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检测

2024-07-14

预习检测(共6篇)

预习检测 篇1

“预习、讨论、检测、迁移”四环节教学法,是为改变语文教学 “少、慢、差、费”的现状,而提出的新型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四环节教学法各环节的具体做法:

一、预习:它是学生在课前自学将要讲习的课文,是上课前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预习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阅读、 独立思考的实践机会。所以我们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预习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预习呢?我们的具体方法是:

1.精心设计预习题。初中生特别是初一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还较差,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设置适量的预习题来指导学生阅读,起到为学生引路的作用,减少学习的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预习题的内容一般包括释题、文学常识、词、划分文章结构、初步体味重点句段等。预习题的设置要遵循三点要求1宜少不宜多,不要把预习课上成练习课。2宜简不宜难,不要使学生望而生畏;3宜精不宜俗,特别是针对训练重点设计的预习题,一定要形式多样,耐人寻味,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便于学生体味,质疑。

2.强化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预习的事项,无非是翻查,分析,综合,审度之类。”这就是告诉我们翻查工具书及有关资料在学生的预习中非常重要。在查阅时,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既加深了记忆,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针对“训练重点”,采用圈点法,标记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预习。例如:我们在指导学生预习 《背影》一课时,要求学生勾画出写父子真情的句子。圈点描写父子艰难通过铁道时的三个动词, 体会他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有助于学生针对训练重点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便于在后面的讨论分析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预习这个环节,开始应放在课上进行,待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后可改在课下进行。教师在指导预习时要注意捕捉反馈信息, 以便在讨论时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二、讨论:它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分成以下三步来完成。

1.预习信息的反馈:简单的问题边反馈边解决,如预习题中的文体、作者、出处、时代、背景、字词等问题,一般在3—5分钟内就能解决。老师一般不再重讲,否则既浪费时间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预习了。 疑难问题留在第二步分组讨论时解决。

2. 疑难问题分组讨论交流: 这一步要求学生对反馈上来的疑难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鼓励学生进行争论,在争论中某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发现共性问题在师生讨论解决中重点点拨。

3.师生共同讨论解难:在预习和分组讨论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带着极强的求知欲,期待教师解答,这时教师也不应该简单地将答案告诉学生,要通过点拨思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教学《孔乙己》时,有些同学对孔乙己这样评价,“孔乙己是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只是在当时社会里怀才不遇,才造成了他悲惨死去的结局。”老师先肯定了这种敢于发言的精神,然后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孔乙己的才学,学生回答:“第一,他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说明他读过许多书;第二,他知道茴香豆的“茴” 字有四种写法,说明他对文字学很有研究;第三,他写的一笔好字,说明他在书法方面有一定的功夫。”老师进一步同他们交流说:“孔乙己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说明他读过很多书,这个观点对,但是他满口之乎者也的效果, 又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叫人半懂不懂的。”教师又进一步点拨说:“既然都使人听不懂,那么他的学问是不是真才实学不就很明白吗?他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异体字这种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解放后我国进行汉字改革时,早已废除了这些异体字。”学生经过这样点拨, 消除了前两种错误认识,于是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孔乙己虽写得一手好字,却难以维生是因为:“正是孔乙己读了许多孔孟之道的书,他才认为‘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所以他歧视体力劳动,好喝懒做。这说明毒害他的正是他的所谓‘学问’,是封建科举制度扭曲了他的灵魂,造成了悲惨的结局。”通过循循诱导,再三点拨,学生消除了错误认识,理解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要结合时代背景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检测:是四环节教学法中承上启下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评价、反馈、练习、巩固。 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评价题要符合教学目的要求,既要全面,又要有一定的梯度,可设置必做和先做,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他们都有提高和收获。2既要设置记忆性题,又要设置主观性题,使学生在做题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为学生能力迁移打下基础。3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大训练密度,提高课堂效率。4注意反馈矫正。

四、迁移:是将课上学生已形成的能力及时由课内迁移到课外,由阅读“迁移”到写作,从而学以致用,迁移是教育必须寄托的柱石,因此须有足够的重视。

四环节教学法,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四个部分,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一个整体。它更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框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本人的个性特点,创造性地灵活运用。

预习检测 篇2

一、日积月累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钟元迟洗背刚叹共汽决定已经

2.识字: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①叹:“叹气”要用口来完成,所以是口字旁;②钟:钟的材质为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猜字谜:“过去一寸,进来一尺”(迟)。“夫人不在儿做伴”(元)

两人坐在土堆上。(坐)

熟字加偏旁:钟、汽、迟。

换偏旁:快一决、

3.多音字:背bēi(背着)bèi(背影)

4.易读错字:迟、钟(翘舌)零(后鼻音)哈欠(在这一词中欠读轻声)

5.应会写字:钟元洗共已经坐

(1)写正确,易写错字:

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已:最后一笔露头。

(2)写美观,书写指导

①指导书写的字:分类归纳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钟洗经

独体字:已元(元:上窄下宽。两横略斜。撇和竖弯钩舒展。已:横折、横、竖弯钩,竖弯钩书写时要舒展。)

②指导要点:(钟,金字旁,这一偏旁最后一笔为竖钩,不能穿过上横。坐里面的“人”,末笔捺变点。共:末笔由捺变成点。)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

闹钟哈欠迟到影子决定手表后悔叹气丁零零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运用

(一)了解词意

1.需要重点了解的词语:决定后悔

2.了解词意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理解“决定、后悔”:你生活中有没有需要你做出“决定”的重大事情,有没有让你后悔做过的事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二)重点问题: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

(三)仿写句子训练: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三、情感体验:感受元元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课前检查预习,收集、分析预习信息,进行二次备课。

二、学生

(一)根据预习提纲认真预习。

(二)思考自己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三)计时并拍下自己一分钟内做的一件事。

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预习提纲(或学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注上拼音):钟()、迟()、哈欠()

2.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背{

3.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坐、座、元、洗、快、决、座、洗、钟、种、已、经

减一减加一加比一比

做一做换一换组词法

说一说我还会运用这种方法学会哪个字?

(2)趣味识字:“过去一寸,进来一尺”。猜一个字()

“夫人不在儿做伴”。猜一个字()

“两人坐在土堆上”。猜一个字()

4.易写错的字:说一说下列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已、洗

(三)词语

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课生词:决定手表后悔叹气丁零零。

二、文本细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结果带来的是()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了,他()着脸,()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2.读课文,用“---”画出元元两次叹气相关句子,尝试背诵并填写下面的句子。他叹了口气,说:()。

他(),说:()。

3.讨论:同学们一分钟都能做那些事呢?

4.你觉得元元多睡的这一分钟对吗?为什么?(说给父母、同学听)

三.仿写句段: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四、想想说说:一分钟能做什么?

我一分钟能走()步

我一分钟能写()字

教学时间 1课时

栏目设计 预习提纲 预习展示精讲点拨

导入 1.导语:在正式上课前,全体同学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一动不动的站立,看谁坚持得最久。然后让同学谈感受,再面向全体同学淡话。

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学生自由交谈)

2.揭示课题:是啊,一分钟可以说很短,也可以说很长;在某种情况下,要能克制自己,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课件出示)

3.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课题。一分钟你可以做哪些事?(课件出示欣赏同学们一分钟所做事的照片)

一、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初读交流:

分段落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成员互评。

2、识字交流:

先认读生字,在进行识字方法交流。

交流易读错字,多音字。

常规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趣味识字:猜字谜等

交流易写错字(说一说那些字容易写错,怎样才能书写正确。)小组内进行评价(纠正、鼓励、表扬形式)

3、词语交流

先找出文中词语(决定)(后悔),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解。

4、课文朗读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交流元元的心理变化,你知道了什么?今后你将怎么做?

5、小组内进行评价(纠正、鼓励、表扬形式)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写出并注上拼音):钟()、迟()、哈欠()()

2.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背{

3.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减一减加一加比一比换一换组词法

坐、座、元、洗、快、决、座、洗、钟、种、已、经

(2)趣味识字:

“过去一寸,进来一尺”。猜一个字()

“写它口与合,念它口要开,平时找不到,一笑它就来”猜一个字()。

“夫人不在儿做伴”。猜一个字()

“两人坐在土堆上”。猜一个字()

说一说我还会运用这种方法学会哪个字?

4.易写错的字:说一说下列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已洗练一练:看谁说的多

新--新书新年……

钟-()()……

坐-()()……

(二)词语

1.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决定、后悔试着说一句话。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用的好,用横线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文本细读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结果带来的是()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了,他()着脸,()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2.读课文,用“---”画出元元两次叹气相关句子,尝试背诵并填写下面的句子。他叹了口气,说:()。

他(),说:()。

3.讨论:同学们一分钟都能做那些事呢?

4.你觉得元元多睡的这一分钟对吗?为什么?(说给父母、同学听)

三.仿写句段: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四、想想说说:一分钟能做什么?

我一分钟能走()步

我一分钟能写()字

一、字词初探

1.朗读展示。

(1)小组展示朗读。

(采用个人展示读、分角色读以及开火车等方式来读。)

(2)学生展示标出的翘舌音(全不全,画法对不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和易读错的字词。(注意纠正翘舌音:钟、迟、哈欠等字)

师提示:元元打了个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注意的字音有:“哈欠”的“欠”的读音,在这里读轻声。

(5)指生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导识字。

(一)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展示本课会认字】

(1)学生小组进行投影展示识记情况:多种形式认读生词和本文的多音字。背:背着(bèibēi)背影(bèibēi)

丽丽背(bèibēi)后背(bèibēi)着一个背(bèibēi)包。

(2)学生小组进行投影展示识记方法:

生投影展示: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了“口+又=叹”“水+先=洗”;

生投影展示猜谜语:大家试着猜一猜:“过去一寸,进来一尺”。猜一个字()。“夫人不在儿做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投影展示:我用做一做的方法:坐、洗。哪位同学根据字来做一下动作。

生投影展示:比一比快决。

(3)难记的字。你觉得哪个字记起来比较困难?(经:字形结构、偏旁)。

(4)教师指导学习生字条上面出现的部首(金字旁:钟),帮助识字。

(5)、小组进行互评:以鼓励、表扬、纠正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的展示。展示小组组长进行点评。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字。【课件出示】

(二)展示交流词语

(1)学生展示: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画出的词语。词语画出不全的完善一下。

(2)教师出示本课生词:

出示:

闹钟哈欠迟到叹气决定后悔丁零零元旦书包手表

多种形式练读:小老师领读词语;排火车读词语。

(3)练一练:看谁说的多

新--新书新年……

钟-()()……

坐-()()……

(5)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下列生词的意思并说一句话:决定后悔叹气

(1)指导书写:

①指名说说“钟、元、洗、共、已、经、坐”在田字格里的占格。

②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并进行书空练习。

③教师边讲解边范写:如:

“洗、经、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钟:字金字旁的最后一笔不能穿过上横。

“已”是独体字,末笔写时注意冒出头。

元:上窄下宽。两横略斜。撇和竖弯钩舒展。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边巡视,边说谁的那一笔,或者那个字占格位置好或者表扬书写姿势,并顺手奖励小贴画。

二、文本细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结果带来的是()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了,他()着脸,()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2.小组合作上台展示用“---”画出的元元两次叹气的句子,尝试背诵并填写下面的句子。他叹了口气,说:()。

他(),说:()。

用书上的一句话来说说元元此时的心情?(课件出示)(板书:后悔)

3.讨论:同学们一分钟都能做那些事呢?

4.你觉得元元多睡的这一分钟对吗?为什么?(说给父母、同学听)

5.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或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6.仿写句段:

原文:要是早一分钟,就能赶上绿灯了。要是能赶上绿灯,就能及时通过路口。

仿写:

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

其他同学评价。(句子是否通顺,书写是否正确、美观,词语运用是否恰当)

1.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因为多睡了一分钟,所以()。

师总结:此时,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课件出示)

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板书:宝贵)

2.第二天闹钟又响了,元元会怎样呢?续写故事(课件出示)

限时检测

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限时检测题

学校:班级:姓名: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nàozhōnɡ yuányuán zu

丁零零,(闹)响起,()边打哈欠边()了起来, tàn x

叹了口气说:“今天我可不能迟到了。”他很快地()了

shūbāo

脸,吃了早点,就背着()上学去了。

二、根据以下要求进行填空。

1.已,读音(),笔画顺序,第3笔是。

2.钟,偏旁为,读音,笔画顺序。

3.共,它的结构是,最后一笔的笔画。

三、选字填空。

元圆园

1.我们学校的花( )有很多花。

2.宵节的晚上,我们全家人在一起吃( )宵。

3.月亮像个大( )盘。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写了元元在上学前多睡了(),结果带来的是()分钟的迟到。当元元赶到学校时,学校已经()了,他()着脸,()着头,坐到自己的座位上,他非常的()。

五、我会连。

钅又 口辶门

中 市尺井合 欠

板书设计 16、一分钟--元元迟到--后悔

时间宝贵

重视预习,提高预习的效率 篇3

一、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如何评价他们的学习……有了动机,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负担。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预习”使学生发现自己旧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为听课扫清障碍。不经过预习的听课,只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失去了听课的目的性和选择性。而预习后再听课,学生对什么地方已懂,什么地方不懂,心中有数。这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从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变被动为主动。这样一来,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时,我呈现给学生的预习目标是:(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读本课的生字词,了解其意思。(3)思考: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这件事为什么值得“骄傲”?学生带着这三个由易到难的问题自读课文,强烈的求知欲会让他们在整个预习过程中都十分积极,上课时,他们也会显得比以前更专心听课、更积极思考问题、更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确的、更期待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好评,同时,他们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预习中弄不懂的地方,迅速抓住自己薄弱的知识及时填补,让学习事半功倍。

二、掌握了学习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通过巡视或者参与其中;等学生预习结束以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说说对哪部分知识掌握了;对哪部分知识理解有困难;对哪部分知识不能判断是对还是错。在这期间,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例如,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预习,目标是:(1)把课文读通,不读错,不添、不漏、不颠倒。(2)借助工具书,学会本文的生字词。(3)为什么这个孩子伤心地捧着空花盆来了?在学生进行预习时,我积极地参与了他们的预习活动,及时了解他们对生字词、课文内容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等等。如此一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就可以抓住“为什么这个孩子伤心地捧着空花盆来了?”这一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从“原来,国王发给孩子们的花籽是煮过的,怎么可能发芽、开花呢?”让学生明白:这个孩子伤心地捧着空花盆来了,说明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从而点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升华文章的主题。这种“有的放矢”的教学,避免了平均用力,教学效果甚好。

三、提供练习机会,提高自学能力

没有预习的课堂上,往往只是那几个优等生在发言,练习的机会几乎被他们“垄断”了,而其他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等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更可怜的是那些后进生根本没有动脑筋的机会。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而“预习”改变了这种局面。《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学生都是根据老师给的预习目标独自预习,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就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他们根据老师给的预习目标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人人都获得了练习的机会,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培养阅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学生在预习中总是边读边思考,因此,在预习的过程中就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而他们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此时,教师只要适当地加以启发与指点,引导他们投入到课外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一举两得,何乐不为呢?

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达埔中心小学)

预习日记让学生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篇4

对于具体的一节教学内容的预习, 应做到品、读、划、记 (或做) 四个步骤, 并在此基础上写出预习日记。学生课前预习与否, 预习认真与否, 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一、仔细品味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 从标题可以大致明白文章的内容。预习时仔细品味标题, 可以让学生领悟出许多东西。如“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教学内容,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本节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看后心中有解决如下问题的欲望: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等。这为下一步阅读提供了心理上的支持。预习之后, 教师布置学生的预习作业:①预习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②预习重点:比例基本性质的意义, 想一想分数基本性质与比例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③疑难点;④尝试解答:第34页做一做。这种日记式预习作业, 可以让学生自主钻研教材, 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教师也可从中窥探学生的学习情况, 利于教师设计教学方案。

二、通读教材, 带着问题有目的预习

低段的预习是要让学生通读教材, 理解材料内容中所涉及的图、文的意思。通过预习, 学生要能从中获得有用的数学信息, 并根据获得的数学信息编成一道完整的题目, 分析题目中的条件与问题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而中高段的预习, 则需要学生在获取信息、编题的基础上, 借助线段图进一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如果是一题多解的题目要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预习过程以及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等记录下来。

三、边读边划, 写预习日记

为使课前预习不流于形式, 预习中要做好预习笔记, 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预习日记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看书的过程中已懂和不懂的内容, 不需要写得太复杂, 对有疑问的内容应边读边画, 边读边写, 边读边记。为保证思维的连续性, 可以在重要的概念、公式、运算定律下面画线圈点, 在边页空白上把自己的体会、看法记录下来, 把已懂的问题简单整理出来, 加以梳理, 加深记忆, 克服放羊式预习。

例如, 一位学生在预习了《圆的认识与画法》后, 写的预习日记是:经过了小学六年的数学学习, 我们认识了许多图形, 现在让我们再去探索另一种美丽的图形——圆。大家都知道圆是一种平面图形, 对于平面图形我们可熟悉了, 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记得以前学过的图形都是有角有边, 可是现在这个可奇怪了, 既没有角, 也没有线段, 而是由曲线围成的。在生活中, 这种图形见得多了, 如车轮、硬币、钟面等。现在我们把一个圆对折若干次后会发现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 我们通常把这个点叫作圆心。通过实验, 我们还发现把圆对折时, 每条折痕都会经过圆心, 所以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作直径。而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作半径, 半径处处相等。可圆怎么画呢?这时我们要请一个特殊的朋友——圆规来帮忙, 它可神奇了, 你只要把圆规先生的两脚分开, 定好半径, 再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就画出了一个标准的圆, 圆规可真厉害!想学习圆的更多知识吗?想的话就与我一起投入课堂, 多与老师交流, 多与同学讨论, 相信自己, 那就是最棒的!老师批改:从这篇日记可以看出你课前认真预习了, 基本掌握了圆的特征和圆的画法, 相信通过课堂的进一步学习, 对圆的知识你会掌握得更加牢固。

四、联系旧知“记一记”或完成例题后的“做一做”

在预习新课前, 应让学生尽量将新知识与学过的旧知识建立联系, 也就是说在预习时应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样不仅为新课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 有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 而且记忆起来也容易多了。对于一些新旧知识, 譬如学习比例的基本意义之前, 首先要复习比的意义, 比各部分的名称, 等等, 可采用对比的方法理解和记忆, 加深对比和比例意义的区别与联系。这种让新知识植根于旧知识之中又生长于旧知识之外的预习方法, 会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初步印象更深刻, 然后借助预习后的初步理解, 尝试着去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来检验自己的预习效果。第二天进行小组交流时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与同伴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不断修正, 最终获得更加准确完善的知识,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预习检测 篇5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马蹄(dì

tí)

羞涩(sè

shè)

点缀(zuì

zhuì)

衣裳(shang

shàng)

单薄(bó

báo)

衣襟(jīn

jìn)

笨拙(zhuō

zhuó)

孕育(rùn

yùn)

2.看拼音,写词语。

tǎn

róu

měi

cǎi

hóng

dòu

fu

shāo

wēi

()

()

()

()

()

yōu

mèi

huā

bāo

chóu

yuàn

míng

chán

()

()

()

()

()

3.选字组词。

【陈

阵】

()雨

()列

()旧

()风

【稍

梢】

()息

树()

()微

眉()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色()流

()马()驰

()飘()舞

()入()帘

心()神()

()芳()赏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柔美—()

勾勒—()

惊叹—()

舒服—()

拘束—()

羞涩—()

茂盛—()

分辨—()

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仿写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仿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草原》的作者是现代诗人、作家_____原名________。文章主要讲了三幅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者在最后引用了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结》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_____。结,是__________;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我们既有赏花的_____,又有解结的_____。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__________。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___(朝代)诗人_______。这是一首刻画_______的诗,是唐人五绝中的写景名篇。作者把_______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_______著名文学家、书法家、_____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组诗,字______,号__________,世称_____。他与其父_____,其弟_____,并称为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代词人______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__________的词。字_____,号_________,人称____________与______合称“苏辛”,与_________并称“济南二安”。

参考答案

1.tí

zhuì

shang

jīn

zhuō

yùn

2.绿毯

柔美

彩虹

豆腐

稍微

幽雅

妩媚

花苞

愁怨

鸣蝉

3.阵

4.翠

5.示例:柔和

勾画

赞叹

舒适

约束

害羞

茂密

辨别

6.(1)示例:十五的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

(2)不然,是太平淡无味了。

(3)示例:清晨,鸟儿在树林里唱着欢快的歌。

(4)远处出现了马。

(5)示例:秋天既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又是一个凉爽的季节。

7.(1)老舍

舒庆春

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

蒙汉联欢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2)宗璞

愁怨

解不完的情调

心志

“丁香结”

(3)唐

孟浩然

秋江暮色

小船

羁旅之思

(4)北宋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苏东坡

苏洵

苏辙

“三苏”

(5)南宋

辛弃疾

吟咏田园风光

幼安

稼轩居士

“词中之龙”

苏轼

预习检测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预习环节 预习能力

1尊重年级差异,制定不同预习方案

小学低年级与中高年的学生在理解课文、掌握课文上存在差异。所以,教师不能将其统一划分,而是要根据教学的任务与指标将预习活动由易到难渗透到学生学习中。通过这种方式节省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时间,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朗读-划分-查字典-标注-思考”这五个步骤是小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步骤。但是这五个步骤需要根据学生的年级不同有所侧重。如低年级也就是小学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应在预习过程中以朗读课文以及拼写生字为主,辅之以思考等活动。因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而中高年级也就是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应在预习活动中侧重提升自己的思考意识。因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为主。所以,教师应由指导学生学会朗读课文向引导学生自学过渡,让学生全面领会。尊重年级差异,根据学生年级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预习方案可以对学生预习能力进行螺旋式推进,逐步提升学生的预习能力。

2传授科学方法,提高语文预习效率

科学的方法是指引学生前行的明灯,所以是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衡量学生是否会学习的标准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掌握生词时应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掌握科学预习方法的基础上预习内容,提高预习的效率。具体的预习方法包括:朗读法、批注法、作业法、小组讨论法等。

朗读法是最传统的预习方法,主要指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这种预习方法适用于篇幅短的文章,不大适用于长篇文章。批注法主要指学生在预习课文内容时应将自己不懂的问题、产生困惑的问题在相应的空白处标注出来,并及时与其他同学和老师沟通。作业法是教师惯用的预习方法之一。主要指教师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具体的预习任务。小组讨论法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将预习任务明确分工,共同讨论既可以节约预习时间、提高预习效率,还能发散思维,共同进步。

对小学语文预习活动而言,方法不是固定的。学生可以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创新预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也可以借鉴教师给出的意见。

3提高预习意识,分层确定预习目标

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预习理念,告诉学生预习环节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只有在预习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节省自己理解与接受信息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课下做过一个小实验,从班级中选出男生10人,女生10人,为其中的五个男生以及五个女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他们对课文的线索和发展进行梳理;记忆单词;根据教材内容提问等。剩下的五个男生与五个女生不做任何要求。第二天,笔者在授课时明显发现,预习的这部分学生进入角色的速度要快于不预习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也相对高涨。为了引起大部分学生对预习活动的重视,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当学生认识到预习的意义与作用时,教师就要通过分层帮助学生确定预习目标。这样,既能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又能通过因材施教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预习热情,让学生主动投入预习活动中,保证预习的整体效果。

4给与学生空间,培养学生预习能力

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在课堂自学中提升预习能力。对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在45分钟的时间内他们真正集中精力学习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预习任务,让学生:第一,朗读课文,将文章中的生词划出来;第二,将文章划分层次并思考课后题;第三,根据文章的内容说出你的感受。当教师布置完预习任务时就应该退出主阵地,只是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予指导与帮助。这样,增大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密度,也锻炼了小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师手把手要求学生预习,不如传授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合适的条件下自主选择预习方法,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学生便会掌握学习上的主动权,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认为,教师只有重视预习环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抓住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杨薇.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的策略研究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B,2011,(12).

[2]尹建梅.而今迈步从头越——小学语文有效预习策略谈[J]新课程研究,2010,(6).

上一篇:月销售量预测下一篇:通用理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