来解释股利政策和股价的相关性, 没有同时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完全资本市场上公司股利政策效应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如所得税负担、筹资成本、市场效率和公司本身因素等。
二、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一) 法律、法规因素
股利分配政策的确定受到公司所在国家公司法、税法、商法等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规定的影响。只有在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公司才能自主确定股利分配政策。比如, 。司法一般规定, 公司当年的税后利润只有在弥补前年度亏损和提取一定比例的法定公积金后才能分利。
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政府通常会制定《公司法》等法律来制约公司的股利分配。影响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法律因素包括: (1) 资本保全限制。规定公司不能用资本 (包括股本和资本公积) 发放股利。股利的支付不能减少法定资本, 如果一个公司的资本已经减少或因支付股利而引起资本减少, 则不能支付股利; (2) 企业积累限制。这要求企业在股利分配之前提取各项公积金, 例如我国法律规定股份公司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公积金,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3) 企业利润限制。利润是支付股利的前提, 我国法律规定以前年度利润弥补完之后, 若有剩余利润, 才能用于分配。 (4) 无力偿付限制。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 如果一个公司已经无力偿付负债, 或股利支付会导致公司失去偿债能力, 则不能支付股利。
(二) 股东因素
1. 稳定的收入和避税。
一些股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股利, 他们往往要求公司支付稳定的股利。他们认为, 通过保留盈余引起股价上涨而获得资本利得是有风险的, 若公司留存较多的利润, 将受到这部分股东的反对。另外, 一些股利收入较多的股东出于避税的考虑 (股利收入的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税) , 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多的股利。
2. 控制权的稀释。
公司支付较高的股利, 就会导致留存盈余减少, 这又意味着将来发行新股的可能性加大, 而发行新股必然稀释公司的控制权, 这是公司拥有控制权的股东们所不愿看到的局面。因此, 若他们拿不出更多的资金购买新股, 宁可不分配股利。
(三) 公司的因素
1. 盈余的稳定性。
公司是否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盈余是其股利决策的重要基础。盈余相对稳定的公司相对于盈余不稳定的公司而言具有较高的股利支付能力, 因为盈余稳定的公司对保持较高股利支付率更有信心。收益稳定的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 筹资能力较强, 这些都是其股利支付能力的保证。
2. 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所谓资产的流动性是指公司资产转化为现金的难易程度。如果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那么股利的分配就代表现金的流出。因此, 公司的现金流量与资产整体流动性越好其支付股利的能力就越强。然而, 较多地支付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使公司资产的流动性降低。
3. 公司的投资机会。
如果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往往采用低股利高留存收益的政策, 将大部分盈余留存下来用于投资, 如果公司缺乏良好投资机会就可能采用高股利政策。因此, 那些处于发展中的公司往往支付较少的现金股利, 陷于经营收缩的公司大多采用高股利政策。
(四) 其他因素
1. 债务合同限制。
特别是长期债务合同, 往往有限制公司现金支付程度的条款, 这使公司只能采取低股利政策。
2. 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 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 需要从留存利润中予以补足, 此时管理当局可能调整其股利政策, 导致股利支付水平下降。
三、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 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1. 股利分配形式以现金分红为主, 形式趋于多样化。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基本形式。从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来看, 通常包括发放现金红利、送红股、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以及上述三种形式的不同组合。我国沪深股市42家煤炭上市公司2008~2012年股利分配形式如表1所示:
数据来源:根据煤炭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统计整理得出
从2008—2012年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状况来看, 除2012年外, 煤炭上市公司采取现金分红分配形式的比例均高于60%, 现金分红是煤炭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主要分配方式。另外, 煤炭上市公司近年来采取送股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的比例呈增长趋势, 股利分配形式趋于多样化。
2. 股利分配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近年来, 随着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再融资与现金分红挂钩要求的明确和不断细化, 上市公司为取得再融资资格增加了现金分红比例。煤炭上市公司近年来也不断涌现出高派现和高比例送转的分配方案。
近5年来, 我国42家煤炭上市公司现金分红3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008年10家、2009年10家、2010年11家、2011年11家、2012年2家;现金分红5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008年4家、2009年5家、2010年9家、2011年6家、2012年2家。在此期间, 煤炭上市公司出现了平煤股份2008年10送3股派11.15元的高比例分红, 潞安环能更是在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3年推出10派10元的分配方案。但是, 2012年现金分红的只有8家, 分红范围在0.6元到5元之间。
由此可见, 前4年, 实施大比例派现的煤炭上市公司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这与煤炭行业景气度提升、煤炭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受复杂经济环境影响, 从2012年起, 我国煤炭需求减弱, 进口煤大增, 水电及新能源发电明显, 煤炭行业结束了“黄金十年”进入买方市场。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随之出现转变。在当前形势下, 煤炭企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 适应新的环境, 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同时, 控制开采成本, 积极开发海外市场, 在转变的市场中发现新的增长点。
(二) 优化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建议
通过前文对上市公司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影响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盈余的稳定性、公司资产的流动性、公司的投资机会。
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成熟。很多投资者都是抱着投机的心态进行投资, 这就给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所以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 要充分结合它的影响因素。考虑投资者的预期, 制定出一套能为公司带来最高效率的股利分配政策。
基于此, 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 应该进一步完善股利分配政策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 给投资者以信心, 不再出现“一毛不拔”和”铁公鸡”的股票。
二是在公司自身方面。应提高对股利政策的关注度, 充分利用财务工具和知识来制定政策以实现企业价值。
四、小结
股利分配是公司的主要财务活动之一, 理想的股利政策应该是在股东利益、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求得某种平衡。剖析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可以发现, 企业规模、持久盈利、法律环境以及代理问题是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制定股利分配政策的重要因素, 公司现金流量、股东偏好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方案。上市公司应针对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在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对不同的股利政策进行比较, 选择符合本行业特点与需要的股利政策。
摘要:股利分配政策是股份公司财务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公司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密切相关。在对两种股利理论介绍的基础上, 分析了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以及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 并在进行原因分析后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煤炭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分配
参考文献
[1]黄瑾.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何股利分配政策研究[J].理论与现代化, 2005, (7) :74-751.
[2]辛岩.西方国家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3) :99-101.
[3]文奎.我国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 2010, (3) :65-66.
[4]王静宜.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2, (7) .
[5]丁鹏.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问题探析[J].经济师, 2011, (5) .
[6]施丽君.煤炭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政策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8) :97-101.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篇2
一、美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据统计,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较高,也就是说净利润的大部分都分配给了股东。原因主要有:第一,美国上市公司的自有资本率比较高,股东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使得经营者在经营方向和利益分配方面必须按照股东的价值最大化安排;第二,美国的资本市场相对比较完善,此外美国上市公司外部直接融资能力很强,当一个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时,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则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公司必须采取高股利政策。这样既可以稳定股东的情绪,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又能够达到保护自己、抵御恶意收购的目的。
股利支付的形式主要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美国公司回报股东的一般方式是现金股利,较少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股利支付率一般在50%以上,占公司现金流量的20%左右;而采取股票股利分配形式的上市公司所占比重还不到15%。此外,上市公司通常是按季度分配,每年发放四次股利,按年度或半年度分配的则比较少。多年来,美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坚持高比率的现金股利分配形式,这也成为美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一个突出特点。
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相信信号传递理论,即他们相信股利政策的实施会给外界传递一种信息。稳定的股利政策能够将公司稳健成长的信息传递出去,以此增强投资者的信心,所以不会轻易削减股利。一方面有些上市公司在某一年度出现股利分配困难时,甚至会采取举债发放股利;另一方面在事先确定了股利分配率,但当期赢利出现出乎意料的大幅增长时,上市公司也不会立即大幅增派股利,而是在以后年度中逐渐提高股利支付水平。
美国是英美法系国家,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很普遍。从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股票回购已经成为公司向股东分配利润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回购方式向股东支付现金的比例与现金股利几乎达到了一样的水平。上市公司回购股票的主要动机是将其作为股利的一种替代方式,但由于回购不会稀释每股的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其用作管理层认股权计划,并制定相应的股票期权来激励管理层。通过回购股票向股东分配利润,同时还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负债率,优化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因而它很受股票价值低估的上市公司的欢迎,而且美国的资本利得税税率低于股利所得税税率,所以股票回购也受到广大投资者的青睐。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是多样化的。就目前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式主要有现金分红、送红股、转赠股本三种,此外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把派现、送股与转增股本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再加上配股,使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呈现复杂多样性。在多样的股利分配方式下,我国上市公司更青睐于股票股利,而现金红利比例则相对比较低。
与美国的现金分配方式相比,我国上市公司采用股票股利分配方式的原因在于:第一,筹集资金的需要。一些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股票时,因为自身规模较小或受新股额度的限制,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总股本规模。在符合证监会对配股的要求时,就可以通过配股筹集更多的资金;第二,当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比较小,这些公司需要加速扩张来增强自身的实力,除送红股以外,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也成为股本的增加部分,所以上市公司在面临现金短缺而又需要派发股利的情况下,往往会采取股票股利的方式。同时,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有送股题材的个股在消息还没有公布时就受到市场的追捧和普遍欢迎。上市公司和投资人都认为: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受到股利分配行为的影响,送股优于派现,多送优于少送;另外,还有资本公积转增。
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既缺乏稳定性又缺乏连续性。缺乏稳定性表现在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时高时低,波动较大。缺乏连贯性表现在分配形式变化不定,有时只派现,有时只送股,有时既派现又送股,有时则不分配,毫无规律可循,使得投资者很难把握公司未来的股利政策。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股利的上市公司较少,而能够连续五年以上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则更少。
三、中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差异分析
(一)股权结构差异。美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较分散,个人股的比重最大,一般在50%以上,其次是法人股约占30%,其余是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持股。而我国由于某些历史原因,很多上市公司都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来的,呈现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并存的状态。据数据调查显示,股份制改造后,国家法人股都在50%以上,要不就是国家独揽大权,操纵企业。根据股权结构理论可知:股权结构越集中,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结合越紧密,代理成本也越小,管理层越倾向不支付股利的政策。根据该理论,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应该着手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减少部分国有股,使股权结构向多元化、分散化发展,此外,应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增强中小股东的话语权。例如,与其他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进行股份置换,减少大股东对单只股票的持股数量;限制最大表决权;开辟国有股、法人股转让市场等。
(二)资本市场成熟程度不一样。由于美国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供求相对平衡的成熟市场,所以投资者通过资本利得获取收益的机会相对比较少,这就使得现金股利和股票回购成为最直接的获益方式。而我国现在资本市场的状况是供小于求,且规模有限,这就使得投资者更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外的其他东西,即投机动机远大于投资动机,投资者买卖股票主要是为了谋取资本利得而不是股利,投资行为明显趋于短期化。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所以制定出非理性的股利政策。因此,我国应该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为股利政策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度提高股利支付率,回报投资者;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使其成为股市的主导力量;对中小投资者进行培训,提高其投资素质,从而树立其理性正确的投资理念。
(三)利润分配政策上的差异。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规定,美国上市公司在支付了优先股股利后就可以向普通股股东分配股利,充分体现了全体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并且还规定,上市公司在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累积的留存收益超过25万美元的将被征收重税,这毫无疑问增加了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成本。而我国的新《公司法》规定,公司税后利润在支付优先股股利前还要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有亏损),计提10%的法定盈余公积金(当年累计额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50%可不提取),接着再计提5%~10%的法定公益金,如果经股东会决议,还可以提取任意的盈余公积金,其比例就更不好把握。经过这样的利润分配程序后,即使有盈利的公司最后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利润也所剩无几了。由此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股利政策实施的好坏与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不可分割的,应健全、完善《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黎.我国上市公司派现问题研究.财会月刊,.10.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研究 篇3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对策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初至今,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证券业蓬勃发展。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来讲,我国还存在许多亟待改革和规范的问题,如股利分配缺乏效率,非理性派现、分配不稳定、滥用派现信息等几个问题。
1.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实施的现状
1.1分配不稳定,非理性派现现象严重
给股东较高的投资回报作为对其承受高风险的补偿,这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但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明显缺乏这种应有的责任感,不分配股利的现象带有普遍性。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愿进行分配的倾向,有的公司甚至常年不分配。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约束下,上市公司开始重视股利分配,但与其他证券市场相比,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比例依然偏高。这与美国、香港等成熟市场具有一定差距。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得大股东往往利用自己占绝对优势的投票权通过对己有利的股利分配方案,而难以考虑中小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利益需求。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质量是影响企业分配的关键因素,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制约了上市公司分配的能力。上市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业绩较差,出现亏损或表面上微利,亏损现象近年来有逐年扩大的趋势,这些逐年增加的亏损公司构成了逐渐成了不分配大军的一部分。
1.2股利分配形式多变,缺乏科学性
为了维持公司形象,国外上市公司一般倾向于对股利政策进行阶段性规划,保持相对稳定的股利政策,均衡某一阶段的股利水平。然而,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没有按照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对股利分配进行中长期规划,而是各年临时决策制定,股利政策缺乏战略性方针的指导。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股利支付率还是股利分配形式均纷繁多变,缺乏连续性,投资者很难从现行的股利政策推知未来股利政策的发展变化。股利作为对公司投资者的一种补偿,是上市公司的责任之一。
1.3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的股利分配政策
在纷繁多变的股利分配形式中,我国的股利分配政策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三多一少”,即股票股利多,转增股本多,不分配多,现金股利少。我国规定股份公司股利分配形式有送股、派现、送股和派现相结合三种形式,其中在这三种形式中,送股、转增股本形式较为普遍,此外又派生出将派现、送股和转增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再加上配股,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显得既复杂又繁琐。
2.股利政策制定和分配方案分析
2.1公司财务目标与股利政策的一致性
股利分配政策是以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考虑公司长远发展,平衡公司内外部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对利润剩余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方针策略。股利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公司的财务目标,在公司资本结构合理,经营规模适当,尚无更好投资机会时,可派发现金股利。如果未来现金流入稳定,可采取较固定的股利政策,如果未来现金流入不稳定,则宁可采取较低水平股利政策,否则,一但减利则传达给投资者的信息是公司未来盈余将较日前减少,导致公司股价下跌,影响公司财务目标的实现。只有当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及经营效率时,公司才可采取股票股利政策,将留存收益用于再投资。
2.2调整资本结构,促进股利政策的高效实施
股利发放方式对公司资本结构有直接影响,良好的股利政策,有助于改善资本结构,使其趋于合理。因此,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应该有利于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公司的资本结构中如果资产负债率过高,则应考虑将股利留在公司或配股增资,以改善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
3.完善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对策
上市公司应明确股利政策的重要性,制定股利政策应该有一套完整的程序。首先要遵循其制定的原则,再根据公司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股利政策类型,然后具体确定股利支付率和股利支付形式等。
3.1改善融资环境,选择适当的长期股利政策
公司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股利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初创阶段。这时的公司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高,融资能力较弱。公司应贯彻先发展后分配的思想,采用剩余股政策为佳。在高速增长阶段。这时的公司由于销售量急剧上升,投资机会快速增加,公司要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达到规模效应,这时不宜派股利。但因已经过初创阶段,投资者对股利有需求,所以可采用低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且最好采用送股方式发放。在稳定增长阶段。这时公司销售收入稳定增长,生产能力扩张的投资需求减少,现金流量表现为净现金流入量,这表明了公司具备了支付较高股利的能力。这时理想的股利政策是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
3.2创新融资方法,采取合适的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的确定是股利分配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其确定主要是考虑公司有多少现金可以用来分配和公司的投资项目是否效益好。公司有多少现金可以用来分配可以通过计算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得到。而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指标就是指满足所有需要(包括债务清偿、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之后剩下的可作为股利发放的现金流量。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净利润(1-资产负债率)×(资本支出-折旧或摊消)-(1-资产负债率)×营运资本,增加公司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是否全部发放给股东,则要取决于公司投资项目的效益。投资项目的效益好坏是通过估计项目的现金流量,再计算得出项目的內含报酬率或净现值来评估。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过去的项目投资收益的会计指标来分析将来的可能趋势从而度量公司的项目质量。
3.3优化股利分配方案
送股与转增股本的分配方式,是由于上市公司往往只考虑扩张股本,达到满足其今后再融资的需要,但同时也忽略了业绩方面能否保持同步的增长。而不分配现象的蔓延,源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得大股东往往利用自己占绝对优势的投票权通过对己有利的股利分配方案,而忽略了中小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利益需求。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上市公司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式,但政府及相关证券监管部门应对不同的分配形式进行规范,对于发放股利的资金来源等予以限定,规定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具体用途和分配时的限定比例。3.4规范法律环境,有效披露派现信息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不重视回报投资者的现象,国家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制企业进行分红,上市公司也应该遵循这些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从而引导公司的股利分配向理性化发展。在强制分红方面,对于有累积盈利而又不分配的公司,必须充分披露不分配的具体理由。
4.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上市公司应推行积极稳健的股利政策,尽快完善和规范股利政策的相关规定,使得上市公司逐步转变为愿意分配且能够分配股利的公司,从而使得我国的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能够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尹亚利.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J].会计之友,2007,(1).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篇4
股利政策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三大决策之一, 它决定了公司盈余在投资者和公司之间的分配, 再投资的资金数量, 还能够起到向投资者传递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信息的作用。股利政策主要包括股利支付方式、股利支付率以及股利分配类型的选择等三方面内容。由于我国一直存在股权分置造成的“价格分置”和“利益分置”, 使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短期行为严重, 主观随意性较大, 忽视股利政策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2005年4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股权分置改革办法, 拉开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序幕。其目的是为消除股份流通中的不平等性, 形成公司治理的共同利益基础, 使全体股东的长远利益均取决于公司市场价值即股价的最大化, 从根本上使上市公司大小股东利益趋同。这次改革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以2005年宣告股改方案为分界, 以其前后各两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来分析股改前后的股利变化。
二、股利分配倾向对比分析
为了帮助上市公司在公开市场上筹集大众资金而建立了股票市场, 投资者购买股票后满足了上市公司对资金的需求, 但对投资者而言更重要的是渴望获得较高的投资收益。然而从图1可以看出各年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 2004年相对于2003年而言, 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增长了将近5%, 而2005年的比例则是大幅下降, 紧接着2006和2007年两年宣告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比例连续两年几乎呈直线增长。
通过分析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制度政策不难发现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2003年到2004年分配股利上市公司比例的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从2000年末开始,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配股行为, 证监会颁布关于上市公司申请配股或增发必须满足近三年现金分配条件的规定, 把支付现金股利作为上市公司配股的必要条件了, 从而使股利分配的比例呈现大幅上升趋势。而2005至2007年期间, 公司分配比例逐年上升, 主要是因为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启动, 允许非流通股进行上市交易, 但在改革后两到三年时间内, 非流通股不能全部上市, 只能逐步进行流通。拥有公司控制权的非流通股股东为了使其拥有的股票在上市流通时处于高价位, 积极采取了股利分配政策吸引投资者对股票进行投资, 从而提升股价。所以股改后股利分配的比例会呈现上升趋势。
三、股利支付率对比分析
股利政策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股利支付率, 其直接关系到企业盈余在股东和公司之间的分配, 而公司的盈利能力是股利分配的前提。那么相对于股改前股改后的股利支付率是否随业绩而有所变化呢, 由表1可以看出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有所提高, 2007年相对于2003年的业绩增长高达41.90%, 股利的支付额呈增加趋势, 但其增加远小于企业业绩的增长速度, 致使股利支付率出现逐年的负增长现象。
由此可得出结论, 股改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普遍有所提高, 股利分配额的绝对值也都有所提高, 但其增长速度要远低于业绩增长速度, 所以股利的支付率表现出负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因为股改后, 上市公司大股东会更加关注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 而在规范的资本市场上, 股价和公司业绩高度正相关, 股权分置改革后, 大股东会尽力地改善公司经营状况, 使公司业绩得到提升。然而股利的分配率并不是只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 公司现金流量、投资机会、成长性和资本成本也都是股利支付率的影响因素。尽管股改能够使企业在业绩方面有所提高, 但其并不能真正解决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 目前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 资金短缺现象较为严重, 很多上市公司上市时间短、扩张欲望强, 资金缺口较大。上市公司融资主要有内部留存收益、借款、股权融资三种渠道, 后两种为外部融资, 要受到受到相关部门限制, 再筹资成本相对较高, 在这种不太宽松的大环境下, 使得内部留存收益成为很多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 从而达到减轻企业负担的目的, 利润分配必然就倾向于实行低股利政策。
四、股利支付方式对比分析
我国的股利支付方式包括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和混合股利, 西方各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仅有送股这种形式,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除了送股外还有转增。混合股利主要是将派现、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本这三种方式混合起来进行分配, 主要有“派现+送红股”、“派现+转增股本”, “送红股+转增股本”以及“送红股+派现+转增股本”这四种方式。
尽管我国股利分配方式多种多样, 从图2可以看出, 不管是股改前还是股改后, 以现金为股利支付形式的比例都超过了50%, 可见现金股利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主要股利支付方式, 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本经过扩张己经达到了一定规模, 股票股利和转增股本形式的股利分配政策会使股本增大从而会稀释每股收益;二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上制度方面的影响, 自1999年3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 上市公司要获得配股资格, 最近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必须平均在10%以上;不满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 按其经历的完整会计年度计算;属于农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高科技等国家重点支持行业的公司, 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9%;上述指标计算期间内任何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而现金股利的发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有者权益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 达到上市公司获得配股资格的目的。
五、股利支付中的“异常派现”行为分析
如前文所述, 以现金支付股利已成为我国上市公司主要采用的股利支付方式, 并且现金股利的发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所有者权益从而提高净资产收益, 从而解决上市公司配股的约束条件, 所以在采用现金支付股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异常派现现象。异常派现, 指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超出了公司的承受能力, 即每股现金股利大于每股收益的行为。通过表2可以了解股改后, 上市公司的派现行为是否得到改善。
通过表2, 可以看出2003至2005年在股改前和股改中, 我国上市公司异常派现数量明显高于2006年至2007年股改后的数量, 这说明股改后, 我国公司异常派现行为逐渐减少, 究其原因这可能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后, 原有的“价格分置”和“利益分置”问题得到解决。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一致使得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 更多地考虑企业发展需要, 以及二级市场的价格表现, 减少了大股东通过高派现来进行利益侵占的动机。
六、结论与建议
由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虽然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原有的“异常派现”行为有所改善, 不分配股利的倾向也有所改观, 但股利政策整体上仍然延续了以前年度的股利分配特点, 如以现金股利作为主要分配方式, 分红水平并没有随上市公司业绩的大幅提升而提高等。对此, 笔者结合股改背景提出以下改进建议:第一, 拓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 取消现金股利与配股之间的挂钩。前面已经提到自1999年3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配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起, 上市公司就把现金股利作为配股的必要条件,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 绩效差的公司为了筹措资金不得不发放现金股利, 这样会提高公司融资成本。所以应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公司自身努力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拓宽融资渠道。第二, 尽可能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股利政策顺利实行的前提, 也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重要因素。所以上市公司应努力提高自身盈利能力, 强化经营管理、大力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增强公司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持续经营能力, 树立科学发展观, 在提高盈利水平的同时提高盈利质量, 力争使上市公司的所有盈余都能为公司带来真切的现金流量。
参考文献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实证分析 篇5
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只是对股东权益科目的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股东财富也不会改变,因此股票股利的发放应无实质性的经济含义,股票股利纯粹是一种“粉饰”意义上的变化。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市场对股票股利却产生了显著为正的非正常报酬率。如何解释这种现象?
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实证分析
中国朗润控股有限公司 魏 刚
我们注意到,我国上市公司一开始就比较偏爱股票股利,并且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也比较高。在国内学术界,当前专门研究股票股利的文献还较少。我们打算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实际,运用经验证据来研究股票股利的分配行为。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分配近年来有所降温,但平均支付水平仍比较高;流通股股东比较偏好股票股利,而国家股股东和境内法人股东对股票股利兴趣不大。总的看来,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分配存在反“规模效应”,即公司规模越大,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越低;而公司的规模越小,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越高。另外,我们还发现,当年度盈利水平与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理论分析
从理论上讲,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只是对股东权益科目的调整,不会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股东财富也不会改变,因此股票股利的发放应无实质性的经济含义。发放股票股利 ,股东的确得到了额外的普通股票,但是他们在企业中的股权比例不变,股票的市场价格成比例下降,因此每个股东所拥有股权的总价值也不变。股票股利纯粹是一种“粉饰”意义上的变化。
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市场对股票股利却产生了显著为正的非正常报酬率。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三种理论来解释,即信号传递理论(Signaling Theory)、最佳价格理论(Optimal Price Theory)和投资者幻觉理论(Investor Hallucination Theory)。
一、信号传递理论
信号传递理论是建立在这样的两个假设之上:(1)公司管理层与股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管理层会主动将好信息传递给股东,而不会主动将坏信息传递给股东。(2)公司之间信号的传递方式不可随便模仿,否则将付出非常大的代价。信号传递理论提出了四种不同的假说来解释股票股利。
1.传递信息假说(Convey Information Hypothesis)
股票股利的宣布可以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管理当局比投资者知道更多关于企业的有利信息。除了在公开媒体上简单地发表声明之外,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股票股利来更有信心地阐明自己对企业光明前景的预期。这个信号是否能对股票价格产生有利影响则是一个实证问题。我们在下文有很多令人信服的经验证据表明,在股票股利公布前后,股票价格作出了重大、积极的反应。这种信息的影响是,公司股票价格被低估了,它应有更高的价格。不过我们在解释这个结果时要十分谨慎。一般说来,股票股利通常出现在企业盈利和现金股利增加之前,市场把股票股利看作是盈利能力增强和现金股利增加的一个“先导信号”。因此,并不是股票股利本身引起股票价格的积极反应,而是这些信号所传递的有利信息所引起的。而且要使股票价格保持较高水平的话,企业必须最终能够提供改善了的股利支付与盈利能力。
2.保留盈利假说(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由于公司分配政策受到债务合约及有关法律法规的限制,企业的留存利润必须维持一定的水平。股票股利将盈余转为股本后,将会进一步限制现金股利的发放。因此,当公司管理当局预期未来盈利不理想,发放股票股利就会对现金股利产生负面作用,即必须付出消减现金股利的代价,而降低现金股利的成本是相当大的。所以公司发放股票股利表明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看好。
3.声誉假说(Reputation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假定公司主动将有利的信息传递给投资者,而这向投资者主动提供的信息是被证实的确有利的信息。公司若主动传递好的信息但结果并非如此,将使企业的信息披露声誉受到损害,并无法再度使用同类信息来取得投资者的信任,并有可能最终使他们丧失对公司的信心。因此,经常用股票股利来传递盈利增加的公司,必然不会以任意宣告的方式来发布不实信息。另一方面,宣布股票股利而盈利并未增加的公司,声誉可能受到损害,即使其以后发放股票股利,也可能不会有什么信息含量。
4.引起注意假说(Attention Hypothesis)
这种假说认为,公司管理当局借用股票股利的事件以引起市场的注意,希望投资者重新评价公司的未来现金流量和盈利能力。一般说来,小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比大公司更能引起市场的注意,从而对股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因为小公司平时不被市场注意,故其股票价格被低估的情况可能比大公司严重。因此,当小公司宣布分配股票股利时,它所传递的信息比大公司多。
二、最佳价格理论
最佳价格理论认为,上市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是为了把公司的股票价格保持在某个“最佳”的范围之内。对于那些小规模的投资者来说,过高的股票价格将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但对于那些大户或机构投资者而言,较高的`股价却可以节约他们的交易成本,因为每股的交易成本构成是固定的。因此,存在一个最佳的价格区间,它使得不同层次的投资者的偏好得以均衡。因此,当公司管理当局为了讨好各类股东,或者使本公司的股票更富流动性时,他们会通过分配股票股利把股价调整到一个最佳的区间。
不过公司分配股票股利并不是免费的,还是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包括管理层付出的时间、处理零星股票、发行股权证明、修正股东账户等等。因此公司经理并非刻意使用股票股利来传递信息。所以当公司有不利的内部消息时,便不会分配股票股利。因为未来的不利事件将可能使发放股票股利后的价格低于一般的交易价格,投资者只需观察除权后的股价走势就可以推测公司发生的不利事件。
三、投资者幻觉理论
投资者幻觉理论认为,股票股利使原有股东的持股数量增加,并使股票价格下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股票股利使投资者更容易出售部分股票而获取收入。当然,没有股票股利,股东也可以通过卖掉部分原有股权而取得收入。一般说来,很多投资者在触及本金的问题上有一种反感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股票的出售不仅代表本金的出售,还要缴纳资本利得税。因此,在一些投资者的眼中,出售发放股票股利而得到的额外股票并不是本金的出售。所以,对他们来说,股票股利是一笔意外之财,他们可以卖掉额外股票而仍然保持原有的股东权利,股票股利可以对这些投资者产生一种有利的心理影响。这就是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投资者幻觉。
我国上市股票股利的分配情况
从总休上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发放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1.股票股利的分配有所降温
1992年度,有26家公司支付股票股利,所占比例为49.06%;1993年度有63家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所占比例为 34.43%;1994年有47家,所占比例为 16.15%;1995年度有83家,所占比例为 25.70%;度有81家,占 15.28%;有59家,占 7.92%;,只有34家公司发放股票股利,所占比例仅为 4.00%;则有133家公司,所占比例为14.39%,较上一年有所上升(参见表1)。这是支付纯股票股利的情况。从分配方案中含有股票股利的统计结果来看,情况和单独支付股票股利十分类似(参见表1)。1992年度分配方案中含有股票股利的公司有51家,所占比例高达96.23% ;1993年度有156家,占85.25%;1994年度有145家,占 49.83%;1995年度有156家,占 48.30%;19有238家,占 44.91%;度则下降到只有168家,所占比例为 22.55%;度减至144家,仅占 16.92%;度则有所回升,有246家上市公司分配股票股利,占26.62%。
表1 历年股票股利的分配情况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
19
19
19
股票股利
26
63
47
83
81
59
34
133
所占比例(%)
49.06
34.43
16.15
25.70
15.28
7.92
4.00
14.39
分配中包括股票股利
51
156
145
156
238
168
144
246
所占比例(%)
96.23
85.25
49.83
48.30
44.91
22.55
16.92
26.62
上市公司数
53
183
291
323
530
745
851
924
2.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较高,但各公司的支付水平的差异也较大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分配比例较大。1992年度平均每股送0.37股,1993年则每股送0.61股,1994年度每股送0.25股,1995年度每股送0.23股,年度每股送0.28股,19每股送0.36股,19每股送0.30股,19每股送0.45股(参见表2)。8年平均每股送0.36股。股票股利的最高支付比例出现在1993年度,当时飞乐音响(600651)和爱使股份(600652)均推出了10股送30股的巨额股票股利。从表2我们也可以看出,各公司股票股利的发放水平十分不均衡,差异较大。1992年度样本方差为0.08,1993年度高达0.72,而年度为0.08。
表2 每股股票股利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年
年
1999年
均值
0.366667
0.605
0.245833
0.232692
0.279
0.364286
0.297222
0.451067
中值
0.3
0.3
0.2
0.2
0.2
0.3
0.2
0.46851
众位数
0.1
0.2
0.1
0.2
0.2
0.3
0.2
0.5
样本方差
0.075152
0.7205
0.026286
0.016588
0.043083
0.045595
0.025992
0.077844
最小值
0.1
0.1
0.1
0.1
0.1
0.1
0.1
0.06
最大值
1
3
0.7
0.6
0.98
0.7
0.8
1
注:只统计了单独发放股票股利的情况,并且只在分配股票股利的公司中进行统计。
图1平均每股股票股利与每股盈利的对照
3.股票股利的支付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性较大
我们从图1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与股票股利支付水平的相关性较大。我们用Minitab for Windows 统计软件直接求出二者的相关系数是0.36,也就是说当每股收益变化100%的时候,每股股票股利同向变化36%。
模型与变量解释
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以下两个假设进行检验。
由于上市公司支付股票股利,只是股东权益不同账户之间的转账,不会导致现金的流出,因此货币资金和负债的变化对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没有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流通股比例、可分配利润、公司规模、本年度每股收益和前一年度每股收益会对股票股利的支付产生影响。另外我们认为,当公司规模越大,它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越小。因为一般说来,公司规模越大,意味着总股本也越大,因此其分配股票股利的可能性越小。本模型以每股股票股利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变量的解释参见表3。
表3 模型变量的定义
变量名
预期符号
定义
因变量:
SDPS
每股股票股利。
自变量:
SOSR
-
国家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LPOSR
-
境内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LSR
+
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
LPE
+
可分配利润(即t-1年未分配利润与t年税后利润之和)的常用对数值。
LSIZE
-
总资产余额的常用对数值(我们用总资产来衡量公司规模的大小)。
EPS
+
每股收益
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本文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分别对混合公司、国家股控股公司、境内法人股控股公司和流通股控股公司样本进行了回归估计。我们按照国家股、境内法人股(以下简称法人股)和流通股不同股权的相对比重,把上市公司分为三类,即国家股控股的公司、内部法人股控股的公司和流通股控股的公司。在国家股控股的上市公司中,内部法人股的数量较少。同样,在内部法人股控股的公司中,国家股一般为零,或者仅存在所占比重不大的国家股。在流通股控股的公司中,虽然公众股所占比重大于50%,但由于公众股东多为个人投资者,并且人数很多,即使在前十大股东之中,也只占总股份的小部分,因此几乎没有个人股东能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中占一席之地。仅有的几个例外是在民营或合资(主要是港澳)上市公司中,企业的创始人或主要投资人能在董事会中占有席位。这表明即使在流通股控股的上市公司中,“搭便车”的典型问题也会出现。
回归结果见表4。在混合样本公司、国家股控股和流通股控股的样本公司中,我们发现国家股比例与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存在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在流通股控股样本组中,国家股比例估计系数的t统计量为-2.10,在0.05的水平上高度显著。这说明国家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越低。在混合样本公司、法人股控股和流通股控股的样本公司中,法人股比例的估计系数的符号为正,这说明法人股比例与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从总的情况看来,我国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对股票股利的兴趣不大,国家股和法人股比例越高,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越低。
表4 模型4回归结果全部样本
变量
预期符号
混合样本95-99
国家控股95-99
法人控股95-99
流通股控股95-99
常数项
0.491 (8.58)***
0.647
(5.30)***
0.633
(4.09)***
0.538
(2.49)***
国家股比例(SOSR1)
-
-1.25E-02
(-0.49)
-0.114
(-1.31)
1.70E-02
(0.11)
-0.269
(-2.10)**
法人股比例(LP0SR)
-
-2.36E-02
(-0.94)
4.75E-02
(0.40)
-2.07E-02
(-0.19)
-0.136
(-0.98)
流通股比例(LSR)
+
3.62E-02
(1.40)
-4.42E-02
(-0.62)
0.137
(1.39)
-5.87E-02
(-0.45)
可分配利润(RE)
+
-0.107
(-6.76)***
-0.168
(-6.02)***
-5.79E-02
(-1.65)*
-6.76E-02
(-1.36)
公司规模(SIZE)
-
-1.76E-02
(-1.11)
1.37E-02
(0.49)
-8.47E-02
(-2.31)**
-3.82E-02
(-0.86)
t年每股收益(EPSt)
+
0.581
(22.63)***
0.549
(13.84)***
0.530
(9.33)***
0.768
(7.52)***
t-1年每股收益(EPSt-1)
+
-0.123
(-5.81)***
-6.35E-02
(-2.08)**
-0.180
(-3.90)***
-0.200
(-2.11)**
Adj-R2
0.179
0.221
0.158
0.255
F-检验
94.01© © ©
37.55© © ©
19.31© © ©
11.80© -© ©
D-W检验
1.938
1.974
2.043
2.015
样本
2985
905
682
222
注: 1、括号中为t统计量。
2、* 双尾T检验,在0.10水平上显著;** 双尾T检验,在0.05水平上检验;
*** 双尾T检验,在0.01水平上显著。
3、© © © 完全T-检验,在0.01水平上显著。
我们发现,在混合样本公司和法人股控股样本公司中,流通股比例与每股股票股利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流通股股东比较偏爱股票股利。尽管在国家股控股和流通股控股的样本公司中,流通股比例的估计系数符号为负,不过其t统计量均是显著。
流通股股东偏好股票股利,而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对股票股利的兴趣不大,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家股和法人股是按原企业上市改组时的净资产依照一定的比例折合而成。公司股票公开发行时,外部投资者则按溢价后的价格申购股票,股票上市后,外部投资者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越高,外部股东的投资成本就越高,而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成本相对就较低。在现金股利相同的情况下,内外部股东的投资收益率差别就很大,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的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流通股股东。因此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比流通股股东更偏好现金股利。二、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发起法人股)都不能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股东不能直接分享股票股利发放后的填权行情,而外部流通股股东所持股票可公开交易,加之其投资成本相对较高,所以外部股东更偏好股票股利。
除了国家股控股样本公司外,其他3个样本组中公司规模估计系数的符号为负,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股利的分配并不存在“规模效应”。在4个样本组中,本年度每股收益与股票股利支持水平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t统计量分别是22.63、13.84、9.33和7.52。这表明上市公司当年度每股收益越高,其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也越高。我们还注意到,在4个样本组中,可分配利润的估计系数的符号均为负。同样,上一年度的每股收益与股票股利的支付水平也存在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从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来看,4个样本组调整后的R2都大于0.16(参见表4),这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自变量能较好地解释因变量。从完全F检验的结果来看,F统计量的值在0.01水平的水平上都非常显著,这表明模型的整体线性关系比较显著。从D-W检验的结果来看,D-W的统计量都非常接近于2,这表明模型并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这就保证了最小二乘法的有效性,使本文的结论更为可靠。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 篇6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虽然我国具有高速发展的经济态势,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的很多不理性行为,对我国经济良好运转有很多不良影响。广大中小股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无法充分分享我国高速发展的宏观经济。对此,笔者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现状和一些关于规范政策的建议。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
1.股利政策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特点为缺乏连续性和稳定,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标准。我国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方面,时常变动,呈现不稳定性和缺乏连续性,从而在市场中充斥着大量我国上市公司滥用股利信号的现象,其中无论从分配形式还是分配数量上,从分析总体或是某一企业的具体情况,都能充分体现出来这一恶性。对于我国上市公司频繁随意变动的股利政策,使得大量滥用股利信号在在市场中散布开来,其缺乏连续性的股利政策使得投资者很能进行预测,从而难以推知未来股利的变化情况,不便于其进行投资。这一点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上市公司多采用额外股利等信号来反映其盈余的暂时变化,从而使股利政策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分析,并能够维护公司的良好形象,均衡股利水平。而国内上市公司却欲人为地维持股价高位,附带毫无规律的股利支付。
2.不分配现象
面对股票的高风险特性,股东理应拥有对公司资产的剩余索偿权,从而承担最大风险,作为给予股票投资者较高的投资回报是上市公司的责任所在,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不分配或少分配股利的现象,不分配公司比率偏高。而中国证监会发布文件《关于修改时尚公司现金分红若干规定的决定》规定:对于报告期内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应详细说明未分红的原因,未用于分红的资金预存公司的用途,应披露现金分红政策在报告期的执行情况,应以列表方式明确披露公司前三年现金分红的数额与净利润的比率。这项规定不仅规范了公司分配行为,而且有效地避免了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
3.股利分配
首先,我国上市公司在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股利分配形式下,创造性的制定出各种各样的股利分配方案,例如比较常见的派现、送股、既派现又送股、不分配、转增股本等。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不具有严肃性和信用度。再次股权结构的差异和股本规模的不同形成股利分配的差异,近年出现了“恶性分红”现象,违反“同股同利”的分红原则,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中,同股不同权和同股不同利等现象十分严重,常见的恶性分红三种形式有“分红大于利润”、“大股东用配股增发所得现金代替”和“投资回报率的阶層差异”。而我国上市公司集中、分散和气他独特的结构特点,使得股利政策的研究趋向于复杂化,“同股同权,同股同利”的基本原则屡遭破坏,对于不同投资主体采取不同的态度,从而导致股利分配政策中的恶性分红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4.股利分配中的股本扩张行为
自2000年由于配股政策的调整,许多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数量猛增的派现或派现加送股分配方式的公司数量猛增,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不分配的比例。由于证监会出台了公司配股的有关规定,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才能获得配股资格,从而一些公司为达到配股目的,提高净资产收益率,采取发放先进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的方式。大量上市公司出现了增大送股、转增股本和配股增发的比例,从而满足股本扩张和“圈钱”的欲望。对于增资扩股这种不属于利润分配范畴的行为,往往会给投资者一种分配方案良好的假象,从而极大的干扰着市场的健康发展。
5.股利支付率水平偏低
支付现金股利公司的比率依然很低,其他为资本扩张而采取侵蚀现金股利的行为依然存在,并且过低的股利支付水平,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使其将重心转移到资本利得,助长了投机气焰,从而不利于市场健康持久发展。
二、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对策的简单探讨
在此笔者简单例举了几种常见的对于股利分配规范政策的建议。
1.加强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过分集中的股权结构,建立并完善多种对于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控制方式,形成法人持股为主的公司治理结构,全面完善针对于经营管理者的相关制度。
2.不断加强完善竞争市场机制,使上市公司树立正确股利政策制定的理念,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投资者整体水平,从而使其充分发挥投资作用,
3.规范股票股利,现金股利,限制不分配股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市场退出机制,优化上市公司质量,提高上市公司盈利水平,扩大单个股票的做空机制的适用范围。
三、总结
个人认为,上市公司最好采取现金分红的方式分配股利,这是因为投资者可以获取最直接的利益,保障他们作为投资者的根本利益,提高他们的投资信心,壮大繁荣中国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必须制定有效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以吸引投资者的投资,做到投资者筹资者双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志,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成因的行为金融学研究—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硕士论文,2011.4,P17-20
[2]陈玲,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论文,2006年
[3]刘建政,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论文,2004.6
[4]刘飞,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1.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问题探讨 篇7
(一) 法律因素
主要表现在《公司法》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其中《公司法》第177条规定, 利润分配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第一, 计算可供分配利润, 可供分配利润为正可继续分配, 为负则停止后续分配。第二, 计提法定公积金, 法定计提数额为补亏后的税后净利润的10%。第三, 计提任意公积金。任意公积金与法定公积金不同, 不以国家的法律和行政规章为依据, 由企业自行决断提取。当累积盈余公积超过了注册资本的一半, 则可不再提取。第四, 向投资者支付股利。若公司违反上述分配顺序, 必须将违反规定的发放的利润返还给公司。第179条规定, 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决议批准, 但结存数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可见, 《公司法》对股利分配的约束主要表现在基于公司资本保全上对分配最大限额的硬性规定。《税法》对股利分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个人所得税上。财税﹙2005﹚102号文件规定, 对个人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 红利所得暂减按50%计入个人应纳税所得额, 计征比例为20%。对于高股利收入的股东, 若所得税高于股票交易的资本利得, 则出于避税考虑, 这部分股东往往反对公司发放较高股利。
(二) 公司外因
公司外因是指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特征、行业特征以及融资环境等, 它们通过对公司经营能力、经营情况的影响制约其对股利政策的选择。国家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也会波及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一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其相应的就会采取不同的调控手段, 进而致使公司对股利政策作出相应的变更。我国的股市起步比较晚, 资本市场相对不成熟, 与现金股利相比, 投资者更倾向于股票股利。不同行业的公司就会有不同的股利政策。若央行收缩金融政策, 企业无法从贷款市场获得大量的资金, 则企业也只能紧跟着收缩银根, 减少股利的发放, 若融资环境比较宽松, 则公司可实施债务和权益融资。
(三) 公司内因
主要包括: (1) 盈余的稳定性。公司盈余是否稳定是制定股利政策的重要基础。收益持续稳定的公司一般来讲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比较小, 筹资能力较强, 从而保证了较高的股利支付率的能力。 (2) 投资战略。若公司具有良好的投资项目, 则势必需要雄厚的资金做后盾, 与发行新股和举借新债相对比, 结存盈余这种内部筹资方式更简便更经济。所以, 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讲, 公司应当采取低股利政策, 缩小资金缺口, 将大部分盈余用于收益较好的投资项目。反之, 若缺乏良好的投资项目, 公司更倾向于较高的股利支付政策, 避免大量资金的闲置。 (3) 公司债务。若公司缺乏流动资金偿还巨额到期债务, 资本市场与借贷市场相继漠视公司财务困境。适当的情况下, 公司除了用经营利润来偿还公司债务, 减少股利支付之外, 别无选择。 (4) 股权结构。在我国特殊的证券市场,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股独大”或所有权与控制权集中于少数大股东手中, 他们所持股份大部分处于非流通状态, 以此来巩固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地位。企业管理层直接由大股东委派任命, 其利益与大股东趋于一致。在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比较滞后, 对企业外部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 由于所有权的集中使大股东有可能也有能力通过各种手段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侵害小股东。例如实施不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 忽视所有权的正常股利分配收益, 侵占大量资金而“吞噬”小股东。
二、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主要模式及对比
(一) 剩余股利政策
MM理论股利无关论认为, 在完全资本市场中, 股利分配对公司的价值不会产生任何实质上的影响, 股东并不关心股利的分配, 股利政策的制定完全依赖于公司的投资机会, 融资需求。当公司有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时, 留存利润是作为公司筹资的首选, 优先满足投资的资金需求后, 在保持最佳资本结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结存盈余, 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 然后将剩余收益用于股利的发放。这种股利政策最大的优势在于优化资本结构, 降低资本成本, 实现企业价值长期最大化。其不足之处在于股利发放额每年受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双重影响, 虽然股利发放额与公司盈利呈正向波动, 但与投资机会成反方向变动, 投资机会少, 则股利发放多, 反之股利发放少, 而公司的投资战略往往夹杂管理层私利和大股东的个人风险偏好, 这在某种层面上使小股东被迫参投资而对于自己的股利收入又不能很好的把握。波动幅度过大的股利分配也会给二级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欠佳, 财务不稳等消极信号, 使公司的外在形象受损, 进而对公司股价造成振动。剩余股利政策适用于企业初创期, 在此阶段的企业关键是积累原始资本, 瞄准投资机会, 实现公司燎原式发展。
(二) 定额股利政策
定额股利政策是无论公司经营业绩, 财务状况如何, 都使股利支付稳定在某一线性水平上, 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变动, 除非公司认定未来盈利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显著增长, 才会增长抬高股利支付额。公司采用这一股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在证券市场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增强投资者信心, 稳定股票的价格。固定股利支付额也有助于投资者安排收入和支出, 对那些依靠股利度日, 偏好现金股利和保守的股东具有强烈吸引力。然与剩余股利政策相比, 偏离最佳资本结构, 股利支付与盈余完全脱节, 即使公司盈利不济, 财务恶化, 资金短缺也只能花血本甚至举借新债来承兑股利支付承诺。因此奉行此政策的公司一般处于成熟期, 盈利比较稳定。成熟期是公司发展的最高境界, 就如人到中年追求的是平衡稳定, 巩固现有市场地位, 满足潜在客户需求, 维持高利润水平使公司资源最优化成为公司管理层的首要任务。
(三) 固定股利支付率
固定股利支付率是公司确定一个股利占盈余的比例, 并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贯彻执行此政策。其理论基础“一鸟在手”论认为, 股票价格受留存收益与股利之间分配的影响。理论上讲, 当资本利得收益高于股利收益时, 投资者应该反对高股利分派, 将应得的股利截留在公司经行再投资获取高额报酬率。实际上, 我国大部分股民比较保守, 不愿冒险期待无法确定的未来收益, 并且投资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按时、按量有把握的股利收益。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公司将股利分配额与公司盈利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行“多盈多分, 少盈少分, 无盈不分”的原则。然这一股利政策有很多不足之处: (1) 传递的信息对公司不利, 投资者通常将股利作为重要的信息来判断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高股利支付率的股票价格通常要高于低股利支付率的股票价格, 如果公司每年得收益波动幅度过大, 股利分配额就会随之频繁变化, 容易给市场传递公司经营不稳定, 未来前途不明确, 投资该公司风险比较大的不利信号, 不利于股价的稳定。 (2) 股利支付率这一比例难以确定。找出合理比率需要在股东需求和公司未来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 低的股利支付率难以达到股东对股利的需求, 高的股利支付率, 不仅给公司带来巨大财务压力, 还使大量现金因支付股利而流出, 在公司有着良好投资机会时, 公司无法发挥股利政策这一财务手段, 会因资金短缺而制约其发展。
(四)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采用这一股利政策, 公司每年保证向股东分配较低的固定的股利, 当公司盈利状况良好, 资金充足的时候, 再根据实际情况加大股利支付力度。这一股利政策理论是在固定股利跟变动股利之间做出的一种调整, 平衡了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做出的合理选择。跟变动股利相比, 其将股利发放与盈余巧妙的结合, 满足依靠股利过日的股东生活和消费的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股价的稳定性。与固定股利相比, 它能够能更加灵活的调配资金, 配合公司融资需求。因此很多公司采用此股利政策合理。
三、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
(一) 分红成亮点, 不分依然是焦点
与西方以现金股利为主要股利分配方式相比, 我国股利分配呈现独有的多样化, 包括现金股利, 股票股利, 转增股以及在此基础上派生的三者之间的混合等多种形式。其中现金股利的分配形式极不稳定, 股票股利不断受到市场的追捧。1996—1999年分红公司占分配公司总数不足三成, 1996年上市公司总数为530家, 才102家实行现金分红, 所占比重19.2%, 1997年、1998年略微有所增加, 然都不超过25%。2000年中国证监会专门出台新政策, 将现金分红作为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 实行分现的公司明显增加, 从1999年的30%扩增至2000年54%, 甚至有些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也实行现金分红。2005年出台新的导向性政策, 为了适应资本市场发展新形式, 有效利用资本市场工具促进公司发展, 确保我国股票市场的长远发展, 2005年4月中国证券会全面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 全力改造中国内地证券市场独有的同一上市公司流通股与非流通股的股权分置现状, 从根本上缓解两类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和矛盾冲突, 从本质上实现“同股同权, 同股同价, 同股同利”。截止2009年4月, 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基本落下帷幕。伴随股改制度的不断完善, 其效用价值也不断呈现, 市场上重视股东投资回报的理念春回意暖, 分红派现走势不断攀升, 成为股市新亮点。从表1可以看出, 2005-2009年近半数公司实行现金股利分配,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净利润相对2007年下降了17%, 然近四成的净利润全部用来回报股东, 与2007年相比上升了约十个百分点。2009年上市公司走出金融危机阴影, 盈利首次突破一万亿, 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25%, 泸深两市1021家在此年实施了分红派现, 相比2008年的820家增长22.5%, 分红额度创历史新高, 达3858个亿, 与2008年的3245亿同比增长6.5%。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 1999年有519家公司未进行任何分配, 占上市公司总数的56.64%, 创15年最顶峰。从表1可以看出, 2005年创造新峰巅, 近六成公司未分配。2006年至2009年, 未分配公司都不低于40%, 其中不乏有部分公司拥有大量流动现金, 采取不分配无疑剥夺了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的机会。
(二) 与公司长远发展脱轨
公司一旦上市, 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IPO融资, 筹集大笔资金。在我国, 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集体企业通过买壳等一系列手段转型成上市公司, 登上证券市场舞台。这类公司改变的不是技术, 不是经营能力, 而是将所谓的优良资产从股东的左手拿到右手, 然后换一个包装, 利用各种手段包括股利政策来寻找圈钱的落脚点和切入点。2009年派现阵营里, 证券市场上的213家新秀, 分红热情高涨, 表现突出。派现比例高于10派5元 (含5元) 的66家公司中, 58%来自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新丁, 2009年11月11日上市的信立泰以10转10派10的惊人分红方案摘到09年度最慷慨分红的桂冠。高分红一方面可以满足股东对现金的渴望, 又可以使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受到热捧。另外随着股改的推动, 不少上市公司内部管理层拥有本公司股份, 高分红收益最大的莫过于大股东和这些高管, 短期利益的驱动激发他们高派现的动力。在高分红的同时, 高送转的热情也不减, 50家转增比例高于10转增10 (含10股) 的公司中, 中小版和创业版占32家, 以此来进行市场炒作, 满足自己的扩张欲望。股利分配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市场价值, 合理的稳定的股利政策不仅向市场传递公司良好的信息, 还可以吸引投资者稳定长期的投资, 为公司的发展带来发展契机。理论上讲, 内部筹资作为融资的首选, 既廉价又高效。既分红又配股是违背这一财务管理规定的, 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主要目的是圈钱。这种玩弄股利政策, 盲目扩张, 停留于表面的短期获利行为, 势必将公司推上死亡之路。
(三) 股利分配与再融资挂钩
在西方, 股利政策与公司融资行为没有必然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然在我国这个特殊的市场环境下, 股利政策受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制约成为其附属品。2000年证监会颁布配股资格硬性规定, 最近三年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6%,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 部分上市公司提高分红来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分红派现的上市公司从1999年的280家相应增加到2000年的568家。2008年证监会出台上市公司再融资新规定, 分红成为再融资的一必要条件, “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对于有融资需求的上市公司退出高分红方案“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为了达到再融资的目的。一旦再融资得到实施, 进行股利分配时, 又会推出诱人的高派现来回报当初参与者与投资机构, 同时又为进一步融资做好铺垫。在我国, 银行和房地产业最明显。2009年, 工行, 建行, 交行, 中国银行四大银行分红1444亿占净利润3522亿的41%, 高分红的背后是一千多亿的再融资计划。
四、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规范对策
(一)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涉及到股利政策制定的法律文件主要是《公司法》和《证券法》, 《公司法》只是涉及盈余分配的顺序、股利政策分配的原则以及分配金额的限制, 并没有涉及到股利分配的资金来源以及累计盈余额的限制。《证券法》在市场监管方面的程序、方法、出发等发面大部分还是空白。这给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留有很大的私人操作空间。要优化股利政策的宏观环境, 加强政府的依靠经济、法律手段对其干预, 首先, 应该在证券法方面加强附属法律的制定, 从法律法规上规范各机构的权利和义务, 对证券市场上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经行规范,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 违法必究。其次, 完善我国借贷市场上的相关制度。我国上市公司将股利分配与再融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微薄的派现背后是巨额的融资。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比较单一, 银行闲贫爱富, 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负债筹资比较困难, 从而造成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做文章。第三,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我国试图通过股权分置改革来破除控股股东的私利行为, 从本质上改变同股不同权, 同股不同利的现状。虽然有一定收效, 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公司两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 大股东违法谋求私利, 高派现掏空公司, 进行关联交易等输送利益, 极大的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加强信息的透明度, 完善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得法律, 对规范我过上市公司非理性的股利政策行为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 加强公司内部控制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公司的首要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两权分离是一种典型的代理关系。根据经济人假设, 人都是自私的, 当公司拥有大量的现金流时, 管理者对其进行再投资获得的收益全落入股东的腰包, 而自己却要承担投资失败的风险, 因而管理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薪酬、津贴更乐意将公司的盈余通过高派现的方式发放给股东, 这种偷懒行为损害了公司的长远利益。合理的股利战略应该基于企业的投资战略、融资战略, 结合股东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 平衡投资者之间的利益, 寻找最佳股利支付率, 并保持它的稳定性。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经理都是直接由大股东委派任命, 某种层面上其就是大股东的代言人, 管理层可能帮助大股东谋取私利而削减分配或不分配。通过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管理, 争取中小股东话语权, 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来逐步实现公司股利政策的合理化。
(三) 股利政策并驾于公司发展周期
上市公司应结合自身情况, 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制定有利于公司发展的股利政策。我国目前的四种股利政策各有利弊, 忽视企业发展周期而制定不合理的股利政策可能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处于初创期期的公司具有对市场缺乏理性预期和精确判断, 融资也非常困难, 主要财务目标是积累资金谋求快速发展。此阶段剩余股利政策市最佳选择, 避免过高的举债成本。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公司完成了初创期的蜕变, 具有顽强生命力, 公司应该趁热打铁, 抓住公司发展契机, 将公司发展推向顶峰, 同时也要在市场上建立良好的口碑, 为公司后期发展做好铺垫。此阶段的股利政策可以用现金与配股相结合, 一方面满足投资者的现金需求, 在股市上树立良好形象,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配股来扩展资本将公司推向高速发展轨道。成熟阶段是公司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公司一切趋于稳定, 此阶段可以采取稳定的股利政策。
参考文献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篇8
股权分配政策一直是国内外研究学者研究的焦点问题,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在这些研究中,主要针对上市公司面临的股权分配政策——利益分配关系,在实践层面,从制定到执行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以下将从国外和国内的理论研究出发进行分析。
在国外,美国经济学家林特纳根据自己观察到的股利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股利分配的理论模型。在此之后,国外的一些经济学者也对股利政策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多样研究。之后的几十年间,经济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股利政策理论。其中,戈登·格莱德和杜林特纳提出的股利相关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会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而由米勒和莫迪格里尼提出的“MM理论”也就是股利无关论,认为股利政策和公司价值没有关系。
在国内,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独特的制度发展,中国的股利政策研究起步较晚,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国外股利政策理论。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制度的改革,国内对股利政策的研究也日益多样活跃,结合中国现实背景制度市场现状来对股利政策进行各种研究,虽取得进步,但是大多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完善。
国内外有关股利政策理论的研究也对国内股利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上市公司股利工作有着积极的指导借鉴作用。
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现状
2.1 股利分配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相当一部分的股利支付率不稳定,高高低低起伏不定。而如果当年利润和之前的利润相比变化大时,不分配股利,分光股利等一些不好的现象也会发生。股利的支付形式变化比较多样,在送股、派现等方面没有规律可以遵循。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过程随意不严肃,不能明确制定政策的目的。制定政策的时候也不会从长远着想,导致了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2.2 再筹资成为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重要目的
我国证监会有规定,公司资产收益率没有达到一定比率的情况下,没有配股资格。因此一些企业即使盈利能力一般,为了达到再筹资目的,也会发放现金股利以减少资产额,从而使资产收益率提高来使企业拥有配股资格。发放股利成为了上市公司配股再筹资的手段、附庸,股利政策受到再筹资目的的制约。然而对股利政策有重要影响的应该是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强的话就应该多发放股利,反之少发放。
2.3 股票股利在股利分配中占据大部分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采用现金股利方式来分配股利的比重并不多。而有些上市公司采用现金股利方式来分配股利的同时,还会采取其他方式来分配股利。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为了保持每股收益稳定增长同时为了保障控制权,会主要采用现金股利分配方式而很少采用股票股利方式。而在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并不用担心控制权问题,因此多采用股票股利方式来分配股利,以扩张股本为再筹资做准备。
3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现状的原因分析
3.1 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因为我国独特的国情以及颇具自身特色的经济发展过程,一开始就有了国家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内部职工股等,这些构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特的股权结构。在资本市场与资本结构的特殊性影响下,国内的上市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具有国有股与法人股所占比重较大的现象,且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给流通,上市公司的内部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股权结构会对内部治理造成影响,而内部治理水平则会影响到公司的股利发放水平。
3.2 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国家政策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变化,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的时候,国家选择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鼓励投资,公司筹资较容易,发展也较快,公司收益有所提高,现金股利发放比例自然就会增长。反之,当经济危机出现,国家选择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公司对外筹集资金的难度大大增加,公司发展受到影响,收益减少,股利分配就会减少。证监会出台的政策将股利分配与再融资资格进行硬性挂钩,使得企业为了获得再融资资格必须进行鼓励分配。而国家也制定了法律,如《公司法》和《证券法》,对公司股利分配做出了强制性要求。
4 完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措施
4.1 优化宏观环境
现在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改革和发展一起进步的阶段,毫无疑问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努力艰苦奋斗,找出症结所在,提出相对应的策略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更加长远的发展,为了建立具有本国特点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体制,一定要通过加大证监会的立法和监督力度,从而指导和激励公司建立完善的分配体制。同时,建立健全证券市场的监督法律体系,一是应抓紧制定《证券市场监管法》,弥补《证券法》在市场监管操作上的程序、方法、处罚等方面的空白,二是应制定《证券监管机构管理规定》,明确证券监管机关的机构设置、职能界定、人员配备、工作范围等,从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各机构的权力与责任,三是应制定《证券市场监管从业人员操守规范》,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4.2 优化股利分配的微观环境
上市公司各种存在问题的股利政策形成的制度基础是非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占据了主导地位的股权结构。首先,需要对公司各利益团体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和了解,从而避免出现管理人员缺位的情况;其次,要建立有效的董事会内部利益权衡体制,从本质上解决由于大股东权利太大而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问题,以确使董事会可以做出利于全体股东的决策;最后,公司应当分开管理权和监督权,这样才能加强监督力度。
上市公司在选择股利政策的时候,应当考虑股利政策的时效性,并且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都不改变股利政策,而不是在短期内就一直发生改变。要进一步扩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规范股利分配的信息披露,对于不分配的上市公司应要求其在年报中披露不分配的理由促使上市公司的分配工作更加的合理,保护投资者利益,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由于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情况更为关心,所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也较大,能够监管敦促上市公司的经营治理,因此应当对机构投资者进行培养教育。并且对机构投资者的培养教育也能够增强我国股市的规范操作,从而促使我国股市发展更加完善规范。
摘要:现阶段,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规范越来越得到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关注。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的重中之重,对其的研究,能够解决公司内部利益分配的冲突与矛盾,对上市公司的长久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股利分配与激励,利益分配,股权结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郭喜梅.浅谈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的几点思考[J].商,2013(9).
[2]胡嘉峭.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研究 篇9
一、股利分配政策基本类型及特点
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剩余股利政策、稳定股利政策、固定比率股利政策和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一) 剩余股利政策
剩余股利政策是指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净收益首先应该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 如果还有剩余, 则派发股利;如果没有剩余, 则不派发股利。剩余股利政策有利于企业目标资本结构的保持, 该政策比较适用于新成立的或处于高速发展的企业。
(二) 稳定股利政策
稳定股利政策是将每年发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特定水平上, 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不变。稳定的股利政策可以树立企业形象、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并能满足他们取得收入的愿望。一般来说, 成熟的、盈利比较好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稳定股利政策。
(三) 固定比率股利政策
固定比率股利政策是将每期发放股利的支付率保持不变, 每股股利是每股盈利的函数, 每股股利随每股盈利的增减而变动。此分配政策使企业股利支付率非常不稳定, 会造成企业信用下降、股价下跌与股东信心动摇的局面。在国外很少有公司采用, 但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都在实行此项政策。
(四)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是公司事先设定一个较低的经营性股利额, 一般情况下, 公司按此金额发放股利, 只有当累积的盈余和资金相当多时, 除正常股利之外, 加付额外 (通常较大金额) 股利给股东。此项政策使公司在股利发放上留有余地和具有较大的财务弹性, 一般多为尚未进入成熟期、盈利不稳定的上市公司所采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较短, 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 发展也不成熟, 上市公司也正处于经营机制转变和规范化运作阶段, 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 股利分配政策不稳定且随意性比较大
纵观国际上比较成熟的证券市场, 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倾向于采取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而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缺乏长远打算, 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短期性, 导致股利政策波动性大, 缺乏连续性, 而且连续分配能力较差。据统计, 上市后连续五年进行派现的公司累计不到10%, 所占比重极低。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 派现数额在各年度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 随意性很大。一般认为, 具有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 既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又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 “异常低派现”和“超能力派现”现象并存
上市公司的责任是给股东较高的投资回报作为对其承受高风险的补偿。2000年, 我国证监会提出把现金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 随着证券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 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数量有递增的趋势, 但是, 上市公司整体派现水平还是很低。据统计, 我国上市公司的平均派现率仅为35.5%, 与国际证券市场50%现金股利支付率有较大差距。一般认为, 上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的数量和稳定性, 是衡量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及成长性的重要标志。
同时, 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即上市公司当年的留存收益根本不足以分配高股利, 甚至得动用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来分配高水平的股利。超能力派现会导致以后年度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分配股利, 也导致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资一些有前景的项目, 使未来的投资收益率降低, 这种行为从表面上看给予了投资者非常高的现金收入, 是公司对投资者的回报, 但实际上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同时也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 专注股利分配形式, 虚假分配现象比较突出
我国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中, 除了派发现金股利和送红股两种基本分配形式之外, 还创造性地推出了多种股利分配形式, 如公积金转增、派现加送股、派现加转增以及增资配股等等。这容易给投资者造成一种上市公司高比例回报投资者的假象。实际上, 上市公司采用送转的分配预案完全是一种变相的逃避股利分配责任的做法, 是上市公司为了股本扩张或者“圈钱”需要。从本质上看, 送转不是真正的分配。所谓的送转分红, 只不过是将留存收益账户上的资金转移到股本账户中去, 公司的资产总额并未改变。
三、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上述问题, 可以从公司内部、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 外部影响因素
1、法律因素
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影响股东和债权人的福利, 另一方面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机会。为了保护各方的利益, 我国在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和行政法规, 为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限定了一个范围。如《公司法》中规定了股利分配的一般原则:同股同权, 同股同利。规定了股利分配的顺序: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 应当先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的法定公积金, 并提取利润的5%~10%列入公司的法定公益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可以不再提取。另外,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上市公司送配股的暂行规定》等文件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也作了很详细的规定, 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也很显著。
2、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的发展具有周期性, 由于公司的业绩受大环境的影响, 为了保持稳定的现金流, 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必然会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一般而言, 宏观经济的基本面总是与公司的整体发展速度保持同步, 处于高速发展经济时期的上市公司, 从其发展总体来看, 也大多是飞速的、快速发展的, 这段时期公司发展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折旧储备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重置资产的需要, 公司为了维持其原有生产能力, 需要从留存收益中予以补足, 这段时期公司可能调整其股利分配政策, 导致股利支付水平下降。从理论上讲, 公司未来投资机会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
(二) 内部影响因素
1、股权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 还是以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据主导地位, 虽然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了, 但还存在一个限售期的问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它们不能在二级市场中自由转让, 只能通过协议的方式进行转让, 这样就无法以公开的市价为基础。股权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大小股东在股利政策上的冲突, 这导致了上市公司以大股东的利益为主导, 却忽略了中小股东的利益。股权过于集中, 容易导致企业之间关联交易、影响监督约束机制等问题;股权过于分散, 又会助长二级市场的过分投机, 有损公司市场形象, 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2、股东因素
公司大量支付现金股利, 再发行新的普通股以融通所需资金, 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就有可能被稀释。另外, 随着新普通股的发行,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 最终会导致普通股的每股盈利和每股市价降, 从而影响现有股东的利益。公司股东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希望公司能够支付稳定的股利, 来维持日常生活;另一类是希望公司多留利而少发放股利, 以求少缴个人所得税。因此, 公司到底采取什么样的股利政策, 还应根据公司股东的构成和他们的利益愿望进行分配。
3、筹资能力
公司如果有较强的筹资能力, 可以考虑发放较高股利, 并以再筹资来满足企业经营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反之, 则要考虑保留更多的资金用于内部周转或偿还将要到期的债务。一般而言, 规模大、获利丰厚的大公司能较容易地筹集到所需资金, 因此, 它们较倾向于多支付现金股利, 而创办时间短、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 通常需要经营一段时间以后, 才能从外部取得资金, 因而往往要限制股利的支付。
4、变现能力
公司的变现能力是影响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公司资金周转的灵活性是企业生产经营得以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公司现金股利的分配自然也应以不危及企业经营资金的流动性为前提。如果公司的现金充足, 资产有较强的变现能力, 则支付股利的能力也比较强。如果公司因扩充或偿债消耗大量的现金, 资产的变现能力会比较差, 大额度支付现金股利并非明智之举。由此可见, 公司在股利的支付能力上, 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资产变现能力的限制。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 与上市公司不合理的股权结构、不健全的公司治理有着密切关系, 同时也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疏漏、滞后有一定的关系。虽然股利是否分配及如何分配是上市公司的行为, 但是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一)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
我国在证券方面的立法虽然已逐步开展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很滞后。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股利政策理性化的制度保障。政府应通过立法形式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首先, 强化信息披露制度, 要求企业在发行或上市时应披露公司从长远发展考虑的长期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为实现其长远目标而规范自己的分配行为;另一方面便于广大股东予以监督。其次, 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 可以选用不同的方式。但政府及相关证券监管部门应对不同的分配形式进行规范, 对于发放股利的资金来源等予以限定, 规定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的具体用途和分配时的限定比例。再次, 完善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制度。规定具备股利分配条件的上市公司必须进行分配, 若不分配, 应及时披露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以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这样能有效消除“低派现”现象和“恶性分红”现象。
(二) 制定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 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
适度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助于提升企业的价值, 有助于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上市公司应该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统筹加以考虑, 选择符合公司需要的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 以实现各种利益关系的均衡, 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应该坚持实施下去, 而不应该使公司的股利支付率变化超常, 结构变化超常。公司经营能力的提升是制定适度股利分配政策的基础, 很多学者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上市公司分配现金股利的主要因素是盈利能力, 所以应该从根本上提升上市公司的经营能力。
(三) 促进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利分配政策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视为公司的治理问题, 而要解决公司治理问题要在一定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模式基础上进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过于集中, 大多数股权掌握在少数股东手中, 使大多数公司形成了假民主的股利分配政策。应该加快股权分置改革的步伐, 使股权结构多元化和分散化, 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理层相互制衡的有效法人治理结构, 使国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流通起来, 做到同股同权, 同股同利, 使中小投资者能够参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 让大小股东们的利益趋于一致。要以公司价值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出发点, 而不能以个人利益或者某一小集团的利益为目标。同时要建立健全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借鉴国际的关于独立董事的模式和经验, 确保独立董事能真正地监控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促进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优化。
(四) 加强证券市场的监督, 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国家在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时, 也应增强执行力度。当股票市场的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时, 应该对该公司进行调查, 分析其波动的原因, 如果存在违规操作, 应该予以处罚, 对于利用内幕消息和操纵市场来获得的暴利, 应该予以没收并加以处罚, 并记入企业信用考核体系。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应该将对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的监管当作重要的监管工作, 通过监管部门强有力的监管, 使投资者的利益得到保障, 并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从不自觉向自觉的“股东本位”的经营理念转化。
总之, 在证监会的监督和市场的引导下,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正在由不规范逐步走向规范, 由不稳定逐步走向稳定。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既要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也要满足股东目前的实际利益, 真正从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制定股利分配政策。
参考文献
[1]李常青.股利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宁.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9, (08) .
[3]吕东.论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抉择[J].财会研究, 2010, (06) .
[4]蔡丽琴.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河北企业, 2008, (04) .
[5]陈海雯.基于公司治理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J].南方金融, 2009, (05) .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 篇10
关键词:股利分配,现状,政策建议
股利分配政策, 是上市公司期末如何分配其可支配收益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管理一项重要内容易, 它不仅仅是对公司收益的分配, 而且关系到公司的投资决策、资本结构及股票价格等各个方面, 因此, 制定一个合理的、稳定的股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有利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实现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文献综述
在国外的资本市场中, 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一般有四种方式: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和负债股利。而在我国的上市公司股利分析过程中, 常见的股利分配方式有三种:现金股利、送红股、公积金转增股。
国外关于现代股利政策理论的探索, 最早是John Lintne (1956) 提出的关于公司股利分配行为的理论模型。Miller M和Modigliani F (1961) 提出了“股利无关”理论, 该理论认为股利政策对公司的股价和融资成本没有影响, 公司价值仅仅取决于其投资政策, 与股利支付率无关。在这之后, 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都是以放松“股利无关论”中“完美市场”的假设而展开的。
近十几年来, 我国学者也逐渐展开了股利政策领域的研究。吕长江、王克敏 (1999) 和李常青 (2001) 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总结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因素, 并将其分类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原红旗 (2004) 从控股股东角度对现金股利的支付动机进行了检验, 认为大股东的控股地位越高, 现金股利支付越高, 控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转移现金。李源 (2007) 从代理理论的角度指出, 股利支付是上市公司大股东减少代理成本的一种途径。
由于各个股从妐司所处的行业、发展类型和盈利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 所以各公司对于股利政策的选择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 上市公司听股利政策主要有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稳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以及剩余股利分配政策。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权衡问题, 在公司的管理经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为公司规模扩张提供资金来源, 另一方面可以为公司树立良好形象, 吸引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实现公司价值即股东财富的最大化。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现状
我国的证券市场发展起步比较晚, 但发展迅速。在这个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而在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这一点上尤其显得突出。目前我国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股利分配率低, 且股票股利多, 现金股利少。
据有关资料显示, 1997年不分红派息的公司达200家, 占总数的35%,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据, 而香港股市1996年不分配利润的公司占总数的13%。这反映了即使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时期, 微观上仍有相当部分企业资金困乏, 留存收益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 一些企业改制名不副实, 虽然通过上市募集了一批资金, 但本身仍处于亏损状态, 收益分配更无从谈起。
在近10年中, 美国每年宣布实行股票分割或股票股利的公司约占总数的10-15%, 香港股市1996年送现金的公司占总数的61%, 送红股、配股的公司占总数的19%。而我国沪深股市1997年送红股的公司为187家, 占总数的33%, 送现金的公司为129家, 占总数的23%。这种现象是与这一时期国内企业普遍缺少资金密切相关的, 因为筹资渠道较少, 企业愿意少派现金多送红股。具体的近十年上市公司分配股利情况如表1所示。
2000年以后, 现金股利比例有所增长, 这主要是因为证监会出台相关规定, 把分红派息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并未具体规定现金分配比例, 大部分上市公司只是象征性地分红以达到再融资的目的。这样一来, 现金分红只是比原来略有增加而已。
数据来源:1992—2009数据来源于张孝梅、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会计之友.2010 (2)
2. 股利政策具有很强的盲目性, 缺乏长期战略规划, 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上市公司对于分配股利的责任心不强, 而国家又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上市公司在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时就具有了很强的盲目性, 常常只注重短期的收益。
实际上, 能够不间断派现, 使股利政策保持连续性的公司很少。1996-2000年间, 连续四年分配红利的公司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4.5%;1997-2000年间, 连续三年分配红利的公司, 也仅为上市公司总数的7.44%。即使是一些连续派现的公司, 派现数额在各年度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 有的年度畸高, 有的年度很低。具有连续性的、稳定的股利政策, 既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同时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随意性, 从一个侧面凸显了中外上市公司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
3. 股利分配受大股东意愿支配。
由于历史原因,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 国家股股东或发起人股股东在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很大。这就使得公司股东大会最终的决定可能并不是公司整体股东权益最大化, 而是大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 国家股其实仍是支配公司的重大力量。在这种情况下, 小股东无力给董事会形成压力, 大股东也不用担心不发放现金股利导致股票价格下跌而影响公司控制权问题。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就呈现出不派现和低派现的特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问题的成因
以上问题的出现与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以及投资者的特殊性是分不开的。
1. 我国资本市场不成熟, 相关法律还很不健全。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条件下, 股票的市场价格是以股票的内在价值为轴心上下波动的。股票的内在价值, 又以公司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为依归。而公司的股利政策, 则是衡量公司经营业绩及其成长性的一个重要尺度。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 投资者更多是通过资本利得来获利, 对现金股利的存在与否并不十分关心。另外, 我国证券监管手段落后, 跟不上证券市场的发展速度。税金收和股票回购等相关法规措施都过于简单。
2. 公司治理不完善, 股权结构不合理。
股利政策是检验公司行为的一块试金石。一般说来, 股利政策规范的公司, 其行为也必然是规范的。但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价之间被扭曲的关系, 对规范运作的公司却是一种亵渎和打击, 而对不规范的公司在客观上则起到了某种刺激和鼓励作用。其破坏了市场公信力, 使市场无法形成客观、公正的公司价值评价机制, 并有可能因此动摇规范公司的分配理念而使其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改弦更张。这种“传染效应”, 无疑会进一步加剧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非理性化, 使上市公司行为失范的情况更为严重。自然, 其给市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也将是灾难性的。
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 可以有效减少大股东与经营业者之前的代理成本, 但由于中小股东分散持股, 大股东实际成为了中小股东的代理人。大股东出于自向利益考虑, 凭借款实际控制权就很可能作出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
3. 股东投资的非理性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东对于股票价格走势的关心大于对公司经营状况的关心, 这就导致了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而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又使投资者的这一愿望得以实现。
四、如何优化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
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特殊的体制情况, 我们在探索过程中一定要勇于面对问题并提出积极的改革方案。
1. 完善公司治理, 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加快公司股权结构改革。
改善上市公司存在的“一股独大”的问题, 健全内部治理与外部法理的制度规范, 对控股股东与经理人进行严格监控, 降低代理成本, 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 积极培养机构投资者,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对投资者进行引导。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投资者存在一种“重投机, 轻投资”的理念产, 这也成为上市公司无法采取合理股利政策的障碍。交易所以及证监会等相关机构应该定期组织投资者培训, 并且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引导理性投资。积极培养机构投资者, 使其与上市公司形成一种平衡模式, 从而促进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的合理性。
3. 完善法律法规, 促进资本市场成熟。
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避免对证券市场上的股利重复课税, 对于现金股利的发放比例应有所规定。另一方面, 要有完备的投资者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使上市公司的不规范行为受到法律的惩治, 从而遏制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政策制定上的非理性行为。
总之, 对于所有的上市公司, 并没有一种通用的股利政策。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来确定不同的股利分配政策, 而政府应当加大力度建设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及监管体系, 从而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政策提供一个有效的市场环境;另外, 证券交易所等机构应当积极组织理性投资的宣传和培训, 同时维护中小股东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林铭.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低下的成因分析[J].浙江金融.2010 (2)
[2]原红旗.中国上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财经研究.2001 (3)
[3]张孝梅, 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2011 (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探讨 篇11
关键词:股利政策;股利分配;上市公司
股利政策是现代公司金融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股利政策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股东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企业的融资活动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状况。但在我国,企业的股利政策普遍不规范、不稳定而且倾向于少发股利,这样一方面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应当重视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
一、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现状
1.上市公司普遍推行少股利政策
投资者投资于风险较高的股票本就应该获得丰厚的收益,但事实上公司普遍不愿意履行分配股利的责任。根据2000-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仅有51.97%的上市公司发放了现金股利,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不愿意发放现金股利,有些发放现金股利的上市公司也只是以“微利”草草打发投资者。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而且助长了资本市场的投机行为,使投资者更关注股票利得而不是股票红利。
2.股利政策依附于公司的筹资行为
股利政策作为资本市场的信号之一,本就应该向资本市场公允的反应公司价值、公司盈利情况等信息。但由于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配股每年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6%三年平均不低于10%,为了达到这一要求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发放股利降低自己的未分配利润从而提高自身的净资产收益率。这使得公司的股利政策成为了配股的手段,不能公允的反应公司的业绩。
3.股利政策多倾向于股票股利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着股本扩张现象。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但在我国由于公司希望更多的从投资者手中获得资本往往以股票形式发放股利。这样不仅会稀释股东权益、破坏股票增长的稳定性而且会带来资本效用递减规律。这样做既不利于公司自身的发展也大大影响了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
4.股利政策不规范
首先,在国外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在若干年内基本维持不变,这样有利于投资者据此判断公司的盈利状况从而做出投资决策;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经常修改股利政策这不仅使投资者无法判断未来股利变化而且频繁的变化会引发大量的投机行为,使股票市场出现换手频繁现象。其次,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大多会出现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等多种股票并存现象,为满足不同投资者的偏好公司往往制定多套投资分配方案这将不利于股利政策的规范化发展。
5.股利分配政策缺乏严肃性
股利政策经管理层授权就能随意进行更改,频繁的变动一方面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形象使其缺乏公信力,另一方方面也造成了二级市场的波动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使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缺乏信心。
二、规范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陈述,我们知道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还很不完善,虽然股利政策是微观企业的行为但股利政策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了使企业和市场都得到长足有效的发展,我们有必要改进现行的股利政策。
1.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有企业转型而来,所以在股份上国家股和法人股占到主导地位。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必须优化股权结构,减少国家股和法人股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加快股权多元化进程,只有这样股利政策才能更好的反映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目前,我国正在积极的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即将以前的非流通股拿到证劵市场上进行交易。股权分置的实施缩小了国有控股的持股比例使以前的一股独大转变为几大股东相互牵制的格局,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实施惠及全体股东的股利政策而且有利于公司的长足发展。
2.强调外部监管,规范股利分配政策。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至今也不过短短数十年,因此在证劵监管方面还很不完善。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很多股利分配不规范、依靠股利政策达到配股目的现象,这种违规操作不仅影响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也破坏了市场秩序。为解决这一现象:首先,积极引导。证监会要积极引导上市公司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能为了少部分人的利益牺牲了其他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其次,规范股利分配政策。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都采取少发放甚至不发放现金股利的政策,证监会应当出台规章加以限制。对于当年盈利,又有充足留存收益和现金的公司应当鼓励他们发放现金股利,这样才能减少投机行为使证劵市场有效运行,才能有助于投资者正确预期公司的前景。再次,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要积极披露股利的发放情况,特别是对不分配股利的公司要求其注明不分配的原因以及留存收益的使用情况。
3.加快完善资本市场,缩小筹资成本间的差距。
一般企业通过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来融通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在外部筹资面,债务融资的成本主要是利息费用,股权融资的成本则是股利。对于债务融资债务人要定期还本付息而股权融资的股利发放则以上市公司的意愿为转移。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大多不发放股利这样股权融资成本就大大低于债务融资成本,使得上市公司多通过发放股票来筹资。为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规范我国的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其次,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复合条件的公司发放股利,根据风险与收益对等原则平衡不同筹资方式的收益。
4.主动寻找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
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扶植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并不理想,所以派发的股利自然很少。为使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必须拓展业务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只有利润的平稳增长才能带来稳定的股利政策。(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杨丽荣.公司金融学〔M〕.科学出版社,2005,(3)
[2]张潇.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J〕.社会科学论坛,2005(5).194- 195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12
上市公司将公司经营的税后利润在投资者投资利益所得和企业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分配, 这就是股利分配政策。股利分配政策体现的是公司和投资者的共同关切。对于公司而言, 它能反映出股权结构;对于投资者而言, 它体现的是所需回报的要求。因此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制定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可以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 还可在证券市场和外界投资者心中树立健康发展的形象。它不仅促进了公司的发展, 还增强了债权人和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 吸引了更多的资金, 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股利分配政策的定义, 上市公司经营获得的税后利润一般有两种去向:一方面可以作为股利分配给投资者, 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发展资金收益留存企业。根据分配股利和留存收益之间的关系, 可以将股利分配政策主要分为4种:剩余股利分配政策、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分配政策、固定支付率的股利分配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分配政策, 各种股利分配政策各有利弊。
2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现状分析
我国股票市场于1990年建立, 经过各方的努力, 这些年来取得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希望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近些年来, 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 在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数额也不断扩大,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股利分配方式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股本股利和以上3种方式混合的股利分配方式等4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呈现以下特点:
2.1 不分配股利现象呈下降趋势
公司的快速发展要以强大的资金流为依托, 股市的建立就满足了广大公司筹措资金的意愿, 它是投资者与公司相互交流的平台。投资者付出了手里的富余资金, 股市将这些资金积聚起来为公司所用, 一举两得。投资者获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上市公司筹措了发展所需的资金。从历年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概况来看, 虽不分配倾向较普遍, 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沪市上市公司2011年年报中, 共有579家上市公司 (包括中报数据, 下同) 公布了利润分配预案, 占已经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62%;359家上市公司无利润分配预案, 占已经披露年报公司总数的38%, 其中亏损公司有76家。与2010年度和2009年度相比较, 公布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数量和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逐年上升, 而无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司的数量和占所有上市公司的比例都有所下降。属于红利指数的50家公司, 有49家公布了利润分配预案, 而且全部包括派现方案。
2.2 现金股利分配为主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不断发展, 多种多样的股利分配方式也逐步产生。虽然上市公司有多种股利支付方式可以选择, 但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式占股利分配比例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现金股利的支付形式已经成为股利分配中最主要的支付方式。对这一现象可能的解释是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 前流通股股东和前非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有着共同的期许, 各股东对股利有一致的偏好,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实现了“同股同价, 同股同权”。在股权分置改革后, 原来不能流通的法人股等非流通股票也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被自由买卖。这样在二级市场中, 如果股价提高了, 原有的非流通股东也能获得由于股价提高所带来的资本利得收益。
2.3 整体派现水平提高
股改后, 每股股利的增幅与每股盈余的增幅是基本相同的, 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整体派现水平在随着盈利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在提高, 另一方面也标志着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和盈利能力的相关性得到了加强。2010年, 深交所共801家上市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 占样本公司总数的65.28%, 同比上升6.57个百分点。深交所上市公司总体现金分红金额同比增长55.42%, 显著超过同期净利润增长比例。2011年, 深交所共1 052家上市公司推出现金分红预案, 占样本公司总数的73.67%, 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 现金分红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分红预案统计显示, 2011年平均股利支付率为29.19%。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我国在股改后整体派现水平提高。
2.4 股利分配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股利分配不连续是指上市公司在其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没有大幅度变动的情况下, 而股利分配政策却经常进行大的调整。股利分配形式和数额与公司的发展情况不相匹配。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需要连续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作保障。尽管很多公司都已经意识到股利分配连续稳定的重要性, 但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目标仍然不十分明确, 投资者的利益没有被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受重视程度不够, 上市公司以一种很盲目和随意的态度对待股利分配政策。
2.5 存在一边融资一边高水平分红现象
按照融资与股利政策理论, 成长性企业一般倾向于少分红, 而成熟企业一般自由现金流较多, 通过自融资 (即留存收益) 就可以满足投资需求, 很少出现“一边融资一边高水平分红”的情况。但我国情况则不同, 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一边融资一边高水平分红, 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IPO公司上市当年及随后的高水平分红。我国上市公司中, 约70% (2000年后达到了85%) 在上市第一年就进行现金分红, 随后逐渐下降。这些公司在上市首年的股利支付率也达到了35%, 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另一种是再融资随后的高分红。我国对公开增发等方式的再融资, 要求“最近三年累计现金分红达到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以上” (2008年前是20%) , 导致了部分公司为了获得再融资而进行分红 (因该条件远低于市场现有的平均股利支付率, 而实际上为再融资而分红的事件也不多, 因此不是造成上市公司边融资边分红的主要原因) , 因定向增发不受此限制且手续简单等原因, 而成为再融资的主要形式之一 (2006-2010年定向增发有581起, 融资金额总数为11 124.37亿元, 占再融资总金额的73.88%) , 我们发现, 定向增发企业在发行股票后也大幅提高分红水平, 2006-2010年, 定向增发再融资公司分红水平平均增长了86%。
3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收益分配没有以收益质量为制约因素
权责发生制是我国会计制度的基础。由于种种原因, 会计收益和现金流量并不一致。会计收益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调节才能得到现金流量。不可否认的是, 利润的质量与现金流量呈正比关系。在现阶段, 利润仍是衡量公司业绩好坏关键的度量指标。发行新股, 取得配股资格, 保留上市资格, 上市公司无论想获得哪项权利, 都需要以报表利润为基础。例如, 中国证监会在2000年末发布了《上市公司拟新股发行管理办法》, 规定上市公司在最近3年内连续盈利, 才可向股东支付股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 企业追求高利润的倾向性明显, 不考虑收益质量, 直接造成利润很高、收益质量较差、股利分配过高的现实。只有账面上的利润, 没有可以用来使用的实实在在的资金, 长此以往, 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3.2 实质上采用剩余股利分配政策
净利润、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融资来源。在这3种融资方式中, 将净利润留在企业内部作为发展资金是资本成本最低的方式。新设立的公司, 融资渠道往往比较狭小, 如果长期举债, 不仅代价高, 而且会被较多的限制性条款束缚。因此, 这类上市公司一般都不选择发放现金, 而是将净利润留置于企业内部, 作为企业内部融资的一种手段。这种忽视公司外部筹资能力仅仅依靠公司内部积累谋求发展的做法, 无疑会使公司失去很多发展机会,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也会严重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3.3 政府过度干预导致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稳定持久
2004年12月, 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 该规定将上市公司分红与再融资资格直接挂钩, 规定3年不分红不能再融资。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政府的过度干预使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不稳定不连续。这也就意味着, 即使上市公司本身没有很充足的现金, 为了达到再融资的目的, 也要进行分红, 这无疑会对盈利质量不太好的公司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4 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总体水平不高且存在结构性问题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分红水平已有很大改善, 但总体分红水平仍然不容乐观。以深市为例, 2009、2010年, 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市场总市值比例为36.31%、39.80%, 但现金分红金额占比仅为29.29%、36.37%。参与交易的个人投资者中, 超过60%的投资者几乎没有得到分红, 而剩下40%的个人即使拿到了分红, 分红比例也很低, 使得市场和投资者普遍感觉分红太少, 与投资成本相比, 仅仅是杯水车薪。
从分红结构看, 上市公司分红存在结构性倒置, “一边融资一边高水平分红”现象明显, 具体表现为: (1) 板块倒置, 主板分红水平低于中小板, 中小板低于创业板, 而海外市场完全相反; (2) 行业倒置, 从全球市场看, 公用事业、工业、生活消费品类的分红公司占比始终高于科技、卫生保健类, 而我国则是科技类分红公司占比高于公共事业类公司; (3) 代际倒置, 美国上市公司上市年代越早分红水平越高, 而我国则是年代越晚分红水平越高; (4) 大量的成长性企业一边融资一边分红。这些非正常行为提高了公司的融资成本, 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
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股东及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还不成熟且证券市场仍有待完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差;创业板企业心理膨胀和政府监管不力等。
4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完善措施
上市公司合理的股利分配可以提高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夯实价值投资的基础, 证监会也积极推动建立更合理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制度, 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报投资者。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 “红利是投资者回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是公司股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石。”2012年8月, 上交所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指引 (征求意见稿) 》, 旨在引导和推动上市公司建立持续、稳定、合理和透明的分红机制, 促进投资者理性投资、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鼓励长期资金入市与引导公司现金分红的良性互动,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 上交所计划进一步完善现有的红利指数体系及相关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投资品种, 为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长期资金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投资产品, 用市场化的手段引导和鼓励上市公司更充分、更积极地回报投资者。
4.1 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已基本完成股权分置改革, 上市公司进入了全流通时代。股权分置改革只是强化上市公司产权约束的前提, 上市公司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切实提高盈利的能力, 股东投资回报的提高才能有保证。这样就使得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管理层有积极性去管理好上市公司, 提高其业绩, 并通过持续稳定的股利政策来稳定公司股价、维护良好的市场形象。
4.2 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在前面的原因分析中, 我们知道公司业绩是影响公司股利分配不稳定和不连续的重要因素。公司必须从自身找原因, 不断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持续创新, 科学发展, 才能治标治本。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提高了, 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才会持续稳定。
4.3 充分考虑公司筹资能力并制定适度的股利分配率
适度的股利政策, 是指在目标资本结构条件下, 既满足公司盈利性投资需求, 又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的股利分配政策。公司的资本结构稳定了, 公司价值较大幅度提高才有可操作性。公司融资不仅仅只考虑成本低的留存收益, 还要充分考虑公司筹资能力。将内部融资和外部筹资有效结合起来, 对于公司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制定适度的股利分配率, 提高整体派现水平, 不仅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也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4.4 宏观监管层应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监管和公司治理, 矫正我国上市公司出现的分红结构“三个倒置”, 实现分红主体结构的优化。从监管的角度, 要进一步规范IPO公司的高额分红行为, 同时对具有分红能力而不分红的“铁公鸡”进行披露、规劝、谴责;从公司治理的角度, 要探索制约大股东套现 (导致高额分红) 、大股东侵占 (导致不分红) 等损害普通股东利益行为的治理机制。针对当前大股东以分红方式损害普通股东利益的行为, 还可考虑探索建立差异化的分类表决制度、优先股制度等, 制约大股东权力的滥用, 保护弱势股东利益。
4.5 培养投资者健康的投资理念
广大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角, 他们的素质水平影响着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如果投资者总是以短期获利为目的, 不注重公司长远发展, 以投机心理去参与市场股票的买卖流通, 那么证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因此, 广大股民应该努力学习金融知识, 以长远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股市, 减少短期投机行为。投资者水平提高了, 整个证券市场就有了健康成长的土壤。
4.6 上市公司控制人 (或管理层) 应克服心理膨胀
能够成为创业板企业的公司, 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企业中的优秀代表。而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多为自然人。公司上市以后, 中小企业个人财富急速增长, 心理急剧膨胀, 对金钱看得过重。自己的钱包鼓了, 却没有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回报社会, 回报股民。这无疑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 这些民营企业首先应克服心理膨胀因素, 全心全意谋发展, 用优良的业绩来回报广大股民。
参考文献
[1]金丽蓉.股利政策制定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J].大观周刊, 2011 (5) .
[2]蔡紫璜.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探究及启示——基于中美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比较[J].中国商界:下半月, 2010 (1) .
[3]范娟.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 2011.
[4]唐跃军, 谢仍明.股份流动性、股权制衡机制与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来自1999-200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2) :120-128.
[5]乔海燕, 刘成禄.浅析股利分配政策[J].新西部:下旬刊, 2011 (2) :82.
[6]易颜新, 柯大钢, 王平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决策的调查研究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 2008 (1) .
[7]向锐, 李琪琦.中国投资者股利偏好行为的实证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
[8]马曙光, 黄志忠, 薛云奎.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J].会计研究, 2005 (9) .
【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分析】推荐阅读:
股利政策选择论文06-04
企业的股利政策07-28
股利政策的现状06-08
西方股利政策理论综述09-04
企业集团股利政策09-27
贵州茅台股利政策研究08-24
现金股利分配05-09
股利分配与激励07-03
股利现状09-19
股利理论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