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业务(共12篇)
农村业务 篇1
一、中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系统观
金融业务创新是金融创新的一部分, 金融创新主要内容包括各种金融工具、支付清算手段、金融组织与监管制度等的创造与革新。金融业务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分解或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或引进的金融新业务, 是金融主体为了追求新机会而进行的业务改革。金融业务创新是在特定时期使用的称得上“新”的工具或产品。金融的建立、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既是金融业务创新的过程, 也是与金融体制、政策法令、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一个动态概念。[1]金融业务创新的发展, 不仅引起金融量的变化, 而且在金融业务的衍生过程中, 引起了社会信用关系等质的变化。按创新程度分为首创型、改创型和仿创型, 它是经济与金融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金融业务创新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 是金融创新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业务创新是新金融的核心, 包括工具产品的创新、观念的创新和金融运行机制的创新等, 现阶段金融业务创新可粗略划分为理念创新 (观念创新、管理创新) 和经营创新 (工具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 、创新激励机制等, 这就构成了金融业务创新的“系统观”。 金融业务创新作为一种特定的金融活动也必然服务于金融资源分配活动, 以提高效率为目标, 所以, 金融业务创新就其实质来说, 就是为了提高和改善金融资源分配效率, 是业务创新中发生在金融交易结构、交易制度、交易组织、交易技术、交易工具和交易方法等方面发生的创新和变革 (见图1) 。
二、金融业务创新进程中的条件框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国外金融业务创新的有条件与制度框架主要包括人、工具技术、制度、激励、基础、环境等。
1.金融管制放松是金融业务创新的基本条件
金融管制的放松主要表现为:首先是价格自由化, 即取消存款利率限制, 放开汇率管制;其次是扩大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经营权力, 使其公平竞争;三是改革金融市场, 放松金融机构进入市场的限制, 创新金融工具和融资技术, 加强和改善金融市场的管理;四是实行资本流动自由化, 五是减少政府对金融的干预;实行商业银行经营多元化、利率自由化、对外开放全球化及放松金融管制等等。[2]
2.金融业务创新激励机制是金融业务创新的活力源泉
激励是指为了特定目的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 以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激励创新就是要对决定人们行为的需要或动机进行更切合实际的分析, 找出其最迫切的需要, 给予更有效的满足。金融业务创新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而人是需要激励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 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未来的市场, 就把握住竞争的主动权。同时员工对金融机构也需要激励, 不仅要有较高的收入, 而且还希望得到富有挑战性并能促进个人成长的工作的激励机制。
3.金融基本功能的重新整合是业务创新的前提条件
金融的基本功能在不同国家、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很少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金融基本功能必将促进金融业务的分解、整合, 从而实现金融业务的创新。一是金融功能的重新整合和划分使传统金融面临竞争压力。二是金融资产证券化趋势导致基本金融功能的分解。三是契约金融的产生体现了银行业的专业化与社会分工的发展。[3]这些业务创新战略与机构对自身核心优势的界定和经营方式的选择相联系。
4.金融市场化经营理念给业务创新注入新的动力
金融市场化经营理念含:①市场理念, 即应有强烈的市场意识,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要求, 积极从市场筹措和营运资金, 并根据市场要求, 不断改进自身的服务;②竞争理念, 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等鼓励竞争的政策已消除了金融业以及金融各行业间的进入壁垒, 使金融业的竞争达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 竞争压力已迫使金融机构开拓创新。③信息理念, 要善于及时掌握和充分运用大量而准确的金融信息, 以提高经营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防止和减少经营风险, 创造更多的利润;④信誉理念, 即在经营过程中要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取信于广大顾客;⑤人本理念, 把人作为管理的根本;⑥效益理念, 在经营管理中, 始终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力争获取最佳利润收益。
5.电子网络化是金融业务创新的依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先进的电子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存款、提款、转账、汇兑、查账、交换、控制、金融买卖交易和咨询等金融服务领域, 并将金融机构和客户、客户与客户、银行与银行等联结成一个电子网络, 并成为世界金融发展的基本趋势, 但目前还是不能满足日趋发展的金融业务创新的需要。因此只有通过积极稳妥地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 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持续发展。[4]
6.金融监管是业务创新稳健发展的保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呈现出蓬勃之势, 而银行资本/资产比率却不断下降, 金融风险与日俱增。如何做到既不影响创新、效率和市场发展, 又能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无疑促进了全球范围、地区范围以及双边范围内各个层次上的国际金融监管合作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三、分业体制下中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 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 无论在政策制度上, 还是在金融业务品种、工具技术、经营理念上都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但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业务创新仍处于一个很低的阶段, 在金融业务创新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1.中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内在制约因素
(1) 金融业务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金融金融经营者、从业者的素质是增强创新的供给能力和创新成果的模仿普及的基础。从我国农村金融业经营者来看, 不适应业务创新的需要, 面对由传统金融向新金融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情况、新问题都显得较为乏力, 畏首畏尾, 延迟了业务创新的进程。从我国农村金融业从业人员来看, 基层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与知识结构较为老化, 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要求。[5]
(2) 金融业务创新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机制中还未形成一种使员工在业务创新发展过程中从内心产生一种自觉意志和表现活力, 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具体表现也尚未形成业务创新精神、产权激励, 市场激励、政府政策激励机制和创新文化环境。目前农村金融业内还没有形成员工以积极的方式对待竞争, 勇于进取, 敢于试验, 敢于承担创新风险精神。一方面金融主体缺少风险概念, 使得“避险性”创新难以展开;另一方面极度厌恶风险使得创新缺乏动因, 显然, 任何一种创新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风险。政府对金融业务创新的宏观动因偏重于社会稳定, 忽视金融业务创新的市场特性。
(3) 金融创新主体内在动因缺失、创新意识不强。
一是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体还没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二是我国农村金融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没有大的变化, 其经营者只求稳、不求新;只求个人的安逸和升迁、不求经营的效率和效益。
2.中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制约因素
(1) 社会信用基础薄弱。
近年来, 一方面作为现阶段我国农村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经济实体经济部门资金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作为提供间接融资的农村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
(2) 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
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 是资金使用的成本基准。我国已开始启动利率市场化进程, 但利率市场化和市场化利率依然任重道远。
(3) 技术水平落后。
一方面, 新技术的运用成本决定了金融创新的成本;另一方面, 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又为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提供技术保障。我国农村金融受技术能力和水平的限制使得技术创新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最薄弱环节。
(4) 现有的有关法规政策和制度安排不尽合理。
一是金融市场立法不完善, 立法缺乏前瞻性。作为监督管理机构一直没有对业务创新有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二是受到制度的安排方面的制肘。另外, 对中间业务有关手续费收入做出明确规定, 也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益。[6]
四、中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基础条件的思考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的基础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实际情况, 业务创新应采取在基础金融业务创新、内部机制、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改革的对策, 以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的进程。
1.经营性金融机构塑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 激活其创新的内在动力
要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造现有经营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产权关系, 使经营性金融机构的所有者能够以其财产、利益实实在在地对其经营风险承担责任;要在法律上明确保障农村经营性金融机构的所有者拥有选择对其负责的经营管理者的自主权力和根据自身利益需要必须拥有的雇佣权、分配权和分支机构分布权。
2.金融业务创新要坚持走仿创、改创和首创研究开发相结合的道路
要注意发挥引进的创新成果在我国的实际功能。对传统业务可以根据中国农村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和技术进步提供新的可能性进行改创, 要从我国金融运行实际出发, 研究开发首创的适合我国实际的农村金融新业务, 这是发挥我国金融创新特殊功能、保护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活力的根本所在。
3.建立有效的业务创新激励机制, 增强创新动力
有效的业务创新激励机制应具有创新动能强、市场适应性强、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要通过体制革新和有效的保障、激励机制, 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首先, 建立中国农村金融主体进行业务创新在制度上的保证机制。一方面通过对产权的界定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使金融机构愿意积极从事金融创新。另一方面, 要降低农村金融创新的交易成本, 形成一个便利创新的有效环境。其次, 按照农村金融业务创新流程及业务新产品营销的要求, 面向市场,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全面规划。再次, 建立农村金融业务创新制度的保障机制。明确部门内业务创新开发、研制、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要求;明确部门间责权划分;明确业务创新激励机制, 从战略高度建立和完善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激活创新的农村金融内在动力。使每一个员工充分发挥才智, 始终拥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的动力。
4.金融业务创新全过程应有前瞻性、连续性的防范创新风险的措施
一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有关的金融政策和立法, 规范和正确引导我国金融创新活动。金融监管发展到今天, 可以说始终在被动地适应创新发展的需要, 这种“真空”时期, 也就是无法可依, 有法不依的时期。二要用市场需求来检验各种我国农村金融创新业务监督其风险。一方面, 在设计农村金融创新产品时, 就必须自觉地将其风险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 金融监管职能部门应更具有充分地前瞻性, 必须依靠和利用市场机制和内部管理。三要建立起有效的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风险预防机制。四要建立起严格的后续监督控制机制。五要对我国农村金融中还不具备发展条件、投机和虚拟性较大的金融创新, 应认真研究, 严格控制, 审慎发展。
5.为金融业务创新提供、营造适宜配套的环境
一是要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管理与引导。二是注重培育和引导农村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三是建立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四是培育农村竞争性的市场环境。目前, 我国金融业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 垄断会窒息创新的内在冲动, 不正当竞争则破坏创新的外部秩序。应对所有金融机构一律按市场原则管理, 取消各种政策性歧视, 使各类金融机构在同一政策条件下自主经营、自求发展。
摘要: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 在对金融业务创新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从不同的角度对金融业务创新界定了理论框架体系, 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条件与制约因素, 提出了中国农村金融业务创新的现实选择和创新的思路对策。
关键词:金融业务创新,系统观,创新层次,创新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泓贵.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2) 李峰.银行再造与银行管理理念的创新[J].城市金融论坛, 2000, (07) .
(3) 潘志坚.试论在分业经营原则下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合作[J].中国金融, 2000, (06) .
(4) 姜建清.美国银行业的科技革命[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5) 卢祖雄, 潘文荣.浅谈拓展农行农村领域中间业务[J].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2, (02) .
(6) 周惠菊, 杨卫升.县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及思考[J].上海会计, 2002, (03) .
农村业务 篇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核心业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营业机构应用系统处理业务真实、准确、安全、高效,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营业机构是应用系统的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各级营业机构,包括本部、营业部、信用社、分社、储蓄所等内部核算管理机构和对外营业机构。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所有使用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营业机构。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四条 营业机构号码。营业机构号码是该机构在系统中的唯一标识,由自治区联社统一设立配发。营业机构号码由五位数字组成,其中前两位为旗县联社代码,后三位为旗县联社范围内机构的顺序号。
第五条 柜员。
(一)柜员类别
营业机构柜员按柜员操作内容不同分为前台柜员和后台柜员。
前台柜员按操作级别分为一级柜员、二级柜员、三级柜员。
一级柜员:按要求办理规定的业务并通过柜台终端执行 相应的应用处理和交易操作。
二级柜员:根据网点柜员缴送款请求,做好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和出入库工作。
三级柜员:负责对业务的监控与管理,并从事权限内的交易授权,一般由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担任,以下简称主管。
后台柜员:分为技术管理和综合管理两个类别,每一类别分为三个级别,主要负责处理柜员管理和技术维护等工作。
(二)前台柜员和综合管理柜员进行业务操作,必须拥有柜员号码,凭柜员卡识别身份,在系统中,一个柜员只允许有一个柜员代号,柜员号为6位数字,根据自治区联社规定旗县联社使用的号段,由旗县联社综合管理柜员对辖内机构的柜员进行管理维护。
(三)对柜员的要求。
1、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
2、各岗位人员要求熟练掌握与其岗位、级别和权限相适应的会计、储蓄、出纳业务知识和有关规章制度,具有识别伪钞的基本能力,点钞技术达到规定的标准,能够独立、准确办理日常业务;
3、经过岗前业务基础知识培训和电脑操作技能培训,能够独立上岗操作。
第六条 柜员有明确的交易金额处理权限,柜员权限范围以内的业务由柜员及时处理,超过柜员权限的须经会计主管授权后方可办理。第七条
业务量大的网点必须配备专职库柜员,负责现金及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业务量较小的网点,库柜员可指定一名前台一级柜员兼任。
第八条
实行综合柜员制的联行机构及参加同城票据交换的清算机构要坚持执行章、证、压(押)三分管制度和清算员、交换员、账务处理人员三分开制度以及其他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岗位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合理,避免不相容岗位混岗操作。
第九条
营业网点劳动组合
核心业务系统既支持柜员制,也支持复核制。为对外简化业务处理手续,对内优化人员组合,营业机构选择劳动组织方式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有条件的网点要逐步推行综合柜员制,偏远地区或不具备柜员制条件的网点,实行复核制。
(一)实行综合柜员制的营业网点应具备的条件
1、营业网点内部装修及设施配备必须符合安全防范要求,柜员之间有适当隔断设臵,配备“一对一”监控系统,能够清晰监测到柜员行为及桌面情况。
2、为柜员配备与业务量相适应的计算机、终端、打印机、点钞机、验钞机、捆钞机、保险箱(柜)等会计出纳常用设备和机具。
3、柜员制营业网点每班至少配备三名业务人员(两名前台操作人员,一名会计主管),且授权人与前台操作人员必须分离,临柜总人数在4人(含4人)以上的网点必须保 证每班临柜人数达到3人(含3人)以上。
4、经过系统培训,柜员从业务知识到操作技能,切实具备办理相关业务的能力。
(二)实行柜员制的营业机构按照业务处理严格划分对外操作柜员与内部操作柜员。
对外操作柜员:负责办理直接面向客户的柜面业务操作以及有关业务查询、咨询等前台业务。前台柜员可配臵现金箱与凭证箱。
内部操作柜员:负责办理无须直接面向客户的联行、票据交换、内部账务等业务及对前台业务的复核、确认、授权等后续处理。除办理内部现金收付的后台业务柜员可配臵现金箱与凭证箱外,其他后台业务柜员原则上仅配臵凭证箱,不能办理对外现金收付业务,会计主管或前台授权柜员不得配臵现金箱和凭证箱,不得配备前台业务处理权限。
在划分对外操作和对内操作柜员的基础上,营业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将前台柜员根据业务处理范围划分为可以办理单项或多项业务的单项柜员、多项柜员和综合柜员。
(三)实行复核制的营业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复核方式。设立专职复核员的,一个复核员可负责多个柜员业务的复核。
(四)独立为客户提供服务并承担相应责任的前台柜员必须自我复核、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担风险;按规定必 4 须由会计主管滞后复核的业务,前台一级柜员和三级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职责,相互制约、共担风险。
第三章 人员职责
第十条 柜员岗位职责
(一)正确使用、保管本岗位负责的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及现金尾箱。
(二)正确保管、使用本岗位的各种业务用章及登记簿,确保登记清楚,内容齐全。
(三)按权限受理开销户,现金收付、转账、汇兑以及查询、挂失等临柜业务;库管员或兼职库管员负责现金、重要空白凭证的领取上缴,柜员之间现金、重要空白凭证调剂等工作。
(四)以原始凭证为依据办理业务,认真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并根据所办理业务的性质加盖有关印章及柜员名章。在授权权限之内(超过权限的,必须经会计主管授权)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五)确保所记录的账务平衡,保证账款、账证相符,如有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六)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密码,妥善保管柜员卡,如因密码泄露或柜员卡遗失造成的后果由柜员自己承担。
(七)办理跨柜员交易(即两个柜员共同完成的业务),业务发起柜员应及时传递凭证,交接清楚,接收柜员及时处理,不得故意压票或拒绝办理。
(八)经常检查现金箱是否超限,超过限额部分及时入库;库管员应做好营业机构现金库存的合理调配,超过合理库存的部分及时上缴。
(九)临时离岗必须办理临时签退(修改为锁屏或退至提示符下),并将印章、现金、凭证、柜员卡等入箱上锁。
(十)正式签退前必须检查账务的正确性,核对现金与现金箱、重要空白凭证与凭证箱是否相符。
(十一)营业终了应将记账凭证及其附件按凭证顺序号排列整理,打印柜员轧账单、流水账、重要空白凭证一览表等,并交主管审核。
(十二)下班前应将现金、凭证、柜员卡等入箱上锁,并将保管箱交保管员(库管员或押运员),登记《柜员箱包交接登记簿》。
(十三)其他由柜员负责的业务。第十一条 主管职责
(一)负责管理柜员的日间签到、营业期间临时离岗退出,全天营业终了的签退。
(二)严格管理管理授权密码和柜员卡,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授权密码。
(三)严格遵循工作时间,按时授权签到。在节假日营业期间,保证至少一名相应级别的主管进行业务授权及相关管理。
(四)进行业务授权必须认真审核柜员所做交易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操作的正确性。
(五)对当日发生的抹账、错账冲正和挂账,应逐笔审核签字,并登记《营业网点工作日志》。
(六)必须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柜员尾箱,保证柜员保管的现金与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系统尾箱相符。
(七)负责网点轧账处理、报表的打印、审核和会计资料的审核、装订工作。
(八)对柜员营业终了提交的轧账汇总表、流水账、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审核无误后,方可办理营业机构签退。审查的重点是:
1.记账凭证份数与柜员轧账单是否一致,柜员轧账单与次日打印的有关凭证及营业日报表等相关报表是否一致。
2.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是否一致,柜员记账凭证顺序号是否连续。
3.跨柜员交易发起方与接收方的交易记录是否衔接一致。
(九)做好柜员工作交接的监督。
(十)负责会计档案的调阅、保管和印、押、证、机的领入、颁发和管理;负责保管和正确使用本岗的各种登记簿。
(十一)其他由主管负责的业务。
第四章
柜员管理
第十二条
旗县联社应本着“科学分工、逐级授权、授权有限、相互制约”的原则,规范系统柜员的申请、审批、维护流程,有效控制风险。
第十三条
县级(含)以上机构的会计部门负责本级及辖内机构系统柜员的管理,主要负责对增加、修改、删除系统柜员的申请,科技部门负责对增加、修改、删除系统柜员进行维护,并协同辖内相关部门,对系统柜员的操作、管理情况和柜员卡的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 柜员的申请、审批和维护
(一)营业机构若申请在系统中增加、修改、删除柜员资料,必须填写“内蒙古农村信用社核心业务系统柜员维护申请表”(格式详见附表,以下简称“申请表”)。在“申请表”中除注明柜员的基本资料外,还应详细描述柜员的业务岗位,以及拟在系统中执行的具体交易代号、名称等。新增柜员时,“申请表”中的“柜员代号”栏位由会计部门填列;修改和删除柜员时,由申请部门填列。新增柜员时,“申请表”中的“柜员代号”栏位由会计部门填列;修改和删除柜员时,由申请部门填列。
(二)旗县联社的会计部门收到“申请表”后,应指定专人对“申请表”中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对于“申请表”中不准确的内容,审核人员有权要求申请部门予以补充、解释。
(三)会计部门柜员维护人员审核“申请表”内容无误后,经旗县联社人事部门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共同审核签章,并报柜员管理有权审批人审批后,由科技部门维护。
(四)科技部门根据审核无误且已经过规定审批程序后 的“申请表”,在系统中对新增、修改或删除的柜员资料进行维护。对于维护结果,必须建立监督、复核机制。维护和复核人员对系统内柜员资料的准确性负主要责任。“申请表”一式两联,一联由业务部门留存、备查,一联交科技部门做维护的依据,并作为永久性会计档案保管。
(五)旗县联社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系统柜员资料的维护工作。由于柜员资料维护人员具有较高权限,为防范风险,应选择责任心强、综合业务能力较强、对辖内岗位设臵比较熟悉的人员担任。
(六)对于业务部门的维护申请,科技部门必须在“申请表”上注明的启用日期之前完成相关维护工作。柜员资料维护后,科技部门应及时通知柜员所在部门负责人,由后者负责通知柜员本人。注:修改或删除柜员资料,必须保证在当日维护之前该柜员无业务发生。
第十五条 柜员、柜员卡及密码的管理
(一)柜员管理
1、柜员应熟悉系统操作规程,并按照规程要求办理各项业务的操作。对违规操作而出现问题,承担责任。
2、为加强柜员管理,明确经济责任,系统柜员必须与真实员工相对应,严禁通过虚设柜员的方法,达到增加操作人员的目的。
3、非相关人员不得接触系统终端。
4、柜员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在终端中执行签退操作或按 9 F11将屏幕锁定或退至LONGIN下。若因柜员未及时签退或未锁定屏幕而出现问题的,柜员应承担相应责任。
5、柜员授权时,必须对所授权业务进行认真审查并签章确认。柜员对所授权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承担主要责任。
(二)柜员卡管理
1、自治区联社负责柜员卡的印制。各旗县联社会计部门负责柜员卡的保管、发放和管理,负责被删除柜员的柜员卡或损坏、作废的柜员卡的收回及保管工作。
2、空白柜员卡视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县级以上合作金融机构的会计部门应指定专人对柜员卡的发放、回收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及时登记“柜员卡交接登记簿”。领用时,原则上应先收回旧柜员卡,再发放新柜员卡。严禁使用已作废的准贷记卡、借记卡、生肖卡等制作柜员卡。
3、如无特殊原因,柜员签到和授权必须使用柜员卡。
4、柜员卡实行“一人一卡、卡随人走、严禁复制、不准交接”的管理模式。严禁通过复制柜员卡、将本人柜员卡交予他人使用,对私自复制柜员卡或将柜员卡交予他人使用的,该柜员代号所对应的柜员及其直接领导要承担主要责任。
5、柜员不慎丢失柜员卡,必须及时修改柜员密码,同时上报书面检查材料,由旗县联社会计部门会同稽核部门核实后,挂失该操作员柜员卡,重新申报领取新卡。
6、柜员由于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再使用柜员卡的,应及时将柜员卡交回,并上报柜员资料管理维护部门,对系统 中柜员资料进行调整。
(三)柜员密码管理
1、柜员第一次上机操作时,应立即更改其初始密码。为防止泄密,柜员密码不应使用简单重复或连续的数字。
2、柜员密码必须输入六位字符(密码为字符和数字或两者的组合),同一密码的连续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个月。
3、无论任何原因,柜员均不得将本人柜员代号和密码交予他人使用。因向他人提供柜员代号和密码而出现问题的,提供者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五章
业务处理
第十六条 营业准备
(一)每天营业前,由专人检查监控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二)由网点会计主管和一名柜员进行网点款包接收,登记《柜员箱包交接登记簿》,并由主管与库管员将款包中尾箱分配给柜员,柜员要检查尾箱封口是否完好,现金与登记簿记录是否一致;若库存现金过少,不能满足正常营业的现金收付,应及时填制《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现金调剂单》(以下简称“现金调剂单”),向库柜员提出提现要求。
(三)会计主管负责管理柜员的日间签到、营业期间临时离岗退出和全天营业终了的签退工作。营业前会计主管或由会计主管指定的柜员开机,按规定登记《网点工作日志》。各上岗柜员在规定时间进行签到。
(四)由会计主管及时打印上日各项营业报表,审核上日各项账务报表是否正确。
第十七条
日间业务处理
柜员应严格按系统操作规程进行交易操作,根据业务请求或类型审查凭证内容真实、正确后,按凭证内容输入系统。
(一)审查凭证
1、柜员审查凭证的内容
⑴客户提交的凭证是否为本行(社)受理的合法凭证。⑵使用的凭证种类是否正确,其基本内容、联数和附件是否完整、齐全、一致;是否超过有效期限,是否为远期票据。
⑶账号、户名是否相符。
⑷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多联式凭证各联次金额是否一致,字迹有无涂改。
⑸印鉴是否清晰、真实、齐全,与预留印鉴是否相符。⑹票据背书是否连续、有效。⑺款项来源与用途是否符合规定。
⑻凭证、存单(折)、银行卡是否已经挂失,账户是否已经办理冻结或止付手续。
⑼各种结算凭证是否符合支付结算办法和联行制度的有关规定。
⑽内部凭证的日期、金额及其它各项要素是否正确、清 晰、明了。
2、柜员对审批手续的审查。
⑴现金支付是否符合现金管理规定,大额现金支付是否经有权人批准。
⑵大额资金收付、错账冲正、抹账、挂账等重要业务事项是否经有权人审批。
⑶发放贷款的借据要素是否齐全,审批手续是否齐备,是否经有权人批准签章。
⑷商业汇票的承兑,是否签订“银行承兑协议”,是否经有权人批准。
⑸商业汇票贴现是否有查询查实凭据,是否经有权人审批同意。
⑹存单(折)、银行卡、票据挂失、解挂是否经有权人审批。
⑺查询、冻结、扣划存款、调阅档案资料是否经有权人同意。
⑻其他应收款、递延资产、国债等款项垫付是否经有权人审批。
⑼其他需审批的事项。
(二)日常业务处理
1、柜员权限之内的业务,由其直接办理,营业终了,由会计主管对柜员当日办理业务进行审核。
2、超过柜员权限的业务,由会计主管授权后办理。
3、收付款处理程序
⑴ 除根据有关规定可由信用社代扣的款项外,付出款项要有付款单位签发的付款凭证,或按结算办法规定由收款单位填制的结算凭证。
⑵ 柜员权限之内的付款业务,按照“受理――审核――验印——记账——付款(签发回单)——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验印”的程序办理;对权限规定必须实时授权的付款业务,按照“受理――审核――验印——记账——主管授权、验印——柜员付款(签发回单)---主管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大额业务必须按规定经会计主管授权后才能办理。现金付出必须坚持“先记账,后付款”。
⑶ 柜员权限之内的收款业务,按照“受理――审核——收款——记账——签发回单——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对权限规定必须实时授权的收款业务,按照“受理――审核――收款——记账——会计主管授权——柜员签发回单——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现金收入必须坚持“先收款,后记账”。
⑷本网点开户单位间的转账结算业务,必须先记付款单位账,后记收款单位账。
⑸参加票据交换的行(社),受理收款单位交存他行社的付款凭证时,必须在进账单回单上加盖“他行票据,收妥 抵用”字样的戳记,在本社办妥收款手续后方可支付。
⑹按照“审核——记账——会计主管审核”的程序处理内部综合账务。
⑺单位现金交款业务或储蓄收付款业务打印回单后,发现错账不能做抹账,需挂账处理,查明原因后,填制错账冲正凭证作冲账处理。
第十八条 日终轧账的处理程序。
营业机构日终轧账模式为柜员轧账平衡——网点轧账平衡二级平账模式。
(一)柜员轧账程序
1、营业终了前,查询所记账务是否有未复核记录或在途账务。
2、清点钱箱的实际库存现金数额,并按实际库存输入系统,与系统中本柜员的现金余额核对相符,如出现不符情况,可采取重新清点库存现金或打印发生的流水账与业务凭证进行逐笔勾对,如属凭证输入有误,应进行错账冲正;如属于现金收付过程中发生的长短款,按现金差错处理。
3、清点核对重要空白凭证日收付发生数、作废张数及结存余额,并与系统打印的重要空白凭证收付明细表(或手工登记簿)核对,做到账证相符。
4、认真进行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现金实物与柜员现金箱、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柜员凭证箱的核对,保证机打凭证顺序号连续并与柜员轧账汇总单、流水记录一致。核对无 误后,按柜员汇总轧账单、流水记录、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附件的顺序整理,一并交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审核。
(二)会计主管(或坐班主任、复核员)审核程序
1、逐笔复核柜员当日经办的业务凭证(已实时复核的凭证除外),并加盖个人名章。
2、对本网点当日处理的业务进行汇总轧账平衡。主要审核以下内容:
⑴记账凭证与“柜员轧账表”的交易金额、笔数是否一致。
⑵柜员流水清单与原始凭证的要素是否相符。⑶柜员凭证序号是否连续,是否与“柜员流水记录”末笔业务一致。
⑷柜员“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与加计的各柜员“重要空白凭证一览表”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符。
⑸系统内往来是否有往账未核销;是否存在查询未复的业务。
3、核对柜员库存现金、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确保账款、账证、账账相符,核对无误与柜员双人上锁封箱。
4、监督各柜员做签退处理,所有柜员全部签退后,进行网点签退,关闭主机及其它设备。
5、将钱箱装入款包,与一名柜员共同将款包交押运人员,登记《柜员箱包交接登记簿》。
第十九条 复核制劳动组合的业务处理
(一)人员配备及分工 复核制网点至少配备两名前台临柜业务人员,其中录入员为一级柜员(同原网点记账员),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具体受理前台业务及内部账务;
复核员为三级柜员(可由原出纳兼复核员担任),管理系统业务印章及现金实物,负责对临柜人员办理的业务进行实时复核(日常业务及抹账、删除等业务)以及业务处理完毕记账凭证的保管;
对超过录入及复核人员受理范围的业务,由网点会计主管授权后办理。
(二)业务处理程序
按照“录入员接受业务事项――审查核点现金或转账业务是否正确合规――根据原始凭证进行数据录入――将凭证(现金)交复核员复核――复核员根据原始凭证在系统中进行再次录入,审核凭证(现金)是否正确――对需要授权业务,由主管审核授权――交易成功后,复核员打印有关单证,收付现金,加盖有关印章后,将客户凭证(现金)交录入员――录入员将有关凭证(现金)交客户。
1、现金收款业务处理程序:
柜员权限之内的收款业务,按照“录入员受理――审核凭证――核点现金――根据原始凭证录入――将凭证现金交复核员复核――复核员复核凭证、现金无误后,录入系统记账――交回单交客户――复核员或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对权限规定必须实时授权的收款业务,按 照“录入员受理――审核――收款——复核员复核记账——会计主管授权——复核员将回单交客户――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现金收入必须坚持“先收款,后记账”。
2、现金付款业务处理程序:
柜员权限之内的付款业务,按照“录入员受理――审核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录入――将凭证交复核员复核――复核员复核凭证无误后,录入系统记账――打印凭证并配款――录入员复点现金无误,将凭证现金交客户――复核员或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对权限规定必须实时授权的收款业务,按照“录入员受理――审核——复核员复核记账——会计主管授权——复核员打印凭证并配款――录入员复点现金无误,将凭证现金交客户――复核员或会计主管当日滞后审核”的程序办理。现金付出必须坚持“先记账,后付款”。
第二十条 特殊日业务处理
特殊日账务处理主要是指季末、年末系统业务处理。
(一)季末业务处理
1、系统季末批量处理时点及内容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信用社应按季进行各项税费提取,系统在季末日完成两次批量处理(具体时间根据自治区数据中心通知执行)。第一次批量时点是各网点按照正常业务处理顺序,办理完毕各项业务,在系统中作网点下班处理后。此次批量处理系统自动进行通存通兑业务批量处理;自动进行积数计算;自动进行季末应付利息计提;自动更新总账文件。
第一次批量系统处理完毕后,系统前台应用再次启动,日期仍为当日日期,由前台柜员通过查询当前余额,计算并编制原始记账凭证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应付福利费、各项税金等各项税费,在系统中通过“内部账记账”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处理完毕后,由柜员进行网点下班,结束当日业务处理。系统进行第二次日终批量处理,自动更新总账文件,生成当日相关报表。
2、系统季末处理步骤
核心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后,旗县联社本部应于月(季)末在系统中进行相应业务记载。其中应付利息由系统于季末日第一次批量处理时自动提取; 其他各项费用支出的提取,若提取基数与第一次批量处理无关的会计科目,可以根据情况在季末任意一天提取,并在系统中进行相应账务处理;提取基数必须通过第一次批量结束后才能产生的会计科目,必须于季末日第一次批量结束后,在系统中查询相应余额,并根据计提比例计算提取数额,在系统中进行账务记载。具体步骤如下:
(1)第一次批量结束后,本部前台柜员再次登录系统(网点重签),通过“总账内部账-总账交易-总账当前余额查询”,查询计提基数;
(2)由柜员根据查询到的余额乘以相应比例,得出计提金额,编制原始凭证;
(3)在系统中“总账内部账-内部账交易-内部账记账(包括现金和借贷)”进行账务记载。各项账务均处理完毕,按日终正常业务处理步骤进行网点下班。
(二)年末业务处理
1、系统年末批量处理时点及内容
系统在年末日完成三次批量处理(具体时间根据自治区数据中心通知执行)。
第一次批量时点是各网点按照正常业务处理顺序,办理完毕各项业务,在系统中作网点下班处理后。此次批量处理系统自动进行通存通兑业务批量处理;自动进行积数计算;自动进行年末应付利息计提;自动更新总账文件。
第一次批量系统处理完毕后,系统前台应用再次启动,日期仍为当日日期,由前台柜员通过查询当前余额,计算并编制原始记账凭证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应付福利费、各项税金等各项税费,在系统中通过“内部账记账”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处理完毕后,由柜员进行网点下班,结束当日业务处理。系统进行第二次日终批量处理,自动更新总账文件,将各营业网点损益上线至旗县联社本部,计算出利润总额并自 动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第二次批量系统处理完毕后,系统前台应用再次启动以,日期仍为当日日期,由旗县联社本部前台业务人员进行利润分配,处理完毕后,柜员进行网点下班,结束当日处理,系统进行第三次批量处理,生成总账文件及相关报表,并进行新旧科目结转。
2、系统年末处理步骤
除按照季末业务处理步骤,在第二次批量处理后,本部前台业务人员还应进行以下操作:
(1)进行“网点重签”;
(2)在系统中“总账内部账-内部账交易-内部账记账”进行账务记载。利润分配处理完毕后,按日终正常业务处理步骤进行网点下班。
第二十一条 柜员业务交接
(一)柜员轮班交接
1、移交柜员必须平账,保管的现金、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以及其他实物等应与交接时的柜员轧账单及柜员凭证一览表、现金明细账、现金登记簿、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等有关资料核对相符。
2、交接双方登记《柜员交接登记簿》,详细列明交接的凭证、账、表等相关资料以及应交接的其他物件等。
3、交接双方对有关账、款、实物等进行认真核对。
4、系统中相应处理。由移交柜员完成当日系统操作,进行“柜员签退”后,选择“尾箱交接”交易,将系统中尾箱转至接交柜员;由接交柜员登录系统,选择“尾箱余额查询”交易,查询接交的现金、重要空白凭证是否与实物一致。
5、交接双方及监交人应在《柜员交接登记簿》及有关书面资料上签章证明。
(二)柜员短期离职交接
柜员短期离职交接除按轮班交接进行处理外,由短期离职柜员对待办事项、遗留问题等提供书面说明。交接完毕后,由网点或旗县联社本部综合管理人员在“柜员管理-柜员休假/销假处理”交易中将离职柜员工作状态进行相应调整。
(三)柜员调离交接
柜员调离交接除按柜员短期离职交接进行处理外,还应编列移交清册,并对待办事项、账务差错、悬案等情况提供书面说明。按柜员调动情况,分为核心业务系统内调离或调至内蒙古农村信用社以外的单位两种情况。
核心业务系统内柜员调动由旗县联社本部综合管理柜员在系统中通过“柜员支持-柜员交易-柜员调动”交易,将调离柜员从原机构调出,调入至指定机构。如柜员属跨旗县联社调动,调出柜员必须出具“农村信用社人员商调函”,调出旗县联社综合管理柜员将该柜员可从事业务范围均臵为0,由调入旗县联社综合管理柜员根据实际岗位对其可从事业务重新进行维护;如柜员属同一旗县联社范围内调动,调出柜员必须出具人事部门出具的调动函,并由调入单位填 写“柜员信息维护申请表”,由旗县联社本部综合管理员在系统中进行维护。
柜员调离农村信用社系统,由人事部门出具调出柜员的调动函,旗县联社本部综合管理员在系统中通过“柜员支持-柜员交易-注销柜员”处理。
第六章
现金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第二十二条 营业网点必须按窗口设臵、配备收付款合一的尾箱。尾箱必须编号使用,不得混淆。
第二十三条 各旗县联社应根据各网点现金收付量情况,为各营业网点的柜员合理核定库存现金限额(原则上柜员尾箱金额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报自治区联社备案后,在系统中进行设臵。
第二十四条 各网点应根据县联社核定的现金库存数核定柜员的库存现金限额,严格控制业务现金存量。对于柜员现金超限额的,柜员必须主动上缴库柜员,由库柜员视情况上缴。
第二十五条 柜员办理现金业务必须在有效监控和客户视线以内,做到当面点准,一笔一清、一户一清。
第二十六条 坚持“一日三次碰库(箱)”制度。营业前,柜员必须检查现金实物与上日“库存现金登记簿”现金箱余额是否相符;中午休息或交接班时,柜员必须将现金实物与现金箱余额进行核对,碰数入库;下班签退前,柜员必须核 23 对现金实物与系统尾箱现金余额是否相符,经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审核无误后,双人加锁入库保管或移交由押运人员集中入库保管。
第二十七条 现金的领取、上缴
(一)营业网点现金的领取、上缴
现金领取、上缴由库柜员填写一式两联《内蒙古农村信用社现金调拨单》(以下简称“现金调拨单”),提交网点会计主管。会计主管审核无误后,加盖网点业务公章及预留个人印鉴,填写《提送款登记簿》,由调缴款人员(或押运人员)签字后到上级机构(旗县联社营业部或上级信用社)办理调缴款。
缴款时,会计主管与库柜员要清点所缴现金无误后,填写《提送款登记簿》后,连同单据及款项交调缴款人员。同时在系统中作“现金出库”处理(由旗县联社营业部或上级信用社盖章后的“现金调拨单”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
款项提回后,会计主管与库柜员核对“现金调拨单”等单据票款相符后,在系统中作“现金入库”处理。
(二)旗县联社营业部或营业网点的上级信用社业务处理
旗县联社营业部或营业网点上级信用社收到营业网点提交的“现金调拨单”后,要认真审核有关业务事项的正确性,无误后,交会计主管审批加盖业务公章。管库员根据手 续齐全、内容正确的“现金调拨单”进行配款,在系统选择相关交易进行账务处理。
营业网点缴款时,由联社营业部(或信用社)接收人员在《提送款登记簿》上签字,在系统中作“现金入库”处理,同时将“现金缴款单”加盖清讫章,一联作为记账凭证附件,一联交网点押运人员返回至缴款网点。
营业网点领取现金时,在系统中作“现金出库”处理,同时将“现金缴款单”加盖清讫章,一联作为记账凭证附件,一联连同网点领取现金一并交押运人员,由押运人员在《提送款登记簿》上签字确认后,返回至领取现金网点。
第二十八条 现金的调剂
主要是指同一营业网点内柜员向库柜员领取、上缴现金以及同一营业网点内柜员间现金的调剂。
(一)柜员领入现金
柜员现金不足时,领款柜员填制 “现金调剂单”,注明领入柜员号、金额及券别,经坐班主任或主管审批后交库管员凭以配款出库。管库员按“现金调剂单”注明的券别、金额配款,在系统中选择“柜员现金调剂”交易,打印一式两联现金调剂单,加盖有关业务印章及个人名章,一联留存(现金调剂单作为机打凭证的附件),一联连同现金一并交领款柜员。领款柜员清点现金,核对“柜员现金箱”无误后,在记账凭证上签收。
(二)柜员现金上缴。
柜员现金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缴款柜员填制“现金调剂单”,注明缴款柜员号、金额及券别,经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审批后连同现金一并交库管员清点核对无误后,现金入库保管,缴款柜员在系统中选择“柜员现金调剂”交易,打印一式两联现金调剂单,加盖有关业务印章及个人名章,库管员核对“柜员现金箱”无误后,在记账凭证上签章。
同一网点柜员现金的调剂(除库管员),由会计主管或库管员监督完成,交易处理程序同上,由现金调出方按上述现金领入或上缴程序进行相应处理。
现金的交接同第二十条柜员交接。第二十九条 库房管理
(一)必须坚持双人管库、同进同出、分工明确、相互复核,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二)凡入库保管的现金、有价单证等物品,必须按券别、种类陈放整齐。
(三)库房钥匙管理,坚持“库匙分管,平行交接”原则。一名管库员只能掌管一把钥匙(密码),不得接触另一把钥匙(密码)。替班人员只能固定接触其中一把钥匙。金库备用钥匙要分别封存保管。
1、库房门、保险柜,要装配两把锁,且至少有一把为组合密码锁,机械锁要备有正副钥匙各一套。
2、正把钥匙由主管和一名管库员分别掌管,不得交叉。工作变动时,必须变更密码,必要时换锁。丢失库房(柜)钥匙,要及时报告上级管理机构并采取防范措施。
3、旗县联社大库库房、保险柜的副钥匙由管库员会同主管主任、会计部门负责人当面共同密封,分别签章,办理登记签收手续,由主管主任和会计部门负责人分别入保险柜妥善保管;旗县联社以下营业网点的库房、保险柜的副把钥匙(含ATM钥匙)由管库员会同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当面共同密封,分别签章后,办理登记签收手续,由旗县联社集中登记加锁入库保管。
4、组合密码锁由管库员会同主管主任共同设定,密码封存,分别签章,办理登记签收手续,由主管主任妥善保管。开启密码,由管库员会同主管主任共同启封,并登记签章。
5、副钥匙因故需办理交接的,要严密登记手续;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启用时,须经主管主任批准后,由会计部门负责人会同管库员共同启封,并记录启用原因和启用时间,由启封人签章。库房、保险柜设有密码锁的,开启密码的记录亦按上述办法管理。如使用密码锁的人员有变动,密码应随之更换。
6、非营业时间库房正把钥匙要放入保险柜保管,保险柜钥匙由管库员随身携带。
7、金库密码要注意及时更换,确保安全。
(四)库房要保持清洁,达到无火灾、无霉烂、无虫蛀、无鼠咬、无盗窃、无差错事故。
(五)库房内不得放臵无关物品,放臵的现金、贵金属、有价单证、代保管抵(质)押品、票样、人民币鉴别手册、基层网点库房副把钥匙、代保管贵重物品必须登记,分别立户,详细记载。其他物品入库保管要经主管主任批准,并按要求登记。
(六)库管员开库前须检查库门及报警设施是否正常,无异常情况后再开启库门。开启有暗锁密码的库门时,禁止无关人员旁观。管库员各自使用自己掌管的钥匙开启,不准委托对方或他人代开。
(七)信用社或营业机构负责人至少每旬查库一次,旗县联社会计部门或稽核部门至少每月查库一次,旗县联社主管主任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查库。查库时,必须同时检查柜员现金箱。旗县联社上级机构查库时,查库人员必须出具查库令,并按照有关制度要求出示相关证件,并由旗县联社人员陪同。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库管员有权拒绝查库。查库时管库员应始终在场,服从查库人员安排,但不得参与清点库款。查库完毕后,登记《查库登记簿》,查库人员和管库人员共同签章。
第三十条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实行综合柜员制后,必须严格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 进、出库、领用管理。旗县联社应为各营业网点的柜员合理核定重要空白凭证限额,原则上柜员尾箱中每种重要空白凭证不得超过十日用量。
库管员负责营业网点的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并负责向县联社或上级主管机构领取(上缴)、向各柜员分发重要空白凭证。库管员不得兼管或使用业务公章。柜员向主管领用时要清点准确,登记重要空白凭证保管登记簿,并由双方相互签章确认。同时在系统中进行处理:
领取、上缴、出售、使用、销毁重要单证时,必须按规定进行登记。柜员之间严禁相互交换、借用重要空白凭证及有价单证,柜员之间重要单证的调剂必须通过会计主管批准。
日常营业所需的存款、贷款及其它重要空白凭证由柜员根据操作权限进行实物保管使用,剩余凭证由库管员保管使用,必须确保章、证分管。贷款借据由营业网点信贷员向库管员领取,并在“重要空白凭证领用登记簿”上签名,最晚五日由双方核对一次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登记簿是否相符。
会计主管每日营业终了必须对柜员重要单证使用、结存情况逐一进行查对。
按照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由系统管理,分为系统自动销号和系统不自动销号两种类型。系统自动销号的重要空白凭证的出库、入库、出售、使用由系统自动登记分户账及登记簿,柜员日终打印“柜员凭证一览表”与实物核对;系统不自动销号的重要空白凭证,各旗县联社应按要求加强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上缴、出售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系统中管理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
(一)营业机构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
按照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流程,主要分以下几个环节:
1、自治区联社
重要空白凭证管理人员根据重要空白凭证号段通过系统向领用旗县联社进行“凭证出库”交易,同时将按系统中分发号段向各旗县联社进行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的分发。
2、旗县联社
本部业务人员在系统中进行“凭证入库-由上级机构领入”交易,同时将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系统号段进行核对,无误后,将重要空白凭证入库保管。
3、各营业机构
信用重要空白凭证网点库管员填写一式两联“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加盖营业机构业务公章及会计主管、库管员名章,送交旗县联社本部业务人员审核;
旗县联社本部业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在系统中进行“凭证出库”交易,打印“重要空白凭证出库单”(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为出库单附件),由领用网点领用人员签字确认后,登记“重要空白凭证登记簿”,将一联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 连同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一并交网点领用人员;
领用机构人员认真审查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与领用单数量是否相符,无误后,由库柜员选择“重要空白凭证入库”交易,打印“重要空白凭证入库单”(“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作“重要空白凭证入库单”的附件),重要空白凭证入库保管。
(二)营业机构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
主要包括旗县联社间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和旗县联社范围内营业机构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
1、旗县联社间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
由重要空白凭证需求联社填写“重要空白凭证调剂申请表”,报自治区联社财务计划部备案,自治区联社同意并组织进行调剂。首先通知调出旗县联社在系统中对调出凭证进行“凭证出库”交易,将系统中重要空白凭证上缴至自治区联社;其次由自治区联社将调出联社上缴的重要空白凭证通过系统中“凭证出库”交易,将凭证调出至需求联社,最后由需求联社在系统中进行“凭证入库交易”,并由调出联社和调入联社进行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的交接。
2、旗县联社范围内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
由重要空白凭证需求机构填写“重要空白凭证调剂申请表”,报旗县联社会计部门批准,并组织辖内凭证多余机构进行调剂。首先,旗县联社会计部门通知调出网点在系统中通过“凭证出库”交易,将重要空白凭证上缴至旗县联社本
部;其次,旗县联社本部将调出机构上缴的重要空白凭证通过系统中“凭证出库”交易,将凭证调出至需求机构,最后由需求联社在系统中进行“凭证入库交易”,并由调出机构和调入机构进行重要空白凭证实物的交接。
(三)柜员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及调剂
柜员凭证的调剂主要是指同一营业机构内柜员间重要空白凭证的调剂。
1、柜员领用重要空白凭证时,应填写“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回)单”,注明“柜员领用”字样,经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审批后,交库管员办理领用手续。由库管员在系统中选择“柜员凭证调剂”交易,打印一式两联凭证调剂单,加盖有关业务印章及个人名章,一联留存(“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回)单”作为凭证调剂单的附件),一联连同重要空白凭证一并交领用柜员。领用柜员核点凭证后,核对“柜员凭证箱”无误后,在记账凭证上签收(“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交回单)”作凭证调剂单的附件)。
(四)柜员重要空白凭证的交回
1、柜员领用的重要空白凭证因故未用的,应填制“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回)单”(一联留存,一联作“凭证调剂单”的附件),注明“柜员未用交回”字样,柜员进行“凭证调剂”交易,打印一式两联“凭证调剂单”,一联留存,一联连同重要空白凭证实物一并交库管员。
2、库管员清点重要空白凭证无误后,在“凭证调剂单”上加盖有关业务印章、经办员、复核员名章,将未用重要空白凭证入库;柜员核对柜员尾箱中的重要空白凭证结存数量无误后,在记账凭证上签章。
(五)重要空白凭证的出售
1、存款单位(人)申领重要空白凭证时,由存款人(单位)填写“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或“金融机构手续费发票”加盖预留印鉴,柜员核实经办人身份,核对预留印鉴无误后,选择“凭证出售”交易,录入领用单位账号、凭证种类和凭证号码,打印记账凭证,加盖有关业务印章、经办员、复核员名章。
2、按要求向客户收取工本费和手续费,将“重要空白凭证领用单”或“金融机构手续费发票”交客户。
3、配发的重要空白凭证加盖领用单位的账号、开户银行名称后,交存款单位(人)。
(六)未使用重要空白凭证的作废
重要空白凭证因种类取消、格式改变等原因不再使用的,一律交回旗县联社入库,由旗县联社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统一进行重要空白凭证的销毁处理。具体操作如下:
1、由营业网点填制“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回)单”,选择“凭证出库”交易,打印重要空白凭证出库单,并抄列
一式两份重要空白凭证销毁清单,加盖有关业务印章、经办员、复核员名章,将凭证及实物一并交旗县联社。
2、由旗县联社本部审核营业网点上缴的重要空白凭证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抄列的一式两份重要空白凭证销毁清单是否与“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回)单”、凭证出库单及实物核对相符。
3、记账凭证与重要空白凭证销毁清单核对无误后,汇总编制一式三份重要空白凭证销毁清单,经旗县联社理事长签署意见后,由旗县联社本部业务人员在系统中选择“凭证作废”及“凭证销毁”交易,打印“凭证作废单”及“凭证销毁清单”。
4、将销毁实物与一式三份销毁清单一并交销毁人员核对签字后作销毁处理。销毁清单一份作系统打印的“凭证销毁清单”附件;一份作会计档案永久保管;一份连同作废、销毁的重要空白凭证交销毁人员处理。
(七)柜员办理业务过程中重要空白凭证的作废处理 柜员日常办理业务,因记账错误或其他原因导致重要空白凭证作废而系统未联动记账的交易,应在系统中选择“凭证作废”交易,将系统中的重要空白凭证进行作废处理。作废重要空白凭证实物切角并加盖“作废”戳记,作当日正确业务凭证的附件。作废的银行卡,必须破坏磁条,专夹保管,定期销毁。
第三十二条 未由系统管理的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
未由系统管理的重要空白凭证主要包括贷款借据、社内往来凭证等系统不能自动进行销号管理的重要空白凭证。这类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上缴均填写“重要空白凭证领用(交回)单”,建立《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及票样登记簿》,详细记载领、发、销、存情况,手工逐份销号,日终前按凭证种类汇总填制表外科目记账凭证,选择“表外记账”交易作账务处理。其他事项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有价单证及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试行)》执行。
第七章
报表和账簿
第三十三条 营业网点柜员据以办理业务的原始凭证以及生成、打印的各类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均应按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严格管理。
第三十四条 营业网点每日打印的会计资料。
(一)柜员日终结账报表,日终打印,随会计凭证装订。主要包括:
1.柜员轧账汇总单(表内、表外); 2.现金收付明细; 3.库存现金登记簿; 4.柜员流水账;
5、批量代收代付成功、失败清单(柜员完成代收代付业务后打印);
6、重要空白凭证收付明细;
7、柜员凭证一览表。
(二)营业网点次日打印的批处理业务清单及凭证、报表,随凭证装订。主要包括:
1.通存通兑业务清单(本代他、他代本)、2.通存通兑汇总记账凭证、通存通兑汇总清单;
3.整存整取自动约转清单;
4.零整自动扣款交易清单; 5.贷款自动形态转列清单; 6.贷款自动扣款清单; 7.贷款五级分类清单; 8.大小额来往账清单; 9.网点营业日报表;
10其他需打印资料。
(三)其他业务报表,日间或批量打印,专夹保管,按月装订。主要包括:
1.实时汇兑、电子汇兑、网内往来、人民银行电子联行业务收到/发出查询查复书;
2.账户满页账页; 3.业务状况表等有关报表;
4、其他需要打印的资料。
第三十五条 营业网点每月月末次日打印的会计资料,36 专夹保管,按月装订。主要包括:
(一)业务状况表;
(二)资产负债表;
(三)损益表;
(四)现金统计月报表。
(五)代扣代缴所得税清单;
(六)分户账(对账单)账页;
(七)存/贷款开销户登记簿;
(八)表内应收利息转表外登记簿
(九)挂失止付登记簿;
(十)其他需要打印的资料。
第三十六条 营业网点特殊会计日打印的会计资料。
(一)营业网点批处理业务清单,次日打印,专夹保管,随会计凭证装订。主要包括:
1.应付利息计提表; 2.活期储蓄利息清单; 3.存、贷款户利息清单; 4.其他需要打印的资料。
(二)营业网点其他业务报表,专夹保管,按期装订。
1.欠息清单,次日打印,日常核对。
2.其他需要打印的资料。
第三十七条 营业网点年终打印的会计资料,专夹保管,37 按年装订。主要包括
1.业务状况年报表,次日打印; 2.资产负债表,次日打印; 3.损益表,次日打印;
4.新旧科目结转表,次日打印。5.其他需按年打印的会计资料。
第三十八条 营业网点应设臵以下手工登记簿:
1.网点工作日志。用于记录柜员出勤、印押机证管理情况、本日营业概况、本日业务审核监督情况、要事记录、岗位职责监督检查情况等。
2.柜员交接登记簿。用于记录由于柜员轮班、短期离职等原因引起的业务交接情况。
3.查库登记簿。用于记录库房现金、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代保管实物等检查情况。
4.业务印章、联行机具、库房及保险柜钥匙登记簿。用于记录除柜员日常轮班交接的业务印章、联行机具(密押机、压数机等)、柜员卡、库房及保险柜钥匙的使用保管情况。
5.柜面服务登记簿。用于记录柜面发生的长短款、口头挂失、退票、客户纠纷等柜面特殊业务处理情况。?
6.抹账业务登记簿。用于记录柜员因业务操作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业务差错,在系统中进行抹账处理的具体情况。
7.会计档案登记簿。用于记录会计档案的保管、上缴、销毁等情况。
8.会计档案调阅登记簿。用于记录会计档案的调阅情况。
9.重要空白凭证、有价单证、票样登记簿。用于记录有价单证及系统未作控制的重要空白凭证领入、使用、售出、上缴、作废、销毁、结存等情况。
10.重要空白凭证使用销号登记簿。用于领用人记录有价单证及系统未作控制的重要空白凭证的使用销号情况。
11.收到发出信息登记簿。记录收到或发出联行信件、结算凭证、查询查复等信息及处理情况。
12.重要物品保管登记簿。用于记录抵(质)押物品、代客户保管有价值品以及网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保管情况。
13.柜员箱包交接登记簿。用于记录营业日初及营业终了柜员箱包交接情况。
14.提送款登记簿。用于记录营业期间网点向上级机构提缴款情况。
第三十九条 会计凭证的装订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及其附件需按日装订,并在账务处理日后的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凭证过多的可分册装订,凭证过少的可将同一月份若干日(不得超过五天)的凭证合并装订,但必须按日期先后顺序排列。
(二)批量处理的记账凭证需人工单独编制凭证序号,并在凭证封面注明张数,柜员号填“批量柜员”。
(三)日终结账报表、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附件等按下列顺序排列装订:
1.营业日报表。
2.同一柜员按柜员轧账汇总单(表内、表外)、柜员流水账、柜员现金明细账、重要空白凭证收付明细、柜员凭证一览表、记账凭证附原始凭证及附件按柜员凭证序号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机打凭证作为记账凭证,客户提交或自制的凭证作为原始凭证);营业网点按柜员号顺序排列。
3.营业网点批处理业务清单。主要指次日打印的批量报表及凭证清单。
(四)填制凭证封面。会计凭证的装订需加装统一规格的凭证封面和封底(详见附件)。凭证封面应注明凭证日期、保管编号、柜员号,填明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附件张数,分册装订的还必须注明“共几册、第几册”等要素,同时应保证封面记录各柜员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及附件张数与实际张数一致。
(五)在已装订成册的凭证封面上加盖装订人员、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名章,在装订处加封,由装订人员和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在加封处盖骑缝章,登记《会计档案登记簿》入库(柜)保管。
第四十条 分户账页的装订和保管
(一)按月(季)输出的账页,按账号顺序从小到大排列,妥善保管;终了,按账号顺序和页次排列整理装订。
(二)装订成册的账页应加装封面和封底,封面注明账簿名称、、保管期限及档案编号;已装订的账页,要汇总编列顺序号,填写“账首”和“账页目录”;在装订处加封,由装订人员、坐班主任或主管在加封处盖骑缝章,登记《会计档案登记簿》入库(柜)保管。
(三)分册装订的分户账需在封面注明册数和分册号。第四十一条 其他会计资料的装订和保管。
指其他专夹保管,按期装订的会计资料。主要包括按期(日、月、季、年)生成的会计报表、查询查复书等其他会计资料。
(一)业务状况日报表按日期顺序排列,按月装订。
(二)业务状况月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按日期顺序排列,按年装订。
(三)年报表按决算报表目录顺序排列,按年合并装订。装订时需加装统一规格的报表封面和封底,在装订处加封,由装订人员和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在加封处盖骑缝章,封面注明报表名称、、保管期限及档案编号,登记《会计档案登记簿》入库(柜)保管。
(四)其他会计资料在装订时,需按日期顺序排列,根
据资料厚度按月(季、年)合并或分册装订。采取分册装订的,应在各册封面注明资料种类、起止日期并注明总册数和分册号;采取合并装订的,在资料封面注明资料种类和资料期。在装订处加封,由装订人员和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在加封处盖骑缝章,封面加编档案编号,登记《会计档案登记簿》入库(柜)保管。
第四十二条 登记簿、明细表。
(一)打印的各类业务登记簿、明细表分类按年装订归档。装订时加统一规格的封面和封底,在封面注明资料名称和资料期,在装订处加封,由装订人员和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在加封处盖骑缝章,封面加编档案编号后登记《会计档案登记簿》入库(柜)保管。
(二)手工记载的登记簿按年记载归档,由登记人员和坐班主任或会计主管在封面加编档案号后登记《会计档案登记簿》入库(柜)保管。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所规定的装订要求、保管年限对各种登记簿进行装订和保管。
第四十三条 磁性资料的归档。
(一)磁性介质档案资料按(保管期限、类别)加以分类、编号,张贴标签并加装介质封套,注明档案资料名称、、保管期限及档号,由档案管理员在标签和介质封套上盖章。
(二)磁性介质档案须每年翻录一次,实行双备份,存
放在两个不同的建筑物里,并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等工作。
第八章
安全管理
第四十四条 实行综合柜员制的营业机构必须建立严格的授权制度。柜员、综合柜员办理的多项外部和内部账务必须是相容的,要符合会计核算内控制度的要求,并做到日终轧账流水账借贷方发生额相等。
第四十五条 对外营业时,由柜员、综合柜员、会计主管同时在场(复核制网点,必须保证录入员和复核员在场),不得允许单人在营业网点对外营业。
第四十六条 柜员不得代客户填写凭证,不得以客户身份自行或代他人办理存、取款及其他结算业务,不得携带自有现金、手袋等物品临柜营业。
第四十七条 柜员对外办理业务必须一笔一清。一笔业务未办妥之前,不得处理另一笔业务或离岗。临时离岗必须在终端中按F11将屏幕锁定或退至LOGIN下,并锁好钱箱、重要单证、印章等。
第四十八条 操作员对自己柜员卡及密码口令实行个人负责制,由操作员本人严格保管,不得泄密。操作员每月应至少更换一次密码口令。代码和密码口令仅限本人使用。因丢失并泄密口令造成损失,要按保密制度的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四十九条 在同一个营业日,不得变更操作员级别,遇特殊情况,需变更操作员级别的,须经信用社主任书面申请,联社核实后可予以变更,由本部业务人员进行相应的柜员权限设臵。
第五十条 一级柜员和三级柜员未经批准不得顶班换岗,岗位轮换或轮休时,柜员、库管员岗位轮换办法由各旗县联社结合当地实际自行制定,并做好相应的柜员权限管理,重要物品的交接按单线传递,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印、押(压)、证三分管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五十一条 加强内部现金限额管理,执行大额现金提款的监管制度。
第五十二条 内部往来账由会计主管按规定进行核对,并在有关登记簿上登记核对结果,签章确认。旗县联社会计部门和稽核部门至少每季对营业网点统一进行会计核算检查。特别是对实行柜员制的营业机构进行认真监督,要加强对现金、重要单证、挂失等关键环节的检查,对于违反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的,必须严肃处理。
第五十三条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柜员发现重要单证、现金及账务差错时,应及时向网点会计主管汇报,并积极查找。未能及时查清的,应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管辖机构汇报。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四条 本规程由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制定、解释和修订。
第五十五条 各营业机构应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订详细的业务操作流程、岗位责任制等配套管理制度。
第五十六条 本规程适用于具备条件并经批准实行综合柜员制和复核制的营业机构。其他未尽事宜,仍按现行有关制度执行。
农村业务 篇3
【关键词】手机银行 农村 建议
一、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少数的农合行、农信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开展手机银行业务。
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主要在城市推广,农村地区推广面窄,且在农村推广的都是诸如转账、汇款等简单的业务,创新型业务的推广程度远不能满足需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镇手机银行的汇款转账比例均较低。
二、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即优劣势分析法,通过从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機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将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有机的加以结合。SWOT分析法目前已经发展成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它通过矩阵形式将与研究对象联系紧密的主要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列举出来,然后把各种因素加以匹配,用系统分析的思想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有自身的优、劣势,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优势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与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的矛盾需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以农信社、农行为主,网点覆盖以乡镇为准,很多村民要跨村才能享受到服务。当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多在城市打工,这部分农民对汇款需求强烈,手机转账汇款存在发展空间。农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借助手机银行的多项功能,满足这一需求。二是银行发展此项业务有成本优势。手机银行因其不需要物理网点,不需要配备专门的设备、人员等特点,使其与传统银行相比,交易成本降低。三是农村地区已具备发展手机银行硬件条件。目前,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拥有手机,由于电脑普及率较低,大多数的网名都是用手机上网。无限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加速,3G基站覆盖了多数乡镇。目前,3G网络传输速度达到2M,并且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进行了加密保护。这些发展表明,农村地区可以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二)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劣势
一是缺乏稳定的客户群。农村地区由于民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其对手机银行这一新性电子银行业务的认知水平较低。同时,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机银行也只是“尝鲜”,手机银行的交易量和活跃度制约着这一业务的发展。二是客户使用成本高。农村地区无限网络较少,多数用户用流量上网,而目前流量费较高,这会给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农户造成负担。同时,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业务操作可能会被不定期中断,影响客户的体验。三是产品业务需要扩展,便捷性需要加强。网络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手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各大银行当前推出的手机业务只包括简单的查询、缴费、转账等功能,更多新的功能服务的增设是各大银行目前的竞争焦点。
(三)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面临的机会
一是借助电商浪潮发展。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手机银行这一支付方式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互利共赢,电商对手机银行的运用显得愈发迫切。二是政策利好。人民银行重视普惠金融,主导惠农金融服务点,利用手机银行发展金融服务,是改善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的有效途径。三是手机忠实用户增多。智能手机、4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的功能已覆盖上网、社交、消费等功能,这位银行开发新业务获得收入提供了机会。
(四)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面临的威胁
一是安全隐患成为制约手机银行推广的瓶颈。对于习惯了传统银行服务的农户来说,对手机银行业务最大的担忧就是安全性。手机银行采用动态密码、动态口令防范风险,但恶意软件、钓鱼程序篡改、窃取的可能性存在。农户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很重视,一旦听说个别有关手机银行的安全性事件,都可能中断使用。二是法律法规及监管环境方面的支持不完善。由于我国手机银行业兴起时间不长,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形成,业务开展没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客户权利方面,由于交易双方通过电子媒介交易,协议的有效性难以确定,客户的隐私权、信息披露没有得到保护。三是受教育程度低。偏远农村民众知识层次低,操作手机银行存在一定困难,在使用手机银行的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盲目的使用易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
三、发展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相关建议
(一)拓宽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模式
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体制还在完善,因此现阶段的手机银行业务应该以银行主导型为主。时机成熟时,可借鉴国外模式,逐步推广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等主导型的业务模式。移动运营商的代理商网络覆盖面广,可以对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开发满足农户需求的产品
在设计产品前,要先深入调研,了解“三农”的金融需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受教育情况、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农户,开发差异化的手机银行产品。同时,在技术上保证手机银行的硬件兼容性、通用性;在操作上使用简单易学的业务流程,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三)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金融监管
农村的消费者使用手机银行业务时,主要担忧其安全性。要让消费者从目前的现金交易模式变为电子支付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消除对资金安全的担忧。因此,出台手机支付相关的安全标准迫在眉睫,是监管手机银行、保证消费者资金安全的需要。同时要推动监管制度方面的创新,逐步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等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参考文献
[1]刘锡良,刘海二.手机银行、农村金融与移动运营商[J].武汉金融,2013(10):39-40.
[2]白璇,赵倩茹,朱坤昌,李永强.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决策,2010(9):14-21.
[3]张恩茂,孙英隽,陈妍.《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浅析》[J],银行家,2013.5.
[4]马彦博.菲律宾发展农村手机银行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40-141.
[5]刘海二,刘利红,易新福.信息化时代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出路:手机银行[J].西南金融,2013,(2).
[6]何光辉,杨咸月.手机银行模式与监管:金融包容与中国的战略转移[J].财贸经济,2011,(4).
某市农村信用社业务的弹性分析 篇4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弹性,农村,城市
1 案例介绍
镜头一:
XXX县(隶属XXX市)农村信用社。门前车辆有序的排列整齐,前来办理各种业务的顾客陆续的进进出出。其中有企业的会计出纳,有在各个单位的职工,有年长的老年人,有在县里上高中的学生……
营业大厅内却也是一番忙碌的景象。顾客们在各个窗口前自觉地排着队伍,等待办理自己的业务。柜台内部,柜员统一着装根据储蓄、结算、票据、贷款分成各个柜台,有条不紊的处理着不同顾客的业务……
镜头二:
XXX市XX大街上的农村信用社。与其比邻而居的有秦皇岛市商业银行,范围千米以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坐落而立。相比各大商业银行,营业场所规模、所处的位置,以及门前的客流,农村信用社与之都有所差距。身为信用社的员工们,心中一定有所感触……
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对城镇企业和居民提供了强大的金融支持,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惠的贷款支持。其市场定位是“立足城镇、发展城区、参与城市”,由于其本身的历史原因以及主要面向顾客的不同,同时肩负着支持三农的政策任务,导致与商业银行相比,起步较晚,管理和发展上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城市市场方面信合人坚信:拥有数以亿计的城镇顾客作坚强后盾,在领导的带领下,通过信合人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
2 案例分析
2.1 运用管理经济学的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案例,请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城镇和城市两个市场经营和发展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农村信用社在进行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细分后,之所以会取得迥异的经营和发展局面,是因为在两个细分市场上,拥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类型的市场竞争下,导致其市场占有率不同从而产生市场细分的差异。
农村信用社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主要产品为存款和贷款,产品的价格主要以利率的形式体现(尽管银监局对存贷款利率都有限制要求,其中贷款是最低利率要求,存款是最高利率要求)。存款产品价格上涨表现为存款利率的下降,贷款产品价格上涨表现为贷款利率的上涨。除此之外,信用社的另一个产品类型就是中间业务,代发工资、财政性补贴以及手续费收入,产品的价格表现在收费的高低上。在农村市场,由于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等专业银行先后退出农村市场,使得农村信用社在农村这个广大的市场上竞争对手寥寥无几,几乎只有邮政储蓄与之相竞争,加之国家对“三农”政策的倾斜,国家对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扶持,这就形成了农村信用社的一枝独秀。同时由于信用社产品有自身的特殊性,是涉及到货币的存储和借贷。广大农民消费的目的更看重得是银行产品的安全性,在替代品和相关品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造成了农村信用社的准垄断,使其存贷款产品的弹性小。(如图1)
与之相反,在城市市场各大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比邻而至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突飞猛进,外资银行也大量涌入中国的城市。与农村市场的一枝独秀,农村信用社在城市市场中遭受残酷的市场竞争。不仅竞争对手数量多,而且对手的实力也强大。这是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消费者对产品的价格做出的反应更敏感,买方市场下消费者的选择就更加自由。同时基金保险作为银行产品的替代品,替代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导致消费者行为的变化。城市市场中消费者总体文化水平高于农村市场,此时的消费者更理性。导致在城市市场存贷款产品弹性大于1,诸多原因造就了农村信用社在城市市场不尽如人意。(如图2)
2.2 根据弹性和收益的关系,
请分析农村信用社在城镇和城市两个市场采取什么样的价格策略会增加收益。(进行理论分析)
根据管理经济学相关知识:
总收益TR(total revenue)
边际收益MR(marginal revenue)
需求Qd(quantity demanded)
弹性Ed(the price elasticity ofdemand)
TR=P×Q
MR=DTR/DQ=D(PXQ)/DQ=P+QDP/DQ=P{1+(DP/DQ)X(Q/P)}=P(1-1/|Ed|)
|Ed|>1,MR(Q)>0,此时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总利润增加;
|Ed|<1,MR(Q)<0,此时价格下降,需求增加,总利润减少。
由上可得出:
在农村市场,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提价策略可以增加总收益。
在城市市场,农村信用社可以采取降价策略可以增加总收益。(如图3)
参考文献
[1]胡本胜,张本明,王立群.农村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市场化运作探讨[J].华北金融,2006(S2).
[2]王建平,毕金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思考[J].华北金融,2006(S2).
农村信用社发展保险业务 篇5
一、《金融年鉴2012》农村信用社目前的经营窘境、代理保险业务收入较少
(1)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受挤压、利润降低甚至亏损,开展保险业务
(2)2012中国工商银行业务发展情况综合、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2报告、中国银行2012年报。。
【代理保险业务现状】
(3).自 2006 年起,河北农村信用社开始发展以代理保险为主的中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截至 2010 年,河北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的收入总额超过 8 亿元,比 2009 年的 6.8 亿元增长了近20%。但需要看到的是,与信用社传统的存贷业务相比,代理的中间业务占信用社总收入的比重仍旧偏低,只有 2.9%左右;较之与农行等同等机构来看,8 亿元的代理收入更只是农业银行代理总收入的7.2%
(4)佣金(代理费收入)【代理费限制,收入有限---《关于规范代理手续费的》】随着保险市场进一步发展,代办费正式纳人代理手续费,并做出了代理手续费不得超过保费的5%的规定。到1999年,财政部更是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经营情况确定某一险种,某一条款或不同形式代理人的代理手续费支付标准,但代理手续费支付总额最高不能突破实收保费的8%。”【财政部在《保险公司财务制度》第四十七条中规定
(四)代理手续费支出及佣金支出。
1代理手续费支出。指公司向受其委托,并在其授权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保险代理人支付的代理手续费。保险代理人包括专业代理人、兼业代理人和个人代理人。公司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经营情况确定某一险种、某一条款或不同形式代理人的代理手续 费支付标准,但代理手续费支付总额最高不得突破实收保费的8%。2、佣金支出。指公司向专门推销寿险业务的个人代理人支付的佣金支出。佣金最高支付总额不得突破缴费期内实收保费的5%。已支付佣金的营销业务不得再支付代理手续费。】
(5)代理存在的问题
1现在农村信用社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方式普遍采用的是“多对多”的模式,即每家信用联社都与各家保险公司合作。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多对
多”的模式是一种很不稳固的合作模式。
二、混业经营下,成立金融控股集团,独立开展商业保险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该条款表明我国禁止第一种混业模式即全能银行模式,不允许在同一金融机构内同时进行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禁止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间的直接交叉持股,不允许成立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即一家银行直接控股另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事实上,《商业银行法》对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并没有明确指出应该禁止或者发展,这为有关银证合作、银保合作方面的金融创新留下了空间。所谓“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是通过成立一家不经营具体金融业务的母公司,再由这家母公司来分别控股银行和证券公司(实际上可能是母公司被银行控制)④。所以,我国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进行的混业在法律上并无障碍。其实,金融控股公司(国内称金融集团)在我国一直存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光大集团。这种模式比较符合中国的现状,称之为“光大模式”。中国光大集团就是一家纯粹性金融控股公司,集团目前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公司19%的股权,此外还拥有在香港上市的三家子公司:光大控股、光大国际和香港建设公司。1999年12月15日,光大集团又宣布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联手组建中加合资人寿保险公司。目前的光大集团就是在一个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同时又实现了同时在同一利益主体下互相协作的混业经营局面。
三、目前农村商业保险因诸多原因,待开发市场广阔,农村居民需求高
农村商业保险密度低,市场广阔。三农重视的提高、国民基础
农村人口分散、管理成本高,赔付率高,农村保险网点建设成本大。各大保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缺乏对农村市场应有的关注
(1)广阔的市场: 年, 农险保费收入 6.4 亿元, 占当年财产险保费总收入的 0.82% , 同比下降 20% , 是1982 年以来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年;2003 年继续下降,全国农险保费收入为 4.6 亿元, 仅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 0.5% , 按全国 2.3 亿农户计算, 户均保费仅为元。--《论我国农村保险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真正开展农村商业保险的仅有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农村商业保险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例如, 2002 年, 全国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达 5.7 万亿元, 占全国 GDP 的54.5%。全国县域经济 GDP 增长速度(当年价比)为11.3% , 高于同期全国经济增长速度。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快速提高, 农民的保险消费能力也不断增强。据统计, 2004 年我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 3500 元, 增幅达 500 元以上。部分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收入已经相当于 1997、1998 年全国城镇居民的水平, 而那一时期正是城镇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可见, 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使得中国农村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条件开始成熟。【农民人均收入统计数据】
3.农村互助保险(农业互助保险)面临问题
但由于农业保险属于高风险险种,农业互助保险的综合赔付率很高,仅仅依靠会员交纳的保费远远不够。比如目前在黑龙江垦区运作的阳光农业互助保险公司,如果没有政府和农垦总 局 35%的保费补贴,其赔付率将会超过 100%。法国和日本政府在本国的农业互助保险发展过程中,给予的政府补贴一般也达 60-70%。------《论农业互助保险制度的构建》
补充材料
1.2003 年 4 月,银监会正式挂牌成立,人民银行总行合作司归入银监会,改称农村合 作金融机构监管部,由于银监会接管了人民银行金融行业监管的职能,因此全国农村信 用社的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权力也转移到银监会。
2.《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提出农信社的改革必须尊重市场经济法则
强调信用社要继续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提出农村信用社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属地区域经济特点实施完善相应的产权制度,在原有的合作制之外,还可以选择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方案明确提出了要通过改革要让信用社成为具备独立经营能力、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有内在发展动力、能够自行承担风险的市场主体。
3.农业产业是微利甚至亏损产业,比较效益低,政策性强,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市场供需环境影响,风险大且风险防控难,农民抗风险能力弱,涉农贷款从金额上来说小而散、从效益上来说利差小利润低,有很强的公共性、公益性、政策性,其营销经营成本相对其他商
业贷款高。股份制商业银行极强的逐利性与三农微利性、政策性是天然的矛盾(中国人民银行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2011)。
4.【结构图】农信社合作社,农信社国际金融部门,政通农信社培训学校,农信社信贷部门等。
5.稳定和发展,现今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中小企业依旧呈现规模小且分散的局面,农业 依旧是弱质产业,而商业银行极强的逐利性天然与农业弱质产业的特性不符,农村信用社拓展保险兼业代理的必要性
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系市场化的逐步加深,作为商业银行三大支柱的负债业务、投资业务和中间业务的收益贡献率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大银行纷纷加快中间业务的战略发展布局,在试图抢占这一高增长、高收益率市场的同时逐步降低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营收下滑、风险加大。而农村信用社由于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和鲜明的政策性,信用卡、基金托管、咨询理财等中间业务并不适合收入低、需求小的农村市场。因此,如何开拓新的业务摆脱当前的经营困境,更好的服务三农,成为摆在农信社面前的重要课题。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为农信社独立开展保险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1. 支柱业务受挤压、利润降低
2007 年,中国农业银行重新回归国内的农村金融市场,并开始大量增设在农村地区的营业服务网点。与此同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也不甘落后,也迅速的开展了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圈地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11年底,中国农业银行在全国县域的营业网点达 1.2 万个,首次超过了城市的综合服务网点,占到了全行网点总数的54%左右;县域涉农贷款总额也突破 1 万亿元,增速连续四年超过了 100%,这些都无疑给严重依赖农村贷、存业务的农村信用社带来了空前的竞争压力。同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河北省范围内也已建立了 10 个二级市级分行,151 个县级支行,仅 2012 年一年的贷款数额累计即达到 305 亿元。
2001 年 11 月,我国正式加入了 WTO 贸易合作组织,国内的金融市场也随之开放。根据 WTO 的相关协议,我国应逐渐取消外资银行的地域经营限制,并承诺在 5 年的金融保护期后,允许外资银行在内地独立开设金融服务
机构,享受与本地企业同等的市场经营权利,这意味着我国的金融市场将彻底的对外开放。2007 年,汇丰银行即在我国的湖北农村地区首次开办了村镇外资银行,并于 2008 年在张家口市尚义县的农村地区开设了小额信贷试验基金,为进一步进驻河北乃至全国的农村金融市场打下了发展基础。由此不难看出,对于河北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外资银行已显然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潜在竞争者。面对外资银行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金融服务、一流的技术水平,河北的农村信用社将会面临与承受空前的竞争压力。-------重点参考-------《河北农村信用社深入
发展代理保险业务的必要性研究》-----五力模型是由波特(Porter)提出的,它认为行业中存在着决定竞争规模和程度的五种力量,这五种力量综合起来影响着产业的吸引力。它是用来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竞争特征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在该模型中涉及的五种力量包括: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
2.保险代理业务收入“杯水车薪”
目前在农村信用社代理的险种主要有
自 2006 年起,河北农村信用社开始发展以代理保险为主的中间业务,并取得了一定的业绩。截至 2010 年,河北农村信用社代理保险业务的收入总额超过 8 亿元,比2009 年的 6.8 亿元增长了近20%。但需要看到的是,与信用社传统的存贷业务相比,代理的中间业务占信用社总收入的比重仍旧偏低,只有 2.9%左右;较之与农行等同等机构来看,8 亿元的代理收入更只是农业银行代理总收入的7.2%。
二、开展模式的选择
三、保险业务的市场定位
1.农信社的性质
农村业务 篇6
【关键词】农村;金融业务;思考
因为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金融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银行在推出金融产品时,应该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农村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新产品。对于我国农村来说,金融发展明显落后,这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产业的发展,所以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银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很有必要,银行应该抓住机遇,做好大量的市场调查,推出有个性化的产品。
一、开拓农村金融业务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都认可国家金融是国家经济的中心这一理念,换言之,农村金融应该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中心,前者对后者起着支撑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农村经济越来越繁荣,这推动了农村金融业的发展,当前农村信贷需求非常高,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首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农民拥有了更多流动资金,需要储备,而且有些农户做生意,继续需要资金,其信贷需求必然增加;其次,我国农户信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因为经济水平不高,都不愿意信贷,认为其风险性高;最后,农村目前正迈向产业化阶段,很多企业兴起,而这些企业需要进行大量的银行信贷,以满足正常的运转。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地方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村域地区在农产品交易方面的传统优势日益凸显。许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交易优势的农产品专业市场逐步形成并发展壮大,一批有胆识、善经营农副产品经销商活跃在广大城乡之间,发挥着沟通农户与市场的积极作用。县域机构应当抓住商机,在这一领域有很好的作为。
二、开拓农村金融业务的对策
虽然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的加快,但是我国的农村人口依然占绝大多数,因此银行在开展城市金融业务时,也应该开拓农村金融业务,这既扩宽了银行发展的渠道,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银行应该在党与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将金融业务逐渐的向农村转移。其具体的实施的策略如下:
1.预先做好市场调查
开拓农村金融业务,银行应该做好预先的市场调查,不能盲目的设立的支行,要依据市场需求合理有序的开设,而且支行成立的位置也所调查,相对繁荣一些的区域,可以设立一个支行,做好统筹规划。银行只有全面的掌握农村市场行情,才能有针对性的去开展各项有任务,进而促进业务顺利开展。在做市场调查时,既要做到考虑到宏观方面,结合国家下发的政策规定等,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微观方面,处理好细节问题,结合当地农村区域的发展状况制定策略。
2.开发的金融产品应该具备很个性化
因为农村金融市场与城市的金融市场相比,略显单一,形式也不丰富,因此银行在开发金融产品时,不能完全的照抄照搬城市金融市场,这样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之所以要做好预先的市场调查也是基于此。银行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农村服务对象所要的金融产品,个性化越强的产品,才能够受到普遍欢迎,再加之,农村区域对金融业务的认知有限,有些新的产品推出之后,未必会受到认可,因此银行应该依据农村发展情况来开发业务。
3.正确选择风险担保模式
农村金融业务的担保模式,国内外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哈尔滨银行在开展这项业务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参考,但是需要考虑到银行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整个金融业发展的情况等。国外某个银行学家创造了小组联保以及强制储蓄相结合的模式,我国比较知名的金融机构,也操作了基金担保等模式,上述模式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当然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为了迎合农村市场受众,哈尔滨银行可以对客户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调查,然后参考上述模式,选择一种最为保险的,银行与客户双方都能够获得效益的模式。
4.注重金融产品服务质量
因为金融产品自身具备的特征,因此当某一个银行推出某种金融产品时,其他银行也会纷纷模仿,推出同类的金融产品,如何能够在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产品自身的质量不容忽视,但是产品的质量还体现在服务方面,在同类金融产品中,其产品本身几乎相同,唯一不同的就是服务,为了提高自身的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哈尔滨银行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特点,适时的调整贷款期限,使用符合农户认可度的担保模式,提供多元化的服务;第二,实时创新服务模式,服务的方式要灵活,流程要尽可能的简单,服务的效率要高,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去服务,提高金融客户的满足程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以我国目前农村的发展情况来看, 开拓农村金融业务非常必要,无论是银行,还是农户都会取得一定的效益,同时加快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尽管目前的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够成熟,需要很多银行进行摸索前行,但是因为所需的产品单一,业务种类并不多,因此只要预先做好调查工作,之后再推出新的产品,通常都不会出现大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汉章. 论发展县域农村金融产业的财政对策[J].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8(04)
[2] 徐阳. 关于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业务发展的思考[J]. 农村财政与财务,2008(12)
[3] 李锦文,唐弢. 信息安全视角下的农村金融业务风险防范探索[J].金融电子化,2011(09)
农村业务 篇7
一、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农业与农村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而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一种很典型的不发达的、以银行中介为主的金融体系。目前构成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主体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三大金融机构, 作为主要面向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金融机构, 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政策金融、商业金融与合作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格局。除此之外, 邮政储蓄机构、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农村合作基金、小额信贷以及非正规的民间私人借贷组织等也在农村从事着一定的金融活动。
虽然, 农村中从事农村金融的机构并不少, 并且近几年农村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也较快地发展, 但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处于低层次、低水平阶段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完全改变。
1.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十分不平衡。
形式上看:20世纪90年代初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基础。农行和农发行政策金融各司其职、彼此分工且相互配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但实质上。自20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 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机构和资金纷纷撤出农村地区, 许多基层支行变成只揽存不批贷的“储蓄银行”, 用于县区及以下乡镇的贷款总额直线下降。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 其支持农业发展职能名不副实。邮政储蓄机构通过农村机构, 将大量农村资金抽走。而在本轮农村金融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 其诞生地和经营网点一般也是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集镇, 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边远地区服务的金融机构十分有限。
2. 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 服务水平都相对较低。
在业务品种上依然以存、贷、汇老三样为主。目前, 农村金融服务需求逐步多样化, 一般农户的小额信贷与龙头企业的大规模资金需求并存;普通的存贷款服务与各类银行卡的支付结算和理财等服务需求并存, 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很难使这些方面得到有效的满足。
3. 小额农贷业务基本上仍由农村信用社一家独揽, 农信社机构成为普通农户唯一资金支持者。
从目前实际情况看, 不但国有商业银行及农发行等大银行不愿意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业务, 就是后起之秀如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也有“嫌贫爱富”的苗头和迹象, 即对城镇工商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态度比较积极, 而对普通农户和农业贷款需求缩手缩脚甚至于“退避三舍”。
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小额贷款业务的制约因素
1. 农户信用观念差、信贷风险大、放贷成本高。
在农信社业务开展之初, 由于之前政府部门教育引导不力、信用社宣传教育不够以及农民自身诚信意识不足等原因, 导致部分农户对小额农贷的认识误差。致使导致农信社资金无法及时回收, 使整个农村信用环境一落千丈。较差的信用环境会给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造成很大的风险, 及于此, 其他金融机构一直视农户为信用边缘群体。信贷风险大、放贷成本高直接影响农村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更甚者, 某些金融机构对于开展农户小额贷款的业务是望而却步, 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持续发展。
2. 农村贷款担保制度缺失, 制约了小额贷款的发放。
在现行信贷政策条件下, 银行是否贷款取决于担保抵押资产是否充足。而我国农村小额贷款难, 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担保和抵押品。由于多数农户家庭经济规模小、经济状况差、缺乏有效的抵押品, 而很多农村中小企业都是小规模经营, 注册资金较少, 可用作银行贷款抵押的资产不足, 同时知名度低, 实力有限, 往往由于无法提供有效抵押和担保而得不到银行小额贷款资金的支持。
3. 农业保险机制缺位, 增加了金融贷款风险。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农业大国, 我国平均每年有近5亿亩农作物受灾, 而灾难损失目前仍然主要依靠民政部门实施的政府灾害救济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进行补偿。这两种灾难补偿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由于经营农业风险太大, 保险公司大多不愿开办农业保险。这样金融机构更不愿意冒险贷款给农业, 农户的小额贷款业务也出现缺位。
4. 农村小额贷款管理成本较高, 金融机构放贷积极性较低。
一是银行通过实地检查、电话访谈、抽查账户交易记录等方式开展贷后跟踪检查, 监控资金使用情况的成本较高;二是由于信息不对称, 对于后续贷款资金真实用途及预警信息很难采集。这些就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5. 政府监管流于形式、实效低下。
目前, 我国已建立起农村小额贷款监管体制。依照有关规定, 金融机构开展业务, 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监督管理, 与投资人实施并监管。但实际操作中, 由于县一级的银监局办事处已撤销, 当前具体的监管任务都交由各试点成立的地方政府各部门联席的管理部门执行。而这些管理部门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致使监管流于形式、实效低下。
三、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农业小额贷款业务的设想
1. 提升金融机构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的内驱力。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过于偏重开拓大客户信贷业务。然而, 同业竞争过于激烈, 其只能采取降低放贷门槛 (下调利率和放低文件审批等) 措施, 来赢得所谓的大客户, 贷款风险无法得到有效补偿和防范;对于贷款集中度问题进一步恶化, 最终只能采取贷款收回或资产转让手段处理。故而, 农村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业机构应当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发挥自身优势, 把发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作为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促进该项业务的发展。
2. 积极有效探索银企合作发展农村小额贷款模式。
金融机构应当利用自己信息收集这方面优势去积极了解和扶植当地优势、特色农业的发展, 开展产业化龙头企业 (基地、专业合作组织) 服务工程, 通过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化发展带动当地农户发展生产, 进而刺激农户信贷需求。在此基础之上, 探索“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农业产业化与农户相结合的贷款发放模式。
3. 创新担保方式, 运用多种担保方式防范、分散和转移风险。
对于农户而言, 缺乏有效担保手段是其无法取得足额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担保创新方面, 在不违反法律前提下, 对于财产权益归属清晰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 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当前, 农户联保、担保公司担保、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抵押、农村住房宅基地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在一些地区已经得到推广和应用。农村银行机构应加强与保险公司合作, 通过贷款与农业保险结合方式, 分散贷款风险, 及时弥补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导致的损失。
4. 深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金融运作管理, 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可根据自身战略发展尝试建立事业部性质的农村小额贷款专营机构, 建立独立的信贷审批机制、风险定价机制、成本利润核算机制、风险管理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和专业化的农村小额贷款人才队伍, 加强自身的小额信贷运作管理,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建立合作风险补偿机制, 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宏观风险源主要来有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行业分析和信贷风险等;微观层面风险源大体有合作协议风险、道德风险及运营风险等。为维护金融机构与农户合作的可持续性, 政府应考虑建立合作风险补偿机制, 建立“金融机构与农户合作风险补偿基金”。该资金部分可以交由政府财政支付, 每年设定提取的特定比例数额, 市县级政府要再辅助于相应的配套措施对此机制进行支持。该补偿基金实行专款专用, 专用于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的增量进行相应的风险补贴, 对涉农贷款风险控制较好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等。以此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6. 整治农村信用环境, 增强贷款诚信保障。
在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培养农民信用意识, 提高农民信用观念等方面, 政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当地政府可以将农户的借贷信息录入征信系统, 出台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另一方面要及时进行政策方面的相关宣传教育, 使诚信还贷的观念深入人心, 逐步培养、强化农户的信用意识。
7. 改革农村金融管理体制, 加强农村信贷业务监管。
农村信用社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探讨 篇8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以中间人或代理人的身份, 为客户办理代理、委托、担保和信息咨询等并收取服务费的业务, 与资产、负债业务并列为银行的三大业务。由于具有独特的对资本无需求、风险低、盈利高、服务性强等特点, 短短的十来年时间里, 中间业务在银行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由最初的代收、代付业务展到涵盖结算、信托、租赁、代理融通、咨询、银行卡等全方位业务领域, 品种多达260多个, 产品级次也不断提升。同时, 中间业务产品的成功营销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在已发布2007年报的银行中, 招行和中行的非息收入占比已达15.7%和15.4%, 工行、交行和民生也分别达13.53%、11.53%和11.53%。同时, 2007年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增幅极其惊人, 超过50%的银行实现了翻番的增长。无资金风险、收益稳定的中间业务已成为银行业竞相追逐的“奶酪”。
2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现状
尽管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但是在农村信用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农村信用社吸存放贷的经营方式根深蒂固, 中间业务只是“派生业务”、“辅助业务”, 对其认识是模糊不清的, 没有意识到发展中间业务可作为实现资产多元化、扭亏增盈、防化风险的有效手段。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步伐非常缓慢, 产品没有竞争优势, 主要表现在:一是业务范围窄。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基本上都是传统业务的延伸, 基本限于结算业务、保险代理及一些代收代付业务, 品种单一, 都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低级产品。电子银行、网上银行、咨询理财等知识密集型、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几乎为空白。二是中间业务收入份额小、收益低, 对营业收入的贡献度不高。从某县农村信用社近两年中间业务收入看, 年实现收入521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为0.17%;年实现收入为1283万元, 占营业收入比为0.34%, 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非常之小。
3影响中间业务发展的因素
笔者认为导致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畅。农村信用社虽然经历了50多年发展, 但在管理体制上滞后。从最早的人民公社, 到农业银行, 再到人民银行, 直到现在试点省市划归地方政府管理等, 几经变动, 数次反复, 使农村信用社在中间业务发展上缺乏长期性的行业指导和统一规划。
二是电子化水平落后。发展中间业务需要电子网络系统支撑, 由于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起步较晚, 网络普及率极低, 即使有的信用社已实现了区域的计算机联网, 但由于设备和软件层次低、更新慢、功能不全, 不适应中间业务的开发需要, 从根本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
三是设施投入不足。高投入、高效益, 开展中间业务需更新现有设施, 而农村信用社一直面临着家底薄, 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 对中间业务开展的预期效益估计不足, 导致中间业务裹足不前。
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农村信用社员工整体素质较商业银行偏低, 部分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创新意识淡薄、开拓能力不强, 业务全面、理财知识强的中间业务复合型人才缺少。
4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思路对策
目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在品种、规模、水平、层次等方面都与其他商业银行有非常大的差距, 而且差距还在加大。因此, 农村信用社应在近几年时间内加大力度、舍得投入, 加快中间业务发展步伐、抢占市场份额、稳定优质客户群, 摆脱农村信用社此项业务边缘化的可能。
4.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新思想、新观念决定新业务的开发, 农村信用社员工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加快中间业务拓展是经济社会对农信社服务功能提出的新要求, 是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手段, 也是提升经营效益、增强盈利能力的有效举措, 一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概念模糊的问题;二是解决对中间业务效益低下、不值得开办的狭隘认识问题;三是贫困地区不存在中间业务的谬误认识问题;四是解决搞中间业务是不务正业, 会影响主营业务的片面认识问题。要将发展中间业务作为与存款、贷款业务并列的支柱业务, 实施拓展中间业务战略, 在经营管理机制上营造有利于中间业务发展的压力和动力机制, 在工作措施上推动和保障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4.2深入调查、研发产品
中间业务属中介性业务, 其前提是接受客户委托。因此发展中间业务不能一厢情愿, 必须适应客户的需要, 取得客户的信任。而要适应客户的需要, 首先要了解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取决于我们能办什么业务, 更主要的是客户需要哪方面的金融服务。只要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 结合农村信用社自身的客户群体和经营特点, 从实际出发, 有步骤地推出和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系列化金融服务, 才能促进中间业务健康、快速、稳步地发展。
拓展中间业务不仅要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还要贴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 要本着“循序渐近、安全效益”的原则, 不能一哄而上, 一哄而散。农村信用社要对现有银行产品进行整合, 实现既有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 又有业务和服务的产品化。可以推广系统协议存款、人民币银团贷款、股票质押贷款、买方信贷、贸易融资、票据贴现业务, 研究和开发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和与结算业务有关的各种新产品。
4.3改进设施、培养人才
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 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 信用社正处于中间业务发展初期,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信用社要有业务发展的长远规划, 要加快电子化和网络化建设的步伐, 采用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设备, 促进办公自动化、电子化以及由此延伸的自动服务手段的应用和推广, 有计划、针对性地加大设备投入, 搭建好中间业务发展的平台。
鉴于农村信用社目前的人员结构和知识水平远远不能适应中间业务发展的实情, 省市管理机构应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部门, 根据业务发展需要, 建立起定期的培训机制, 采取专业化培训和交流培训相结合, 理论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培训方式, 加大对一线员工中间业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继续面向社会高起点、严格要求公开引进一批既具有计算机系统知识, 又具有丰富银行业务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为中间业务的研发提供智力支持, 从而保证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4.4强化营销、加大宣传
信用社应系统地开展中间业务的宣传营销活动, 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 在公众中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一是推行一体化营销策略, 实现中间业务综合化经营, 做到集中营销与分散营销相结合、重点营销与全面营销相结合、存贷业务与中间业务相结合。要把优化营销手段, 改进营销策略作为抢占市场份额, 促进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二是因地制宜、全面宣传。农信社经营机构多数位于“三农”之地, 劳务输出旺, 并抓住元旦、春节前后大量务工人员返乡, 资金回流的契机, 有的放矢地进行新产品的宣传, 组织人员在营业网点、途经车站、街头巷尾, 摆摊设点, 宣传咨询, 放送资料, 千方百计做好宣传工作。
4.5协调关系、强化内控
完善的监督和管理措施是中间业务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 农村信用社应特别注重对中间业务的规范化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运作方案, 真正把中间业务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做到有章可循, 执章必严, 违章必纠, 合法经营;二是要建立一整套中间业务运作的管理制度, 如业务发展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管理制度、业务考核制度等;三是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 定期或不定期对中间业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总结,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四是要加大稽核监督力度, 适时对中间业务进行常规检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 把监督机制贯穿到中间业务的始终, 确保中间业务的合规性、合法性、安全性、效益性。
参考文献
[1]寇慧海.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对策[N].河北经济日报, 2007-04-11.
[2]王树祥.农村信用社应积极拓展中间业务[N].金融时报, 2005-06-30.
[3]杨代平, 龚卫东.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发展的障碍与策略[J].南方金融, 2004, (01) .
[4]马素玲.农村信用社改革之路[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4, (10) .
[5]袁护平, 沈平春.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及其发展的思考[J].价格月刊, 2004, (08) .
[6]何羽.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J].现代经济探讨, 2004, (07) .
[7]林峰.对我国银行中间业务开展现状的思考[J].江苏商论, 2004, (07) .
[8]高彬, 孙宝林.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内在因素及其治理[J].中国金融, 2004, (18) .
[9]李梦觉, 曾小玲.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4, (03) .
农村业务 篇9
一、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的影响因素不容忽视
1. 农民群众对手机支付存有顾虑。
手机支付简便快捷,其优点是很明显的,也特别受到广大农村年轻人的青睐。但作为一个为普通民众所能接受和认可的大众支付手段,手机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推广还是不同程度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影响。其中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就是农村百姓对这一新兴支付工具的接受程度。从河津市的试点情况看,好多农村群众对使用手机支付还存有顾虑,不能完全接受,总觉得手机支付不直观,不放心。
2. 对手机及操作系统限制过多。
目前,农村信用社系统试点用的手机支付SD卡,对手机及相应的操作系统有较高的要求。首先,必须是智能手机,可独立登录浏览器或通过wifi实现上网;其次,该手机必须有内存卡插槽,以供手机支付SD卡在此插槽上使用;第三是该手机还必须是安装有安卓系统的,如果是塞班操作系统或苹果i-pad等手机,则暂时还无法使用手机办理支付业务。
3. 资金扣划及清算渠道仍不顺畅。
从试点情况看,目前,通过手机办理支付时,在扣划及清算环节仍存在较大问题,主要表现为扣款不成功或者是超级转账(即跨行转账)不成功,或者付款行已扣款成功,但收款行收不到款项。有些甚至影响到了客户信用卡的按时还款。
4. SD卡收费过高。
目前,山西河津农村商业银行为开展手机支付业务试点,一次性购买了手机支付专用SD卡100张,每张80元,用于手机支付业务初期试点。为做好试点工作,该行目前采取了免费发放给本行员工,进行手机支付业务体验和试用。但是,从调查了解情况看,如果要向社会推广、向农村群众推广,80元的定价还是明显高了些,普通农村百姓难以接受。因此,要在农村地区全面推广手机支付业务,对SD卡合理定价很关键。
二、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业务相关的风险防范宣传不容忽视
手机支付工具,简单、快捷,但其风险不容忽视。尤其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支付,做好风险防范宣传工作显得特别重要。目前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随意扫描二维码形成一定的风险。
目前,用手机扫描手机二维码已成为普遍的一种手机加载添加工具,但这其中有一定的风险隐患。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的二维码骗取手机用户扫描,用户一旦扫描这些二维码,手机便会被植入某种木马病毒,从而使用户的手机银行信息丢失或被盗。
2. 随意安装下载应用程序或控件形成一定的风险。
当前,由于智能手机种类繁多,与之相配套的手机应用程序层出不穷,一些手机用户经常登录网站下载或安装一些免费的、未经认证的应用程序或安全控件,导致手机感染病毒,从而丢失账号、密码,给手机银行的使用带来风险。
3. 随意打开陌生链接形成一定的风险。
一些手机支付业务用户防范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识别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发来的诈骗短信,而随意打开这些信息中的貌似为银行方面的链接,然后按其提示输入用户名、密码等进行登录并操作,造成信息失密,账户款项被盗取。
4. 使用山寨手机登录手机银行形成一定的风险。
很多用户使用的手机为山寨手机,这些所谓的智能手机,在出厂时就带有许多预装的软件,而这些软件中隐藏着不为用户所知的秘密,如,定期将用户信息发送至某个服务器、定期读取用户手机银行链接信息、登录名、登录密码等,这些信息一旦丢失,手机卡就有可能被复制,从而给手机支付造成风险,甚至形成资金损失。
三、相关建议和措施
1. 加快相关软件的开发进度,从技术上完善防范措施。
目前,手机支付试点业务推广受阻,主要原因就是农村信用社系统相关手机支付软件尚不完善,特别是跨行清算、扣款、支付方面存在重复扣款、延迟划款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盲目推广,极易形成资金风险,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建议进一步加大手机支付业务软件的开发和完善力度,为广大农村地区手机支付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放心、快捷的资金支付手段。
2. 合理确定费率,完善操作规程,从制度层面防范风险。
在农村地区开展手机支付业务试点,必须要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知晓率和经济承受力,合理确定一个手机支付业务准入费用,如手机支付SD的售价、对手机型号和操作系统的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手机支付业务推广普及手册。同时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从制度层面防范手机支付风险。
3. 加大手机银行推广宣传力度,普及广大农村居民金融知识。
浅析农村供电所业务外包运营方式 篇10
一、农村供电所业务运营的方式
当前, 农村供电所主要从事区域内400V及以下 (有些单位是10k V及以下) 电网的运行维护、业扩报装和计量、抄表、收费等工作。农村供电所的业务管理运营方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即直接管理运营方式和业务外包方式。
(1) 直接管理运营方式。农村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的基层单位, 供电企业可以直接对农村供电所业务进行管理运营、监督、评价;也可以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制定供电所业务的管理标准、流程、制度、规范等。目前大部分供电企业都采取这种方式。
(2) 业务外包运营模式。供电企业将农村供电所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社会企业来承担, 供电企业与第三方企业是基于经济契约的发包与承包的关系、委托与代理的关系。供电企业与第三方企业每年或定期经过协商订立业务委托代理经济合同, 约定委托业务的具体范围、数量、工作标准、合同价款等,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供电企业负责对委托业务完成质量进行跟踪、监督、评价。
二、农村供电所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业务外包也称资源外包、资源外置, 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它是指企业把内部一部分业务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 其实质是企业重新配置各种资源, 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 塑造和发挥企业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 构筑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使企业能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业务外包通常具有两大显著优势:一是能够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企业实施业务外包, 可以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出去, 借助外部资源的优势来弥补和改善企业的弱势, 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核心业务上, 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能够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实施业务外包, 企业将集中资源到核心业务上, 而受委托专业公司拥有比本企业更有效、更经济地完成某项业务的技术和知识。业务外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企业有限资源的作用, 加速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反应能力, 有效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提高了企业的竞争水平。
在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发展, 就必须转变观念, 舍弃过去那种“大而全, 小而全”的经营模式, 将资源、精力集中在企业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领域, 以确保自己居于行业的主导地位。农村供电所是供电企业的基层末梢, 其业务技术含量相对不高, 社会化力量已经开始从事相关业务, 如抄表、收费等。因此, 供电企业的农村供电所具备业务外包的条件, 可以探索将一些非核心业务委托社会企业运营, 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减少员用工总量。
三、供电所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供电企业的农村供电所采取业务外包运营方式可以提高供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但是, 从供电企业经营管理来看, 还存在一些风险, 可能会使企业的管控能力衰弱。一是从业务管控来看, 由于采取经济契约的方式将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企业, 供电企业对供电所业务管控能力将会削弱, 对企业的战略意图执行力将会消弱。二是从供电安全来看, 由于电力实时平衡的物理属性, 外包给第三方企业后必然造成供电企业对供电所业务运营管控能力消弱, 供电安全也会面临一定风险, 供电企业仍会承担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从品牌形象来看, 由于供电所的业务外包给第三方, 供电所的人员和办公场所、工器具等理论上应该为第三方公司的标识, 无法落实供电企业统一品牌的要求。
对供电企业来说,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规避风险。一是为增强企业的控制力、规避供电安全风险, 需要细化合同约定内容, 强化合同约束管理。将公司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转化为合同条款, 明确业务质量标准和供电服务水平、规范业务流程, 尤其需要明晰供电安全责任。二是对外包的农电业务各环节, 要逐步建立完善的全过程监控、监督手段。及时发现问题, 通知受托企业加以纠正, 同时加强对其约束力。三是加强对受托企业业务人员的管理和技术培训, 使他们及时准确地掌握各项标准规定。
四、小结
农村业务 篇11
当前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概况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初具规模。但和传统业务相比,中间业务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和初级水平。对中间业务的发展认识不足,中间业务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技术手段落后,制约着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尽管已经开通了一些中间业务,但大多是代发工资、代收话费等代收付业务,票据承兑贴现、租赁、外汇买卖、各类担保贷款及投标承诺、证券、信托、理财、财务顾问等业务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有的还仍是空白。而且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缺乏后期的市场营销、推介,使得中间业务品种少、范围窄、效益低,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不足。
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农村信用社也陆续开展了部分中间业务,但整体上发展慢、品种少、效益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从外部环境来看:
(一)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随着传统存贷利差在银行收益所占的比重逐渐减小,中间业务已成为国内各家银行追逐和拼抢的业务重点,都想努力做大这块“蛋糕”。而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间业务上与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中间业务经营人才缺乏,发展理念滞后,技术水平和电子化程度相对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加之各专业银行为争取市场份额、争夺资金来源,致使许多中间业务如代收款、代发工资等都成为吸收存款的优惠条件,成为银行的无偿服务。不规范竞争和先天的差距,使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困难重重。
(二)客源不广泛,目标客户群有限。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宗旨决定了其主要的目标客户群在农村,大多数农村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对银行这种服务项目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而中间业务又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使农村信用社的中间业务市场变成一个拓展能力严重不足的市场。
(三)个别已开办业务亟待规范与整治。一些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由于操作管理不当,潜在一定的风险,有的已形成损失。
(四)宏观规划管理不到位。基于中间业务经营松散、自发性强的现实,宏观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中间业务发展规划,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市场交易规则和定价规则还不够健全,对农村信用社倾斜的政策无法落实,使农村信用社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从内部环境来看:
(一)农村信用社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不足,中间业务的开展基本还处于自发状态,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把中间业务简单的认为就是“创收”的业务,与资产、负债业务割舍开来,是“副业”和“三产”,观念和服务意识也普遍没有达到要求。认识程度的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未理顺,责任无法落实。中间业务种类多、范围广、涉及管理部门多,设置专司中间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是必需的。但目前很多农村信用社未设立中间业务管理部门,有的单位是会计科、业务科、电脑科交叉管理,具体业务和责任无法落实,导致管理不顺、经营粗放,不能实现理想的效益。
(三)农村信用社在发展中间业务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目前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中间业务,大多是传统的代理业务,柜台服务是主要形式,业务量多,耗用系统资源大,效益低;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经营人才缺乏,从目前农村信用社人员结构和状况来看,普遍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农村信用社经营中间业务的技术手段相对较为落后,大部分的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虽然近几年农村信用社的电子化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但和各专业银行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四)项目开通的后期工作不到位。在具体的中间业务操作上,农村信用社前期开发、项目上马、后期工作无法系统的贯穿,尤其是项目开通后的后期推介、营销以及市场的进一步拓展跟不上,使已上项目发展缓慢,无法形成项目自身实施和后续项目再实施的良性循环。
关于农村信用社加快发展中间业务的方法思考
(一)提高思想认识,把中间业务当成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发展中间业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银行功能提出的新要求,农村信用社应从战略的角度,切实的提高对中间业务的认识,改变传统经营观念,从重视传统存贷业务逐步转变到重视表内外各项业务均衡发展上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创造条件积极开办中间业务,把中间业务作为一项主业高度重视,象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中间业务,制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发展规划。要坚定中间业务作为农村信用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理念,克服把中间业务作为副业的思想倾向,深刻认识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
(二)创新与推广营销相结合。金融创新是农村信用社适应新的金融潮流,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的中间业务项目的开发也是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农村信用社必须在市场有需求、自身有能力、业务有收益的条件下,积极的做好新业务的开发。同时要明确自身定位,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影响,树立形象,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培育发展新的农村信用社客户群体,加大农村信用社拓宽中间业务市场的力度,实现中间业务创新-推广-再创新的良性循环。
(三)完善制度,建立和完善中间业务的风险监控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制定并落实中间业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开办每一项中间业务都要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根据中间业务的种类、性质,制定相应的风险识别标准,并从控制风险角度对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收费标准和程序、权责利益等进行严格规范。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中间业务组织管理体系。应从省联社到基层农村信用社建立专门机构或岗位对中间业务进行统一的、日常的归口管理和协调,层层负责,加强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搞好和社内其他业务的协调,强化中间业务管理。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中间业务考核体系,确定中间业务量、中间业务收入及发展速度等各项量化的指标,加大考核权重,体现发展中间业务的政策导向。
(五)加快技术投入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金融电子化是发展中间业务的技术依托,农村信用社应不断加大科技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的步伐,为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发展搭好平台。人才是中间业务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应根据专业人才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引进人才,优化结构;提高管理层中间业务理论素养和科学决策水平,加强对员工的在岗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建立一种良好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六)处理好中间业务和传统业务、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的关系。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发展既要重视资产负债业务,又要重视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是金融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是客户对银行服务提出的新要求;利用传统业务的优势和客户群是发展中间业务的一条捷径,发展中间业务又可以直接和间接地巩固和扩大传统业务,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改变目前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大多以稳定客户、增强竞争力等间接效益为目标状况,加强中间业务对于优化收入结构、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直接效益目标的认识,坚持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两手抓的策略,促进农村信用社进一步发展。
农村业务 篇12
新型农村合作(以下简称新农合)医疗管理系统的需求是紧紧围绕广西某县的合作医疗实施规范的,它主要管理合作医疗中所需要和出现的各种数据,主要包括参合人员门诊业务需求、县农合办业务需求、乡镇农合办业务需求、医院结算业务需求等。
1 参合人员门诊业务需求
参合人员门诊补偿费用从参合用户卡证余额中扣除,具体分为本地定点医院门诊和异地医院门诊。本地医院门诊在结算费用时直接从参合人员卡证余额中扣除,如果不够扣,则参合人员补交不足部分;异地医院门诊参合人员必须先垫付所有费用,参合用户拿异地医院门诊费用单到乡镇农合办办理补偿手续,当用户卡证余额够医疗费用,则从参合人员卡证余额中扣除费用,并把费用返还用户,当卡证余额不够医疗费用时,扣除卡证中所有费用返还给参合人员。
2 县农合办业务需求
县农合办主要负责对农合基金账户管理以及乡镇农合办的管理。各种系统参数设置,政策参数设置以适应变化的各种补偿公式的设置。负责农合药物以及各种检查的补偿项目数据字典定义,各级管辖内医院补偿比例设置,级别设置。对各种所需报表的查询、上报和分析。主要功能划分为:医疗单位设置、亲属关系设置、行政区域划分设置、用户管理、基金账户管理、费用项目设置、政策参数设置、病种设置、数据上报、报表处理、与县级医院结算管理、与乡镇农合办资金结算管理、各种组合条件查询。
2.1 医疗单位设置,用于设置所辖区域内定点医疗单位的设置,
包括添加、修改和删除医疗单位,并录入该定点医疗单位的报销比例、级别等相关数据。
2.2 亲属关系设置,用于设置系统内亲属关系列表,以统一所辖区域中的各种亲属关系。
2.3 行政区域划分设置,通过级别进行维护、县下维护镇,镇级下维护村,添加、修改和删除相关数据。
2.4 用户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用于对各个乡镇农合办系统用户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
2.5 基金账户管理功能,基金账户管理是对各种分级账户的开
立、设置、资金流向、基金分配、资金查询等方面进行设置和管理,统计出各类资金账户的分配情况和出具各类资金账户报表以供县合管办报、查阅、分配各种数据。
2.6 费用项目设置,通过级别进行维护药品、检查费、影像费等
各种费用维护。其中每项分为三级,县级农管办具有维护权,其他各机构只有查看权。
2.7 政策参数设置,政策设置用于设置系统内各种政策参数,用
于计算各种情况下补偿情况的参数设置。可以随政策变动而动态的更新系统内现有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2.8 病种设置,用于设置系统内可补偿病种项目信息相关维护。
3 乡镇农合办业务需求
乡镇农合办主要功能如下:农合证卡管理、异地门诊补偿管理、异地住院补偿管理、参合费用管理、与乡镇医院对账管理、账套管理、农合数据导入导出、报表处理、各种组合条件查询、系统设置。
3.1 证卡管理,包括:参合家庭管理、批量增加参合用户,参合用
户费用收缴,参合证停用/启用,参合证余额查询,参合证添加修改和删除,参合证各种组合查询。
3.2 异地门诊补偿管理,通过检查参合农户门诊已报销情况,确定是否继续为其报销,判断结果为真时才进行登记。
3.3 异地住院补偿管理,通过检查参合农户住院已报销情况,判断是否继续为其报销。
3.4 参合费用管理,负责参合费用的收取,参合费用年度套账管理,家庭账户余额查询。各种组合条件参合费用查询。
3.5 账套管理,负责与所辖范围内定点医疗机构对账,负责与财政所对账,负责与县农合办对账。
3.6 报表管理,组合条件下报表的输出,与现行各类系统实现报表统一格式。
3.7 系统设置功能,包括操作人员密码修改,数据备份,参数管理,登录权限配置。
4 医院结算业务需求
4.1 医院药库管理,通过该功能模块,医院管理人员录入本医院
各种药品名称、单价,各种检查费用名称、单价,各种影像费用名称、单价,各种手术费用名称、单价。并在录入过程中与农村合作医疗范围内各种可补偿药品等通过编号关联。并提供电子表格导入功能,可以批量的导入数据。
4.2 门诊费用结算,实现参合人员门诊费用实时补偿,从挂号到
缴费领药,其中在划价步骤中需要将处方数据递交到新农合和医保系统的接口,并由这两个系统根据政策文件进行结算,确定可补偿的部分,查询农合办家庭账户余额,最终确定患者个人应缴费用。
4.3 住院费用结算,实现参合人员住院费用实时补偿,从入院每
天产生的各种费用,在产生费用的各个部门录入,在收费处汇总,参合人员缴费时,收费处将各类收费信息上传县中心服务器,系统自动根据收费信息计算参合人员应缴金额和补偿金额返回定点医疗机构收费处,实现自动结算功能。
4.4 电子处方功能,就诊患者如果是参合人员,电子处方功能协
作医生选择农合用药,尽量避免自费药,减轻农民负担。医生开出电子处方后数据传入划价处,计算费用。具体功能包括:电子处方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该功能系统内共享,任何定点医院都能方便的查询到该患者的病史,用药史,给医生提供患者更多的信息方便患者就医的同时也方便医生对患者的准确诊断。
5 结束语
业务需求分析是系统研发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根据县农合办、乡镇农合管理部门及医院和参合人员的应用需求,对新农合医疗管理系统进行业务需求分析从而为对系统的详细设计提供依据。
摘要: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的研发工作为基础,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阐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需求分析。
【农村业务】推荐阅读: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09-19
农村信用社特色业务简介07-14
2018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基本流程05-28
农村信用社业务知识考试试题10-13
农村信用社招考复习资料(会计业务)10-03
浅谈农村商业银行外勤人员业务素质10-08
农村信用社网上银行业务知识试题与答案05-27
农村信用社开展理财业务调研报告5则范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