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导入

2024-09-19

数学课的导入(精选12篇)

数学课的导入 篇1

摘要:课堂的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开始之时, 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一种方式.课堂的导入, 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 以有效的导入方法来激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为整个课堂的成功铺下基石.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入技巧,悬念,故事,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 课堂导入作为起始环节, 演绎着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将学生们很快带入上课的氛围, 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引导学生们更好地去学习数学知识.同时, 一个不好的课堂导入, 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难以将学生们分散的注意力聚拢起来, 以致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们心思涣散, 这自然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由此, 我们可意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导入, 才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们常常说到“万事开头难”, 课堂的导入也是一样,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根据教材内容, 精心地设计课堂的导入.多年来, 笔者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一直努力探索着, 并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方法.一、悬念导入法悬念, 即是指悬而未决的问题, 往往能够激发起人们迫切想要探知真相的欲望.因此, 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点, 在课堂导入中, 结合课堂内容, 精心地设计存在悬念的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理.通过这样的悬念设置, 不仅仅能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而且能够让即将学习的内容蒙上一层神秘感, 促使学生们自觉地去探索真相, 进而将学生们引领到跃跃欲试的课堂氛围中.这样的课堂导入充满了趣味性, 且取得的学习效果也好.例如, 笔者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 就精心设计了这么一个悬念:“一个人想要测量一棵参天大树有多高, 不用爬到树上, 只测量了树的影子, 就算出来树的高度了, 你们猜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时学生们往往就会开始热烈讨论起来.笔者借着学生们讨论时活跃的气氛, 为学生们揭晓答案, 说“这个就运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原理”, 而这同样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 到底怎样运用这个原理的呢?通过这样一个带有悬念色彩的事例, 激发起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充满激情地进入课程的学习.二、亲自操作导入法在课堂的导入中, 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性, 将学生们的兴趣激发出来.亲自操作导入法, 即是指学生们亲自动手去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亲自操作导入法, 在笔者看来, 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更容易的将每一名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因为, 从课堂的一开始, 就需要学生们自己亲自去动手操作.“说得再多不如做得多”, 往往通过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 才能够发现在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这比仅仅通过老师语言的描述与提醒感受更加深切, 且通过学生们自己的亲自操作, 该知识点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往往也更加深刻.故们入学美以定传生学了声象时们有欣通为导过海一化们探节我法去2版例如, 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们自己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三角形, 然后将这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 再将其拼在一起, 这样我们会发现其内角拼和起来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由此, 在实践中, 我们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三、故事导入法在课堂的导入中, 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以童话趣味故事或者历史上数学家们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 激发学生们的课堂兴趣.故事, 往往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作为课堂的导入, 趣味故事往往能够达到调节课堂活跃气氛的效果, 而数学家们的故事往往能达到激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的效果.例如, 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课时, 笔者就常常会谈到美国总统伽菲尔德的证法.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有400种以上, 而伽菲尔德因为一个小男孩的问题, 而潜心探讨勾股定理, 并且作出了简洁的证明方法.这一直成为数学史上所传颂的一段佳话.通过故事导入法的形式, 不仅能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领略数学家们的人格魅力, 同时, 还能帮助学生们拓宽自己的知识眼界, 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四、多媒体导入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 多媒体早已逐渐地登上了教学的舞台, 在教学中发挥着它独特的优势.多媒体集聚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 使其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在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同时, 其直观形象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解释了知识点, 为教师们减轻了一些教学压力.在数学教学中,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 课件的演示, 音频的播放, 视频短片的欣赏, 等等.数学, 是一门逻辑性较强, 且较为抽象化的学科,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 将其抽象化恰当地转化为形象, 更容易为学生们所接受, 所理解.例如, 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 在课堂导入中, 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放映一个太阳从海面升起全过程的短片给学生们欣赏, 并一边讲解太阳在某一时段时与海平面的关系.我们可以把太阳当做一个圆, 将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 太阳慢慢升起, 与海平面位置关系逐渐发生着变化, 先是相切, 然后相交, 最后相离.通过多媒体的播放, 学生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初步了解到直线与圆的关系, 学生们的探知欲望就很容易的被调动起来了.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 课堂的导入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 它关系着整个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有效的适合我们学生需求的导入方法, 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关成志.初中几何教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

[2]郑强,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西安:西安出版社, 2011.

数学课的导入 篇2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意识是一种总想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的意愿和态度。创造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同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产生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勇气。创造意识来自于问题的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引导他产生创造的冲动。波利亚指出“学习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在问题解决的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

小学数学课导入的艺术 篇3

一、生活实际导入式

数学源自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因此,笔者以为数学课的导入应尽量应走近学生的生活,出发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找一些让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有利于整个教学过程的生活例子。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时,笔者经过一番思考后,从文本出发,但又高于文本,从去年学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教学,整节课学生从头到尾兴致都比较高涨,解决起问题来显得很有针对性,成功解决后又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非常好。孩子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老师或许有着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但学数学的终极目标是服务于生活,因此,采用生活实际导入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一旦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必定会事半功倍。

二、以旧引新式

迁移规律告诉我们,当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将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抽取出来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为引进新知铺路搭桥,形成正迁移。如笔者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带领学生将分数和百分数的转化和分数应用题温习了一下。如“一桶柴油倒出 1/5刚好12升,这桶柴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的“1/5”改为“20%”,学生很快能在新旧知识间找到一个连接点,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旧知识得以巩固,同时新知识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此外,还有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就更加深刻。这样的导入方式,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三、激疑导入式

我们都知道,思起于疑。因此,我们应根据教学目的,紧紧抓住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再加上对数学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的紧密结合,将学生导根究底的心理趋向有效激起,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将好奇心升华为一股强烈的求知欲。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初源泉,也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是学生保持不断探究的动力。所以,导入中善于设疑、激疑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笔者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 时,是这样导入的:20÷2=( ),200÷20=(),2000÷200=( )。之后再让学生猜想:200000000000÷20000000000=( )。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给激发了出来,他们也进行了认真思考,个个跃跃欲试,在孩子们全神贯注的片刻,笔者不假思索地将结果填了出来,在孩子们惊讶的表情中,笔者看到了他们心中的疑惑。接着,笔者又依然迅速地报出了很多个与它结果相等的许多不同的除法算式。这时,孩子们更诧异了,他们迫切地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想的,其中会有怎样的诀窍,一副如饥似渴的样子。这时,笔者顺水推舟,导入新课“商不变的性质”。实践证明,本堂课气氛好,学习效果也很好。

四、故事导入式

孩子们都喜欢挺故事,因為他们都富于幻想,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有时可以将某些数学知识编成故事,寓教于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这一知识点时,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有位老爷爷临终前决定将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三分之一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六分之二,老三分到了这块的九分之三。老大、老二却觉得自己吃了亏,于是三兄弟大吵了起来。阿凡提刚好路过此地,问清缘由后,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就简单了说了几句话,便平息了这场争吵。那么阿凡提究竟说了些什么呢?孩子们都特别想知道。笔者就这样用与教材有关的故事引入,课堂呈现出“洗耳恭听”的势态,效果颇佳。

五、游戏导入式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倍受他们欢迎的。如笔者在教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创设了一个夺旗比赛游戏来引入新课。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请两个学生站在教室后面同一起点上,并同时出发,目标是以谁先拿到讲台上的红旗为胜。规定一位同学直走到讲台,另一位同学则从后门走出教室通过走廊再走进前门到达讲台。游戏开始后,走直路的学生很快就把红旗夺到了手,这时,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发表了意见:“这样是不公平。”笔者顺势追问:“你们说这个游戏规则不公平,理由又是什么呢?”“如何做才能公平?”这时,学生们展开了一番热烈的讨论,很快他们的意见达成了一致,掌握了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像这样,游戏给学生创设了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

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篇4

一、情境导入法

生活实例生动具体,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和揭示事物的一般规律, 是探求知识的重要途径, 也是引入课程的良好方法.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悟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领略数学的无穷魅力. 如果能从实践入手, 以公理的产生过程为突破口, 凭借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就可以达到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 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样, 无论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教学效果来看, 都比直接给出公理好得多.

二、剖析导入法

即对所讲内容的标题 进行剖析 解释导入 新课. 如在讲“黄金分割 ”一节时 , 我是这样开讲的 : “同学们 ,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 当你打开电视观看文艺演出时, 舞台上的主持人一般不站在正中或台角, 而且在偏左或偏右一点, 这是因为他站在‘黄金分割’点上时是最美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

三、趣味导入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 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才能为学生所喜欢. 生活化的数学内容, 能够赋予数学足够的活力与灵性. 通过一个现实的生活情景,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把教学的难点解决了, 不仅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而且可以把数学思想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避免了生硬的说教,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巧妙地把学习内容蕴含其中的趣味问题, 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能使学生在玩中学习, 在乐中思考,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故事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的现实生活, 结合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创设吸引人的故事情景, 通过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情景, 将抽象的数学理念融入到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中, 能使学生有所感悟, 有所体验, 也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词语导入法

先用精确简练的语句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或关键语句,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大致了解, 以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如在“列方程 (组 ) 解应用题”时即会用“数学语言” (数学、定理、公式等) 表示“普通语言”, 再指出行程问题中有相遇、追及、航行等问题.

六、热点导入法

数学课堂如果能适时适度的导入新闻热点问题, 与所学数学知识相联系, 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 在讲授“科学记数法”一课时, 插播了一段新闻“神七”升空, 使学习注入了很高的热情,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七、游戏导入

游戏导入法就是在呈现新知识前组织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 通过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游戏能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 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的协调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把游戏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八、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内容, 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课堂教学中, 适当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疑虑困惑, 积极思考.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也认为, 在学习时, 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 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让学生有所发现.

导入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略谈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技能 篇5

导入技能是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用巧妙的方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引导学生积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上来的教学活动方式.好的导入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好导入的方法,就会过到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导入技能的理论依据是启发式教学思想,而导入技能要遵循的原则有以下个: ⑴ 要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导入要针对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学生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心理、兴趣爱好等特征做到有的放矢.“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所以,导入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⑵ 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导入设计应该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基础之上,要确保导入内容的本身的科学性,即做到导入内容准确无误.导入的科学系统要素包括人的要素(教师和学生),物的要素(导入材料),操作要素.导入材料与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是联系以上各要素的主线,是决定整个导入设计的关键因素.因此导入要具有科学系统性. ⑶ 要具有启发趣味性 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富有启发趣味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能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促使学生自主进入探求知识的境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因此,教师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⑷ 要具有操作简洁性 导入要精心设计,要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力争用最精练的语言,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接受或掌握,并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可操作性是联系师生与导入内容的桥梁,是课堂导入设计的重点部分. ⑸ 要有关联时效性 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导入要善于以旧拓新,温故知新.导入内容要与新课内容紧密相连,能揭示新旧知识联系的交点.使学生认识系统化.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只是盛宴前的“小餐”,而不是一堂课的“正传”,所以时间应该紧凑得当,一般控制在2―5分钟之内,如超过则可能喧宾夺主.(6)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 要想使新课的开始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就需要教师讲究导入的语言艺术.考虑语言艺术的前提是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所以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的语言艺术.导入没有固定的形式,有很多种类型,主要有:原知识导入法、类比导入法、实践导入法、悬念设疑导入法、演示教具导入法、直接导入法、趣味导入法等.课堂教学中采用何种类型,依情况而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原知识导入法 从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的目标,这是数学教学最常用的导入方式.原知识导入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而切割线定理,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发现一串新知识,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悬念设疑导入 悬念设疑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引起思考,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我向同学们说,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浅议数学课的导入技巧 篇6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一堂课的好坏,导入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导入不仅是一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上课开始就能提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有趣的或带有挑战性的问题,用生动精确的语言描绘出问题的要点,抓取问题思考的感情线索,那么就会给学生创设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的活动调节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那么如何创设导入的教学情境?结合平时的教学,本文就初中数学的课堂导入技巧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生活情境导入

数学新课标提出:“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课题学习》中“是赢利还是亏损?”一课,学生对利润、成本、利润率等概念较为模糊,为此在课堂的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首先由学生甲学生去进货,一件衣服100元,然后甲标价300元进行销售,学生丙来买衣服,与甲讨价还价,最后丙以4折的价格买下这件衣服.学生活动完后,我提出问题:甲赚钱了,赚了多少?收益了百分之几?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很快得出:300×40%—100=20(元);20100 ×100%=20%.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就指出:100元是成本,300×40%为售价,20元为利润,利润率是20%,所以利润=售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由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很快被调动起来,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因此,合理创设导入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例导入

即设计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使所要学习

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繁忙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可曾留心一下身边美丽的事物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美丽的南宁,走进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中,先给同学们欣赏几幅美丽的图片,看看大家从中可以找到哪些熟悉的图形?”同时用多媒体演示南宁各著名的建筑物图片:人民会堂、科技馆、会展中心、南湖公园的亭榭等,该导入既联系了实际,又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导入自然,简单实用.

三、悬念导入

这是一种通过设置悬念来将学生引入求知情景中的导入方法.教师在导入时,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困惑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分析问题,探求答案.如在学习《圆》一课导入时,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科技馆的一处展示台有一个轨道和两部小的单车,其中一部的轮子是圆的,另一部的轮子是矩形.我8岁的孩子进去把这两部车都踩过了,然后她问:“为什么踩长方形的轮子的车子会感到颠抖,而圆的轮子的车平稳呢?同学们,你们能帮我向我的孩子解释吗?”这吊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纷纷动脑思考讨论,这就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地活跃起来,课堂效果也会很好的.这正像一位著名学者说的:“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故事导入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教员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学生注意.”以故事导课的魅力正在于此.讲一个鲜为人知、充满悬念而又扣人心弦、富于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会令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神奇而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这样既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导入新课,又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给学生讲了如下的故事:传说国际象棋是舍罕王的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发明的.他把这个有趣的娱乐品进贡给国王.舍罕王对于这一奇妙的发明异常喜爱,决定让宰相自己要求得到什么赏赐.西萨并没有要求任何金银财宝,他只是指着面前的棋盘奏道:“陛下,就请您赏给我一些麦子吧,它们只要这样放在棋盘里就行了:第一个格里放一颗,第二个格里放两颗,第三个格里放四颗,以后每一个格里都比前一个格里的麦粒增加一倍.圣明的王啊,只要把这样摆满棋盘上全部六十四格的麦粒都赏给你的仆人,他就心满意足了”,舍罕王听了,心中暗暗欣喜:“这个傻瓜的胃口实在不算大啊.”他立即慷慨地应允道:“爱卿,你当然会如愿以偿的!”几天后,卫兵来报告,国库里全部的米都不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国王这才傻了眼.同学们,为什么国王会傻了眼?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这故事必然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其后再引入,至此,教师点出有理数的乘方课题,以故事成功地完成了导入.

五、直接导入

在一节课的开始,教师直接提出需要学习的中心内容,点名课题,迅速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引向所要探索的问题,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并很快地进入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此法较适用于内容比较直观机械,如公式,定理等的教学.不过,采用此法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在课堂练习上精心准备,可设计一些新颖有趣或者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内容安排上有起伏,适当安排一些让学生受挫折的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六、类比导入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性质、定理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利用类比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可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课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知识点进行类比,可以将“已知”和“未知”自然的连接起来,温故而成为知新的基石,课堂教学可望收到满意的效果.

俗话说:“教无定法”.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运用最佳的导入方法,快速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课的导入 篇7

导入新课一般指一堂课开始,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环节.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设计, 能使课堂教学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本人从事初中数学教学16年, 总结出以下几种导入技巧.

1. 实例导入

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导入, 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欲, 而且可以使学习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如:九年级“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举例”, 教师可提出:“你有办法计算出学校国旗旗杆的高度吗?”或者问:“大家都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利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方案, 求学校操场芒果树的高度.”这样的导入既联系实际, 又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课堂教学朴素自然, 简单实用.

2. 生活情境导入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七年级上册“直线公理”, 教师可提问:“运动会体育老师画100米直线跑道时, 需几名同学帮助拉线来画呢?”学生就会议论纷纷, 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再如:九年级上册“概率”, 教师可提问:“平时两个队进行拔河比赛时, 大家为什么愿意用‘剪刀、石头、布’的方法确定场地呢?”这时, 学生就会大声嚷嚷:“因为这样做, 对双方都公平.”教师趁机说:“我们这堂课就用数学知识来体验一下其中的奥秘.”所以, 合理创设导入情境,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3. 活动导入

活动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 激发学生直觉思维.如:八年级“三角形全等判定”, 教师布置同桌的两名学生合作, 各自画一个三角形, 让它满足三角形六个元素中的三个, 然后把画得的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 看看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合.这个活动可以通过实际操作, 学生发现任意选择三个条件, 有些可以得到三角形全等, 有些得不到, 这样就能使本节的新课自然导入, 这样对于课堂中得出判定方法“ASA、AAS、SSS、SAS”很有帮助.

4. 悬念导入

上课时教师给学生假设一些疑问, 设置悬念, 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处于“心欲求而不得, 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

如:八年级上册“作轴对称图形”, 如图所示, 要在河边L上建造一个供水站, 分别向A, B两村供水, 供水站要在河边的什么地方, 可以使所用的水管线最短?你可以在L上找几个点试一试, 能发现什么规律?

这种设置障碍的方式, 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又比如: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 老师提问:“直角三角形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 只要知道其中两个元素 (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 , 就能求另外三个元素, 同学们不妨出题考考老师, 看看是否真有这么一回事.”此时的学生能考老师, 热情高涨, 对整节课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5. 以旧引新导入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 使知识递进, 增加知识坡度, 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 自然引出新课的课题.

如:八年级上册“乘法公式”, 教师导入新课时, 可以让学生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计算几道题, 并提问:你发现什么规律? (1) (a+1) (a-1) =? (2) (3x+2) (3x-2) =?这样的导入既能巩固已学过的旧知识, 又能为新的平方差公式做好铺垫, 学生可以体会到“旧瓶装新酒”的功效.

6. 类比导入

数学中的很多概念、性质、定理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 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如九年级“相似三角形性质”, 可以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作为类比, 老师导入时说:“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那么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呢?”

又如“多边形内角和”, 可以用三角形内角和作为类比, 老师提问:“大家都知道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那么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这种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 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 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 同时也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创设导入乐园, 让数学贴近生活, 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享受数学的成功之乐,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课堂上“导入”的精彩 篇8

一、类比导入,突出一个“趣”字

【片段一 】

1. 课件出示交通标志.

师:这些标志你们认识吗? 它们是什么标志呀?

生:认识,禁止鸣喇叭,允许掉头. (课件出示文字)

师:为什么已经有了文字还要加上图示呢?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1:看图更方便.

生2:有些人不认识字的就直接看图就行了.

师:哦,看图比看文字更快捷和方便.

2.出示:PRC,师:这是什么意思.

学生沉默,再出示: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学生齐读英文,恍然大悟,师范读英文:中华人民共和国,PRC是中国的简称.

出示:USA,学生齐:美国

师示范读: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利坚合众国, USA是美国的简称.

师:你们更愿意记哪个?

生齐:简称.

3.你们身边有简单的,明确的,使人一目了然的东西吗?

生:2B铅笔的记号“2B”

师:老师要求大家翻到统计与可能性,你怎样很快能翻到?

生:看目录

师:铅笔盒里有什么? 你们新学期一开始就要记下来的?

生:课程表

出示一张课程表

师:这样的表格形式让人一目了然,生活中运用一些好的方法、策略,能使事情变得简单,使人一目了然. 板书:策略. 数学学习中也是这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策略.

【评析 】

新课的导入, 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 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张老师充分考虑了四年级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证和认知特点,设置了易于学生感知和参与的现实情境,用交通标志和中国、美国的字母缩写,使学生上课一开始就置身于轻松的氛围之中,再通过与学生的一番对话,使学生体验到图示的简捷方便. 这样展开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习兴趣无疑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可以说,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惊讶地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无疑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直接导入,突出一个“实”字

【片段二 】

直接出示课题

师:今天沈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什么?

生齐: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策略是什么?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用过呢?

生1:警察在抓坏蛋的时候,坏蛋劫持了人质,警察就要想好策略怎样既不伤害人质,又能抓住罪犯.

生2:古时候打仗时,为了赢取胜利,就要运用好的策略.

生3:……

生4:……

师:在数学上,为了顺利解决一些问题,也要用到策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

【反思 】

由于每节课的知识不同,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同,所以在新课的引入上要力求新颖、独特,这样,才能给学生常学常新之感, 才能使学生常保浓厚的学习兴趣. 沈老师采用的是直接导入,就是开门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来导入新课. 沈老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 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认识“策略”在生活和学习上的重要作用. 这样导入新课,简明扼要,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带着好奇心去听课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沈老师的课上,她朴实、自然、灵活的教学艺术;深厚、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我印象深刻

浅谈数学课的导入 篇9

(1) 开门见山。教师在授课前, 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 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

例如:“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一节, 一上课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 比如:92600000、12亿 (用数码表示) 。然后教师指出, 这种数的位数很多, 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 制造悬念。悬念往往能强化学生探究的心理, 在学生急需知道的骨节眼儿上, 巧妙地设置问题, 引起他们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

(3) 直观引入。这种形式是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教学挂图、教师自制教学图、教具等导入新课, 其特点是直观形象, 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例如:在教学“9加几”一节时, 先出示课本例题放大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图上画了一个小朋友在摆什么?同学们数一数, 盒子里有几个皮球?盒子外面呢?”这样, 通过让学生观察, 再一环扣一环地提出问题, 使学生在头脑留下了“分”“凑”这一深刻的表象, 弄懂了算理, 接着脱离实物, 教学9加几的试题就水到渠成,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创设情境。小学生思维活跃, 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时, 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小红今年7岁, 而她的哥哥小明到现在才过了三个生日, 谁知道小明今年几岁?”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很惊异、新奇, 小红7岁了, 她哥哥怎么才过三个生日呢?学生惊诧之余, 感到不可思议, 很想能捅破这个“奇迷”。在这样的情境中新课开始了, 学生个个全神贯注, 最终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篇10

一、引趣导入法

新课开始, 巧妙地设置问题, 使学生产悬念, 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头。例如, 在讲圆的概念时, 一开头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 便笑着回答:“圆形!”又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 做成正三角形, 正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 纷纷回答:“不能因为它们无法滚动!”再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 (教师随手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椭圆) 行吗?”同学们始觉茫然, 继而大笑起来:“不行!这样一来, 车子前进时就会忽高忽低。”再进一步发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忽高忽低呢?”同学们一时议论开来, 最后终于找到了答案:“因为圆形车轮边缘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相等。”由此引出圆的定义。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 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 我向同学们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五、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 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时, 可以让学生在长度不等的若干小棍中任意取三根, 看能否组成三角形, 通过实际操作, 学生会发现, 有时能组成三角形, 有时不能组成三角形, 这样就得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六、直接导入法

这是直接点明要学习的内容, 即开门见题。当一些课题与学开门过的知识联系不大、或者比较简单时, 可采用这种方法、以便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 投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常见的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这接课我们学习……”或“这节课我们学习……”等形式。例如, 讲正方形时, 我们在小学已经识别了图形, 现在我们来研究它的性质。这样导入新课, 可达到一开始就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的效果。

七、温故导入法

一些与学过的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课题, 应尽量采用联系旧知识的方法, 使与新课题有联系的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 尔后, 对就知识的形式或者成立的条件作适当的改变, 引出新课题。例如, 讲解分式方程时, 可先复习分解因式, 然后提出, 解方程的步骤, 由此导入新课。

八、强调式导入法

根据中学生对有意义的东西感兴趣的特点, 一上课就叙述本课或本章的重要性的一种方法。例如:三角形是平面几何的重点, 而圆是平面几何重点的重点, 它在中考试题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将来学习深造的基础。今天, 我们就学习, 第七章圆。

浅谈数学课的导入方法 篇11

[关键词]数学课 导入

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好的导语就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导入是一节课的序曲,导入的方法设计科学,就会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导语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导语切忌冗长,应力求短小紧凑,要争取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进入角色,为顺利进行新课做好铺垫。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导入新课的一些方法。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人法是最传统的一种导人新课的方法。直接导人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这种方法便于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向性,会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如我在执教“相反数”时,一开始便直接让学生观察“+2”与“一2”的特征并把它们表示在数轴上加以比较。学生马上就会发现:这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在数轴上表示它们的点位于原点的两侧,且离开原点的距离一样。此时教师顺势点出相反数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对所学内容铭记于心了。

二、谈话导入法

谈话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到新课学习之中。教师在设计谈话的内容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快速接近学习目标。笔者在执教“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跟学生进行了这样的谈话:“同学们小学里学过三角形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呢?”学生踊跃将△ABC中的∠A、∠B、∠C撕下,拼成一个平角加以说明。此时教师顺势:利用观察、发现的结论往往具有片面性、不可靠,必须要用推理的方法加以证明。“那么怎样利用我们学过的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中的两个角大小不变地转化到第三个角的顶点处且拼成一个平角呢?”学生马上投入到探求状态之中。

三、设疑导入法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教师科学地设疑发问,就会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使其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设疑的学问很深,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教材内容的特点,设计一些让学生似乎觉得面熟而又稍有障碍的问题,这样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探求新知的兴趣。如本人在执教“正数、负数”一节时,先向学生呈现了这样的问题:“北京某天的最高气温是零上5℃,最低气温是零下5℃,那么怎样记写北京这一天这两个意义不同的温度呢?”这样的设疑贴近生活实际,自然会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游戏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游戏设计科学,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就会不知不觉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学习起来就不会产生畏难情绪,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陶醉其中,樂此不疲。笔者在执教“合并同类项”时,首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已知x=-5,y=728,z=30,求3x5y4z2-7x4y3z+x5y4z2+2x4y3z-4x5y3z2+5x4y3z的值,看谁计算速度最快,老师给他表演一个节目。学生个个摩拳擦掌,认真观察起来,不一会儿,好几个学生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其余的学生也提起精神聆听他们的方法。

五、动画导入法

学生大都喜欢动画片。动画视频直观、形象,本身富有趣味性,非常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欣赏兴趣。如果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会大大活跃课堂气氛,激发探究兴趣。动画设计要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征,贴近他们生活实际,这样才更容易能吊起他们的“胃口”。本人在执教“线段的和差”时,为了解决求重合部分线段的长度的问题设计了是这样设计的:首先采用幻灯片给出两条AB、CD各自的长度,然后借助动画演示让两条线段一部分重合的过程,给出重合后线段AD的长度,问这两条线段重合部分的长度BC的长。促使学生回顾、思考动画中演示的情境,自觉发现计算原理、方法。这样引入便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分散了本节课的难点。

数学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远不止这几种。只要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导入的重要性,精钻细研教材,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年龄特征,科学设计导语,便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进行初中数学课的导入 篇12

一、温故知新导入法

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 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旧知识的复习中自然获得新知识。例如: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复习相交弦定理内容及证明, 即“圆”内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然后移动两弦使其交点在圆外有三种情况。这样学生较易理解切割线定理、推论的数学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叙述定理内容, 并总结圆幂定理的共同处是表示线段积相等。区别在于相交弦定理是交点内分线段, 而切割线定理, 推论是外分线段、切线上定理的两端点重合。这样导入, 学生能从旧知识的复习中, 发现一串新知识, 并且掌握了证明线段积相等的方法。

二、类比导入法

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 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 发现新知识。

三、亲手实践导入法

亲手实践导入法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知识, 发现真理。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时, 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从而从实践中总结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真理的快乐。

四、反馈导入法

根据信息论的反馈原理, 一上课就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由学生的反馈效果给予肯定或纠正后导入新课。如在上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 课前可以先拟一个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讨论。

五、设疑式导入法

设疑式导入法是根据中学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 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 创设矛盾, 设置悬念, 引起思考, 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 诱导学生由疑到思, 由思到知的一种方法。例如:有一个同学想依照亲戚家的三角形玻璃板割一块三角形, 他能不能把玻璃带回家就割出同样的一块三角形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然后, 我向同学们说, 要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现在我们就解决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六、演示教具导入法

演示教具导入法能使学生把抽象的东西, 通过演示教具形象、具体、生动、直观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讲弦切角定义时, 先把圆规两脚分开, 将顶点放在事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 让两边与园相交成圆周角∠BAC, 当∠BAC的一边不动, 另一边AB绕顶点A旋转到与圆相切时, 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特点, 是顶点在圆上一边与圆相交, 另一边与圆相切。它与圆周角不同处是其中一条边是圆的切线。这种教学方法, 使学生印象深, 容易理解, 记得牢。

七、直接导入法

它是一上课就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的一种方法。如在讲切割定理时, 先将定理的内容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 师生共同证明。

八、强调式导入法

上一篇:《团圆》下一篇:股利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