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发展(共12篇)
现代物流业发展 篇1
第六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2008中国物流企业年会在我省济南隆重举行, 这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有关部委对我省物流业的鼓励和支持。
山东是我国东部沿海省份之一, 陆地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3024公里, 辖17个市、140个县 (市、区) , 总人口9367万人。近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国家各部委以及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 山东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 大力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 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 全省生产总值完成25966亿元, 同比增长14.3%,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3212.2亿元, 同比增长2 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37亿元, 同比增长2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39亿元, 增长18.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675亿元, 增长23.5%。今年以来,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同全国一样, 基本面是好的, 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前三季度, 生产总值增长13.1%。1~10月份,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3%,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5%,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
在推进经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特别是近几年, 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部署要求, 把现代物流列入了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六个重点之一, 制定实施扶持政策,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物流资源, 积极推动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推动制造企业优化物流管理、开展物流业务外包, 推动工商携手发展第三方物流, 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 全省铁路总长3 3 4 8公里, 公路通车里程21.2万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4033公里;拥有机场9个, 沿海港口29处, 年货物吞吐量5.8亿吨, 其中青岛、烟台、日照港年吞吐量均超过1亿吨;通信光缆覆盖所有城乡, 宽带互联网用户超过500万;建成和在建物流园区67个, 等级货运站494个。二是物流企业发展迅猛。全省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达到5000多家, 其中, 山东中邮物流公司、山东交运集团、山东博远物流、山东盖家沟物流集团、山东佳怡物流公司、山东海丰国际航运集团有限公司、海尔物流公司等22户企业先后入选全国物流1 0 0强企业。三是物流信息化和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自动化立体仓库、电子标签分拣线、GPS配送车辆监控、专用叉车等先进物流装备和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 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运量19.54亿吨, 比上年增长16.98%, 今年1~10月又同比增长了24.04%。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多年来致力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在把握理论动态、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实践发展、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 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为提高我国物流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推动物流行业向专业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物流年会在我省召开, 为我们向先进省市区学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山东参加会议的同志一定要抓住机遇, 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和陆江会长的重要讲话, 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区的好经验、好做法,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努力开创全省物流发展的新局面。同时, 也诚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代表会后在山东多走走看看, 加强与山东企业的交流合作, 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摘要:“第六届中国物流企业家论坛暨2008中国物流企业年会”于12月4日在山东济南落下帷幕。回首2008, 变革与挑战成为所有与会者最为关心的话题。预测2009, 危机之下, 物流业将在这一轮反思中抓住机遇, 破茧而出。
现代物流业发展 篇2
为了学习借鉴德国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经验,加快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应德国巴伐利亚洲经济、交通和科技部的邀请,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和国际合作中心组团,部分省市发展改革委及一些物流企业的代表共19人,于2007年11月赴德国进行现代物流业的培训考察。在德期间,听取了慕尼黑高等专科学校和柏林科技大学对物流领域最新理论进展和在德国成功应用等情况的介绍,访问了德国联邦交通建设部和巴伐利亚州经济、基础设施、交通和科技部,考察了汉堡港、纽伦堡港、不来梅物流园区以及奥迪汽车物流、德莎物流公司、BLG物流中心等有关企业,对德国物流业发展的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现将有关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德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德国现代物流业从服务于制造业和国际贸易起步,依托高度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设施和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近年来保持了年均3%-7%的增长速度,远高于GDP年均1.3%的增速。目前物流业规模仅次于贸易和汽车工业,居第三位,产值达到2897亿欧元,企业数量达到6万家,吸纳就业人口500万,占就业人口的七分之一,并形成了DHL、德莎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产业构成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管理,发展到涵盖物流信息处理及软件开发、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咨询服务的众多领域,成为德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德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一是进一步巩固了德国作为制造业和贸易强国的地位。德国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和世界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现代物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改造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巩固了制造业和国际贸易保持强国的地位。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德国在欧盟的影响力。随着欧盟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德国作为欧洲的区位中心,通过发展物流业,承担了促进区域内商品顺畅流动、连通东西欧经贸交往的角色,在欧盟地区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显著增强。
(二)以物流园区为核心推动物流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德国高度重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发展物流园区,促进物流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德国的物流园区与周边交通干线连接,由统一的园区管理中心提供服务,吸引大量的物流企业和相关的贸易、制造业企业以及报关、维修、餐饮等配套服务企业进驻,为物流企业创造了良好的运营环境。如德国最早兴建的不来梅物流园区,集中建设了现代化的公路、铁路、水路(以下简称公、铁、水)联运和集装箱中转等设施,并为物流企业提供通讯、加油、维修、代理危险品检验等综合后勤服务,促进了一大批从事多式联运、统一配送和中转运输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形成了欧洲重要的物流中转基地。又如在德国第一大港口汉堡港附近,专门开辟了面积相当于港口面积两倍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各类物流企业,通过提供 1
统一的铁路和公路中转设施,满足各类企业中转和配送需要。同时,园区内物流企业提供的中转和拼箱等增值服务,也促进了汉堡港海运优势的充分发挥。
物流园区的发展,一是有利于物流企业充分竞争、加强协作,促进了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了规模效益。二是充分发挥物流公共基础设施的功能,避免了重复建设,节约了土地、资金等社会资源。三是提高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效率,促使公路运输逐步转移到铁路或航运,减少了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货物运输的集中也有利于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大幅减少了交通拥挤和汽车尾气排放对居民的影响。
(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无缝衔接
德国高度重视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在物流园区普遍建设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和转运设施,形成将传统的分散、独立的公、铁、水等运输资源有效整合的系统,实现铁路与港口、码头及公路场站的无缝对接,方便了货物的转运,降低了不同运输方式转换的成本和运营风险,为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灵活性创造了条件。如德国南部最大的铁、公、水联运综合物流园区纽伦堡物流园区,建有5300米水运岸线,与具有2000吨级船舶通航能力的莱茵河和多瑙河相连,拥有35公里铁路专用线,每天开行6趟专列直达汉堡港,具备公、铁、水转运的条件。每年由铁路到公路的集装箱转运量15.5 万箱,铁路到水运的集装箱转运量3.5万箱,园区年吞吐货物1000万吨左右。园区开辟专门的转运作业区域,采用龙门吊、铁路搬道器等设施,实行货物分类定点高效管理,使货物搬倒转运平均只需10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物流中转效率。
(四)物流产业定位与分工更趋明确
德国物流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专业化的发展过程,逐步从流通和制造业中分离外包,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传统的交通、仓储资源,形成独立产业类型,专业物流以及物流咨询与增值服务等多个物流行业已经初具规模。
在为制造业服务的专业物流领域,德国第三大物流公司德莎物流集团公司在全球设立了265个分公司或办事处,通过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全球性生产商的产品和原料供应提供第三方服务。德莎公司2006年总产值31亿欧元,拥有仓储面积100万平方米,车辆7300辆,员工人数15000人。只要客户提出需求信息,德莎公司即可完成从车间、发货港口、航运、终点港口、中转仓库、分拣、仓储、分箱陆运、用户的全程一条龙服务。
在为商贸业服务的专业物流领域,德国著名的销售连锁商TCHIBO公司将物流业务外包,由BLG公司通过在全国5个物流园区设立的配送分拨中心,承担TCHIBO公司在全德的商品配送和产品回收业务。BLG公司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采用多种物流数控设备,为TCHIBO公司的分销网点和订货用户提供门对门的货物配送服务。一个分拨中心可以满足半径200公里范围内地区的配送需要,一般24小时就可将客户所订购货物送达。
(五)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德国将物流业定位为高技术产业,高度重视物流技术创新和物流基础研究,鼓励将JIT(Just In Time)、JIS(Just In Sequence)、SMI(Suppler Managed Inventory)、精细物流、闭环物流等先进方法论运用于生产,在大型建筑等项目中创新和应用新的物流方法,支持物流流程设计和物流管理咨询服务等专业管理服务发展。
如在德国柏林的波兹坦广场建设中,通过充分运用物流规划和策略管理,成功的解决了城市中心开展大型基建工程影响交通和环境的问题,同时加强了对建设物资的监控和管理,满足了复杂、多变的施工物流需要,大大提高了建设速度,原计划13年建成的项目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
(六)物流标准化、信息化水平高
德国重视推广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物品无论是进入工厂、商店、建筑工地或仓库、码头、配送中心,都是通过集装单元、托盘和各种装卸搬运、输送机械,以及专用车辆等实现,由于标准统一,这些工具和设施在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可以通用,加上配备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物流效率显著提高,物流费用大幅降低。如德莎公司通过按照欧洲标准设置货架和托盘,统一纳入德莎总部的计算机管理,应用无限射频技术对托盘条形码扫描,在欧洲甚至全球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查询客户委托货物的准确位置和所处状态。
二、德国政府扶持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规划引导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将物流业与汽车制造、生物与基因技术等产业一同定位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从联邦政府、州政府,以及市政府都分别在制定本地区的物流发展规划。目前联邦交通部设立了货运与物流局,正在制订德国物流总体规划方案(Master Plan),计划于2008年夏季提交德国议会讨论后发布,规划提出进一步增强德国作为生产和物流基地地位、提高物流系统总体效益的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加强物流培训与资格认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市场环境等任务,提出加大经济资助、环境保护、推进市场化等措施。德国各州政府从1992年开始研究提出物流园区规划,在全国先后规划了44个物流中心及转运中心,目前已有35个投入运营。合理的规划使物流中心形成网络,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围绕着规划中的物流中心,积极做好选址、征地工作,并负责物流中心地面以下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连通物流中心的道路、铁路的建设;同时通过政策调整引导企业从事专业物流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二)多种方式加大投入
德国政府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投入,加强公路、铁路、港口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在物流基础设施的网络化。政府对一些重要的园区周边铁路和公路干线进行投资建设,执行免费通行政策;政府资助园区建立公铁联运中转站,资助比例可高达投资总额的80%;园区内的水、电、排水设施等建设也
可获得政府资助,资助比例达到物流园区建设资金的10%到13%。如不来梅物流园区,联邦和州政府共投资6.5亿欧元,建设8公里高速公路直接连接邻近的交通主干线;政府还重点资助园区内铁路专用线、集装箱等多式联运节点项目。又如汉堡港,汉堡市政府从1986年至2005年,投资约9亿欧元开展港口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供土地政策支持
德国联邦州政府加强对规划确定的物流园区的土地支持,促进对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减少物流业分散发展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德国政府对一些重要物流园区的土地无偿提供,如巴伐利亚州纽伦堡物流园区,州政府一次性无偿划拨800万平方米土地给港口集团公司,在限定用途的前提下,划拨土地由公司实行自主经营,逐步开发,吸引了本地区各类物流企业集中经营发展。再如不来梅物流园区,由不来梅州政府和当地市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参股物流园区开发公司,并主导整体规划和分期开发。
(四)积极推广先进物流技术
德国政府高度重视推广最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积极推进信息化和标准化发展。政府对物流研究和咨询给予扶持,资助重大研究项目,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研发适用的物流技术和装备。如联合奥地利政府,对火车重载滚装运输进行研究和扶持。同时,政府还积极推进物流设施的标准化。针对基础设施、装备制定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例如统一托盘标准、车辆承载标准、物品条形码标准等,保证物流活动的顺利进行;针对安全和环境制定的强制性标准,如清洁空气法、综合环境责任法等;支持行业协会对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制定相关行业标准,指定物流用语标准、物流从业人员资格标准等。
(五)重视物流人才培养
德国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很多高等专科大学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专门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如在柏林科技大学设立物流专业,在每年培养250名物流专业毕业生的同时,还为物流企业在职人员提供供应链管理、先进物流技术等方面的物流培训。德国政府注重加强物流教育推广工作,如组织物流企业向公众的开放日活动(Open Days),鼓励建立普及物流知识的网站等。
三、对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几点启示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作为崛起中的国际制造业中心和国际贸易大国,我国社会各界对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物流业发展严重滞后,较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难以满足制造业、商贸业和国际贸易领域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要积极学习德国等先进国家将物流业定位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服务产业,借鉴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的做法,重视并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二)加强发展规划的制定
现代物流业规划是指导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防止一哄而上和重复建设,国家要抓紧编制下发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各省要根据本省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尽快编制本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共同推动物流业发展。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投融资政策以及土地、价格、税收政策,研究运用财政和信贷手段加大对一些重要物流项目的资金支持,带动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对于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于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要适当安排投资,以财政补助、资本金注入、土地入股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四)重视物流园区发展
我国的物流设施普遍由物流企业分头建设,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园区,规模小、能力不足,而且严重浪费土地和运输资源。要重视物流园区发展,充分发挥园区在节约土地、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方面的作用,合理规划,理性发展。各省市政府要制定本地区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在重要 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建设一批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物流园区,吸引分散的物流企业进驻,发挥产业集聚的规模效益。
(五)加快多式联运发展
我国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由于行业管理体制分割等原因,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运输资源浪费严重。要加快现有港口、铁路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间的联运设施建设,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运输方式以上的转运设施,解决货运过程中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连接,促进物流设施配套运行,提高物流效率。
(六)提高物流技术和标准化水平
要加大对物流新技术、装备等领域基础性研究的投入,加强物流新技术的自主研发,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加强国际交流,把握国际物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加大物流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水平,推动我国物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对现有仓储、转运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的物流设施和设备。推广托盘国家标准,支持专业化企业在全国建设托盘共用系统,开展托盘的租赁回收业务,鼓励生产、商贸企业使用标准化托盘。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 篇3
关键词:现代物流 ;区域经济;运作模式
Modern logistics service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modern logistics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reg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mode ar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Meanwhile, to the status quo of China in modern logistics environment, our country develops modern logistic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ecessity.
Keywords: modern logistics; reg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mode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物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业化进程中最为经济合理的综合服务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得以迅速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全国兴起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热潮。如何认识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或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首要问题,它将直接影响人们对现代物流业的重视和投入程度,也将关系到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水平。
1.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的概念及联系
1.1现代物流的定义
现代物流(modern times 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商品流动过朗读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专业化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于商品代码、数据库的建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运输网络合理化和销售网络系统化的基础上,整个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阶段;三是专业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企业为精干主业,提高效率,逐渐把物流配送业务交由专业的物流企业去做。第三方物流能够发挥集约化、专业化的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合理化,从而节约流通费用,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仓储现代化表现为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组织起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运输的现代化则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传统上,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但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集成在一起,实现了三流合一。
1.2区域经济的定义
区域经济(regional economy) 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
2. 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1现代物流业运用到区域经济中的发展趋势
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优化生产力布局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地区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严重,东部、中部、西部产业相近系数高达0.95左右。规模形不成,厂商生产和销售成本高,消费者购买价格高,可谓两者俱损。因此,各地区应依托资源优势从事生产和经营,形成区域间合理分工和协作,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贸易发展奠定交易基础。而地区分工造成的生产区域化与消费全球化矛盾则通过现代物流业得以解决。这样,不仅使各地区和企业避免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造成的盲目竞争,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使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现代物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好属于需要大力发展的第三产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及地位。既增加了第三产业的绝对数量,还提高了第三产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比重,从而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繁荣区域经济。现代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潜在需求巨大,相对传统的物流业,它属于产业的优化升级。现代经济发展对高质量、高效率物流服务的需求,将使传统物流业获得新的业务拓展领域,变单纯的仓储货运为现代物流,提高附加值,走出新路。
2.2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目前,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欧洲、新加坡等国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把综合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的效益。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物流业的发展又将推动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现代物流业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传统的物流运作方式下,企业各自搞物流,形不成经济规模,造成采购成本高,人员和运力利用率低。现代物流业通过集中采购、集中运输、集中储存、集中管理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可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极大地提高人员和车辆、仓库等物流设备和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减少企业物流支出,提高经济效益。现代物流业是现阶段实施港区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在港口(包括海港、内河港、空港)与保税区合作中,依托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区的保税仓储、加工贸易、国际中转贸易功能,发展现代物流业,使港口的优势和保税区优势得以互补,为实现港区一体化创造有效的途径,因此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直接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
3.結束语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将引起经济的重大飞跃,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区内物流资源的整合及优化配置,提高物流企业经营效率,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缩短与周边地区和先进区县的差距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最终也会对房地产的开发形成新的需求,以商业房地产开发带动住宅房地产的建设。然而,上述这一切都必须立足于对现代物流业的大力发展。可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确对区域经济有着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道立,龚国华,罗奇.物流和供应链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 王之泰. 现代物流管理[M]. 中国工人出版社, 2002.3
[3] 丁俊发. 物流技术[M].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6
[4] 郝雪生.现代物流管理案例 [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9
[5] 高雷.企业物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现代物流业发展 篇4
1.1 区位优势
张家口地处河北省北部, 东与辽宁省交界, 南与京津相邻, 西与山西省紧依, 北与内蒙古接壤, 也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门户。随着时间推移, 它将成为东临渤海湾出海口, 西通内蒙、甘肃、青藏高原和俄罗斯, 南引中原腹地, 北接大东北、朝鲜口岸的交通枢纽, 成为北方最大的陆路码头和现代物流中心。
1.2 生态优势
张家口拥有丰富的土地、草原资源, 为发展农牧业和特色经济作物提供了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目前, 畜牧业、错季蔬菜、杂粮、葡萄、马铃薯、杏扁等产业已初具规模, 成为京津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尤其是畜牧业、奶业发展潜力巨大, 前景广阔。
1.3 资源优势
一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探明矿藏近60种, 其中钛、钒储量居全国第2位, 开发价值很大;二是电力资源潜力巨大。张家口是河北省产煤大市, 坝上地区风能资源丰富, 极具开发价值。在资源紧缺的今天, 这一优势无可限量;三是土地资源丰富, 全市有6万余平方公里的面积。
1.4 交通优势
张家口, 素有“陆路商埠”、“旱码头”之称, 是近代以来国内物流产业的重要地区。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宣大、京张、丹拉、张石、张承等高速公路, 和已有的国道、铁路形成的多种交通运输网络, 使张家口具备了建设辐射晋西北市场、对接北京、连接欧亚国际市场的重要物流中心和陆路口岸的条件, 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确立了交通枢纽优势。
2 制约张家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因素
2.1 相关企业缺乏现代意识, 经营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一是观念滞后, 企业缺乏竞争意识, 现代经营理念尚待确立;二是现有营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缺少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物流人才和第三方物流设计与管理人才;三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企业服务欠规范, 难以提供适应现代社会的、规范化的物流服务;四是物流活动领域分散, 亟待建立高效运作的现代物流体系。
2.2 服务方式原始, 缺乏竞争实力
一是服务方式原始, 仅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 现代增值型、全能型服务, 尚处缺位状态;二是服务层次较低, 现代物流体系中, 物流设计、全程物流等高层次服务的缺项, 降低了物流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三是各类物流企业自成体系, 尚未形成网络化营销格局, 因而缺乏竞争实力。
2.3 物流信息不畅, 系统建设滞后
一是现有物流企业的管理和手段落后, 大多企业未建立诸如物流信息管理、电子数据交换和货物跟踪系统, 不能适应信息时代大流量物流数据、信息交换与处理的客观要求, 因而难以融入现代电子商务介入的物流运作体系;二是缺乏能满足全社会需要的物流信息平台, 需求与服务信息不能实现共享。
2.4 作业效率不高, 缺乏规模效益
物流业整体作业效率、运输装备种类单一、运输方式缺乏协同、运输装备标准各异等问题最为突出, 影响了张家口物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相关运营指标的提升。
此外, 现有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 缺乏现代物流应有的大规模、宽覆盖的运营能力;仓储与运输设施集中于少数几类营销企业。这种态势, 难以适应现代物流多元化、跨行业、高效益的现实需要和高速发展的未来需要。
3 发展张家口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3.1 畅通资讯, 构筑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畅通运行的保证, 相关企业要适应时代要求, 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数据交换和货物跟踪系统,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 以远程运销、电子结算和信息服务等为手段, 保障物流各环节有序衔接, 联通物流过程相关各方, 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营运效率, 为物流的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3.2 保障先行, 构建完整统一的政策支持体系
地方政府要将已出台的《关于发展物流业的若干意见》, 进一步细化为具体政策, 加大全面扶持力度。一是通过进行业态与布局调整, 实施错位发展, 为进入物流经济区的外地公司、金融企业提供特殊服务;二是从产业政策、税收政策、人才吸引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三是在物流经济区建立行业领导机构, 构建配套的保障物流发展的政策体系;四是设立综合信息部门, 制定有序竞争的法律法规, 协调各经济区的物流运营, 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3 夯筑支柱, 完善物流基础设施
商贸中心、物资集散、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 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柱。根据目前张家口仓储设备、基础设施的现状, 要完善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要合理布局, 加快与专业市场、工业园区和特色农业相配套的物流设施建设, 为张家口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条件。
3.4 整合资源, 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
张家口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是如何使现代物流环节进行有效链接。为此, 一要转变观念, 突破自我服务模式, 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提高物流综合效益。二要整合工业、商贸、运输、仓储等部门的物流资源, 合理配置物流设施, 发挥整体合力, 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三是利用物流信息平台, 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采取措施, 吸引外地客商加入, 着力打造东出西联“桥头堡”的重要物流枢纽。
3.5 构筑平台, 建立现代物流配送体系
要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构建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利用市区周边闲置土地, 在主城区西南部规划建设综合商贸物流园区, 以大型仓储和现代物流为主, 建设连接中西部的现代物流基地, 配套出台项目、财税、土地利用等优惠政策, 积极招商引资, 吸引大型物流企业进驻, 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平台。
3.6 人才战略, 服务现代物流发展
张家口物流的发展, 迫切需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此, 一要出台政策, 引进高级专门人才;二要发挥驻张高校资源优势, 合作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三要大力开展物流人才培训, 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
3.7 突出重点, 加速现代物流业发展
为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 要以特色和优势物流为基础, 把物流加工业作为发展的重点, 将本地和晋冀蒙、西北地区的农副产品、工业原料、能源矿产集聚张家口, 经过加工、配送, 供应京津, 辐射东南沿海和出口东亚。加速打造煤炭、蔬菜、葡萄、皮毛等特色物流基地, 建设北方最大的煤炭物流集散地, 打造坝上农副产品的集聚枢纽, 全面提升张家口的综合物流规模效益。
3.8“绿色”理念, 引导物流业健康发展
要将“绿色”理念贯穿于现代物流发展全过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落实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 增强各物流企业对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要加大宣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先进典型, 促使“绿色”理念深入到每一个相关企业。
参考文献
[1]张铎, 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江超群, 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3]陈文玲.对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调查与思考[J].商品储运及养护, 2002, (5) .
[4]陈为涛, 肖慧超, 张弥嗪.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对策[J].物流科技, 2002, (5) .
现代物流业发展 篇5
2月29日,汶上县隆重举行2012年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其中,万隆国际商城和佛都商业广场两个项目,总投资15亿元,项目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是集大型综合市场、星级酒店、生活配套等设施为一体的大型商贸综合体,投入运营后,将成为鲁西南地区的大型商贸交易中心、流通中心。这是汶上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又一大突破,项目的实施,离不开该县政协的大力推动。
近年来,汶上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完成了九华山路、普陀山路、济徐高速连接线等道路建设改造,形成了连通城乡、快捷高效的“八纵六横”道路交通网络,具备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先决条件。在县政协八一次会议产业兴县座谈会上,面对书记、县长,多位政协委员对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真知灼见。委员们认为,发展现代物流业,能带动企业运行成本下降,有效改善区域投资创业环境,提升区域竞争能力。目前,尽管汶上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建议科学编制商贸物流发展规划,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步伐,在发展连锁经营企业自有配送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的现代物流配送企业,鼓励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企业,形成社会化的高效运转的配送网络。
委员的建议,得到汶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县启动了西部物流区规划建设,银座、苏宁等商业旗舰落户运营。投资7300万元,以乡镇交管所为依托,开工建设15处农村分拨物流中心。启动了4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建设,统筹布局商品展示、批发交易、物流配送、仓储加工等服务业态,初步建立起政府指导、市场投资、企业运营、多行业参与的立体大物流、大商贸产业格局。目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和汽车下乡取得良好效果,汶上县也被确定为全省“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
通讯员:井卫华
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篇6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物流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但是,自加入WTO后,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很快,无论是在总量、速度指标方面,还是在经营方式和市场格局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发展速度与发展环境
我国物流业保持快速增长。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0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社会物流总费用54542亿元,比2000年增长1.8倍;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17508亿元,比2000年增长3.9倍,
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9.4%降低到2008年的18.1%;每单位GDP的物流需求系数不断增长,从2000年的1.7增加到2008年的3.0。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5%,占GDP的比重为6.6%。物流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社会物流总费用结构渐趋合理。
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物流业也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前3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48182亿元,物流业增加值为19007亿元,社会物流总额915249亿元,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20444亿元。2010年前3季度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9%。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7.1%,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6.7%。
在社会物流总费用构成方面,2010年前3季度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9%,比2000年提高0.5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34.7%,比2000年提高3.6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12.4%,比2000年降低4.2个百分点。
物流业的快速增长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宏观经济环境上,虽然国内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负面影响不深,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在政策环境上,2005 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建了“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2008 年3 月11 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交通运输部,对物流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009 年3 月10 日,国务院正式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其它与物流发展相关的规划,如《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全国公路主枢纽布局规划》、《区域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纲要》等也纷纷出台,为我国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行业技术环境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逐步形成和完善。
◎经营方式与运作模式
在经营方式上,目前,国内物流业最主要的经营模式是零担专线,一般以单一或少数几条线路为载体,也称之为托运部、货代等。零担专线主要以广泛布局的货运场站为依托,为众多的中小型生产及商贸流通企业提供零散、低水平的物流需求。总体来说,我国的零担专线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数量众多,竞争非常激烈。
其次,是提供中型客户群物流需要的快递、零担、以及部分综合物流企业。该类企业相对于零担专线来说,具有一定的集约化、网络化运输优势,但距物流供应链一体化管理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后,是少数规模化的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管理服务。该类企业数量最少,但是物流发展水平最高。通过信息技术,对整个网络进行有效的优化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优势。
在运作模式上,第二方物流占据国内物流业的主要部分。第一方物流(1PL)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 2PL)是指生产企业聘请车队、仓库来做仓储、货运,提供功能性的服务。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国内正在迅速发展的运作模式,但目前在业务总量上仍然不高。第三方物流(3 PL)是在物流业务外包的基础上,由专业物流服务企业以契约或合同的方式对物流需求方提供物流服务。第四方物流(4 PL)是现代物流业新兴的运作模式。主要通过对物流资源、物流技术、物流设施等进行整合与管理,提供供应链的全程解决方案。目前第四方物流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
◎空间布局和市场格局
空间布局:物流业的发展与地区的经济水平紧密相关。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水平较高,而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则发展水平较低。同理,即使在同一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也有所差别。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2008年上半年对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进行的调查显示,收集到的物流园区的总量为475 个(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从地区分布看,我国物流园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北部沿海经济区、西南经济区、东北经济区、黄河中游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和西北经济区。
以物流园区发展为例,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别。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其GDP占全国GDP的60%以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发达、现代物流发展水平高。东部沿海地区的物流园区总量为260个,占全国总量的54.7%,而且,运营效果相对较好的物流园区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需求决定供给,我国市场对物流需求的层次性决定了物流供给市场的特点。根据我国物流市场的差异,主要可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
1、低端物流市场。主要以单一或少数几条线路为载体的零担经营模式,部分地方称之为托运部、货代等。数量庞大,承载着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量,成为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主导形式。
2、中端物流市场。由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优势的中型物流企业组成。主要服务于介于规模化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客户群的物流需求。总体数量仍相对有限,市场份额较低,难以成为网络化运输市场的主导。
3、高端物流市场。满足大型生产及商贸企业高端、集约、多样化物流需求的供给主体。但是相对来说数量较少,现阶段承载的运输量非常有限。
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其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物流业源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也明显领先于中国,各项物流业的新技术、新标准也大多出自发达国家。
1.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现状
◎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 且异常频繁,物流结构呈现出多渠道、多形式的特征。
20世纪80年代,美国物流企业已经开始超越组织结构的界限,将供货商、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的合作伙伴关系,新的物流技术,如准时制生产(JIT)、电子数据交换(EDI)、配送计划等,都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世纪90年代之后,电子商务在美国迅速发展,极大提升了现代物流的地位,使得物流向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美国2007年的物流成本达到13970亿美元。其中增长最主要的部分是运输成本,从2005年的7390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8480亿美元;
存货成本也有所扩大,2007年达到4870亿美元,自2005年年均增长11.33%。2007年美国物流管理成本为620亿美元,占物流总成本的4.44% 。
根据Datamonitor的统计,美国2007年占全球物流市场总额的35.2%,位居首位;另据Armstrong&Associates数据,2006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为3910亿美元,美国为1136亿美元,占全球总份额的29%。从2001年开始,美国物流成本占GDP的份额一直低于10%的水平,最近几年由于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物流成本略有上涨。
◎欧洲
欧洲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根据Datamonitor的统计,2007年欧洲占全球物流市场份额的30.9%,仅次于美国;而在Armstrong&Associates统计的2006年全球第三方物流市场中,欧洲占据35.55%,超过美国。
在世界银行2009年发布的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排名榜上,欧洲多国位居前列,其中德国居首,荷兰、瑞典、奥地利、瑞士、英国均居前十位。相关产业的合并联盟,加上科技进步尤其是IT技术的突飞猛进,共同促进了欧洲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欧洲的物流管理体制主要是企业自主经营的市场运作模式,政府负责监督控制。政府主要进行统筹规划,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交民间经营;建立统一的标准,优化各国物流资源的利用效率;行业协会也起到不容小觑的作用。
◎日本和新加坡
与欧美相比,日本的物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是政府完善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先进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结合发展,“零库存”管理、准时制生产管理等新的物流管理方式不断涌现;另外,在宏观政策上对物流业的发展给予积极的引导。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领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心,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产业已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核心。2007年,物流与供应链生产总值占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的9.4%,就业人数达18万人,物流业增速持续高于其GDP的增幅。2006年和2007年,新加坡连续蝉联全球物流业竞争力榜首,全球前25大国际物流企业中,有17家将新加坡作为亚洲营运中心,其中10家将亚洲总部设在新加坡。新加坡物流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政策扶持,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高科技的应用。
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当前物流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
(1)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频繁,物流园区日益增多。
(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第四方物流初露端倪。
(3)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注重利益相关者权益,增加物流服务价值。
(5)注重环境保护,提出绿色物流理念。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篇7
1.1 绿色物流
如今, 随着各国推动科学发展的不断深化, 与传统物流相比, 逆向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逆向物流是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由于人们对环境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打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绿色物流体系已成为现代物流建设的方向。
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循环经济的大动脉、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1.2 第四方物流
就传统意义而言,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自身做仓储、货运;第二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聘请仓库、车队来做仓储、货运, 属功能性服务;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业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 它承担了对物流规划决策内容以外的实际的物流操作业务。
在当今商品流通高频率、大范围, 物流市场交易费用需要降低, 供应链管理模式改变的形势下, 第四方物流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1.3 物流服务个性化
现代物流的个性化服务趋势, 是现代物流营销观念逐步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在后工业化时代的过渡期, 订单变得越来越小, 客户要求越来越个性化, 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 作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产物的个性化服务, 越来越成为现代物流企业竞争的优势所在。因此, 现代物流企业应积极发展个性化服务, 在发展过程中, 要充分利用信息及其技术, 善于创新, 积极与客户沟通。
2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2.1 有利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现代物流业是专业化程度高度发展和现代经济分工细化的产物, 它在本质上属于第三产业。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有助于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很好的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增加了税收。
2.2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 从事生产互动的企业与物流业日益融合、互相依赖、互动发展, 物流连接着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储运及销售的各个环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动供应链一体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 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 提高产品附加值。
2.3 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通过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物流配套服务能力, 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从而招商引资, 优化第二产业结构, 聚集高端产业, 优化配置地区资料。
2.4 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经济结构
在带来物流业规模扩张的同时, 发展现代物流业还将为餐饮、会展、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带来配套的服务, 进而整体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2.5 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物流将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连接了起来, 加强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有利于提高就业率, 加强了消费的拉动作用;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各种生产资料和产成品的利用率, 降低能耗, 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商品流通率,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对策、措施
3.1 政府层面的对策、措施
3.1.1 政府重视做好规划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现代物流业指的是运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管理方式, 将物流过程中的包装、仓储、搬运装卸、物流信息、流通加工、区域分拨、运输和配送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供应链的新的服务业体系。政府从事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是指企业参与的纲领, 是物流业发展的蓝本。由政府出面, 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科学可行的物流业发展规划是加快和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编制的规划需具备可行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3.1.2 现代物流业发展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手并举, 合力推进
相较于传统社会分工, 连接着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现代物流业涉及仓储、商贸、运输、配送、保险、金融和海关等多个业务部门, 只有通过各级政府多方位的协调才能使得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1.3 加快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 形成网络支撑
发展现代物流业离不开先进的基础设施, 而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也自然成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应立足于客观实际, 与当地发展情况相符, 同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 与各种航线、路网和管网规划实现有效的衔接。政府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 既不能放任其发展, 也不能过多干预, 从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 自主投资, 促进大中城市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 形成网络支撑。
3.1.4 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现代物流业的建设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因此要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为前提和依托。物流信息平台应由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共通讯基础设施和行业及企业物流信息处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3.1.5 实行税收优惠
与其他行业的企业一样, 物流企业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 选取对企业较为有利的纳税方案进行纳税申报是可行的。对于按规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物流企业, 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给予减免。
3.2 企业层面的对策、措施
3.2.1 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 我国物流专业人才不足, 并且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这些现状对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现代物流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合格的实践能力, 完整的知识结构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 因此, 我们应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院校培养能适应其发展的专业人才。
3.2.2 改变企业规模, 有效重组、规划
物流发展的最终体现是大量先进物流企业的成长壮大。因此, 想要发展现代物流业, 必须培育出大型物流龙头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首先应加快对传统物流企业的改造, 对其原有的物流设施和流程进行重组规划, 从而扩大企业规模, 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 要将物流业的发展进行外延, 实现物流企业的跨地区经营, 但是必须立足于本地物流业发展的实际。
3.2.3 企业转型应立足现有资源
传统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条件转化为适合自己发展路径的现代物流企业。若要转化为第一二类现代物流企业, 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员、信息、系统的网络以及长期的国际实践。但是实际上, 我国能够转化为第一二类现代物流企业的企业并不多, 大多数企业需要先向传统的第三类向现代第三类物流企业转化, 进而向第二类转化。为了实现这样的转变, 必须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同时加强竞争力。企业间也要加强合作, 从横向上加强联合, 吸取对方的长处, 规避对方的短处。纵向上则要向上下游延伸, 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
摘要: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推动下, 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支撑下, 在世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 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开始呈现并迅速发展。物流国际化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拓展, 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贸易乃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离不开物流国际化。
大庆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 篇8
关键词:现代物流业,产业结构,发展
一、大庆地区物流发展的必要性
大庆作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是国家重点发展和建设的工业城市之一、同时也是黑龙江省重要中心城市, 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大庆市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商贸流通速度, 寻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实现从生产型城市向经营型城市转型。因此, 大庆经济与社会的振兴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现代物流业发展是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强大支撑,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是实现大庆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1. 大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大庆作为东北地区的著名老工业基地具有相当规模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较为完善的基础条件, 属极富后发优势地区。但由于长期产业结构发展不协调, 造成大庆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严重失调:以石油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使大庆市成为全国第二产业比重最高, 第三产业比重最低的城市。为构筑多元发展、富有弹性的城市经济结构, 大庆市在社会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 把产业结构的调整放在首位, 设定了大庆市2020年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5:65:30。为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缩小与第二产业的差距。从这个角度来看, 城市经济转型发展迫切需要物流业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物流资源的整合、物流设施建设, 并且有利于降低全社会的物流成本, 带动商贸、餐饮、仓储、运输服务和银行、证券、保险、信息、中介服务及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保障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2. 拓展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结构的需要。
大庆市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是以石油及石化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在建设高科技现代化城市进程中要实现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改变单一石油基地的城市功能体系, 逐步实现矿区建设向城市建设;生产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中等城市向特大城市的战略转变, 谋求城市综合功能的进一步高级化。在既保证每个城区拥有足够精力进行专项职能发展的同时, 通过综合每个城区的优势和专长, 拓展城市功能, 调整城市结构, 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如此发展现代物流业就成为加强各城市组团之间联系的关键纽带, 便于组团间各项业务的高效、顺捷的开展。
3. 发展接续产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庆是典型的油田资源型的城市, 现已进入区域性石油开采中后期, 石油储量下降, 开采成本逐年提高。面对大庆城市功能体系单一, 资源开采衰退的形势, 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庆市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大庆二次创业的顺利进行, 市政府确定了“以化补油”, 发展石油深加工工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等接续产业的转型发展战略。加快发展石化产业和商贸流通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组织合理的运输和仓储及其它物流业务, 降低非主营业务成本, 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并不断提升大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强化大庆市经济的发展能力。大力发展社会化现代物流不仅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 现代物流业也是大庆市的接续产业之一。
4. 改善投资环境, 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 国际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必然会加快引进, 因此, 大庆市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为国内外企业入驻创造更为有利的投资环境, 吸引实力强大的企业投资, 为大庆市的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促进新型商贸业态的形成和发展, 是大庆市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及综合实力, 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二、大庆地区发展物流业的条件分析
1. 大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
(1) 丰富的仓储资源。大庆地区已经建立起了数量比较庞大的仓储运输设施, 仅大庆石油管理局物资装备总公司其所属物资总库和十几家器材站、燃料站就遍布市内五区, 仓储面积可达534万平方米, 铁路专用线27.9公里, 装卸倒运设施完善, 其他企业也具备相当数量的库房。现有的仓储设施已能最大限度满足大庆地区今后的发展需要。 (2) 已具规模的交通体系。大庆市地处哈大齐石化带的中心, 拥有较发达的铁路、公路、管道、水路多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初步形成了以大庆为中心、向黑龙江省域及吉林省域辐射发散的交通运输网络, 具有较强的保证物资顺畅集散流通的潜力。大庆市道路更具有较大的通行能力, 目前, 道路平均利用率为52%左右, 基本可满足大庆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3) 大庆市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加快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发展, 大庆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 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政策措施, 把发展物流业纳入大庆商贸流通发展体系。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是把大庆建设成为黑龙江西部的物流中心, 辐射东北亚及俄罗斯市场的物流强市。大庆市在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物流业发展方面, 正在形成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
2. 大庆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不利条件。
(1) 物流基础设施虽有基础, 但配套性、兼容性差。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大庆地区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总体来说, 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模式下, 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 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 系统功能不强。 (2) 从事物流的企业技术水平低, 系统功能不强。大庆地区现有的从事物流业务的企业普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 装备落后, 物流作业水平低, 服务质量满足不了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的需求。在仓储设施方面, 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多是普通平房仓库, 现代化仓储设施比例较低, 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 仍主要是功能低下的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机设备, 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 物流企业所拥有的车辆以普通车辆为主, 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信息技术水平低下。 (3) 物流标准化建设严重滞后。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是物流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 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在大庆地区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表现在已有的装备设施互不衔接, 同时, 缺乏标准化意识, 新增的装备也各自为政, 内部不配套, 外部不衔接。 (4) 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物流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由于物流教育开展较晚, 我国普遍存在物流人员短缺的现象, 而这种现象在大庆地区更加突出。物流管理人员和职工素质低下, 很难满足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 也难以满足为客户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要, 劳动者素质低下是制约着大庆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且这种制约可能会存在一段时间。
三、大庆地区发展现代物流的几点意见
1. 成立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 将物流资源和职能做企业化分立。
企业将诸如仓储和运输等职能和相关的资产分离出去, 成立独立的物流经营公司, 或独立核算的物流事业部, 剥离成为一个独立的利润中心。新成立的物流经营公司主要以其母公司为核心客户, 同时允许它们承接第三方物流业务, 根据其服务能力在市场上寻求外部客户的业务, 以提高物流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采取这样的物流战略调整, 可以使原先隐性的物流成本显性化。物流成本边界的清晰必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物流运作,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同时企业可以用现有的业务培育自己的物流服务品牌, 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对母公司总体的竞争战略优势和母公司的品牌形成有效支持。
2. 企业与物流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合资的物流经营公司, 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企业与物流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合资的物流经营公司, 企业保留部分产权, 因此拥有一定的股权。企业原有的物流资源从企业中剥离, 作为部分投资转入新成立公司的方式完成产权转移后, 在新的企业中还要继续整合以使其发生更大的效用, 从而使企业与物流企业间的合作侧重于如何建立新的服务于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为企业提供高标准的服务。对企业而言, 与物流合同商的合资提供了资本、物流设施和专业知识的途径。
3. 由物流公司单独投资建立新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物流公司按合同独资兴建新的物流企业, 原企业对新的物流企业没有产权, 其影响力通过合同、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等来表现。原企业物流系统由新建物流公司接管, 新建公司可全盘买进客户公司的物流系统。它们接管并拥有车辆、场站、设备和接受原公司员工。接管后, 系统可以仍单为此企业服务或与其它公司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享管理成本。这实际上是企业通过物流业务和资产整合的办法获取专业物流公司运作和管理技能, 并在实际上将自己的物流运作全部外包给第三方 (或“第四方”) 的过程。对企业来说, 这样的战略调整既能够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又保证了对物流运作外包以后的控制权, 还是一个拿物流业务换取物流网络, 通过资产和业务重组进入物流服务业市场的过程。
4. 建立物流联盟。
物流联盟是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活动所取得的更好效果, 企业间形成的相互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企业之间不完全采取导致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也不完全采取导致共同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只是在物流方面通过契约形成优势互长、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中间组织。物流联盟需要在供应链管理成熟的基础上发展。
总之,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大庆要发展现代物流, 必须对传统下的储运系统进行整合和改造, 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和资产的利用水平, 加强现有仓储、运输工具等的组织与整合, 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功能整合, 用活用好现有物流设施, 调动物流系统的积极性, 多渠道适当筹措资金, 对现有物流设施进行改造, 提高现有物流设施的技术水平,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同时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 造成资产闲置和浪费。
四、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
物流基础设施具有较全的公益性和效率性, 因此, 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和城市的发展规划相衔接。
1. 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
物流中心和公共信息平台对整个城市的经济建设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政府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同时, 引导和扶持建设符合地区和城市整体规划的物流园区, 政府部门应该通过适当方式参与前期投资, 然后可采取租赁、承包、入股、分期付款等形式, 通过市场招标的方法交给企业经营管理。要大力支持现代物流企业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和引导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投资物流基础设施, 增加发展现代物流的资金来源。
2. 积极倡导和扶持第三方物流发展。
引导和鼓励运输、仓储、货代、多式联运等传统的“类物流企业”从实际出发, 根据用户需求和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业务拓展, 为客户提供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 逐步向第三方物流拓展转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其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 增强现代物流供给能力;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 完善服务功能,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及其它技术工具和手段, 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企业信誉。
3. 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协调监控作用。
针对大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综合型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重点物流企业等的建设发展, 在土地使用、资金、财政、税收、交通管理、手续办理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性优惠和支持。
4. 不断研究探索现代物流发展的新问题。
现代物流业发展 篇9
从交通运输的角度考虑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对转变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 2009年中国主营收入前十名的物流企业有很多是从运输企业转型过来的。从目前来看, 在整个社会物流总成本构成中, 运输成本的占比还比较大, 这是一个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因此, 如果运输费用能降下来, 那对降低整个社会的物流总成本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而对于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来说, 它是现代物流的运输载体。也就是说, 物流过程的空间移动是需要运输设施和装备来完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交通运输部对发展物流产业是非常重视的。另外现代物流也是支撑我国新兴工业化道路、服务于其他产业发展、提升交通运输产业、拓展运输交通职能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与物流工作
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规定, 交通运输部参与拟定了现代物流业的规划。针对这样一个职责, 我们在部内建立了一个工作机制, 并有相关的司局参与这项工作。其中, 规划司被确定为牵头单位。
近年来, 我们交通运输部积极参与了有关物流业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工作是加强研究。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新型产业, 各方面对它的理解、认识有所不同, 所以交通运输部党组对这个问题很重视。从2008年开始, 我们就启动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如何促进现代物流发展这一课题。针对该课题, 交通运输部党组亲自听取了四、五次课题组的汇报, 我们也集合了部里的四个研究院共同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并且形成了一些简要但比较准确的结论。
另外, 在做“十二五”规划的时候, 我们列了23个重大课题, 这项工作也是从2008年开始的, 而在2009年的时候, 我们开始研究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即“十二五”时期交通运输行业促进物流业的对策研究, 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题。而在当前, 我们也在积极地与亚洲开发银行合作, 利用他们的项目来开展发展现代物流与提高效率方面课题的研究。
第二个工作是深入调研。我们曾到长三角地区做了多次调研, 也专门召集了一些运输企业、物流企业进行座谈。另外我们还组织了一些相关部门到各个省、市, 这种调研座谈加起来大概十次左右。期间, 我们还配合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开展了一些联合调研。
第三个工作是切实推进。首先, 我们组织召开了农村邮政物流现场会, 受到了张德江副总理的高度重视, 目前我们仍然在进行相应问题的研究。第二, 探索部省共建、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新思路。由于浙江省在推动“大物流”方面表现的非常积极, 所以我们将浙江作为一个试点, 并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签订“共促物流发展会谈纪要”。第三, 制定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示范试点政策。第四, 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出台了《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尽管这项工作看起来非常复杂, 但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 在相关部门的推动下, 这项工作的开展还是有了一些进展。第五, 推动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在2010年5月, 我们发表了“第三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联合声明”。2010年12月, 我们签订了“东北亚物流信息服务网络合作机制谅解备忘录”。第六, 修改《道路运输条例》, 引入无车承运人概念。第七, 打破行业垄断, 消除地区封锁, 我们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出台了《关于开展制止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物流业竞争工作的通知》。
聚焦“十二五”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我介绍一下交通运输部在“十二五”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同以往的做法有了很大的不同, 因为它涵盖了行业的方方面面, 包括邮政、民航、公路、水路等, 所以这个规划内容必须要体现出一种创新性, 而且这个规划将来要对社会公开发行。因此, 对于该规划, 它的内涵必须要体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及根本要求, 外延要充分反映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客观需要和时代要求, 内容要包含交通运输的全部职能, 包括建设养护管理运输, 法规精神文明建设等, 以此来充分体现交通运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为此, 我们确立了一条主线: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 以及“五个努力”, 即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努力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
具体来讲, 我们在促进现代物流方面有“四个推进”。
第一, 推进港站枢纽与物流园区的融合。一是拓展港口、运输场站现代物流功能, 推进公路货运枢纽向物流站场特别是物流园区转型。在2007年的时候, 我们编制了一个国家规划, 在这个规划当中, 我们确定了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 而实际上则牵扯到了196个, 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因为有一些是组合枢纽, 所以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准备建设200个左右。其中, 要保证在每一个国家枢纽城市建设一个公路运输枢纽;二是研究支持公路货运枢纽 (物流园区) 的投资政策。“十一五”时期, 我们在货运场站设施的投资上还是非常少的, 可以说, 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们一直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而在经过我们调研以后, 我们决定要在“十二五”时期对公路货运枢纽 (物流园区) 给予适当的补贴。这个政策交通运输部党组已经研究通过了, 下一步就是进行协商以及之后的实施。
第二, 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在推进现代物流的发展上,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 必须要有政企之间的联合。也就是说需要政企联合试点推进区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此外, 我们还大力推进以浙江为代表的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试点示范项目的建设。
第三, 积极推进甩挂运输发展。在此之前, 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海关总署、保监会五部委曾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的通知》, 其中对很多诸如通行费、税收等方面的细节进行了规定。此外, 我们还加快开展甩挂运输试点工程、调整通行费征收办法、鼓励运输企业拓展运输网络、鼓励企业加强协作。
第四, 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首先是优化综合运输基础设施网络。现在社会上流传着一些观点, 认为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已经过度超前, 对于这些说法, 我们认为从某个角度来讲, 或者说从某个局部来讲, 的确具有它的合理性, 但是从全国的布局来看, 整个交通基础设施目前仍然处于一个加速成网的关键时期。可以说基础设施网络化形不成, 就没有办法充分形成运输效益和经济效益。再者,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 它本身并不完全考虑自身的经济回报, 而更多发挥着对于国土的开发, 促进区域的均衡发展, 发挥应急保障等作用, 当然也包括改善投资环境, 拉动内需等作用。因此, 单纯从交通流量和回报量来看这个问题是欠考虑的。
其次是加快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对此, 我们要推进运输体系建设, 除了在基础设施网络方面要优化, 规划要衔接外, 我们还要把这个集疏运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来推动, 针对这些工作, 我们已经做出了一些相应的规划;最后是改造提升运输服务体系, 推进交通运输一体化。
最后, 我还想说一下高速公路收费的问题。1月18日, 交通运输部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 在会上,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谈了一些对高速公路收费的看法。他认为对于公路的收费问题应该用历史的眼光客观的看待。在改革开放初期, 国家的财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公路建设, 因此我们采用了社会融资的办法, 这个政策的实施, 快速地改变了我们国家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 也支撑了我们国家经济30年快速的增长, 可以讲没有这个政策就没有公路交通发展的今天。事实上, 我们最多的公路收费年限只有30年, 而国外很多收费公路是可以收90年甚至100年的。眼下, 交通运输部正在研究两个体系。一个是所谓的收费公路系统, 即严格限定在一些主干线、一些快速道采用相对较低标准的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养护;一个是免费公路系统, 对普通公路实行免费通行。
对于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来说, 它是现代物流的运输载体。物流过程的空间移动是需要运输设施和装备来完成的。
胶南现代物流业发展调查分析 篇10
关键词:港口物流,第三方物流,第三利润源
现代物流是指以交通枢纽为基础、信息技术为平台、龙头企业为带动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包括运输、装卸、仓储、配送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进步, 现代物流已成为联结市场与资源的关键环节, 其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运行质量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随着青岛重心的西移、“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的实施和董家口港的开发建设, 胶南发展现代物流业有着十分有利的条件。为加快胶南现代物流业发展,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笔者近期对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1 发展现状与基础条件
近年来, 胶南抢抓发展战略机遇期, 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围绕建设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的目标, 对发展现代物流业进行了积极探索, 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打下了一定基础, 创造了有利条件。
1.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
公路交通发达, 现已形成以同三高速、204国道、334省道和滨海公路为骨架, 县乡道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运输网。胶南现有公路里程2111.1公里, 路网密度为117.2公里/百平方公里。青连铁路年内可望动工。航空运输便捷, 距青岛城阳机场仅1小时的车程。以公路、铁路、航空并行的综合运输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成为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撑。
1.2 港口物流前景广阔
前湾港的快速发展, 为胶南物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积米崖港、琅琊港、大湾港等为胶南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董家口港开发建设实现重大突破, 鲁能码头、白马河截潜供水等项目进展顺利, 青岛港大型散货码头、中石化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入驻, 香港现代货箱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港口物流已成为胶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3 信息通信网络发展较快
全市已形成以程控交换、光纤、数字微传播为主, 有线与无线通信相结合的信息通信网络。截止2008年12月底, 全市共有光缆线路长度7419.7公里, 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27.7万门, 固定电话用户20.2万户, 其中城市用户6.03万户, 农村用户14.1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6万户, 其中年内新增4.7万户;宽带用户5.85万户。信息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 为胶南现代物流业的加快推进提供了重要载体和流通渠道。
1.4 物资集散疏运能力明显提高
截止去年底, 全市拥有货运经营企业和个体运输户共6451家 (户) , 其中2008年新增道路运输企业16家, 水运企业2家;营运机动车船达到7707辆 (艘) , 其中, 营运货运车辆7104辆 (2008年新增1830辆) 。2008年全市共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3720万吨, 年货运周转量153631万吨公里, 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11%, 基本满足社会运输需求。
1.5 物流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发展
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出现了积极的发展势头, 超市、专卖店、便利店等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蓬勃兴起, 全市已发展各类配送中心16个、城市连锁超市网点206个。利群、维客、家家悦、肯德基、国美电器等知名企业连锁店相继落户胶南。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渐增多, 围绕货运代理、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迅速。
1.6 现代物流的物质基础不断增强
经济的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综合物流, 是现代物流业发展最根本的内驱力。截止去年底, 胶南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0家, 其中2008年新增103家。去年,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63亿元, 同比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20亿元, 同比增长24.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亿元, 同比增长15.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22亿元, 同比增长21.43%。这些数据充分地说明胶南有物可流, 流量不断增大。
2 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胶南发展现代物流虽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 但起步晚、发展慢、规模小, 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1) 现代物流理念有待创新。据调查, 目前胶南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发展现代物流业, 普遍缺乏科学的认识, 观念上存在“重生产、轻物流、重自给、轻外协”的思想, 对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深。胶南相关部门对发展现代物流的宣传和引导还不够, 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物流资源。物流企业大多沿用计划经济时代“仓库+车队”的运作模式, 层次还比较低, 发展现代物流的主动性不强。部分企业仍存在“求人不如求己”的观念, 物流服务习惯于在内部完成, 这不仅大大增加企业运行成本, 有碍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而且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
(2) 农村物流网络有待健全。农村商品流通成本高、市场监管工作薄弱, 特别是商品双向流通渠道不畅, 边远乡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难度较大。市场建设简单重复, 大都规模小、类型单一。城乡的农贸消费品市场均以日用品销售为主, 市场缺乏产业依托, 区域特色市场、专业市场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市场基础条件简陋、硬件设施差, 影响了市场综合效应的发挥, 制约了胶南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3) 物流设施环境有待改善。具体表现在:一是仓储和装卸设施水平低。胶南现有物流企业71家, 仓储用地仅有1.7平方公里, 且有一些区位布局、空间布局不合理, 功能发挥不充分;货场标准化程度低, 装卸设备陈旧老化、现代化水平低, 致使物流效率不高。二是缺乏一个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全市虽有多个信息网站, 但大多是各自为战, 各行各业各单位的信息不能互通, 不能形成联运配送一条龙服务, 信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和共享, 这无疑给以信息流为灵魂的现代物流业造成障碍。三是物流市场不规范。由于行业管理不健全, 一些个体经营户和外地车队, 不仅设施条件简陋, 服务水平低下, 而且忽视安全生产, 无证照经营、违章超载、偷税漏税、压价揽货等不良现象大量存在, 严重制约了物流市场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
(4)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一是企业规模较小, 缺乏应有的竞争力。胶南现有物流企业大部分是近几年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发展而来, 资本构成比较单一, 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网络化、系统化的经营模式尚未形成。二是专业化物流服务方式有限, 经营水平不高。目前, 胶南物流业主要以个体工商户为主, 他们仅提供运输和少量仓储服务, 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三是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由于胶南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造成仓库、车辆等设施设备利用率不高, 资源浪费严重, 企业物流运行成本增加。同时, 也使迂回、重复运输大量存在, 增加了物流成本。
(5) 物流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胶南物流业从业人员主要以仓储和运输服务人员为主, 普遍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管理和运作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 特别是缺乏物流方案设计运作、信息处理方面的人才。物流人才严重不足, 成为制约胶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瓶颈”。
3 对策与建议
3.1 创新物流理念, 科学制定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目前, 胶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条件更加成熟,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 创新理念。应通过学习培训、参观交流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 使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经营者树立现代物流意识, 懂得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 真正从思想上把现代物流业作为胶南的重要产业来抓, 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应遵循“开放带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府扶持”的发展思路, 按照规划先行、扶持重点、突出特色的原则, 抓紧制定符合胶南经济发展水平的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统筹现代物流业发展。在制定规划过程中, 应坚持与推进胶南城市化进程相结合, 按照“大物流”的思路, 明确胶南发展现代物流的方针、目标和在全省中的功能定位, 确定重点物流枢纽和物流园区 (基地) 、重点物流企业的布局, 策划一批现代物流业建设项目, 引导社会投资的合理投向。可邀请知名专业机构编制胶南现代物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议成立胶南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机构, 协调、推动胶南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2 实施“以港兴市”战略, 发展港口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大力发展港口物流, 就是充分利用港口的辐射带动功能, 把港口物流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依托董家口深水港口优势, 加快专业泊位和通用泊位规划建设, 加快融入青岛——日照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 积极参与青岛北方航运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引进、建设一批港口物流项目, 配套建设完善的港航基础设施, 形成港口物流业的主体运作平台。加快临港经济区开发建设, 迎接青岛港的辐射带动, 大力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 吸引知名现代物流企业进驻, 推动胶南以港口物流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融入国内外物流体系。发展第三方物流, 就是鼓励胶南现有企业剥离自身物流业务和资产, 借鉴现代物流模式, 组建独立运作、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积极发挥商会作用, 引导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胶南第三方物流企业, 培育大型第三方物流集团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支持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建立、完善为胶南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
3.3 发展农村物流产业, 健全农村物流网络
一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胶南的贯彻落实, 按照规定的标准要求, 建立以配送企业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集日用消费品、药品、农资销售、农副产品收购为一体的城乡连接、互动畅通的农村流通网络。二是构建胶南新型农产品市场营销网络, 努力搞活农产品流通。建立仓储及预冷保鲜设施、加工配送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培育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建设乡村农贸市场。三是大力发展胶南的专业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综合服务社和农产品流通协会, 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市场营销等服务。四是加大胶南农村流通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建议将农村流通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给予支持, 设立农村物流财政专项基金, 主要用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贷服务模式, 探索部门或单位为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信贷方式, 满足流通企业资金需要。
3.4 改善发展环境, 促进现代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企业经营权, 简化市场开业的审批手续, 放宽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式的限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鼓励、允许社会各方面以多种所有制形式积极开展胶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行联合检查和服务。对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式、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企业和管理机构健全的商品市场, 工商、环保、城管、物价、消防等部门应加强协调, 推行多部门组织的联合检查和服务, 对涉及物流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如对运输车辆应简化车辆挂牌、年检手续, 降低规费标准, 减轻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负担, 解决部分物流运输企业车辆牌照外挂、税源流失的问题。三是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调控。建立健全市场监测指标体系, 对市场运行状况、重要商品供求及价格走势等进行实时监测, 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制订完善重要商品供应的应急预案, 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 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确保市场稳定。
3.5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完善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和综合协调等服务功能。利用胶南现有通讯、电视、广播、网络资源, 将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成物流业务宽带信息网络和大中型企业的物流信息网络, 为电子商务提供广泛、及时、准确的国内外物流信息和相关增值业务。二是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 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业务需求, 广泛采用信息通信技术和数字技术, 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并与全市性的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相对接。三是引导工商企业发展电子商务, 实现订单处理一体化、仓库管理职能化、货物跟踪全程化、客户咨询自动化, 提升胶南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推进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设施以及条形码、信息交换、智能标签等技术。五是积极发展胶南物流信息服务业, 鼓励、扶持专业化的物流信息服务企业, 组织各类信息资源, 为物流企业提供具有行业特色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促进物流策划、咨询等服务业发展。
3.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浅谈牡丹江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 篇11
【关键词】牡丹江;现代物流;发展
1.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现状
1.1核心区位,得天独厚
牡丹江市是沿边口岸群依托的中心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牡丹江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和欧亚经贸大通道的桥头堡和东北亚国际经贸大通道上的中心城市。
1.2立体交通,通达天下,基础设施加速建设
缤绥、牡佳、牡图3条铁路纵横交汇,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四条普通国道、五条省级道路贯穿全境。绥芬河至满洲里、鹤岗至大连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在我省境内全线竣工并投入使用,为牡丹江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基础保障。
1.3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向好
十一五时期,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866亿元,比2005年增长2.54倍;物流业增加值实现45.5亿元,比2005年增长2.05倍,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4%;与物流相关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业及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4573万元,增长13.5%,增长迅猛;城市、农村日用消费品配送发展加快,主要商品的统一配送率也得到较大幅度提高,日用品、食品、食盐和烟草等商品的统一配送率分别达到35%、65%、90%和100%。物流运行方面,2010年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3211万吨,增长9.25%;货物周转量457218万吨公里,增长14%。
1.4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规划建设稳步推进
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总占地面积350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各大物流园区均以引进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成功引进香港进豪国际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集合口岸、基地、环境优势,全力打造果蔬对俄出口直通车的载体,该园区主营对俄果蔬出口业务,兼营对俄跨境旅游和客货运输,并于2011年5月10日正式开园运营。
1.5物流规划及运营层面较高,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我市物流行业的发展规模逐淅扩大,运营层面较高,正逐步向专业化、信息化、立体化、多层面格局方向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以商服物流体系、涉农物流体系、国际物流体系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物流体系逐渐形成。
1.5.1商服物流体系
金融物流,填补省内空白:黑龙江省哈牡绥东投资集团承建的哈牡绥东物流质押监管担保中心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填补了省内空白。中心在提供高质量、全方位物流服务的同时,着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业务。该中心已于2010年7月份建成并营运。
1.5.2涉农物流体系
农产品物流园区及农资物流初具规模:“十一五时期”全市重点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国际物流园区、宁安鑫淼(农资农副产品)物流园等农产品(山产品)的项目共6个。农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和大市场的建立,对于加速农副产品的流通,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产品冷链物流:随着我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壮大,冷链物流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统计,我市冷链物流企业达18家,规划建设的冷链项目7个,全市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逐淅形成。牡丹江市鑫鹏肉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目前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最先进的生猪屠宰加工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全国三十余个省市,并出口俄罗斯、朝鲜、美国等国家。企业以其绿色、安全、放心的特点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5.3国际物流体系
国际物流是我市最有特色、最具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物流体系,也是打造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关键体系。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区位、口岸、对俄贸易优势和利用俄罗斯铁路、港口资源,积极打通中俄陆海联运大通道。东宁吉信国际运输中转站、东宁华宇国际货运项目均依托口岸优势,为出口商提供各类货物从中国到俄罗斯各大城市的铁路运输、海铁联运、清关派送、出口代理等一站式服务,打通通往俄罗斯市场的黄金通道。
1.6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集聚效应初显,辐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自2009年4月批复,已于2010年8月31日通过了国家十部委的联合验收。成为中俄4300公里边境线上唯一一个综合保税区。中国邮政物流集团公司、山东浪潮集团、中德合资维嘉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保税区。保税区的企业集聚和政策示范功能,可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1.7物流人才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我市7所大专院校中,现有牡丹江大学、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课程,在校学生达500多人,每年毕业近300人。为培养物流专业的高端人才,2010年9月份,牡丹江大学与中海物流合作成立了牡丹江大学中海物流软件研发中心暨物流人才培养基地。这标志着我市物流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培养转变。
2.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上讲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为:认识不到位,物流运行的总体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缓慢,企业的服务能力不强;物流市场的体系建设不快,发展环境不佳;物流市场载体建设滞后,信息化建设缓慢以及物流行政管理体制不顺,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
3.“十二五”时期,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总体构想
随着牡绥地区区域发展首次历史性地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必将加快牡丹江市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步伐,这同时也为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3.1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
“十二五”时期,牡丹江市物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是: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面向东北亚的物流中心、服务全省乃至全国的物流节点、推进沿边对外开放的先导行业。
3.2布局与构架
总体布局:一个轴心、两个陆桥、三大出海通道、四条物流聚集带。
“一个轴心”:即以牡丹江市区、海林市区、宁安市区为核心,打造大牡丹江国际区域性和国内区域性现代物流的聚散轴心。
“两个陆桥”:即以绥芬河市、东宁县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为主,打造牡丹江国际区域物流大陆桥。
“三大出海通道”:
第一条我们正在畅通的陆海联运通道。第二条是经哈尔滨出省,走大连、营口等辽宁沿海港口的通道,这是一条保障性通道。第三条是沿东部铁路(东边道)出省、经吉林图们、辽宁丹东港出海的大通道,这条通道也是下步要积极建设和打通的出海通道。
“四条物流聚集带”:省内、省际、国际、边境四条物流带。
3.3发展路径
(1)扩大社会化物流需求,推进制造业、商贸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2)做大做强骨干物流企业,积极扶持第三方物流成长壮大。
(3)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发展口岸经济并实施走出去战略。
(4)继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5)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3.4措施与保障
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思考 篇12
重庆是全国第四个直辖市, 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直辖以来, 重庆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 紧紧抓住发展机遇,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明确提出要把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 制定了加快重庆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 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 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2008年, 重庆货物运输总量56387.33万吨, 比上年增长9.2%。然而, 受山城地理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 出现了物流“瓶颈”现象, 特别是与上海、浙江等沿海省区市相比, 我市的物流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 重庆亿元GDP生成的货运量为16.8万吨左右, 约为广东省的2倍, 约为上海和北京的1.6倍, 说明重庆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确实很低, 还处在相对落后的位置。从总体上看, 重庆尚未有效地形成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由于大部分企业都存在自有物流, 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 追求“大而全”、“小而全”, 不愿将物流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企业完成, 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供方的物流企业“小、散、差”问题严重, 经营模式、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二、发展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对策
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要通过加大投入,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尽快形成沟通南北、衔接东西的水、陆、空立体交通骨架网络, 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与合作, 发展多式联运的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运输平台, 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1) 在公路运输方面, 加大投资力度, 加快建设进度, 力争“十一五”期末达到10000公里高等级公路和2000多公里高速公路, 将重庆与东西南北各省区联为一体, 形成跨省际快速公路运输网络。2) 在水道运输建设方面, 建设适应国际海运发展趋势, 功能齐全的大型深水港区及配套设施, 争取到201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60万标箱。同时, 加强航道整治, 提高航道等级, 积极鼓励企业进入水路运输, 加快港口建设与经营的开放, 打破港口建设和经营垄断, 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港口、码头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港口装卸价格, 提高作业效率, 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在长江上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独特作用。3) 在航空运输方面, 加快江北国际机场扩容改造, 再增加一条跑道, 并拓展与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的国际航线, 适时着手建设旅游支线机场, 努力在重庆形成“一大三小”的航空机场格局。
2、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在培育现代物流企业中, 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1)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仓储及运输企业。通过配备先进的仓储设备和管理软件, 逐步完善储存、分拣、装卸、装配、条码生成、挂标刷标、集货配送等物流功能;以传统仓储为基础, 通过资产重组、兼并与联合等方式, 吸纳运输企业、运输代理企业, 整合企业间的物流资源, 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 培育一批区域性的物流配送中心。2) 大力培育一批物流示范企业。针对我市工业、商业及农业的实际, 围绕汽摩、冶金、化工、钢铁、烟草及医药、零售等行业, 培育现代物流示范企业, 以此带动和促进全市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壮大。3)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不同物流不同环节、不同运输方式的大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和联合拓展物流业务和新的市场, 比如铁路货运、铁路货运代理和公路货运企业之间的合作, 航空货运、航空货运代理与公路运输企业之间的合作等, 借此加快网络物流、多式联运、区域配送和专业配送等第三方物流业务模式的发展。
3、加强物流人才培养
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的支持和和投入, 加强专业物流人才的正规教育, 着力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专业物流人才。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的专业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培训。要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及民办教育机构参与并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 把学校培养和在职培训结合起来, 把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结合起来, 围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 加快培养一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企业家;全面推进物流师及物流经理人的职业资格认证, 加强职业资格的统一管理, 建设一支物流职业经理人队伍;培训一批适应交通运输、仓储、包装、港口、海关、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物流信息平台等不同的专业管理人才与专业物流工程人才。物流企业要加强与培训机构的合作, 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业, 对重庆经济社会实现持续高速增长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当科学规划、培育市场、发展大物流集团、培育人才、加快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和对外开放, 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摘要:重庆直辖以来, 经济加快发展, 商贸流通业跻身西部地区前列, 特别是“一圈两翼”战略思路的提出, 一方面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另一方面也对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加紧迫的要求和挑战。鉴于此, 本文对重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重庆,物流
参考文献
[1]芦阳:《对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思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6年第2期。
[2]秦弘、赵启兰:《企业物流及其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5年第22期。
【现代物流业发展】推荐阅读:
重庆发展现代物流业10-10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10-09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10-17
现代物流发展趋势07-14
现代物流发展历程06-17
港口现代物流发展趋势10-21
论现代物流发展趋势06-07
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10-20
关于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调研报告08-10
黄冈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