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探析(精选12篇)
业务探析 篇1
《企业会计准则2006》、《企业会计准则2006———应用指南》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均未对接受捐赠资产会计处理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只在营业外收入的概念解释中提到了捐赠利得属于营业外收入, 除此无专门解释和案例指导。笔者遵循新会计准则对受赠业务作出探索性分析, 并对该业务的处理提出具体操作意见。
一、受赠业务政策及会计处理
(一) 相关政策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 自2003年1月1日起企业接受货币性资产需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并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 需按接受捐赠时资产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 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取得捐赠收入金额较大的, 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纳确有困难, 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按税法确定的接受捐赠资产入账价值在扣除应交纳的所得税后计入资本公积。即对接受捐赠的资产不确认收入, 不计入企业接受捐赠当期利润总额。同时企业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确定的入账价值, 应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二) 会计处理方法
企业取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通过“待转资产价值”科目核算, 并在其下设置“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明细科目。
企业取得货币捐赠时, 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企业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时, 按会计制度规定确定入账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商品”等科目, 一般纳税人涉及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受赠资产按税法规定确定的入账价值, 贷记“待转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科目;按企业因捐赠资产支付或应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期末, 如接受捐赠资产按税法规定入账价值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借记“待转资产价值”相应明细科目;按税法规定入账价值和当期所得税税率计算应缴所得税 (要抵减当期亏损和可在税前扣除的以前年度亏损) , 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按其差额贷记“资本公积”。如果企业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金额较大 (一般是受赠资产价值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 , 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分期平均计入各年应纳税所得额。
二、受赠业务会计处理原则
(一) 接受捐赠本质是利得, 应计入当期利润
我国会计准则将利得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该利得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利得, 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 该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接受捐赠属于非日常活动,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符合利得概念。将接受捐赠作为利得计入当期利润, 符合该项业务的本质, 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
(二) 简化会计处理, 实现会计处理与税法处理统一
一般而言接受捐赠发生概率小, 且金额不会太大,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影响也较小, 可以根据重要性原则适当简化核算。新准则规定接受捐赠业务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 改变了原来接受捐赠资产不确认收入、不计入当期利润的做法, 与税法要求基本一致。期末“营业外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计征所得税, 无需专门进行纳税调整, 简化了核算过程, 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 也增加了财务列表资料的可理解性。
(三) 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国际上对捐赠资产的处理有资本法和收益法两种。资本法下, 捐赠方以税后资产捐赠, 受赠方接受捐赠的资产确认为企业的资本, 记入资本公积, 在资产负债表中揭示;收益法下, 捐赠方以税前资产捐赠, 受赠方接受的捐赠资产作为某一时期的收益, 记入营业外收入, 在损益表中揭示。多数发达国家倾向于采用收益法。
目前, 我国逐步构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该体系最显著的特点是既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又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的实质趋同。在新准则中将受赠所得作为营业外收入处理, 实质上是将受赠所得作为收益处理, 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处理方法的表述。
三、受赠业务会计处理方法
(一) 基本受赠业务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捐赠时, 确定该资产的入账价值, 借记“固定资产”等资产科目, 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企业因接受捐赠而支付有关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例1]2007年2月1日光华公司接受A公司捐赠现金1万元及原材料一批, A公司开出增值税发票, 材料发票价5万元, 增值税8500元, 光华公司同时支付原材料运费100元。当月车间生产产品领用该批材料。光华公司接受捐赠时账务处理如下:
车间领用材料时账务处理如下:
接受捐赠资产记入“营业外收入”后, 期末直接计入利润总额的计算, 随后按照所得税法的规定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账务处理操作简单无需对受赠资产单独进行纳税调整。
[例2]2009年1月10日, 光华公司接受B公司捐赠一台设备, 发票价为50万元, 增值税为8.5万元, 以存款支付安装调试费1000元。假设设备无净残值, 预计可使用年限为4年。2009年5月25日出售该设备, 出售收入为30万元。
光华公司接受捐赠时账务处理如下:
(二) 特殊受赠业务会计处理
如果接受捐赠资产金额较大, 则于5年内平均计入各期损益。将税务机关核准缓交的所得税计入“递延所得税负债”, 既能简化核算又能清晰反映捐赠业务导致的收益增加和所得税费用增加。
[例3]企业接受设备捐赠, 公允价值500万元, 企业同时支付安装调试等费用5万元, 主管税务机关同意在5年内分期记入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接受捐赠时账务处理如下:
若当年应纳税所得额为600万元 (含以上受赠收益) , 所得税率25%, 账务处理如下:
参考文献
[1]帅毅:《新准则与新税法下捐赠的会计及税务处理》,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09年第1期。
业务探析 篇2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探析
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数据,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业务信息、系统日志及交易日志等。加强商业银行的数据治理工作对于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营、实现业务管理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建立数据治理机制、明确数据责任人、建立和执行数据管理制度及流程、制定数据标准等。数据治理的目标是提高数据的质量(准确性和完整性),保障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及可用性)。
一、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必要性
数据治理是商业银行安全稳定运营的需要。数据是银行的生命线,银行需要妥善保管客户的交易信息,避免将其泄露或非法篡改,给客户和银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对于保障各项业务的有效开展也很重要。突发事件发生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关系到关键业务系统的及时恢复,是实现银行业务连续的关键。
数据治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部门需要密切关注贷款分类及客户信息的变动,以保障资产分类的准确性,这对于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减少非预期损失十分关键。市场部门日常的交易更是依赖大量的数据分析。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也需要通过数据分析,为各部门设定业务限额,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全行效益最大化。
数据治理是商业银行业务及管理创新的需要。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脱媒的加速使得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吃利差的经营方式面临极大的挑战。商业银行需要推出各种中间业务、理财服务等,即使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也需要创新业务模式,改善客户体验。上述的创新都需要商业银行利用商业智能(BI)工具对客户信息和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并按照需要进行比对分析。数据治理是合规的需要。2006年,银监会制定了我国商业银行分步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指导意见。新资本协议要求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实现资本计量。除非银行采用最低级的计量方法(这会带来风险资本的增大),都需要一定量的数据积累,缺乏有效的数据已经成为各大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的难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也对数据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诸如“商业银行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严格管理客户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分发、备份、恢复、清理和销毁”,“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落实相关制度、标准和流程,确保信息系统开发、测试、维护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商业银行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保存交易记录,采取必要的程序和技术,确保存档数据的完整性,满足安全保存和可恢复要求”。同时,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也都提出了一些与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相关的要求,数据治理也是其中的重点。
二、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要点
商业银行数据治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明确数据治理主体、建立数据
质量标准以及加强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
(1)明确商业银行数据治理主体。目前,商业银行数据治理工作不到位、数据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责任主体不清。一般来说,数据治理应该是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需要在高级管理层中指定人员牵头负责全行的数据治理工作。本着高效精简的原则,可以将数据治理的职责赋予高级管理层下属的某个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确定全行数据治理的目标和原则,批准数据治理的相关制度、标准及流程,对数据治理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实际操作中可以按照来源对数据进行分类,为每类数据分别制定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由其负责具体管理事务。
(2)建立数据质量标准。商业银行在明确了业务架构、确定了业务流程之后,应该能够基本确定数据的种类。某项业务流程无论是否实现自动化,都应该明确数据种类及每类数据包含的要素。应该由业务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确定数据架构,明确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数据视图,为日常数据管理以及数据挖掘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3)加强数据生命周期全过程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DLM,Data Life cycle Management)涵盖数据从创建到其失去商业价值或按规定要求被删除的整个管理过程,一般包括数据生成及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应用、数据销毁四个方面。
①数据生成及传输。数据应该能够按照数据质量标准和业务需要
产生,商业银行应采取相应措施保障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业务系统上线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安全测试,以保障上述措施的有效性。对于手工流程中产生的数据在相关制度中要明确要求,并通过事中复核、事后检查等手段保障其准确性和完整性。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考虑保密性和完整性,对不同种类的数据采取不同的措施防止数据泄漏和数据被篡改,如离线磁带的传输应比照运钞车的标准,局域网中关键数据应采用光缆或屏蔽双绞线传输等。
②数据存储。这个阶段除了关注保密性和完整性之外,更要关心数据的可用性。大部分数据应采取分级存储的方式,不仅存储在本地磁盘上,还应该存储在磁带上,甚至远程复制到磁盘阵列中,或者采用光盘库进行存储。对于存储备份的数据要定期进行测试,确保可访问数据的完整。数据的备份恢复策略应该由数据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制定,科技部门可以给予相应的支持。同时,还需要注意因为业务需要或信息科技系统故障处理的需要,可能对数据进行修改,商业银行必须在数据管理办法中明确数据修改的申请审批流程,审慎对待后台数据修改。
③数据处理和应用。商业银行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挖掘出对管理及业务开展有价值的信息。为保障处理过程中数据的安全,一般应采用联机处理方式,系统只输出分析处理的结果。但是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因为相关数据分析系统建设不到位,需要先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后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处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关注
数据提取操作是否可能对数据库造成破坏、提取出的数据在交付给分析处理人员的过程中其安全性是否会降低、数据分析处理的环境是否安全等。因为人为编制测试数据的工作量比较大,或者不能完全满足系统测试的需要,系统测试时存在直接采用生产数据作为测试数据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关注数据的保密性问题,应考虑对数据采取变形处理。
农信社发展理财业务探析 篇3
一、农信社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就目前理财业务发展的情况来看,沿海和东部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已率先推出自主研发的理财产品,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理财开发和设计团队,导致其规模小、品种单一,市场拓展空间不大。而对于内陆省份的农信社来讲,理财产品的开发尚在起步阶段,面对逐步富裕起来的城乡居民,现有的银行储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其保值增值的投资理财需求,人们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观念正在逐步增强,农村理财市场有着巨大潜力,这对于理财业务总体处于萌芽阶段的农信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二、农信社发展理财业务的战略意义
(一)发展理财业务是组织资金的助推工具。长期以来,农信社坚持以“存款立社”为本,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在农村金融储蓄阵地上占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受各大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冲击,网点建设落后、金融产品稀缺等诸多弊端显现,储蓄存款阵地正在被逐步蚕食。一直以来,靠关系营销、亲情营销组织存款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高,农信社迫切需要改变这种现状,若推出理财产品后不仅能满足广大客户的理财投资需求,同时,在产品的募集期和到期后理财资金会在信用社形成沉淀存款,随着后续产品的陆续推出会增加更多的沉淀存款,大大有助于农信社巩固现有存款阵地,扩展和开发更高端客户资源,形成一种存款的可持续和内生性增长。
(二)发展理财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增收工具。在利率市场化的今天,我们的主营业务收入仍以存贷款利差为重头,除开展一些代理保险、代发工资等投入大回报少的中间业务外,创新型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为1%-2%,可以说微乎其微。因此,农信社迫切需要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改善业务经营方式,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要发展占用资金少、风险低、收益高的高附加值属性的理财产品,使其逐步成为农信社业务转型、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发展理财业务是特色产品的创新工具。在当前国内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的形势下,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利率受到管制,相关的监管制度严格,仅靠利率品种开展业务创新的空间有限。而开发理财产品可挂钩的资产类型丰富,期限灵活,可以根据广大客户风险偏好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风险级别不同收益水平的产品组合,通过客户的需求分析和归类,在满足客户投资需求的同时,带动银联卡、贵金属代理、保险业务代理等其他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创出品牌,形成特色,巩固重点客户,赢得市场认同。
(四)发展理财业务是资产负债的调节工具。长期以来,资产负债结构单一、流动性差,严重制约着农信社的改革发展。笔者认为:农信社可以借助开发理财产品,将信贷资产、票据资产、债券资产等打包,将其设计成理财产品的基础资产发售给个人或者机构客户。当信贷等资产规模受限制时,可以加大理财产品规模,有效调节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压缩表内资产以获得更大的业务发展空间和流动性支持。反之,当流动性充裕、资产扩张、环境宽松时,则可以压缩理财产品的新增规模或提前中止未到期产品,拓展表内资产的增长空间,增强自主收益能力。通过理财产品灵活的资产负债调节,改善农信社资产负债结构,真正实现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
三、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要注重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打造一支较高素质的理财团队。理财产品的开发涉及的基础资产较多,比如信贷、票据、债券、贵金属、衍生品、收藏品等等,如何能有效地分析基础资产的收益性,又能保证客户理财资金的安全性,就需要研发和设计理财产品的人员对投资标的有充分的了解和市场把握,这就对产品开发团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们恰恰和商业银行理财开发团队的核心差距就在这里。因此,要从根本抓起,给现有人员创造培训机会,加大培训力度,选拨人才,引进人才,逐步打造一支高综合素质的理财产品研发团队。
(二)要加强理财产品的营销宣传,培育广阔的农村金融理财市场。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力军,农信社面对的客户对象主要是农村城乡居民,农信社最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大多数人缺乏金融理财知识,而银行理财产品相对于其他投资而言风险相对较小。因此,要组织理财销售人员加大市场调研,通过各类媒体、各种方式开展理财产品的营销宣传、信息披露、风险提示,提高广大居民理财意识,对客户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客户资源信息库,对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进行有效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出不同层次需求、不同风险偏好的理财产品,增强销售的针对性,逐步培育出广阔的农村金融理财市场。
(三)要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学习,建立流程严密规范的运行架构。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自发展之初就缺乏明确的法律制度框架,在这种“边摸索、边发展、边规范”的状态中,形成了理财产品先行自主创新与监管机构后续跟进监管的互动博弈。银行在推陈出新中规避监管限制,监管机构也在持续跟踪后严格监管措施。而理财产品推出对于农信社来讲是新品种新业务,所以在产品运行中我们要尤为注重,积极加强与监管部门沟通,准确把握政策,学习其他商业银行先进经验,少走弯路,遵照监管政策,从制度建设、产品研发、风险提示等方面逐步建立一套流程严密、审慎规范的运行架构,促进自身理财业务健康稳步快速发展,实现监管者、投资者与信用社的“三方共赢”。
全业务下移动回传应用探析 篇4
中国移动对移动回传的迫切需求
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服务业开始了不断的融合渗透和竞争, 这种融合和竞争推动了中国移动网络向IP化演进。当前, 移动业务和互联网业务已经显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融合趋势, 网络融合成为必然。IP技术提供了相对理想的融合解决方案, 可以低成本地实现包括话音在内的所有现存业务的综合承载。
IP语音和即时通信业务对语音业务构成了威胁。对于中国移动来说, 由于语音业务收入的减少, 必然急于开拓新的业务, 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由于采用相对封闭的网络架构, 新业务开发周期长、费用高, 并且受到传统网路能力的限制, 新业务能否成功也存在很多的未知数。
语音、各种高速数据应用及视频应用将会大量涌现, 全业务也会导致更加激烈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并促进更多业务的产生, 在整个产业链中, 绝大多数基于技术的融合类业务也对移动网络的IP化提出必然的需求。于是, 基于移动回传技术、控制和承载分离、业务和网络分离架构的下一代网络成为电信运营商的必然选择。
移动回传对运营商的影响
中国移动网络IP化的架构涉及到业务网、核心网、承载网、接人网等各个层面, 促使网络以“技术和业务”来划分的垂直网络向水平网络转移, 简化网络降低成本。移动回传应用对运营商的影响有两方面。
1.改善网络结构驱动移动回传应用实现
中国移动在网络中规模引入IP化的软交换设备, 软交换具有大容量、IP化、集中控制等特点, 大大推动了各运营商网络扁平化, 改善了网络的结构, 为移动回传应用铺下坚实的网络基础。
2.移动回传应用驱动新商业模式
移动回传应用是网络IP化的深层次原因。传统业务除了话音以外主要以文本方式存在,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了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网络下载、网络搜索。目前互联网已经走向Web 2.0。以社区为中心, 客户价值重心演进表明, 价值重心正逐步向内容和应用迁移。增值业务发展情况也表明, 对运营商来说, 内容、数据增值类业务的收益是保持或增加ARPU的关键。因此, 移动回传应用必须以围绕业务能力提升为核心。
各种市场信号表明, 依托于互联网的IT公司已经逐步开始闯入移动运营商的地盘, 而目前的中国移动尚缺乏有效的方法应对新的挑战。互联网业务种类将更丰富, 提供方式更灵活, 部署更迅速。
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融合, 对互联网来说扩大到了移动终端, 对移动来说大大拓展了应用范围。因此, 移动回传应用使得移动网络具备提供IP业务的能力, 顺应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能够打造新一轮业务热点与收入增长来源。
移动回传应用驱动移动业务变化
移动回传在业务方面的变化对业务网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业务网能够兼顾传统业务和互联网业务, 能够具备开放的体系和接口以便于内容/应用供应商的接入和业务开发, 实现自有业务和第三方业务并重, 要求业务网应能控制住核心价值链。
对于现网语音增值业务系统, 其移动回传应用进程主要体现在:伴随核心网的IP化, 这些系统与核心网的组网方式有了变化, 应该考虑采用与承载无关的呼叫控制协议 (BICC) 、全IP连接的方式。
现网数据增值业务系统大多已经基于IP技术实现, 其进一步的移动回传应用主要体现在业务网系统架构的演进方面。目前, 业界推出了业务交付平台 (SDP) 的概念。SDP是一个能够使增值业务快速部署、提供、执行、管理的完整的生态系统, 采用水平化的架构, 使语音和数据业务及内容的传递与具体网络和设备无关, 聚合不同的网络能力、业务以及内容, 可以有选择地提供给外部SP和企业, 使其对业务进行开放、安全地访问。
1.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业务支撑网IP化不是指使用IP技术改造业务支撑系统, 而是指需要具备对全IP网络的业务支撑能力。业务支撑网具备对全IP网络的支撑能力首先体现在功能支持上。以计费功能为例, 网络全IP化, 对计费系统提出的需求主要表现在:计费数据采集方式复杂化、计费要素多样化、资费模式灵活化;需要支持按时长计费、按流量计费、按次计费、按Qo S计费、按内容计费、按位置计费, 甚至支持反向计费等。
业务支撑网具备对全IP网络的支撑能力还体现在计费模式上。针对不同的业务和客户群, 出于业务发展和收入保障的需要, 业务支撑网需要同时支持在线计费 (OCS) 和离线计费 (OFFLINE) 。OCS是指网络实体与在线计费系统实时交互, 通过实时查询用户账户并反算, 控制或监控与服务有关的费用;离线计费主要在业务完成后收集计费信息, 系统不能实时影响所使用服务的过程。这两种计费模式将长期存在, 并且需要能够随时转换。
2.业务层次和应用的角度
移动回传网络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传统的电信业务, 还应包括互联网业务以及数字电视广播等在内的其他业务。也就是说, 下一代网络不仅包括基于软交换或IMS的下一代固定和移动通信网 (此处称为NGN) , 也应包括下一代Internet (NGI) 和广电的数字电视广播网络。
移动回传网络是个有能力提供全业务的网络, 包括话音、数据、视频、流媒体、Internet业务、数字电视广播、移动等各种带宽、有线、无线业务和应用, 并提供开放的业务接口, 允许多种业务提供商构建和提供业务。
从业务和应用的角度来看, 移动回传应用可提供的业务包括传统的语音业务、分组的数据业务和增值的多媒体业务三大类。
(1) 语音业务是传统电信业务中的基本业务, 在移动回传网络中, 有QoS保证的、可管可控的VoIP仍然是必不可少的业务, 并且需要与现有PSTN和移动网络互通。
(2) 数据业务, 主要包括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数据接入业务、数据传送业务和各种数据的增值应用, 如以电子邮件为代表的Internet业务。
(3) 多媒体业务, 将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信息融合在一起, 为用户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业务。目前, 移动回传网络能够提供的多媒体业务包括会话型的多媒体业务、信息交互类多媒体业务和多媒体采集类业务。
移动回传网络的业务需求主要体现在开放性、兼容性、移动性、融合性、安全可靠性、可维护、可管理、可控制、可计费几个方面, 对业务平台也会提出新的要求。
移动宽带的驱动因素
移动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使得空口速率不断提高, 技术的商用对无线接人网的传输提出了更高的带宽需求。另一方面, 业务的爆炸性增长给传统的传输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使得传输网在业务发展、流量模式、运营方面均发生巨大变化。传输网已经逐渐向多业务化方向演进。
1.无线技术的进步逐步突破了带宽瓶颈
宽带化的要素在无线领域的发展脉络中变得越来越清晰, 甚至达到更低运营成本的需求。全球范围内移动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 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包括每用户带宽增长需求和用户容量增长需求等, 迫使移动运营商保持对移动网络持续不断地新建和扩容, 任何以单纯的承载方式对现有的网络进行新建和扩容都会导致投资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而利用设备组网则相对成本较低且保持对未来移动网络的支撑能力。
2.丰富端口满足不同的组网及演进需求
传输网提供各种丰富的端口类型, 满足不同类型的组网需求, 适应未来网络的演进需要, 支持快速的网络建设, 便于快速开展新业务。无线接人网在未来向扁平化架构演进, 相对于点到点传输方式, 移动回传更有利于满足接人网网状组网需求, 从而保护运营商的投资。
海外市场状况与前景预侧
目前, 美国的Verizon公司、Sprint公司, 加拿大的正在向下一代网络迁移的BELL CANADA, 英国的BT等公司已经开始引人软交换系统并开展业务。从战略转移的步伐上看, 美国的运营商要领先于欧洲, 新兴运营商要积极于传统运营商。国内运营商在移动回传商用的步伐上相对落后于国外。
1.北美市场
北美的电信市场竞争充分, 市场竞争压力导致了各大运营商加强了对旧网络的改造。Sprint是美国最主要的Internet骨干网提供商之一, 也是美国第一个部署NGN的公司。2004年11月, Sprint公司的本地电信业务部将其整个电话网络改造为基于分组的下一代网络, 拉开了NGN的帷幕。在NGN的部署上, Sprint选择北电网络为其合作伙伴, 按照双方协议, Sprint利用北电网络的NGN数据包技术进行网络移植, 将3个相互独立的TDM、DSL和专线网合并为一个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和专线业务的分组网络。在过渡策略上, Sprint向分组网的过渡是从核心向外围, 先汇接局, 后端局, 所需时间约为8年。
2.欧洲市场
英国电信 (BT) 是欧洲最大的私营电信公司, 主营业务包括本地、长途及国际话音业务、IP数据业务及IT解决方案。2006年6月, BT宣布了一项总额达100亿英镑的NGN投资计划“21stCentury Network (21CN) ”。BT以此网络为基础提供多媒体业务, 计划到2010年, 通过NGN的建设, 可以达到每年节约15亿英镑的运营支出的目的。
3.亚洲市场
NTT docomo是日本最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 主要业务涉及电信行业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日本电信市场竞争激烈, 新兴运营商对NTT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为此, NTT从2006年就制定了名为RENA (Resonant Network Architecture) 的网络发展计划, 并把它看作是NGN概念的具体实施。RENA网络总投资预计为5000亿日元。RENA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使用一对一或多对多的实时连接, 提供端到端的网络业务。RENA计划要实现的主要功能有:可管理的QoS、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通用的移动性以及对终端用户的友好性等。RENA计划提供的业务包括交互式可视通信、视频/音频流媒体业务和感知网络业务。
移动回传的潮流不可逆转
移动网络IP化不仅能够顺应上述需求, 而且能使运营商在网络融合、降低成本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移动回传演进的方向不会改变, 未来的电信网一定是ALL-IP的网络, 中国移动网络在思考应对互联网的策略中, 形成了移动互联网的战略思想。移动回传应用引领移动网络转型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 成为实现移动互联网战略转型的制高点。TD-SCDMA业务进入成熟期后, 移动回传应用驱动移动数据业务流量剧烈增长。
移动运营商的业务逐渐由传统语音业务为主转向数据业务为主, 尽管当前数据业务的收入不高, 但移动运营商已经意识到移动回传数据业务应用必将成为未来影响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业务探析 篇5
务发展探析
一、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需求从消费者角度讲个人理财服务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臵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账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外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金融服务如美国商业银行以超市的经营理念经营“方便银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少美国银行的营业场所比以前变得更易于与顾客沟通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由于加强了沟通金融机构与客户的情感联系由此带来“双赢”的结果2001年美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增长了40%达到了113亿美元总收入上涨了34%净收益增加了29%.以超市方式经营银行把金融服务当作产品来经营按照市场法则来推动经营发展客观上争取了更多的客源当前汇丰银行、香港恒
生银行在我国上海、广州等地推出了个人理财中心引起了市场普遍反响在我国国内个人理财规划行业目前还处于新兴阶段但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目前有74%的人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可见多数居民希望自己的金融消费有个好的理财顾问另据麦肯锡的一项调查表明预计2002年我国个人金融服务的利润将高达310亿美元近两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家银行已经把该项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如中国银行在上海的私人理财中心已在7月份正式开业;建设银行今年也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在深圳地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个人理财规划师们从现金流管理、资产分配比例、风险管理等方面为深圳人提供全面财务分析和理财建议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虽然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几年来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从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可以看出真正能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理财业务内容并未能开展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主要还停留在形而上学阶段个人理财理念及业务发展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金融业分业经营现状明显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空间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
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实现增值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2.缺乏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保障个人理财业务是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的一种新型综合性业务因此它的顺利开展必须依赖于前后台业务的整合而在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臵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通常都归口在个人银行业务部但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而上述业务当前又是分别由个人银行部、中间业务部、房贷部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前台业务条块分割无法实现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3.缺少系统支持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而不是以账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库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可以通过整理和分析客户资料如客户资金增减、资金流动趋势、客户对银行服务的不同选择等等及时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筛选优质客户确定理财目标群体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建议实施理财服务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多数银行的运行系统是建立在账户的基础上的且客户信息极为有限因此无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导致理财业务的开展犹如“瞎子摸象”始终无
法确定目标群体商业银行之间、商业银行与保险、证券公司之间的有关客户信息资料库还不能相互间形成共享有时甚至还产生相互封锁客观上造成了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个人理财业务向纵深发展4.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员由于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必须全面了解个人银行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证券、保险、房地产等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目前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困难之一5.缺乏正确的市场定位一是提供的个人理财规划建议比较单一据了解目前各家金融机构个人理财服务基本上是转账、代理、代收代付、通存通兑等日常业务理财师难以给客户提供包括证券、保险在内的综合性理财服务二是提供的个人理财差别化服务不足严格讲个人理财包括了投资理财与生活理财两个方面由于资金水平不一样不同的人关心的层面也不一样但实际上目前个人理财普遍倾向于对客户资产提供有关储蓄和国债方面的静态的理财建议至于向客户资产提供的有关投资方面的动态理财建议当前尚未纳入银行理财业务范畴三是个人理财门槛偏高大众化的个人理财服务菜单相对不足目前个人理财业务都设臵了一定的“门槛”客户在银行的账户余额超过一定的金额可获得该项服务外资银行一般“门槛”在5万美元到10万美元不等国内银行一般“门槛”在50万元到100
万元不等6.个人理财业务层次偏低人们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在合理而安全的资产管理基础上有足够的资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客户普遍关心资产的增值问题关心资产的投资收益而忽略了财务安全和财务自由但后者又是个人理财的最基本层次和最高的层次增值问题只是个人理财业务的一个中间层面由于整个社会金融投资环境在时时发生着变化客户提出的个人资产增值的愿望虽然是可以理解的但由于市场原因有时又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客户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种改变传统的理财观念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服务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控制
(一)充分认识和化解个人理财风险在我国充分认识和化解个人理财风险对于确保客户资产保值和增值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银行个人理财人员在提供科学理财方案中要认识并学会化解实际存在着的各个风险隐患指导客户正确的、清醒的认识到收益与风险同在的投资的规律性一是市场风险任何市场在运行中都存在着风险但不同的市场风险具有很大的差异性特点以股票市场为例一、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波动往往会使持有的股票价格随着起伏造成损失有时这种损失是巨大的除了股票以外房地产、公司债券和其他投机性较高的投资受这种风险影响很大二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持有一个公司的股票或债券会因为该公司经营不善使股票价格下跌或无法分配股利、或使债券持有人无法收回本金和利息
又或是业主收不到租金总之就是投资无法带来预期的收益
三是利率风险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低利率政策对部分依赖利息收入的人们而言低利率政策会使收入相对减少但一旦储蓄利率上升会打击股票、债券、物业的价值对债券投资人的影响最大因为利率上升会使债券价格下跌造成损失但如果有储蓄存款、外汇存款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对债务人而言利率上升会使利息负担增加四是流动性风险指投资无法在需要时适时变换为现金银行存款、债券和多数股票一般都可以很快变现所以流动性风险较低但是房地产和一般私人收藏品就不易变现流动性风险较高五是经济大势变化风险经济有盛有衰循环不息经济景气的时候投资处于搏傻阶段物业、股票、收藏品、部分期货、甚至贵重金属都会升值不过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现金为最宝贵的资产所以一个完善的理财组合应该包括不同的投资项目分散投资可以减低经济循环风险此外还存在着管理风险、通胀风险、行业风险等
(二)加强和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控制授权制度特别是对于涉及到有关个贷方面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其从审批、发放、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遵循性要求努力实现全程电脑规范化管理操作要求
(三)针对我国缺乏个人信用登记体系以及个人破产等法律的现实情况筹组和完善行内个人征信系统适当降低个人信用的借款标准进行补充或匹配
(四)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各类风险的关键点科学制定并执行与之相配套的
评估标准及控制措施银行在制定指标体系时可以选择以下的一项或多项如个人资产总量指标、个人资产结构指标(如住房按揭在个人贷款中占比等)、个人资产增量指标、个人资产增量结构指标(如个人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比例等)、个人资产质量指标(如欠息率、逾期率、呆滞率等)、个人资产规范管理指标(如违规次数等)等据以分析和评价自身工作
四、我国商业银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
(一)积极进行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建设和培育个人理财业务环境建设和培育既包括政策环境的建设与培育也包括市场环境的建设与培育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另外我国法律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代客户理财只能给客户提供理财建议从总体的情况看同国外相比我国的个人理财概念相对比较窄小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格局还未发生大的变化的时候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应能较好地融入现行体制推动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发展银行在组织架构上和业务分工的重组中要充分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银行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的、职责比较明晰的、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
(二)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从有关调查显示由于主要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原因导致未经专家理财的家庭有90%以上存在财务不
合理因而普遍希望有专业机构提供关于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最佳组合方案这些原因包括一是出于自身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难以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方案;二是按照自身的水平很难获得更大的投资收益必须借助专业金融人士的帮助;三是专业的金融机构在信息、设备方面有优势能为自己提供便利;四是由专业的机构指导个人理财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根据上述客户普遍存在的个人理财业务需求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技术性研究包括一要做好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内容的研究及客户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研究一般讲由于在人生的不同理财阶段表现出明显的各自特点并在人生理财规划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有针对性的提供个人理财业务方案具有十分现实的可操作性换言之在单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长期、子女教育期、家庭成熟期、退休期等不同阶段中客户对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需求表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适合其资产增值或保值的愿望这是拓展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的十分关键的环节二要确保个人理财业务内容充实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财理念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开放进程的加快我国个人理财将呈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首先投资品种将真正多元化家庭将面临更多的投资选择;其次信用消费将大大普及我们的生活将因个人信用的建立而发生巨大的改变通过信用将长长一生的消费均衡安排;再次个人理财顾问服务将得到推
广和普及人们将会逐渐普遍认同并接受个人理财服务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将不再是简单的为客户提供单一的储蓄或者国债咨询而是真正的使客户资产得到科学理财最大化的客户资产得到保值和增值对于客户而言科学理财不仅仅是安排好柴米油盐而是把钱财及相关事务纳入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一般而言科学理财理念意味着给客户带来如下观念上变化1.在考虑投资风险的前提下如何增加收入即通过存款、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金融资产的优化组合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2.在有计划提高生活品质的前提下怎样减少不必要的支出;3.可以提高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4.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而所有这些都将在银行为不同群体客户提供差别化理财方案中得以充分体现
(三)做好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当前由于市场上普遍缺乏既熟悉银行业务又精通证券交易、保险等多项金融业务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培养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方面显得尤其迫切
(四)分步骤、分阶段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升我国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的竞争力一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是为那些账户余额在规定标准之内的重点客户提供的一种个人理财咨询和投资建议从当前可操作性方面考虑银行还无法从个人理财咨询和投资建议中得到回报因此目前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应采取由点到面、由大到小、由重点客户到一般客户思路真正使个人理财业务在满足客户资产保值和增值的同时为银行
业务探析 篇6
【关键词】手机银行 农村 建议
一、农村手机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及农村商业银行、少数的农合行、农信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均开展手机银行业务。
我国的手机银行业务主要在城市推广,农村地区推广面窄,且在农村推广的都是诸如转账、汇款等简单的业务,创新型业务的推广程度远不能满足需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农村、城镇手机银行的汇款转账比例均较低。
二、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即优劣势分析法,通过从竞争优势(Strengths)、竞争劣势(Weakness)、機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对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将企业的外部环境与内部资源有机的加以结合。SWOT分析法目前已经发展成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它通过矩阵形式将与研究对象联系紧密的主要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威胁列举出来,然后把各种因素加以匹配,用系统分析的思想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一定决策性的结论。手机银行业务在农村地区有自身的优、劣势,同时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具体分析如下:
(一)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优势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与农民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的矛盾需要解决。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机构基本以农信社、农行为主,网点覆盖以乡镇为准,很多村民要跨村才能享受到服务。当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多在城市打工,这部分农民对汇款需求强烈,手机转账汇款存在发展空间。农户的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借助手机银行的多项功能,满足这一需求。二是银行发展此项业务有成本优势。手机银行因其不需要物理网点,不需要配备专门的设备、人员等特点,使其与传统银行相比,交易成本降低。三是农村地区已具备发展手机银行硬件条件。目前,农村地区90%以上的人拥有手机,由于电脑普及率较低,大多数的网名都是用手机上网。无限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加速,3G基站覆盖了多数乡镇。目前,3G网络传输速度达到2M,并且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进行了加密保护。这些发展表明,农村地区可以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二)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的劣势
一是缺乏稳定的客户群。农村地区由于民众的知识水平有限,其对手机银行这一新性电子银行业务的认知水平较低。同时,大多数用户使用手机银行也只是“尝鲜”,手机银行的交易量和活跃度制约着这一业务的发展。二是客户使用成本高。农村地区无限网络较少,多数用户用流量上网,而目前流量费较高,这会给欠发达农村地区的农户造成负担。同时,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业务操作可能会被不定期中断,影响客户的体验。三是产品业务需要扩展,便捷性需要加强。网络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给手机银行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各大银行当前推出的手机业务只包括简单的查询、缴费、转账等功能,更多新的功能服务的增设是各大银行目前的竞争焦点。
(三)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面临的机会
一是借助电商浪潮发展。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手机银行这一支付方式与电子商务的结合,是互利共赢,电商对手机银行的运用显得愈发迫切。二是政策利好。人民银行重视普惠金融,主导惠农金融服务点,利用手机银行发展金融服务,是改善欠发达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的有效途径。三是手机忠实用户增多。智能手机、4G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机的功能已覆盖上网、社交、消费等功能,这位银行开发新业务获得收入提供了机会。
(四)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面临的威胁
一是安全隐患成为制约手机银行推广的瓶颈。对于习惯了传统银行服务的农户来说,对手机银行业务最大的担忧就是安全性。手机银行采用动态密码、动态口令防范风险,但恶意软件、钓鱼程序篡改、窃取的可能性存在。农户对手机银行的安全性很重视,一旦听说个别有关手机银行的安全性事件,都可能中断使用。二是法律法规及监管环境方面的支持不完善。由于我国手机银行业兴起时间不长,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形成,业务开展没有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客户权利方面,由于交易双方通过电子媒介交易,协议的有效性难以确定,客户的隐私权、信息披露没有得到保护。三是受教育程度低。偏远农村民众知识层次低,操作手机银行存在一定困难,在使用手机银行的过程中,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盲目的使用易造成意料之外的损失。
三、发展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相关建议
(一)拓宽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模式
我国目前信用体系不够健全,体制还在完善,因此现阶段的手机银行业务应该以银行主导型为主。时机成熟时,可借鉴国外模式,逐步推广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等主导型的业务模式。移动运营商的代理商网络覆盖面广,可以对信息不对称方面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开发满足农户需求的产品
在设计产品前,要先深入调研,了解“三农”的金融需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受教育情况、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群体的农户,开发差异化的手机银行产品。同时,在技术上保证手机银行的硬件兼容性、通用性;在操作上使用简单易学的业务流程,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三)加强手机银行业务的金融监管
农村的消费者使用手机银行业务时,主要担忧其安全性。要让消费者从目前的现金交易模式变为电子支付方式,消费习惯的改变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消除对资金安全的担忧。因此,出台手机支付相关的安全标准迫在眉睫,是监管手机银行、保证消费者资金安全的需要。同时要推动监管制度方面的创新,逐步引导第三方支付机构、移动运营商等发展手机银行业务。
参考文献
[1]刘锡良,刘海二.手机银行、农村金融与移动运营商[J].武汉金融,2013(10):39-40.
[2]白璇,赵倩茹,朱坤昌,李永强.手机银行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决策,2010(9):14-21.
[3]张恩茂,孙英隽,陈妍.《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浅析》[J],银行家,2013.5.
[4]马彦博.菲律宾发展农村手机银行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40-141.
[5]刘海二,刘利红,易新福.信息化时代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出路:手机银行[J].西南金融,2013,(2).
[6]何光辉,杨咸月.手机银行模式与监管:金融包容与中国的战略转移[J].财贸经济,2011,(4).
外币赊销赊购业务会计处理探析 篇7
一、外币赊销业务
[例1]某公司于2008年2月10日出口商品一批, 货款计10000美元, 交易当天的即期汇率为¥7.80=1.00;2008年2月25日收到外汇并结售银行, 当天市场汇率为¥7.60=1.00, 结汇银行买入价为¥7.70=1.00, 实际收到人民币77000元;该公司以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作为折合汇率。 (来源:2009年版刘永泽、傅荣编《高级财务会计》) 。
其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1) 2008年2月10日, 反映出口商品销售并按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 作账务处理。
(2) 2008年2月25日, 反映收到外币货款并结售给银行的情况, 作账务处理。
以上“应收账款———美元户”账户的借、贷方人民币差额需在期末予以调整。
从教材中对本例的处理来看, 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对第一笔分录没有争议。对第二笔分录, 注会和会计师考试的各种辅导资料中对此类题的解答有的与上相同, 有的却为:
两种方法的处理结果对“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也可用‘汇兑差额’) ”的影响迥异。第一种方法为汇兑收益, 而第二种方法为汇兑损失。出现差异的关键在于收到外币货款当日对“应收账款——美元户”的折算汇率选择不同。第一种方法对收到“应收账款——美元户”时选择的折算汇率是结算日的即期汇率, 而第二种方法用的是原交易发生日汇率。第一种做法似乎与准则的规定吻合, 因为外币折算准则第十条规定, 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 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也可以采用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但两种方法下结果的差异让人疑惑, 究竟该采用哪种方法呢?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法更为合理, 原因如下。
(1) 外币汇兑损益按在本期是否已经实现, 分为已实现汇兑损益和未实现汇兑损益。外币购销业务在实际结算时产生的汇兑损益为已实现损益, 而期末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汇兑损益, 则是未实现损益。虽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此未作区分, 都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但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实质上是有差别的, 所以, 笔者认为, 应在实际结算时就计算出结算日的已实现汇兑损益, 而不应等到期末再与其他货币性项目一起计算持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损益, 将已实现损益和未实现损益混淆在一起。
(2) 第一种方法虽会在期末对“应收账款——美元户”账户的借贷方人民币差额进行调整, 即将按期末即期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的金额与原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 作为汇兑损益, 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账户, 如果结算日汇率与期末汇率一致, 则该项业务计入“财务费用——汇兑损益”的金额在两种方法下是相等的, 不会影响当期损益。但若结算日汇率与期末汇率不相等, 则两种方法下计算出的当期汇兑损益是不同的, 特别是汇率变化较大时, 对利润表的影响更大。
为便于理解, 下面对结算日的业务按以下程序进行处理。
(1) 首先按结算日汇率调整“应收账款——美元户”金额, 确认结算日的已实现汇兑损益。金额为原交易日汇率与结算日汇率的差异带来的记账本位币的差额:10000× (7.80-7.60) =2000 (元)
(2) 作收到美元货款的账务处理, “银行存款——美元户”的金额按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同时, 在两项交易观下, 将赊销交易的发生和货款的结算作为两项交易, 所以, 收回美元应收账款, 是结算交易的发生, 采用结算日即期汇率折算 (汇率为¥7.60=1.00) 。
(3) 作将美元卖给银行的账务处理。按兑换当日银行的买入价计算取得的本位币金额, “银行存款——美元户”的金额则按当日即期汇率计算, 两者差额作为汇兑损益, 此外币兑换损益为已实现损益 (汇率为¥7.70=1.00) 。
可见, 分三笔分录处理的结果与第二种方法处理的结果一致。
二、外币赊购业务
[例2]中国某公司2008年8月10日由韩国某株式会社进口商品一批, 货款计15000美元尚未支付, 交易当天的即期汇率为¥7.80=1.00;8月28日该公司为偿还货款向银行购入外汇, 当天的即期汇率为¥7.70=1.00, 银行美元卖出汇率为¥7.90=1.00, 实付人民币118500元;该公司以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作为折合汇率。 (来源同例1)
其账务处理程序如下:
(1) 2008年8月10日, 按交易发生日汇率将进口的商品折合为记账本位币入账, 作账务处理。
(2) 2008年8月28日, 反映项向银行买入外币结算货款情况, 作账务处理。
以上“应付账款——美元户”账户的借、贷方人民币差额需在期末予以调整。
上面为教材中的做法, 假设不考虑相关税费, 对第一笔分录没有争议, 但实务中需明确存货的类别, 分别计入“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账户。以下分三笔分录对结算日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1) 按结算日汇率调整“应付账款——美元户”金额, 确认结算日的已实现汇兑损益。金额为原交易日汇率与结算日汇率的差异带来的记账本位币的差额:15000× (7.80-7.70) =1500 (元)
(2) 向银行买入美元。按兑换当日银行的卖出价计算付出的本位币金额, “银行存款——美元户”的金额则按当日即期汇率计算, 两者差额作为汇兑损益:15000× (7.90-7.70) =3000 (元) 。
(3) 偿还美元货款。付出的美元按结算当日的即期汇率折算;同时, 在两项交易观下, 将赊购交易的发生和货款的结算作为两项交易, 所以, 偿还美元应付账款, 是结算交易的发生, 采用结算日即期汇率折算 (汇率为¥7.70=1.00) 。
可见, 第二种方法是对按三笔分录作法的合并, 从分三笔分录的处理中, 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优点在于:在外币货款结算时就计算了已实现汇兑损益, 区分了外币结算时产生的已实现损益和期末折算产生的账面未实现损益;体现了两项交易观的观点, 将赊销赊购交易的发生和货款的结算作为两项交易, 在货款结算时采用了结算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能对准则中要求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的规定理解得更为透彻, 不会产生对第二种方法下在结算日对“应收账款——美元户”、“应付账款——美元户”折算时, 从表面看似乎并没采用交易当日即期汇率, 而与准则不符的疑惑。
综上所述, 如外币赊销赊购业务在交易发生当期资产负债表日之前结算的, 收到或付出的外币按结算日即期汇率折算, 与银行进行外币兑换收到或付出的本位币金额分别按结算日银行卖出价或银行买入价折算, 对“应收账款——美元户”、“应付账款——美元户”按原交易发生日的汇率折算, 两者的差额为“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包含外币兑换和外币结算两种已实现损益。另外, 由于在资产负债表日需对外币性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调整, 所以, 如果结算业务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 则需对“应收账款——美元户”、“应付账款——美元户”采用前一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 (第二版)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企业投资业务税务筹划探析 篇8
一、研发无形资产的税务筹划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与企业自身的研发能力直接相关。因此现代企业对研发无形资产的投资越来越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企业研发无形资产的支出分为研究阶段支出和开发阶段支出两个部分。
研究阶段支出由于不能形成无形资产价值, 全部费用化, 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 ;而对于开发阶段支出, 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 形成无形资产价值, 计入“无形资产”, 而不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 同样只能计入当期损益。
另外, 国家为了鼓励企业创新, 在税务上给予适当的优惠。根据税法规定, 对于符合加计扣除条件的企业, 其研发支出中未形成无形资产的支出,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再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案例1:某公司按规定可享受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2009年, 该公司根据产品市场需求, 拟开发系列新产品, 计划开发两年完成, 科研经费预算700万元, 据预测, 在不考虑技术开发费的前提下, 公司第一年可实现利润400万元, 第二年可实现利润1000万元。假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预算安排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进度。下面有两个方案可以执行, 试评析改两种方案。
方案1:第一年预算400万元, 第二年预算360万元。
方案2:第一年预算为260万元, 第二年预算为500万元。
分析:
方案1:第一年发生开发费400万元, 加计扣除50%即200万元, 则可税前扣除额60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400-600=-200<0, 该年度不交企业所得税, 亏损留抵下年;第二年发生技术开发费360万元, 加计扣除的50%即180万元, 税前扣除额为54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000-540-200=26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260×25%=65 (万元) 。
方案2:第一年发生技术开发费260万元, 加计扣除50%即130万元, 则可税前扣除额39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400-390=1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10×25%=2.5 (万元) ;第二年技术开发费500万元, 加计扣除50%即250万元, 则可税前扣除额750万元, 应纳税所得额=1 000-750=25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250×25%=62.5 (万元) 。两年共应交所得税65万元。
由案例不难看出, 尽管企业技术开发费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总额相同, 但由于发生时间不同, 造成企业每一年度应交所得税额不同。
二、直接投资的税务筹划
直接投资行为, 可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税务筹划:
第一, 选择恰当的投资方向 (行业) 。为了优化产业结构, 国家往往通过税收政策影响企业投资方向 (行业) 的选择。企业在进行选择投资方向 (行业) 时, 先确定投资产业, 据此再选择投资行业、商品类别等, 并且可以进一步确定不同的税目组合, 权衡收益和支出, 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第二, 考虑合适的投资地点。国家为了支持某些地区的发展, 在一定时期内实行税收政策倾斜。因此,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时, 需要考虑合适的投资地点, 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如税法规定, 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 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 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国内的地区税收优惠政策, 而且还可以在国际避税港、避税国进行投资, 以达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第三, 采用有利的投资方式。企业投资时, 可以采取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不同的投资方式。根据税法对不同投资方式的规定, 合理选择投资方式, 可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的目的。
案例2:甲企业 (非房地产开发企业) 拟将一处房地产转让给企业乙, 房地产公允市价为6 000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分别为7%和3%。企业面临两种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1:直接将房地产按照6 000万元的价格销售给乙企业;
方案2:将房地产作价6 000万元投入乙企业, 然后将持有的股权以6 000万元转让给乙企业的母公司, 站在税务筹划的角度, 哪种方案更适合 (不考虑土地增值税, 假定印花税税率为0.05%) ?
分析:
方案1:企业直接销售房地产。
应交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6 000×5%× (1+7%+3%) =330 (万元)
应交印花税=6 000×0.05%=3 (万元)
合计应交税金=330+3=333 (万元)
方案2:企业先将房地产投入乙企业然后转让其股权。
根据税法相关规定, 企业以房地产作为出资投入企业并承担投资风险和分享利润, 无需交纳营业税、城建税及附加, 但需交纳印花税, 投资后转让其持有的股权时仍不需交纳流转税, 但需交纳印花税。
房产投资时应交印花税=6 000×0.05%=3 (万元)
股权转让时应交印花税=6 000×0.05%=3 (万元)
合计应交税金=3+3=6 (万元)
所以从税务筹划角度看, 企业采用第二种投资方式更适合。
第四, 设立适当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的分支机构有分公司和子公司两种形式, 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 而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根据税法的有关规定, 对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 需要独立申报企业所得税;而对于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公司, 则需由总机构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 根据企业分支机构可能存在的盈亏不均、税率差别等因素来决定分支机构的设立, 将合理、合法地降低税收成本。
案例3:某企业为扩大产品销售, 谋求市场竞争优势, 打算在A地和B地设销售代表处。根据企业财务预测:2010年A地代表处将盈利100万元, 而B地代表处由于竞争对手众多, 2010年将暂时亏损50万元, 同年总部将盈利150万元。公司高层正在考虑设立分公司形式还是子公司形式对企业发展更有利?假设不考虑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因素, 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 则均不具备独立纳税人条件, 年企业所得税额需要汇总到企业总部集中纳税。则2010年公司应缴纳所得税为[ (100-50+150) ×25%]=50 (万元) ;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 B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 则企业总部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100+150) ×25%]=62.5 (万元) , B分支机构当年亏损所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其亏损额需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
假设A分支机构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 B分支机构采取分公司形式设立, 则企业总部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 (-50+150) ×25%]=25 (万元) , A分支机构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为100×25%=25 (万元) ;
假设两分支机构都采取子公司形式设立销售代表处, 则均为独立法人, 具备独立纳税条件从而实行单独纳税, 则企业总部应缴纳所得税为150×25%=37.5 (万元) , A分支机构当年应缴纳所得税为100×25%=25 (万元) , B分支机构当年亏损所以不需要缴纳所得税, 其亏损额需留至下一年度税前弥补。
通过上述分析比较, B分支机构设立为分公司形式对企业更有利。
三、间接投资的税务管筹划
间接投资相比直接投资来说, 能够考虑的税收因素较少, 但只要认真研究税收法律法规, 还是有税收筹划空间的。如企业在投资债券时, 可以考虑投资国债和企业债券。对国债而言, 其利息收益免交企业所得税, 而购买企业债券取得的收益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 企业在投资债券时, 可以比较综合收益, 权衡投资风险, 选择最佳投资项目。
案例4:某企业目前有1000万元的闲置资金, 打算近期进行投资。其面临两种方案:一是国债投资, 年利率5%;二是投资金融债券, 年利率为6%, 企业所得税税率25%, 请问从税务角度看哪种方式更合适?
分析:
方案1:若企业投资国债, 投资收益=1000×5%=50 (万元) , 根据税法规定国债的利息收入免交所得税, 所以税后收益=50 (万元) ;
方案2:若企业投资金融债券, 投资收益=1000×6%=60 (万元) , 税后收益=60× (1-25%) =45 (万元) 。所以站在税务角度, 选择国债投资对于企业更有利。
参考文献
业务探析 篇9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运用的背景
(一)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内涵
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完美集成和统一, 在包括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平台等要素的IT环境下, 将企业经营中的业务流程、财务流程、管理流程有机融合, 并将计算机的“事件驱动”概念引入流程设计中, 建立基于业务事件驱动的财务一体化的信息处理流程, 使财务数据和业务融为一体, 系统地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貌, 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科学管理。
(二)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应用价值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使企业内部业务数据自动有序地传向财务系统。首先可以强化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业务一体化加强了资金的管理和监控, 可以解决许多企业面临的资金闲置或者资金短缺的问题, 使资金能够得到高效运作。第二, 可以大大减少人为的干预, 加强财务对业务流程的及时反映和控制,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第三, 减少人员的重复劳动, 把财务人员从大量繁杂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效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第四, 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度, 划清企业各种业务以及人员的权责, 使得企业的管理由人治转变成法制。第五,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情况下, 数据的共享性使得财务系统反映财务数据的同时也能完整地反映和监控企业的业务经营情况, 而数据的及时性能够保证企业管理者在决策和控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真实确定的实时信息的支持, 及时发现问题, 做出反应。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构建要点
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建体现了信息集成思想, 将数据的人为加工减到最小, 人力成本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企业内部流程更优化, 运作的效率也得到提高, 同时还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另一方面, 财务业务一体化能够使得信息具有实时性, 只有管理者能够实时获取信息, 企业风险管理才能很好地实行, 同时企业的经营活动才能得到更好的控制。财务业务一体化下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的构建要点如下:
(一) 确定业务流程构建的内容、范围和目标
企业要明确财务业务会计信息系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企业的行业性质制定侧重点,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对企业整个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要制定计划, 明确企业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对业务的监控等, 努力使改革方向明确、任务具体、目标和策略具有可行性。
(二) 选择合适的会计信息系统, 制定统一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和规则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会计信息系统, 然后建立企业内部局域网, 通过电子商务链接到互联网。将计算机网络中心与企业各部门连接起来。由于不同的部门业务处理的数据不同, 因此要制定统一的规范业务处理程序和规则。
(三) 整合业务流程, 拓宽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效率进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业务流程的重组时, 对于传
统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中的精华要继承, 对不符合目标, 不适应要求的流程要删除或简化。首先企业要引入源数据信息模块, 即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信息系统的源数据信息模块的加工使得来自不同部门输入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得以统一, 成为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标准化、通用性的信息。这种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 可以大大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同时可以满足企业内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需要, 使数据真正实现共享, 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影响, 最大化地拓宽服务范围, 提高服务质量。
(四) 实施“事件驱动”, 满足客户需求
“数据模块”和“加工模块”之间应当加入一个“事件驱动”模块。“事件驱动”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 平时可不对源数据信息进行顺序性加工处理, 只是在客户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 可以自行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因此, 在这种模式下, 可将客户所需要的信息分为若干类事件。根据每类事件的不同, 设计相对应的“加工程序”模型。例如财务报告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 利用“事件驱动”的原理, 当客户需要某种信息时, 有源数据模块输出信息, 经由“事件驱动”模型中各大类事件的筛选后, 进入加工程序, 最后在浏览器输出相关的信息, 以便客户自由选择和调用源数据信息。最后还需建立一个加工模型库, 存放这些“加工程序”模型。
(五) 做好系统应用平台的维护与控制
做好系统风险防范是系统效益充分发挥的基础, 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制定和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相应的组织与管理控制, 做好合理划分岗位职责, 加强组织控制;建立科学长效的会计信息系统风险控制机制, 强化风险意识。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系统和风险控制机制, 做到有备无患。
(六) 实施数据资源控制
数据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源, 一般是以记录的形式储存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因此数据库的管理最为关键。首先是外部人员的访问控制。可以通过密码以及系统权限设置控制数据库访问人员。其次要对数据进行及时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按需要备份, 并及时做好备份日志。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下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建的一般处理流程
通过建立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将财务会计流程与经济业务流程有机融合, 当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时由相关人员登录业务信息系统并录入业务信息, 信息会自动储存在指定的数据库中, 与此同时该信息经过财务信息系统也会生成实时凭证, 经会计人员确认后, 自动生成各种相关报表和账簿, 无需再次录入。财务业务一体化下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建后的基本处理流程如下:第一步, 业务相关负责人在业务发生后及时在子系统中录入原始数据, 并将其存储到指定的数据库中;第二步, 通过系统的自动检测, 所有与财务相关的业务数据将会传输到财务子系统, 由指定的人员进入会计信息系统, 并对该业务中以货币计量的信息进行审核, 并编制记账凭证, 再将其存入到数据库中;第三步, 根据规则在源数据模块中, 业务数据将自动进行编码并存储到数据库中;第四步, 当信息使用者需要某项信息时, 便可以通过浏览器向会计信息系统输入信息的代码, 系统便会自动从数据库中提取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业务数据, 并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五步, 经财务人员确定后, 系统生成各种账簿和各种财务报表, 以便相关信息使用者使用。
四、财务业务一体化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建的效果评价
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建合理配置了企业的各项资源, 完善了企业内部流程, 保证企业经营质量, 使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具体表现在:首先, 实现了以物流为基础, 以资金流、信息流为核心, 以商流为主体的全新运营方式。打破了“信息孤岛”。将供应商、经销商、企业等结合在一起, 缩短了价值链,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其次, 加强了企业的内部控制, 系统规范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流程, 使得管理过程透明化。第三, 加快了数据处理的速度,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将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中以“会计凭证”为数据起点转换成以业务处理环节作为起点, 使得反馈的信息及时准确并且有效, 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有机结合, 提高了信息系统的集成性和数据处理的一致性。财务人员可以及时把握业务信息, 流程的加速客观上也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实现一笔录入, 多次使用。第四,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易变通, 对企业的各种经营模式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财务业务一体化系统在初始设计时已经对供应链管理 (SCM) 、客户关系管理 (CRM) 等新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在相应的业务子系统中进行了集成, 成为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在一体化系统内, 信息系统的数据按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规则格式进行编码后, 以独立的文件形式存放, 使得财务信息系统在未来发展空间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大为提高。
摘要:随着高速信息时代的到来, 经济快速发展对企业的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国际化的企业管理要求, 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企业必然选择。根据企业实际的业务处理流程,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行财务业务一体化流程再造设计进行探讨, 分析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构建需要注意的要点以及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财务业务一体化,会计信息系统,业务流程构建
参考文献
[1]孙林敏.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浅见[J].经济师, 2010 (12) :152-153.
[2]刘媛, 刘桢.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0, 13 (17) :7-8.
[3]徐新红.如何建立及成功实施ERP体系的思考[J].经管空间, 2011 (2) .
增值税特殊业务会计处理探析 篇10
一、买一赠一销售的会计处理
根据现行增值税的规定, 对于以买一赠一方式销售商品, 赠送的商品应做视同销售处理, 与正式销售的商品按各自的市场价格计算销项税额。但会计上对赠送的商品并不单独计算收入, 而是将总的销售金额按各项商品公允价值的比例来分摊确认各项的销售收入, 对实际收到的现金和确认的收入与增值税销项税额之间的差额视为促销商品而付出的代价, 计入销售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 对买一送一方式销售商品如何处理, 现行企业所得税法和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并不相同。新企业所得税法对赠送的商品不做视同销售处理, 只按销售商品实际取得的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还本销售的会计处理
还本销售是指企业销售货物后, 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部分货款一次或分次无条件退还给购货方的一种销售方式。企业采取还本销售的目的主要是促销或筹资。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 采取还本销售方式销售货物, 其计税销售额就是货物的实际销售价格 (还本销售的价格往往高于正常销售的价格) , 不得从销售额中减除还本支出。还本销售的会计处理与一般销售基本一致, 但每年年末需要预提还本支出, 并根据还本销售的目的不同, 分别计入销售费用或财务费用。
三、平销返利的会计处理
平销返利是指生产企业把货物按等于甚至高于商业企业售价的价格销售给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再以进货成本或低于进货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 生产企业则以返还现金或实物等方式弥补商业企业的进销差价损失。
如果供货方向商业企业返还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 (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 的现金, 视为平销返利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额, 当期应冲减的进项税额=当期取得的返还资金÷ (1+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 ×所购货物适用增值税税率。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 ” (红字或负数) 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如果供货方以实物形式向销售方支付返利, 销售方应于收到实物时做接受捐赠处理, 计入营业外收入;如果取得对方开具的专用发票, 还可按发票所列税额计入进项税额。
四、出售旧固定资产、旧物品和旧货的会计处理
根据企业适用税率不同和出售产品不同, 分以下几种情况:
1. 一般纳税人销售旧货或自己使用过的未抵扣进项税额的旧固定资产。
应纳税额=销售额÷ (1+4%) ×4%/2, 对收取的价款只能开具普通发票, 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其应纳税额不得用进项税额抵扣, 直接计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减半部分计入营业外收入。
2. 一般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或未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
此类情况按正常销售货物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 应纳税额=售价÷ (1+17%) ×17%, 对收取的价款可以开具专用发票。
3.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旧货或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
应纳税额=销售额÷ (1+3%) ×2%, 对收取的货款只能开具普通发票, 不得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专用发票。
例:2010年5月, 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把一台自己使用过的设备对外出售, 取得价款3万元, 应纳增值税额=30 000/ (1+3%) ×2%=582.52 (元) 。
4. 小规模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除固定资产以外的物品。
这种情况按3%的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应纳税额=售价÷ (1+3%) ×3%, 可以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专用发票。
例:2010年5月, 某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出售一批旧材料, 售价5万元。应纳增值税额=50 000/ (1+3%) ×3%=1 456.31 (元) 。会计处理为:
五、酒类产品包装物押金的会计处理
酒类应税消费品包装物押金收入的计税比较复杂, 具体分为:啤酒、黄酒包装物押金收入, 按一般押金的规定处理, 但逾期时只计征增值税, 不计征消费税 (因为啤酒、黄酒实行从量计征消费税) ;其他酒类产品 (如白酒、葡萄酒) 包装物押金收入, 收取时先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并计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冲减“其他应付款”科目, 没收时以“其他应付款”科目的净额记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对已作价随同产品销售, 但为了促使购货人将包装物退回而加收的押金, 包装物逾期未收回时, 对没收的押金应缴纳的消费税应先自“其他应付款”科目冲抵, 冲抵后“其他应付款”科目的余额转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
例:某酒厂2010年5月销售白酒10吨, 不含税单价为40 000/吨, 取得随同产品销售的包装物含税收入7 020元, 另收取包装物押金1 170元, 会计处理如下:
1.销售产品
﹡10×40 000×20%+10×2 000×0.5+7 020/1.17×20%=91 200 (元)
2.收取押金并计税
3.如到期返还押金
六、以到岸价 (CIF) 结算的出口退税会计处理
现行增值税规定,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的销售收入, 以离岸价 (FOB价) 为计税依据计算“免、抵、退”税, 无论出口货物采用何种价格成交的, 均按实际成交价做出口收入。如果双方以到岸价 (CIF) 结算的, 销售方应按实际支付的境外运费、保险费、佣金冲减出口货物销售收入, 同时冲减“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 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 代收的款项, 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 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 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 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在会计实务中, 出口业务中的运费和保险费也是通过银行将外汇转给相应的企业, 因此销售方应冲销这两笔收入。会计处理为:按CIF价确认收入, 借记“应收账款”科目, 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 同时,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CIF价× (征税率-退税率) ]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转出) ”[CIF价× (征税率-退税率) ]科目。支付运保费时, 借记“主营业务收入 (红字) ”科目, 贷记“银行存款”科目等, 同时, 借记“主营业务成本”[运保费× (征税率-退税率) ] (红字或负数) 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进项税额转出”[运保费× (征税率-退税率) ]科目。
例:某企业出口货物的税率为17%, 出口退税率为11%。3月成交价 (到岸价格) 为10 000元, 其中运保费为1 000元。如果实际支付运保费是在4月, 会计处理为:
1.3月份确认收入
业务探析 篇11
关键词: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趋势;展望
在全球范围看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亚太发达国家,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的较为完善,其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已经显现,为加油站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油站发展非油品业务趋势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在加油站的经营发展过程中,也必须跟上国际步伐,学习、借鉴国外加油站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完善非油品业务,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的开展,有利条件有以下几点:第一、零售网络的优势性。第二、客户资源的优势性。第三、“加油IC卡”便利的优势。积极倡导电子消费新时尚,推广中国石化加油IC卡,为用户理财,免除加油身带现金之忧。第四、品牌影响优势。中国石化信守“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严格执行国家成品油数质量标准。
二、中国石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2.1发展现状。截止2010年底,中国石化30116座加油站中的自营便利店已经达到了16000家,非油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0%。尽管中国石化非油品业务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由于加油站的各种因素所致,制约其发展的短板依然存在。其在以下方面应能有所突破:
首先,在设计理念上要有所突破。加油站的形象设计要从过去的工业建筑设计转向商业设计,让加油站机械性的设计转变成为“人性化”设计,使之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和消费观,在视觉感官的冲击下,引导人们在加油站的消费观的改变。
其次,在内部管理上要有所突破。要把及时引入专业的管理团队作为加油站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让懂专业、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进入加油站非油品营销团队是加油站便利店经营更加专业化,让货真价实的口碑在加油站的便利店商店中得以实现,让顾客买的愉快、用的放心,产生良好的“口碑效应”。
最后,在大力拓展电销上要有所突破。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人们的购物习惯已经大大改变,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单一的营销模式上,等待我们的将是死路一条。要及时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合作,开展加油站商品网上销售活动
2.2当前非油品业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一是非油品业务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非油品业务内容将发生变化。新的发展时期,快餐并入了便利店业务板块,汽服业务板块内容增加了车险、车联网平台和服务、租车、代客维修等业务,广告业务板块增加了互联网广告业务,海龙燃油宝和柴油车尾气处理液作为环保产品业务,新增O2O业务和金融业务,形成了六大业务板块。三是非油品体制机制迎来变化。
2.3当前非油品业务工作中与同行之间存在的主要差距。
2.3.1.对做实便利店信心不足。一是门店数占比高,营业额占比低。二是单店营业额低,实际店销额更低。三是烟草占比偏高,店销比偏低。四是加油站员工人手偏紧,加之激励机制没能发挥有效作用,员工对做大做强非油品业务激情不高、信心不足。
2.3.2.商品采购工作落后。一是统采比例低。二是中央仓运行效率低、费率高。三是对便利店商品研究不够,导致商品品类不够丰富。
2.3.3.新业务开发水平不高。一是汽服业务点多,但经营水平低。二是餐饮业务以简单出租为主,没有进行深入开发。三是高速服务区非油品业务开发不够。四是广告业务基本没有开展。
2.3.4.相当多的便利店缺乏商业氛围。一是商品摆放不规范、不显眼。二是随意张贴广告,给人凌乱的感觉。三是商品单一且品种不够丰富。
三、中国石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
今后一段时期非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尽快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粗放经营管理向专业化运营管理转变,二是以便利店业务为主向各业务板块共同发展和相互促进转变。
3.1发展定位。非油品业务的发展战略是中国石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达国家中非油品业务的战略目标较为明确,战略定位虽有差别,但是共同点都是非常重视非油品业务的发展,并把非油品业务作为支撑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手段。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石化首先是国家能源供给的重要保障,其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所以大力开展非油品业务无疑是中国石化实现两个保障的重要支撑。
3.2发展策略。第一、相关业务发展体系化。逐步完善非油品业务的营销体系,通过培训考核、正反激励等方式加强制度的落实,以此实现非油品业务上下联动的统一运营模式,逐步实现财务核算管理的目标。第二、相关功能全面化。建立新的加油站标准,必须考虑非油品的经营需求,并对相关业务进行改造和升级。加快国内外知名品牌快餐项目的引进、开发和推广,探索酒店住宿业务开发。探索酒店住宿业的委托经营,开发酒店住宿业项目。第三、经营策略个性化。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进行经营项目选择,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实现差异化营销组合。第四、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通过试行新业务项目经理制,提高新业务开发水平,完善便利店的管理以及相关的业务操作,并进行即时的经营分析,提升相关管理水平。第五、仓储物流区域化。通过构建全国的公路物流体系,实现全国性的物流配送网络,做大规模效应,减少物流成本。第六、品牌形象国际化。建立完善的品牌管理办法,通过贴牌等方式,打造一批自有品牌的特色核心商品。加强品牌的推广和营销力度,不断扩大非油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步树立品牌“高品质、全方位”的形象。
四、中国石化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展望
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站的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是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的加油站的非油品业务上看,我国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才能更好的运行组织体制。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4.1体质机制创新。根据当前的非油品业务的销售体制和情况,进行有效分析,并合理职责分工,探索创新中国石化便利店经营的体制和机制,完善相关体系。
4.2探索经营管理模式。非油品业务的经营,特别是便利店的经营管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快非油品业务配套的信息化提升和建设,各级公司非油品中心要组织信息、财务、人事、企管等相关部门,结合市场实际,认真研究探索各项业务的经营模式,给新业务开发提供指导,破除新业务开发障碍,同时进行配套信息化提升和建设,更好地为非油品经营服务,才能带动中国石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流的跨国能源公司的”目标。
4.3构建物流配送体系。经营油品有非常健全的物流配送系统,这种特殊的服务能加强加油站可持续发展下去。加油站的非油品业务做好相关的物流配送系统,才能更好地保證正常的经营以及维持品牌声誉。
4.4建立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加油站开展非油品业务,必须抓住其经营发展规律,培养专门的人才去经营管理。才能更好地研究、认识、总结和提升非油品业务,带动企业更好的发展。
结束语
中国石化加油站非油品发展目标是:初期,坚持油非互促,快速拓展非油品网络,建立专业队伍,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做大经营规模;中远期:做好全系统非油品业务发展的顶层设计,编制好非油品“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方向,规模与效益并重,实施专业化经营,逐步做大做强,创新经营模式,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中国石化加油站总体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充分运用好中国石化现有的各种资源,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实现。(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文俊.顾客让渡价值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J].求实,2012,(2):32—34
新三板业务税收政策适用探析 篇12
新三板市场原指专门为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开设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是针对原STAQ、NET系统的挂牌公司及退市公司而言的。为加快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改善中小企业金融环境,2012年9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负责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运营管理。作为扩容后的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为我国第三个全国性股权交易场所,被纳入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范围。新三板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安排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的公开转让,为非上市股份公司融资、并购重组等相关业务提供平台与服务。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将新三板挂牌企业定性为非上市公众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在挂牌新三板及挂牌后资金融通的过程中,必然涉及税收政策的适用性问题。目前,针对新三板业务出台的税收政策文件极少。新三板相关业务税收政策的适用原则为:如无特别规定,对其每一项具体业务的税收政策,沪、深证券交易所有明确规定的,应比照沪、深证券交易所相关业务适用的规定;沪、深证券交易所没有明确规定的,则应适用与该项业务相关的普遍性税收政策。
按其运作目的,新三板业务划分为挂牌前准备期与挂牌后运营期两个阶段,同时,两阶段的业务类型亦是相互交叉和渗透。如企业重组,多发生在挂牌后的运营阶段,但在挂牌前准备阶段,出于公司性质变更的需要以及对同业竞争的规避,亦存在该种业务形式,其适用的税收政策是相同的。另外,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提出股票挂牌新三板的申请,不受股东所有制性质的限制。因此,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均可挂牌新三板;税收政策的适用主体,亦相应涉及非居民企业。
二、挂牌准备阶段税政
新三板的挂牌政策尽管较为宽松,对申请挂牌企业无实质性财务指标要求,亦无须证监会发审委核准,但申请挂牌的企业仍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组织形式必须为股份有限公司,依法设立存续满两年,治理机制健全,股权明晰,有持续经营能力等。因此,挂牌新三板之前,企业往往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造,构建规范的现代化治理结构。
(一)股权代持清理
股权代持实为隐名投资,即实际出资人作为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约定,以名义股东名义登记出资,而由隐名股东实际享有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企业拟挂牌新三板,必须首先清理股权代持,可能与之相关的税收有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和印花税。
1. 个人所得税。
隐名股东将股权代持还原,从实质课税原则而言,其进行的股权登记变更仅为形式变更,不产生股权转让所得,不应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个人所得税法》并未规定股权代持还原免于纳税的情形,只要涉及股权变更,皆须缴纳财产转让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股权转让所得个人所得税管理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规定,个人转让股权以股权转让收入减除股权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股权代持还原业务,股权交易价格实质上是原始投资额,申报的股权转让收入往往低于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份额或其公允价值份额。根据上述文件的规定,股权转让收入明显偏低,属于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转让价格的情形,因此,股权代持存在较高的税收风险。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67号文件第十三条的规定,若股权转让双方能够提供有效证据证明“交易价格明显偏低”属于其规定的合理情形,主管税务机关可以免于核定转让价格。所以,清理股权代持过程中,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税负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
2. 营业税和印花税。
股权代持还原行为在交易形式上属于股权转让的范畴。由于我国税法对股权转让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因此股权代持还原不涉及营业税的缴纳。根据相关规定,代持股权的还原协议属于产权转移书据的征税范畴,应缴纳印花税,税率为万分之五。
(二)非货币性资产投资
中小企业挂牌前通常会增加注册资本,以提高挂牌成功的机会。增加注册资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吸引新股东投资,二是原股东增加投资。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非货币性资产作价出资。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须视同销售缴纳企业所得税,关于企业所得税的税收政策已较为成熟。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除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外,还涉及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其他税种的缴纳。
1. 个人所得税。
个人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税收政策长期以来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各地税务机关的做法并不一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5年3月30日出台了《关于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41号),明确规定了个人转让非货币性资产所得,应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财税[2015]41号文件的内容主要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无论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发生在该文件出台前,还是出台后,都必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二是应纳税所得额为非货币性资产转让收入减除该资产原值及合理税费后的余额,如果纳税人出现不能正确计算非货币性资产原值的情况,则主管税务机关可依法核定其非货币性资产的原值;三是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发生在2015年4月1日之前,尚未进行纳税处理且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未超过5年的,应纳税款可以在剩余期限内分期缴纳。
拟挂牌新三板的中小企业,无论是初始投资,还是挂牌前的增资改制,其个人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的情况较为多见,因此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在所难免。2015年6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挂牌审查一般问题内核参考要点(试行)》,该文件对自然人股东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纳税检查做了明确规定,要求相关机构核查非上市公众公司税款缴纳的合法性、合规性,对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非上市公众公司,须说明其合法、合规性及对其实施的规范措施。
2. 其他税种。
非货币性资产投资在业务原理上视同销售,若该项非货币性资产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则应按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则应计算缴纳营业税。但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并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不视同该项非货币性资产的销售,不征收营业税。另外,以土地、房产对外投资,如果被投资人是房地产企业,或者投资人是房地产企业的,投资人应计算缴纳土地增值税;如果投资人是非房地产企业,且投资于非房地产项目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涉及产权变更手续的,需要按照“产权转移书据”项目计算缴纳印花税。
(三)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
原股东可直接以现金和非货币性资产增加投资,还会因被投资企业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而增加投资,转增资本主要涉及股东的所得税缴纳问题。
1. 企业所得税。
增资的原股东若为企业股东,则转增资本行为涉及的税收政策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资本公积转增资本。资本公积按其成因,分为由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与企业资产在持有期间的增值而产生的资本公积两种类型。前者属于溢价资本公积,后者属于其他资本公积。由于溢价资本公积在本质上属于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不是企业新增的所有者权益,所以无论是居民企业股东,还是非居民企业股东,以溢价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根据税法的基本原理,以其他资本公积转增资本,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因为,其他资本公积由企业相关资产在被持有期间的增值形成,是未实现的收入,只有企业处置该项资产时,对应的其他资本公积才进行收入的确认。若被投资企业将其他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则视同提前将资产“增值部分”进行了处置,因而企业股东需要就转增部分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是以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在此情况下,居民企业股东免征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股东应按其适用的预提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2. 个人所得税。
增资的原股东若为个人股东,则应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国税发[2010]54号)的规定,个人股东以被投资企业的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和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和股本的,需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只有以股票溢价产生的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才无须纳税。这是因为,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以及除股票溢价发行外的其他资本公积都属于企业经营过程中增加的所有者权益,而不是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将上述权益转增资本,相当于向股东的分配利润,需征收个人所得税。
三、市场运营阶段税政
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实现了与资本市场的直接对接,突破了传统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的限制。股权转让交易及资产重组作为新三板市场的主打业务类型,其相关税收政策亦具备一定的特殊性。
(一)股票转让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的规定,股票转让主要采取协议方式、做市方式、竞价方式,三种方式不可兼容;但若企业需求变化,可以依规定进行变更。目前,新三板股票转让交易采用的是协议转让和做市制度,其涉及的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及印花税。
1. 企业所得税。
如果股票转让方是企业,无论转让的是优先股、普通股还是限售股,转让方应就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2. 个人所得税。
企业挂牌新三板后,作为发起人的自然人股东在交易期限上受到限制。根据上述业务规则,挂牌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在挂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票需分三批解除转让限制,每批解除转让限制的股票数量均为其挂牌前所持股票的三分之一,解除转让限制的时间分别为挂牌之日、挂牌期满一年和挂牌期满两年,该项限制被称为“两年三批次”。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财税[2010]70号)的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限售股取得的所得,适用20%的税率征收财产转让所得税。在新三板没有特殊规定的情况下,其挂牌企业限售股的转让应适用上市公司的规定,计算缴纳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
我国自1997年1月1日起,对个人转让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新三板目前应比照上市公司适用的税收政策,对于非限售股买卖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3. 营业税及印花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111号)的规定,目前国家对个人投资者进行新三板股票转让交易等金融商品买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
关于新三板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14年连续出台了《关于转让优先股有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6号)与《关于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转让股票有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7号)。文件规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买卖、继承、赠予股票,无论该股票是优先股还是普通股,所书立的股权转移书据均以书立时的实际成交金额,由出让方单边按千分之一的税率计算缴纳印花税。这与沪、深证券交易所印花税政策相同。
(二)股权分红
关于新三板挂牌企业分红的税收政策,企业所得税适用一般规定,个人所得税适用特殊规定。
1. 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公司挂牌新三板后的实际运营阶段,对于居民企业股东,若持有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股票的时间已满12个月,则其从该挂牌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于非居民企业股东,其从挂牌新三板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按相应税率计算缴纳预提所得税,并由新三板挂牌企业代扣代缴。
2. 个人所得税。
根据《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的规定,在新三板交易流通的股票,根据持股期限以差别化方式征收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个人持有新三板挂牌公司的股票,按持股期限分三种情况缴纳个人所得税:持股期限为一个月内的,按股息、红利所得全额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持股期限为一个月至一年的,减按股息、红利所得的50%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持股期限为一年以上的,减按股息、红利所得的25%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但上述政策仅限于股权登记日在2014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之间的挂牌公司、两网公司和退市公司的股权。这与上市公司的该项政策有所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关于上市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5]101号)的规定,自2015年9月8日起,个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上市公司股东所享受的三个持股期限的股息、红利优惠政策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另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20号)规定,外籍个人从外商投资企业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到目前为止,该文件仍然有效。
(三)企业重组
《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特别强调了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资产重组,规定资产重组包括资产购买与售出两个方面,明确重大资产重组可以使用现金、股份、可转换债券、优先股等手段进行支付。针对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资产重组业务,未有特殊的税收政策出台,其作为企业重组的类型之一,应适用企业重组税收政策的一般规定。
1. 企业所得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的规定,企业资产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包括一般性税务处理和特殊性税务处理两种方式。
新三板挂牌企业收购其他企业的资产,其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50%,且挂牌企业在该资产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并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其他条件的,可以选择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其取得转让企业资产的计税基础,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为依据确定,进而获得企业所得税递延纳税的效果。若挂牌企业出售资产,可从反向交易角度理解,即其他企业收购资产。若其他企业以本公司或持有的控股公司股权作为支付方式,且金额达到交易支付总额的85%,能否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取决于挂牌企业资产的售出比例是否达到其全部资产的50%。若符合条件,挂牌企业作为资产的出售方,其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售出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为依据确定,亦达到递延纳税的效果。对于新三板挂牌企业除资产重组外的其他类型的企业重组,如债务重组、股权收购、合并、分立等,其企业所得税处理,亦应遵循财税[2009]59号文件的处理原则及适用条件。
2. 其他税种。
根据相关规定,在企业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部分实物资产以及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除房地产开发企业外,企业改制重组中,无论是单纯的组织形式变更,还是公司合并分立,只要原投资主体未改变,原企业将国有土地或房屋权属转移到新企业,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重组中单位、个人以国有土地或房屋进行投资的,亦暂不征收土地增值税。企业整体改制中变更组织形式,原企业投资主体存续,且持有改制或变更后的新公司股权比例超过75%的,新公司承受原企业土地或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企业合并、分立、资产划转、债转股皆免征契税。另外,对于企业重组中的印花税,新增加的资金按规定贴花,原已贴花的部分不再贴花。
四、新三板业务纳税筹划思路
非上市公众公司无论是在挂牌前准备阶段,还是挂牌后实际运营阶段,其适用的主要税种是所得税。随着各类税收政策的完善,新三板各类业务税收规避的难度日益增大,个人所得税基本不存在避税空间,但企业所得税仍存在一定的纳税筹划空间。
1.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环节。
若拟挂牌企业是由母公司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在进行股份制改造前,母公司拟增资却又缺乏足够资金,则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资产(股权)划转企业所得税征管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0号)的规定,以资产划转代替直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依据上述文件,全资直接控股的母子公司之间,母公司向子公司按账面净值划转其持有的资产,没有获得任何股权或非股权支付,母公司按冲减实收资本处理,子公司按接受投资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会增加母公司与子公司的税负,两公司皆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
2.股权转让环节。
一是企业股东在股权转让前,应就符合条件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先行分红或转增资本。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的规定,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由于留存收益属于税后利润,对其先行分红或转增资本可避免股权转让时重复征税的问题。二是挂牌公司的企业股东可通过间接持股平台规避税款。企业股东可在国内所得税税率相对较低的地区建立公司持股平台,通过控制该公司持股平台实现对挂牌公司的间接持股。因此,持股平台转让挂牌公司股权的转让所得,可适用较低的所得税税率;而企业股东对持股平台享有的居民企业间的股息、红利属于免税收益,进而达到避税效果。
3.企业重组环节。
如前所述,新三板业务涉及的企业重组主要是资产重组,包括资产的购买和出售两个层面。该项业务应充分利用财税[2009]59号文件的相关规定,从正向、反向交易两个角度,选择适用企业所得税的特殊性税务处理,以达到递延纳税的效果。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2013-12-13.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实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股息红利差别化个人所得税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48号,2014-06-27.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发布的《挂牌审查一般问题内核参考要点(试行)》的通知.2015-06-26.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转让优先股有关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46号,2014-05-27.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非货币性资产投资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41号,2015-03-30.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2009-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