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物流业

2024-08-13

台州物流业(共2篇)

台州物流业 篇1

1 台州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发展现状

1.1.1 现代物流企业逐步成长

台州市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术,流程再造和服务外包等创新模式;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新型物流企业迅速成长,拥有山鹰物流、陆通物流等第三方物流企业。截至到2012年底,台州市已获国家4A级物流企业4家,3A级物流企业10家,2A级物流企业4家。

1.1.2 基础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公路物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甬台温、上三、台金、诸永高速公路和国省道构成主要公路网,构建完善“四纵三横二连”的高速公路网,“六纵七横四疏港”的干线公路网及19条干线公路连接线的交通网络体系。水运和港口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沿海船舶规模不断扩大,运力结构朝船舶大型化、年轻化发展;港口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发展潜力巨大。铁路运输的战略地位显现。甬台温铁路贯穿我市东部沿海,是台州连接长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便捷通道,助推台州客货运输融入全国铁路运输体系。

1.1.3 物流市场逐渐成长

2012年,台州市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325.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0%;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358.22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09万标箱。港口开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为港口物流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存在的问题

1.2.1 多式联运体系尚未形成

台州市货物运输主要集中于公路。现有公路网络不够完善,整体路网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不足。货运场站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公、水、铁等多式联运体系尚未真正形成。

1.2.2 物流产业发展层次偏低

现有公路货运站场多数仍停留在单一的联托运站的功能层面,在包装、加工、物流咨询、仓储联运等服务方面没有拓展,与社会对现代物流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

1.2.3 物流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物流企业经营业务仍然以传统运输为主,面向社会提供的物流服务功能单一,管理水平和现代物流技术应用水平均较低,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物流企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上规模物流企业数量偏少,“低、小、散”现象仍存在。现代物流的理念尚未在我市生产、流通企业中普及,大部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严重,物流社会化程度不高,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物流业的力度还需加大。

2 物流业发展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

2.1 总体定位

立足比较优势,以特色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需求为导向,以物流市场(企业)培育为主线(体),突出发展重点,优化配置物流节点,加快建设港口型国际物流体系、多式联运型物流体系、大宗物资区域集散型物流体系和城乡商业配送服务体系,形成层次分明、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把台州建设成为浙东南地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

2.2 发展目标

(1)现代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比2010年再提高3个百分点,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第三、第四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

(2)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市域物流发展空间框架体系现雏形,主要物流节点布局初步形成“511+X”格局,即五大综合物流园区,十一个专业物流中心和若干个配送中心、农村站点等。规划期末,台州市物流园区、大麦屿港物流集聚区、葭沚现代物流功能聚集区、温岭市公路物流中心、台州湾循环产业物流中心、台州市瓯华医化物流中心、台州供销华联仓储中心等一批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对台州物流业发展产生重大带动引领作用。

(3)现代物流企业主体实力提高。重点培育若干家具有显著示范效应的重点物流企业,国家标准3A企业达到15家,4A企业达到5家,5A企业1家。

(4)现代物流技术支撑全国领先。建成流畅、功能齐全的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条形码(BC)、电子数据交换(EDI)、管理信息系统(MIS)、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普及和应用,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3 物流业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

3.1 发展方向

加快建设港口型国际物流体系、多式联运型物流体系、大宗物资区域集散型物流体系和城乡商业配送服务体系,加快构筑起以物流(园区)节点为依托、以物流平台为支撑、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层次分明、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辐射力强的现代物流空间布局体系,把台州建设成为浙东南地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城市。

3.2 发展路径

搭建两个平台。重点建设以电子身份认证、条形码技术、电子支付和电子数据交换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加大力度对海关、边检、海事、国税、出入境检验检疫、外经贸、港务等政府部门信息、社会企业信息、物流行业信息等多种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平台。依托沿海大开发,进一步完善公路、铁路网络,加快推进台州组合港开发和新机场建设,全面构建空港、海港、铁路货站、公路主枢纽货运站系统和货运通道网络、配送道路网络体系等方面构成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

构筑五大体系。货运配载和多式联运体系:完善运输网络,发展多式联运及全市范围的原材料、零配件的集中地和半成品、产成品的发散,为沿海产业带及海西经济区的内河和港口集装箱中转提供补给。港口国际物流体系:依托台州市物流园区、大麦屿港物流集聚区、台州头门港物流园区,完善海关查验、检验检疫、口岸直通、保税仓储、出口监管、国际货代和商务信息服务等功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发展流通型仓储业务及专业的供应商基地和区域分拨中心,依托台州头门港物流园区、台州湾循环经济物流中心、天天综合物流中心(葭沚物流园区内)、台州市金属物流中心和台州大石化物流园区等。城乡物流配送体系:以台州市域范围内制造企业生产资料的中转配送和城乡日用消费品销售、家电产品批发零售、农产品购销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等流通配送为重点。物流信息应用体系:引导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与第四方物流市场对接,为集装箱运输、小件快运及中小物流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布局三层次物流节点。加快布局形成以综合物流园区为核心、专业物流中心为骨干、配送中心和农村物流站点为基础的“511+X”物流发展空间框架体系。

加快培育重点企业。重点培育若干家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物流企业,争取引进若干家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国内大型综合物流企业总部或国际知名物流公司区域总部。

4 推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4.1 规划方面

加强全国性的物流园区总体规划与布局研究,使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与国家物流节点城市规划相衔接,同时为地方政府制定当地的物流园区规划提供指导,避免重复投资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物流园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

4.2 政策方面

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特许经营方式等进入物流业。规范物流业用水、用电价格。认真执行好商业用电价格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物流业用水与一般工业用水价格同价等政策。

4.3 要素保障方面

土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加强与服务业发展规划以及其他服务业各专项规划的衔接,优先对物流业项目用地进行规划预留。每年安排一定的土地指标用于列入省重点项目的物流项目。尽快出台物流用地出让方式改革方案,建议以工业仓储用地的基准地价为评估依据,由物流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以物流企业的经营资质、经营业绩、运营能力、资金实力、项目策划等要素进行综合评定,择优定向出让。

4.4 税费方面

对物流业实施结构性减税,加快物流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广。针对台州与周边部分城市税费不同而导致税源流失的现状,建议国家、省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台州这种新兴小城市的政策优惠,进一步降低相关税负。

摘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加快产业重组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和地区竞争力。台州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出要重点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总结现有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确物流业发展的总体定位和发展目标,并提出推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业,支撑体系,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宏.物流战略联盟的组建及运营管理[J].商业研究,2006,(4).

[2]王颖,周仁.构建现代企业物流战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台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思考 篇2

目前, 物资配送制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社会化流通体制和一种最为合理高效的现代化物流方式。其基本含义就是流通主体单位按照生产企业的要求和生产进程, 在流通据点对生产企业所需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进行配置、加工、备齐, 并按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定点、定时、定量送交生产企业。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压缩流通时间、降低流通费用, 实现生产企业少库存甚至“零库存”, 以降低社会生产的总成本。台州的制造业、小商品经济发达, 但长期以来, 由于“两头在外”的经济结构特点造成区域内的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物资短缺, 绝大部分依赖区外长距离调入供给。尤其近年来, 在发展过程中, 交通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产品运价居高, 制约着台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物流对于台州的经济发展而言, 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受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和观念落后与专业人员缺乏的"软约束"等因素的影响, 台州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明显滞后, 物流活动还处于低水平、粗放的阶段, 绝大多数还只是集中在传统的运输、仓储业务。台州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够, 特别是港口、多式联运和重要物流节点建设非常薄弱。为企业经营创造适宜的政策环境, 特别是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等几方面的政策尚未研究出台。据不完全统计, 台州的物流企业约500家, 但均为传统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他们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 仅仅提供简单的位移, 却没有提供增值服务; (2) 均为被动服务, 没有达到主动上门服务; (3) 物资物流实行的是人工控制, 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 (4) 无统一的服务标准; (5) 基本上侧重于点到点或线到线服务; (6) 单一的环节的管理, 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管理。所以说, 台州的物流企业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

随着09年甬台温铁路建成, 海陆空交通网络完善, 台州物流应向现代物流转型。根据台州市规划, 将修建甬台温铁路, 北起宁波, 南至温州, 接新建的温福铁路, 全长274公里, 途径宁波、奉化、宁海、三门、临海、台州市区、温岭和乐清等地, 是国家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沿海通道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北它将通过萧甬铁路连接杭州枢纽, 沟通粤东地区;通过金温线连接浙赣线, 向江西及华南、西南地区辐射。它对于形成沿海铁路快速通道、加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交流等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规划, 以甬台温铁路为依托, 路桥螺洋将新建台州市物流基地, 总面积2490多亩, 其中物流基地1940多亩。它将连接杭甬线、沪杭线、浙赣线和温福线, 主要承担台州对外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和甬台温地区间货物交流运输。台州进入这个黄金铁路网后, 将给物流业带来极好的机遇, 甬台温铁路货运的开通就将为台州产品走向全国提供巨大便利。因为与其他铁路相比, 甬台温铁路除了具有运能大、运价低、单位能耗少、全天候作业、安全性能好等特点外, 更大的特点是速度快, 这将在长距离的货运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此, 台州的物流业也将逐步实现从传统货运业向现代物流的成功转型。届时, 台州将打破没有铁路时公路、水路货运长期以来形成的格局。

二、对台州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1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物流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本保障物流业是一项投资大, 而投资回收期长的行业, 并且其社会效益明显高于企业自身的效益。因而, 政府应加强社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 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特别应明确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资主体地位。在今后若干年内, 国家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应继续加大投资, 除了公路、铁路等路网建设外。还应有选择地投资兴建一些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 包括各种运输站场设施、货物运输枢纽, 保证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畅通, 形成由线和节点组成的运输网络, 将能大大提高现有公路网和其他综合运输设施的利用效率。

2强化政府监督指导, 加强物流协会的作用。

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行业, 在目前法制建设上还不完善, 信誉化程度不高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导向作用, 强化政府的科学有效监管。在对物流发展作出规划和提出实施原则的同时注重物流的整合性、系统性、全局性和效益性, 与块状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及周边省市经济发展相结合, 编制好现代物流发展纲要和专项规划, 以指导行业的发展。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为物流发展提供保障, 进行协调和管理, 建立准入制度, 防止利用物流项目来圈地, 鼓励公平竞争, 关键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和推广应用、重点物流企业发展、现有物流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提供支持。此外还要充分发挥物流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加强内外上下联结。实行“政府宏观指导、企业规范经营、协会沟通协调”的政府、企业、协会“三位一体”的组织管理运行模式。利用行业物流协会联系广泛, 凝聚力强的特点和优势, 要切实把行业自律、行业信誉、行业规范的任务落在实处, 建立公开、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维护广大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在壮大物流协会力量的同时, 还要让更多的企业聚集在物流协会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物流整体竞争优势。发挥协会的智囊团和参谋部作用, 充分调动物流界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智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1]台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

上一篇:空客飞机下一篇:监控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