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质量监控(精选12篇)
动态质量监控 篇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 人们对板带材的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推动板带材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板带材的两大指标[1]:板带钢的厚度精度和板形。虽然对板厚控制的研究已相当成熟、控制精度也较高, 但对板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从微观上讲, 带钢厚度控制沿带钢宽度上的拓展即是板形的控制。但无论是板厚还是板形, 其控制的实质就是辊缝控制, 而在轧制过程中辊缝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轧辊的横向振动。在现有的辊系动力学模型中, 大都是将轧辊简化成一质点, 忽略辊身长度方向的影响因素[2,3], 这对于研究辊系动力学模型和由此引起的板带材质量问题是不客观的。因此, 本研究将轧机辊系看作弹性连续体[4], 以四辊轧机辊系为研究对象, 拟建立以研究板厚和板形控制为目标的四辊轧机辊系动力学模型, 探讨轧辊在连续分布质量动态效应下的辊缝分布规律以及对轧制过程的影响。从而使轧制技术不断完善, 以满足广大用户对板带产品质量日益严格的要求。
1 四辊轧机振动数学模型
将轧机与板带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 建立一个以分析轧辊连续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对板形及板厚影响为目的的辊系动力学模型。四辊轧机的结构模型见图1。该模型中将辊系及相关部件相应地简化成连续分布参数体系、离散单元。
如图1所示, 建立二维坐标系, x、y轴分别为沿轧辊轴向与垂直轧辊轴向, 轧辊中点取为坐标原点。将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组成上辊系, 下支承辊和下工作辊组成下辊系。上下辊系的轴承、轴承座及压下缸简化成离散质量单元, 机架刚度简化成刚度单元。根据Dobrucki、Pedersen等学者的研究[5,6]:支承辊与工作辊的振型接近一致, 四辊轧机模型可等效成两辊轧机模型进行研究。由于辊系两端的支撑处附有离散质量单元及刚度单元, 并且辊系质量是沿轴向连续分布, 故可将辊系看成是弹性支承上的分布参数体系。运用Bernoulli—Euler Beam理论[7]建立辊系横向振动的偏微分方程, 对其进行求解即可获得辊系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下的振动特性。
上辊系振动控制方程:
undefined (1)
边界条件:
undefined (2)
undefined
下辊系振动控制方程:
undefined (4)
边界条件:
undefined (5)
undefined
式 (1) 、 (4) 中y12和y34分别是上下辊系的横向振动位移, 其它参数见表1。式 (2) 、 (3) 、 (5) 、 (6) 为符合辊系动力学模型的边界条件, 其中, 式 (2) 、 (5) 为几何边界条件, 式 (3) 、 (6) 为自然边界条件。
2 振动数学模型求解
对于连续系统的偏微分方程通常有两种求解方法, 一种是直接积分法, 通过对微分方程直接积分求出方程的数值解;另一种是模态分析法, 通过坐标变换, 使耦合的运动微分方程转化为新坐标下相互独立的运动微分方程, 从而求得原坐标下的振动响应解。由于解析解才是对连续系统振动特性本质的描述, 故采用模态分析法对以上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本文只对上辊系进行建模、求解及仿真分析。
2.1 Ritz级数法
连续体辊系横向动力响应的Ritz级数表示为
undefined (7)
其中ψi (x) 为符合几何边界条件的基函数, Ritz级数的系数qi (t) 表示函数y (x, t) 在每个基函数方向上的投影, 即是广义坐标。在实际应用中把基函数定义为无量纲的, 这样广义坐标便具有长度量纲。
2.1.1 质量矩阵
(1) 连续体系的质量矩阵
Min=∫L0ρA12ψi (x) ψn (x) dx (8)
(2) 离散质量块的质量矩阵支辊轴承、轴承座及压下缸
MTLin=ψi (x) MLTψn (x) =ψi (0) MLTψn (0)
MRTin=ψi (x) MRTψn (x) =ψi (L) MRTψn (L) (9)
工辊轴承及轴承座
MLJTin=ψi (x) MLJTψn (x) =ψi (0) MLJTψn (0)
MRJTin=ψi (x) MRJTψn (x) =ψi (L) MRJTψn (L) (10)
2.1.2 刚度矩阵
(1) 连续体系的刚度矩阵
Kin=∫L0EI12ψi″ (x) ψj″ (x) dx (11)
(2) 离散弹簧的刚度矩阵机架
KLTin=ψi (x) KLTψn (x) =ψi (0) KLTψn (0)
KRTin=ψi (x) KRTψn (x) =ψi (L) KRTψn (L) (12)
弯辊缸
KLJin=ψi (x) KLJψn (x) =ψi (0) KLJψn (0)
KRJin=ψi (x) KRJψn (x) =ψi (L) KRJψn (L) (13)
2.1.3 广义力矩阵
Qi=∫L0P (x, t) ψi (x) dx+FLψi (x) +FRψi (x) (14)
结合以上通过Ritz级数法求得的系数矩阵, 则支配广义坐标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undefined (15)
通过求解特征值方程可以得到系统固有频率、特征向量、固有振型等, 式 (15) 的特征方程为
(K-ω2iM) Ui=0 (16)
式 (16) 中ωundefined为第i个特征值, Ui为第i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要使上述方程有非零解, 则其系数行列式必为零, 即
undefined (17)
2.2 模态分析法
将以上求得的特征向量标准化, 即可得到标准模态U*i。
undefined (18)
则所得的矩阵U*为标准模态矩阵。
相应地, 标准化的模态质量、模态刚度为
M*in= (U*i) TMU*n=δin
K*in= (U*i) TKU*n=ωundefinedδin (19)
其中δin为狄拉克函数:当i=n时, 则δin=1;当i≠n时, 则δin=0。
上辊系横向动力响应的模态级数表示为
undefined (20)
其中Φi (x) 为模态函数, 模态坐标ηi (t) 表示每个模态函数对位移响应的参与量, 且q=U*η。
把q=U*η代入标准运动方程 (11) , 由于U*为常数矩阵, 则undefined, 所以得到如下方程
undefined (21)
由式 (19) 的计算结果可得标准模态方程为
undefined (22)
式 (22) 即为通过模态分析法将式 (15) 的系数矩阵解耦所得到的振动控制方程, 求解出η即可得到辊系的动力响应。
由模态分析法可知, 固有振型Φ (也即模态函数) 为
undefined (23)
上辊系动力响应的求解框图见图2。
3 数值模拟
3.1 数值模拟参数
以某铝带四辊轧机3 500mm×ϕ750mm (或ϕ1 500mm) 为研究对象, 其中所涉及的变量、代表含义和参数数值见表1。
补充:其中KJ为弯辊缸刚度, 由于本文暂不考虑弯辊控制, 故其值为0;轧制力P (x, t) 在空间上假设其按常数p均布, 时间上为阶跃函数u (t) ;所轧板带宽度为L。
3.2 仿真分析
由模态分析法取初始条件为undefined, 结合上述参数及条件采用Matlab仿真软件编程计算, 对相关轧制工况进行仿真研究。
通过Ritz级数法计算得上辊系前四阶频率见表2, 从表中可看出阶数越高, 系统的固有频率就越大。辊系前四阶振型见图3, 这些振型显示随着模态号的增加, 振型的起伏次数也增加;模态号愈大模态函数的空间变化愈加迅速。
现以两种工况进行比较分析, 取轧制力分布常数、p1=2MN、p2=10MN, 图4为上辊系分别在轧制力分布常数p1、p2下的横向振动三维图。从图中可看出轧辊各处的振幅值大小不一, 即轧辊在轧制时有一定的挠度, 并且该挠度在微米级范围内不断变化, 这也是辊缝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而印证了辊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轧辊的横向振动; 中部的振动比边部更加剧烈, 在p1下最大振幅可达30μm, 在p2下最大振幅可达150μm, 如果不加以控制必将对板材质量产生影响。图4的仿真结果中包含了轧辊在两种工况下各处及各时刻的动态响应, 可以从中提取相应的数据加以分析, 这给板形和板厚的实时控制提供了重要的判断依据。
为了更加突显出轧辊在分布质量动态效应下的微观变化, 现从图3中提取几组信号进行分析比较, 分别见图5和图6。图5为上辊系在两种工况下x=0位置随时间的振动响应曲线, 从图5中可知辊上同一位置在不同轧制力下振幅相差较大, 轧制力大的明显大于轧制力小的振幅值, 并且振动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其周期为0.33s。图6为上辊系在工况1下t=0.3、t=0.7两时刻的挠度曲线。从图6中可以精确地判断出任一点的挠度, 并且辊系的挠度随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化, 挠度变化导致辊缝也在变化。这说明辊系变形不能光从静力学的角度来考虑, 它还与动力学因素有关, 其中轧辊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图中虽然只给出了几组信号, 但其说明可以从图4中提取辊系上任一位置随时间的振动响应曲线或任意时刻整个辊系的挠度曲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总结如下:
(1) 通过分析动力学模型得到的辊系横向振动三维图可知, 辊身中部的振动比边部明显强烈, 并且挠度在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挠度变化导致辊缝也在变化。这说明辊系变形不光与静力学有关, 还与动力学因素有关, 其中轧辊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2) 在以往建立的轧机系统模型中, 将轧辊简化为集中质量进行研究, 讨论辊系变形则是从静力学的角度来考虑, 而本研究将轧机辊系看作弹性连续体, 通过Bernoulli—Euler Beam理论推导出轧辊连续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对轧制过程影响的动力学模型, 这样更能反映出辊系的微观变化。
(3) 运用Ritz级数法推导出振动控制方程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 并且进一步通过模态分析法对质量、刚度矩阵解耦, 从而得到辊系的主振型、固有频率及动力响应曲线, 这些数据将给板形、板厚的实时控制及故障检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板厚控制技术虽已比较成熟, 但板形控制是轧机控制的一个永恒课题。本文的建模思想有别于传统的方式, 首次对轧辊分布质量动态效应进行了探讨, 为板形控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摘要:为研究轧机辊系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对板材质量的影响, 将辊系看成弹性连续体, 根据Bernoulli—Euler Beam理论建立辊系横向振动的动力学模型。运用Ritz级数法推导出振动控制方程的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 并用模态分析法对振动方程的系数矩阵进行解耦, 以获得辊系主振型、固有频率及动力响应曲线。通过分析动力学模型得到的辊系横向振动三维图可知, 辊身中部的振动比边部明显强烈, 并且挠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变化, 挠度变化导致辊缝也在变化, 这说明辊系变形不光与静力学有关, 它还与动力学因素有关, 其中轧辊分布质量动态效应就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此深入对辊系分布质量动态效应研究, 更能反映出辊系的微观变化, 并将为板形和板厚的实时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轧辊分布质量,横向振动,Ritz级数法,模态分析法
参考文献
[1] 徐乐江. 板带冷轧机板型控制与机型选择[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7: 41-99.
[2] 刘晓星, 李平. 板带轧机垂直振动的研究分析[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1999, 24 (3) : 97-101.
[3] A. Swiatoniowski. Parametrical excitement vibration in tandem mills-mathematical model and its analysis[J]. Materials ProcessingTechnology, 2002, 134 (2003) : 214-224.
[4] William T. Thomson, Marie Dillon Dahleh. Theory of Vibration with Applications (Fifth Edition)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58-289.
[5] W. Dobrucki, A. Bar. Changes in roll-gap shape in the case of vibrations in a four-high rolling mill stand[J]. Materials ProcessingTechnology, 1996. 61 (1996) : 328-337.
[6] Pedersen, L. M. Moedl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hot rolling mill[A]. In Proceedings of 1995 American Control Conference[C]. Amercian, 1995: 3674-3678.
[7] Anil K. Chopra. Dynamics of Structures[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73-496.
动态质量监控 篇2
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态考核自查报告
根据XXXXXX建《关于开展XXX年度建筑施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检查》的通知开展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动态考核自查,现将企业自查情况报告下:
一、质量管理体系检查95分
制定了企业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了质量管理目标并分解到各项目部,有考核。对企业质量管理按要求进行考核。并建立了分包质量管理制度,及时签订质量管理协议并适时考核。
二、质量管理机构设置91分
企业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确定了各层次负责人。并进行了明确的分工。施工现场项目经理与中标项目经理相符,并按要求设置现场管理人员,各项检查记录基本齐全。有必要的管理经费和检查设备,并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质量培训有制度有考核有记录并有考核档案。
三、质量教育培训95分
质量教育培训有制度,有培训,有记录,有考核并有考核记录。
四、质量投诉处理95分
质量投诉回访制度基本齐全,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冬雨季回访并记录。
五、质量标准化管理85分
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记录基本齐全,工程施工前先做样板,各种记录基本齐全。并进行了实测实量。
动态质量监控 篇3
关键词:铁路施工;桥梁工程;动态质量控制;预应力混凝土主梁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8-0082-02
1 桥梁工程在铁路施工中的特点
桥梁工程在长吉城际铁路吉林站改建施工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多数地段只有架设了桥梁才能实现更短的总里程,并有效提高通行的效果。从桥梁工程的重要性出发,在铁路施工的过程中,要更加准确地对桥梁工程特点进行分析。
1.1 桥梁的结构
铁路工程对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所以在进行桥梁结构选择时,要充分将桥梁的刚度考虑在内。在桥梁刚度的设计上要留有足够的余量,以确保桥梁的刚度达到使用标准。
从已有桥梁主梁的选择经验中不难看出,预应力混凝土主梁具有刚度大、整体结构稳定、抗拉性强和使用期限长等特点,完全符合了铁路桥梁的要求,所以可以选择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作为铁路桥梁的主要结构。
1.2 桥梁的跨度
车辆的行驶会在铁路的运行中对桥梁造成一定的震动影响,过大的桥梁跨度会影响到铁路的安全性,并带给桥梁永久性的损害,所以,应建设跨度较小的铁路桥梁。
1.3 桥梁的保护措施
现今对铁路桥梁的使用年限要求增加到100年左右,从这一点考虑,要对桥梁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形成对桥梁的长时间保护。所以,持久且有效的保护措施也是铁路桥梁的一个主要特点。
1.4 桥梁的桥面布置
为了保障铁路桥梁的使用需求,对桥梁的桥面布置都进行了相应的优化。这样就可以用挡碴墙代替护轨,进而便于对线路进行维修和养护。另外,还要设置优质防排水系统和预留检查车及维修养护的通道。
1.5 桥梁的支座与墩台设计
支座与墩台也是铁路桥梁的关键部位,它们的质量关系到桥梁的整体结构是否能够达到一定的安全和稳定要求。在现有的铁路桥梁建设中,铁路桥梁的支座和墩台部分都得到了一定的优化设计。
1.6 路桥过渡段设计
路桥过渡段是铁路桥梁建设中的必要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列车在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在路桥过渡段的设计和施工中,要结合对角度和长度已有的成熟经验进行设计。
2 铁路施工中桥梁动态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桥梁基础工程动态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桥梁的基础工程对铁路桥梁工程整体而言至关重要,一个铁路桥梁的建设如果缺少质量过关的桥梁基础,会影响到整个桥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进而给桥梁的使用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桥梁基础工程质量的全面控制。
对于桩基础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则主要在于对钻孔桩成孔质量控制、对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控制和对承台施工质量的控制等。在上述几个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采取逐项完成逐项检查,然后再逐项签字的办法,以实现对桥梁动态质量的有效控制。
基础工程要严格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开挖,要保证开挖在规定的范围内,还要把握好开挖的坡度,最后还要处理好基础的支护工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对开挖质量和基础支护工程的控制是铁路桥梁动态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可以采取全程监控的方法,以确保工程动态质量达到预设的要求。
2.2 桥梁墩台工程动态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在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墩台影响到桥梁的整体质量。所以管理者需要对墩台的位置、标高和墩台的混凝土强度及耐久稳定性进行综合的考量。在墩台开始施工以前,要将基顶的浮浆凿除、冲洗干净,并将钢筋进行整修。要在其基顶面测定中线和水平,标出墩台底面的具体位置。其中,模板和支架、混凝土和钢筋工程必须按照相应文件中的规定进行。另外还要严格控制支撑垫石的标高。在墩台工程施工完毕后,还要对全桥进行中线、水平及跨度贯通的测量,要将各墩台的中心线、梁端线、支座十字线及锚栓孔的位置准确标识出来。最后,还要设置一个永久性的高程观测点,用其在墩身浇注完成、架梁前和竣工验交前进行观测。
2.3 桥梁主梁预制工程动态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在铁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场内预制的方法对主梁进行监测。要明确的一点是桥梁的主梁预制工程影响到桥梁的桥面稳定性和平整度,所以,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主梁各项质量指标的控制。在桥梁主梁预制工程中,还要重点控制温度,确保温度保持在标准的范围之内,以将桥梁主梁整体的强度提高。
2.4 桥位制梁工程动态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在铁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在预制主梁外,还要在主梁安装之后进行桥位制梁工程。
2.4.1 对支架法现浇桥梁的动态质量控制。支架法现浇桥梁施工的关键在于对桥梁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控制,需要确保这几项质量的达标。
2.4.2 对预应力工程的动态质量控制。预应力工程是保障桥梁整体强度的关键所在,在控制桥位制梁工程的质量时,要确保预应力工程达到预定的质量标准。
2.5 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动态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
考虑到长吉城际铁路吉林站改建中桥梁的重要性以及对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为了提高其使用的寿命,需要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将混凝土作为一项单独的工程来进行认真的对待。
3 结语
在现代的铁路施工中,桥梁工程的比重和重要性越来越大,桥梁的动态质量影响到整个铁路工程的质量。所以,工作人员要对铁路施工中的桥梁建设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参考文献
[1]张胜伟,宋振柏,顾叶.GPS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设计与实践[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
[2]李秀红,马文渊.桥梁GPS控制网的布设研究[J].民营科技,2010,(10).
[3]张龙兴.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必要精度分析[J].科技资讯,2011,(34).
动态质量监控 篇4
飞机动态监视系统就是地空数据链地面应用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空地数据链进行飞机飞行动态监视,有效解决了目前飞机起飞后,航空公司对其飞行情况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飞机飞行动态监视系统实现了飞机飞行全阶段(包括飞行滑出机位前至滑入机位后)的状态监视与空地双向数据通信与服务。当前航空公司数据链的使用情况是: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都已安装了地面处理系统,与网控中心通过专线进行连接,实现了地空数据链报文的地面传输,能够对航空公司80%以上的飞机飞行动态进行时实的监控,并进行机务、签派等日常事务处理。
2005年上半年开始,三家民营航空公司成功首航,民营航空公司走的是低成本路线,之后开始会有更多的小航空公司进入航空运输市场。民航总局规定实施定期客运飞行的承运人必须具备独立与空管部门的有效地空双向通讯手段,同时可对飞机进行全场的航班运行监控。鉴于这种情况,小航空公司有自己特殊的情况,租用专用链路对于小航空公司来说代价太高,小航空公司趋向于使用广域网对飞机实施动态监控。随着小航空公司的不断增多,他们迫切需要购买成本低、系统维护成本低、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的飞机动态监控与双向通讯系统,当前国外有类似产品(如ARINC的WEBASD,以及基于铱星数据通讯的Advances Track Mapping Web Service),现在还没有进入中国。航空公司运行及控制部门需要随时监控飞机的位置,并能够与飞机进行通讯。飞机动态监控系统能够满足工作人员的需要,帮助他们高效的完成工作。
广域网飞机动态系统的实现,将会有更大的应用前景。无论是在大航空公司还是小航空公司,还是机场、或者是空管单位,都能得到广泛地应用,可为需要随时随地监控本公司飞机的航空公司管理人员提供专门的服务。
2 需求阶段质量控制
2.1 GIS数据需求评审
首先,我们来关心地理信息系统的中心问题,检查是否明确了系统数据的要求。
在飞机飞行监控系统里涉及三类数据,一类是动态的飞机信息;一类是动态的气象图片信息,包括云图、雾图;另一类是相对静态的情报资料数据。在地图上动态显示的飞机位置、高度信息,是解析空地通信报文位置信息的结果,而报文的获得是通过WebService与ACARS网关连接,实时收取报文来实现的。动态的云图是气象中心时实发布给航空公司用户的,用户将开放一个FTP文件服务端口,供本系统专门获取气象资料。情报资料的显示、是通过读取本地情报数据来实现的,要求在系统服务端具有情报资料编辑功能,同时能够通过WebService对本地情报数据进行同步更新。在本系统中,空间对象有三类:点、线、面。如航路点,飞机的动态位置点;国内航线,海岸线;扇区,限制区,情报区等。其中,线可看作是特殊的起、始点重合的面类型,在设计数据存储结构时可以考虑用同一种表示方法。
评审意见:从需求分析的结果来看,对数据的分析比较清楚,并且反应了系统实际数据的要求。
2.2 功能需求评审
只有解决了系统“做什么”的关键问题,才可能为用户做出量体裁衣的系统,否则系统就会偏离用户期望。此阶段质量控制的内容主要是对需求进行确认,是否与用户期望相符。
评审意见:从系统需求简述来看,从功能及性能两方面描述了用户的需求,体现了软件需求质量特性的要求。如功能性,对系统要实现的功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说明;可靠性:在用户权限管理和WEB服务中均有体现;可维护性,则是通过提供智能客户端来实现的;可使用性;通过提出人性化的地图操作来实现。
3 设计阶段质量控制
本阶段监理方应监督和协助承建方进行软件设计活动,同时对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结果进行审核,对设计阶段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
3.1 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客户端通过调用服务器对外接口获取和处理数据。客户端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操作界面,通过使用服务器的服务实现对飞机的实时监控。服务器端提供了报文的收发、报文拆分、程序更新维护、Web Service服务、数据存储等功能,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承担了为所有客户端提供服务的任务。
从飞机信息的流程来看,实时的飞机通信报文经过网关接收到报文处理服务子系统,对处理后报文的拆分结果进行入库,客户端飞行动态显示系统通过WEB服务实时获取飞机当前最近报文,提取报文中与位置相关的信息,在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和高度。从情报资料信息来看,是由飞行动态显示系统读取本地文件来实现显示;当后台地图更新了情报资料后,智通客户端会自动检测到更新,并自动更新本地文件,并在飞行动态显示系统中进行显示。
3.2 地图显示设计评审
在本系统中,地图的显示逻辑比较复杂,一方面要显示不同类型的数据,另外,要对用户的各种请求进行响应,同时还要对各类消息进行处理,及时刷新显示。因此,对本系统而言,如何设计用户界面的显示是一个值得可虑的问题。这里,系统在对地图显示的设计进行了谨慎的考虑,使用MVC设计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用户界面逻辑混乱的问题。
飞行动态显示子系统从设计上看,分为三个部分,即数据部分、运行控制部分和显示部分。三部分的关系的作用如图2所示。这三个部分的区分,在代码中区分的并不是特别明显,它是编写代码时的一个思路,所有的功能模块都要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程序设计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地图的移动,设计过程是这样的:地图显示(V)从数据部分(M)读入所需的数据,在这些数据中会包含一个全局的结构变量,记录了地图当前中心点的相关数据,显示部分(V)根据中心点的值决定地图的显示位置。地图移动时,用户拖动鼠标产生了dx,dy的偏移,控制部分(C)得到这个偏移,改变全局变量值,然后通知显示部分(V)需要重新画显示表面,于是地图的移动效果就产生了。
3.3 通信设计评审
报文处理是后台服务的核心系统部分,由多个模块组成,负责报文的传输、拆分和保存。结构如图3所示。
其中,网关、通讯服务器、PC报文处理系统复用已有程序,数据服务器程序用来处理广域网飞机动态监控系统的特殊数据要求。数据服务器与通讯服务器相连,实现飞机实时数据的收发,使用消息队列接收WebService上发的数据,自身收到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以便用户随时使用。使用消息队列进行后台进程间的通信,能够快速、安全地发送消息。消息队列还能够在网络出现问题或者服务器重新启动的时候自动缓存消息,所以在后台使用消息队列可保证系统的稳定与高效。另外,这里使用MSMQ的最大优点就是B/S程序可以很容易地使用MSMQ对象。
评审意见:使用消息队列进行后台进程间的通信,能够快速、安全地发送消息。但报文处理是后台服务的核心系统部分,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负载平衡的问题。如果单应用程序无法满足报文流量的要求时,系统将会出现隐患。
监理建议:在原有设计基础之上,可以通过开多个应用程序来侦听同一个消息队列的方式来实现负载平衡。消息队列可以保证队列中的消息以先进先出的机制平均分配到各个接收消息的终端中去。而且,假如某一个接收消息的终端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到其他的终端。使用MSMQ来实现负载平衡的优点首先是实现方便,基本上不用为负载平衡编写什么代码,而且支持在系统运行时动态地增加和减少终端的数量,即使所有的终端全部都处于不可用状态,系统仍然会为终端缓存报文,从而保证报文不会丢失。
3.4 Web Service设计评审
本系统的服务能力主要取决于网络速度以及Web Service的最大负载。用户的网络速度可以建议用户使用较高带宽的网络解决,而且费用很低。Web Service的负载能力主要取决于业务逻辑层的处理能力,Web Service的客户支持能力是很强的,对于飞机动态监控系统这种专业应用,连接用户数完全可以满足需要。提高业务逻辑层的处理能力可以使用服务器集群的方式,将不同类型的业务放到不同的服务器上运行,可以大大提高Web Service的服务能力。
Web Service客户端升级服务保存了最新的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用户通过比较版本信息,获取最新的文件替换本地文件,Web Service服务就是向用户提供了版本比较和文件下载的方法。
智能客户端提供了简单、可靠以及安全的部署方案。客户端的版本更新由系统自动实现。当智能客户端程序处于在线状态启动时,会自动检测服务器端的组件是否更新,如果更新的话,则会自动从服务器端下载到用户本地中。客户端对用户密码采用DES对称加密,密文与用户名相关,保证了不同用户即使采用了相同密码也会产生不同的密文。密文采用了两个密钥进行加密,对于保存在数据库和本地的密文使用一个密钥,在网络或内存中传输的密文采用了另一密钥,防止非法用户直接使用本地密文进行网络登录的不法行为。
3.5 数据库设计评审
系统要求电子地图占用资源尽量少,实时性强;要求屏幕刷新速度快,屏幕不能有闪烁,对空间对象数据的访问速度要求很高。考虑到系统中地理数据量相对较少,因此采用文件形式按照不同对象类型和显示图来组织和存储相对固定的地图数据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在系统启动时,可将地理数据文件全部读入内存,提高地图刷新速度。对于存放在oracle数据库中的飞机报文信息,在每一条报文信息中,分别存放飞机的经度、纬度信息及高度信息。由监控程序获取数据并显示。飞机报文量大,用数据库的方式统一存放在服务端,并提供给用户历史记录查询的功能。
系统使用分区表进行报文的存储是非常明智的作法,可以大大提高数据库性能。使用分区表的优点在于:
1)增强可用性:如果表的某个分区出现故障,表在其他分区的数据仍然可用;
2)维护方便:如果表的某个分区出现故障,需要修复数据,只修复该分区即可;
3)均衡I/O:可以把不同的分区映射到磁盘以平衡I/O,改善整个系统性能;
4)改善查询性能:对分区对象的查询可以仅搜索自己关心的分区,提高检索速度。而最主要的优点则是,对分区表进行操作与其它表是一样的,因此,不必担心使用了新的技术而增加数据库开发及维护的难度。
4 结论
本文运用监理质量控制方法对广域网飞机动态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监理质量控制框架,充分展现了监理质量控制的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取到了良好的质量控制效果。
从航空事业发展的现状来看,空中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在未来几年取得更为广泛的应用。该套理论体系能否在以后的系统建设中发挥作用,值得期待。我国计划用15~20年的时间,建成新一代航行系统。在新系统中将同时使用ADS和雷达两种监视手段进行监视。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系统,运用最先进的、最适用于本领域的技术开发出可靠性强、易维护、可扩展的新系统,是承建方、监理方都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共同推进这一领域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与发展的源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明军.面向对象技术在空管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3).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 篇5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是财政国库部门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时接收代理银行传输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交易信息,采集预算、计划、账户等管理信息,实现动态监控、智能预警等功能的综合性管理系统。财政部国库司于2001年开始建设动态监控系统,2003年8月一期系统开始运行,2006年6月二期系统开始试运行。目前,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对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进行动态监控。
一、组成结构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主要由9个功能模块组成。包括:数据采集、智能预警、日常监管、监控分析、监控信息发布、权限管理、政策法规、信息校验、通用查询。
二、主要功能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主要有6项功能。包括:实时动态监控、多维智能预警、监控通用查询、信息数据校验、监控综合分析、专项资金监控。目前6大功能中尚有部分功能处于设计和进一步完善阶段。
实时动态监控是指系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时接收代理银行上传的财政资金支付交易信息,并采集财政内网预算、计划、银行账户等管理信息。该功能便于监控人员在线发现疑点问题,并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多维智能预警是指系统融合业务需求,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紧密结合财政国库改革实践,制定一次预警和二次预警规则,对海量数据进行智能筛选和自动预警。该功能有效压缩了人工判断时间,大大提高监控核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监控通用查询是指系统可以按照日常监控管理需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复合查询。信息数据校验是将监控系统采集到的支付信息与银行清算信息进行校验和匹配,保证财政核心数据的一致性,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监控综合分析为财政资金流量和流向分析提供了灵活的工具,从而发现资金运行中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和苗头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和建议。是二期系统开发的重点。专项资金监控实现了对中央专项资金全程跟踪和动态监控,确保资金支付及时、规范和专款专用。
三、运行原理
财政国库动态监控系统运行原理可以分解为五步。第一,制定和维护一次预警和二次预警规则。其中一次预警规则主要是与代理银行实时传送的预算单位交易信息的相关要素进行模糊匹配;二次预警规则主要是与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等信息进行精确匹配。第二,实时接收代理银行传输的预算单位财政资金支付交易信息,同时采集财政内网的预算、计划、账户等管理信息。
第三,对接收和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自动预警,智能筛选出疑点问题。
第四,对疑点问题及时进行核查。目前财政部核查方式有三种:电话核查、实地核查、委托核查。
动态质量监控 篇6
《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实施七年来,在规范企业价值评估执业行为,提高企业价值评估执业水平,巩固拓展企业价值评估市场和服务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绝大部分内容经实践检验是行之有效的。七年来,我国评估准则体系基本建立,国内外企业价值评估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和产权市场逐步完善,评估实践对企业价值评估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修订十分必要。修订后,准则的整体框架、相关术语、披露内容等方面实现了与其他评估准则的协调;对市场法和收益法的具体运用提出了细化要求;对控制权和流动性溢折价的考虑、评估结论的形成方式等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对评估报告披露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试行)》的修订,对指导和规范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促进评估行业更好地服务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总结和固化了企业价值评估中通行有效的执业实践,有助于巩固评估行业的传统核心业务,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对评估专业服务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二是提升了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为评估师提供了较为超前的实践指引,有助于提升行业专业性;三是促进了评估理念和评估方法的国际接轨,增强了准则的国际趋同;四是通过准则的提升,实体性准则层次实现了企业价值、机器设备、无形资产、不动产和珠宝首饰等主要一级资产的全覆盖,完善了准则体系。
对评估报告等准则中签字盖章条款的修订,旨在贯彻落实《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4号)相关规定,满足评估机构执业需要。主要修订内容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制评估机构法定代表人可以授权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签署评估报告和业务约定书;评估机构可以授权分支机构签订业务约定书;分支机构负责人可以根据授权签署评估报告和业务约定书。这次修订遵循了“适当授权、风险共担”的原则。修订后的签字盖章制度既适应评估机构做优做强做大的需求,方便执业,又可以合理界定执业责任,满足执业质量管理的需求。
《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是服务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指导意见的发布有以下意义:一是将更好地促进评估行业服务商标的转让和许可,促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二是完善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框架。根据财政部的要求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的需求,中评协近几年已经发布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专利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和著作权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发布后,我国在无形资产方面的评估准则框架体系主体构架基本完成。三是填补了国际空白。商标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商标资产的评估准则,将为国际上相关评估准则的制定提供借鉴。
《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试行)》旨在指导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评估业务时合理分析高科技企业和无形资产等特殊收益形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文化产业中相关资产的价值。实物期权评估指导意见的发布创新了评估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合理发现特殊收益形式资产的价值;拓展了评估服务范围,有助于促进评估行业服务市场需求。
此次修订和新建工作,各环节工作到位,遵循规定工作程序。在充分吸纳监管部门、评估报告使用者和评估行业意见的基础上,着眼于国际接轨,着手于国情国体,服务于我国资产评估事业做优、做强、做大。
此次修订和新建工作是落实准则动态更新机制的具体体现,将促进评估准则更好地服务市场、服务行业。
动态监控的手机防盗模型研究 篇7
智能手机加强了人们彼此的联系和沟通, 缩小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解决了跨时空沟通的问题。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和效率。然而现今的智能手机中存放着很多个人隐私信息, 比如手机银行账号和密码, 电话记录和短信, 个人照片等, 所以如果个人智能手机被盗或丢失, 这些重要的个人隐私信息也会丢失和泄露, 这会带给用户很大的麻烦和隐患。
1 基本思想
用户手机被盗和手机中的隐私信息被泄露, 会带给用户很大的损失和隐患, 因此, 对于如何获取被盗手机和手机中的隐私信息的防盗模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然而现今的手机防盗模型都是基于静态手机系统的防盗模型, 它们缺乏相应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而基于动态手机系统的防盗模型几乎为零。例如对于手机用户重新刷机后的新手机系统而言, 静态的防盗模型无法应用它原有的防盗策略和方法, 对刷机后的新系统进行监控和跟踪。鉴于此, 本文给出了监控防盗和动态监控防盗的概念, 并提出了基于动态系统的动态监控防盗模型, 应用该模型实现对被盗手机刷机后的新手机系统进行动态监控, 以此提高手机防盗工具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1]。
模型分为手机使用者、动态监控平台和手机提供者三部分[1]。手机使用者实现对被盗手机信息的提供和利用, 以满足自身内部的客观需要;动态监控平台根据手机使用者和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和需求, 实现对被盗手机的实时跟踪和监视, 满足被盗手机和监控中心双方的数据交换;手机提供者实现对被盗手机信息的提供, 以满足手机使用者利用动态监控平台对被盗手机的监控需要。动态监控平台由动态监控中心和动态监控节点组成。监控中心实现被盗手机和监控平台间的数据交换;监控节点实现被盗手机信息的注册、收发和代理[1]。
为了方便阐述手机防盗模型的概念给出如下定义[1]:
定义1防盗模型 (GM) 。通过某种方法或途径达到手机防盗的一种模型。
定义2静态系统 (SS) 。现在的手机系统在手机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定义3动态系统 (DS) 。未来的手机系统在手机中的一种客观存在。
定义4静态防盗模型 (SGM) 。建立在静态系统基础上的防盗模型。
定义5动态防盗模型 (DGM) 。建立在动态系统基础上的防盗模型。
定义6监控防盗模型 (MGM) 。通过后台监控的方法达到手机防盗的一种模型。
定义7静态监控防盗模型 (SMGM) 。建立在静态系统基础上的监控防盗模型。
定义8动态监控防盗模型 (DMGM) 。建立在动态系统基础上的监控防盗模型。
2 动态监控防盗模型结构
为了满足被盗手机被重新刷机后, 无法应用它原有的防盗策略和方法, 对刷机后的新系统进行监控和跟踪的要求, 本文提出了动态监控的手机防盗的模型框架, 它既适合静态防盗又适合动态防盗情况, 是一个通用的、灵活和可扩展的手机防盗模型[1]。手机监控平台由动态监控中心和许多动态监控节点组成[1]。动态监控中心由监控词典、注册词典和动态监控引擎组成;动态监控节点由手机监控注册、手机监控代理和手机监控传输组成[1]。动态监控防盗模型框架如上图1所示。
2.1 动态监控中心
动态监控中心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统一的被盗手机监控策略、维持统一的监控标准、管理手机监控节点和实现手机监控节点与被盗手机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1]。
2.1.1 手机注册词典
注册词典是为各个手机使用者 (用户) 和手机提供者 (供应商) 提供的局部服务监控映射库[1]。它主要提供单个手机使用者和单个手机提供者间的数据交换, 用以完成修正手机使用者注册信息不完善的缺陷[1]。具体交换标准通过服务注册上传到手机注册词典当中。
具体的注册过程包括手机使用者注册和手机提供者注册两个过程, 它们注册的词典结构是相同的[1]。手机注册词典结构包括监控单位级、监控属性级和监控内容级[1]。手机监控单位级主要标示各个手机提供者 (或使用者) 在动态监控平台中的唯一身份ID信息[1]。手机监控属性级主要标示手机提供者 (或使用者) 的手机属性信息, 如手机的软件属性、硬件属性、外观属性和监控属性等。手机监控内容级主要标示手机属性信息的具体内容, 比如软件属性信息包括手机IMEI码[1]、型号和版本等信息;硬件信息包括CPU、RAM和传感器等信息;外观属性信息包括手机颜色、重量和尺寸等信息;监控信息包括手机是否被监控、被盗、被找回等具体内容信息。手机注册词典的结构采用了XML格式存储[1]。
手机使用者和提供者的注册词典结构是一样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手机动态监控平台运行后, 可能手机使用者没有注册或手机提供者没有注册, 或单个注册了, 或二者同时注册了。如果二者同时注册了, 那么以手机提供者注册的信息为基准信息, 同时监控系统会自动将手机使用者注册的监控信息包括手机是否被监控、被盗、被找回等具体内容信息同步到手机提供者词典中;如果手机提供者没有注册, 手机使用者注册了, 那么监控系统会自动将手机使用者注册的信息同步到手机提供者词典中。最后监控系统以手机提供者词典信息库为基准和手机监控词典信息库进行数据交换和比较。
2.1.2 手机监控词典
监控词典是为各个被盗手机和动态监控平台之间提供的全局数据交换映射库。它主要提供多个被盗手机和动态监控平台间的数据交换。具体交换过程通过远程接收被盗手机发来的监控信息, 上传到手机监控词典中。其中, 被盗手机远程发送到动态监控平台的监控信息和手机注册词典中的信息相同。
2.1.3 手机监控引擎
手机监控引擎是整个数据监控平台的核心, 由三个模块构成:注册管理、传输管理和代理管理, 三者相互配合协调共同完成数据监控功能[1]。
注册管理模块负责被盗手机信息的注册功能。注册分为手机提供者注册和手机使用者注册, 若发现新的注册信息变化则更新基准注册词典, 如此可以有效的克服手机使用者注册信息输入错误的缺点, 并保持和手机注册信息的一致性和真实性。
传输管理模块负责被盗手机和动态监控平台之间信息的接收队列和发送队列的维护, 其核心功能是记录被盗手机发送者和手机动态监控平台接收者的地址和传输方式等信息, 而后采取发送和接收的对应策略对事件队列进行处理[1]。当被盗手机上电后向动态监控平台请求时, 传输管理模块就会记录请求者的地址、传输方式等信息, 同时会激活代理管理模块完成被盗手机和动态监控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换[1]。
代理管理模块负责管理容器中的各种监控代理的加载、激活、暂停、卸载和运行状态[1]。
2.2 手机监控节点
动态监控平台中有许多手机监控节点。每个手机监控节点代表了某个公司某个品牌某个型号下的某个手机的监控节点, 如某品牌的X型号下身份ID为2的手机, 监控节点有监控传输、监控注册和监控代理三个模块组成。
监控传输模块负责信息的接收和转发。监控传输的方式分为TCP、UDP和HTTP三种, 监控传输内容有二进制bin格式、文本txt格式和XML格式。根据手机提供商和手机使用者的客观需求, 传输方式和传输内容任意搭配, 满足多样化需要。
注册管理模块负责对被盗手机的信息注册。注册分为手机提供商注册和手机使用者注册。手机提供商注册实现对被盗手机在动态监控平台中的真实性注册, 并自动同步更新手机使用者注册信息;手机使用者注册实现对被盗手机各种属性信息的注册, 如手机的软件、硬件、外观和监控属性等, 其中硬件属性、外观属性和软件属性中的IMEI码是不可变属性, 监控属性包括手机是否被监控、被盗、被找回等具体内容信息的注册。
监控代理模块由监控接口monitor Interface、监控实现monitor Implement和配置文件config File XML、数据传输对象dto组成, 四者协调配合, 组成完整的监控实体[1]。
3 动态监控防盗
动态监控包括手机注册、手机监控过程。
3.1 手机注册
手机注册的主要作用是生成基准注册词典库。基准注册词典即是手机提供者注册词典, 它通过手机提供商注册和同步更新手机使用者注册词典信息来完善其具体内容, 同时将用户注册的被盗手机的监控属性信息包括手机是否被监控、被盗、被找回等具体内容信息, 也一起同步到基准注册词典中。手机注册实现各个不同手机提供商对手机的注册词典信息的汇总和建立, 最终生成基准注册词典库, 为被盗手机的动态监控和跟踪做好准备工作。注册过程如下:
Step1:被盗用户向手机监控平台注册被盗手机信息, 包括手机的软件属性、硬件属性、外观属性和监控属性等信息;
Step2:当用户提交被盗手机的注册信息时, 手机动态监控平台自动查找手机提供商是否对此被盗手机进行过注册;
Step3:如果注册过则以手机提供商注册的信息为基准注册信息, 同时将用户注册的被盗手机的监控属性信息同步到基准注册词典中;
Step4:如果没有注册过则动态监控平台系统自动同步手机使用者注册词典的全部信息到基准注册词典信息中;
Step5:最终生成被盗手机的注册信息, 并把它存储在基准注册词典信息库中, 为被盗手机的动态监控和跟踪做好准备。
3.2 手机监控
当手机被盗后, 作为手机代理, 只要手机上电, 它就会自动执行被盗终端和动态监控平台的数据传输, 包括手机的软件、硬件、外观属性内容信息都会传送到动态监控平台中, 形成动态监控词典库。对于终端用户来说, 手机监控节点会将终端发送的信息进行封装加工, 最终传送给手机动态监控中心, 并让它把信息保存在动态监控词典中[1];对于手机动态监控中心来说, 手机监控节点会将它返回的数据进行解析, 最终返回给终端用户[1]。
监控手机是对被盗手机的基准注册词典信息和动态监控词典信息执行查找、比较和匹配的过程。如果信息匹配, 则把基准注册词典库中被盗手机的监控属性信息包括手机是否被监控、被盗、被找回等具体内容信息, 同步到对应动态监控词典库中;如果信息不匹配, 则没监控到该手机。监控过程如下:
Step1:用户向手机动态监控平台注册被盗手机信息, 自动生成基准注册词典信息;
Step2:被盗手机上电后, 自动和动态监控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形成动态监控词典信息;
Step3:动态监控中心对被盗手机的基准注册词典信息和动态监控词典信息执行比较和匹配的过程;
Step4:如果信息匹配, 则把基准注册词典信息中的监控属性信息同步到对应动态监控词典信息中, 查找到该被盗手机并记录手机信息和盗贼信息;
Step5:如果信息不匹配, 则没监控到该手机;
Step6:以网页、短信、彩信或电话的方式向用户报告被盗手机信息和盗贼信息[2];
Step7:用户通过公安机关或个人找回被盗手机[2]。
4 应用实例
本动态监控防盗模型相对静态防盗模型而言, 具有方便、快捷、实时性强的特点, 同时对被盗手机刷机后的新手机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 以此提高手机防盗工具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克服了对基于静态防盗模型的防盗程序被格式化后而起不到防盗功能的缺点。用户手机被盗或丢失后, 即刻上网进行注册手机属性相关信息;当被盗手机上电后, 自动和动态监控平台进行数据传输, 进行监控和跟踪该手机;然后用户通过上网上或监控中心找回自己被盗的手机。
5 结语
动态监控防盗模型相对静态防盗模型而言, 可以对手机刷机后的新系统进行动态监控和跟踪, 提高了手机防盗工具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克服了对基于静态防盗模型的防盗程序被强力格式化后而起不到防盗功能的缺点。用监控防盗法, 可实时获取自己手机上的重要信息, 以免造成重大损失;同时实时监控盗贼信息, 以便及时获取自己贵重手机[2]。
参考文献
[1]石彦华, 李蜀瑜.动态服务的数据交换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1, 28 (12) :4576-4580.
编程实现内网主机动态监控 篇8
1 概述
通常可以使用Ping对故障进行简单的定位, 网络常见的故障总结起来无非两种:联网中断时Ping不通, 网络缓慢时ping的延时就较大。工作中不太可能安排个人不停地Ping某一主机, 但开发这样一个程序, 定时地对关键的网络节点Ping, 并在故障发生时通知管理人员还是可行的。
2 原理
Ping用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协议) 的"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消息来实现。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用于传输中出错报告控制信息。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协议, 它对于网络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ICMP报头从IP报头的第160位开始, 报头字段定义与含义如下:
为发出ICMP控制报文, socket需要按如下参数创建:
socket=new Socket (AddressFamily.InterNetwork, SocketTy
pe.Raw, ProtocolType.Icmp) ;
报文填充完毕后调用socket.Send (sendbuf) 即可发送, 该函数返回成功发送的字节数, 若发送错误则为对应的错误代码。
响应的时间计算:
3 需要解决的问题
使用Socket实现Ping命令的功能, 并记录延时将结果返回, 将人工命令的方法编程实现, 这个过程需要编程实现。
定时触发任务, 实现自动Ping网络主机, 这个就不解释了。
故障发生时如何通知管理员, 当检测到网络故障时弹出主窗口, 并将故障节点的信息用特殊颜色表示, 提醒操作员注意。
4 设计
设计程序为注册到Windows状态栏的工作程序, 通过菜单激活主窗口。通过Timer定时器控件触发定时任务, 定时任务的间隔、监视主机的地址均由程序启动时从ini文件中获取。
主程序启动主要动作:
(1) 初始化主机列表及状态的对象, 装载需要监控的主机节点并记录各自的状态。
(2) 初始化Socket对象, 用于实现Ping操作。
(3) 初始化超时时间, 该数值从ini文件读取。
(4) 设置定时器对象的时间间隔, 从ini文件中获取。定时任务的主要动作:
(1) 从主机列表中逐个取出需要监控的节点, 循环2, 3做处理。
(2) 检测该节点的状态, 记录访问时间并对故障情况进行描述。
(3) 根据访问结果刷新界面窗口, 若存在网络中断、超时这些错误, 弹出主窗体以提醒操作人员注意。
5 ICMP发送报文返回结果的处理
5.1 超时、出错情况的识别
首先需要对Socket对象设置超时时间。若在报文发出后的指定时间里仍未收到反馈, 会触发TimedOut错误, 俘获此类错误返回即可:
5.2 收到响应或者其他异常的处理
6 结语
在ICMP的报文头定义中定义了41中类型, 实现Ping使用了type=8这种类型, traceroute使用type=11发送包含有特殊的TTL的包, 接收ICMP超时消息和目标不可达消息来实现的。从技术角度来说, ICMP就是一个“错误侦测与回报机制”, 这个特点决定了可以简单地应用于攻击网络上的主机和网络设备, 作为一个简单的实践。
摘要:通过C#语言和Socket编程, 定时发现内网中关键节点的网络故障。
关键词:Socket编程,Ping,定时程序
参考文献
[1]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ICMP.
动态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 篇9
关键词:动态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医疗护理质量不但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也关乎医院的社会形象, 确保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和主要工作目标[1]。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使之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一直是护理管理的热点[2]。 为切实满足社会和患者的护理需求, 我院在护理质量管理中不断总结和探索, 通过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管理体系, 对病区护理质量管理进行了细化, 自2013 年1 月采用责任制护理模式进行动态的护理质量管理, 即由责任护士-责任组长-病区单项质量控制组长在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进行动态的质量监控, 使护理质量管理前移, 强化了病区内部的三级质量监控, 经过1 年多的实践, 取得一定的成效。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 开放床位500 张, 护理单元15 个, 护士242 名。 学历:本科73 名, 大专152 名, 中专17 名;职称:副主任护师6 名, 主管护师54 名, 护师61 名, 护士121 名。将2012 年1 月~2012 年12 月护理质量检查人数867 例作为实施前的对照组, 男性562 例, 女性305 例。 年龄为2~92 ( 52.26±14.42) 岁, 将2013 年1 月~2013 年12 月护理质量检查人数935例作为实施后的观察组, 男性618 例, 女性317 例。 年龄为4~89 ( 50.47±12.13) 岁。 两组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建立病区内三级质量控制组织
全院10 个护理单元采用动态护理质量控制病区护理管理。每个护理单元根据科室实际, 按照护士弹性排班, 将护士分成2~3 个责任小组, 同时根据护士的工作能力及职称等将护士分成四级 ( N1~N4) 责任护士, 做到护士能级高低与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相对应, 每名责任护士负责6~8 例患者。 每个病区根据护理质量控制内容成立5 个单项护理质量控制小组, 每组设组长1 名, 由责任心强、管理及业务经验丰富业务骨干担任, 每组有2~3 名成员, 形成由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单项质量控制组长组成的病区内护理质量控制的三级组织。
1.2.2 质量控制实施内容与方法
病区一级质量控制由责任护士承担, 质量控制的重点:以护理规范为指南, 按照护理核心制度, 遵循《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 全面、全程负责患者治疗及护理工作, 确保患者安全, 每日实时进行质量控制。 病区二级质量控制由责任组长承担, 质量控制重点:评估和监管所负责的组内3~5 名责任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 患者身份识别、输血、患者交接等) , 通过床头交接班、日常查房及操作示范等指导和监督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及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落实有效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 随时对组内责任护士进行质量监管, 及时纠错并进行成效评价, 责任小组内进行护理质量追踪及持续改进。 病区三级质量控制由单项质量控制组长承担, 单项质量控制, 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等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重点:对所负责的内容每周进行一次护理质量控制, 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责任护士、责任组长, 及时组内追溯, 并将质量控制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长, 护士长在全科每月的质量控制例会上进行通报、反馈及讨论持续改进措施。 建立由病区护士长指导下的责任护士、责任组长及单项质量控制组长的病区内三级组织的新的质量控制模式, 体现在平时护理工作过程中实施随时、随地、及时、动态的质量监控。 护士长根据情况参加各单项质量控制组的质量控制, 对全病区的护理质量管理进行动态监控, 落实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对严重事件进行根本原因 ( RCA) 分析, 持续完善流程指引。
1.3 评价标准
单项护理质量控制, 包括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 各单项满分为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进行描述, 实施前后比较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 实施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实施动态质量控制前后各项护理指标得分比较, 见表1。
2.2实施动态质量前后护理质量检查不达标率比较, 见表2。
3 小结
3.1 提高了护理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在病区中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后各项护理指标均提高。 护理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护理群体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监控的参与情况。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 护士是各项工作的直接和最终执行者, 也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主要对象, 以往的质量控制关注的是终末质量, 所发现的问题已是过去式, 新的质量控制模式将质量控制的职责融入到责任护士的岗位职责中, 使全体护士都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活动, 在临床实践中自觉将质量控制的标准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随时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反馈、现场督促整改, 落实追踪机制, 既强调预防, 又强调质量控制管理动态的全过程及持续改进, 使护理工作随时处于受控状态。 促进护理质量控制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 避免了应对突击检查带来的问题, 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逐步提高。
3.2提高了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满意度
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高低是护理质量的反映, 是护理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3]。 动态护理质量控制做到全员、全面、全程、动态的质量管理, 促使护士按照优质护理的标准积极参与质量控制。 因为成为质量控制者必须掌握质量控制的标准, 促使护士主动学习质量控制相关知识, 改变以往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质量控制管理的氛围。
3.3 提高了护士对护理质量控制反馈信息的知晓率
责任组长是动态护理质量控制的二级结构, 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尤其是重点环节的实时监控, 因责任组长与组员在工作中接触密切, 可使护理隐患尽早被发现, 使其消除在萌芽状态。使质量控制反馈信息及时传达给责任护士, 责任组长将质量控制情况及整改情况随时传达给一线的责任组长, 实施现场监管, 使质量控制时间前移到护理服务的实施过程中, 保证追踪落实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强调责任护士首次就按照护理标准进行日常工作, 并使其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动态质量控制, 抓重点、抓关键, 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预防, 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3.4 降低了护理质量的不达标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动态护理质量控制降低了护理质量不达标率 ( P<0.01) 。 人人参与的动态护理质量控制, 使责任护士严格以护理核心制度、 技术规范及操作指引为护理质量的标准进行日常工作, 一次就把事情做好, 把好质量监管第一关;责任组长对所负责的2~3 名责任护士起督促作用, 及时评估高危患者、疑难技术及操作, 及时指导责任护士, 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把好质量监管的第二关; 单项质量控制组长通过单项质量控制检查, 更能全面掌握责任护士护理质量情况, 把好质量监管的第三关;护士长充分利用病区质量控制例会, 及时分析点评质量控制情况, 把好质量监管的全局关, 形成病区动态的整体责任制质量控制三级追踪, 有效降低了病区护理质量不达标率, 保证了护理的质量水平。
动态护理质量控制是一种创新性的临床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 在病区管理中应用, 与科室优质护理的各项实施活动紧密结合, 有利于从护理的各个环节实施质量控制监管。 形成了有目标、有压力、有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良好氛围, 全员参与, 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促使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6], 促进护理管理效率的提高, 保障患者的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晓玲, 张华东, 高建智.分组单项质量控制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12) :65-66.
[2]彭刚艺, 陈伟菊.护理工作管理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11:96-98.
[3]梁雁芳, 梁业梅.护理质量控制反馈系统的建立与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6) :986-987.
[4]李惜华.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前移管理效果探究[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10) :52-53.
[5]聂圣肖, 焦静, 刘华平, 等.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4) :246-248.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 篇10
当前,我国建成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偏短,早期损坏现象普遍,在某些地方甚至很严重,大多数沥青路面在未达到设计使用寿命的情况下就已出现了各种早期病害:车辙、拥包、松散、剥落、推移、裂缝等。就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而言,集料总体质量水平较高,建设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采用高质量沥青或改性沥青,施工机械也是一流的,应该说,在硬件方面我们完全具备了做好路的条件,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不得不让人产生疑问,为什么路面质量始终难以得到根本的提升。原因很大一部分来自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现有的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从根本上说,是一个方法规范,它只提出了如何做,以及应该达到的结果,但如何保证达到这样的结果却没有做过多的研究与介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便是一个解决此问题的很好的方法。
2 动态控制理论与方法
动态控制理论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质量控制方法,最早由贝尔实验室的休哈特博士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理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要素进行监控,区分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对出现的异常波动进行及时的警告,以便采取及时有效措施,消除异常,恢复生产过程的稳定。作为现代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手段,统计过程控制(SPC)早已深入人心,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动态控制理论是基于统计学的一条基本假设,即小概率事件是不会发生的。对于任何一个生产过程,由于偶然因素的作用,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波动是正常的,并且偶然因素的出现和发生作用都是随机的,统计学研究表明:计量值数据服从正态分布,计件值数据服从二项分布,计点值服从泊松分布。只有当出现系统因素作用时,产品质量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这种影响产品质量的变化因素是我们应该避免的,也是产品动态控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即及时发现影响产品质量的非偶然因素,并且制定处理措施。动态控制方法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其次根据各关键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2)根据产品质量要求制定质量控制界限,包括:均值CL、质控上限UCL、质控下限LCL;(3)对各关键指标进行抽样检测,运用动态控制程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各关键指标的变化状况及产品质量波动曲线;(4)根据动态控制图分析结果,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存在异常因素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常用的动态控制图有以下三种:均值-标准差图、均值-极差图、单值-移动均值图。三种动态控制图都有各自的适用场合,均值-标准差图适用于行业标准差已知的情况,根据3σ法则确定质控上下限,应用起来方便,对各方公平公正。均值-极差图适用在行业标准差尚不确知的情况,通过试验数值及样品容量计算质控上下限。必须注意的是,均值-极准差图的质控上下限与均值-标准差图中的质控上下线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它不作为判断产品是否合格的依据,它的波动变化反映了生产过程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判断生产过程正常和异常的依据。单值-移动均值图常用于单个指标的监控,能够简单明了的显示出某指标的波动状况及发展变化的趋势。
3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
3.1 控制指标的选择
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而言,首先必须选择施工监控的要素,即关键指标。关键指标的选择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所选择的关键指标必须能够反映路面施工质量并与路面使用性能密切相关。其次,选择关键指标时必须要考虑到检测的方便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如果某个指标不便于检测或者检测结果离散性很大,不推荐作为质量控制关键指标)。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而言,通常选择的关键指标有:压实度、级配、油石比、室内空隙率、厚度、平整度。对于中下面层,平整度可不作为关键指标。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最关键的施工因素为压实度,压实度不足,容易导致路面的松散、水损坏,后期车辆荷载的压密(车辙),过度碾压又可能导致路面在使用期出现泛油和高温稳定性不足,抗永久变形能力差。因此,对于沥青路面施工而言,压实度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控制指标,且上中下面层都必须要求。其他影响路面质量的因素依据影响程度由重要到次要排列依次为:级配、油石比、室内空隙率、厚度、平整度。确定了监控指标,接下来就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大小,权重的分配依据的是各指标的重要程度,选择的控制指标的个数也影响权重的分配。
3.2 取样方法
在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动态控制中,取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确定质量控制的关键指标和各自权重之后,就是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关键指标进行抽样检测。由于沥青路面是一个连续的非均质体,取样方法对检测结果有很大影响,如何使抽取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某一段落的施工质量是动态控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真正有效的关键。因此,针对动态控制中的取样方法专门有人进行研究。最终结论是:针对沥青路面生产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方法是最为科学合理的。分层随机取样是随机取样方法中的一种,不同于一般的随机取样方法之处在于分层随机取样采用的是多层次的随机取样,简单来说,先选择随机取样的样本,然后根据混合料类型(或摊铺里程、生产时间等)确定子样本大小,根据样本和子样本大小,计算子样本个数,然后将子样本均匀的分布到取样段落上。分层即体现在根据子样本个数对取样段落的进行均匀划分的过程。这样就避免了取样位置有可能集中,增加了取样的均匀性,因此样品更具有代表性。完成了样本和子样本的确定之后,在具体计算取样位置时,尤其是路面钻芯取样时,需要采用随机数表,根据随机数表提供的随机数计算具体的每个取样(芯样)的位置,包括纵坐标和横坐标。
4 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试验
目前,针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而开展的试验主要以室内试验为主,包括马歇尔试验、抽提试验、芯样密度及厚度测试,室外检测试验主要是路面平整度测试等。室内的马歇尔试验主要是测试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密度,马歇尔空隙率,马氏密度,以此来计算路面的马氏压实度和理论压实度;抽提试验主要是用来分析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芯样测试主要是为得到路面实际压实过后的混合料密实度及施工厚度。以上试验都是常规试验,比较容易开展。因此,能够实现对指标的检测。
5 结论
通过以上的介绍,包括动态质量控制理论与方法,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关键指标的选取,权重分配,取样方法的选择,检测试验等可以看出,建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动态控制是完全可行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路面施工控制中将会越来越多的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
动态质量监控 篇11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为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效果和透明度,建立动态监控体系势在必行。常州市在动态监控体系建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很多亮点之处。同时在试运行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常州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运行动态监控的亮点之处
首先,常州市动态监控系统不是独立模式而是整合模式。在整合模式下,动态监控系统与财政业务系统融为一体,减少重复流程,节约人力和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常州市动态监控的范围贯穿国库集中支付流程的全过程,不仅包括事后监督,还包括事前、事中的监控。违反事前规则的操作无法保存,不会进入业务系统;违反事中规则的操作无法进入下一步,只能在当前流程处理异常后才能继续业务流程;违反事后规则,主要体现到统计分析中。监控点前置,实现从事后查账“一点”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 “多点”监督的转变,充分体现监控的“动态”性,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再次,常州市动态监控规则基本涵盖了国库集中支付的主要业务,范围较广。常州市动态监控系统规则分用款计划审核、用款申请审核、支付清算审核、公务卡使用与报销审核、政府采购计划与支付审核等共五大类监控规则。动态监控系统根据监控规则对每笔资金支付的多个流程节点判断,及时预警错误和違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准确、及时的使用。
二、目前动态监控设计和运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动态监控制度尚不完善
虽然各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动态监控体系的探索,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统一规范的动态监控制度。在监控范围、监控内容、实施程序、纠偏措施、责任追究等方面缺乏行政法规和上级文件依据,影响了动态监控工作的有效性,一定程度束缚了动态监控工作的顺利开展。
2.预警规则识别功能不健全
目前监控系统运行的规则,主要通过关键字判断,功能上存在缺陷,如“笔记本电脑”的用款计划应通过政府采购系统申报,对“笔记本电脑租金”的用款计划未政府采购也触发预警规则判定异常,影响正常的支付结算。同时,监控规则判断方式过于简单化,容易被规避,如对大额提取现金有预警提示,单位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分多日提取现金绕开监控系统,使监控系统形同虚设。对于监控过程中出现的同质错误,不能同类型归类后批量处理,逐项处理耗费大量人力成本。
3.监控规则体系不完整
虽然现在的动态监控规则已经贯穿了整个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过程,但是监控规则发现的异常主要集中在大额提取现金、大额转账等方面,属于较为直观的问题,对于精准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监控规则,如预算执行是否规范、科目是否串用、银行账户是否合规等,难以正确判断。常州市初期设计的40多个监控规则,出于谨慎性的考虑,目前实际仅启用了15个,动态监控系统的作用还不能充分发挥。
4.监控成果综合利用有待提升
目前运行的动态监控系统中只有简单的分类汇总统计数据,还没有对监控结果实现定期通报分析,动态监控与预算编制、预算考核、预算绩效、预算监督的联动机制尚未建立,监控成果的综合利用不充分。
三、推进动态监控工作的思考
1.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依法行政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财政部和省财政厅出台的关于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的实施办法和具体工作细则等文件依据,进一步明确动态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监控主体、监控内容、预警规则、违规处理等方面,使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工作有法可依,确保每一笔资金的收付业务工作和动态监控异常处理工作合法合规,使动态监控系统运行有章可依、有序高效。
2.稳步推进动态监控走向深层次
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动态监控的运行规则数量,逐步将动态监控系统的范围扩大至国库集中支付的所有业务。同时,突出重点,对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重大民生支出项目使用情况等重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控。提高异常事项处理的规范性,加强对相关人员业务培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异常事项风险等级的不同,及时、规范地处理各项异常,并落实重大违规事项处理措施,推进动态监控系统不断完善和成熟。
3.优化动态监控规则,完善系统功能
因地制宜、精心设置动态监控规则,提高监控规则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业务系统中预算指标、银行账户、资金支付等模块的数据,加强信息开发,提高动态监控系统与业务系统整合程度,优化功能设计,提高监控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强监控系统预警能力,实现动态即时、智能预警、综合分析的全方位功能。
4.加强对监控成果的综合利用
动态监控系统是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监督“四位一体”管理的关键纽带,加强监控成果的综合利用,有利于提高财政科学管理水平。首先要建立定期通报分析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事前事中有效控制和事后跟踪问效的完整体系。其次,结合预算管理目标,建立动态监控考核指标体系,促进预算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改进,不断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财政厅. 探索建立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新机制[J]中国财政,2011(11):41-42
[2]纪莉莎 陈旭. 浅议构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的现实意义[J]财政监督,2014(1):44-47
作者简介:
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 篇12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方式特殊、无备用设备, 列车高速运行时, 其工作状态更加复杂, 高速铁路对弓网动态受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高速铁路接触网动态检测过程中, 如何能够高效、准确进行弓网动态运行质量的诊断与评估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包括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参数、供电参数等, 各参数密切关联, 共同反映出接触网状态及弓网受流状态。在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过程中, 需要根据各检测参数特点及相互关系, 确定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 对其进行有效分析, 以便更准确地通过检测数据反映接触网状态及弓网受流状态。
经德国、法国等国家几十年的深入研究, 欧盟铁路已形成一套高速接触网动态检测方案, 并能很好地使用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进行接触网状态及弓网受流质量评估, 指导工程施工和运营维修单位进行接触网状态维护及维修, 尤其是能够指导高速铁路接触网进行精调细修, 优化接触网的动态运行性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基于铁道部综合检测列车周期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 兼容了动态检测数据分析所必需的接触网检测数据波形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数据等内容, 研发了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 (简称系统) 。系统以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波形分析为基础, 提供了检测数据实时显示、历史数据对比分析、超限自动判别标注、基础信息关联、数据分析计算及导出等功能。系统能够快速、有效进行弓网动态运行质量的诊断与评估。与国外同类系统相比, 该系统具有数据分析处理实时性高、功能集成度高、分析界面友好等优点。
1 系统介绍
1.1 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以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波形分析为基础, 采用数据缓冲同步、波形动态调整、基础信息关联等技术, 为运营维护单位提供了高效、直观的数据分析平台,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检测数据对比, 实现了接触网状态变化过程的全面跟踪。系统主界面见图1。
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 检测参数显示分析功能:自由选择检测参数通道内容及数量;自由选择各通道参数的刻度大小及显示颜色;方便进行准确里程定位;各通道波形数据的随意缩放及上下位置调整;各参数通道的上下位置移动及自动位置调整;显示接触网支柱信息、吊弦信息;在锚段关节、线岔等接触网特殊处所, 同时显示2支接触线导高、拉出值。
(2) 历史数据对比功能:同时打开当前波形数据及2次历史波形数据进行检测参数的波形对比, 跟踪接触网状态变化;历史检测数据波形以灰色显示, 更好区分当前检测数据及历史检测数据;自由调整历史波形数据及当前波形数据的相对偏移, 实现当前检测数据及历史检测数据的相同位置对比;实现历史波形数据的前后翻转, 方便在新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对逆向行车数据及正向行车数据进行对比。
(3) 检测数据打印、导出功能:特定处所的波形打印;特定处所的波形保存为图片 (图片格式包括png、jpg、bmp等) ;打印波形及保存图片中波形检测日期、线路、行别、局别等信息显示;导出部分区段或全部检测区段的波形数据为pdf格式文件;导出部分区段或全部检测区段的波形数据为原始检测文本数据。
(4) 检测过程回放功能:可完全重现动态检测过程, 实现检测波形回放;可自由设置波形回放速度, 满足用户不同需求;在选中历史波形情况下, 可进行当前波形数据和历史波形数据的同步回放。
(5) 基础信息、超限信息关联显示功能:自动进行接触网动态检测超限判别, 并在数据波形上进行超限标注及超限信息关联, 超限信息包括超限处所、超限类型、超限等级、超限内容等;波形图中自动关联接触网基础信息, 包括基础信息处所、基础信息类型、基础信息内容等, 方便了解超限处所接触网基础信息状态;自由添加、修改、删除动态检测超限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等内容;动态检测超限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导出为文本, 方便进行信息统计与整理;动态检测缺陷信息、接触网基础信息导入, 方便进行信息处理流程跟踪。
1.2 系统主要作用
(1) 提供包括接触网几何参数、弓网动态作用参数、供电参数等接触网多通道连续检测数据值, 重现动态检测过程。
(2) 系统按照各参数不同的超限判别标准, 自动进行超限判别, 通过超限处所里程及超限附近各检测参数特点, 辅助进行超限处所定位。
(3)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接触网各检测参数, 跟踪接触网状态变化。
(4) 新建高速铁路联调联试中, 指导接触网精细化调整;完成联调联试后, 保存接触网参数标准值, 作为后续检修的依据。
(5) 结合动态检测波形数据, 显示接触网动态检测超限, 跟踪接触网超限现场复查处理流程, 帮助进行接触网动态检测超限管理。
(6) 结合动态检测波形数据, 显示接触网基础信息, 帮助进行接触网基础信息管理, 并结合接触网基础信息、接触网超限数据和接触网检测各通道波形数据, 进行弓网动态运行超限诊断及评价。
(7) 结合动态检测波形数据, 提供注释信息显示及管理功能, 帮助接触网管理单位针对特定处所的波形数据或超限进行注释和批示, 提供各级注释及批示信息流程跟踪, 有利于提高动态检测超限处理质量及效率。
2 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2.1 拉出值超限诊断及评估
图2为武广高速铁路上行检出的拉出值超限情况。经分析计算, 超限位于锚段关节转换柱处, 动态检测拉出值为650 mm。同时, 由于拉出值超限严重, 导致高速运行下弓网接触压力变化剧烈, 弓网受流性能受到破坏。
经过现场静态测量后, 超限处所得到复核及确认, 并及时对拉出值进行了调整, 铁道部综合检测列车对该处所进行了重点跟踪, 对调整前后的检测波形进行了对比, 超限点调整后拉出值动态检测值为375 mm, 同时关联跨内弓网动态接触压力已恢复至μ±3σ范围内均匀过渡, 受流性能明显改善。动态检测的跟踪验证进一步证明了原超限已调整到位, 整个闭环处理过程完毕。
2.2 弓网动态接触压力超限诊断及评估
产生弓网动态接触压力超限的原因有多种, 只有通过综合数据分析, 诊断出弓网动态接触压力超限的原因, 才能使弓网压力的检测数据直接用于指导维修。接触网动态检测过程中, 通过公式提取弓网压力超限处所, 将公里标与其他检测参数同步关联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图3显示了弓网接触压力超限产生的原因, 通过关联诊断可确定弓网压力超限处所存在吊弦, 且吊弦调整不到位, 导致该处接触线高度偏高, 形成倒“V”字形接触线高度图形及较大的坡度变化率, 当受电弓高速通过此处时, 弓网接触力产生剧烈波动, 严重影响弓网动态运行质量, 从弓网动态接触压力数值看, 形成了一处最大值超限。
3 结束语
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系统已在12个铁路局 (公司) 得到了广泛应用, 系统的易用性、实时性、高效性得到了一致认可。系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检测数据的使用效率, 能够有效进行各通道检测数据的关联关系分析及弓网动态运行质量的诊断与分析, 对提高现场维修效率和指导现场运行单位更好地进行设备维修有重要意义。同时, 利用波形对比功能, 可以跟踪接触网状态的变化, 总结接触网状态的变化规律, 有利于对接触网状态变化进行跟踪及趋势预测。
今后还应在密切跟踪接触网动态检测业务需求基础上, 通过对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成果的运用, 切实提高接触网检测数据分析处理水平, 提高弓网动态运行质量诊断与评估水平, 更好地发挥接触网动态检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KieBling, Puschmann, Schmieder.电气化铁道接触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