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追踪

2025-01-20

动态追踪(精选6篇)

动态追踪 篇1

动态直击·焦点披露

<披露·追踪:国美电器“内幕”疑云>

央视“3·15”晚会指出, 国美电器天津大港店的工作人员在违规截留消费者的赠品和现金卡, 最多时候7天之内可以套取现金卡三四十万元, 类似情况已经存在三年之久。该店的工作人员还违规取得“以旧换新凭证”, 骗取国家的补贴资金。

国美对此回应称, 向广大消费者致歉, 将全面对出现问题的门店进行有效整改。并表示, 将对国美自有营业员和厂家派驻销售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严格管理, 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个别销售人员截留消费者赠品的现象, 国美将进行自查, 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绝不姑息。国美将对消费者进行全面回访, 对发现因此造成损失的消费者进行补偿。对于个别门店的国美自有营业员与厂家派驻的销售人员利用家电“以旧换新”政策违规取得“以旧换新凭证”的行为, 国美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查处并承担企业相应的责任。

<焦点·投诉:双汇深陷“瘦肉精门”>

由于一些养猪户往饲料中添加的所谓的“药”, 就是国家明令禁止并严厉打击的“瘦肉精”。目前市场上广受消费者欢迎的这种瘦肉型猪就是用“瘦肉精”喂养出来的, 而且这些“瘦肉精”喂出来的“健美猪”还被披露流入了双汇这样以质量把关严格著称的知名肉制品企业。“美味肉”中藏着“隐形炸弹”, 消费者们究竟该如何选择……

“上帝们”的声音

消费者就是顾客, 顾客就是上帝。商家卖家应该在不损害顾客利益、以顾客利益为先的前提下获取自身的收益。没有顾客的光顾, 商家的“金源滚滚”从何而来?

“3·15”的由来

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Protecting Consumers’Rights) 。2011年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是“为消费者提供公平的金融服务”。

1960年,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和荷兰等五个国家的消费者发起成立了独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无政治倾向的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 (简称CI) , 总部设在海牙, 后迁至英国伦敦。选择3月15日作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与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有关。1962年3月15日, 肯尼迪在美国国会发表了有关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总统特别咨文, 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的四项权利, 即安全消费的权利、消费时被告知基本事实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和呼吁的权利。

消费者的“护身符”

1.投诉应“理直气壮”

向消费者协会书面投诉或传真;提供准确的投诉方地址;保留小票收据;留下自己和投诉方的电话号码, 方便消协查证。

2.投诉热线

中国消费者协会:010-632813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010-6429445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010-68313344;国家旅游局:010-65122847;国家知识产权局:010-62083334

家园沟通中动态追踪的实践 篇2

关键词:家园沟通;作息时间;正常权益

遭遇这些“事件”,身为父母,我们的情绪可能是气恼、愤懑,又特别地怜恤受委屈的宝宝……

一、当幼儿园严格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孩子对幼儿园抵触情绪的源泉时

丁丁去了幼儿园,别的还好,就是非常不适应幼儿园里漫长的午睡。丁丁躺在小床上煎鱼,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撩拨附近床铺的其他小朋友,做鬼脸,翻筋斗,发怪声,受到老师的多次批评。我试着缩短他晚上的睡觉时间,可是一到晚上8:30,丁丁已经困得不行。丁丁老受批评,越来越不喜欢幼儿园,每天吃午饭的时候就紧张,生怕睡不着。

因为丁丁委屈得不得了,我只有背着他去跟老师做了一次沟通。我说了我们全家延迟丁丁睡眠的努力,老师的态度马上和缓下来,她反而安慰我说:“丁丁的作息时间也是不错的,将来去了小学是没有机会午睡的,丁丁会很习惯,其他小朋友反而要重新适应。”我提出可不可以让丁丁不午睡,老师很为难,说这样做可能会引发其他小朋友的攀比。

二、当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权益老是受到其他孩子抢占时

媛媛所在的幼儿园是一所有着体育传统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孩子们都要学习滑旱冰、骑小自行车和打少儿排球。旱冰鞋、小自行车和排球都是自备,原则上都是自用。我们都给媛媛买了最好的装备,生怕孩子的运动安全有个差错。结果呢,全班小朋友的装备都放在一起,老师一说“开始”,媛媛的好东西都被别人抢走了,轮到她拿时,球是瘪的,小自行车是没有辅助轮的。媛媛回家哭得梨花帶雨,奶奶心疼地说:“你可以告老师呀!”媛媛哭道:“老师不管这事,让我自己找小朋友解决!可是我不敢……”

我很快意识到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看着媛媛无助而伤心的眼神,我知道这件事给她造成的阴影可能一时半会儿难以消除,长此以往,她会认为人的本性就是欺负人的,就是恃强欺弱的,这不好。我去找老师沟通,老师听了媛媛的情绪反应也很吃惊,她说,把所有的装备放在一起混着玩是她的主意,目的是不想让四五岁的小孩过早地觉察到“贫富差距”,她却没有料到孩子之间,却由此有了“强弱差距”。经过反复思量,我们一起想了一个“相对公平”的办法,将全班36个孩子分成四组,每组轮着有一次选装备的优先权,这就使得买了普通装备的孩子,与我家媛媛一样瘦弱胆怯的小朋友,一样有着选择较好装备的机会,同时又不让他们觉得老师在帮他们,不伤及他们的自尊。

这两天,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媛媛很高兴地回来告诉我说,孩子们已经打破了一个人独玩的局面,三三两两组合起来玩。因为,谁都想玩好球,骑好车,如果你这次不想到别人,下次别人也不带你玩了!

三、当孩子成为委屈的“陪练”,而老师又没有及时安抚时

玲玲妈:到文艺汇演前一刻,老师才通知我家玲玲说,16个打小鼓的宝宝,最后只需要12个上台表演,她和另外三个小朋友被淘汰了。这事儿前一天没有预兆,孩子还在兴高采烈练习打鼓,结果,老师说,“你不用准备演出服了”,玲玲整个人都焉了。文艺汇演那天,她闹肚疼,死活不肯去幼儿园。看着她灰心丧气的模样儿,我心疼极了。

我去找她们老师讲了自己的看法:“幼儿园的选拔和竞争,要避免最终只淘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的这种情况,16人当中选12人,与24人或32人中选12人,对被淘汰的孩子的打击是不一样的。少数几个小孩子被淘汰,他会认为自己是这个群体中表现最差、最笨拙,或者是老师最不喜欢的小朋友。”老师听了我的分析,道歉说,她们忙昏了,真的没想过这么深;当时只想着舞台的纵深度不够,不能容纳四排孩子打小鼓,换作三排孩子上场,可能效果更好。“事已至此,可怎么弥补呢?”我和老师商议了半天,一致认为该给这4个淘汰的孩子组织一场“复活演出”,让她们给来开家长会的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表演一场“花样小鼓”,为此,老师和正式参演的小朋友,都纷纷为她们的重新排练出主意、想办法,开心的笑脸终于又回到玲玲的脸上。

四、当孩子被评价为“问题小孩”,而流露出对未来小学学习的惧怕情绪时

一上大班,一学习拼音和算术,彬彬就仿佛成了一个问题小孩,他屡屡把p成q,d写成p,u写成n,又把2和5写反,好像成了“2”和“5”镜子里的影像。这种错误讲了多遍不改,老师就有点着急上火,有一次老师开玩笑说:“你这种情况还择什么校呀!白花钱。”我儿子回来一脸愁容,说,妈妈我怎么这么笨,没有小学老师会喜欢笨小孩的,我怕从幼儿园毕业,怕去上小学。我的心像被揪了一下。也许幼儿园老师是无意的,但一句无心的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都放大成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评价。长此下去,孩子自然对学习越来越畏惧,对就要到来的小学生活越来越畏惧。

我把我的看法委婉地跟老师提了,建议她多增加对孩子的鼓励,也增加对小学老师的“正面宣传”,不要一味强调小学老师要求严、惩罚多,要多对孩子说:“小学的学习也很有意思,老师组织小朋友做游戏,上体育课还玩‘老鹰抓小鸡’呢。”“小学里的很多内容老师都教给大家了,大家还小嘛,所以学起来会有一点困难,不要紧,大家都是聪明孩子,慢慢来!”老师有点惭愧地说:“彬彬妈你真的很有办法。”又说:“看来教彬彬这样敏感的小朋友,咱还真得多讲究方法,多付出观察和耐心。”

煤矿安全动态追踪与评价系统研究 篇3

关键词:安全追踪与评价系统,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安全检查

煤矿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 煤矿安全是煤矿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要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 各级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收集安全信息, 评价安全现状, 以便针对实际情况迅速采取措施。基于此点, 煤矿安全管理者和安全科研工作者在煤矿安全管理和安全预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对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有重要作用。但也仅限于管理模式和方法的探讨, 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由于煤矿安全状况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突发性, 决定了采用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必须研制开发安全数据库、专家系统, 分析灾害事故原因, 建立灾害事故数据库, 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将计算机应用于灾害事故智能决策系统, 构建企业安全信息网络, 及时监控安全隐患[1]。

建立煤矿安全动态追踪与评价系统, 可通过完整地收集安全信息, 对其进行筛选归类, 确认责任部门或人员并进行安全评价, 从而及时采取安全对策, 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该系统可以根据实际安全管理需要在煤矿内构建, 也可独立在生产工作面实现, 为各层次的安全管理搭建良好的信息平台。

1 系统总体结构

煤矿安全追踪与评价系统总体结构主要由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安全评价子系统、动态输出子系统组成, 见图1。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收集安全信息。通过安全环境监测、生产安全通讯等采集线路设备及区域气象等相关数据的同时, 依靠各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动态安全检查及各种违章、事故通报等, 全面采集安全信息。数据处理子系统对数据及时处理, 获取安全信息并向管理人员进行提示。管理人员对各类安全信息进行辨别和确认后, 将安全信息输入到安全评价子系统, 该子系统在对安全信息进行筛选归类的基础上, 把相关安全信息归集到相应的责任部门 (单位) , 同时对其定性定责, 并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对各部门 (单位) 的安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在此基础上, 实现安全信息的及时发布、评价结果的动态输出和安全预警。相关部门即可根据安全责任, 及时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 消除隐患。

2 系统功能

煤矿安全动态追踪与评价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安全信息收集、分层次分部门安全状况评价、安全信息发布及安全预警等。

2.1 安全信息收集

安全信息收集是煤矿安全动态追踪与评价系统的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反馈手段, 整合多种途径, 全面收集安全信息并进行合理利用和反馈, 对避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安全信息收集的实现是通过电子安全环境监测、生产安全通讯等仪器监测, 以及各级安全管理部门 (或监察人员) 对相关单位 (或工作面) 的动态检查, 同时辅以历史数据, 由管理人员或计算机再对数据进行处理而获得的。

2.2 安全状况评价

在安全信息确认后, 需要对其定性定责。传统的做法是根据经验利用规章制度来召开“分析会”或建立相应的“问题库”等台帐, 并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及时整改。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 其科学性和效率不高, 容易造成形式主义, 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实现对安全信息的分层次分类别安全评价功能, 可以自动追踪安全信息的处理情况, 显著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杜绝“形式主义”和“好人主义”。

分层次分部门的安全状况评价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安全信息分层次分部门归集。依据安全责任, 将安全信息归集到最低层次的部门, 从而实现较高部门的责任安全信息累加。

2) 安全信息定性归集。对定责的安全信息在分层次分部门归集的基础上, 依据安全信息的属性, 划分为设备保养、管理制度及规范、安全意识及教育、业务素质及应急能力等不同类别, 从而为更好地采取对策提供信息保证。

3) 各部门 (单位) 安全现状评价。随着安全信息的更新, 并根据确定的安全评价方法, 及时、自动实现对各部门安全现状的评价。

2.3 动态输出

矿长、生产矿长、安监处长等主要安全管理人员在网上查询、分析近期安全状况后, 可以通过局域网快速地发布安全指令信息[2]。安全评价结果随同安全信息同步更新。动态输出的项目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发布、各部门 (单位) 安全现状评价结果、安全预警等。

在动态输出过程中, 安全信息发布可分层次分部门进行, 并要求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响应安全评价及预警的输出, 更需要相应考核机制的建立, 以协调各层次的安全管理工作。

3 系统实现

3.1 安全信息采集系统建设

安全信息采集系统是煤矿安全动态追踪与评价系统的重要基础。目前, 各矿区乃至各工作面的安全信息采集模式均有较大差别,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信息采集系统, 所采集信息的种类、覆盖范围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 而且对所采集的安全信息也未能进行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因此, 需要对安全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合理地规划设计, 确定信息采集点发布、采集信息种类等。

3.2 安全状况评价系统

安全状况评价是根据所确认的安全信息, 通过分层次分部门的归集, 并按属性定性后, 按照科学的评价方法实现各部门 (单位) 的安全状况评价。安全状况评价系统的核心是安全信息的归集及评价方法的确立。

3.3 动态输出系统

动态输出系统及时自动更新, 按照安全管理需要, 以发布安全信息、报告各部门 (单位) 的安全现状评价结果、进行安全预警为中心。

4 结语

建立煤矿安全追踪与评价系统,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通信手段加强安全管理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可以实现安全信息的及时响应和评价, 并为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从长远看, 该系统可以融入我国的智能矿山系统, 并为我国智能矿山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斌, 王立杰.构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议[J].中国煤炭, 2006 (3) :63-65.

动态追踪 篇4

关键词:可执行程序,路径追踪,动态插装,全系统虚拟机

0.引言

软件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已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通信、金融和国防等安全攸关领域中。随着软件系统变得越来越庞大复杂,软件中的安全漏洞急剧增加,已经成为当今信息社会所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提高和保证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已经成为信息安全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并受到各国政府、军方和软件公司的高度重视。因此软件开发人员需要对程序进行详细分析以改进其质量。

对于软件的分析和挖掘,一般可以从程序的源代码和经过编译得到的二进制代码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针对程序源代码的分析,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软件开发人员与安全分析人员越来越需要能够帮助他们理解和分析二进制代码的工具。究其缘由:一方面是因为程序源码一般不会公开,无法评估其安全性。另一方面是即使可以获得源码,分析二进制码仍然很有必要,这是因为程序的源代码和编译得到的二进制代码并不等价,导致在源代码分析中验证了所需要的安全性质,也无法保证在二进制代码中不被违背。指令集、系统平台、编译器以及编译选项的差异,都可能会导致程序的源代码和编译得到的二进制代码之间存在语义差异,而这种微小的语义差异有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研究基于二进制的软件分析技术。但是,二进制语言是面向机器的语言,设计时极少考虑人工理解的因素。高级语言程序仅仅是人类知识的结晶,用于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工作;没有人工对待分析对象的深入理解,就寄希望于计算机程序自动实现对待分析对象的分析必定是天方夜谭。因此一些既能提供丰富的二进制程序信息又能便于分析人员理解其内容的分析方法与工具是非常必要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了程序执行路径这一内容进行研究,在提供程序动态执行的完整信息的同时,又能以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将结果展现给分析人员。

1. 程序执行路径追踪

程序执行路径(Execution Trace),简单的说,就是程序在一次运行中所真正执行的语句,这是一个有序的语句序列。通常仅含语句的信息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执行当时的环境信息,如变量值的信息等。这与程序员在对程序进行的单步调试很相似,单步调试一次执行一条语句,并可以观察执行时各个变量的值,而将程序的一次执行完整的进行单步调试,并记录执行的语句及其环境,最终得到的就是一条程序执行路径。而单步调试与执行路径概念最大的区别在于:执行路径记录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程序员的操作;而且记录的路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展开各种分析,单步调试很难进行深层的分析工作。有一些硬件实现的路径追踪方法,效率很好,但由于需要特殊硬件的使用,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本文仅研究软件实现的路径追踪。

执行路径可以分为源代码执行路径和二进制指令执行路径,关于前者的相关研究有很多,但本文关注的是二进制指令执行路径,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

二进制指令的执行路径,得到的就是程序一次执行的指令序列,以及每条指令执行时的各寄存器、内存单元的取值情况。为了追踪指令的执行路径,必须要控制并监视目标程序的执行,如果分析对象是系统的话,就需要控制并监视整个系统。

2. 路径追踪的方法

执行路径追踪具体实现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基于调试的方法和基于插装(Instrumentation)的方法。

2.1 基于调试的方法

程序调试执行是指基于操作系统提供的调试接口监视程序执行,例如Unix系列操作系统的ptrace系统调用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调试API。通过在一些位置设置断点或使用单步运行模式,调试器可以追踪到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指令,并查看当时的执行上下文。

Sabre/zynamics的Bin N avi是世界上第一款基于有向图和图可视化的调试器,是目前最好的商业化的执行路径追踪系统。Bin Navi使用第三方反汇编器(例如IDA Pro)生成反汇编代码。基于反汇编指令,Bin Navi可以:1)显示、布局、着色以及编辑调用层次以理清依赖性;2)导航执行到代码中特定的位置,证实/证伪假定的漏洞;3)辅助生成到达给定代码位置的输入;4)交互地探测程序的结构;5)运行Python脚本自动执行逆向工程任务;6)调试多种不同平台上的代码。由于Bin Navi是商业软件,我们无法获得其技术细节。

另一款可用于执行路径追踪的开源系统是Pedram Amini的Paimei。Paimei是一个win32平台上的逆向工程框架,其代码全部由Python写成。Paimei基于IDA Pro生成反汇编代码。在启动或者附加到进程后,Paimei可以随着程序的执行,在反汇编代码中标志出使用到的指令序列,并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给用户(在过程间控制流图上着色执行到的基本块)。

基于调试的路径追踪通常只能用于辅助人工对程序进行理解和分析,无法实现自动化分析。因为如果希望追踪到程序执行过程中的每一条指令,就需要使用单步模式进行调试,但是其巨大的性能开销(慢数百倍)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接受的。因此主流的路径追踪系统都采用对程序进行插装的方法。

2.2 基于插装的方法

为了能够分析运行的程序,需要对程序进行改动,加入分析代码,同时不能影响程序的正常执行,即进行二进制插装(binary instrumentation)。二进制插装可以记录程序的执行行为,如函数的调用、内存的访问、指令的执行等。真正的分析工作往往都是基于二进制插装的,分析程序利用二进制插装对程序细节的刻画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应用,如指令路径追踪、污点分析、协议逆向、漏洞检测与诊断等。二进制插装又可分为静态二进制插装和动态二进制插装。

静态二进制插装首先由ATOM提出,插装发生在程序运行前,对目标程序进行重写后再运行。它最大的不足在于:静态插装属于静态分析,因此它无法解决静态分析面对的问题,如区分二进制文件的代码和数据等,很可能由于插装行为不正确而导致错误的分析结果。此外静态插装会修改源文件,因此必须提前将所有会用到文件进行备份,而且每次进行插装时,都必须要进行备份、修改代码、重编译等操作,费时且繁杂。近年来,静态插装的技术已经很少使用。

动态二进制插装是在运行的程序中的特定位置附加指令的技术,它并不修改二进制文件本身,而是在运行时修改映射到进程地址空间的内存映像。它的优势在于,不需要目标程序做任何准备工作(如重新编译或重新链接等);静态插装难以区分二进制码中的代码和数据,动态插装可以很容易做到。但它存在一些不足:插装的开销发生在程序运行时,使程序的执行时间变得很慢;而且动态插装更难实现———重写运行时的可执行代码并不容易,在附加指令的同时要避免对程序本身执行的干扰。

通常动态二进制插装仅仅是刻画目标程序,收集程序执行时的各种信息,往往不会针对某个具体的应用,因此动态插装是一个框架(framework)或平台(platform),将对程序的分析结果以接口(API)方式提供,可以利用这些接口开发各种各样的分析工具,现今很多著名的分析工具都是以插件(plug-in)的形式基于某个动态插装框架。基于插装的路径追踪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一些常见的动态插装框架有Pin、Dynamo RIO、Valgrind、N irvana等。它们的插装能力、支持的平台、效率都不相同。基于它们的指令路径追踪有i DNA(基于Nirvana)、Pin Play(基于Pin)等。

上面介绍的动态插装框架(无论是基于探针方法的还是基于即时编译方法的)都只能对单个进程进行插装,即只能分析单个用户模式进程,对于操作系统内核以及多进程的执行就无能为力了,但是这种情况下的程序分析又是非常必要的:有些程序比如数据库及web服务器软件,其执行的主要时间主要花在操作系统内部有些程序需要多个进程交互等;有的恶意程序攻击涉及多个进程;诸如rootkit的内核攻击也日益流行等。

因此,又出现了基于全系统(whole-system)的动态插装,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插装的对象不是一个单个程序,而是整个系统,因此执行的指令序列、函数调用序列可能属于多个进程、甚至是操作系统内核。全系统插装的想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1)许多分析需要细粒度的插装(指令级);(2)能够分析操作系统内核以及多进程之间的交互;(3)为分析组件与被分析的代码间提供了完美的隔离,分析代码在目标程序所执行系统的外部。

为了做到与插装后的操作系统进行通信,而插装引擎又不能使用插装后的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设施(主要是内存分配和IO服务),虚拟化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挑战,插装运行在虚拟机下的操作系统是一种非常便利、高效的方法。同时,这样设计有助与达到插装的两个理想特性:隔离与透明。有了隔离,要插装的操作系统与插装引擎不会共享任何代码;有了透明,插装后的操作系统的执行行为与不执行插装时的行为相同。基于全系统的动态插装框架有TEMU、Pin OS等。

基于动态插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路径追踪本身可以不考虑平台的细节,若插装框架支持多个平台并且接口封装的合理,那么路径追踪可以实现多个平台执行程序的追踪。有一点需要说明,不是所有的基于插装方法的指令追踪一定要基于某个动态插装框架,它们是可以独立的,但是其实现原理是相似的,即用到插装的思想,如Retrace[10]。本研究选择的是基于插装的方法,依赖于某个具体的插装框架。

3. 技术路线

动态插装框架种类有很多,特点不尽相同,在选择满足研究需求的动态插装框架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插装框架支持的平台,即处理器架构:IA-32、IA-64、PPC、AR M等,和操作系统:Windows、Linux、Solaris等;

*提供的插装能力:全系统插装或单进程插装、重量级插装或轻量级插装等;

*技术支持:框架是否开源、或仅提供SDK、或无法获得等;

*基于框架开发的难度等。

综合以上考虑,本研究选择TEMU作为基础框架,TEMU是二进制分析平台Bit Blaze[15]的动态分析组件,TEMU基于虚拟机QEMU[16],在Linux系统下运行,能够分析Windows2000、Windows XP和Linux系统。为了实现提供全系统视图、使用外部方法、细粒度插装及有效的目标,TEMU提出了一种新的架构,称为全系统盒外细粒度动态二进制分析(whole-system out-of-the-box fine-grained dynamic binary analysis),同时还提出了分层注释执行作为核心技术,这种技术与影子值技术类似,但进行了多层的划分,提供了更全面的分析接口。它的架构如图1所示。

本研究就是基于TEMU,利用其提供的API设计一个插件,以实现路径追踪的功能。

4. 路径追踪的实现

TEMU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供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发各种各样的插件。编写插件的主要方法为:定义一个插件结构体,该结构体成员包含了多个回调函数指针,比如:

*中断:do_interrupt与after_iret_protected;

*基本块:block_begin与block_end;

*指令:insn_begin与insn_end;

*内存访问:mem_read与mem_write;

*网络:nic_recv与nic_send;

*寄存器访问:reg_read与reg_write;

*eip变化:memreg_eip_change。

根据自定义的回调函数,可以收集各种类型的原始数据:指令流、访存操作、网络通信等。比如,指令流插件对某个程序执行时的指令流片段如下所示,一条指令一行,数字为指令的地址即指令执行时寄存器eip的值,然后是将指令反汇编后得到的汇编指令:

可见,虽然可以知道具体执行的指令,这样的信息过于简单,用于分析的价值有限,而且程序实际运行时执行的代码量非常庞大,比如下面一个很简单的程序,

在实际分析中,并不是所有执行的指令都需要关心,当一个程序执行时,同时还会加载其所需要的模块(Module),通常这些模块并不需要分析(比如ntdll.dll、kernel32.dll等),但在执行中程序却可能大量调用这些模块中的函数,很多指令都发生在这些模块内部,因此,若把这些指令从庞大的指令流中甄别出来并隐藏(并不是丢弃,也许仍有分析的价值),只留下程序主体指令流,显然更有助于进行分析。而要对指令进行模块的区分,就需要程序执行时的操作系统语义(OS-level semantics)信息。

操作系统语义信息,包括进程、模块、函数等信息,结构如图2所示。获得该信息的机制主要来自于虚拟机自省(Virtual Machine Introspection)技术的扩展。下面分别介绍获得各信息的细节。

进程与模块信息

TEMU实现了一个内核模块,该模块包含两个回调函数:第一个回调函数在进程创建或删除时调用;第二个回调函数在某个新模块加载到内存时调用,并收集其在内存中的地址范围。此外,该模块还获得每个进程的CR3寄存器的值。由于CR 3寄存器包含的是当前进程页表的物理地址,因此每个进程的CR3寄存器的值都不一样。所有的这些信息都通过一个预先定义的I/O端口从虚拟机系统传输到TEMU中。

函数信息

对于每个加载到内存的二进制模块,通过解析它的头信息,就能够提取出其导出表中的符号名与偏移值。通过偏移值结合模块的加载地址,就可以得到每个函数的实际地址,就可以判断某条指令所属的函数。而函数名可以传递出函数的功能和用途等信息,对分析十分有用。

获得操作系统语义信息后,就可以对追踪到的路径进行加工,一次程序执行不再是一条条指令信息,如图3所示,一段地址连续执行的指令首先被划分为一个指令块(block),而每个指令块又属于某个模块的函数,指令流有了层次信息后,对于与分析无关的指令就可以加以隐藏,实验证明,隐藏的指令数可占总指令数的90%~99%。

总之,本研究的设计结构就是首先设计插件收集程序执行的信息:指令、内存读写、操作系统语义等信息,得到原始数据。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再加工,丰富其含义,得到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内容完整的trace文件,通过trace再向上提高接口,可以对程序的执行路径展开各种分析应用。

5. 相关工作与展望

路径追踪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追踪的执行效率,因为要记录执行的指令及其当时的环境状态,因此需要进行的大量操作,使程序本身执行的速度降低(通常在几百倍以上);二是所记录的内容信息量的规模非常大。比较著名的研究工作有i DNA、Pin Play与Retrace等。下面分别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i DN A是基于Windows用户模式程序的路径追踪工具,由微软的Sunjay Bhansali等人研究提出,为了实现程序执行路径追踪,他们还实现了一个动态插装框架Nirvana。Nirvana使用动态二进制翻译和解释执行的混合方法,向目标程序中插装i DN A踪迹记录器定义的回调函数,这些回调函数收集重模拟所需的信息,并存入一个踪迹文件中。该踪迹包含一次执行的全部信息,包括一些特殊事件如异常和模块加载。在重演时,N irvana使用i DN A踪迹读取器定义的回调函数来请求踪迹文件中存储的代码和数据。

Pin Play是一个针对并行程序的路径追踪框架,并能够进行确定性重现。它是基于动态二进制插装框架Pin进行扩展的,执行分为记录和重演两个部分,记录过程的开销一般在100X左右,而重演的开销是20X左右。它支持Linux与Windows,但仅能进行用户模式下的追踪。针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性,文章进行了一个分类概括,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处理系统调用方面,它有自己不错的解决方法,值得深入讨论。在追踪文件开销方面,由于记录部分仅保存部分信息,因此不是很大。

R etrace是VMware公司的一个路径追踪研究,它并没利用某个动态插装框架,而是直接利用了VMware虚拟机提供的服务,可以进行全系统的路径追踪,并能够进行确定性重演。它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没有对追踪到的信息添加操作系统级语义的信息,无法辨别每条指令所属的进程、线程信息。

由上可知,以上三个研究或在追踪能力上(用户态)、或在追踪效果上(操作系统语义)有些不足之处,而本研究在支持内核态追踪的同时提供了丰富的追踪信息。但由于本研究所做的工作不够充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准备在未来的工作中进行改善。

首先是重演(Replay)功能的支持,重演的主要原则为:在追踪的过程中记录尽可能少的信息量,以提高执行效率;同时所保存的信息量又能够将这次执行完整地恢复。而目前本研究在追踪过程中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完整信息,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重新执行。其次是信息量的压缩,目前并没有专门对追踪的路径进行压缩处理。此外,为了进一步丰富追踪的信息,还将增加线程、调用层次、循环次数识别等功能。

6. 总结

动态追踪 篇5

对于制造企业, 生产过程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 企业如何将各种资源、信息、环节进行有效地整合与利用, 以合理的消耗生产出优质的产品, 是生产过程管理的关键目标, 是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基础。但是在传统串行生产组织模式下, 每个职能部门只关注某个具体环节, 人为地割裂了整个制造过程, 不仅延长了制造周期, 且不易保证产品质量。

CAPP是连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桥梁, 工艺文件中包含的各种信息为产品制造过程的执行、评价、分析、改进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但CAPP作为工艺人员编制工艺时的辅助工具, 被定义为部门级软件, 导致在企业信息系统体系内, 工艺设计过程与生产、计划、质量等业务部门脱节, 难以保证为其他信息系统实时提供一致、有效的工艺信息。MES系统连接企业控制层与计划层, 拥有控制车间内包括物料、设备、人员等在内各种资源的能力, 在生产管理的纵向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随着产品的多样化及企业管理的精细化, MES在过程信息的有效挖掘、质量缺陷分析等方面能力不足。因此, 如何在产品“设计——制造”的横向上有效共享整合工艺、物料状态、质量等信息, 在制造过程的层面上统一业务, 将过程管理系统化、平台化,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 其生产模式多为单件、小批量、多品种、订单式, 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企业, 生产柔性较强, 不确定性较多, 且由于对产品制造质量要求及其严格, 故其过程管理较为复杂。为此本文根据某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建立了基于MES与CAPP集成的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框架, 旨在通过CAPP中工艺数据与MES中制造数据的动态集成, 提高生产过程中部门间信息交换与利用效率, 增强企业对在制产品的管控能力, 同时通过对质量缺陷的及时追踪[1], 提高企业内MES的过程优化能力及CAPP的工艺优化能力。

1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产品的制造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产品制造与装配、质量控制等诸多环节, 涉及信息较为复杂, 工艺过程与制造过程关联性较强[2]。通过CAPP和MES的动态集成, 工艺信息与制造信息可以无缝传递与交换, 企业得以实现制造过程中工艺、质量、材料、设备、人员等信息及资源的实时跟踪管理, 合理调度生产资源, 分析工艺执行情况, 及时诊断质量故障, 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基于MES和CAPP的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集成框架如图1所示。

通过CAPP与MES的系统间集成, MES可以实时共享CAPP中产品的工艺路线、详细工序内容、质检工艺等信息。在此基础上, 通过采集现场数据, 系统可以实现对在制品工序状态及质量状态的动态追踪。物料的工序状态控制着质量任务的节拍, 质量活动的执行结果制约着生产任务的继续进行, 以此将生产制造过程与质量监控过程紧密联系起来。当加工过程产生质量缺陷后, 通过质量缺陷追踪体系与质量状态追踪体系及CAPP之间的信息集成, 可对生产过程中的制造信息及产品设计时的工艺信息等因素进行综合比对分析, 追溯缺陷的产生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后反馈至MES或CAPP系统, 及时纠正。通过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 为上层功能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支持。通过“工艺设计——工序跟踪——工序质检——缺陷追溯——工艺及过程优化”的信息闭环传递, 形成了CAPP-MES动态集成体系。

2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运行模式

在制造业中, BOM (Bill of Material, 产品物料清单) 是企业进行生产组织的基础核心数据, 贯穿于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计划、采购、销售等职能部门。故BOM成为系统间集成及模块间信息传递的重要依据[3]。

2.1 物料追踪

在高效的管理环境下, 企业需要实时掌控在制品 (Work-in-Progress, WIP) 的位置及状态。随着企业对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库存管理及成本核算精度的要求日益严格, 需要对WIP进行更加准确的追踪。

WIP的追踪可以通过其工序状态追踪来实现, 操作者按照工艺文件对物料进行加工, 其工序状态随着加工进程而改变, 结合某时刻物料的工序状态及对应的加工工艺文件, 便可以判断此时物料的加工进度及所处的加工位置。如图2所示。

根据产品的设计BOM, 一方面由工艺人员针对其中需要自制或外协的零部件进行工艺路线规划及工艺设计;另一方面, 系统通过对BOM中的零部件关键件标识的识别自动对其进行逐件或逐批编码, 保证系统内物料信息的前后一致性。针对用量较大的钢材, 当按照零件规格下料后, 标识移植的同时在系统内建立零件物料编码与钢材材质编号之间的映射, 不仅实现了产品中零部件的追踪, 同时保证了系统对零部件所用材料的追溯。

当操作者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完某一道工序后, 便根据所加工零件的物料编码进行工序汇报操作。传统的人工录入方式对车间相关设备要求较低, 但所采集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较差。采用无线射频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 可自动识别对象, 无需人工干预, 可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实时数据[4]。

通过分布在车间的各种数据采集装置 (如焊接设备上的无线电流传感器、焊接熔池图像传感器等) 监控设备运行状态, 系统读取实时数据, 在实现物料位置跟踪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该工序某些关键工艺参数执行情况的动态跟踪, 为质量缺陷的分析、工艺的优化等提供精细的底层基础数据。同时系统可自动填充过程记录文件 (如焊接操作记录等) , 相比传统人工观测并记录的方式, 在提高过程见证文件数据真实性和有效性的同时也可以使操作者更加专注于零件的加工过程。

通过焊缝编号与制造工艺中工序编号相关联, 系统实现了对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重要制造环节——焊接的进度及质量的跟踪与管理。同时, 根据零件的加工进度及BOM中零部件之间的父子关系, 系统还可以实现装配部件及产品齐套信息的跟踪。

2.2 质量状态追踪

工序质量是构成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始质量信息是落实制造过程质量管理预防作用的基础。质量状态追踪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当某道工序操作完成后, 操作人员便可在系统上汇报此道工序完成。同时工序汇报信息会同步到质检子系统中的工序检验模块;质检人员依据工艺要求判断产品质量, 并手工录入结果或系统自动获取数据 (如系统自动获取便携式探伤仪中的数据) , 合格产品继续流转, 不合格产品则进入质量评审管理流程。

当打印某检验记录单时, 系统根据操作人及检验人ID自动附上其电子签名, 通过MES与CAPP的信息集成, 系统在对工艺与质量信息管理的同时, 也可以生成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产品工艺流转记录卡等质量见证文件。

2.3 质量缺陷跟踪

制造工序是产品形成的直接环节, 工序质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一般来说, 工序质量由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测量、环境等六大因素 (5M1E) 决定。如果这六大因素均处于受控状态, 则产品的工序质量的处于稳定状态, 否则产品质量将出现波动甚至缺陷。

如在制造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 即未达到一次交检合格时, 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处置, 如降级、返工或报废, 同时及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找出制造过程中产生不合格品的系统因素, 改进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使制造过程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受控状态。运行模式如图3所示。

在CAPP与MES系统数据库的交互支持下, 发生质量缺陷的工序, 其工艺参数、操作规范、执行标准、工艺编制及审核人员等工艺设计信息, 及操作人员、质检人员、该道工序前质检结果与工序后质检结果、设备信息、工况环境、生产时间等制造执行信息可实时提取, 系统一方面可以对缺陷问题进行基于案例推理 (Case-Based Reasoning, CBR) 分析处理, 检索质量缺陷案例库中的相似案例, 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可在系统的支持下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 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 并对其中具有不确定性的因素进行验证试验, 确定根本原因后及时制定并实施相应整改方案, 同时更新案例知识库。当确定质量缺陷由原材料质量问题引起时, 系统可追溯相同材质编号的零部件或成品, 通过复验或隔离等措施, 排查同类问题, 防止有潜在质量缺陷的产品流入下道环节。

3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数据模型

基于MES和CAPP集成环境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数据库设计的部分E-R模型如图4所示。

图中只给出了与动态追踪体系相关的主要数据表, 忽略了其他为系统开发需求而设计的辅助表格。动态追踪体系集成了MES与CAPP的主要数据表, 通过将零部件信息、工艺信息、生产计划信息、物料信息、工序汇报信息和质检信息进行连接, 实现了系统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动态跟踪。通过对两系统中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实现了CAPP与MES的动态优化。

4 MES/CAPP集成下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应用实例

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的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 压力容器大多是非标产品, 生产重复度小; (2) 由于产品属于订单式生产、订单式设计, 技术不成熟; (3) 由于压力容器加工周期较长, 故企业一般同时进行多个订单产品的制造, 生产组织与管理难度较大; (4) 制造工艺较为复杂、繁琐, 制造过程约束较多; (5) 压力容器属于特殊设备, 工作环境恶劣, 其产品的质量缺陷将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 故其制造质量要求极其严格; (6) 由于工艺离散程度高, 且产品质量影响因素较多, 质量稳定性较差; (7) 压力容器生产过程受国家相关职能部门严格监管, 质量管理责任分配复杂, 且生产过程记录文件较为繁复。这些行业典型特征使得压力容器制造企业生产过程的管理较其他制造企业更具有挑战性。基于前述理论、行业特点及原型企业实际情况, 本文生产过程跟踪管理体系应用于压力容器生产企业, 功能架构如图5。

系统选择C/S体系结构, 采用Visual Studio作为系统开发环境, 利用ADO.NET数据访问接口建立客户端程序与服务器SQL Server数据库的连接。

系统建立了基于产品BOM的物料体系与工艺体系, 调度人员可以及时追踪统计某产品或某订单在制品当前的工艺及质量状态, 发现生产瓶颈, 合理调度车间生产资源, 立体安排某些辅助部门 (探伤、试验、热处理等) 的作业时间[5], 提高生产过程效率。同时通过统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追溯其成因, 找到重点监控节点。

如图6所示, 系统通过对三个工作令下的所有焊缝质检记录统计后发现, 环焊缝的一次探伤合格率远远低于纵焊缝, 因此提高环焊缝的焊接质量对于减少焊缝返修次数、提高产品质量及保证生产进度至关重要。通过MES与CAPP的无缝集成, 系统可以横向比对环焊缝焊接工序的工艺参数、焊接操作记录、施工工况、被焊筒节封头质检记录等相关工艺及制造信息, 并自动计算不合格焊缝的关键工艺设计节点及制造控制节点所占总数的比例。运用5M1E分析法, 通过统计、分析及试验验证, 最终确定影响环焊缝焊接质量的因素有封头与筒节的累计误差、组装方法、施焊时焊丝与筒体中心线的偏移量、偏焊量等, 相关技术人员据此对相关工艺环节及制造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改善了环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

5 结论

本文在CAPP与MES集成的基础上, 针对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工艺、制造、质控等环节的特殊性, 构建了生产过程动态追踪管理体系, 通过对在制品的物料追踪、质量状态追踪及质量缺陷追踪, 改善了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质量的管理;通过对集成体系内现有数据的充分挖掘, 提高了质量问题的追溯效率和加工工艺及制造过程的优化能力;同时, 提高了企业围绕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关联度, 为生产周期的缩短及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奠定了基础。通过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验证了本体系的有效性。相信长期使用必定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根保, 任显林, 李明, 等.基于MES和CAPP的动态质量可追溯系统[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0 (02) :349-355.

[2]李洲洋, 田锡天, 贾晓亮, 等.基于单一企业物料清单的飞机制造过程管理体系[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8 (07) :1356-1362.

[3]张永弟, 杨光, 岳彦芳.基于BOM的CAD/CAPP/MES集成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1 (03) :78-79.

[4]贺长鹏, 郑宇, 王丽亚, .面向离散制造过程的RFID应用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4 (05) :1160-1170.

动态追踪 篇6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房颤动,传导阻滞,起搏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率失常表现[1]。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危险因素的增加,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且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越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也越高。目前心房颤动的发生除临床所发现的病例,还存在一些亚临床房颤患者。房颤的死亡率是窦性节律的两倍,常见的房颤合并R-R间期通常为1.5~5s,严重者可以达到7s,可以诱发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脑栓塞、肺栓塞以及周围血管栓塞等,明显增加了房颤所致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因此对于房颤合并R-R间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关键。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心房颤动合并R-R间期>1.5s的现象经常发生,但是对于其是否能作为诊断心房颤动合并传导阻滞目前尚存争议。而目前临床上普遍推荐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对怀疑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患者进行监测,记录最长R-R间期发生频率、发生时间、发生次数的变化,记录从心房颤动发展为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时间等从而对患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现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心房颤动的患者350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心房颤动的患者350例,根据检测结果将将其分为持续性心房颤动18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1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组男114例,女66例;年龄34~81岁,平均(56.3±12.4)岁;诊断为冠心病72例,高血压心脏病41例,风湿性心脏病29例,肺心病21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心肌炎7例,其中冠心病合并肺心病1例,肺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男98例,女72例;年龄38~84岁,平均(57.9±11.3)岁;诊断为冠心病92例,风湿性心脏病32例,高血压心脏病28例,肺心病11例,心急炎5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冠心病和肺心病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心脏病1例,排除近3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或卒中、预激综合征、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所有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前均未服用洋地黄类药物。

1.2 方法

使用美国Holtwin12 Dms.Hoter的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患者的记录时间均从当日上午9时至次日上午9时,对于特殊患者可以延长至48h或者72h。记录24h的动态心电图记录,同时要求患者记录其24h内的生活记录,进行处理和回放。留意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转归,详细记录患者心室率,最长R-R间期发生频率、发生时间、发生次数的变化,记录从心房颤动发展为房颤伴房室传导阻滞的时间。嘱咐患者每2月复查一次。

2 结果

持续性心房颤动组出现R-R间期>1.5s共321次,心室率最快心率120~185次/min,平均(145± 22.5)次/min,最慢心率为65~75次/min,平均(70±3.5)次/min,平均心率125次/min,白天发生70次,夜间发生251次,R-R间期发生时间为1.5~3.3s,恢复后150例传导恢复正常,30例发生P-R间期延长,12例(发生率6.7%)于夜间发生传导阻滞,时间为夜间12时至次日凌晨6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出现R-R间期>1.5s的次数为290次,最快心率100~170次/min,平均(135±15.5)次/min,最慢心率60~70次/min,平均(64±5.5)次/min,白天发生35次,夜间发生135次,恢复后有150例为出现传导阻滞,20例患者出现P-R间期延长,10例(发生率5.8%)患者于夜间发生传导阻滞,时间为夜间11时至次日凌晨5时。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发生率逐年增高,且仍有很大一部分亚临床心房颤动患者未被确诊,而心房颤动是一类具有高危险因素的心脑疾病,有研究显示[2],孤立性房颤男性患者观察20年后,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均明显增高2倍和4倍,风湿性心脏病房颤发生卒中的危险率增高17倍[3]。房颤波频率越快越容易在交界区近端形成连续性隐匿传导从而导致房室交界区在长时间内处于不应期,从而出现长R-R间期。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几率可以高达30%。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事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不断受中枢神经支配而使心动周期发生生理性变异[4]。长R-R间期长短并不能真正反映房室传导阻滞情况,这是由于隐匿传导引起的,夜间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房室结的不应期相对延长,可以阻止更多的房颤波传送至心室,从而出现长R-R间期,也说明为何R-R间期通常发生在夜间。以往临床对于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出的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从而确诊房室传导阻滞仍存在很大的意见[5],而普遍推荐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是使用便携式微型心电监测仪记录心脏产生的电变化,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打印出心电波形以及数据,供临床医生分析。这是一种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技术,尤其是对于间歇性出现的心房颤动合并R-R间期常规心电图检测难以发现。常见的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通常为1.5~5s,严重者可以达到7s,在临床上常可以诱发急性、慢性心功能不全,脑栓塞以及周围血管栓塞。不同病因引起的房颤合并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以及治疗措施截然不同,因此应严格区分。如果长R-R间期发生均在夜间的睡眠期,则必须除外迷走神经的作用和连续的隐匿性传导。长期监测发现长R-R间期合并以下表现之一者应考虑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6]:①1.5s 以上的长间期发生较为频繁,短时间内出现多个相等的长间期,考虑为交界区逸搏者;②长间期后出现宽大畸形的QRS 波,考虑为室性逸搏或交界区逸搏伴室内差异传导可能者;③24h 平均心室率较慢,尤其是持续缓慢( ≤60次/min) 而最高心率较低者;④白天运动时频繁发生的长间歇,应视为诊断病理性传导障碍的重要依据;⑤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如头晕、黑朦、晕厥等症状。对于以上症状临床处理应慎重,需结合临床资料,在报告中加以描述,不一定要诊断为心房颤动伴传导阻滞。国内也有学者证明心房颤动伴R-R间期并不代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出现长R-R间期存在两种可能,一种原因是由于生理性传导梗阻,多与隐匿传导、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相关,患者心脏无基础性疾病以及药物等作用的影响;另一种是病理性传导,是确诊伴有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黑朦、昏厥等症状,患者自身存在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药物影响。本组研究中,持续性和阵发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发生率仅为6.7%和5.8%,因而不能完全证明病例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存在。因此,可以得出许多心房颤动伴发长R-R间期时传导功能可能是正常的,并非病理性阻滞,只是生理性阻滞,因此在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诊断上应慎重,不要轻易诊断为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对于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患慢性心率失常的治疗,临床上以安装起搏器为主,但是对于其安装的最佳时机临床上尚无统一明确的指标。多数临床医师往往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临床症状和一次心电图结果从而决定是否为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是由于缺乏对长R-R间期变化的长期观察,往往会错过安装起搏器的最佳时机。24h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弥补这种不足,特别是定期复查,能够明显提高检出阳性率。本文通过多次24h动态心电图对350例患者进行检测,发现仅有一小部分心房颤动的患者发生长R-R间期,而发生时间通常为晚上11时至次日凌晨6时,因此为临床医师安装起搏器提供了临床依据。

因此,对怀疑有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患者可以通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嘱咐定期复查,能够有效提高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检出阳性率,为临床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2]GO AS.The epidemiology of aerial fibrillation in elderly per-sons:the tip of the iceberg[J].Am J Geriatric Cardiol,2005,14(2):56-61.

[3]鲁端.心房颤动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若干认识[J].心电学杂志,2007,26(3):186-189.

[4]吴稚华.69例动态心电图长R-R间距心电图及临床分析[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7,16(6):41.

[5]蔡少娟.动态心电图检出房颤中长R-R间歇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5,14(9):5.

【动态追踪】推荐阅读:

斑点追踪10-14

追踪护理06-08

质量追踪08-17

信息追踪08-21

图像追踪08-29

追踪管理09-10

追踪技术10-03

系统追踪10-12

追踪调查11-14

追踪进展12-18

上一篇:计算机信息安全与防护下一篇:社会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