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检查法

2024-05-27

追踪检查法(精选4篇)

追踪检查法 篇1

近年来, 随着系统化超声筛查技术以及胎儿畸形产前规范化的广泛开展, 超声医师对异常胎儿超声图像的诊断准确性和分析识别能力不断提高, 使胎儿严重畸形漏诊率、误诊率不断下降, 但依然存在部分胎儿畸形难以准确诊断的情况[1,2]。该次研究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系统性超声检查的5 012例孕妇行常规超声与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两种方式诊断,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该院行系统性超声检查的5 01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2 506例, 年龄20~41岁, 平均年龄 (28.6±11.3) 岁;孕周12~27 (19.0±4.5) 周,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检查;对照组2 506例, 年龄21~42岁, 平均年龄 (27.9±10.9) 岁;孕周13~28, 平均 (19.9±4.1) 周, 采用常规超声方法进行检测, 两组孕妇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诊断仪器

应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0 m Hz。

1.2.2 检查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方法检测。观察组采取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胎儿四肢进行检查, 从肢体近端开始, 沿着自然伸展方向进行追踪, 直到肢体远端;对胎儿手足进行观察时采取弧形扫查法。逐一肢体、逐一节段的进行超声扫查, 从近段到远段, 对肢体和内长骨的数量、形态、长度、结构、位置关系、姿势以及活动情况等进行判断。

1.3 观察指标[3]

对胎儿肢体畸形分布情况和三维超声检查评价结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全部数据都选择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产后或引产后证实胎儿手足畸形率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孕妇产前超声检查手足畸形检测率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胎儿畸形属于一种骨骼系统畸形, 其发生率为0.2%[4], 在骨骼肢体畸形中, 胎儿单纯某系统畸形发生率列居第2位[5]。胎儿肢体畸形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且染色体异常率明显较肢体正常胎儿高[6]。因此, 对胎儿肢体畸形进行产前诊断是至关重要的。

应用超声对纵行或者横行肢体缺陷进行诊断也较容易, 诊断时要尽可能避免漏诊[7]。虽然超声诊断价值较高, 但也有一定局限[8]三维超声具有空间感强、直观性强以及细节丰富的图像信息, 可将其作为二维超声的补充[9]。因此, 对孕妇进行检查时, 要以二维扫查为基础, 和三维超声相结合, 进而获取较高的图像质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儿手足畸形4例, 畸形率为30.77%;观察组产前经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检查显示11例, 畸形率为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研究结果与徐恒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时, 具有检出率高、漏诊率低的优点, 在临床应用中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在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5 012例在该院进行超声筛查的孕妇进行研究, 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观察组2 506例, 采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检查, 对照组2 506例, 采用常规超声方法进行检测, 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产后或引产后证实胎儿手足畸形13例, 畸形率为0.52%;观察组产后或引产后证实胎儿手足畸形15例, 畸形率为0.60%;两组胎儿手足畸形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对照组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儿手足畸形4例, 检测率为30.77%;观察组产前经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检查显示11例, 检测率为73.33%;观察产前超声检查胎儿手足畸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应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对胎儿肢体畸形进行诊断, 效果显著。

关键词:胎儿,肢体畸形,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

参考文献

[1]冉红伟.彩超检查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 (15) :211-212.

[2]李国政, 庄松岩, 李智瑶, 等.胎儿肢体及手足畸形产前超声诊断及图像分析[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411 (1) :53-60.

[3]王涛, 杨娟, 周芳.肢体连续顺序追踪扫查法诊断胎儿足内翻2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3) :213.

[4]胡佳琪, 张玉国, 石华, 等.妊娠早期胎儿上肢异常的超声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3, 22 (4) :364-365.

[5]袁志英, 赵进, 尚德品, 等.中孕期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扫查法检测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初步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3, 10 (12) :1796-1799.

[6]章毅清, 王晓炜.经腹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胎儿肢体-体壁综合征1例[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12) :821.

[7]粱柏松, 李振华, 刘玲, 等.不同超声扫查方法对孕早期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作用[J].江苏医药, 2012, 38 (12) :1470-1471.

[8]栗河舟, 李洁, 刘云, 等.三维超声在胎儿肢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郑州大学学报:2012, 47 (4医学版) :515-518.

[9]颜幸燕.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J].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 (23) :3638-3640.

[10]徐恒, 王彦, 陈艳珊, 等.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诊断胎儿手足畸形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1, 8 (8电子版) :37-41.

追踪检查法 篇2

一:科室合理用血管理(选择普外科输血的病例)

(1)访谈医护人员对医院输血管理制度知晓情况;

(2)输血知识培训情况;(查看资料并提问)

(3)医师对输血适应症掌握及用血权限;

(4)科室是否开展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是否与个人业绩及用血权限挂钩;

(5)查看病历:输血前评估、输血后疗效评估,输血申请单、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过程记录,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及处置等;(4.19.1.2,4.19.1.3,4.19.3.2,4.19.3.3,4.19.3.4,4.19.3.5,4.19.4.1,4.19.4.3,4.19.5.2,4.19.5.4)

二 :输血科

(1)输血知识培训情况;

(2)输血科医师受否参与临床科室会诊;

(3)定期对临床科室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临床用血质量监控)

(4)定期分析临床用血趋势;

(5)是否开展自身血储存及治疗;

(6)血液储存及预警;大量用血审批流程;紧急用血预案;

(7)输血申请单填写是否符合要求,申请医师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是否有输血指证; 采集与核对。

(8)设备、房屋布局、人员配置、技术项目是否符合要求;

(9)输血不良反应处置;(重点:shot)

(10)质量管理。(室内质控和室间质控)

(4.19.1.2,4.19.1.3,4.19.2.1,4.19.2.2,4.19.2.3,4.19.3.1,4.19.3.4,4.19.4.2,4.19.4.3,4.19.5.1,4.19.5.3,4.19.6.1,4.19.6.2)

三 医务科

1、各种人员资质及授权管理;

2、对输血科及临床科室督导检查监管记录。

3、输血管理委员会

4、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制度

追踪检查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罗马Ⅲ[1]标准,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科和长沙市第四医院消化科选取1996年至2005年间因便秘已行全结肠镜检查的病例,统计大肠炎症、大肠息肉、结肠黑变病及大肠癌等大肠疾病的病例数;其中已行1~3次结肠镜复查的便秘病例作为追踪病例,统计相关大肠疾病的病例资料。追踪中大肠息肉病例已接受了息肉切除治疗;首次结肠镜检出大肠癌、结肠憩室、结肠寄生虫病、炎症性肠病的病例被剔除。

1.2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由SPSS13.0软件完成,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研究统计了342例便秘病例的结肠镜检查结果,男性145例,女性197例。检出大肠疾病如图1所示,其中男性病例大肠息肉及大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男性与女性病例相比,结肠黑变病与大肠炎症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P<0.05与女性比较

2.2 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0岁、40~60岁及>60岁3组,三组比较,大肠炎症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组大肠息肉与大肠癌检出率高于40~60岁组,后者又高于<40岁组,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0岁组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P<0.05与<40岁组比较,#P<0.05,与40~60岁组比较

2.3 342例便秘病例中发现大肠息肉共39例,包括腺瘤性息肉26例(66.67%)、炎性息肉9例(23.07%)、增生性息肉4例(10.26%)。息肉直径大小0.2~1.5cm,其中直径<0.5cm 21例(53.85%),0.5~1.0cm 13例(33.33%),直径>1.0cm 5例(12.82%)。息肉数目自1个至10个不等,1个:28例,2个及以上:11例。

2.4 追踪分析已行1~3次结肠镜复查的148例便秘病例的相关资料,其中原有大肠息肉的便秘病例35例(发现息肉后均已行息肉电切术),原有结肠黑变病的便秘病例31例,其他82例,追踪时间半年至10年,每例复查结肠镜1~3次,按便秘病程将病例分成便秘病程<5年组与便秘病程>5年组,其中便秘病程<5年组69例,便秘病程>5年组79例。

追踪病例中共发现大肠息肉28例、大肠癌14例、结肠黑变病25例,其中便秘病程<5年组中该3种疾病分别发现8例(11.59%)、3例(4.35%)、7例(10.14%),便秘病程>5年组中发现20例(25.32%)、11例(13.92%)、18例(22.78%)。如图2所示,便秘病程<5年组与>5年组比较,大肠息肉、大肠癌、结肠黑变病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随便秘病程的延长,大肠息肉、大肠癌、结肠黑变病发生增多。

3 讨论

便秘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粪便干结且量少,排便次数减少。国内外多项流行病学调查[2]显示其发生率在慢性消化系统症状中居于首位。由于女性易发生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会阴下降、子宫后倾等[3]生理结构改变,因此便秘人群也以女性患者为多见。

本研究显示了便秘病例的首次结肠镜检查或追踪结果均表现出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等肠道疾病与便秘相关。国内一项对1189例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的调查[4]发现,息肉、大肠癌是内镜诊断的明显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1%、3.8%;黄跃[5]等的研究显示163例结肠黑变病患者中有便秘史者104例(63.8%),以上研究证实了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等肠道疾病与便秘的密切联系。

不同年龄组便秘病例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存在差异,年龄>60岁组便秘病例大肠息肉、大肠癌、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年龄<40岁组及40~60岁组(P<0.05),说明年龄>60岁的老年便秘患者易发生大肠息肉、大肠癌、结肠黑变病等肠道疾病。因此,对于年龄>60岁的老年便秘患者应高度重视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时诊治疾病。我们对检出大肠息肉的便秘病例资料总结后,发现其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居多数,直径多<1.0cm,且单个息肉多见。国内外大量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多数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癌变[6],故检出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便秘患者,也存在腺瘤癌变的高风险,应定期接受结肠镜检查。

国外Pepin等观察563例便秘患者后,发现136例有肿瘤,其中11例确诊为癌或息肉恶变[7]。另有研究发现,有便秘病史未服用泻药的结肠黑变病患者经治疗排便正常后其结肠黑变有减轻趋势[8]。本文通过对已行1~3次结肠镜复查的148例便秘病例的追踪分析,显示便秘病例结肠黑变病、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等肠道疾病的检出率随着便秘病程的延长而增加,据此我们推断便秘可能是引起结肠黑变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并可能导致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发生率增加。结肠黑变病是结肠黏膜内出现多量吞噬有脂褐素样物质的巨噬细胞,使黏膜色素沉着的病变,是一种非炎症性、良性、可逆性的病变,主要症状有便秘、腹泻、腹痛、腹胀、肛门坠胀等,因其常伴发结肠肿瘤,故日益受到重视。便秘导致结肠黑变病、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可能为:(1)便秘患者由于胃肠蠕动减慢,肠道内滞留的粪便残渣诱导上皮细胞凋亡形成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溶酶体内转化形成脂褐素或其他色素颗粒,含有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不断聚集于固有层,发展成典型的结肠黑变病改变。(2)便秘时在肠内细菌作用下,肠道内滞留的粪便残渣分解产生吲哚、硫化氢、氨等物质可引起肠黏膜细胞的异型增生,导致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的发生。另外,粪便残渣产生的多肽、氨基酸等产物也可转化为色素颗粒,导致结肠黑变病的发病。

综上所述,对便秘患者积极开展结肠镜检查并定期密切追踪随访,有利于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等肠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摘要: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342例便秘病例的初次结肠镜检查结果,并对其中148例进行结肠镜追踪检查,探索便秘和肠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总结分析342例便秘病例的结肠镜检查资料及其中已行1~3次结肠镜复查的148例病例的追踪资料。记录接受首次及追踪结肠镜检查的便秘病例的年龄、性别、镜下发现的大肠疾病;记录便秘病例中发现大肠息肉的病理类型、直径、数目。观察不同时间段结肠镜复查时大肠疾病的检出情况,分析便秘与肠道疾病的关系。结果 ①342例已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病例的常见大肠疾病为大肠炎症、大肠息肉、结肠黑变病及大肠癌。②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在60岁以上病例组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下病例组(P<0.05)。③结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中腺瘤性息肉26例(66.67%),男性便秘病例大肠息肉、大肠癌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④148例接受结肠镜追踪检查的病例中,便秘病程大于5年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检出率高于病程小于5年组(P<0.05)。结论 ①便秘病例的相关大肠疾病发病率依次为大肠息肉、大肠癌和结肠黑变病。②与60岁以下病例组相比,60岁以上病例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③与便秘病程小于5年组相比,便秘病程大于5年组大肠息肉、大肠癌及结肠黑变病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便秘,结肠镜

参考文献

[1]Dougas A,Drossman R.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2]尉秀清,陈曼湖.广州市居民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调查[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0(2):150-151.

[3]Stoker J.Anorectal and pelvic floor anatomy[J].Best Pract ResClin Gastroenterol,2009,23(3):463-475.

[4]黎庆宁,聂玉强.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118-119.

[5]黄跃,蒋义贵,林国伟,等.大肠黑变病163例临床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8,28(11):782-783.

[6]王少军,胡乃中,石海,等.结肠高危性腺瘤的临床分析及Decorin在腺瘤中的表达与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2):685-688.

[7]Pepin C,Ladabaum U.The yield of lower endoscopy in patientswith constipation:survey of a university hospital,a public countyhospital,and a veterans administration medical center[J].Gastr-ointest Endosc,2002,56(3):325-332.

追踪检查法 篇4

1、院感组共3人检查,检查时间为2天。

2、检查范围:内科病房(血液科、消化内科)、外科病房(骨科、分娩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血液净化中心、消毒供应中心、腔镜中心、导管室、口腔科、医疗废物处置中心。

二、检查方法

1、临床科室:

(1)现场抽考:每个科室抽考2人六步洗手法,验证洗手正确率;查看2名医务人员在接触不同病人时,是否洗手或手消毒,验证手卫生依从性。

(2)检查资料:医院感染、耐药菌病例登记本,院感相关知识学习培训记录,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活动记录,院感质量自查及持续改进记录,本科室各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结果登记,紫外线灯维护保养及累计时间等记录,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

(3)检查制度:包括科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等。

(4)现场检查:手卫生设施、速干手消毒剂配备及正确使用情况,科室布局流程,对高危患者有无保护性隔离措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病区监控医师、监控护士配备及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情况,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处置情况,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等预防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等。(5)现场询问:随机询问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核心制度、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本科室重点环节与高危因素,医院感染及暴发流行上报时限及程序、耐药菌防控、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医疗废物分类及处置、手卫生、消毒隔离、职业暴露防护等院感相关知识掌握情况。(6)检查现病历:查阅运行病历5份,了解医院感染调查表填写、医院感染诊断、有无漏报、病原菌送检等情况。

三、追踪实例:

追踪检查之一:

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选取医院感染病例→追查科室相关登记与上报程序记录→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是否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报告程序、时限→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指导记录→核实医院感染汇总数据准确性→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报告流程→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二: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处置:选取医院感染病例→追查科室相关登记与上报记录→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概念→医院感染暴发演练相关资料→暴发预警及处置预案→医院领导小组会议记录→医院感染管理科调查、分析、处置记录→终结报告→医院有无报告卫生主管部门→医院相应的制度和培训。追踪检查之三: 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选取MDRO病例,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是否掌握MDRO概念、报告程序→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暴发预警及处置预案→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主管部门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四: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防控:在运行病例上抽取相关病例→查病区医院感染登记报告本→询问床位医师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检查病历记录中有无相应处理措施→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查医院是否有相应的规定→查职能部门有无监管记录。追踪检查之五:

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选取Ⅰ类手术切口现病历、现场询问管床医师相关知识→了解医师有无培训,是否考核合格和授权→有无培训制度及落实情况→查看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是否规范→有无监管记录→科室对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追踪检查之六:

人员培训:查看近3年医院感染培训计划→随机抽查其中一项内容→考核培训人员→对培训相关知识是否掌握→追查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考核→相关培训资料。追踪检查之七:

环境物品清洁管理:查看科室环境、物品等→询问清洁人员相关知识→了解是否掌握清洁程序、消毒剂使用、浓度配置等→追查科室相关措施的落实→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追踪检查之八: SSI预防与控制:随机选取正在手术的病例,询问主刀医师和手术室护士SSI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及岗位职责的掌握及落实情况→了解医院有无培训,是否有培训效果考核→查看科室培训记录→追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查看医院职能部门的督查记录。

追踪检查之九: 医用耗材、消毒隔离产品管理:随机抽取手术室或导管室等使用中医用耗材、消毒隔离产品→查物资设备部门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登记、索证、质量检验、贮存、发放等管理情况→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记录、质量验证→物资设备部门对医院感染管理科监督检查问题的整改资料→使用科室保管、使用、无害化处置情况。

追踪检查之十:

职业暴露防护:现场查看CSSD、口腔科、感染性疾病科→医护人员操作时防护用品使用情况→考核相关人员对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知识是否掌握→追查医院有无相应的制度和培训考核→相关培训资料→有无监管记录。

追踪检查之十一:

外来器械管理:随机抽取外来手术器械一包,从物资设备部门、手术室、CSSD登记→在CSSD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全过程→抽考护理人员相关制度的知晓率→CSSD执行情况。追踪检查之十二:

呼吸机等重点部位管理:随机选取使用呼吸机病人、留置导尿管、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多重耐药菌感染等的病历:检查是否符合插管指针→询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等防控知识→防控措施的落实→职能部门对ICU的监管记录等。

追踪检查之十三:

上一篇:学好高中函数下一篇:社会功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