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制造

2024-11-07

智慧制造(共7篇)

智慧制造 篇1

摘要:介绍了建设智慧制造企业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企业智慧制造的主要特点和要求,以及企业实现智慧制造的解决方案、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系统架构和构建步骤,并介绍了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智慧制造,工业控制,实时数据库,一体化监控,智慧应用开发平台

1智慧制造的主要内容

智慧制造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建设智慧制造企业需要具备以下三种能力:

(1) 智慧制造企业具有更好的感知能力,所谓感知就是企业能够通过感知网络迅速感知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感知网络汇集了来自各用户、各企业、各种设备、各种流程和系统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企业能够更快地对市场产生响应并协调生产。

(2) 智慧制造企业具有更广泛的互相联通能力。 企业能够通过Internet/Intranet实现企业内外信息互相连通,用户的需求因此得到更为精准和及时的满足,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工作效率也能得到极大的提高,杜绝了各种不必要的浪费。

(3) 智慧制造企业具有更加智能化的特点。包括: 海量的数据和信息的知识化,海量知识的价值和关系清晰化,人机协同的有机化,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高效化,企业管理和控制的精准化。通过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活动,工厂的智能化便得以实现。

企业智慧制造的主要特点和要求包括:

(1) 为了实现更好的感知能力和更广泛的互联互通能力,需要对各种设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信息量会比较大,数据来源复杂,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支持大规模、多接口、多协议、易维护的智能采集网关。

(2) 为了给管理者带来更高效的处理方式,在数据展示方面需要简明直观,提供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例如基于移动终端的展示方式,并能够实现一键控制及智能联动,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实现监控、 报警、联动、组态、多媒体的综合监控平台。

(3) 为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生产制造,除实时监控外,还需要数据能够长期存储,并能够提供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手段,需要有方便的展示手段,用以优化生产流程、预防事故发生、减少设备消耗、 降低能源使用等多个方面。

(4) 为了实现更安全的生产制造,需要配备完备的应急处理系统,将企业各种应急处理流程电子化, 提供方便的调度体系,通过GIS、视频、监控等各种手段,提高应急处理的效率。

2智慧制造产品化解决方案

宝信软件结合多年的自动化、信息化工程实施经验、产品研发积累,目前已经形成了数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并形成了采掘、石化、桥隧、水务、环保、制造等多个行业的解决方案。

2.1智慧应用开发平台主要产品

(1) 工业通信网关i Centro Gate(i CG)

工业通信网关聚焦在设备层,实现设备互连、 互通、互操作方面的需求。支持多种接入方式和多种标准协议,可在使用不同协议的网络区域间做协议转换,完全替代串口服务器、数据采集器,通过网关设备管理底层各感知节点。产品具有降低成本、 简单易用、技术开发等特点。

(2) 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i Centro View(i CV)

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是先进可靠、集众多功能为一体、可灵活配置、实施简便的综合监控指挥平台。 它集存储、监视、控制、报警、联动、指挥等众多功能为一体,具有“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全面监控、 安全联动”等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可以按用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的开放式软件平台。

(3) 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i Hyber DB(i HD)

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可实现数据采集、存储、 检索、展示、处理和分析等功能。该系统具备高性能、高可靠、高容量、跨平台、可扩展、可灵活配置、 实施简便等特点。

用户可以随时观察及在线分析生产过程,及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长期保存历史过程数据,随时重现历史生产情况,并提供数据挖掘资源; 为用户了解生产情况、计算性能指标、进行事故分析和预防等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

(4) 应急管理平台iCentro Emergency(iCE)

应急管理平台是结合国家标准,以及各行业特点,以应急管理中的“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应急管理的机制、法制、体制 ) 为基础,覆盖了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监测、事中处置、事后总结等过程,做到了应急全流程管理。通过实施本产品 , 可提升用户应急管理及应急指挥的水平。

(5) 企业信息化平台i Plat4J

企业信息化平台是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应用的基础平台。它是架构在分布式应用框架J2EE之上,覆盖企业信息化建设全流程的中间件平台,为企业信息系统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提供中间层的支撑服务,从而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实现业务需求与技术架构的分离。

(6) 移动应用平台i Plat4m

移动应用平台是为支持企业实现应用程序移动化而构建的完整平台体系架构,它通过一系列全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将应用、数据和业务流程移动化到主流移动设备上。

基于移动应用平台可以实现企业移动监控功能, 实现生产过程监视、调度辅助和应急处理等功能。 通过移动应用平台,基于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产品提供的实时、历史数据, 为用户提供设备监控、历史曲线、报警通知等功能。

2.2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系统架构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包含了各类面向自动化、信息化的软件产品,通过以远程综合监控为基础的扁平化、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以集中管控为核心的一体化能源基础管理模式,以建立客观能源系统评价和考核体系为宗旨的价值管理模式,建立一个适合企业实际的管控一体化系统,实现集中化、扁平化、 全局化管理的一种智慧的生产管控模式。并结合智慧应用的普遍特点,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架构智慧应用开发平台,通过该软件平台可以打通物联网感知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的数据通路,实现物联网应用对感知层设备的无缝接入,为企业实现智慧制造提供一体化的体系架构支撑。

如图1所示,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共分为五层。

(1) 设备层: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感知层,为了实现更加智能的应用体验,需要安装一定数量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企业智能化程度要求越高,其数据点规模也越大,因此,对于智慧应用开发平台要求可以支撑大规模的信息采集,以及支持数千种不同的协议方式。

(2) 网络层: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设备层与数据层之间,通过i CG连接工业感知网络与传统通信网络,实现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将所有物品通过RFID、红外传感、GPS、激光扫描仪等工业控制网的信息传感设备与Internet或通信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 监控和管理。

(3) 平台层: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数据层,是整个智慧应用开发平台的核心。利用i CV实现设备远程监控;利用i HD实现大数据量的数据存储,通过i Web View实现企业实时数据统计分析门户;利用i Plat4J实现统一信息平台开发;利用i Plat4M实现移动信息化;利用iCE实现企业应急管理;通过以上几个产品的组合使用, 打造企业智慧制造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共性平台,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各种生产工艺模型的创建, 满足企业未来不断发展的需求。

(4) 应用层: 对应物联网模型中的应用层,根据不同的企业管理要求, 基于平台层提供的产品, 实现各行业的具体应用, 包括界面展示、统计分析、 生产报表、 用户管理 等内容。

(5) 交互层: 在应用层之上,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更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利用i Plat4M平台以及移动监控技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了解企业生产的情况,加快了各个环节的处理效率。

3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助力制造企业实现智慧制造

智慧制造,是通过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在制造企业中的典型应用,基于互联网、无线网和物联网, 打通感知层、数据层和应用层的数据通路,实现上层应用对感知层设备的无缝接入,具有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的特征。 为企业实现智慧制造提供一体化的体系架构支撑。 实现智慧制造将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协同制造能力、 低碳制造能力、管控能力等有极大的提高。

基于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提供的软件架构,企业可以快速搭建自身的智慧应用系统框架,并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在各个层次中进行扩展。与传统自动化技术只是单纯的控制不同,本方案特点是在控制端加上数据挖掘,要求采集后的数据必须能无缝传送到后端实时数据库中,实现海量存储,管理系统再依据实时数据库的讯息,分析、制定出正确决策, 并反馈至相应的自动化设备,实现智能管控。

如图2所示,构建一个智慧应用需要分成四个步骤,包括:

(1) 采集:通过工业通信网关实现对底层设备数据的实时采集,支持上千种设备协议;

(2) 监控:通过一体化监控指挥平台实现对现场设备的集中监控、事件报警、智能联动;

(3) 分析:通过企业高性能实时数据库实现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实时存储、快速查询以及统计分析;

(4) 管理:基于企业信息化平台构建企业各种信息化系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展示、智慧化的应用服务。

4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未来发展方向

信息技术应用与其传统模式相比,正呈现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社会性、复杂数据等鲜明的新特征。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计算模式以及社会化网络应用的涌现,进一步凸显了这些新特征。同时,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需要通过整合和优化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来持续提高其生产效率,这也需要有更好的技术平台来支撑。

从技术角度来看,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将结合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主要考虑在移动性和虚拟性方面进行加强,通过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支撑制造企业的移动化,加强企业各个环节的沟通,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支持云部署,实现对更大规模的智慧制造企业的支持。

从行业角度来看,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将结合不同行业应用,形成不同的智慧的行业应用服务平台,例如:对于大型企业,可以自身搭建私有的行业智慧应用服务平台;对于中小型企业,可以通过专门的服务运营商搭建公有的行业智慧应用服务云平台,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全面实现智慧制造。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未来还必须在各种行业应用中不断完善,结合工业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 提供一整套的智慧制造的解决方案。同时,从某种意义看,智慧制造也属于智慧城市的一部分,因此, 智慧应用开发平台同样也可以适用智慧城市的其他领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软件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顾新建,祁国宁,唐任仲.智慧制造企业——未来工厂的模式[J].航空制造技术,2010(12):26-28.

[2]金江军.发展智能制造构建智慧企业[J].装备制造,2011(01):98-99.

[3]周睿.打造透明工厂实现智慧制造[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05):32-35.

低碳制造—智慧崛起,赢在湖北 篇2

湖北省武汉城市圈推进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试点综合配套改革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培锦发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打造中国智慧之城》的主题演讲,表示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武汉城市圈两型生产生活理念渐入人心,并提到物联网在城市信息化领域的应用是智慧城市的高级形式,应重点在公共安全、节能减排、交通物流、电力安全等应用领域推广应用,尽快形成武汉城市圈的物联网基础,打造武汉城市圈物联网智能城市平台。

北京市政协常委、大兴区政协副主席郭耕的演讲别开生面,以一出独角短剧《动物联合国气候大会》,表达了人类对于自然的过度消耗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他强调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出行、低碳物质等各种小的方面切实践行,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与生态和谐共处。

前上海能源与环境交易所首席顾问、Digimef中国商务发展有限公司主席Andrea Benazzo在发言中为与会者详细阐述了减排的两种方式:强制减排和自愿减排,指出中国的VER(自愿减排)市场规模很可能大于CDM(清洁发展机制),至少需要两至三年的发展时间,为应对这一挑战,中国应该制定符合国情的指标、标准和政策,充分利用自愿减排的灵活性,来达到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为“湖北‘慧’更好”大型社会责任工程的承办方,中国移动湖北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郭永宏在《让“低碳”成为湖北的新名片》演讲中陈述,“湖北‘慧’更好”大型社会责任工程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同与肯定,获得了“第五届通信与信息化应用优秀成果奖”,目前已有湖北本地120家企业签署《低碳践行承诺书》。他表示:信息化就是节能减排的最好伙伴,中国移动不仅自身努力实践,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还积极带动全社会开展减排行动,推出了系列低碳实践手段,包括面对企业推出12580湖北省低碳汇聚平台,面向大众推出手机碳计算器。湖北移动启动“湖北‘慧’更好”大型企业责任工程,就是让低碳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态度,一种理念和一种行动!

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柏槐在发言中指出:在2010年全国及湖北省的“两会”上,“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政协提案的关键词,2010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就是“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全面发展的提案”;湖北应该提出更多贴近民情有价值的提案,在低碳领域有效突破。

IBM中国区总经理李新出席了讲坛,并向与会者报告了IBM在低碳制造方面的成就以及计划。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武汉大学副校长谢红星、湖北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孔奇志等也出席了本次大会。

智慧工厂:智能制造路径探索 篇3

当用户在超市购买一件物品时,该信息立刻传回到生产线,其所经过的信息网络如同人的神经,把所有的生产物料和生产能力进行统筹,根据每天的需求和消费情况,及生产能力分布情况,对包装物流进行调度,实现零库存。这就是专家们描绘的“工业4.0”的场景,而这一幕正和我国刚刚确定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不谋而合。

东风沃尔沃升级“智慧工厂”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仍存在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高、人员成本高等问题,向“智慧工厂”升级后,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将取代人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模式将取代传统的生产模式,而以信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将取代原来的以资本驱动为主要代表的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风沃尔沃可以看成是向智能制造或者智慧工厂转型的一个典型。它实际上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中重型商用车事业部,公司现拥有7个专业厂和11个子公司,员工总数近3.5万人。10年前在丰田和日产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东风日产MES开发出来并在东风的多家工厂实施,今天经过升级后的MES系统在汽车生产制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了解,东风沃尔沃的MES系统经过早期的开发应用及后来多次的软件升级,在系统设计上引入了数字化工位、数字化指挥和数字化保障等先进理念。数字化工位实现了现场指示、人工采集、设备采集、设备自控、现场呼叫;数字化指挥保证生产协同高效,包括调度和同步;数字化保障则确保了计划准确、工艺精准、物流 准时、设 备高效、 质控全面。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对计划、制程、工艺、物联、质量和物流精益 管理 , 实现管控 一体化、智慧化。

作为东风 沃尔沃的 合作伙伴,元工国际CTO丁德宇介绍,其物联平台CPS用于连接生产线、设备和机器人等。MDI(MESDevice Interface)是工控机访问M E S数据库的方式 , 对M E S而言,准备传出数据和传入数据处理都可灵活配置,并方便控制安全性;对工控机而言,要简单实用,无需安装Oracle Client,直接使用MES提供的DLL即可。MDI交互可由工控机发起,也可由MES发起。不但与设备的“连接”是可配置的,而且与CPS相关的业务处理(如写库、自动控制等)也是可配置的。

升级后的东风沃尔沃MES系统包含了MBOM、计划、调度、实绩、现场指示、拉料、投料、协配库、线边库、设备采控、质量、设备维护等模块,已成为组织物料、指导装配、优化生产、信息采集、质量追溯不可或缺的支撑平台。

以采购进货为例,MES拉料是生产组织的前提,使得采购、生产、结算更加精炼、完美,同时各模块之间紧密的配合实现了准时制生产、精细化管理。能够满足工厂负责、多变的要货/采购需求,保证生产组织的稳定、顺畅、参数化、配置化的软件平台灵活、强大,强大的版本控制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变化。

同时在投 料 ( 物料上线 )方面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除了解决投料数量、投料时间、投料批量、备料及投料人员等问题之外,还可以用于解决如投料的物料号、投料的颜色、特类(军车/出口)、物料的原厂批次等多种问题。

东风沃尔沃可以看成是向智能制造或者智慧工厂转型的一个典型。

包括汽车、航空、化工等行业在内的一 些 中 大 中 型 企业 基 本 上 上 线 了MES。

MES会不会过时?

据IDC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过去包括汽车、航空、化工等行业在内的一些中大 中型企业基本上上线了M E S ,甚至有些企业在没有ERP系统时就开始考虑引入MES,舍本逐末,给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统一规划带来了困惑和混乱。

M E S的好处在于 能够和E R P系统结合,给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制造生产打开一扇透明的窗口 , 过去E R P系统虽然能对企业的各种人、财、物资源做到统一管理,但是一旦出现故障,原材料出现短缺或剩余,怎么才能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MES的加入让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事件能得到很好的监控,并能实现快速解决。

近年来汽 车制造业M E S系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而最大的质疑是:在进入智能制造阶段之后,以CPS系统(信息物理系统)为代表的技术逐渐成为主流,那么MES还会有必要吗?

CPS系统代表了当前智能制造的主流技术,而其首倡者德国及美国在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开始把它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技术。CPS把人(移动、穿戴设备等)、机(生产线,设备,机器人等)、物(智能产品,滑橇,仓储系统,搬运设备等),通过工业云联网并自主控制,这些实体既与MES交互,又相互协同。可以说,CPS是实现“廉价个性化”制造和“少人化工厂”的核心平台。

对于来势 汹汹的C P S , 是继续升级还是等待被全部替换,MES何去何从成为当前制造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对照国外的工业4.0或者工业互联网,专家们认为其实MES在智能制造业中仍旧不可替代。

“从设计直到装配和作业,M E S自始至终 都成了核 心系统。”丁德宇的观点也得到了来自国内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同行们认可。在他看来,即使是美国盛行的“ 智慧工厂 ”理念中 ,MES也是智慧工厂的三个维度的交叉点和关键点,是当之无愧的智慧工厂的“大脑”。“MES管理MBOM、辅助工艺或现场工艺,支持差异件指示、装配指示、现场看图和装配仿真等,并根据关重件、物流追溯和MBOM等形成产品档案。在‘个性化生产’时代,产品档案是客服支持(CSS)的主要数据源。”

换句话说,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之后,MES系统仍然难以替代,而中国的智能制造业一部分也会从MES系统的升级和融合开始。

中国智能制造的近期目标

今年1月,工信部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和“工业4.0”相比,智能制造显得更加具体,也更具备可操作性。如何让现有的企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相融合,实现从“数字工厂”到“智慧工厂”升级,这些问题都值得信息主管(CIO)和相关人士思考。

智能制造的方向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明确国内智能制造业的近期 目标和实 现途径。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在最近表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之争。“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4.0的背后,都是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些体系比拼的背后是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权。”

技术标准的确立往往和各个方面存在关系,包括终端制造、设备提供 、软件服 务等多个 环节,由他们参与定义各种技术标准,将会扫除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业道路上的一系列障碍。1月17日,由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市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中国汽车装备制造创新联盟、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智慧港科技公司等单位发起的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筹备会暨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座谈会召开。

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范玉顺教授认为,工业4.0即是信息无所不在环境下的智能制造,其背后的价值主要是互联网服务、智能服务。他说,工业4.0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挖掘知识,传统的ERP向知识型转移,信息系统也在向知识系统变化,现有的信息系统在工业转型升级的趋势下是不够用的;商业模式的变化,工业4.0带来的是众包经济的模式,在杰里米.里夫金的新书《零边际成本社会》中也提出了共享协作的观点,“到2050年,协作共享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主导性的经济体制”;提供智能化服务,欧盟在智能制造方面主要提出了4张网的概念 , 社交、知识、 物联、服务等,其中服务作为重要部分成为工业4.0的特征之一。

智慧制造 篇4

这一论调并非“危言耸听”,也非“空穴来风”。科技界有三种飞速发展的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将重新构筑制造业的竞争格局。“人工智能技术”今后将会进入制造业,辅助人们进行设计、测试和制造,使制造业中的大规模定制成为可能;“机器人技术”将在人工成本和易操作性方面产生革命性影响,机器人不用睡觉,不用休假,也不会要求加薪,美国的机器人也许不久就将与中国的劳动力直接展开竞争;“数字制造技术”是指一系列的技术能力,包括对新产品进行构思、利用模拟器进行测试的能力;如果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制造业,那将绝对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革命”。

中国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排名普遍偏低,在一定程度上便决定了我国企业往往只能在引进技术上进行局部的改良。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早在2006年韩国三星依托政府的巨额研发投入,动用166.6亿美元建设世界最先进的TFTLCD生产线。抢占技术制高点后,三星就在液晶电视领域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显然,如果不致力于推动能使我国制造业“独领风骚”的核心技术创新,将最终导致我国无法实现真正的“技术跨越”,更遑论引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

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采取过去那种“引进设备”、“扩大产能”的传统发展模式,仍在重蹈传统产业“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覆辙。原有的“路径依赖”将可能成为当前“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巨大隐患。企业如仅仅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和先进设备,而不是自己进行研发投入,在技术路径不明确的新兴产业中往往会带来巨大的“沉没成本”。一旦产业技术升级,前期大量的固定投资将迅速成为不良资产,使得新兴产业面临比以前传统产业更大的发展风险。

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致力于完成由“加工代工型-技术模仿型-自主创新型”的产业转型和跨越,缺乏核心技术的模仿创新将无法扭转我国制造业竞争的弱势地位。现阶段我国制造业企业虽也常有技术上的革新,但与其国外同行相比,大多局限于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工艺创新,缺少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这一方面由于技术创新能力的先天不足所致,但更重要的是,我国企业缺乏明晰的研发投入体制,研发经费的资助缺少持续性与稳定性,对于需要庞大经费支出的核心技术开发,由于缺乏研发后的保障而惮于尝试。

“中国制造”的公关智慧 篇5

2009年11月23日, 这则由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和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4家行业组织共同制作的30秒的“中国制造”广告片, 在CNN等国外媒体播出, 引起轰动。然而, 业内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制造”在国际媒体上的一次集体正名, 精神和意识可嘉;也有人指责其媚俗化倾向, 对中国制造刻意强调“结合美国运动科技”、“融合法国风尚”、“配合硅谷软件”、“与来自全世界的工程师合作”等因素, 有讨好之嫌, 显示了中国制造的不自信。笔者试图以公关理念并结合时代背景, 以关键词的形式谈谈对“中国制造”形象广告的理解。

“示好”——增强理解, 促进善意

中国商品素以物美价廉著称, 号称世界工厂, 但是西方人对中国的“贡献”很不领情,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让西方人倍感危机。随着大量外国公司将制造基地迁到中国, 很多西方人更是把自身失业的根源归因中国。与其说这则形象广告是“媚俗”, 不如理解为“示好”, 究其目的是友好地促进善意。2008年的全球经济低迷之后, 不少国家因为担忧“中国制造”抢占当地市场, 冲击当地就业, 而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据统计, 目前对中国企业采取保护性贸易强制措施的国家 (地区) 已有55个, 2009年, 美国强烈要求对中国出口轮胎加收3 5%的关税, 欧美对中国钢铁行业进行贸易保护, 这些信息都能使人敏感地意识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制造”的敌意。

在这个背景下, 商务部联合四家行业组织酝酿推出的“中国制造”的形象广告, 强调中国制造是在与世界合作中完成的, 可谓用心良苦。试想一下, 如果广告一味表达中国制造的优势、先进以及强大, 当前的形势下会使中国制造的形象强势有余, 亲和不足。所以, 广告选择以全球化的视角讲述“中国制造”, 旨在说明在全球化的今天, 中国只是世界产业链条中的一环, “中国制造”已成为“世界制造”。该广告以此为切入点, 使“中国制造”的形象更显亲和, 有助于破除国际消费者的国别偏见。

“亮剑”——彰显实力, 塑造形象

中国是制造大国, 但不是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往往和廉价、低质联系起来, 这是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习惯看法。近几年, 国内外频频发生的“中国制造”质量危机, 也使“中国制造”的处境倍显尴尬。“中国制造”迫切需要正名, 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该广告短短30秒, 通过变换的镜头, 向受众展示了“中国制造”的能力:从运动员的运动鞋、模特身穿的时装, 到家用电器、M P 3, 再到象征着高科技的航天飞机, “中国制造”一应俱全。“中国制造”已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广告表现出的“中国制造”不应该是廉价的、低质的, 相反它乐于吸收全球各地的智慧和精华为我所用。无论是“美国科技”、“硅谷软件”, 还是“法国风尚”, 都能成为“中国制造”的元素, 表现出“中国制造”的革新、进取意识, 以及较强的全球整合能力, 着力塑造全球强而有力的制造大国形象。

“共赢”——真诚友好, 寻求合作

这则形象广告是“中国制造”在国际传媒上的集体发言, 背后代表的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企业, 它在传播“中国制造”的同时, 也传播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意识。“中国制造”是经济、技术全球化的结果, 是在全球合作中完成的, 这是中国企业界的共识。因此, 广告最后的“made with china”, 表达了中国企业愿与世界合作, 实现合作、互利、共赢的愿望。

该广告智慧地表达了“示好”、“亮剑”、“共赢”三个主题, 是“中国制造”的一次重大形象公关, 也是一则国家形象广告。它传递出了一则积极信息——中国越来越关注“软实力”建设。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依靠经济、技术、科技水平打造的硬实力固然重要, 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形象魅力依然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崛起, 综合国力的崛起, 还应该是形象的崛起, 我们期待今后能看到更多国家形象的传播。

用“中国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篇6

11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作出部署, 明确要求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催生更加蓬勃的创新创造创业热潮, 用智慧升级“中国制造”。

如今, 世界竞争格局已发生深刻变化, 知识产权正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经济转型的重要依托。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塑优势, 必须依靠创新, 让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智慧”要素助力“中国制造”升级。在这样的背景下, 专家认为,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措施将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法治基石

2013年的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中, 25项金奖项目自实施之日起至2012年底, 新增销售额1095亿元, 新增利润371亿元。知识产权, 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激发出越来越大的效益。

知识产权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标志,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也就显得尤其重要。“两条途径, 并行运作”, 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2013年, 全国地方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增幅由上年的45.99%下降至1.33%;新收知识产权行政和刑事一审案件增幅, 也分别由上年的20.35%和129.61%下降至1.43%和28%。

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出发, 目前正在修改中的专利法将进一步加强专利执法、加大处罚力度、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等作为重点, 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构筑起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法治基石。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打造更好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和文化环境, 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 有关部门将从三个方面着手落实上述部署。一是推动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 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创新, 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二是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加强植物新品种、农业技术专利、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创造运用, 促进农业向技术装备先进、综合效益明显的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 扩大服务规模、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推动服务业向高端发展。

加强风险评议

截至去年底,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 商标申请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一, 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申请等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看来, 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矛盾比较突出, 相对缺少核心专利、知名品牌和版权精品, 迫切需要推动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的转变。像华为、中兴通讯这样依托知识产权优势参与国际竞争的企业还不多, 很多企业依然受制于国外的知识产权壁垒, 动辄遭遇起诉、调查, 蒙受巨大损失。某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 甚至也因忽略知识产权保护而陷入被动。

要想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针对重大产业规划、政府重大投资活动等开展评议至关重要。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 我国将实施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加强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和产业主管部门间的沟通协作, 制定发布国家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指导手册, 提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评议服务能力。同时, 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评议制度。

强化保护力度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 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执法, 大力打击各种侵权行为, 将恶意侵权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进软件正版化;对国外企业和个人的知识产权一视同仁、同等保护;加大我国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力度。专家认为, 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 就是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创新创造。

智慧制造 篇7

随着工业4.0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发展成为政府和行业的共识,制造企业对物流的关注度上升到新的阶段,物流优化升级需求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于3月17-18日在沈阳召开“2016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制造业企业、供应链物流企业以及物流技术装备企业代表汇聚一堂,共话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与物流升级优化之道。大会从观点碰撞到实践应用,带给与会者思考和启发,得到了高度赞赏和肯定。

继“中国服装行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中国快速消费品供应链与物流高峰会”、“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之后,“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将成为《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倾力打造的又一精品会议,并将持续举办。

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较之以往显著提高,但其物流发展却相对滞后。可喜的是,随着工业4.0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发展已经成为政府和行业的共识,而物流作为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活动,其优化升级需求不断增加,制造企业对物流的关注度上升到新的阶段。

正是在此背景下,《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以“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为主题,于3月17-18日在沈阳召开了“2016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本届大会由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协办,得到了业界的积极响应。来自华为、卡西欧、上汽、益佰制药、SEW、方太等制造业代表企业,安吉、中世国际等供应链物流企业,以及昆船、今天国际、普天等物流技术装备企业的百余位代表汇聚一堂,探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制造企业的物流升级优化之道。

共话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

本届大会精心设置“解密智能工厂”与“聚焦智慧物流”两大版块,通过主题演讲及互动讨论,探讨智能工厂的建设与智慧物流的实施。

本届大会主持人、《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执行主编江宏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实现智能制造是一项长期任务,现阶段要做好制造业数字化普及和智能化试点示范工作。而智能制造离不开智慧物流的支撑。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制造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成本上升压力,特别是身处“互联网+”时代,中国制造业亟待从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整,其中包括供应链优化和物流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升。

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物流与仓储自动化事业部总经理王家宝先生紧随其后致辞。新松公司作为国内机器人第一股,长期致力于包括各类型机器人、以及自动化物流系统和AGV系统在内的数字化智能高端装备的研发制造,目前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迈进。

沈阳市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寿波处长以《提升智能装备产业水平,带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为题的演讲,介绍了当地鼓励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现出政府部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给予的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信心。

随后,新松机器人高端装备与3D打印技术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军宝、中国仓储协会副会长王继祥、法布劳格物流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芸、新松智能移动机器人事业部副总经理王玉鹏、山东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段沛佑、全面库存管理咨询独立顾问程晓华、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物流中心副主任吴双,分别以《数字化车间,制造业的未来》、《CPS时代智慧制造与智慧物流变革》、《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物流优化》、《移动机器人在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中的应用》、《“互联网+”工业物流发展模式探讨》、《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现代物流在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为题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就如何打造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发展方向,物流管理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优化物流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实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除了主题演讲,大会还围绕智能工厂和智慧物流设置了两大主题互动论坛,吸引了台上台下嘉宾的热烈互动,将大会气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为了推广先进技术、促进创新应用、引导行业发展,大会举办了“2016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荣誉评选颁奖仪式”。此外,大会还组织参观了世界首个以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数字化生产车间——新松“智慧工厂”,近距离了解中国式“智能工厂”的建设。

智能制造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制造2015》指明了“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国家明确要求整合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发展,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正在向智能制造领域加速汇集。那么,中国式智能工厂究竟什么样,智能制造离我们有多远?这一话题成为本届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据王继祥副会长介绍,智能制造是一种在CPS(信息物理系统)基础上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智能制造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中国制造2025》的技术主线就是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智能制造是从资源驱动变为信息驱动,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工厂车间内越来越多功能强大的智能设备将以无线方式实现与互联网或设备之间的互联,由此衍生出物联网、服务互联网,实现信息驱动下的产品制造,体现出智能制造的价值——科学地编排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节省能源消耗等。

张芸指出,从本质上讲,工业4.0包括将虚拟网络一实体物理系统技术一体化应用于制造业和物流行业,以及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物联网和服务技术。这将对制造业的价值创造、商业模式、下游服务和工作组织产生影响。信息物理系统(CPS)强调物理过程与信息间的反馈,以信息物理生产系统CPPS为模型构建智慧工厂或者数字化工厂。

有观点认为,尽管智能制造的概念非常火爆,但是目前包括提出工业4.0的德国在内,全球并未真正建成具有工业4.0特征的智能工厂。张军宝认为,我们离智能工厂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大多数工厂最多只是实现了生产线的智能化,进入数字化车间的发展阶段。数字化车间,从广义上来讲,指以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企业为核心,由核心企业以及一切相关联的成员(包括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软件系统服务商、合作伙伴、协作厂家、客户、分销商等)构成的、使一切信息数字化的动态组织方式;狭义的数字化车间是指,以制造资源(Resource)、生产操作(Operation)和产品(Product)为核心,将数字化的产品设计数据,在现有实际制造系统的虚拟现实环境中,对生产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优化的虚拟制造方式。据此张军宝认为,现阶段中国更多落地的是数字化工厂及数字化车间。

上海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物流规划经理赵子龙也基本认同这一观点,他指出,智能化有别于信息化、电子化,它不仅仅是自动化,还应该具备自主分析、判断、执行等能力。从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支持力度来看,我们有希望迎头赶上国外的发展脚步,但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具有丰富物流咨询经验的张芸给了这段时间一个具体的数值——十年。她甚至认为,十年后智能工厂将过剩。

智慧物流碰撞火花

毫无疑问,实现智能制造肯定离不开智慧物流,围绕这一话题,与会嘉宾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

王继祥副会长指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覆盖,现代物流将进入物流互联网时代(物流4.0时代),也就是智慧物流时代。智慧物流更重视将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整合起来,通过以精细、动态、科学的管理,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网络化。智慧物流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智慧物流正推动着四大物流模式创新,即协同物流、实时物流、单元化物流和程控化物流。

移动机器人(AGV)作为智能工厂内物料运输及产品装配等环节的重要设备,其技术发展和应用趋势颇受关注。王玉鹏在会上不仅详细介绍了AGV的技术发展及典型案例,同时还详细分析了AGV在最新领域的应用前景,特别指出电商、码头及智能停车场将是AGV未来的重点应用领域。

张芸分析称,工厂内的自动识别、全程定位等技术,即智慧物流,实际上是供应链互动的概念,如果供应链不能有效联动,那么智能物流就非常难以实现。

对于如何进一步让智慧物流落地,来自制造业及物流设备商代表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吴双建议,制造业企业在对现有物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时,不要好高骛远,而应做好总体规划、逐步分阶段推进,在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同时有一点前瞻性。此外,重视物流技术,包括如何获取、传递、处理、应用信息,并进行循环,实现物流的智能化。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物流总监吴巍也进一步表达了数据对于智慧物流的重要性。他认为,数据是智慧化供应链的核心,采集有用数据后要进行分析,此外还要有管控信息的人才以及使得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效协调、控制的合理流程,只有这样,数据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并真正实现物流智慧化。

解析供应链与物流优化之道

物流对制造企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仅从产品生产时间来分析,只有30%~40%的时间用在生产上,60%~70%的时间花费在原材料运输、拆包装、质检、存储、分拣、上线运输、成品包装、暂存、分拨、成品配送、安装、测试、配件供应、回流、信息交换等非生产的物流活动中。制造业在转型过程中,物流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改善企业快速反应能力,增强产品的交付能力,而且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因此,近年来制造企业越来越重视优化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多位与会嘉宾从物流系统规划建设、全面库存管理及物流模式变革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

张芸建议,制造企业实施物流优化时应该遵循四个步骤:数据分析-概念方案规划-技术细节设计-项目实施。她认为,物流体系建设和优化需要分步实施并且长期坚持,即“长期坚持+点面结合”,并以量体裁衣的物流方案先行作为基础,以定制化的信息系统作为支撑,以持续改善提升标准化固化为方向,使企业逐级实现整体统筹物流规划到信息、的实时交互,并最终实现逐点改善、标准化以及物流体系的持续优化。

吴双分析认为,由于制造业企业存在物流活动分散、物流规划设计格局不清晰以及物流扩建及流程优化难等问题,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增加,物流运作效率低下并影响企业运营和进一步发展。为此,制造业应该优化管理库存,发展集智能化、一体化、层次化、柔性化及社会化为一体的智能物流。

物流优化可以给制造企业带来哪些效益?吴双通过分享多个案例道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例如,美克美家通过实施智能物流项目,将传统仓储物流的边界突破并延伸至生产物流,物流信息也随之延伸至生产车间、加工单元以及上下游供应商,从而贯穿整个供应链,不仅有效地对整个生产仓储过程进行精准管理,提高企业的执行效率和生产率,还可以实时掌握库存,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降低成本,最终改善公司的综合效益水平。

20多年专注于库存管理的程晓华,则从库存角度解读了制造业供应链管理问题,指出全面库存管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计划购买的原材料、生产出的产品以及已交付的产品都是库存,库存水平直接反应了企业供应链的能力和流程状况。特别是在智能化时代,个性化制造及需求会越来越多,预测也会越来越难做,因此库存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他建议,企业应该从流程设计、组织架构搭建以及组织能力提升等方面着力,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绩效的提升。

段沛佑则对驱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工业物流模式进行了全面解读,包括:基于行业协同集中采购、面向客户订单敏捷供应链、面向成本控制的精益物流管理、“互联网+”面向大规模定制化、面向供应链一体化、面向产品生命周期、面向物联网的智能集成,以及基于金融资本的供应链融资八个物流管理模式,并对海尔、红领集团等先进的物流模式进行了分析。

制造业物流升级任重道远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转型升级为制造业强国还有许多事要做,但其中最难的是物流。值得欣慰的是,物流在制造业企业中的地位正不断提高,企业领导人对物流也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是基于物流本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基于企业自身业务模式的变化及成本压力反映在整个供应链与物流上的问题日益突出。吴巍分析到,去年医药行业出现库存积压现象,药品无法入库,生产通道堵塞,种种问题开始暴露。来自成本的压力则促使整个供应链结构发生巨大变化,鼓励制药企业直接走向终端,向药店配送。这些都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这些趋势和变化,制造业企业对物流升级优化的需求愈发迫切。与此同时,物流技术及设备提供商也更加关注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项目,不断延伸服务,如在工厂规划阶段便参与进去,以更合理地规划建设生产物流系统,为高效顺畅的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撑。张军宝表示,其实目前很多制造企业在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考虑生产布局时,并没有让物流咨询企业与系统集成商参与进去,因而物流规划往往不够合理,影响了生产今后企业应尽量避免类似问题。

上一篇:审美素质培养下一篇:动态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