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方法学

2024-10-19

追踪方法学(共12篇)

追踪方法学 篇1

追踪方法学是美国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医院评审过程中广泛使用的评价方法[1],2011年1月生效的JCI标准(第4版)将追踪方法学应用的比例从旧版的30%提升到70%[2],成为JCI医院评审中最主要的评价方法。本文拟对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和四类系统追踪[3]操作过程作详细介绍,以期为我国新一轮医院评审、优质医院评审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个案追踪操作指南

1.1 追踪目的

评审员跟踪单个患者的就医经历,以评价标准为准则来评价医院的表现。追踪的一种方法是对患者从就诊到出院期间所得到的照护、治疗和服务过程进行连续追踪。在个案追踪案例中,评审员将做以下工作:尽可能使用医院当前医疗记录跟踪医院所提供的治疗、照护和服务程序;评价各专科、部门、方案、服务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所提供的诊疗和服务中的核心功能;评价相关过程的绩效,特别关注那些独立但相关过程的整合与协调;识别相关流程的潜在问题

1.2 医院参与者

在追踪过程中,评审员将与所追踪患者的治疗、照护和服务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这些工作人员包括护士、医师、治疗师、病历管理者、助手、药剂人员、检验人员和辅助人员。

1.3 调查员

调查员包括护士、医师或行政调查员。

1.4 所需资料

所需资料为在院患者的临床病历。

1.5 患者选择标准

患者选择可能基于但不限于以下标准:透析患者、精神病患者、儿科和/或新生儿患者、妇产科患者、正接受医学影像检查患者、正接受康复训练的患者、与系统追踪相关的患者(如感染预防与控制、药品管理)、当天或第二天出院的患者、转科或双向转诊患者、从其他机构转入并接受长期照护的患者。

1.6 追踪过程

评审员通过应用信息系统从在院患者列表中确定一个患者名单来跟踪他们的就医经历。通常选择的是那些接受多部门或复杂的医疗服务的患者,因为他们与医院不同部门有更多的接触。这种交叉有利于对服务的连续性进行评价。评审员将跟踪患者经历,关注在医院中由不同医务人员和部门提供的服务,以及这些服务之间的“交接”。设计这种评价的目的是发现系统问题,关注医院各个子系统,并探讨它们是如何相互协作以提供安全、优质的患者诊疗服务。

追踪患者人数将取决于医院的大小、复杂性,以及评价日程的长短。评审员可能从患者目前所在科室开始进行追踪,大约需2个小时进行一个追踪,但时间由于其复杂程度或其他原因而有所变化。为了评价医院符合评审标准的程度,评审员将开展以下工作:(1)与对该患者治疗或服务负责的员工一起审查病历,如果该负责员工的人不在,评审员可能与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其他与患者照护有关工作人员将随着追踪进展而参与。例如,如果追踪患者的营养问题,评审员将会与营养师进行交流。(2)直接观察患者诊疗过程。(3)观察用药过程。(4)观察感染预防和控制过程。(5)审查诊疗计划。(6)讨论数据在医院的使用,包括正在使用的质量改进措施、信息获取、数据应用改进措施、数据发布等。(7)观察环境对安全的影响、工作人员在减少环境风险中的角色。(8)观察医疗设备的维护、医疗设备维护工作人员资质和职责。(9)与患者和/或家庭进行交流(如果条件允许并征得对方同意)。讨论将集中于诊疗过程,将酌情尝试验证在追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0)重视在急诊科的应急管理,并考察该科室的患者转运问题。患者转运问题也可在配套服务和其他与被追踪患者相关的医护领域讨论。例如,如果患者输过血,评审员可能访问血库。

评审员将高效地利用评审过程中的等待时间,参观科室、流程或服务,关注照护环境问题,或观察照护/治疗/服务流程)。评审员们将避免在同一时间访问同一科室,并尽量减少多次访问同一科室。

2 系统追踪操作指南

在2011年1月生效的JCI医院评审标准(第4版)中,系统追踪被重新分为以下四类:药品管理、感染控制、改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设施管理和安全系统。以下分别对这四类追踪的操作过程作简要介绍。

2.1 药品管理

评审员评价药品过程包括选择、采购、储存、订购、管理和监控,其将访问与药品管理流程相关的科室。(1)目的:将探讨医院药品管理过程及其潜在风险。(2)医院参与者:(1)由医院挑选参加该部分追踪的员工组成一个小组,能够与整个药品管理流程进行交流,包括从药品采购到药品副作用的监测。(2)临床药房工作人员和属于药物管理系统的其他临床支持部门的人员,将参加聚焦追踪活动。较合适的参与者可能包括以下几个领域的直接医护或服务人员:临床工作人员,如护士、医生、治疗师或营养师,参与药品管理过程是他们所提供的直接医护、治疗和服务的一部分;药房的临床医师,他们了解药品选择使用和药物监测;负责员工和患者药品教育的工作人员;对任何已确诊或特定患者有特别相关的临床工作人员;对工作改进有发言权的人,如果已经采取或即将采取任何与药品管理相关的改善措施;检验科医师;环境安全管理人员。(3)评审员:所有评审员都可参加。(4)追踪过程:药品管理系统追踪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一个实际应用药品追踪,从医生开药延伸到患者的管理和监控。类似于一个患者追踪,但追踪的是药品而非患者。追踪所选药品一般是高风险或高敏感药品。(2)一次小型会议,讨论主题将包括:医院药物管理政策与文件审查;对年度药品系统评价和所采取的改进措施的审查;对药品系统中与新型服务或变化有关的数据审查。(3)对与药品相关的错误数据、药物不良反应的审查。这些数据是在该部分审查而不是在改善质量和患者安全系统进行,可作为小组讨论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5)聚焦追踪:评审员将探讨所选择高危药品在医院的流动路径。评审员将追踪一个患者的所有用药,从将药品加入处方到对其副作用进行监控。然后评审员将集中于由之前调查活动所形成的药品管理过程,如药物管理小组讨论或此前患者追踪所提出的意见。聚焦追踪可以在小组讨论之前或之后进行。(6)小组讨论:将探讨医院药品管理过程和过程之间的交接。在这一部分,评审员和医院工作人员将完成以下工作:(1)探讨每个选择的药物管理过程。(2)对于每种药品的管理流程将讨论以下问题:关注问题或症状;引起问题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潜在的解决方案。(3)探索药品管理流程的连续性和与其他配套程序和系统的关系。(4)找出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中的潜在的问题和可能采取的措施。(5)找出任何需进一步探讨的具体药品管理问题作为下一个追踪活动。(6)审查与药品管理相关的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s)。(7)错误报告/系统故障。(8)数据收集、分析,评价体系和采取的措施,包括任何与改善药品管理的措施。(9)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药品教育。(10)与药品管理相关的信息管理以及患者参与药品管理的参与度。

2.2 感染控制

(1)目的:找出在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优点与潜在的问题;尝试确认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所必须解决的风险;评价或确定与相关评审标准的符合程度;找出感染预防与控制问题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感染控制系统追踪在议程中可能没有单独列出,评审员可在个体患者追踪过程中解决感染预防和控制,或在改善患者安全与质量系统追踪中进行。(2)医院参与者:被选择参加的个体应能解决在医院所有主要科室与感染预防与控制程序中的问题,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科室人员:临床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护士、药剂师和检验人员;了解药物选择使用和药代动力学监测的临床医生;实验室掌握微生物学知识的临床医师;负责设备管理的工作人员;医院领导者。(3)评审员:所有评审员都可参与。(4)具体过程:对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的潜在问题的探讨、思考和解决方法;找出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的潜在问题和需改善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评审员可能从小组会议或被确定的进行聚集追踪的患者医护科室开始,这个小组会议将由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案的人员参与;在小组会议期间,评审员将对感染预防与控制系统有深入了解,并找出在访问患者所在科室需进一步探讨的潜在问题,以及那些需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系统专家进行一步讨论的问题;评审员可能去其他合适的科室,以追踪整个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过程。(5)组织讨论:评审员将借助其追踪活动的经验、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监测数据和其他感染预防和控制有关数据来引导讨论:医院如何确定感染患者;感染患者是如何被认定在感染预防和控制范围内;那些发生在重新调查前的12个月之前或首次调查前4个月之前所进行的和仍在进行的监测活动;感染预防和控制数据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包括比较;感染预防与控制数据的上报,包括频率和观众;大量传染病患者的处理过程;预防与控制活动(如工作人员培训,患者教育等);健身设施的改建对感染预防和控制的影响;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的行动以及行动效果;实施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s5-6)的效果、手卫生预防和控制数据。同时评审员医院鼓励列举实例来讨论,以期为医院制定感染预防和控制方案提供参考,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患者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术后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患者被应用一种新型抗生素;患者由于传染病而被隔离;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被隔离;最近对感染预防控制有影响的体育设施的变化;患者确诊为阳性肺结核。(6)作出结论:评审员和医院会总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中在发现的优点和潜在问题,同时为医院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相关培训。

2.3 改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

(1)目的:这部分重点关注医院通过使用数据管理风险,以改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管理措施。(2)医院参与者:所选择的医院个人参与者应当能够解决与使用所有主要部门或医院范围内的数据问题的人员。成员应包括以下科室人员代表:医师、护士和药剂师;其他临床工作人员;了解数据收集、分析和报告的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医院领导。(3)评审员:所有的评审员都可参与。(4)评审标准:依据该次评审活动所应用标准的相关条款。(5)需要的文档和材料:(1)每种经医院领导签署的临床和管理评价报告、图和表,包括所有测量评价、指标选择、数据收集、分析和有效的改进措施。(2)对任何监测事件和近似差错的根本原因分析(RCA),包括在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时对监测事件和近似差错的定义、方法处理过程。如果可能应包括真实事例。(3)潜在风险评价,例如失效模式分析(FMEA),易损分析(HVA)和感染控制风险评价,包括每年至少进行一项潜在风险分析和设计。在这个环节,医院应该展示至少一项为预防问题而进行的分析和流程再造。(4)临床工作指南和临床路径。解释正在应用的指南和路径,在过去12个月中所制定的指南,指南和路径是如何监测的,数据是如何应用的,有效指南和路径在工作中产生哪些变异。(5)委员会手册,包括委员会记录(如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感染防控、数据应用、风险管理和投拆管理委员会的记录)。这个环节主要是确认评价决策是如何做出的,数据是如何收集的,成果是如何应用的,以及在整个医院中数据、成果和问题是如何交流沟通的。(6)具体过程:本部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质量监控和改进相关的流程。这一环节的部分活动是讨论问题和审阅文档。评审员将开展以下活动并应用如下方法:(1)基础数据收集和准备,包括以下内容:选择量化内容;数据收集与汇总;数据分析和解释;发布成果;采取行动;监测绩效和改进。(2)评价医院量化数据:评审员将评阅从JCI测量库中选择的测量方式,用以保证医院应用的五项测量,评审员也将确定这些监测数据是如何被应用来确认可提高的潜在领域,来实施行动计划以及说明持续改进。(3)评价整个医院选择、实施和应用绩效改进策略的有效性,来确认改进是否有效及实施的可持续性,如对绩效测量达不到国际患者安全目标(IPSGs)要求实施计划,评审员将实施有选择性的焦点追踪活动。(4)评价医院持续改进情况、临床工作指南和临床路径的应用,来确定指南与临床服务路径的一致性,评审员将会在不同的科室和服务领域跟踪相关患者的服务流程。(5)评估医院执行行动计划的有效性。包括对预警和近似差错的根本原因分析、潜在风险评价(例如失效模式分析、易损分析和管理质量与安全投诉)。在这一过程中,评审员将会整合前期个体患者跟踪获得的案例,追踪在个人和系统追踪中没有追踪的监测措施。(7)评审员将和医院共同形成评审结论:明确医院在质量实施计划中的优势和劣势,包括质量、绩效、数据应用、可改进领域和改进措施;明确在后续调查活动中需进一步探讨的特定的数据应用问题;如果需要提供合适的教育培训。

2.4 设施管理和安全系统

(1)目的:为评价医院设施管理和安全(Facility Management and Safety System,FMS)以及风险管理绩效提供指导。其中包括明确医院FMS流程中的优势与劣势;明确或确定所发现问题的必要措施;评价或确定医院对相关评审标准的符合程度。(2)医院参与者:所选择的个人参与者应该能够解决所有主要科室或医院范围内的与FMS有关的问题。这个小组应包括以下科室员工(在一些医院,个人可能负责多个角色):由院领导指定的负责协调安全管理的人;由院领导指定的负责协调保卫管理的人;管理医院设备的人;负责医院急诊管理的人;负责医院基建管理的人;负责医院医疗设备维护的人;环境保护小组或安全委员会的领导者;医院领导。(3)评审员:管理组评审员。(4)具体过程:这一环节大约需60~90分钟,分为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活动约占30%的时间。评审员先审查针对环境问题的FMS计划的年度评价报告、前12个月FMS多部门小组会议纪要,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评审员首先向医院参与者简述FMS环节的主要目标,然后引导一个讨论来审视医院的环境管理流程,即FMS风险管理循环,如图1所示:

现将该示意图各环节说明如下:计划:医院已经识别出的特定服务环境风险有哪些;培训:医院(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之间在承担角色和责任中是如何沟通的;执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对患者和员工的风险影响,医院执行流程和控制措施(人员、物品)有哪些;反馈:医院对某个FMS事件/失误的反馈过程是怎样的,医院内部FMS问题、事件和(或)失误报告的过程、时机和对象;监测:医院是如何监测FMS绩效的(包括人员活动和物品方面),在过去一年中已经采取的监测活动有哪些;改进:现在正在进行分析的FMS问题有哪些,针对FMS监测活动结果已经采取的行动有哪些。医院应该针对已提出的6类FMS风险类别(指一般安全和保卫、有害物质和废物、消防安全、医疗/实验室设备、设施和急救管理)按照上述管理流程的每方面是如何进行的开展讨论。FMS风险扫描矩阵(表1)有助于明确流程管理模式、相关风险类别领域和优势。该矩阵用于在FMS追踪环节第二部分中选择探讨某一管理流程和风险类别。

这一环节将评价医院符合评审标准中设施、急救管理的符合程度,包括以下方面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医院潜在的环境风险;确认医院在社区和区域急救管理程序中扮演的角色;确认在连续的区域内与其他医疗机构提供服务的信息共享流程;确认紧急情况下与社会事件响应机制的链接机制;对医院急救管理作出必要改进,这种改进应基于急救管理演习评定结果。讨论应集中于管理流程,而不是FMS的风险类别分类。在这段时段,评审员应不是讨论主要的发言者,而是一个倾听者,千万不要发展成为一个面试。(2)第二部分:观察指导。评审员接下来观察和评价医院在FMS风险管理方面的绩效。这项活动约占这一环节70%的时间。选择特定的管理流程或风险管理对象进行进一步评价基于以下3点:以前已审阅的FMS文件;其他调查小组成员的观察情况;本环节小组讨论获得的信息。评审员将观察那些被确定有潜在危险的特定管理流程的实施情况,或将跟踪一个特定的与一个或多个FMS风险类别相关的风险,医院通过执行下列程序来进行管理:风险最初发生或第一次出现的地点;有尽量减少风险的工作人员职责描述或岗位说明,如果一个问题或事件发生他们应该采取的行动计划,以及如何报告问题或事件;评价任何减少风险的物理控制措施(例如:设备、警报和建筑特色);评价应急管理计划,这些计划应用于缓解、准备、响应和恢复策略和行动,以及优先紧急的相应措施;评价应对公用系统中断或故障的应急管理计划(例如替代能源,通知员工在公用系统失效时如何和何时执行紧急医疗干预措施、取得维修服务等);审视相关检验、测试,或任何设备、警报器,或建筑物的功能,特别是控制风险可用维护程序的执行情况。如果风险因素在医院设施中到处飘散(例如有害物质或废物),评审员将采取“从摇篮到坟墓”的方式进行跟踪。(5)作出结论:评审员总结在管理过程或风险类别潜在问题,要求负责管理特定流程或风险工作人员提供相关风险处理的角色和职责资料。医院应提供有关已被关注潜在问题的解决流程信息,还应该提供关于针对风险问题已实施措施的有关资料。

3 追踪方法学对我国医院评审方法的启示

总结追踪方法学个人追踪和四类系统追踪的操作指南,可以发现其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和优势:第一,追踪方法学是以“患者”的视角来评价医院。评价者将将仅花费少量时间来检查书面形式的制度,将利用超过60%的时间来询问医疗服务直接提供或监护者,评估来自不同部门员工为提供医疗服务的协作和交流情况。换句话说,追踪可以使评价者通过患者的角度“看”到治疗、服务过程,然后全面分析提供治疗、护理、服务的医院情况。第二,“灵活性”是追踪方法学的关键。它使评价者的追踪流程或服务的范围更为宽广,进而使评审过程可以深入到一线工作员工是如何做出决策的。由评价者与员工和患者的交流、医疗记录、评价者观察构成的动态现场调查过程可以全面描述医院的组织服务流程。这种灵活性克服了医院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这正是传统医院评审方法的主要缺陷之一。第三,追踪方法学注重利用信息系统和数据。在医院评审现场调查过程中,评价者通过收集各种来源的数据来聚焦于医院的重要区域,用以开展评价、追踪患者的治疗、护理、服务经历。

追踪方法学的上述特点为我国医院评审工作特别是评价方法的改进提供了良好借鉴,例如在评审目的、评审理念、评审专家选拔、专家培训等方面都可获得重要启示。在新一轮医院评审和优质医院评审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吸收JCI追踪方法学的精华,研发符合我国医院评审需求的评价方法。目前卫生行政部门已经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在进行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4,5]。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为我国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为促进我国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系统介绍了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个案追踪和四类系统追踪的操作过程指南,总结分析了追踪方法学的特点、优点及其对国内新一轮医院评审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操作指南

参考文献

[1]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Tracer Methodology:Tips and Strategiesfor Continuous Systems Improvement[M].Oakbrook Terrace:Joint Commission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Organizations,2004:1.

[2]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M].4th ed.Oakbrook Terrace: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Commission Resources,2010:1.

[3]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Accreditation hosptal survey processguide[M].4th ed.Oakbrook Terrace: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Commission Resources,2010:46-62.

[4]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2-6.

[5]梁铭会,董四平,刘庭芳.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审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1):23-26.

追踪方法学 篇2

◆追踪方法学的定义

追踪方法学(Tracer Methodology, TM)是一种过程管理的方法学,利用真实患者就医经历来分析评价医疗服务系统质量水平的一种方法,是对患者在整个医疗系统内获得的医疗、护理和服务经历进行追踪。

◆追踪方法学的发展

追踪方法学一词最初是从生物学示踪研究衍生而来,2004 年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认证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th care Organizations,JCAHO)引入的一种新的评审方式,2006 年正式成为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的评审方法。在 JCI 评审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0 年我国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也引入了追踪方法学这一创新性评价工具。2011 年 1 月生效的 JCI 标准(第 4 版)将追踪方法学应用的比例从旧版的30%提升到70%,成为JCI 医院评审中最主要的评价方法。

追踪方法学应用于第二轮医院评审,对被评审医院是一种挑战,评 审者 50%~60%的时间用于实地检查。

◆追踪方法学的基本原理

追踪方法学强调的是现场的(on-site)评估,即在医院评价现场调查过程中,评价者通过收集各种来源的数据,分辨优先关注流程(priority focus process,PFP),从而聚焦于医院的重要区域以开展评价,追踪患者的治疗、护理及服务经历。同时追踪方法学检查可以让调查者从患者的角度“看”医疗服务,并进行分析,提出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追踪方法学步骤

追踪方法学的基本步骤包括三个方面:①评价者以面谈以及查阅文件方式了解医院是否开展和如何做系统性的风险管理;②以患者个体和个案追踪方式,实地访查第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医院各部门的执行状况,了解各个计划的落实程度;③在访查过程中,各个评价委员会以会议形式讨论和交换评价结果,再深入追查有疑问的部分。

◆追踪方法学的类型

追踪方法学有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种类型。但这两种类型并不是毫无关联的,评审专家在个案追踪过程中,一旦在某环节发现了问题,就会转入系统追踪,分析出现的问题是某个人的问题还是系统和组织的问题,系统追踪着重系统的风 险管理。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医疗不良事件并非全是因为个人的疏忽或缺乏训练,75%的医疗问题来自于系统失误。

◆个案追踪方法学

评审员跟踪单个患者的就医经历,以评价标准为准则来评价医院的表现。追踪的一种方法是对患者从就诊到出院期间所得到的照护、治疗和服务过程进行连续追踪。

追踪目标患者的选择(基于但不限于以下):①该医疗机构 诊治的前五大类患者;②与系统追踪如感染预防控制和用药管理 相关的患者;③在医院住院期间经 历不同科室部门服务的患 者;④新收的转院患者;⑤选当天或第二天即将出院的 患者⑥ 经急诊收入院的患者;⑦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

追踪检查患者的数量:取决于医院的规模和复杂性,现场检查的时限以及评价日程的长短。

个案追踪的实施步骤:⑪确定具体追踪项目。⑫确定追踪目标患者:评审员或检查者采取随机抽样和有意选择相结合的方法获取追踪目标患者。⑬追踪途径:根据目标患者所接受的医疗护理服务处理过程确定追踪途径。⑭追踪的主要内容:①与负责某患者治疗或服务的相关人员一起审查病人的记录;②直接观察对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③观察用药过程;④观察感染预防和控制;⑤观察治疗 计划的制订过程;⑥讨论各单元的数据利用—质量改进活动;⑦观察环境对安全 的影响及员工在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⑧观察医疗护理设备的维护,并审核相关 人员的资质;⑨与病人或家属交谈,核实相关问题;⑩观察急诊管理和病人流程 问题,其他辅助科室的流程问题。另可能抽查 2~3 份在院病历进行检查,以核实 已发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询问相关人员。与员工面谈,必要时审核会议纪要和 程序,发现的问题可能会在系统追踪时进一步探索,为其他追踪检查提供了重点方向。

在个案追踪案例中,评审员将做以下工作:①尽可能使用 医院当前医疗护理 记录跟踪医院所提供的治疗、照护和服务程 序;②评价各专科、部门、方案、服务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 及在所提供的诊疗和服务中的核心功能;③评价相关过程的绩 效,特别关注那些独立但相关过程的整合与协调;④识别相关 流程的潜在问题。

◆系统追踪方法学

在 2011 年 1 月生效的 JCI 医院评审标准(第 4 版)中,系统追踪被重新分为以下四类:药品管理、感染控制、改进患者安全与医疗质量、设施管理和安全系统。

综合选择检查切入点:①以管理科室为切入点,如药剂科、医院感染控制科、统计室等;②以优先关注内容相关科室为切入点,如与感染相关科室(手术室、导管室、消毒供应室、ICU 等)。

对应和细化 JCI 标准中药品管理和使用、感染预防与控制、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和设施管理与安全标准,从中选择优先关注

内容。

系统追踪技巧:①收集资料:通常的做法就是座谈。例如按照系统追踪的内容选择与医护人员座谈、与患者或家属座谈;与医院管理人员座谈;在座谈中以命题问答为主,以解所需资料,从中拟定系统追踪被检查的部门和人员;②系统追踪可基于个案追踪的基础上,也可单独进行。因此,在评审过程中,评审员会

根据需要,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同时进行,互为补充;③无论是

哪一种调查方法得到的结果,必须以会议的形式当面指出,允许

解释,就有疑义的问题进一步深入调查,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

准确性。

系统追踪评价重点:①侧重考察落实与执行情况。所谓的系统追踪实际上是检查同一个标准在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实施过程中的执行情况;②侧重考察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包括规章制度、职责、流程;③侧重考察持续质量改进,是否能够使用数据资料进行决策来改善病人安全和医疗护理质量。

◆个案追踪实例分析

例一:实地追踪一名急诊脑血管意外患者。

例二:门诊个案追踪过程。

例三:CCU 个案追踪过程。

◆系统追踪实例分析

例:数据系统追踪过程。

◆追踪检查后制订并实施改进方案

根据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的结果,组织有相关临床、医技、后勤等部门科室人员共同参与讨论与分析,运用 PDCA 循环提出具体改进方案并加以落实。针对改进行动的目标,须监测是否达到预期成果,用以评价其有效性,对成功的整 改措施和良好的干 预效果,加以宣传和推广,推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追踪方法学的特点和优势

①追踪方法学是以“患者”的视角来评价医院,而不是以医 院组织功能的结 构面或以管理者和评价者为中心,因此是评价

医院服务质量最直接和真实的有效 方法;②“灵活性”是追踪

方法学的关键。它使评价者的追踪流程或服务的范围 更为宽

广,进而使评审过程可以深入到一线工作员工,评估他们是如何

做出决策 的;③追踪方法学注重利用信息系统和数据。评价者

通过收集各种数据聚焦于医 院的重要区域,追踪评价患者的治

疗、护理、服务过程;④追踪方法学是一种基 于科学理念而设

计的方法,有效但并不深奥,通过培训易于掌握,且可融会贯通 应用于医院管理相关工作。

◆追踪方法学应用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意义

追踪野蛮足迹 篇3

公元350年,正值北欧铁器时代,一艘载有40余名武士的海船来到今丹麦南部海岸。这艘海船用橡木制造而成,具有V字形槽状船壳;船体是叠积的木架结构,两舷对称设置着许多船桨,船首和船尾尖锐而又高翘,能减少航行中的阻力。整艘橡木船体现了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典型的造船风格。船上乘坐的武士两腮长满卷曲的胡须,个个手执铁刃,身穿毛料衣,样子魁梧膘悍。你或许会猜想他们是历史上曾经威震欧、亚、非、北美,行迹遍布黑海、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北欧海盗“威金人”吧?然而你错了,作为海盗,他们也许与威金人有某些渊源,但他们在北欧海域出现的历史却比威金人还要早450年!

它为什么会在离大海2英里处

这艘海船而今被发现于丹麦东南部一片被当地人称作“内达姆莫斯”的旧沼泽地,依照亲手挖掘这艘海盗船的几位人类学家的说法,它曾经载过的那些战士,正是北欧海盗威金人的祖先。早在19世纪,人们已从沼泽地发掘出3艘木船。上溯到1700年前,内达姆莫斯还是一个内陆湖泊,到19世纪初才渐渐干涸,也就是说,这艘海盗船和那3艘木船一道,曾被长久沉埋于沼泽的淤泥之下。然而,仅凭3艘木船和随船发掘出来的那些兵器,并不能为威金人起源及北欧铁器时代历史状况的研究带来多少光亮。随着从这片沼泽地里挖掘出的人工制品越来越多,不得不对付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比如:这片沼泽(古代湖泊)距大海有2英里远,原本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海船为什么以及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呢?在那样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情形是什么样子?

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时,几位人类学家凭着自己的想象,虚构了一幕幕古代海盗剧,剧中展现了这样的故事:公元350年,来自北欧某地的海盗沿北欧海岸打家劫舍,当40余名海盗来到丹麦东南海岸时,木船触到了沙地,海盗们不得不跳入冰冷的海水中。当时大雨如注,天空一片灰暗,跳入水中的海盗们用手把5吨重的海船连推带拉弄向海滩,而后步行上岸,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一个座落在湖边的村庄。一排排茅草房庇护着村中的无数家庭和各家喂养的家畜,铁匠铺、木工房、炊烟楼散布于村民居住区。海盗们向村子发动了袭击,一个个年轻汉子从屋子里冲出来,勇猛投入战斗。村民的数量远远胜过海盗,寡不敌众的海盗们全部死于捍卫家园的村民之手。

之后,胜利的村民顺着海盗的来路向海边跋涉,他们在海滩上发现了海盗船。第二天,大家赶着大量马匹,将木船拉到陆地上,又不辞辛苦地把它拖到自己居住的湖边。而后,村民开始破坏缴获的战利品:刀剑、长矛、铁斧、佩带,以及钱币、项坠儿、钳子、指甲锉等个人物品。村民退掉木头做的长矛长柄和斧把,折断箭簇,毁掉箭杆。铁匠们拿起每把价值相当于一匹骏马的铁剑,扭弯后抛进湖里。村民们相信,湖中居住着他们的保护神,把缴获的财物作为祭品献给湖中神灵,可以向神灵表明,他们在他的保佑下打了胜仗。

村里的木匠用刀斧劈开海盗船船壳,湖水灌进去后,村民再把船推进水里。他们一边干,一边唱着献给神灵的颂歌。村人还宰掉一些马,将马尸投入湖中……海盗船和海盗们的武器就这样消失在湖水下面。

是什么力量让他们毁掉财富

“在铁器时代,湖泊就是古老村落的教堂,”正在内达姆莫斯沼泽地进行考古挖掘的丹麦国家博物馆专家皮特万·彼得森先生说,“对古人来说,盛满水的大湖是充满神秘之地。”由于深藏着许多难解的谜,浩荡的湖水也就给人类带来了神秘感,不仅在丹麦及北欧其它国家,就在德、法、英等国,古时候的湖泊也无不为蕴含着宗教意味的圣地。如亚瑟王之剑“埃克斯坎里伯”的神话,或许就来自这样的湖泊吧。

埋藏海盗船的沼泽地有棒球场那么大,四周是牛粪味飘荡的牧场和成片的麦田、油菜地。彼得森先生站在齐胸深的考古发掘坑内,坑的四壁全是像沥青一样黑的泥土,他用沾满脏土的手握着一截朽烂的木棍,那是古代海盗用过的长矛断柄。

“你知道内达姆真正的秘密在我看来是什么吗?”彼得森对同伴说,“我在想,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古人亲手毁掉了这么多的财富。我们发掘出来的这些东西,在当时都是非常昂贵的人工制品。对于铁器时代的男人,一把剑相当于今天的男人拥有的一辆像样的小汽车,它是威望与尊严的象征。”

只是神灵的力量吗?人们不禁心生疑虑。

是贫穷惹的祸吗

历经多个世纪,大量淤泥被冲进内达姆湖,它们覆盖了那些祭品,使它们免遭氧化和细菌侵蚀。大量的木头已变得松软,像茶水泡过的饼干。到了19世纪60年代,湖已被泥填满,坚固得甚至可以在上面行走。当地农民常在沼泽地挖掘泥炭当燃料烧,他们偶然中发现了那些深埋的武器、银币和木板。稍后,一位名叫康拉德·因吉哈得的丹麦考古学家在此发掘到了3艘船的部分船体,它们都属于铁器时代,2艘是橡木制做的,1艘是松木的,其中两艘被连在一起沉入湖底.另一艘则裂成了零散的碎片。1864年,内达姆莫斯及其周围地区被普鲁士占领。1877年,两艘橡木船中较大的一艘——也是惟一被修复成原样的一艘,被普鲁士人运到了德国的吉尔镇。目前,它仍被存放于德国什勒斯威格市的兰德斯考古博物馆。内达姆沼泽地淤泥的长久掩埋,已使它在鞣酸作用下变得乌黑发亮,颇像磨光后的大理石。船身长约75英尺,德国人用金属绳收束着船体。整艘船被陈列在一个可以转动的圆形展台上,一间比篮球场还要大的大厅罩着展台和它上面的海盗船。

“这艘木船是一艘战船,”德国考古学家米切尔·盖勃说,“它曾经被海盗们乘坐着沿欧洲海岸杀人放火,不过,从它被发现那天起,它对国际关系的破坏作用恐怕比海盗们的还要大。”盖勃是德国汉堡大学的一名教授,现受有关方面委派,负责缓和因这艘“海盗船的归属权问题”在德国人和丹麦人之间引起的纷争,这是一个微妙的差使。面对前来参观的人,盖勃闭口不谈船的所有权问题,而是大谈特谈铁器时代欧洲人的生活如何不安定。他认为,这样的橡木船在当时除被用来运送海盗之外,还可能用来运送逃难的移民。

盖勃确信,在公元1~2世纪,包括德国、丹麦在内的欧洲在社会财富和人口方面的增长都比较稳定,生活相对富足,德国和北欧之间往来贸易极其频繁。但一场恶劣的气候改变了一切,寒冷、潮湿天气持续数10年后,内陆布满了沼泽湖泊,大量良田不复存在。此时.从南部迁来的部落控制了德意志人,商品贸易和经济发展因此受到阻碍。“这便是居民迁移、海盗滋生的主要原因,从公元320年起,什勒斯威格一赫尔斯汀一带的居民开始乘海船逃往英格兰群岛,寻找新的生存之地。”然而,400多年后为什么仍有那么多的威金人群起而成为海盗?仍然是社会财富的贫乏吗?

为何450年后他们才懂得利用风

数百年后,北欧海盗威金人的造船匠沿用了内达姆海盗船的设计原理,并进一步改进了船壳结构。前者船体大得多,船脊的两侧到舷缘之间也明显比后者鼓出得多更为重要的改进是,无论吃水深度还是露水面以上部分,威金船比内达姆船都要多,船帆在空中迎着风力,船脊在深水下面可以起平衡作用,它体现出的造船技术更加适宜于远洋航行,这使得威金海盗船可以进行横跨大西洋的远航,而内达姆船只能在近海航行,它最远只能实行英吉利海峡的穿越。“从内达姆沼泽地挖掘出的海盗船,要比几百年后威金人用的海船原始、落后得多,”丹麦国家博物馆考古学家、内达姆沼泽考古工作总指导弗莱明·里克说,“而最值得注意的区别是,威金人的海盗船既有桨也有帆,内达姆出土的海盗船则只有桨没有帆,后者只能划行,不能凭借风力作顺风航行。”

里克站在距内达姆莫斯2英里远的阿尔斯桑得海滩上,把双臂伸进眼前的风中划动着,继续说:“对比后可以发现,斯堪的纳维亚人是最早使用船帆的民族。至今没有人能够解释,为什么过了那么久,他们才懂得利用这空气中到处存在的风的力量。”

里克曾经建造过2艘仿真的威金船,并乘坐着出海航行过,体会过划桨和顺风扬帆的乐趣。现在,他又打算根据自己对内达姆海盗船原理的理解,仿造一艘更早出现于北欧的这种无帆船。“内达姆船两叶桨片之问的宽度是20英尺,吃水深度是28英寸,如果海盗们当年沿着附近一条河道袭击村民,他们能很快得手,并能迅速撤走。”

家在何方,魂归何处

考古学家们推测,内达姆海船上乘坐的40余名武士可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某个部落,但奇怪的是,人们在挖掘中一直没有发现他们的骨头,这些海盗难道是被火葬了?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是加入到当地人中随他们迁走。或许正如有人虚构的故事那样,交战后,部分幸存者被允许把战死者的尸体运回家乡,依照里克先生的猜测,40余名海盗的家乡可能在距内达姆莫斯北部非常远的地方。

“橡木海盗船上所用的橡树木板,不属于公元三、四世纪丹麦南部或英格兰岛生长的树种,”里克说,“但在瑞典南部,巴尔蒂克海岸,以及丹麦北部地区,却大量生长着那种树木。至于那艘松木船,我想它是来自瑞典东部,由船身板材来看,在那个年代,丹麦根本不生长直径那么大的松树。”

追踪方法学 篇4

2011版的综合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对于医学装备管理的要求已成为医院管理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但衡量医学装备管理质量并无有效的标准,从评价指标来看,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中仅有急救生命支持设备完好率这一项量化指标,其余均是定性检查指标,从评价方法来看,医院等级评审时行之有效的追踪方法学并未被应用于医学装备管理质量评价。因而我院尝试利用追踪方法学来评价医学装备管理工作,并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

1 追踪方法学的概述

追踪方法学特指JCI(美国医院评审联合会)评审医院所采用的方法,在全球众多医院评审实践中证明行之有效,现已被作为国内医院等级评审的新方法。追踪方法学是一种过程管理方法[1,2],分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2种方式。是根据患者真实就医经历来对医疗服务系统质量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方法,是为了追踪患者在总体医疗系统中所获得的诊疗、护理和服务经历。审查者在追踪过程中对医疗机构以及医疗服务程序进行评价,追踪重点是以医疗机构重点部门或环节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护理、治疗以及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循环调查,其中包括了在现场调研中发现医疗行为本身会对病人造成的影响。追踪检查方法以真实患者的角度观察医疗机构的服务系统质量,使得病患能够针对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追踪方法学强调现场评估过程,即在对医院进行检查的现场,审查者通过收集不同来源的数据,判断需要优先关注的流程,着眼于医院重要部门来追踪病患的治疗、护理及服务经历[3]。追踪方法学的应用原理:在个案追踪过程中,如果发现在某环节出现问题,则会转入系统追踪;然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来自于个人因素,或是系统和组织因素;最后,系统追踪的重点将是整个医院医疗系统的风险管理。

2 追踪方法学在医学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追踪方法学因被JCI用于医院评审而受到国内医院管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并被“本地化”用于感染控制[4]、护理[5]工作的改进,但现在还未见到应用于医学装备管理的文献报道。医学装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具有明显过程管理特征的管理活动,而对于其工作流程整体与局部的合理性及当中存在的漏洞与弊端,一直以来都是凭借管理者的能力与经验进行判断,并没有较为科学的评判方法。国内已有学者进行了医疗设备售后服务评价研究[6,7,8],但其研究目标主要在于获得评价指标,而且是针对供应商的评价指标,并未推广到医学装备管理的其他领域。将追踪方法学应用于医学装备管理,是在医学装备管理质量评价方法上的创新,以便有效地发现医学装备管理工作流程中的问题。

我院医学工程科采用追踪方法学的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方法对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进行监测,定期收集监测数据,而这些原始数据在没有经过整理和分析的情况下,仅仅是可以参考的数据资料,有用信息则隐藏于大量数据之中。数据应用是统计技术的前提条件,统计技术是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工具。统计技术则是通过描述、分析医学装备使用率,形成数学模型,从而对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使用过程进行监控、对合理使用进行评估与预测,以减少不合理使用。因此,需要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再通过追踪方法学找出医学装备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将统计学与追踪方法学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医学装备管理水平

2.1 超声科彩超使用管理分析

(1)方法:采用系统追踪法追踪分析了超声诊断科同一型号彩超在不同月份的使用情况以及不同型号彩超在全年的使用率。先对不同型号彩超在一段时间内病例数进行数据收集,再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然后通过分析这些设备使用率和超声科配置该设备种类及数量,判断超声科对彩超的使用管理乃至配置合理性。

(2)分析过程:利用直方图和饼图分别来描述超声科1~12月份不同型号彩超检查的病例数和使用情况,见图1~2。从直方图可以很清晰地比较出同一型号产品在不同月份使用情况,比如飞利浦IE33、阿洛卡SSD-α10全年检查病例数比较均衡,而迈瑞DC-6E、飞利浦HD7、百胜M30VC、ESAOTE Mylabtwice在个别月份时出现了检查病例数异常的情况:7月份,迈瑞DC-6E和飞利浦HD7使用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病例数超过了3000人;6月份,百胜M30VC和ESAOTE Mylabtwice使用率低,病例数不到300人、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采用饼图可以很清晰地比较出不同型号彩超(每台)全年使用率。通过分析使用率,可以了解到超声科配备的8种不同型号彩超的使用率为11%~14%,百胜M30VC最低,阿洛卡SSD-α10、飞利浦IE33最高,从而推断出超声科的彩超利用率并不均衡。根据系统追踪法研究方案,得出结论是超声科所有的8种不同型号彩超(1台飞利浦IE33,2台飞利浦IU22,2台迈瑞DC-6E,2台飞利浦HD7,1台百胜M30VC,2台日立HIVISON preirus,1台ESAOTE Mylabtwice,1台阿洛卡SSD-α10)配置比较合理。

2.2 全院彩超使用率分析

(1)方法:对全院彩超的数量及在第一季度内病例数进行数据收集,先利用统计学知识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再利用系统追踪法追踪分析全院彩超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科室彩超使用率,通过分析使用率和不同科室配置彩超数量的合理性,判断其配置的合理性,如果该科室配置不合理,则找出问题所在,从而完善彩超在医院的配置标准

(2)分析过程:利用饼图来描述全院彩超分布情况(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全院的彩超分布在泌尿科、消化内科胃镜室、VIP率、超声科这4个科率,其中超声科占有75%的设备;然后,利用直方图来描述第一季度内不同科室彩超的使用人数(图4),清晰地比较出同一科室不同月份的彩超的使用情况,如超声科、泌尿科在第一季度内及VIP室、消化科内镜室在1、2月份内彩超的使用人数较为平均,而VIP、消化科内镜室在3月份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人数出现异常,较其他两个月来说病例数翻了好几倍;最后,利用饼图对不同科室彩超在1~3月份的使用率进行分析(图5),从图中可以了解到泌尿科、消化内科胃镜室、VIP室、超声科这4个科室彩超的使用率为19%~30%,其中泌尿科的使用率最低为19%,消化内科胃镜室的使用率最高为30%。根据系统追踪法研究方案,判断出全院分布在4个不同科室的彩超(超声科12台,泌尿科1台,VIP室2台,消化内镜室1台)配置比较合理。

3 总结

使用追踪方法学,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判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合理应用追踪方法学使得医学装备管理更加有计划、有目标,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整体工作的改进,使得医学装备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2-6.

[2]邓宏军,宁文锋,汤永红,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基本原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0):42-43.

[3]张幸国,刘庭芳,杨泉森,等.追踪方法学在医院评价及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691-694.

[4]曹金红,陈禹潭,刘智明,等.追踪方法学在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6):39-41.

[5]王海蓉,邱服斌,张爱琳.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2下旬):551.

[6]成刚,王成岗,孟庆跃.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卫生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中国卫生资源,2006,(5):231-232.

[7]汤海滢,康晓平,康辉,等.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综合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2):88-91.

个案追踪计划(周奕) 篇5

大三班 周奕

幼儿姓名:林奕辰

幼儿性别:男

幼儿年龄:6岁

一、幼儿情况

林奕辰是中班差进来的一个男孩子。记得他第一天来到我们巧虎班,他就显得很顽皮、很好动。他总在我的面前晃悠,当我微笑地与她打招呼时,他又迅速地走开了,他奶奶对我说:“这孩子就喜欢动,一刻也闲不住。”我想:也许是我与他不怎么熟悉,他不怎么喜欢和我说话的原因吧,但是过了一个礼拜,情况还是没有好转。我们还从林奕辰的奶奶那里了解到,孩子从小是奶奶带大的,以前性格很孤僻,都不愿意出去跟其他孩子玩,现在的情况要比以前好转了,但是变的相当的顽皮和好动,自控能力很差。

二、培养目标

1、能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功。

2、能遵守幼儿园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3、在集体活动中愿意和同伴一起玩,会吸取、充实和运用别人的想法。

三、教育措施:

1、引导林奕辰在活动中体验关爱的情感和分享的快乐,在理解和体会到别人对自己关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帮助他人,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2、从说“我”到“看我”,增强自我认识能力。

3、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幼儿的自我情感体验。

4、通过体育游戏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5、家园合作,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追踪“白袜子” 篇6

大明星白袜子

在卡齐兰加国家公园,你说你不知道天是蓝的,草是绿的,也许没有动物会笑你,可是如果你不知道“白袜子”乃何方神圣,保准所有的动物都笑破肚子!谁不知道“白袜子”就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牛类——印度野牛,它们大脑袋,大耳朵,大眼睛,双角雄伟又漂亮,一句话,又酷又帅又威猛!在它们家族中,无论男女老少都永远穿着四条美丽的白色长筒袜,以致大家送给了它们一个昵称:白袜子。

总而言之,它们就是动物界中的superstar!这一点,这儿没有一个动物不同意,尤其是森林里最八卦的红毛啄木鸟,要知道,它之所以“鸟”气这么旺,多亏了“白袜子”的故事多多,而且每个都能听爆眼球!

哼气打报告

这不,一大早,顶着一脑袋红毛的啄木鸟就激动地凿起了树干:“最新消息,最新消息,有关‘白袜子’的!”话音刚落,大家顿时来了精神,开始议论纷纷,可啄木鸟却卖起了关子,叨叨起来:“为了这个消息,我可没少辛苦啊,起五更爬半夜的。‘白袜子’它们一向行踪不定,过着游荡的生活,连固定的住所都没有。好在我红头啄木鸟聪明啊,知道它们肯定要喝水,就一直蹲守在小河旁边……小河附近那么多树连个虫子都没有了,全被我吃光了……”

碎嘴的啄木鸟还想巴啦巴啦地说下去,却惹恼了听众,“stop!快快切入主题!”红头啄木鸟吓得一哆嗦,马上话锋一转,“哈哈,你们肯定想不到,‘白袜子’也会逃跑!昨天黄昏的时候,它们去喝水,却不知道闻到了什么危险,只听它们的首领用鼻子哼了口气,然后整个群体立即逃跑了,还跑得相当快!我马上飞起,跟踪,结果发现,‘白袜子’真义气,跑在最前面的跑了一阵后还停了下来,等落后的跟上来再一起跑!”

“白袜子”逃跑?谁不知道,“白袜子”一向战绩赫赫,只有凶猛的孟加拉虎才是它们的天敌。而且就是孟加拉虎也不敢轻易挑衅身强体壮的“白袜子”,顶多拿它们当中的老弱病残开刀。

这个消息太惊人了,很快,整个卡齐兰加国家公园的动物都知道“白袜子”被某些神秘来客吓得屁滚尿流!随后,小动物们一阵惊慌,难道公园里来了什么可怕的怪物?

和神秘来客比高低

从此,动物们开始轮流地竖起耳朵,睁大眼睛,准备只要遇到“白袜子”就一定问个究竟——它们并不怕被“白袜子”吃掉,或者踩死,作为超级粉丝,所有的动物都知道,“白袜子”一向吃素不吃荤,它们的最爱是野草、嫩芽、嫩叶,还有嫩竹和笋。而且“白袜子”脾气一向很好,“人不惹它,它不犯人”。

俗话说,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在动物们盯梢盯得眼珠子都快掉出来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

这天,多嘴的叶猴看到不远处有一群“白袜子”在舔食盐碱,以补充盐分和无机元素,连忙发挥无畏的八卦精神,冲了过去,“‘白袜子’,等等,尊敬的‘白袜子’,请回答我一个问题!”若在平时,“白袜子”肯定会自顾自地离去,拒不接受采访,可这次,它们心情很好,很快停了下来。叶猴立马激动地、磕磕巴巴地提出了问题。

“事实上……是人,我们闻到了人的味道!”

浅谈专利多种追踪检索的方法 篇7

关键词:文献,追踪检索,策略

1 概述

常规的检索策略包括简单检索策略、块检索策略、渐进式检索策略和追踪检索策略。其中, 追踪检索策略是以现有信息为基础, 利用有效线索进行层层抓取, 进而连环突破, 其具有检索时间少、检索结果准确有效的优势。笔者总结了几种追踪检索策略, 通过不同的追踪检索策略, 快速而准确地获得相关对比文件, 并通过典型案例深入地诠释了相关追踪检索策略。

2 追踪检索策略

检索策略是根据被检索对象的特点而制定的检索基本原则和方法。根据具体案情的自身特点, 制定符合此案情的最佳检索策略。追踪检索就是利用文献之间存在的信息关联, 最终检索到目标对比文件, 追踪检索也需要根据案情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检索策略, 做到因地制宜。针对审查工作中常用的几种追踪检索方法, 笔者对此进行总结与探讨, 其主要包括:利用PATENTICS检索、以申请人为入口的检索、同族专利申请的检索、中间文件的追踪、背景技术文献的追踪等策略。

2.1 以申请人为入口的检索

对于申请人为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大企业的专利申请, 由于他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因此对于有多个申请人的申请应该追踪检索每一个申请人发表的论文, 以免漏检。另外, 有些项目是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 对于这种情况, 应该以该学校或研究所即作者单位为入口, 追踪检索该研究机构历年来发表的与本申请相关的文章。因此, 以此为入口进行的追踪检索是非常必要的。

追踪检索通常采用的方法为包括:在专利数据库中以申请人或发明人为切入点进行检索, 挖掘中间过程文件, 寻找其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分类号、关键词的扩展;在非专利数据库例如CNKI、Google Scholar中进行追踪, 以CNKI为例, 提供单篇文献的详细信息和扩展信息浏览的页面称为“知网节”, “知网节”的利用对于日常审查工作中的追踪检索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些扩展信息通过概念相关、事实相关等方法提示知识之间的关联关系, 达到知识扩展的目的, 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和发现, 帮助知识获取、知识发现, 帮助我们向“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靠拢;Google Scholar中也提供了引用被引用的浏览方式, 对于我们了解技术发展脉络, 甚至直接命中对比文件有一定的帮助。

2.2 系列申请的检索

系列申请是发明人针对相同发明点进行多个申请, 以期对其发明点进行多方面的保护。鉴于其申请的动机, 我们可以利用系列申请进行快速有效检索。获知一个发明的系列申请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是通过E系统的案件信息直接获得, 但其收录可能不完整;二是以申请人为入口, 通过S系统的检索获得。通过上述途径获得本申请的系列申请之后, 因为提案的时间差, 其系列申请存在已经出案的可能, 可以借助系列申请的审查通知书给出的检索报告, 实现快速有效的检索。

2.3 具有同族专利申请的检索

同族专利是指基于同一优先权文件, 在不同国家或地区, 以及地区间专利组织多次申请、多次公布或批准的内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组专利文献。对于同族专利的追踪, 在日常检索过程中也是常用且非常有效的。笔者结合审查实践, 认为进入中国的PCT专利申请, 对于该类申请在深入检索之前, 查阅该申请同族专利的审查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查询同族专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

A、通过S系统检索子系统的互联网资源检索平台进入相应国家或地区的主页进行查询。B、在E系统中, 进入案件审查, 通过他局案件信息查询进行同族专利查询, 此种方法由于获取速度较快, 是笔者优先推荐使用的, 但采用该方法也仅能查看美局、欧局、日局的审查过程, 除此外的他局审查过程是无法查看的。

2.4 中间文件的检索

中间文件的检索, 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理解现有技术, 可以为关键词或分类号的进一步扩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但是在日常检索过程中, 时常会有检索到相关文件与本申请的发明构思非常相近, 但日期不能用的对比文件, 在此情形下, 审查员不应直接将其忽略, 继而去寻找新的对比文件, 而应该充分抓住其关键线索, 去挖掘是否有更加合适的分类号或关键词, 或者是去追踪其他相关信息。

2.5 背景技术的追踪

对于背景技术的检索是追踪检索中常用的检索手段之一, 背景技术中出现的文献都是与申请文件中技术方案相关度较高的文献, 背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熟悉申请文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申请文件呈现的发明构思。背景技术中有引用文献的, 不妨在检索前先浏览一下申请所涉及的文献, 如本申请针对背景文献进行改进, 则该背景技术文献很可能可以作为评述申请文件的对比文件。对于背景技术文献的追踪, 可以广泛利用现有资源, 例如S系统或其他专业数据库, 例如在先技术数据库 (IP.com Prior Art Database) , 网址为:http://ip.com (外网) 。该数据库为全文数据库, 是IP.com公司创建的在先技术数据库, 收录IBM、微软、摩托罗拉、西门子、联想、诺基亚等公司发表的技术公布, 其他公司、研究机构匿名发表的技术公布、各类非专利文献及专利文献。该数据库的最大特点是数据库中的技术公布在发表时都被电子公证, 以确立其进入公有领域的内容和日期, 是审查工作中尤其可作为通信、光电、电学领域检索现有技术的数据库。

3 结论

视频人脸检测与追踪方法研究 篇8

1 人脸检测方法

常用的人脸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基于特征的人脸检测和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基于特征的人脸检测根据人脸的五官特征和其位置分布识别出图像中的人脸区域,这种方法容易受到背景中其他物体的干扰,而且如果图像中人脸尺寸太小也无法准确检测,识别率较低。建立人脸模板的方法虽然提高了检测率,但是由于复杂的算法,检测过程耗时太长,检测效率并不理想。基于特征的人脸检测方法对于检测复杂的人脸图像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基于统计的方法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基于统计指使用大量的人脸模板来训练出人脸识别的分类器,通过训练好的分类器与图像特征进行匹配,得到人脸区域。常用的基于统计的人脸检测方法有基于特征空间的检测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检测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检测方法和Boosting方法[4]。

Boosting算法用多次决策的思想提高了分类器的学习能力,把不符合标准的特征排除在外,对符合检测标准的特征继续判断,Boosting通过多个分类器的级联形成强分类器,只有通过分类器的所有节点才认为检测到了物体,一旦判断为不是目标,则算法结束,这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5]。其训练过程如图1所示:

Ada Boost算法是对Boosting算法中的弱分类器的级联,弱分类器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层决策树,决策树通过下式表示:

其中fi表示第i个特征,vi表示特征值,ti为设定的阈值,如果特征值大于阈值,用1表示,表示可能是人脸,如果特征值小于阈值,用-1表示,表示可能不是人脸。

Ada Boost算法对于Boosting的改进之处在于进行多次阈值判断时,给特征赋予一个权值。设Boosting算法训练T个分类器ht,t ∈{1,...,T} ,M个样本,样本图像用(xi,yi) 表示,其中i ∈{1,...,M} ,在图像上第一次遍历数据的时候,训练得到f1的阈值t1,然后使用得到的错误来计算投票权值 ωt(i) ,将这个权值重新赋予下一次训练的特征,初始化权值:

寻找获得错误最小的投票权值 ωt(i) 的分类器ht:

其中εt为获得最小误差。

设置ht的权重:

更新节点权重:

其中为权值归一化值。

得到级联加权分类器[5]:

Harr分类器是人脸检测中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基于统计的方法中Boosting算法的一个应用,使用Haar-like特征对图像区域的和或差进行阈值化,Haar-like特征如图2和图3 所示,图2 分别代表了垂直边缘特征、垂直线性特征、水平边缘特征和对角边缘特征,图3对这些原始特征进行扩展,分别代表边缘特征、线性特征和中心特征。这些特征是通过对原始灰度图像积分图得到的,组成了Boosting分类器的全部“原材料”[6]。可以通过这些特征组成的窗口在图像上的移动,筛选出图像中哪些是人脸区域,哪些是非人脸区域。

图3扩展的矩形特征

Haar分类器把Ada Boost算法训练出的强分类器进行了级联,加强了分类器的分类性能,它在底层的特征提取中采用了高效率的矩形特征和积分图方法[5],当图像中包含较多的像素点时,搜索人脸特征过程复杂、计算量大,所以需要消耗很长的时间,使用遍历图像积分的方法通过总结特征,大大降低了计算量,节约了搜索时间。

2人脸跟踪方法

在第1节描述的人脸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Haar分类器实现人脸检测,利用分解视频为帧的思想,实现视频中人脸的跟踪,排除视频中运动物体对检测的干扰,简化跟踪算法,为视频中人脸跟踪提供新的思路。基于人脸检测的人脸跟踪方法的实现原理如图4所示。将输入的视频分解为帧,按帧进行检测,每检测完一帧将检测结果显示出来,继续检测下一帧,直到将视频中的帧检测完,通过这样连续地检测与显示,实现对视频中运动的人脸的跟踪。该方法充分利用了Haar分类器的优点,检测准确率高。

视频人脸跟踪实现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首先打开摄像头或通过打开指定路径下的视频,从输入视频流中获得输入图像,判断是否输入成功,如果没有获取到图像则退出,如果获取到图像捕捉视频中第一帧,如果捕捉帧成功,则检测该帧中的人脸,并标定人脸区域,显示标定人脸的图像帧,继续捕捉下一帧。

3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1实验仿真

仿真实验通过在Visual Studio2010 平台上用Open CV视觉库的函数、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实现,实验在联想Intel(R)Core(TM)i5-2410M CPU@2.30GHz处理器的PC机上实现。实验用视频来源于三星手机拍摄,格式转化为“.avi”,用f表示帧数,总帧数f = 256 ;摄像头视频来源于PC机自带摄像头实时摄像。视频的拍摄环境分别为室内、室外广场和嘈杂的马路边,分别包括了简单背景、复杂背景和有其他运动物体的复杂背景。实验对视频中有单个人脸、多个人脸的情况分别进行仿真,对比没有运动物体干扰的简单环境下人脸跟踪和有运动物体干扰的复杂背景下的人脸跟踪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中红色区域表示检测出的人脸区域。图6实验环境为室内,是在简单的环境中对单个人的检测与跟踪结果序列截图,(a)、(b)、(c)、(d)、(e)、(f)分别为顺序截取的随机帧跟踪结果;图7实验环境为室外广场,是对视频中有多个人的检测与跟踪结果序列截图,(a)、(b)、(c)、(d)、(e)、(f)分别为顺序截取的随机帧跟踪结果;图7 是在嘈杂马路边的视频人脸检测与跟踪效果序列截图,(a)、(b)、(c)、(d)、(e)、(f)分别为顺序截取的随机帧跟踪结果;图8是打开摄像头进行实时跟踪的效果随机序列截图,图(a)表示连续跟踪效果,图(b)为跟踪过程中某帧出现的误检。

4.2结果分析

图6 表明该方法对于简单场景视频中的人脸有很好的跟踪效果;图7 显示对于视频中的多个人脸也有很好的跟踪效果,除了个别帧会出现一个误检或者漏检,整体跟踪效果尚佳,准确率可达97.6%,说明适用于视频中有多个人脸的情况;图8是在复杂场景中的实验,视频背景中有车辆等运动物体,结果显示其他运动物体被有效排除在检测外,说明该方在视频运动目标的跟踪中能够对人脸有针对性地进行跟踪。图9(a)实现了摄像头实时跟踪,说明该方法具有实时性,图9(b)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检情况,这种误检只会出现在偶尔帧中,例如视频图像中有类人脸特征的情况,这是由于检测方法的局限造成的,图9(b)的误检是由于系统将鼻子和嘴巴也误以为是人脸特征,误检率为1.17%~2.34%。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视频中的人脸进行跟踪,只要捕获到视频帧、检测到人脸就可以实现跟踪。基于视频帧的跟踪有很好的实时性和针对性,算法简洁、易于实现,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功能扩展。由于基于人脸检测,使用该方法进行跟踪稳定性较好,不仅适用于视频中有运动的人脸,也适用于摄像机的运动形成的人脸位置变化的情况。

5结论

近些年来,公安工作越来越重视对视频信息的利用,通过计算机智能的分析视频中包含的信息,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使用的方法通过在Visual Studio2010环境中使用Open CV实现了对视频中的人脸进行跟踪,基于Haar的分类器能将视频关注点准确集中于人脸上,采用分解帧的跟踪方法避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该方法可以帮助公安工作人员在利用视频信息寻找线索时关注嫌疑人的活动,对案件的侦破和人员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方法为人脸跟踪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模型和新的思路,在自适应性、运行速度和兼容性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对该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视频侦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视频图像侦查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尤其是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公安机关的办案效率。本文研究了一种视频中运动人脸的检测与追踪方法。首先,对视频每帧图像进行分析,使用Haar分类器检测出视频图像中的人脸,锁定人脸区域;然后,对视频序列中的人脸进行跟踪;最后,基于OpenCV视觉库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检测出视频中的人脸,可有效排除视频中其他运动物体对跟踪的干扰,能够对运动人脸进行跟踪。

追踪方法学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2014年3月我院儿科病房3个病区送检血标本2148例, 其中有65例血标本送检后分析前不合格, 不合格率为3.03%。对不合格血标本初步进行梳理: (1) 年龄层次:1岁以下患儿血标本不合格63例 (96.92%) , 1岁以上患儿血标本不合格2例 (3.08%) ; (2) 标本项目:血细胞分析标本不合格35例 (53.85%) , 出凝血时间标本不合格20例 (30.77%) , 其他项目5例 (7.69%) ; (3) 不合格原因:凝血56例 (86.15%) , 溶血7例 (10.77%) , 其他2例 (3.08%) 。

1.2方法

1.2.1成立护理质量追踪小组追踪小组由儿科3个病区的护士长、1名支助服务部 (以下简称支助部) 主任、1名检验科副主任技师、1名护理部质控成员组成。均接受系统追踪理论和实践培训, 熟悉掌握追踪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为本院内审员。

1.2.2对象与方法 (1) 追踪对象。每月随机抽取12个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的患儿为追踪对象, 尤其是1岁以下、急诊住院、病情危重的患儿。为避免主观影响, 每次调查保证2名内审员参加, 每次选择不同病区的患儿, 保证3个病区均可查到。 (2) 个案追踪。检验科发现不合格样本后, 内审员开始收集资料:包括患儿血标本、诊断、治疗等病情信息及检验项目、采血量、采血部位、采血工具、试管、责任护士采血知识、流程和操作培训情况、采血操作考试、支助人员收血送血的记录及过程、责任护士访谈资料等。 (3) 现场追踪。实地考察相关科室 (儿科病区、支助部、检验科) , 重点考察抽血环节、血标本存放、送检和交接环节等是否存在缝隙, 人员配合情况, 潜在的危险因素和质控环节。 (4) 系统追踪。个案追踪发现的问题, 认真查找问题发生的原因, 是属于个人原因还是系统的原因, 如果是系统的原因, 则转入系统追踪。系统追踪资料收集过程主要为重点访谈, 评估者重点考察采血操作规范及采血流程和制度在血标本采集、送检、存放过程中的落实和质性情况, 分析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1.2.2.1追踪路线图, 见图1。

1.2.2.2原因分析, 见图2。

1.2.2.3整改措施追踪小组每月组织一次例会, 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分析原因, 讨论对策, 并持续改进质量。在追踪过程中期评审员和责任护士共同完善并修订了患儿采血操作规范及考核标准;针对采血制度、流程中存在的漏洞修改和完善了采血制度、流程;改进采血工具和采血治疗室环境;修订采血制度、流程后, 组织相关科室进行全员培训, 并定期监测培训效果;组织儿科病房3个病区全体护士进行采血知识、操作培训及考核;制定了我院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检查标准。

1.2.3追踪评价追踪末期再次进行专项追踪评价, 评价包括患儿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和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为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果的专项纳入下一次追踪的重点核查项目, 定期进行质量追踪, 直到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描述, 追踪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追踪检查前后, 患儿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见表1。

3讨论

3.1将追踪方法学应用于患儿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控中, 能有效降低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重视血标本在采集前准备、采集、保存、运送等各个环节, 才能保证血标本质量, 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准确和及时的检测结果[3]。很多文献均报道了如何预防和减少血标本分析前缺陷, 如持续质量改进[1]、根因分析法[4]和环节质量控制[3]等。但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容易忽视不良事件后的个人补救及系统失误的追踪[5]等问题。追踪方法学是针对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追踪分析, 减少或消除对患者的危害, 寻找改善契机, 避免以后发生类似事情的发生, 以持续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6]。从表1可见, 将追踪方法学应用于患儿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控中前后, 患儿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追踪方法学对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进行追踪检查, 观察医院人员在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 及时发现各系统与流程中的疏失与风险, 实现护理质量的动态管理[7]。在追踪的过程中, 责任护士与内审员共同完善并修订患儿采血制度、流程, 制定了我院血标本分析前质控检查标准, 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3.2追踪方法学在患儿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控中的应用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从表1可以看出, 追踪方法学在患儿静脉血标本分析前质控中应用前后, 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婴幼儿血管细小, 静脉采血难度较大, 成功率低于成年人, 容易造成血标本的不合格[8]。二次采血除给婴幼儿带来痛苦, 还会延迟诊断和后续治疗[9]。在追踪方法学应用中, 护士提升了专业技术能力, 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 有效降低血标本分析前不合格率, 减少了住院患儿二次抽血的几率, 因此也减轻了患儿痛苦, 增加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准备、样本采集、运送、保存等是影响血标本分析前质量的关键环节[10]。追踪方法学注重检查护理工作的实质流程以及相关部门的配合, 有利于护理团队树立团队服务理念, 自觉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 从而保障患者安全, 使患者满意度提高[7]。同时, 加强与儿科住院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 更为关注患儿和家属的感受, 使护理工作更到位, 就医诊疗更顺畅、便捷、安全、有效, 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11]。

参考文献

[1]潘红梅, 杨晓晴, 谷卫芬, 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降低儿科血标本溶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7A) :55-57.

[2]彭加珠, 匡晓红.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23) :1-3.

[3]平小娟.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标本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 2006, 13 (1) :86.

[4]蒋辉, 葛兆霞.根因分析法在标本分析前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4, 12 (28) :2667-2668.

[5]段霞, 施雁.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2, 27 (5) :1.

[6]郑艳芳, 张力岩, 陈秀荣, 等.个性化护理服务进程及服务谋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1B) :66-67.

[7]赵丽丽, 李海霞, 姚辉.追踪方法学在老年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11) :1301-1302.

[8]卫华, 白永芳, 梁建平.儿童静脉采血的相关研究和护理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 2009, 16 (21) :96-97.

[9]杨悦, 李楠, 姜莹.84份婴幼儿静脉血标本不成功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 2014, 14 (5) :354-355.

[10]邹桂敏, 罗春明, 李海涛, 等.血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探讨[J].广州医药, 2013, 44 (1) :41-42.

追踪方法学 篇10

关键词:地铁,追踪进路,信号系统,缺陷

0引言

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 将乘客安全、快速地送达目的地是地铁的主要作用。为了提高地铁的运行速率和地铁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地铁采用正线信号系统来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本文所研究的深圳地铁一号线正线信号设备系统是引进德国西门子公司 (SIEMENS) 研发的列车自动控制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系统,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追踪进路功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本文针对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和应对方法做了相关研究工作。

1深圳地铁一号线正线信号设备系统简述

深圳地铁一号线正线信号设备系统采用自动控制 (ATC) 系统, 自动控制 (ATC) 系统的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ATC功能、列车检测功能、列车识别 (PTI) 功能和联锁功能, 这些功能是由自动控制 (ATC) 系统的三个子系统实现的。下面对这几个子系统作一简要的介绍。

1.1 ATC统简述

Automatic Train Control简称ATC系统, 也就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三个子系统: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简称ATS系统, 也就是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简称ATP系统, 也就是列车自动保护系统;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简称ATO系统, 也就是列车自动运行系统。这三个子系统是一个以设备安全为基础条件, 具有列车驾驶自动化、运行调整以及地面与车上控制、现场与中央控制为一体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1.2 ATS系统简述

列车自动监控 (ATS) 系统是一套完整的行车指挥系统, 依靠组织和控制行车来实现, 主要原理是行车指挥中心接到现场的行车信息后将行车信息综合分析, 并对现场适时无误的下达行车命令, 从而保证列车行驶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1.3 ATOATP系统简述

列车自动保护装置 (ATP) 是整个ATC系统的基础, ATS和ATO子系统都依托于ATP子系统的工作, ATP系统采用将轨道线路划分成若干个小区间的自动闭塞方式, 从而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列车自动运行系统 (ATO) 的作用是保证列车维持在一个参考速度运行, 并将车辆准确停在设有屏蔽门的位置。ATO辅助ATP工作, 接受来自ATP的列车走行距离、列车实际速度和速度指令, 而且还从ATS子系统和地面标志线圈接受到列车运行等级等信息。

2追踪进路的排列方式介绍

2.1 追踪进路的概念

在“追踪”信号机的接近区段, 如果在信号机仅有“追踪”功能或者人工将信号机设置为“追踪”状态的情况下, 信号系统在列车占用“追踪”信号机的接近区段时, 德国西门子公司 (SIEMENS) 研发的列车自动控制 (ATC) 系统可以向带有追踪进路功能的信号机发布排路指令, 这样一条固定的进路就被自动排列出来, 追踪进路信号也可以得到开放。

2.2 进路的排列方式及过程

进路建立的过程是进路开始排列, 然后防护该进路的信号机开放, 建立过程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进路元素的可行性检查、进路元素的征用以及进路监控和开放信号。相反方向的进路没有征用非延时保护区段、终端信号机 (目的信号机) 显示正确、所有需检查的进路要素逻辑空闲以及进路道岔和道岔侧防位置正确且锁闭时进路设置和主信号开放的主要条件。深圳地铁一号线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具有以下四种排列进路方式:ATS自动排列进路、RTU 自动排列进路、联锁追踪排路和人工排路。

2.3 追踪进路的特点

接近区段的具有追踪功能的进路已经排列是自动排列追踪进路的条件。追踪进路的特点有以下几种:固定的进路是追踪进路排列出的;追踪进路的接近区段被列车占用;正常运营的方向是追踪进路运行方向。除了特殊设计要求, 追踪进路不能设置中间站的折返进路, 只能设置始点站、终点站的折返进路。

3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分析及应对方法

3.1 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分析

深圳地铁一号线在行调过程中发现, FX1002信号机出现故障致使X901信号机的进路不能排列, 工作人员尝试将FX1002信号机改为自排模式及人工排列进路, 但是没有排除故障, 于是在通过该进路时行调组织全线各次列车以车载ATP保护的方式, 经联锁区SICAS设备后再次启动, FX1002信号机故障被排除。

信号系统正常时, 在列车占用FX1002信号机的接近区段、具有追踪功能的接近区段的进路已排列以及FX1002信号机“追踪”进路功能已打开的情况下, 能够自动排列FX1002~X901信号机的进路。但是如果地铁正线信号设备系统追踪功能本身存在一定缺陷, 信号系统在列车占用追踪进路的接近区段时会自动触发排列进路, 信号机在排列进路条件连续三次不满足时, 排列进路功能将自动关闭 (“锁死”) , 排除该信号机排路功能故障的方法只能是重启该联锁区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SICAS系统。

3.2 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应对方法

可以通过针对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SICAS系统缺陷, 对控制软件进行升级改造, 以解决深圳地铁一号线在运行过程中的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问题。在行车过程中, 为了保证车辆安全、可靠的运行, 防止再次发生由于系统缺陷导致故障的发生, 结合实际的运营条件, 深圳地铁行车组织部门采取以下办法来解决此类问题:①在运营期间对于地铁线路上, 有自排功能的信号机则使用自排功能, 追踪功能使用在一些没有自排功能的信号机, 然而当该信号机接近区段的轨道电路发生红光带故障的时候, 马上采用“追踪单关”的指令, 该信号机的追踪功能必须取消, 由中央行车调度员在MMI上或由车站值班员在LOW人工排列进路的方法排除故障;②如果RTU出现故障时应该使用人工排列进路的方法, 信号机的追踪状态只能在行车间隔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设置, 在轨道电路发生故障时, 关闭该故障区段前、后的信号机的追踪功能, 中央行车调度员在MMI上或由车站值班员在LOW上采用人工排列进路;③接近区段在信号机前后是否有车, 从自排状态设置为追踪状态时是特别应注意的问题, 等到该信号机的进路已排列后再执行信号机, 比如“自排单关”或“追踪单开”等状态的指示;④列车在某站不停站通过的情况下, 行车调度员采用ATS系统中的“跳停”或“不停”的功能来实现;⑤轨道电路长度是一个固定值, 通过降低列车运行在轨道电路上的平均速度来延长列车车次触发停车点倒计开始到列车完全出清所用的时间;⑥在出现终止站停的状况下, 后续列车以ATO模式 (自动驾驶模式) 驾驶, 在该站不会停车, 出现这种情况后, 可以由调度员通知后续列车采用人工驾驶模式在该站停车, 当列车出清站台区段后, 停车点重新设置, 后续列车运行恢复正常;⑦对于系统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可以升级改造控制软件。

4结语

深圳地铁一号线正线信号设备系统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研发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 在大多数情况下, 可以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但是系统内部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应多加注意, 尽量避免地铁设备出现故障, 影响运营安全。对地铁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和应对方法进行研究, 从而使运营安全得以保证, 列车的运营效率得以提高, 最大限度地满足乘客的各种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华灿.追踪进路功能的缺陷及其应对方法研究[J].中国新产品新技术, 2012 (12) .

[2]朱先正, 李新文.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正线信号系统设计及其分析[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05 (4) :28-30.

[3]林瑜筠.城市轨道交通信号[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4]刘纪俭, 黄贵荣, 李涛.终止站停命令的缺陷及解决方法[J].都市快轨交通, 2007, 20 (5) :45-46.

[5]唐涛, 燕飞, 郜春海.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评估与认证体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 2004, 17 (1) .

追踪最后的骑兵 篇11

金珠山下马萧萧

那是一扇普通的窗户。窗户是开着的,窗台上摆放着一盆我们叫不出名字的花。花盆是白色的,不大,生长在盆内的花有些低矮,开着淡紫色的花,玲珑剔透,在清晨的阳光下似乎还带着些许朦胧的雨雾,很是动人。透过这扇窗户,我们看到的是骑兵们的真实生活。

甘南地区气候多变,一天历四季。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太阳光下会放出金色的光芒,再加上此地从上世纪50年代始一直驻扎着骑兵部队,当地的藏族群众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金珠山,因为在藏语里金珠玛咪是解放军的意思。据说,那山顶上,盛夏七月天还有雪。近处便是骑兵连的马厩和训练场,马厩里传出几声马鸣,训练场显得有些空落。再近处便是骑兵连的营房了,一幢二层楼以及不规则地分布着的几幢红砖瓦房,连接它们的路面都是水泥铺就的。战士们在营区进行着早晨饭前的训练,口令声与脚步声整齐雄壮。

这正是曾被兰州军区司令员李乾元中将誉为“高原轻骑”的甘南军分区骑兵连。

一匹匹威武的战马被战士们牵了出来,在训练场上昂首嘶鸣。随着连长李昌银一声令下,训练场一下子变得静悄悄了。战士与军马并肩而立,庄严甚至神圣。

我们留意到,骑兵连的报告除了人员之外还有马匹与军刀的数量。陪同我们采访的孙干事告诉我们,在骑兵连,每一匹马都有名字,还建有档案,一匹马每天的“伙食费”要比一个战士的高。他还告诉我们,骑兵的训练要比步兵苦,步兵的训练内容骑兵基本上都有,骑兵还有马术训练,每天三次的“马勤”(即遛马)雷打不动,而且晚上还要轮流喂马。骑兵训练和作战讲究“人马合一”,人与马的配合往往要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才行。

骑兵连所养的军马都是骟马,没有一匹母马。谢副连长向我们解释说,只要马群里出现一匹母马,就很难“收拾”了。为争夺异性,公马之间常会发生“战争”,影响马匹的“安定团结”。他还告诉我们,有些马很调皮,晚上在一个糟里吃草料,但总不让身边的马吃,还常用嘴巴解开缰绳,领其他的马出去“乱逛”。

所以,一般情况下,连队干部骑的马就得选这些调皮的马,他们能起到率领马群的作用,叫“头马”,像连队干部“统领”全连士兵一样。连长的马叫“狮子”,指导员的马叫“杜雪”,他的马则叫“火旋龙”。他还告诉我们,骑兵训练很不容易,除了每天的饮马、遛马、洗马之外,每一个新战士入伍都要经过“颠马”这一关,时间大约需要三个月,战士们的屁股常被马背磨烂出血。为减少磨擦,骑兵连的战士训练时常常不穿内裤,把线裤反着穿,以避免线裤裆部的缝合处给臀部造成更大的磨擦。骑兵连的每一个战士都有过颠马而磨烂屁股,血渗透棉裤的经历。连队一些复员的老兵,现在虽说已经不骑马了,但颠马时留在臀部的伤还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历,人与马才有了默契的配合,马背上的战士用脚蹬磕马一下,就如同给马挂了一档,两下则是二档,三下相当于三档;用缰绳抽打脖子,就等于没档了,马就明白了这是“骑手”让它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马队一字排开,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齐刷刷地抽出了军刀。阳光下,军刀闪闪发亮,群马奔腾,喊声震天!

李昌银 :我为骑兵连骄傲

在训练场,我们听骑兵连的官兵口中讲得最多的是电视剧《最后的骑兵》,很多创作素材来自于这个连队。这使我们很容易将连队的每一个人与电视剧中的人物“对号入座”。但随后,我们发现剧中的男一号常问天与现实生活中骑兵连的连长仅仅是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常问天不相信骑兵会从中国的军队中消失,而我们面对的李昌银亦是这么认为,他虽没有像常问天一样拿骑兵与坦克一比高低,但在他的思想意识当中,骑兵仍然是非常有锋芒的。在训练场为我们“表演”集体冲刺之后,见我们被骑兵的威武雄壮深深震撼,他非常响亮地对我们说了一句这样的话:“我的骑兵很厉害吧!”在我们的印象中,他甚至因为自己是中国军队里最后的骑兵连长而表现出了些许骄傲。而且,他很不赞同电视剧《最后的骑兵》让骑兵从中国的军队中“消失”。很多人认为骑兵没有文化,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但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的连队中每一个战士都是有文化的现代军人。为此,他还带我们去参观了连队的荣誉室和电脑室,他反问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骑兵会用电脑吗?”他说,如果没有了骑兵连,让机械化的部队来接替和完成骑兵连目前所担负的使命与任务,他相信机械化的部队一定没有骑兵完成得出色,因为连队目前的一些执勤点是只有马匹才能到达的。他对马有着一种非常浓厚的感情,他还为自己的军马起了“狮子”这样威武的名字,希望自己的军马能像狮子一样成为“兽中之王”,“一呼万山动”。李昌银1994年入伍,今年才30岁,正年富力强。最让他深感欣慰的是部队目前并没有取消骑兵连的意图和迹象。他说,他带领全连官兵和马匹去甘南草原训练时,路过合作市区,他们的军马比汽车还威风,能吸引来很多人的目光。

我们问他如果有汽车向军马鸣号时,马群会不会受惊?他说:“怎么会呢?我们在驯马时,都在马耳朵边上放炮!”他是当兵第三年时,因为表现出色而被部队直接提干,在他的身上虽然少了些常问天沉稳的性格,但比较起来,李连长更富有激情与豪迈。

爱情,是影视剧永恒的内容,《最后的骑兵》也不例外。当然我们也对李连长的爱情感兴趣,虽然那不是电视剧《最后的骑兵》里常问天的爱情故事。

他的爱情完全可以用一见钟情这个词来形容。他的女朋友是兰州铁路局乘务段的一名乘务员,曾是新疆某基地的一名女兵。去年春天,来甘南旅游的时候,通过别人介绍他们互相认识了。他还答应了要教这位退伍女兵骑马,不到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们一来二去,对对方就有了些“意思”。临行前,他主动请人家吃饭,还留下了电话号码。现在,爱情已经等着要收获了:在兰州买了房,今年准备结婚。他的爱情就这么单纯,不像常问天的爱情那样曲折。

我的战友叫杜雪

和七班长欧阳淦生聊天,要不是他说就是自己刚才骑的“杜雪”吓倒了记者,真还认不出是他,因为远远望去,穿着迷彩服的战士们都一个模样。

每一个入伍的新兵都对未来的部队生活有一番向往。“听说被分到骑兵连,要与马为伍,我很失落。骑兵太原始,离现代化部队太远。”欧阳班长说起自己刚来时的情景,笑了。“后来,跟着老班长学驯马,学爱马,和马产生了浓浓的感情,就觉得很有意思。那些坦克、大炮好是好,可是哪能像战马一样有感情啊?我们的连队是全军惟一的一个编制连队,这么多年来获得了很多的荣誉,我到部队五年来,就拍过好多部影视剧,像《高原骑兵》、《最后的骑兵》等。骑兵作为一个古老兵种曾经辉煌过,现在我们作为最后的骑兵,我觉得很骄傲。我的马叫杜雪,就是脾气暴、胆子大,但是很聪明。今天这种冲撞人的事很少有的。”个头不太高的欧阳讲话很有条理。自从五年前他从老家江西吉安入伍后就一直在骑兵连。“杜雪是老班长复员时交给我的,他一直告诉我杜雪的个性强烈,难管,但决不能打它。常言说,人心换人心,对马也是,马是通人性的,只有用心去关照它,它才能对你好。”

刚开始驯杜雪时,欧阳常常被欺侮,杜雪不让他近身,更不让他骑,总用头、脚、身体顶他,等到欧阳终于骑上它的时候,却常常被摔下来。不过欧阳不信杜雪不能接受他,摔下来,就爬上去,再摔下来,再爬上去,杜雪终于服了的时候,就不再摔欧阳了,它接受了要换主人的这个现实。每天欧阳会为杜雪增加梳毛、刮身的时间,增强它的血液循环,也让它身心得到休息和放松,到了夜里,欧阳又会从营房跑到马圈,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欧阳喂的是精饲料的豌豆。这样不停地和杜雪“套近乎”后,终于得到了它的信任。

看着远处正悠闲吃草的杜雪,欧阳说:“杜雪特有灵性,每年6月连里的马都要到夏河的牧场‘放青’,就是到牧区吃青草,大概时间快到了,杜雪有时自个先跑去牧场,白天去吃草,晚上自己回马圈。到10月份时,天冷了,没草吃时,就会自个回来。”“骑马的时候,我是主人,但不骑马的时候,它是主人。要照顾着让它吃好,喝好,不能生病。骑兵的马,不是动物,对我们来说,它是战友,是和我们很亲密的无言的战友。”这时,一队战马以冲锋的速度掠过,欧阳望着远处说:“这种跑法很伤马,应该让马多休息一下。”

听欧阳说了许多战士与战马的故事,还讲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感人的离别。老兵复原的时候要过两关,一关是和战友的分别,另一关是和战马的分别,复原的老兵走之前会给自己的马加草加料,那些马好像知道他们要走似的,老兵抱着马流泪,马也会流泪。“我今年也要复原了,想起离别的日子,每次心里都会很难受,可能再也见不到许多战友,再也见不到杜雪了。”朴实而单纯的欧阳的伤感感染得我们也替他感伤起来。

集合哨响了,欧阳去牵杜雪,一下子融入队伍中,再也辨不清哪个是他。一阵微风吹过,草原上遍布的小黄花迎风摇曳,欧阳和他的战友就像那些平凡而鲜艳的小花朵装点出了美丽的草原一样,他们用自己的美好青春和坚定信念,绘出一派军旅美景。

并非“最后的骑兵”

谁也拒绝不了传统兵种在现代战争中面临的尴尬,谁也无法拒绝高科技与信息时代骑兵走向衰落的现实。然而,当这一页真的翻开时,相信看过战争片或亲身经历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的人们都无法面对。驻足撒满战马踢印的营盘,看着战马嘶鸣的训练场景,电视剧中即将消失的骑兵一幕幕在眼前闪现,眼前这支惟一的骑兵最终的命运让我们思绪涌动。作为全国惟一骑兵连的连长李昌银坦言,看过《最后的骑兵》后他的确十分沉重,在训练之余他更多的是思考,也许他就是剧中的常问天,也许他就是中国最后的一位骑兵连长,常问天内心的矛盾就是他的矛盾,也是骑兵连每个战士的心理的真实反映。作为传统兵种退出战争舞台他理解,但他就是无法接受这残酷现实。这就是骑兵的遗憾,谁也无法否定这个现实,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他会勇敢面对。

电视剧中的骑兵连消失了,但现实中的骑兵连还存在着,虽然撤编的命运某一天会降落到他们身上,但骑兵连100多名战士训练仍然一如既往。他们表示,他们会格外珍惜这最后的机会,连队存在一天他们就刻苦训练一天,随时听从上级的调遣。他们希望将这个军种的最后一支连队保留下来。骑兵退出军队序列,虽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需求,但这个现实对一个职业骑兵来说,内心经历最多的是难以割舍的情怀。

连长李昌银不断向我们提起,骑兵是一种文化。他说,在2002年甘肃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开幕式上骑兵连的表演引来许多观众的好奇和欢迎,骑兵战士的雄姿已经成为现代人心目中英雄的象征。还有,在许多重大节日中,骑兵连的表演使节日本身显得更加隆重,并且更上档次、更有规模。 他说,目前在骑兵部队逐渐缩编的情况下,人们对骑兵的印象只有通过老电影才能看到,现代年轻人对骑兵更有一种神秘的向往。如果骑兵真消失了,这是一种历史的遗憾,这个“标本”的存在对后人是一个活教材,也是一个活的历史见证。

《最后的骑兵》结局是骑兵连连长牺牲,骑兵连退出解放军序列,对于这个结局,大部分官兵心情沉重。他们认为,虽然骑兵已经不是现代战争舞台的主角,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个兵种一定要消失。目前他们没有接到任何有关退出军队序列的命令,也许有一天他们会像剧中的骑兵连一样消失,但对于电视剧中过早地设定这样的结局他们很不能接受。他们不愿离开心爱的战马,不愿离开这片朝夕相处的营地。作为中国曾辉煌的一个兵种的最后一批官兵,他们真的希望这一天不要来得太快,他们希望能够保留建制。 和《最后的骑兵》剧中弥漫着太多太强烈的徘徊流连、难以割舍的悲剧色彩相比,这儿喷涌着一种饱满的激情,还有平静和留恋。是的,骑兵毕竟是曾经战功赫赫的兵种。

相关链接:

军事学术界认为,骑兵最早出现在公元前9世纪的亚述和乌拉尔图,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也有了骑兵。我国史学界认为,骑兵在我国约始于春秋末战国初。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即是著名例证。南北朝时期,马镫的出现和马鞍的改进,使马真正成为“作战平台”,骑兵获得空前发展。至元朝,蒙古人将骑兵的作用演绎到极致,蒙古马把成吉思汗蒙元帝国的帏帐一直扯到了中欧和南亚。明、清以后火器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专门的火器部队和炮兵的出现,骑兵的地位逐渐下降,明以后很少有作为主要战略力量的骑兵存在了。

基于维基知识的微博事件追踪方法 篇12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1]。尤其是Web2. 0的兴起,将人们带入了全新的网络社交时代,人们已经不仅仅是被动的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各种形式的网络媒体中进行互动。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共享、传播及获取平台,允许用户通过网页浏览器、移动客户端、手机短信等方式登录微博服务,以140字以内的文本来发布消息。 同时,用户还可以在微博上关注好友、名人动态,了解时事,回复、转发、评论他人的消息等,来拓展自己的社交圈[2]。据2013年7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3]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5. 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 1% , 其中微博用户规模已超过3. 31亿。微博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其逐渐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沟通交流、表达自我、社会分享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相比传统媒体,微博互动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及发布门槛低的特性决定了其更容易占据信息发布的制高点,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通过微博来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表达观点并向其他网民施加影响。微博消息经过一传十、十传百, 呈现“病毒式”传播,进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影响社会的发展。例如,2011年微博上“日本核辐射空气抵沪”的无稽之谈,让上海市民惊出一身冷汗; “滴血食品传播艾滋病”的失实传言,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公众恐慌; “甬温线动车事故29人失踪”以讹传讹,让相关部门花费很大精力才得以澄清[4]。由此可见,微博已逐渐成为情报收集以及舆情监测等行业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吸引了大批学者对其研究[5]。因此,研究如何快速准确地追踪事件相关博文,不仅有助于自然语言处理NLP (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还能够避免微博事件被大量杂乱无关的博文所淹没,从而为相关部门迅速了解事件发展状况并及时正确地作出舆情引导提供决策辅助,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微博事件追踪研究中,传统方法单纯地比较特征之间形式上的相似度而忽略了其语义信息,导致追踪效果不够理想。 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维基知识的微博事件追踪方法。首先,定义了维基词条的强相关实体和别名实体,并将维基知识表示为五元组形式。然后,构建词语空间到维基实体空间映射来表示初始事件向量以及后续博文向量。最后,计算博文向量与初始事件向量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并依据设定阈值进行判决,从而完成事件追踪。

1相关工作

事件追踪作为话题检测与追踪TDT( Topic Detection and Tracking) 研究的子任务,旨在探测出关于某个已知事件的后续相关文档[6]。传统的事件追踪方法主要有两类: 基于文本分类的方法和基于查询向量的方法。

基于文本分类的方法主要有k-近邻[7]、支持向量机[8,9]等。 Yang等[7]首先根据内容的相关性选择与当前报道最相似的k个先验报道作为最近邻,然后根据最近邻所属事件类别综合判定当前报道论述的事件。潘渊等[8]首先利用隐含语义分析LSI ( 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完成文本特征降维及语义表示,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SVM(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进行事件追踪。 此外,Li等[9]利用KNN算法选取重要特征,并训练SVM分类器对后续文档进行分类,完成事件追踪。基于文本分类的方法,需要根据先验数据训练分类模型,当先验数据不足或者先验数据特征不够丰富时,其追踪效果不够理想。

基于查询向量的方法,借鉴信息检索IR( Information Re- trieval) 的思想,根据先验相关文档构建一个查询向量,然后计算后续文档与该向量的相似度,根据相似度阈值进行判决,从而完成事件追踪。Zhao等[10]首先利用向量空间模型VSM( Vector Space Model) 和TF-IDF算法,将文本表示成特征向量,然后利用余弦相似度构建文本之间的关系图,并在该图上使用图划分的算法对文本进行聚类,完成事件的检测和追踪。Yang等[11]提出了事件演化的概念,同时考虑事件内容相似性、事件时间接近度、事件报道分布接近度来识别事件间的演化关系。此外,付艳等[12]首先对事件进行加窗,之后利用命名实体识别技术从新闻中解析出重要的新闻要素( 例如: 人物、地点等) ,通过新闻要素的高效匹配实现报道内容相关性的判定,其他未判断成功的新闻利用后缀树聚类算法完成检测。基于查询向量的方法,简单直观,然而该类方法通常仅仅计算特征向量之间形式上的相似度,忽略了文档之间的语义信息,导致大量“语义相近、形式不同”的文档被漏检。

微博文本与一般新闻、论坛以及博客不同,具有以下特点: ( 1) 文本长度短,语义不足; ( 2) 形式不规范,用语口语化; ( 3) 存在大量变形词和新词。微博的上述特点,使得与同一事件相关的微博可能存在多种描述,这些描述语义上是完全近似的,但是在形式上可能有很大不同。单纯地比较特征之间形式上的相似度而忽略其语义信息,很容易造成大量博文漏检,影响追踪性能。因此,需要引入外部语义资源从语义层面来提高微博事件追踪的性能[13]。

对于上述问题,Kwak等[14]指出利用微博上的话题标签可以很好地发现和跟踪事件。但是,对于不含话题标签的微博上述问题依然存在。Choi等[15]提出了一种结合微博时间信息的事件追踪模型,利用后续文档与初始事件之间的时间差来衡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即二者时序关系越相近越相关。然而,不同事件有不同的持续时间,该方法中针对不同事件的时间差阈值不易设定。此外,也有学者利用同义词词林[16]、知网( How- Net)[17]作为语义知识来解决微博短文本特征稀疏和语义计算问题。然而,微博涉及领域广、更新速度快、网络用语普遍,同义词词林、知网均为人工编撰,词语数量有限,其覆盖面和更新程度难以满足微博事件追踪的实际需求。

维基百科( Wikipedia)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多语种的开放式百科全书,具有准确性高、覆盖面广、语义结构明显等优点,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应用于语义相关度计算、文本聚分类等文本挖掘的任务之中[18]。王兰成等[19]提出了一种基于PageRank的文本概念图算法PTCG( PageRank Text Concept Graph) 算法, 借鉴维基百科语义相关度计算与词语共现关系,构建词语之间的文本概念图,并利用改进的PageRank算法完成事件追踪。然而,该算法需要限定领域特征词,不适用于多事件追踪任务。

本文考虑维基百科知识实体、首段文本内容以及实体间的链入、链出等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维基知识的微博事件追踪方法。该方法引入维基百科背景知识,能够实现在语义层面上完成事件追踪,相比传统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事件追踪的性能。

2基于维基知识的微博事件追踪方法

本节首先给出基于维基知识的微博事件追踪方法的基本流程,然后对其中的关键技术逐一进行阐述。

2. 1基本流程

本文方法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维基知识表示、 事件( 博文) 向量表示和相似度计算与事件追踪三个部分。

维基知识表示获取维基百科离线知识库,并从半结构化的维基百科知识库中提取有效信息构建维基知识五元组形式, 即( 实体标识,标准名称,强相关实体集合,别名实体集合,标准名称分词后的词语集合) 。

事件( 博文) 向量表示首先,对微博语料进行预处理( 去除@ 、表情符号等) 。然后,利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2014版http: / / ictclas. nlpir. org / 对微博进行分词。最后,利用维基知识五元组对分词后的微博进行标注,生成博文向量与初始事件向量。

相似度计算与事件追踪采用特征实体扩展和局部词语匹配两个策略实现事件向量和博文向量的相似度计算,并以此来衡量博文与事件是否相关,若相似度大于设定阈值,则可判定为二者相关。否则不相关。依据相关性判定的结果,对初始事件向量进行更新,继续进行相似度的计算与判决,直到完成微博事件追踪。

2. 2维基知识表示

维基百科拥有与大英百科全书相似的知识覆盖率和准确性[20],通过共同编辑方式,实现了对实体的全方面描述,如: 实体“中国”包括词义、历史和地理等多种信息。

基于维基文档和链接关系,可以计算获取词语或实体的语义相关度,并将其作为语义知识加入文本表示模型中,用以提高文本聚类或分类的性能。然而在微博的事件追踪研究中,要求扩展的知识仍围绕关注的事件,否则将引入更多的噪声。如: “北京”与“上海”具有较强的相关度,但两者可能是不同事件中的关键词。

为了有效扩展微博文本中包含的语义信息,本文从半结构化的维基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构建结构化的表示模型。同时,为了避免引入事件无关的信息,在信息选择时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限定。

定义1 ( 强相关实体)将维基知识库K = { e1,e2,…,ei, …,e| K|} 中每个维基实体ei的文章首段中链出指向的实体e'i定义为ei的强相关实体。所有e'i组成ei的强相关实体集合,表示为R( ei) = { e'1,e'2,…,e'Pi} ,其中Pi为维基实体ei的强相关实体个数。

在维基页面中,文章的首句往往被认为是该维基实体的定义[21],而文章的首段则对实体进行了概括性描述。本文选取维基实体的强相关实体,降低了实体多角度描述引发的噪声问题。

此外,针对同一实体,往往存在多种不同的指称形式,即实体的别名现象。相比于新闻等规范文本,微博文本体裁和形式差异更大,其别名现象更加突出。本节将维基实体的别名实体, 包括重定向名称、首段粗体文本、入链接锚文本、消歧页名称和消歧页重定向名称[22],定义为其别名实体。

定义2 ( 别名实体)对于维基知识库K = { e1,e2,…,ei, …,e| K|} 中每个维基实体ei,其重定向名称、首段粗体文本、入链接锚文本、消歧页名称和消歧页重定向名称e″i定义为ei的别名实体。所有e″i组成了ei的别名实体集合,表示为N( ei) = { e″1,e″2,…,e″Qi} ,其中Qi为维基实体ei的别名实体个数。

对于维基知识库中的每一个维基实体ei,将其表示为五元组形式,即ei= ( eidi,ti,R( ei) ,N( ei) ,Wi) ,其中:

eidi为维基实体ei的唯一标识;

ti为维基实体ei的标准名称,对维基实体标题进行规范化处理获得;

R( ei) 表示维基实体ei的强相关实体集合;

N ( ei) 表示维基实体ei的别名实体集合;

Wi表示维基实体ei对应标准名称ti分词后的词语集合。

2. 3事件( 博文) 向量表示

本节采用向量空间模型( VSM) 作为文本表示模型。考虑到词语的字符匹配忽略了词语间的语义信息,本节处理微博文本时,通过从分词后的微博文本中识别出其中包含的维基实体, 即完成文本词语空间向维基实体空间的映射,以充分利用维基知识的语义信息。文本词语空间向维基实体空间的映射如图2所示,该映射的优点在于: 1) 实现微博短文本与维基实体的关联,将维基语义信息引入微博短文本; 2) 避免部分词语切分错误,如: 将错误切分“黄岩”和“岛”两个词语修正为“黄岩岛”;3) 防止词性选择( 一般仅保留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使部分关键词语丢失,如“九一一袭击事件”中的关键词“九一一/量词”。

利用维基知识五元组对微博文本进行标注,形成向量表示, 具体算法如下。

算法1博文向量生成

输入: 维基知识库K ,微博文本数据D

输出: 博文向量表示V = { V1,V2,…,V| D|}

1构建维基名称词典L : 对各个维基实体,将其标准名称ti和N( ei) 中所有实体分别与eidi组合形成< 名称,实体ID > 二元组集合;

2依次选取数据流中的文本d ∈ D ;

2. 1过滤微博特殊符号( 如: @ 用户名、表情符号等) ;

2. 2中文分词与词性标注,获取文本的词语序列W = w1,w2,…, w| d|;

2. 3在词典L上,对W采用前向最大匹配算法,识别W中包含的维基实体,并形成维基实体-词语混合序列;

2. 4利用TF-IDF方法计算维基实体和词语的权重,并形成向量表示。

3重复步骤2直至所有文本处理结束。

在步骤2. 3中,为了提高前向最大匹配算法的效率,将词典L中的所有名称表示成多叉树结构。若存在同名歧义,则不参与维基实体指称项的识别。得到博文向量以后,合并初始事件包含的博文向量,得到初始事件向量Vinit。

2. 4相似度计算与事件追踪

上一节提出的事件( 博文) 表示模型,实现了微博文本与维基实体的关联; 该模型丰富了微博文本语义信息,然而与词语相比,维基实体更加难以相互匹配,导致向量空间更为稀疏,如: 实体“黄岩岛事件”与“黄岩岛”表示了两个不同特征。为了克服该类数据稀疏问题,本节采用特征实体扩展和局部词语匹配两个策略来计算初始事件向量与博文向量之间的相似度。

定义3 ( 扩展实体)对于向量V中的所有非零实体e1, e2,…,er( 即该特征实体在向量V中对应的权重非零) ,若存在S( S ≥ 2) 个实体ei( i ∈ { 1,2,…,S} ) ,满足ei∈ R( e''') ,R( e''')为维基实体e'''的强相关实体集合,则维基实体e'''为向量V的扩展实体。

对于博文向量V = ( Ve; Vw) ,Ve= ( < e1,eval1> ,…,< eu, evalu> ) 为维基实体层向量,Vw= ( < w1,wval1> ,…,< wv, wvalv> ) 为词语层向量,本节进行实体扩展,用以引入事件关联性大的维基实体。根据扩展实体的定义,如果有至少两个实体指称项在文本中出现的维基实体称为实体指称项同时出现在当前实体的强相关实体集合中,则认为该实体为扩展实体,并将其加入Ve中( 若扩展实体存在于Ve,则增加其权重) ,扩展实体的权重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为匹配的S ( S ≥ 2 ) 个实体指称项在向量中的权重和, α 为扩展实体的加权因子 。

由于通过查询部分常见实体指称项的组合会引入大量与事件无关的实体,如: “中国”、“北京市”,为了避免该类组合的影响,对查询到的实体数量作出如下约束: 若获得实体数量超过4个,则不予考虑。对于各个博文向量V ,使用L2范数进行归一化。

同时,为了克服词语空间映射到维基实体空间带来的数据稀疏问题,本节提出局部词语匹配策略,基本思想是当维基实体无法匹配时,还原为词语匹配方式。对于新的博文向量Vnew中的各个实体和词语,分别遍历事件向量Vinit的相应特征( Vnew的实体在Vinit的实体中搜索,Vnew的词语在Vinit的所有特征中搜索) ,获取最大匹配项并综合计算博文向量与事件向量之间的语义相似度Sim( Vnew,Vinit) ,其计算方法如式( 2) 所示:

向量特征term包括实体e和词语w ,向量特征相似度sim( terminew,termjinit) 计算方法如式( 3) 所示:

其中,( term) 表示特征中的词语数量,( termi,termj) 为两个特征都包含的词语数量。当两个特征( 实体或词语) 相同时,特征相似度为1。

事件向量与新的博文向量之间的语义相似度是衡量博文是否与事件相关的标准,若相似度大于判决阈值 γ1,则可判定该博文与事件相关。由于事件往往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描述,为了弥补追踪过程中先验信息不完备的缺点,这里定义更新阈值 γ2( γ2> γ1) ,利用与事件向量相似度较高的博文向量对事件向量进行更新。具体更新步骤如下:

当Sim( Vnew,Vinit) > γ2( 即博文向量与事件向量语义相似度大于更新阈值) 时,合并事件向量Vinit与博文向量Vnew,即V'init= δ·Vinit+ ( 1 - δ) ·Vnew。其中,事件向量中各特征词语权重记为 δ( δ 为经验常数,取0. 85) ,博文向量中各特征词权重记为1 - δ 。

3实验结果及分析

3. 1实验语料与评价方法

实验语料由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内容分析国家工程实验室提供ftp: / /ftp. socialysis. org/pub/SJTU/dataset/microblog/microb- log. rar,包含2012年以来700多个微博热点事件,总计441 212条数据。从该微博语料中选择不同领域的10个事件( 删除部分标注错误的微博) 作为本文的实验数据,共包括3515条事件相关微博( 详细信息如表1所示) 。除以上数据外,再从该微博语料中随机选取50 000条数据作为反例。实验使用2013年3月的中文Wikipedia作为知识库,该知识库共包含735 000篇文章。

本文利用准确率( Precision) 、召回率( Recall) 及两者结合计算得到的F1-Measure对微博事件追踪方法的性能进行评价。对于多事件追踪任务,实验采用加权平均值评价整体性能,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 ei| 为第i个事件的微博数量,Precision( ei) 和Recall( ei) 分别为第i个事件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3. 2实验设置与结果分析

实验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本文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包括: 不同方法的综合性能对比、不同初始数据量的性能对比、不同相似度判决阈值的性能对比和相似度分布情况分析。

( 1) 不同方法的综合性能对比实验

实验选取各个事件中最早出现的5条微博作为训练数据, 并实现四种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包括:

a) SVM方法: 利用TF-IDF方法对各条微博进行词语向量表示,并训练SVM分类器libsvm工具包,http: / /www. csie. ntu. edu. tw / ~ cjlin / libsvm / 进行分类;

b) TF-IDF方法: 利用TF-IDF方法进行向量表示,并计算余弦相似度值判断后续博文所属事件。在初始事件向量计算时, 认为同一事件中出现于多条微博中的词语更可能为事件相关词语,其权重计算方法为,即利用词语出现的文档比例加权;

c) PTCG方法: 实现文献[19]提出的PTCG方法,将其移植到维基百科“2012年中国”这一领域,利用中文维基语义图实现语义相似度计算,进行事件追踪;

d) 本文方法( 无扩展实体) : 本文使用扩展实体引入事件相关特征,为了测试扩展实体对性能的影响,限定方法中不采用扩展实体策略。

在总体性能对比实验中,以上对比方法中阈值参数均取最优值( 最优值的选取方法同文献[19]) 进行实验,其中,TF-IDF相似度判决阈值取0. 3,PTCG相似度判决阈值取0. 35,本文方法相似度判决阈值取0. 25( 扩展实体阈值参数 α = 0. 3 ) ,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到,其中SVM的性能最低,主要原因是当训练数据较少时该方法难以训练出良好的分类模型。此外,由于微博短文本的特点,对事件的描述往往更加直接,因此TF-IDF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性能。但以上两种方法均未引入语义信息, 追踪性能受限。PTCG虽引入维基百科语义扩展,但需要限制指定领域的特征词,使得其不适用于跨领域的多事件追踪任务, 导致在综合性能对比实验中性能最差。通过对比是否采用扩展实体策略的实验结果,证明扩展实体能够有效引入事件相关特征,提高事件追踪性能。从总体性能来看,本文方法能够充分利用维基知识语义信息,使得实验性能最优。

( 2) 不同初始数据量的性能对比实验

事件追踪任务中,往往选取少量最早出现的报道作为事件的初始数据。不同方法对初始数据量的要求不同,实验选取不同的初始数据量进行对比分析,其中TF-IDF相似度判决阈值设为0. 3,本文方法相似度判决阈值设为0. 25( 扩展实体阈值参数 α = 0. 3 ) ,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 因PTCG不适用于多事件追踪任务,本组实验不再选取PTCG进行对比) 。

由图3和图4可以看出,SVM方法对初始数据量的依赖性较大,当初始数据增多时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本文方法引入维基知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别名和语义扩展问题,在初始数据量小的情况下能具有较好的性能( 如图3所示) ,并且该方法在初始数据增多时仍保持优越的性能( 如图4所示) 。

( 3) 不同相似度判决阈值的对比实验

相似度判决阈值的设定直接影响事件追踪的结果。这里利用本文方法分别在不同相似度判决阈值下进行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初始数据量为5) 。当相似度判决阈值在0. 2 ~ 0. 3时, 本文方法的加权平均准确率和召回率较为平衡,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 4) 相似度分布情况分析

当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各条测试数据与事件的相似度时( 仅考虑最大相似度对应的事件) ,得到的非相关博文与事件的相似度越小,而相关博文与事件的相似度越大,则越更有利于事件的判决。

这里分别对本文方法与TF-IDF方法计算的相似度的分布进行统计,结果如图6和图7所示。其中X - 轴为相似度区间, 各个区间范围为0. 05,如: 数值0. 0表示相似度区间[0. 0, 0. 05) ; Y - 轴表示该相似度区间中的数据占全部该类测试数据的比例。图6中左图为与事件相关博文的相似度区域分布图, 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和TF-IDF方法计算的相似度值分布较为相似,主要都集中于中间区间范围内。图7中右图为与事件非相关博文的相似度区间分布图,本文方法计算的相似度更多位于区间[0. 00,0. 05) ,占据所有非相关博文数据的73. 76% ( 36 882条) ,而TF-IDF方法为62. 52% ( 31 260条) 。这一分布情况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相似度具有更强的区分能力。

4结语

【追踪方法学】推荐阅读:

斑点追踪10-14

追踪护理06-08

质量追踪08-17

信息追踪08-21

图像追踪08-29

追踪管理09-10

追踪技术10-03

系统追踪10-12

运动轨迹追踪05-28

入侵源追踪07-03

上一篇:即时通讯技术下一篇: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