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探析(精选12篇)
技巧探析 篇1
摘要:就业市场化后, 提高求职者的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对求职者在求职过程的各个阶段中需要掌握的技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求职技巧,训练,指导
一、招聘信息的采集技巧
如何获取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 并在纷繁复杂的招聘信息中找到适合求职者的信息, 需要求职者具有较好的信息采集技巧。
1求职者首先应该掌握的信息是自身的信息, 有道是“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 “知己”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也就是说求职者首先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想要做什么, 在对自身知识结构、能力特征等了解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合理的求职目标。
2要掌握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通常求职者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有:招聘会、网上招聘、招聘广告、亲属朋友、实习单位、职业中介机构、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 从理论上讲, 获取招聘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 但适合个体求职者的途径必须由求职者自己去选择, 如果不知道选择的话, 不妨每一种都去积极地尝试。
3要掌握“量身”处理信息的技巧, 求职者要学会对照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对获取的招聘信息进行处理。比如, 求职者如果适合从事文秘、公关类的工作, 就不必理会科研、设计工作方面的招聘信息, 如果求职者是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就不要去眼热高级管理人才的招聘信息。
二、求职文书的撰写技巧
求职文书是求职者学习、生活的集锦, 是展示求职者所具有的知识水平、能力素质、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最佳的物质载体。
1紧扣用人单位需求, 制作个性化求职简历。求职简历的撰写应该必须围绕一个求职目标进行。求职者必须要清楚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 了解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需要的人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同时, 还要紧扣招聘条件, 分析自己在哪些方面能让用人单位受益, 突出应聘目标需要的自己所具备的优势和特长, 特别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以引起招聘方的重视, 让对方感到你就是他们需要的人。
2真实陈述有利信息。在撰写求职简历时, 求职者要扬长避短, 在简历中要突出陈述对自己争取该职位有利的信息, 尽量避免在简历阶段就遭到拒绝。但有一点是所有求职者都必须把握的, 那就是你所陈述的信息必须是真实的, 因为任何一个单位都要求自己的员工具有诚实的道德品质, 虚假的、夸大其词的信息渲染, 就算侥幸进入面试, 也会为下一步求职埋下危机。
3简历撰写要简短, 但语言要鲜活有力。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阅读一份简历的时间一般仅5分钟左右, 求职者不要指望他们有足够的耐心读完一份冗长的简历, 而且厚厚的简历可能还会使他们心生厌烦。因此, 简历制作要简短, 一般以一页为宜, 最好不要超过两页。
三、求职面试的应对技巧
面试是招聘方通过精心设计, 以交谈和观察为主要手段, 了解求职者素质和相关信息的一种测试方式。面试技巧是求职者应对面试时需要掌握的方法和手段, 它包括面试前的准备技巧和面试中的表现技巧, 是求职者在求知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键技巧。
1面试前再次收集目标单位及岗位的信息。要通过多种信息渠道了解目标单位的性质、规模、组织结构、产品、发展前景以及应聘岗位的工作职责等, 并重点了解单位的最近消息以及最容易被主考官提及的有关资料。了解的途径有网站、图书馆、报刊杂志、上市公司年报以及目标单位内部员工等。
2面试前要根据所求职业的特征, 设计好自我形象。面试个人形象设计必须首先考虑要应聘职业岗位的特征, 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形象要求是不一样的, 如, 操作技术人员应该穿着整齐干净, 服装样式款式多为制服;管理人员穿着不一定时髦, 但一定要大方, 与人交往是工作的核心, 故待人接物要耐心周到;设计人员穿着自由, 舒适自然, 张扬个性, 但面试前要考察招聘单位的企业文化, 不要穿着前卫的服装。
3面试中要文明有礼, 态度诚恳。文明的举止礼节, 体现了应聘者的学识、修养和气质, 是面试成功的首要条件。有一项报告指出:在人们的日常沟通中, 非语言性的占70%。所以求职者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细节, 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
4面试中回答问题沉着自信。面试的主要内容是“问”和“答”。在面试中能否沉着自信地回答问题是面试成功的关键, 应聘者要做到注意倾听、仔细观察, 这不仅是对面试官的尊敬, 更重要的是通过察听结合, 才能抓住提问的实质, 做到合理应答和机智应变。要在面试中能够保持沉着自信, 就必须在平时加强心理训练, 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求职技巧贯穿于求职的整个过程, 对于求职者是否能够顺利实现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求职技巧是对求职过程的几个不同阶段中带有共性方面的技巧的总结和概括, 具体的技巧要因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而异。求职技巧不是天生的, 而是后天实践赋予的。求职者必须充分认识求职技巧的重要性, 了解常用的求职技巧, 并能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 虚心学习, 反复训练, 勇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永德:《求职技巧是求职者必修方法》[J].创业者, 2003 (4) :24—25[1]张永德:《求职技巧是求职者必修方法》[J].创业者, 2003 (4) :24—25
技巧探析 篇2
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应对工作制度和处置工作程序是做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的前提,但在执法实践中,投诉举报客体种类多,投诉举报人的诉求、目的不同,现场处置的客观条件差别大,因此要求举报投诉受理人、现场执法人员既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又要将科学监管理念融入举报投诉处置中;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沟通能力,又要有应对和处理现场复杂问题的能力;处置中既要能抓住重点、主动出击,又要能随事态发展、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既要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又要运用综合管理手段。只有坚持做到“快速反应、依法果断、因情施策”,才能做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处理工作,真正让当事人满意,并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一、投诉举报的受理
()做好投诉举报来电来信前期受理工作
投诉举报受理工作看似简单,却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与当事人交流沟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第一环节、关键环节。普遍情况下,当事人进行食品餐饮消费或购买、使用药品后,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药品达不到预期目的引起其他不适时,常常情绪激动,言语措辞偏激,给了解现场信息,进一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增加了难度。受理人员必须细致地倾听当事人的诉说并认真做好记录,真诚地了解相关情况。在对方情绪缓解后,受理人员要认真询问投诉举报的基本情况,如:投诉举报人电话、姓名等基本信息,被投诉举报的食品餐饮单位、药品门店的名称、地点等,食品消费或药品购买使用信息,投诉的诉求,并充分告知当事人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查办工作程序,使其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食品(餐饮)投诉举报应分清职责管辖范围
在工作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餐饮消费者因不了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职权,而出现“误投诉”情况。一是误以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所有食品环节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监督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负责餐饮消费环节的监管,而其它,如初级农产品种植、食品生产加工、食品流通消费由其它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负责。此时在受理食品餐饮举报时,受理人在通过电话或其它方式了解到举报内容不属于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问题,而属于其它环节食品安全问题时,应做好解释工作。二是误以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餐饮消费单位所有问题的监督管理。食药监管部门只负责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管理,而对于餐饮单位煤油烟、躁音扰民的投诉举报不属于职责范筹,也要做好解释:对餐饮单位煤油烟、躁音扰民由环保部门负责;对餐饮单位收费价格不合理由物价部门负责等。对于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现场处置人应该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各部门接到投诉举报,对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受理并及时处理,不属于本部门的应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并同时向消费者、举报投诉者做好耐心细致讲解工作,建议消费者再次直接向有职权的部门投诉举报,能够减少部门间移送和受移送部门再次向消费者核实这两个环节的时间,便于及时处理有关投诉举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投诉举报的现场处置
()食品(餐饮)投诉举报现场处置
餐饮消费环节投诉举报现场处置较复杂。在现场处置中,应充分了解消费者诉求。餐饮消费环节的投诉举报,分多种情况,一是没有证据证明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而是消费者考虑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要求赔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作为第一受理部门,在处理中,应积极介入协调索赔,但没有相应的强制赔偿职权,可积极建议消费者向消协反映,必要时诉诸司法;二是消费者出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投诉,现场检查和处置应围绕食品购进、食品初加工、烹饪加工、热食冷荤保存等进行现场检查、调查和取证,符合抽样条件或送检条件的,可以进行抽样检验,以确定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存在问题,进而对当事人诉求予以答复。同时,餐饮消费环节的投诉举报往往发生在中午或晚上就餐时间,现场执法人员在进行调查取证时,为避免因影响其它消费者就餐而造成的反感或围观,建议对当事人进行调查或调解时,可选邻近或相对僻静场所进行。(二)药品投诉举报的现场处置
药品质量投诉举报问题的排查过程较重要,可能后期会因涉嫌药品违法案件立案调查和处置。现场检查、调查和处置应围绕药品购进、储藏、运输、销售、使用各环节进行,对符合抽样检验收件标准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药品进行抽样和检验,以确定被投诉人的行为是否合法,药品质量是否存在问题,进而对当事人的诉求予以答复,对当事人的损失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追偿。从实际效果看,对涉及流通环节或者药品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投诉,依法查处并协调追偿损失工作做得较好,群众较满意;而对疑似或并不属于药品引发的投诉,当事人的诉求主张没有得到满足,往往对查办和处置结果不满意,进而怀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作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常常也感到委屈和无奈,工作陷于被动之中。对此,对药品问题的投诉举报不能仅局限于案件的查办,不能仅依靠查办结果进行处置,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在排除药品本身质量问题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伤害情况,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并向专家进行咨询,给当事人以合理的解释;对因纠纷或其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建议当事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请求司法部门予以追偿。
三、投诉举报人主观认识
在执法实践中,食品药品投诉举报人由于各自目的不同,所进行的投诉、举报情况性质也会呈现千差万别,大部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或维护人民群众的饮食用药安全,而进行的投诉举报,这样的投诉、举报,必须按照正常的程序办理,并认真回复;而有的出自某些投诉人个人意向,这类投诉多是投诉人存有私心,由于对价格、服务态度等不满,而随意说出子虚乌有的问题,目的仅是想让执法机关对其进行处罚或由于赔偿的原因,未得到相应、满意的索赔而向执法机关投诉,借此给被投诉方施加压力达到索赔金额目的;甚至还有一些投诉举报人以莫须有的事由进行投诉,以达到不可告人的心理满足。因此,在处理投诉、举报问题时,一定要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弄清案件性质,做到有条不紊,有理有据,认真核查,件件有回复,不可让人抓有口实,处于被动的境地。
四、投诉举报执法监督
历史应试技巧探析 篇3
【关键词】技巧 细心
考试的成功,扎实的知识与能力是基础,而应试技巧则是其重要技术保证。一些学生平时成绩相当不错,复习也十分到位,偏偏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应试技巧方面的失误。高考时如何把好这最后一关,笔者认为学生要发挥好考试最好状态,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前准备要充分。每年高考,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进考场了,有些考生才发现准考证或其他的必备物品未带,于是慌慌张张地跑回住处找。即使能如期找到,也必将心神不定,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所以,最好将所需的各种物品,如准考证、文具、毛巾等列一个清单,在去考点前全面检查一遍,进考场前再检查一遍,而且,尽可能提前半个至一个小时去考点,这样即使出了什么意外,也有回旋的余地。总之,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得越充分、越周到,则越能镇定自如,产生一种“万事俱备”的平稳感、踏实感,从而胸有成竹、高效发挥。
第二,科学地运筹时间。现在的考试一般都是限时考试,既考查答题速度又考查准确度。这就要求考生既要有“大将风度”,统筹全局;又须像“拼命三郎”,锲而不舍。具体做法是:
1.要有全局观念。一般来说,高考试卷发下来,填好“姓名”“准考证号”等项目后,离正式答题尚有一两分钟的“空闲”。考生可以利用这一“空闲”迅速了解一下全卷有几大题,各题的分值比例如何,并初步拟定一个大致的答题时间分配方案,确定答题的“战略框架”。这样既可避免因粗心而漏做题目,也可防止“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2.巧用时间、节省时间。考场上,“一寸光阴一寸金”是最恰如其分的写照,巧用时间、节省时间便是在挣分。有些题目,你若一个一个地仔细推敲各个选项,过于费时费力,而用排除法、逆向思维法则很快可以一举中的。做材料题时,你若先阅读大段的材料,再看问题,然后再回过头来读材料,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方法。而若先看问题或边看问题边读材料,则主旨明确,耗时大减,事半功倍。
3.答题速度宜求快。答卷时,必须在严把审题关的前提下“宁快勿慢”“先快后慢”,以免做不完试题,或来不及检查。
第三,认真审题戒粗心。审题是应试技巧的灵魂,是应试中最根本的环节。审题正确,条分缕析,所向披靡;审题失误,南辕北辙,满盘皆输。所以,我们常常耳闻目睹这样的痛心疾首:“唉哟,我怎么看错题目了”“天啊,这道题目我本来就会做的呀”。这就是审题不慎、粗枝大叶的结果。那如何审题呢?
1.要看清题目要求。比如做选择题,必须分清是单选还是多选题,是正向还是反向选择题。如果把“增加了3米”看成“增加到3米”,把“第一次世界大战”看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那就全题覆没了。
2.要找准“题眼”。有些题目,似曾相识,貌似简单,一些考生匆匆瞥上一眼,欣欣然大笔一挥便已了事。而实际上,题目中虽然只更换了一两个词,但已变换了问题的角度,为你设下了一个“美丽的陷阱”,而你一不留神就上当了。有些题目的表述较繁,必须认真剖析,反复推敲,抓住关键词,单刀直入、切中肯綮。所以,审题时务须千万小心!有些考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样谨小慎微地审题,哪能按时完成?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审题上多花时间,正是为更少浪费时间,少走弯路,提高准确率。试想:如果一道试题,已花了十多分钟才发现走错了方向,再回过头来“重新收拾旧河山”,自然是懊悔莫及、倍感焦躁。
第四,细细检查不马虎。一些考生对检查十分淡漠,往往不预留检查的时间,或者只是匆匆浏览,形式而已。其实,在高考这样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大脑往往会同你开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或者心里知道该选A的,偏偏神差鬼使地将C填了上去,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宁可少做一道没有把握的题目,也要挤出时间把做完的试题复查一遍,以免“煮熟的鸭子”又飞掉了。尤其是客观题部分,要填涂答题卡,更应细心检查,不得有半点马虎。现在的高考卷子都是由OMR等光标设备来采集考生的考号信息、科目信息、答题信息,通过碳素光符反射至光电头完成对标准化信息的阅读,然后由计算机套用评分标准自动评判具体得分的,这就要求填涂答题卡必须做到准确性、规范性、完整性。若考生漏填或填涂不当(太轻、不匀、涂偏等),都将严重影响光电阅读机的准确性,甚至根本无法通过。若因解题过程中突遇难题而跳过去,从而造成试卷题号与答题卡题号的错位,后果更不堪设想。检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第五,卷面整洁不乱涂。心理学的晕轮效应表明,一个人对某人有了一定认识后,会影响到对此人其他方面的认识和评价。高考主观题阅卷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阅卷老师在这种高强度、枯燥、单调的批改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种疲劳、厌烦的心态。现在高考的主观题一般都是“采点给分”,且给分的限度还有一定的弹性。若试卷涂涂改改,不堪入目,阅卷老师自然无法始终如一地在“丛生的杂草”中苦苦搜寻、披沙沥金。而阅卷老师突然发现一份字迹清楚、布局和谐、整洁美观、文理兼通的试卷,顿时会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这样的试卷,不仅能得到客观上应得的分数,还能得到阅卷老师弹性限度内的“感情分”。假如两个考生的两道试题的得分点大致相同,而因卷面整洁与否而造成的分数“落差”,至少有2-5分。试想,若将整份试卷的各题、高考的各科累加起来,当是蔚为大观、令人震撼的。
数学课堂提问技巧探析 篇4
一、点在“趣”上———情境设问,诱发主动思维
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新鲜、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产生兴趣。据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使问题情境化。如此,可以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有趣味,容易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例如“除法”的教学,这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以及首位能够整除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基于对之前“表内除法”的学习掌握,根据学生们的认知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在探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据此,我设计了以下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师:好的,今天,老师就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猴妈妈分桃子的故事。从前有一座山,山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有一天,一群小猴子跑到山上去玩,看见了这些诱人的桃子,就摘了一大筐回家。回家后,猴妈妈看见了很高兴。为了公平,猴妈妈决定把摘的24个桃子分给小猴子吃,每个小猴子分3个。同学们,开动你们的脑筋想想,猴妈妈的这种分法,能分给多少只猴子呢?学生们听完“故事”后,都兴奋地积极思考起来。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讲故事的方式将问题情境化,通过这样形象的感知,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参与下面的学习。
二、点在“思”上———相机启发,把握知识本质
苏格拉底在教学方面有个著名的问法叫做“产婆术”,他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在数学的课堂上,教师就是“接生婆”,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把握好提问的时间,在适度的时间设问,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加和减”的教学。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的一节内容,教学目标是口算教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师:在学校的一次运动会上,获奖的男生有69人,获奖的女生有47人,那么,男生获奖的人数比女生多了多少人呢?生1:多了22人。师:你是怎么计算的呢?生1:69-47,先算个位的9-7=2,再算十位的6-4=2,因此是22。师:非常正确。这位同学用的是竖式计算法。想想看,如果我们把两位数分开来计算,应该怎么计算呢?生2:我认为可以这样算,把47分成40和7,先算69-40=29,再算29-7=22。师:回答得非常棒。相机设问,引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三、点在“新”上———开放设问,发展创造性思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思维能力愈发重视。因此,我们要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思维由问题开始,问题由思考而提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是从提问中产生的。据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尽量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这节课,有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对于这堂课,我并没有像传统的教学方法那样去设计,而是采取开放式的提问。我让学生用纸剪了个三角形,并撕下其中两个角,与第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一个平角,让学生们思考有几种拼合方法。小组之间互相讨论,比比谁的方法多。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能推动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从而刺激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创造性能力。
技巧探析 篇5
关键词:县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播音技巧
1研究背景
《水浒传》叙事技巧探析 篇6
关键词:水浒传 叙事学 叙事技巧
叙事为小说的重要因素,中国从古代就对小说叙事加以关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金氏对《水浒传》给予高度评价,将《水浒传》与《庄子》《离骚》《史记》《杜诗》《西厢记》统称为“六才子书”。金氏指出,《水浒传》的写作技法有倒插法、夹叙法、草蛇灰线法、横云断山法、鸾胶续弦法等等。金氏已经注意到《水浒传》的叙事技巧,但由于中国古代没有系统的批评理论与批评意识,批评者的思想光芒只能散见于评点之中。本文将从现代叙事学视角出发分析《水浒传》的叙事手法。
一、《水浒传》的叙事结构
浦安迪将明清长篇章回小说的叙事结构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外形结构,指大型叙事架构存在的内在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类似结构之道;二是纹理特征,指叙事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类似结构之技。”[1]《水浒传》的叙事结构也可如此划分。
(一)《水浒传》结构之道
蒲安迪认为明清章回小说为缀段性结构,并指出缀段性结构的弊端。“总而言之,中国明清长篇章回小说在‘外形上的致命缺点,在于它的‘缀段性(episodic),一段一段的故事,形如散沙,缺乏西方novel那种‘头、身、尾一以贯之的有机结构,因而也就欠缺所谓的整体感。”[2]他认为缀段性结构使得小说没有整体感,如同散沙。
事实果真如此否?单从表面看《水浒传》叙事结构,或许会认同蒲安迪对于缀段性结构的批评,然而细读《水浒传》文本就会发现结构之道串联起看似无关的板块。王平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中指出:“《水浒传》的结构之道在于揭示‘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在于上演一出忠奸之争的悲剧。”[3]杨义也指出《水浒传》叙事具有三重结构层面或神理,“最外一层是以天人感应模式构建起来的超人间的玄想层面,中间一层是以高俅为代表的奸邪之辈和以宋江为代表的‘义士——罪人两级对立的社会层面,最内一层是宋江内心的孝义或忠义两相构建的心理层面。”[4]杨义将《水浒传》结构之道分为心理、社会、玄想三个层面,比王平更加具体清晰。《水浒传》表面上看似散乱,实则运用结构之道将各个板块串联起来。
(二)《水浒传》结构之技
结构之道指叙事架构存在的内在形式规则和美学特征,而结构之技则是叙事文本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细针密线、作者的锦心绣口。
《水浒传》的引首和第一回写洪太尉奉旨到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在伏魔殿中“误走妖魔”,而接下来的一回书,却没有从一百零八星君写起,而是从他们的对立面东京的破落户子弟高俅写起。写了高俅的发迹史,高俅掌权之后就公报私仇,逼走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王进在流亡途中收了九纹龙史进这个徒弟,由此转到一百零八将的叙述上。金圣叹解释说:
一部大书七十回,将写一百八人也,乃开书未写一百八人,而先写高俅者,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乱自下生,不可训也,作者之所必避也;乱自上作,不可长也,作者之所深惧也。一部大书七十回,而开书先写高俅,有以也。[5]
开头开得好,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哲学,还具备了结构哲学。“乱自上作,不可长也”,政治腐败必然官逼民反,为下文的各种小聚义大起义提供了道德支撑。
《水浒传》通过石碣将全书连结起来。石碣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楔子中,洪太尉于伏魔殿撬开石碣,误走妖魔,洋洋一部大书,便以石碣起。第二次出现于第十四回,吴用到石碣村与三阮密谋截取生辰纲之事,石碣村此时的小聚义隐隐暗示着后来梁山之大聚义,因此金圣叹认为石碣为这一部大书之提纲。“《水浒》之始也,始于石碣;《水浒》之终也,终于石碣。石碣之为言一定之数,固也。然前乎此者之石碣,盖托始之例也。若一百八人自有共始,则又宜何所始?其必始于石碣矣。故读阮氏三雄,而至石碣村字,则知一百八人入水浒,断自始也。”[6]第三次石碣出现于最后一回梁山大聚义,公孙胜登于皇坛祈求上苍报应,是夜三更时,天门洞开,一火团入地而为石碣,预示着一百八人之归宿。金圣叹认为如此结构,真是“奇绝”。石碣使得《水浒传》文字血脉贯通,首尾圆合,三个石碣就如《水浒传》结构的三块主要基石,使其整体结构得以稳固地建构。
二、《水浒传》的叙事时间
叙事时间包括时序、时距和频率三方面。时序又分为顺叙、时序倒错(再分为倒叙、预叙、插叙、分叙四种)、无时性三种情况;时距包括省略、概要、场景、减缓、停顿五种类型;频率是指故事中事件的重复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被讲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巧妙安排时序、时距、频率会给文本带来奇特的美学效果,可以造成叙事速度的变化,形成疏密有致、跌宕生姿的叙事节奏,使故事情节九曲回肠,更加引人入胜。
(一)时序
一部叙事作品必然涉及到两种时间,即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文本时间又称为叙事时间。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一致称为“时间倒错”。预叙和倒叙便是这种时间倒错的表现。
杨义认为,“与西方文学传统中预叙相对薄弱的情形相比,在中国的叙事传统中,预叙是其强项而非弱项。”[7]的确如此,自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自宋元话本到明清长篇章回小说,预叙的使用都极为普遍。在《水浒传》第四十二回“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中,娘娘给宋公明的法旨“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凶。北幽南至睦,两处见奇功。”[8]便是一种预叙,在后文中就应验了。
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中多有“文中自注法”,即主要以说话人的口吻向读者介绍故事中人物出身和事件展开的缘由,这类“文中自注法”就是倒叙。这种倒叙使得人物出场和事件的发生显得顺其自然,同时又使得叙述不至于脱离情节而显得冗长。如《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中武松做了阳谷县都头后巧遇武大,作者叙述道:“看官听说,原来武大和武松,是一母所生两个。”随后介绍了武松、武大、潘金莲的出身及潘金莲与武大的这一段恶姻缘。在叙述晁盖“托塔天王”的由来和经历时,也是用的此种倒叙。《水浒传》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通过鲁智深和杨志的对话,倒叙了一系列重要的事件:鲁智深的经历和“花和尚”名字的由来;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发配沧州一段;鲁智深在孟州十字坡险些被孙二娘毒害,后又被张青所救的一段;重要的是还交代了鲁智深在救了林冲后被迫离开大相国寺逃走后在江湖上的遭遇。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倒叙可以起到帮助读者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事件发展,揭示事件之间因果关系的作用。倒叙可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省却不少笔墨。倒叙的使用比顺叙更加曲折紧张,扣人心弦,使作品更加紧凑。将故事时间的顺序解构,可以消解行文的沉闷感,进而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戏剧性、完整性。
(二)时距
时距是以故事时间为参照比较出的叙事时间的长短变化,时距的交替可以造成叙事速度的变化,形成疏密有致、跌宕生姿的叙事节奏。
1.概要
概要是叙事时间小于故事的实际时长的粗略叙述或交待。
《水浒传》开头借用宋儒邵尧夫的八句诗,概述五代十国“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的战乱,感得“天道循环”,派上界霹雳大仙投生为赵匡胤,“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建立了宋朝。然后以不到五百字的简述,跳跃了近百年的时光,到了宋仁宗嘉祐三年。第一回叙写了嘉祐三年洪太尉奉旨上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误放走了被镇压在伏魔殿石碑下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其后跳跃了四十余年,到宋哲宗末年,端王即位的前两个月,踢得一脚好球的浮浪破落户子弟高俅受到宠信,从而进入全书叙事的真正主体。开头的一回半,时间跨度是一百四十年,几乎是每回一百年;以后的九十八回由宋哲宗末年写到宋徽宗宣和五年,时间跨度只有二十四年,平均一年就占了四回以上。二者的时间流逝速度几乎相差四百倍。叙事时间速度的差异,使人在眼花缭乱的时间流逝中,反省了王朝盛衰,沟通了宗教与世俗,融合了天人之道,为后面叙写的北宋末年的动乱提供了一种带神话色彩的解释。
2.场景
场景主要在对话和对行动的同步描写中,叙事时间和故事时间同步,长度相等,具有时间的连续性和画面的逼真性。比如《水浒传》中各种打斗场景,其中武松打虎是场景化描写的典型,作者通过细致的场景描写将武松打虎刻化得惟妙惟肖。
3.减缓
减缓是叙事时长大于故事时长,它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可以造成节奏的延宕。在《水浒传》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段叙事时间明显长于故事时间,作者描述鲁提辖打镇关西时,不仅幽默地描绘了打斗的结果,“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还加入了心理描写,描写了鲁提辖的心理过程,鲁提辖见其脸色不对,心想三拳打死了他须吃官司,不如及早撒开。本来简短单调的打斗场面,作者通过对叙事时间的掌控,将这一场景描写得幽默生动。
4.停顿
停顿时,作者对事件、环境、背景的描写极力延长,描写时,故事时间暂时停顿。《水浒传》中停顿处很多,对人物、风景展开叙述,通过“但见”“只见”接上一段韵文,此时叙事时间停顿;再者,作者发表议论时,叙事时间也会暂时停顿。
5.省略
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的某一时间段不作叙述便跳过去,它可以省却叙述没价值的东西,也可以避免重复,或深化作品意蕴,为读者的再创造和作品意味的丰富性留下了余地。
(三)频率
频率是热奈特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事件在故事中出现的次数与该事件在文本中叙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叙事文本中某一事件、话语、意象的反复出现,有助于组织、传达和深化主题。《水浒传》中多次提及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令人印象深刻,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好汉们给人以豪爽、不拘小节之感,塑造了个性豪爽的好汉形象。
三、《水浒传》的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9]“中国古代白话小说的叙述大都是借用一个全知全能的说书人的口吻”。[10]一部作品在展现故事时,不可能只用一个视角。以《水浒传》为例,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主要以说书人全知全能视角展开故事的叙述,有时候也采用故事中人物的视角。如《水浒传》第八回、第九回中,两个公人要谋害林冲,鲁智深为救林冲大闹野猪林。先听声音,再见禅杖,最后才见鲁智深本尊——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以公人的视角描述了鲁智深这位彪形大汉,使得情节更具真实性。读者同公人一般,对于鲁智深的突然出现感到惊奇,气氛也变得紧张起来。其后转为鲁智深视角,再现了公人虐待林教头的场面,同时交代自己为什么会出现在野猪林。这样的视角转变不仅使得情节更加连贯,也消除了读者的疑惑。《水浒传》的叙事视角活泼灵便,随人随事之所宜而灵活变换,让你读鲁达时化身为鲁达,读林冲时化身为林冲,读武松时化身为武松。[11]
《水浒传》视角选择具有艺术性,以一人视角观照全局。《水浒传》第六十六回“时迁火烧翠云楼,吴用智取大名府”,采用梁中书的视角,将水浒诸将当晚的行动全面地展现出来,将盛大的场面描写得淋漓尽致。
《水浒传》第十三回写杨志、索超在北京教场上比武,刀来斧往。两个斗到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月台上梁中书看得呆了,两边众军官喝彩不迭。阵面上军士们递相厮觑道:“我们做了许多年军,也曾出了几遭征,何曾见这等一对好汉厮杀!”[12]采用众军官的视角,侧面描写精彩的打斗场面。
四、结语
《水浒传》作为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代表,其研究价值十分丰富。本文采用叙事学理论研究《水浒传》的叙事技巧,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方面入手,我们对《水浒传》的叙事技巧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卷帙浩繁,能够有意识地采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小说的叙事技巧,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1][2]浦安迪:《中国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王平:《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研究》,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杨义:《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5][6]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金圣叹全集》第二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7][9][11]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1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陈平原:《陈平原小说史论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账外资金审计技巧探析 篇7
一、通过实地勘察找疑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
初次进驻被审计单位, 审计人员除了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制度、行业特点及财务核算等基本情况外, 实地查看被审计单位生产、经营、生活设施及场所也是必不可少的程序。通过实地观察, 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或发现的疑点重点审查。例如, 在某单位审计时, 通过查看该单位环境设施, 发现临街门面房较多且全部出租给个体户, 厂内新建职工宿舍一栋, 于是, 有针对性地安排了这两个项目的审计, 结果发现房租15万元没有入账, 转入“小金库”。新建职工宿舍154万元, 资产账没有反映, 其资金来源为“小金库”。根据这两条线索, 查处“小金库”201万元。
透过实地勘察发现的蛛丝马迹, 有时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例如, 查看某集团办公场所, 发现其下属单位普遍存在个别电子设备没有张贴固定资产标签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重点审计, 发现该集团虽然有一套较为严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但是却没有得到良好执行, 因为通过集团报批采购固定资产手续严格, 个别单位就动用“小金库”购置办公设备。通过这一线索, 查出多个下属单位隐瞒收入, 私设“小金库”, 用账外资金发放福利、请客送礼, 给集团带来巨额经济损失。
二、突击盘点现金, 注意观察账款相符外的细节
审计人员进点后, 首先要对现金、有价证券等进行突击盘点, 再与调整后的现金、存款账面数据核对。如果出现较大的盘盈和盘亏均可能是账外资金所为。突击盘点现金时, 还要留意保险柜外的线索, 在不侵犯出纳人员个人权利基础上, 观察其使用的办公桌和文件柜等办公用品, 不放过其中任何可疑线索。例如, 在某单位突击盘点现金时, 发现出纳人员使用的文件柜里有一沓收据, 将这些收据与账上收入所附收据核对后, 发现为账外收据, 通过以上账外收据追查出该单位多种经营收支未全部纳入账内, 将126万元存入个人银行卡形成账外资金的事实。
三、审查银行对账单, 特别留意期初期末余额较大的银行账户
银行对账单应重点审查如下内容:银行账与企业账余额是否一致;银行账与企业账借贷方发生额是否一致;对当年利息收入进行匡算, 验证其金额是否正常。企业账与银行账余额及当期发生额不一致时应查明原因, 考虑有无挪用公款或将企业资金转入“小金库”的问题;如果银行账户期初期末余额较大, 而利息收入较少, 应考虑被审计单位有无购买国库券等短期投资行为, 而将相应收入不入账的情况。例如, 在对某单位审计时, 发现该单位一个银行账户期初期末余额较大, 甚至远远超过当年贷方发生额数, 而该账户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较少。针对这种反常情况, 进一步核实, 发现该单位在三年前就将银行存款500万元用于购买国库券等短期投资, 三年共形成收益228万元, 转入“小金库”账户。
四、审查内部资料, 详细检查单位自制票据
审查单位考核记录及工作报告等资料, 留心考核指标中有无需要上级部门剔除因素或解决的费用并查明原因。用自制票据收取现金, 作弊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被审计单位有自制票据, 则要对其详细审查, 查证所列款项是否及时全额入账。例如, 审计某单位年度全部自制票据的收款与财务入账情况时, 发现全年收入金额较财务入账金额多16.5万元, 经查证, 这部分现金由该单位接待人员保管, 作为该单位接待费使用, 没有入账。
五、留心资料信息, 注意相互之间有无矛盾
在某单位审计中, 发现凭证三级明细科目列示该单位有航煤管道项目, 但报表没有披露该工程收入及成本。经初步统计, 该项目成本达172万元经进一步落实, 该工程收入已转入多种经营单位账户, 而成本已全部于年底分摊计入其他项目。
总之, 由于“账外账”是多种多样的, 对“账外账”的检查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审计技巧, 往往能够在审计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账外资金的一些审计技巧和经验, 通过灵活运用审计技巧, 可以使审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敦煌舞舞蹈技巧探析 篇8
舞蹈技巧,是舞蹈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在具有悠久历史的敦煌舞中, 技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独特的技巧赋予敦煌舞更强有力的审美冲击。如何合理运用技巧,是敦煌舞创作中重要的设计环节。
一、舞蹈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一 )表达情感
舞蹈,是以传情达意为目的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舞蹈表达不同的情感。而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艺术,既要表达现实情感又要对现实形态予以升华,而舞蹈技巧就成为情感升华的特殊手段。如, 第三届CCTV舞蹈大赛获奖作品《良家妇女》, 在表现封建社会时期的女人向往自由爱情的情感时, 运用大跳等技巧凸显出剧中人物对自由抱有幻想的美好心情。
(二 )刻画形象
舞蹈是现实生活的再现, 生活中不同的形象在舞蹈中用特殊的肢体符号来体现。技巧也是这种符号的一部分, 不同的技巧赋予人物形象特殊性格。如,在舞剧《丝路花雨》中,生性贪婪、恶毒且经常做坏事的反面人物“窦虎”常用曲腿侧空翻、地面翻滚等技巧来刻画出偷偷摸摸的非正面矮小形象;反之,正面人物波斯商人伊努斯常用大跳等腾空技巧来刻画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等。
二、敦煌舞技巧的特点与分类
(一 )敦煌舞技巧的风格特点
1.旋转技巧重心下沉。与敦煌舞舞姿特点相符,受敦煌舞姿多弯多曲、体态下沉的这一特点的影响,其技巧也具备重心下沉的特点, 这一特点与芭蕾舞及其他大多数舞种的直立旋转方式相反, 旋转过程由上至下、由立到沉、由直到曲,与敦煌舞、韵律结成一体。
2.技巧形态突出。敦煌舞又被称为造型艺术 ,是壁画造型的再现。优美独特的造型成为敦煌舞的标志,如,著名的“反弹琵琶”造型、“飞天”造型等。因此,敦煌舞技巧在或旋转、或飞腾的瞬间也展现出独特的造型感,塑造出特殊审美意象。
(二 )敦煌舞技巧的分类
1.旋转技巧。旋转方式包括原地舞姿转 ,如,“胯腿舞姿转”、“反身掖腿转”、“双手平托转”、“原地仰身转”等,多以单脚为重心,部分为双脚换重心旋转。还包括流动舞姿转, 如,“腆胯转”、“飞天转”、“靠腿转”、“晃身转”等多种旋转方式。这些不同的旋转按风格及动作的幅度来划分, 用于不同的形象塑造和情感表达。
2.跳跃技巧。跳跃技巧在敦煌舞中也比较常见 ,动作多以在腾空瞬间形成舞姿为特点, 一般用于塑造金刚力士的形象, 运用跳跃技巧瞬间爆发的动作特质,刻画其威武、刚强的人物性格,表现出拥有超凡的法力。有时跳跃技巧也运用于塑造伎乐天舞蹈形象中,以表现其在奏乐起舞时的欢腾景象。
3.翻身技巧。翻身技巧在敦煌舞中一般作为动作的连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经常用做刻画伎乐天超凡的舞技,如舞蹈《彩虹》中,舞者手持长绸表现壁画中天人形象, 在彩绸飞舞的状态中加以翻身技巧,使彩带绕身飞舞,奇妙奇幻,深刻地表现出佛国世界超凡脱俗的意境。
4.控制技巧。控制技巧是敦煌舞中特有的技巧形式, 它并非如同其他舞种中单一肢体达到极限的控制动作。敦煌舞的控制技巧受敦煌舞风格影响,身体多部位在同一时间形成不同角度、不同形态的舞姿重心控制力。这种技巧是内力的汇聚,其中重心的稳定性是这种技巧形式的难度体现。
三、敦煌舞创作中技巧的运用
(一 )要符合敦煌舞审美要求 ,协调统一
自第七届“桃李杯”舞蹈大赛以后,舞蹈审美逐渐地进入误区, 技巧难度的攀升使舞蹈作品呈现出“舞蹈有类 ,技巧不分”的局面 ,很多不同种类的舞蹈作品中出现同样的技术技巧, 不同情感的舞蹈中也出现同样的技巧动作,如此的“技巧化”就是以达到充分展示技巧数量、难度的目的。在敦煌舞的创作中,技巧的设计一定要与敦煌舞风格和谐统一,与其动态、韵律一致相符,在特定的时间(情感需要)中运用,宁缺毋滥!
(二 )“技 ”、“舞 ”融合 ,“似有似无 ”
敦煌舞的审美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含蓄、温和。舞蹈多以柔美为主,表达天宫、佛国的美妙、平和及神话色彩的意境。所以在技巧的运用上,应做到“不露声色”。既要使技巧在不经意间融入舞蹈之中,又要能区别于舞蹈动作来展现,表达出特殊的情感。使观众既能感受到连续的情感之“线”,又能在舞蹈结束时回想起某个震撼人心的“点”。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探析 篇9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问题,技巧探析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是完成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对新闻素材的收集与整合, 要积极从自身采访功底训练上提升电视新闻采访质量。当前, 面对电视新闻采访工作实际, 首先要明确和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新闻采访岗位特点和要求, 加强对新闻采访技巧的总结, 为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当前电视新闻采访工作问题归纳
电视新闻采访实践中, 信息是采访工作的重点, 也是影响采编质量的关键。对于当前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新闻内容缺乏实质性。作为面向大众的电视新闻, 新闻素材要具有穿透力, 要能够激发社会公众的新闻认知力。而对于新闻本身, 由于缺乏实质性特征, 一方面与新闻采访工作者自身选题有关, 另一方面归因于新闻事件的挖掘视角不够深入, 浅尝辄止, 难以体现新闻事件的独特价值。同时, 面对电视新闻节目的播出需求, 有些新闻采访者为了提升新闻数量, 而忽视了对新闻事件的全面审视, 致使新闻内容存在同质化。另外, 对于新闻采访者, 在采编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 特别是对于工作方法的创新力不足, 未能充分挖掘受众的新闻诉求。二是电视新闻采编方式缺乏新颖性, 新闻采访是对新闻事件进行信息整合的过程, 只有遵循合理的采访原则和要求, 才能增强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才能获得受众的好评。但在很多新闻采访者实际工作中, 多沿袭传统新闻事件的采访模式, 缺乏模式创新和改革, 特别是对于当前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事件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移动互联所带来的新型获知信息的手段, 对当前新闻采访工作提出更多挑战。三是新闻采访工作质量整体不高, 面对当前新闻采访质量问题, 优秀的电视新闻往往需要从新闻采访质量上来实现。而对于多数新闻采访者, 一方面在采访业务学习上能力有限, 特别是年轻工作者缺乏经验;另一方面对于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缺乏独立审视与解决能力, 特别是在新闻事件整合中, 由于缺乏责任心, 片面追求影响力而忽视了新闻信息的内在价值。
二、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技巧和策略应用
针对新闻采访工作本身的复杂性、繁琐性和特殊性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要善于从技巧积累上加强总结, 增强新闻采访工作者的新闻嗅觉和敏感力, 提升新闻采访工作质量。
1. 强化责任意识, 提升新闻采访能力
责任心是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前提, 由于电视新闻本身在引导社会受众新闻认知力的特殊作用, 对于电视新闻采访工作者, 就需要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 尤其是在工作内容、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上, 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慎重审视与反复查验。如对于新闻采访中涉及的一些新闻内容, 要从多方面来进行全面甄别与区分。因此, 新闻采访工作本身就需要从业人员能够不断学习, 积极了解新问题、新方法和新事物, 特别是对于年轻从业者, 更要从平时的工作中多反思、多交流、多向同行前辈请教, 来提升自我采访工作能力。
2. 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 强化创新思维能力
工作态度决定了工作质量, 对于新闻采访工作者来说, 良好的工作态度更能激发新闻嗅觉, 提升新闻采访工作效率。每一项新闻事件本身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中, 对于新闻事件的解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求同存异的创新思维, 而创新思维的训练需要从新闻事件的获取与解读中来养成。注重自我创新精神的激发, 加强对新闻事件的别样审视与深刻挖掘, 从满足不同受众需求中提炼独到的新闻见解, 增强自我对新闻事件的感知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3. 注重新闻采访、编辑技巧积累, 完善自我采编修养
电视新闻采访在实践工作中要注重技巧的总结与积累, 特别是在新闻采编方式上, 要从新闻内容的重要性以及与百姓生活的关联度上来进行优选, 突出新闻事件的新颖性, 强化新闻内容在引导受众舆论中的积极作用。
(1) 注重新闻采访前期准备工作
电视新闻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之前, 需要就相关工作进行准备, 特别是针对不同重要性的新闻事件, 要从采访技巧和采访方法上进行优化, 集中精力处理重大事件。明确新闻采访工作的重心, 将采访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环节来抓, 并通过前期准备来设计采访内容, 优选采访主题。如根据采访人物与新闻事件的关系来梳理不同的问题, 要充分了解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资料, 要对新闻采访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被采访人的状况及职业信息进行熟悉, 奠定采访工作基础。电视新闻采访本身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对话交流, 而采访过程实质上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采访者必须将态度、责任意识放在工作首位, 加强对新闻采访资料的阅读和辨析, 才能将采访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2) 注重新闻采访过程衔接与采访策略的应用
俗话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做好电视新闻采访准备工作之后, 要深入到新闻事件本身, 强化采访方式、采访各环节的衔接, 优化采访策略提升采访质量。在日常新闻采访中, 养成良好的新闻采访程式结构和采访习惯, 多方面搜集和整理采访资料, 才能为后续采访提供知识储备。与此同时, 在采访条件运行下, 要对采访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进行细化分析与归纳, 特别是在采访中间休息时, 要结合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和电视新闻报道内容的不同, 认真梳理和优化采访计划, 立足电视新闻采访实际, 适当修正和完善电视新闻采访策略, 做好电视新闻选材的新颖性, 衔接好电视新闻人物与新闻事件之间的契合关系, 让电视新闻采访更加真实。
(3) 注重采访过程中细节的控制
细节决定成败。对于新闻采访过程中细节的把握与控制, 往往关系到新闻采访的整体效果。关注细节, 注重细节、把控细节才能让采访新闻作品更加生动具体。新闻工作者要具有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创新力, 而新闻采访过程是建树新闻采访思维的重要前提, 对于采访中迸发出的闪光点, 要进行细微处的深刻挖掘和提炼, 突显新闻报道的生动传神, 切换电视受众审美需求。一方面, 在新闻事件真实性上, 要从新闻事件的素材遴选与分析上, 融入激情和责任, 以电视人的心态来审视新闻素材, 从了解新闻事件背后真相中来抓住受众的心理。另一方面, 电视新闻采访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新闻记者要做好充足准备, 要善于拟定采访提纲, 围绕采访中心来提炼采访议题, 并从细心观察中来搜集各类动态变化, 及时从中获得与新闻采访相关的信息量, 优化新闻采访思路。
(4) 注重提问设疑的针对性
电视新闻采访中, 问答方式是伴随电视新闻采访的一种方式, 也是一门艺术。作为电视新闻采访从业者, 要将电视新闻采访与普通谈话进行区分, 但也要注重电视新闻采访的严肃与轻松并重。针对不同主题的电视新闻采访, 要善于从新闻采访技巧的应用中, 营造契合氛围的环境。由于不同事件所涉及到的被采访对象不同, 记者在面对不同行业人物及不同事件采访中, 要结合事件发展态势及行业状况, 灵活设置提问, 避免因话题偏颇带来的采访尴尬。
三、结语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是综合的, 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对于新闻采访者, 不仅要从自身专业知识和能力上加强提升, 还需要从不断的学习、采访技巧的总结中增强自我新闻观察力, 要摆正自我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新闻采访习惯, 进行全面的新闻采访准备工作, 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运用好新闻采访技巧, 优化新闻采访工作流程, 设计好符合新闻事件实际的谈话主题, 从细节把握和控制上, 为受众提供准确、生动、真实的电视新闻节目。
参考文献
[1]谢建平.浅谈新闻采访技巧的运用[J].新闻传播.2013 (08) .
[2]刘漫.探讨电视新闻如何实现由“读”到“说”的蜕变[J].西部广播电视.2015 (19) .
商务日语翻译技巧探析 篇10
关键词:商务日语,翻译技巧,企业交流
一、商务日语翻译原则
和所有的语种翻译一样, 商务日语翻译也要求符合翻译三原则“信、达、雅”。翻译首先应当做到的是忠实于原文。与普通日语翻译所不同的是, 商务日语对于译文内容的严谨性要求更高。要求译文用词精准, 逻辑性强, 不能让读者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 能够使读者正确理解日文文本内容。另外译者还应当根据行业的不同, 采用不同的翻译技巧, 使译文更加符合相关行业人士的阅读习惯。对于专业的商务日语术语使用也应当心中有数, 译者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及时掌握日语翻译行业中的新用语, 避免出现对新用语概念模糊的情况。
二、商务日语翻译技巧
2.1 内容准确, 随机应变
商务日语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是翻译内容要准确无误, 只有保证读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之后, 才可以对译文进行优化处理。达到内容准确的要求之后, 译者可以
适当地对译文增加或减少一些内容, 使译文条理更加清晰, 更加易于理解。在翻译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能够使译文更加精致的表达方式, 但是不能与商务日语翻译的严谨性, 专业性要求相抵触。可以在坚持原文结构内容的前提下, 兼顾中日语言差异, 加入合适翻译技巧, 优化译文。
2.2 正确使用外来语、专业术语及缩略语
在商务日语翻译的过程中, 译者常常会遇到一些外来语, 例如:エンジニア (工程师) 读音是【en ge nia】类似于英语engineer的发音, 专业术语, 例如:同方は取り决めた数量数り供给できます。 (我方可以按照数量供应。) 以及缩略语, 例如:PL=people。这就要求翻译人员能够提高知识水平, 广泛阅读, 对于一些不常见的词汇能够正确译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3 了解商务文书中的礼仪要素
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 因此在商务文书中时常存在一些敬语。一般情况下, 类似于中国的书信, 商务文书中开头与结尾的敬语是固定不变的, 比如: 商务文书开头的“拝啓”、“敬啓”、“急啓”、“貴社 ま す ま すご隆盛のこととお喜び申し上げます ( 贵公司生意兴隆, 不胜欣喜) ”、结语的“敬具”、“謹啓”、“ご返事をお待ち申し上げます ( 盼答复) ”等等。这就要求翻译人员能够准确翻译者携带有日本特色的敬语。
2.4 加强企业交流
加强企业间的交流, 对于提高商务日语翻译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增强对企业文化的了解, 对相应行业中形成的特定的行业规范, 行业标准加强了解, 能够提高商务日语翻译的专业性。同时随着商务日语翻译工作人员翻译水平的提高, 也能够为中日企业间的交流带来便利。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商务日语翻译本就是为企业间的交流服务的。更加优质的商务日语翻译能够使企业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 促进企业间和合作共赢。
2.5 了解日本文化, 加强商务日语跨文化翻译训练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征, 商务日语也不例外, 所以想要提高商务日语翻译水平必须加强对日本文化的了解。中日是邻国, 所以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许多日本官方语言都包含汉语。但是汉语与日语也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 所以译者应当深入了解日本文化, 才能明白一些日语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例如:“検討させてください”“考えさせてください”。这是一句非常看似非常简单的日语语句。根据字面意思可以译为:“需要研究、采纳建议”。看似是接受了他人的建议, 但是根据日本人的语言特点, 这句话明显是拒绝的意思。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 仅仅根据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很可能产生误译。更严重一些, 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 译者必须透彻了解中日语言文化的异同, 尽量避免由于文化差异所造成的误译现象。
三、如何提高商务日语翻译技巧
3.1 深入钻研, 提高效率
“熟能生巧”是不变的真理, 想要提高翻译技巧必须进行不断地训练, 善于总结。根据经典的商务日语译文范例进行训练, 翻译结束之后对照翻译范例, 总结自己翻译中的不足和错误。在不断地翻译训练中总结经验, 形成属于自己的翻译技巧。当译者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翻译技巧之后, 翻译效率自然提高。
3.2 遵守原则, 客观翻译
译者应当遵守“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商务日语翻译侧重点在于“信”, 要求译文言简意赅, 客观实在, 译文应当给商务人员专业严谨的感觉。
商务日语不同于日常日语翻译, 译文必须精确、严谨、客观, 不得包含感情色彩。否则会影响商务文本的特征, 给商务人员不可靠的感觉。要达到客观翻译的要求, 译者可以根据相应翻译实例进行对比翻译, 慢慢避免主观色彩的介入。商务日语翻译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译者需要进行不断积累、持续训练、厚积薄发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商务日语翻译者。
参考文献
[1]刘东媛.商务英语信函的特点及翻译[J].中国商贸;2014年07期.
[2]范冬妮.商务日语的特点分析及翻译技巧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3]陈钟善.国际商务日语翻译教学与应用能力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地理课堂提问技巧的探析 篇11
【关键词】提问 情境 时机 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81-02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巧妙的提问是活跃课堂的重要因子之一,然而目前不少课堂上问题有些是无效的,有些是缺乏科学性和探究价值的。如何组织“巧”问,让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提问的情境设置、时机和方式三个方面对提问效率尤为重要。
一、设置生动的提问情境
情境设置主要功能在于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也是提高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教师紧扣教学主题,选择乡土材料或奇闻趣事设计成问题,增加学生学习的亲切感。
(一)取乡土材料设置教学问题
课本上某些理论化内容学起来很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乡土材料把抽象的地理原理生活化、具体化,学生易于理解。比如上“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内容时,笔者出示家乡(灵溪)2020年的规划图并提问:我们家乡(灵溪)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里?请举例。学生一听马上来劲了,个个都看图认真地“研究”起来,通过对图的分析归纳出各功能区的布局特点和原因。
当然,利用乡土材料设计的问题还要注意层次性,学生有梯度、逐步深入地就某一材料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上“工业联系和工业转移”这一内容时,笔者以灵溪塑编行业为主要材料设置了如下问题:
问题1:2001年,灵溪建设工业园区,给入园企业优惠,塑编行业红火地发展了起来。图示企业之间体现了哪些方式的地域联系?请举例。
问题2:图2中,工厂集聚有什么好处?
问题3:由于塑编属于传统产业,政府在政策上没有给予更大的支持。2005年开始,塑编企业成为亏损大户。压力之下,有的企业转型生产其他产品,有的企业将工厂迁往西部地区。塑编企业亏损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4:台塑集团是台湾最大的工业集团,也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企业之一,经营塑胶、化纤、机械等行业。2002年,台塑集团在宁波北仑建设石化专区,近几年又在成都、洛阳等地建设工业园区。台塑集团向大陆迁移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5:结合台塑企业的案例思考世界制造业重心转移的过程?
问题6:灵溪的塑编行业正面临考验,请你为灵溪美好的明天献计献策。
课本有关《工业联系和工业转移》的内容抽象,离学生生活实际十分遥远,通过不同侧面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学生层层推理,步步思考,最终对工业联系和转移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既拓宽学生思路,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二)取奇闻趣事和历史现实材料设置教学问题
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把电视、网络、报刊上的奇闻趣事和历史故事有选择地纳入课堂提问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密度流时可采用历史事件这样设问学生:“二战期间,英国军队驻守直布罗陀海峡,可是,德国潜艇部队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经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击沉了很多英国军舰,为什么呢?”待学生了解了相关知识后,再进一步设置拓展学生逆向思维的问题:“放入直布罗陀海峡的漂流瓶和关闭了发动机潜入底层的潜水艇,它们漂流的方向一样吗?”此问与学生已有的河流表层和底层水流方向一致的知识储备相抵触,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好奇。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感觉就越敏锐,越容易产生探索愿望,学习积极性就越高。
二、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
生动的问题情境固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但不失时机在关键处设疑,可以有的放矢,箭中“课眼”。提问要抓住时机,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使问题提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
(一)导入时设疑提问
在课堂导入时提问,能使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如在上“时间和日界线”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问:“一年能过两次生日吗?”“孪生姐妹的妹妹比姐姐大,为什么?”这些问题能让学生兴奋起来,教师顺势讲解,教学效果就很好。
(二)难点处设疑提问
学习难点,学生会觉得到了“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这时教师恰当的设疑可以帮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在讲解“人口迁移”概念时,教师可设置这些问题:老师每天在学校与家之间的通勤往返属于人口迁移吗?我们学校有少数同学来自平阳,平阳到苍南读书属于人口迁移吗?老王在苍南、杭州、北京三地之间居住地的变更属于人口迁移吗?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并由以上事例顺势分析人口移动按移动范围不同的分类。
(三)平淡处设疑提问
教材中有些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知识点平淡无奇,学生学习漫不经心,思维处于“低谷”。这时教师应投石激浪,巧妙提问,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比如上“中心地理论”时,教师可引入《国家地理杂志》2009年第7期杂志文章《“天人合一”在六边形里》的素材,如英国北爱尔兰安特里姆郡海岸和长白山区望天鹅火山玄武岩石柱、水立方、蜂窝、蜘蛛网等图片和文字材料,提问:“为什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很多事物的形状都呈六边形?”这样的提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隐藏在图片背后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无疑生疑、有疑释疑的效果,同时也促进学生创新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三、采用多样的提问方式
大多数教师经常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若学生回答不完整准确则让其他同学继续回答或补充。长此以往,单一刺激难以引起全体学生思维的“波动”。为加强提问的有效性,提高思维活跃度,根据性质、特点和目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提问方式。
(一)“接龙”式提问
教师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回答这一系列问题。在上“全球变暖的环境后果”这一内容时,笔者这样提问学生:“全球变暖使两极发生什么变化?”学生接龙回答: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笔者再提问“沿海低地被淹没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学生继续回答……学生生怕接龙到自己这里断了,注意力特别集中,紧跟着笔者的问题认真思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通过这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因果分析,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二)“对抗”式提问
该提问方式是先将班级成员分为若干个小组,以抢答或必答的形式向各小组提问。在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单位”时,教师可将全班分为8-10个组,每小组先回答必答题,抢答题环节答对加分,答错扣分,最后算总分并表扬优胜者。竞争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大胆首创精神,课堂中引入竞争能激发个人的互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学习效率,为争取好的成绩和表现,学生课前认真准备,上课认真积极参加互动,课堂活跃生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三)“角色转换”式提问
传统提问多为师问生答,教师预设问题,学生跟着预设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缺乏提问的主动性,缺乏对事物的好奇心和质疑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克服羞涩有问就提,就课本或教师给出的材料设计问题和答案,并相互提问。由于人人都是主考官,主人翁意识强,每位学生都动起来了,学生质疑能力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使课堂气氛时而高涨时而严肃,让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参与课堂,享受课堂,真正做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英语单词记忆技巧探析 篇12
一、六种科学的单词记忆法
(一) 音标记忆法
音标记忆法就是用练习发音和记忆发音的方法来记英语单词。英语属于拼音文字, 在拼音文字中, 一些研究证明, 语音在词义的提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但是, 当学习者对当前新信息的理解没有现成的合适的知识经验时, 怎么办?我们认为用英语单词的发音来解决。
(二) 联想记忆法
用这种方法记忆效果比较好, 特别快, 适合记忆大量的单词, 包括一些复杂的单词。不过需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只要你经常去用, 这样的记忆方法还是很可取的。这种记忆方法有下面几个技巧:
1. 单词拆分法:
就是可以根据需要把单词拆分成有意义的单词或者前缀、后缀等字母组合。
(1) toad;n.蛤蟆
拆分:to+ad
说明:to的含义是“去”, ad的含义是“广告”。
记忆:蛤蟆去做广告。
2. 字母颠倒翻转记忆单词:
就是通过把单词中的个别字母 (字母组合) 颠倒或翻转使之变成新的单词。
(1) deep, 深的。
记忆:如果把p旋转就可以得到以下两个单词deed:行为、事情, 如果把前面的d旋转就得到beep:警笛声
(三) 构词记忆法
英语单词的产生有一大部分来源于派生、转化和合成法, 如果学生能掌握把这些构词方法, 可以大大提高对于单词的记忆效果。例如, 有些单词的产生是在某些词根的基础上加上前缀或者后缀, 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单词, 这个新单词和词根有着紧密联系, 如前缀un (表示否定) unhappy, unusual, unimportant, unlike等单词都和un有着联系。有些单词由一个词类转为另一个词类而词的拼写不变。如hand.作名词是“手”的意思, 作动词是“交出, 传递, 搀扶”的意思。有些单词是由两个单词组合而成, 由两个单词的组合来表示新单词的意思, 对于这样的单词, 在记忆的时候, 就重新把它拆开记忆, 如subway (地铁) 可以分成sub在…底下, way道路, 很简单, 在地下的道路, 就是地铁, 这样, 你记忆新的单词就会越容易。
(四) 分类记忆法
如果我们把记忆比喻为知识的仓库, 那么只有把知识归类, 仓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储存能力。如将所学单词按词性、按用途、按语法功能等进行合理归类。
按词性归类。如:名词driver, worker…, 动词be, have, drive…, 形容词careful, happy…, 副词carefully, happily…, 介词in, on, at…, 代词he, she, him, her…等。
(六) 多感官协同记忆法
感官协同记忆法就是把眼、耳、口、手、脑充分调动起来一起使用, 把听、说、读、写统一起来, 达到记忆目的的方法, 其好处是沟通大脑皮层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减少遗忘。这也是学生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方法。
最后但最重要的是, 我们认为, 英语音标是其他单词记忆法的根本和基础, 所以当我们在运用其他方法时, 永远不要忘了单词的正确发音。
二、两个科学的英语单词记忆规律
在初步掌握了一定的科学单词记忆法之后, 还要会运用一些科学的记忆规律, 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记住英语单词, 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1.在遗忘临界点复习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 (H.Ebbinghaus) 研究发现,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 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 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 这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我们遗忘是有规律的, 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 以后逐渐缓慢, 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 几乎就不再遗忘了。所以说及时复习是相当重要的, 根据实验研究的结果, 当天学习的知识, 一定要在8小时之内及时复习一次, 然后在24小时, 48小时, 4天后, 7天后, 15天后再分别复习。这样就能保证知识点的记忆效果。当然, 每个人的记忆特点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可能少几遍, 有的人可能多几遍, 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 结合科学的记忆规律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记忆方法, 从而达到最好的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