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2024-09-29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精选12篇)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1

一、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发展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企业通过集团财务资金管理的方法,把多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在内部形成资本市场,投向高收益领域,这种企业内部形成的资金流动和资本配置,称为企业内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研究起源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Ichian(1969)、Williamson(1970)等人的探索,到20世纪中后期,美国经济学家Stein在内部资本市场上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外部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内部资本市场还在争议声中不断地发展,在理论上有着提高公司价值的可能。但同时,内部资本市场因其本身局限性和受治理结构的影响,具有一些先天的劣势。本文从管理会计的视角对企业内部融资进行深入探讨,综合分析采用何种措施才能让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高,为民航企业拓展融资渠道、丰富融资方式提供有益的借鉴。具体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解释此问题,如图1所示。

(二)内部资本市场是管理会计融资理论的重要创新

管理会计可以划分为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大组成部分。对成本问题的研究,张敦力认为,成本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将要或已经发生的合理与必要的支出(张敦力,2004)。成本视角下的管理会计框架如图2所示。

不难发现,通过成本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构建起一个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成本信息是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外部资本市场融资成本加大时,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自然成为管理会计在关注企业成本时所应关注的重点。内部资本市场的产生,使得企业总部拥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控制权,即集团内形成了内部资金规模的充裕度和资金使用的自主权。

(三)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研究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应用

在对内部资本市场效率问题的研究历程中,很少有人关注到管理会计与内部融资之间的关系。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后,国务院国资委积极地推动中央企业集团的并购重组,推动多元化企业战略(陈明月,2013),在此过程中,由于外部资本市场融资难度加大,不少企业对尝试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满足融资需求,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此后,内部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上市公司进行融资的重要渠道。

二、良好的内部资本市场能较大提高融资效率

(一)内部资本市场能充分发挥融资作用

相对于外部资本市而言,上市公司能够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利用其特殊功能,产生融资效果。这是由上市公司经营多元化、部门多元化、结构多元化形成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多个分子公司,为了促进各分子公司的成长,上市公司总部会通过各分子公司之间竞争的最终结果,将资本等禀赋要素资源配置到边际效益最高单元中,实现通常所说的优胜者选拔效果,最终让内部资本市场具有更优货币效应(Stein,1997)。

(二)良好的内部资本市场具有信息对称的优势

上市公司选择在外部资本市场开展投融资时,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普遍存在,融资双方必须承担较高的交易成本,且因为信息不对称存在较大的风险。而内部资本市场因其内部性,在内部资本市场中,企业总部与各部门同属一个大家庭,一般在信息交换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先进性,获取的信息更真实,并且所花的费用也较少,有利于上市公司获取足够的信息进行最优选择,达到成本较低目标。

(三)良好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发挥监督激励优势

在上市公司中,企业总部拥有收益权和分配权,董事会一般根据各业务单元利润、现金流量、发展潜力等因素,确定资源分配的重点,与外部资本市场资金提供者比较,集团公司总部具有更强的动机和分配权进行监督,能够实现监督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时相等时找到最优监督水平。而外部资本市场上的投资者不能从监督中获得额外的收益,所以即便有监督的能力,其自身动力先天不足的缺陷,影响了监督的效果。

(四)良好的内部资本市场能够发挥资源配置优势

上市公司的最终价值是不同分子公司价值的总和,换言之,上市公司在对各种经营资源进行调配时,会全面衡量每个分子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将资源投入到资金使用效率高、投资收益率高的项目上,以使企业整体收益实现最大化。如果一个部门业绩不佳或资金使用效率太低,其本来可用的资源可能会被进行重新配置。而当上市公司从外部资本市场融资时,外部资本出资人除把资产出售给其他使用者外,再无其他资源配置的方式,资源配置效率较低,渠道较窄。因此,上市公司在内部资本市场融资时,资金可以通过内部竞争择优,按照投资收益率高低由总部加以重新分配,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内部资本市场控制缺失导致融资功能不足或无效

(一)过度投资问题

内部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有两方面的消极影响:一方面由于高层管理者有灵活调配资源的权利,有可能为谋取个人私利而进行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多元化公司为了加强竞争力而耗费大量资源。上市公司经理有“滥用自由现金流”的倾向(Jensen.1986)。这个理论说的是,在上市公司中的企业家由于受到了一些不相关的因素影响,会将资本或资金投入到那些资源配置效率低或者无法增加企业财富的方面。Jensen同时还指出有些多元化企业甚至还会提供更多便利去运作资源,所以就导致了更严重的过度投资的行为,最终造成了内部资本市场的无效。

(二)代理成本和寻租问题

Rajanetal、Scharfstein和Stein(2006)等人深入组织内部,发现分部经理与总公司有着很大的冲突和矛盾。集团公司寻租行为存在两层代理问题,第一层代理问题导致的寻租行为是分部经理积极地对总部管理者进行公关活动确保自身利益,管理者会将资本分给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分部经理,损害了股东与公司的利益。第二层代理问题导致的寻租行为是在企业中,控股的股东掌握分部经理的酬劳,而分部经理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就要服从控股股东的调配命令,将资本悄悄地传送出去,这时候股东的利益就会受到侵害。这两种寻租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内部资本市场的失效。

(三)跨部门补贴问题

经济学家Berger和Ofek通过多年数据进行分析以后发现,多元化公司常会过度投资于收益较差的部门,而且对这种部门的资金“补贴”是造成公司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其他学者的大量研究也支持这种跨行业补贴假说。公司内部的资金流从投资机会较多、净现值为正的部门流向投资机会较少、净现值为负的部门,从而损害公司的整体价值。

四、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存在的两个缺陷

(一)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易成为控股股东谋利的工具

我国许多公司为了上市融资,不得不将优质的资源剥离出来,设立新公司上市或者是“借壳”来满足上市的要求。那么上市的公司就存在着子母关联集团,构成了内部资本市场。而中国的上市公司“以控股股东为核心”,产生很多复杂的关联交易行为、关联担保行为。假如企业中的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整个集团企业就会面临着危险,这无疑增加了成员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近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占用资金的手法复杂多变,对上市公司资源配置造成了严重影响,结局是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俨然成为了控股股东谋利的工具。

(二)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不规范易出现内部“掏空效应”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还是处于过于集中的状态(陈倩,2011),大股东就有很大的便利去侵占小股东的权利。同时由于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即大股东掌握着较少的现金流,却可以控制整个上市公司,这导致了“掏空效应”的产生,大大增加了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侵害可能性,使得资源配置被扭曲。另外,我国上市公司对于经济战略还不够敏感,对投资者保护程度较弱(叶康涛、曾雪云,2011),信息不够透明,监管法规不完善、自身监管不到位(栗秀娟,2015)。

五、提高内部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动企业整体上市,发挥内部资本市场价值

整体上市有利于集团企业改善股权结构,有效减少管理机构和管理层级,更便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管。简洁的委托代理关系还可以从源头上杜绝企业集团内部核心企业及其成员企业与已上市的股份公司之间产生利益输出型关联交易的可能性,消除上市公司同集团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隐患。企业整体上市会大大提高在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在集团内部形成持续的资金池,使得企业融资有了更多选择。

(二)有效运用内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经营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造就了内部资本市场的诞生,经济学家Weston(1970)认为多元化企业可以借助总部的控制权使资源向效益更高的分部转移。如:三峡总部集团发展多元化项目,运用前一个项目的资金做后一个项目的资金扶持,最后成功的克服了资金不足的问题。海航集团通过不断融资并购,在内部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调剂,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格局。多元化对于内部资本市场效率的影响呈倒U字型,程度过高过低都会降低上市公司的效率。为此,应该在主导战略项目上采取专业化经营,集中业务组合,在其他项目上大力发展多元化战略,规避控制权和现金流分离的现状,还可以通过多元化和专业化的结合,互相弥补不足,降低代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减少“交叉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等缺陷。

(三)运用集团财务资金管理模式,加强资金配置监管

上市公司应充分运用集体资金管理办法,设计切实可行的集团财务资金管理模式,尤其是应大力推广集团财务公司模式,把财务公司作为独立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管理平台,全面参与集团财务战略和融资方案设计、内外部资金市场投融资运作,集团财务风险监控等,进一步构建集团公司金融板块。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小股东在财务治理中的作用,通过股权分散等方式,把大股东独立权和决定权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力度尽可能予以消减,减少大股东对中小股东财权形式的压制,对中小股东的提案权、知情权、监督权等财务权力通过公司章程等予以明确和加强,使内部资本市场摆脱被控股股东主导这一被动的地位。

(四)加强融资信息披露和关联方交易监管,防范资金失控风险

建立有效和及时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和健全内外部融资信息披露,确保内部资本市场融资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强制上市公司定期披露其股权结构和交叉持股的情况,特别要加强对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较高公司行为监管,防范不具备产业经营的控制集团收购上市公司套取资金。要求股权结构中的上市公司对控制链进行详尽披露,对于高风险家族企业中的上市公司,尤其要求详尽披露其所有相关联公司的关联关系。对属于同一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间技术转让与合作进行适当的披露,及时披露公司拟进行的并购活动,降低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效防范由于控股股东及其所控制的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会隐瞒、拖延或歪曲信息的披露以及关联方之间交易的非关联化。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2

——盘点2012之五

2012年,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的工作部署,有关部门以推动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和企业上市为重点,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全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17.9亿元,增长14.4%。一是债券融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实现债券融资406.6亿元,增长4倍。其中,大连装备、獐子岛集团等10家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217.6亿元,国电电力发行公司债融资80亿元,大连融强投资等4家公司发行城投债融资54亿元,东北特钢、大连港集团通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融资55亿元。二是股权投资业加快发展。新增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创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10家,总规模60.86亿元,实现股权投融资10.15亿元;船舶产业基金、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基金、中房基金等4家股权投资机构获批筹建,总规模450亿元。三是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开世地产香港首发上市;派思燃气、连城数控等5家企业正式申报,并已完成初步审核,为2013年企业上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市金融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盘点2012之四

2012年,我市继续将加快金融功能区建设作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中山区、甘井子区、沙河口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积极优化配套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和资源汇集能力。星海湾金融城初具规模,期货大厦、诺德大厦和银行大厦投入使用,其余12个项目全部开工,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50余家,金融从业人员4000余人,形成了1000余亿元的资金汇集能力。中山金融服务区东港拓展区又有进出口银行和哈尔滨银行两个项目进驻,8个重点金融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有效提升了中山金融服务区的功能和发展空间。高新区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又有3家机构落户,目前已聚集了花旗金融等26家金融后台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甘井子科技创新城金融服务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大商所 “十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区”项目已完成总体设计。

我市金融总部总体实力不断壮大

——盘点2012之三

2012年,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我市继续推进法人总部增强资本实力,加快全国布局,提升对内吸纳和对外辐射功能。大连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注册资本金4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整体改制组建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也是继大连银行之后,我市又一家股份制法人商业银行。百年人寿新设2家省级分公司、15家中心支公司,全国行业排名上升7位。大通证券全面恢复投行业务,新设1家分公司、2家营业部。华信信托、百年人寿、中荷人寿等共增资16.93亿元,中荷人寿新设1家省级分公司。我市金融总部的实力不断提升。

54家金融和融资类机构在连开业我市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盘点2012之二

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12〕6号)的工作部署,2012年,我市进一步加强金融招商,全年新设和引进各类金融及融资类机构54家。其中,新设银行机构1家,保险机构7家,证券期货2家,小贷公司23家,担保公司9家,股权投资机构9家,后台服务机构3家。富邦财险省级分公司暨东北地区管理总部在连开业,国开行船舶融资中心、东北亚商品交易所在连揭牌。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及融资类机构611家,其中,金融机构242家,融资类机构369家,全市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2年我市期货市场交易翻番

——盘点2012之一

2012年,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龙头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量、交易额均实现倍增。全年实现交易量12.6亿手,增长117.32%,占全国市场的47.12%,位列全球前十;实现交易额65.9万亿元,增长95.31%;日均流动清算资金500多亿元,增长25%。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实施品种、区域、创新、人才、信息化和国际化等六大战略,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期货市场和唯一的焦炭期货市场地位。焦煤、鸡蛋等新品种近期有望获准上市,铁矿石、木材等期货品种已通过证监会立项。年内成功举办了塑料和油脂油料等国际产业大会。在科技创新城投资建设中国北方高端金融灾备中心、托管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财富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档案中心、金融机构后台管理中心和高端投资者聚集区的总体规划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制定了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标准,明确了建设模式、路径和管理架构。

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启动首个投资项目

10月14日,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和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举办“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船舶建造合同签约仪式”。市政府相关部门、中船重工集团、大连港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相关企业及部分在连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出席仪式。市委常委、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程与市港口口岸局局长高连共同为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揭牌。市港口口岸局局长高连、市金融发展局副局长孙国友、民生银行大连分行行长王庆东分别致辞。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现场签约。

大连港航产业基金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我市第一只产业基金,2011年7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2012年6月正式发起设立。基金注册在长兴岛,总规模50亿元,首期出资8.43亿元,主要投资

于港口、航运产业链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船舶资产和新兴产业。此次港航产业基金对合众船务5亿元股权投入,带动8亿元银行贷款,形成13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开创了我市船舶航运融资新模式。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是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公司注册在长兴岛,主营液体化学品航运业务。公司与中船重工签订化学品船建造合同,将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成本、低油耗、高效能的新型绿色环保化学品船队,对促进长兴岛航运基地建设和我市航运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股权投资业的发展,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股权投资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大连市股权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实施“1+10+N”股权投资业发展计划,设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大连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计划引导设立10只以上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带动发展百家以上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形成千亿元股权投资能力。2010年以来,我市新设股权投资机构38家,总规模256.7亿元,首期出资110.2亿元,分别是此前总和的4.2倍、14.3倍和6.2倍。其中,包括港航产业基金在内的已登记注册股权投资基金8只,总规模213.5亿元,首期出资67.1亿元;股权投资企业14家,总规模39.2亿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6家,注册资本4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各类股权投资机构47家,总规模274.6亿元,首期出资128.2亿元。

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挂牌成立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12年11月27日来源:

在大连证监局和大连仲裁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于11月20日在大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大连证监局柳磊局长、大连仲裁委员会徐文主任共同为大连证券仲裁中心揭牌,大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大连上市公司协会有关领导、大连辖区部分证券机构、仲裁员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揭牌仪式。

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是大连仲裁委员会与大连证监局共同研究设立的处理大连辖区证券行业纠纷的专业仲裁机构,并将在法律层面为大连证券行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与支持。

大连辖区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证券类纠纷也日趋增多,迫切需要构筑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平公正地疏导和解决各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柳磊在致辞中表示,保护投资者权益是证券监管的重要目标,大连证监局结合辖区资本市场实际,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和宣传工作,为加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在完善投资者保护的体系和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证券仲裁中心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仲裁员要按照2004年国务院法制办和中国证监会共同下发的《关于依法做好证券、期货合同纠纷仲裁工作的通知》要求取得证券期货仲裁资格认定;仲裁中心在依法履行职务过程中要保持公平、公正,维护仲裁权威;要加强仲裁中心的宣传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相关市

场主体自觉选择并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同时,各证券经营机构也要按要求完善相关格式合同文本,积极发挥仲裁在证券领域纠纷解决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纠纷调解委员会大连证券调解中心和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的相继成立,大连辖区初步建立了诉讼、仲裁与调解有机结合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多层次、立体化的证券投资者保护体系业已形成。

正视困难 树立信心 创新发展――大连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部分证券经营机构座谈会

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11年11月09日来源:

为贯彻落实《大连证监局关于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安排,2011年11月2日,我局组织大通证券经纪业务总部相关负责人及辖区15家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证券经营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当前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及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需要改进完善的工作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会上,与会代表结合本机构的业务实际,重点就证券行业盈利渠道及营销模式、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开展过程中主要风险点的具体体现及管理体会、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和证券经纪人营销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等议题逐一进行了发言,尤其是就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展前景以及证券行业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盈利渠道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有前瞻性的设想。此外,部分机构在谈到政府相关部门对辖区证券行业发展政策支持问题时提出,希望市政府能对大小非减持采取统一的减免税优惠政策,避免因地区政策存在差异影响削弱大连辖区各证券经营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次座谈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深入交流,与会人员开拓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连证监局推动建立辖区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合作监管机

制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11年11月09日来源: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5号)精神,做好大连辖区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相关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辖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大连证监局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大连市公安局、大连市监察局、大连市国资委四部门共同出台了大连市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合作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此举标志着大连市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合作监管机制的正式建立。

根据合作监管机制,大连证监局负责加强对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幕信息保密制度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备案制度,并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涉嫌内幕交易的行为,要及时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负有责任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要依法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建议相关部门暂停或取消其业务资格。

大连市金融发展局负责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协调做好各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大连市公安局与大连证监局在内幕交易案件调查阶段要相互配合,积极提前介入,并逐步建立案件合作查办机制;对接到依法移送的案件后,要及时立案侦查。

大连市监察局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接触内幕信息登记管理办法,落实相关人员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对泄露内幕信息或从事内幕交易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大连市国资委负责督促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建立健全内幕信息保密制度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相关人员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对泄露内幕信息或从事内幕交易的国有(控股)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合作监管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监管效率,不断提升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大连辖区内幕交易防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大连证监局关于防范非法证券活动的风险提示公告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09年09月14日来源:

近来,随着国内证券市场逐渐回暖,投资者的信心逐步恢复,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乘机编造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兜售所谓“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等,诱骗群众购买。此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活动(以下简称“非法证券活动”)导致投资者不断上当受骗,涉嫌金融诈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非法证券活动是证券监管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特作如下提示:

一、投资者参与非法证券活动不受法律保护。《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违反规定的,属于《证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变

相公开发行行为,如数额巨大,构成《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罪。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投资者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这种所谓的“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等完全是骗局。

二、投资者应到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投资。根据《证券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现阶段,我国合法的证券交易场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应在上述场所进行证券投资。

三、投资者买卖证券应委托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有证券经纪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违反规定的,属于《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如情节严重,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目前,非法中介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证券;二是所谓外国资本公司或集团公司驻中国办事处,以给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服务为名,未经批准从事未上市公司证券买卖;三是一些地方的“产权交易所”、“产权托管中心”违规从事证券业务。投资者不要通过此类中介机构买卖证券。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3

A股市场反应过度,全球牛市结束

美国次级债危机与全球5年牛市的结束。具体说,就是以美国次级债危机为标志,全球流动性出现了逆转,过去长达5年的全球资本市场牛市事实上已经结束了。当时的主要依据是,美国国会全力对付潜在的经济衰退,次级债危机会愈演愈烈,货币流动性会出现逆转,同时,前几年从日本的贷出款会加速回流日本,从而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牛市结束。现在看来,这些结论都是正确的。

关于A股市场,银河证券在今年2月曾提出针对3月份的策略报告,提出了三大不确定因素将推动A股估值中心的持续下移:

一、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将直接影响香港证券估值,最终导致A股股指向下。

二、紧缩性货币政策会造成资本市场的资金紧张,从而造成资本市场向下的压力。

三、再融资预期和大小非减持,将造成资本市场阶段性供求失衡。

当前,市场的底部可能提前到来,因为三大不确定因素一个都没有消除,而且市场反应过快、过度,导致股指下跌的速度和幅度短期内偏大。所有的负面消息都集中出现在“两会”前后的这段时间,从而造成投资者信心有恐慌性崩溃迹象。

资本市场的三大负面因素可能要等到5月下旬、甚至第二季度末才会有所好转,因为到那时,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可能有所缓解,而宏观调控政策也可能有所修正,大小非减持的负面效果可能小于预期,平安再融资还未到审批阶段,大家发现市场的反应可能远远超过了实际情况。尤其是封闭式基金分红,许多基金在2007年赚取了大量收益,根据法律,基金公司必须拿出40%以上的收益与投资者分红,所以,这些基金公司必须集中在3月底卖出股票以换取现金与投资者分红,这是制度上的缺陷。

到5月下旬,A股市场可能会出现反转。但从目前看,3月下旬的异常下跌说明,市场反应过度,底部可能提前到来。因为所有的负面因素可能都集中在3月份发生,之后不大可能再有更多负面因素了。

维持资本市场平衡,是一项长期任务

从中长期看,形势仍不容乐观。因为大小非减持的负面预期是很难消化的,造成资本市场短期、中期、长期供求失衡。去年进入减持期但还未卖出的有10000亿元,今年有17000亿元,总共近30000亿元,而明后年会更多。受此影响,市场恐慌心理会放大,所以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前景并不看好。而要改变这种状况,有待于外部局势的稳定。目前,香港局势已经稳定了,而宏观调控政策也已经到了修正阶段,尤其是加息手段的运用,中国目前已经没有加息空间了,加息本身也不能控制信贷总量的扩张。从前几次加息情况看,每一次加息后,信贷总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同时,加息也不能减少消费需求的增长,老百姓的社会消费商品零售总额还在增加,有所改变的是,第一,企业的微观融资成本提高了,由于贷款利率提高,最终会转移到产品价格上;第二,每次加息都刺激了几百亿场外美元资金进来套利,这就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越来越严重。1、2月的数据表明,两个月新增外汇储备达到1100多亿美元,如果照此下去,今年全年新增外汇储备将达到7000亿美元,使得人民币的货币发行量将大大增加,美元与人民币利差越来越大。所以,人民币已经没有加息空间了,货币政策对股市也不会形成太大负面影响。唯一长期制约股市健康发展的就是大小非减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把维持资本市场的供求平衡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和长期的任务来抓。同时,还应有一些创新性的办法,比如,对于一些国有股权,可以部分划归社保基金,这样做有利于消除人们对大小非减持的恐慌;第二,对于普通的大小非减持,没有划归国有股部分,须给予一定的法律规定,比如在减持时须事前公告,而不是想卖就卖,而在向交易所备案时须注明:如果减持对股价形成负面影响,应停止减持,或者还有其他后备措施等等;第三,对于一些小非,如果对市场形成了压力,应当使用一些创新性的金融手段,比如通过发行认股权证,将其时间拉长,使其减持的压力不至在短期内过于集中。

经济长期向好,大小非减持是主要压力

从长期看,任何国家股市都是和这个国家的经济息息相关的,是该国国民经济中长期趋势的正确反映,但在短期内相关性则比较复杂。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因为我国的人口结构比较好,从15岁到5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1%,人均收入达到2600美元左右,说明大部分人是资本的创造者,这是国家最有活力的阶段,经济的驱动力没有任何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些通货膨胀也是正常的。

牛熊之间没有明确界限,二者很难区分,中国股市长期是看好的,但如果大小非减持导致供求关系失衡的格局不解决,中国的股市还是不容乐观的。太保跌破发行价,一方面是由于发行价过高,同时也是当前市场缺乏信心的一个表现。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应当创新性地化解大小非减持的压力。大小非减持已经成为当前制约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导致投资者缺乏信心的最重要的因素,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政策当局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另外,还要把维持资本市场的平衡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除了传统的壮大机构投资者、加强监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加QFII等等措施外,还要创新性地做一些工作,以化解大小非减持的压力。

多层次资本市场下企业的融资 篇4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推进, 我国企业的融资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融资的模式也将发生重要变化, 直接融资的比例会不断增大, 而间接融资的比例会逐渐减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助于降低中国经济整体的杠杆率, 因而对促进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不同的行业来讲, 也是有喜有忧。对新兴产业而言是一道福音, 新兴产业企业具有非线性成长特点, 过去的标准更多是针对传统产业, 过分强调历史业绩连续性、稳定性, 使很多处于发展关键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往往因为业绩的一时波动倒在发行审核门槛前。而一旦达到传统上市标准时, 企业发展又往往进入成长“中后期”, 不再需要大的资本支出, 此时进入资本市场不仅容易导致资本错配闲置, 投资者也难以分享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阶段的成果。

从企业层面来讲, 中国企业融资的形势将得到较大改观, 各个体量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于那些高成长、高技术的中小微企业而言, 更具有积极效应。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长期的问题, 在现有的金融结构下, 中小微很难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融资, 也很难达到资本市场的门槛, 处境极为尴尬。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支持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 通过股权、债券、金融衍生产品等直接融资形式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和创新, 这是一条被成熟市场多次证明有效的路径。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 投资方和融资需求方可以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对接, 风险和收益有一个市场化的匹配和定价, 从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投资、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新三板、中小板到主板, 给企业提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

必须认识到, 尽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 但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各企业的CFO (总会计师) 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总的来讲, CFO (总会计师)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展。

1.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积极意义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虽然还在路上, 但在不远的将来是一定会实现的。所以, 企业的CFO (总会计师) 对此在思想上要有准备, 在计划上要有所预测, 在行动上要有所体现。一些准备上市的企业, 从现在就要考虑扎实地做好基础会计工作, 为未来可能的股权融资做好准备;一些股权结构有问题的企业, 也要及早做好捋顺股权结构的工作, 以防止在未来的股权融资中处于被动地位;一些杠杆率较高的企业, 在长期融资中也要考虑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带来的融资选择和融资成本的改变。

2.从企业现实发展的角度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渐进性

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是毕其功于一役, 一定是分步、分段实现的。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进程中, 一些有利于企业融资的政策和改革措施会相继出现。企业的CFO (总会计师) 要从现实出发, 敏于行动, 随时捕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机会为企业融资, 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企业杠杆率较高的要把握时机, 实时调整资本结构, 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3.从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方面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复杂性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很复杂的, 其在不同时期对企业融资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所以, CFO (总会计师) 要从自身企业经营的现状出发、冷静对待, 既不能坐进观天、视而不见, 也不能望梅止渴、画饼充饥。

4.用实际行动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 还要靠广大的企业, CFO (总会计师) 要正确认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意义, 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呼唤。要在严格风险研判的基础之上主动参与各种新金融业态, 多渠道为企业融资。此外, 要积极利用金融新业态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吕劲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J].中国金融, 2015 (4) .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5

今年,中国将构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扩容对新兴的、资金实力较弱的软件企业是重大利好。新三板为完成了股权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选择;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资本进出渠道。

国务院在今年2月9日出台(2011)4号文件新政策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由此,软件产业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在本届软博会上,享受政府大幅税收优惠的全国240家重点软件企业大部分参展,这些企业多数拥有强烈的上市、兼并、重组等投融资意愿。软博会“中国软件产业投融资论坛”是由证券日报和中国资本证券网承办,不仅为软件企业提供一个与投融资人士沟通合作的机会;同时,也为投融资人士寻猎未来最具投资价值的高科技软件企业创造了机遇。本届论坛必定会推动软件产业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并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繁荣发展。国务院在今年2月9日出台(2011)4号文件新政策指出,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根据“十二五”期间软件产业的发展目标,2011~2015年软件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占电子信息行业收入比重超过20%,培养年收入超过100亿的企业逾10家。同时,资本市场的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高层的高度重视,最近几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论述”描述呈现出明显的逐步递进的态势,对资本市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年,中国将构建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新三板扩容对新兴的、资金实力较弱的软件企业是重大利好。新三板为完成了股权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融资选择;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资本进出渠道。

这既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的发展相适应,也是我国经济转型中对金融支持尤其是对资本市场支持作用的现实需要。也表明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和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我国资本市场正逐步从“新兴加转轨”向“成熟的资本市场”方向迈进,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市场基础和承受力。在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有义务也有能力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回顾美国IT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其说是美国硅谷的成功,不如说美国华尔街和纳斯达克的成功。众所周知,美国高科技企业中60~70%的人才并非美国本土人才,但是,美国的资本市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建立了良好的机制,造就了科技企业的繁荣和发展。美国大型公司的成长,比如GE公司,达到1000亿的市值用了100年时间;微软达到100亿市值用了20年时间;Google达到1000亿市值大约用了10年;Facebook,可能仅需要4~5年时间。在资本市场助力下,软件产业以及围绕软件相关的IT产业的发展飞速发展。

中国软件企业从被市场忽视,到被市场发现,再到发挥市场影响力,在科技强国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随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大力建设,科技和资本在更新更快更紧地结合,中国高科(600730 股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6

【知识梳理】

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

1.时期: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

2.主要表现:(1)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由孤立走向整体,并由此引发了“商业革命”,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西欧列强以新航路开辟为起点,开始了一系列对外殖民扩张,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时期: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

2.主要表现: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于是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时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主要表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1.时期:20世纪初至今。

2.主要表现:(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表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一国发生经济危机就会迅速波及全世界。(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3)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典型的有欧洲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4)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成员国的不断增加及其职能的不断扩大,随着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包容性更强,这一体系已经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经济实力悬殊的国家联系在一起,使得世界经济更加快速地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重难点解析】

一、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

1.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看,新航路开辟根源于以下方面: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使东西方商路受阻。14、15世纪,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逐渐兴起。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需要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本作原始积累,这就需要殖民扩张和大量的金银货币,由此刺激了欧洲人海外探索和扩张的欲望。正如恩格斯所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七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2.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看,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问的贸易发展起来,导致地区间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拓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与新航路开辟相伴而来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在殖民扩张中,资产阶级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3.运用不同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1)从整体史观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2)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是新旧两个世界,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文明的交汇融合。(3)从近代化史观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活动的舞台由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世界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联系的规模和性质,是人类社会走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4)从社会史观角度看,新航路的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了发展机遇,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也给非洲黑人、亚洲人民和美洲印第安人造成了极大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欧洲商贸特点:(1)商贸范围扩大:由传统的欧亚北非扩展到全世界。(2)商贸品种增多:商品种类日渐增多。(3)商贸中心转移:新航路的开辟使得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4)商业经营方式变化:新航路开辟后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近代商贸方式逐步发展。

二、如何认识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1.参与早期殖民扩张的国家,或是最早从事新航路开辟的国家,如西班牙和葡萄牙。或拥有较好的地理与经济优势,如荷兰在地理位置上濒临大西洋,经济上较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是商业革命的受益者;英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经济上有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海外殖民提供了物质基础。

2.西欧早期的殖民扩张方式主要包括武力殖民、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奴等。

3.英国打败所有殖民国家确立殖民霸权,主要源于五大优势:(1)制度优势: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经济优势:手工工场发展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工业基础雄厚。(3)军事优势:注重发展海军。(4)思想优势:经过宗教改革,思想意识解放。(5)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民众有浓厚的海洋意识。另外,英国政府一贯积极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也是其战胜所有殖民对手的重要原因。

4.全面客观地看待殖民主义的影响:(1)对世界市场而言: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2)对殖民国家而言:殖民统治者将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殖民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3)对殖民地而言:殖民扩张是灾难,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endprint

三、认识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原因的基本思路

由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我们可以总结出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五个基本要素,即政治、劳动力、资本、科技和市场。下面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进行说明。

1.政治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欧美经过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资产阶级最终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劳动力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上地成为自由劳动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欧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3.资本因素。笫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殖民活动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第二次工业革命前,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4.科技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前,英国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一系列科学技术发明或发现,使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有力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5.市场因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英国,到18世纪中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市场需求扩大。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四、全面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正而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1)对欧美:生产力迅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2)对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3)对世界: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1)对欧美: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关系调整,垄断组织出现。(2)对殖民地: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3)对世界: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负面影响:(1)蒸汽机和内燃机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快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然环境恶化。(2)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利用,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塑料、电池、机器的噪音、工厂的粉尘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

3.对中国的不同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上: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相继出现。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2)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方面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向中国输出资本,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丧失了一次追赶世界科技革命潮流的重要机遇,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救亡图存运动出现了新高潮,如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五、两次工业革命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继续和扩大,主要表现在:(1)就生产力发展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更加迅猛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就生产方式而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分散的手工工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更进一步集中,垄断组织应运而生,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3)两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科技与发明基础上的生产飞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两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4)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工业部门,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得到了技术改造,焕发出了更强的生命力。(5)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6)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个直接对立的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更趋明显和激烈。

2.区别:(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的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更加迅速。(3)对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六、如何全面认识布雷顿森林体系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有一定的必要性。1929年发生经济危机时,各国面对恶化的形势,转嫁危机,设置关税壁垒,从而引发了倾销战、关税战,使危机程度更加严重。各国以邻为壑的利己主义政策导致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不断分化,资源自给率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逐渐勾结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走上了战争道路。为此,以美英为主的世界大国积极吸取历史教训,决定成立国际经济组织,以协调世界经济、稳定经济秩序、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1)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内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永久性的国际货币金融机构。(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1945年成立的,都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总部都设在美国华盛顿,在战后初期都由美国控制。(4)世界银行是发展机构,实行长期贷款,旨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调节机构,实行短期贷款,旨在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稳定国际汇率。

3.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的不同:(1)性质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金融体系;关贸总协定是国际贸易体系。(2)支柱组织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关贸总协定的支柱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需要注意的是:表面上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项“协定”,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和组织。但关贸易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组织,规则不严密,不具有法律约束性。其局限性决定了它将被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2001年12月才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3)历史作用不同: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二战后世界金融秩序;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稳定了二战后国际贸易秩序,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世界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世界贸易和经济增长。endprint

4.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1)《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2)协议规定,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同定的汇率。(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由美同人担任关键职务。(4)战后初期,美国认缴的资金最多,从而获得最大的投票权,从而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绝对的控制权。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1)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2)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3)客观上起到了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4)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七、如何全面认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1.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1)世界经济多极化: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的崛起,美国经济霸主的地位被打破,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也形成了。当今世界,随着中国等一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加强。(2)经济区域化:国际经济交流的扩大,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加强,促使一些国家之间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经济联系,形成区域性经济集团。经济区域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经济发展趋势之一。(3)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二!极格局转变。(2)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3)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和障碍,加速商品、劳务、资本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3.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国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2)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3)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经济全球化疏通了商品流通的渠道。(4)冷战结束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5)国际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6)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7

进入21世纪,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历史大趋势, 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 特别是像中国这样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如果说缺少中国参与的经济全球化不是真正的全球化, 那么缺乏“经济全球化”内涵的中国也不是现代化的中国。如今, 世界各个经济体之间互相制约与制衡, 全球的金融中心也在这场全球性经济浪潮中此消彼长, 逐渐形成了新的金融格局。因此,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竞争格局的特征来探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

1全球金融中心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1.1 美国依旧是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主导力量

随着信息化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衍生品市场快速地成长起来, 进行交易的衍生品交易金额也大幅增长。但2011年的主题并不是以期货和期权为特征的新兴市场的兴起, 相反, 它是有许多小规模交易趋势的一年。总的来说, 2010年的交易活动不太引人注目。期货和期权的数量在全世界交易范围内增长了11.4%达到了249.7亿的一个总数合同。11.4%的增长率比我们国家2010年的要慢, 但这或多或少与2008年危机前的速度一样。一如既往的, 它有利于把事物带入长期的视角。回首过去的5年, 全球交易总额增长了60.9%, 增长的部分大多来自一些不受2008年、2009年影响逐年增长的新兴市场, 如巴西、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然而即使在美国, 交易所交易的期货和期权总合约上升33.3%超过过去5年。另一方面, 2011年北美和欧洲增长略高亚太地区逆转了通常的趋势。

从结构上来看, 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市场仍然是市场的主导力量, 占据着全球衍生品交易的大部分份额。

1.2 亚洲股票市场的兴起

由于各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同, 全球资本市场的格局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当前, 全球股市虽然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 但美国在全球股市中所占的份额却有明显的下降。与此同时, 亚洲国家 (不包括日本) 的份额开始迅速上升。特别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2011年, 在中国上海、深圳和香港进行IPO的企业总共筹资近730亿美元, 几乎达到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两大市场IPO筹资总额的两倍, 连续3年成为全球IPO筹资总额最高的国家。香港的IPO筹资总额达到309亿美元, 连续第三年摘得全球桂冠。相比之下, 纽约和伦敦证交所的筹资总额分别为307亿美元和180亿美元。2005年开始, 中国股市规模迅速发展, 6年来市值增长超过5倍。2004年, 中国股市市值还未排进全球前10, 当时日本是第二大股票市场, 贡献全球12%的市值。仅仅几年后, 中日两国股市市值就相差无几。毫无疑问的是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1.3 中国银行业的崛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际银行间并购案例时有发生。 总的来说, 美国的银行业仍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 同时, 中国的银行业在良好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 也迅速崛起。英国《银行家》 (Banker) 杂志日前发布了“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 引人关注的是, 2011年共有3家中国银行机构按一级资本进入排行前10名, 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排在第6位;中国建设银行排在第8位;中国银行排在第九位。从曾经的国有银行到股份制银行, 再到盈利能力在全球同行业中遥遥领先银行, 以工、建、中这3家为代表的中国银行业正见证着中国现代金融业的崛起。

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

在国际金融中心逐渐多元化的今天, 我国也加快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 中国已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这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不是一个单独的市场, 自金融危机之后, 中国的金融分量在国际金融格局中不断加重, 中国的资本市场双向国际化也在进一步加快。我们可以预见, 中国的崛起必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成为世界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因此, 我们应该顺势而为, 充分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从而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因此, 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路径提出一些可行的选择:

2.1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与优化结构

在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之后, 目前的中国正站在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历史转折点, 需要一个健全的现代金融体系为其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支撑。首先, 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和优化结构能使中国的资本市场功能得以升级。第二, 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结构优化也能避免在流动性过剩环境下中国资本市场供求的失衡而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愈演愈烈。第三, 扩大市场规模和优化结构能

够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在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尽快实现国际化。第四, 从更深层次思考, 扩大市场规模和优化结构有助于中国未来经济金融业务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

2.2 加快建设多元化、多层次的证券交易市场

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证券市场开始起步, 当时最主要的市场活动是国债发行。1990年12月19日, 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成立, 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1年7月3日。经过二十多年发展, 目前这两大交易所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逐步走向成熟。但总体而言, 交易所市场产品线依然很不丰富, 目前ETF基金仅有针对指数的品种, 没有针对个股的品种, 而针对个股的ETF品种在西方市场中已是非常成熟的产品。权证方面, 仅有为股改而配套设计的股票权证, 备兑权证尚未推出, 其他重要的衍生品种如股票期货、股指期权等还没有。而且, 证券交易所的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受上级主管部门的控制, 还难以根据市场需要主动推出交易新品种。因此加快实现“多元化”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 国际证券交易所正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产品拓展, 即一方面提供完善的产品系列, 扩大产品线的宽度, 实现在“一个屋檐下”买卖所有产品的目标;另一方面通过市场细分来拓展产品线深度, 以便为投资者、发行人和中介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市场参与维度。例如, 2006年2月, 纳斯达克宣布将股票市场分为3个层次: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纳斯达克全球市场 (原来的纳斯克达全国市场) 以及纳斯达克资本市场 (原来的纳斯达克小型股市场) , 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 吸引不同层次的企业上市。

2.3 对外开放资本市场, 进一步向国际化迈进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一个新兴市场, 不太成熟的市场, 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市场也存在着许多扭曲状态。因此,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 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成国际化的资本市场, 就必须加快市场化、国际化。目前我国已经有了10家中外合资的证券公司和33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 截至目前, 共有173家境外机构获得QFII资格, 其中基金管理机构96家、商业银行23家、证券公司13家、保险公司12家、高校及慈善机构6家、中央银行6家、政府背景投资公司5家、养老金6家、私人银行等其他机构6家, 其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占比79%。另外还有很多的机构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很多证券公司都在境外设立了分支机构, 这都是证券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些动作。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需要采取审慎的态度, 既要坚持对外开放, 又要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 这是首要的原则。正因如此, 我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实施对外开放。

参考文献

[1]周岩, 王巍, 陶长高.多极化趋势下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 2010 (6) :81-84.

[2]周苏欣.贸易市场化过程中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问题[J].现代商业, 2008 (26) :32-33.

[3]金岩.全球化竞争格局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 2010 (19) :76-77.

[4]符玉金.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J].金融经济, 2011 (18) :11.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8

一、对于国际资金流动理论的重新认识

传统的国际金融理论认为,国际资本长期由资本丰沛的国家(即资本边际报酬率较低者)流向资本稀少的国家(即资本报酬率较高者),能有效协助一国加速生产力成长、经济多元化及国际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普遍缺乏资本,而发达国家则拥有较充裕资本;因而,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边际报酬较高,可提供发达国家投资发展中国家的项目和机会,国际资本从富有的国家流向贫乏国家,不仅使得富有的国家的资本报酬提高,更可协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前,支持国际资本流动的倡议者认为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可通过融通投资、提升资本配置效率、加速发展金融部门、进行技术移转、促进专业化等直接与间接渠道,有益于全球经济的发展。

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证实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并非由资本丰沛的富有国流向资本稀少的贫穷国,而是国际资本系持续流向资本丰沛的国家(地区)。其可能的原因是,低收入国家通常存在治理不佳、商业环境较不友善、市场较不具竞争力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会衍生营运成本,致使资本边际报酬下降,因而降低投资诱因,让发展中国家不像理论假设中的那样吸引国际投资人。例如,台湾长期存在超额储蓄的现象,即岛内储蓄大于投资,表明民间资本相当丰沛,但台湾仍经常面临国际资本大量频繁流入的困扰。

此外,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通常不会带动实质投资的增加,并非是带来提升一国生产潜力的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 irect Investm ent,FD I)活动,反而是国境间自由进出的投机性热钱,在国际间大肆进行投机活动。因此,国际资本流动取代国际贸易或经济基本面,成为左右汇率变动的主要因,而美、日、欧等居于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的货币政策,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外溢至其他国家,更是成为干扰其他国家的资产市场及金融中介的因素。

以台湾这样的小型开放经济体而言,成长动力主要来自外需,汇率在经济与金融稳定扮演重要的角色,且台湾经济规模小,更容易受到国际资本流动的波及。近年全球主权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且多委托专业投资机构操作,受托经理人为拉高投资绩效(性质类似于“对冲基金”),常有群聚投资行为,集体同为外汇市场的买方或卖方,快速进行资产币别的转换交易。这种群聚行为经常导致外汇的需求与供给大量且快速的转变,进而产生汇率过度反应(overshooting)的现象,偏离经济基本面应有的水平。从近年来汇率的波动情况看,新台币、韩元及新加坡元对美元的汇率走势亦步亦趋;且三者的股价走势,亦呈高度相关性,显示三者同受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影响,短期资本移动成为干扰金融市场的主要变量,股市、汇市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功能已弱化。

如果仔细观察台湾的变化,可以发现,自2012年以来,外资进出汇市金额相对于银行间外汇交易的比率已接近40%,且大部分是由前20大的外资机构参与(占全体外资的35.2%),而且外资净汇入时,新台币多呈升值;外资净汇出时,新台币多呈贬值,这说明,外资的群聚行为确实是影响台湾外汇市场的关键因素。另外,短期外资移动也是影响台湾股票市场最大的因素。数据显示,外资在台湾股市的比重与外汇存款的比重,以存量来看,2015年5月底,外资投资股市余额占全体上市柜公司市值的31.33%,再加上直接投资,则占37.5%。若以外资持股占股市比重来看,台股则是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巴西(约52%),因而外资买卖超金额,已是主导台湾股市走势的力量。

二、台湾为应对国际资本流动采取的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近年主要国家实行量化宽松,以及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政策,促使国际资本涌向台湾等新兴市场,为此,各国应正视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问题,实行相对应的改革措施。而国际组织亦建议实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讨论扩大托宾税(T obin T ax)的范围至所有跨境的金融性交易,都是用来缓解国际短期投机资金急剧膨胀,所造成的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工具。

事实上,在国际金融动荡的这几年,为降低外资大幅进出的不利影响,台湾货币当局推出与资本项金融投资管理相关的审慎措施(见表1),以抑制源自其他大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对台湾经济金融稳定的冲击。

从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看,台湾“央行”为避免其他国家量化宽松对岛内外汇市场的干扰,所采取的逆风操作(leaning agains the w ind),有效地消除了汇率的过度波动及失序变动,维持了新台币汇率的动态稳定,有助于台湾经济、金融发展。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台湾金融监管机构早在“大数据”(big data)概念提出之前,已经长年密切分析、研究外汇市场的逐日各项事务数据,及时掌握资金流动情况,有效地维持了外汇市场秩序。因此,台湾在资本管理方面,屡获国际肯定。例如,波士顿大学教授K evin等表示,台湾自2009年以来所实行的资本项目管理措施相当成功,值得许多国家和地区借鉴。尤其在发达国家央行的Q E政策对全球经济与金融的外溢效果扩大之际,有效地对冲了汇率超调或欠调的压力,并维持了足够的外汇存款规模,确保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摘要:全球资本的流动并不像理论所言,由资本富裕国家流向资本匮乏地区,更多地是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地区),而且这种流动不会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潜力.以台湾为例,国际资本的投机性进出成为影响其股市、汇市的最重要因素。对此,台湾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资本项目下关于金融投资的审慎管理措施,抑制了源自其他大国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这些逆风操作手段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全球资本流动,小型开放经济体,台湾,审慎监管

参考文献

[1]田素华,徐明东.国际资本流动对东道国货币政策的抵消效应——基于四种国际资本流动形式的讨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12):5-11.

[2]项卫星,王达.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冲击——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7):12-19.

[3]傅钧文.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征及其影响[J].世界经济研究,2012(12):7-13.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9

自金融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 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四个层次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主板市场又叫蓝筹股市场, 即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 中小板市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它是向创业板市场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 创业板市场主要面向高增长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资本需求和资本运作,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主要是指2006年在中关村园区进行试点的创新型企业融资模式。

从2005年以来创新型企业在上述四个层次的资本市场IPO即首次公开募集实践及其市盈率增长情况来看, 资本市场不仅满足了快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 而且还给其带来了先进的辅助管理经验和多方参与机制, 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企业的第二次飞跃。从资本市场的特征及目前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状况来看, 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布局和思考: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有选择地利用资本市场, 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调整和优化融资组合, 将资本市场融资的基准放在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在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融通的过程中要加强和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2 目前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创新型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利用主要始于2005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2005~2010年期间国内创新型企业IPO融资额占国内总IPO总额的17.8%, 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8.3%, 市盈率平均保持了21.5的高位运行, 同时数据也显示, 该期间平均每年大约有11.3%的创新型企业加入到资本市场IPO的大军之中, 其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平均投入增长幅度也实现了年均6.3%的增长, 使得76%以上的创新型企业资金缺口的87%得到了满足并且极大地推动力其增长速度, 市场占有率、企业盈利水平以及持续增长机制等初步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巩固和发展。但受制于多种因素, 归纳总结起来我国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融资行为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辩证关系的认识, 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出现了非理性经营的问题, 融资的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产生了不良影响, 从而也使得资本市场融资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匹配和支持能力受到大幅削弱。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从发展战略方面考虑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10年底我国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创新型企业中仅有23.5%的比例是由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而水到渠成地借助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这主要表现在其融资的结构和比例中有近65%以上的比例用于了其主业发展, 但仅45%以上比例的企业是出于非理性经营思维而做出的选择。

(2)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和融资机制以及受传统融资思维模式的禁锢等原因, 使得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相对狭窄, 基于风险和成本的融资组合策略也缺乏优化和均衡。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融资渠道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05~2010年期间我国创新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中平均超过54.3%的资金来自于传统银行金融系统, 而来自其他几个资金提供方的资金增长比重年均仅为5.7%, 这种融资渠道结构和组合使得其整体融资风险和成本组合没有实现最优化均衡, 企业来自于金融市场动荡中的风险和偿债压力较高。

(3)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应用战略领域的考虑, 使得资本市场融资中对于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培养的贡献率较低, 从而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一大重要战略没有实现。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资金利用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10年底的数据表明, 当年国内资本市场创新型企业IPO总额67.3%的比例用在了公司日常业务运营和管理之中, 其当年的资金利用效益低于行业通常认为1:7.3标准的38%, 而用在与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资金比例不足20%, 其对于企业成长的贡献率仅为37.3%, 远远低于国外该项指标值的86.8%的水平。

(4)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自身管理机制和规范化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行为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不但造成了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被动局面, 而且使得各项公司治理制度和管理水平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自身规范管理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05~2010年期间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IPO的过程中, 平均每年失败的创新型企业中约有58.3%的比例是由于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划化程度和水平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 这在2009年尤其表现明显, 当年约有超过78.3%的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导致IPO失败, 17.8%的是由于混乱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存在污点的纳税行为。

3 基于资本市场创新型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资本市场基本内涵组成结构及其对于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在分析了目前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结合资本市场相关知识和理论特别是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特征和创新型企业特征深刻的市场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 参考国外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的成功模式和先进做法, 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基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1)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以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为核心和基本依据, 来制定和规划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具体策略和实施进程, 特别是要处理好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融资的关系, 避免出现股权转移从而丧失公司治理权等非理性经营行为和代价。创新型企业必须明白, 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带来资金融通的同时, 一般也会作为对等条款会伴随出资方有寻求对于企业股权和治理结构的控制权, 因此创新型企业应该切实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求来寻求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便利,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现代化以股权和对企业的控制权为代价去寻求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去甚远的资金进入, 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外在控制性。

(2)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特征及其相应要求做好基本了解和统筹,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面向多种融资主体开拓多元化融资组合策略和融资渠道, 做到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均衡统一和优化组合。现行多层资本市场体系提供资金融通的主体和对象较传统以银行为主的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机构到个人、从几百万到几十个亿、各种利率水平以及各种附加不同条款的资金提供方构成了创新型企业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于资金的需求状况和这些不同主体的资金提供条件来取得从成本和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最佳均衡方案和组合, 在渠道拓展中寻求最佳的融资组合模式。

(3)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将融资应用战略放在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打造上, 通过资本市场引入资金资本和智力资本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廓清和界定, 从而将资金的着力点放在这个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创新型企业必须明白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这也是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原始驱动力, 这就需要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融资用途及其使用结构安排中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实现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方面的制度机制安排, 而这又必须建立在对于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准确界定和有效廓清上。

(4)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在引进资本资金的同时, 将注意力放在智力资本管理模式的引进上, 建立健全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纳税行为, 从而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局面。创新型企业一般具有管理上的软肋和弱点, 缺乏健全清晰的产权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纳税行为存在认为的疏漏等现象, 这些构成了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行为的主要障碍, 同时也是影响其核心竞争能力塑造和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主要问题, 为此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智力资本来提升其各项经营管理水平, 特别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4 结语

创新型企业由于其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强劲的发展潜力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欢迎, 同时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可以获得快速的成长速度和增长效益。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其融资状况的建议和对策:从自身发展战略和理性经营的角度来正确看待和处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问题, 并以此来制定合适的实施策略和融资模式;打破传统的相对狭窄的融资思维模式,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多层次融资主体和渠道开拓多元化融资方式寻求最佳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组合;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融通的主要动机和归宿应该放在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完善和规范各方面管理尤其是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1]钟田丽, 范宇.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财务杠杆的选择[J].会计研究, 2009, (06) .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10

2010年是我国房地产政策调控年, “国十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的大幕。为巩固和扩大调控成果, 2011年1月26日新鲜出炉的“国八条”在房地产调控的行政和经济手段上全面升级和深化, 进一步加强了对房地产行业调控力度。目前, 全国楼盘库存积压量惊人, 预计今年楼盘成交量比去年下调幅度可能超过三成。众所周知, 我国房地产企业普遍持有偏高的资产负债率, 巨大的楼盘库存风险已使我国房地产企业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而对于中小开发商来说融资问题更为严重。在这种大环境下, 怎样理性地融资, 在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对每个房企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因此, 本文立足于现实问题, 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在不同的融资约束程度下, 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系进行研究, 旨在推动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关于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 目前受到较多支持的主要理论:一是由Jensen和Meckling (1976) [1]提出并由Brander和Lewis (1986) [2]首次将其应用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债务有限责任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需求不确定的条件下, 由于有限责任效应的存在, 债务加剧了竞争;另一个是Bolton和Scharfstein (1990) [3]在Telser (1966) [4]的“深袋理论” (long purse story) 的基础上, 从融资约束的角度提出的掠夺效应理论, 该理论认为金融市场的不完美可能会导致公司受到掠夺。随后大量的文献对债务有限责任理论和掠夺效应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但是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这两种理论并没有得出一致的检验结果, 这两种理论都不乏其支持者。

也有学者发现资本结构对公司行业竞争的影响是双重的, 同时证明了债务承诺效应和掠夺效应的存在 (Phillips (1995) [5], 李科、徐龙炳 (2009) [6]) 。我国学者对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关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理论研究上没有突出的创新, 在实证研究中也主要是对所有行业样本的整体研究或者集中于对我国制造业进行研究, 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相当缺乏。本文集中于对我国A股房地产行业上市企业进行检验, 发现债务承诺效应和掠夺效应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都是存在的。

二、研究假设

假设1:不考虑融资约束时, 企业资本结构不会对其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影响。

Bolton和Scharfstein (1990) [3]运用掠夺性定价理论 (predatory pricing theory) 分析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产品市场竞争的关系, 证明高负债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是不利的, 金融市场的不完备可能会导致公司受到掠夺。企业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问题会导致企业融资约束的产生, 当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 会鼓励竞争对手采用掠夺性定价以迫使企业减少未来收益, 偿债的较大压力也会迫使企业减少投资, 在产品市场上采取更加温和的竞争策略, 导致降低市场份额, 甚至最终退出市场。相反, 当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较低时, 只要投资项目取得的收益高于融资成本, 企业就可以利用举借债务获取收益, 此时高负债有利于企业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可见, 即使在高负债情形下, 没有融资约束的企业也不太可能遭受掠夺, 更可能由于负债的有限责任效应在产品市场竞争中采取更加积极的竞争策略从而获取更多的收益用于债务的偿还, 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总之, 不同的融资约束程度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对产品市场竞争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负债会强化低融资约束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而弱化高融资约束公司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因此, 提出假设1, 认为在不区分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情况下, 资本结构不会对产品市场竞争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影响。

假设2:规模较大且为非国有控股的企业, 其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正相关。

由于存在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以及较高的证券发行成本, 小规模公司很难进入外部资本市场, 会面临较严重的融资约束。由于小规模公司往往多元化程度不高、盈余波动性较大、破产可能性较高 (Titman和Wessels, 1998) [7], 其在进行外部融资时需要支付较高的融资成本, 在存在信用配给时甚至根本不能获取外部资金。因此, 相对于大规模公司而言, 小规模公司更容易受到融资约束。

虽然我国上市公司都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 有较强的抵押能力, 但是由于国家股比重不同的上市公司与国有银行和政府有着不同的关系, 因而不同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在融资约束程度上仍然会有差异。国内一些学者将股权结构作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分类标准, 进行了研究。郑江淮、何旭强、王华 (2001) [8]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 国家股比重较低的上市公司没有受到明显的外源融资约束, 而国家股比重较高的上市公司却受到了外源融资约束。唐小飞、康毅、郭达、刘海峰 (2011) [9]通过对房地产上市企业的研究也发现, 国有控股上市房企外部融资约束大于非国有控股上市房企。因此, 对于规模较大且为非国有控股的上市企业, 其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低, 投资者可以利用企业的资本结构激励管理者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激进, 即高负债对低融资约束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是有利的, 其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正相关。

假设3:对于规模较小且为国有控股的企业, 负债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也即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负相关。

面对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信息的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 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的信贷约束以及破产威胁, 企业的财务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是一种竞争优势, 而高负债水平则使得企业在产品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根据Bolton和Scharfstein (1990) [3]提出的掠夺效应理论, 当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 高负债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是不利的, 金融市场的不完备会导致企业受到掠夺。在我国不完美的金融市场上, 融资约束普遍存在, 如已有学者证明小规模企业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会受到较多的融资约束, 为此提出假设3, 认为对于规模较小且为国有控股的企业, 负债水平的提高会对企业产品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样本选择及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了我国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房地产业A股上市公司2005年到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研究, 通过筛选剔除了存在指标缺失以及信息披露不完整的样本, 最后共得到573个样本观测值。本文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 并用EXCLE和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

(二) 研究变量设计

1. 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同一市场中, 面对类似顾客群, 其中一个企业比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能够赢得更高的利润率时, 这个企业就拥有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一般来说占有市场份额越大, 盈利能力越强, 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本文借鉴一些学者的做法, 采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作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替代变量 (姜付秀、刘志彪, 2005[10];赫风杰, 2008[11];陈晓红、万光羽、曹裕, 2010[12]) 。

2. 融资约束。

本文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融资约束 (FC) 的度量采用简单的方法处理, 仅用企业规模和股权结构两个单变量指标, 作为划分高融资约束与低融资约束企业的依据。低融资约束企业为资产规模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并且股权结构为非国有控股的企业, 即FC=0;其余的为高融资约束企业, 即FC=1。

3. 上期资本结构。

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占企业总资产多大的比例, 本文认为用企业总负债水平来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更为合理。因为短期借款是我国企业主要的债务融资渠道, 而我国企业又习惯于将到期的短期负债展期而变成事实上的长期负债。由于总资产负债率与权益资产比率之和为1, 企业的资本结构完全可以通过总资产负债率得到合理反映。所以, 本文使用总资产负债率度量企业的资本结构。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仍有大量的股份为非流通股, 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不能按照一个合理的标准进行度量, 而账面价值则较少受到资本市场对企业价值估值波动的影响, 因此本文的总资产负债率利用企业账面价值来衡量。

内生性问题是实证检验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关系中最常见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减少企业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决定对回归模型造成的影响, 本文对资本结构使用前一期的变量。

4. 控制变量。

本文参考前人的研究, 并出于控制内生性的考虑, 选取上期企业规模、上期销售增长率、上期资产增长率以及上期资产净利率四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 对这些变量的度量如下:

(三) 研究模型的构造

1. 在不考虑融资约束时, 为检验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相关性, 构造模型 (1) :

2. 为检验规模较大且为非国有控股的企业, 即融资约束较低的企业, 其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系, 构造模型 (2) :

3. 为检验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 其负债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对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 构造模型 (3) :

四、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将样本分整体样本、融资约束程度低的样本 (记为FC=0) 和融资约束程度高的样本 (记为FC=1) 三组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具体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到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间各变量的差异。平均来看, 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要高出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约1.33%。在资产负债率方面, 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要高出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1.6%左右。可以看到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受外部融资约束的影响, 而使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选择更趋向于行业平均水平58.79%。另外, 两种受到不同程度融资约束影响的企业, 在资产、销售方面的变化均表现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的企业要高出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的平均水平。

(二) 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相关性检验

在不考虑融资约束的情况下, 将全部样本数据应用模型 (1)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并令模型 (1) 中的解释变量全部强制进入回归方程, 得到表2:

可以看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α上, 上期资产负债率在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显著性t检验的概率P值 (0.227) 大于显著性水平α, 可以认为上期资产负债率的偏回归系数与0无显著差异, 即资产负债率与市场占有率的线性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在不考虑融资约束时, 资本结构不会对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显著的系统性影响, 即假设1是成立的。

(三) 低融资约束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相关性检验

在变量的定义中已经提到, 关于融资约束的度量, 选取了两个单变量:企业规模和股权结构。取规模大于全部样本均值且股权结构为非国有控股的企业作为低融资约束企业, 标记为FC=0, 共166个样本观测值。应用模型 (2) 进行实证检验, 结果如表3。

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 规模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为非国有控股的低融资约束企业, 其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正线性相关, 不同于模型 (1) 未考虑融资约束情况下的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呈现的非显著系统性相关, 即研究假设2得到了验证。可见, 融资约束对于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对其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确实能产生重要影响。

(四) 高融资约束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相关性检验

为检验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 其负债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对产品市场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导致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本文将标记为FC=1的139个样本观测值应用模型 (3) 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结果如表4:

从表4中可知模型 (3) 通过了T检验, 对于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 资产负债率指标与市场占有率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关系, 这与研究假设3所推断的资产负债率与市场占有率存在负的线性相关关系相矛盾。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可能是即使受到较高的融资约束, 在企业负债水平适当并且没有竞争对手积极掠夺的情况下, 适当增加债务规模投资于收益较高的项目, 对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增加市场份额也是有利的。即在低负债水平下, 即使是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 其资产负债率与市场占有率也可能呈现正相关关系。

随着负债水平的提高, 竞争对手能够利用金融市场的摩擦, 进一步提高高融资约束企业的融资成本, 以阻止其获取外部资金, 其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可能更高, 故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可能与其产品市场竞争力一直保持正的相关关系。因此, 单纯的线性关系显然与现实不相符合。资本结构与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系可能会经历由弱的正相关性到负相关性的转变, 故对模型 (3) 进行修正, 构造二次模型 (4) :

将数据代入模型 (4) , 结果见表5。从表5的结果来看, 融资约束较高企业的DB与DB^2的符号表明这类企业可能存在一个临界点资产负债率, 根据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 在不考虑统计显著性的条件下, 通过对DB求一阶倒数, 从而得到该临界点资产负债率, 估算值为68.18%。这说明对于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的企业, 资产负债率与市场占有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 当企业资产负债率到达临界值之前, 增加负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场份额的增加;资产负债率到达临界值以后, 继续增加负债会导致企业市场份额降低, 即遭到竞争对手的掠夺。

五、研究结论

本文研究融资约束在企业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作用中产生的影响, 发现融资约束程度的高低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规模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且为非国有控股的低融资约束房地产上市企业, 其资本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呈现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对于这类企业, 积极的资本结构决策对其产品市场竞争更有利。此研究也为Brander和Lewis (1986) 的债务承诺效应理论, 进一步提供了数据支持。样本中融资约束程度相对较高的房地产上市企业, 其资本结构并未如推论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且呈现倒“U”型的关系。也就是说这类企业存在一个资产负债率的临界值, 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保持低于该临界值情况下, 增加债务规模对于增加市场份额是有利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水平高于该临界值的情况下, 增加债务规模会导致企业的市场份额遭到掠夺,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Bolton和Scharfstein (1990) 的掠夺效应理论。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11

关键词:资本市场;风险评价;模糊综合评判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60(2009)04-0102-05

层次多样化的资本市场是按照不同的目的、条件组合起来,形成不同区域范围、不同特质的市场,满足不同的需求。一个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满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识别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把它指标化,将有利于更好地监管和控制资本市场风险,达到防患于未然或尽量减少损失的目的,使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一、支持科技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风险因素

支持科技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风险因素是指在构建稳定、有效地支持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过程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针对资本市场风险的分类有很多种。例如,根据风险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上市公司风险、投资者风险、交易中介风险、监管方风险等;根据风险是否可控制,可以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此外,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某个层次的市场很可能通过市场之间的作用传染到其他层次的市场,而且联系越紧密的市场之间传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例如,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之间的资金流动限制较少,因此资金在市场之间的替代效应较为明显,某个市场指数上升时,很可能会引起资金从另外两个市场流入该市场,从而使得另外两个市场指数走低。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各层次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风险传染给资本市场本身以及经济金融安全带来的风险放大和蔓延效应也将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主要把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因素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1、系统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资本市场某一类商品或市场整体产生普遍不良影响且用技术手段难以消除、足以引起多个市场主体发生连锁反应而陷入经营困境并使投资人利益受到重大损失的风险(张承惠,2008)。主要包括政治风险、自然风险、法律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等宏观环境风险。①经济风险包括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产业发展政策和投资导向变化、利率变动、汇率变动等。例如,经济衰退往往会引发资本市场危机,利率上升将会使一部分投资者的资金由资本市场转入银行存款,人民币汇率上升可能导致科技创新型企业出口量的下降;②自然风险主要是指影响科技创新投融资的不可抗力因素,例如地震、海啸、地质灾害等。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巨大破坏性使四川地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及其投资者都蒙受了重大损失;③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治复杂性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政局动荡不安、恐怖主义等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信心危机;④法律风险是指影响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各种法律条款的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法律漏洞风险、法律变动风险等。

2、非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主要是由市场参与主体的市场行为引起的,它通常只涉及单个资本市场商品或单个市场主体,这种风险可以通过风险管理技术来抵消或回避,因此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按照风险主体的不同,非系统风险主要包括上市公司风险、投资者风险、交易中介风险和监管方风险等。

上市公司风险主要包括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经营管理风险和信息披露风险:①技术风险(R&D风险)是由于科技创新型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主要是指企业从事某项技术创新能否获得成功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技术贬值风险、技术成熟度风险、技术复杂性风险、潜在竞争者风险、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水平、技术可靠性风险等。②正是由于高科技企业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的高风险,同时导致其在财务上的高风险性,主要包括盈利风险、偿债风险、资产管理风险、成长性风险等。③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接受度,即消费者是否认识和接受新产品的价值,通常可以利用试用信息反馈等方法预测其销售量作为评价指标。④经营管理风险主要包括领导者创新意识薄弱风险、科技创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失误风险、组织沟通风险等。⑤信息披露风险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完整性风险、真实性风险、及时性风险等,虚假的信息披露和恶意包装等可能导致劣质上市公司驱逐优质上市公司的风险后果。

投资者风险主要包括机构投资者风险和个人投资者风险:①机构投资者风险主要是指机构投资者操纵股价及参与科技创新企业的公司治理等风险。由于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的股份大部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容易被个别机构、个人操纵股价。其次,由于我国机构投资者投资理念趋同、投资风格相对模糊,导致其存在严重的羊群效应,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股价的波动。此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际包含着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增加一层委托代理关系,就增加了一层新的风险。此外,朱雪华(2008)也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会构成内部交易的可能。②个人投资者风险主要指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薄弱、过度自信倾向、买人注意效应、卖出意向效应等风险(周战强,2007)。我国的个人投资者风险偏大,主要原因是:第一,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比过高。至2008年6月30日,投资者开户数达6281.85万户。其中个人投资者为6251.29万户,占99.51%,机构投资者30.57万户,占0.49%;第二,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从年龄、交易频率等方面都表现出过度自信(over-confident)倾向,主观性强,投资风险意识薄弱;第三,个人投资者缺乏投资知识,有明显的买人注意效应和卖出羊群效应;第四,投资组合分散化有限风险。陈斌(2002)在对6个中心城市2500多名投资者调查中,近七成持有股票在2~5只;Huberman(2001)指出个人投资者有购买本地股倾向等,这些都将削减投资组合的分散风险作用。

交易中介风险。①保荐人风险主要包括推荐上市和持续督导两阶段风险。推荐上市风险主要是指保荐人对被保荐人股票发行上市各方面条件是否尽职调查,申请意见是否真实、准确、完整等风险。持续督导风险主要是指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后募集资金用途、关联交易等是否尽职监督、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是否认真审核等风险。②证券交易中介风险。我国证券公司目前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内控不严、管理不善、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2009年5月,光大证券(原天-证券)宁波某营业部总经理被报道涉嫌曾经通过国债回购方式违规挪用5亿元住房维修基金炒股,并收受高额不当利益。证券公司在开展交易中介业务时,如果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系统和健全的控制体系,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不仅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不利于券商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方风险主要包括监管方独立性风险、监管手段落后、严重的监管漏洞、监管人员违规等风险。

近年来,我国证监会监管人员屡屡涉嫌违规事件,之前发行部发审委工作处副处长王小石、发行部副主任刘明、上市部副处长钟志伟、上市部副主任鲁晓龙等都因涉嫌违规相继被捕。监管人员的违规不仅会导致监管失灵,而且也给市场带来巨大的信心危机。例如,2008年5月7日,证监会前副主席王益因涉嫌贪污接受调查的消息流行于市,当日上证指数即大跌5.52%。

二、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指标体系的选取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针对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因素选取评价指标,侧重于科技创新型上市或挂牌企业的技术风险及高技术风险引起的财务风险;第二,系统性原则:指标应尽量覆盖影响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各个参与主体的风险因素;第三,量化性原则:指标应尽量量化,有利于应用数量模型进行风险评价。

2、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选取原则,结合层次分析法构建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

目前运用在各领域的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关联度模型、BP神经网络等。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存在模糊性、不确定性的事物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用单因素隶属度函数来表示某个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然后综合各因素对评判对象的影响。由于支持技术创新投融资资本市场的风险评价中涉及众多难以用数据描述、模糊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笔者选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具体步骤主要包括:

1、模糊综合评价法步骤

首先,建立支持技术创新资本市场风险的评语集,Vi={V1(风险很高),V2(风险较高),V3(风险一般),V4(风险较低)}。其次,计算各评价指标对评语集的隶属度。对于可以量化的定量评价指标,可以由指标实际值对于可能性取值集合的隶属度矩阵来代替。而对于不可量化的定性评价指标可以由eii=m/n确定,其中m为认为指标i的评语等级为Vi的专家个数,n为咨询专家的总人数。从而构造出各单因素的隶属度矩阵。再次,确立各集指标权重集。对于不可量化的定性评价指标最常用的是由多个专家对每个指标给予的权值做算术平均值,经过归一化处理后,作为最终影响权重集w=[w1,w2,…,wn],其中各权重之和为1。最后,由最低层开始,将下层的权重系数向量与隶属度矩阵做模糊关系合成运算Rii=wiirii,依次得到上一层的隶属度矩阵。依次类推,直至推算到第一层指标对于评价集的隶属度矩阵,即为支持技术创新资本市场风险的隶属度矩阵。结合AHP方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追溯到导致风险偏大的主要中间层指标以及主要风险源,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来控制风险,降低风险损失。

2、支持科技创新资本市场风险的综合评价本文选择15位较熟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专家教授参与模型评价。首先,确定各指标权重集,一级指标权重集w=[0.4,0.6],二级指标权重集为wi=[0.2,0.4,0.2,0.2],W2=[0.2,0.3,0.2,0.3],三级指标权重集分别为W11=[0.4,0.6),w12=[0.3,0.3,0.4],W13=[0.3,0.4,0.3],W14=[0.5,0.5],W21=[0.3,0.3,0.4],W22=[0.3,0.2,0.2,0.2,0.1],w23=[0.4,0.6],W24=[0.3,0.4,0.3]。根据统计出的各级风险因素隶属度矩阵,与上述权重集进行模糊关系合成运算,计算出各级风险因素的风险综合评价矩阵。经过迭代,最终得到一级风险的综合评价矩阵为B=[0.325 0.535 0.452 0.28],经归一化处理后为T=[0.2 0.336 0.284 0.18]。根据15位专家教授的评判得出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支持科技创新投融资的资本市场风险等级较高。

四、支持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的风险控制

1、上市企业风险控制一方面,提高上市标准,严格控制上市公司质量。此外,可采用上市费用优惠等政策吸引高质量的上市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导向的技术创新型上市公司。包括为符合我国产业发展导向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平台,在降低技术研发风险的同时降低其财务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2、投资者风险控制第一,加强机构投资者的道德教育和监管,防止操纵市场等行为。第二,推动各类机构投资者协调发展,调整和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专业投资者机构队伍。第三,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优势,加强个人投资者投资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引导个人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第四,完善机构投资者激励机制,鼓励机构投资者增加固定收益类产品投资,避免机构投资者的投机行为和“羊群效应”。

3、中介机构风险控制一方面,增强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诚信和自律意识,建立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职业诚信制度。另一方面,转变传统观念,鼓励上市企业与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投资咨询机构等中介机构建立中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4、监管方风险控制第一,加强监管部门的内部培训及管理,及时更新监管知识和理念,强化监管人员考核,提高监管方人员素质和职业操守。第二,利用信息化技术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能力。第三,完善监管体系,重视前瞻性监管,提升资本市场的风险预警能力和应急能力。

全球资本市场融资论文 篇12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虽然仍处于初级阶段, 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参与市场竞争的准入条件放低, 开放的市场不仅有传统的国有企业的参与, 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市场经济的行列中。融资是中小企业当前面临的最为困难的问题,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的贷款有限。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带来了资本在全球市场的流通和配置,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 大多数依旧是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 这就决定了, 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政策的制约。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 在对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这一方面, 并不理想。能够提供的贷款金额有限, 并且期限较短, 这就使得这种贷款并不能够有效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其面临的经济困境。程序繁琐、还款期限短, 无法解决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 这就是当前中小企业不愿意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缓解自身的资金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小企业的融资, 除了解决眼前的问题以外, 更主要的是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而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资金的周转极为重要。当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只有一年的期限, 对于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而言, 一年的时间极为有限, 即无法满足企业规模扩大的周期需要, 同时也无法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 当前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方案, 更如同“鸡肋”, 很难引起中小企业的兴趣。

第二, 我国的市场投资类型有限, 能够提供融资的企业和机构较少。

从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来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累积, 我国虽然也出现了一批风险投资公司, 但是他们主要的投资对象是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以及在中小企业中发展势头较好, 已经初具规模的企业。一般中小型民营企业要想获得风险投资, 还是非常困难的。除此以外, 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暴露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 针对这一问题, 有些地区已经早早的开始利用第三方担保机构的形式来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从其实施的效果看, 并不理想, 没有一个统一的担保机制, 没有一个健全的运行维护体系, 缺乏社会公信力, 使得它最终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中小企业的融资, 在未来依旧是困扰其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

2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缺陷分析

我国资本市场的不健全, 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当前的国际市场上, 虽然资本的全球性运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是我国的投资公司、风投企业等在数量上和规模上还极为有限, 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的第三方机构还没有形成一个全国通行的健全的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得不到缓解, 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设发展落后有关。在当前,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显然是欠缺的。

第一, 风险资金的退出困难。

国内风险投资项目的退出方式包括股份转让、IPO和清算三大类, 其中, 股份转让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主要方式。在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中, 资本的运转应该表现出一种灵活自由的特性, 既有开放的环境让资本进入市场, 同时为资本退出市场准备好通道。从近期我国风险投资项目统计情况来看, 有70%以上的项目退出方式为股权转让;只有20%的项目实现了IPO退出, 其中, 境外上市的退出项目又占IPO退出项目数的90%。

第二, 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缺陷。

风险资金的退出难, 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在我国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中, 存在着大量的缺陷。当前国内的投资市场上, 除了主板上市公司的资金能够较为自由地退出外, 其他资本形式要推出资本市场还有着诸多困难。我国主板市场虽然发展非常迅速, 但是其市场容量小, 进入门槛高, 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加起来只占全国企业总量的万分之一, 融资能力有限;二板市场到现在未能建立, 曾被寄予厚望的创业板现在已经演变为“四不像”的中小企业板, 成为主板的附属, 投入此板块的风险资本只能寻求海外上市来实现退出;三板市场目前刚刚试点, 政府步步小心, 未来很难定论, 也很难将其视为一条可靠的风险资本退出途径。

3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要健全资本市场的发展, 多层次是必然的选择。资本市场的多层次化, 意味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规模、定位来获得不同的融资帮助。当前资本市场多层次化发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私募融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私募融资的出现, 在于一个国家经济整体发展趋势的稳定, 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使得许多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有了更多的投资信心, 当前国外私募资金在我国的运转, 主要是通过收购优秀的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运作。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的私募资金, 实力和整体运作水平已经非常成熟, 这些私募资金创造的价值和财富也不容小觑。这些外国私募资金的出现, 也为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机遇, 但是最终的收益却是大部分流向国外。在这种旺盛的市场需求下, 建立我国的私募融资制度, 就显得极为必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所作的报告, 我们可以看到, 当一个中小企业的资金运转出现问题时, 有高达60%的企业会选择向银行借款, 另外一些则是通过向职工、亲友、朋友等非金融机构借款。也就是有40%左右的企业, 本质上是通过民间资本的借贷来进行资金运转的, 这个需求是非常庞大的。如果能够建立私募融资制度, 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小企业对非银行贷款的需求。

第二, 完善证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证券市场,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进行证券交易的场所, 一个国家设置证券场所的目的是为了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资本能够尽其所能地实现优化配置。在经济学上, 判断一个证券市场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功能, 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在这个证券环境下, 企业是否能够均等地获得融资机会以及尽可能低的融资成本。但是就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水平来看, 很显然是难以达到这一标准的。我国的资本市场在当前层次单一, 股票交易只有在沪市和深市两大证券交易所进行。而进入两家证券交易所的门槛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这种正规的证券市场来获得资金, 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非常不利。要建设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完善证券市场的建设就是一个必然之举。从证券交易所的数量来看, 一个交易所能够接纳的上市公司不足3000家, 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上超过1000万家, 当前深沪两所上市的公司不足2000家, 从这个数据对比我们就可以看出, 在数量上, 我国的证券交易所就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市场的需求。所以, 仅仅靠深沪两家交易所来承担起我国中小企业在证券融资上的需求是不现实的。除了数量上的限制外, 当前中小企业想要进入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的可行性不大, 既然场内交易市场受到局限, 那么只能积极地发展场外交易市场, 争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平台和融资机会。

第三, 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

所谓场外交易市场, 指的就是与深沪两大正式证券交易所相区别的融资市场, 它主要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和创业型企业。场外交易市场的特点在于他的进入条件要远远低于主板市场的水平, 这是由它的服务对象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小企业本身的发展历程短, 企业规模下, 资本积累不够雄厚, 很容易受到市场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所以, 在其初期必须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在场外交易市场上对企业自身的实力毫无要求, 恰恰相反, 场外交易市场上市公司一般都要求有高度集中的业务范围、严密的业务发展计划、完整清晰的业务发展战略和较大的业务增长潜力等特征。场外交易市场为这类企业的股份提供了流通场所, 提高了这类企业股份的流动性对改善这类企业的融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摘要:在我国,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起步本身较晚, 所以资本市场在我国也并没有完善和健全。在这种情形下, 中小企业要想获得融资支持, 最主要依赖的力量依旧是商业银行。在商业银行的贷款极为有限的情形下, 市场经济也没能产生与其发展相适应的融资体系和融资机构。主要内容就是在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的视角下来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资本市场所层次,中小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纪敏.为私募融资与场外市场打开制度空间[R].上海证券报, 2006-03-27.

[2]张承惠.中国需要多层次资本市场[J].中国改革, 2005, (6) .

[3]梁冰.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报告[R].21世纪经济报道, 2005-11-27.

[4]宋一欣.建设中国场外交易市场的若干法律问题[R].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论坛专题, 2007-1.

上一篇:建筑节能管理实证研究下一篇:良种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