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培训

2024-09-13

多元化培训(共11篇)

多元化培训 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落实《纲要》,需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在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上的进一步提高。而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笔者认为,改革传统、落后的师资培训方式,开展多元化的园本培训,是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探索多元化的园本培训组织模式

1. 面向全体,全员培训。

园本培训应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的,即关注每一位教师,面向全体,促进每个教师的素质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一方面,我们要求教师进行学历提升,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幼儿园要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短期培训机会,开阔教师视野,使教师了解幼儿教育发展的新理论、新观念,从而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科研能力的提高。此外,“面向全体”的培训不能忽视保育员这个群体,应让保育员与教师享受同等的学习权利。

2. 共性问题,集中培训。

针对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幼儿园可采取集中培训的方法,引领教师重点突破薄弱环节,将棘手的问题分解再逐步推进。

3. 根据需要,分层培训。

园本培训要注重体现教师的层次性,不能“一刀切”。如,分别对大、中、小三个年龄班的教师组织分层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本年龄班组的特性问题。同时,依据教师水平的差异,组织分层培训,对于骨干教师给思路,对青年教师则提示相应方法,做示范,通过分层培训促进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逐步提高。

4. 具体问题,随时培训。

为了使培训达到解决问题、促进提高的目的,要突出培训的即时性,即发现问题随时培训、随时解决,不将问题延缓积压。

二、形成多元化的园本培训操作模式

1. 头脑风暴式:

为避免教师在培训中“参而不与”,园本培训可采用头脑风暴这种风靡全球的培训方式,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运用这种培训方式时,一般围绕幼儿园的实际工作,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让教师进行思想的碰撞,然后组与组之间再进行交流,围绕问题找出解决策略,以达成共识。

2. 话题研讨式:

结合幼儿园实际及当前幼教改革动态,以教师教育、教学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作为研讨的切入点,引导教师自己去思考一些问题,面对一些矛盾,在矛盾冲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从而更新观念,不断构建自己的新认识。

3. 专题研训式:

为了克服培训活动忽视教师是根本、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趋向,在组织园本培训时可将教研、师培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研内容专题化,针对当前突出存在或急需解决的问题展开,一次甚至几次解决一个问题。

4. 案例研究式:

案例研究能为教师提供一个良好、宽松的创造环境,使他们有较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如采用呈现案例(文字或录像)—小组讨论分析案例—集体讨论—总结评述的过程研究。

5. 实践探究式:

第一,引导教师制订自我发展计划,使每个人的发展方向体现出主观能动性,并激励和督促教师不断对自己提出新要求、新方向;第二,开展自荐式开课活动,变公开课“指派式”为“自荐式”,调动教师的开课积极性;第三,拓展园际交流,与姐妹园互讨经验,向辅导园输送经验,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挑战自己、展示自己、激励自己,使他们在帮助其他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自我逐渐向专家型教师发展;第四,邀请式听课,即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预约、邀请园内评估组深入地观摩半日活动,以点见面,通过半日活动看到班级的常规、孩子的发展情况、教师和保育员之间的配合、环境的创设等各个方面,让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教学的成败。

6. 课题研究式:

《纲要》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者或专家、成为研究者或反思者,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到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就是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与有关专家、名师建立合作关系,邀请专家、名师来园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近专家、名师,从而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师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关键词:幼儿教师,多元化,园本培训,组织模式,操作模式

多元化培训 篇2

2015年5月3日,我和朝阳区骨干书记和新任书记班的48名成员汇聚在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共同经历了为期十天的国际化培训。区教工委刘丽彬书记为我们作动员,机器了我强大的学习热情。情怀、视野、责任、激情也是我们整个培训过程的关键词。此次培训活动旨在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素养,使之成为具有大情怀的国际朝阳教育人,使之成为智慧型教育管理者的重要手段。

一、开放视野 丰富认识

教育的国际化既激发了我们对中西方教育的比较思考,也延伸了我们对教育思考的视角。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教育的比较我认识到了两国之间政府对教育管理的层级相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似,有着相似的对教师的资格与管理,同时也都面临着教育发展中的困惑。二者之间在课程设置,学校对教师的人事管理模式、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差异。只有客观地认识中西方教育的异同,才能更好的相互吸收与促进,使当下的教育发展更符合未来社会的需求。

西方关于科学教学的技术应用促进了我对现有教育发展的反思。已经习惯了以成绩论英雄的教育评价方式,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教育持有怎样的教育情怀?21世纪的学习者应该能够具有创新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具备全球意识,善于沟通、协作,处事谦恭,善于解决问题,具有批判性思考的意识。

Rick教授为我们由浅入深地讲解了STEM。STEM教育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教育。Rick教授指出要在交互、体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通过针对STEM及对 “合作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的进一步深入学习,我感到要结合学校及教师实际,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促进学科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并努力将科技融入到高质量的学习中,将现实生活应用在学习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思考中,实现深层次的研究、理解性的学习,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思维过程。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认为上学是为了学习,而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他们特别重视学习过程,相信努力越多,能力提升越快,他们认为,即使是天才,也要努力才能学有所成,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之类的打击时,成长型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倍加努力,或者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完全不同,他们只想表现得聪明,并不想努力学习,他们对努力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努力学习。有天分、智商高的人即使不努力也能成功。他们相信成绩不好是由于自己不够聪明,于是更加不愿意努力或者干脆不选学的差的课程,甚至在考试中作弊。

二、多元融合、理性思索

两名外教专家Richard whirt和Darren Hoeg创设出平等、尊重、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愉悦的学习情境中,我们领略了加省的教育魅力。教师带领我们重温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再次深刻地感悟到其理论的核心,即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这些也是人类最基本的智能,人人都具有这些智能潜能,只是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挥程度不同。那么,结合智能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就应该要对学生采取因材施教。工作中,我们教师应该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优势智能,去带动弱势智能发展,把强项迁移到其他领域,同时还要在肯定-接纳-启发-协助下,努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展示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多元化的全面发展。

在讲到的深入学习的6大要素时,我学习到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三个主要问题,更是引起我们的激烈探讨,大家纷纷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来临带来的人才多样性需求,个人发展诉求日益彰显,人们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价值追求趋向多元,人们更加关注个人幸福感和生命价值。从而期盼有更好的教育,面向未来的教育,应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带来可能,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被激发,逐渐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同样,教师主动变革的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也应不断增强,在变革中找到更深层次的责任和更崇高的使命。

三、更新观念 踏实实践

外教老师授课方式灵活多样,通过给元素周期表找朋友、液体密度鸡尾酒实验、参观“美术馆”课后卡等教学互动模式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员们对东西方教学方式的思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未来人才的多元化需求,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思维的创造性,让每个孩子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回头审视我们的教育,改革的路还很长。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思考,高站位也要结合学校及教师实际,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整合,促进学科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并努力将科技融入到高质量的学习中,将现实生活应用在学习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探究、思考中,实现深层次的研究、理解性的学习,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而生动的思维过程。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开展多元化培训助推新教师成长 篇3

一、铺设成长阶梯,满足专业成长需要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立足课堂实践、立足研训一体,汇集多方资源,积极拓展培训途径,大胆创新培训方法,推动新教师快速发展。

1.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课程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起点的见习期是教师形成基本专业行为的关键期,也是幼儿园校本培训的重点。为使新教师培训工作有效落实,我们以新教师的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需要为基础,尝试着开发园本的新教师培训课程。一方面,我们总结了历年来新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与做法;另一方面,通过保教质量调研,收集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召开专题座谈会,了解新教师教育工作的困惑与专业发展需求,并根据幼儿园见习教师培训方案,梳理了一系列新教师培训内容,初步为新教师量身定制了一套园本培训课程。课程内容涉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分为师德修养、理论学习、教育实践、家长工作以及自我学习等五大部分。依据课程内容的不同,我们选择较为适宜的实施途径和时间予以落实。如,利用寒暑假期以讲座、研讨的方式开展较为系统的理论学习;提供读书菜单,倡导新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自我学习;利用工作时间则进行教学观摩与实践活动……在园本培训活动中,我园新教师积极参与,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

2.实行三重带教,合力推进发展

结合新教师的不同入职基础,我们对新教师实行了三重带教。一重带教:由主班教师带教,负责班级管理及一日活动各环节组织与实施的带教。二重带教:新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爱好及特长,自主选择学科师傅落实专长带教。在实行双重带教制度的过程中,我们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如在对新教师案头作业的指导上,需新教师提前一周备课,并把详案交给导师修改;在现场组织实施的指导上,新教师全天候进班跟随导师观摩半日活动,师傅定期指导徒弟半日活动;园长、保教主任、执行园长则推门随堂听课。日常扎实的带教指导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促进了新教师教学常规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我们尝试团队带教制,即三重带教。由保教主任领衔,将0-1年新教师集中起来,组建了“新星队”,围绕“一日活动教师规范操作”,以集体听评课骨干教师的课和新教师的课为主要形式,开展集中学习与培训。团队带教使高端教师的智慧经验得以由点及面层层传递,园本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并不断辐射。

3.实行目标导向,推进自主发展

为实现对新教师的分层分类培养,幼儿园初步构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目标体系和指标体系》,针对1~2年的新手教师,我们提出了四个独立,即“独立设计活动、独立组织一日活动、独立开展家长工作、独立创设班级环境”,从而使见习期这一层面的教师有一个较为适切的专业发展展望目标。学期初,我们根据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月考核项目,并分项制定评价细则,使新教师思有方向,做有依据。学期末,我们结合新教师每月履职情况分层考核,为新教师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提供了目标导向。

4.迁移临帖技巧,规范教学行为

“临帖”是学书法者从规矩入手,从各种优秀书法范本入手,使初学者从传统中获得书法技巧,使其有法度。我们将这一方法迁移至新教师培训工作上,将收集整理的50多个优秀教师的现场教学活动开发成视频课例,作为新教师培训的内容,供新教师研习,临摹实践,开展了系统的“我与名师面对面”活动。

首先,我们组织大家进行视频课例分享交流活动,即读帖。要临好帖必须读好帖。为此,我们让教师在观摩名师的活动过程中,全息记录名师的教学行为,并归纳活动目标。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分析所归纳的目标与幼儿前期经验、与年龄特点的内在联系;清晰活动环节与目标的配套性、梳理名师回应、概括与提升的方法与策略等,帮助教师理解名师活动在内容安排上的详略得当、节奏处理上的疏密有间,以及师生语言、心灵、思维相通、和谐自然的境界。对于新教师,我们着重于帮助其掌握帖的“形质”——活动目标制定与环节的设置。

其次,临摹。这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教师自由选择“名帖”,自主研读教案、制作课件、教玩具,组织教学进行拷贝实践,模拟名师。在自身与名师的比较中,揣摩、思考、探索、积淀正确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行为。

最后,再造。鼓励教师在学习名师、翻版名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和设计能体现正确教学思想与个性特征的教学活动。每学年末,结合业务考核工作,我们组织再造设计交流活动。不少新教师根据活动领域和内容,将名师活动结构框架设计运用于其中,有的迁移了活动的组织形式,有的则借鉴了名师的回应语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可以说,每一次临帖活动,规范了新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目前,我园收集的50多个“名帖”内容涉及科学、语言、音乐、数学等多个领域,为幼儿园新教师园本培训积累了资源。

二、搭建成长平台,拓宽岗位成长途径

良好的校园文化固然能激励新教师不断与时俱进,及时地“监护指导”,也为其规范步入职业生涯保驾护航,但要使新教师能持续快速成长,需要创设多种机会、搭建锤炼平台,多渠道、多途径地为新教师提供用武之地,尽情释放其特有的激情和才华。

1.教学展示,体验课堂精彩

每学期,我园结合师徒带教考核工作,开展新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新教师以现场教学的形式向全园展示自己精心设计的研究课。教学活动后,幼儿园组织全员进行研讨,新教师自评、反思,团队讨论、校正。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得到了锻炼,积累了经验。

为让新教师体验自我价值的实现,有效激发其工作热情,我们鼓励新教师积极参与对外教学展示任务申请。在其准备过程中,幼儿园组织团队给予大力的扶持,使个体行为转变成集体行为,让新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如,我们让新教师参加托管中心组织的“爱上课俱乐部”活动,参加地区“每月秀活动”、署级白板教学展示等活动。2014学年,5位新教师在署级层面进行了教学展示。同年12月,我园在向一署姐妹园展示科学个别化活动中,8位新教师均承担了指教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一致认可。在一次次的磨课磨人过程中,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助推着新教师的快速成长。

2.岗位兼职,展现个性才华

为发挥每一位新教师的才能,我们详细分析新教师的专业基础状况,寻找每一个人的最近发展区。如,李亦奇、王培仪、夏春玲在录用前就已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对班级管理与一日活动组织实施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就让其担任正班主任,使人事工作安排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

同时,在每学年聘任各项兼职岗位时,幼儿园面向全体教师推行“幼儿园兼职工作双向选择制”,使每一位教师有承担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机会。我们鼓励新教师根据个人的能力、特长和意向,选择兼职工作,并积极引导她们乐观而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一年中,新教师李亦奇、夏春玲、徐佳玮、王培仪勇敢、自信地担当起了幼儿园大环境创设项目、美工室项目和阅读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她们在自主招募组员、组建项目组、制定项目计划、组织开展研究等一系列的工作过程中,尽心尽力,不断地用自己新鲜的思想和青春的激情为幼儿园发展注入新的欣喜。在展现个性才华的同时,新教师也不断地体验着教师的人生价值。

一年来,8位新教师在经历园内与园外多元化的培训过程中,实现着专业成长和个性发展。在见习教师考核中,2名教师被评为优秀,2名教师被评为良好。徐佳玮、张霄佳设计的科学游戏被《玩中学科学》幼儿用书录用,李亦奇、徐佳玮、张霄佳等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教案也拟将被《玩中学科学》教师用书录用。在看到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同时,我园的保教质量也在蒸蒸日上,相信“好奇妙”的明天会更好!

多元化培训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毕业后陆续在泌尿外科轮转的38名新护士, 培训时间5个月。其中女36人, 男2人, 年龄22~25岁, 大专学历12人 (31.6%) , 本科学历26人 (6 8.4%) 。

1.2 方法

由护士长、总带教及护理组长担任培训讲师, 对38名新护士进行为期3天的科室概况介绍、常见注意事项和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知识讲解, 重点针对教科书中未出现, 但在临床常见的多发病护理的讲解, 如:尿道肉阜、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护理。在轮转期间前4周每周安排老师进行讲课、培训;前8周每2周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8周以后每4周进行理论及操作考试。以下是我科两年来对新护士轮转期间的培训新举措:

1.2.1 SBAR交流模式培训

SBAR模式是西方国家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护理人员向医生汇报病情时的模式, SBAR是四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缩写, 即Situation (状况) , B a c k-g r o u n d (背景) , A s s e s s m e n t (评价) , Recommendation (建议) [1]。SBAR包括四个步骤: (1) 患者在某一时间内出现的症状和主观感受; (2) 指出或提供出现这些症状和主观感受的背景或原因; (3) 说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评价; (4) 提出你的建议, 或推荐你认为好的解决方法。新护士到泌尿外科报到后, 先进行SBRA交流模式培训, 要求加强专科知识的学习。总带教根据教育计划, 每天要求掌握某知识点, 然后进行临床常见问题模拟训练, 训练新护士的交流方式及思维方式。带教老师在巡视病房及病情变化时逐层提问, 先由新护士进行虚拟汇报及交流, 根据医生处理结果与新护士进行探讨交流, 4周后进行阶段性临床常见问题考核, 考试合格后实行单独当班。

1.2.2 新护士体验患者

在本科轮转期间前4周, 新护士利用自己的休息日每周1天作为患者体验日, 从门诊办理入院手续、手术前日、手术当天、出院前日等多方位各个关键点进行体验, 并找出患者的不同需求。在任何一次体验前, 护士首先向患者解释体验活动的本意并非为患者服务, 而是体验入院流程, 找出存在问题, 以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新护士作为患者体验后每周写一篇体验笔记, 目的是真正了解此阶段的患者需求、思考我应该怎样为患者提供服务。提出的问题由总带教或护士长进行整理, 列出的问题进行教育细化, 制定标准化的术前教育、术后宣教及科室安全宣教等, 使新护士通过体验活动明确了入院宣教放在什么时间做最合适;术前及术后宣教患者最关心、最需要什么。

1.2.3 三级护理查房

由科护士长、护理组长、新护士组成三级护理查房。护士长每周不定期对本病区所有轮转护士进行查房, 查房时尽可能有更多的护士参与, 查房时间在下班前1小时进行, 先由轮转护士汇报患者病史, 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相关护理措施, 进行有效宣教, 再由护理组长进行检查、补充、指导, 要求护理组长有针对性地指导查房重点, 按急需解决的或即将发生的问题予以指导, 突出护理重点, 避免空泛。查房时由护士长指派专人记录查房时间及护理措施实施时间。

1.2.4 情景模拟培训

护士有效的人际沟通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也是发展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技巧[2]。我们针对新护士的以下薄弱问题开展情景模拟培训: (1) 新护士人际沟通能力薄弱, 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或突发事件时容易不知所措。根据新护士的需求和本科室出现频率较高的突发事件, 我们制定了情景模拟, 包括静脉穿刺失败致家属不理解的处理、突然停水停电的处置、高位导管脱出的处置、单独值班时膀胱对流冲洗为血性液体或堵管的处理、肾部分切除术后大出血的处置、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对治疗和护理不满意并要求自动出院时的处置等。 (2) 科室总带教做好训练脚本, 护士长进行核对修改, 让低年资护士思考、讨论, 根据临床沟通、宣教成功与失败的案例。 (3) 情景模拟培训前由新护士自己抽签决定题目, 根据内容进行逐项模拟演练。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扮患者家属, 对新护士的回答内容一步步“刁难”, 培养护士的处置能力。 (4) 情景模拟演练时欢迎其他新护士参加, 在观摩学习的同时得到启发。

2 结果

我科对轮转新护士实施8周的多元化培训, 促进了新护士在科室轮转期间的角色适应和临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外科轮转结束时在外科系统出科考核时平均成绩9 5.7分 (外科系统平均82.5分) , 高出平均分13.2分;我科轮转护士执业考试合格率100% (全院执业考试合格率为98.2%) 。通过组织床边综合能力评估及应急能力测试合格后, 均能单独上班 (包括夜班) 。新护士在我科轮转结束时进行医生满意度测评, 满意度平均9 6.4%。

3 讨论

通过新护士科室轮转期间的多元化培训, 提高了新护士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锻炼了思考、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汇报过程中, 当自己的思维与医生的处理不符合时, 护士能积极向医生请教或主动查阅教科书, 做好笔记, 利于反思, 经过临床积累, 夯实了新护士的基本功[3]。三级护理查房有利于新护士护理学术交流, 不仅可促使护士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学习, 丰富了专业知识, 而且培养新护士对患者整体护理的能力, 加深了对实施护理程序重要性的理解。在查房、汇报中, 医生及时有效地了解到患者病情变化信息, 给予妥善的处置, 促进了医护关系的和谐。通过情景模拟训练, 使新护士在处理临床突发事件时避免紧张、头绪混乱, 从中也训练了护士的胆识。新护士体验患者使护士真正了解每一阶段患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从而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多元化培训对于新护士也是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基础理论的再学习过程, 使新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得到有效锻炼, 更加深了对实施护理程序重要性的理解, 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晓晓, 秦建芬, 吕婷婷.SBAR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 2011, 9 (10) :805.

[2]陈琼, 刘永红, 黄宇燕, 等.新型三级护理查房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2009, 15 (25) :2551.

多元化培训 篇5

一、“讲座”拉动,理论提升

我校每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的实施进程和教师的实际需要,相应配备八个业务学习题目,在教师自学的基础上,利用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时间,集中教师进行业务学习讲座,讲座内容主要涵盖教育教学理论、理念、方式方法、案例、名师成长足迹等,如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八个讲座内容分别是:“教师专业成长计划的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支点途径”、“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名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怎样创建名师”、“窦桂梅的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下学期八个讲座内容分别是:“高效课堂内涵”、“高效课堂探析”、“高效课堂途径”、“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怎样上讲评课”、“怎样上复习课”、“现代学生的学习特征”。主讲人主要由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担当,在个别情况下也可以由各教研组长主讲,目标在于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对每位教师起到一个调控和引领的作用。教育专家的一句话:“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培训的必要性,通过实践真正感受到教育教学素养的贫乏,才会使教师达到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的境地,接下来的培训才会更加实际而有效。

二、“参与”主动,自主发展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麻园岭小学刘云燕校长的报告和她们学校的培训效果证明,参与式培训是全员参与的一种好的培训方式。开展参与式培训就是把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看作重要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师在活动、表现和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和观念,在交流和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经验,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我校也尝试了这种培训方式,效果很好,我校的操作方法:一是学校提前将讨论问题下发给教师,然后教师写好研讨提纲全员参与交流。如:我校开展的培训题目“怎样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你培养了学生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讲座方式的升级。主要流程:主讲人确立培训主题、讲稿和思考题,培训时间是45分钟,前20分钟将讲稿发给全体参培教师独立阅读,接下来的20分钟是问题答辩,主要方式是随机产生答辩教师,主讲人对答辩教师进行评价,最后5分钟是主讲人作总结。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让教师经历了独立思考、流利表达的自我经历和感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论坛”引动,共同提高

杜郎口中学成功的教学改革(“三三六”自主开放教学模式)使学校发展壮大的速度让人震撼,他们独具特色的业务论坛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让人有所启发。每周六下午,杜郎口中学用4个课时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论坛,论坛由论坛评委会随讲随评,即时宣布结果,以学科组形式排序,计入本人考核。业务论坛的题目由开始自定逐渐变为由校委会提前一周指定公布。论坛题目针对性强,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通过论坛,教师们不仅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到了其他教师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明确了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向,体会到了唯有自己才是专业发展的主体。业务论坛是杜郎口中学教师从“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转化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我校正在进行中,为了让全员参与,学校在预先布置论坛内容后,要求全体教师都要认真准备,届时采取当场随机抽签的方式确定主讲人,教师一旦被选中,即登坛论讲,这种方式迫使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来,而教师在准备论坛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培训的过程,尽管是“逼”出来的,但是培训的实效性是显著的,通过教师不同观点的论坛,我校实现了教师资源共享的目标。

总之,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培训原则,力求寻找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以适合不同类型教师的需求,也使校本培训更显其生动性,为教师所接受和喜爱。

多元化培训 篇6

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 加快农机教育培训的步伐, 是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发展的焦点问题。作为农机教育培训部门, 要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 全面提高全省农机人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着力培养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具有较高业务素质与服务能力的农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农机培训学校是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助推器”, 多年来为农机化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但长期以来, 由于各级农机部门对农机培训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 投入不足, 很多教学设备大多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各种培训设施和办学条件都很落后, 培训的软、硬件设施一直跟不上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求, 教学设备、教学器材和教学手段落后。不断完善教学设备和教学设施,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师资素质, 改进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更好的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实用型技术农民。经过农机培训部门的教育培训, 提高农机操作人员运用农业机械的综合技能, 提高其技术素质, 使他们正确、熟练地使用农业机械进行农业生产, 发挥农业机械在抢农时、抗灾害,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促进增产增效。

1 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结合农机培训工作的实际, 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 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 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不但影响到农机驾驶、农机操作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 影响到农村的稳定。

农机科技培训, 技术推广、安全管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 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 新机型, 机具, 新技术就不可能被人们了解和掌握, 更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 农机安全管理脱离了培训, 农机的安全应用得不到保证, 更不可能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因此, 农机科技培训与监理、推广要密切配合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科技培训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在推广新机具和办理购置补帖手续时, 必须要求办理的对像具有拖拉机驾使证。同时, 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 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 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 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 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使证。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科技素质较低, 法律意识不强, 安全观念淡薄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直接导致农民的文化知识低下, 相当一部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 在购买了农机后, 思想上产生了模糊概念。认为自己的机械主要是从事农田作业, 在道路上行驶的时间很少, 大部分时问闲置在家, 不需要挂牌入户和参加技术培训, 也不想办理驾驶执照和操作证。更有甚者, 在农忙季节, 无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章载人、载物, 人货混载, 无牌行驶, 把安全问题当儿戏, 置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长此以往, 给农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隐患。

2 对策

2.1 强化农机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农机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 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 促进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手上岗前培训, 提高操作技能, 对促进安全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新闻媒体、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 技能竟赛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农机化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成效, 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 努力营造出农业机械化科技培训的良好氛围。

2.2 努力争取资金政策和舆论支持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出台规范性文件, 明确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财政部门, 将农机科技培训经费真正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 保证农机科技经费及时到位。同时农机业务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农机校也要提高认识,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以优质的服务, 出色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像, 嬴得社会信赖和支持, 为开展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坚持对教职工进行经常性业务技能的培训, 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 规范管理, 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 吃苦耐劳, 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各种形式学习, 更新知识, 提高自己业务能力, 学校采取定期组织听课, 举行教学观摩会等方式, 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授课水平。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 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课时, 确保培训质量。

2.4 推行组合式培训模式

根据形式发展需要, 在对拖拉机驾驶员开展培训, 取得驾驶证的同时, 开展农机维修, 电气焊等劳动实用技能培训, 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从而提高机手参加学习的积极性, 增强农民就业技能, 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技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2.5 加强配合协作, 拓宽培训范围

农机科技培训, 技术推广, 安全监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 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

3 结语

农机校要适应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人才, 设施和社会知名度的优势, 进一步加大同职业学校和劳动部门等联合办学的力度, 拓宽农机科技培训的专业范围, 将培训延伸到农机维修, 电工, 电气焊工等其他专业, 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电科技培训上的生力军作用, 不断开创农机科技培训的新局面

摘要: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 随着《农机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等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出台, 广大农民购置, 使用新机具热情不断高涨, 农民对“会用、用好”农机, 渴望得到培训的需求日益强烈。这给农机培训工作带来了有利机遇和挑战, 也成为广大农机工作者什农机者值得思考的新课题。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培训工作, 对农机化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机化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马龙武, 阵海涛.农机推广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09 (, 5) :85–86.

多元化培训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我院按照10%随机抽取102名护士, 均为女性, 年龄26.31岁±8.59岁, 随机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1名。

1.2 培训方法

对培训组开展包括护患沟通理论讲座、演示录像、角色扮演在内的多元化护患沟通培训。理论讲座内容包括:①讲解人际沟通的特征、形式, 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②解释护理工作中关系沟通的重要性, 说明护士在各种关系沟通中的角色功能;③举例说明护士应具备的语言修养和技巧, 并将交谈技巧运用于护理评估、解决病人心理问题等护理人际沟通中;④举例说明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作用和态度要求等。播放护患沟通情境示范演示录像。情景角色扮演:将所有护士每3人分为一组, 1人扮演护士、1人扮演病人, 1人为观察者, 经过15 min的角色扮演, 扮演护士的学员按照提纲与病人沟通, 结束后由观察员汇报整个访谈过程中所观察到的情况, 然后3人交换, 轮流扮演护士、病人及观察者, 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用适当的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观点。对照组仅开展单一护患沟通理论讲座。

1.3 评价

1.3.1 评价方法

在培训前和培训后1个月对两组护士进行评估和对比, 问卷由研究者集中发放、统一回收, 共发放问卷102份, 回收102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

1.3.2 评价工具

采用《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对调查结果进行评价。该量表由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确认病人问题、共同参与、传递有效信息以及验证感受等6个维度28个子项目构成。量表采用Likert Scale方式, 从经常使用到从不使用划分为4个等级, 4分、3分、2分、1分分别表示经常使用、比较常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 各方面正向问题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临床沟通能力量表7项为反向计分, 在统计时先将反向计分进行转换, 再计算量表总分。护生沟通能力各方面分值在2.5以上表示满意, 分值越高表明沟通能力越好。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α=0.89) 和内容效度 (CVR=0.90) [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两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因子分比较

培训组培训后的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验证感受因子分显著高于培训前, 对照组培训后的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和共同参与因子分显著高于培训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培训后, 培训组的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验证感受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护患沟通是指护士在护理病人中的信息传递、交流和理解过程, 是护士做好心理护理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手段, 是完成护理任务的重要保证, 研究表明, 良好的护患沟通可以增加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使病人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减轻病人的精神紧张、减少医疗纠纷, 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水平、改善病人的应对能力和生活质量[3]。医护人员和病人之间的沟通不良, 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首要因素, 护理人员应不断加强护患沟通, 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 建立护患之间充分信任的关系, 促进护患关系的健康良性发展, 既有利于病人的身心状态、促进康复, 也能有效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 提高护士沟通技能, 对于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4], 而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护患沟通尚存在众多问题, 护患纠纷时有发生, 调查发现80%的护患纠纷是由于沟通不良或沟通障碍导致, 30%的护士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情绪采用不同的沟通技巧[5]。有研究报道, 实习护士在沟通准备、信息收集方面的沟通技能较低, 新入院护士组医患沟通技能评价表总分、信息收集、信息给予和总体评价因子分均低于工作5年护士组[6], 目前护士的沟通能力与病人的沟通要求还不相适应, 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沟通的理念、知识和技巧, 护患沟通培训指导亟待加强, 但同类研究较少, 且多采用单一培训方式, 如讲座、情景角色扮演或观看录像等, 培训对象分组和对比研究较少[7,8]。

本研究随机在一所医院的所有护士中抽样, 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 培训结果评价采用量表评估, 在研究对象选择、分组方式和评估方式方面减少了主观因素影响[9]。培训突出以下方面。①收集信息。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并有所反应;观察细致, 获得有关病人疾病状况的所有信息, 以帮助正确诊断, 询问病人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 鼓励病人提出疑问, 使沟通更有效率。②换位思考。结合病人的生活背景, 如家族、文化和社会经济情况, 了解病人的恐惧、担心和期望, 肯定病人感受的真实性, 同情支持病人。③护患配合。和病人或家属持不同意见时, 协调解决, 避免强求对方接受事实, 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表情、词语及语气, 避免刻意改变和压抑病人的情绪, 使得所交流的信息既有同疾病诊治直接有关的内容, 又包括护患双方的思想、情感、愿望和要求等方面的表达, 使护患双方达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 达到高效果、高效率沟通的目的, 研究结果提示, 经过多元化培训或单一讲座培训, 护士的建立和谐关系、敏锐倾听、共同参与三方面能力都有显著提高, 说明了护患沟通培训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 经过多元化培训的护士验证感受能力也得到提高, 而且, 在敏锐倾听、共同参与和验证感受的能力提高高于对照组, 说明多元化培训在以上三方面的培训效果优于单一讲座培训, 原因在于多元化培训增加了演示录像和情景角色扮演。演示录像能够更直观地为学习者提供示范, 具体内容包括: ①信息收集方面, 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说, 与病人目光接触, 安抚地接触病人身体, 让病人讲述对其健康问题和/或疾病发展过程的看法, 系统询问影响疾病的社会、心理因素, 与病人讨论既往治疗经过, 与病人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预防措施, 避免诱导性提问, 给病人说话的时间和机会, 核实所获得的信息;②信息给予方面, 告诉病人目前身体情况, 语气抑扬顿挫、富有感情, 表示共情、理解, 适度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感, 真诚赞赏病人的积极行为, 鼓励病人提问、核实自己的理解, 根据病人的理解能力进行适当调整, 理解病人、认同病人所付出的努力, 体察病人的暗示, 配合默契, 表达关心、关注, 使病人感到温暖、树立信心等。演示录像能够加深对护患沟通理论的理解, 可以弥补单一讲座方法中缺乏实际沟通和交流的具体指导的不足, 可操作性较强。情景角色扮演的理论基础是“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社会心理技术, 创建于1960年, 是使人暂置于他人的社会位置, 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 以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 从而学会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管理、医疗行业等领域之中。护患沟通培训中采用情景角色扮演, 可以利用扮演和想象创造情景, 启发参与者对自己和病人行为、信念和价值进行认识和体会, 与传统讲座培训法相比, 不仅可以提高参与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更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可弥补传统讲座培训法中护士只是被动接受的不足[10], 护士在扮演中参与互动, 不再是一个被动旁观者, “护士”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出的种种“难题”要积极思考, 学会怎样与病人有效沟通、怎样正确理解、多角度看待病人的外显行为, 学会怎样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交流、怎样让病人的难言之隐得以倾诉、怎样挖掘病人的症状、怎样理解症状等。角色扮演中, 通过扮演病人以及病人家属, 使护士站在病人和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利于护士对病人心理的观察, 促使其从中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 护士扮演之后感到能“急病人之急, 痛病人之痛”, 可以让护士学习如何对普通疾病病人、疑难疾病病人、危重疾病病人及其与家属进行沟通, 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建立平等、良好、互动的护患关系, 可以让护士提高倾听的效率和质量, 让护士更关注和更准确地验证病人的感受, 符合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要求[11,12]。

多元化培训 篇8

一、教学模式的更新与创新

传统“满堂灌”教学方式, 一般是引发学生兴趣—讲授—对学生考评, 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对知识的自主选择权, 实际从学生学习动机源的角度分析, 是对学生求知欲、归属感、自尊的一种亵渎。因此我们应当进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可采用讨论式、参与式、启发式、操练式、模拟式等方法精心组织教学。现在备课时, 我所关注的不是学习材料的选择与编排问题, 而是考虑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技巧来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践, 我觉得分组讨论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在备课时我会考虑如何将这些材料分成不同的部分, 以便布置给不同的小组。有效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参与学习、参与讨论, 让他们实际练习, 焕发出学习的热情和自觉性。

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姚梅林教授在提到如何让学生学习, 学生有多种动机源, 其中兴趣就是最好的一种。学习兴趣的存在, 是一个人求知的起点, 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作为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专业思想, 培养专业理想。我每在开课之初要先通过大量的事例对专业的概况、未来的前景进行介绍, 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了解本专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即将学习专业课程增加实践知识和感性认识, 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警犬技术事业正确的、积极的态度及专业情感, 为专业课的学习和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三、任务驱动, 实现由学习动力向学习能力的转化

姚梅林教授也提到新的教学模式, 就是引出学生原有的看法→规范观点的引入→对观点的科学性进行评价→关注最核心的内容, 监控。在此启发下, 我打算利用“任务驱动”把主动学习引入课堂。最主要的是要在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上, 提倡以学生为主体, 例如讨论式可引出学生原有的看法, 继而将规范观点引入, 同时对学生观点的科学性进行评价, 倡导学生的学术和言论自由, 整个过程中, 把握关注和监控最核心的内容即可, 目的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校不可能教授学生需要知道的所有的东西, 但应该使学生具有迁移的能力, 应用所学, 去解决新问题或在新情境中快速地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自我实现价值。

四、加强师生交流, 采取赏识教育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 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姚梅林教授提到罗森塔尔效应、期望效应, 这曾经是我一度忽视的, 以为这只是小孩子需要的, 但实则每个人都希望被赏识。学生在学习中,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满足了他学习动机源中的成就动机和自我实现, 进而培养与激发了他的学习动机, 激发和调动自身的最大潜能, 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表扬。这次培训已过去一年了, 回想起来收获颇丰, 它使我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学, 心中也豁然开朗。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 观察世界的角度也不同。我不可能完全准确地理解他们, 但我努力去倾听, 去理解。我发现, 学生实际上学到的内容与我预期的、应该掌握的有时并不一致, 他们对所教授的知识、技能进行了重新组织、加工。我意识到教学不可能是完美的, 每次教学后, 我经常思考下次教学时应该做哪些调整或改变, 比如, 怎样使课程更有趣, 怎样反馈、评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虽然对我是一种挑战, 但也让我感到了教学的乐趣, 也倍增了我投身教学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郑应霞.从自我价值理论角度论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动机[J].教书育人, 2009, (15) .

[2]Martin V Covington, Karen Manheim Teel.学习障碍的消除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蓝维, 等.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 2004.

[4]陈桂生.教育原理[M].第2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6]高文.学会学习与学习策略[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1) .

[7]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J].林仲敏, 译.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989.

[8]龙文庄《.畜禽解剖生理》教学方法探讨[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 2007, (3) .

多元化培训 篇9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即通过计算机随机抽取贵州省8所初中学校(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2所) ,每个学校随机抽取1个班级进行培训,共8个班级485名学生参与本研究。培训前、培训后、培训后3个月分别回收有效问卷440,429,432份,有效率分别为90. 7% ,88. 5% ,89. 1% 。培训前有男生206名,女生234名; 汉族学生182名,少数民族学生258名; ≥15岁学生249名,<15岁学生191名; 七年级学生211名,八年级学生146名,九年级学生83名。培训后有男生209名,女生220名; 汉族学生160名,少数民族学生269名; ≥15岁学生253名,< 15岁学生176名; 七年级学生190名,八年级学生143名,九年级学生96名。培训后3个月时有男生225名,女生207名; 汉族学生195名,少数民族学生237名; ≥15岁学生254名,< 15岁学生178名; 七年级学生212名,八年级学生158名,九年级学生62名。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及培训后3个月研究对象的性别、民族、年龄、年级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

1. 2方法

1. 2. 1培训内容主要内容有心肺复苏 (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 ) 和创伤救护四项技术 ( 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

1. 2. 2培训师资从贵州省某医学院校急危重症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及附属医院急诊科临床医务人员中挑选,对其进行统一培训至考核合格。

1. 2. 3培训方法本研究培训方案主要参考课题组前期制定的“初中生创伤现场救护培训方案”[6],将“学习金字塔理论”和“知信行理论”与本研究相结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培训,班主任及校医也接受培训,具体时间与学校领导协商后决定。采取多媒体授课与教师示范、观看录像、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方式。培训时间为2 h,其中教师理论授课及示教40 min,观看视频10 min,剩余70 min学生分组练习,每组6 ~ 8人并安排1位指导老师。培训结束后,向学生及老师发放课题组编制的图文并茂、简单易懂的《灾害现场救护手册》,告知学生经常复习并与家人、同学分享; 课题组还建立了灾害救护资源共享QQ群,共享灾害救护最新知识,学生和老师可以加入学习和讨论。

1. 2. 4研究工具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7,8],在课题组前期对初中生心肺复苏和创伤现场救护能力研究的基础上,自行编制问卷。问卷由以下5个部分内容组成: ( 1) 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年级等。( 2) 知识,共20题,1 ~ 5题为现场救护知识,6 ~ 9题为心肺复苏( CPR) 相关知识,10 ~ 13题为止血相关知识,14题为包扎相关知识,15 ~ 17题为骨折固定相关知识,18 ~ 20题为伤员搬运相关知识。每题选项为“对”“错”和“不知道”,回答正确者记1分,回答错误或不知道者记0分,满分为20分。其中第13,14题正确答案为“错”,其余题目正确答案为“对”。( 3) 态度,主要包含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及施救的态度,共10题。每题选项为“非常同意”“同意”“不清楚”“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分别赋予5 ~ 1分,满分为5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态度越正向。( 4) 行为意向,主要包含学生对熟人或陌生人施救的行为意向,共6题,每题选项为“一定会”“可能会”“不清楚”“可能不会”及“一定不会”,分别赋予5 ~ 1分,满分为3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对他人施救的意愿越高。( 5) 自我效能,主要反映学生对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把握情况及对他人施救的信心,共7题,每题选项为“非常有把握”“有把握”“不清楚”“没把握”及“完全没把握”,分别赋予5 ~ 1分,满分为35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的自我效能越好。本研究采用内容效度指数( index of content validity,CVI) 衡量问卷的内容效度。拟定问卷初稿后,邀请国内与急救相关的管理、科研、教育、临床及卫生统计方面的9位专家审阅问卷,根据专家意见修改与完善,最终问卷的总体CVI为0. 91,各条目CVI为0. 78 ~ 1. 00。通过对50名初中生进行预调查,问卷的Cronbachα系数为0. 84,说明本问卷信度较好,有使用价值。

1. 3质量控制本研究得到了课题实施所在地教育局、学校领导及学生的同意和支持。问卷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发放,并邀请班主任参与,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学生说明本调查的目的及填答注意事项,填答时间为15 min,填完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1. 4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并交叉核对,使用SPSS 18. 0软件进行一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检验水准α =0. 05。

2结果

2. 1不同培训时间初中生现场救护知信行及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对培训前后灾害现场救护知识各部分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培训后及3个月后的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培训后3个月得分低于培训后即刻得分,但除包扎部分知识外,其余知识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

知识、态度、行为意向、自我效能得分及总得分在培训前、培训后即刻及培训后3个月存在差异,培训后即刻得分高于培训前及培训后3个月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 < 0. 05) 。见表1。

2. 2学生对培训的评价培训后调查显示,学生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的评价总体较好,见图1。429名学生中,有91. 4% 愿意再次参与培训。

3讨论

灾害现场救护是一门主要讲授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救护技术、各类灾害事故现场的常见伤情特征,以及如何在伤情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基本救护技术实施现场救护、提供基础生命支持的课程[9]。对中小学生开展灾害现场救护培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现场救护技术,如呼救、CPR、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以提高学生的灾害现场自救与互救能力,降低灾害所致的伤残率。

注: 与培训前相比,* P < 0. 05; 与培训后相比,△P < 0. 05。

中小学生精力充沛、求知欲和接受能力强、参与意识浓厚,从中小学阶段就进行灾害救护教育收益会更大[10,11,12],有利于增强其自救互救本领和整体的应急救护能力,对保障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带动家庭、影响社会,要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现场救护水平[13],将学生作为切入点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很多发达国家,灾害救护培训已被纳入基本素质教育,中小学就已全面开设急救课程[14,15]。而我国灾害救护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16]。我国传统的中小学教育较为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对灾害教育缺乏重视[17]。目前我国针对初中生的灾害现场救护培训项目比较少,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探索在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中开展灾害现场救护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卫生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显示,学生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培训师资及培训效果的评价都较高,说明比较认可本次培训。培训后学生的灾害现场救护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及自我效能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培训3个月后,学生的灾害现场救护知识、态度、行为意向及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培训后即刻得分,但仍高于培训前得分。说明培训有益于提高初中生的灾害现场救护能力,培训效果受时间的影响,可能与随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记忆率下降有关。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规律,人在获得新的信息后,如果不及时复习,这些信息将会被逐渐遗忘,经过强化复习,短时记忆的信息就会成为长时记忆[18]。因此,为了保证培训效果的持续性,应适时进行复训,具体复训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在与学校领导、教师和校医的交流中发现,他们都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好,很有必要在学校开展灾害现场救护培训,并希望能和医学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定期给学校师生举行灾害现场救护培训,以增强师生的灾害现场救护能力,提高面对灾害的应急能力。

多元化培训 篇10

一、专家引领,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专家引领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往往只能凭经验改进教学,难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教育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较深入,能准确把握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对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有较深入的了解。因此,开展教师培训时要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作用:一是开阔视野,了解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理论素养;二是通过专家的引领,了解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三是聘请专家帮忙制订教师培训计划,确保培训方向的正确性、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和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四是充分发挥专家在讲座和诊断方面的优势,对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名师带动,辐射地方教育

名师是指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有较大影响力并形成一定教学风格的专家型教师,这些教师既有教学一线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具备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在教师培训中,通过名师组建教师学术团队可以带动整个学科乃至一定区域教师的发展。我区从2010年起实施“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项目,至今已组建了100个特级教师工作坊。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是某一区域内由一名特级教师主持、多位不同层级的教师参加的具有共学、导教、引研性质的学习型组织。通过成立特级教师工作坊,可以造就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制度化的方式扩大特级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特定团队教师成为基础教育一定方向或某个地域的带头人;发掘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师群体的可持续发展。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案例研讨、课题研究、个体指导等形式开展活动,以课题为载体进行教学探索,以工作坊为依托进行教师培训,研究与培训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同步进行,使研究成果更好更快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另一方面创新了教师培训的做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质量保证。

三、小班化培训,提高培训效率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就改进培训方式方法一项指出:“改进教师培训的教学组织方式,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讨论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小班化培训方式有以下优点:一是培训内容设置灵活,能针对不同类别、层次、岗位的教师的需求,设置培训内容,使培训更有效;二是交互性强,学员之间及学员与培训者之间能充分地进行交流;三是对培训实行有效管理和过程跟踪,构建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以课题为抓手,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多获得乐趣,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课题研究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最常用、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定位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应用层面上的研究,是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研究的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及其他先进教学经验的启发,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教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必然要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并用这些理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与研究,是对教育理论的有效运用和对工作经验的升华。学校在推动中小学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时要注意:一是定位要准确。作为课题研究,它不是纯理论研究,更多的是研究和解决我们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新问题,并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中,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研究目标要明确,研究方法要适用;三是做到真研究。选择课题真实、研究过程真实、结题论证真实,且真正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

五、校本教研,推动全体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本教研,就是以校为本,从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校本教研对促进教师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建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秩序,营造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讨、平等合作和共享经验的氛围,从而激活教师的研究潜力,引领教师向反思型、学习型、研究型、合作型、自主型、创造型、专家型教师迈进,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由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因此,研究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研修的过程,自然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有专业研修、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关键是要建立和健全相关的制度:一是建立校本教研常规制度,明确提出校本教研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规定校本教研的时间、次数、主要任务与步骤;二是建立教育教学常规制度,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必要选择;三是建立教师管理常规制度,使校本教研成为教师的道德要求和工作要求。校本教研的有效实施,必然会使教师在做中“研”,在“研”中成长,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最常态化、最高效益的选择。

六、网络培训,实现资源共享

当前,网络培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因其有着传统培训模式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已成为教师在职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网络培训模式有许多优势:一是网络培训费用低,可以节约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益;二是网络培训省时省力,可随时随地进行;三是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为参训教师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内容。尽管网络培训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但网络培训这一新生事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学习资源建设滞后、互动方式多数限于以教师的自我沟通为主等。要使网络培训取得真正的培训实效,不仅要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还要做到软件不软,如认识到位、组织严密、管理科学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培训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促进作用。

七、任务驱动,促使教师自我学习

任务驱动就是为教师搭建平台,在任务的驱动下,通过学习、实践及体验成功的愉悦,将完成任务变成自主的行为,并在此过程中促进专业的成长。如建立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档案、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举行教学技能比赛、特色教学的探讨、教师年度研修作业等,这些任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全体教师或部分教师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自我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教师专业素质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方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的有效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多元化培训 篇11

外科临床技能培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我们精选了10项外科常用的临床基本技能作为培训内容,包括插胃管、导尿,手术前准备、胸腔闭式引流等,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为了克服以往传统教学中长期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以及课堂设计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实践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等问题。我们采用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培训,这些方法包括:合作式教学法,C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外科技能培训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促进学员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多种能力的目的。

1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1.1 合作教学法

合作教学法主要利用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互相支持,去进行学习;并利用小组成员间互相评估及组间的比赛等方式,营照紧张的比赛气氛,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外科基本技能培训的实际操作阶段阶段,我们将学生以2人为一小组,每名教师指导3-4个小组。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按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示范结合教学同步录像方式统一教授手法和基本操作规范;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熟悉并掌握每项操作的基本步骤和过程;接下来由学生互评,分别指出对方操作过程总的优点及缺点,最后由教师作为裁判。通过组内竞赛以及组间竞赛等课堂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对优胜者予以加分激励。通过这种小组成员合作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理解中交流,在交流中提高,最终达到增进学习、强化能力的成效。此外,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1.2 分站模块式授课

分站模块式教学方法是在我们教学团队临床技能多站考试(Multiple Station Examination,MSE)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衍生创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看似复杂和凌乱的教学内容,通过目标设定和集约合成的方式组成多个模块,以分站授课指导方式实施教学,突出特定环境、场景下教学实践内容的基本要点,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外科技能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将操作上有关联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异同。比如,我们将环甲膜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及呼吸机的使用整合在一起,分四站依次向学生传授,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情况下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开放气道后人工辅助呼吸的使用,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并将相关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又如我们将胸穿、腹穿、腰穿、骨穿整合在一起,既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又有利于学生比较不同穿刺之间的异同和注意要点,同时也便于考核和实施。

通过分站模块式授课,将外科技能培训教学内容本来略显杂乱零落的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连接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这次教学就像一个外科医生在救治患者时所采用的一个整体过程,使得各个相关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而采用分站重点讲解,更容易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不同场景的重点,提高识记效果,增强理解性记忆。

1.3 CBL教学法

以病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种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提问为导向,以启发式教育为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C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案例和临床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外科技能培训中,我们也采用了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我们模拟一位肠梗阻患者即将行手术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何种术前准备工作?我们依次采取了以下方式来完成CBL教学:①提出问题:首先由教师在提出“为什么要进行术前准备(术前准备重要性)”“一般术前准备包括哪些重要内容?”“术前呼吸道、胃肠道、手术区域皮肤准备应怎么进行?”“进入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前还需进行何种准备操作?”等问题;②自主探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思考及讨论,通过相互协作和组内讨论拟定问题答案;③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明确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其思考不同手术术前准备侧重点和要点不近相同的规律,学生可利用多种方式将其所掌握的资料形象地进行表达,使其能在回答问题前就将所学知识形象化、系统化,增强识记和运用效果。④总结评价: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及作业情况进行评述,概括知识要点。⑤操作演示:对术前准备中比较重要的胃管置入及备皮、导尿和术区消毒及铺单操作进行讲解和演练。

C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各领域已被广泛采用并得到普遍认可,通过在外科技能培训中采用CBL的教学方法,我们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其自主思辨能力。比如在课堂讨论时,有学生提出在“肠梗阻与阑尾炎手术术前准备有何异同”的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协助他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和讨论的方式找到答案,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其次,尽管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配角,但在关键时刻教师则起点拨、指导作用,他们在问题设计、讨论和总结阶段不仅仅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是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合理建构、正确信息的咨询者;最后,CBL教学与技能培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既能使学员掌握操作的内容,又可以使他们了解这些操作的具体意义以及目的,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临床操作的具体内涵。

1.4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将认知与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胸腔闭式引流》授课过程中采用了情景教学法。首先,用20分钟以理论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授胸腔闭式引流的概念、时机、原则和手术要点;然后以假人模型模拟胸部锐器伤后发生血气胸,让学生扮演急诊医师的角色进行处置。处置过程要求学生要按“评估、急救、处置、护理”的步骤进行,即先整体评估伤情并做简单的术前准备,然后马上开展急救处理,如封闭伤口,建立静脉补液通道,吸氧等;然后按照正规操作程序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操作;手术结束后,要求扮演主刀医师的学生进行术后小结并提出术后处置和护理方案。在整个过程中,教员作为评估者不进行干预性操作,在整个处置后再对各个环节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建议。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为积极主动,更容易理解各个操作环节的目的和必要性,促进其团队协作,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法的实践体会

外科技能操作培训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前的必修课,具有很强实践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临床技能,同时掌握好应用的指证以及相关理论内容是摆在长学制临床教学实施者面前的难题。很多医学院校在授课中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理论授课、教员示教、学生操练三个部分,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随着现代外科理念的革新和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追求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固定化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再适应目前的教学需要,因此,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教学目标,应用多元化教学法具有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2.1 多元化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区别

多元化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多种教学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做到多种教学方法优势互补,协同发挥作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在前述教学法介绍过程中,为了说明教学法的特点和应用效果,我们举了很多单个教学方法应用的实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一节课就采用一个教学法。所谓多元,不仅是整体授课多元,而是在每节课、每个环节都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方法。教学方法各有优势和立足点,课程和教学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前文中我们着重介绍了四种教学方法,而在实践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将尝试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应用于某一次具体的课程的教学。比如,在《人工气道的建立》一课的授课中,主要是按分站模式化方式进行授课,当每个学生经过所有四站的学习后,又采取了CBL教学法,在授课最后半个学时内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根据设定病例情景,选择建立人工气道的方式并进行操作,操作中采用合作式教学法,加强学员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判断和临床决策的能力,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

2.2 多元化教学法实际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多元化教学法应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多元化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进入的误区是重“法”而轻“教”,具体的表现在于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度追求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而忽视了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有些教员过度强调了发挥学员的主动性,而忽视了教员在授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结果导致该方法方便了教师“教”,但没有方便学生“学”。因此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是应着重避免犯教条主义的错误。在整个教学过程,“法”最终服务于“教”,采取多元化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教会、教好学生,而不是在秀“法”。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准备,在授课时应做到灵活运用。比如在《腰椎穿刺》一课的授课中,虽然采用了腰椎穿刺假人模型来模拟腰椎穿刺过程,并且采用合作式教学法促进学员间协作,但学生在实践时对于穿刺的层次感,特别是体会黄韧带突破感以及落空感仍存在疑问。这时就需要教员对学员的这个疑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我们有针对性地采用了两样质地不同的物质(模拟皮下组织和韧带组织)给学员们进行穿刺体会。通过讲解,很多学员都对腰椎穿刺的要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取得了非常好的授课效果。

2.3 多元化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开展多元化教学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改善了教学质量。正确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在教学中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做到“三重”。重准备,强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备课;重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地制宜,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法,不能固于一域、行于一法;重创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行,单调、枯燥的一元化教学活动必将被生动活泼的多元化教学活动完全取代,创新是未雨绸缪、曲突徙薪的唯一选择,是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根本途径。作为新时代的医学院校教师,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素质养成,扎实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教学技能,利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丰富的知识信息有效而生动地传递给学生。

经过这种以发挥学生主动性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践思维为目的、以提高学生操作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了教学的流程,激励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明显优于单一传统教学法。

摘要:加强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技能培训,培养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在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操作技能培训中,采用了合作教学法、分站模块式教学法、CBL教学法以及情景教学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第六届中国八年制医学教育峰会.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教学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286-287.

[2]刘倩,王磊,宋圣帆.我国八年制教育与国外教育差距分析及教学医院的改革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7):131-132.

上一篇:自杀的心理与预防论文下一篇:存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