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24-10-20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通用8篇)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1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

谢青玉(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中牟 451450)

摘要: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的高职院校占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其中有82%的学校设立了旅游管理类相关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现阶段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实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 旅游管理 实践教学 构建

本文在总结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作用的基础上,以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目前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存在于教学内容、形式、条件、考核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基于此分析及对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进行梳理,主要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条件体系、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五个方面构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作用 1.1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够适应旅游服务业第一线需要的,掌握现阶段国际上有关旅游、外事、金融等知识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事实上整个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注重强化个体的旅游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而“第一线”的实现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使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学习与工作充分结合;最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规格相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实训条件和环境与企业实际条件和环境相对接。

1.2 实践教学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及延伸产业的发展,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要求其既要有丰富的理论又要懂得实践操作。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运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旅游实践教学本身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形成职业兴趣,也可以提高职业能力,实践过程中的有效管理对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增加实践经验都有很大的作用。这样就不难看出,实践教学对于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提高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起到很好的效果。

2、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的,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更晚,是在旅游业逐渐兴旺的近几年才陆续开设相关的专业,直到2011年才从经济贸易系分离出来,师资和办学能力都有待提高,造成目前旅游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实践教学的内容陈旧过时,以景区看一看,旅行社走一走为主,缺乏适应现阶段旅游需求的茶艺,调酒,才艺展示等求知性内容。第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旅游教研室的六位老师只有酒店实践教学经验,没有旅行社和景区的实践和顶岗经历,要上好相关课程很难。第三、实践教学的实训室及设施设备落后,客房和餐饮实训室无法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的需求。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实践教学基地几乎没有。第四、实践教学管理不规范性,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监督和考核机制。对学生的考核标准不统一,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践效果。

3、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

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典型模式主要有: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全面落实“合作办学”的模式,体现以能力为中心的“旅游能人模式”,面向市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杭州职技院旅管专业“面向就业”模式,他们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计划,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旅游管理系推出了面向就业的学生自主管理,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主动性和自学性,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等。

从总体上分析,这两所学校在办学方面最值得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办学借鉴和学习的是:

1、在办学理念上充分考虑到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

2、加强校内外的合作办学,发挥社会多方面的办学优势。

3、办学的一切出发点是面向社会市场需求,积极创造成办学条件。

4、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4、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分析 4.1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现状设置合适的实践教学目标

现阶段旅游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仅要有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具备实践能力和经验,因此,学院在制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根据旅游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也可以和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课程,并进及时修改和调整,每学期根据教学进度,安排1—2科核心实践课程,多方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技能和素质。增加《旅游线路设计》、《野外生存技巧》、《导游业务》、《旅行社计调服务》等课程的实践教学。

受学院招收的生源条件限制,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文化课素质比较薄弱,英语基础更低。虽然平时这些学生不爱学习,但他们的动手能力比较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以要求更高些,必要时我们可以与相关企业合作,采用“订单”培养方式,学院老师负责理论课程讲授,企业老师负责实践课程讲授,也可以选择或组织自己老师编写实训教材,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前沿性和科学性。

4.2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要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以及旅游人才所需的能力和知识结构相吻合。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可以通过入学教育和组织学生考察本地旅游线路的组合及线路上的景区(景点)、饭店等,使学生对本专业达到基本认知的目的;通过导游、旅行社管理和饭店管理实践模块对学生的专业基本操作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通过旅游礼仪与形体训练、市场营销和旅游资源调研使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扩展,提高其职业素质;最后通过专业顶岗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4.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体系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高素质的师资结构是培养合格的旅游管理应用性技术人才的必备条件。结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我们不仅要加强校内实训室的硬件建设,更重要的是提高相关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可以聘请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等经验丰富的一线服务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是现阶段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顶岗实践多以旅游饭店为主,旅游景区和旅行社较少,几乎没有,这就成为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最大“瓶颈”,我们必须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多与知名景区和旅行社沟通交流,建立产学研教育模式,形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比较稳定和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

4.4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教学,就必须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这是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的前提。如前所述,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没有相应的《实习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规范》和《实习大纲》等,每学年初安排本学期的实习科目,而且只有任课教师参与,缺少相关专业老师的参与和协调,使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现有的管理制度基础上修订和完善包括旅游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实训室管理办法、旅游实训考核办法等相关规定。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校外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学校一般不会派老师全程监控校外顶岗实践,这就造成许多问题无法及时妥善的处理。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采取的“6+6”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学生就业,但有一部分学生为了“完成”第一个“6”的集中顶岗实习,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多次出现工作失误,这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形象,不利于学校和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学院应当选派专业实践辅导老师在各实习单位进行顶岗锻炼,一方面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做好及时协调,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旅游行业的变化和人才需求,提高教学实践水平。4.5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具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改进功能、决策功能,而且也是考察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成果最有效的方法,并为实践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现有的校内实训的考核方式仅局限于专业辅导教师的笔试和实践考核,其他专业和实训老师并不参与,因为受到教师个人偏好和经历的影响,考核效果并不理想。如果能够让专业和实训老师、学生代表、企业代表参与到考核中,采取统一标准,集中考核,也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技能比赛代替考核,不仅让学生更加重视教学实践的操作训练,也让考核更加公正合理,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校外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要改变以往的以实习报告为主的终结性考评方式,让企业参与进来,校企共管教学过程,共监教学质量。

5、结语

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立足旅游行业的特点和本专业的性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以能力本位教育为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 苏小燕,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问题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 贾晓龙、蔡红胜,浅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0(5)下.[3] 唐烨、覃勤、黄娟,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浅析[J], 科协论坛,2009(9)下.[4] 喻琍贞,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0).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 Taki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Xie Qingyu(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Zhongmu, Henan 451450)Abstract: Vocational colleges which focus on cultivating technical talents take up 60% of the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And specialties related to tourism management are set up in 82% of those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Management is a specialty that puts much emphasis on practice, thereby, to consummat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of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s’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of talent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vocational colleges.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tourism management;practical teaching;construction 作者个人信息:

谢青玉,男,籍贯河南省内乡县,河南农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乡村旅游及农业经济、高职教育教学

联系电话:***,邮寄地址:河南中牟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邮编:451450,电子邮箱:xqywwy@126.com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

1. 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实践教学, 一般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试验、操作, 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包括生产劳动、专业劳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毕业论文 (设计) 等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掌握职业技能, 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 并促进良好职业习惯、职业道德的养成。

高职的培养目标, 着眼于培养应用型高级技能人才, 而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它强调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 掌握基础理论知识适度, 使学生成为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技术应用型人才。在高职教育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不仅授予学生知识与技术, 培养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可以影响人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作风。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养成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习惯。在实践教学的准备、观察、操作和完成后的总结分析的全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同时具备了科学精神, 因此, 实践教学是培养现代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

2.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实践教学不成体系、不科学、不完善

据调查,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按照课程进度安排的, 实习内容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之间互不衔接, 实习内容随意性较大;且涉及的专业技术面狭窄, 实习较果不明显。实习大纲中没有严格的考核标准, 而且大部分实习项目都是在校外进行, 学生通过实习体现不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落后

目前, 酒店管理专业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尤其是资金的限制, 使得现在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只能满足学生们到酒店去顶岗实习的要求, 不能满足同学们到“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或者“校内实习酒店”等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锻炼的需要。

2.3 校企合作模式不成熟, 校外实习效果欠佳

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这已达成社会共识。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 都采用了校企合作模式。但由于实习企业的经营利益所至, 不可能按照学校预先的实习计划来培养学生。因此, 各个酒店管理专业为了得到某些实习基地, 只能改变原有合理的实习计划, 导致学生实习的岗位单一, 层次较低, 致使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 学生对实习的满意度不高。在这样不科学的实习计划的指导下,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能力和学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导致人才培养达不到预期目标。

2.4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完善

实践教学管理机制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实践教学模式得以有效实施的保障。因为重视不够,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还停留在制订实训计划及组织实施上, 配套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还未能建立。

2.5“双师型”教师匮乏, 教师指导实践的能力较差

首先, 师资来源渠道单一。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师资来源, 一部分是所谓“半路出家”者, 即原有教师改变原来所学专业, 再通过进修与自修转向旅游专业者;另一部分是由我国高等旅游教育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师资主要从院校内部产生, 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师资队伍中有许多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旅游专业教育, 而更多的教师是没有从事旅游工作的实践经验, 缺少双师型教师。

其次, 教师职业素养缺乏。由于没有实践经验, 很多教师自身的旅游酒店行业职业素养也很缺乏, 这样的师资队伍, 要想培养出具有良好旅游酒店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

3.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 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 专业实践的具体目的既包括最基层服务技能的掌握, 更包括职业意识的培养, 行业、企业管理环境的熟悉, 对旅游业经营活动中人际关系的认识和对旅游行业实际管理活动一定的理论和经验。我们必须以此为指导,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3.1 实践教学环节及内容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按照人才培养目标, 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理论教学进程, 可以将实践教学划分为认知实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4个环节。我们必须在每个实践环节配备相应的实践内容和适合于能力训练的教学方法,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1) 专业认知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 就是要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 同时也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课程认识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新生进校时的入学教育以及专业课进行, 实习内容主要是到企业参观考察、专项任务实习。其中专项任务实习的时间的安排可以与黄金周一致, 也可以安排在暑假、寒假期间进行, 适应酒店等企业在旅游旺季对临时性人才的需要。

2) 基础技能训练

结合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安排基础技能训练内容。在教学资源允许的情况下, 每门课程都应安排适当课时的实践教学。如在《应用文写作》中安排旅游应用文写作练习, 在《计算机操作与应用》中安排计算机操作应用训练, 在《大学英语》与《饭店英语》中安排英语听说训练, 在《旅游营销》课程教学中安排市场调研、参与酒店营销方案策划等实验实训内容等。

3) 专业技能训练

在专业课的教学中, 安排专业技能训练。例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前厅服务技能训练和前厅管理技能训练;《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的餐饮服务技能及餐饮管理技能训练;《客房管理》课程中的客房服务技能及客房管理技能训练。通过专业技能训练, 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与本专业相关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

4)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安排综合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关键环节, 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性的实践能力训练。通过毕业实习, 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正确运用于专业实践, 从而巩固和充实理论知识, 进一步掌握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实习的内容应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全部课程进行综合性实际训练, 同时要求学生在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撰写理论性的毕业设计论文。

3.2 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 必须增加对实践性教学的投入, 认真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 使学校具备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 为学校的实验实习和生产、科研提供保障, 并为当地企业提供服务。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 并对其有效管理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内实训模块得以实现的前题。因此加快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就变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学校需要投入资金建立配套完善的“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 另一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成“校内实习酒店”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目前高职院校而言, 大多有校内招待所。这些招待所修建时间较早, 设施设备较为陈旧, 一般对外营业, 经营管理的所有权在学校。其实只要对这些招待所投入资金加以改造, 在硬件上使其符合星级酒店的标准, 并对外营业, 就完全可以使其成为最理想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改造资金来源一方面通过校内投资,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 例如与某些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吸引其投资。

“校内模拟仿真实训室”建成后, 除了应用在日常的教学中以外, 在平时还应开放, 让学生在业余时间也能进入自主练习。为加强管理, 应配置专门实验员对实训室进行管理, 对学生加以指导。“校内实习酒店”这样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后, 宜将其主要应用于日常的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实训目标的实现, 学校应自主经营和管理, 严格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实习时间和内容, 锻炼教师、培养学生, 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润回归教育经费用于基地的再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队伍应始终以学校干部和专业教师为主, 以优秀的旅游酒店专业学生为辅, 服务员全部都是技能学习阶段的实习学生。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 使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达到传统课堂上达不到的效果, 顺利实现由“理论———实践”到“理论———实践———理论———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2)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为学生提供良好校外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为一种资源利用方式, 鉴于其在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 已经成为解决校外实训基地的一种主要方式。为了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制定合作实施平台, 建立合作管理制度。可以由当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创立校企合作协会。吸纳旅游院校和愿意加入产学研合作的旅游企业, 为他们提供沟通合作的平台。

其次, 还应以学校的名义与合作单位签定合作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最后,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应兼顾学生和企业的需要。既要让学生能够轮岗实习, 在不同部门得到锻炼, 又要能与酒店对人力的需求相适应。因此, 在“周末”、“黄金周”等酒店经营高峰时段,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零星实习;较长时间的集中实习应尽可能安排在酒店经营的旺季;为了与合作企业保持良好的关系, 当在酒店临时需要增派大量服务员时, 即使小范围打乱教学安排, 也应为其提供增援。这些都需要在教务管理中适当增加对实践教学柔性控制来达到灵活的安排。

3.3 实践教学人才队伍

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要建立起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酒店管理专业师资队伍, 首先, 应增加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聘用条件和灵活的聘用制度, 吸引旅游实业界的优秀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 以补充在职教师经验不足、来源单一的缺陷。其次, 需要建立有效的师资培养制度。一方面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 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 并为其落实挂职锻炼后的相关待遇。另一方面, 应定期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的酒店管理学院学习进修。最后, 应引进和聘请国外、校外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兼职教师或开设讲座, 以博采众长, 提高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

3.4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与管理

首先, 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机构, 由专人负责来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其次, 应制定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计划, 实习计划中应包含直接关系到实习工作成效的实习总体安排、实习指导思想、任务, 考核方法、考核标准, 还有时间安排、实习企业、学生人数等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节安排。然后,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及培养要求, 制定系列、配套的实践教学、实习管理制度, 使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以保证实习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 严格实践教学考核管理, 强化学生对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丁宗胜.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探讨[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2]罗清德, 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高等旅游专科学校学报, 2005, (3) .

[3]董鸿安.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3) .

[4]刘洋.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环节实施效果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 2004, (5) .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3

摘要:因办学时间较短,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最大短板,在充分认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以职业胜任力为基础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胜任力

【中国分类号】G718

我国高职院校开设公共管理专业的时间教晚,专业名称也与本科院校有所不同,一般称为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除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外,更要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具体包括协调沟通能力、文案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但就目前状况来说,该专业毕业生大多不具备这些能力,导致求职就业时遭遇“冷对待”。导致该状况的肇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实践教学体系尚未构建与完善已成为主因。本文以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为个案,探究高职院校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

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于2006年开始招收公共事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截止2013年7月,已有5届200余名学生毕业。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看,65%学生进入企业,20%的学生自主创业,10%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进入政府组织和事业单位的学生仅为5%。这与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合,因此探究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专业发展的首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未能真正厘清实践教学的地位。由于受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仍把实践教学置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课时安排时,也设置了实践课时,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内容未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实践教学活动也流于形式,仅是安排学生去周边行政组织、社区、企业或事业单位参观或从事文件及报刊收发等办公室管理杂务,不能真正了解行政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管理工作中的流程和内容。

2.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教学任务繁重,影响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因我国缺乏培养公共事务管理专业高学位人才的机构,导致该专业师资队伍人数偏少,教学任务繁重,职称学历结构极不合理,“科班”出身的教师更少,转行的教师多,职称较低。目前开设该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依托于原工商管理专业、社会学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思政专业的师资,这些师资有一定的现代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但缺乏教育、卫生、环保、文化管理、市政管理等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在琼台师专公共事务管理专业中,专职教师仅有6人,其中行政管理专业1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人、工商管理专业1人、政治学专业1人,社会学专业2人,这6名教师承担了该专业绝大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因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受到很大影响。

3.缺乏实践教学设施和实习实训基地。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实践中,专业实训室作为重要的实践环节,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联系起来,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很大,但受制于資金、场地以及师资等条件,许多高职院校没能配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室,影响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相对缺乏,琼台师专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自招生以来,也建立了部分校外实习基地,但这些实习基地以临时性的居多,不能为学生提供长期而又稳定的实习机会,大部分学生都是依托自身资源或社会关系寻找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单位,部分学生甚至不参与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造成学生实习分散,教师监管难度大,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相对于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而言,校内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

二、构建以职业胜任力为基础的公共事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

1.做好职业胜任力为基础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准备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备,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提高专业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多渠道提高专业现有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使教师有机会去国内外学习,可派遣教师定期在政府组织、社会政府组织及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专业也可与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及企业开展横向项目研究;另一方面,可以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高校的教师、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既要重视数量,更要重视质量;可以采取互惠互利双赢的方式与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以及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

2.设置基于职业胜任素质的实践教学体系

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范畴;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含实践教学形式、地点、课程内容和方法等;实践教学体系的形式应该包括案例分析、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课程实验、课程教学实习、专业实践、咨询服务、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地点应涵盖校内外。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重点应着眼于提高专业技能、解决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及企业的的实际问题;就公共事务管理专业而言,学生专业技能应包括办公室管理、文档处理、沟通与协调、政策执行等。

3.实施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要遵循渐进式原则,不能急于求成。可采取理论—实践—理论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从第二学期开始,首先聘请校外专家或政府公务员给学生进行讲座,使学生了解政府组织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办公室管理、公务员招聘考核与管理、公共政策周期等知识;其次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调查主题不宜过于宽泛,应具体详细;再次,安排学生进行教育见习,可组织学生进入政府组织或行业单位,协助政府公务员或行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最后,安排学生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必须进入政府组织或行业单位,实习过程中要积累经验和素材,为就业打好基础。

4.反馈检验基于职业胜任力的实践教学效果

反馈检验工作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可在实践教学结束后,召开有政府公务员、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对学生见习、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的效果进行点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可将实践教学与毕业设计求职就业挂钩,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铁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1,6

2.邓俊英.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0

3.安轶超.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太愿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崔宁、李厚本.基于胜任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J].学理论,2010,24

简论高职院校法律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4

论文关键词 高职院校 法律教学体系 新型教学模式

法律基础课程,顾名思义,就是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方面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教给学生们基础法律知识的法制教育课程。因为这门课程比较枯燥单调,很难给学生们带去一种直观的印象,所以学生们普遍对法律课程不感兴趣,这就使得法律课程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何针对这一现状来完成法律教学的根本目标并提高教学水平,就成了我们广大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工作者们长期研究的课题。在结合分析了自己多年的法律教学经验和观摩教学成功先例,作者提出了构建新型法律教学体系的可靠方法,这种方法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法律素质、提高学生课程水平等方面都收到了突出的成效,同时它也是日益推广的教学改革的实际体现。一般来说,构建新型法律教学体系应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一、调动学生热情,教学模式从灌输型变为参与型

和许多类似的课程教学一样,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采用灌输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需一味吸收老师灌输的法律知识然后不加思考强行记忆即可,虽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饱含热情,但却无法响应地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致使课堂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教与学之间严重脱节,阻碍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基于这点,笔者提出了将灌输型课堂教学变为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方法,用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来吸引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法律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法律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参与程度,使学生们自发地学习法律课程内容,配合老师顺利完成教学基本任务。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反而由学生担任主体位置,老师仅仅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的方法手段来帮助学生们寻求正确的学习途径并能自主学习法律课程,有效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老师应该采用传统讲义和新式讨论方法相结合的基本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不再只注重法律课程内容的讲述,更注重的是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讨论过程和结果,不仅让学生们能完全吸收并巩固课堂所学的法律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能力、辩论能力,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老师在每堂课前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明确法律知识内容的各个重点难点所在,积极搜寻课外相关信息资料,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提出一个讨论的主题并规定好期限,按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划分成若干个讨论小组,让他们自行讨论最后给出一个统一的讨论结果。学生们发表完自己的观点以后,老师对其进行点评,评价时应该兼顾到客观性和情理性,要及时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并给予一定的表扬,最大程度上保持学生们学习法律的兴趣和热情。除此之外,可以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法律课程备课的过程中来,老师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带动学生自行备课,并一一写出表达自己见解的备课方案记录,然后由老师在课堂上挑选其中较优秀的几篇朗读传阅。

采用这种参与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从过去的课堂聆听者转变成参与者,既增强了学生们对法律课程教学的参与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又能达到包括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目标,可谓是一举多得,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在实际教学改革跟踪调查中得到明显数字依据支持的。

二、延伸教学空间,法律教师从书面型变为实际型

高职院校的法律课程教学,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点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将课本上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各种各样的生活纠纷问题。而过去的法律教学活动中老师花去较多的课堂时间来教授课本书面知识,却没有教给学生们如何在实际应用到这些知识,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些法律知识的,与法律课程教学的基本宗旨背道而驰。

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法律教学的实效性,使教学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们法律教师就要做出相应的转变,从过去那种书面型人才转变成实际型人才,利用自身的法律知识来帮助学生或其他同事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变言传为身教,可以更好地实现法律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法律教学工作者从书面型转变成实际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做起:一是定期开展学校职工和学生的法律知识咨询活动,免费提供相关服务;二是建立专业法律后勤保障小队,出现在每一个学校经营活动的合同签订现场,为其提供可靠的法律援助,避免学校在实际运行轨道发展中出现偏差;三是积极接受各种校内外人士的法律援助请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知识帮助;四是承担院校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法律培训教育工作职责,为他们的日常工作合法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做到上述几点,全面提高了法律教师的实际性,在给院校职工和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也受到了他们的爱戴,更有利于法律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法律教师将课本上的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是对老师法律能力的再一次锻炼,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讲授法律课程知识的专业性和说服力,学生在看到这些实际案例的时候也能对相关法律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结合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法律知识传授,学生们对老师的法律能力也就更加尊崇,显著地提升了法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高职院校对法律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就更深,给予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支持也就更大,对法律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三、强化教学实践,课堂教学从封闭型变为开放型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法律课程教学时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即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和课下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们对法律教学提不起兴趣,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也感觉到压力重重,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这种封闭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法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只有将其彻底打破并引用新型教学模式,才能全面保证法律教学的实效性。

为此,我们法律教学工作者就对开放型的教学模式倍加关注并进行有益探索,具体实施过程如下:首先,对学生的法律知识教学地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内部实验室,应该扩大到全社会,定期组织部分法律课程学生去法院去派出所去看守所进行旁听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于法律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次,应该促使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和当地的司法机关将现有的教学实践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为学校提供稳定的法律课程实践学习基地,这也是开放型实践教学模式的一大创新之处。

在建立了开放型的法律教学模式以后,给学生们带来了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活动,开创了法律教学的全新局面,受学生欢迎程度很高,构建的全面人才培养法律教学体系也已初步成型,给日后法律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学生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吸收了老师讲述的法律知识内容,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了解到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方面和途径,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能灵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法律规定的义务有个大致的了解,严格遵守法律去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成为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四、善用电子技术,讲课方法从单调型变为多样型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计算机技术已经在教学领域获得了普遍的应用,我们法律教学也要积极采用电子技术改变讲课方式,一改过去那种单调、枯燥的讲课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发展,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促使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在法律教学中应用到电子计算机技术,一般可以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一是对大量法律教师的课程备课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选出其中较全面较规范的几个方案再进一步地完善改进,最终制定出一个标准型的教案电子版并在法律教师队伍中传播,为大力推广特色型法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根据法律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制作出多媒体光盘以供法律教师教学时使用;三是针对法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较为复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理解的具体内容制作出直观的幻灯片,以便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们一个具体的印象,保证他们能够将这些法律课程内容牢牢地记忆在脑海之中,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法律课程学习。

使用多媒体电子技术辅助法律课程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方便了老师也造福了学生,不少应用先例都证明了它有不俗的作用效果,给法律教学指明了未来的发展道路。

五、结语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5

【摘要】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护理人才成长规律,实训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训练项目从单一到综合;以基本职业素养、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基于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不断优化实践内容,规范实践教学管理,细化实践教学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护理;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32-0099-02

护理界公认21世纪护理人才应具备的首要核心能力就是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对于高职护理教育而言,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以湖北省护理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行业、医院调研,明确护理岗位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并认真组织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为了科学定位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护理学院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教育集团,深入行业、医院调研,明确高职护理专业就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确定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护理功底、娴熟的专科护理技巧、规范的综合护理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及胜任一般护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二、构建实践教学框架体系

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强调“硬实践”,也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更强调知识运用,临床思维、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软实践”活动。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学总目标,明确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技能与素质目标,与行业专家一道构建五个模块、三个平台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总体框架。

1.五模块包括职业素养模块、基本护理技能模块、专科护理技能模块、综合护理技能模块、岗位职业能力模块

模块一:职业素养模块。护士的人文素质主要是通过医学软科学课程设置来培养的,为此,我们增加了人文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护理导论”“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与卫生法规”“护理人际沟通”等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实训与社会实践,通过该模块的训练,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初步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及积极的职业情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及伦理法律意识。

模块二:基本护理技能模块,包括基础护理、基础医学、健康评估等课程实训。通过该模块的实训,促进学生理解医学基础知识,初步建立理论联系实际及整体护理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医学直观思维及基本操作技能。

模块三:专科护理技能模块,包括急救护理,内、外、妇、儿、精神科护理等专业课程实训项目。根据各专科护理岗位特点,以工作任务或案例为载体,在仿真或真实的工作情境下完成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熟练掌握常用的专科护理技术,获得过程性知识,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

模块四:综合护理技能模块,包括10个综合实训项目。项目以案例为基础,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内、外、妇、儿等专科护理内容,案例由简单到复杂,由小综合到大综合。在学生学完了前期课程,顶岗实习前,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内模拟病房进行综合技能训练。首先小组讨论,分析案例,找出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然后制订护理措施,运用前期学习的单项护理技术,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单项护理技能,培养临床思维及形成整体护理的观念,为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块五:岗位职业能力模块,即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36周。制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明确各科室实习目标、时数、内容、考核要点。在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形成岗位职业能力,实现由护生到护士的过渡。

2.三平台包括校内实训、教学见习与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校内实训平台:按照“环境真实性、设备先进性、功能多样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原则,依据真实医院环境建成基础医学、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等五大实训区。购置一批先进教学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配备有危重病人监护急救仿真系统。除了加强实训平台硬件建设之外,还注重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在实训室墙壁悬挂护理职业道德名言名句、南丁格尔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事迹介绍、护士文明用语、护士服务忌语、护士行为礼仪守则、护理操作规程等宣传牌,以营造职业氛围,对学生进行职业熏陶。模块一、二、三、四均能在校内实训平台完成。

教学见习近平台:根据“三早一重”即“早接触、早了解、早融入,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别于第二学期与第三学期分别安排1周的集中见习。通过见习使学生了解医院文化、护理工作任务、工作模式,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专业知识,熟悉常见病的症状、护理常规。

校外实训平台:实习医院的等级越高,相对而言临床带教能力、操作的`规范程度及提供的实习岗位等综合能力越高。目前,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孝感市中心医院等30家三级甲等医院签订了实习协议,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的临床顶岗实践和学生的就业提供平台。

三、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为了提高实践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内容选取方面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以服务专业课程为目标,整合医学基础实训项目。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联合教研,明确基础医学与护理专业课之间的技能衔接点,按护理专业教学要求优化基础医学实训项目。二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优化实训项目。护理专业教学团队依托湖北省护理职业集团,对集团内24所医疗机构近3年护理操作的使用频次进行调研分析,删除过时的实训项目,引入临床新业务、新技术,丰富实训教学内容。同时还根据临床设备及耗材的更新,不断优化操作流程。三是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为中心,开发综合实训项目。综合实训项目以案例为基础,融基础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急救护理等专科护理内容于一体。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184个实训项目,2周临床见习和36周顶岗实习组成。逐步形成基本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综合护理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实现了护理能力的逐级提升,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四、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的“四级、三方、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四级、三方、多元“的考核评价体系。“四级”即:一级考核是课程学习中,每项操作学完后由小组长进行单项技能考核;二级考核是课程结业时由任课教师组织的小综合技能考核;三级考核是实习前培训后,由护理学院组织的综合技能考核;四级考核是实习结束毕业时由医院带教老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三方”即学生、学校、医院;“多元”指评价内容多元,包括知识、技能、安全、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及人文关怀理念等素质。

通过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实训项目的认真实施和系统的技能训练,学生技能水平有较大的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燕.护理综合技能[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 张静,张小芳.应用型护理高等职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护理研究,2016,30(10):3795-3798.

[3] 刘雪琴,孔卫丰.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81.

[4] 田玉风,陈泽新.从课程设置中看中美护士人文素质的差异[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31(10):75-76.

[5] 赵蓓.高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15(8):951-95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6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高职院校,研究

一、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 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是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的培养少不了实践教学的支撑, 而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太过于重视理论教学部分, 理论部分的课时大于实践教学部分的课时, 这是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做法。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部分, 更多的是要掌握实践部分, 要真正地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起来。高职院校目前的状况是把实践部分的时间压得太少了, 实践教学比重不足, 实践的地方太少。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表面, 要深入到实践当中去才有用。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所发生的一系列经济事项会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会计报表分析等等, 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资料, 让学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个全盘的了解, 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实践教学环节过于陈旧

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过于重视理论, 在进行实践环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忽略了, 比如说知识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目前很多会计方面的实践教学没有跟上最新的会计准则来进行, 在教学上, 由于实践教学环节落后, 导致很多学生出去以后不知道能做什么。再加上学生的书籍有很多都没有定期更新, 学生在学习实践环节的时候问题很多。在会计专业中, 很多东西都需要及时更新, 但很多指导教师都没有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到学生身上, 导致学生所学习的东西用不到实际工作中, 动手能力虽然有所提高, 但是所学习到的东西和社会不能接轨, 这样的学生显然是不合格的。很多高职院校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几年都不更新, 每届学生学习的内容都一样, 而社会在不断发展, 很多内容已经不适合了, 由于实践环节的陈旧, 导致了学生只会按照设定好的路线走, 缺乏主动精神, 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三) 师资力量不够

实践教学是一个非常强调能力的环节, 如果教师本身能力不够的话, 实践环节一定上不去。而要想学习好会计实践又是一个重中之重, 所以进行实践课程环节的教师能力一定要强, 最好是做过实际项目的教师, 但是目前很多高职的教师都是刚刚大学毕业, 自身能力不够, 如何去指导学生实践呢?而且最近几年会计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 教师自身一定要进行继续学习和充电, 对于实践知识一定要进行更新。

(四) 实践教学设备落后

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近年的扩招, 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校区面积和其他建设也增加了不少, 造成很多高职院校的资金不足。很多学校实验室的电脑都很是多年以前的产品, 一些用来进行实践教学的实验室也非常简陋, 校外的实训基地虽然挂牌, 但是形同虚设, 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实践教学设备的落后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应该要重视起来, 资金到底用在什么地方才是最合适和最有用的。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

(一) 基础会计方面的能力训练

这方面的能力培训是在《基础会计》的课程实习中进行的。《基础会计》是学生刚接触会计时的一门课程, 是为学生了解会计、掌握会计中的基本操作而设立的课程。在这门课程中重点要培养学生对会计的基本操作的规范化。因此, 在实践方面的选题上应该和企业相连, 选用一些真实的企业数据和实例, 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准备大量的原始凭证的仿真样品, 最好能收集大量真实的原始凭证, 以便学生辨别真伪, 这样学生才能和社会及企业真正接轨, 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在基础会计中主要培养的能力包括以下。

1. 珠算能力。

由于现在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太快, 很多学生只会用电脑而不会珠算, 而珠算能力是会计人员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技术。

2. 现金收支业务的处理。

这培养的主要是学生点钞能力及真伪钞的鉴别能力, 可以准备一些模拟的钞票让学生锻炼。

3. 独立鉴别、分析原始凭证的能力。

认知并能处理各种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尤其在工作中会碰到虚假的发票、单据等, 会计人员一定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把好原始凭证关。

4.

财产的清查盘点, 不能光停留在纸面的数字计算上, 一定要亲自去现场才行。

(二) 熟悉会计流程方面的能力训练

会计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对会计流程非常熟悉才行, 会计流程的熟悉主要是在《财务会计》的实习中, 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能力。

1. 手工方面的能力。

要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处理事物的一般流程, 要让学生了解企业会计的业务流程, 主要是通过个人来完成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 但是通过这种独立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会计的业务流程, 包括从建账开始经过凭证填制、账簿登记等业务处理, 对账, 财产清查, 期末处理, 会计报表编制等一系列的固定程序, 使每一位同学对账务处理的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分成几个小组来进行, 和企业内部一样进行会计的分岗位实习,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会计业务的流程,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 进一步体会职业的工作能力和对会计业务流程处理的理解。小组成员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进行更换岗位, 让每个学生都能熟悉一下各个岗位之间业务流程, 这个轮换进行, 实践的效果会比较好, 可以考量学生对不同岗位之间的理解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电算化方面的能力。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当中的必修内容, 也是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电算化和手工相比融入了很多财务软件的使用, 诸如用友和金蝶软件的操作, 可以把手工状态下的操作方式通过软件形式做一次。软件的操作相对手工操作来说, 对于会计专业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很多学生手工操作非常熟悉, 到了通过软件操作的时候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说软件界面看不懂, 功能菜单不知道在哪里等等。通过电算化方面的能力提高, 可以让学生不仅仅掌握传统的操作方式, 同时又掌握了软件操作的现代化操作方式。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掌握从手工转到自动的工作过程, 充分理解了两种不同方式的会计业务流程, 能够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实践知识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

三、高职院校应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备

(一) 校内的实验室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对校内的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加大投入, 不仅仅是配备的问题, 是要提高基础软硬件设备的配置和数量, 要和企业进行接轨, 同时要配合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教学。会计模拟实验室是学生在校内实践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最多的一个地方, 是培训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场所, 院校应该对这块加大投入, 把会计实践教学场所建设得更完善。会计实验室必须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手工的要配备手工的, 电算化的要装好各类软件。最基本的全套模拟手工操作的软硬件应该配置:工作台、电脑、投影仪、打印机、点钞机、装订机、每人一套完整的办公用具, 图章、各种账册、凭证、表格、报表耗材等。电算化需要配置比较好的电脑和相关的软件, 而且学生要每人一台电脑, 这样的实践教学才有意义, 还原了企业会计的真实场景, 通过这种真实的模拟环境可以更好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 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 教师的课堂也可以搬到这里来, 把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在一起。所以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一定要建立先进的实验室, 不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是很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

(二)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大部分高职院校不是没有实训基地, 而是有很多个实训基地, 但是真正用于实践教学的, 只有那么一两个。校外的实训基地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基地, 是让学生认识到岗位和社会的第一个关口。但是由于高职院校自身的不重视, 很多实训基地是空的, 虽然说是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但基本上没有学生去, 做了很多形式上的事情。同时很多企业不愿意接受会计类的实习, 因为会计工作的特殊性, 很多牵涉到企业的内部机密。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起来, 建立几个真正的能够为学生服务的校外基地,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学校要多方面联系各个相关单位, 包括提供一些资金支持、订单教育和就业支持等等这些互惠互利的政策来吸引一些企业加入到实践基地里来, 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好处, 学校要重点选择一批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 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 努力建立起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可以长期进行业务上的交流, 学生也可以有稳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严格、务实的企业化要求弥补校内试验实习的环境虚拟性的缺陷, 使学生充分领略到现实生活中的“职业化”要求的氛围。

四、总结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 不能一味搞建设、搞招生和搞形式, 要切实为学生进行服务, 考虑学生今后出去之后能做什么。本文只是借会计专业来谈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其实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建设也同样要引起重视, 希望高职院校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帮助他们在就业大军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李晓丹、杨丹华, 《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 《云南电大学报》, 2009.03

[2].冯华, 《会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 《中国成人教育》, 2010.23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7

【关键词】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各级政府的重视度提高,中职院校的学生人数及专业水平也在不断的完善。为了满足学生及人才培养计划等,各方面对中职院校的相关要求,中职院校逐渐把职业教育与实践内容紧密相连,为培养出新时代的社会人才进行相关研究并改进。

一、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的意义

我国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且实践教学过程存在着各种不足及缺漏情况,基于此,本研究中主要根据中职院校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促进院校专业体系构建及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首先,在教学体系研究过程中可完善相关指导人的教学理念,通过与各方沟通与交流实现有效的实践教学方式,促进本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其次,在设置课堂教学内容过程中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市场的需求设立各种前瞻性及科学性的教学科目。再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通过尝试不同的教学手段取得各种教学成果,满足学校及相关专业的发展需求。最后,在教学体系的研究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各方面需求,在满足教学要求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共同发展及进步。

二、中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中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出现各种教学内容穿插,即设立科目及教学项目过程中,因各种教学目标不明确情况,出现教学科目重叠及教学资源浪费情况。多数学生认为学校安排的相关教学内容无法满足相关专业知识水平的要求,中职院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多存在各种无实际意义的课堂实践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兴趣及专业特长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院因各方面条件不允许,或相关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课堂采取敷衍或随意安排现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采取理论指导为主的教学形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课本教学为主,忽视内容的实践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情况,局限于教室与校园教学中。并且多数中职院校由于资金等条件有限,相对减少学生的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因此旅游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多得不到相关设备及场所的支持。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支持,同时师资水平也成为一定的教学水平的重要支持。

三、中职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研究结果调查,学院在设立专业科目课程时,多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穿插,无章法无重点的情况较为多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根据本专业的实际特点及社会需求等情况,安排课程内容及教学重点等,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反馈等情况加以修改及调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与专业要求为根本,加强理论知识指导的同时还需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水平。

旅游管理专业相关指导老师在实际教学中,直接教学多于课外活动及实践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及能力均未得到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因加强与学生的积极沟通,通过对学生心理及课程特点的相互融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并通过课程设置改革满足教学要求。提高自身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加强与时代的接触,跟上时代的步伐及社会的需要,安排基本的实训部分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不仅可以安排短期校外培训,而且可通过校内实景模拟等课程完成。并且,中职院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各种基础设施与课程安排不配套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程内容进行合理调配,即积极利用已有的基础设备加强课程安排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与社会资源的沟通交流,安排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教学,强化其实践操作能力及与社会进行直接沟通交流的能力。

有效的改善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不仅可以提高中职院校的整体教学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教育竞争力。在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需经过有效的改革与完善,逐渐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完成教学目的的同时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慧,毛金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创新研究[J].北方经贸,2014,2(3):175-176.

[2]张玥娟.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1):128-131.

[3]吴丽霞.酒店餐饮管理实践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5(4):116-118.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篇8

摘要:从宏观社会文化、中观校园文化、微观专业文化出发,试图构建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力求提升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

关键词:创业文化体系;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

近几年,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更多的高职毕业生都开始尝试自己创业。据一大学生创业网站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96.4%的大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只有7%的学生有创业的行为。而在发达的国家中一般占20%至30%左右。这些数据说明,在我国,有自主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很多,但真正选择创业的学生却很少,创业成功率较低。在创业认同方面,根据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在上海的调研发现,在被调查的501名已经创业大学生中,只有23%的学生认为“社会文化支持、鼓励创业情况”是选择“满意”、“非常满意”,这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激发。在18477名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6%的大学生认为“全社会关注创业、鼓励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有6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的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还不够”,这两项均说明高校创业理念尚未形成,创业文化体系尚未建构。

一、创业文化的内涵

创业文化是关于创业意识形态、知识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和制度体系。创业文化也包含人们在追求财富、创造自身的价值、促进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意识和行为方式。它是一种与创业相关的特定的群体心理素质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氛围。高职院校的创业文化体系,从总体上看,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

(一)创业文化从宏观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

创业文化是指人们在创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精神风貌等文化规范的总和,是一种和创业相关的特定群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氛围。当前,国家鼓励特色创业,建设创新创业型的社会,这对学生未来的创业意愿起到一定的激励、引导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文化的熏陶,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愿,主动开展创业活动,提升学生整体的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的创业人才。同时也颠覆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意识、官本位等传统思想,引领积极向上的社会创业文化,这对全体师生树立敢于自主创业的思想意识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业文化从中观上讲是一种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是大学教育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树立,创业行为的产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的提高。在国家大力提倡创业教育的背景下,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要特别注重创业观、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完善创业教育的制度文化,开展创业文化活动,渗透创业教育的内容,组织一系列的特色创业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检验、实践。在浓郁的融合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有所提升。

(三)创业文化从微观上讲是一种专业文化

社会需要的创业型人才是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并行,人格魅力和学问修养并举,集知识、技能、综合素养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文化素养,更要具备不怕挫折的勇气和毅力、敢于开拓事业的愿望。在专业的课程教学中要融入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识,举办形式多样的模拟创业活动,采用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手段,在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创业倾向、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业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愿望。

“全球创业管理大师”拉里·法雷尔(LarryFarrell)指出:“培育充满活力的创新型经济,最重要的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出良好的创业文化,同时引导创业资金有序流动并培育越来越多的知识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构建以特色创业为主题,具有浓郁高职特色,凸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特征的,集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专业文化“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创业文化体系,提升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培养出新型的创新创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需要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创造力及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业文化是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激发人们投身于创业实践的文化,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创业文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同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我国先进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主阵地,在创新创业背景下,在高校建设创业文化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弥补传统教育缺陷的现实需要

高职院校培养传统技能型人才往往只局限在狭隘的“技术教育”上,其只注重工具性却往往忽视了目的性。“技术教育”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只是提供给学生一种工具,或是将学生培养成一种“工具”,却忽视了教育为促进人的自身全面发展与进步的最终目的。毋庸置疑,科学技术和人文素养的教育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必不可少,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培养的人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及深厚的人文情怀,进而使高职教育既适应社会的需要又符合育人的目的。

(三)是高职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目前高职学生个性特征普遍较强,表现在其自主意识、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上。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追求在最大程度上发展个性,实现自身价值。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许多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他们为拓展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空间,在夯实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同时,迫切希望能掌握一定的创业知识,了解创业相关的制度,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因此,对他们进行创业文化的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形势,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使毕业生具备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他们既可以去找合适的岗位就业,又能够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寻求更好的自我发展机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三、高职院校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路径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结构,有内在的,有外显的,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高职院校特色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是复杂的,它是金字塔型的,可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去研究,从宏观上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文化,从中观上构建特色创业的校园文化,从微观上构建融合创业理念的专业文化。

(一)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文化,引导高职生自主创业。人们在从事创业活动的背后,有一种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文化作为支撑,它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及其师生群体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的形成。创业文化是指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及其特定群体的创业理想及创业热情,提升创业能力和创业动力,鼓励并支持创业行为,为创业提供保障的价值观念、行为制度和环境氛围的统一体。它是一种不可超脱的社会力量,以其特定的方式使社会创业文化意识转化为高职生的创业意识,产生创业行为。因此,构建崇尚创业的社会“强势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观形成的基础。 发挥地方文化,弘扬特色创业精神。在温州的区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创业文化根源。自北宋以来,温州就形成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经过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的理性提炼,促进了区域商业文化的形成,成为温州人身上的文化基因。温州的区域文化中有提倡功利、重商、富民的传统,在市场经济的激发下,形成了人人讲创业、人人想做老板的创业精神。我院地处温州,学生身上大多“先天”具有创业的意识和梦想,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形成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追求以创业为自我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实现学生的创业梦想,将创业理念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在实践中升华成创业精神。

导入企业文化,形成特色创业文化氛围。很多靠艰苦创业起家的温州民营企业家是大学生的偶像,他们的创业经验更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活教材”。我校定期邀请红蜻蜓集团、森马集团、华盛集团、藤桥禽业等知名企业的民营企业家担任指导师,举办创业讲坛,在创业热潮中身经百战的“创业导师”与大学生们面对面沟通,“零距离”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浓郁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氛围。

运用媒体文化,形成特色创业意识。通过媒体对创业个体进行激励与表彰,树立创业的先锋及学习的典型。我院学生的创业事迹媒体报道颇多。我院学生水果玉米的种植、亲子农庄等创业事迹在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温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相继报道。我院创建了首个青年创业学院,开设创业培训班,设立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媒体弘扬创业精神,在学生中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形成创业意识和创业行为。

引用典型案例,激发特色创业兴趣。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引用上海海运学院的傅章强、中国农业大学的廖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学生谢文婷、上海大学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洪祺良等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尤其是淘宝网上唯一的皇冠级鸭舌卖家温州大学毕业生陈亮的典型案例。他们的成功能使学生形成崇尚创业的舆论氛围,增强自主创业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形成有助于创业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

(二)构建特色创业的校园文化,增强高职生的创业意识。构建具有创业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可以从硬环境支撑与软环境建设两方面着手。首先营造以创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创业理念,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宣传创业典型案例,特别选取身边的师生校友创业成功的案例,激起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欲望,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是提供支持创业、促进创业的物质条件。如加强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创业课程体系,丰富创业的实践环节。设立创业基金会,支持并鼓励师生的创新研究、技术开发和自主创业,设立创业园及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实现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营造以创业为导向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创建创业的标志性的人文景观,如设置校内外创业成功人士的宣传栏,在教学楼、实验楼悬挂创业教育标语条幅,毕业生创业的成功案例广为流传等,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使创业文化在校园内达到“宣传媒体中有,人文景观中有,师生意识中有,实际行动中有”,使创业文化充满校园。

建设“学习型”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创业教育需要一支“理实一体化”的教师,他们要具有渊博的创业文化知识、熟练的创业实践技能、持续的开拓创新能力、灵活的信息处理能力。这就需要高校创业教育教师是一位“学习型”的教师,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和实践体会,不断积累、储备、完善知识结构,真正完成从目前的“理论型”和“技能型”向“智能型”、“创新型”的师资转型。

设置凸显创业思想的课程体系。开设大学生创业、KAB创业教育等相关的课程,挖掘专业教学内容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因素,构建与创业教育相适应的内容体系。授课时我们对课堂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力争做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和创业素质的培养三者结合,把创业教育相关的内容渗透到教学中。在课程教学设计上重视职业技能与特色创业的整合、理论教育与职业实践的整合,探索出大学生特色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导师+项目+团队”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即在导师的专业指导下,学生以团队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开展专业创业。聘请企业专家、能工巧匠,开展创业项目的对接,指导学生特色创业的项目。通过该模式,我校培养出一批具有温州地方特色,凸显我院“农”字特色的新型创业型毕业生。

丰富学生校园创业的实践环节。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创业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这三大板块的教学作用。本校建立创业团队近40支,创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网商创业园,宠物医院、亲子农庄、经贸格子铺等创业实践场所,与温州喜得宝五金有限公司建立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构建起高职学生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丰富学生校园创业的实践环节,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快速转化。

(三)构建融合创业理念的专业文化,启发高职生的创业思路。改革传统的高职课堂教学,融合创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高职课堂的教学实效,提高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启发高职生的创业思路。课程教学中体现专业的教学理念,运用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校企合作等形式,积极扶持有创业倾向的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创业技能,实现学生创业,经营企业的最终目标。

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课程教学中融合创业理念、创业内容,把创业教育直接纳入专业知识的领域,将专业文化扩展为创业文化,形成融合创业文化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实践性教学活动,形成完整的创业文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受到启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采用创新的教学形式,构建创业文化课程结构,课程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合作学习、模拟实习、举办技能大赛、规划职业生涯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积极创建校内外创业实习基地、提供创业基金、创业贷款等,让学生在获得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创业理念的形成仅仅靠创业教育传授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应依托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通过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创业的实践中去。目前我院育人教育除课堂、实训室之外,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如举办“创意农园”、“都市农夫”、校园技能文化节、大学生创业论坛、创业计划书设计比赛、模拟公司组建等各种创业竞赛,创办大学生创业园、网商创业园、格子铺、亲子农庄等学生创业工作室,学校提供场地及师资的支持,让学生们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创业,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我们把它们作为一个创业培训的过程,采取主动的姿态,搭建创业教育的平台,改革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服务于社会和企业,将企业和社会的资源引进来,共同形成开放、和谐、对话的良性循环体系。

依托优秀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创业要取得成功,必须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参加企业活动,通过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活动,创建自己的产业孵化基地。定期邀请本地创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做专题讲座,给学生提供近距离接触企业家的机会,通过成功创业者的创业方法、创业过程、创业精神和创业法规等教育,启发学生的创业思路,调动他们的创业热情,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让学生对创业有真实的感悟,并获得一定的创业经验。

立足特色的地方文化。特色创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应力争把地方文化融入到创业文化中来,对地方典型的创业文化进行经验总结、分析、提升,将地方文化品牌引入专业教学中,找准结合点,把创业文化的构建和地方文化特色结合起来。如我院把温州人的创业精神这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地方文化融入到创业文化中,围绕温州区域文化特色展开课程的研究与探索,形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的创业文化品牌,增强文化的感召力,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树立创业理想,激发学生积极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上一篇:初二期末考试作文下一篇:中国餐桌离席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