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2024-10-17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共8篇)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1

文章标题: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从**的区位看很有针对性。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能向市场提供的核心服务能力,核心服务能力是由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集成作用而形成的。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针对本企业的市场需求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这由本企业生产要

素的不同分布来体现。而这些生产要素的作用效率则由企业的管理水平决定,或者由一定的企业运行机制和体制来决定,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生产要素的分析,企业界得到了作为正在迅速成长中的现代物流企业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主体行为的竞争性、公平性、法制性、信用性、自主性将日益加强。同时与其配套的保障制度、法规、规则也日益进步、完备。物流企业应该清楚认识《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国家标准的意义,把握该标准将对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和物流企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学习、研究、运用这个标准,使这个标准成为物流企业家做强做好物流企业的指南和法宝。

我们要正确理解“综合服务型”、“仓储型”和“运输型”企业的划分,“仓储型”并不等于就是仓储企业,“运输型”也并不等于就是运输企业,国家综合评估标准,强调的就是现代物流企业的综合化、一体化、信息化的特点,强调的是企业整合社会资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能力。

综合评估企业内部的准备工作按系统工程的原则予以安排可以分为以下步骤:成立机构全员动员;评估标准自我诊断;制定目标和激励措施;选择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单位和认证单位(若企业没有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各级人员接受评估培训;按规定程序完成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自我检查、审核;根据综合评估标准诊断结果整改;形成申报材料向地方评审机构申报。

物流企业综合等级评估是一项旨在持续提高和客观真实评定企业核心服务能力,是全员参加、全面提升、持续改进、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动态体系。经过评估后的企业,应继续努力提高巩固自己的各项服务能力,接受社会监督和接受评审机构的复核,以求持续地巩固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物流产业的现代化作出贡献,这也是物流企业家们的历史责任。

目前,原国有的商业储运企业和物资储运企业拥有很多的优质物流资源,占据了物流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很多都处于深化改革、改制的攻坚阶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较多,企业家对于企业综合评估虽持肯定态度,但对于实施的时机还有顾虑。其实通过对企业综合评估工作深入了解以后,就可以认识到综合评估工作和改革、改制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企业形成新的机制和体制。两者是可以互相协调、互相支持、同时安排、同时实施的,通过企业综合评估工作和改制工作的结合,促进人力资源的更新、流动和提高,创新业务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集成出现代物流业务,只要系统组织严格实施,勇于拼搏就能打造出企业新的核心服务能力,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新的品牌来,继续发挥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主渠道作用。

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工作,是在国家标准指导下的企业自我夯实基础建立现代理念的素质提升活动,也是面对产业发展市场竞争的客观实际,顽强拼搏,形成现代物流企业核心服务能力的过程,是企业自我诊断、自我整改、自我进步的过程,也是企业向社会各界开放自己,建立互助互利的战略同盟,追求社会认可,规范市场秩序的过程。可以预言,只有那些通过了物流企业综合评估的企业,才能在产业大军中保持自己的蓬勃生命力,物流企业综合评估对再造中国现代物流业将功不可没。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来源于,欢迎阅读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2

1 临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具备“四大优势”

临沂市物流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始于最初的客车捎载、零担货运业务,并依托商贸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覆盖面广、配货快捷、成本低廉等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临沂特色的物流发展之路。2014年,全市实现物流总额2. 37万亿元,居全省第2位,占全省物流总额14% 、全国物流总额1. 2% ; 物流业增加值350亿元,居全省第2位,占全市生产总值9. 5% 、第三产业增加值24% ; 全市过境货物已覆盖鲁苏皖豫4省份,在相邻的鲁苏豫皖16个城市中,物流业增加值居第1位。

1. 1 特色优势

与传统商贸互联共生。临沂市物流业发展至今,共经历四个阶段。一是商贸带动物流发展阶段( 1980年—1995年) , 物流业开始起步,货运量年均增长仅4. 5% 。二是商贸与物流相互促进阶段( 1995年—2005年) ,专业批发市场规模不断壮大,零担货运、专线货运快速发展,市场交易额和货运量分别增长2. 7和5倍。三是物流支撑商贸发展阶段( 2005年— 2013年) ,随着一批物流园区的建成,物流对商贸业的支撑作用越来越突出。四是物流引领商贸转型发展阶段( 2013年以来) ,随着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推进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业与制造业、金融业的结合日趋紧密,对商贸的引领作用日益显现。时至今日,商贸和物流已成为临沂两大城市品牌,二者共生共荣、互相促进,既是转型发展的鲜明特色,也是实现科学跨越的最大优势。

1. 2 规模优势

与交通网络互融共兴。全市现有各类物流企业及经营业户27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物流企业340家,5A级物流企业3家,4A级9家; 物流网络遍布全国各地,覆盖2100个县级以上网点,拥有2000多条国内配载专线,通达国内所有港口和口岸,除港澳台以外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基本都有配货点,仅商城范围内日均货运配载车辆就达2万多车次,货物发送量20余万吨; 全市直接和间接从事物流业人数达30余万人。可以说,临沂市拥有如此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发达的物流网络,这是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

1. 3 效率优势

与运力装备互促共进。全市物流线路和运力相对集中, 加快了货物周转速度和拼货效率,再加上本地车辆运输空载率低,可实现600公里以内当日或次日到达,1500公里隔日到达,3000公里以上3至7天到达。这样的运输效率,成为众多企业把临沂作为货物集散地和中转站的重要原因。可以说, 效率优势是临沂物流发展的基石。

1. 4 价格优势

与规模效率互动共享。依托庞大的产业规模、发达的物流网络以及较高的运输效率,临沂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 ~ 30%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比如,上海生产的日化等生活日用品送往北京,一般会经过临沂中转分拨后再向北方运输,因为临沂发往北京的货物量大且车次较多,即时分装配货发车,确保货物最快到达,既能降低运输成本,又能确保返回上海的车辆满载而归。

2 临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需破解“五大短板”

虽然临沂市物流业发展成效明显、优势突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2. 1 从企业层面看,规模总量大但整体水平低

一是企业规模偏小,全市物流企业主要由中小型物流配载业户构成,每条专线基本上都是几辆车、几个人在经营。二是同质化竞争严重,全市95% 以上的物流企业从事公路零担和专业运输,容易形成恶劣竞争态势。三是运输车辆车型驳杂、规格不一,不利于推广甩挂运输等标准化技术; 大部分物流站场设施陈旧,机械化分拣、装卸设施等先进设备严重不足。

2. 2 从规划布局看,园区多但布局不合理

一是全市物流业发展空间布局分散,缺少具有长远性、指导性的总体规划。二是园区布局不合理,全市超过半数物流企业、园区和运输业户集中在市区内。三是物流节点布局大部分位于城市和交通网络之间,与交通枢纽衔接不够紧密。

2. 3 从物流业态看,主体多元化但发展不平衡

一是零担专线物流占比高,占物流企业总量的70% 以上。 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偏少,仅占总数的5% 。三是快递业务发展滞后,二级及以上分拨中心尚未实现突破。四是城区配送秩序比较混乱,缺少本地专业化、标准化配送企业。

2. 4 从信息服务看,运行平台较多但公共信息平台少

全市已开发运行的物流信息平台、门户网站达30多家, 但平台之间相互不连通,信息无法共享,“信息孤岛”问题普遍存在,无法形成一个开放式、综合性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2. 5 从运输方式看,运输体系健全但发展不平衡

全市公路运输量占运输总量的95% 以上,铁路、航空、临港物流发展相对滞后,并在多种运输方式衔接上存有明显短板。

3 突出“三个着力”,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跨越发展

通过对临沂市物流优势的系统总结,以及瓶颈短板的深入分析,结合临沂国际商贸名城建设计划,建议围绕转变物流业发展方式,加快提升公路、铁路、航空、临港“四大物流”,大力实施规划引领、通道畅通、业态升级、信息带动、装备提升、 扶大招强“五大工程”,着力强化组织领导、土地供应、财税政策、人才培养、环境建设“五大保障”,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协调、 快速、健康发展,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

3. 1 着力提升“四大物流”,推动现代物流协调发展

1提升公路物流优势。公路物流发达是临沂物流业发展的最大优势。随着中国公路物流进入整合期,临沂市应科学谋划、积极作为,加强主体培育,加快业态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公路物流优势。建议按照“做大做强、做深做精”思路,着力培育公路网络型企业、短途龙头型企业和供应链服务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拓展物流金融、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不断增强公路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建设网络型企业。鼓励发展基础较好的物流企业制定发展规划,优化经营模式,完善管理体系,采取自建网络、加盟发展等方式,积极在省内外进行布局,进一步完善物流网络,实现向网络型企业转变。二是发展短途物流企业。顺应全市电商蓬勃发展趋势,鼓励物流企业向短途转型,为电商和其他客户提供短途物流服务,聚拢短途运输需求,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三是强化物流增值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在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型服务产品,延伸供应链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报关、报检、 保税、仓储、配送等整套供应链增值服务。四是组建公路物流企业联盟。鼓励全市零担专线物流企业通过组建联盟等方式,抱团取暖、联合发展,进一步壮大市场主体,打造行业品牌,增强整体竞争力。五是发展公路港型园区。支持传统物流园区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向现代公路港型园区或物流地产型园区转型。

2补齐铁路物流短板。铁路物流具有运量大、规模成本低等优点,是发展大宗货物运输不可缺少的运输方式,但从临沂市当前实际看,铁路物流发展缓慢。建议以铁路物流园区为基础,以完善铁路路网为重点,着力发展大宗商品物流,积极开通铁路货运专列,提高铁路运输效率。一是完善铁路路网。规划建设鲁南客运专线临沂—曲阜段,加快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枣临—沂沭铁路建设,形成“二纵三横”路网布局。 二是加快铁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鲁南铁路物流园建设,积极发展公铁联运,建成全市铁路物流中心枢纽。三是开通铁路货运班列。完善监管设施建设,开通临沂至边境口岸、重要城市的货运集装箱和货物班列。

3加快航空物流发展。航空物流作为现代物流和临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目前,临沂市航空物流业发展总体水平较滞后,存在物流总量偏低、增值服务能力不强、关联带动效应偏弱等问题。建议把培育临空经济、发展航空物流作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依托临沂机场和临空经济区,采取“保成熟、争重点、促新兴”策略,积极发展航空货运业,加快建设区域航空物流枢纽城市,将其打造成为国际货物处理中心。一是加快发展航线网络。加强与上海、北京、广州等重要枢纽机场的联系,探索借力航空公司网络开展中转联程国际货邮业务,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实现临沂货物直接出国。二是开通货运班机。加大临沂机场基础设施改造力度,提高机场标准等级,及时开通国内、国际货运航班,提高机场航空货运吞吐量。三是积极引进航空物流发展主体。加大招引国内外知名货运航空公司、快递公司、物流公司,在土地、税收、资金和人才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航空物流业加速发展。四是搞好航空物流规划。着眼建设货运型机场,对临沂机场周边土地利用和产业发展实施超前规划,争取列入国家和省有关规划。

4打造临港物流增长点。港口物流业在国际物流中具有战略性地位,据统计,国际贸易总运量中的2 /3以上、中国进出口货运总量的90% 以上都是利用海上运输。临沂属于港口强辐射区,建有内陆“无水港”临沂港,发展临港物流的潜力巨大。建议立足全市商贸制造业和临港经济优势,依托周边沿海港口和临沂港,大力培育临港物流业。一是完善临港物流基础设施。加快推进青岛保税港区临港分区建设,完善物流中心保税功能; 充分发挥临沂港国际物流服务平台作用,引进国际海运、国际货代、国际贸易公司,实现临沂内陆港与深水港无缝对接。二是积极开展国际贸易。拓展日韩、欧美、中东等市场,吸引有实力的国际贸易企业到临沂采购产品,促进港口物流发展。三是完善疏港运输通道。加快完善临港经济区周边交通运输系统,加强全市道路网络与邻近港口、火车站等交通运输关键节点的对接,提高疏港货物运输效率。四是推进集装箱运输标准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标准化集装箱,提高集装箱多式联运效率。

3. 2 着力实施“六大工程”,推动现代物流快速发展

1规划引领工程。实践证明,规划是龙头和纲领,只有搞好规划,产业发展才能有所遵循。从临沂发展实际看,缺失顶层设计,已成为制约全市物流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因素。建议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工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市层面、 科学系统的物流业发展规划体系,促进现代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加快编制总体规划。围绕“发展大物流、推进大产业”工作目标,按照“三规合一”原则,编制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趋势、切合临沂市物流业发展实际的中长期总体规划。二是制定完善专项规划。充分考虑物流功能区的关键设施、服务市场、主导产业、功能组成等因素,科学合理编制全市各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仓储分拨、城市配送等专项子规划。三是着力加强战略研究。围绕物流业中长期发展、对外物流通道规划、物流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等课题,准确把握发展趋势,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切实增强现代物流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2通道畅通工程。物流通道是物流运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更是物流业发展的血脉。从临沂现代物流业发展实际看,建议坚持交通先行,构建完善便利的物流通道体系,着力畅通内、外两大物流通道,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一是打通对外快速物流通道。加快建设南北疏港公路、岚曹高速公路等物流通道; 打通临沂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南亚国际铁路物流通道; 加快开通临沂机场国际口岸,重点发展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际优势航线,带动临沂市航空物流和国际贸易发展。二是提升内部快速物流通道。构建市域物流中心间的环形货运通道,实现物流中心间物流资源、货源共享; 构建物流中心与中心城区商贸区的连接通道,实现物流中心与商贸区的互联互通; 构建物流中心与县域物流基地的快速通道,实现物流中心与县域物流基地的便捷通畅。

3业态升级工程。全市零担专线物流、第三方物流、城市配送、快递物流等业态齐全,但存在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等问题。建议因企制宜、分类施策,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加快推进业态升级。一是整合提升零担物流。通过联盟、联合、兼并等方式,整合货物、线路资源,统一形象、统一服务、统一结算和理赔标准,实现集约化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第三方物流。提升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由单纯物流服务商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 加大对现有运输、仓储、货代、批发、零售企业的整合提升力度,推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鼓励工商企业分离外包业务,实现与物流业融合联动发展。三是规范发展城市配送。抓住临沂市被列为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和省级城市配送试点等有利机遇,积极引导现有“小散乱”配送业户走集约化、标准化、 专业化发展道路。四是加快发展快递物流。利用快递业具有经济附加值高、技术特征显著、吸纳就业人数多等特点,依托公路物流优势,挖掘航空物流潜力,推动临沂市成为鲁南、苏北快递分拨中心。

4信息带动工程。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原则,以培育智慧物流技术企业为抓手,以建设智慧物流园区为依托,加快建设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是整合现有运输环节信息资源,搭建区域性、开放式的物流运输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物流企业间、园区间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二是整合仓储分拨环节信息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仓储物流园区,推广应用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全面挖掘、整合仓储分拨环节货物信息资源,搭建物流仓储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智慧物流信息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三是推动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化。打通物流“信息孤岛”, 建立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物流“大数据”平台,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最终实现物流、信息流与商流、 资金流的深度融合。

5装备提升工程。物流装备作为物流系统的关键要素, 是发展现代物流的重要基础条件。全力提升临沂市物流装备水平,建议做好“三化”文章。一是推动仓储物流规模化。加快构建以普通货物仓库为主,冷冻冷藏仓库、医药品仓库等专业库为辅的多层次仓储物流体系,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二是推动物流车辆标准化。探索建立物流车辆统一技术规范,加强货运车辆的管理与识别,对符合标准的车辆优先发放通行证、运输证,为车辆通行提供便利。三是推动物流设备专业化。大力推行物流装备标准化,鼓励企业加大物流装备投入力度,使用统一标准的物流设备。

6扶强招大工程。推动现代物流业转型发展,不仅需要培育壮大本土企业,还需要放眼全球实施招大引强。建议把培大扶强、招大扶强作为推动临沂市物流业转型升级的生命线,加快培育引进一批物流龙头项目,增强产业竞争力。一是培大扶强。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单纯物流服务商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 引导运输型企业运用甩挂、集装箱等先进运输方式,提高企业效率和整体接单能力; 鼓励物流中小企业整合资源,增强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引导特色物流企业优化发展模式,完善节点布局。二是招大引强。重点引进世界物流企业100强、国内物流企业50强等骨干物流企业; 着力引进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咨询、航空物流、金融物流等高端物流业态; 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物流地产商。

3. 3 着力强化“五大保障”,推动现代物流健康发展

1理顺管理体制,成立专职机构。当前,全市物流业管理仍存在“政出多门”、条块分割等现象。建议整合相关物流管理部门职能,成立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制订全市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统计指标体系,研究物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和工作措施,协调推进物流业招商和重大项目建设,全面统筹现代物流业发展和管理工作。

2强化土地供应,保障发展需求。随着全市物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大部分物流企业和园区亟需外迁,一些国内外高端物流企业也有意落户临沂市场,这都需要大量建设用地作保障。建议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大型物流园区,预留足够的物流发展用地,引导全市物流项目向园区集聚。

3完善财税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目前,临沂市尚未出台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系统性财税扶持政策,难以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成本高、资金压力大等问题。建议研究制定促进全市物流业发展的一揽子财税支持政策,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加大税收扶持等方式,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4加大引培力度,强化人才保障。缺乏物流管理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已成为制约全市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支持市内高等院校、高等职业学校加快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专业人才, 鼓励省内外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与市内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合作建立物流业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等方式,为全市物流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

5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全市大多数物流企业目前属于“小散弱”类型,行业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比较低,恶性竞争、携款逃跑等行为还时有发生,对全市物流业发展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建议规范市场秩序,通过加强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等方式,鼓励引导物流企业诚信经营,不断提高物流行业管理水平。

4 结语

铁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篇3

这也是部党组推进铁路科学发展总体思路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铁路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步骤,是实施铁路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举措。

Ministry of Railways held a teleconference meeting of the whole railway, implement the speech of Party secretary and the Minister of the Ministry of Railway, Sheng Guangzu, on the research forum at the Taiyuan Railway Bureau, arrange the extension of railway freight service chai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logistics work, mobilize all cadres and workers study and understand the Party Group's diversification business strategy seriously, seize the opportunity, explore boldly, work steadly, and strive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of the railway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ll the Bureau should study the spirit of today's meeting and the "views on the extension of railway freight service chai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logistics work " seriously which Ministry of Railways issued, profound understand of the Party Group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ic plan of railway diversification business, profound understand of significance of "the extension of railway freight service chai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logistics work".

Grasp policy of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modern logistics accurately, and further enhance the leading bodies at all levels grasping the responsibility and urgency of this work, think and act into the policies and arrangements rapidly which Party Group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 logistics.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4

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完善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县物流产业通过培育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港口、公路以及内河网为依托,运输仓储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及“一主三辅多节点”物流构架布局,全县物流业共完成增加值54.4亿元,达到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5%,取得了较好成效。本文通过阐述当前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客观分析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而研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建议,为我县物流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当前,我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144公里,公路密度121.09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干线公路骨架网内联外通、乡镇主干公路衔接顺畅、农村公路通达全覆盖的格局。拥有内河定级航道21条,航道总里程222.24公里,以“二横三纵”为骨架(两横:武太线-洛东线-钟新线、德新线;三纵:东苕溪、杭湖锡线、京杭运河),加上众多的支线航道、矿区航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内河航道网。同时,正加快建设“四纵铁路网”(宣

杭铁路电气化改造湖州段、商合杭铁路德清段、杭州至德清城际铁路、莫干山镇-通航小镇有轨电车);另外,杭宁高铁开通,一个以高铁、高速、国省道为骨架、县乡道路及内河线网为依托、农村公路为脉络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基本成形。

(二)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5年我县全社会货物运输量1526万吨,货运周转量11.3亿吨公里,在矿山整治导致矿建材料物流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运输量和周转量保持相对稳定。2015年全县物流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为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23.6%,对全县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达1.8%。同时,物流业增加值的增速也处于全市领先,位居全市三县二区首位。随着积极承接杭州物流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钢铁、建材等原材料物流,我县已逐步形成了杭州都市圈的物流基地;内河航道整治及环保要素约束增加,倒逼全县内河水运货种全面转型升级,迎来了集装箱运输的崭新时代。

(三)企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拥有物流企业142家,2A级企业1家,3A级企业2家。企业类型主要为传统货运物流企业、航运物流企业、危险品运输企业和快递业等。近年来物流企业在组织上逐步优化整合,并向物流链上下游延伸,在功能上也由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向多样化、个性服务提档升级。临杭物流园区和德清港国际物流园均已初具规模,集聚物流相关企业近百家,在具备港航、仓储、运输等传统物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公水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等多种物流服务的升

级功能,为杭州都市圈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外经外贸及民生物流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招商引资产业延伸。在部门、镇街和平台的协同合作下,现代物流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相继引进了普洛斯德清新安物流产业园项目、TCL德清O2O电子商务平台项目、杭钢金属材料线上线下综合项目、德清宝湾国际电商物流港项目等一批高质量的物流项目,促进了我县智慧仓储、电商物流、线上线下的创新发展,实现了我县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和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了物流产业集聚效应。

二、我县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衔接不畅,节点规划有待完善。我县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有待提升,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不够,交通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物流园区道路与主要干线之间的衔接有待优化;铁路货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港口码头规模小,大型装卸设备少,且设备与工艺不够先进,制约了综合交通网络优势的发挥。县域物流节点布局和建设依然缺乏系统清晰、层级分明的物流专项规划进行指导,难以与现有货运及物流需求特征相匹配,制约了县域内物流节点设施充分发挥集聚、集约的作用。

(二)土地资源较为有限,物流用地相对紧张。当前,我县普遍存在生产性和生活性物流用地需求。例如,高新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有较大的第三方仓储需求,各镇街也不同程度存在物流用地的需求。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用地需求还将呈现逐步上升的

趋势。然而,由于土地政策约束趋紧,加上我县建设用地实施“节约集约深化细化”策略,而物流用地在直接产出和税收等方面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相对较小,并且占地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因此物流企业在竞地时往往处于劣势,难以及时获得物流建设用地。

(三)物流需求层次偏低,企业转型动力不足。物流服务需求层次不高。物流用户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基本、传统服务的需求上。例如,销售物流、传统仓储、运输、装卸等服务,而对物流系统设计、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一体化服务等高增值性、综合性的物流服务需求较少。部分物流用户的原料采购及产成品的附加价值有限,在选择物流企业时仍然过分关注服务价格,以价格成本作为主要考虑因素,而且物流服务市场价格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致使物流企业利润微薄,使得企业缺乏自主改造设施、提升服务品质的动力。

(四)信息资源共享较弱,标准应用相对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物流企业发展、行业升级转型的核心力量。但是县域内拥有信息平台的物流企业较少,而且业务功能较单一,主要是物流供需信息发布、政府政务信息发布等基础功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平台发展缺乏推手,企业入驻规模小,后续发展动力不足。另外,行业标准化发展滞后,虽然近年来各部门已陆续出台了几百个物流相关标准,但标准的适用性差,再加上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的管理体制和企业标准化意识的淡薄,导致全县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不够,使用率不高。

三、我县经济发展趋势和物流业发展潜力

(一)农业转型现代化,零散物流重整合。近年来,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计算机技术在农业上广泛应用,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精准化。同时,通过大力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和温室龟鳖养殖污染,促使环境改善,生态循环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快了农业转型升级步伐。总体来看,我县农业发展势头良好,农产品物流需求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其发展重点是做好农业零散物流资源整合,着力提升农产品物流服务质量。

(二)工业升级高精尖,配套物流高要求。总体来看,今后我县工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也将向高技术、尖端领域迈进,运输的产品也将由价值较低的大宗商品转向价值较高的高科技产品及新型工业品,货物流向也将辐射到内陆并延伸到海外。面临工业发展对物流服务提出的更高要求,我县正以发展大物流为目标,加快构建发达的现代物流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物流市场主体、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物流市场环境建设,强化物流特色优势,培育形成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努力做好配合工业发展的配套物流服务。

(三)商贸流通势头劲,物流网络强支撑。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领域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稳定,商品销售总额、物流批发均实现较好发展,电子商务初具蓝图。其中,201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3亿元,增长

12.5%,增速列全市第一;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完成36.6亿元,增长11.5%,全年商贸流通业市对县考核名列第一。为进一步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比例,我县将围绕“互联网+”带来的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地理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软件服务、大数据、云服务,推动信息技术多领域应用。随着电子商务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县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我县强有力的物流网络支撑下,商贸流通业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台阶。

(四)进出口额稳增长,外贸物流新刺激。依托强大的工业基础,我县“十二五”期的进出口总额一直保持在全市第二的水平,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2015年,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37.3亿元,出口120.4亿元,进口16.9亿元。出口商品方面,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及休闲文化产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7%、23%和25%,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欧美等传统市场发展平稳,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0%和24%,东盟等新兴市场发展迅速,占出口总额的7.9%,已成为对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将刺激外贸物流需求稳步攀升。

四、加快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围绕加快实现全县物流园区和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完善,物流服务保障体制和智慧化服务平台更加健全,较好实现“接沪融杭”战略目标对物流业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一)落实开展改革试点强抓手。进一步落实交通运输部《关

于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的意见》,全力支持浙江省作为交通运输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充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的契机,健全“大物流”管理体制,探索形成制度化的“一城一交”、“交通牵头”的物流业协同发展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德清在解决制约地区物流管理体制机制、发展质量和综合服务水平等重大问题的经验,逐步理顺物流业管理体制机制及运行机制的方式方法,为全县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二)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夯基础。拓展融资手段,完善配套政策,为降本增效提供制度保障。金融、财税、交通等部门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的交流协作,加大对物流企业上市资源的培育力度。要强化全县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业装备的升级改造、物流企业培大育强等工作的财政支持。同时,要加大对物流企业的土地财税政策倾斜,切实降低物流企业成本。

(三)打造完善基础设施建网络。加快推进全县物流枢纽节点建设,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运转高效的物流节点体系,深度融入国家骨干物流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陆路物流通道建设,加强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输航线建设。围绕“两带两核四心多点”发展布局,因地制宜推进一批专业功能突出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加强园区作业各环节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完善集疏运体系,重点推进港口疏港公路、综合物流园区与高等级公路间的连接线

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助力信息化智能化快推进。以企业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以信息基础交换共享网络为支撑,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推手,充分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在物流领域的作用,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加速“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建立物流政务信息跨部门协调机制,提高政务信息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交互水平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完善各运输方式行业信息系统,推进互联互通。支持企业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引导规模化企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内部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推动物流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标准统一和系统对接。

(五)推广运输组织方式提效率。以标准载荷单元为基础,以甩挂运输为纽带,加快构建我县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多式联运信息资源、服务规范、作业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对接,支持联运企业间强化合作,进一步提升联运、转运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加快培育多式联运承运人。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创新发展集装箱甩挂、网络化甩挂、多式联运甩挂等先进模式。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5

为贯彻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主题,按照县委王敏书记关于实践“三思三创”活动的要求,为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针对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我们政协财贸组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一、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专业化的本质要求,相对传统服务业而言,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2010年我县实现服务业增值40.88亿元,增长12.8%,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10年,全县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12.15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保险业完成保费收入2.36亿元,年增31.4%,房地产建筑额29.70亿元,年增长20.5%,金融保险、房地产良好的发展势头,体现了新兴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对全县经济贡献不断提高。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在起步,结构逐渐优化。我县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以物流业的发展为代表性,且又分为生活性和生产性物流。物流业在我县现处于起步阶段,结构正在逐渐优化。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企业有邮政物流、烟草物流、食盐物流,这些主要是生活性物流,生产性物流主要表现在企业产成品自运,没有将物流管理从企业的核心业中剥离出来交给独立的物流企业运作,生产服务性物流成本较高,随着弘洲物流港作为第三方物流的界入,使我县生产性物流进入了发展时期。

三是传统的服务业不断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传统的商贸流通业稳步提升,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总额33亿元,年增17.2%,城镇消费品总额23.57亿元,年增17.48%,农村消费品总额9.19亿元,年增16.4%,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92亿元,年增16.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86亿元,年增27.86%。

服务业成为拉动内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2010年,我县从事服务业单位工作的人数12.31万余人,占我县全社会从业人数的30.9%,服务业就业门路广,吸纳劳动力强的特点,成为解决就业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四是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有力,服务业投资不断增大。服务业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天集商业广场、弘洲物流、皇庭大酒店、新区农贸市场、胜利南路农贸市场等一大批三产项目入驻我县,投入使用和抓紧时间建设。

政策逐步完善,对服务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我县相继出台了《进贤县商业网点规划》、《进贤县低炭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进贤县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贤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十二五发展规划概要》、《进贤县现代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文件,有力推进了服务业发展。

二、我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从现实情况看,我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低,发展速度慢,产业档次不高,已严重制约我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

六大问题,显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比重仍然偏低。近年来,我县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GDP保持较高增长,但服务业经济总量还是偏小,现代服务业占三产服务业比重在全省排位较后,与经济发展要求相差较大。

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够高。我县经济结构中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不高。从现状看,服务业还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行业较少,现代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一些大中城市服务业正在向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为主的产业转移,而我县仍然以批发零售和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创意产业、服务外包和会展会务等新兴服务业还处在萌芽状态,发展不快,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服务业发展结构的优化和层次的提升。

三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快,满足不了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我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偏低,目前有代表性的物流只能承担小量的全国各地整本、零担、专线直达、往返运输、中转运输等第三方物流,增值物流延伸服务,已接近竣工的弘洲农副产品物流港作为三方物流企业的界入,弥补了我县储存、分销、配送、信息服务等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服务功能,但我县物流行业发展水平偏低,是产业结构中的一条短腿,与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目前我县制造业还习惯于自营物流,传统物流未剥离,即增加了企业产品成本,又严重影响了物流外包的发展。四是服务业投入不足,招商引资仍待加强。在招商引资中,我县利用外资的项目仍然以一二产为主,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项目较少,相对于工业性投入,服务业投入明显不足,虽然我县服务业投入有所增长,但生产性的服务业投资及税收占比较低,房地产非生产性服务投资和税收占比较高。

五是人才匮乏问题比较突出。我县人才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从事服务业特别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才缺乏,缺乏高档次人才引进中介机构,缺乏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专业人才,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后名存实亡,商务主管部门门庭冷落,年龄老化,专业性人才少,动作水平不高,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服务业发展。

六是发展认识不到位,体制仍需理顺。县委、县政府已认识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性,但基层部门及少数领导在认识上不到位,没有把发展服务业放到重要位置,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抓什么、发展什么不明确,有争议或顺其自然,对发展服务业没有对其他行业考核显得重要,缺少考核职能部门。虽然有商贸局,政策配套不够,职能不能完全发挥,一定程度上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当今社会服务业发展特点和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一是制造业呈现服务化的趋势逐步扩大;二是服务业结构内部的升级趋势日益彰显;三是人力资本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四是服务业发展的创新能力日俱增加。

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定位分析

进贤县系江西省会南昌市的市辖县,自古以来被誉为“东南之藩蔽,闽浙之门户”,是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拥有良好的开放型经济基础,丰富的综合资源,以及高密度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处长珠闽三个经济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特定区位优势,发展繁荣传统的商贸流通业,大力推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军山湖休闲旅游目的地,使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要把握发展思路。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实践“三思三创”为动力,以“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战略为主题,以加快先进制造业建设为目标,以加快生产性服务建设为突破点,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充分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繁荣商贸物流业,努力增强我县“三产”的核心竞争力和聚集吸引力,使“三产”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大幅提高。二要坚持发展原则。(1)在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使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在全县GDP的比重大幅提高;(2)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在巩固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以新兴产业和市场化体系建设及发展为主线,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3)坚持产业联动的原则。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一二产业,拉动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要做到商业布局合理,业态结构完整,经营行为规范,服务功能齐全,构建充满活力、竞争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全县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发展格局。

三要明确发展目标。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发展总体目标,通过“提速、提质、提能级”,到十二五末,把进贤建设成全市乃至全省,辐射周边的商贸流通、物流服务强县,所谓“提速”就是提升物流服务业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要确保服务业增加值每年增18%以上,服务业每年投资增长18%以上,力争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占GDP总量的40%;所谓“提质”就是提升商贸流通发展质量,要打造商业品牌,要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大批世界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入驻我县,要培育发展本地老字号企业。所谓“提能级”就是提升商贸、物流服务来发展能级,大商贸、大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要增强综合服务功能,对区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要明显提升。

五、进一步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商贸物流业繁荣的对策思考和建议

随着十二五期间我县工业化、农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给全县现代服务业、商贸物流业的繁荣带来了新的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第一要务,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突出发展重点,打造发展优势,全面提升进贤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以规划引导发展,以招商推进发展,以政策支持发展,以人才推动发展,以联动促进发展,以责任落实保障发展。下面调研组就加快全县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县商贸物流业繁荣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要更新发展观念。我们国家已经将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以经济和社会两个面层清晰地指出了在新的发展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因此要充分认识加快现代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三思三创”的具体表现。要充分发挥商贸,服务职能部门管理作用,承担现代商贸发展调查研究、重大项目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职能,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形成现代服务业发展合力,为繁荣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要建立良好的商贸运行机制。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商贸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建立以政府为引导,规范管理,营造环境,搭建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依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积极扩大商贸企业经营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以社会投资为主渠道的商贸发展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城内大商贸、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促进我县商贸物流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要重点发展以现代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我县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要“抓手”,启动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信息发布、查询、对接等服务功能,利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资源信息、物流状态查询、物流过程跟踪、物流要素信息记录、物流客户管理及公共信息服务支撑体系,为全县各类企业提供运力资源。要培育现代物流企业,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和个低运输户,积极引导全县现有个体物流服务通过转组成为规范性物流服务企业,扩大物流企业实力和规模,提高竞争意识,要鼓励企业物流外包,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实行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将采购、仓储、包装、运输和产成品,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务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要综合考虑我县城乡布局,物流量分布和县城总体规划因素,以李渡、长山、文港、温圳及三大工业集聚点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制造服务业物流服务中心,以衙前、下埠、三阳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以军山湖河蟹水产业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水产品物流服务业,以前坊茶叶果业为载体,重点培育茶叶果业物流中心,以县城新城老区商贸经济为载体,重点培育发展商贸物流服务。

四是大力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吸引更多资金、商品、人才,形成工贸一体,优势互补的县域商贸大格局,大力培育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发挥重点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培育和提高商贸发展主体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整体宣传、整体促销,塑造独特的商贸文化和统一识别系统,打造商贸街区的整体品牌,提升商贸街区的知名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助,形成一批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模式先进、影响广泛的老字号品牌群体,促进知名商贸街、知名商品、知名老字号相互依存联动发展。

五是加快发展重点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服务业。要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优势,要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提升我县宾馆、酒店的服务档次,打造好服务平台,要创意设计军山湖河蟹品牌文化内涵,千年李渡酒品牌文化内涵,华厦笔都品牌文化内涵,前坊西湖李家新农村建设品牌文化内涵,白圩牛节品牌文化内涵,农民艺术节文化内涵等品牌文化,以节庆为依托,举办各类庆典节庆、会展活动,推介进贤,唱响进贤,促使其成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六是要加强服务业的对外招商。要以拓商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瞄准国内外500强和国内200家企业,大力引进像华润苏果、国美电器、肯德基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商贸流通业,大力引进像弘洲物流港等重点企业入驻我县,发展物流服务业,在商贸、物流业发展领域里,着重引进一批基础好、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6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湖北省粮食部门积极适应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我省粮食物流建设已完成投资8.6亿元,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现代粮食商品流通网络和基础设施格局。

我省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领导重视、规划先行、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现代物流建设工作。2006年5月23日省长(现任省委书记)罗清泉亲自主持召开粮食物流建设专题会议,确立了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为全省粮食物流建设明确了方向。我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征求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湖北省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一个基地、两条通道、三级网络、十个重要节点”的建设思路。及时动员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现代物流建设,目前已有中粮油、中兴发展、京山轻机等大型企业直接投资我省的粮食物流建设项目。

一、结合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打造粮食物流平台

粮食产业园区是现代粮食物流的重要平台。针对粮食流通产业的特点,我们在制定粮食物流建设规划时,注重统筹粮食产业园区和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同步规划,整体推进。主要以商品粮集中、粮食外运量大、交通便捷的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建设重点,以武汉为中心枢纽,在全省建立20个粮食产业园区,精心打造区域性粮食产业物流园区平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依托龙头企业,推动涉粮企业向产业物流园区集聚,形成粮食产业集群。目前,我省粮食产业物流园区建设势头良好。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项目,规划了2000亩土地和1100米长江岸线,已经通过有关部门和专家的评审,取得了项目备案证,第一期656亩土地已落实,该项目于2007年7月19日举行了奠基仪式。京山县以上市公司京山轻机集团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充分发挥湖北国宝桥米公司资金、品牌和市场等优势,整合了6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组建湖北国宝桥米集团,投资1.08亿元新建的湖北国宝桥米产业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监利福娃集团大手笔建设粮食产业物流园区,生产精制米,发展米饼、饼干、营养粥等粮食精深加工,形成了占地300亩的粮食产业园区。洪湖市通过内引外联,引进深圳中兴发展有限公司与洪湖浪粮油集团合作,投资建设粮食产业物流园区,重点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利用米糠、油脚开发生物柴油,成为当地经济一大亮点。

二、结合现有粮食仓储设施,夯实粮食物流基础

粮食仓储设施是发展现代粮食物流的基础,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必须充分发掘现有粮食仓储设施潜力,着力提升仓储设施现代化水平。近几年来,由于行政区划变更,产业结构调整,公路、铁路改道和城市改造,使得粮食仓库布局出现局部不平衡,部分地区的粮食仓储设施已经不能适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为了完善全省粮食库点网络布局,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粮食仓储设施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在国家粮食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招商引资、盘活存量、老库置换、合作共建和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等市场运作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投资1.2亿元,新建粮库19万吨;投资2.5亿元,改造维修仓库881.5万吨。增加了环流熏蒸、电子温控、微机控制等设备装置,提高了仓储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夯实了现代粮食物流发展的基础。同时,我们还重点新建、扩建、还建了荆门北郊、鄂州樊口、黄冈市的黄州、黄梅等一批现代化粮食仓库,大大改善了我省粮食仓储设施条件,保证了粮食储存安全。全省粮食流通网络布局更加合理。

三、结合粮食市场体系建设,促进粮食物流发展

粮食商品交易最终要借助物流手段来实现,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把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和现代粮食物流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根据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及粮食产销形势的需要,在发展重点上,首先突出建设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着力提升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交易电子化和信息网络化水平,构建与先进物流体系相配套的全国统一的竞价交易平台。目前,华中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共发展会员900多家,07年竞价销售粮食400多万吨。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项目于2007年9月14日通过了省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省政府已批准从粮食专项基金中安排5000万元用于该项目的建设,建设用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三通一平”全面展开。同时,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引入多元投资主体,在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粮食批发市场。宜昌市泰丰粮油批发市场作为湖北三峡粮食物流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8700万元,占地71亩,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该市场建筑主体结构已经基本完成,并于2007年11月12日隆重开盘。

四、结合粮食产销衔接,建设跨省粮食物流通道

发展现代粮食物流必须有效衔接产销,实现与全国粮食物流大通道的对接。我省粮食总流通量约为1000万吨,其中跨省粮食流通量约为600万吨。粮食流出的主要品种是稻谷或大米,主要流向是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福建、上海、浙江等主销区。预计到2010年,全省粮食总流量约为1200万吨,跨省流通量约为800万吨。我们在规划、建设粮食物流体系过程中,充分考虑我省粮食商品流向和流量,注重与国家《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衔接,以全国散粮物流节点为中心,以全省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为支撑,以粮食物流的经济流向为导向,以毗邻省份粮食物流节点为接口,着力构建顺畅的跨省粮食物流通道,形成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紧密链接,促进粮食产销区域平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我们把襄樊、宜昌、利川、赤壁等与外省毗邻的城市作为重要节点建设,以保证我省粮食输入、输出网络畅通。宜昌市作为我省粮食向西南省份输送的重要通道和节点,项目建设进展较快。其中,宝塔河粮食储备库已完工,粮油批发市场已开盘,油脂储备库、粮油专用码头正在施工建设,已完成投资1.2亿元。利川粮食现代物流中心规划总投资6822万元,已征用土地200亩,完成各项基础投资2000余万元。

五、结合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保障粮食现代物流安全

粮食物流中心是粮食集中出入的场所,也是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重要关口。我们把粮食质检体系纳入粮食物流体系建设之中,要求所有的粮食物流节点都要建设粮食质量监测站。力争用3―5年时间,建立以省粮油监测站为中心,以15个市、州粮食区域监测站为骨干,35个粮食主产县市质检机构为支撑,粮油企业自检(接上页)为基本面的全省粮食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到目前,全省通过省级计量认证的粮油质检机构达到40个,还有一批县市粮食质检机构纳入认证计划;首批有武汉、荆门等5个质检机构通过国家粮食局组织的专家考核和授牌,近期又有黄石、十堰、襄樊等7家机构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考核;2006年以来,有6个市级机构和9个县级机构日常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全省新增经费投入1000多万元,所有的区域站都配备了先进的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省粮油质检站投资200多万元兴建基因实验室,为发展现代粮食物流、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创造基础条件。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7

关键词:石家庄市,现代物流业,对策

石家庄市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优势是全国唯一被定位为“重要商埠”的省会城市, 已被国家列为十七个区域物流节点城市之一。环渤海经济圈、京广、石太、石德三条铁路交汇, 京石、张石、青银等高速公路的主要枢纽以及石家庄机场等交通通道使石家庄成为集海、陆、空枢纽为一体的全国性交通网络。《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权力构筑联通国际、面向全国、对接京津、冬储西联、陆海空一体化的现代化、综合型、多功能物流产业发展格局, 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华北现代物流基地”。

一、石家庄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 石家庄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

1. 物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看好。

近年来石家庄市物流业增加值在不断扩大, 物流总费用年均增长保持在16%以上, 今后比重还将不断提高;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总体呈逐年递增, 全市物流规模在不断扩大。

2.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

机场建设不断加快, 现有通航机场4个, 国际和国内及地区航线39条;城市周边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干线公路为骨干, 地方大陆为支脉的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货邮吞吐量达1.72万吨, 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信息化基础条件优势明显, 制造业、流通和交通运输业中的大型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较高。

3. 物流服务功能定位明显。

一是依托新华集贸中心和南三条小商品市场, 建立了南三条货运市场, 提供小商品的仓储、运输、包装、配送。二是依托东简良农副产品及蔬菜批发市场, 建立了东简良农副产品配送中心。三是依托华药、石药、华曙等多家大型制药集团及医药商业企业, 建立了国大医药物流仓储配送园区。四是依托现代信息系统, 建立了华明货运信息服务园区。五是建立了以卸货仓储为主的汇通货运服务中心。

4. 一批物流企业迅速成长。

河北中储物流、顺邦物流年营业额均在100亿元左右, 润丰物流、国大36524连锁、物产集团、棉麻公司、土产公司营业额为10亿元以上, 钢铁、煤炭、商贸等产业物流的配送网络建设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第三方物流发展较快, 企业分离物流业务、工商企业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制造业融合联动发展步伐加快。截至2011年11月底, 河北省共有30家物流企业通过评估达到了国家A级物流企业标准。其中AAAAA级物流企业5家、AAAA级物流企业9家、AAA级物流企业12家、AA级物流企业4家, 一批物流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 石家庄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劣势

1. 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小、散、低、乱”的局面。物流, 物流园区单一, 缺乏向更细更深层次的发展。

2. 缺乏统一的宏观协调机构和发展规划, 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 我市还没有建立这种机制。现在, 与物流相关的部门有:交通局、公路局、航空、铁路局、邮政局等多个部门。原来本应该是一个系统的物流业管理权限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各部门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 必然会有各自的政策和物流工作计划, 导致物流业管理分散、混乱, 从而, 缺乏对城市物流园区的统一规划和设计缺乏统一管理, 政策支持乏力, 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不能理顺, 导致大量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 阻碍着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3. 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不健全。

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到工农业、商业、运输、仓储、信息服务等多种经营行业, 每个行业的发展势必影响到整个产业体系 (物流业体系) 发展。但就目前看, 石家庄市运输、仓储、城市配送、信息服务等诸多方面的物流服务领域建设非常薄弱, 物流业仍徘徊在由仓储、货运向物流服务提供转型的老路子上, 物流企业服务内容仅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 整体经营方式、管理水平和技术装备落后, 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物流服务, 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不高。

4. 物流人才匮乏, 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现代物流是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增殖服务体系, 这就要求城市物流企业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 以配合自己的竞争发展战略。石家庄高校中开设物流专业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教育了了无几。这就导致石家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上理论基础不足, 存在盲目性和混乱性。目前, 石家庄市还没有专门的物流研究机构, 在物流科学技术及理论研究上不深, 难以适应石家庄物流园区国际化、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5. 城市的整体信息跟踪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尚不健全。

在国际上, 物流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没有信息化的物流, 便没有现代化的物流, 现代物流就是传统物流的信息化。目前石家庄市的通讯、邮政业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信息体系尚不完备。

二、“十二五”时期石家庄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策

1.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框架, 给予物流业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优化发展环境。目前我市已经制定一批规划、规范、标准和认证认可规定, 但是总体看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其有的缺少整体性和系统性, 有的低于国际标准和和国内物流发展实践要求, 有的方面还存在空白, 亟待建立健全。制定和实施物流产业政策, 建立健全政策配套体系, 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增强石家庄市物流业竞争能力, 实现物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基础性支撑产业, 具有占地大、投资高、回报慢的特点, 其效益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产业物流成本的降低上。只有得到政府的扶持, 使其优先发展, 才能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继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 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 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 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 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 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 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 防止重复建设, 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再次, 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最后, 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3.加快促进传统运输业和仓储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步伐, 提高物流供应能力。第一, 加快产业物流的外包, 特别是制造业, 推进制造业、流通业、农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开展, 推进第三方物流以及第四方物流的快速开展, 特别是A级物流企业的开展, 不断扩大A级物流企业覆盖面。第二, 从企业分离出一个物流公司, 逐渐从企业物流走向物流企业。“十二五”期间, 进一步加快汽车、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重点产业主辅分离步伐, 结合生产组织和企业规模生产发展的需要, 引导企业逐步实现物流业务外包, 加快制造业企业流程再造和新型供应链的构建。海尔家电物流、开滦煤炭物流、吉林石化物流等等都是活生生的例子。第三, 产业物流使物流细分, 向专业化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充分发挥专业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优势, 强化服务意识, 完善服务功能, 拓展服务领域, 积极采用先进物流技术, 提高物流设计, 组织运筹, 加工配送, 咨询分析等综合服务水平, 为用户提供多层次、多方位的优质服务, 促进多赢局面的形成。

4.加强物流人才培养。首先, 按照建设一支高素质、拥有现代物流专业知识队伍的标准, 注重对本地物流人才的选拔培养。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石家庄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势, 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 满足对物流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在高职、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等各层次设置物流专业, 培养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在职人员的培训, 通过短中期培训等方式尽快使他们掌握物流基本知识和运作技术, 成为专业人才。其次,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 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让他们先进的物流理念、运作方式及管理规范融入到石家庄市物流业的发展建设中, 从而提升服务水平, 实现石家庄物流业的高起点发展。

5.加快发展石家庄市物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灵魂, 一个个“信息孤岛”无法连通, 是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障碍。信息化更是物流企业的“眼睛”, 没有“眼睛”, 物流企业看不到光明, 也看不清未来。因此, 一方面要着力研究物流电子平台对供应链的提升能力, 探索海关、铁路、水路、民航等全行业的互联互通, 打通国际、国内、港口、内陆物流之间的数据链瓶颈, 实现园区、港区、海关监管区等节点的信息互联。另一方面要研究平台所提供的公共管理新手段, 推动电子平台与物联网相结合, 实现产品的全程跟踪, 弥补原来物流阶段的监控盲点。

参考文献

[1]海峰.区域物流论:理论、实证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2]李春富.提升无锡物流竞争力[J].商业时代, 2004, (12) :61-62.

[3]周丙洋.创新:提升无锡现代物流竞争力的必然选择[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1) :12-14.

[4]聂小平.谈城市物流园区及其聚集经济特征[J].商业时代, 2008, (18) .

[5]傅岚.中国城市物流园区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8, (7) .

[6]王红敏, 杨蕾.日德经验对河北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启示[J].商业时代, 2008, (14) .

[7]姚文通.物流园区发展的几点建议[J].中国物流采购与联合会, 2008, (8) .

[8]河北省工经联 (省经团联) 现代物流行业调研组.河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EB/OL].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要加快发展现代化物流业 篇8

摘要:借(《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之机,结合江苏的实际,说明江苏要发展物流产业,县域物流的发展是关键,这是由县城经济的独特性和重要地位决定的,作者结合在苏南、苏中一些县域开展物流规划和指导物流规划实施的经验,研究了县域政府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为县域政府推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物流;县域经济;产业发展

一、物流产业振兴规划的意义

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至此,10大产业振兴规划“尘埃落定”,3月10日,国务院以国发(2009)8号文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正式列入10产业振兴规划之中。为什么物流业能够跻身10大产业规划,这是由物流业的地位所决定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流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以2008年的数据为例,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89.9万亿元,每1个单位的GDP需要3个单位的物流量来支撑:我国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6物流业每增加6.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服务业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1%,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左右。这个比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等于创造3 000亿元的经济价值;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约2000万,物流业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10万个就业岗位。以上数据表明。物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物流业涉及广泛的产业和行业。《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主线,提出了10项主要任务,9大重点工程,9条保障措施。重点是扩大物流市场需求,支持物流企业发展,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加强行业基础工作和改善物流政策环境。作者认为。江苏要落实和实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展县域物流是关键。

二、县域经济特点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行政区划的这一区域内的经济,它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性、区域性、层次性、网络性、开放性等特点的经济系统,是一个功能相对完备和健全的经济系统单元。具体地说。县域经济是指以我国的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县城、集镇、行政村各层次的经济元素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而显示出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

我国县级区域占全国面积的94%,截至2006年底,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人口总数超过9.6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的GDP约占全国GDP的60%。截至2004年底。我国共有行政县级区划2862个。由此可见,发展县域经济。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基础作用。

谈到县域经济概念时。还必须注意县城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差别。县域经济和区域经济。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一定范围的地表空间中的经济区域;而它们的区别在于:区域经济更具有自然融合的经济的含义,它界限比较模糊,往往是跨行政区的自然经济区,经济功能的发挥主要是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客观联系:而县域经济具有行政区域的含义,界限比较清楚,经济功能的发挥往往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功能作用。并且是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轴心,集镇为纽带。行政村经济为基础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它具有以下明显特征:

第一是相对独立性。县相对于省的派出机构——地区和市,或相对干基层政权的集镇,都有比较大的独立性。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和省制定的所有政策、规定及部门的工作要求,都以条文的形式下达到县。要靠县独立地去贯彻落实,这就是所谓的“上边千条线,到县一根针”。县域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因而具有自己的优势。具有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经济壮大本县域经济实力的途径。财政收支,除完成上级规定任务外。可以自主安排生活和生产及社会事业建设。县域经济是市场经济为主。对市场供求及价格水平变动反应灵敏。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安排产供销。离开了市场。经济运行难以为继。

第二是综合性。由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小系统或国民经济大网络中的小网络,也具有类似国民经济大系统、大网络的综合性特点。它既包括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建材业和服务业等产业部门,又包括计划、财政、银行、税务、物价、工商管理等职能部门。它不仅有生产经营的企业和经济部门,还有经济社会管理机构。是个“小社会”,因而县域经济是经济和社会功能比较齐全,综合各产业各部门乃至社会单位于一身的国民经济小系统、小网络。

第三是自然的区域性。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网络的区域性,说明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大网络中的小网络。即区域性网络;二是经济运行的区域性,说明县域经济的运行,即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大体上是在县区域范围内进行的;三是经济优势的区域性。即由于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不同。县域经济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的经济优势,包括产业部门优势和产品优势等。它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建筑、建材业。也可以是旅游服务业等。因此。对县域经济区域性应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即从经济网络、经济运行、经济优势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四是层次性。县域经济既然是区域性经济网络。那么这种经济网络必然带有多层次性。县城经济、集镇经济和行政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网络中的三个层次。其中,行政村经济层次是基础层,即县域经济的基本单元或基础环节;集镇经济层次是中间层,即介于县城经济和行政村经济之间的层次;县城经济层次是中心层,一般而言,它是县域经济的中心环节。而且。每一层次经济包括多种经济形式,如县城经济、乡镇经济均包括国有、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形式,行政村经济一般包括集体和个体所有制形式,即呈现多元性的特点。所以。县域经济实质上是以县城经济为中心层、集镇经济为中间层、行政村经济为基础层的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网络。

第五是开放性。县域经济作为一个区域经济系统,亦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通过人流、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与外界广泛交流。县域之间存在着差异与梯度。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优势,不同县域问的优势互补和经济交流,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开放性是县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封闭、自守必然会导致县域经济的衰落。沿海发达地区、江苏苏南地区县域经济的异军突起,与它们的开放度高有必然的联系,而内陆的老、少、边、穷地区多数位于开放度较低,交通、信息闭塞,人员流动缓慢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三、县域物流现状分析

1缺乏物流规划或布局存在地区分割、部门分割的现象。大部分的县并没有专门的物流规划,物流规划被分割

到其它规划之中。如产业布局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等。也有个别县盲目大量兴建物流园区。造成物流资源的巨大浪费。

2物流企业普遍数量多、规模小、布局分散、功能弱、管理水平低。比如苏中某县,有100多家物流企业。基本上都是1辆~2辆车。3个人~4个人的经营户。分散在县城各处,业务规模小,服务能力弱,相互间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难以形成合力和优势。

3物流装备和技术水平不高。车辆吨位普遍偏小。仓库设施老化严重。机械化装卸作业程度不高。导致货物破损严重,物流服务不规范。服务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高。

4在物流运作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信息收集与处理不及时。经常发生错误,难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5物流人才匮乏。县级物流企业由于普遍规模小,物流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物流师以上的专业从业人员寥寥元几,物流管理处在粗放管理阶段。

四、县域物流发展对策

1切实做好县域物流规划。物流作为服务业和综合性产业,需要有独立的、系统的规划。当然,该规划要与县域其它规划相衔接和保持一致,同时该规划要与该县所在的市、省物流规划保持一致和细化。规划时要仔细调研和分析县域物流需求,如产业分布特点和物流量,产业发展趋势。第三要充分发挥县域区位优势,如高速公路的拥有最和交汇点数,铁路的拥有量和交汇点数,铁路编组站及其等级。拥有的水系和一级、二级航道数量等,这些交通枢纽非常适合作为物流园区或公铁水物流配送中心。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规划要具有可操作性。这也是规划的难点。规划不能是纸上谈兵,越是基层的规划。越要体现可操作性。物流规划的结果。应能成为县级政府招商引资的指南,这样的规划才有实际意义。才能真正发挥规划的作用。使规划落到实处。

2县域物流规划的核心是构建县域物流网络,包括物流组团、物流节点布局和物流线路规划。首先是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梳理、整合。那些可以保留,那些可以合并,那些需要调整,那些需要重建;其次是形成县域物流网络节点,这些节点要与县域所在地区相适应。又要形成功能完善、分工明确、分布合理的网络节点体系。既要满足现有的需求,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适度超前。一般而言,县域城市最多可以有一个物流园区、若干个物流配送中心和若干个分拨点。物流园区选址应该在县城开发区、工业园区附近,具有公路、水路、铁路交汇之处,如果没有铁路,至少需要有公路和码头,有港口的县域则要充分利用港口优势。将物流园区建在港口。物流配送中心主要为县域产业服务。根据产业集聚来布点,尤其要考虑农副产品的集聚与配送。

3规划的实施是关键。物流规划经过专家评审、县规划委员会通过之后,转入规划落实阶段,需要按照规划要求进行逐一实现。不少县域政府规划做完之后,放人档案馆完事,实际上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规划形同虚设。这就失去了规划的意义。但更多的县域政府是真正按照规划的要求来落实,通过多次专门培训,规划内容讲解。使招商引资部门和集镇、行政村充分理解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来进行招商。按照规划建设、运营物流节点,对大多数县域政府和物流企业而言,都是新生事物,大家都缺乏经验。一个好的做法是到做得好的同行那里去参观学习、取经。更重要的是县域政府要集中精力努力打造一个示范点,一方面为物流节点建设和运营摸索经验:另一方面为全县物流产业发展提供示范案例。

4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步伐。物流规划的贯彻落实。需要一大批物流专业人才。而物流人才在我国是稀缺资源,在县域更是如此。培养和引进物流人才。营造物流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是县域发展物流产业的当务之急。县域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包括4类:(1)有物流企业从业经验的。熟悉货代、公铁水联运、物流中心管理等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中、高级人才;(2)熟悉现代物流运作。同时又通晓相关产业如化纤纺织服装、钢材剪切加工、医药、石化、建材、电子、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之一相关业务的复合型第三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3)深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理论知识,有一定物流系统规划技术经验的物流高级人才;(4)开展现代物流所需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和从业资格的专门操作性、技能性人才,如:仓储、运输、配送、配载、货代、流通加工等的管理和操作。县域物流人才培养的途径是引进、自主培育和转行。县域政府、企业可以花重金引进急需的、具有从业经验的高端物流管理和运营人才,作为领军人物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县域政府、企业也要有意识地培育有一定基础的在岗的物流从业人员去深造,以提升其理论水平和专业水平;县域政府、企业还可根据实际需要,引导一批有潜力、肯学习的干部通过集中培训。转向物流行业。从事物流工作。县域政府、企业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环境,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让物流人才安心工作,充分发挥物流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隐患整改心得体会下一篇:年公司小型元旦晚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