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模式论文

2024-06-13

台州模式论文(共7篇)

台州模式论文 篇1

本刊讯5月26日, 由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森赫模式高峰论坛”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

来自北京、天津、广州、合肥、哈尔滨以及俄罗斯、南非、澳大利亚等近200家台州商会会长、执行会长共聚森赫, 共话商会和森赫合作发展新模式。

中华时报浙江新闻总监万润龙、哈尔滨市工商联副主席刘晓梅、森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流、华夏基金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窦明明等分别做主题演讲。森赫电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和合作伙伴出席论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主席、北京台州商会会长罗晓明认为, 台州商会与森赫企业的实质性合作开启了“后商会时代”, 实现了商会工作的新突破, 促进了商会成员和协作单位的低成本沟通、高效率发展。

李东流认为, 森赫电梯与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形成紧密型战略合作关系, 顺应了中国商业模式的新变化, 促进了森赫电梯与台州优秀企业的资源共享, 有利于在市场开发、品牌组合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在此次论坛上, 森赫电梯同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同俄罗斯台州商会达成了合作协议, 同哈尔滨台州商会会长单位等签署了项目订单。据统计, 此次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同森赫电梯签下8000多万订单。

论坛期间, 华夏基金北京分公司窦明明副总经理在“时代转型——传统企业的迭代布局与投融资展望”的主题演讲中说, 森赫电梯与全球台州商会投资俱乐部的紧密型合作模式, 将对中国商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开创实业与商会协作、合作的新格局。

一种台州城中村农民安置的新模式 篇2

浙江省台州市作为中国股份合作制发源地,股份制经济和个体经济发达,依靠商贸市场和民营经济,农村迅速走上城市化之路。随着乡村用地逐渐被政府征用,村落慢慢被城市建成区包围形成城中村,两者用地彼此渗透交错,城中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题。现台州市城中村农民安置主要以1∶1返还宅基地自行建设面积相等的4层~6层“通天房”或“小康型”排屋或返还面积相等的“公寓”等留地安置为主安置。通天房特点是经济,周期短,归属明确,对外出租面积多,经济效益好,并且灵活性、实用性强,是农民建房最受欢迎的安置方式。

农民安置目标是迅速让农民转变成城市居民。农民安置是一项复合系统工程,关系到土地、农民生存保障、农民住宅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必须把各个关联因素复合叠加,分清主次,综合解决。因此农民安置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体系。我们尝试用复合居住街区思想指导农民安置社区建设,探索以上问题解决的可能性。

2 复合居住街区理论概念与特征

复合是指由几种相关的元素组成一个整体。“复合”一词本意是合在一起,结合起来,强调的是各种元素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整体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元素。“街区”即“block”,相当于我们城市“街坊”。街区基本上是由若干邻里构成,通过街道联系起来。邻里是一定自然地域范围、有着共同利益情感、归属感一定数量居住人们组成的共同体。本文认为,街道是个复合体,是空间的通道、交往的场所,经济的载体、居民生活的平台,街区就是各要素复合的有机整体。因此街区是由道路、边界划分的具有城市社会政治经济功能的单元区域,是城市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居民生活、工作及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复合居住街区是以居住为主的一种综合多样性的生活空间,通过街道把许多居住与工作生活有关的因素集合在一起,整合多种资源,形成的高效多功能居住社区,是一种合理的城市生活组织模式。其具有以下特征:1)紧凑整体性。复合居住街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以街道组织各项设施,其紧凑性体现在相对较高的建筑密度,紧密相关的各项设施和高效交通系统为特点,整合多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街区可持续发展。整体性强调社会、经济、环境整合,一方面从城市整体和区域的功能分工特点出发,将每一个街区作为城市一个子系统对待,街区居民日常生活过程与城市时间—空间结构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整体。另一方面要对街区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系统整合,这些要素之间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激发,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整体。2)多元复合性。复合居住街区强调各要素多维复合,各要素之间的互补,彼此相互支持,通过人的活动将居住和其他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结合在一起,体现在街区用地功能的混合布置,多维空间整合,交通多元立体,居住形态多样灵活,土地、产业经济与就业保障复合等。

3 复合居住街区成功实践——新世纪农民安置区建设

以台州新世纪农民安置社区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台州经济开发区西区,台州市商务区的南侧,平面长方形,大部分为农林用地,基地内有开发大道与水宁河十字交叉。基地地形较为平整,包含自然村落8个,农户2 000多户。场地内原农民一部分以耕种和渔牧业为主,另一部分从事个体生意、民营经济与企业生产活动。农房沿永宁河排开,以“间”为单位,其形式风格为“一间到顶”的通天房排屋。针对基地区位与现状,新世纪商城规划采用复合居住街区规划的规划理念,并采用立体街院空间组合模式解决商住矛盾,形成底商上住、外商内住的街坊布局模式,既能为进城农民提供居住空间,又能提供就业场所和机会。使进城农民转化为城市个体经营者,有持续的生活来源和稳定的社会地位。该规划是台州市解决农民安置带来的“城中村”现象的一次尝试。

3.1 新世纪农民安置社区紧凑整体性

新世纪农民安置社区采用街、巷、院的组织方法,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以“通天房”围合成的街坊为基本单元,结合街、巷的组织方式,使得社区交通网络与城市大系统有机连接,实现社区街坊系统与城市肌理的和谐统一。通过商业市场、产业经济、生活居住等功能在不同空间层次的复合配置,在缩短交通的同时促使各种因素在复合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之间互动与激发,产生“集聚效应”,带来效率的提高,形成紧凑、高效、有序的组织模式。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高密度复合社区的同时,绿色生态环境系统正越来越显示出多维度、多层次的多元化、立体化的复合。

3.2 新世纪农民安置街区多元复合性

复合居住街区多元复合性体现在用地功能复合、空间复合兼容、居住形态复合以及土地、产业与农民生存就业保障复合等,使社区作为城市微观空间结构具有复杂性和兼容性,同一空间中的各种职能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1)功能复合。

新世纪农民安置社区规划结合“绿轴”“水轴”及沿城市干道布局设置大型写字楼、综合批发市场、高层公寓、小高层住宅,功能也更加复合兼容,在这里,家庭加工产业、民营经济、村集体经济与城市产业链接成系统。

2)复合空间。

街坊空间有着公共性、开放性、展示性、步行可达性等多元复合,强化社区街道生活媒介,发挥它既是市场、工作场所,也是交往聚会的复合空间,多功能兼容。街区空间已从单一性到多元性,从同质到异质,多元复合形态发展。

3)居住形态复合。

在充分研究当地居民的生活与居住习惯,认为以“间”为单位的“通天房”是解决问题突破口,“通天房”围合的街坊,使每户都有临街的铺面,使商业价值实现最大化,同时利用街、巷、院组织新的生活空间,加强邻里之间的交往,创造赏心悦目的庭院、街巷景色,形成内外有别——底商上住、外商内住的安居形态与充满市井商业情趣的生活空间,也探索江南城镇传统肌理的现代化方式。居住形态丰富多样,东西向房临向主街或是大型商业设施,用更多的商机优势和良好的景观绿地弥补朝向的不足,或设计成单身公寓、SOHO等形式,与套房、排屋、跃层等多种形态并存,其中高层公寓主要用来市场开发,“通天房”安置失土农民,裙房用于市场与公共设施开发等,以适应不同业主、不同阶段人们的需求。同时延续了“前店后宅、下店上宅”传统居住习惯,街坊、四合院、黑瓦、灰墙体现浓郁的台州地方民居风格(见图1)。

4)土地、产业与农民生存就业保障复合。

农民安置社区不仅要分析研究物质空间,同时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就业和收入、社会组织重构等相关问题予以充分重视,平衡农民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城市利益。

首先保证农民的利益,让他们在失掉土地后能有持续的经济收入来源,能够有新的谋生条件。尽量保证1∶1比例按底商通天房返还农民,仅房租就能解决养老保障问题;

其次通过科学的集体资产尤其是土地“隐性资产”的股份化改造,将部分集体土地以资本金的形式入股,与村民投资结合,发展包括城市廉租屋业在内适宜的工商业及第三产业,如开商业连锁店、办乡镇工业、家族企业、租房,振兴服务业。村集体经济壮大,为村民承担了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同时村民还可以从集体经济得到不菲的年终分红。既发展乡村经济,又很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4 新世纪复合居住街区建设启示与意义

单纯的在郊区农民安置住宅区建设,并不能解决土地与城市问题,农民安置过程不仅是农民住宅建设,同时是调整城市产业结构、理顺村内土地产权、农村社会组织关系重组的过程。因此,农民安置社区应该结合区域经济与城市特色,统筹城乡,综合解决经济、人口、居住、农民生存保障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应该从社会、经济、物质空间多维复合的视野下,实施城乡一体化,通过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进行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相互作用,达到城乡融合的结果。这样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利于社区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生活环境的优化,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便于居民自治,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最大综合效益。

摘要:对台州农民安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庞杂的复合体本质,提出了复合居住街区的解决方法,并阐述其概念与特征,结合台州实例进行了论述,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维复合的视野下探索农民安置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农民安置,复合居住社区,特征

参考文献

[1]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李麟学.整合策略——城市住区重构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3]缪朴.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建筑,2004(5):46-49.

[4]邹颖,卞洪滨.对中国城市居住小区模式的思考[J].世界建筑,2000(5):21-23.

[5]赵民,赵蔚.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2003:12.

[6]范炜.城市居住用地区位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7]陈燕萍,卜蓉.对居住区交通规划指导模式的反思[J].建筑学报,2002(8):10-11.

台州模式论文 篇3

2015年12月19日上午, 2015中国 (台州) 农机展在台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展, 全国各地共有300多家企业参展。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超过2万m2, 共分农林机械、植保机械、喷雾器、园林机械、水泵等七大类。

除了本土的程阳机电、富士特公司、金湖机电、信溢机电等企业, 国内知名的东风集团、雷沃重工、华胜中天等企业也都前来参展, 这些企业都带来了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的最新研发成果。

据了解, 台州是“中国植保与清洗机械之都”“中国喷雾器之乡”“中国水泵之乡”, 目前拥有植保与清洗机械整机生产企业几百家, 约占全国整机生产企业数的25%, 零部件配套加工厂家近300家, 约占全国部件生产企业数的60%, 年总产值超百亿元。

台州故事 篇4

出租车在大雨中疾驰,跟司机聊着有的没的话语,随行的同事说,台州是土豪们的世界。向东横穿过黄岩便直抵椒江,南面便是路桥。3个区呈掎角之势,这是台州区域划分的一大特点,连接这3个区的地方多为农村和荒地,路途相对较长。所以说,预约别人办事总要先问清在哪个区,然后确定出发的时间。

台州,一座浙南小城,家家都是手工作坊,民营经济如此繁荣,从这里可以寻到答案。外界对台州最近的报道应该是年初温岭一家鞋厂的大火灾,而鞋业则是温岭的主打产业,就好像椒江的化工和家电,路桥的电焊机,黄岩的塑料和蜜桔,玉环的汽配和家具,仙居的工艺品,台州每个区每个县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产业,而且有着浓厚的地域特征。

中央空调行业也是如此,如今的不少经销商或者是安装公司老板,大都从10多年前就干起了家电行当,而后跟随时代的潮流,从空调逐步转到中央空调行业。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吃苦精神,搞维修、学技术、跑客户、访市场,数十年如一日,在市场上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以至于现在,这些老板们还是改不掉一个“坏”习惯,车的后备箱中总是储备着修空调的工具箱。靠这个吃饭立身的手艺,他们真是一点都不曾落下。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这些老板们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夫妻店”在台州如此之多,一开始令我有些吃惊。个体户、手工作坊等民营经济的发达,也造就了台州家族企业的盛行,不仅仅存在于中央空调行业,各行各业都有着这样的故事。暂且不去谈这种利弊模式,不单在台州,举目全国,“夫妻店”形式的小微企业不在少数。有不少人谈起,如何更好地发展壮大是摆在很多“夫妻店”面前的头道门槛。

2014年1季度以来,台州市经济持续走低,台州市统计局发文称已跌至浙江省第10名,这与2013年全年的第6名相比,下滑已然十分明显。在经济大环境持续低迷的情境之下,银行贷款不断地收紧,政府项目不断地紧缩,业内所有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家装市场,在品牌集中度如此之高的红海市场,其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

每一座城,每天都在发生很多的故事。但愿我能用粗拙的笔端为读者诸君呈现每个区域都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心情。

台州武术的历史寻绎 篇5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台州海阔山溟溟,云水长和岛屿青”。这分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与杜甫游台州的诗句。台州,古时属越地,就地理位置而言,台州三面环山,一面濒海,交通并不便利,而春夏之际,海上台风频发,气候十分暴烈。但是,山谷之民,石器所钟,水乡之民,舟楫为生。越族人素有的坚强聪颖,加上东晋永嘉南渡与宋代的靖康南渡,不少北方侨民迁徙聚族而居台州,移入了中原与齐鲁文化,“台州民性强悍,民不畏死”,(台州府志)“台州式的硬气”。(鲁迅语)台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成了台州人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尚武习武的传统民风。中华武术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事实上是带有鲜明文化特色,独一无二的华夏文化遗产。地方拳种起源于地方,是地方精神的物化,其拳理风格、技术特征都映射着地域文明的人文化成。地方拳种是组成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石。台州武术从台州独特的历史环境中走来,在其演绎过程中同样也浸淫着台州历史人文的发展烙印。以文化研究的视角,探索地方拳种的人文精神,基于科学发展的眼光,诠释并且弘扬地方拳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文明内涵,这不仅是武术传承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文化开发的它山之石。

2 分析

拳种源远流长,台州南拳璞玉待闺台州南拳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拳种,对它的源起、发展,在台州民间武林,有多种说法,但基本都归结认为发于黄岩宁溪山里。一说它源于明末张三丰,几经流变演绎,在台州生根发芽;又说它源自少林石峰派,由云游僧人传播至此。台州南拳的拳架技法,在几种版本的传说中,都一致认为是以黄岩宁溪山里的黑虎拳为基础的(台州民间武林称宁溪山里流传的黑虎拳为台州南拳的拳娘)。台州南拳确实曾在台州广为流传,并且现在还有流传,但却日渐式微,而对它的文化层面的研究,或者说对它带有文字解析的研究,却一直几近于零。台州地方武术家认为,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是在台州完成其军事武术名著《纪效新书》的,《纪效新书》十八卷本中拳经32式的套路图谱所绘的架势特点与黑虎拳多含横裆步的身法特点以及台州南拳高马硬桥讲究马弓步出拳的行拳风格十分相象。并由此判断戚继光是在参考了台州地方拳种后著拳经32势的。如果该设想成立,那由此引发的猜测想像,则可能会引起武术历史发展的轩然大波。众所周知,太极拳由于其招式缓慢均匀,用力讲究柔顺练达而成为当今流传最广的拳术,而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原是戚继光手下校尉,晚年退役回乡后造拳自娱,根据戚继光拳经32式,创造了陈式太极拳。虽然陈王廷独创了黏连推揉的行拳风格,但是32拳经中的29势,却是完完全全被借用的,不仅动作同出一辄,连招式名称也完全雷同。陈家沟地处中原,其拳法应属北方拳种特点,台州沿海一带的武术,属于南方拳种,招式特点是以拳法为主,身体多含胸拔背,发力讲究身如车轴,丹田吞吐、手桥圈拨等动作较多,步法以横裆步为主。从《纪效新书》的拳经图谱论之,戚继光的32势拳法,应该主要取材于台州沿海一带的武术。因为作为北方拳种,横裆步是十分少见的。而陈家沟太极的运动风格,与台州南拳却也十分相象。那么陈王廷学戚继光32势拳法创立陈式太极拳,戚继光采用台州沿海的拳法技巧,陈式太极又演化出杨、武、吴、孙等各家太极而终成华夏武学奇芭。这一切,都与台州有关,我们是否可以去推证,台州是太极架势的最早发源地呢?

老树久旱逢春,台州武术才抽新芽。在台州的拳文化发展过程中,黄岩宁溪,七里,都起到过很重要的传承作用。但是,现在台州南拳的少人问津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实。据笔者调查,在黄岩宁溪坦头村,50岁(男性)以上会台州南拳的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而目前的少年人、年轻人,基本都没有学过。笔者多年前曾专门对著名老拳师王日星老人进行了访谈,当时老先生80多岁,还在地里忙活割稻,确实辛苦一世,当问起对少年学拳的感想时,只是表示学拳确实有益于身体,说自己直到现在还能挑起100余斤的重担,都要感谢少年时学拳的功劳,老人在田埂当场给我打了一套黑虎拳,招招式式,康进有力。在问及现在是否有人向他学时,老人遗憾地说没了,第三代的孙子孙女都去外地打工了,没人学了。但老人说自己也常会被邀请出去表演,也曾有专门上门拜访的,住上一夜,学会一套拳或棍就走了的。在台州武林,宁溪山里的黑虎拳被尊称为拳娘,但是,却基本没有发展传播。原因是比较多的,村里年轻人少、学拳没用,还有交通不便,都是原因。台州国际文武学校,是全国第一流的武术学校,也是台州南拳的最重要的传播基地,台州武校创办二十多年来,已经培养了数十万名武术人才,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武术馆校,国际公认的中国十佳民办学校等荣誉。台州国际武术学校确实为台州武术的发展贡献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但是,台州国际武术学校只是对儿童少年进行招生学习的教育机构,并不是拳道研究传播的专门机构。目前台州尚无专业的武术研究机构,台州武功上未能引起主流足够重视。没有作为城市的特色文化加以推广。

中华和合文明源地,南太极拳横空出世:台州是中华和合文化的发源地,天台国清寺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祖庭。一千三百多年的禅宗文化沉淀,已经在世界生根发芽,每年日本韩国都回到台州朝宗礼佛,天台宗是是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与中华传统文化和合而生的第一个本土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不仅形成了独立发展的寺院经济,也建立起了体系完整的教义学说。天台山桐柏宫是道教南宗的祖庭。其创派祖师为天台人张伯端(984-1082)。张伯端所著《悟真篇》以道禅通融和先命后性为宗旨,提倡“三教合一”,其务实求真的教理内涵不仅奠定了道教南宗的理论基础,也在台州民众中深入人心。而天台寒山其人,则是和合文化在历史人物中的生动体现,和合二圣,导致了一代天子(顺治皇帝)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治国方略。佛宗道源之天台山,其核心文化正在于和合思想。台州学者认为天台和合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远播遐方,其内在原因就在于宗教的兴旺发达,不仅佛道共处、兼收并蓄,并且开宗立派,大家辈出。南太极拳是在台州南拳的基础上演练出来的,具有台州地方拳种重心较低,步伐稳健,动作工整,功架开展,刚劲有力,气沉丹田,发气催力,以力贯元,手法多变,利于短打的特点,也具有太极拳舒展大方,柔和敦厚,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阖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特点i。可以说,南太极具有太极之质朴敦柔,也有台州地方南拳的刚勇。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太极思想深入人心。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太极拳理讲究天人合一,人身是小太极,自然是大太极,两者须对应和谐,人应道法自然。台州武术家这样认为:太极拳自清代中期创拳以来,至近代已发展成陈、杨、吴、武、孙五大派系。但在现代,虽然参与练习的人众庞大,太极拳理却并没有发扬光大。太极拳也应该与时俱进。南太极拳是台州武功的最新成果,也是台州武术的集大成者。浸淫台州硬气精神并且深喑山海和合思想的台州地方拳种,有能力也有必要内化为台州城市的文化特质,促进社会文化的和谐建设。

3 结语

武术通过对自身的鞭挞以表达对和谐的诉求。武术的这种思维取向,对和谐社会的建设是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人们在世俗江湖中打拼的久了,身体,心理备受压力,很多人会因此沉沦,甚而崩溃。武术的康健、和谐、内省、刚强、超脱,是现代人久违了的精神品德。台州武术以武演道、由武入道,技道合一的体道模式,堪称中华和合文化之瑰宝,是现代人锻造和谐身心的灵丹妙药。海德格尔曾说过,林中有路,却多半突然消失在人迹杳无之处。佛宗道源之天台山,以和合文化名播遐迩,享誉世界。殊不知,台州武术的文化精神,也正是因为和合文化之浸淫。在竞争激烈又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武术的柔顺练达、质朴刚强是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文化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语境下,武术迎来了其现代发展的历史契机。但是,台州武术要获得社会的共鸣,必须要完成其自身文化的超越,台州武术期待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台州武术需要体育的精英、文化的精英、政治的精英、产业的精英等各行各业社会精英的广泛加入,共同发展。在西方推崇孔孟学说,中华和谐思想在世界范围弘扬,中国国力持续增长的历史时期,以康健精神诠释中华和谐思想的中华武术,必将荣登世界文明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参见台州文化史[Z].台州市社科联台州文史研究资料2010.11.

[2]吴志杰,王育平.和合本体论[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2).

[3]曾小月由技入道…论中国武术之体道思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7):54.

[4]徐昌文.南太极拳(修订本)[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1.

台州模式论文 篇6

近年来, 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努力寻求经济复苏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世界各国逐渐对发展低碳经济、调整能源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达成共识, 使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竞争的重要指标。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 其特点是通过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发展模式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适应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而碳金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一般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 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碳交易中介服务以及碳指标交易等。 (1)

随着全球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形成共识, “低碳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要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 几乎各个行业都面临着技术创新的挑战。低碳经济最终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温室气体的减排, 但在目前, 大部分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成本高昂, 远远低于市场追逐的基本回报率。在技术商业化尚不成熟, 而减排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 一方面除了政府采用传统的宏观调控政策促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之外, 另一方面就是要采用市场化的机制来引导私人资本投向低碳行业。

可见,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市场化问题和金融创新的问题, 而其中金融创新则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在此背景下, 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对, 把握市场机遇, 不断完善自身机制,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积极参与到国际碳金融市场的竞争中去。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 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一环, 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经验表明, 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 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只有充分引入市场机制, 利用那只看不见的手来引导资金的流动, 才能把资源合理的分配到低碳行业中来。

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发展低碳能源产业等朝阳产业, 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 而商业银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则起着集聚巨额资金、调剂资金余缺、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因此, 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必然会产生对商业银行产品或服务的新需求, 进而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产生对商业银行创新产品、服务的需求。商业银行投资低碳能源产业, 不仅促进了低碳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也会增加自身新的盈利增长点。

我国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势头对碳金融创新提出了迫切要求。但是由于发展时间有限, 国内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价值、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等尚不熟悉, 只有少数商业银行关注“碳金融”。从国际碳交易整体来看,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的业务仍然相对单一, 而且主要集中在产业下游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在相关衍生金融产品开发等领域, 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滞后。

二、台州医化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台州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合作企业诞生地, 是我国两大经济模式之一的“温台模式”的创始者。改革开放30年来, 台州从一个地理封闭、基础薄弱的农业地区, 到如今中国东南沿海的制造业新兴之城, 彰显了台州人敢于创新, 勇立潮头的实干和创业精神。但是, 台州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是不争的事实。

台州医化行业一直是台州主导产业之一, 2008年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51.9亿元, 同比增长18.3%。随着行业规模的扩大, 其对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而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居住环境要求却不断提高。两者形成尖锐矛盾。政府为此对医化行业进行整顿, 关闭了一大批治污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同时停止审批外沙、岩头医化企业的新项目, 从而导致医化行业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一方面医化行业为台州贡献了巨额利税以及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政府又面临着民众要求提高环境质量的强烈呼声及创建国家模范环保城市的双重压力。分析医化行业阻碍台州低碳经济发展的原因, 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首先, 台州医化行业对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产业层次低下造成的, 因此如何提高台州医化行业的产业层次实为避免台州环境污染的根本之道。从台州医化产业结构看, 大体上是化工———医药中间体———医药原料药——制剂这样一个体系。 (2) 其中化工、医药中间体及医药原料药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 而制剂的影响则较轻。医药中间体及医药原料药是台州的强项, 产量约占医化产品的50%, 而制剂则为台州的弱项, 仅占医化产品的7%。从减轻及控制污染的角度看, 台州医化产业需要向制剂及成品药转移。而制剂及成品药对设备要求较高, 投资额较大, 这就涉及到资金的供应问题。

其次, 医化基地的筹建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医化基地是医化企业集聚的载体, 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 将会影响医化基地的发展速度。以临海川南浙江医化基地为例, 由于缺少资金来源, 到目前为止, 园区尚未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及固体焚烧中心。由于环保体系未跟上, 医化企业无法向园区大规模转移, 园区内企业也无法向环保部门申报新项目, 导致园区发展相对偏慢。因此, 如何为企业筹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构成了医化行业发展的焦点之一。

三、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碳金融业务, 助推地方经济腾飞

总结上面几个问题, 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有义务支持台州医化行业布局的调整, 努力建立医化行业的投融资体系, 促进医化行业的基础建设及产业升级, 为台州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针对台州医化行业面临的问题, 金融银行需要兼顾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自身盈利的最佳结合, 适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支持台州低碳经济的发展, 促进台州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 金融创新可以从下几点着手:

1. 大力推进绿色信贷, 积极支持节能减排。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节能减排的安排部署, 不断修订和完善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信贷政策和措施, 运用信贷政策对资源进行导向, 引导医化企业加大先进技术的引进、节能项目等的推广。同时加强授信管理, 严格信贷投向。在发放信贷时, 严格执行绿色信贷机制, 严格信贷准入条件, 强化对信贷资金用途的审核与监测。加强贷后管理, 确保绿色信贷的用途。对于前期已投入环境不达标的医化企业和项目的信贷资金应加强风险监测。通过环保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整改规范, 或停止贷款支持, 并采取措施保护已发放的贷款。加大对新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信贷支持, 大力支持大陈岛风力发电项目、台州供水二期工程、黄岩生态填埋场、南洋科技太阳能薄膜项目、星星集团等项目。通过银团贷款增强绿色信贷实施力度, 提高绿色信贷资金实力。

2. 发行绿色经济债券或设立减排基金。

可由金融机构牵头发行, 专门将资金用于低碳经济项目贷款, 所募集的资金用于低碳环保行业基础建设以及大型减排项目的上马。严格审核企业的环保资格, 鼓励和支持符合低碳经济特点的企业和项目。同时出台优惠政策, 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绿色债券。

3. 建立台州地区污染物排放指标交易机制。

联合相关部门根据每户企业的规模、清洁技术、排污情况, 将排污总量指标, 分配到每户企业。规定配额指标可自由交易, 银行不可以向超额或不足的企业发放贷款。银行制定与单位排放量相应的单位信贷资金, 或根据企业使用配额指标计算最大信贷投放量, 按比例发放贷款, 遇有违规行为可暂停发放。对于企业中长期贷款, 银行可根据企业历史排放情况, 保守估计贷款期的排放总量。

4. 创新综合金融服务, 助推中小企业发展。

如推出清洁发展机制金融服务、提供CDM项目财务顾问服务等, 通过为低碳项目提供以清洁发展机制财务顾问业务为代表的投行业务, 以创新型的综合金融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通过参与清洁发展机制获得碳减排收益, 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加深业务合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后金融危机时代, 传统金融业务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和挑战, 而低碳经济将成为金融业新的赢利点, 也是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与实现自身盈利的最佳结合点和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重要契机。银行业只有展开创新和探索, 不断推出新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才能完成它所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和义务。

注释

1 杨志, 盛普.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3)

谈台州的生态城市雕塑 篇7

在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 雕塑扮演着重要角色, 好的作品能为一座城市增光添彩, 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 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我们冷静地思考当代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发现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台州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 对环境与生态破坏很大, 台州人们也越来越关心自己所生存的环境。我认为在台州打造宜居城市的过程中, 生态雕塑建设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它不仅可以改善和美化台州人居环境, 而且也能起到对市民的教育引导作用, 增强雕塑与市民的互动性, 真正实现城市雕塑对人的终极关怀。

一、台州城市雕塑建设的瓶颈

首先, 创作形式上缺少一个明确的方向性。台州城市雕塑建设经过多年发展, 虽然在质量和数量上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创新性还不够。虽然也从台州地域文化、地方风俗以及城市的历史出发等进行创作, 作品内容与形式也多种多样, 但较少新意, 主体性缺失, 不能让人们通过雕塑一下子就了解台州的城市特性, 给人印象不深, 雕塑缺乏明显的城市印记。

其次, 城市雕塑创作缺乏独创性。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关乎雕塑质量好坏的创作主体, 本身也存在问题。现在, 全国各城市邀请的雕塑创作主体 (雕塑家) , 基本上都是同一批国内知名雕塑家与评论家, 而这些雕塑家对各地城市的文化缺乏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因此在他们为各地创作的雕塑中, 城市个性就难以体现, 台州市也是如此。对于城市雕塑我们应当从“美化城市环境”的表象阶段上升到美学角度上来认识, 应当进一步注重作品与本土文化建设相结合。我们要抵制以“重塑城市文化”名义进行的泛雕塑建设, 扩大与长春、青岛、大同、北京等各地城市雕塑的差异程度。

第三, 城市雕塑建设缺乏前瞻性与时代性。目前台州的城市雕塑作品大多坐落于广场、公园、街道、酒店前, 基本上是先有建筑, 而后根据环境添加作品, 这样作品与环境的和谐性就会大打折扣。作品的地域性不强, 内容主题基本为纪念性或雕塑小品, 教育性较为明显, 缺乏平易近人、具有亲民互动、本土气息强的代表性作品, 人们对台州城市的荣誉感与亲情感难以增强。

二、生态雕塑的基本特性

生态雕塑是在当代生态文明观念下产生的一种雕塑创作方式, 体现了生态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共生、互融、统一。生态雕塑源于生态学理论, 是多元化的综合雕塑实体, 它将生态学、生态哲学等思想运用到雕塑领域。它是生态理念在雕塑领域的具体实践方式, 无论从材料还是技术上都是十分开放和灵活的。

(一) 生态雕塑设计的生态化

生态雕塑要求雕塑家具有强烈的生态观, 这种思想观念会为雕塑家提供全新的方向和切入点。生态雕塑与其他雕塑形式一样, 也要求雕塑作品构思巧妙、结构紧凑、雕塑语言强。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作品的生态特性, 更加贴近生活。雕塑家思考的重点因从过去对体量、色彩、空间、尺度以及与环境的适应性的关注, 转换到雕塑如何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上来, 所以在材料上要考虑可否利用废弃的旧物和再生材料, 制作过程中如何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以及对人体、环境的侵害。生态雕塑有着广阔的创作空间, 不仅仅局限在城市之中, 广场、公园、湖泊、草地、河滩, 都是创作者的领域。程连昆先生的作品《小岛的呼唤》, 是在聚星岛的一处山坡上, 利用岛内的奇花异草稍加处理, 设计出各种有趣的图形与草丛形成对比, 使山坡立刻变得生机勃勃, 趣味十足。在台州玉环的大鹿岛上, 洪世清教授因势造型, 利用海边礁石雕刻了99件海洋生物形象遍布海岛各处。海豚、海龟、螃蟹与海浪、船、人、岛, 构成了一幅幅静与动结合的美丽画面, 大鹿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真实写照, 是自然与思想、艺术的完美结合, 造就了优雅、诗情画意的自然生态景观雕塑。

(二) 生态雕塑材料的生态性

何为生态雕塑?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除了考虑雕塑内容的生态性外, 还应该注重材料的生态性。生态雕塑材料大致包括三类:一是自然界现成物, 如木材、泥土、水、沙石等, 创作者只要对这些天然材质进行雕琢与组合, 而不需改变材料原有的特性, 即可彰显材质的原始魅力。台湾雕塑家朱铭先生以木材、石刻、青铜三大材质创作的“太极”、“运动”、“人间”系列, 作品简练明快, 充分发挥了各种材质的特性, 创造出一批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佳作。二是生态环保材料, 如陶瓷、玻璃、金属、水泥、软雕塑等。这类材料已经过加工, 在雕塑选材时, 要首先选用环保低碳无污染的优质材料, 同时要严格控制在二次加工、生产时对环境及生态的影响与破坏。三是利用回收的废旧材料。这些被人们使用过并抛弃的“垃圾”、“破烂货”, 经艺术家的构思、整理和利用, 可变废为宝, 向公众传达强烈的环保理念。著名的西班牙建筑师高迪, 最具代表性的桂尔公园中的波浪形长凳, 在采用适合人体工程学的凹凸曲线造型的同时, 利用了各种废弃的碎瓷片、玻璃瓶、餐具等材质, 进行混合搭配拼贴后, 色彩活泼鲜艳, 整个广场明亮欢快, 与周围环境和谐一致。

(三) 生态雕塑中的人文精神

生态雕塑不仅关涉着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还关涉到精神领域。生态雕塑不仅要强调作品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还应注重人文精神的传达。好的雕塑不能只是表达艺术家自己的主张与意识, 在设计、选材、内容上要有鲜明的自然生态特征, 并引导民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获得人文关怀, 进而增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视与关心。约瑟夫·波伊斯的生态雕塑《7000棵橡树》, 创作活动历时5年, 他用一种具体的“超时间”载体——橡树, 唤起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其目的就是要用行动让人们知道环保是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对全世界的环保生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用生态雕塑塑造台州城市新精神

(一) 以生态雕塑的自然之美突显台州城市的自然性

回归自然是艺术永恒的主题, 现代城市居民远离自然, 迫切须求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因此, 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和艺术家应该顺应并满足民众的诉求。好的雕塑家善于从自然中寻找灵感, 发现自然界中的创作元素。亨利·摩尔从树根、石头、贝壳、骨骼等生物形体中寻找造型, 领悟空间、形态的虚实关系, 作品与环境浑然一体。雕塑《王与后》在自然环境中创造出和谐、自然、惬意的生态气息空间, 这使得生活在嘈杂的现代都市中的人们, 回归心灵的宁静、安详, 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台州作为海滨新城, 只有深入挖掘自己独特的自然资源与地方文化, 从台州的海洋文化、温岭石塘的石屋、黄岩的橘文化、三门的石窗、天台的山海文化、仙居的无骨花灯等地域文化特征中提取创作元素, 创作出具有台州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 才能打造出独特的台州城市雕塑。

(二) 以生态雕塑材料之美突显台州城市建设的环保性

生态雕塑在注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 合理的材料选择与技术运用也同样重要。生态雕塑的材料语言能准确地传达出雕塑家对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在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的阶段, 环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生态雕塑建设自然成为改变我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生态认识的又一途径。降低能耗, 使用低碳、环保材料, 废弃物、旧物的再利用等, 将为成雕塑家追求的方向。在比利时的春天艺术节, 每年五月份, 政府会邀请雕塑家到当地创作, 但有个条件就是必须使用当地的自然材料, 主题内容不限。作品完成后, 被安放在城市、公园、街道、树林、田野之中, 这是一个全开放性的生态雕塑创作, 地域性明显, 能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也要利用台州各个地方的特色产业材料进行创作, 创作出一批个性鲜明、地域特色强的环保性雕塑, 走出城市雕塑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台州特色产业, 如玉环的阀门、家具, 路桥的塑料、机电与小商品, 黄岩的模具, 临海的医药与户外休闲用品, 仙居的工艺品等等。加强台州本土生态材料的开发运用, 对台州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生态雕塑的精神之美突显台州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

面对物欲横流、道德观念多元的现代社会, 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 也要加强精神生活的建设。要思考艺术如何为人服务?如何解决出现的精神危机?艺术家创作的每一件艺术品, 要尽可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 为人们创作积极向上的精神产品, 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城市雕塑不应该仅仅是城市建设的附属品, 要改变人们对雕塑可有可无, 或认为雕塑只是城市、公园的装饰物, 对城市建设影响不大的肤浅认识。生态雕塑将更多地考虑人对作品的心理感受, 这种形态语言更为真实直观, 同时艺术家可以准确地传达自己的艺术主张, 实现作品与公众的对话、交流与互动。那瑞·沃德的《怒江巨像》构思来源于旧货市场的捕鱼器, 小船、旧木头、金属烟囱、铜鼓、家具、树脂玻璃、薄膜等, 直白地阐述着人与海洋的生态关系, 唤醒人们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伦敦加的夫海湾的“鸟巢”墙, 为各种海鸟开凿了大小不一的洞巢, 供鸟儿栖息。这幢特别制作的建筑体, 将人类和鸟儿区隔开, 保护了加的夫海湾的环境, 人与鸟和平共处。这类生态雕塑不仅用美的形式给人以美的感受, 更重要的是用它特有的语言形式向人们传达一种生态理念, 从而对环境和生态起到积极的保护作用, 有益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达到雕塑与环境的真正共赢。用生态雕塑形式, 积极挖掘台州的地域与人文文化, 使其符合人的视觉、心理和精神需求, 调节生活节奏, 使台州的城市雕塑作品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结语

台州城市建设完全可以以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为目标, 以生态雕塑创作为契机, 创作一批高质量的生态雕塑精品, 使之成为台州城市雕塑特色性的语言符号。我们应以生态雕塑为名片, 扩大台州文化在全国与世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为台州民众打造一个幸福、快乐、环保、低碳的生态和谐生活空间。

摘要:台州城市雕塑经过多年发展, 已经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目前, 生态环境问题已成全球的重要话题, 生态雕塑建设也将成为台州城市雕塑的新方向。用生态雕塑塑造台州城市新精神可分为以下三种:1.以生态雕塑的自然之美突显台州城市的自然性;2.以生态雕塑材料之美突显台州城市建设的环保性;3.以生态雕塑的精神之美突显台州城市建设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生态雕塑,台州,生态材料,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曦, 李湛东.生态设计新论——对生态设计的反思和再认识.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

[2]广林茂.生态雕塑.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6

[3]黄丹麾, 刘晓陶.生态雕塑的美学本质概论, 雕塑, 2006 (01)

上一篇: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下一篇:尝试性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