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共11篇)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1
1.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提供资源共享的功能。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以及数据信息。2.数据通信
(1)信道。信息传输的媒介或渠道,信道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两类。(2)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3)调制与解调。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将接受端模拟信号还原成数字脉冲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实现这两种功能的设备称为调制解调器Modem)
(4)带宽与传输速率。带宽表示信道传输信息的能力。数据传输率:bps 比特/秒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有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4.网络的拓扑结构
星型、环形、总线型、树形和网状型。5.网络硬件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网络软件和硬件设备两部分组成。
常见的网络硬件设备有传输介质、网络接口卡、集线器、交换机、无限AP.网络互联设备有网桥和路由器。6.网络软件
通信协议是通信双方都必须遵守的通行规则,是一种约定。
TCP/IP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划分分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互联层、主机至网络层。7.无线局域网。
有线网路维护费用高,难度大。无线局域网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因特网基础
1.因特网的概念
因特网是通过路由器将世界不同地区、规模不一的网络互相链接起来的网络,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因此也称为“国际互联网”,是信息资源极其丰富的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2.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用于计算机通信的一组协议,TCP/IP是重要的两个核心协议。TCP/IP由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传输层、应用层等四个层次组成。其中,网络接口层是最底层。面向硬件;应用层面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2.因特网中的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因特网的TCP/IP环境中,联网计算机之间进程相互通信的模式主要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ver)也简称C/S结构。3.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工作原理(1)IP地址
IP地址是TCP/IP协议中所使用的网络层地址标识。IP地址的长度为32位,分为4段,每段8位,用十进制数字表示,每段数字范围为0~255,段与段之间用圆点隔开,例如159.226.1.1。根据地址的第一段分为5类:0~127为A
128~191为B类;192~223为C类;D类和E类留做特殊用途。
(2)域名
域名(Domain Name)的实质是用一组字符组成的名字代替IP地址,为了避免重名,域名采用层次结构,各层次的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从右至左分别是第一级域名(或称顶级域名),第二级域名,„„直至主机名。其结构如下:
主机名.„„.第二级域名.第一级域名
第一级域名采用通用的标准,它分为组织机构和地理模式两类。
组织机构
地理模式
COM 商业组织
CN
中国 EDU 教育机构
JP
日本 GOV 政府机关
KR
韩国 MIL 军事部门
UK
英国 NET 主要网络支持中心 ORG 其它组织 INT 国际组织
机器的标准名称包括域名和主机名,也采取多段表示方法,各段之间用圆点分开。例如:
D)jp “19”根据域名代码规定,域名为toame.com.cn表示网站类别应是()。A)教育机构)国际组织 C)商业组织 D)政府机构
“20”下列域名中,表示教育机构的是()。A)ftp.mba.net.cn B)ftp.cnc.ac.cn C) C)kaoshi@,sina.com.cn D)kaoshisina.com.cn “31”某主机的电子邮件地址为:cat@public.mba.net.cn,其中cat代表()。A)用户名 B)网络地址 C)域名 D)主机名 "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2
关键词:计算机一级考试,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一、引言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National Computer Rank Examination, 简称NCRE) 是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 (现教育部) 批准,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 面向社会, 用于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的全国性计算机水平考试体系。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对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体系调整改革进行部署, 将一级现有的考试科目进行合并、取消或新增。一级B科目与一级MS Office科目合并, 更名为“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 一级WPS Office科目更名为“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 增加“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科目。新的考试体系要求各院校跟上时代的潮流,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与教学内容, 结合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一级考试改革之初, 我院学生报考的科目为“计算机基础MS Office”, 计算机管理中心根据要求已将实训机房系统和软件更新为Windows 7和Office 2010。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有效地吸引指导学生成为改革的关键。
二、分层式教学
因为学生学情基础不一样, 对于新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学生的熟练程度也不尽相同, 有些对办公软件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但是有一些学生甚至不会简单的文档编辑操作, 面对这样的问题, 就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模式。在每个知识板块的授课之前运用计算机基础模拟考试系统先进行摸底, 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 学生也能自我选择学习不熟悉的部分。例如, 在Word表格中利用函数来求和或者平均值, 这些数据计算在表格中运用是比较基础的, 但是有一部分学生不会运用函数来操作, 所以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划分实训操作的难度, 基础较差的同学从计算机基础模拟考试系统的基础达标篇开始学起练习, 而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就可以做一些提高和拓展的练习, 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获取知识。
三、强化实践训练
1. 以练促学。
考试是无纸化上机操作, 我国的计算机一级考试大纲分为六个模块, 分别是:选择题、Windows7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Word2010操作、电子表格Excel2010操作、演示文稿Power Point2010操作和浏览器 (IE) 的简单实用和电子邮件的收发。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有答题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 所以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分上机的实训时间。学生使用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实训时, 通过操作会发现不少问题, 他们会先相互交流然后再寻求老师指导来解决问题, 再进一步巩固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实践操作时, 首先, 各部分的计算机知识要点学生必须一一过关, 而且要熟练掌握, 一课一练一测, 夯实学生的基础。其次, 学生练习实践全真模拟套题, 结合各部分的知识点进行考核, 来检测自己掌握的熟练程度。最后, 通过检测成绩查看错误部分, 再针对自己的弱项知识内容进行专项的单元式练习, 达到提升目的。例如, 电子表格Excel中对数据分析的“图表”, 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也不知道如何操作。先讲解“图表”插入的步骤, 再指导学生操作时需注意的方法步骤。首先, 学生要对Excel表格选择数据源, 复习连续的列和不连续的列的选择方法, 插入选择图表的类型。其次, 在“布局”中, 按照要求设置图例、图表名称、坐标轴标题等。最后, 图表放置在单元格区域内。学生只要掌握了这三点, 在以后的实训操作的同类的专项习题训练时就能举一反三。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考试, 主要强调的是两个方面, 实用性操作和应用性操作。那么教师所要采取的指导策略方法, 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 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能力, 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获得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 并在计算机的应用操作水平上有所提高。
2. 以帮促学。
充分利用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操作能力强、时间充裕的优势, 把班内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培养起来。因为课堂上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是有限的, 所以要让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 互相学习, 互相促进。这样既能增进优秀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和自豪感, 把这些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又能有效地带动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3. 无纸化考试。
学院采用全国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的模拟考试系统代替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模拟考试系统与学院自己组织考试的平台相比较而言, 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与同类的大专或本科院校相比, 学生通过取得的成绩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不弱, 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更好地激励他们勇敢迎接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全国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模拟考试系统是以优化的题库资源为基础,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融合模块专项练习, 随及抽取试题练习, 综合测试为一体的考试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学生平时大量的操作训练和测试, 而且在期末考试的真实考试环境下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上机考试—阅卷—自动生成成绩, 满足了考试的无纸化要求, 且高效的标准化考试体系更加有利于客观的评价与公正。因为是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自动评卷, 其速度快和高准确性, 基本上能避免人工评卷产生的误差。学生运用比较熟悉的系统应用测试环境, 可以增长自信心, 有利于提高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合格率, 建立一个良好的潜能课程, 形成教育的隐性氛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以达到教学目标。改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形成良好的学习及教学作风, 构建一个课堂教学行进顺畅的现代教育人文环境。
四、综合应用模块
根据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精神, 河北省2015年一级考试大纲新增加了综合应用模块, 要求包括至少两个模块以上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相应调整为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和往常一样的基础知识教学,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第二部分是综合应用内容, 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素材, 按照要求完成指定任务。综合应用模块会包含两个模块以上的知识内容, 目的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运用能力。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 教学内容会根据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和模拟试题来设定, 这样会使教师和学生都只看重每部分知识点的单独操作, 而忽略了综合运用的技能, 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制作所需文档时却发现了解的知识都是片段性的, 做不出完整的成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职业技能大赛来展开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得到较好的评价效果。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来说, 技能大赛可以激起其积极性,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新的知识学习, 且能提高综合素质。
1. 以赛促学。
在往常的操作实训练习中, 学生实践的方法、内容、对象都是由老师来给定, 是一种被动实践, 对书本知识起到一点巩固作用。然而真正知识的获得, 还是需要由认识学习的主体学生自主完成, 形成主动实践后化为有用的知识。主动实践是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的关键, 职业技能比赛却是培养主动实践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每年在学院中开展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比赛, 比赛题目主要以真实的工作环境为背景。例如, 合同及标书的编辑排版。看似普通的文档, 往往暗藏乾坤, 包括页眉、页脚及页码的插入、目录的编辑、封面的设计、页面布局等知识点。如何在比赛规定的时间内, 做出标准规范又不失美观的文档, 不仅仅考验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还有行业职场的理解力及布局规划能力。
全员参加比赛的经历, 会让学生获取继续比赛的信心, 将引起学生学习深层次相关课程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学习兴趣, 带动“我要学”的自主学习欲望, 其学习效果要远远超过为应付普通课程考试而进行的“要我学”式的被动学习。经常参加比赛往往会使学生具有更高的社会竞争意识, 学生会关注相关技术的发展, 学习最新知识, 提升自学能力, 增强就业竞争力。
2. 以赛促教。
职业技能大赛是“赛学生, 比老师”, 赛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技能, 还有指导教师组织实训教学的水平。教师要考虑实训内容是什么, 还要设计怎么进行实训, 效果如何。不断促使教师们主动学习, 与时俱进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 优化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无形中不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相应提高, 又达到以赛促教的效果。学生获奖对教师信心的提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是对教师教学的最佳肯定, 教师在今后在教学工作时会更加积极投入, 加快课程改革的速度。
3. 以赛促改。
推动课程不断深化改革的职业技能竞赛标准与行业标准、职业岗位要求及工作过程紧密对接。为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学的导向作用, 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学院鼓励教师加强熟悉技能竞赛标准, 继而调整实践教学大纲, 以突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职业性, 提高专业操作技能训练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同时鼓励相关教师模拟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 以此为载体创建学习模块和情境, 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重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等重点和难点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五、结语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3
关键词: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计算机应用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7-0125-01《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它是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入门基础课。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屡次参与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教导,多年的教学与辅导经验表明,结合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进行教学可有效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效果的提升。
一、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的必要性
对于中职就业班的学生来说,根据广东省教育厅2000年《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普通中专在校学生和2001年及以后入学的普通中专、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中的一个级别的考试,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将作为今后毕业证验印度条件之一。”因此,中职学校就业学生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对于参加高职高考的高职班的学生来说,根据高职高考“3+证书”考试的要求,“考取包括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组织考核和颁发电工证书、电子证书、机械证书、土木工程证书、化学证书、旅游证书、会计证书、教育基础综合证书、生物技术基础证书、美术基础证书、音乐综合证书、体育技能证书,以及教育部考试中心主办和颁发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等级证书。取得上述之一证书方能获得参加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因此,参加高职高考的学生,他们为了获得参加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班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也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对于参加普通高考的综合高中班的学生来说,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证书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也积极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
二、结合考试促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势
1.统一更新教材
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全部教师都使用新版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作为授课的教师要与时俱进,2013年更新了版本,即:考试的系统环境为Windows7系统,考试的软件系统为办公软件2010版本,那么教材和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要随之而更新。
2.统一教学目标
教师都使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同样的进度,同样的教学目标,方便教师的交流和考试资源的共享。
3.统一考核模式
全部教师都使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拟考试系统进行平时的考核与期末的考核,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三、小结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4
1). 无符号二进制整数111110转换成十进制数是
A.62
B.60
C.58
D.56
正确答案:A
2).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处理器PentiumⅢ/667”字样,其中数字667表示( )。
A.处理器的时钟主频是667MHz
B.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667MIPS
C.处理器的产品设计系列号是第667号
D.处理器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速率是667KB/s
正确答案:A
3). 一条计算机指令中规定其执行功能的部分称为( )。
A.源地址码
B.操作码
C.目标地址码
D.数据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一条指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两个部分。操作码指定计算机执行什么类型的操作;操作数地址指明操作数所在的地址和运算结果存放的地方。
4). 根据汉字国标GB 2312-80的规定,一个汉字的内码码长为
A.8bits
B.12bits
C.16bits
D.24bits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个汉字的机内码一般用两个字节即16个二进制位来表示。
5). 下列关于系统软件的4条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A.系统软件的核心是操作系统
B.系统软件是与具体硬件逻辑功能无关的软件
C.系统软件是使用应用软件开发的软件
D.系统软件并不具体提供人机界面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计算机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而软件系统又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有操作系统和语言处理系统。
[
无损检测一级人员基础知识思考题 篇5
1、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O)
2、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O)
3、GB150.1~GB150.4-2011《压力容器》标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〇)
4、压力管道按用途分为长输管道、公用管道和工业管道。(X)
5、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I 级人员可在 II、III级人员指导下进行无损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出具检测报告。(O)
6、磷、硫属于钢中的有害元素。(O)
7、低碳钢通常以热扎或正火状态供货,正常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含碳量一般不超过0.25%。(O)
8、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不在焊缝,而在熔合区和热影响区。(O)
9、焊缝中常见的缺陷有裂纹、未焊透、未熔合、夹渣、气孔等。(O)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O)
11、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I 级人员应当具备以下能力:正确调整和使用检测仪器;按照无损检测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进行检测操作;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出具检测报告;遵守有关安全防护规则。(X)
12、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O)
13、焊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同时能明显提高其力学性能。(X)
1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检验检测工作,对其检验检测结果、鉴定结论承担法律责任。(X)
15、《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规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 书的有效期为 5年
(X)
1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X)17、20g、16MnDR均为压力容器专用钢。(X)
18、检验检测人员从事检验检测工作,必须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执业,可以同时在两个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中执业。(X)
19、Q235焊制的压力容器,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 h后进行无损检测。(X)20、一般情况下,塑性指标较高的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冲击韧性。(〇)
21、钢中的硫含量超标时,热加工易产生热脆。(○)
22、钢中的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含磷量较大时,在热加工过程中易产生热脆,焊接时易导致热裂纹。(×)
23、为减少材料的冷裂纹倾向,应将材料的含硫量控制在标准要求以内。(×)
24、焊后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缝的抗裂性和韧性。(〇)
25、碱性焊条对铁锈、油污敏感性小,抗气孔能力强。(×)
26、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或焊缝金属之间未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焊接缺陷,叫未焊透。(×)
27、Rm≥540MPa的钢制球罐,应在焊后36 h 后进行无损检测,其他钢材球罐应在焊后24 h 后进行无损检测。(〇)
28、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应先进行形状、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无损检测。(○)
29、按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局部无损检测的比例分为≥20%和≥50%两种(○)
二、选择题(选出一正确答案,将其代号填入括号内)
1、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列设备中哪个不属于特种设备?(D)A、电站锅炉
B、工业氧气瓶
C、压力管道
D、公交汽车
E、电梯
2、下列哪种检测方法不适用《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D)
A、涡流;
B、射线;
C、声发射;
D、目视。3、16MnR是属于:(B)
A、碳素钢
B、低合金钢
C、工具钢
D、耐酸钢
4、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和高级优质碳素钢,是依据(C)元素的含量来划分的。
A、碳
B、锰
C、硫和磷
D、硅
5、下列哪种缺陷对工件的使用危害性最大?(C)A、近表面夹渣
B、埋藏气孔
C、表面裂纹
D、埋藏裂纹
6、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下列设备中哪个不属于特种设备?(D)A、电站锅炉
B、工业氧气瓶
C、压力管道
D、公交汽车
E、电梯
7、按照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关于报考条件,正确的是:(D)
A、年龄在18周岁以上(不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B、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C、年龄在18周岁以上(不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D、年龄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8、钢材力学性能符号Rel为:(B)A、抗拉强度
B、屈服强度 C、延伸率
D、断面收缩率
9、下列材料中属于不锈钢的是:(B)A、Q235A
B、1Cr18Ni9Ti C、16MnR
D、20g
10、下列哪种缺陷对工件的使用危害性最大?(C)A、近表面夹渣
B、埋藏气孔
C、表面裂纹
D、埋藏裂纹
11、低碳钢中,不属于杂质元素的是:(A)A、铁和碳
B、锰和硅
C、硫和磷
D、氮和氢
12、普通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和高级优质碳素钢,是依据(A)元素的含量来划分的。
A、硫和磷
B、锰
C、碳
D、硅 13、1Cr18Ni9Ti是属于:(D)
A、碳素钢
B、低合金钢
C、工具钢
D、耐酸钢
14、衡量材料抵抗冲击载荷作用时断裂的力学性能指标是(C)。A、强度
B、塑性 C、韧性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6
对建造师的定位,比较公认的是:建造师是进行工程管理的工程师,是一种建筑行业专业人士。这个定位决定了建造师应该具有的知识范围和经验,明确了建造师应该是懂管理、懂技术、懂经济、懂法规、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员。合格的建造师既要有理论水平、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饿较强的组织能力。
2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建设部市场司组织召开了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编制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考试大纲的编制要求,这次会议主要明确了建造师考试大纲的编制重点体现的“五个特性”和必须坚持的“六个结合”。
五个特性-----综合性、实践性、通用性、国际性和前瞻性,
六个结合-----与建造师的定位相结合、与高校专业学科设置相结合、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结合、与国际通行做法相结合和目前项目经理资质管理向建造师职业资格制度平稳过渡相结合。
建造师考试大纲是吸收我国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建筑师和注册土木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大纲的经验基础上编写的。与其他资格考试大纲的有共通的地方,与其他大纲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比如在监理工程师的有关资格考试和培训中,进度计划的类型和编制方法、应用、时间参数计算甚至优化等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主要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和管理措施等。这些在建造师的考试大纲中基本没有变化。但在建造师的考试中,考试大纲中的进度控制内容注重从总体上提出进度控制的概念、方法、措施,而与各个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则体现在各个专业大纲中的应用实务中。
作为基础的基础,考试大纲为考生的复习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系统地研究了考试大纲对通过考试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不管出题人的角度和思路如何变化,考生只需要记住:万变不离其宗,把考试大纲掌握了,通过将不成问题。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7
1 一级上机考试的题型结构及特点
一级考试采取上机考试形式,上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主要题型结构包括有单项选择题40道,每道1分,共40分,多项选择题10道,每道2分,共20分,操作题分为Windows操作题8分,Word操作题10分,Excel操作题6分,Powerpoint操作题6分,打字题10分。题型特点:客观题占较大比重,考试的内容大部分属于基础知识阶段,但知识点却比较全面,是各大专、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水平。
2 一级上机考试的复习方法
2.1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安徽省考区)考试通常在每年的6月下旬和1月上旬至中旬进行,通常各大专院校要求学生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就得参加考试,由于新生入学时间较晚,并且每个学校的新生都参加军训,因此,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可以用来复习的时间较少,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成了学习的关键。通过笔者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及计算机等级考试教学辅导经验表明,学生除了平时上课的时间,真正用来复习一级考试的时间,只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怎样合理利用这段时间,笔者建议,这段时间内学生每天拿出2到3个小时进行复习,实践表明,大部分情况下男生由于实践动手能力较好,实践操作题往往得分较女生高,因此,男生复习的重点是着重复习理论知识;较之,女生往往动手能力不及男生,操作题的得分相对男生低,但因为女生在客观题的表现要好于男生,因此,建议女生对于操作题应该多加练习。
2.2 注重模拟题,平时时间多加练习
注重对一级考试模拟题的训练,由于一级考试的真题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模拟题的题库中随机抽取出来,因此,模拟题的练习成了重中之重。学生应在每次上机课认真做好模拟题的练习,把每次的练习当作一次真实的考试来对待,针对客观题中的单项选择题部分,应做到看到题干,就能基本知道本题所要考的知识点,及正确的答案;客观题中的多项选择题,由于难度较高,学生也应该做到对题目熟悉,使用排除法首先排除一些明显错误的备选答案,以增加所选答案的正确性;操作题中的Windows操作题,难度相对简单,常考的知识点就是一些文件或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删除,移动,复制,文件修改属性,添加内容等操作,此类操作简单,基本属于送分题,因此要求学生务必在Windows操作题取得满分;操作题中的Excel操作题,电子表格操作是一级考试中难度最大的,实践表明学生的弱项通常是对Excel中的公式、函数操作不能正确掌握,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首先搞分清楚公式和函数的区别,然后根据题目中的要求是使用公式或者是函数,并且对一些常用的函数,比如sum()求和函数,min()最小值函数,max()最大值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等多做多练,以及一些比较难掌握的函数,比如if()函数,先去理解函数的功能,再有针对性地多去使用这些函数,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操作题中的powerpoint题,题目难度适中,主要考幻灯片的创建,删除,切换,幻灯片版式及背景,创建文字或图型动画及声音效果,添加项目符合,创建超链接等,学生只要多做模拟题,可以取得高分;最后的打字题,考查学生打字速度及正确性,打字操作不可能在短期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时间多做打字练习,以取得较好成绩。
3 关于上机考试的几点注意事项
根据笔者经验,虽然一级考试中试题难度总体不大,但总有些考生会因为对一级考试操作中的不熟悉,而失去了许多本来该得的分数,以下说明几个常见的注意事项:
在Windows操作题中,题目中更改某一文件的类型,例如要求将文件“abc.txt”更改成“abc.ppt”,由于文件的后缀名决定了文件的类型,因此这里需要将”abc.txt”更改成“abc.ppt”,但是,由于有些电脑设置不一样,假如考生所在电脑并没有显示出文件的后缀名,只显示了文件的前缀“abc”,很多同学直接将“abc”改成了”abc.ppt”,结果真正的文件名变成了“abc.ppt.txt”,因此考生并没有把文件的类型真正的改过来,从而做错了题目,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
有些题目要求考生修改文件的属性,例如将文件“abc.txt”修改成为“隐藏”属性,考生按题目要求修改完成之后,发现找不到该文件,造成接下来的题目无法完成,原因是,由于相关设置的关系,文件被隐藏之后,用户将看不到该文件,为了避免上述的问题出现,考生考试前先做好相关设置,设置步骤如下:打开资源管理器,选择横向菜单中的“工具”菜单,点击“文件夹选项”,弹出“文件夹选项对话框”,点击“查看”选项卡,如图1“文件夹选项”所示,将“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面的勾选去掉,并且选中单选按钮“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最后按“确定”按钮。设置完成之后,考生将不会出现上述问题,避免了丢失应得的分数。
在打字题中,考生也会经常出现如下问题,例如:题中出现了英文字母和英文名字,考生应注意进行半角和全角的切换,标点符号中,应该注意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切换,有些比较难打的标点符号,特别是某些英文名字常在中间带有分隔号,可以通过使用智能ABC输入法键入“V1”、“V2”、“V3”来选择相应的符号。
4 总结
由于一级考试是全国性的普及性考试,考试难度总体不大,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自信心,只要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考前调整好心理状态,考试过程中,做到细心看题,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高分,顺利通过。
摘要:该文针对计算机一级上机考试的特点,根据考试题型及知识点分布结构进行分析,如何着重复习及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以及上机考试中所要注意事项等各个方面阐述了考生备考方略,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NCRE,一级考试,计算机考试,备考方略
参考文献
[1]胡宏智.计算机文化基础[M].第二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 篇8
关键词: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建设原则 微课制作 实践开展
一、引言
全国人大代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提出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互联网+”已经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互联网+”深受社会各界推崇,各科领域都希望站在“互联网+”风口上顺势而为,实现跨越式发展[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也是如此,大家都希望借助“互联网+教育”,实现信息技术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全方面融合,从而真正实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转折性变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微课模式应运而生,“微课”这个概念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季首先提出的,他把微课程成为“知识脉冲”[3]。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中,本文主要探讨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建设,分别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建设原则、微课制作加工、微课实践开展、微课注意事项过程四个方面阐述。
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建设原则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础知识占20%,操作技能占80%,目前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报考一级MSOffice应用,它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和使用、Word2010、Excel2010、PowerPoint2010、浏览器的简单使用和电子邮件收发六个部分的内容。该培训课程设计有以下原则:
1.项目化原则
我们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内容分成一个个完整的项目活动完成教学任务,以支撑这个项目活动关键技能点的操作训练作为教学的重难点,整个培训内容应自成体系,因此我们将该门培训内容分成电脑小管家、e空间网络达人、文字编辑好秘书、数据管理巧能手、多姿多彩职业人五个大项目,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每一项目中的关键知识点、典型案例内容碎片化,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模块,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2.实用性原则
可以选取真实或虚拟的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以紧扣学生的专业需求,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主体原则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整理制作加工、提供各种教学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和体验训练为主,融“教、学、做”为一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制作与拍摄
1.选题设计
微课的选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广泛性、表现形式等因素,太难的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微课形式展现,表现形式不是说用固定的形式展现的,可以考虑录屏,也可以用实景拍摄,还可以用一段文字、一个动画视频等表现。在考虑选题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用最恰当的形式展现某个知识点。
2.教学过程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分成情境创设、任务分解、巩固知识、归纳总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进行,主要采取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教学过程设计流畅完整,内容丰富多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出重点难点,线索清晰明朗,片尾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一微课知识点。
3.教学语言设计
在制作微课程过程中,要有较好的语音、语调、语速,详略得当,口齿清晰,表达清楚,意义正确,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突出重点难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还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提问后,应停顿几秒,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4.教学PPT课件设计
教学PPT课件的整个画面应该是清新淡雅的风格,文字内容言简意赅、一目了然,搭配的动画、图片与课程相关,充分利用PPT的动画效果,对所添加的图片、文字设置不同的动作,增强动态感。字幕方面要注意颜色的协调和字体的搭配,还要注意整个PPT的视觉效果。
5.微课的拍摄
当前微课程制作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摄像机拍摄、数码手机拍摄、录屏软件录制、可汗学院模式、录播教室录制、摄像工具录制、专用软件制作等,针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程拍摄,我们认为不必拘泥于固定形式,最好能够发挥创意,混合PPT课件、Flash动画、视频、图片等多元素教学素材,同时使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摄录机等完成微课程的制作。通过Camtasia Studio软件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进行加工美化,可以加入简洁大方的片头和片尾,也可以量身制作字幕。还能删除微课程多余的部分、做一些美观方面的处理如标注、特效效果等,使得微课制作更便捷。
四、《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实践开展
微课制作完成后,最终还是给学生学习的,因为所有的教学变革与研究终究要落实在教师和学生身上,否则就是浪费教学资源。课题组的老师们根据五个项目分门别类完成所有微课的制作,利用学校现成的校园网,架设《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学习资源平台,学生课后可以通过学校多媒体教室观看自己需要的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也可以利用移动网络工具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和课后的预习、复习工作。当然在课堂上教师也能有的放矢,达到不断复习巩固知识的目的,从而真正实现教师的多层次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有“事”可做,而且这种学习是碎片化的,学生是带着“问题”学习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更易接受,更受欢迎。
五、对《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微课建设的建议
虽然微课在“互联网+”时代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是我们认为微课在现阶段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堂。传统课堂是一个生成性、互动性的过程,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希望和要求,授课中的无声胜有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是微课无法比拟的。因此,微课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人机”对话不能取代传统的“师生”感情交流教学方式,也就是说,教师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在“互联网+”基础上,重塑《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培训的教学体系,让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快。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引发资源观、教学观和教师发展观的重大变革,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教师教学上的空缺,也将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用微课、慕课、网络公开课或其他一系列新兴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它对教育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的脚步,更好地把这些新兴的教学手段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互联网+教育”,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和逐渐适应。
参考文献:
[1]于玙.“互联网+”迎面而来[J].小学生导读,2015(05):1.
[2]梁乐明,曹倩倩,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66.
一级计算机考试题 篇9
一级计算机考试题
1.下列哪种格式支持图层:AB
A. PHOTOSHOP B. TIFF C. EPS D. DCS2.0
2.下面哪种格式是有损压缩:D
A. RLE B. TIFF C. LZW D. JPEG
3.下列哪种格式支持CMYK模式:?D
A. GIF B. PCX C. PNG D. TIFF
4.下列哪种格式可以通过“输出”而不是“存储”来创建:B
A. JPEG B. GIF C. PNG D. TIFF
5.下列哪种格式存储可以包含Alpha通道:AD
A. TIFF B. DCS2.0 C. JPEG D. PHOTOSHOP
6.下列哪种格式是在Macintosh(苹果)系统中常用图象格式:B
A. PCX B. PICT C. PDF D. PNG
7.下列哪种格式可以通过Acrobat软件打开:A
A. PDF B. PNG C. PICT D. PHOTOSHOP
8.下列哪种格式不支持剪贴路径:B
A. EPS B. GIF C. DCS1.0 D. DCS2.0
9.在制作网页时,如果是连续调图象,应存储为哪种格式:C
A. GIF B. EPS C. JPEG D. TIFF
10.在制作网页时,如果文件中有大面积相同颜色,最好存储为哪种格式:A
A. GIF B. EPS C. JPEG D. TIFF
11.下面哪些命令具有还原操作作用:ABC
A. 恢复 B. 还原/重做
C. 向前一步/向后一步 D. 清除
12.当photoshop警告用户内存不够时,下列哪个解决方案是可选:C
A. 删除动作 B. 清除直方图
C. 清除历史记录 D. 清除预置文件
13.什么叫快照:D
A. 一个存储图案 B. 一个存储直方图
C. 一个存储选区 D. 一个存储历史记录
14.若选择了前面一个历史记录,在下列哪个选项被选中时候,这个历史记录后面历史记录不受影响:C
A. 自动创建第一个快照 B. 允许线性历史记录
C. 允许非线性历史记录 D. 允许两次线性插值运算
15.Photoshop内定历史记录是多少:C
A. 5 B. 10 C. 20 D. 100
16.下列哪项内容不会随文件而存储:BD
A. 通道 B. 快照 C. ICC色彩描述文件 D. 历史记录
17.只删除当前图象所有历史记录,应当用下列哪个操作:A
A. 选择历史记录面板上清除历史记录 B. 按住shift键并选择清除历史记录
C. 按住alt键并选择清除历史记录 D. 按住ctrl键并选择清除历史记
18.要删除所有打开图象文件历史记录,应采用下列哪个命令:B
A. 选择历史记录面板上清除历史记录 B. 选择“编辑>清除>历史记录”命令
C. 按住ctrl键并选择清除历史记 D. 按住alt键并选择清除历史记录
19.如果选择了一个前面历史记录,所有位于其后历史记录都无效或变成了灰色显示,这说明了什么:A
A. 如果从当前选中历史记录开始继续修改图象,所有其后面无效历史记录都会被删除
B. 这些变成灰色历史记录已经被删除,但可以用撤销命令将其恢复
C. 允许非线性历史记录选项处于选中状态
D. 应当清除历史记录
20.下列哪些滤镜可用于16位图象:AD
2013年计算机一级考试要求 篇10
计算机一级考试主要考核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办公软件及因特网(Internet)的基本技能。
考试科目:一级MS Office、一级WPS Office、一级B,一级共三个科目。考试形式:完全采取上机考试形式,各科上机考试时间均为90分钟。
考核内容:三个科目的考核内容包括微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占全卷的20%(20分),操作技能部分占80%(80分)。各科目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相同,以考查应知应会为主,题型为选择题。操作技能部分包括汉字录入、Windows使用、文字排版、电子表格、演示文稿、因特网的简单应用。一级B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对因特网知识的考核;与一级其他科目相比,一级B没有演示文稿部分。
系统环境:一级科目中操作系统为中文版Windows XP,MS Office版本为中文专业版Office 2003,WPS Office版本为“2007教育部考试专用版”。
一级证书表明持有人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初步应用能力,掌握文字、电子表格和演示文稿等办公自动化软件(MS Office、WPS Office)的使用及因特网(Internet)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从事机关、企事业单位文秘和办公信息计算机化工作的能力。
2013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的形式。考试包括笔试和上机两个部分(一级只有上机,没有笔试),笔试和上机考试分别进行。笔试时间二级为90分钟,三级为120分钟,四级为120分钟。上机考试时间一级、二级均为90分钟,三级为60分钟,四级三个科目暂不考上机。
第一次笔试合格但上机考试成绩不合格的,或者上机合格笔试不合格的,可以在紧接着的下一次考试中免试已经合格的部分。考生在下次考试报名时,可出具上次考试成绩单,其他手续不变。考试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将予以核实。
所有上机考试科目均在Windows XP环境下进行(考试机)。一级MS Office及一级B两个科目的上机考试使用MS Office2003替代MS Office2000;二级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科目的上机考试使用Access2003。
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二级考试将采用无纸化模式,即不再有笔试考试,上机考试时间由90分钟改为120分钟,具体考试等级(类别)和时间如下表:
科目 一级MS OFFICE 二级(C)二级(VISUALBASIC)二级(VISUALFOXPRO)
二级(JAVA)二级(ACCESS)二级(VISUAL C++)三级(PC技术)三级(信息管理技术)三级(网络技术)三级(数据库技术)四级网络工程师 四级数据库工程师 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
代码 15 24 26 27 28 29 61 33 34 35 36 41 42 43
笔试时间(分钟)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120
暂无上机 上机时间(分钟)
120 120 120 120 120 60 60 60 60
2013年上半年考试定于3月30日至4月3日进行。3月30日上午进行笔试,当天下午开始上机考试。
2013年计算机等级考试全部实行机考形式
据教育部教试中心函[2012]211号文件通知,2013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将于2013年3月30日至4月3日举行,从此次考试开始采用了新的考试模式:
1.二级C、二级VB、二级VFP、二级JAVA、二级ACCESS、二级C++等6个科目的考试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即全部上机考试)取代传统考试模式(即笔试加上机操作);但参加原二级7个科目补考的老考生,仍按照传统模式参加补考。
2.二级Delphi科目将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停考,不再接受新考生报名,只接受补考考生报名。
3.2013年上半年计算机等级考试使用的大纲和教材版本依然与2012年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同。
4.更多详情请阅读以下附件内容《关于2013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关事宜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2]211号)》附:
关于2013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有关事宜的通知
教试中心函[2012]211号
各省级NCRE承办机构:
2013年上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以下简称NCRE)将于2013年3月30日至4月3日举行。经研究,决定本次考试中,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NCRE二级无纸化。为进一步加强考务管理,确保新、旧考试模式平稳过渡,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实施科目
实施无纸化的NCRE二级6个科目是:二级C、二级VB、二级VFP、二级JAVA、二级ACCESS、二级C++.根据《关于加强2012年下半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务管理工作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2] 138 号)文件要求,二级Delphi科目将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停考,不再接受新考生报名,只接受补考考生报名。
二、实施办法
1.对报名参加二级6个科目考试的新考生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即全部上机考试)取代传统考试模式(即笔试加上机操作)。参加二级7个科目补考的老考生,仍按照传统模式参加补考。
2.无纸化考试中,传统考试的笔试部分被移植到计算机上完成,考核内容和要求不变。无纸化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40分,上机操作题60分。总分达到60分,可以获得合格证书。没有获得合格证书的考生,下一次考试不再安排补考,考生下一次考试需重新以新考生身份报名参加考试。
3.无纸化考试和传统考试都使用原有的考务报名系统。为确保数据安全准确,应将无纸化考试数据与传统考试数据分开管理和使用。在报名阶段,考务人员需提前预分好报名起始号段,将无纸化考生和传统考生(包括补考考生)区分,避免报名流水号重复。使用两台电脑(或使用考务系统建立两个数据库连接)分别处理两种数据。无纸化考试报名方法与传统考试基本相同,考务人员需要以“admin”身份进入考务系统,更改对应考试科目的笔试考试时间
为0分钟,上机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在考后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考点和省级承办机构应将两种数据分开处理并上报。
4.无纸化考试最好统一安排在传统考试结束后进行,各省级承办机构要注意预留服务器切换的时间。
5.为方便考生作答,考点需向考生提供草稿纸和铅笔(铅笔也可由考生自带),草稿纸考后收回,考生不能带离考场。
6.2013年上半年NCRE使用的大纲和教材版本不变,与2012年相同。
三、无纸化考试软、硬件要求
无纸化考试的服务器软、硬件要求与传统考试一致。考试机除安装传统考试所需应用软件外,还需要先安装。net 3.5(考前统一提供),再安装MS Office 2003中文专业版(完全安装);无纸化考试的考试软件(考试管理系统与考试系统)与传统考试不同。考试机上可以同时安装传统考试与无纸化考试两个考试系统,无纸化考试的管理系统与传统考试管理系统可以使用同一台服务器。
我中心将在考前组织召开专门的培训会,对各省级承办机构的系统管理员和考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其它有关本次考试的管理规定按照考前下发的考务文件执行。
目前,NCRE正处于课程体系和考试模式调整阶段,请各省级NCRE承办机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考点技术人员和监考教师的培训工作,细化突发应急预案,确保考试安全平稳。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2年11月15日
2013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具有计算机的基础知识。2.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3.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掌握Windows的使用方法。
4.了解字表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Windows环境下Word和Excel(或WPS)的基本操作,熟练掌握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5.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掌握因特网(Internet)的电子邮件及浏览器的使用。6.具有计算机安全使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的知识。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类型及其应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及主技术指标。2.数制的概念,二、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计算机的数据与编码。数据的存储单位(位、字节、字);字符与ASCII码,汉字及其编码。
二、微型计箕机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CPU、存储器(ROM、RAM)以及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程序设计语言(机器语言、汇编、高级语言)的概念。
3.计算机的安全操作,病毒及其防治。
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1.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组成,文件(文档)、文件(文档)名、目录(文件夹)、目录(文件夹)树和路径等概念。3.Windows的使用
(1)Windows的特点、功能、配置和运行环境。
(2)Windows“开始“按钮、“任务栏”、“菜单”、“图标”等的使用。(3)应用程序的运行和退出、“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4)文档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打开、创建、移动、删除、复制、更名、查找、打印及设置属性。
(5)复制软盘和软盘的格式化,磁盘属性的查看等操作。
(6)中文输入法的安装、卸除、选用和屏幕显示,中文DOS方式的使用。(7)快捷方式的设置和使用。4.附件的使用。
四、字表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使用
1.中文Word的基本功能,Word的启动和退出,Word的工作窗目。2.熟练掌握一种常用的汉字输入方法。
3.文档的创建、打开,文档的编辑(文字的选定、插入、删除、查找与替换等基本操作),多窗口和多文档的编辑。
4.文档的保存、复制、删除、插入、打印
5.字体、字号的设置、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的设置与打印预览。6.Word的图形功能,Word的图形编辑器及使用。
7.Word的表格制作,表格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五、中文Excel的功能和使用
1.电子表格Exool的基本概念、功能、启动和退出。2.工作簿和工作表的创建、输入、编辑、保存等基本操作。3.工作表中公式与常用函数的使用和输入。4.工作表数据库的概念,记录的排序、筛选和查找。5.Exool图表的建立及相应的操作。
六、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
2.计算机通信的简单概念:Modom、网卡等。3.计算机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特点。
4.因特网(Internet)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电子邮件(E-mail)的收发、浏览器IE的使用。考试方式
1.全上机操作:90分钟。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设计 篇11
我们是一所高职学校,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一级等级考试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占的分值是25分。总共的教学学时是32学时。分配到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学时很短,就是4个学时。实际考试计算机基础知识是25分:包括了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分类和应用领域,计算机的硬件结构,计算机性能指标,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信息在计算机的表示存储,主要是涉及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的相互转换,字符的编码、图像、声音的编码,涉及的内容很广。
要在4个学时中把上述知识给学生做一个总体的介绍,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采用一个框架性的介绍方法,总的目标是通过上述学习能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关注计算机的发展,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 各章节内容介绍
整个章节分为:第一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出现、目前及未来计算机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第三部分(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及性能指标);第四部分(介绍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编程语言);第五部分(介绍进制转换);第六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字符编码)。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和讲授方法。
2.1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出现、目前及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和第二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分类及应用领域)合在一起讲授,主要让大家了解现代计算机它的物理硬件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阶段,为了提升学生兴趣,同时也介绍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它的物理硬件会发生变化,目前正在研制的未来计算机有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超导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同时让学生用手机百度搜索什么是量子计算机,并让同学起来进行介绍,这样全班同学都会提升对未来计算机的兴趣。虽然这样占用了老师介绍知识的时间,但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说明计算机在生活中应用的方方面面,然后老师再总结介绍。并针对该专业学生说明计算机在他们专业领域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2.2 第三部分教学设计
第三部分(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及性能指标)着重介绍现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因为我们是在机房上课,所以我会点同学回答,计算机由哪几部分组成,很多同学都会说有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那我又会问主机里面有什么呢?有少数同学会回答硬盘、主板、显卡、主板、内存什么的,对计算机的结构还算了解。接下来,我会介绍现代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让大家把刚才回答的硬件对应这五大部件的哪几部分说出来,这样学生就会从一个比较抽象的角度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那我问学生五大部件怎么交换数据呢?相互之间是否要有线路呢?同学都可以理解,引出了总线和主板。通过这样的介绍同学对计算机的结构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接下来我会问学生你们的手机内存有多大啊?很多同学都会告诉我,运行内存4G,存储内存64G。那我问你们的手机CPU速度有多快?有少部分同学会说,2.3GHZ什么的,但是我在问4G具体有多大,2.3GHZ具体有多快,学生没有回答出来的,这时我就介绍评价一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存储容量的单位。学生都能认真听讲。
2.3 第四部分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介绍计算机软件系统及编程语言)我会问学生用过什么软件?很多同学会回答QQ。那我又问学生:你们开机后看到的软件是什么?学生都能回答:Windows。这时引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哪个先装啊?Windows还是QQ,引出应用软件是安装在系统软件之上的。系统软件是安装在硬件之上的。那么这些软件都是用什么编程语言来编写的呢?介绍计算机语言的发展史及现代常用的计算机语言。
2.4 第五部分第六部分教学设计
通过上述四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对现代计算机的结构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引导学生再进行深入思考,计算机是用二进制,我们人是用十进制的,图像,声音,文字如果要在计算机中表示,都要转换成二进制,那么这些是怎么实现?提出疑问?同时找同学回答,你有什么办法?同学一般会比较茫然。当问号在学生脑子中种下后,这时再讲述第五部分(介绍进制转换);第六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字符编码)。
针对第五部分,我根据历年的教学经验,写了一篇论文《进制转换的教学设计》,发表在去年的《计算机时代》上,并在今年做成了微课,总长15分钟。该单元我主要以微课播放,做练习的方式来讲述。第六部分(介绍计算机的字符编码)主要是讲述ASCII码、GB2312-80这两种编码是怎么表示字符,重点通过一个汉字“中”,从它的输入码(这是我们平时用的)转换成国标码,这是由计算机软件自动完成的。国标码的编码是怎么形成的?拓展学生的思路,把汉字放在一个表格的单元格中,只要取得行号和列号就得到了这个汉字的编码。再介绍显示汉字的字形码?最后介绍图像、声音的编码。通过上述讲授,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最后是怎么转换成二进制的就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
3 结论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内容比较枯燥,要讲得比较生动,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对计算机硬件、软件、信息编码的深刻印象。我主要采用了多和学生互动提问,让他们提起疑问,再补充讲解,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注意保持学生的兴趣。通过上述讲授方式,学生对计算机就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有利于后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苏红旗,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6.
[2]赵盈颖,金耘,等.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20-25.
【一级计算机基础知识】推荐阅读:
计算机一级基础题01-19
计算机一级基础题及答案08-10
一级考试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模拟题08-12
计算机题(一级)02-01
计算机一级考试试卷07-18
计算机一级理论题库01-14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06-11
计算机一级学习资料07-10
上海计算机一级模拟卷10-20
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小技巧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