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精选12篇)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
如何有效监控和评估本科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继2011年颁布《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之后,2013年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方案》[1],至此,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正式拉开序幕。与以往本科教学评估不同,此次评估呈现以下鲜明特点[2]:(1)变他律为自律,发挥高校自身主体地位,自我监控内涵发展;(2)变非常态的“迎评”为常态化的质量监控,通过数据采集、撰写质量报告,使高校在新常态下平心静气地思考和改进内部质量监控体系;(3)变千校一面大一统评估为更加细分化个性化自我审核自我评价,让高校因地制宜,挖掘亮点,做细做实,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监控体系。
课程教学是本科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双语课程衡量高校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在本科教学评估中将之列为教学建设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近年来各个高校均开设了大量双语教学课程。但由于其开设条件、归口管理、监督评价、教学效果等方面与其他课程有较大差异,教学质量往往难以保障。因此,对于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探讨,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对其他课程教学亦有借鉴意义,同时对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迎接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一、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快,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导致各国间知识、技术、人员、资金等方面的交流日趋活跃,为适应这一变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为此,2001年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3],特别是2007年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启动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目前共设置503门全国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而省级、校级的双语教学改革项目也在不断扩大,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分别开设了54门、30多门全英文授课双语课程,浙江大学双语课程达到164门,中山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以及众多地方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更多[4]。然而与常规课程质量监控相比,目前双语教学课程质量监控存在以下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大部分高校并未设立独立的双语教学管理机构,其审批由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兼任,质量监控由教务处兼任,督导并无特别筛选,因此质量监控不够专业,造成审批人为干扰大,如校、院、系领导之间认识存在偏差,或盲目开设,或保守拒绝,双语教学很难健康有序开展,且缺乏退出机制。督导听课等质量监控措施往往因为不专业而流于形式。
其次,双语教学存在多头管理,一般由教师本人申请,系部同意,学院审核,学校批准,涉及学院、系部、教务处、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多个管理主体,容易出现无人负责现象。并且,目前涉及公选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等多个类型,内容牵涉面广、领域大、专业难度深,因此很难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估,质量监控体系容易流于形式。
最后,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学缺乏足够协调,导致三者之间教学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存在重叠和冲突,造成内耗。
(二)监控主体素质不高
首先,目前双语课程分为选修(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和必修两类,前者通过选修,可以将一部分英语基础不好、排斥双语教学的学生排除在外,后者则不考虑学生兴趣、基础、偏好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生难以适应双语教学,对课程产生排斥态度。而目前据笔者观察,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后者占据大多数,并且学生整体英语素质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双语教师水平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之一,当前双语教师队伍虽然大多具有博士学历,专业英语水准不错,但运用英文讲课的能力尚且不足;国外进修过的教师大都科研工作繁重,很难有时间和精力用于双语教学。外籍教师多为英语专业或教育专业,专业领域知识贮备不足,讲授较为肤浅,无法深入分析。一项调查表明,双语教学任课教师中受过正式训练的仅为7.5%,具有海外留学、工作或访学经历的只占13.2%[5]。半数以上教师口语能力较弱,难以满足教学要求。且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往往处于单打独斗状态,很难获得所需要的培训和交流。
最后,作为监控的主体,教学督导、院系领导及质量监控人员英语能力不足,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很难对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更罔论提出改进意见了。
(三)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国家对双语教学并未形成统一的、明晰的评价标准,不少高校虽然对于双语课件、教案、教材选取、试卷、听课评课等出台了相关的文件,但总体而言,双语教学评价标准不易量化、规则模糊,学生测评对于双语教学的规定也不够合理。在实际操作中或随意变动(如有教师使用英文教案中文授课,某些双语课堂上,师生之间没有交流、没有互动,作业和考试仍然使用汉语),或无所适从(院系领导、学校主管部门、督导各自意见不统一)。
二、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双语教学质量是学生、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等众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所谓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指针对上述因素加以分析建立评价体系,通过监控,控制、协调和优化,从而形成闭环的反馈系统,构建起良好的教学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针对前述问题,结合新本科教学评估方案精神,笔者认为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由监控组织体系、评价体系、监控运行体系、保障体系四部分构成。
(一)确立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聘请校内外双语教育专家、学院代表、教务处部门成员等组成独立的双语教学管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双语课程的开设及撤销,形成准入和退出机制;同时,负责制定本校双语课程建设规划,审议质量标准,负责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聘请双语教师、教务处质量监控人员、督导及学生代表组成双语教学评价委员会,负责听课评课,撰写报告。
(二)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初步提出以下双语教学质量一级指标,并细化得到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且根据各自不同的重要性分配一定的权重,从而构建起了双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管理人员质量、教师质量、学生质量、教学材料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研究成果、教学档案等11项内容。可以将质量标准划分为A(优)、B、C三级,各高校亦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三)完善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运行可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课前监控、过程监控和课后监控。
1. 课前监控
首先是双语教学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课程本身、教师资质以及教学材料准备三个方面。由教师先提出申请,院系同意后方能提交管理委员会审定,建立严格的课程准入机制。然后,对教师的外语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师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教师试讲,由评价委员会专家对提出申请的教师进行评审。最终对于双语教学教案、大纲和讲稿审查,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后上交教务处后方可使用。
其次,开课之前应对学生做充分的调研,并组织动员学习,统一思想和认识,并且利用QQ、微信等现代通信工具,多方沟通交流,减少学生的不适感,并且与公共英语课程的有效衔接,使学生逐步接受双语、认同双语、爱上双语,最大限度调动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2. 过程监控
高校教学质量过程监控体系如下:首先由评价委员会根据评价体系进一步细化量化,制定出具体的量化评价标准。由评价委员会、院系领导、学生对于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由评价委员会统一汇总信息,如未达到标准,则帮助任课教师进行整改,必要时可实行退出机制,从而最终使得教学质量达到标准。
3. 课后监控
双语教学课程结束之后,授课教师应针对学生平时及期末考试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判断试卷的难易程度、题量,学生掌握效果,学生成绩分布,填写双语教学成绩分析表和小结表等,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和改进措施。同时,将学生反馈、院系领导意见、同行评价等资料搜集整理归档,为下一步的双语教学整改提供充分的依据。
(四)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应专门划拨经费用于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用于研讨学习、组织会议等、培训学习、教学研究等内容。其次,应建立涵盖所有双语任课教师的微信或QQ群,保障信息及时畅通,并且形成定期会议制度,促进教师间互相学习。最后,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双语教学研讨学习活动,进行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新一轮的本科教学评估已经展开,只有建立课程监控、专业监控、学院监控三级监测体系,才能够真正评价教学质量。双语教学又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评价组织、评价体系才能有效监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文章从新本科教学评估的特点出发,分析了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并提出了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Z].2011.
[2]赵强.试析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转变[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1.
[4]刘晓彦,曹原,杨静.高校双语教学课程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
[5]王今越,范尧,高建磊.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2).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2
摘要: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对教学质量的概念认识不清、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界定不明确等具体问题,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构建控制和监督等两大系统,解决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存在的漏洞。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各层次、教学过程的各环节、教学质量的各要素,都应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和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基本目的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诊断,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中都具有规范教学标准、改善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目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对教学质量的概念认识存在差异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机构在遵循教育自身规律与科学发展逻辑基础上,在既定的社会条件下,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现在和未来的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充分程度。
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应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教学质量是个综合化概念,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应包括教学、学习以及质量管理等一组综合指标。二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教师与学生(师生关系――最大因素)、教学条件、教学基本建设(课程模式的选择尤为重要)、教学管理水平等。三是教学质量是动态概念,是渐进的、累积而成的。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范畴界定不明,监控范围较窄
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以学生和教学督导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为主。而教学质量监控应包括所有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不仅是教学管理、教学过程环节;还包括教学条件、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环境优化等范围。
(三)教学质量监控作用发挥不充分,没能起到标杆作用、促进作用、改进作用
目前,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强调了外部监控与评估,对校内的监控与评估工作做得不多,主要对学生评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没有涵盖教学的各环节。应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的监督、控制与评估,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教学质量信息采集时效性较差,缺乏动态管理和调整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院校都比较重视各种终端信息的采集,但对于管理和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及发展性的信息关注不够,不利于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控制的关键点不明确、不全面,或者控制节点的相关标准不配套、不健全,形成一种用几个监控点的质量代替整个教学过程质量,以偏概全的情况。 (五)教学质量监控的性质不明确
只注重了院校或部门之间的横向评估,缺乏院校或部门之间的纵向比较,对院校或部门的纵向发展速度没有进行必要的关注,进行的教学质量监控是总结性的,而不是形成性的,因此不能为教学改革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框架
针对上述问题,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贯彻全局监控、全程监控、全员参与、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构建,建立两个系统:控制系统和监督系统,控制靠系统,监督重方法(或过程),应按照效用性、可行性、适当性、准确性的原则,建立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不同的系统对应不同的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以关键点控制为抓手,对每一个控制关键点,制定特定的控制依据,使用一种或几种监督方法,通过监督机构(组织或个人),按照“策划一执行一评估一改善”的运行步骤组织实施,形成完整的质量监控系统。
(一)控制系统的构建框架
控制系统可以建立涵盖教学质量所有层面的教学建设、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效果等三个子系统,其中教学建设子系统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与管理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社会服务与交流、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环境优化等七个关键点为抓手;教学组织与管理子系统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考核、教研室教学质量考核、系部教学质量考核、顶岗实习管理考核、教学过程考核等五个关键点为抓手;教学效果子系统以考试成绩、实践能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道德修养和身心素质、就业率、用人单位质量评价等六个关键点为抓手,制定上述十八个控制节点的控制依据,对教学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二)监督系统的构建框架
高校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构建 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闭环监控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9.8%发展到2009年的23.3%,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一直是教育管理部门以及高校自身十分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高等教育明确提出了提高质量的要求,教育部亦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性和复杂性,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引导性的项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调动广大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高校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是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的必要而有效的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关键之一是要强化教学管理,办高水平的大学,不仅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高水平的办学条件,而且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在大学里面,教学管理是学校最核心的管理,管不好教学就管不好大学,更谈不上好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各个高校均建立了自己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高等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综观众多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各类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但多数缺乏完备的信息反馈系统,从而导致监控效果不佳。建立一个完备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可以增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自我诊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达到逐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教学质量闭环监控的内涵
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指出:“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社会需求、学校规模、学科门类、学生来源等方面体现出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为了强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西方高等教育领域20多年前最初吸收了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思想,将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纳入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在质量评价和质量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教育评价为纽带、以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目标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分析高等教育的规律及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整体上可划分为高校内部和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外部两个方面,而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保障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的内部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要求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如何保证教学质量监控三方的协调运行是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能否有效运行的关键。闭环控制是系统工程中控制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指作为被控的输出以一定方式返回到作为控制的输入端,并对输入端施加控制影响的一种控制关系。在闭环控制系统中,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外部扰动或系统内部变化),只要被控制量偏离规定值,就会产生相应的控制作用去消除偏差。因此,它具有控制偏差,抑制干扰的能力,形成系统自激的良性循环。现代管理学借助闭环控制思想,将闭环管理理论引入到企业管理中来,构造具有激励约束性质的正反馈环节(正反馈机制),将开环系统转变成闭环系统,从而改善管理系统的功能,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动力和竞争力,并使系统本身产生强大的自激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近几年以来,闭环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很多大专院校亦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科发展需求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在明确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多渠道收集有关教学过程和效果方面的信息,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监督,通过反馈信息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对教学环节进行调节,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与教学环节的动态调节,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实质是强调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系统各环节主体性的前提下,依托有效的实施途径,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渠道,实现有效的信息反馈和教学质量的及时改进。
三、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结构
河南工业大学在2007年参加了教育部组织的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迎评创建的过程中,学校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目标,建立了“校-院-系”三级组织管理模式,完善师生、院部、学校三级质量保障机制,强化了“院-系”教学管理的组织功能和实施功能,突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地位,形成了本校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如图1所示)。
图1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
在此闭环系统中,教学决策机构是教学质量保障的组织者,负责保障校级教学管理组织宏观化、全局化的管理视野,负责教学质量标准、规范等制度建设,完善其研究职能、监控职能和协调职能。各教学单位是教学执行机构,完成教学决策机构的各种教学决策,教学质量监督机构在教学决策机构的指导下对教学环节进行监督并将监督信息及时进行反馈,教学质量评价机构负责对在各类规范指导下实施的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不局限于学校内部师生的评价,还应包括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学科专业需求的评价,并将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通过教学质量反馈机构传递到教学决策部门,计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符合程度、教学决策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等方面进行衡量比较,寻找偏差及其成因,作为调整或改进教学指令的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三级组织管理模式中,学校一级职能重点是教学决策,学校的教学质量形成于教学过程,而学院是各类教学活动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监督和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任务能否按既定目标圆满完成的关键,因此,学院层级的教学质量监控是闭环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年迎评创建的实践中,学校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监控方法,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实施过程中,明确了学院的党政一把手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以院长书记为首,由各系(所)和相关部门的正副主任、教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是学院教学监控和评价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质量。由教学工作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团总支具体组织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选聘教学和教学管理经验较丰富的在职(或退休)老师担任兼职督导员,选聘部分教学一线的教师担任教学质量调查员,选聘部分学生担任教学质量信息员,从而形成上下相连,纵横贯通的教学质量闭环监控网络(如图2所示)。
四、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实施
1.教学决策。校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教学决策机构,学校党政领导是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是教学决策机构的主管,指导并协调教务处、学生处、评建办、学科建设处及学院等各部门的工作,教务处负责全校日常的教学管理,学生处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评建办负责教学质量标准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评估,学科建设处则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需求适时完成学校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与实施。教学决策机构工作的核心是贯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落实教学工作的总体思路。遵循学校教学的规章制度,完成教学辅助工作,保证教学的中心地位。在质量闭环监控体系中,教学决策机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主导、组织、调度、指挥的作用,使教学活动参与各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协调一致工作,根据不同阶段教学执行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产生的目标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实时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形成新的教学激励决策,实现闭环监控体系的自我更新与优化。
2.教学执行。肩负教学管理的各职能部门、后勤保障部门及各教学院部是质量监控体系的执行机构。执行机构中各职能部门主要按照教学决策机构确定的各级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等要求,负责制订各教学保障措施、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制订及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执行机构中的学院(部)是教学执行机构的实体,主要是贯彻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政策,按学校统一的要求定期制订或调整有关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组织和实施学校或本部门的日常教学保障,组织具体教学和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在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的三级组织结构中,院部起到一个承接作用,一方面要对学校教学决策机构报告与反馈本学院教学运行情况,另一方面又要实施本学院的教学管理和实施,学校教学决策的效果如何最终体现在学院的是否有效执行上。因此参照学校大的质量监控体系,学院也应相应地成立质量保障与监控机构。我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学校专门在学院设置了教学办公室的科级岗位,负责学院的日常教学管理与实施。教学办公室工作职能主要是协助教学院长贯彻执行学校统一的教学安排,为教师和学生做好质量保障工作,具体工作包括:组织本学科专业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实验大纲的制订与修改,教学任务分配与执行,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组织各类教改教研项目的申报、验收与报奖,双语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的申报与管理、考试安排、试卷印制、成绩管理,学生学籍处理与学业警示管理,教师调停课工作,各类教学资料的归档,上级部门的检查与评估等,在完成的各项任务中,重要的是组织教学督导与教学质量检查工作。为实现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学院成立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学院党政领导、资深专家教授共同承担学院的质量管理与监控职能,学院在学校统一的教学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各类重大教学决策都要首先听取专家委员的意见,使专家在教学决策支持系统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教学督导成员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有较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老教授组成,督促与指导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和落实;督促日常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规范化建设;督促与指导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青年教师的培养、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评估等工作;督促与指导任课教师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改革等工作;搜集、分析、研究教与学双方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向院长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建立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健全院、系两级教学督导组,可形成院系教学管理工作两个强有力的支撑层面。定期检查教学运行情况,分为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期初教学检查安排在开学后第四周,内容包括:检查教学安排是否合理;教师、学生上课情况、教学条件、教学设施准备情况等。期中教学检查是三部分的重点,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从教师、学生、辅导员等不同侧面了解教学运行情况,检查内容包括: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各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课堂教学方法、作业成绩的布置和批改,学生的学习风气等。期末教学检查的重点是考试管理。教学检查既能收集全面的教学信息,还能有效地完成过程监控的职能。在教学日常检查监控中要注意:主要监控点要覆盖教学全过程;日常监控活动要与教学运行周期相吻合、不间断;要有检查、有反馈,形成管理闭环。
五、结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高等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我校从组织体系、指标体系、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观念创新等几个方面着手,设计并实施了一个教学质量闭环监控体系。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我校获得优秀的成绩及用人单位对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评价来看,该闭环监控体系的运行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地增强教学工作中的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在建设可持续发展校园研讨会上的讲话[EB/OL].http://202.205.177.97/UserFiles/statichtml/2008-05-21/12113362900003785.html.
[2]教育部:未来十年高教毛入学率将增约10%[EB/OL].http://edu.sina.com.cn/gaokao/2009-09-12/1719218618.shtml.
[3]杜娟,曾冬梅.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闭环系统初探[J].高教发展与评估,vol23(1),2007.1:54-59.
[4]周燕,陈俊国.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闭环体系的构建及其优化[J].西北医学教育,vol.14(5),2006.10:498-500.
[5]何一鸣,江昌勇.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之信息反馈系统的运行[J].常州工学院学报,vol.21(6),2008.12:88-92.
浅析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篇4
一、构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前提
通过专家和领导听课、学员评教等方式,利用教员和学员座谈会、研讨会、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收集来自各个层面对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意见、建议,并及时提供给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通过对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汇总,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提升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2、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遵循教育和教学规律,按照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调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院校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机制
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体多元化,教员、学员、教学管理者共同参与,覆盖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从对教员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为主,向对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监控渗透。规范的教学质量标准、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组织和管理队伍是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
1、完善全员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
督导专家重点评估、各级领导干部听查课、学员评教评学、教员自评和同行互评、毕业学员问卷调查构成了院校教学质量的五维评估。在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应将这几个维度的评价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2、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质量信息采集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管、督导和各专业系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收集信息,动员全院的教学管理和保障力量,包括教员、学员、教学管理干部等,全方位地收集有关教学质量方面的信息,了解部队对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掌握部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设置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网络信息交流渠道,使“两员”能够及时、方便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从而为院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第一手材料。
3、及时反馈对信息处理的结果
对于采集到的教学信息,可以通过办公会、教学检查、教学工作工议、交接班例会、教学简报、专题通报等多种形式及时汇报给学院领导,并及时传达给教学管理人员和“两员”。教学管理部门要定期进行教学状态分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4、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不仅是院校高等教育精确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应建立包括职能独立的教学督导机构、第三方教学评价的职能机构、完善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标准科学的评价标准和畅通的信息渠道、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和奖惩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构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1、大力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结果反馈利用的有效性
对教员的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综合评价,是一种能够了解教学真实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且符合教育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工作之中,往往是教学效果评价的结果不能被全面和及时地反馈给教员及相关部门。院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员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将师生关系对立起来。院校对学员的评价结果如果处理不当,或因担心评价结果会伤害教员的自尊心而未能就评价结果及时与教员进行沟通,就会使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失去意义。评价结果不被认真看待,就有可能导致师生对学员的评价结果失去信赖,所以这个尺度一定要把握好。
2、正确对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主体性的作用
一是教员主体性的体现。作为教学活动主体,教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着院校的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制度在规范教员教学活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教员的教学个性与特色展现。教员完全按照条条框框实施授课,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激情和动力,限制了教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地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应激发教员的创造性,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安于教学、乐于教学,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学员主体性的表现。俗话说,“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员与学员双方的共同努力。目前,多数院校都在使用教学管理软件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学员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参与评教工作。但由于软件本身在设置上存在缺陷,加之学员的态度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评教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仍存在较大的偏差,平时责任心较强、对学员要求严格的任课教员往往不易得到多数学员的认同,评教分数会比较低。而且,评价结果在教员评优评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会使教员产生很大的思想压力。所以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正确对待学员评教的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将多方面数据综合起来考虑,不仅仅重视学员的评价作用,还要体现多主体评价的原则,使教员能得到相对公正的评价。
四、构建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对策
1、增强全员质量意识
教学质量监控不应只是少数人对多数人进行监控,必须使教学活动涉及到的各个主体都能参与进来。只有每一个教职员工都具备较强的质量意识,把教学质量视为院校长期发展的保证,明确自己在其中的责任,按照质量标准实施自我监督,才能形成提高院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合力。因此,增强全员质量意识并使之转化为具体行动,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必须重视的问题。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规定,解决影响教员授课质量的突出问题,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关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学改进等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个人都来关心教学质量、全员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形成全员重视教学质量的氛围。
2、制订科学质量标准
制订规范完善、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标准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遵循现代质量管理规律,构建结构完整、标准明确、机制健全、执行严格顺畅的质量监控系统和质量保障机制,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保障,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教学质量过程控制的同时,明确制定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既为日常教学检查和评估提供了制度依据,又为教员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参考标准。
3、完善多元监控体系
完善由教学指挥系统、教学监控运行系统、教学管理评估系统、教学信息反馈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保障及监控体系,按照“监控—反馈—改进—完善—监控”的运行机制,形成闭合循环的体系,全方位监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多数情况下,院校对在校生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抓得比较紧,而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监控方面的相关工作则做得比较少。多元化的监控体系中,毕业学员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跟踪反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院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听取部队的意见和建议,注重人才培养的外部评价,全方位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4、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不是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由懂得教学质量评价规律、经验丰富的教学管理人员来担任。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师德师风高尚、专业素质过硬、发展趋势良好的教员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行双向激励,突出教员绩效考核和激励,调动教员教学积极性。建立兼职的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由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专家和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学员组成,学员的参与体现了教学相长的原则,也体现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5、强化学员民主评议
合理看待学员对教员的评议,将评教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形成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另外,还应注意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表格化的评价无法体现出鲜活的课堂实际教学情况,任课教员自教自考的考核方式也无法真正考查出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教考分离的考核方式,由学科专家和同学科教员共同命题,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情况。因此,应根据学员的真实成绩来量化和检验任课教员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规范激励惩处机制
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是要有适合院校实际的各种激励和惩处措施与之相配套,通过设立有关奖项来激励教学质量好的优秀教员,通过相关制度来制约和处罚教学质量差和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教员,充分调动广大教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监控信息系统。完善由学员、督导专家、领导干部、教学管理干部和同行参与的网上评教系统,制订科学、合理、适合各类学员特点的评教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教学质量各环节的实时监控。
总之,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员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部队需要的人才。要有高质量的教学,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员,院校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质量观,加强教学管理,实施对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从而达到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明、刘兢:关于军校教学质量评估的几点想法[J].教育与现代化,2008(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5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等学校的教学任务质量也是越来越重,其中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它是高等学校的根基。一直以来高等院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水平的基本标准是由人才培养质量决定,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因此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高校进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对这一体系的建立将为高校未来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1.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意义
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很多,其中质量健全教学监控与保障体系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如今的教学监控机制中,仍然存在质量标准不健全的问题,大众对教学的评价不高,主要原因来自高校对教学质量监管和把控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在评价质量的过程中,人为因素是最关键的,重视监督而忽略了控制质量;质量监控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不平衡的状态。高校的机械制造类教学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与掌控,实践教学环节监控或监控不足的问题质导致当前机械制造类教学体制存在漏洞;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缺陷导致教学质量的监控存在功能性不足,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方向也因此存在很多漏洞,其中包括不能充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因此加强机械制造业教学质量监控体制成为专业建设的关键。几年来,教育部出台了许多关于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和政策质量,在“质量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质量工程比较重要的内容其中包括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质量建立体统质量、质量规范、质量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体系的建设是未来高等学校提升自身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也是保证教学质量能否根据市场变化稳步提升的关键。
2.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2.1质量建立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内容有许多,包括组织保障体统、质量目标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分析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等等。制定规范、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质量,因为它关系着未来实施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质量,未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及培养满足未来需要的卓越工程师的根本保证。对于一系列的.课程教学的环节和特点,要求建立关于不同的教学评价指标和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和对督学、教师、学生这些评价人员制定各自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国家要求对一系列课程的理论教学要定制一些教学质量的管理标准,例如教学工作规范、课程(含实验内容)教学大纲编写标准、主讲教师资格审批表、教学质量评估卡(学生用)、听课评价表(教师用)、期末考试试卷复查处理的有关要求、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期末考试试卷自评报告、期末考试试卷复查表等等;实验教学设计、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卡片、设备器材清单、实验教学评估卡的质量问题是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质量管理标准和规范的关键。对于生产实习和课程设计环节,制定的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内容应该有以下几点:生产实习大纲、生产实习指导书、课程设计题目审批表等。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材以及课程建设的相加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内容。要想明确质量监控点就必须把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与总结出来,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随着系列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因素的规范而进行制定与规范。课程的考核应该打破传统的方式,创新出另一种考核方式,例如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不能只看重期末的一次考试,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上,应该根据学生的平时课堂的表现,进行多种多样灵活的考核。创新的考核方式的具体操作有: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能力为考核核心,进行双语教学课程的理论课程考核的时候结合人工教育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网络考试的运用,最后给出最符合学生标准的成绩。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可以通过生产实习网络考试系统进行;当学生受到鼓励和表扬时,会涌起自信的源泉,在进行CAD/CAM质量进行评价中,把学生比较有代表性,比较创意的作品挑出来表彰,可以采用在教学论坛上“加星”的公开勉励,并且在最后的成绩中加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不仅把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潜力给逼出来,还有效的提高了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2质量注重系列课程的教学信息反馈
影响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环节相对比较多,教学信息反馈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环节。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是教学信息反馈的基础,只有教学管理人员、督学、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信息的采集工作。实现教学信息的传输需要调差问卷、书面评估卡、电子邮件以及网络论坛等工作的结合,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使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网络的环环相扣和层层相连。所谓教学信息的处理,它的含义是学院和系级的教学管理人员对采集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筛选、分类、汇总以及分析。每时每刻都关注教学状态,这样可以在教学出现问题是能够及时反馈给网络得到处理和调整。教学信息的反馈工作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的改进和调整有重要意义;同时,优化后续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接受课程组的信息反馈,这样无限的良性循环可以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某一个学期的反馈信息,我们可以依据系列课程教学的薄弱过程,对实习环节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机械制造系列课程的反馈系统是实现教学信息的及时传递和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能够完美实施。
2.3质量建立教学过程中的奖励制度
为了使教师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知,国家可以建立教学过程中的奖励制度,以此来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的修养在进一步提高,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科研工作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积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目标放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认真配合教学质量监控活动的工作,当反馈信息和评价结果不如自己意时不要气馁,坚持相信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会很好的完成,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高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为自己以后的教师生涯做铺垫。国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方面的奖励力度,以此来让更多的教师自觉主动投身到教学当中去,比如奖励制度可以添加比较有吸引力的项目,包括增加教学奖励酬金、定期组织学院和系级优秀教案评比、优秀课程组评比、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双语教学大赛等活动。在每一年结束教学内容时,根据教师的表现,对表现比较突出进行表彰,表彰的内容可以是关于院系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本科生创新项目指导教师、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实验指导教师、本科教学先进个人等。当对教师的职称评聘时,要倾向于骨干教师、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当然,有奖便有惩,对于比较不负责,有重大教学事故的出现时要进行惩罚大会,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大家会少于犯错的几率。对学生的培养也不可忽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激励他们的潜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结语
文章针对机械制造系列课程,论述了机械制造系的质量监控体系特点,制定了各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对构建便捷畅通的教学信息系统,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对如何建立监、拉并重的教学质量激励机制,知何健全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力求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实现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教风与学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范淑清;呼咏;邹青;张富;魏福玉.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06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6
【摘 要】本文从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质量督导系统、教学过程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探讨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化工专业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118-02
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各环节进行评价与监控,使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目标的一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作用体系。要构建一整套可直接操作的、用以准确衡量与评价教学进程和效果的操作系统,必须把原来定性的、抽象的评价目标进一步定量化、具体化,建设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化工专业是工科院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它与社会生产联系紧密,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强,因此,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相比,化工专业在教学管理和培养模式方面有着特殊性。提高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它们的综合结果体现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获得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化,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办学方针、专业与课程设置、学风与校风、教学软件与硬件、教师与学生综合素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在其他条件相当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构建完善和先进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制定完备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以保证教学质量的良性发展。
一、影响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薄弱环节
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关键在于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影响教学质量的四大关键因素分别是教师状况、学生状况、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监控部分,必须实时监控,而教学管理和教学条件等硬件设施的在教学过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也必须全程监控。只有将这四个影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管理的各阶段、各环节互相协调、互相促进,才能让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桂林理工大学化工专业是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一个本科专业,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化工专业虽然获得了较大发展,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拥有了较大实验室面积,增添了许多化工专业大型仪器设备,但是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与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的薄弱环节有关:(1)师资情况不乐观,化工专任教师年纪较轻,新进博士和讲师约占50%,且大部分专任教师没有化工企业实践经验。由于许多化工专业课程如化工热力学、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等与实践联系紧密,实用性较强,要求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工厂实践非常熟悉,才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2)学生认识存在误区,由于一些学生就业后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导致后续学生认为许多专业教学内容对实际工作没什么用,于是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学风受到影响。由于意识层面的东西较难进行监控,这也是薄弱环节之一。(3)实践教学的方式、内容具有多样性,场地不固定,教学过程随意性大,也较难监控。由于存在这些问题,构建合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为了提高化学工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依据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任务,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从制度保障、教学评价、教学督导、完善监控体系等几个方面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保障。要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必须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是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必须本着依法施教的原则来进行,因此,健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用来严格规范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是包含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内的全面的管理制度,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其中综合性较强、与教学各项因素相关的制度和管理条例。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十分重要。根据化工专业的实际情况,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建立了各项教学监控制度,主要包括各级领导听课、教师交互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评价反馈制度等。
针对化工专业的特殊情况,增加了实践教学检查制度,具体包括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化工实验室管理办法、化工生产实习管理条例、化工毕业设计管理规定、实习质量评价办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办法等。这些规章制度的设立既能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又能约束各个教学环节朝良性方向发展,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建设。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质量进行全面的评价,因此,必须从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企业评教、教师评学,企业评学等六个方面开展评价工作,以实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多样性的评价。专家评教是指学院督导组成员通过课堂听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专任教师的教学活动,如课堂教学方法与效果、授课计划与授课教案等教学文件进行评价打分,指出长处,点明不足,甚至讲解示范,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行评教是指本学院教师(特别是化工专业教师)对彼此的教学活动、参与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等进行相互评价。学生评教的方式有几种:(1)学生在网上评教,即给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打分,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参考。(2)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馈给老师,教师可据此对教学方法、教学计划等进行适当调整。(3)问卷调查,这种方式是对网络评教的补充,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发出,了解教育者的教学态度好坏、教学科研水平高低对学生的影响,还能通过学习效果反馈了解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教师评学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对专业的认识、对学习的重视程度等各方面对所带班级学生进行评价打分,为了从这些方面引导和督促学生重视专业、重视学习,班级考核和学生综合评优时,教师的打分结果必须占有一定的比重。企业评教是从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出发,邀请化工工程师、专家对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建议,同时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教材修订出版、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等各方面进行合作,重视企业评价。企业评学是从化工岗位要求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能力、职业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化工企业在评教和评学中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化工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使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能够较好地达到化工岗位要求,最终顺利地进入化工行业。
(三)教学质量督导系统的建设。教学成效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看出来的,如果等到教学质量下滑、问题出现才去总结经验、进行改进,往往来不及,甚至耽误学生的教育和就业,因此,必须实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加快建设教学质量督导体系。除了接受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中心的督教、督学、督管外,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还聘请一批有责任心的、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老教师,成立院级督导组,负责本院各专业的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督导组在院长、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入课堂听课、配合各阶段教学检查、培训新进教师、担任各项教学比赛和教改项目的评委,还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督导员开展示范教学活动,把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广到年轻教师中去,达到监督和引导的双重作用。由于化工专业的特殊性,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成立了教研室主任为组长的化工教学督导小组,有针对性地负责本专业各班级的教学质量督导,了解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各班学习效果,适时进行培养方案的调整,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校级、院级督导组反馈并共同解决。
(四)教学过程监控体系的建设。每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学期初、学期中和学期末,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即分别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监控。开学第一周,以教研室为单位,收齐授课教师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实习计划等教学资料,并上交至学院;以学院为单位第二周之前,审核各教研室的教学进程表、课程标准、指导书等,检查教研室上交的所有教学资料,以及实验室准备情况,避免遗漏,使各教学环节良好地衔接在一起,保证教学工作顺利的展开。每学期的第九至第十一周进行期中教学检查,学院教学督导组,检查教师听课记录本了解交互听课情况,并通过查阅教学日志和抽查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是否按授课计划进行教学,开新课和新开课教师是重点抽查对象,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收齐、检查学生综述、翻译、中期检查表、开题报告等资料,并通过走访实验室,举行师生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了解大四学生毕业论文(或设计)的进展情况、指导老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情况、实验室管理情况等。中期教学检查常态化,有利于教学、管理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推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为期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基础。学期结束前还应组织一次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课堂教学情况、听课任务完成情况、期末考试组织与实施情况。每年的春季学期还应在学期末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完成情况、答辩情况、毕业论文质量、毕业生就业率等,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的共同提高。
总之,在构建化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企业的岗位需求及对化工人才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以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化工人才为己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形成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蒙贺伟,坎杂,曹卫彬,等.工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J].农业网络信息,2011(3)
[2]张翠玲.高校教学监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J].常熟高专学报,2004(6)
[3]张云梅,郭茵.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践[J].科教纵横,2014(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优化(2013JGA151);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基于广西石化产业发展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2015JGZ129)
【作者简介】吕慧丹(1979— ),女,湖北鄂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勇平(1980— ),男,湖南邵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7
(一) 必要性
1. 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职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无疑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地方高职院校要满足知识经济的上述要求就得改革传统的学校教学管理模式, 顺应时代的发展。
2. 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中国高职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 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些地方高职院校, 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人才培养特色不够明显等问题。
3. 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 对于现行的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要求。这就意味着必须加强高职教学管理改革, 使之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4.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就业政策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就业难的竞争度, 这就要求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来完成, 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成功与否, 必然离不开课程质量保障与校级监控体系的构建。因而, 课程质量保障与校级监控体系的建立, 不仅有利于完善课程建设和提高教育质量, 而且也能够增强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力[1]。
5. 适应人才培养规律的需要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看, 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应是在通过社会的反馈, 不断修订完善社会岗位所需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环节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来完成的。教学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重要环节, 其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工作过程各方面的运转情况, 而校级监控的目的就是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 对教学工作全过程进行跟踪和实施有效的校级监控,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进一步规范的要求, 从而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 原则
综观教学质量校级监控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 构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校级监控对象的选取上, 从传统的单一教学能力校级监控对象到包括非能力校级监控、从单一指标到多维指标方向的转变。
2. 校级监控的体系上, 从传统的简单指标组合到采用综合体系架构转变。注重采用综合方法, 既重目标校级监控, 又重过程校级监控及环境与基础校级监控。
3. 校级监控系统上, 从传统的静态校级监控系统到动态系统的转变, 强调校级监控体系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4. 校级监控主体上, 不但要注重学校校级监控、政府校级监控, 而且应该强调社会校级监控。
二、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校级监控因素及体系的构建
(一) 教学质量评价影响因素
以系统的观点来看, 高职教育教学与区域社会环境有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这里的交换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学系统从其社会环境中得到 (输入) 物质、能量和信息, 如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信息的输入;二是教学系统又向社会释放 (输出) 物质、能量和信息, 即利润等经济产出。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系统思想已应用于网络组织绩效评价, 是绩效研究的一个趋势。
基于系统论的“输入-流程-输出”的分析框架, 在系统论的支持下, 我们将教学质量运行看成一个系统, 其输入部分是教学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模型的关键是“流程”, 即从教学设计、过程、教风与学风、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来解释教学系统,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作为系统的输出, 就是我们将要进行评价的教学质量绩效。
(二) 校级监控体系的校级监控对象
1. 教学投入质量标准
教学投入指为开展教学活动而奠定的办学思想、资金投入、教学设施、管理制度等基础。它是教学质量标准构建的基本保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队伍评价标准
主要表现为:一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学历比例适当, 专业带头人达标程度;二是有一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有一批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级技术人员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三是专职的实验、实践和实训师资比例、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四是教师授课范围、从教时间及学生欢迎度。
(2) 财务保证标准
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必须有稳定的、充足的财务投入, 即有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学经费、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建设等。同时财务投入必须分配合理。表现为:一是财务的稳定性与充足;二是财务分配的合理性;三是财务保障的控制和有效性。
(3) 管理制度标准
教学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是规章制度科学管理工作规范、教学文件齐全、教学档案完整。这既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保证, 也是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整体体现;同时管理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
(4) 生源质量标准
生源质量是教学投入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主要表现为招生标准和学校程序要求。在统一录取情况下, 招生标准反映在各分数段人数的比例;而在自主录取情况下, 各学校采取的录取标准决定新生质量。
(5) 教学基础设施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基础设施包括相对固定的生均教学场所、教学仪器、设备、材料、工具, 设施的折旧率及技术先进程度, 以及上述设施与生产服务第一线岗位及职业要求的适应性。
2. 教学运行的质量标准
(1) 教学设计质量标准
教学设计质量标准由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建设评价标准、课程体系评价标准组成。教学大纲能够将课程目标细化, 并与本专业和岗位需求相对应, 同时教学环节也应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课程计划结构应合理, 教学过程的时间进度秩序明确规定, 同时要对课程计划有评估;教材建设评价涉及知识、技术、技能等的系统性, 与高职教学目标的衔接性, 与社会需求技能标准的超前性;课程体系评价包括师生道德文化素养评价、基础能力评价、专业能力评价和综合技能和拓展能力评价, 同时注重彼此之间的逻辑性。
(2) 教学过程评价标准
理论教学。其评价点在三个方面:基础理论范围和要求“必须够用”, 知识点必须科学规划与准确定位;理论知识与过程知识之间逻辑严谨、关系清晰, 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知识面必须宽广, 为学生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技术技巧和操作能力, 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标准明确;二是重视实践活动的教育性作用, 能够在培养学生品格、意志、情感、人际关系、合作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2];三是重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成绩考核。明确改革的方向, 考试制度的科学性, 考试内容注重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考试形式与手段应该多样化。国内某高职规定: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超过50%的课程, 技能考核占考试成绩的70%以上, 而一般课程应用能力考核占考试总成绩的50%以上。
(3) 教风与学风评价标准
教风建设。教风反映教师理性智慧、情感智慧、道德智慧的全面施展程度, 衡量标准可以通过道德、学识、技能、行为等四个方面进行。
学风建设。学风评价是高职院校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尊敬师长、刻苦学习、团结同学是学风建设统一的标向, 但其又富有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的个性化特征。高职院校必须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在两者协调中逐渐培育优良的学风。
教师师德。教师不仅要能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 而且有着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强烈的教育事业心,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学校学风。
教师学术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学术水平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衡量:一是高职特色的教学法研究水平, 可以通过学术论文、学术著作、主办重要会议等进行评价;二是教学过程中技术操作的研究能力, 可以通过纵向的技术水平的提高程度和横向的与其他学校水平相差程度进行衡量。
(4) 教学方法评价标准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教师与学生都是参与者, 对教学效果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决定了师生扮演角色的合理性和互动程度, 决定着教学方法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的效果。主要标准有:一是师生角色的互动性, 由学生接受教师的程度、课堂氛围和学风的优良建设程度所体现;二是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与效率, 教学方法社会岗位、职业的针对性与使用范围;三是教学方法的实际操作和运用, 即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四是教学手段的评价, 教师讲解、示范、评价等的科学与合理性, 是否为学生所接受。
3. 教学输出的质量标准
表面上分析, 教学输出质量最终反映在毕业生上, 但毕业生质量受到教学输入与教学过程影响, 即使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标准, 但不一定就是社会满意的质量。高职教育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 质量标准以市场取向为主导。因而毕业生质量需要接受社会的评价, 社会检验是衡量毕业生质量的真正标准。毕业生质量标准包括:社会接受程度、就业率状况、职业稳定性与环境变迁适应性评价、信息的反馈。
(1) 社会接受程度评价标准
社会评价是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整合, 也是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这类标准主要有5个:一是相关岗位、职业对高职输出质量的心理需求程度;二是高职教育招生人数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人数的比例;三是受高职教育者的满意度及对自己的期望;四是高职毕业生社会地位与社会影响;五是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的认可程度等。
(2) 就业水平评价标准
毕业生就业率是指毕业后1年内参加工作的人数与一定区域内所有高职院校毕业总人数之比。这类标准主要有3个:一是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技能标准与现行生产、服务第一线相应专业岗位、职业技术与技能标准的差异程度和技能变化趋势的适应性和超前程度;二用人单位及与高职毕业生对接单位的发展状况或发展水平;三是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等。
(3) 职业稳定性与环境变迁适应性评价标准
当然, 高职教学质量标准是动态变化的, 会根据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职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 而不断树立新的质量观。社会对高职的教学质量提出新的要求,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3~5年时间岗位或职业就业的稳定率;二是社区岗位培训、专业进修等的普及率;三是环境变迁转业的成功率等。
(4) 信息反馈评价标准
通过信息的有效反馈, 更能够反映校级监控教学输出质量, 在教学质量的社会评价过程中更能够了解社会需求。要建立反馈通道, 收集全面意见, 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具体分析它们的要求和希望, 把这些反馈意见及建议转化到新一轮的教学工作改进和教学质量提高中。主要指标有三类:毕业生反馈与客观状况偏离率;用人单位反馈与客观状况偏离率;社会反馈与客观状况偏离率。
三、完善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校级监控体系的举措
(一) 建立有效的校级监控机构与协调组织
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但仅仅由学校教务处和院属系部来行使这一职能, 往往不够。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校级监控工作由教务部门组织实施, 很少有专门的校级监控机构。教学质量教务部门既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部门, 又是教学质量的校级监控部门, 这就存在“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现象[3]。因此, 建议设立专业的教育质量校级监控机构, 由校党委和相关校长直接领导。
(二) 建立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应进一步完善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 对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重要的制度应有:教师教学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规定、教师年度考核办法、教学检查的规定、期末考试规定、教学事故处理规定等[4]。
(三) 建立高等学校的教学支持与服务体系
变管理为服务。校级监控机构要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变校级监控为服务为支持, 保证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务处应为教学服务提供一个优良的文化氛围, 积极做好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工作。
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信息在教学管理中异常重要, 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成为有效校级监控的基础。通过信息收集, 发现已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反馈, 以解决课程与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当然, 应该保证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与传播的有效性等。
(四) 及时把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互动状况
建立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反馈体系, 对每一届毕业生均要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反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以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5];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 建立各种人才培养质量校级监控体系, 及时发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或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使之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开展跟踪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人才需求动向等, 为教学模式的改革奠定基础。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 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对教学工作全过程、全方位进行质量校级监控, 是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的保障。文章首先说明我国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建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重点论述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影响因素及体系的构建, 最后就如何完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与评估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根顺, 郝路军.论高等学校课程质量保障与校级监控体系[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 .
[2]吴勇军, 谢广山.高职教学质量观与教学质量控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3]肖玉桃, 刘辉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7) .
[4]任文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校级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若干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7, (27) .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8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当前, 高等职业教育正由规模扩张期向质量提升期转变。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 具有较强操作性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弊端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但很多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采取的是本科压缩型人才培养模式, 导致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着一些弊端。
1.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缺位
目前, 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的教学及管理, 沿袭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 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往往侧重于课堂理论教学, 而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较少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范围狭窄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仅限于对学校教学秩序、教学效果、期末考试的监控等。而对管理水平、校企合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教师操作能力等则疏于监控。
3.教学质量评价不完善
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 不少高职院校注重的是学生主体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和督导的评价。评价过程中较少或根本没有注重吸收社会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 没有建立一套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质量评价体系。
4.对存在的问题反馈与落实不够
许多高职院校在作了大量的监控和信息采集工作发现问题后, 往往只是提出问题, 而没有反馈到相关部门, 没有寻求解决的办法, 更没有限期整改或跟踪进行检查。因而, 使得一些问题在每次的信息收集汇总时依然存在。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
高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框架主要应包括监控组织、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行为、预警机制、决策调控等内容。
1.监控组织
监控组织一般包括院 (校) 长、分管院 (校) 长、教务处、督导室、教学系 (部) 等, 可以归纳为二级监控方式。院 (校) 长属于监控决策组织, 教务处、督导室属于一级监控实施组织, 教学系 (部) 属于二级监控实施组织。监控组织功能主要是对教学运行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督, 以发现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获取信息, 并借助所获信息, 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 使之按既定路线和目标运行。
2.监控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应包括教学条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具体包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情况、教学条件、教材建设与选用、教学经费保障、理论与实践考核、教学改革、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与执行、毕业设计 (论文) 、毕业生就业和满足社会需要情况等。
3.监控标准
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是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师资、实验室训条件、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考核、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工作程序等标准。
4.监控行为
监控行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对教学单位的质量监控, 包括对系 (部) 教学工作、教研室、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评估等;二是对专业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如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三是对教学个体的监控, 如通过系 (部) 、教学督导对教师进行听课、评课;四是通过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毕业答辩评分、“双证书”等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监控。
5.预警机制
教学监控组织必须对所获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而萃取真实的、有价值的信息, 为分析预警提供依据。通过分析预警, 启动预警相应机制, 提出改进方案, 或者依据岗位职责范畴自行实施调控行为。
6.决策调控
决策调控应当是多层级的, 不同层级的监控组织可以发挥其相应的决策调控功能。例如, 教研室层可对本教研室发生的影响教学质量的微观因素实施调控;教学系 (部) 可对本部门发生的影响教学质量的中观因素实施调控;院 (校) 长、教务处、教学督导机构等, 则可根据职责, 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宏观因素实施调控。如此形成教学质量监控闭合系统的微循环、中循环和大循环。
三.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为使上述监控组织、监控内容、监控标准、监控行为等要素得以规范化落实, 必须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主要由以下系统构成。
1.教学质量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应充分体现高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理论教学质量管理侧重于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监控, 主要应由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学法规体系组成。管理体系一般由教务处、系教学办公室、教研室组成;评价体系由校、系二级组成。目前实践教学已占到高职教学中的40%以上, 为确保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控应逐渐成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建议由学校组织吸纳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 对实训、实习等实践过程监控, 这才是高职教育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色所在。
2.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信息系统是对教学过程、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教学管理、课程设置、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各种信息的跟踪、反馈, 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校内教学活动信息以教务处为核心, 建立一条学生—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一方面是校外教学质量信息系统, 即学校—社会行业、企业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 具体操作可由教务处、教学系部、教研室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
3.教学质量督导系统
教学质量督导系统应由一些富有教学、管理经验, 有威信, 有能力的高素质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对教学活动、教学管理工作、教风、学风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监督、考察、指导、评价和反馈等。督导作用的发挥, 不仅在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督导, 还在于对学校的各项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并为院校的领导作参考。督导系统的运行可采取以下方式:监督、考察、指导→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反馈 (教务处、校领导) →反馈 (师生) 。
4.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高职院校应构建一个由教学校长、专家构成的校 (系) 教学委员会, 教务处、高教研究所构成的专职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以及临时组织的监考和巡考队伍等为主体的教学质量实施组织保障系统, 使管理重心下移, 明确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理念;制定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奖励和惩罚制度;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 建立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
5.校内、外教学质量检查评估体系
校内教学检查评估体系主要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校 (系) 内部进行的各种教学检查、教学观摩、教学评优等。校外系统主要包括毕业生跟踪调查信息、与用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和社会调研等。学校应组织专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外调查, 并形成制度化。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发挥评价导向作用, 形成对高职教学质量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的检查与评价。
6.校内、外信息反馈系统
信息反馈是教学质量监控形成闭环的重要保证, 信息的采集注重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信息反馈系统应该包括校内、校外两个系统。信息反馈必须沿着质量监控体系的环节、程序反向传递质量信息, 形成闭环。同时应有专人对反馈的结果进行跟踪, 确保问题的解决落实。
四.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 注重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强化社会参与办学, 只有建立健全以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为主、内外部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才能形成教学工作的良性运行机制, 才能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从而使高职院校顺利地实现从数量扩张期向质量提高期转变。
参考文献
[1]安心.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 1999:62-66.
[2]冯贵宗, 杨海升, 胡敏.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9
经过多年的努力, 许多高职院校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以实践教学为重的理实一体课程体系, 建立了校内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 选取了以真实任务为载体的教学内容, 合理设计了教学情境, 强调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方法,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比较复杂, 对每一环节过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难以得到保障, 缺乏有力的监控。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有一个相对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才能保证实践性教学的质量, 提高人才培养规格, 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场所比较分散, 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到位
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大力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权重比, 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凸显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以达到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性教学分为课程训练及自主实践、仿真模拟训练、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四个实践环节。而在实施这些环节的教学中, 涉及的教学场所较多, 主要有校内实训室和生产型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在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教学中, 这种情况更为明显, 学生的实践单位较多并且比较分散, 进行的专项实践教学内容和综合训练教学内容也相对较多。正是因为实践教学的场所、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特殊性, 造成了教学过程随意性大, 难以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管理、监督和评价, 不利于实践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1.2 实践教学监控范围不断扩大, 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质量监控
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注重了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系统性的培养, 在实施学习情境的教、学过程中, 静态因素变少了, 提高教学质量的动态因素变多了, 不仅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载体的丰富性;而且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多样化。显然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就变得更加广泛。另外, 高职院校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院校之间难以形成统一的、系统的监控指标和体系。
2 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由于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涉及到教学质量的环节和因素较多。所以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多要素、多形式、多层面、范围广泛的综合作用体系, 在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时应注重对实践教学进程与质量进行持续监控[3]。
2.1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质量监控更应注重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 通过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能够保障实践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能够使得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正常运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主要有:校内实训室进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综合训练、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与毕业综合实践训练。所以教学管理制度应有实验、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验、实训基地管理规定;实验、实训基地安全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训练的管理规定;校企双方共管机制;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还要有齐全、规范的教学文件等, 以做到教学过程有章可循。由于人才培养质量和标准不断提高, 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也会有所调整;另外,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 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是动态的, 并且校内、外实训基地呈现不断发展和变化,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 对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做适时调整, 以达到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2.2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管理机构
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保证应有监控的主体和管理机构。根据管理职能的不同, 在不同层面上进行质量监控[4]。根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 可以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监控, 行业和企业实施协同监控的组织管理机构。
学校层面上, 可以以教务处或督导室为校级管理部门, 对实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进行宏观指导和质量监控。对实践教学的每个环节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实施与履行职责情况、学生对教学反映的情况进行相关监督, 同时对教学相关管理部门制度实施及相关教学管理情况实施再监督。
院系实行二级监控, 是实施教学与管理的实体, 也是实施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 承担着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实训基地整体的规划和管理的重任。以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的标准为前提, 制定符合本院系专业特点的管理制度及实践教学的管理责任。重点监控本院系专业建设与发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施与教学文件是否齐全等运行情况。配合好学校层面上的管理部门, 领导好教研室的各项管理工作, 从而起到桥梁作用。
教研室是实施和管理实践教学的基层单位, 监控学校和院系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在本教研室的实施落实情况。主要监控课程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标准、教学文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情况。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 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重视过程监控, 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 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所以行业和企业实施协同监控完全符合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1]。行业主要监控技能证书考核的课程教学情况, 以行业标准和要求具体监控考核内容、技能操作规范等。企业主要监控顶岗实习、毕业综合实践训练的教学实施情况, 协同学校专业教师在校内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行的实践教学情况。建立的质量监控标准要适应行业、企业发展要求, 与行业和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协调同步发展, 能够吸收行业和企业技术标准和岗位技能操作规范。
在上述组织管理机构中, 监控的主体需要增加校外紧密型合作基地的兼职指导老师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监控的直接参与者。监控的范围不能仅局限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 而且要扩展到校外实习基地, 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部教学活动进行监控。
2.3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运行系统
2.3.1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学与一般的实践教学有所区别, 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为了监控教学效果和质量, 需建立实践教学管理网络系统, 能够随时监测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 学校管理部门对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监督, 学校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检查, 学生个人每天完成日记、每周完成周记等情况。这样能够通过网络和学生保持联系, 实时跟踪学生在校外学习的动向, 以确保教学质量。
2.3.2 建立实践教学定期检查制度
由于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并不能满足教师、学生同时进行实践教学, 所以要对实践性教学有计划的安排, 以便于各级管理部门进行随时组织听课, 检查相关教学资料。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的企业较多, 安排相对比较分散, 所以不仅要通过教学管理网络系统进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还要建立实地巡回检查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生在实践单位学习的情况, 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
针对实践性教学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实践教学的巡查制度、明确巡查人员职责、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践巡查制度、明确巡查内容和考核办法等。
2.3.3 建立实践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和反馈系统
实践教学运行的监控离不开实践教学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反馈。教学质量的实时监控制, 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对收集的信息不处理、不分析、不反馈, 那实践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各级管理部门要对实践教学实施网上评教、定期召开学生代表信息反馈会, 收集学生实践教学情况具体信息, 建立“多主体”、“多层次”信息评价体系。将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教师管理机制配合, 形成完成教学质量评价系统。
3 结语
实践教学的过程是动态过程, 比如人才培养规格需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载体要与行业和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不断更新, 所以质量监控也是动态监控过程,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必须符合高职教育发展方向, 需要全员参与。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适应社会和企业生产、建设、服务与管理的高技能人才。但是实践性教学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 因而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正是许多高职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尽管笔者从多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但是仍要不断的实践、总结与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号, 2011.
[3]刘元林, 孟庆强, 潘莉, 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 :19-24.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0
关键词: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
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 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教学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 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部为了从宏观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 对本科高校进行教学水平评估, 以此督促本科高校构建内部常规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实施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建立和健全高校内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 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是当前形势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行结构
所谓监控体系的运行机构, 实质上是指从体系运行机制的角度, 对已有“自在”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按体系要素加以改造、优化和完善, 将全过程的各项监控活动有机协调起来, 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
1.明确的监控目标。
监控目标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所规定的在教学质量方面达到的预期成果。监控目标尽可能数量化, 对目标实施监控的措施项目、责任者、实施时间、进度等予以细化。
2.专职的监控组织。
专职监控机构是学校最高行政领导教学管理方面的参谋、助手和办事机构, 负责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各级教学活动, 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指挥中心。本组织掌握监控体系的动态, 组织新的协调与平衡, 研究和提高监控体系的有效性。
3.高效的信息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全过程伴随着及时获得的大量与教学质量有关的信息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转取决于掌握和控制教学信息的流向。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系统, 要通过体系文件来实现。应明确规定各种教学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路线、程序、方法, 明确各种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及评价技术的应用。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提高其运行水平, 建立质量管理“用事实说话”的机制。
4.科学的评价结构。
教学评价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组织有目的的价值判断行为。根据教学条件、教学状态及教学效果的具体内容建立分类评价标准和方法, 并形成文件, 对每一项教学评价任务进行确认, 严格按文件规定程序进行准备, 结合教学评价技术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 包含过程评价、条件评价和经常性与随机性的教学评价, 完成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实际操作。
5.完善的监控职能。
明确每一个体系要素的控制内容与方法, 把要素的内容分解细化为具体的监控活动, 并得以分配和落实, 除在各职能部门分配外, 还要依照学校组织层次逐级分配, 直至个人。监控职能的分配落实, 必须同制订、修订和完善体系文件相结合, 通过编写各自的教学质量手册, 修订与完善各项教学工作标准、管理标准、规章制度, 使学校的各项监控活动标准化、法规化、程序化。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教学质量监控的根本依据与基础。
6.阶梯的循环运转。
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结构组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运转, 即找教学质量问题—分析产生教学质量问题原因—找主要原因—制订对策 (按监控的内容制订实施计划) —执行监控措施—检查效果—成功的监控经验制订成标准—未解决的教学质量问题转入下一个监控循环。监控循环处于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之中, 每经一次循环, 也就解决一批教学质量问题, 使教学质量提高一步。应该指出, 上一级循环是下一级循环的依据, 下一级循环是上一级循环的组成部分和实现保证, 它们彼此协调, 互相促进。“处理”阶段尤为重要, 只有切实做好“处理”工作, 才能真正实现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的改进。
三、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1. 建立有效的监控机构与协调组织。
目前, 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由教务门组织实施, 很少有专门的监控机构。教务部门既是教学质量的保证部门, 又是教学质量的监控部门, 这就存在“既是运动员, 又是裁判员” 现象。因此, 建立校内相对独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是十分必要的。第一, 应尽快建立起一个由校党委和相关校长直接领导的监控机构, 该机构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权威性和中介性。第二, 建立教学工作的协调组织, 由主管校长担任领导, 成员由监控机构、学生处、督导组等部门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协调教学工作, 及时监控、检查评价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整改。有了监控机构和协调组织, 教学质量和人才质量就有了保障。
2. 建立高素质的监控队伍。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控队伍是提高监控效果的关键。监控队伍由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能秉公办事的专家组成, 既要有在职人员, 又要聘用离退休人员和校外人员, 从而对教学质量与教学保障系统进行全方位监控与管理, 使课程教学始终处于有效管理之中, 降低教学事故发生率, 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3. 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第一, 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制定正确合理的评价标准, 是实施评价的前提。质量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师的教学规范、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标准等。第二, 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是开展评价的依据, 教学评价应紧紧抓住教师、学生和管理三个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 分别进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专业建设评价、课程建设评价、院 (系) 教学工作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三, 建立教学质量信息的采集及反馈机制。真实有效地采集教学质量信息是提高评价信度的前提;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和结果是整改和建设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形式, 可以反映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及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意见和建议。因此, 学校要成立专门教学信息采集和反馈监控机构, 及时反馈教学与人才培养中的各种信息, 同时对整改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4. 建立严格的考试制度及试卷质量分析制度。
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考试, 必须把好命题、监考、评卷、成绩登记、成绩考核、违纪学生处分和重修等环节, 杜绝考试作弊和评卷作弊现象, 保证良好的考风和学习氛围。尤其要认真执行“教考分离”的原则, 各科试卷均由教务处考试中心组织各学科统一命题, 并逐步形成各科的试题库。考后, 在考试中心组织下, 认真分析、研讨考试结果、分析试题难易程度, 找出不足环节, 用以指导、改进教学方法, 检查各科教学是否实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
5. 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建立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和反馈体系, 对每一届毕业生均要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反馈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及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 建立各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使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学校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活动, 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看法以及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动向和人才需求规格, 为本校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总之, 建立以监控机构为主, 其他有关部门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可以组成相互平等、相互独立、互为补充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这必然成为保证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彩梅.本科高校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2) .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1
关键词:二级院系教学质量质量监控监控体系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1]。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工作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控活动,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明智、务实之举。健全而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助于及时、准确地获取教学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反馈,调动各种调控机能,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教学质量运行机制,从而有力的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级院系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基本单位,是组织实施教学的直接执行部门,承担着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学生思想管理、组织实施教学计划等教育教学任务。如何根据本系部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符合现代教育质量的,较为系统、规范、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二级院系的管理教学过程和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构建二级院系教学质量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1 导向性原则
构建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对院系的教学工作有明确的导向作用,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教学工作朝着深度、广度和高水平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 可行性原则
构建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一定要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通过实践不断去探索其可行性并加以完善,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
1.3 以人为本的原则
构建教学质量体系要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使人的因素极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尊重人的思想,做好人的工作。要注意考虑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监控体系中的主导作用。要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监控体系更加科学化、人性化。
2 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
二级院系要实施教学质量监控,首先要解决谁来监控的问题,即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有哪些。高职院校每一个部门、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服务质量以及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构成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也应是多元的[2]。
2.1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
学院教学管理机构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教学巡视等方式,对全院的教学规范、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2.2 学院教学督导组
学院教学督导通过听课、对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包括检查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案、作业,教学环节的检查与评价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宏观监控。
2.3 系部二级督导组
系部二级督导承担着对系部教学质量的实时、直接、有力的监控。按照系部制定的二级督导职责等相关规定,对新老师的试讲、新专业开设后教学开展的跟踪、教师期初、期中以及期末教学日常检查、实训实习日常管理的检查、组织师生座谈会、参与毕业生情况跟踪与反馈、教师讲课竞赛、骨干教师选拔培养等工作的监控。
2.4 教学信息员队伍
每个班级选拔一名教学信息员,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表现突出的或者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教学评议,并形成周反馈表和月反馈表,及时向系部进行反馈,做到教学质量实时监控。
2.5 专业指导委员会
系部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开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教风、学风的管理、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反馈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2.6 教师
教师是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活动的组织者、监测员和管理者,要有主人翁意识。他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通过教学改革,最大限度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课程教学进行一阶段后,教师要对日常教学过程进行监测、检查,通过综合练习或活动,对本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测评,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疑点、难点,做好日常教学过程质量记录。
3 教学质量监控的形式
教学质量监控的形式分为内在监控和外部监控,内外监控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质量满足人才培养方案。
3.1 教学质量的内在监控
内在监控包括领导的教学质量意识与质量管理理念、教学管理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与监控、学院教学督导的监控、系部二级督导的监控、学生周(月)反馈报表、网络评教以及教师的自我监控等内容。
3.2 教学质量的外部监控
教学质量的外部监控主要是指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的参与程度、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社会用人单位对已就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定等。
系部聘请企业、行业专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定期开会,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和教风、学风的管理、毕业生情况调查与反馈等方面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是对学员整体办学水平的检验,是一种具有权威性的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监控方法[3]。作为二级系部,通过评估,查找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最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从而对系部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
高职教育是一种目标明确的职前技术教育,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由用人单位来评价。通过加大与企业的交流,了解我们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对教学质量进行全面监控[4]。
综上所述,依据导向性、可行性、以人为本的原则,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的形式,建立一套具有二级院系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2]黄静.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9期:78.
[3]王风玲.论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20):28.
[4]陈建湘.高职高专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主客体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立项重点课题:高职院校二级院系中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课题编号Y20112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桂娜(1979-),女,山东招远人,苏州大学机械工程系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和机电一体化技术。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为指导, 建立和完善学校、学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加强对教师授课质量的评估考核, 为保证高水平教学服务, 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学生提供保障。实行“抓两头, 促中间”, 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育技术的改革, 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改的积极性, 推动我校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架
1. 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体系
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其主要监控点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发展 (方向) 等;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是产学研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授课计划、教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与试卷质量、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等;人才培养质量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是职业能力、必备知识、基本素质的养成。主要监控点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基本技能) 、职业关键能力 (发展能力、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就业率及层次、毕业生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社会对学校综合评价以及课程合格率、校内外各类竞赛状况等。
2.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1) 学校相关部门实施一级监控。教学工作委员会 (各专家组) 主要监控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大教学改革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 指导教务处及各系部抓好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为信息监控中心;教务处主要监控《教学管理工作规程》、《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师资等教学资源的配备利用情况, 负责向教学工作委员会汇报, 向各系部、处室反馈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状态信息;学生处、校团委主要监控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 监控学生就业及毕业生工作适应状况以及用人单位和社会的综合评价等;督导室主要监控与评价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以及教师职业道德、履行职责等情况, 对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制度实施及相关教学管理状况实施再监督。负责向教学工作委员会汇报、向各系部及相关处室、教师反馈相关教学质量信息。
(2) 各系 (部) 实施二级监控。各系主要监控《教学主任工作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及其他有关制度的实施情况, 重点监控本系各专业建设与发展、教学计划实施状况、教学文件的齐备、产学研结合、素质教育、教学资源配置等运行状况。各系总支侧重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学生学习状态、毕业生工作状态等方面的监控。
(3) 教研室实施三级监控。主要监控《教研室工作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的实施情况。重点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学期授课计划的编制和实施、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教师教案及教学水平的改进与提高等。
3.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
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 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 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 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教学督导监控——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溃;调整控制方法——根据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进行及时的调控。
4. 教学质量监控方式体系
(1) 方式。 (1) 听课制。包括校领导听课, 教务处和学生处处长、副处长、教学督导人员等教学职能部门领导听课, 各系 (部) 主任、副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等领导听课。 (2) 检查制。建立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定期公布教学检查结果。检查制度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是教学日常检查。即由校、系两级教学管理人员实施教学日常检查工作, 分别对全校和本系的教学工作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 每周进行小结, 并报监测中心。二是定期检查。即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三是专项检查。即实施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产学研相结合为核心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含第二课堂活动项目) 专项检查以及授课计划检查、教案检查、试题命题与阅卷的检查等。四是随机抽查。即由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等部门组织对教师授课的教案、学生的作业、实验实训报告、实习报告 (总结) 、毕业论文 (设计) 等抽样检查。 (3) 评教评学制。由学生、辅导员及班主任、教师、专家 (含相关业务部门专家与兼职教师) 、相关部门领导分别进行评教评学, 从不同角度了解和认识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管理部门管理情况等, 学风、校风状况及其与业务部门需求的差距情况。 (4) 测评制。一是由教务处组织全校学生、教师、各系部主任根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定性定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督导室根据相关的规定设置测评体系并对教师教学质量做出评价。这两个系列四个层面的评价最后要以不同的比重合为一体。 (5) 质量跟踪。由学生处及各系总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毕业生就业及市场调查的结果, 向学校领导及教学管理部门或教学工作委员会提供社会人才需求、培养规格、能力体系要求等教学需求信息, 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6) 信息公开制。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将监控信息在相关范围公开。
(2) 程序。 (1) 信息集中。所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信息, 都要逐级汇集到教学工作委员会主持的信息监控中心。教研室向系部汇报;学生信息员向督导室汇报;各系部、督导室、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保卫处等部门直接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报告监测中心;个人有义务向相关部门直接反映有关信息。 (2) 信息反馈。监控中心及时对集中上来的信息进行调研分析, 并将确证的信息反馈到相关单位和部门。各部门能自行解决的由部门解决, 单个部门难以解决的由监控中心或校领导决策。基本原则是, 监控体系的运行均赋予各部门 (层次) 自我调节功能, 应具有自控能力;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某些具有负面影响的问题或苗头必须及时反映, 便于总体运行的调控。 (3) 跟踪监控。监控中心对所反馈的问题实施跟踪监控, 直至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做好教学管理的根本在于行之有效的制度。“管要管严”, “理要理顺”, 加强制度建设, 提高“管理即服务”的意识, 重视管理效率与效果;搭建科学的管理平台, 创建高效的机制, 促生管理效益;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称职的管理人员为基础,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
1. 严格教师上岗和培训制度
我们要求学院为每一名新教师配备一位导师, 新教师第一年给导师当助教, 随堂听课并批改作业。新教师上讲台前除了需要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外, 还必须通过学院教学委员会的试讲, 合格后才能正式讲课, 并且导师要跟踪听课。
2. 完善激励制度
把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利益挂钩。学校规定, 教学质量不良或教学工作量不够的教师不得晋升教师职称。教师岗位年终考核时, 如果教学质量和教学工作量综合评价不合格, 最多可以扣发30%的岗位津贴。对于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 我们设立了“优秀教学业绩奖”, 每两年评一次;另外每年还有“教学观摩奖”和“教学基本功比赛”等, 专为本科课堂教学设置。
3. 严格考试管理制度
考试成绩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体现, 从命题水平、试卷印刷、监考、阅卷、评分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加强考风建设, 狠抓考试纪律, 坚决制止考试作弊行为。其他还有高质量的教材选用、限制课堂规模等制度, 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它的建设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研究、改革、应用, 再研究、再改革、再应用, 切忌“用猛药, 动根本”, 在保证教学工作正常秩序的前提下,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 因地制宜, 找出几个突破口, 以点带面, 在教师和学生头脑中逐步树立起质量意识, 从而推动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和方式体系构成。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核心问题, 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新形势下, 为了全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 必须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制度保证。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参考文献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推荐阅读: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11-27
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11-28
质量监控体系构建10-15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评价体系08-29
教学质量活动体系06-20
教学质量体系08-26
教学质量保证体系07-08
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07-27
硕士教学质量体系08-28
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构建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