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鉴定

2024-10-18

检测鉴定(精选11篇)

检测鉴定 篇1

众所周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高层建筑铺天盖地, 超高层建筑也蓄势待发, 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检测在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鉴定检测的数据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目前我国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尚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 存在检测鉴定部门资历有限、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实验仪器设备配备不足, 检测仪器不够先进, 相关领域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等问题,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鉴定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的必要性

全国各地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不断发展,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 我国许多城市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 有些地方虽然建立了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管理机构, 但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短缺, 相关的配套设备落后, 使检测鉴定中心形同虚设。

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的人员有限且技术水平较低、检测仪器设备短缺或年久失修、检测鉴定手段单一, 不能和飞速发展的建筑技术相匹配。而我国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项目收费标准低, 机构不能引进高素质技术人才和购进高精密度仪器, 自我生存困难, 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

虽然我国在房屋质量与安全检测鉴定、管理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但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形同虚设, 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 加强对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管理已成为一个迫切且现实的问题。

2 房屋质量安全鉴定检测的重要性

经不完全统计, 全国各地还普遍存在着相当一部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结构简易、超期服役、年久失修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房屋;也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加固、处理后改变使用功能的房屋;新建房屋存在业主追求时尚, 想改头换面但又不影响房屋整体结构的情况, 这些情况都需要当地权威机构对房屋的结构性能进行检测鉴定, 确保其在安全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进行改造, 其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危旧房屋和古建筑的检测鉴定

现在, 我国绝大部分城镇仍存在相当多结构简陋, 使用年久, 遭受风雨侵蚀、人为破坏的危旧房屋和需要及时保护的古建筑, 为了保证其安全, 有效预防因房屋倒塌而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必须进行检测、鉴定。

2.2“三无”房屋的检测鉴定

目前, 全国各地都存在着无规划、无审批、无监管的“三无”房屋, 甚至更有无勘察、无设计、无正规企业施工的“六无”房屋。“今年没钱盖两层, 明年有钱了再加两层”, 这样的房屋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城中村中比比皆是。这些房屋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 迫切需要检测鉴定此类房屋, 验明其结构的安全程度, 排除房屋的不安全因素。

2.3 自然侵蚀和灾后房屋的检测鉴定

地震、水灾、台风、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都会对房屋结构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在重新修复和加固房屋时, 要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依据, 明确房屋的危险所在、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为此需要权威机关检测鉴定。装修房屋时, 拆除承重墙或在承重墙上掏洞、随意增加隔墙;办公室改为储藏室, 写字楼改为档案馆;为了追求美观或使用方便等造成房屋结构安全隐患或殃及左邻右舍的使用安全, 对此需要通过检测鉴定后对其加固处理。

2.4 使用年限内或超过使用年限房屋的检测鉴定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房屋使用年久, 梁柱墙等承重构件腐蚀老化、保养不到位, 特别是已经达到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房屋, 在结构安全性方面和正常使用性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 必须通过检测鉴定确定其结构目前的承重水平和安全系数, 并判断该房屋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或需要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2.5 工程建设对周围房屋影响破坏的检测鉴定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 绝大多数房屋私有已经成为今后房屋发展的一种趋势。开挖深基坑、重锤强夯基础、灰土挤密桩基础、冲击钻成孔桩基础、爆破作业、带振动碾压施工等施工对毗邻建筑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其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为分析评价其影响程度或破坏程度, 查清责任, 保证双方的权利和利益, 需要对此作确切的检测鉴定。

2.6 房屋纠纷或司法检测鉴定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类产权房屋也大量兴建, 同时人们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毗邻房屋建设相互影响造成房屋损坏, 建设工程中涉及房屋质量事故等纠纷都需要通过检测鉴定, 明确房屋受损的程度和受损原因, 为纠纷处理和判决提供科学、客观和公证的供技术依据。

以上中, 2.1和2.2房屋检测鉴定的目的是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兼具技术性和政策性指导, 为政府建言献策;2.3和2.4房屋的检测鉴定主要是为房屋的改造、加固、修缮提供技术依据, 确保结构房屋安全和正常使用;2.5和2.6房屋的检测鉴定主要是为政府相关部门排忧艰难, 为纠纷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从中不难看出,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工作任重而道远。

3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的建议

房屋安全检测鉴定单位是政府的权威机构, 是为社会提供公正、为人民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机构, 检测鉴定的准确性直接危及着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得马虎和大意。检测鉴定机构要寻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为人民和国家负责为核心, 以鉴定结论的权威性为重点, 全面加强鉴定工作程序和各个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为鉴定单位前期运营投入必要的资金, 使其与蓬勃发展的建筑技术相匹配。

从发展的眼光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 人们的居住安全意识不断加强, 房屋安全管理应从之前的针对危险房屋的强制性管理向以一般房屋的住用安全指导为主的非强制性阶段发展。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就是一种纯技术服务, 应完全走向市场, 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治理机构, 真正使检测鉴定工作走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之路。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机构应和其他企业一样, 实行全国性统一的资质等级管理制度,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计量法的要求对机构进行计量认证工作, 建立企业内部的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素质保证、仪器设备质量保证、鉴定工作质量保证、标准资料档案保证和鉴定质量保证。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 需要具有建筑、结构、设计、材料、施工、地质 (岩土) 、测量和测试等方面的知识, 并要知晓房屋的历史、现状和损坏趋势等, 才能作出综合分析、判断。因此, 在完善和实行检测鉴定机构资质的基础上, 应加强检测鉴定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 实行鉴定注册师制度, 由建筑部、人事部组织全国性考试、认证, 像其他考试一样, 比如注册监理师、注册结构师和注册评估师等, 建立注册鉴定师的系列岗位资格准入制, 引入竞争机制。

为发展和壮大自身实力, 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应将房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加固维修设计和施工一起纳入自身业务范畴, 自成规模化, 搞“一条龙”服务, 使房屋质量和安全检测鉴定机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摘要:目前,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和管理工作正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分析、检测鉴定机构的资历、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仪器的精密程度, 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为今后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安全,鉴定检测,质量安全,质量检测

参考文献

[1]赵书全.论结构检测在房屋安全性鉴定中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23) .

[2]赵鹏鹏.浅谈静态应变检测在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3 (07) .

[3]吴大宝.房屋安全检测鉴定思路及实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1 (30) .

[4]张文彬, 陆雪涛.房屋安全鉴定中常见裂缝鉴别与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 2011 (05) .

检测鉴定 篇2

上海市具有甲级资质的房屋质量检测、房屋抗震检测鉴定及相关技术服务咨询等高智能技术服务性机构,是上海市最具实力的房屋质量检测站之一。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检测站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

房屋建造过程中、停工续建时或使用过程中,需要加层、插层、扩建,或较大范围的结构体系或使用功能改变等房屋改建时,需要对原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内容包括对原结构进行检测、对原结构体系和构造进行鉴定、按改建结构进行结构抗震验算,综合评估改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和改建方案可行性,必要时,提出改建方案优化措施和原结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房屋改建抗震鉴定一般须依据现行抗震设计标准。

1、检测项目

通过检测房屋的质量现状,按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对房屋在规定烈度的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的过程。

2、适用范围

未抗震设防或设防等级低于现行规定的房屋,尤其是保护建筑、城市生命线工程以及改建加层工程。

3、检测内容及过程

1)主要检测参数有:

倾斜、沉降、裂缝、地基基础、砌体结构构件、木结构构件、混凝土结构构件、钢结构构件等,各参数的检测一般为现场检测。

2)非现场检测项目有:

a.混凝土结构构件检测中,混凝土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b.钢结构构件检测中,钢材抗拉强度试验法检测钢材试件抗拉强度,钢材弯曲强度试验方法检测钢材试件弯曲变形能力。

c.木结构构件检测中,木材顺纹抗压、抗拉、抗剪强度试验,木材抗弯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木材横纹抗压强度试验。

3)检测过程:

1、收集房屋的地质勘察报告、竣工图和工程验收文件等原始资料,必要时补充进行工程地质勘察。

2、全面检查和记录房屋基础、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的损坏部位、范围和程度。

3、调查分析房屋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等抗震措施,复核抗震承载力。

4、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检测项目,应根据结构承载力验算的需要确定。

5、一般房屋应按《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采用相应的逐级鉴定方法,进行综合抗震能力分析。

抗震鉴定方法分为两级。第一级鉴定以宏观控制和构造鉴定

为主进行综合评价,第二级鉴定以抗震验算为主,结合构造影响进行房屋抗震能力综合评价。

房屋满足第一级抗震鉴定的各项要求时,房屋可评为满足抗震鉴定要求,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否则应由第二级抗震鉴定做出判断。

6、对现有房屋整体抗震能力做出评定,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房屋,按有关技术标准提出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建议和抗震减灾对策。

惠州市某办公楼检测鉴定探讨 篇3

摘要:房屋建筑结构在长时间使用后,建筑结构、构件、材料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破坏,不能保证结构安全性能。本文介绍了某办公楼结构强度和抗震性检测的内容,并作出鉴定结论,最后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鉴定;抗震;功能

1 工程概况

某办公室11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7727.8m2,女儿墙标高34.5m,基础类型为桩基础,墙体为粘土砖,结构抗震烈度四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楼面设计荷载2.0kN/m2,办公楼的平面布置图见图1。

图1 办公楼平面布置示意图

2 现场鉴定内容及结果

2.1 收集原始资料

包括地质勘查资料、设计图纸、施工图纸、变更材料以及后期改造图纸等。

2.2 现场调查

经现场初步勘查看,办公楼的平面布置、楼层、框架结构等均符合原设计图纸要求,但十层、十一层结构布置与设计不一致。该建筑物混凝土、砂浆、砌体结构的表观良好。该楼已有近27年的使用时间,故在继续使用前应对结构进行鉴定检测。检测的主要内容有:整体结构布置、整体位移、损伤等;构件的尺寸、配筋数量、位置和间距等;结构轴网尺寸、构件尺寸、层高等信息。检测的主要项目有:混凝土强度、砌体强度、砂浆等级等。

2.3 检测设备

钻芯机、钢筋探测仪、经纬仪、钢卷尺、游标卡尺、楼板测厚仪。

2.3 结构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对构筑物的关键部位(转角部位的顶点侧向位移)进行现场测量,最终观察结果显示构筑物最高顶点的侧向偏移量(包括施工误差和外装修的影响)为8mm(H/3813),低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高层建筑规定的H/1000,故该构筑物顶点最大侧向位移满足规范要求,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构筑物顶点位移测量结果

检测部位测点高度(m)位移量(mm)位移方向测量方式

10×E30.57字母轴线减小方向经纬仪测量

0/1×A30.55字母轴线减小方向

8数字轴线增大方向

1/10×A34.56数字轴线增大方向

1×F30.55数字轴线增大方向

2.4 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对部分结构构件进行取芯、切削、找平、养护和抗压试验,来检测结构混凝土的强度。详细试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2。

表2 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一览表

构件

位置构件

总数抽检

数量设计强度等级最大值(MPa)最小值

(MPa)平均值

(MPa)推定值

(MPa)符合构件

所占比例

首层墙柱478C2830.818.123.7不满足推定条件12.5%

二层墙柱458C2839.421.627.0不满足推定条件37.5%

三层墙柱458C2330.620.725.9不满足推定条件75%

四层墙柱458C2322.210.214.9不满足推定条件0%

五层墙柱458C2328.715.722.9不满足推定条件62.5%

六层墙柱455C1822.415.318.1不满足推定条件60%

七层墙柱455C1822.416.318.8不满足推定条件80%

八层墙柱455C1823.712.819.0不满足推定条件60%

九层墙柱455C1825.519.322.5不满足推定条件100%

十层墙柱455C1829.516.823.0不满足推定条件80%

十一层墙柱455C1826.211.221.0不满足推定条件80%

二层梁645C2829.018.323.5不满足推定条件20%

三层梁645C2828.522.926.1不满足推定条件20%

四层梁645C2324.814.118.7不满足推定条件20%

五层梁645C2334.914.324.2不满足推定条件40%

六层梁645C2324.316.620.9不满足推定条件40%

七层梁645C1835.015.423.2不满足推定条件80%

八层梁645C1830.113.921.4不满足推定条件60%

九层梁645C1822.714.718.7不满足推定条件60%

十层梁645C1827.322.325.1不满足推定条件100%

十一层梁645C1833.514.623.5不满足推定条件60%

天面梁645C1838.217.327.0不满足推定条件80%

由表可知,抽检墙柱构筑物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值位于10.2MPa~39.4MPa之间,抽检构筑物梁构筑物混凝土抗压强度值位于13.9MPa~38.2MPa之間。少量抽检的墙柱和梁构筑物混凝土抗压强度不满足原设计要求。

新旧活塞技术检测与鉴定方法 篇4

一、旧活塞的鉴定

1. 活塞的主要损伤

活塞的损伤包括活塞环槽的磨损、活塞裙部的磨损、活塞销座孔的磨损和活塞顶部的损伤。

活塞使用过程中磨损最大的地方是活塞环槽, 其中第一环槽的下平面往往磨损最严重。环槽磨损后, 槽的断面变成梯形。侧隙变大, 使气缸的气密性变差。并且还会加重泵油作用。引起“窜油”和“窜气”。

活塞裙部与缸壁间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 随使用时间的增长, 二者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主要是由于侧压力的作用;另外冷却不良, 润滑不良, 空气、柴油、机油不净, 含杂质多也会加速活塞裙部磨损;连杆弯曲也使活塞呈过度的单面磨损。

活塞销座孔受活塞销往复冲击而自然磨损, 形成椭圆;装配时未加热活塞, 强行敲入, 使销孔擦伤;孔与销之间间隙较大, 冲击磨损严重。销孔的磨损往往发生在上下方向, 结果可以引起活塞销松旷发响。

活塞顶部的损伤则是由于爆燃或早燃等不正常燃烧引起的局部烧缺和穿洞。

2. 活塞鉴别前的清洗准备工作

活塞拆下后要进行清洗, 否则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1) 把活塞放在煤油乳化溶液中清洗。为了防止清洗液对铝质活塞有腐蚀作用, 不要使用p H值高于9.5的溶液, 不要使用含有甲酚、石碳酸、甲苯元素的氯化碳氢化合物溶液。清洗时要求最少浸泡30 min, 为取得最佳的清洗效果, 最好将其浸泡几个小时。

(2) 活塞表面镀有一层覆盖层 (灰色) , 因此, 放在水槽中清洗时, 水 (或溶液) 的温度不要过高, 一般加热到90~95℃。

(3) 清洗活塞时, 绝对不允许用钢丝刷或坚硬的工具等, 这样会导致活塞表面或活塞环槽的损坏。

3. 活塞的判定方法

(1) 初步检查。首先用观察法检查活塞有无严重的机械损伤, 如活塞表面有裂纹、严重划痕、环槽塌边、挡圈沟槽崩落等机械损伤的, 活塞就必须更换。如活塞环槽的表面有脊峰存在, 活塞也必须更换。

(2) 活塞环槽的检查。一般用新的活塞环放入环槽中, 沿环槽进行滚动, 用塞尺测量边间隙。如果活塞边间隙超过规定的极限值, 则表明磨损过大, 应更换活塞。也可用专用环槽检查量规检查活塞环槽。当量规的两肩没有碰到环槽岸时, 活塞可以再次使用。如果两肩碰到环槽岸时, 则应更换活塞。

(3) 活塞裙部的检查。用外径千分尺测量活塞裙部外圆的直径。自裙部上端10~20 mm开始, 每隔一段测量一次, 每次测量同一截面内相互垂直的两个直径:平行于曲轴方向和垂直于曲轴方向。计算出圆度和圆柱度。所测结果应符合规定, 超过范围应报废。

(4) 活塞销座孔的检查。活塞销座孔的检查与缸套的检查相似, 用内径千分表在两边销孔长度上各取两个截面, 在每个截面上取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即上下受力方向与水平方向) 位置, 然后计算出圆度和圆柱度。所测值如果最小的内径不在规定范围内, 就应更换活塞。

(5) 检查活塞销外径。活塞销外径如果不圆度大于0.03 mm, 则应报废。不可扩大活塞销孔直径和使用加大活塞销。因为销与孔的不同心度将会使活塞卡住和导致连杆轴承的损坏。

二、新活塞的检验

活塞在装机前必须进行检验, 确保质量合格和装机后的正常运转。所购置的成品活塞如果是按照柴油机制造厂的备件编号订购, 由厂家供应, 不需专门验收审查, 厂家负责产品质量。除此之外购置的成品活塞或配制活塞均应对其材料成分、性能、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进行验收。

1. 检查活塞的材料成分和机械性能

由供应商和制造厂提供活塞材料成分、机械性能检验报告单, 应认真审核是否符合原设计要求。检查活塞的标准尺寸分组代号, 必须与缸套的标准尺寸分组代号相同,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缸塞有标准的配合间隙。多缸柴油机, 各缸必须装用同一分组代号的缸套和活塞。

2. 检查活塞的位置精度

活塞位置精度的技术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如下:

(l) 活塞销孔中心线与活塞中心线应垂直, 垂直度要求不大于0.025 mm/100 mm。

(2) 活塞销孔中心线应与活塞中心线相交, 其位置度要求, 活塞直径<200 mm时应不大于0.10 mm, 活塞直径>200 mm时应不大于0.20 mm。

(3) 活塞环槽平面应与活塞中心线垂直, 垂直度应不大于0.02 mm。

食品检测自我鉴定最新 篇5

食品检测自我鉴定1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进一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我校高度重视,进取响应,及早动手,精心部署,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我校扎实推进。现将我校3月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前期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教职工19人,教学班9个,在校学生243人;现有的设施设备相对还不到位,供餐场地条件有限。

二、开展的前期工作情景

1、成立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制定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2、组织人员参加了上级组织的营养改善计划专题培训,结合培训资料及要求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广泛宣传;

3、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营养供餐模式;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落实了具体的管理、采购、加工人员;

4、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并对如何处理食物中毒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相关培训;虽然我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存在必须困难,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有决心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我校顺利实施完善。

三、实施过程

(一)深入学习,认真部署落实。

开学初,我校组织召开了营养改善计划专题会,组织学习文件精神,确定了以“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指导思想,对我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做了安排部署。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了以程春光校长为组长,李宝忠、韦兴浪为副组长,杨文斌为采购人员,吕子灵和严平为验收人员以及各班主任为成员的“营养改善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和实施、监督工作由李宝忠、韦兴浪、杨文斌、吕子灵和严平教师负责。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大桥镇罗江小学改善学生营养计划工程实施方案》。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健全了《大桥镇罗江小学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制定了《大桥镇罗江小

学营养餐工程资金管理制度》《大桥镇罗江小学营养餐工程档案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了学校食堂供餐食品采购登记、验收、入库、出库、学生就餐、食品留样、保鲜等专项管理制度,制定了食品储存、加工、分发和食用等操作规程,制作了相应的登记表格和台账,全面公开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经费账目、配餐标准、营养食谱以及用餐学生名单等信息,理解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保证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供餐、就餐情景清清楚楚,切实做到按制度管理、按制度办事。

(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到教师、学生、家长中,让他们支持、理解、配合此项工作,我校采取校会、家长会、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动员。

一是在校会上和家长会上,让师生和家长明白“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孩子的深切关爱,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支持和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送到广大家长和学生心中。教育学生怀着感恩的心态应对学习,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以优异成绩报答祖国的深切关怀。二是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把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宣传到每一个家庭,让他们知晓政策、领会政策、支持政策,推动学生饮食结构科学化。

(三)、按章操作,工作人员严格要求。

食品发放工作人员有健康体检证上岗,且做到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坚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准穿戴装饰品,在发放食品时严禁吸烟、挖鼻孔、掏耳朵、不对着食品打喷嚏、咳嗽、不准随地吐痰,不准乱丢废弃物等,杜绝出现食品污染。确保让每一位学生吃到放心、舒心的营养午餐。

(四)、用心投入,开创营养早餐新局面

自2014年1月20日,大桥镇罗江小学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得到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工作,县教育局、中心学校领导曾多次到学校督查,一再强调要确保食品安全,除了能让每一位学生吃上、吃饱免费可口的营养餐,更要保证安全。2月25日,领导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对我校营养餐工作的顺利实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鉴定,这是对我校全体教职工的极大鼓舞。

营养餐是新事物,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不断改善,力求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健康,吃得欢乐!在2月25日至3月30日期间,学生每一天的营养午餐一向是学校自我加工,食品卫生安全更有保障。

(五)、细心到位,力求用餐管理完善

1、班主任要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在发放前对食物进行检查,并负责用餐期间的秩序,监管用餐全过程,统一实行以班级团体在教室用餐。防止学生烫伤、留餐、弃餐等行为,经常提醒学生:用餐安全和珍惜粮食。

2、用餐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将吃不完的饭菜倒到指定地点,由学校统一处理,坚持学校环境干净卫生。在12点钟前学生用餐完毕后离开学校回家。

3、由专人负责每日营养餐的食品留样,专柜保鲜,每种食品留样一式两份,保证留样48小时,负责留样的工作人员必须如实、按时登记。

(六)、建立档案,实时监测

学校建立“营养改善计划工程”档案,将每周、每月、每学期学生人数分班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严禁虚报、漏报、瞒报。对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都要进行登记。如发生因饮食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立刻停止食用并及时上报。

(七)多管齐下,共创和谐学校

“营养改善计划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学校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这项惠民工程作实做好,保证“工程”的营养、安全。把党中央、国务院对贫困地区孩子的深切关爱,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重视支持和促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送到广大家长和学生心中。以上是我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做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提出批评和提议,我们虚心理解并努力改善。

我校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启动至今,无任何一齐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食品检测自我鉴定2

20__年1月,我乡食品安全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切实抓好了我乡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监管,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确保我乡未发生1例食品安全事故。现将我乡本月的食品安全工作鉴定如下:

一、高度重视,落实职责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我乡食安办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定期、不定期会同乡卫生院、乡安办等对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食堂、餐饮服务业等重点区域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检查;健全乡农村聚餐申报指导制度,强化农村聚餐的申报、备案和指导,做到聚餐一律上报,分级进行现场指导.二、加强宣传,提高意识

1月12日,乡对全乡小卖部、超市20余家以及机关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同时发放《食品安全法》(摘要)、食品药品安全常识读本、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等宣传资料200余份,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

三、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1月12日,乡对全乡小卖部、超市20余家以及机关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卫生安全大检查。重点检查打击假劣酒、食用农产品、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同时发放《食品安全法》(摘要)、食品药品安全常识读本、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等宣传资料200余份,普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经过全面深入细致的安全检查,排查整治各类食品安全隐患,打击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促进食品经营单位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堵塞安全监管漏洞,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各类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月我乡农村聚餐共申报1起,其中聚餐人数超过100人由1起,均由食品安全协管员、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和乡卫生院医生对农村聚餐进行了现场指导,防止群体性事物中毒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村聚餐的食品安全。

四、落实制度,强化应急

严格执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落实乡干部值班值守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要求24小时信息畅通,切实保障我乡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食品检测自我鉴定3

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我站在2014年全面开展辖区内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督工作。现将我站在此次工作情景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安排部署具体工作

为了更加行之有效的完成各类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工作,我站领导进取统筹安排各项工作,由一把站长亲自统筹调配力量,认真部署具体工作。为保证每一次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我站多次强调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并部署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对照比对查找漏点,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方式、方法,取得最好的整顿效果,同时做好信息送报工作。

二、建立实施方案,完善制度,明确监管职责

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及卫生部门下发的各类餐饮服务环节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精神,我站专门成立了区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站长潘广志担任,副组长由业务副站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办公室,并多次召开“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及职责分工,研究制定了《卫生防疫站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及措施。同时根据不一样的专项整治资料制定特色化的整治方案。

为做好各类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

实行了分片包干,职责落实到人。并利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站领导包科室,监督员包业户,按照谁管片谁负责的原则,并制定了职责追究制度,一旦出现问题,层层追究职责。这也更增强了每位监督员的职责感及紧迫感,使每位监督员都能够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地毯式监督检查,一户不漏,不留死角,家家走到,户户指导。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对各餐饮单位进行再检查、再指导,再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切实做到督查监管到位。确保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按期完成。

三、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景

1.我站至今为止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情景如下:

大型餐馆7家,其中从业人员数量247人;中型餐馆72家,其中从业人员数量1037人;小型餐馆159家,其中从业人员数量1284人。学校食堂23家,其中从业人员数量128人。托幼机构食堂55家,其中从业人员数量131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14家,其中从业人员数量51人。合计餐饮服务供给者家数为330家,从业人员总数为2878人。

2.至2014年11月底我站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瘦肉精检查情景为:检查1168户次,出动2143人次,出动1096车次;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添加剂检查情景为:检查996户次,出动1952人次,出动972车次;对餐饮服务单位酒类检查情景为:检查411户次,出动822人次,出动411车次;对餐饮服务单位塑化剂检查情景为:检查726户次,出动1452人次,出动699车次;对餐饮服务单位地沟油检查

情景为:检查682户次,出动1356人次,出动573车次。

3.《关于印发《餐饮服务环节乳品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试行)》等四项制度的通知》(鞍食品药监发[2014]48号)落实情景

自接到文件起,我站立刻组织了相关科室的监督员进行学习,当相关业务和制度熟悉后,又对各辖区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了通知和监督,并使各餐饮服务单位能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营业。

4.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景

累积到今年11月末为止,我站共举办培训班次数:1次,培训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数:327人次,培训班及从业人员总人数:3562人次,举办培训班次数:5次,培训人员人次数138人次。

四、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我站经过这一年的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在食品安全卫生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可是也从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检验设备不足,检验专业技能方面人才缺乏。

2、有些餐饮业主法律意识淡薄,少数餐饮业主对餐饮整治意义认识不高,虽然建立了台账和索证制度,但总体水平不高,个别还有抵触情绪。

五、下部工作打算

餐饮消费安全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抓落实,建立健全餐饮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明年工作主要夯实基础,强化监督,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建好一支队伍,努力提高全体卫生监督人员的监督执法水平,加大对餐饮业户违法经营和违

法活动查处力度,确保餐饮消费安全。二、是进取与政府沟通,争取更多的经费,保证监督监测的齐头并进。三、是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将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餐饮消费安全任务分解到人,防止餐饮整治工作反弹。

食品检测自我鉴定4

__年,我乡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全面开展了食品安全网格监管工作,经过“分片、网格综合监管”的工作方法,整合了全乡各个层面的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建立了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体系。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是:

一、整合监管资源,继续“网格化”监管体系的落实。

一是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把全乡划分为“3片,15个网格小组”,将乡内所有食品监管对象纳入“网格”实施监管。

二是整合监管资源。整合全乡监管力量,并纳入网格化监管网中进行统筹调配。以网格小组为最小监管单位,在每个网格小组内成立一支由村干部兼任的监管服务队伍,负责网格小组内的信息收集汇总、日常监管巡查和宣传教育工作。在各片由各片长对片区内的工作开展进行组织协调。

二、建立工作制度,完成食品网格化录入,建立“网格化”监管体系运行机制围绕食品安全隐患巡查、问题处置环节,完善长效监管。

一是建立走访巡查机制。注重发挥村食品安全信息员联系熟悉基层优势,经过日常巡查、建立完善涉食企业档案,实现动态实时监控。

二是建立协调处理机制。发挥各片、网格小组内资源整合优势,对发现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进协调处理。

食品检测自我鉴定5

根据__年8月9日召开全县食品经营人员集中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我乡结合实际情景,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工作,经过宣传、培训、检查,我乡食品安全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完善,全乡人民食品安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落实情景鉴定如下:

一、调查组织,加强领导

针对干部调动的实际情景,乡党委政府及时进行了研究,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人员作了相应的调查与加强,调查后成立了以党委书记黄纯太为组长,副乡长艾永毕为副组长,其他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我乡辖区内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明确了食品安全这项民生问题的履职人员,使食品安全工作在组织领导上有了保障。

二、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宣传工作1、8月14日,政府召开了从事餐饮、个体商品经营、农家乐经营业主,村(居)游厨和各村(居)委会主任参加的集中教育培训专题会议;传达了上级会议资料和相关文件精神,乡卫生院、畜牧站、兴隆工商所培训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乡主要领导在会上作了要求和强调,使培训人员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基础的大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安全稳定的大问题,要必须自觉的做好这项工作,做到对别人负责,对自我负责,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2、号召各村(居)利用二级广播站及召开社员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增强食品安全工作氛围。同时,也激发了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意识。

三、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检查

8月23日—29日,乡安办联合工商、卫生院工作人员一齐到场镇各餐饮店散发了常见食物中毒及进行预防知识的宣传资料,同时,学校小卖部、食堂、场镇餐饮店、个体商品经营店、农家乐等进行了食品安全全面的检查,对个别设施不完善、卫生保护不好的单位和餐饮店提出了整改意见。9月7日在乡安监人员的复查中,基本上都进行了整改。

经过以上一系列工作,我乡食品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的改善,增强了全乡人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了我乡人民群众生命的安全保障。

检测鉴定 篇6

关键词:维修电工 技能考核 线路检测

维修电工控制线路实操培训实习及技能鉴定对接线板一般用万用表测试和实际通电试验,存在检测者与操作者之间互动脱离,万用表测试判断对错直观性较差,通电试验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现介绍一种控制线路简易检测器,其工作原理及使用简介如下。

一、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1.检测电路短路的原理

采用直流12V(电源适配器)的安全电压作为检测的电源,利用R3水泥电阻有电流流过时电阻两端会有电位差的原理,当测试端3和4有短路或电阻两端有够高的电压时,电流流向R1、R2(精密电阻)驱动Q1三极管,使Q1三极管导通;Q3继电器①脚和②脚接通,线圈通电;Q3继电器③脚③和④脚之间的常闭触点打开,③脚和⑤脚接通,SP1蜂鸣器得电发出声音的原理,来检测电路是否短路(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2.检测电路断路和正常的原理

检测器通电后,测试接头触点1和2向所检查的控制线路(主电路或控制电路)供电,检测器内部小灯泡电路引出的测试接头触点5和6、7经控制线路(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某测试点与1和2形成回路,并进行相应的按钮和交流接触器的手动操作,之间如断路或短路,相对应的小灯泡不亮,如相对应的小灯泡亮,说明该路之间正常(电路原理如图2)。

图2

二、使用简介

以检测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3)为例。

1.在控制线路的接线板标出主要测试触点的位置标志

在图二主电路中用A1、B1、C1、A2、B2、C2标志;在控制电路中用A3、B3、D1、D2标志。

2.短路检测

(1)控制电路的检测。首先把FU2熔断器旋下;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3和B3的接线点上。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控制电路有短路;如按下SB1或SB2才发声,说明B3与D1或D2之间有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不发声。

(2)主电路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1和B1,或A1和C1,或B1和C1的接线点上;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按下KM1或KM2。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主电路有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不发声。

3.通路、断路的检测

(1)主电路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1和A2,或B1和B2,或C1和C2的接线点上;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按下KM1或KM2。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该路有通路,正常;如按下KM1或KM2后,蜂鸣器不发声,说明该路有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更换交流接触器。

(2)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电路中的任意某两点后,如蜂鸣器不发声,说明该两点有断路;如蜂鸣器发声,说明该两点通路。

4.无短路的情况下,进行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

首先将FU2熔断器旋上,确认A1与A3、B1与B3之间在通路状态。

(1)控制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1和2接到A1和B1,或A3和B3接线点上;测试器的接头触点5和6、7分别接到B3和D1、D2的接线点上。当按下SB1或KM1时,灯泡1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在灯泡1有亮后,按下SB2或KM2,则要熄灭才正常。同理进行灯泡2所处的电路测试。当按下KM1或KM2后,因有12V的直流电通过线圈,有一定的吸合力,所以要按下SB3、KM1或KM2才能复位。

(2)主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1和2接到B1和A1,或B1和C1接线点上;测试器的接头触点5和6、7分别接到B2和A2、C2的接线点上。当用手动按下任意一个交流接触器时,其中一个小灯泡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此时再用手动按下另外一个交流接触器时,原先吸合的交流接触器复位,有亮的小灯泡熄灭,另外一个小灯泡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当按下KM1或KM2后,因有12V的直流电通过线圈,有一定的吸合力,所以要按下SB3才能复位。

三、小结

笔者介绍的检测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与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配合使用,在培训教学中能增进学生的直观理解和掌握技术要点;在职业技能鉴定实操中使用,安全、方便、准确,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作者单位:龙岩市金铜产业协会)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绍的控制线路简易检测器由输入端、输出端、12V电源适配器、蜂鸣器、水泥电阻、精密电阻、三极管、继电器、12V灯泡和若干检测接头组成。采用电源适配器直流12V的安全电压作为检测的电源,来检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操作考试的电路,安全、直观、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维修电工 技能考核 线路检测

维修电工控制线路实操培训实习及技能鉴定对接线板一般用万用表测试和实际通电试验,存在检测者与操作者之间互动脱离,万用表测试判断对错直观性较差,通电试验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现介绍一种控制线路简易检测器,其工作原理及使用简介如下。

一、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1.检测电路短路的原理

采用直流12V(电源适配器)的安全电压作为检测的电源,利用R3水泥电阻有电流流过时电阻两端会有电位差的原理,当测试端3和4有短路或电阻两端有够高的电压时,电流流向R1、R2(精密电阻)驱动Q1三极管,使Q1三极管导通;Q3继电器①脚和②脚接通,线圈通电;Q3继电器③脚③和④脚之间的常闭触点打开,③脚和⑤脚接通,SP1蜂鸣器得电发出声音的原理,来检测电路是否短路(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2.检测电路断路和正常的原理

检测器通电后,测试接头触点1和2向所检查的控制线路(主电路或控制电路)供电,检测器内部小灯泡电路引出的测试接头触点5和6、7经控制线路(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某测试点与1和2形成回路,并进行相应的按钮和交流接触器的手动操作,之间如断路或短路,相对应的小灯泡不亮,如相对应的小灯泡亮,说明该路之间正常(电路原理如图2)。

图2

二、使用简介

以检测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3)为例。

1.在控制线路的接线板标出主要测试触点的位置标志

在图二主电路中用A1、B1、C1、A2、B2、C2标志;在控制电路中用A3、B3、D1、D2标志。

2.短路检测

(1)控制电路的检测。首先把FU2熔断器旋下;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3和B3的接线点上。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控制电路有短路;如按下SB1或SB2才发声,说明B3与D1或D2之间有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不发声。

(2)主电路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1和B1,或A1和C1,或B1和C1的接线点上;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按下KM1或KM2。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主电路有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不发声。

3.通路、断路的检测

(1)主电路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1和A2,或B1和B2,或C1和C2的接线点上;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按下KM1或KM2。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该路有通路,正常;如按下KM1或KM2后,蜂鸣器不发声,说明该路有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更换交流接触器。

(2)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电路中的任意某两点后,如蜂鸣器不发声,说明该两点有断路;如蜂鸣器发声,说明该两点通路。

4.无短路的情况下,进行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

首先将FU2熔断器旋上,确认A1与A3、B1与B3之间在通路状态。

(1)控制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1和2接到A1和B1,或A3和B3接线点上;测试器的接头触点5和6、7分别接到B3和D1、D2的接线点上。当按下SB1或KM1时,灯泡1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在灯泡1有亮后,按下SB2或KM2,则要熄灭才正常。同理进行灯泡2所处的电路测试。当按下KM1或KM2后,因有12V的直流电通过线圈,有一定的吸合力,所以要按下SB3、KM1或KM2才能复位。

(2)主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1和2接到B1和A1,或B1和C1接线点上;测试器的接头触点5和6、7分别接到B2和A2、C2的接线点上。当用手动按下任意一个交流接触器时,其中一个小灯泡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此时再用手动按下另外一个交流接触器时,原先吸合的交流接触器复位,有亮的小灯泡熄灭,另外一个小灯泡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当按下KM1或KM2后,因有12V的直流电通过线圈,有一定的吸合力,所以要按下SB3才能复位。

三、小结

笔者介绍的检测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与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配合使用,在培训教学中能增进学生的直观理解和掌握技术要点;在职业技能鉴定实操中使用,安全、方便、准确,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作者单位:龙岩市金铜产业协会)endprint

摘 要:本文介绍的控制线路简易检测器由输入端、输出端、12V电源适配器、蜂鸣器、水泥电阻、精密电阻、三极管、继电器、12V灯泡和若干检测接头组成。采用电源适配器直流12V的安全电压作为检测的电源,来检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操作考试的电路,安全、直观、方便,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维修电工 技能考核 线路检测

维修电工控制线路实操培训实习及技能鉴定对接线板一般用万用表测试和实际通电试验,存在检测者与操作者之间互动脱离,万用表测试判断对错直观性较差,通电试验存在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现介绍一种控制线路简易检测器,其工作原理及使用简介如下。

一、检测器的工作原理

1.检测电路短路的原理

采用直流12V(电源适配器)的安全电压作为检测的电源,利用R3水泥电阻有电流流过时电阻两端会有电位差的原理,当测试端3和4有短路或电阻两端有够高的电压时,电流流向R1、R2(精密电阻)驱动Q1三极管,使Q1三极管导通;Q3继电器①脚和②脚接通,线圈通电;Q3继电器③脚③和④脚之间的常闭触点打开,③脚和⑤脚接通,SP1蜂鸣器得电发出声音的原理,来检测电路是否短路(电路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2.检测电路断路和正常的原理

检测器通电后,测试接头触点1和2向所检查的控制线路(主电路或控制电路)供电,检测器内部小灯泡电路引出的测试接头触点5和6、7经控制线路(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某测试点与1和2形成回路,并进行相应的按钮和交流接触器的手动操作,之间如断路或短路,相对应的小灯泡不亮,如相对应的小灯泡亮,说明该路之间正常(电路原理如图2)。

图2

二、使用简介

以检测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图3)为例。

1.在控制线路的接线板标出主要测试触点的位置标志

在图二主电路中用A1、B1、C1、A2、B2、C2标志;在控制电路中用A3、B3、D1、D2标志。

2.短路检测

(1)控制电路的检测。首先把FU2熔断器旋下;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3和B3的接线点上。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控制电路有短路;如按下SB1或SB2才发声,说明B3与D1或D2之间有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不发声。

(2)主电路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1和B1,或A1和C1,或B1和C1的接线点上;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按下KM1或KM2。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主电路有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不发声。

3.通路、断路的检测

(1)主电路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A1和A2,或B1和B2,或C1和C2的接线点上;电源适配器向检测器通电,按下KM1或KM2。此时如蜂鸣器发声,说明该路有通路,正常;如按下KM1或KM2后,蜂鸣器不发声,说明该路有断路,可逐段排除直至更换交流接触器。

(2)测试器的接头触点3和4接到电路中的任意某两点后,如蜂鸣器不发声,说明该两点有断路;如蜂鸣器发声,说明该两点通路。

4.无短路的情况下,进行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

首先将FU2熔断器旋上,确认A1与A3、B1与B3之间在通路状态。

(1)控制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1和2接到A1和B1,或A3和B3接线点上;测试器的接头触点5和6、7分别接到B3和D1、D2的接线点上。当按下SB1或KM1时,灯泡1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在灯泡1有亮后,按下SB2或KM2,则要熄灭才正常。同理进行灯泡2所处的电路测试。当按下KM1或KM2后,因有12V的直流电通过线圈,有一定的吸合力,所以要按下SB3、KM1或KM2才能复位。

(2)主电路接线是否正确的检测。测试器的接头触点1和2接到B1和A1,或B1和C1接线点上;测试器的接头触点5和6、7分别接到B2和A2、C2的接线点上。当用手动按下任意一个交流接触器时,其中一个小灯泡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此时再用手动按下另外一个交流接触器时,原先吸合的交流接触器复位,有亮的小灯泡熄灭,另外一个小灯泡有亮,说明该路正常,如不亮就有断路或其他故障原因。当按下KM1或KM2后,因有12V的直流电通过线圈,有一定的吸合力,所以要按下SB3才能复位。

三、小结

笔者介绍的检测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与控制线路多功能接线板配合使用,在培训教学中能增进学生的直观理解和掌握技术要点;在职业技能鉴定实操中使用,安全、方便、准确,可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某刚架损伤状况检测鉴定 篇7

某交易城北大门采用灌注桩基础, 上部钢结构刚架跨度为28m、柱距为2m、高度为9.8m, 钢柱、钢梁采用Q345B焊接H型钢, 柱间连系梁 (ST1) 及上下层梁间系杆 (XG1) 采用Q235轧制H型钢, 刚架构件间连接螺栓采用10.9级扭剪型高强度螺栓。原设计标高6.0m及9.8m钢梁于距 (1) 轴、 (2) 轴9.0m处各设置1个钢梁拼接点, 现改为跨中设置1个拼接点。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竣工验收资料以及“事故责任认定书”等资料, 现为了解刚架损伤状况及所需修复的项目, 我方受委托进行检测鉴定。

2 本工程遭受机动车撞击大体情况

本工程经正规设计、施工,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竣工验收证明书”以及“事故认定书”等资料, 本工程于2011年8月20日经竣工验收合格, 于2011年11月16日遭机动车撞击受损。经现场检查, 标高6.0m处钢梁遭受机动车后车厢撞击, 撞击部位详见图1。

3 刚架构件损伤状况调查、检测

3.1 刚架柱 (GZ1) 变形检测

采用吊线和钢尺量测全数4根刚架柱 (GZ1) 的侧向位移。检测数据表明, 刚架整体向 (B) 轴一侧倾斜 (即向北倾斜) , 且该方向测点的侧向位移值均超过《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规定的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限值H/400, 其中侧向位移最大值为H/191, 位于 (1) - (B) 轴钢柱。

3.2 刚架梁 (GL1) 变形检测

采用拉线、吊线和钢尺量测标高6.0m处钢梁 (GL1) 的侧向弯曲矢高及垂直度。检测数据表明, 标高6.0m处的2根钢梁侧向均向北弯曲, 侧弯矢高及垂直度均超过《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规定的允许偏差, 且该2根钢梁侧向弯曲矢高超过GB50292-1999规定的钢结构受弯构件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弯曲矢高限值l0/500。经检查, 该2根梁遭受机动车后车厢撞击部位钢梁翼缘明显变形。

3.3 标高6.0~9.8m钢梁间系杆 (XG1) 垂直度检测

采用吊线和钢尺量测全数12根钢梁间系杆 (XG1) 的垂直度。检测数据表明, 12根系杆均向 (A) 轴一侧倾斜 (即向南倾斜) , 各测点的垂直度均超过GB50205-2001规定的允许偏差。

3.4 刚架结构构件损伤状况检查

经现场检查, 标高6.0m处 (A) 轴钢梁 (GL1) 拼接点个别螺栓松动、部分水平支撑 (SC1) 连接点螺栓脱落 (个别杆件明显变形) 标高9.8m处个别水平支撑 (SC1) 连接点、标高6.0m处个别连系梁 (ST1) 连接点以及 (1) 轴个别柱间支撑 (ZC1) 连接点螺栓脱落, 标高6.0m及标高9.8m钢梁隅撑普遍存在焊缝撕裂、松动, 部分隅撑已脱落, 检查结果详见图2~图4。

3.5 刚架非结构构件损伤状况检查

为对承重结构构件损伤状况进行检查、检测, 根据我方于2012年8月20日出具的“损伤鉴定方案”, 相关方已将刚架外包装饰层全数剥除。对现存非结构构件进行检查, 标高6.0m处跨中约8m范围内的铝塑板钢骨架存在折断、扭曲等残损;标高6.0m处维修通道钢骨架与主体结构间的焊缝多处出现撕裂、脱开, 部分维修通道板条变形、焊缝撕裂、脱开。

4 刚架损伤结构检测结构汇总

4.1 刚架柱 (GZ1) 、梁 (GL1) 变形

刚架整体向 (B) 轴一侧倾斜 (即向北倾斜) , 且该方向测点的侧向位移值均超过GB50292-1999规定的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限值H/400, 其中层间位移最大值为H/191, 位于 (1) - (B) 轴钢柱。标高6.0m处的2根钢梁遭受撞击部位翼缘明显变形, 钢梁侧向均向北弯曲, 侧弯矢高及垂直度均超过GB50205-2001规定的允许偏差, 且侧向弯曲矢高超过GB50292-1999规定的钢结构受弯构件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弯曲矢高限值l0/500。

4.2 标高6.0m至9.8m钢梁间系杆 (XG1) 垂直度检测

12根系杆均向 (A) 轴一侧倾斜 (即向南倾斜) , 各测点的垂直度均超过GB50205-2001规定的允许偏差。

4.3 刚架杆件连接损伤状况检查

标高6.0m处 (A) 轴钢梁 (GL1) 拼接点个别螺栓松动、部分水平支撑 (SC1) 连接点螺栓脱落且个别杆件明显变形, 标高9.8m处个别水平支撑 (SC1) 连接点、标高6.0m处个别连系梁 (ST1) 连接点以及 (1) 轴个别柱间支撑 (ZC1) 连接点螺栓脱落。

4.4 钢梁隅撑损伤状况检查

标高6.0m及标高9.8m钢梁隅撑连接焊缝普遍撕裂、松动, 部分隅撑脱落。

4.5 非结构构件损伤状况检查

标高6.0m处跨中约8m范围内的铝塑板钢骨架存在折断、扭曲等残损, 标高6.0m处维修通道钢骨架与主体结构间的焊缝多处出现撕裂、脱开, 部分维修通道板条变形、焊缝撕裂、脱开。

5 刚架损伤原因分析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竣工验收证明书”以及“事故认定书”等资料, 本工程于2011年8月20日经竣工验收合格, 同年11月16日遭受机动车撞击。经现场检查, 机动车由南向北行驶途中其后车箱先后撞击刚架标高6.0m的2根钢梁, 钢梁受撞击部位距 (1) 轴约10~13m。现场调查、检测结果表明, 钢梁撞击点翼缘变形明显, 钢柱侧向位移方向及标高6.0m钢梁侧向弯曲方向与机动车撞击方向一致, 表明刚架现有损伤应主要由于机动车撞击所致。

6 结论及建议

根据现场调查、检测及分析, 以下结构构件损伤应主要由于机动车撞击所致, 并已对本工程结构安全及使用造成明显不利影响, 应采取修复或置换等处理措施:

6.1 承重结构构件

⑴刚架柱 (GZ1) 侧向位移、标高6.0m处2根钢梁 (GL1) 侧向弯曲矢高和垂直度超过规范限值要求, 标高6.0m处的2根钢梁遭受撞击部位翼缘明显变形;

⑵上下层钢梁间系杆 (XG1) 垂直度超过规范限值要求;

⑶标高6.0m处 (A) 轴钢梁 (GL1) 拼接处个别螺栓松动、标高6.0m处部分水平支撑 (SC1) 连接处螺栓脱落且个别杆件明显变形, 标高9.8m处个别水平支撑 (SC1) 连接处、标高6.0m处个别连系梁 (ST1) 连接处以及 (1) 轴个别柱间支撑 (ZC1) 连接处螺栓脱落;

⑷标高6.0m及标高9.8m钢梁隅撑连接焊缝普遍撕裂、松动, 部分隅撑脱落。

6.2 非结构构件

标高6.0m处跨中约8m范围内的铝塑板钢骨架存在折断、扭曲等残损, 标高6.0m处维修通道钢骨架与主体结构间的焊缝多处撕裂、脱开, 部分维修通道板条变形、焊缝撕裂、脱开。

参考文献

[1]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GB 50292-19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方法要点分析 篇8

1 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的主要规范诉求

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性能和质量全方位检测鉴定过程中,主要规范诉求便是针对一类具体化的建筑设施,依照预设指标进行其整体质量优劣状况校验评估,这部分预设指标的存在意义极为深刻,其能够指导我们采取一类极为有效的方式完成安全鉴定任务,透过详细的演算过程,配合已经获取的数据信息和标准加以综合化对比认证,最终愈加顺利地确认工程整体安全质量状况。

2 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的基础性工序流程

面对建筑市场中根植的劣质房问题,我国在建筑结构安全检测上已经作出细致化地规范决策,即将这部分鉴定工序依次细化为接受委托、现场初步调查验证、鉴定内容确认检测、双方签订协议、现场详细检验调查、综合校验解析、演算和等级评定、综合性鉴定报告上交等繁琐程序内容。确保依照上述工序流程予以逐步推进前提下,来掌控一类建筑工程结构质量的好坏结果。建筑结构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切勿存在任何疏忽迹象,否则将直接威胁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此期间,要求相关工作人员依照特定工序流程完成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任务,毕竟任何一道工序都是国家经历多元化实践中总结认证的,凭借这部分经验便可以愈加高效地节约检测评估消耗的时间,最终增加检查效率。归结来讲,只要保证针对建筑结构检测鉴定过程中不随意省略任何一类环节,最终鉴定结果必然精准且科学,可以进一步保障工程整体施工的安全和经济性。另外,建筑施工单位还增加了报告答疑这类流程,经过反复实践校验发现,此类工序内容具备十分显著的实用性价值,切勿在日后予以随意性消除。

3 新形势下进行我国建筑结构检测鉴定等一系列操作需要关注的要点

3.1 确保委托书中涉猎内容的完整性

3.1.1 建筑设施的整体概况

包括建筑物类别、实际占地范围、应用机构、施工环节中需要沿用的原材料和技术设施等,都需要向授权部门进行详细化的报备处理。以上内容切勿存在任何隐瞒迹象,这样才可以保证在对应检测鉴定工作期间不会额外耗费过多的时间。

3.1.2 建筑工程项目不同类型的责任主体

如建设应用、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机构等。

3.1.3 申请鉴定的事由

主要是针对特定项目施工质量、房屋整体安全性、灾后损伤状况、邻近施工影响等现象进行简易形式的阐述。

3.1.4 委托鉴定的动机和规范诉求

强调的是委托一方在进行鉴定项目选择过程中,要将实际需要等因素全面考虑进去,包括安全和可靠性鉴定、施工质量鉴定和抗震鉴定等。

3.1.5 委托单位或是个人的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因为委托方对于建筑工程结构校验评估这类项目存在有效性涉猎,因此有关委托方对检测建筑物结构要求阐述的不够精准细致等状况滋生的几率便大幅度增长,在此类背景控制范围之下,检测机构将难以全方位地掌握相关建筑结构性能的评价信息,导致检测结果遗留诸多漏洞,不能满足委托方预设的规范诉求。

另外,一些存在特殊状况的住房可以考虑不将制式的委托书书写的十分全面,包括一些危旧房屋或是五无工程等,部分内容难以提供,所以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状况作出富有针对性的决策。另外,对于存在质量争议的建筑结构,需要由当事人双方同时委托,才可以正式开展相对应的检测鉴定活动。再就是面对一些国家无特定标准,或是无法进行有效检测鉴定的建筑结构项目,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向委托方进行阐明。如若因为特殊状况下需要针对特定建筑结构实施多种检测方式时,应该预先经过多方交流统一化设置检测值的具体规则,尽量避免事后随意性处理现象。

3.2 成立专业化检查组负责完成初步调查任务

3.2.1 专业化检查小组的筹建

在顺利获取委托书之后,第一要务便是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兼优的人才吸纳,并且组建一类水平较高的建筑结构检测鉴定队伍,保证将委托书中的房屋状况熟练掌握基础上,处理相关的准备工作。

3.2.2 初步调查任务的认证和设定。

介入到工地之后,便尽快地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认证,如若时已经居住过的房屋建筑,则需要进一步搜集整理居民的意见,保证将现场诸多实际状况加以深入性了解,确保日后制定实施极富针对性的建筑结构综合性检测鉴定方案,相信对于日后各项工序流程衔接来讲,也会带来十分便利的服务支持效果。

3.3 确认检测鉴定的主要内容并签订相关协议

3.3.1 明确检测鉴定协议涉及的具体内容

这部分专业化检测鉴定工作内容主要细化为建筑结构安全性、施工质量妥善性、改变使用条件或是改造前期的专门鉴定等。以上诸多工序交接的核心动机,便在于确保将相关建筑结构性能质量维持在最佳状态之上,进一步满足居民一系列生活需求。

3.3.2 界定检测鉴定的空间范畴

开展建筑结构安全性能检测鉴定工作期间,有关工作人员将顺势细化为建筑整体结构,和内部多元化的生活、生产类应用设施等两类范畴。在上述鉴定动机和工作空间范畴等内容指导作用下,检测人员便可以进一步明确检测的实际项目,至于检测鉴定工作的具体费用,将需要委托方予以全权支付。

归结来讲,针对建筑结构进行检测鉴定的主流方向,就是挖掘工程施工后遗留的弊端迹象,包括墙体面层开裂、变形和脱落等问题,保证对于整体建筑物有着初步认知之后,制定完善化的检测方案,保证后期能够有的放矢。

首先,去伪存真。取在进行建筑物表层裂缝检测过程中,需要将其开展形态予以客观化记录,之后将建筑面层打开,测量当中构件衍生裂缝的实际宽度和长度,之后再深度验证结构开裂的真实状况,通常两类工序流程有着本质化差异,有时外宽内窄,有时外有内无;其次,认证细致。想要保证一切检查操作方式都能够达到预设标准,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维持各类检查的精细化特征。如在进行构件混凝土强度检测鉴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沿用回弹法在特定测定区域内依照预设规章要求进行均匀化布置,保证相邻两个检测区域间距的标准性;最后,精准全面。检测鉴定工作异常繁琐冗杂,如若介入到工作状态之中,就必须严格依照预设工序流程进行处理,尽量预先选好相关规范标准,利用表格形式将检测完好的数据予以清晰化记录显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杜绝数据丢失迹象。至于在进行检测工作中经常沿用的表格包括《钢筋混凝土梁、柱、板施工缺陷检测表》等,在这部分表格辅助作用下,才可以既维持检测鉴定方案的全面性,同时有提升整体结构检测评估的效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结构安全质量的检测鉴定工作。指导地位非凡,可以说直接决定今后相关居民日常生活的安全和便利性,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处理该类事务中切勿过分放松懈怠,争取明确并且贯彻落实预设的一切检测鉴定要点。长此以往,令我国建筑事业得以长久可持续化地竞争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刘慧萍.建筑结构检测评估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10,17(02):133-140.

[2]宋守民.建筑结构检测技术[J].江西建材,2011,28(02):103-111.

某单层排架厂房结构检测与鉴定 篇9

单层排架结构的厂房是二十世纪我国工厂主要采用的结构之一,由于使用年代久远,这种厂房在使用的过程中结构性能逐渐退化,安全性问题不断显现。

近年来业内对此类结构的安全性与抗震性能进行了检测鉴定,其方法各有异同,本文结合某单层排架厂房结构检测鉴定的实例,介绍了该类工程检测鉴定的方法。

1 工程概况

某单层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排架柱网轴线尺寸为6 m,柱间跨度为15 m,建筑面积1 029.1 m2。该厂房建于20世纪80年代,使用至今已有20余年,建成初期,其围护砖墙出现多条斜裂缝并不断发展,针对此情况业主曾对其地基进行了加固,并采用型钢加固了开裂墙体,墙体裂缝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近年厂房工人反映时常可听到厂房屋面出现异常响动,并怀疑厂房主体结构已经出现变形,现场观测发现该结构墙体裂缝至今仍有发展的迹象。

厂房柱网平面布置见图1。

2 现场检测内容及结果

2.1 场地及地基基础情况调查

该工房建于沟底,建设场地为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采用3∶7灰土处理,条基处理深度为500 mm,每边宽处基础底300 mm,杯形基础处理深度1 000 mm,每边宽处基础400 mm,要求灰土干容重大于1.6 g/cm3。柱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杯形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150号,垫层用75号素混凝土。1993年曾对该厂房北侧室外散水及路面进行修整,当时中部吊车附近室外路面层出现约70 m2的凹陷,凹陷深度为30 cm。目前室外硬化地面可见通长地面开裂。

2.2 结构变形现状检测

2.2.1 排架柱变形现状检测

采用全站仪对排架柱垂直度进行检测,柱平面外倾斜量的限值H/750=10.33 mm(H=7 750 mm为柱高),大部分柱的倾斜量已超过该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评级应评为C级构件,其中16个柱子柱平面外倾斜量超过H/500=15.5 mm的限值,该部分柱子按混凝土构件变形应评为D级。整体看来,工房排架结构呈扭曲状,且柱倾斜值较大,已经对排架结构受力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2.2.2 屋面梁构件变形现状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厂房内屋面梁的梁两端高差、竖向挠度进行了观测,其中每个梁构件布置3个测点。根据观测结果,该工房混凝土屋架梁的最大挠度值为1/500均未超过表中允许挠度变形限值1/450,目前屋架下挠情况不影响其正常使用。从总体观测,目前厂房屋架南端梁底标高普遍高于北端梁底标高,表现出一定的整体规律性。

2.2.3 围护墙体整体侧移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整体侧向倾斜进行了观测。经计算,发现该结构墙体顶点最大侧移值为66.2 mm,见图2。该结构墙体倾斜量已经超过D级限值60 mm。

2.2.4 围护墙体沉降观测

采用全站仪对该工房围护墙体沉降进行了观测。观测过程以窗户过梁底面(即该结构圈梁底面)为测试水平线,由观测结果知,该结构北边墙体沉降差值较大,最大差值达到105 mm,同时相邻测点最大沉降差达到39 mm,局部沉降差值过大,见图3。

2.3 材料强度检测

2.3.1 混凝土材料强度检测

现场对排架柱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进行检测,依据设计图纸,排架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250号。采用满足现场客观条件的回弹法检测排架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由检测结果知混凝土强度试验值最大为33.1 MPa,最小为26.6 MPa,回弹法测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较为均匀。由于构件碳化深度大,为使排架结构承载力校核计算结果更加安全可靠,故以本次鉴定在计算时将排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按C20取值。

2.3.2 围护墙砌筑砂浆强度

采用贯入法检测、评定该工房围护墙砌筑砂浆的实际抗压强度。现场在该工房内部随机共抽取6个测区,依据检测结果,该工房围护墙体砌筑砂浆的实际检测强度可评定为0.75 MPa,砂浆强度较低,砌筑质量差,部分砂浆呈粉末状。

3 结构安全性及结构抗震鉴定

依据GB 50144-2008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 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等的有关规范条文对该厂房现有结构进行鉴定。

3.1 场地、地基和基础

按地基变形观测资料或上部结构反映的检查结果对地基安全性进行评级。根据上部结构现状结果,该结构围护墙体出现与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有关的整体侧移,该结构地基基础安全性等级为Cu级。该结构属于8度设防时的乙类建筑,根据上部结构整体垂直度、沉降现状及墙体裂缝现状的检测结果,可判断该建筑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

依据GB 50023-2009: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类、丙类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3.2 上部结构鉴定

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鉴定评级,应按结构整体性和承载功能两个项目进行评定,并取其中较低的评定等级作为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对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9度对结构抗震措施进行核查。

1)结构整体性的评定应根据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个项目中的较低等级作为结构整体性的评价等级。

根据上述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两方面级评级结果,依据GB 50144-2008,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按构件的整体性等级评为Bu级。

2)按结构承载功能的等级进行评级。

根据现场检测结果,采用PKPM对该工房现有结构分别进行建模计算,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将上部结构分为12榀框架平面计算单元,考虑到排架结构的相同性,故只选择其中的一榀框架进行计算。

对轴线(3)上的排架柱配筋进行计算,计算简图和配筋包络图分别见图4,图5;计算结果见表1,显示排架柱各个控制截面中的实际配筋面积均大于计算所得钢筋面积,即现结构排架柱可满足承载力需求。

通过PKPM输出的结果可知各节点位移,见表2。

可知结构顶点位移最大值为15.7 mm满足《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定的C级限值大于H/750。

经计算可知,一榀框架中重要构件符合承载力要求,依据《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可知每榀框架的安全性等级为Bu级。但顶点侧移过大,应将上部承重结构的承载功能评级定为Cu级。

mm2

mm

3)上部结构抗震鉴定。

厂房跨度为15 m,柱距为6 m,场地类别为Ⅲ类,屋盖采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梁,不符合GB 50023-2009第8.3.1条3规定的按9度设防时屋架宜为钢屋架的要求。厂房屋盖采用15 m跨度薄腹梁无檩屋盖,未在厂房单元两端设置竖向支撑,不符合GB 50023-2009第8.3.3条2规定的“8度~9度时跨度不大于15 m的薄腹梁无檩屋盖,屋架支撑系统布置和构造可仅在厂房单元两端各有竖向支撑一道”要求。

9度时屋面梁与柱子连接宜用螺栓;屋面梁端部支承垫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 mm,9度时柱顶预埋件的锚筋416(As=803.8 mm2),有柱间支撑的柱子,柱顶预埋件还应有抗剪钢板;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点预埋件的锚件,9度宜采用角钢加端板。而该厂房屋面梁与柱子采用2根20螺栓连接,支承垫板厚度仅为8 mm,锚筋为612(As=678.2 mm2)。不符合GB 50023-2009的相关要求。

柱间支撑的有关连接部位柱顶预埋件有抗剪钢板,抗剪钢板采用螺栓连接,但螺栓锚固不紧,故厂房结构构件现有连接不符合规范要求,需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依据图纸可知,粘土砖围护墙(纵墙及山墙)沿柱高每隔625 mm设置26钢筋与柱拉结,不符合GB 50023-2009第8.3.7条1规定的拉筋间距不应大于500 mm的要求。

综上所述,该厂房在排架的构造与配筋、厂房结构现有的连接构件、围护结构的连接构造等方面不满足GB 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相关抗震鉴定要求,应评为结构综合抗震性能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

4 结构鉴定结论及建议

4.1 不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静力安全性鉴定结论

该厂房现有结构安全性等级均评为三级,在不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静力状态下,该工房不满足日常安全使用要求,需做必要的加固处理。

4.2 考虑抗震设防时的结构抗震鉴定结论

该厂房现有结构的综合抗震性能不满足抗震鉴定要求,达不到该地区设防烈度(8度0.20g)的抗震设防要求,不具备充分抵御地震灾害的功能。建议对厂房现有结构采取抗震加固措施,以提高结构抗震防灾能力,避免严重震害对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GB50144-2008,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2]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S].

[3]GB50023-2009,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4]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某隧道结构检测鉴定实例分析 篇10

某隧道主要承担着核电厂在施工、安装期间各种建筑材料、设备、机具及超大型设备的运输及运行后核电站的材料、设备等各种物料的运输, 是核电厂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其中隧道总长度963.72 m, 开挖断面0 m~30 m;宽11.2 m、中心高9.05 m;30 m以后宽10.8 m、中心高8.85 m。该隧道自1994年年底竣工后使用至今已经19年之久, 隧道自身等结构可能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该隧道通道的使用安全, 并能最大限度的排除安全隐患和为后续维护提供可靠依据, 对该隧道结构进行可靠性鉴定。

2 隧道结构检测

2.1 隧道外观缺陷普查

对隧道全线各方向进行普查, 发现有墙壁渗水、拱顶开裂渗水、拱顶砂浆层脱落等缺陷。

2.2 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

超声回弹综合法对隧道衬砌混凝土材料强度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各断面混凝土离散型较大, 但经修正后的混凝土推定强度均大于设计强度, 未发生混凝土材料劣化导致强度降低的现象。

2.3 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

回弹完成后进行碳化深度测量, 通过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可以判断衬砌结构的耐久性状况, 并对回弹值进行修正。现场检测采用化学试剂反应法, 检测区域取10 mm直径深度40 mm圆孔, 清除混凝土粉末后利用浓度1%的酚酞溶剂测定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未碳化混凝土呈碱性, 遇酚酞试剂改变颜色, 已碳化混凝土p H值降低, 遇酚酞试剂不变色。

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衬砌混凝土最大碳化深度为9 mm, 未达到钢筋保护层厚度。

2.4 钢筋分布状况检测

通过钢筋分布检测确定钢筋的数量、间距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计算分析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满足设计与现行规范要求。在可测范围内采用钢筋扫描雷达对隧道衬砌钢筋配置情况进行抽检 (钢筋数量、直径、间距以及保护层厚度等) 。检测结果表明结构钢筋直径、间距、数量、保护层厚度等基本符合设计要求, 并满足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版) [1]的相关要求。

2.5 钢筋锈蚀状况检测

对衬砌混凝土内的钢筋进行锈蚀状况检测, 通过测量钢筋锈蚀电位, 确定现有结构钢筋的锈蚀概率与活动性, 并评判锈蚀是否已影响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

结果显示, 所有被测截面钢筋锈蚀电位均小于-200 m V, 根据判别标准为无锈蚀活动性或锈蚀活动性不确定, 锈蚀概率5%, 锈蚀概率较低。

2.6 衬砌混凝土电阻率检测

通过电阻率测试法对衬砌混凝土进行电阻率检测, 结果显示, 衬砌混凝土电阻率为50 kΩ·cm~100 kΩ·cm, 处于低锈蚀速率状态。

2.7 衬砌混凝土直墙装饰面变形检测

通过对衬砌混凝土直墙装饰面的变形检测, 确认内部衬砌结构是否发生变形或位移。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扫描待测墙面, 生成点云文件, 直接两次变形区域与标准墙面 (参考面) 的差值, 分析变形范围与程度。

每隔50 m做断面对比图, 其中红色为根据设计在CAD内画的设计断面图, 白色为根据点云数据截取出来的断面图, 两数据之间的叠加根据地面两角点基本不动的特点来进行对齐。检测结果显示, 内部衬砌结构未发生明显位移。

2.8 地质雷达全线扫描

对隧道全线初衬背后围岩的完整性、二次衬砌进行质量检查, 重点查明全线初衬内的脱空情况, 二次衬砌各段的不同厚度分布区域及存在空洞的规模埋深。

通过地质雷达对隧道全线初衬背后围岩的完整性、二次衬砌进行质量检查, 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 隧道部分区域存在不密实、脱空、孔洞及高含水等缺陷, 易造成隧道渗漏水、衬砌开裂、破损、脱落等问题 (如图1所示) , 不满足相关标准规范及正常使用的要求。

3 结论及处理建议

3.1 结论

根据JTG H12—2015公路隧道养护技术规范[2]的相关要求, 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分为1类、2类、3类、4类和5类。评定等级应采用土建结构和机电设施两者中最差的技术状况类别作为总体技术状况类别。根据规范的相关规定及现有检测结果, 隧道土建结构技术评定等级为4类, 即:土建结构严重破损, 存在较严重破坏, 发展较快, 已影响行人、行车安全;机电设施完好率较低, 相关设施需要全面改造。应尽快实施结构病害处置措施, 对机电设施应进行专项工程, 并应及时实施交通管制。

3.2 处理意见

建议对宽度超过0.3 mm的裂缝进行实时监测, 分析典型裂缝的发展趋势, 如发现确实存在裂缝扩展情况, 应及时进行隧道结构的计算分析, 从而判定隧道结构的安全性, 便于采取进一步的整修措施;针对隧道当前检查结果, 建议对拱顶部位空鼓做注浆处理, 用灌浆材料灌实, 大面积空鼓部位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进行治理, 施工中注浆管应呈梅花形布置;检测中发现衬砌直墙外装饰面层有较大变形, 局部瓷砖脱落, 影响行人和行车安全, 建议整体拆除表面瓷砖, 处理混凝土基层;考虑到隧道存在渗水问题, 建议采用干挂方式安装装饰面层;隧道起拱段表层涂装的砂浆面层破损严重, 建议将此处混凝土表面砂浆面层全部剔除, 并将混凝土表面打磨平整;秦山隧道为公路隧道, 在电厂建造时期主要承担施工及安装的各种建筑材料、设备、机具及超大型设备的运输, 现主要承担核电厂运行的物资及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考虑该隧道在核电物资运输上的特殊性, 建议按相关规范重新进行防火设计。

摘要:论述了某隧道结构的检测内容, 重点介绍了运用相关技术对隧道外观缺陷、混凝土衬砌、分布钢筋的检测方法, 并探讨了地质雷达在隧道全线扫描中的情况, 提出了该隧道在后期的维修加固处理建议。

关键词:隧道,结构检测,地质雷达,混凝土

参考文献

[1]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版) [S].

危旧房屋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 篇11

西北民族大学办公楼建于1954年。整个建筑物总体呈“工”字形布置, 该大楼为主体三层砖混结构, 顶层仿古拱斗木屋盖、大筒瓦屋面。建筑物总长51.38m, 总宽29.58m, 总高19m。该建筑首层层高3.8m, 二层层高3.6m, 中部三层层高为3.5m, 顶部高度为8m, 建筑物外墙厚为370mm, 内墙厚为240mm, 采用烧结粘土实心青砖砌筑。该结构横墙最大间距6.6m, 纵墙最大间距4.5m。房间无隔墙部位设钢筋混凝土梁, 楼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基础设计为青砖条型基础, 底宽0.6~1.4m, 基础设计埋深为-0.9m, 基础以下为碎砖三合土垫层, 处理深度为0.6m。

经过近50多年的风雨, 该建筑的楼面、墙体均发现有明显的裂缝。2008年汶川大地震, 兰州地区震感强烈, 造成该楼整体倾斜, 墙体裂缝明显加剧, 严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

2 鉴定目的、依据、内容

2.1 鉴定目的

通过对结构现状进行调查、检测, 提出该结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该结构的安全性、正常使用性、抗震性能、适修性进行鉴定, 为该结构的安全使用提供意见与建议。

2.2 鉴定依据规范和标准

依据设计图纸及以下现行规范和标准进行鉴定:《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50292-199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 (GB50023-9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J 50025-2004)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JGJ/T23-200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规程》 (GB/T50315-2000)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 50344-2004) 。

3 鉴定内容

地基基础调查、检测与鉴定;材料强度检测与鉴定;结构承载力验算;结构变形观测;结构裂缝检测与鉴定;结构构造与连接检测与鉴定;结构抗震性能检测与鉴定。

4 结构现状检测与鉴定

4.1 地基基础调查、检测与鉴定

4.1.1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西北民族大学办公楼的地基基础调查中未查到有关勘察资料, 本次地基基础检测工作中, 布置检测井孔6个 (总进尺155.20m) , 采取黄土原状土样57组, 超重型动力触探3.80m, 地基土易溶盐2组, 地下水化学分析2组,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最大湿陷量为121.59cm, 最大自重湿陷量为64.67cm, 最大湿陷深度17.00m, 属自重湿陷性场地, 湿陷等级为Ⅳ级。

4.1.2 地基土、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对地下水、地基土各采取了2组试样, 进行了化学试验, 结果表明:地基土对砼结构和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地下水对砼具有强腐蚀性, 对砼结构中的钢筋不具有腐蚀性。

4.1.3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野外原位测试统计结果和国家现行规范以及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 综合确定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

4.1.4 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划分

根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该建筑物场地土为Ⅱ类中软建筑场地。

4.1.5 建筑物相对沉降差

检测中对办公楼大楼进行了水准测量, 建筑物相对沉降差达212mm, 不满足规范的要求。

4.1.6 地基发生变形的原因分析

(1) 地基浸水:从室内土工实验成果表中可以看出, 地基土在2~10m以上含水量较大。根据调查, 该办公楼内的地下管沟、水管等曾经跑水、漏水, 沟内排水不畅;另外, 地面防水不好, 致使地表水浸入地基内, 这是造成地基浸水湿陷的主要原因。

(2) 地基处理深度为0.6m, 处理宽度基础外缘0.3m, 处理宽度深度均不满足规范。

4.2 材料强度检测与鉴定

(1) 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的检测

按规范的规定, 对砌体强度的检测, 取25个构件 (墙体) 分别对砌筑用砖和砂浆强度进行检测, 实测砖砌体强度在MU7.5~MU10之间。位于三楼卫生间、盥洗室的内、外墙测区砌筑用砖强度明显低于其它部位砖强度, 实测强度为MU5。现场检测表明:卫生间、盥洗室墙体受潮严重, 墙体表面返碱、剥落现象十分明显, 砖表面腐蚀严重, 表面酥软;砌筑砂浆实测砂浆强度平均值在0.4~0.5MPa之间, 强度最低为0.3MPa。现场抽取的所有测区中, 砖缝不饱满, 特别是竖缝空瘪, 饱满度较差, 强度较低。砌体强度不满足规范要求。

(2) 房间无隔墙部位、楼梯过梁的钢筋混凝土梁实测混凝土强度评定为C20。混凝土楼板混凝土实测强度评定为C15, 不满足 (GB50011-2001) 第3.9.2 条强制性条文规定。

4.3 结构承载力验算

(1) 结构上荷载作用调查

对结构荷载作用进行调查与检测, 依据原始设计图纸并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按 (GB 50009-2001) 的规定取值, 并作为结构承载力验算的依据。

(2) 承载力计算原则

①最大横墙间距S=6.6m<32.0m, 均属刚性方案房屋。

②计算时, 材料强度按实测取值。

③计算程序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软件, 按2001新抗震规范进行结构承载力验算, 其公式为:γ0S≤R R——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S——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取γ0=1.0。

(3) 采用PKPM程序进行结构验算, 从计算结果可知, 该结构一至三层墙体受压、局部承载力均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4.4 结构变形观测

(1) 倾斜观测:

采用经纬仪对办公楼大楼外墙角点进行倾斜观测, 观测结果, 如图1所示。

(2) 沉降观测

采用水准仪选取一楼窗台对办公楼大楼外墙墙体进行沉降观测, 最大相对沉降差为212mm, 东南角最高, 西北角最低, 建筑物整体向西北角倾斜。

4.5 结构裂缝检测鉴定

(1) 墙体裂缝:

墙体裂缝主要呈斜裂缝和竖直裂缝, 裂缝最大宽度为3.2mm, 长度3.6~4.0m, 贯穿整个墙体。主要分布在四个角, 参照87年7月维修时的裂缝分布资料看, 其部位基本一致, 维修时已将裂缝封闭, 现又重新出现, 说明建筑物仍在下沉。

(2) 砖柱裂缝:

三楼西侧门柱断裂, 裂缝最大宽度1.5~2.0mm, 呈水平方向。

(3) 室内地面裂缝:

由于不均匀沉降及使用年限较久, 室内地面普遍产生龟裂, 除西北角二楼地板缝裂开外, 其余地板基本完好, 但个别房间有漏水现象。

4.6 结构构造与连接检测与鉴定

4.6.1 高厚比验算

采用PKPM软件对各层墙体高厚比进行验算, 从验算结果可知, 各层墙体高厚比均满足规范要求, 即β /[β]<1。

4.6.2 构造与连接检测

(1) 纵横墙交接处:

该结构纵横墙交接处咬槎砌筑情况较好, 但纵、横墙体连接部位局部 (B轴×17线) 有开裂现象, 外窗沿下墙体, 局部有裂缝, 不满足鉴定标准及规范要求。

(2) 楼板的连接:

该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 楼板及屋面板连接良好, 连接处无明显错动、破损及裂缝现象, 满足鉴定标准及规范要求。

4.7 结构抗震性能检测与鉴定

4.7.1 结构体系鉴定

(1) 结构各部位构造尺寸鉴定, 见表1。

结构各部位构造尺寸鉴定中, 屋盖处的外墙圈梁、砂浆强度等级等不符合抗震第一级鉴定要求, 其余各项均满足抗震第一级鉴定要求。

(2) 刚性体系要求

建筑物的总高度为10.9m, 小于19m的规范限值;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分别为1.74, 小于2.0的规范限值;但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为6.6m, 小于刚性体系抗震横墙最大间距11m的限值。故可认为该砌体房屋刚性体系满足抗震第一级鉴定要求。

(3) 规则性要求

该结构平面布置规则、对称, 整个建筑呈“工”字形布置, 两端为二层, 中部三层, 局部有突出屋面的木屋顶, 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不规则、不均匀, 房屋立面高度变化超过一层, 结构体系不规则, 不满足抗震第一级鉴定要求。

(4) 构造柱及圈梁布置

该结构未设置有构造柱及圈梁, 不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

4.7.2 抗震承载力验算

(1) 抗震承载力验算原则

地震参数选取——抗震设防烈度为7°,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 (抗震鉴定时按降半度考虑) , 地震分组为第二组, Ⅱ类场地。

(2) 抗震承载力验算结果

采用PKPM程序进行结构抗震验算, 从计算结果可知, 该结构墙体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即R/γ0S<1。

5 结构安全性鉴定

根据检测结果, 对该建筑各子项进行评定, 并以可靠性评级原则进行综合评定。

5.1 上部结构的安全性评定

(1) 承载能力:

墙体受压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受压承载力及抗震承载力均不足, 故该建筑物承载力评定为cu级。

(2) 裂缝:

砌体结构外墙出现明显裂缝, 墙体非受力裂缝宽度最大3.2mm小于5.0mm, 但长度较长, 3~4m, 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 故评定为cu级。

(3) 构造与连接:

该砌体结构连接及砌筑方式正确, 但构造柱及圈梁布置不符合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故评定为cu级。

(4) 位移:

砌体结构墙体最大倾斜变形为36mm, 36mm>H/250, 故评定为cu级。

综合上述安全性评定结果, 上部结构子项安全性评为cu级。

5.2 地基基础安全性评定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墙体裂缝分布性质分析, 综合评定地基基础安全性评定为cu级。

根据以上子项评定结论, 并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1999) 的有关规定, 该建筑的结构安全性不符合鉴定标准要求, 显著影响整体承载。主体结构安全性评定为Csu级。

6 正常使用性鉴定

6.1 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性评定

(1) 非受力裂缝:

墙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非受力裂缝, 墙体最大裂缝宽度大于1.5mm, 已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 故评定为Cs级。

(2) 风化:

卫生间、盥洗室部分墙体受潮严重, 墙体返碱, 墙体抹灰层局部脱开, 地面龟裂普遍存在风化现象, 故可评定为Cs级。

(3) 位移:

砌体结构墙体最大倾斜变形为36mm, 36mm>H/550, 故可评定为Cs级。

综合上述正常使用性评定结果, 上部结构子项正常使用性评为Cs级。

6.2 地基基础正常使用性鉴定

根据沉降变形测量, 综合评定地基基础正常使用性为Cs级。

6.3 正常使用性综合评定

根据以上子项评定结论, 并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 (GB 50292-1999) 的有关规定, 西北民族大学办公楼的结构正常使用性不符合鉴定标准的要求, 显著影响建筑使用功能。主体结构正常使用性评定为Css级。

7 结构抗震性能鉴定

该结构未设置构造柱、圈梁, 抗震构造不满足 (GB50011-2001) 及 (GB50023-95) 的要求。抗震验算时, 按7度0.15g验算仍不满足抗震规范要求。因此, 该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国家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8 结构适修性鉴定

该上部结构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较低, 部分墙体受潮、返碱, 地面龟裂, 墙体受压承载力及抗震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应对该结构墙体进行加固处理, 增强墙体受压及抗震承载力。墙体加固方法多, 易于实施, 加固后尚能恢复或接近恢复原功能, 适修性尚好, 上部结构适修性评定为B′r级;该建筑地基基础虽然稍难加固, 但经过有效加固后, 尚能恢复或接近恢复原功能, 适修性尚好, 故地基基础适修性评定为B′r级。

因此, 该建筑结构适修性评定为B′r/Br级。

9 加固方案

9.1 地基加固方法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形式及变形特征, 地基加固采用单液硅化法:施工前应在建筑物附近进行单孔或多孔灌注溶液试验, 确定灌注溶液的速度、时间、数量或压力等参数。硅酸钠 (Na2O·nSiO2) 溶液浓度为10%~15%的掺入2.5%氯化钠, 其相对密度宜为1.13~1.15, 硅酸钠溶液的模数值宜为2.50~3.30, 其杂质含量不应大于2%。灌注孔间距为0.80~1.20m为宜。

9.2 上部结构加固方法

由于该建筑物未设置构造柱, 在建筑物四角、内外墙交界处、内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增设构造柱;墙体采用钢丝网片夹板墙进行加固, 提高其整体性、抗裂度和抗震性能。加固部位为一层所有外墙和内墙, 二~三层山墙和楼梯间横墙及大梁下外纵窗间墙。

10 结束语

通过对地处甘肃黄土地区西北民族大学办公楼的结构检测、分析, 发现裂缝的形成是湿陷性黄土地基长期浸水而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鉴于楼房部分墙体及板面的裂缝已影响到该楼的整体结构性能, 故应先对地基进行加固, 待地基加固后再对墙体进行加固处理。

参考文献

[1]薛水鱼.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处理[J].地基基础工程, 1999, 9 (4) :61-68.

[2]冷畅俭, 罗广宇, 李昭业.湿陷性黄土地区危楼的结构检测评定与加固改造[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33 (10) :155-160.

[3]GB50292-1999, 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S].

上一篇:必要性和紧迫性下一篇:再生水水源热泵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