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质量监控

2024-10-03

多元化质量监控(共12篇)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2014]19 号) 要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5]6 号) 指出, 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和保障制度,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提高质量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健全质量评价制度,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办法, 强化对医学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和监督, 这些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实现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是医学高专建设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一直以来, 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强化行业指导, 充分发挥附属医院作用, 积极推行校院合作, 走内涵发展道路, 对教学管理各环节都建立了明晰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构建了以课堂教学督导为主, 与毕业生跟踪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督导与监控的模式, 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主任的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负责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审定、重大教学事项的审议, 把好人才培养工作的第一关。各系 (部、院) 设有相应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 并分别聘请医院、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委员, 负责本专业教学工作各项标准的执行监控和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成立校级教学督导委员会, 委员由学校教学主管领导、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 制订了《南阳医专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 建立了以评教、评学为目的的教学督导制度, 指导学校教学督导工作, 明确了教学有关职能部门及各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监控的工作内容, 解决了教学督导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教学单位成立了系 (部、院) 教学督导分委会, 开展教师常规教学检查、课堂听评、教学培训等工作, 督促教师提高教学技能, 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

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成立了校级督导组, 聘请二十余名责任心强、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离退休人员任督导员, 分为中医药组、西医临床护技组、公共课组和实验实训组, 专门负责听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检查课堂教学文件、组织课堂学生评教和期末教案评比等工作, 对教师教风、学生学风和教学运行情况进行监控, 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 多元化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学校建立了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室、教务处、系 (部、院) 、教研室、教师和学生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立体交叉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督导。

2.1 常规评价

通过督导组成员的日常督导, 各级领导干部听课, 同行互听互评, 每学期教学工作检查及评教、评学等措施, 监控课堂教学工作。领导、专家、同行侧重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评价, 学生侧重于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讲课效果方面的评价, 学校、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管理干部坚持听课和考试巡视制度, 进一步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

(1) 实行课堂教学督导制度。督导人员坚持随机听课, 每学期对每位任课教师听课不少于一次, 必要时可连听连评, 根据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测评, 同时在课堂上检查教师随堂所携带的课表、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教具及学生形成性成绩评价表等教学文件, 并组织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每周通过听评周报反馈督导组听评意见及学生满意度测评结果, 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提升教学质量。

(2) 实行期末学生网上评教制度。在每学期第十四至十六周集中组织全校学生对所有任课教师开展网上评教活动, 学生用学号和密码登录学生网上评教系统, 采用匿名打分的形式对班级任课教师进行评价, 任课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查询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分数、意见和要求, 各系 (部、院) 负责人可以查询系 (部、院) 教师的评价结果, 及时掌握评教结果和学生意见, 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改进不足、完善教学。

(3) 坚持听课制度。学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教师随机深入班级听课, 除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外, 还要开展教师评学活动,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效果等进行督导。通过听评, 使管理者能掌握学校教学状况、教风和学风的第一手资料, 强化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意识, 督教促学。教师间互听互评, 交流教学经验, 以指导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断进步, 不断加强教风、学风建设。

(4) 建立学生信息员周报制度。在每个班级确定一名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员, 学生信息员每天填写教学日志, 包括每日授课、实验、实习、实训情况等, 每周将教学有关情况及时反馈到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部门。对于存在的问题, 教务处提出处理意见, 有关单位负责落实。

(5) 实行学校督察制度。学校督察科不定期地督察教师授课、学生学习、考试考核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 确保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的提高与运行效果。

2.2 教学信息收集、反馈及调控

(1) 健全以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室、教务处为主的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系统, 收集校系 (部、院) 两级督导、学生信息员、师生座谈会、教师课程总结、试卷分析、学生技能测试、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用人单位评价等多方面的教学质量信息, 尤其是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生质量的意见和建议等。

(2) 完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调控制度。定期由高等医学教育研究室、教务处负责发布教学状态及质量测评结果, 做到信息及时到位, 问题、责任到人, 并限期整改。对于通过教学检查、质量评估或其他渠道获取的教学信息, 通过谈话交流、教学例会、教学督导周通报、教学简报、校内媒体等方式快速发布给有关教学单位和部门, 及时解决、调控和纠偏, 保证教学工作稳定有序。

(3) 建立毕业生素质跟踪调研制度。建立了就业 (用人) 单位、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 (部、院) 每年均派人进行社会人才需求调研和对学校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及时反馈社会的人才需求信息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要求, 为学校进行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修订及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使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对接。

2.3 课堂教学水平综合评价

(1) 学校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年度教学评估制度。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深入教学一线, 对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系统检查, 实地了解教学过程, 掌握各种教学信息;对各教学单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 (训) 室建设及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并针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下大气力进行系统深入整改,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 建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 按照学校《教学督导工作实施办法》和《超工作量津贴实施方案》, 每学年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综合评价。每学期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综合得分=督导测评得分×25%+系 (部、院) 测评得分×10%+教案评比测评得分×15%+课堂学生评教测评得分×15%+期末学生网上评教测评得分×35%, 每学年两学期综合测评得分的平均分为学年总评得分。按照学年得分高低, 分别评出30%、40%、30%比例的优秀教师、良好教师、一般教师, 并进行奖励。连续两学期被评为该专业组最后1 名的教师, 不享受奖励, 并停课一学期, 每天到所在系部签到, 跟班听课, 限期提高, 不发补贴。该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省市拔尖人才及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主讲教师评选、学科带头人选拔、名医名师选拔、晋职、晋级、聘任的重要依据。

3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效果

连续几年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贯彻了全员质量管理原则, 围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个目标, 形成“人人都是质量监控中的一部分, 也是被监控对象”的意识, 使广大教职工的教学质量意识得到加强, 主动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 充分发挥专职督导作用, 按照“重在指导、旨在提高”的原则, 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 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创业能力等做出翔实的评价, 突出“以人为本”的督导理念, 充分体现“督是关心, 导是帮助”的和谐督导精神, 注重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使教师明确自己的不足, 找准目标, 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改进教学方法。同时通过评价标准的导向作用, 促使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深入开展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加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社会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显示, 用人单位反映很好, 绝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行业的骨干力量。

实践证明, 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 逐步建立了领导重视、师生信任、职责明确、促进教学的科学、有序、高效的多元课堂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采用多级听课和多种评教方式, 积极开展常规教学质量评估, 实现了管理和培养模式的优化整合和良性互动, 收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的效果, 并将督导结果与教师的发展直接联系, 各种奖励向教学一线教师倾斜, 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无论在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都有了全面稳步的提高, 发挥了监督、导向、激励、教育等作用, 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摘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 健全教学质量多元化监控机制, 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有效提升医学高专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医学高专,课堂教学,多元化质量监控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2

2.1科学设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评判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一方面要从学生的实践效果上入手;另一方面要对实施的实践教学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双管齐下,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作用。所有与学生实践有过接触的企业技师、管理者、实践指导教师、学生本身都可以作为评价学生实践效果好坏的评价主体。评价体系主要体现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并不定期统计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评价指标,以期达到学生实践效果的最优体现。同时学生、管理者、企业技师、实践指导教师同样可以作为实践教学指导者的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侧重于实践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及时效性、实践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实习实践标准的可行性、学生的职业素养落实等,以确保校外实践教学质量的整体方向不偏离。

2.2多元发展性评价手段的合理应用

由于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职业态度、动手实践能力、专业技能、交流合作能力等使命,企业、行业专家在评价实践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应突破常规、静态的评价方式,依企业所需、课程所需,走向动态化评价,要将过程性评价贯穿实践教学的始终。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实时监控企业实习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情况,与学校建立稳定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践教学体系,达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交流。评价结果生成后,重要的是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最终形成“评价—分析—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机制,达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效果。

2.3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多元化教学模式 打造高质量课堂 篇3

关键词:多元化;问题;教学方法

历史学科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肩负着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的重任;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公民人文素养的重任;肩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过于看重历史考试成绩,使得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喜欢看历史剧,但不喜欢学历史教材的现象。所以,历史课程的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使学生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找到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历史课还是其他课程,要想真正实现高效的历史课程,首先就要弄清楚我们现在的课堂存在哪些问题,唯有找到病根,方能对症下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如今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师一上课就是检查一下上节课布置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授这节课的内容,学生只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上述的这些问题得到了缓解,但还是有部分地区、部分教师保持着这种教学模式。但需要说明的是,新课改的进行,在旧问题有所改进的同时,新的问题也产生了。部分教师盲目地遵从课改理念,使得课堂由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或是满堂翻,看似将课堂主权还给了学生,实际上掌握的还是教师。这些都是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意识到这些问题之后,就要对症下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并切实落实到课堂当中,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走进历史学习当中;另一方面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课堂形式,优化课堂结构,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1.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但对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来说,问题意识较差,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探究历史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学习《“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时,考虑到这部分内容经常被搬进大荧幕,在授课的时候,首先,我让学生思考了以下问题:(1)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2)“文化大革命”爆发期间广大干部都得到了哪些迫害?(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说明)(3)“文化大革命”让我们提供了哪些教训?等等,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自己观看的一些影视剧去解决上述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本节课的学习当中,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盲目性,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进而,为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分析能力

案例分析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而且,案例分析题也是初中历史考试中所占分值较大的一类试题,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并没有真正发挥案例的价值,只是在大量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分数。所以,教师要转变观念,将案例引入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时,由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记住“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武则天统治的作用。并能够正确认识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上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以下材料进行了分析:

材料一: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材料二: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引导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使学生在正确的理解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使学生能够对唐太宗做出正确的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3.凭借多媒体技术,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应积极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要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开展历史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计算机作为现代技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在形象化的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进而,为实现高效的历史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下,我向学生播放了《七子之歌》,之后又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时各地人们的激动场面。因为,对于这群“90后”和“00后”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经历过,所以,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和自己无关。因此,让学生观看视频,就是想让学生在当时的氛围中感受港澳回归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既提高活跃了课堂氛围,又加深了學生的记忆。

三、多元化评价模式,营造和谐氛围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拉近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但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也不相同,学生之间的各种差异也就决定了教师的评价模式不应该是统一化的,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方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至少要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优等生,这部分学生容易骄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缺点,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展空间,使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因教师的肯定而翘尾巴。第二层是中等生,他们是每个班级的中流砥柱,但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一部分群体,所以,教师的评价原则就是兼顾每个学生,使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使他们向优等生的行列前进。第三层是学困生,这是教师最头痛的一部分学生,教师主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使学生在评价中正确认识自己。因此,教师要完善评价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使历史课堂实现高效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新课程:上,2012(01).

[2]石振宇.如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初中历史教学[J].学周刊,2011(21).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4

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

1. 评估标准同质化。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采用的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在评估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在评估实践中不断根据各类反馈信息不断予以修正。例如, 考虑不同类型高校的特点, 对相关指标作了补充说明, 以体现其区别。然而, 在实际评估过程中往往把办学条件作为教学水平评估的突出指标, 办学条件已成为十分重要的指挥“杠杆”, 评价标准仍然缺乏对各高等学校个性化特色的足够肯定与评价, 评价标准有同质化倾向。在全国700多所本科院校中, 不管是“985”、“211工程”院校高校还是一般高校, 不管是研究型高校还是教学型高校, 评价活动使用的基本上是同一套指标。其实, 即使一所历史悠久的高校被评为“良好”, 而一所新办高校被评为“优秀”, 社会一定仍然会认为后者不如前者。原因是这些历史悠久的高校的优势不是能够为社会培养所有类型的高级人才, 而是在某些领域培养了其他高等学校培养不出的专门人才。也就是说, 一所高等学校在基本办学条件达到要求的情况下, 学校的优劣决定于它的办学特色。如果长此以往地按照同一的标准评价所有高等学校, 既容易造成高校办学趋同化, 也难以为社会培养出个性化专门人才。这是有悖于本科教学评估的初衷的。因此, 本科教学评估应该强调基本办学条件和质量达标的定量评价与办学特色质性评价相结合, 真正达到“以评促建”的目的。

2. 评建过程功利化。

如今高校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 评估结论事关学校发展, 造成高校压力过大, 这难免使评建工作出现功利性倾向, 从而导致部分高校盲目攀比、形式主义、违规公关或弄虚作假等现象的产生, 从而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评估的初衷。当然, 在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初期, 有些高校教学档案、规章制度等文本不符合要求, 在评建过程中采取整改措施, 建立和完善教学档案和规章制度, 对今后教学建设的规范和内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 一所高等学校在接受评估之前就违背规定, 在有关统计数据或原始教学资料方面进行“技术处理”, 则显然是错误的。高校教学档案、规章制度等文本是基本办学条件的重要要素, 通过评估发现这些基本办学条件尚未达标并不可怕。只要通过整改后达到了要求, 而且其他基本办学条件和质量已经达标, 这所高等学校仍然是合格的。

二、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

构建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既可以保证国家对高等学校的宏观管理, 使高等教育不偏离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引导高等学校按照高等教育的内在规律办学;也可以保证国家和各地区高等学校合理布局、整合资源, 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制定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既可以保证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 又可以使精英人才脱颖而出。因此,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1. 评估理念的先进性。

制定多元化质量标准、完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要体现评估理念的先进性。首先, 国家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目前, 国家已经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及其质量, 但是, 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在不少高校还依然存在, 导致高校忽视本科教学工作。国外高校一直认为,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从本科生开始。大学生到了研究生层次后, 由于专门性很强, 如果在本科阶段没有培养一定的创新能力, 一般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 往往跟在导师后面, 按照导师的思路进行所谓科学研究。这一现象已经在许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表现出来了。本科生没有思想包袱, 他们从中学毕业都怀揣梦想来到大学殿堂, 常常能从某个独特角度提出问题, 为教师、同学带来新的启发。许多对文化和科学有贡献的人, 都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表现出超凡的创新能力, 因此, 高等学校应该普遍重视本科教学。第二, 要树立发展的质量观。国家和高等学校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质量, 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质量问题。1998年巴黎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曾明确提出, 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 应避免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1]因此, 要充分认识教育质量多元化这一自然属性,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办学目标的高校, 在师资队伍、图书设备、课程教学、管理体制上代之以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2. 办学特色的鲜明性。

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要求高等学校都能办出自身的特色, 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要。同时, 高等学校办出自身特色, 是提高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效益的要求, 更是学校的生存、发展之路。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波伊尔所说:“一所高质量的大学必定有一个明确的而且是生机勃勃的办学目标, 它不可能是满足所有人所有要求的大杂烩, 它需要在众多的要求下做出选择并确定哪些是应该考虑的重点。”[2]就人才培养来说, 其特色主要反映在规格的差异方面, 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培养途径的不同配置, 就构成不同质量规格的人才的培养模式。特色就是创新, 特色就是质量, 质量就是水平, 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 注重特色是教育质量观创新的重要内容。只有各个高校培养的人才都拥有自己的特色, 才能使不同高校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各具个性, 并在个性化的活动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世界。

3. 诊断反馈功能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首先要建立评估诊断系统, 体现评估的诊断功能。教育教学质量保障, 涉及教育、教学、服务等各个系统, 包括办学方向、师资情况、管理制度、教学内容、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以及学生的发展与变化等。评估与诊断就是要对这些方面信息处理完毕后对结果做出分析, 这是进行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学校认清自我、改进不足, 促进高校各部门之间围绕学校的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确立或提高学校的地位和层次, 在竞争中获得一定优势, 使评估与诊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在精英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后, 则应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质量观。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 并建立多元化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 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之间, 就实现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 相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也发生了变化。美国的高等教育深受实用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强烈影响, 把不断满足广泛的、多样性的社会需求作为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 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这不仅加快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 而且使大众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高等教育质量观是随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而变化发展的, 不同时期确立的质量标准应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不是背离和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下高校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高教质量保障体系应由高校自我保障、政府监控、社会保障三方面组成。为此应当建立起由学校、政府、社会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学校作为内部保障的唯一主体, 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负责, 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者、教师、学生三方面保障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根据学校自身实际, 全面建立起校内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自我评价的崭新机制。要关注学生成绩评价, 关注课程与学科专业评价、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 密切教学过程监控, 加大教师工作考核力度。同时要定期听取社会对学校教学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意见, 建立起毕业生社会评价信息库。政府保障的主要任务是, 制定高教质量体系保障的有关法规和政策, 建立作为评价依据的各类教育质量标准, 间接组织高等学校的评价活动, 进行质量保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 并逐步形成制度。就社会保障而言, 应大力推进非政府性的独立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的成长, 积极发展社会学术团体、专业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教育评估, 通过立法对之进行引导和规范, 促进社会评价的健康发展。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自2003年实施以来, 对于高等院校建立、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评估结果来看, 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也存在一个无法忽视的矛盾。2003年到2005年参加评估的171所本科院校, 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的院校数分别为93、66、12和0, 优秀和良好的比例高达93%;2006年参加评估的133所本科院校, 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的院校数分别为100、24、9和0, 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同样高达93%[4]。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特别是在高校招生规模大幅扩张而办学资源却没有同比增加的情况下, 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势必受到一定冲击。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 教育部才通过深入开展教学评估来保障高校的教学质量。然而评估结果却削弱了这一逻辑前提。为此, 笔者建议, 一是将基本办学条件和质量“水平性”评估调整为“认定性”评估。即将评“优”改为评“过”, 将结论分为“通过”与“不通过”或“达到”与“未达到”两种, 这样有利于减轻压力、平衡心态, 引导学校尊重教育教学规律, 避免急功近利、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分类办学特色评估仍然采用“水平性”评估, 结论仍然是“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结论, 这里关键是制定同类高校甚至同一地区同类高校的办学特色评估指标体系。这样, 高校就能够清楚自己在本领域、本地区的地位。对于那些“通过”或“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和质量的高校, 如果在分类办学特色评估中获得“合格”与“不合格”, 就说明这一高校有存在的危机, 弄不好就会被淘汰出局。三是定期公布高校教学状态数据。我国高校每年都要填写《基层报表》, 其中许多数据可向社会定期公布, 并在评估中充分利用。四是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应以学校和院 (系) 的教学工作、教师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为主要内容。校、院两级教学工作监控包含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各项教学基本建设 (专业、课程、实验室、教材、师资队伍建设等) 情况以及管理制度与文件的制定、执行情况;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风情况和教师学术水平等;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主要包括能力、素质和学风状况等。

本科教学质量是大学发展的原发动力, 是大学效益的核心资源, 是大学规模的底线保证。高等教育最终完成的是对一个人的社会定型、能力定型、职业定型和人格定型的终极任务。科学的教学质量理念是高等教育管理和发展的根本观念和永恒追求, 讲究教学质量、注重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制定多元化教学质量标准, 完善高等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 则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最重要的保障。

摘要:针对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不足之处, 提出构建多元化质量标准的基本思路, 指出要以多元化质量标准为基础, 不断完善评估指标体系, 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建立。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评估,多元化

参考文献

[1]世界高等教育会议.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Z].1998.

[2][美]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复旦大学高教所, 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8:296.

[3]胡萍.我国高校教学评估二十年发展历程回顾[J].高等教育研究, 2008, 31 (1) :40-43.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5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改革指导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2]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多元评价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评价多元化问题引起笔者的思考。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多元化的基本理念

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就是对班级管理质量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具有反馈功能、调节功能、激励功能、反思功能、导向功能以及研究功能。评价多元化即从多元视角来对班级管理质量作出价值判断,基本理念如下: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指出人的智力至少含有8项或更多,如语言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肢体一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3]加德纳强调人的智力多元性,因此在评价人的某些能力时,单一的方式是达不到预期的评价效果的,评价的方法应该多元化。同时该理论也强调激励个体多元智力的发挥,评价应该是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等多方主体参与的一个过程。该理论体现了多元化的评价观,为评价者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提供了可能性。

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对其质量进行评价上我们也借鉴了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的相关理念。例如:美国学前教育学者丽莲・凯茨在《早期教育方案质量的多维视角》一文中提出了评价学前教育方案质量的五种视角:由上至下视角(管理者)、由下至上视角(儿童)、由外至内视角(家庭)、内部视角(教职工)、外部视角(社会)。[4]这与我国教育部颁布的《纲要》中强调的“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5]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重要性。另外,《纲要》中也指出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尽管上述评价理念主要针对的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或幼儿(学生)的发展,但其理念体现的多元评价观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从多元化视角看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评价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全过程,是一种持续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促进教师或幼儿园的发展,是以幼儿身心发展和幼儿园发展为导向的;评价的多元化强调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多元化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主体是幼儿园办园(包括班级管理)质量评价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素。但从以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评价来看,更多的是管理者或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评价结果。评价主体多元化强调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社会、教师、幼儿、家长均是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这也成为当今一种主导的评价模式,尤其是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成为重要的评价主体。

1.幼儿

美国学前教育学者丽莲。凯茨指出通过自下而上的视角即幼儿的日常经验评价教育质量具有潜在的价值。幼儿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最直接感受者和受益者。因此,幼儿有评价的权利,这也具有实际意义。在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幼儿的日常经验,参考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而评价班级管理的.质量,在制订班级管理目标时考虑幼儿的自身的需要和兴趣,在实际的日常情境中评价增加了评价的真实性,这也适应了当今发展性评价的改革趋势。

2.教师

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实践者,理应成为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最重要的评价主体。教师应该加强自我评价与反思,运用专业知识审视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增加主体间的沟通和协商,这样既为教师的更好地组织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照标准,真正实现“以评促进”的功能,也是幼儿教师实现自身潜能和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3.家长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工作势在必行。家长作为评价主体,主要是通过对班级管理本身和实施中的某些内容和状况的了解,进而对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作出评判。幼儿园应该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评价,如通过“家长志愿者”、“家长助教”、亲子活动、家园联系栏等方式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的相关工作,为家长参与评价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班级管理质量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诊断班级管理的水平高低,而在于长善救失,促进发展。因此我们应该践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即多角度、多方面地发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实现评价内容多元化,班级管理质量评价的内容应该涵盖班级生活管理和教育管理的全部内容,既要重视班级常规管理的质量,也注重保证教育活动良好开展的管理质量,这样才能作出积极的反馈。评价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

1.班级常规管理方面:包括人园、晨检、盟洗、午餐、午睡、离园管理等。

2.班级环境管理方面:包括环境创设、卫生管理等。

3.班级教育活动管理:包括课堂管理、游戏活动、户外活动管理等。

4.班级安全管理方面:包括人园离园安全、区域活动安全、突发事件处理等。

5.家园合作管理方面:包括家园合作管理、社区教育资源管理等。

(三)评价方法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往往注重结果或目标的达成情况,重视客观地量化评价方法。《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由此看出幼儿园的评价方法向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总结性评价占主导的方法,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的方法上应该重视动态的过程,主张通过问卷调查、督导检查、考试、课堂行为、档案、日志、访谈等方法进行评价,也就是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

1.制订评价标准。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专家评判等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修改,制定一套涵盖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实施方法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幼儿园管理者、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班级环境管理、班级安全管理、班级家园合作管理等方面的评价提供量化的参照标准,进而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

2.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标准虽然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但仍有不足,比如班级教育活动管理的内容是难以完全量化的,应该借助观察、访谈和实物等质性的方法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弥补量化评价的缺陷。

3.过程和结果评价相结合。注重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多元主体下多次观察班级管理的过程,这样更好地发现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起到有效地反馈作用,不以一次结果作为评价的最终结果。

三、结语

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的视角是多元的,多元评价理念倡导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符合当前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增强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同时对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具有导向作用,能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更好地发展。

总之,评价质量已成为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中心问题,尤其要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质量这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当然,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多元化评价问题还处在起步阶段,评价系统应该包括广泛的工具用来支持质量的提高。那么,未来的研究应当建立完善的多元的评价体系,这也是是我们进一步需要深人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l]秦燕。关于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与分析[J].学前教育,(3):6.

[2][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cardner H.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 :Basic Books,1983.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10-03

家庭作业既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也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家庭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笔者发现平时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完成的情况和质量不容乐观。为了提高家庭作业的有效性,笔者开展了专题的研究与实践。

一、开展专题调查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作业的方方面面,笔者于2013年11月对所任 三年级一个班级全体46名学生进行了“完成数学家庭作业情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1.喜欢做作业的占63%。

2.回家后马上写作业占86%。

3.家庭作业独立完成情况:先自己写,遇到不懂的题目再问家长的占74.4%。

4.家庭作业自觉完成情况:自觉写,回家后首先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占51.2%,需要家长提醒甚至监督才做作业占37.2%。

5.先自己读题,后做题占60.5%。

(二)家长对孩子的监督情况:

1.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占46.5%,经常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占27.9%,偶尔督促孩子完成作业的占25.6%。

2.孩子做家庭作业遇到困难时有家长辅导占90.7%。

3.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每天有家长检查签字的占53.5%,经常有家长检查签字的占39.5%。

4.当孩子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时家长的态度是辅导、督促其完成占69.8%。

5.能给孩子提供安静做作业的环境占95.3%。

6.经常询问作业完成情况占81.4%。

7.向老师询问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要求:经常占9.3%,偶尔占62.8%。

8.限制孩子看电视或规定孩子完成作业后才能看电视占74.4%。

9.检查孩子的作业看到写错的地方就叫孩子改正,看到字写得不好就叫孩子重写占95.3%。

10.通过平时的作业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占65.1%。

11.发现孩子作业书写潦草督促孩子重写,把字写好占83.7%。

12.最关心孩子的作业习惯65.1%;最关心孩子学习成绩占34.8%。

(三)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喜欢写家庭作业并能独立完成。大部分学生有先读题再写作业的良好习惯。家长经常检查、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并关注孩子的书写情况及作业习惯。但是,经常向老师询问孩子做家庭作业情况以及家庭作业的要求家长占的比例比较小。

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力量,提高学生课外作业的质量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笔者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主要通过巧用多元化评价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书面作业质量,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书面作业质量的实践与研究

(一)争星卡——点燃激情的敲门砖

要提高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质量,首先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有主动写好作业的强烈愿望。其次是让家长知道作业的要求以及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需要养成的学习习惯。最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为此,笔者用一张A4纸平均分成4份设计了争星卡,争星卡分为正反两面,正面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详细要求,反面是家长的评分说明和留言。家长留言可以是对孩子完成作业的评语,可以是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期望,也可以是家长和老师的交流等。一张小小的争星卡,却是联系学生、家长、老师的纽带,三方无限沟通的平台。

(卡片正面)

(卡片反面)

备注:1.读题:态度认真,语音清晰填A;基本能把题目读完填B。不读题填C。

2.解题:能通过画图、说数量关系解释题目的意思或讲清楚题目的意思填A;基本能解释题目的意思填B;不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填C。

3.检查情况:写得全对或能检查出错误并订正(要在表中注明检查出几处错误并订正)填A;检查了但是没有检查出错误填B;没有检查填C。

4.书写情况:字体端正、作业整洁、无涂改填A;书写认真,有少部分涂改填B;字体潦草、涂改较多、作业不整洁C。

5.独立完成情况:能独立完成作业填A;先独立完成,遇到不懂的问家长填B;只有家长辅导才能完成填C。

家长留言: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候作业会有一定的书写格式要求或解题方法的重点训练,因此,笔者也会根据教学情况对反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如:

(卡片反面)

老师留言:

同学们,解题的时候请用:已知 ,求 用除法计算。这样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想法。相信你清楚的讲解一定能得到家长的表扬,同学们加油!

例如:20个苹果,每4个放一盘,能放几盘?

解题:已知总数是20个,每盘的数量是4个,求有几盘。实际上就是要平均分,所以用除法计算。

家长留言:

每天学生完成作业后,家长根据“争星卡”正面逐项检查并打等级。第二天,老师根据批改作业的情况结合家长的评分情况在争星卡上打等级。“争星卡”搭建起了学生、家长、老师相互沟通的桥梁,让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但是,要想让争星卡发挥作用,关键的主角是学生。充分点燃学生的“激情”,“争星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笔者制订了争星榜的评比方法:

1.每周评比一次星级作业。五星级奖励100分,四星级奖励90分,三星级奖励80分。

2.每月总评一次。把四个星期的积分进行累加,满320分以上荣登争星榜。

将争星榜张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让每一颗星星闪闪发光,让榜样的力量不断激励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让争星卡成为点燃激情的敲门砖。

“争星卡”评比的实施,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家长的赞扬。有的家长感叹:“有了争星卡,明确了作业的要求,在家里能清楚地知道该如何检查、辅导孩子完成作业了。”有的家长高兴地说:“孩子很紧张,一到检查作业时特别小心,生怕不得星。”还有的家长说:“孩子很在乎争星卡,特别珍惜这份荣誉。”……同时,在家长留言处,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鼓励的话语、表扬的欣喜、殷切的期盼……

(二)多元化评价——让激情重新燃烧

完成数学作业情况争星卡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家长也能从争星卡背面的提示明白孩子写作业的要求以及指导的方向,反响很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积极性减退了,有时会不交争星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家长不在家或者工作比较忙而没有帮学生填争星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进行了反思,原来是一个月评一次争星榜,学生期待的奖励等待的时间太长,因而会产生倦怠的心理,导致积极性减退。因此完善评价机制,再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质量有效方法。

1.星级作业由原来一个月评一次改为一个星期评一次,并且每周都要进行总结。学生总是互相影响的,利用班级榜样或范例的力量来赢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端正作业态度,让鼓励、表扬、榜样不断给予学生正能量。

2.评比星级家长,评上星级作业的学生家长评上星级家长,让家长和孩子一起为登上星级榜而努力。

3.多次评价法。在评价学生作业的问题上,以往是经过老师审阅和批改,然后给予一次性的成绩。因此,实践中常常出现教师批改作业时一丝不苟地结合实际情况用心撰写评语,但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去思考和改正,以至出现错误的地方下次还会错,形成屡做屡错的“恶性循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采用多次评价的做法,给学生改正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先给出评价,做错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订正,给予改分的机会,完成得好的重新获得星级。这样就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争星,保护争星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

4.小组互助。对学生来说,做作业不仅仅是完成学习任务,更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家长工作忙而无法辅导作业,导致不能正常交“完成家庭作业争星卡”,久而久之就对星级作业评比失去了信心,影响家庭作业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采取小组互助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争星。首先在班里成立4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选一名责任心强、愿意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当组长。组长负责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同时组长还可以发动组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了激励小组长真正起到“领导”的作用,笔者还设计了星级学习小组长、星级学习小组的评比,让整个小组在评比中不断成长、成熟。小组互助是一个相互交流、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能有效提高家庭作业质量。

(三)智慧袋——让激情留有“空白”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知识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会遇到难题,加上家长没有办法辅导,很容易造成学生畏惧的情绪而对家庭作业“望而却步”。为此,笔者在班上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同意了老师的提议:在教室里放有一个袋子,当同学们遇到难题时,可以写纸条提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征集班内同学解答,如果同学解答不了,由老师解答。学生还给这个袋子起了个动听的名字:智慧袋。

“智慧袋”刚刚出炉的第二天早上,就出现了“问题字条”,班上的同学都抢着来解答,整个教室因为激烈的讨论而沸腾。可想而知,这样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此时,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对敢于提出问题和积极解答问题的同学,老师都给予了高度的赞扬。接下来又陆陆续续出现了“问题字条”。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在班上征集学生解答;对个别问题,征集“自愿者”课后“一对一”辅导、讲解。心理学认为:人们在面对不完美或缺陷时,即有“空白”刺激物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美的倾向,从而引发进取、追求的内驱力,并积极主动地填补和完善“空白”。“问题字条”是学生敢于质疑,而积极解答的“自愿者”是挑战困难的领头羊,两者的相互交错中,提升了家庭作业的质量。“智慧袋”让学生留有“空白”,留住激情,迸发无限潜能。

通过巧用多元化评价提高小学数学家庭书面作业质量的研究过程发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评价制度激发学生的热情,运用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争星卡”在中年段很有效,在学生和家长中呼声也高,但是对高年段的学生吸引力不强;多次评价法、小组互助、智慧袋则中高年段都适用,特别是“智慧袋”对高年段的学生来说更能挖掘他们的潜能,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推行多种评价方法并行,认真考虑学生每一个阶段的情况、需求、兴趣点调整、完善评价的方法,特别是更加科学合理地设计“智慧袋”的评价方式使之呈阶梯式上升,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智慧袋”这一平台展示自己,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提高家庭书面作业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多元化探究 篇7

自2002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院校多样化的分层分类发展,使得教学质量的提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教育兴国、教育立国和教育强国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下中国的战略诉求。

教育部实施的高等教育评价以“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为评估方针,旨在促进社会与政府的监督、高校的自我评价与改建,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与质量。

目前,第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已经结束,高等教育发展走入转型并开始向大众化阶段深化时期,如何在数量扩张中保持和提高质量,如何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制度和原则,既适应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构建的需要,又符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和院校发展多样化的现实,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实施成败的重大前沿攻关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核心所在。

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质量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2003年,教育部启动五年一轮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它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历史时期,教育部为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宏观调控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自实施以来,评估工作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在政府层面,评估工作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宏观管理方式、手段等方面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高等院校层面,评估工作在促进高校转变教育思想,加强教学工作,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微观的教学活动层面,评估工作不断强化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基本使命,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教学或教学服务,从根本上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但是,任何评估都是在有限理性的限制下进行的。就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的实施过程而言,出现了以下问题。

首先是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开展的基准,是评价工作科学化的基本体现。其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一,评价指标体系“大一统”,分类指导的思想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第二,过多地关注资源的投入,忽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第三,部分指标内涵重叠、模糊、不清晰。其次是对评估的组织与实施的批评。第一,行政色彩太浓,对高校干预过度;第二,部分高校诚信缺失,在迎评中造假,谎报成绩,助长形式主义作风;第三,评估成本过高,浪费资源,给高校德育工作产生负面的影响。最后,在评价的结果上,评价结论区分度不高,与现实不符。另外,盲目对待评估结果并导致评估工作异化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评估结束后的整改阶段往往流于形式,评估中提出的意见难以被真正采纳、落实,评估工作中缺少必要的、科学的监督环节。

二、造成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困境的成因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中有的是观念和认识层面的,也有的是机制和操作层面的。实事求是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是进一步做好教学评估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究其原因,其一,评价标准同一,在导向上产生歧义;其二,部分高校或地方心理压力过大,心态失衡;其三,进校考察形式复杂,考虑学校特点和专家自主性不够;其四,关键性指标难以测量,某种程度上迫使多元化的高校办学“趋同”;其五,“优秀率”居高不下,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不相吻合;最后,主体缺位,学生在质量评价活动中消极被动,缺乏必要的参与。

三、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议

鉴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和社会群体的关系发生的变化、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复杂化,由单一的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向多元的全面质量保障体系转移,构筑以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全面系统评价为基础的长效性制度保障体系,既是高等教育的诸多功能和高等学校三大职能使然,又是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还是学生质量获得根本保证的必由之路。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纵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模式的改革,虽然起点不同,但都朝着一个大致的方向迈进:国家权力、市场与院校自治三种力量相互牵制、相互补充,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发挥均衡的作用;政府、高校和社会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分工协作,学校自主管理,政府宏观调控,社会参与监督,共同承担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职责,我们可以称之为多元平衡型模式。多元平衡型模式能有效地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需求与价值冲突,并在国家权力、市场逻辑与院校自治之间达到平衡,是一种理想形态的质量评价模式。

首先,高等教育及其质量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政府在质量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然而,在“大市场、小而能政府”的经济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可以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引进市场竞争和责任机制。一方面政府迫使高校走出象牙塔,面向市场,减少了自身的财政责任,另一方面政府减少直接干预,其管理行为主要停留在宏观调控的层面上,用以保证国家的高等教育基本利益并预防市场失灵的出现。也就是说,政府从传统的高等教育提供者转型为监督者,从单纯的管理者转型为公益服务者,实现从最初的直接“做评价”转变为间接“管评价”。

其次,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实践看,高校的自我评价和改进已经成为高校内在的一种迫切的自我需要。那么,高校应该如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及对行政部门的依赖性,履行“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权力,进行教育质量的自我评价和保障呢?借鉴国内外的经验,高等院校须强化主体意识,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质量控制的自我评价和保障体系:其一,高校管理部门的职能:运行质量监控是校内管理部门监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其二,教师评价:改变高等教育评价中教师被忽视的状态,重视他们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评价的重要作用,激励他们参与高等教育评价;其三,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热情,引导并指导学生参与评价,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权力,并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实施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

最后,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的建设中,社会的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关注点。社会通过媒体、网络和专业社会评价中介机构等渠道参与高等教育评价。专业化的评价机构运用专业化的评价理论和评价技术与方法来平衡各社会利益群体的不同评价目标取向。建立相对独立的中介机构的趋势是政府既要尊重、保护高等学校对办学自主权的需求,又要实现自身对高等学校的宏观控制的结果,这同时也是未来雇主、高校学生、家长及社会大众等多方利益团体共同关注高等教育所决定的。社会应该从对高等教育评价随意地品头论足,转变为基于社会发展需求对高等教育评价进行科学的评价和合理的诉求,即实现从“论评价”到“评评价”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转变。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由政府监控、高校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三方面组成。因此,应建立由政府、学校、社会共同组成的多元主体质量评价体系。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建立作为评价依据的各类教育质量标准,间接组织高等学校的评价活动,进行质量保障的宏观管理和协调等,并逐步形成制度。高等学校作为内部评价的唯一主体,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和自我评价负有责任。就社会评价而言,应大力推进非政府性的中介评价机构,通过立法对之进行引导和规范,促进社会评价的健康发展。

(二)评价对象多元化。大众化阶段,我国高校的层次、类型、能级、形式由单一走向多样,已是不可逆转的全球化趋势。多样化发展着的高等院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不同规格的人才。由此,各高校的具体职能、存在的价值也不尽相同。因此,高等教育评价的对象应该呈现多样化。例如,根据评价院校的不同,会产生研究型大学评价、教学科研型大学评价、教学型大学评价、新建本科院校评价、高职高专评价;根据评价领域的不同和高等学校的多元化职能,也会出现培养人才领域的教育教学评价、科学技术研究领域的教育研究评价、直接为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服务评价。根据高校所设的院系和专业的不同,会形成多种专业评价。这些评价之间存在类型和层次的区别,它们既可以完善高等教育评价系统,又可以使高等教育评价向高度专门化方向发展。

(三)评价标准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的类型和层次出现多样化,它们在满足受教育者个人、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程度的价值判断上有所不同,因此,对其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是多样的。因为评价各类院校应该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为标准,所以在评价标准的制定上,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是个人的需求。各高校各自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哪一类受教育者的需求,它涉及具体高校的各个方面要素,如:教育教学、管理运营、师资构成、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发展潜力等。二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评价主体在制定评价标准的时候,对于高校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劳动力、科学技术等的要求,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当然,多样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高等教育质量的多元化是建立在统一的基本质量标准基础之上的,即在国家规定的最低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使每个层次、每种类别的高等教育都办出自己的特色。另外,同一类型或同一层次学校在质量的评价上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能以质量标准的多样化来掩盖质量标准的统一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标准其实是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结合。

(四)评价模式多元化。在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出不同质量标准之后,对不同高等教育机构开展评价同样需要不同的评价模式。基于不同的评价目的,评价模式也不尽相同。除了运用认证、审计和评价模式外,结合多元化的培养目标,高等教育质量评价还可参考以下三种评价模式:研究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模式。

结语

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中的权重日益彰显,国家、社会和民众对高等教育质量充满期待,同时对高等教育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寄予极大的期望。这迫切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直面中国实践与现实问题,积极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指导当地高等学校评建工作、加强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中发挥作用,结合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兼顾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对象、多元的评价标准、多元的评价模式,适当吸引社会力量参加评价工作,使社会对高等教育加深了解并大力支持,构建起政府、高校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价长效机制。

摘要:自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高等院校与国家权力、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变化及高校层次、类型、能级、形式的多样化,迫切要求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模式的多元化,构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高校质量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多元化

参考文献

[1]史秋衡,吴雪.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张伟江,李亚东.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8

近年来, 随着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煤炭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以煤炭开采为主, 以建材、火工, 采煤机械, 锻造加工, 水泵制造, 保险、铁路运输等为辅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 企业内部会计主体也越来越多样化, 而这也使得其审计工作越来越复杂。影响企业经营审计工作质量的原因主要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 审计目标的明确性。审计目标作为审计行为的发展方向与预定结果, 其自身的明确性, 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如其审计目标不够明确, 出现偏差, 很容易造成其审计技术、内容以及其手段等发生偏差, 最终影响其审计工作质量。

第二, 审计之前的准备工作。审计部门在进行审计之前, 所必须要实施的一个环节就是审前准备, 该环节的工作主要包括审计人员的选派、审计资料的收集以及审计方案的编制等, 其准备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实施的质量与效率。若在审计前, 未重视该环节的工作, 没有做好其审前准备工作, 很容易影响其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与有效开展。

第三, 审计方案是否具有一定的针对性。煤炭集团公司的发展不仅涉及到煤炭开采内容, 同时还涉及到墙体建材、卫生医疗、火工、采煤机械、锻造加工、水泵制造等多个行业, 针对其所涉及到的内容, 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候, 是否对每一个行业采取了恰当的审计方案, 其审计方案的编制是否满足该行业的发展需求等。只有细致、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才会提高其审计工作的质量, 达到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 审计方法与技术自身的局限性。在当前煤炭企业审计工作中, 缺乏相应的复合型审计人才, 审计人员对其工作的态度以及关注度较低, 所采用的审计方法以及技术均比较落后和单一。同时在实际审计过程中, 还未开始应用相关的计算机审计软件, 导致其审计职能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使其审计质量较低。

第五, 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从目前我国审计部门所规定的审计范围内容来看, 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会计活动的一种综合审计。但就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实际审计工作情况来看, 其内部审计工作大多还局限在财务会计上, 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楚, 界限不够分明, 导致企业经营审计工作的质量一直得不到提高。

二、提高煤炭 (集团) 企业多元化经营审计质量的策略

(一) 加大对审计工作的监督, 充分发挥审计自身的服务作用

为了确保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审计工作时, 应从企业财务收支情况以及其经济效益等着手进行监督, 从重大经营决策等相关内容入手, 监督其内部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落实情况, 了解和掌握审计制度、目标在审计工作的实际执行情况, 对企业经营加强管理, 以点带面来进行监督, 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 基于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 结合当前审计工作的相关政策, 在企业进行相关经营决策时, 为其提出正确且科学的相关建议, 利用审计的形式来调查和了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比如企业经济问题、企业领导所关注的问题以及群众所反映的问题等。通过其调查的实际情况, 提出相关的审计建议, 从而使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可及时掌握相关资料, 对科学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此外, 还可通过财务收支或者经济效益等内容, 来明确与评价企业经营绩效以及其财务会计信息, 为分配、筹资以及投资等相关的财务决策提供相应的资料, 以此降低和预防企业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等, 最终达到其经营目标。

(二) 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内部审计人员要成为风险管理的专家, 就应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意识到, 企业经营的成功不是依赖于一成不变的公式,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 确保其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在审计工作中, 内部审计人员可通过调查和测试, 了解影响本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主要因素, 不断总结与发展创造性思维模式, 帮助企业识别风险。

(三) 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提升内审工作质量

1.转变其工作作风。要想做好其审计工作,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将审计项目方案和审计人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

2.审计方法的改进。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审计工作的整体情况出发, 将企业经济宏观发展作为其审计目标明确的依据,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 不断健全其审计制度, 以此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3.加强对科学且先进审计理念的学习, 提高三种意识:第一, 审计责任意识。不断健全审计人员责任制度, 要求专兼职审计人员要坚定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不搞形式、走过场。实行审计处长协调、主审负责、内审人员参与审计的管理模式。坚持主审负责制和审计复核制, 由主审与参审人员对审计文书共同负责, 财务处长负责复核, 分管领导审核批准。第二, 审计规范意识。严格按照内部审计法规准则要求, 从确定审计事项、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发送审计通知书开始到提出审计建议等, 每一个环节都坚持按规范操作, 规范审计工作程序, 做到资料齐全。此外, 每个审计事项完毕后应及时整理和建档, 规范审计档案管理。第三, 审计服务意识。加强专项审计与审计调研, 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围绕中心工作以及当前企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服务作用。

(四) 加大对审计工作的不断创新

1.思路的创新。基于对国际上优秀且先进审计理念的学习以及借鉴, 实现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将风险导向引入到其中, 从而提高其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使其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将风险管理渗透到其审计项目中去, 通过风险导向来指导其审计项目方案的设计与执行, 提高审计人员风险审计意识, 继而充分发挥多元化经营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治理等的作用。

2.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的创新。基于整体理念, 正确摆放其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位置, 以此为实现全局战略目标提供相应的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计算技术, 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对其审计工作进行辅助, 加大审计人员审计软件应用能力的培训, 充分利用目前现有的这些办公网络, 为其审计工作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条件, 以此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效率, 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以及审计手段的现代化。

3.审计工作中其制度的创新。经济审计作为我国的一个特色审计项目, 随着经济的发展, 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各级领导的关注与重视,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要求, 在审计工作中, 应该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制度化, 全面实施期中经济责任审计, 发挥其带头效应以及基础作用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 其管理层次也变的越来越复杂, 为了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健康发展, 必须要加强其内部审计工作, 在审计理念上、审计方法上、审计手段以及审计制度上进行不断地创新, 及时发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潜在风险等, 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防范与控制风险, 以此切实提高煤炭多元化经营审计的质量。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煤炭行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同时也使得其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 这种形势下, 煤炭企业自身的多元化发展, 使得其内部审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下面文章就提高煤炭多元化经营审计质量进行研究和分析, 结合当前煤炭企业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 提出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煤炭,多元化,经营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萍.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思考[J].煤炭技术, 2012, 31 (2) :8-10.

[2]李良慧.企业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0.

[3]王平.关于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的探讨[J].中国经贸, 2012, (2) :152-152.

[4]崔丹.浅议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J].经济视角, 2013, (3) :29-31.

[5]高慧娟.内部审计与企业科学发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1, (31) .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太原市某社区确诊为老年痴呆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 由精神卫生科医生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 筛查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 (DSM2Ⅳ) 的痴呆诊断标准确诊。将94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男28例, 女19例, 年龄58岁~82岁 (69.4岁±6.0岁) 。对照组男26例, 女21例, 年龄55岁~80岁 (67.7岁±4.9岁) 。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 定期复查。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家庭护理, 实施时间为6个月。具体方法和内容如下。

1.2.1.1建立健康档案

给病人建立健康档案, 采集个人信息, 主要包括病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生活习惯、病人认知功能、生活能力等, 针对病人的健康信息进行分析, 针对不同的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定期随访。

1.2.1. 2 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由社区医生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 每月在社区举办1次老年痴呆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示范训练、个体化指导等方式对观察组病人及家属进行老年痴呆相关知识的指导。强化卫生宣传教育, 提倡合理的膳食结构, 指导老年痴呆照顾者为病人制订良好的膳食, 适当、合理地补充大脑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介绍常用的认知功能锻炼方法和行为训练技巧;鼓励家属多与病人交流, 增加对病人的情感支持;引导家属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适度参加娱乐活动、体育锻炼, 增加信息交流, 进行预防保健等方面的教育。

1.2.1. 3 心理干预

老年人由于年龄、疾病以及家庭原因, 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极易导致心身疾病, 加剧了原有疾病的恶化, 影响生活质量。因此, 在老年痴呆病人中进行心理干预显得尤为重要。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详细了解观察组病人的文化背景、家庭情况, 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 鼓励病人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 了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来源, 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协助老年病人克服忧郁、焦虑、绝望等负性心理, 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1. 4 安全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常常发生跌倒、误服 (吸) 、烫伤、自伤、遗忘等安全问题。本研究选择有经验的社区护理人员对观察组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相关知识指导。帮助病人及家属创造一个安全、整洁、幽雅的生活环境, 降低病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1.2.1. 5 生活习惯指导及随访

老年痴呆病人尤其要注意合理饮食, 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 尽量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 避免噪声干扰。督促其更好地进行体能锻炼、智能训练、记忆训练和逻辑思维训练, 每周进行3次~5次有氧运动, 每次0.5h~1.0h。社区护理人员随时上门或者电话随访病人的健康及疾病发展状况, 全面评估病人状况, 采用多种方法予以帮助、开导和解决, 以取得病人和家属信任, 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2 评价标准

研究结束后由经过统一培训的测试人员采用检查量表, 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试。采用MMSE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评价病人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病人的抑郁程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病人对护理干预的需求方式包括电话咨询、上门随访、康复治疗、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老年性痴呆由于其发病隐匿, 易与生理性老化相混淆, 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但老年痴呆作为一种神经系统变异性疾病, 由于病人的认知和日常生活等能力下降, 老年痴呆的护理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3,4]。其临床治疗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的潜能, 但难以恢复其已失去的功能[5]。老年人由于年龄和活动能力限制, 活动范围多限于其所生活的社区, 对老年痴呆病人进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智能训练、体能训练、心理护理、家居安全护理, 不仅有利于改善或保持大部分病人的智力水平, 而且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并能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增强自信心, 消除其焦虑及烦躁的心理, 可预防病人情绪障碍的发生和改善其生存状况,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6], 因此, 在社区范围内对老年痴呆病人实施多元化家庭护理值得不断探索及研究。

社区多元化护理以病人健康为中心, 并转变医疗服务动向, 走向家庭, 走向社区, 将封闭式的护理服务转变为开放式的护理服务, 使病人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疾病的病因、诱因、预防, 更好地配合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和护理[7]。社区护理人员要适应从医院护理角色到社区护理角色的转变, 把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集医疗、护理、康复、卫生教育于一身, 同时, 对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进行疾病预防保健教育。合理的社区护理干预会积极影响甚至可以超过疾病预防或治疗性干预效果[8]。通过对家庭护理的干预能更科学地督促病人进行日常训练, 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9]。

本研究随机选择某社区94例老年痴呆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对观察组病人实施多元化家庭护理, 结果表明, 干预后病人MMSE评分升高, ADL评分降低, 抑郁得分降低, 对疾病及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升高。由此可见, 多元化护理干预是控制并缓解老年痴呆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综上所述, 多元化家庭护理使老年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发生改善, 抑郁程度减轻,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升高, 为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生活质量提供更为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摘要:[目的]探讨多元化家庭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痴呆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定期复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家庭护理, 分别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 (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病人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程度,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并对两组病人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 MMSE评分升高、ADL评分降低、抑郁得分降低、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升高, 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元化家庭护理使老年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发生改善, 抑郁程度减轻, 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升高。

关键词:老年痴呆,家庭护理,多元化,社区护理

参考文献

[1]赵淑云.综合护理干预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 2010, 8 (13) :143-144.

[2]王敬茹, 孙淑芳, 孙保亮, 等.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老年性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2006, 12 (7) :1217-1218.

[3]雷婷, 马亚娜.探讨老年痴呆疾病经济负担的评价方法[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37 (18) :118.

[4]武莹英.延伸护理对老年痴呆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13, 27 (4C) :1107-1108.

[5]江皋轩, 柴振芳, 吴爱莲, 等.老年痴呆HABILITATION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6) :148-149.

[6]魏丽娟, 董惠娟.Meta分析中异质性的识别与处理[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6, 27 (4) :449-450.

[7]Kitzrnoller G, Asplund K Haggstrom T.The long-term experience of family life after stroke[J].J Neurosci Nurs, 2012, 44 (1) :1-13.

[8]荆淑杰, 焦辉, 王波.社区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健康教育研究[J].医学信息, 201l, 24 (1) :267-268.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10

特殊教育 (体育) 专业作为体育与特殊教育的交叉学科, 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特殊人群及所学知识的理解, 熟悉和掌握教育策略与康复技能。而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实践性课程设置少, 质量有待提升, 实践机会少, 实习时间短等。

广州体育学院 (下简称广体) 特殊教育专业自2008年开办以来, 基于对专业特性及对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一直在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要求的修订, 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特别强调专业教师科学研究活动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 提升实践能力, 加深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以整个专业成长的背景带动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主动性的调动, 如学生社团的活动组织, 及引入学生管理员实施社会服务项目等;另外加强与国际特殊人群相关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鼓励志愿服务, 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等, 丰富传统以实习、实训为主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通过多元实践教学的开展, 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特殊教育师资的需求。

一、广体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级实用型人才, 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3]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虽2008年才开始招生, 但华南地区目前尚无其他高校开办此专业, 近年来广东特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对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的需要增大, 且本专业立足体育学院的优势, 根据特教专业人才的现实需求, 结合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出了“理论+技能+实践”“三板块、两结合、一坚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和专业情感的培养,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 始终坚持立足服务地方、彰显社会效益的办学方针, 形成了较为鲜明的走医教结合道路、以特殊体育教育为主, 兼顾运动康复的专业特色与优势。具体表现为:

1.“三板块”主要涵盖体育教育、康复和特殊教育知识与技能板块。

体育院校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一定要与师范院校有所不同, 要有自身鲜明的专业特色, 突出体育院校该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因此, 我们认为应突出特殊体育教育和训练, 立足于培养特殊学校的体育教师, 兼顾运动康复, 这是本专业主要的办学方向。这也是与其他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主要区别所在。

2.“两结合”就是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把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因特殊教育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所以本专业的开办不能脱离特殊人群而只进行空洞的理论学习。所以本专业特别强调学生的教学实习与实践, 积累与特殊人群接触的经验, 培养对待特殊人士的专业情感, 所以实践教学可以说是本专业办学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学院也专门筹措资金在校内建起实习基地, 以符合专业办学的需要。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完善的“三实践、一实习”制度。即大一至大三分别进行校内外的专业实践教学, 大四进行毕业实习, 培养学生成为既熟悉运动康复业务, 又掌握特殊人群康复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 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达到了学界与业界的有效沟通和交流, 为学生实践和就业奠定了基础。

3.“一坚持”就是指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服务社会方向放在首位。

在教学中, 本专业无论课程设置, 还是教学内容都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展开, 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夯实特殊教育和运动康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逐渐形成特殊体育教育为主, 兼顾残疾人运动康复的专业特色。

二、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本科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 广体特教专业从多元化实践教学的层面, 不断探索新形式, 探讨对本科人才培养的影响。经过不断尝试, 总结出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育人模式, 即适应社会需求、政府支持引导、以科研促教学、加强国际交流相结合为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

1. 以科研促进实践教学。

以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Halliwick技术在脑瘫康复中的应用》为依托开展特殊儿童水中运动疗法的研究, 将特教专业学生的日常教学实践纳入其中,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和促进水中运动疗法的教学及学生技能的培养。随后凭着此科研课题的带动及研究成果, 又陆续于暑假持续做特殊儿童水中运动康复的实践与尝试, 并与学生暑期实践队结合, 为学生暑期提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 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2. 以国际残疾人组织的合作与交流项目促进实践教学。

在学院的支持下, 引入了国际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大学计划, 定期与特殊学校、机构开展特奥大学活动日, 参与特奥会创始人尤尼斯.肯尼迪.施莱佛纪念日 (EKS Day) 活动, 参与由国际特奥东亚地区及中国特奥委员会主办的特奥融合计划。

与美国移动无国界组织 (MIUSA) 建立了密切地联系, 参与“中美残疾青年融合运动”, 共同推动中国特殊人群融合运动的发展;申报了中美合作项目“加强适应性水中运动在融合社区的开展”, 得到项目组织对适应性水中运动实践活动的科学指导。该项目是美国国务院及MIUSA面向全世界20个国家开展的“加强伙伴合作社区融合计划”中国获批的唯一项目。

3. 以社会活动促进实践教学。

以校内教学实践基地为依托, 于暑期及周末开展“星星少儿运动营”的活动, 进行对外社会服务, 实施各类特殊儿童体育教学与运动康复的尝试。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实践对象与机会, 积累学习经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围绕学生教学和教师科研来服务。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 熟悉对特殊儿童教育评估、运动训练计划的制订、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一系列流程的掌握。逐步引入学生管理员, 整合教师资源实施有效指导, 拓展此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为专业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参与机会, 做到科学化操作, 规范化管理, 时时总结更新, 实现可持续发展。

4. 重视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使用。

学院和系部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挂牌成立“特殊儿童心智体能促进中心”, 下设感觉动作训练室和音乐治疗室。感觉动作训练室中设置了攀岩区, 配置了感觉统合训练器材, 脑瘫康复器材等;音乐治疗室主要引入的是奥尔夫音乐器具与教学。另外配套购置了相关评估仪器与工具, 可用于特殊人群运动功能与体育教学评估。本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教学实践需求, 为学生技能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且全部 (100%) 对学生开放, 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 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分别与广州康复实验学校、越秀启智学校、广州市聋校、中山特殊教育学校、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达成合作, 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事项。为本专业学生搭建了很好的教学实践与就业平台。

三、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成效与经验

1. 积累了与特殊人群接触的经验, 培养了对待特殊人士的专业情感。

通过多元化实践活动的开展, 使学生提升了对自身专业的认识, 增强了社会服务观念;更坚定了从事特殊教育的决心, 肯定专业价值, 更热爱自己的专业;彰显了特殊教育的奉献精神;更关爱特殊人群。

2. 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

通过社会实践, 不仅深化了学生对于儿童动作发展、运动功能评定、运动治疗与康复等本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 而且促进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 为特殊体育教学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3. 完善了对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教学环节的修订。

通过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 不断修订广州体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 合理设置实践性课程及教学, 使实践教学内容、时数要求、质量评估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化、规范化, 真正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课程方案突出实践课、实验课教学环节。在本专业所开设的60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限选课中, 有实践或实验教学环节的课达42门, 占所开课程总数的70%。同时在限选课中设置3个模块, 即特殊教育方向、康复方向和体育教育方向, 这3个模块强调实践技能的提高, 每门课都安排了实践或实验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教学相结合。在专业课教学中, 除系统、科学、全面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外, 我们还有意识地把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 如脑瘫游泳康复训练、自闭症运动康复等课外教学活动的实施, 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坚持“一调查三实习”的专业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特色。本专业教学一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实践, “一调查三实习”正是这一“双实践”教学特色的体现。一调查是指本专业的学生在大一的寒暑假期间要做一次社会调查, 并写出调查报告。本专业的实习分为专题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 简称“三实习”。

4. 建立了相应实践教学的评估体系, 评估学生在多元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成长与收获。

在各项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为了监督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效果, 组织编写了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手册, 完善对教学实践活动的规范管理和对学生参与状况的全面评价。

5. 推动了实践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

在“儿童心智、体能促进中心”的运作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残疾人运动与健康促进实验室 (中心) ”, 拟将其建成残疾人生理机能与运动功能评定研究平台、残疾人运动技能分析研究平台、残疾人体育康复研究平台、残疾人运动心理研究平台。强化科研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 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 积累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素材以便可持续性指导各届学生的教学。

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总结工作, 可使宝贵经验得以传承。总结编写了《水中运动疗法实用指导手册》, 制作水中运动教学光盘, 并将建立适应性水中运动指导网站。所有这些成果来源于实践, 也将持续性地应用于对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活动中。

摘要:本文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 结合特殊教育 (体育) 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探索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的意义与作用, 总结了多元化实践教学的成效与经验。

关键词:多元化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特殊教育 (体育) 专业

参考文献

[]1]张英彦.论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J].教育科学, 2006, (08) :34-36.

[2]刘明贵.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 2010, (02) .

多元化质量监控 篇11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转型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3-023-1

质量监控,是教育管理中无法回避、难以把捉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需要新思路、新策略。我校根据区教育局《关于转型吴江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的意见》,构建了“多元教育”文化观照下教学质量监控转型工作的总思路:不走老路走新路,相时而动,乘势而上;不求轰动求实效,静默转型,顺势而为。

一、改革顶层设计

1.制度激励。

制度,并非仅仅是我们惯性思维中讲到的对人的束缚和限制,而是在公正、公平、公开基础上的对团队中每个人合法权益的有效保护和工作热情的激励。学校《绩效工资考核方案》中的“教师教学‘六认真’考核办法”、“教学质量调研奖励办法”和《震泽实验小学学生学科能力测试方案》等,都注重对教师的奖励,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学校还通过“教师培训的补贴制”、“教师参赛的骨干辅导制”等,让教师体会到学校的苦心,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课程助推。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它直接指向培养什么人的核心目标;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他决定课程价值的实现程度,即教学质量。我校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基础上,一方面,将学校的各类活动,如艺术节、阅读节、科技节、体育节、安全演练等,从课程的角度设计;另一方面,学校加强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学生兴趣组建了丰富的社团,并且要求教师明确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还应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加工。通过这一系列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助推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3.文化浸润。

文化的特点是以文“化”人,悄无声息地将师生化成高雅之人、化成热爱人生之人,并在心里积淀成一种向上的生命力量。据此,学校努力构建理念文化:“爱智崇德”的校训;“让学校成为学生放飞希望的乐园,让学校成为教师创造成功的舞台”的办学理念;“为未来人播种希望,为儿童生命添彩,让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的办学宗旨等。学校还精心规划建设景点文化:“嘉墀枫魂”、“七彩广场”、“国学廊”、“科技园”、“艺术馆”等。通过学校文化的构建、建设,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多元地发展。

二、改进教师行为

1.以阅读促动观念转变。

朱永新教授曾经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同样,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他的专业阅读史。为此,学校引领教师进行专业阅读,并通过分小组用PPT汇报的形式,增强阅读的实效性,以有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学质量观。如学校引领骨干教师阅读施良方教授的《课程原理》,以转变教师的学科知识本位观,树立学科课程观;引领青年教师阅读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以增强教师的专业意识和全面育人意识,树立学生的多元发展观。

2.以研修促进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这就需要为教师树立标杆,引导教师在研讨、争辩、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学校通过校本的骨干示范、一课多磨、同题异构,聘请专家讲座、上示范课,选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师的研修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变育人方式

1.以“夺星争章”为载体,提升学生素质。

我校在全员、全方位育人基础上,每学期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夺星争章。学生在活动前明确活动要求,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后自评互评,最后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综合评定,达到星级标准的学生就可以荣获“慈云之星”。

2.以学科能力测试为手段,促进多元发展。

为转变以往只以期末的书面知识测试卷为主的教学质量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学校制定了《震泽实验小学学生学科能力测试方案》。在该方案中学校明确了各学科的能力测试项目,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策略和奖励机制,以引导教师注重学生的学科能力培养,并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技艺和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多元地发展;使学校形成比较统一的、正确的义务教育的教学观、质量观。如信息技术,确定了如下测试内容:三年级,画图;四年级,word美化文档;五年级,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初级;六年级,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高级。由教研组长会同组员写出各年级成绩评定的标准(何为优秀、何为良好、何为合格、何为不合格)。学校随机抽取这些学科教师任教的一个班级,由任课教师将这个班级平均分成若干组,学校随机抽取一组参加测试。最后,根据优秀率与及格率之和,评出各学科一、二、三等若干名。

3.以思维品质培养为重点,提高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内在核心,是思维品质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外显是正确的答题或完美的表述,其内在当然是思维在起决定作用的。忽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必然会使学习能力的培养事倍功半;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抓住了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

单元化产品:坚守质量创新服务 篇12

本次CeMAT Asia展会上,南京天昇塑料周转箱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天昇”)展示了可堆物流箱、斜插物流箱、折叠箱、分隔零件盒、组立零件盒、背挂零件盒和工具箱等众多产品。在南京天昇公司总经理梅章华看来,天昇一直致力于开发欧洲标准的物流容器,“质量第一”是其坚持的基本原则,因此在每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都很用心。以可堆物流箱为例,选用1 00%全新高强度改性PP生产,输送噪音低,适应环境温度广。箱体四面均有新型一体化无障碍把手,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便于操作人员更有效、更安全地抓取箱体。底部设计有密集型小方格的加强筋,能非常平稳地在流利架或滚道流水线上运行,更有利于存储和拣选作业。底部与箱口的定位点配合设计,堆叠稳固,不易翻倒。四角设计特别牢固的加强筋,提高箱体承载能力及堆码时的稳定性。

作为国内专业生产塑料托盘的龙头企业,上海力卡塑料托盘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力卡”)同样十分看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据介绍,力卡主要生产近300种规格的塑料托盘,包括货架系列、标准系列、超轻系列等,此外还有折叠卡板箱、可封闭多功能带盖物流箱和垃圾桶系列等大型塑料制品,其中重点产品在本次CeMAT Asia上都有展示。据介绍,为了强化产品质量,力卡率先在托盘生产线上率先引入机器人,实现工厂自动化生产,并且建有原材料和产品测试中心。在研发创新方面,公司自行研制开发出塑料托盘置钢管技术、发泡技术、防滑条技术和光板焊接技术;在满足不同客户定制化需求的同时,力卡还尝试将电子标签(RFID)植入托盘,以满足其物流智能化发展的趋势。

苏州良才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良才科技”)重点展示了自主设计开发生产的各种标准化物流周转箱、大型围板箱等产品,并且也在加快物流智能化的脚步。据良才科技总经理荆辉介绍,此次展会他们不仅带来了大型的物流包装可折叠周转箱等全新产品,还对外诠释了“绿色型包装、智能化共享”理念。随着各企业对于成本控制愈加重视,良才科技通过创新研发,可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可循环包装;并通过植入RFID,开发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包装容器和客户产品的智能化管理和追踪,提供安全高效的物流整体解决方案。荆辉表示,可追踪的产品结合“当地租箱、异地还箱”的运营模式,良才科技正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循环共用和高效利用的共享系统建立。

循环共用系统的建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招商路凯也是积极推进的一家企业。在CeMAT Asia 2016展会上,招商路凯展示了托盘循环共用、果蔬周转筐循环共用等创新服务模式及全线单元化物流产品系列,包括ECR标准木托盘、可维修塑料托盘、托盘笼、果蔬周转筐、物流箱等。低碳、环保的展台设计,前沿的单元化物流理念,创新的服务模式及新颖的产品设计吸引了大量行业观众驻足交流。据介绍,招商路凯大中华团队自2011年正式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中国托盘共用服务系统、提供单元化物流载具循环共用解决方案,并与国内外知名零售商、生产商、物流商、电商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这些企业优先选择的托盘循环共用服务商。

除了力卡、良才、招商路凯等经常亮相CeMAT展会,单元化产品阵营中其他成员的表现也很抢眼。例如,由瑞典COWIN GLOBAL集团投资设立的青岛中瑞物流器械有限公司(简称“青岛中瑞”)。这家带有欧洲“血统”的企业,主要关注厂内厂外物流周转和包装方案的解决,可为汽车、物流等行业的目标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产品。目前,青岛中瑞的主要产品是用于货物迁移或存贮的折叠式物流车、堆装架、隔离罩、板条箱等设备。

新创(天津)包装工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新创”)是我国木质包装生产行业大型企业之一,专注于木托盘、木质包装容器、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及销售。新创在2010年从欧洲引进全自动托盘装订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家拥有托盘全自动化装订生产的企业,大幅提高了国内托盘的生产制作工艺。为了更好地推动托盘在仓储物流中的标准化应用,新创在生产和推广木托盘标准化及木托盘循环共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例如积极参与GB/T 31 148—2014《联运通用平托盘木质平托盘》等国标和行业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

作为国内较早生产单元化物流容器产品的专业厂家,青岛冠宇工业设备有限公司(简称“冠宇”)十分关注中小企业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其中,冠宇新一代盈立方系列料盒多样化分隔板的设计使存储空间的使用更加灵活,使企业能够随时根据自己的存储需求进行调整,尤其对于现代生产多SKU、低数量、存储量变化大的模式有很高的适应性。

在此次CeMAT Asia展会上,各物流包装企业也纷纷展出自己的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其中,专注于物料运输及后道自动化包装项目的元旭包装(上海)有限公司主要展示了供栈包装系统,携带的产品有供栈机、摇臂双机头缠绕机、水平机等包装设备;广州力辰此次展示的穿带打包机可以很好地替代人工操作,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自动化的特点,吸引了许多人关注的目光;山东精玖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的高速环式缠绕包装机也是展会上的一大亮点,该产品占地面积小,实用性强,包装形式更灵活,可在任意位置起始缠绕,满足多样化的包装方式,采用水平转环驱动,转动平稳噪音低,包装效率可达60~120托/小时,特别适合饮料、食品和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包装。

上一篇:转型提质下一篇: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