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付

2024-05-22

偿付(精选6篇)

偿付 篇1

保险监管瞄准偿付能力

1.承保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超出承保能力承保。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条件对承保风险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对历史资料等进行综合预测分析,判断保险标的是否具有可保利益。对超出承受能力的业务通过再保险方式转移风险,以保持公司的财务稳定。如果保险公司不根据自身条件,盲目承保超出其承保能力的业务,又不进行风险转移,随时会招来灭顶之灾。二是自相残杀式承保。各保险公司为了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不惜采用大幅度降低费率、高额返还、高手续费、降低承保条件等手段争揽业务,忽视承保质量,见物就保,见钱就收,放宽保险责任,乃至人为提高保险金额等,使保险经营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率急剧下降,从长远看容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三是以赔促保。保险公司通过先赔偿保户未保险财产的损失,然后再促使其入保。这种承保方式忽视了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对保险公司的发展极其有害,也大大增加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降低了保险公司的总准备金的积累,直接削弱了公司的偿付能力。

2.理赔风险。是指理赔环节中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诈骗赔款、人情赔款、扩大赔款等几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从外部原因看,主要是骗赔。当前骗赔的形式越来越复杂,手段越来越高明,尤其是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诈骗、销脏的一条龙服务,对保险公司管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从内部原因看,主要的风险是保险公司管理制度松弛,内控制度不严,给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3.财务风险。保险公司经营的特点决定了保险赔偿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和赔款金额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平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偿付能力,保证随时能够兑现赔款;否则,一旦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在短时间内支付巨额赔款,很可能使保险公司财务发生困难而带来财务风险。此外,一些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没有充分运用会计谨慎原则实施稳健的财务政策,对本该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等实行少提或不提,导致保险公司自身积累不足,使得偿付能力极其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这是财务风险的又一表现。

4.资金运用风险。一是投资组合不当,资金流动性差。主要表现在长短期投资比例不当,短期投资等容易变现的项目过少,资金流动性差。二是投资于房地产、期货、股票等高风险项目。三是资金运用比例过高。资金运用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资金运用比例过高,资金运用带来的风险也就越大。

以上经营风险的存在,最终反映为保险业偿付能力的不足。加强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是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从而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强保险企业自身实力的需要。

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从财务角度方面看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运作。

1.建立合理的偿付能力考核指标,提高监管的可操作性。

2.建立保险企业风险评级制度。

3.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处理偿付能力不足的保险公司。

切实增强保险业偿付能力的途径:

1.减轻保险业的总体税赋水平。保险公司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市场竞争又异常激烈,为切实增强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建议国家适当调整保险业税收政策,并按扣除应收保费支出后的保费收入征税。

2.增加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资本金是否充足,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当前保险公司资本金状况不容乐观,有的资本金严重失真,资本金不足,与其业务规模和所承担的巨额风险责任不相适应,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3.优先开放再保险市场,加快我国再保险市场建设。

4.搞好资金运用。通过资金运用,使保险资金增值,可以大大增加保险资金积累,从而提高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5.不断提高承保质量、资产质量和资金效益,增强保险企业的偿付能力。

偿付 篇2

一、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概念

(一) 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赔偿或给付债务的能力, 它表现了保险公司资产和负债之间的一种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公司总体财务实力的大小。在某一时点上, 公司总体财务实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资本化力和流动性;二是总体财务实力的延续性。在一定时间段的每一个时点上, 公司都要具备足够的资本化力和流动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经济表现是一定时期内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未决负债之间的差额, 一般由资本金、总准备金与未分配盈余之和来表示。从资产负债表上看, 保险公司的资产主要由资本金、总准备金、未分配盈余、保费准备金和赔款准备金构成。前三项构成了公司的股东权益, 后两项为保险人对被保险人的负债, 也称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计量基础是保险期间的索赔期望或损失期望。如果保险期间的实际索赔或实际损失与索赔期望或损失期望相等, 则保险公司只需把资产维持在保险责任准备金基础上就可以偿付全部债务。然而, 实际索赔总是偏离索赔期望, 所以, 保险公司必须在总资产与保险责任准备金之间保持一定的数额, 以应付实际和期望不相符的情况。

(二)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在现代的保险监管中, 各个国家的监管政策主要是针对偿付能力。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实际是发生超过预期的赔偿或给付时应具有的补偿能力空间。因此,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有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采取定性手段对寿险经营各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以确保寿险公司资产始终大于负债;第二层是寿险公司必须具备与其业务规模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从这个意义出发,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内容包括资产和负债的谨慎评估、寿险公司费率审核、资本金最低要求、保证金和盈余分配的相关要求, 各项责任准备金提取标准和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制定以及寿险资金使用控制等诸多内容。

做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意义重大, 也有一定难度。寿险公司的资产中自有资本比例很小, 大部分都是对被保险人的负债。被保险人生、老、病、死、残等保险事故的风险虽可依生命表、疾病表或残疾表给出估计, 但合同的长期性却使寿险公司的负债总额难以准确把握。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投保人无法正确评价寿险产品, 也无法充分了解寿险公司财务状况, 因此, 寿险公司必须加强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二、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 相关法律不健全

现有的法规和相关规定缺乏科学性操作和技术指南。有关寿险公司资本充足率、寿险资金的投向及资金的变现能力等方面还缺乏一些基本的规定和要求, 而这些都是需要高度重视的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 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建立符合偿付能力监管要求的保险会计制度, 根据目前保险业所遵循的会计制度做出的财务报告并不能满足寿险偿付能力监管的需要, 缺乏一套科学的为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提供必要信息的报表体系和财务报告制度, 有关偿付能力财务指标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三) 精算基础薄弱

到目前为止, 国内的寿险公司, 特别是中资寿险公司仍然缺乏具有国际水准的高级精算师, 整个中国精算师团体还显得很年轻。精算师职业资格的认定、精算组织的建立和各项精算制度的完善等都还处在尝试阶段。由于缺乏独立的精算评估机构对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和财务状况进行专业的审计和评估, 外部对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缺乏可靠的基础。

(四) 人才缺乏与监管技术有待提高

高素质的监管人才队伍是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 但目前既熟悉偿付能力监管政策, 又精通寿险精算和保险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缺乏。高科技的现代化手段, 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够, 监管的技术手段缺乏先进性, 这些都制约着对寿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工作的效果。

三、加强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措施

(一) 进一步加强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

保险监管应进一步加强对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的考核, 结合我国国情, 参照国际惯例, 改进目前最低偿付能力的计算方法, 确保寿险公司对所承担的风险具有足够的赔偿或给付能力, 保证公司良好的财务稳定性和较高的置信度。建立应急机制和化解风险的渠道, 促进寿险业务的健康发展。

(二) 完善寿险财务监管报表体系

寿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是监管中主要的信息来源, 财务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监管的效果。建立起完善的财务报告系统, 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的信息,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美国和欧盟已经建立了统一详细的监管信息报告制度。这些报表系统为保险监管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管发挥了很大作用。我国的寿险监管报表体系从形式上比较全面, 更重要的是财务报告的内容应当与监管的指标体系相配合。在偿付能力静态测试的基础上, 发展偿付能力的动态测试, 适应寿险经营面临的日益波动的利率、汇率等经济环境。

(三) 建立完善的保险业法定会计准则体系

加快保险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建设, 认真研究并借鉴国外保险会计的规范和标准、结合我国保险业发展实际和监管要求, 不断建立完善体现保险行业特殊性的保险业会计准则体系。寿险公司可先按照保险行业通用会计准则 (GAAP) 编制通用会计报表, 再按照保险法定会计准则 (SAP) 调整为监理会计报表, 满足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的不同需要。

(四) 建立预警和偿付能力等级评级制度

通过寿险公司的资产获利能力、资产质量、投资收益、准备金充足率、资本金充足率等体现偿付能力安全性的各项财务指标, 分析3到5年的财务跟踪指标和财务评价等级, 分析发现保险公司经营状况, 评价公司今后的发展趋势。采用财务评价等级制度的方式对公司的大小和财务状况进行分类, 提高监管的精细化程度。目前, 以NAIC (全美保险监督官协会) 的IRIS (保险监管信息系统) 和RBC (基于风险的资本管理方法) 为代表的保险机构偿付能力风险预警机制已经在世界各国广为应用, 我国的保险监管加快监管信息化建设, 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

摘要:中国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寿险企业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监管技术、会计制度与精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我国寿险企业偿付能力监管必须完善财务报表制度,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相结合, 建立稳定会计准则体系, 建立预警和评级制度等有效措施, 为中国寿险业的经营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财务报表制度

参考文献

[1]戴娟.借鉴国际经验加强保险监管体系的建设[J].保险研究, 2004, (5) :54-78.

[2]刘畅.因子分析法在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测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 2005 (8) .

生死偿付关 篇3

可将该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惩罚措施”

因偿付能力不达标,被保监会亮红灯预警。今年3月,长城人寿、幸福人寿、合众人寿和昆仑健康保险四家公司吃到了保监会的罚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背后,是国内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惨淡现实。

保监会动真格

根据3月14日保监会发布的监管函,至2012年4季度末,昆仑健康实际资本为2720万元,最低资本为8324万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32.68%。保监会要求该公司暂停该公司增设分支机构。

幸福人寿实际资本为4.36亿元,最低资本为9.08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48.06%,保监会暂停该公司增设分支机构,并责令自2013年3月20日起停止开展新业务,续期业务不受限制。

截至2012年四季度末,合众人寿实际资本为16.39亿元,最低资本为12.42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2.02%。

长城人寿实际资本为3.68亿元,最低资本为3.56亿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03.34%。

按照监管要求,当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00为偿付能力不足,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50为充足Ⅰ类,偿付能充足率在150以上为充足Ⅱ类。

也就是说,昆仑健康和幸福人寿均属于偿付能力不足类公司。而合众人寿和长城人寿则属于偿付能力充足I类公司,保监会要求这两家险企暂停增设分支机构,并“高度重视偿付能力管理工作,实时监测偿付能力状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偿付能力”。

多家险企中招

早在2004年8月,包括太平洋人寿在内的三家寿险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被保监会点名。

2005年,太保人寿一度因为偿付能力缺口90亿,保监会直接下达了“红色预警”通知。要求太平洋人寿必须在当年10月31日前提交改善偿付能力的整改方案,其母公司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须向太平洋人寿增加资本金。通知还规定,在达到偿付能力规定标准之前,太平洋人寿不得向股东分红、不得增设包括营销服务部在内的分支机构。

与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相比,保险业的偿付能力波动性要大得多。2011年末,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0%、284%、167%,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42、73和31个百分点。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剧烈波动,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疲命于补充资本。发行次级债成为保险公司补充资本的无奈之举,从2009年至2011年,保险公司通过发行次级债融资145亿元、201亿元和579亿元。

因此,偿付能力问题成为了不少险企的一块“心病”。一项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46家寿险公司中,仅有嘉禾人寿一家突破了偿付能力的监管红线,没有满足100%偿付能力的监管要求。

上市路吃大亏

因偿付能力充足率告急而吃亏的,还有去年年底在香港上市的人保集团。纵观人保集团的发展历史,偿付能力充足率欠佳一直是困扰人保集团发展的紧箍咒。

人保集团旗下的子公司面临的偿付压力则更为明显。根据披露,人保健康曾于2007年第四季度至2008年第三季度因未能满足最低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而被保监会采取相关监管措施。2011年,人保财险也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无缘车险自主定价。

而2012年6月30日的数据则显示,人保集团旗下除了人保财险偿付能力为184%,达到II类监管标准外,人保寿险和人保健康险的偿付能力仅分别为136%、101%,资金饥渴症颇为明显。

正因为偿付能力充足率不足,人保集团才赶在年底紧锣密鼓地推进H股发行,通过上市补充股权资本,为集团吸金。

偿付能力不足也一直是新华保险的硬伤。新华保险上市招股说明书的数据显示,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新华保险偿付能力均在40%以下,远远未能达到中国保监会对保险公司不低于100%的最低偿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

去年年底新华保险IPO冲关成功本可以解其燃眉之急,但其上市后实际募集资金的数额却着实不容乐观。

新华保险原本计划在A股上市融资50亿元,但最后实际募集资金大幅缩水28%,仅募集36.86亿元,募集资金净额35.94亿元。

H股方面,新华保险净募集资金约为96.9亿港元。但其当时公告显示,首发上市H股认购的香港公开发售部分并未获得足额认购,认购股份仅相当于公开发售的56%。

资市低迷衍生

“偿付能力不足主要受业务拓展过快或持续亏损、出现大的赔案、退保率激增、新单增速少等因素影响,意味着公司在信誉度以及偿还能力上出现危机,是保险公司整体层面信息的披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透露,在过去监管层更多地从保护保险公司的角度出发,更多的只是披露具体的操作违规案件,偿付能力信息披露并不直接,这样导致保险行业治标不治本。从监管层面公开披露偿付能力信息,对保险公司的监督管理会更加深刻。

业内人士分析,从四家险企的资质来看,过去一年的资本市场低迷可能是导致四家险企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严重不足有可能导致公司惜赔。一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一些偿付能力充足的保险公司也存在一些惜赔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保险公司每年有10%-30%的欺诈赔款,保险公司对赔付非常慎重。

偿付 篇4

保险资产管理的历史演变

保险业的转型发展蕴含了保险从非金融到金融的属性转变。保险业转型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监管环境的变革带来了保险资产管理的大发展。

国内保险业务从1980年开始恢复,当时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渠道是由人民银行批给贷款额度。90年代初期,保险办“三产”成为当时特定时代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的显着特点。1995年《保险法》颁布,保险资金运用有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严格限定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金融债和国务院批准的其他形式的投资。,经国务院同意,保监会做出重大战略部署,在保险业组建了首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化、专业化管理,逐步形成了承保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双轮驱动的格局,将行业从单纯的保险业务发展领入了资产负债协调发展的新历史阶段。此后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不断扩大,保险资金运用相关的工具、渠道、机构、队伍、制度、风险防范及投资收益都获得了重大突破。

保险资产管理的不断发展,为保险资产管理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产组合、提升投资收益、适应保险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随着监管政策的放开,保险资产管理还将出现重大的转型,从单纯的账户管理转向账户管理与产品管理并举,从单纯的管理内部资金转向管理内部资金与第三方资金并举,从被[:请记住我站域名/]动的负债驱动转向资产负债管理,从行业内竞争转向金融业跨界竞争,多元化、国际化将成为保险资产配置的新趋势。

保险资产管理的理论依据

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是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配置的重要理论依据。保险资产管理采用的专业技术及可以作为资产配置的大类资产类别与其他资产管理并无本质差别,这是保险资产管理的普遍性。保险资产管理的特殊性源于保险负债的特殊性。保险资金负债的性质、成本既不同于银行,也不同于信托、基金或证券。负债的.特殊性决定了保险监管政策的差异性和资产配置的独特性。为更加有效地、全面地管理风险、覆盖成本,保险公司开发了资产负债管理模型(ALM),协调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这是保险公司投资的另一重要理论依据。

与其它机构投资者相比,保险投资关注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投资风格更加稳健。一方面,保险业绝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保费计提的准备金,是带有给付与赔偿义务的有成本资金。对于大部分保险产品而言,投资风险基本由保险公司承担。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还面临着监管政策的硬约束,包括资产配置的比例限制、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以风险为基础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等,这与其它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情况有很大不同。这些约束条件的设定,体现了保险公司强化投资风险管控背后的监管意图。

保险资金配置的国际比较

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寿险产品占据全部保险业可投资资产的约70%,并按账户划分为独立账户和一般账户。一般寿险产品(约为寿险资产总规模的70%)除保险保障要求外,部分产品(比如有最低投资回报承诺的产品)还需要满足最低收益目标,对投资标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这部分资金划归到一般账户,资产配置比例由保险公司决定,同时接受监管机构的投资比例限制。

美国保险公司对一般账户大都采取比较保守投资策略,80%以上的资产配置固定收益产品,其中超过70%的资金配置债券,10%左右配置抵押贷款。金融危机后,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控制在3%以内(为2.3%),即便在股票市场牛市的,股票配置的峰值也仅有4.7%。

偿付 篇5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提前还款风险是指借款人在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限内,在还款方式所约定的还款计划外,提前偿还部分或全部贷款余额,以达到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贷款成本的目的。2004年BASEL委员会发布了《利率风险管理与监管原则》,将提前还款现象划分到利率风险中,并将其归为风险来源中的期权性风险。目前我国的银行业整体竞争日益激烈,银行应强调风险管理的理念,积极创新管理方式,以积极的姿态应对贷款提前还款对银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1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特征

1.1 周期性

面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向来都是首当其冲,政府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或对房地产市场直接进行放开调控时,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同时能够利用大环境快速发展,反之则该项业务会受到抑制。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总体呈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增长速度显示出周期性的上下波动。

1.2 风险性

根据发达国家对住房按揭市场的调查与研究,按揭贷款往往在发放之初表现良好,但风险一般在贷款期限的第八年开始慢慢显现出来,就我国商业银行此项业务的开展情况来看,多数贷款的发放时间在2000年之后,同时,由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自身具有周期长、容易受宏观经济、行业状况的等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到,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其风险发生一般比较隐蔽,不良贷款的产生会在今后几年内出现上升势头。

1.3 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构比例不断调整,住房消费需求存在一定的刚性,同时,我国居民收入不断上涨,购买力随之不断提升,住房消费能力也在提高,在我国文化的传统观念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消费理念中,住房往往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支出。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继续拥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2 提前还款对银行的影响

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提前还贷对银行的影响:

积极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提前偿付确保银行提前收回债权,降低信用风险;第二,提前偿付行为使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资产转化为现金资产,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使银行重新掌握资产配置的主动权;第三,提前偿付可以降低银行贷后承担抵押物价值波动的风险。

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第一,银行的利润大多来自存贷款利差,按揭贷款作为优质资产,它的提前偿还将会直接减少银行的利息收入;第二,增加了银行的服务成本。比如需要对原借款合同中的内容重新修正与计算,对提前收回的资金再投资,也会增加了交易成本,此外银行贷前调查产生的费用可能得不到弥补;第三,提前还贷行为的发生可能打乱银行预先制订的资金规划,导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错配,给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不确定性。

3 影响借款人提前偿还的主要因素

3.1 利率

利率是借款人的重要财务成本,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借款人的现金流,因此借款人对利率变化非常敏感。西方传统理论认为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按揭贷款的合同利率时,贷款人开始出现提前还贷的现象,以更低的利率贷款,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当利率不断下降时,新的提前偿还倾向往往较弱,也就是说、提前偿还贷款的借款人对利率的敏感度会逐渐降低,这一现象被称为提前还款的衰竭效应。

然而我国目前的按揭贷款多采取浮动利率,提前还款现象反而出现在利率升高的时候。只要借款人存有多余的资金,首先考虑的就是通过提前还贷避免还款利率上升造成的边际利息成本负担,部分借款人还会缩短贷款期限或增加每月还款额,甚至采取一次性偿清的方式规避风险。

3.2 房价

投资性房产对于房屋价格变化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房价下跌,借款人可能停止月供,形成贷款违约,而房价上涨时,则又会产生提前还贷的现象。当房屋价格不断上涨,达到借款人认可的价位,借款人就会提前还清贷款,把房子卖掉以获得远大于其他金融产品投资的收益。

3.3 收入

我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借款人年龄段集中在中青年阶层,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他们作为借款人,其收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因其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工作经验的积累而逐渐提高。预期收入的变化不仅仅会影响到借款人的还贷能力,还会使借款人的理财理念发生变化,可以采用的理财手段也不断丰富。除开正常的生活开支和其他消费后,借款人的收入只要还有足够的剩余,他就可能用于提前偿还贷款。

3.4 债龄

按揭贷款的偿还期限也是提前还款的潜在诱因。国外学者的研究表明,贷款发放后前三年内发生提前还贷的可能性较小,随着贷款期限逐年增加,发生提前还贷的概率也在增加。原因在于单个家庭其生活环境和消费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大可能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发生提前还贷几率较小;随着贷款期限的不断增加,家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变化,这时,自愿提前还款或非自愿的提前还款的发生就可能大大增加了。

4 按揭贷款提前偿还预测模型

由于提前偿付的未来现金流是未知的,最初人们仅凭历史数据来估计未来的提前偿付行为,如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公布的按揭贷款生存表;逐渐,学者们开始运用数学模型对提前偿付的行为进行描述,如美国公共证券协会研发出的PSA比率模型。目前对提前偿付行为模型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对按揭贷款的提前偿付率进行预测进而对未来现金流作出估价。本文尝试将协变量(covariates)引入生存函数(Survival function),以期提高模型对提前偿付率的解释程度。

4.1 生存函数与危险函数

生存函数表示到某时点为止某事件仍未发生的概率分布,从开始到某事件发生的时点就称为“生存时间”。我们可以看出,生存时间是一个随机变量,假设其为T,则其生存函数可以表达为:S(t)=P(T≥t)

生存函数也可以用危险函数(Hazard function)表示,危险函数是一种条件概率,表示借款人在t时间后贷款仍然续存的条件下,下一瞬间提前偿还的概率,因此从数学表达上看,危险函数与生存函数是等价的,两者关系如下:

或者写为:S(t)=e-H(t)

4.2 比例危险模型

来自国外的经验数据支持已贷时间与提前偿还行为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但生存函数中的已贷时间并不能完全解释许多时间以外的因素,比如外部市场的利率变化、借款人自身的情况等因素均未纳入解释变量。

如果我们在前文危险函数的基础上同时考虑借款人自身或外部环境的特征,那么表示这些特征的变量就是我们要考虑的协变量V=v(1,v2,…,vi)(i≥1)。本文参考Cox(1984)的PHM模型表达,并假设加入协变量函数后,与危险函数有乘数效果,则模型可改写为:

其中h0为风险函数的基准函数,表示只考虑时间影响的提前偿还率,g(v)表示除时间因素以外的解释协变量函数。此模型表明提前偿还随已贷时间以及利率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本文假设h0(t)服从log-logistic分布,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

对于g(v)的函数形式,我们沿用Cox模型,于是:

由比例危险函数得到提前偿还率以后,就可以使用PSA模型计算出条件提前偿付率CPR,并转换为单月提前偿付率则为:

该预测模型的主要优点在于将提前偿还风险分解为两个部分:贷款历时因素与特定的其他因素。历时因素即前文第三节提到的债龄,其他因素又分为两大类:系统性协变量和非系统性协变量。系统性协变量是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如第三节提到的贷款利率与市场利率之差;非系统性协变量关注的是特定客户的非系统性风险,比如前前文提到的收入以及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等。

5 提前偿还的风险管理建议

5.1 构建提前偿付行为的统计数据库

对提前还款的风险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就是能够准确的预测提前还款发生的时间和金额,从而确定提前还款导致银行现金流的变化,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按揭贷款提前偿付问题研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数据。银行应建立关于提前还款行为的数据库,把握提前还款的基本规律,开发出适合我国居民收入、融资心理和理财观念的提前还款预测模型,及时调整资产配置计划,对提前还款导致的现金流预先统筹规划,为科学管理提前偿付风险奠定必要的基础。

5.2 科学设计违约金制度

银行对借款人收取违约金实质就是针对借款人的还款违约行为对银行随之产生的一系列损失的风险补偿,这也是银行有效管理提前还贷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发达国家的活跃银行己经普遍采用多种多样的违约金制度来应对提前还款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也应该根据自身个人按揭贷款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创建一些科学灵活的违约金制度,最大程度的稳定因提前还款行为带来的银行现金流变化。比如可以采用违约金收取可以以梯度形式收取,即设置一个固定的基本违约金,然后随着还款时间不断延后,违约金的金额也不断减少,最后降为0。比较常见的就是所谓的“5-4-3-2-1-0”制度,规定在某一年提前还贷的违约金为贷款金额的5%,翌年为4%,第三年为3%,依此类推,最后在六年以后不再收取违约金。

5.3 设计多样化的还款方式

每个借款人收入情况不一样,还款能力也是千差万别,但目前我国银行多数采用的是每月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对于银行或借款人来说,管理起来的确比较方便直观,但却不能满足借款人多样化的贷款还款需求,借款人每月的借款成本现金流出与其收入的现金流入存在缺口。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借款人的当前收入情况与预期的收入变化选择不同的还款方式,以减少提前还贷行为发生的概率。

对于每月收入现金流比较稳定的借款人,一般的每月等额本息的偿还方式比较适合他们的情况,整个贷款期间内偿还比较均匀,没有大的波动。

刚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收入水平一般较低,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一般会逐年增加,其还款能力肯定随之不断增强,银行对他们可以采用每月或每年递增的还款方式,增长速度可以不变也可以变化。

此外还有不少借款人有两份或两份以上的工作,即他们有多个收入来源,而且每种收入来源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他们在找银行贷款,签订合同时候也采用的是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的方式,若某时他们的收入来源发生了变化,借款人很可能提前归还贷款。面对这类借款人,银行可以考虑逐月或逐年递减的还款方式,这种方式贷款前几年本金归还的多一些,到了贷款期限末几年,本金和利息的负担都大大减轻,从而减少借款人在贷款期限的前期提前还贷发生的可能性。

5.4 积极开发按揭贷款关联产品

当借款人手积攒了足够多余的资金,就可能用来提前还款,降低融资成本,但此时借款人也产生了利用富余资金再投资的机会成本。对此,银行可以将个人按揭贷款和个人理财业务融合起来,变被动接受借款人的提前还贷为主动管理和经营风险,同时还可以满足客户融资意外的服务需求,推迟借款人提前还款的时间。

银行可以将借款人的还款账户与理财账户联动管理,根据借款人理财账户上的余额确定借款人的还款行为预期。当月的贷款利息依据该月所剩本金扣抵理财账户当月日均余额计算,随着抵扣的本金不断增加,房贷的年限也随之缩短。在偿还贷款的同时,使借款人持续保有使用理财账户资金进行投资的灵活性,借款人的借款利息支出也实现了降低。

5.5 开展按揭贷款证券化

通过按揭贷款的证券化将提前还款风险从银行转移到实施按揭贷款证券化的专业机构(SPV),再通过发行按揭贷款支持证券(MBS)将风险部分转嫁至更能承担长期债权的机构和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身上。设计证券时应充分体现灵活性,考虑投资者多样化的投资需求,例如不同种类,长短期限和偿还次序的安排等等;通过设计证券特征上的不同实现提前还款风险的重新配置,并分配给不同偏好的投资者,按揭贷款发行利率与证券发行利率之间的利差即为银行的利润来源。

参考文献

[1]Jerry Green,John B.Shoven.The Effects of Interest Rateson MortgagePrepayment[J].Journal of Money,Credit and Banking.Vol.18,No.1,1986.

[2]Urs W.Birchler,Diana Hancock.What Does the Yield on SubordinatedBank Debt Measure?[J]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ussion Series,2004.

[3]Schwartz E.S.,and Torous W.N.Prepayment and the Valuation of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J.Journal of Finance,1989,Vol.44,(2).

[4]Lane W.R.,Looney S.W.An Application of the Cox ProportionalHazards Model to Bank Failure[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86,10.

[5]Bownan K.O.,Shenton L.R.,Weibull distribution when the shapeparameter is defined[J].Computation Statistics&Data Analysis,2001,36.

[6]付小玲.住房抵押贷款提前偿付的风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10).

[7]吴青.住房抵押贷款提前还贷风险分析及管理[J].南方金融,2005,(5).

浅析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 篇6

欧美两个体系针对寿险与非寿险的不同风险因素,规定了不同的边际偿付能力要求。对寿险与非寿险规定不同的边际偿付能力要求原因是:寿险由于保单期限长,资产风险很大,责任准备金必须以预定的利率增值,而赔款波动较小。非寿险则往往因保单期限短,资产风险相对较小,边际偿付能力主要取决于赔付的波动。

1.欧盟对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欧盟对非寿险业应具有的边际偿付能力的计算方法如下:

以保费收入为基础计算的保费指数或以实际的理赔额为基础计算的损失指数来表示,取其中数值较大者。

(1) 保费指数:

SB=[0.18×min(10Mil.;BP)+0.16×max(0;BP-10Mil.)]×man(;0.5)

其中, SB是保费指数,Mi1一百万欧元,BP为上年度总保费收入, 为自留比例,AWN是净赔额,AWB是总赔付额。上年度总保费收入1000万欧元及以下的部分风险系数取0.18,超过的部分风险系数取0.16,健康保险业可以再取它们的三分之一,即系数取0.06和0.0533。

(2) 损失指数

SS=[0.12×min(80Mil.;ZV)+0.23×max(0;ZV-80Mil.)]×max(;0.5)

其中, SS是損失指数,ZV为过去3年的平均理赔给付额。过去3年平均理赔额小于8000万欧元的部分风险系数取0.26,大于8000万欧元的部分系数取0.23,健康保险可再取其三分之一,即系数为0.0867和0.0767。

欧盟非寿险业边际偿付能力为:SM=max(SB,SS)。

例:欧盟某财产保险公司的上年度保费收入为5000万欧元,过去3年的平均理赔给付额为4200万欧元,自留比率为0.6。

在计算偿付能力时,按保费指数计算的边际偿付能力为:

SB=[0.18×min(1000,5000)+.016×max(0,4000)]×max(0.6,0.5)=492万欧元

即按照保费指数计算的编辑偿付能力为492万欧元。

按照损失指数计算的边际偿付能力为:

SS=[0.12×min(8000.4200)+0.23×max(0,-3800)]×max(0.6,0.5)=302.4万欧元

即按照损失指数计算的边际偿付能力为302.4万欧元。

按照欧盟对非寿险业应具有的边际偿付能力要求,该公司应具有的偿付能力为:SM=max(SB,SS)=max(492,302.4)=492万欧元。

2.美国的规定。美国对非寿险业应具备的边际偿债能力做了如下规定:

(1)资产风险R0:附属公司的担保与或有债务,根据附属公司的风险资本确定;

(2)资产风险R1、R2:其中指固定收益债券和短期投资风险,指证券、不动产与参股风险,均通过乘以规定风险系数加以计算;

(3)信用风险R3:以分保部分的风险资本的50%及其他应收款项乘以规定风险系数计算;

(4)承保风险R4、R5:其中R4指赔款准备金风险(通过准备金乘以规定风险系数加以计算+R3;R5指承保保费风险,根据公司的平均赔付率和市场赔付率确定。

非寿险公司总的风险资本为:TRBC=

可见,欧美对寿险业与非寿险业分别规定了不同的边际偿付能力要求。

3.不同水平的监管措施。按保险公司失去偿付能力的风险程度, 各国规定了不同水平的监管措施:

(1)欧盟规定三种监管水平:

①1/3SM

②GF

③ARM

(2)美国规定四种监管水平:

①150%<<200%,为公司行动水平(company action level),此时公司需要向监管机构提出恢复偿付能力的计划。

②100%<<150%,为监管行动水平(regulatory action level),此时除公司要提出恢复偿付能力的计划,监管机构还要进行分析并采取适当措施监控公司行为。

③70%<<100%,为授权控制水平(authorized control level),此时监管机构有合法理由对公司进行重组或清理。

④<70%,为强制控制水平(mandatory control level),此时要求监管机构完全接管该公司进行重建或清理。

尽管欧盟监管措施分为三种,美国监管措施分为四个水平,但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都是将保险公司实际具备的边际偿付能力与应有边际偿付能力进行对比。两者差异的不同程度反映了保险公司失去偿付能力的风险程度不一,监管部门据此可以采取相应的行动。

二、我国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

我国的保险监督委员会(保监会)2003年3月24日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的规定:财产保险公司应具备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为下述两项中数额较大的一项:

1.最近会计年度公司自留保费减营业税及附加后1亿元人民币以下部分的18%和1亿元人民币以上部分的16%;

2.公司最近3年平均综合赔款金额7000万元以下部分的26%和7000万元以上部分的23%。

综合赔款金额为赔款支出、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分保赔款支出的和减去摊回分保赔款和追偿款收入。经营不满三个完整会计年度的保险公司,采用上面①项的标准。

中国保监会还相应地制定了一些处理措施,如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等于实际偿付能力额度除以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对偿付能力充足小于100%的保险公司,中国保监会可将该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以下监管措施:

(1)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在70%以上的公司,中国保监会可要求该公司提出整改方案并限期达到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要求,逾期未达到要求的,可对该公司采取要求增加资本金、责令办理再保险、限制业务范围、限制向股东分红、限制固定资产购置、限制经营费用规模、限制增设分支机构等必要的监管措施,直至其达到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要求。

(2)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在30%到70%之间的公司,中国保监会除采取前款所列措施外,还可责令该公司拍卖不良资产、责令转让保险业务、限制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限制公司的商业广告、责令停止开展新业务以及采取中国保监会认为必要的其他措施。

(3)对偿付能力充足率小于30%的公司,中国保监会除采取前两款所列措施外,还可以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对保险公司进行接管。

三、各国保险监管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的监管模式基本采用了美国的思想,即日常监管和最低偿付能力监管并重,某些监管指标也借鉴了美国的保险监理信息系统。但是,边际偿付能力的计算模型借鉴的是英国的模型。虽然中国保监会已于2003年初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提出了衡量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状况和最低偿付能力的标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保险公司并未完全按照《规定》执行,结果造成现有的偿付能力的制度规定和具体做法不能完全适应偿付能力的监管目标和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偿付能力额度计算方法和规定仍是照搬国外相关法规,缺乏可行的资产认可和实际负债界定制度的支持。

2.没有建立完整的数据库。我国保险业才刚刚起步,没有出现破产或发生偿付能力危机的公司;与此同时,进入稳定经营状况的经营主体却是屈指可数。我国迄今还未建立起较为全面的数据库,有关中国保险公司的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难以获得。欲建立预警机制或相关研究,无法获得足够的样本数。

3.没有建立符合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会计制度。目前保险业所遵循的会计制度均是财政部颁布的行业制度,这些制度所依赖的会计假设、会计目标与保险监管会计制度的假设、目标是有差异的。

保险监管的会计制度是保险监管部门根据谨慎原则,基于保险公司停止经营新业务、处于清算状态的假设条件,但保险公司仍然有足够的资产偿付其债务的制度,其核心任务就是如何对保险公司的资产进行评估和认可。它与我国财政部门制定的财务制度有很大的区别。

4.为充分考虑保险公司承保风险的能力。对于资产的流动性问题也未能考虑在内,尤其是对公司的现金流量几乎没有分析,还有诸如经营管理风险等也未加考虑。

5.缺乏一套偿付能力预警系统。公司的偿付能力低于法定偿付能力额度之前,公司财务的各个方面都应有所体现。美国用了两套财务指标体系作为公司偿付能力的预警系统,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公司的一些潛在问题。我国目前缺少这种规范的指标体系,虽然我国在《保险公司财务制度》以及一些保险管理规定中设计了一些财务指标,但这些指标还不能全面的说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情况,而且指标值正常范围的设定也十分粗略。

6.预警性保险监管不及时,信息披露频率低。财务指标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不能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变化,可能会丧失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时机。当前,我国偿付能力监管的信息建立在每年一次的审计报告、精算报告和公司年度财务报告的基础上,而报告的提交要到第二年度的前6个月内,时间跨度长,指标分析不能动态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对基层保险机构严重影响到偿付能力的行为更无法及时监控。

另外,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不能只考虑总额,还必须考虑资产的风险,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具体实施任何有关于实际资产的种类及其认可率的文件。如何规定实际资产的认可比率,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在偿付能力额度的监管方式上采取了欧盟的方法,没有采用风险比率。美国的风险资本系统是美国工作小组经8年研究而定的,其计算较为烦琐,且主要以对资产的监控为主,对资产按风险程度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中国的实际与此有一定的距离。中国保险投资一直受到限制,保险公司的资产类型比较单一,没有必要过细地划分风险。相反,中国寿险公司的风险更多地体现在负债一方,即各项准备金的足额提取和累积。可见,其他国家和地区若不根据具体情况,直接套用RBC可能会因公司组织形态、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等不同而对偿付能力状况造成扭曲。

参考文献:

[1]栗芳:英国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监管.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年第九期

[2]伍再兴:新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评述上海保险.2000年第六期

【偿付】推荐阅读:

上一篇:电力公司市场环境分析下一篇:中考英语试题考点分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