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2024-05-22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共8篇)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篇1

1.3.5 主要结论

⑴省电力公司用工总量大,用工形式多样。除长期职工和农电工外,劳务派遣、短期合同、非全日制、其他从业人员等各种社会化用工形式均有存在。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一方面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来源,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较大的用工风险,尤其是“混岗”现象在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

⑵从行业分布来看,电力公司人员分布主要以供电企业职工为主(80.4%);从员工性质来看,长期职工以技术技能型员工为主(59.7%)。

⑶从岗位分布来看,企业生产范围外人员较多(服务类和不在岗职工占长期职工总数的17.7%),造成较大的人员富余。尤其是供电企业,岗位分布不均衡,基层单位和生产一线人才较为短缺,“用工总量超员、定员范围外人员总量大,农电工超员、管理岗位超员;核心主营业务岗位缺员”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严重。城区定员配置相对充裕,县供电公司配置相对不足。

⑷从年龄结构来看,公司员工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平均年龄41.4岁)。经营管理人员35岁以下人员仅占4.2%,出现年龄断层,不利于后备干部的储备与培养;部分对身体条件要求高的生产岗位年龄结构明显偏大,技能人员储备不足。

⑸从学历来看,学历层次相对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生产类职工总数的60%以上;管理与专业技术岗位本科以上4228人,占管理人员总数8514人的49.66%,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54.37%有较大差距。

⑹员工整体素质尚需提升。人才当量密度0.8344,人才密度90.43,高技能人才比例66.71%,与国网供电企业目标(人才当量密度0.92)还有相当差距。技师高级技师2132人,占技能人员21795人的9.78%。要达到国网供电企业目标15.12%,需要净增加1163人。中高级人才不足(专业管理类人员高级职称5%,中级职称37%;生产技能类高级技师3.4%,技师10.2%)

⑺代管企业较直管单位,人员素质明显偏低。⑻农电工农电工用工总量偏大(配置率181.9%,);平均年龄偏高(38.3岁),40岁以上农电工占43.25%;农电工农电工队伍学历层次低,技能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普遍存在,部分农电工在主业生产、服务类、甚至在主业管理上混岗。1.4 内外部环境分析 1.4.1 外部环境分析

(1)国家人才政策影响

2010年6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人才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未来将会对企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企业外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会大大提高,将有利于外部人才的有效供给,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二是公平合理、高效完善的人才市场的形成,为企业扩大社会化用工、降低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提供了可能;三是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健全的人才法律制度,为企业的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为人才的使用提供了基础;四是创新的人才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人才管理和培养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2)电力体制改革影响

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将“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列入今年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重点内容之一。《意见》明确提出,继续完成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出台输配电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研究制订农电体制改革方案并开展试点。

电网企业主辅分离必然会对辅业人员产生较大的冲击。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辅业企业历史包袱重,市场竞争意识和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主辅分离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维稳压力;同时,还存在一定的人员安置和分流压力。

农电体制的改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是农电工队伍的管理。农电工管理目前采用的是二元管理体制,农电工与全民工相比身份不同、工资来源不同、收入与正式工相比差距较大。目前农电工的人数远远高于岗位定员人数,在使用上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混岗情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将来企业要加强对农电工的入口和使用管理,将农电工的用工风险降到最低。

(3)行业管理制度的影响

在国务院公布的《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到要“改革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行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分配和监管制度。”国资委对央企工资实施的是“双控制”:一个是工资总量的控制,另一个是人均工资的控制;而设置的调控线是人均工资的调控线,其目的就是调整行业工资差距。

“双控制”的出台短期来看会减缓供电企业薪酬水平的增长,减少薪酬政策在人员引进中的运用余地,可能会降低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但长期来看,“双控制”的出台,将迫使企业转变现有分配方式,将付酬的依据由基于行政级别和岗位转向以能力和贡献为主要的付酬依据,使薪酬能够向核心人才和突出贡献人才倾斜。这样一来,可能形成更为公平合理的薪酬体系,有助于留住和吸引人才。

目前全社会对垄断行业的薪酬水平十分关注,这对我们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企业要切实做好分配制度改革,要在薪酬总量一定的前提下,逐步拉开差距。

(4)相关法律的影响

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即将出台的《工资条例》都将会对企业的用工和人员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用工的形式和过程有明确的规定,供电企业应加强用工管理,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时与各类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并办理各种相关手续,以避免不必要的用工风险。

其次,企业在使用社会化用工的时候要符合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法规定:(1)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2)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3)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等。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劳动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特别是即将出台的《工资条例》都强调要同工同酬,这对用工形式多样,报酬待遇差异较大的供电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同工同酬的实施,不可避免会带来企业用工成本的大幅增长;其次,不同用工形式人员之间的混岗问题,会给企业带来同工不同酬的用工风险。再次,企业要做好对各类岗位的任职资格进行清晰的界定,并做好岗位价值的评估工作,否则当存在劳动争议的时候,企业难以拿出有利的证据。

(5)社会环境的影响

目前企业外部劳动力市场发展并不完善,各种高水平的专业化劳务服务机构还比较缺乏,企业社会化用工需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并不完善,企业还不得不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对于改革或改制过程中需要分流的人员,必须妥善安置,不能直接推向社会。

第三,由于城市之间或城市与县城之间发展不均衡,各种基础设施以及医疗、教育等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员工倾向于留在大城市或城区,而不愿意流向县市或乡镇,不利于内部人员交流。1.4.2 内部环境分析

(1)传统的用工分类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供电企业用工根据员工身份的不同被分为全民工、集体工、农电工和社会化用工。随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和逐步实施,理论上供电企业的员工身份都已经统一转变为合同工,只不过在合同的类型和期限长短上存在区别。

但事实上,供电企业原有的员工身份并没有改变,而且新进来的员工也按身份的不同被分为全民工、集体工、农电工和社会化用工。这样一来,原有的身份观念得到了强化,而劳动合同反而流于形式,人员退出不畅,导致现有人员缺乏必要的退出压力,不利于人才的更新和引进,也不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

(2)“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推进“三集五大”工作,不仅包括全面推进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更涉及到劳动组织方式变革、机构优化整合、管理职责界定、岗位重新设置、人员高效配置和管理流程再造等一系列工作,必然触及制约企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触及企业内外部的复杂关系,触及即得利益公司的调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超前研究、全盘谋划“五大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集成性,从研究精简高效的机构设置和科学合理的人员配备标准上重点突破,确保“三集五大”建设的系统化推进。

(3)人力资源部角色转变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公司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管理服务部门上升为战略服务部门。目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较少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还没有把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还过多地陷入日常管理的事务中。

其次,对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现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已经难以满足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和进修,以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同时,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转换观念,站在更高的层面、从更广的角度,来谋划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4)智能电网的建设对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

随着智能电网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的通信信息网络将统一构建,一流的科研和试验研究体系建设将同步推进,融合智能技术应用与电网智能化升级的新型商业模式将随之推广,员工队伍的专业素质和知识结构必须与之相适应。储备大批掌握最新科技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迫在眉睫,高端紧缺人才培养必须加快步伐,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长期任务。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许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岗位将逐步被自动化的设备所替代,这必将逐步减少对相关人员的需求。

(5)组织体系变革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国网公司先后实施了主多规范、主辅分离,代管单位上划等管控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适应了电力体制改革的需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组织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1.5 机制体制分析

在国家电网公司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指引下,省电力公司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5.1 与公司管理现状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控模式基本确立

集团化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定位及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模式选择与集团化管控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程度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整体素质状况密切相关。

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定位一般有三种:直管型、监管型和顾问型,相应的有三种管理模式,即全面管理中心、政策管理中心和顾问服务中心。

直管型的全面管理中心模式属于集权程度高的管理模式,由集团本部拟定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政策、流程并监督下属公司实施,下属企业只负责实施,很少或不需要差异性改进;

顾问型的顾问服务中心模式属于分权型管理模式,面向集团管理层、集团本部员工及集团参/控股公司,提供共享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和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服务;

省电力公司根据企业自身实际选择了第三种管理模式:监控型的政策管理中心。这种模式属于集分权结合模式,对下属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进行政策性和专业性指导,对“选”、“育”、“用”、“留”等专业模块的核心职能进行战略性管理和监控。

1.5.2 高效有序、集约化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初步建立

在确立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以及管理模式以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全面加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管控的思路由总量控制向结构调整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事后控制向事前计划控制、事中流程控制和事后结果控制转变;单项工作推进向综合体系建设和系统集成转变。一个高效有序、集约化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初步建立。具体的管控内容和管控措施包括:

(1)统一人力资源规划与计划管理

公司统一编制HR 规划,并建立与规划相衔接的HR计划管理体系,将计划管理覆盖到劳动用工、薪酬管理、教育培新等业务;加强用工总量管控,建立健全计划执行考核机制,加强过程监控。

(2)统一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

①规范网省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 ②规范,地市公司本部机构编制和职级序列管理; ③规范直属单位机构编制管理。(3)统一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①完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劳动用工机制。建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以岗位管理为基础劳动用工管理机制。

②严格劳动用工审批制度。

③规范了新进人员录用接收工作程序。(4)加强用工配置管理

强化劳动计划和定编定员管理,严把入口关,优化进人结构,统一用工配置,优化用工配置结构。积极探索建立内部用人市场,逐步形成员工交流、转岗、退出常态机制。

(5)建立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机制

公司开展劳动用工清理整顿工作。重点摸清农电工、集体工、劳务派遣工在主业的“混岗”情况,逐步解决“混岗”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劳动用工形式建立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6)统一建立人才培养与开发平台

①培训体系逐步完善。积极推进技术学院和各级培训基地建设,开发远程培训系统,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②拓宽培训渠道加大校企联合力度,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专家工作室”,加快培养高水平科技领军人才。

③注重后备干部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领导干部高级研修、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研究生博士生专业课程进修等成为常态化培训项目。制订并实施了领导干部聘任、干部交流、动态考核、公开选拔、后备干部、科级干部、本部人力资源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促进了干部人才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篇2

1 节能环保下电力市场运营调度现状

当前,我国的电力市场调度方式是基于对各类型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进行平均分配而建立起来的。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调动资金进入电力生产项目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但在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高污染、高能耗的问题,尤其一些小型火电机组的运行小时数几乎与大型高效环保节能机组运行小时数相当。国家电网在调度的过程中并没有通过调度的方式来激励电力企业设置更多的环保节能机组,从而不能保证低能耗、清洁发电机组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基于此,政府于2007年8月10日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的通知”,其中对国家进行节能环保发电调度、发电企业强制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等作出了强制规定。

所谓的节能环保发电调度是指在确保电力可靠供应的前提之下,根据经济、节能的原则,对那些由可再生资源产生的电能进行优先调度,优先级别通常根据发电机组的能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进行确定,以达到最大程度减少能源消耗、污染排放以及资源消耗。为最大限度地实现降低能耗,当前电力运营工作的重点是鼓励污染物排放少、能源消耗低以及节约用水型的发电机组多运营,改革传统的发电计划形成方式,尽快将传统的发电调度转变成为环保、节能以及经济调度。

2 基于燃料供应的电力市场优化决策

电力行业的整个供应链建立在燃料供应、发电、输电、售电及用电等诸多环节上。其具有的产销同时性决定了电力行业供应链对整个电力生产过程的完整性、协调性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所提出的高要求。而一个新的电力市场运营方式产生的目的是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电力市场供应环节、合理高效的电力协调部门、协调机制体系以及广泛、快速的信息共享平台。在确保电力行业供应链安全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对电力市场的运营模式进行优化,将传统的以计划为主、缺乏市场竞争的一体化供应链转变成为以市场为主导,不但能在供应链各个环节开展市场竞争,同时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

基于燃料供应的电力市场运营模式要利用协调控制和信息共享两个途径来对电力供应链进行集成控制,实现节能环保的市场电力运营。而电力市场运营结构的研究过程中需涉及到整个电力行业供应链的业务流程,文中所设计的电力市场运营结构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基于燃料供应的电力市场运营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发电侧供电侧两个方面。其中,发电侧包括燃料供应市场、发电企业两个方面;供电侧则包括输电网络、电力用户市场两个方面。电力调度中心根据整个电力市场的运营状况,针对用电需求基本预测的基础上对电力的生产/购电指令进行下达与控制。在这些指令的控制下,以各个发电企业的价格信息确定各个发电企业的供电指标,确定其配电额度。其中,供电指标成为各大发电厂日常运行的控制指令,而配电额度则是通过输电网络将发电企业所生产的电力输送到各用电客户,为客户提供电力保证,满足其用电需求。各个发电企业在电力生产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发电指标进行运作,并根据电力生产的用煤需求对燃料市场上的燃煤进行采购。同时,电力调度中心以节能环保为原则,对各个发电机组的电能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各个发电机组的电力调度秩序。最终实现在电力调度中心集中控制的前提下的电力市场协调运作。

3 节能环保下电力市场运营调度分析

3.1 影响节能环保电力市场调度的因素

对供电网络中机组的具体组合以及电力调度计划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同时,电力行业还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其调度计划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受到当前的境界政策、环保需求以及经济投资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通常,在确定具体的机组组合时,其优先级别包括风能、太阳能、海洋能、水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后,然后再确定其他的常规火力发电调度计划。电力调度中心在确定具体的发电调度时,所依据的是由国家发改委基于节能调度的原则而编制成的发电排序表。在确保供电网络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电网调度人员应根据电网运行的基本特点,在发电调度的过程中除了必须参照各发电厂当前的发电计划之外,还需要根据季节、时段的不同对国家发改委所确定的发电厂排序表次序进行适当调整,这样不但能够满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可以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节能环保环境下电力市场的调度计划制定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1)与国家电力产业发展政策相吻合,以尽量降低整个电网发电机组燃料消耗为主要目的;(2)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尽量将电力生产成本降到最低;(3)以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为目的,优先确保清洁能源的生产;(4)在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基础上,还应确保发电机组设备的安全稳定、市场连续运行可靠性的需要;(5)结合电网发电机组的运行特点,由于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运行特点存在较大差别,诸如停机、启动速度,机组爬坡率以及机组检修等,都需要达到对应的条件。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及指标体系的构建

电网公司根据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对应的指标数据为根据,将各指标评价体系中各指标之间的关系予以考虑,经过反复选择和分析之后,初步选择与节能环保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形成基于节能环保的电力调度指标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以之作为电力运营调度优化的起点,对电力公司的电力调度问题进行分析。

从图2可以看到,整个运营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减排指标体系以及节能指标体系两个部分,分别由厂用电率、供电煤耗、油耗、水耗、SO2排放量以及CO2 6个指标构成了具体的指标体系,由它们共同来完成电力调度过程中对各个机组以及能耗水平的评价工作。

3.3 基于环保节能的发电调度优化建模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包括发电厂、输配电系统以及电力负荷等。电力调度环保节能的目的是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电网的供电质量以及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充分利用现有能源与设备,以最小的燃料及能量消耗、最少的运行费用、最少的环境污染为用户提供可靠的供电保证。因此,环保节能电力运营的重要工作就是要合理的调整电网功率负荷在发电设备及发电厂的分配。

3.3.1 模型假设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发电机组都是燃煤机组,为降低发电机组的燃煤消耗量,达到降低发电厂生产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等目的。假设每组发电机组的燃煤消耗量特性曲线用下列二次函数予以表示

fi(pit)=aipit2+bipit+ci (1)

其中,ai,bi,ci分别表示发电机组i的燃煤消耗系数,pit则表示发电机组在第i时段内的输出功率。

假设有M组发电机组,其总的燃煤消耗量为F,则

F=i=1Μfl(pit)=f1(p1t)+f2(p2t)++fi(pit)++fΜ(pΜt)(2)

我国发电厂是以煤炭作为主要的燃料,这种长时间以燃煤为主要燃料的电力能源结构对我国环境具有较大的污染。其污染物主要包括粉尘、CO2、NOX、CO、SOX等,并占到了燃烧过程中所排放污染物总量的96%以上。

Ei(pit)是i段时间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其符合一次函数的形式

Ei(pit)=βipit (3)

式(3)中,βi为发电机组i的污染物排放系数。则发电厂有M台发电机组时,其总污染物排放量为E,则

E=i=1ΜEi(pit)=E1(p1t)+E2(p2t)++Ei(pit)++EΜ(pΜt)(4)

3.3.2 节能环保电力运营的优化模型

以上述相关的公式为优化目标,将优化模型表述如下

minΡitWt=1Τi=1Μuitfi(pit)+(1-W)t=1Τi=1ΜuitEi(pit)(5)

s.t.i=1ΜΡit=pDt+pit,t(6)

uitpit min≤pituitpit max,∀i,t (7)

在确保满足安全稳定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得式(5)~式(7)中满足电力电量平衡的约束方程,即整个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组所提供的电量能够与系统功率符合与网络损耗之和相持平。

4 结束语

文中在对当前节能环保环境下电力市场的运营调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燃料供应的电力市场优化决策方案,并分析了节能环保环境下电力市场运营调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建立了电力市场优化运营的基本模型,为电力市场优化提供参考。

摘要:在对当前节能环保环境下电力市场的运营调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燃料供应的电力市场优化决策,分析了节能环保环境下电力市场运营调度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而建立了电力市场优化运营的基本模型,为电力市场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节能环保,电力市场优化,电力运营

参考文献

[1]赖绍元.节能减排环境下电力市场优化运营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0.

[2]LAMOUREUS M A.Electricity energy policy[J].IEEE Pow-er Engineering Review,2002(7):12-27.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的通知[EB/OL].(2007-8-10)[2012-09-08]www.china5e.com.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篇3

【关键词】市场经济环境;用电检查;模式

前言

电力用电检查工作包括用户停送电通知、用户用电业务办理、用电稽查、安全用电指导、抄表收费、客户服务等,电力用电检查是电力企业服务用户的主要窗口,是用户和电力企业沟通的主要桥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加快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加强用电检查管理[1]。

1.用电检查的概述

1.1用电检查的定义

用电检查是指电力企业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供电和供电安全,对用户用电进行检查、指导、监督等,从而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经济、合理[2]。用电检查主要包括对用户用电装置的质量进行检查、对用户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用户节约用电状况检查、用电计量装置、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状况检查、用户违章用电、窃电行为检查等。

1.2用电检查的作用

用电检查是电力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企业可以通过用电检查发现电网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及潜在的故障,并制定合理的故障排除措施,确保用户的用电安全;用电检查工作涉及到用电业务管理、用户装表接电管理等业务,是电力企业和用户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确保用户安全用电的基础,因此,加强用电检查管理是增加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

1.3用电检查的特点

电力企业的用户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用电用户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在进行用电检查管理时,也需要根据用户的情况对用电检查的内容、形式等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市场变化。电力用电检查的主要特点有:随着用户用电装置使用年限的增加,用电装置逐渐出现设备老化、磨损、失灵的现象;用户用电业务的改变,导致用户的相关信息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用电检查处于动态变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用户违章用电、窃电等行为也逐渐高科技化。

2.用电检查的现状

随着电力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的用电检查管理职能逐渐消失,导致电力管理部门对电力安全管理不到位,对用户安全用电缺乏有效地监督管理,目前,用户用电设备故障占整个电力系统共故障的50%,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电力企业的用电检查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进行用电检查时,仍采用传统的用电检查模式,使用的用电检查管理手段过于陈旧,很难满足电力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这严重的影响了电检查的现代化发展。

受社会舆论的影响,电力企业过分强调社会服务的义务,忽略了通过用户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导致电力企业维护电力安全和用电秩序受到影响,从而增加了窃电、违章用电等行为。用电检查人员在进行用户用电服务时,由于双方的意见不合,检查人员很容易和用户发生矛盾,从而导致电力企业的用电检查协调工作很难顺利的进行,对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造成影响。

3.市场经济环境下提高用电检查管理模式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用户资料

在进行用电检查时,需要用到大量的用户基础资料,但在实际工作中,用户信息变化的频率很大,有很多新的资料没有提供给电力企业,导致电力企业在进行用电检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为做好用电检查工作,电力企业首先要完善用户的资料。电力企业要根据用户的资料,对用户的计划用电、安全用电、节约用电等进行分析,并对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用户的用电安全。

3.2依靠现代技术提高用电检查水平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向,因此,为提高用电检查的管理水平,促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电力企业要加大用电检查信息化技术的引用。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及时查看用户的各种信息,并对用户的历史数据和变化状况进行分析,帮助检查人员制定合理的用电检查方案,为用电检查的安全性、可靠性提供保障。

3.3提高用电检查的针对性

电力企业要提高对商业用户、私人企业的用电检查针对性,这些用户的用电成本比较大,很有可能出现违章用电、窃电的行为,因此,电力企业要将商业用户、私人企业等用户当做日常用电检查的重点对象,每月不定期的对这些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检查,从而有效地降低这些用户的违章用电行为。

3.4提高用电检查的准确性

用电用户不仅有企业、商业用户,还有大量的居民,如果对每家每户进行用电检查,这样不仅会增加用电检查的投入,还极大的降低了用电检查的效率,因此,为提高用电检查效率,电力企业可以采用重点抽查法进行居民用电检查。电力企业在进行居民用电检查时,可以对用户表箱的锁头、铅封等进行检查,将没有锁头、铅封的用户当做重点检查对象,因此,这些用户很有可能出现违章用电、窃电等行为;检查人员在进行用电检查时,要对用户电能表的转盘进行检查,如果电能表出现反转、不转等现象,要将这部分用户当做重点检查对象;当用户的空调机数量大于2台时,用电检查人员要对这部分用户进行重点检查,因为这部分用户的用电量比较大,为减少家庭用电开支,就会冒险窃电。电力企业只有不断降低用电检查的盲目性,提高用电检查的准确性,才能有效的提高用电检查水平。

3.5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

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举报制度,通过广大用户对违章用地、窃电等行为进行监督,电力企业要给予积极举报违章用电、窃电的群众一定的奖励,从而有效地提高广大群众和电力企业职工的举报窃电的积极性,这样极大的减少了用户违章用电、窃电的行为。

4.总结

用电检查对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用户资料、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用电检查的针对性、准确性,有效地提高用电检查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提高电力企业的供电服务质量,从而为用户的用电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海平,卢艳侠,王平.市场经济背景下的用电检查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2,(20):125-126.

[2]谢秋丽.分析供电企业用电检查营销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4,(07):142-143.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篇4

**电力公司(2×**MW机组)位于**省**市**,距市区约** km,距市约** km。厂址南侧为**、西侧为**、东侧为**、北侧为**。厂址东侧、**河以西有一新建的从**公路至**村的村间公路。公路从厂址中部东西方向通过,将厂址分为南北两部分,北侧为主厂区、南侧为煤场区。

工程建成后同时承担市区60%的民用热负荷,以及市工业区的部分工业热负荷和城区的民用热负荷。

**电力公司“上大压小”新建工程建设装机容量2×**MW超超临界双背压抽凝式机组,日运行时数20h,年运行时数**h。

主要由卸煤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发电、烟气脱硝除尘脱硫系统、除灰渣系统和公用工程系统等组成。

电厂发电用煤采用铁路、公路运输,经输煤系统和破碎系统将煤破碎送至锅炉燃烧。锅炉所加热的蒸汽送入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汽轮机排汽经凝汽器冷凝后重新送入锅炉加热循环使用,凝汽器冷却介质为循环水,被加热的循环水经冷却塔冷却后重新送入凝汽器循环使用。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经变压器升压后并入电网供用户使用。锅炉燃烧产生的炉渣经干式排渣机排至渣仓冷却储存,由渣仓排到输渣汽车外运综合利用。锅炉产生的含尘烟气经SCR脱硝系统脱硝后进入静电除尘器除尘,进入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装置进行脱硫,由210米高烟囱排入大气。副产品粉煤灰由气力除灰系统贮存于干灰库综合利 用,炉膛底部的渣由除渣系统外运综合利用,脱硫副产品石膏全部综合利用。

为贯彻落实“十三五”环境风险防控任务,预防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规范公司的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提高应急反应和救援水平,将突发环境事件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态及环境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公司按照《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以及相关文件要求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在识别本企业环境风险的基础上,分析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现有风险防控和环境应急管理差距,编写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制定完善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措施的实施计划,划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公司位于**省西北部,北依**,南临**,西部与**省**接壤,北部与**毗邻,东部与**搭界,南部与**相望。地理位置在北纬34°48′-35°30′,东经112°02′-113°38′。

公司地处太行山脉与豫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由北向南渐低。从北部山区到南部黄河冲积平原呈阶梯式变化,层次分明。总的地势是北高南低,自然平均坡度为2%。最高海拔1955m,为王屋山顶峰;最低海拔90m。区内主要地貌特征有山地、丘陵与平原三部分,其中山地占33.3%,平原占56.1%,丘陵占10.6%。

区域地貌单元属太行山前冲积平原,除最上层耕土外均由第四系冲洪积物组成,主要为粘性土、砂土,大部分为中层缩性土层。周边附近未发现断裂、地裂缝、古河道、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属稳定场地。地下水深0.6m,地震烈度为7级。

公司所处位置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春旱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的特点。

为防止公司生产对大气、水环境造成影响的风险。为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有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和指导善后处置工作,特此编制本应急预案。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12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4、《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

5、《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鉴别》(GB5085.1)

6、《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急性毒性初筛》(GB5085.2)

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

8、《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易燃性鉴别》(GB5085.4)

9、《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反应性鉴别》(GB5085.5)

10、《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腐蚀性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5085.6)

11、《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5085.7)

12、《危险废物鉴别规范》(HJ/T 298)

13、《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源辨识》(GB 18218)

1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

1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17、《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

1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

19、《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2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21、《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

2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

2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

24、《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环发〔2015〕4号;

25、《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

26、《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年1月24日;

27、《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保部令第17号);

28、《河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豫政〔2010〕41号);

29、《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估现场监察指南和备案管理的通知》(豫环文〔2013〕75号);

30、《焦作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焦政办〔2012〕100号,2012年8月30日修订;

31、《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

3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13年12月7日修订);

3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3年12月7日修订实行);

3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101号);

36、《危险化学品单位应急救救援物资装备要求》(GB3011-2013);

37、《焦作市涉危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38、《华润电力焦作有限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以上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有限公司区域内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需要由企业负责处置或者参与处置的重大、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及由安全事故引起的相关环境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本预案应与其他安全应急预案以及当地县市环境应急预案等相关预案衔接实施。4 编制过程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篇5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某钢铁公司股份所掌握的资料、互联网以及商业数据库,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对上述问题作出清晰的分析,采用适当的理论框架说明某钢铁公司股份在营销策略上如何进行调整以应对这种变化,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2.研究内容

21汽车行业、家电行业等下游产业发生并购行为的条件、并购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集团采购对某钢铁公司股份产生的影响。以汽车行业、家电行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集团采购对某钢铁公司股份营销策略产生的具体影响。研究集团采购的模式特点,从理论上分析集团采购模式对于供应商的营销策略和价格策略的影响。

22集团采购和非集团采购营销策略比较研究。集团采购和非集团采购对某钢铁公司产生的影响不同,对两种采购模式分别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针对钢铁行业发展的现状,对两种采购模式说应该采取的营销策略进行比较研究是有必要的。有利于某钢铁公司制定合适的营销策略。从而建立起理论框架。

23新的销售环境下某钢铁公司应对策略研究。针对某钢铁公司股份目前的实际形势研究具体的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试论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 篇6

论文关键词:电力市场;电力市场营销;营销理念;营销策略

电力产业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社会产业,其发展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深受全球各国政府的重视。当前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已经进入到深层次的关键阶段,在市场化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电力产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电力的营销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电力产品的产业链主要包括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及用电客户。电力营销工作既包括从发电企业到电网的营销,又包括电网企业对用电客户的营销。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电力企业为求得发展,必须摆脱旧的由生产导向主导的营销观念,转而树立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市场营销观念,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营销管理机制,创建新的市场营销体系,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效益。笔者分析了现代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和策略,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电力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与电力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的电力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巨大进展,颂布了《电力法》,为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初步的法律保障。但是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显示出不完备的法律体系难以满足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2.电力企业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虽然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电力市场营销在经营中的重要性,但是仍有许多企业对于具体的营销理念缺乏意识,对电力市场营销的必要性估计不足。作为电力企业的核心业务,电力市场营销主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于许多人的意识仍然停留在国家垄断经营阶段,因此,必须引导他们把意识转移到以市场为导向,竞争经营上来。电力的竞争手段比较单一,一些用电客户拒绝使用电网接电,采用自用发电价发电或者使用其他能源设备来代替,众多能源产品的开发推广也使得电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因此必须针对市场提出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

3.价格调整问题

在国家发改委的严格控制下,企业无法针对市场的变化直接对电价进行调节,只能被动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4.行业作风问题

电力行业有为客户提供优质、规范服务的责任,但是许多不良行业作风仍然存在于工作当中。业务人员服务态度差、工作不认真等问题对用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行业作风,也是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

5.管理问题

(1)管理方法陈旧。旧的供销一体模式观念根深蒂固的存在于管理者心中,这也导致了管理方法的陈旧,由产量来决定销量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这种管理方法严重限制了电力市场的发展。

(2)管理手段落后。在电力营销管理问题上,不仅在基础理论上有所欠缺,更缺乏市场竞争方面的人才,这使得整个团队的管理素质较低。按照当前的电力技术发展情况来看,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与商业市场的要求相去甚远。无论是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技术手段还是经济手段的运用,都难以适应电力市场的需要。

6.电价是电力市场的重要要素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电力系统的调节既需要行政手段也需要经济手段,从市场层面来讲,经济手段更为重要,因此制定有效的电价形成机制关系到市场供需的合理配置以及市场资源的优化使用,这时电价的核算就成为调节经济运行以及电力市场营销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内容。

这些问题说明,电力企业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必须调整现有的营销方式,完善具有竞争与创新能力的现代电力营销体系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要进行充分的分析,与此同时要注重培育潜在的用电市场。总之,电力企业要树立全新的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才可以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促进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二、树立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

电是一种商品,但是与其他商品相比,又有其特殊的地方。电是一种看不见的能源,应用极其广泛,可以说是国民生计的命脉。电是一种绿色能源,方便快捷、效率高。电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力市场营销的理念与一般商品有所不同。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原来的供电管理机制已经不再适用,电力企业应结合市场实际情况,树立新的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创建一个适应市场的营销模式。电力营销的主导方向应该是市场,电的生产经营需要围绕电力的需求展开,所以电力营销亦是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工作重心之一。

1.营销需要与市场紧密结合

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营销中,需要时刻了解市场发展状态,做好市场跟踪研究,对于供需平衡情况要有充足的预测与估计。管理团队需要规范市场化管理,依法经营,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发电及售电等生产经营计划。营销策略需要灵活,不要一成不变,及时调整以适应市场,提高营销效率,创新管理手段,才可以开拓市场、扩大经营。

2.营销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

树立诚实守信、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一切以用户为中心,努力提供优质的电力商品,对于基础电网设施建造要重视,电网的建设、配电网络的完善也要从用户出发,一定要适应用户的用电发展,才可以满足不同用电客户的各种需求。积极开发新产品,宣传节能产品,清理不合理现象,利用多种宣传渠道,为客户提供优质电力产品的同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减轻消费者负担。

3.电力营销要提供优质服务

优质和多元化的服务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营销水平,也能够得到客户的好评和肯定。提高服务质量是电力企业的生存之本、效益之本,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得到用户的青睐。优质服务理念要求电力企业利用现代化手段健全电力营销的功能环节,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企业的内部机构设置、业务流程要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并尽量借助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最大限度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服务成本。

三、电力市场营销新理念下的几点营销策略

根据当前电力企业在营销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电力市场的发展形势和特点,在正确的电力市场营销理念的指引下,提出了以下几点营销策略,以期能形成全员营销、全方位营销的形势,改善电力市场营销状况。

1.品牌建设策略

电能相对于其他能源具有先天优势——洁净、安全、高效、快捷、廉价,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清洁能源是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电力企业应该从优势角度出发,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如走环保品牌路线,在引导消费者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改变其消费理念,以增强对用电客户的吸引力。任何营销本身都需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因此,应提高自身电力产品的质量及可靠性,保证用户可以使用到优质环保的电力产品。另外,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也为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打下了基础。

2.市场营销策略

首先,电力市场根据消费需求不同,整体可划分为高、中、低三档家庭用电群,工业用电,事业企业用电等。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以不同市场细分群的用电量和用电时间为营销切入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促进销售,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其次,要加强基础电网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建造起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电网,才能保证电力从企业到用户的完美输送,解决产电与用电的平衡问题。最后,要做好市场跟踪研究,注意营销范围的扩张及能源市场的扩张。电力企业在对电力需求能力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需把握消费曲线,才能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进行相应的策略调整。

3.优质服务营销策略

电作为一种商品,在营销过程中需要有优质的服务来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电力企业要想在电力市场中得到一席之地,必须做好服务市场的服务。建议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互动,有助于服务工作的提升与创新。优质的服务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问题或排除故障方面,而是要从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入手,从供电到用电保证全方位的服务。这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服务与质量双管齐下,赢得市场。

4.灵活的电价营销策略

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都非常重视电价问题,电力企业应该积极推动电价新政策的发展,处理好电度电价和基本电价的比例关系,在定价过程中参考各种影响因素,建立灵活弹性的电价体系,对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电价体系,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人为的影响电价,如人情电,防止其加到一般用户身上。因此,应改革电价结构,净化销售市场,制定长远战略,拓展电力营销市场。

5.规范到位的管理策略

电力企业需要创新转变旧的粗放管理模式,学习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反思内部问题,积极调整内外管理策略,使之可以适应市场的发展,满足客户的需要。完善工作人员的建制,规范管理制度,在用户心中树立优质的企业形象。通过管理策略的调整,还有助于营造市场诚信新秩序。

6.实用的科学技术推广策略

科学技术的推广是创建新理念下的营销策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完善电力营销系统,提高营销的现代化水平,也能实现提高效率的目标。信息技术可以使服务和营销过程制度化、透明化,更有助于得到用户的信任。此外,新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管理水平。

四、结语

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若干问题 篇7

1.1 电力市场的内部环境

在市场化的今天, 电力企业成为独立的组织面对市场的变化与波动, 电力企业进行电网建设与规划成为组织发展和企业建设的重要措施, 电力企业成为电网规划和建设的唯一主体。在这样的电力市场环境中, 电力企业必须遵循企业运行的规律, 尊重企业运行的特点, 将电网规划工作内化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之中, 打造符合电力市场环境和电力企业特点的新型电力规划策略, 提升电力规划的科学性, 提高电力规划的有效性, 做到对电力规划质量的有效保障。

1.2 电力市场的外部环境

加强和全面进行电力规划的外部监督是市场化体制下提升电力规划工作质量的必要手段, 同时也构成了电力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当前, 国家确立了对电力规划的专业监督和系统监管策略, 目标是将电力规划置于市场化、合理化的范围之中, 确保电力企业获得电力规划的实际效益, 扩大电力规划的综合影响和收益。也正是这样的原因, 电力规划正得到外部环境的不断调整和规范, 为电力规划建设和电力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监督和管理的外部空间与环境。

1.3 电力市场的资金环境

电力规划是电力建设的前提, 需要资金作为规划工作的保证。当前, 电力规划的投资仍然以国家投入的垄断性投资为主, 资金环境处于单一、缺乏的状态, 导致电力规划难于迅速而全面的开展, 不能够扩大电网建设整体的资金来源, 加深了电力规划与电网建设深层次矛盾, 给电网和电力企业发展造成制约。

2 在电力市场化环境下做好电网规划的策略和要点

2.1 提升电网规划工作对市场化条件的适应性

在电网规划工作中, 要根据市场化的实际, 针对性地提升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到对市场化和电力实际基础条件的有效适应。要在电网规划中提高输变电容量和水平, 以此来满足在电力市场化条件下各种用电需求增长的实际要求。电网规划要进一步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将更多的主体吸引到电网规划和电网建设的过程之中, 扩大电网规划的影响范围, 体现电网规划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电网规划要体现针对新问题的处理能力, 提升电网规划的水平适应电网建设新情况的水平, 使各类问题在市场化的趋势中得到有效处理。

2.2 提升电网规划工作的确定性和功能性

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出现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使电网规划难于体现功能性, 导致电网规划出现目标、计划、组织、结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电力交易频繁、电力竞争加剧的趋势影响下, 电网规划会出现发展的瓶颈, 不但影响电力企业传输电能和电力安全的目标实现, 也会给电力建设带来不稳定和不连续的实际制约。应该立足于市场化的特点, 深层次认知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本质, 以城市化、市场化发展为前提, 综合平衡经济、城市、环境等各方面影响要素的关系, 处理好电网规划的细节和过程, 扩大电网规划的确定性, 提升电网规划的功能性, 使电网规划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工作, 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的实际和具体情况。

2.3 研发电网规划工作的新模式

传统的电网规划工作体系和模式存在方法陈旧和思维落后的实际问题, 不但阻碍电网规划的经济目标实现, 也会影响电网规划社会效益的体现。新时期应该基于电力企业实际、市场化特点、企业成本水平, 建立起电网规划工作的新方法, 构建和研发适应电力企业的电网规划新模式。在电网规划中, 要强化潮流设计, 通过边际成本、电力传输、线路计算等基本策略和方法, 选择和确定电网规划的新方式。在电网规划中, 应该推行场景设计, 通过负荷分析、用电分类、线路设计等方法确定电网规划的新方法, 有效避免传统电网规划存在的浪费、低效等问题。

2.4 提升电网规划工作的经济指标

新时期, 电网规划应该与收益评价、议价机制、电价形成体系进行深层次整合, 引入更多的投资主体和经济主体, 综合扩大电网建设的资金来源, 通过对经济指标的有效控制, 数字化电网规划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收益, 增加电网规划工作的经济基础与能力, 扩大电网规划工作的影响, 提升对电力环境和电力市场的适应性。

2.5 提高电网规划对不确定性的应对能力

新时期, 在电网规划和电网模型建立中, 应该将不确定性因素的治理作为主动防范的重要目标, 建立起应对不确定性因素的策略和方法, 加强对不确定性信息的分析和研究, 正确表达和处理电网规划的过程和体系, 使电网规划的过程得到优化, 体现主动防范不确定性因素的思想, 提升电网建设的适应能力和应对水平。

3 结语

在当前电力市场化的环境下, 电网规划工作还存在诸多不成熟和待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相信只要立足于电网规划工作实际, 尊重电力市场化的规律, 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 从电网规划的过程和步骤入手, 就能建立起电网规划的新模式, 进而做到对新时期电网规划工作品质、效率、水平的有效保障。

摘要:当前电力市场环境正处于向市场化过渡的关键时期, 通过分析当前电力市场存在的特点和实际, 提供了电网规划工作中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电网规划,电力市场,适应性,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刘铠滢, 蔡述涛, 张尧.基于风险评判的电网规划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7, (22) :45-46.

[2]单葆国, 李言章, 范永忠, 张伟昌.电力市场条件下的输电网规划问题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 2005, (05) :63-64.

[3]宋婷.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可靠性、经济性与全局优化相关问题研究[J].陕西电力, 2008, (01) :18.

[4]王一, 程浩忠.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网扩展优化规划研究综述[J].电工技术学报, 2007, (09) :11-15.

[5]高赐威, 程浩忠.电力市场环境下电网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华东电力, 2005, (03) :3-6.

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 篇8

关键词:智能电网 电力市场 绿色能源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示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241-01

智能电网以实现全社会节能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而电力市场为较好的实现节能效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智能电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力市场的交易平台也更为广阔,发展潜力更为巨大,与此同时,绿色能源的多源化发展又给传统的市场交易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1 智能电网环境给电力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

智能电网即是通过优化模型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预测电能流的情况,如电压变化和用电量分布,为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方及监管单位提供信息决策,最终实现清洁发电、高效输电、动态配电、合理用电的智能电网的目标。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市场将面临的机遇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保证体系

电力市场所输出的商品是电能,而智能电网的内在本质要求是高效可靠的电能质量。由于现代通信技术等广泛应用于智能电网的建设与运作过程中,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更是从发电、电网、用户端等领域对电力系统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监控,使得电能质量的高度可靠性得到了保障。在电厂建设方面,先进的智能电网并网技术将环境友好的分布式绿色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安全可靠地接入电力系统;此外,通过合理的接入容量协调还可将大容量的间歇式能源也可安全地接入电网。这种协调模式在大幅度的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同时还有效地提升了电能质量。在电力技术方面,电力系统中配置有的电压稳定装置及智能无功补偿装置使得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主要是通过高级资产管理系统联合控制,使得电网更加的智能化、多功能化。在用户方面,主要采取了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两种途径来尽可能的将用户端的电网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管理方面,智能电网通过新的负荷侧管理系统引导用户合理的能源消费时段与消费类型,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新能源发展的需要。

1.2 交易主体呈多样化发展趋势

在智能电网与传统的电力市场环境相比,由于信息技术与双向互动通信系统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得到全面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绿色能源像普通的用户一样,也参与到了电力市场的交易中来,这样,电力市场交易主体就逐步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传统的电力生产商、电网运营商、投资商及期货商等统统包含于智能电网体系中。另外,各个分布式能源、微电网以及大量的普通用户也包括其中。以上各市场主体大规模进入电力市场使得市场选择范围更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风险更加分散,从而稳定了电力市场。

1.3 智能交易平台的全面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

电力市场需要不断的成熟和发展,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技术的作为支撑,随着电网信息系统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发挥着越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当前的智能电网系统中已建设有信息交易平台,这大大促进了电力市场的繁荣发展。相对于传统的电网系统,智能电网通过全面化的信息化建设平台,不仅可以监测常规电网的运行状况,对故障进行智能识别和诊断,另一方面,其还可多方位的监测大容量绿色电源的运行状态,这将有效地提高电网的运行安全系数及运行质量,从而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电力市场的繁荣发展。

2 智能电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力市场的新兴化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智能电网通过整合新能源、绿色能源等在为节能效益奠定基础的同时,也给电力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由于受大规模绿色能源接入以及节能调度的需要,电力系统也开始受到一些挑战。

2.1 大规模分布式绿色能源并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电能的需求在急剧的扩张。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对于能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太阳能、核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占整个能源的分布量也在逐渐的增大。而这些新兴的绿色能源都需要并入现有的电网系统中,才能统一进行调度使用。对于现今的智能电网而言,在这些绿色能源的并网使用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难题,最主要的是这些绿色能源难以与传统的电力并在一个电压级别运行。另外,配电网与用户端的的能量流动趋势也将随着发生改变。这样,不仅无形的降低了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绿色能源的利用率。

2.2 大容量间歇式绿色能源并网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就我国目前绿色能源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绿色能源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大容量的绿色能源将是性能源开发的重点,但是目前的电网体系建设依然是以传统的电能输出方式为主体。另一方面,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受制于自身的特点,均为间歇式的能源供给体系。这样给智能电网的推广发展又带来了新的难题,因为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供电特征决定了其供应的电能呈现出明显跳跃性,而且只有在其处于高压供电状态时才能较好的并网使用。不稳定的供电模式将会给整个电力系统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得到突破性的解决,势必将影响各种绿色能源的推广应用,也不利于缓解目前的电能现状。

2.3 广域互联电力系统给电力市场带来的挑战

绿色能源的分布通常会受到地域、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我国来说,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例如,太阳能主要产生于南方一带,而风能则产生于北方地区。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能源并于现有的电网体系中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广域互联电网系统的模式下,电力运行的成本及风险性也将加大。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电力系统必将更加脆弱,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必将减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种绿色能源在逐步的发展,但是如果不解决好不同电源的并网运行问题,将大幅度的减缓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姚建国,严胜,杨胜春.中國特色智能调度的实践与展望[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16~20.

[2] 王锡凡,,付敏.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建设[J].电力技术学报,2009,33(12):29~33.

[3] 光宇,孙英云,梅乍伟.多指标自趋优的智能电网[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3(17):1~5.

[4] 为东.大规模非并网风电系统开发与应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9):1~5.

[5] 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0):1~5.

上一篇:国学启蒙活动教案下一篇:偿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