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共12篇)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1
富人过剩的资本和聪明人过剩的智力通过何种途径达到最有效的结合?私募股权 (PE) 投资也许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答案。得益于整个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 未来5年, 预计将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资本进入PE这个行业。比如社保基金就可用总资产的10%投入……雄厚的资金流正助推着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落地生根, 开花结果”。尤其是即将过去的2010年, 中国的PE市场发展更显火爆, 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 似乎正预示着“全民PE”热正在到来。
中国PE市场发展迅猛
2010年中国PE市场的成长, 无论是在募集、投资和退出规模上, 都比2009年有了很大的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约有1000家左右的机构正活跃在这个市场上。而从已经披露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数量来看, 这两年基本上都维持在每年七八十家之多。2010年前三季度, 中国市场募集的资金金额达到284亿美元, 新成立了144只基金, 其中人民币基金在数量上占据了90%的份额, 而PE基金的金额则高达212亿元。同时, 今年在国内上市的98家企业共为PE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带来了超过10倍的回报。
目前, 人民币基金的巨量,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内流动性的表现———不光是私募股权上半年融资多, 在公募市场上今年的融资量也大大超过国际上其他国家。中国现在投资多和融资多, 一方面因为中国投资机会多, 同时也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A股市场总的融资额接近纽约交易所的3倍, 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 尽管A股市场已经扩大了很多, 规模变大了很多,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中国企业股本形成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 有一个规模更大、更加活跃的私募股权的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是必须的。
从整个中国PE行业的发展基础来看, 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未来5年, 预计中国GDP仍将会保持每年8%~10%的增长速度。而这无论是从资本资金提供角度、还是投资机会角度来看, 都将是一个强劲的动力。预计将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资本进入PE这个行业。无论是商业银行、社保、保险, 还是券商, 这个数额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从投资机会上, 预计到2015年, 国有企业的交易规模会达到400亿元到800亿元人民币, 民营企业交易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到190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 预计渗透率将达到4‰到5‰的比例。
从国际市场来看, 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也看好中国市场。来自新兴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调查问卷显示, 未来两年全球的机构投资者 (LP) , 在关于股权投资配置的预期上最高的还是中国, 其中超过50%的投资者希望能够在中国适度参与一些股权投资。
发展壮大PE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权投资基金业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越来越得到各方的关注和人们的重视。从宏观上看, 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资本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是扩大直接投资的有效手段, 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益工具, 也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非常有力的抓手。
据介绍, 目前在北京聚集的国内外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近600家, 管理人民币基金1866亿元, 管理美元基金4826亿美元, 股权投资基金业的蓬勃发展, 为首都北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北京市备案的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增长率为12%, 上缴税金年增长率为53%, 就业岗位年增长率达到19%。在北京市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 有17家得到过股权投资机构资金的支持。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民间也积蓄了巨大的财富, 高额储蓄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渠道。我国现在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如果这些基金都投资于证券的二级市场, 将会加剧中国证券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资金, 而是这些资金应该投向那些有效益的、成熟的企业。中国正面临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需要并购重组进行要素组合, 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企业效率。而发展高收益债券, 有利于解决并购基金的融资问题, 进一步促进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 主要是从股本这个角度, 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资金的来源。但是, 如果仅仅是股本融资, 一个企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还是需要有债务融资。当一个企业并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 在收购兼并的过程中是有很大风险的, 而发行柜台交易的高收入债券或者是私募发行的高收益债券, 有利于解决并购基金的融资问题。
适度监管规范PE生长环境
相关数据显示, 今年中国PE投资案例数量连续两个季度创下新高, PE投资热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 行业近千家机构在市场上对投资和项目的争夺, 也势必导致了投资估值过高。有些专家为此担忧, 认为逐利的冲动以及市场监管缺失会导致中国PE市场生长环境的恶化。换言之, 面对PE的迅速崛起, 监管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 能够引发系统风险的金融机构都成为了加强监管的对象, 这已经是一种世界趋势。在这一趋势下, 国内对PE的监管也逐渐形成共识, 即“适度监管、分层监管”。很显然,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让人们学会了未雨绸缪, 尽管一些私募投资基金不直接涉及到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但是形成一定规模后, 还是会对整个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 这次国际金融改革, 普遍要求对那些可能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的金融机构, 也要进行监管, 这个启示对于中国也是有用的。由于PE的性质, 决定了对其只宜适度监管, 不能当做公开的投资基金来监管, 因为PE基金都是老练的投资者来操作, 具有一定的鉴别风险的能力。此外, PE基金在运作过程中, 也很难导致外部性的金融风险。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 是一项新事物, 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投资模式, 加强改进监管, 不断提高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质量和水平。针对保险资金参与PE领域可能存在的追求高风险、透明度不够以及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已有一些规定。下一步保监会将坚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着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包括采取年度报告制度、检查制度以及评估制度等, 来加强对保险资金参与PE的相关投资能力判断。
中国PE投资市场“钱景”广阔
目前, 中国PE发展态势正成为全球的亮点, 其速度和规模都位居亚洲首位。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潜力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其庞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更将在未来带来数以万亿元的投融资机会。从2003年到现在的复合增长率接近40%, 从规模和速度上远远超过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从国内那些高净值的投资人群来看, 在2010年底具有1000万以上的投资人士达到了32万人。这些投资人士持有的资产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 如果按照5%的比例配置在私募股权基金中, 或将可达到4500亿元。此外, 30万亿元的企业存款和3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 这些也会为整个PE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 政府出台的引导基金, 成为推动PE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体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的态度, 所以带动了各方的资金积极参与到PE行业中来。
从国有企业看, 一些企业近几年把自己的利润更多的用于投资领域当中, 如果通过PE投出去, 相对会减少风险, 相对的责任也会比直接投资的责任减轻。与此同时, 企业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 实行新的产业战略方向选择, 也都会推动大型国企PE投资倾向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 大型金融机构要获得足够的市场配置率, 必须在权益类资产当中有根本的动作。但近几年二级市场大幅波动和节奏的不易把握, 让机构难以实现超额收益, 于是一些大型金融资产管理纷纷向PE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口, 谁的突破口早一点, 谁就获得先发优势, 才可以实现自己资产总体收益率的提升。谁如果落后了一步, 这方面的收益率将会大大减低。甚至是, 一些信托公司为了获得自己的生存和长足发展, 也开始涉猎PE领域。当信托公司在市场中以股权抵押来实现信托资金获得时, 已经是十分接近PE了, 只要做稍微变更, 就可以变成权益类股权。以至于有的信托公司, 现在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在做信托产品, 而是做变向PE产品的融资功能。
相关分析显示, 全球资产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资产配置向PE方面的比重有逐步提高的发展趋势。全球金融危机后, 在以美元为主的量化政策推动下, 货币向西方实体经济流动的趋势远没有向金融投资领域流动的趋势强, 此外也造成了货币向本国实体经济流动的趋势远没有向新兴市场经济体流动的趋势强。另外一方面, 通过私募股权的投资, 全球资产配置向新兴市场中的PE直接投资领域推动, 造成新兴市场直接投资的配置比重逐步增大。预计未来几年中, 全球机构中有5%左右的新兴市场资产配置会以每年大约一两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2
金融市场腾讯财经[微博]2013-11-22 22:12
11月22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人民币的贷款利率的管制如今已全面放开,目前仅保留对人民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管理,市场机制在利率的形成之中作用显著增强。从国际经验看,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关键的时期和攻坚的阶段。
潘功胜表示,在全面评估了各项技术条件成熟度,并注重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制定了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方案。基本思想是坚持以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形成机制为总体的改革方向,完善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和利率传导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中央银行利率调控的能力,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稳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他指出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以及与中国金融市场 结构之间存在的关联。国际上一般将这个金融市场结构划分为银行主导和市场主导。中国的金融结构是一个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
未来要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的结构,大力发展债券融资和股票市场的融资。目前整个社会融资都压在银行身上,容易造成银行的风险增大,并需要补充资本金。所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可以有效降低中国经济增长对于商业银行资金供给的依赖程度,降低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对于商业银行资金供给的依赖程度。
青岛银行成功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篇3
青岛银行本次全球共发售9.9亿股,其中9亿股为新股;每股发行价为4.75港元,公司集资总额为42.75亿港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推动该行业务持续增长。按集资净额计,青岛银行是青岛市融资规模最大的IPO,为山东省有史以来融资规模前三位,青岛银行也成为山东省首家登陆国际资本市场的银行。
此次上市,青岛银行已引入瓴睿一带一路投资公司、Keystone Group LTD.、济南滨河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6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总额约32.23亿港元的发售股份,约相当于68.5%的发售股份。基石投资者中包括互联网借贷平台LendingClub的联合创始人苏海德,其所持合资公司将认购本次发行股份的20.2%,或2亿股。
作为山东省最大的城商行,青岛银行经过19年的探索与努力,以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依托,转变粗放的经营模式,提升资本管理水平,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扎根半岛蓝色经济区,辐射山东,加快特色化经营、跨区域经营,探索出新时期城商行创新发展的新思路。目前,青岛银行已在济南、东营、威海、淄博、德州、枣庄、烟台、滨州等地设有8家异地分行、近90家网点。截至2015年9月30日,青岛银行的总资产近1,800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达至36.25亿元人民币,相比上年同期增长8.6%,资本充足率为13.15%。2012年至2014年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3.0%,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为27.5%,不良贷款率为1.27%,核心监管指标均表现优异。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15年公布的世界千家银行排名,青岛银行按2014年末总资产规模排名第434位,连续两年入围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银行500强,连续4年荣获“金融奥斯卡”一金龙奖,连续8年被中国银监会评为全国最好的银行(监管评级二级),先后两次荣获金蝉奖、金钻奖等奖项。
招行并购金融三方向齐发力
“中国也已进入并购时代。”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在近期举行的“新常态新并购”2015投资银行高峰论坛上指出,并购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招商银行副行长赵驹在论坛上也指出,从全球看,今年并购业务规模已经有4万亿美元,超过了2007年金融危机之前水平。从国内看,无论是中概股回归还是跨境并购,今年国内的并购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都超历年。
基于此背景,招行正加紧发力并购金融,特别是近期火热的中概股回归业务。
今年并购行为在资本市场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提供更多的动能,尤其是受境内外市场估值差异、境内人民币贬值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特点更加明显。
招行并购金融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并购、国企改制、跨境收购三大业务方向。据招商银行投资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招行并购金融经过6年积累,已由单一的并购贷款业务发展为三大业务方向、十大业务模式的成熟体系,通过境内外一体、股债式混合的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结合境内外资本市场不同的融资特点,针对性地满足上市公司的横向并购、纵向整合以及国有企业改革、中国企业“走出去”和“退回来”等大型复杂跨境交易的融资需求。
2013年,招行承做了全国首单私募基金SPV并购贷款,开始建立并购创新型银行的市场口碑;2014年,上市公司等各类并购基金兴起,招商银行快速响应市场,分别建立了表内与表外承诺式并购基金模式。而2015年则发力于中概股回归业务。
据介绍,招行总行目前设有专门团队贴身服务于并购核心客户,并协助客户境内外联动搜寻标的,量身订制收购、融资一系列配套服务方案,并快速高效推动项目实施落地。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4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资本市场的暴涨暴跌也时有发生, 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偏好和情绪化也是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之下, 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否会对公司投融资活动产生影响?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公司上市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 验证投资者情绪和股票误价对公司新股发行活动的影响, 为市场择机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一、文献评述
最早提出市场择机概念的是Stein (1996) , 他认为在市场无效而管理者理性的情况下, 公司管理者会尽可能在市场高估时发行股票融资, 在市场低估时进行股票回购。其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企业利用股票误价来安排融资的时间, 逐渐形成了市场择机理论 (Market Timing Throey) 。Huang和Ritter (2005) 将市场时机变量考虑进融资成本中, 研究了美国公司的融资偏好, 发现在股票融资成本低时公司倾向于进行股权融资, 而在实际利率比较低时进行债务融资, 这表明公司的融资行为收市场时机的影响。但是他同时也发现, 在控制传统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公司固定效应之后, 企业向目标杠杆的调整时非常缓慢的。Alti (2006) 则研究了美国的IPO市场, 他将IPO市场分为旺季 (hot issue market) 和淡季 (cold issue market) , 发现旺季的IPO发行量明显高于淡季, 进一步证明了股票价格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行为。
Baker和Wurgler (2002) 使用1968-1999年美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研究发现市账比 (M/B) 处在高位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性融资, 而市帐比处在地位的公司则更愿意进行回购。而且他们验证了这种择机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发现这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具有持久的效应。Hovakimian (2006) 对他们的研究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在市场被高估时公司确实更多的使用权益性融资方式, 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对公司财务杠杆的影响时微弱和短暂的。同样的, 股票回购时机对公司财务杠杆的影响也不具有长期效应。
国内对市场择机理论的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 代表性的研究有:刘澜飚、李贡敏 (2005) 研究了沪深两市IPO的发行, 认为市场时机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行为, 但对资本结构不具有长期影响;刘端、陈健、陈收 (2005) 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并发现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效果持续大概5年。王正位、朱武祥、赵冬青 (2007) 则对沪深两市再融资行为进行研究, 发现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的SEO行为也产生一定影响, 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短暂。王志强、李博 (2007) 用类似Alti的方法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 市场择机行为在短期内会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长期则影响不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研究在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理性情况下, 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及其影响。因为投资者的非理性, 股票产生高估或者低估, 管理者会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误价, 择时进行融资。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股票误价和投资者情绪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股票价格被高估的程度越高, 公司越希望融入多的权益性资金。
假设2:市场择机成功的公司, 在资本市场上成功融入了超出本企业实际需求的资金。公司并不急于提高杠杆, 而是将这部分超额募集的资金留用。因此资本结构在再融资行为之后的短期之内会出现降低。
假设3:根据权衡理论和融资有序理论, 公司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因此在长期内, 市场情绪对公司再融资之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的解释力会逐渐降低, 并回归到SEO之前的水平附近。
三、研究设计
(一)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5-2007三年间在沪深两市进行再融资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并对样本做了如下整理:
1、剔除数据缺失、数据异常以及数据出现明显错误的样本。
2、剔除出现财务问题和被ST的上市公司。
3、如果公司在此期间内重组, 则将该样本剔除。
4、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还包括选取的样本公司股权再融资时前年年报显示的财务信息和进行再融资后三年财务杠杆比率。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于锐思数据库。
(二) 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研究股票误价对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相关关系。因此, 如何度量股票误价程度是研究的关键之一。从已有的资料来看, 对于股票误价的度量指标, 国内外研究学者大致使用了三类:第一类是包括Tobin`s Q指标、市账比 (M/B) 等指标。第二类是收益类指标, 如Xin Chang和Lewis Tam (2006) 使用的操纵性应计收益和复合股票发行。第三类是将几种指标进行综合。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采用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率 (M/B) 或Tobin`s Q指标。本文遵循前人研究方法, 将市净率作为市场情绪的替代变量。
(三) 被解释变量
采用总资产负债率TDA作为公司资本结构的替代指标。计算方法为分析期期末账面负债总额与资产账面的比率, TDA=TD/BVA。国内文献大多数之研究了股票误价对资本结构的静态影像, 本文则考虑动态变化, 将SEO后三年年报显示的资本结构与SEO之前年度的资本结构之差作为被解释变量。
(四) 控制变量
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 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 选取资产有形性、收益率、非债务税盾、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计算方法如下:
TANG:资产有形性=固定资产总额/账面总资产
PROF:收益率=息税前利润/账面总资产
NDTS:非债务税盾=折旧/总营业资产
AS:资产规模对数=Log (期末账面总资产)
(五) 回归模型
为考察投资者情绪和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们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T D A=β0+β1 P E (t 0) +β2 P B (t 0) +β3 T A N G+β4PROF+β5 NDTS+β6 AS+ε
其中:TDA分别代入SEO行为后t1期公司总资产负债率, 以及t1-t0、t2-t0、t3-t0四个变量, 以检验市场情绪对资本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力。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见表1)
表1描述了各变量的描述性信息。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246个样本数据中, 总共有243个有效数据。而作为解释变量的PB数值在波动性上表现比被解释变量平稳。资本结构在SEO之后的三年内, 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回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2。
2. 多元线性回归 (见表2)
我们发现, 在对资本结构影响程度的检验中, 市盈率不具有解释力, 而市净率具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市净率变动以单位, 分别对t1期资本结构和SEO之后三期资本结构变化程度影响-0.139、-0.144、-0.359和-0.308个单位。这说明, 再融资前的股票误价程度越大, 公司越倾向于权益融资。这验证了市场择机理论。同时也表明, 市净率作为市场误价的替代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而用市盈率度量市场误价程度则不具有足够的合理性。
表2的回归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市净率指标对T2期资本结构的变化解释力最强, 对T3期资本结构变化的解释力最弱, 这说明公司再融资时的股票误价程度, 可以影响公司在再融资之后对本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而随着再融资之后时间的推移, 这种影响力逐渐减弱。这验证了假设3。
注: (t) 检验值, ***表示1%的显著水平, **表示5%的显著水平, *表示10%的显著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资产规模对数这一控制变量对上述四个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逗最强, 且具有最强的显著程度。这说明资产规模影响公司的负债水平, 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 其破产风险越低, 债务融资约束也就越小。这样, 具有高资产规模的公司就更有能力筹措和使用更多债务资金, 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收益率指标对上述四个被解释变量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市场择机行为。通本文发现, 再融资前一期公司市净率越高, 再融资后公司越倾向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可以推断, 在投资者情绪高涨, 股票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公司更愿意使用权益性资金, 而在股票价格低估的情况下, 公司使用债务性资金的意愿强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融资时股票高估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力逐渐降低。本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市场择机理论。
在我国资本市场管制的条件下, 上市公司并不具有融资时间选择和融资量的充分自由, 股权融资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 市场择机理论在中国并如在美国等国家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 股权再融资中市场择机理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力仍然偏低, 这说明公司管理者利用市场误价来获得最大化公司价值仍存在一定限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市场择机行为及其对公司资本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 股权再融资之前上市公司市净率对之后的公司资本结构变化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SEO之前市净率越高, 获得权益性融资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影响力逐渐减弱。本文的研究支持了市场择机理论。
关键词:市场择机,资本结构,股票误价,股权再融资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M.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 :261-297.
[2]Alti, A., 2006.How persistent is the impact of market timing on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61, 1681-1710.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5
以下为演讲实录:
谢平: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互联网金融有关的理论,特别是现实和未来。最近这个事确实说的比较多。大家注意看互联网金融的现状,国家政府已经在做课 题了。这个课题目前已经有半年多了,目前没有正式的结论。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学的概念,人民银行在第二季度的货币报告当中已经给出了,互联网金融是没有作 为一个正式定义的,现在这个定义在官方有关文件当中,已经给出了定义。地方政府,上海、广州、北京,都已经搞一些互联网金融的地方的特区,或者优惠政策等 等。最近的发展,是中国支付清算系统成立互联网金融的专家委员会,想引入一部分自律监管,有可能引入自律监管的模式。
现在正规的银行都跟互联网金融结合做。这里比较有意思的,正规的商业银行想搭建自己的B2B平台。民生银行搞的比较大,想搞民生电商的平台,保 险业就不用说了,现在三马保险正式成立了,保监会也给执照了。特别是交通银行(17.45, 0.00, 0.00%)的董事长说,我以后实体的网点就不批了,我就准备往互联网金融转。证券业开始 证券非现场开户,作为法定程序已经允许了,原来是面对面签字的,现在科技发达了,这个没必要了。国泰君安拿到了央行开户的执照。淘宝网平台最近有一堆基金 公司在淘宝网上卖基金。
现在IT企业都在做互联网金融,最典型的是阿里巴巴,阿里金融,阿里小贷。京东正式推出了京东互联网金融,百度(172.3,-1.06,-0.61%)也搞,新浪(80.09, 0.18, 0.23%)、腾讯(469.2, 2.00, 0.43%, 实时行情)、国美、苏宁都推出了自己的平台,自己的网络,自己的社区直接推金融产品,目前来讲是可以的。
三大移动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15.39, 0.55, 3.71%),中国电信(49.01, 0.07, 0.14%),人民银行都给他们了第三方支付的牌照,这个是很可怕的。将来中国移动手机完全支付,很多人身边就没有卡了,一个手机就可以完全替代了。学术界就不说多了,研究很多。
我们看一下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现在金融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银行模式,一种是资本市场模式。资本市场模式就是直接融资,通过上交所进行股票交易,一种是银行模式,典型就是工商银行存款贷款支付。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有可能跟这两种模式并列,是第三种模式。
互联网金融既不走银行模式,也不走资本市场上交所模式,它有可能是所有的存款人和所有的借款人,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交易。理论界我属于颠覆论 的,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可以跟银行金融,和资本市场融资并列的第三种人类金融模式。现在大家认为互联网是银行的工具,或者IT企业干银行,干金融,不能跟 资本市场,不能跟银行并列,甚至我提出是颠覆论。我相信人类未来通过互联网走直接金融的模式,不需要资本市场,也不需要银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做 到这一点,理论界我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传统金融模式的互联网形态典型的意义就是手机网络银行,网络证券公司,网络保险公司,这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形态,这没有什么意思。第二种商业模 式,现在看到的是移动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典型,美国就不说了,在中国的典型就是支付宝。我们现在的支付模式是银行的模式,银行支付模式,每个 人都在商业银行开户,你有银行卡,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开户,解决银行之间的跨行清算,支付宝颠覆了这个模式。有一些公司给员工发工资直接打到支付宝,员工 用支付宝支付,然后转帐到别人的支付宝,这样的话在银行体系之外构成了支付体系。微信5.0支付也是这个模式。
第三方支付未来的发展,有可能在银行支付系统之外创造一个新的支付系统。银行卡没有了,大家都是手机支付,Post机没有,都是二维码替代,我估计用不了几年就实现了。
第三种互联网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互联网货币更可怕。大家都知道比特币。不管人类现在怎么样支付,怎么买卖商品,我们所有的交易,都必须用中 央银行的货币,这样才形成一个定价,形成一个价格组成。但是网上交易,数据商品,数据商品的消费函数和购买,人类发明了点对点的,不是一个集中发行体制的 货币,典型的就是比特币,这是颠覆性的,而且接受的人越来越多了。
人类的货币体系,除了央行集中发行的信用货币,像美元、人民币之外,又出现双边的,没有集中发行的,私人货币的互联网货币,而且大家都认可,认 为这个货币可以作为交易媒介,可以作为商品定价的基础。除了比特币之外还有别的货币用起来,完全匿名,完全非央行控制,这种趋势已经出现了。
第三个颠覆性的,就是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看企业的行为数据就可以给企业的可能违约概率,在这个基础上就给他放款,B2B就是典型。这样就 颠覆了我们放款的基本原理。不是根据企业资产负债表上可能产生的还款能力,而是基于这个企业的行为数据判断这个企业的还款能力,这种事情现在已经越来越多 了,比较典型的阿里小贷,京东货币供应量。所有淘宝网上的商户,阿里小贷根据它过去的数据,自动电脑生成商户的自信,给他透支额度,所有的商户可以根据透 支额度随时贷款,按天计息。大数据的保险也是这样的。将来保险差别的定价,完全可以根据你行为的数据。
比如说我们现在的车险是根据你去年的车的事故的概率决定你今年的费率,大家觉得已经很先进了。你这个人事故多费率高,过去事故少,费率低,觉得 这种定价不得了。互联网模式,可以根据这个人所有大数据的基础,爱不爱喝酒,是不是需要送小孩上幼儿园,你的公司是干什么的,你是不是经常加班,是不是经 常睡不着觉,是不是有高血压,这些数据汇集在一起,给出这个人有可能出事故的概率,然后给出保险的费率。这种模式完全颠覆了现在保险费率的模式,现在已经 开始了。
B2B网络贷款,也是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在网上,你需要钱,你说我需要十万块钱的融资,这个融资想买家具,想干什么?这个人我可以给你钱,10 万利率10%,那个人说给你5万,利率8%,这样网络就把贷款和需求解决了。为什么能解决?假设这个人知道这个人的违约概率,慢慢建立信用了。
B2B网络带宽是债权,众筹融资就是解决股权问题。你有好的项目,你有好的电影剧本,在网上融资,谁愿意入股,告诉他你的钱是有风险的,将来赚来钱可以分,赚不来钱就拉倒。最典型的就是小额风险投资通过众筹模式解决了,美国已经规定这种模式是合法的。
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这个应用非常广泛。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人类的搜索引擎,云计算使人类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证券投资当中发挥 很大的作用,而且现在它对股价的预期非常有用。大家都看清楚了,互联网金融这些模式,我收集这么多互联网金融目前的经营模式,大家已经看出来。这些经营模 式跟现在我们传统的银行模式,跟我们传统的IPO模式和上交所资本市场的模式不一样。互联网金融用互联网技术颠覆金融业的做法是可能的。现在不写信了,用 互联网颠覆了,现在不买书了,有电子书,最典型的就是音乐,现在大部分人不买CD了,都是网上下载音乐。下一个有可能被颠覆的就是金融和教育。
金融和教育是纯属可以数据化,而且不用物流支持的两个行业,没有任何物理意义,完全可以网上实现。现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他们公开课的教育 不做不行,这么做最终哈佛大学没有了。他们已经明白了,这个趋势不可阻挡。金融业是典型的纯数据化的,因为没有物流支持,没有任何实体。你理解一下金融的 概念,金融就是数据。所有金融产品就是数据的不同组合,你这么理解金融就能理解了。
互联网金融的原理。互联网金融的涵盖,就是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互联网的精神,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金融业态过渡到一般金融体系所有金 融交易和组织形式。大家现在都是理解了互联网只是我的工具,不是工具。将来互联网金融能发展到什么形式,不取决于金融的发展,而是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 展。而互联网技术能发展到什么形式?我们不知道。
理解互联网金融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互联网精神。理解互联网金融的关键,支付清算,超级支付系统和个体移动支付系统的统一。从微观来看没有信用卡,手机取代一切货币,从抽象来看,如果这个国家,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可以直接在网上开户,就没有必要在商业银行开户了。央行的支付系统能允许13亿人,两 亿企业直接开户,因为这只是电脑技术问题很容易的。一定要理解人类的支付系统是可以变化的。
第二所有的金融产品和支付挂钩,这个怎么理解呢?余额宝很好理解。货币,金融产品和现金,当你支付的时候是货币,你买东西的是货币,你不买东西 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是金融产品。每一秒中,这个东西在余额宝上,都可以有利息,都可以分得红利。人类可以把支付和金融产品,和投资完全联系起来,这是理解 的关键。你的货币在每一秒钟,你不用就是金融产品,现在余额宝做到了这点,所以利息每年是6%,等于是现钞的利息6%。
第三大数据信息下的处理风险评估和风险定价。人类以后对风险评估,风险定价,完全是大数据基础。你假设可以知道这个企业,这个个人的所有金融数 据的话,所有信息的话,知道他喝酒,知道他的基因组,知道他的细胞,知道他过去干过什么坏事,干过什么好事,你就可以给出动态违约概率,这样你给他的任何 贷款就知道他的违约概率是多少了?这个作为一个模型是可以做出来的。
第四假设整个金融市场互联网化,这样的话教育成本极低,这样的话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市场效率就非常高了。现在我们大量的金融市场的教育就是信 息不对称,大量信息不对称引起教育成本非常高。金融系统每年付的工资一万四千亿,盈利一万两千亿,每年税收一万多亿,如果三万六千亿的交易成本没有了,你 想金融市场效率有多高?假设互联网支持了金融市场,完全互联网化的话,完全是供求方和需求方直接交易,交易成本会减少很多,这就是科斯定义。
第五互联网期限匹配,数量匹配自动解决。通过IT技术自动寻找,搜索引擎的极端发达,就可以解决资金的期限匹配和数量匹配。
第六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实体经济和金融产品相结合,交易可能性区间无限扩大。互联网金融有可能模糊了金融与非金融的界限。现在有很多IT就做金融 产品,银监会没办法管,不知道做的是不是金融。互联网金融可以把金融和非金融,和实体经济继续模糊。这样人类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或者交易可能性边界无限扩 大,本来交易有时空界限,互联网打通以后,交易可能性边界大以后,效率就提高了,就是交易可能性边界。
最后一点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产品的简单化,风险对冲简单化,风险对冲需求减少。互联网金融,很多金融产品变成APP,网上挂上,自动下载,自动 对冲。目前金融学界和经济学界分析互联网的理论,基本上是够用的。金融的核心没有变。比如说期限匹配,不确定下的资源配置,时空配置,这些是不会变的。这 里面有几个要点,就是我们讲的支付问题,资金股权细化,激励机制,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特别是我们股权债权保险信托这些产了的契约形式都可以不变,都可以 在互联网上实现,监管理论也可以不变。现在互联网金融该不该监管在争议当中,但是前提不会变,只不过是将来的方法怎么寻找的问题。
我专门讲到互联网金融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影响。金融界(4.29,-0.11,-2.39%)的人以为这个没什么,我不怕,因为我们不知道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什么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 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移动设备,大数据,搜索网络,云计算,这是目前看不见的。将来还有多少互联网技术,你看不到,这些技术的突破,有可能影响人们对金融 的理解。
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取决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是我跟学术界不同的观点。他们以为再怎么做没什么意义,只是我的工具,有可能金融是互联网的工具。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变金融交易的组织形式,提高金融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效率。资金供求直接交易透明。这些都 是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有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
因为我们可以看,互联网精神跟金融精神是不一样的。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共享,去中心化,平等,选择,普惠,民主。金融业就是精英,神秘化,制 造信息不对称,然后赚钱。我教的学生都是这样的,我们典型的模式就是这样的,沃顿商学院毕业,在华尔街做投行,做PE等等,这些都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基于 金融业的专业知识,老百姓不懂,我懂,互联网打通了。互联网金融把这些都打通了,都是APP,电脑软件就可以自动生成了。金融业的分工和专业化会淡化,金 融普惠,民主。老百姓有钱,你想投什么金融产品,网上左右下载。就像现在在苹果(570.09, 21.07, 3.84%)商店下载一个软件一样,你不一定懂软件技术。将来很多人不一定懂金融,但是 照样可以用非常复杂的金融工具,因为电脑自动做成了,网上自由下载。所以说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民主,未来的作用不得了。很多人把自己的钱从银行转出 来投到余额宝,他们说简单,每天有利息,这样的话,工行,银行建设银行就会着急的。
互联网金融兴起的宏观背景是这样的,首先是互联网对许多不需要物流的行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第二整个社会走向数字化,为互联网金融奠定了基础,因为社会信息数据化了。第三实体经济积累大量的数据和风险工具。第四正规金融一直以来没有有效的找到为小微企业,为三农,为民间融资的办法。因为受到规模 限制等等的影响,所以这块市场就空出来了,利率管制,IPO管制,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业务的管制。这些东西慢慢就把这些金融产品推向了互联网金融,而且 互联网金融一下推出来以后,监管当局也不知道怎么管了,也没有办法监管了,所以就发展起来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别快,也有这个宏观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已经有一些了。金融界最近有一些动态,刚刚开始,现在没有任何规定,没有任何文件,没有任何法规,但是已经有一些动态,有一些 研究了。首先是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中央银行是发牌照的,不允许你随便做,现在第三机构发了200多牌照,真正的是97个,发卡的是一百多个。
第二点以网络形式存在,不依托物理网点的小贷公司,中央银行有规定,这种公司目前不管,物理网点不允许,你在网上怎了做属于互联网金融,不允许 网下做。互联网货币有严格的规定,中国不接受比特货。银行,金融机构不能接受比特币。航空公司卖票就手比特币,美国卖电动汽车的公司卖比特币,比特币脱离 与各国央行之外的货币,但是中国央行规定了不允许接受比特币。网络贷款,不允许有线下。B2B网络贷款是平台模式,不承担贷款风险,B2B的平台不需要监 管,主要是消费者保护。
B2B有红线不能非法集资存款。美国对B2B监管了。借贷人每个月偿还多少,就向持有票据的人转换多少。美国证监会对B2B的监管主要是信息披 露,不管B2B本身的运营情况,在发行说明书不断的根本每一笔票据信息,将来万一出现什么事可以监管。我这个平台要提供充分的数据,我保留。万一出现诈 骗,打官司我可以提供充分的数据。从这个角度来保护B2B平台的消费者利益。
这是我们下载的一个案例,这个美国B2B贷款平台做的最好的,最近准备上市,20亿美元。如果中国将来做出这种模式的话,就比较有意思了。小额 贷款,B2B解决了。大额的融资现在企业发债股票解决了,银行在这个中间就比较微妙了。中国有非常发达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大的企业都可以在平台发企业债 券。小企业可以发集合的债券,因为那个利率比贷款利率低得多。
我们国家现在B2B的特殊性是什么?个人征信不发达,需要大量的线下推广和净值调查。老百姓实现刚性兑付,没有担保很难吸引投资者。B2B平台要承担信用风险。
央行规定了,直接信贷可以,但是不允许资金池。什么是资金池?就是把钱放在资金池然后贷给他们,这样是不允许的。现在最后需要研究的问题。互联 网金融模式进行系统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货币的影响。一旦人类真的出现了,完全独立的于法定货币之外的,而且大家在网上都愿意接受的货币的话,这样的话,货 币政策怎么办,货币统计怎么办,货币价格怎么办?每个人,每个家庭消费函数网络商品占的比重一定大的时候怎么办?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的应用越来越多了。现在出现好多好多数据分析公司。简单的数据卖给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复杂的帮银行或者保险公司做数据模型,你把客户信息给我,我告诉你怎么社了最优的产品。数据分析公司是金融业最缺的人才。
最后就是农村金融的发展,手机银行,农村的网点少,手机银行替代,利用互联网金融做到农村金融的覆盖面。还有就是众筹基金的发展。最后还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问题,消费者保护,监管套利。金融监管问题上有协调机制,其中一个协调机制就是怎么对付互联网金融。
投资者勿跟风进资本市场 篇6
广大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一定要把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告诫铭记心中,千万不可盲目入市,跟风炒作。
过去的一年中,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我国资本市场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新兴加转轨的本质特征没有改变,市场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仍然存在,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继续着力解决资本市场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完善市场结构,进一步拓展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发挥市场功能,不断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和整体竞争力,努力构建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能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稳步推进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建设,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更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进一步加快和发展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不仅仅是建起了一个层次,而是建设一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市场体系,包括法规、监管、規则、交易机制,和体制内建设的一系列问题。今年将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发展交易所,主板市场,鼓励大盘蓝筹股发行上市,和现有上市公司的整体上市,继续推进中小板ETF(行情净值)建设,扩大中小企业上市规模,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板较小、市场影响力不够、制度创新滞后等问题,支持更多中小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积极推进创业板市场的建设,使创业板成为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平台,为创业资本的发展壮大提供便捷的市场通道。进一步发展股份转让系统,探索和完善场外转让,积极推进公司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发展,丰富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研究适应多层次市场建设需要的交易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不同市场层次间的转板机制。
实施辖区监管体制以来,其体制性的优势逐步显现,尤其是在推进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攻坚工作中,辖区监管体制实现了重大的作用,实践证明这是适应监管需要的体制性创新。最近根据市场变化的新情况,证券监管系统已经建立了上市公司综合快速反应机制,形成了与相关部门、派出机构和交易所之间更为协调的监管网络,一些花样翻新的违纪违规行为都已纳入监管行动之中。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7
关键词:资本市场股权投资,财经指数,相对力度分析
1研究背景与意义
我国以及发达国家的成熟资本市场是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由公开的股票投资资本市场和非公开的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共同组成的[1]。而一个完备资本市场的财经指数也理应是由股票投资市场的指数和股权投资市场的指数共同组成的,但是纵观国内外现有的财经指数系列,90%以上的指数都是反映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反映股权投资市场的指数寥寥无几。在中国,财经指数的发展还只是刚刚起步,股权投资市场的财经指数更是尚未开发,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以及深化程度极不匹配①, 也使得我国的投资者没有更多可供参考的投资指标和方向指引,政策制定者也没有更权威的市场数据来制定法规。本文从资本市场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的研究入手,并深入到多层次资本市场内交叉市场的相对力度分析研究,这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理论研究上,国内目前没有研究成果来反映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财经指数,本文的研究成果将是对我国财经指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补充; 从实践意义而言,股权投资市场指数系列一方面进一步增强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信息透明度,有力促进市场的公平性、流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为树立股权投资资本市场行业标准做好铺垫,成为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投资与交易以及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参考指标。
2文献综述
财经指数是根据某些采样的样本所设计并计算出来的经济统计数据,是用来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动态的相对数,运用不同的指数可以直观的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各种变动[2]。这些财经指数是国家、地区和行业经济运行的重要晴雨表,对市场价格和政府决策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国内外文献比较丰富。
1)物价指数。财经指数最早起源于著名的物价指数,其中应用最广泛、对指数编制的发展最有影响力的是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3],1871年,德国经济学家Laspeyres在《平均商品价格上涨的计算》一文中, 提出了以基期的数量为权数计算价格指数的方法,这就是著 名的拉氏 价格指数,计算公式 为PL=∑p1q0/p0q0。德国经济 学家和政 治家Hermann Paasche在《关于来自汉堡交易所记载的去年物价发展情况》一文中,认为用报告期做权数计算价格指数是更为合理的,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派氏价格指数,计算公式为PP=∑p1q1/p0q1。在拉氏指数和派氏指数问世后,指数理论开始发展,出现的大多数计算公式都是对拉氏和派氏指数的改进或变形。
2)股票价格指数。证券市场的发展催生了股票价格指数的出现,其编制和应用最早出现在美国, 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美国财经记者查尔斯 ·H·道和爱德华·D·琼斯根据11种有代表性的铁路公司股票,采用算术平均法编制计算编制,以每天下午收盘价格为基础数据公布[4]。经过几十年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全球股票价格指数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近十年的时间里,全球股票价格指数的总数目几乎翻了十倍。在中国,最知名的是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制作的股票价格指数系列,包括了综合指数、成分指数、行业指数、风格指数等300多只指数, 全面反映公开的股票投资资本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着我国经济晴雨表作用。
3)房地产和艺术品市场指数。近二十年来,由于房地产和艺术品的投资持续升温,这两个市场在经济领域中已具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5,6],房地产指数和艺术品指数也成为了财经指数中的“新秀”,为研究经济周期和投资资产配置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我国公布的各类房地产指数有10多个,其中,既有房地产价格指数(比如:中房指数、戴德梁行指数),也有房地产景气综合指数;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加权平均法、成本投入法和重复交易法。而艺术品指数中最为有影响力的有三种指数[7]:一是梅摩艺术品指数,反映的是艺术品价值的实际增幅,采用的是“重复拍卖法”计算;二是AMI中艺指数和雅昌指数,采用“平均价格法”计算,让投资者了解各类艺术品的平均价格走势。
综上,在理论研究上国内目前还没有研究文献来反映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财经指数,当然这也与我国股权投资资本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实证数据缺乏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以我国股权投资市场为研究对象,首次提出中国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的编制方法和应用,将是对我国财经指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补充。
3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的编制方法
3.1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的组成
本文根据股权投资资本市场的特点,参考上文文献综述中提及的主流财经指数的编制方法,我们将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设置为三个主要指数组成的指数系列,包括:股权投资活跃指数、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景气指数、投资人信息指数。
3.2各指数的编制方法
1)股权投资活跃指数:以样本机构的投资规模为考察对象(变量值),运用派氏加权指数方法计算样本机构在不同报告期的投资规模的总体变化情况,反映在股权投资市场上总体和各行业投资的活跃程度。 计算公式为:
其中,Ipe为股权投资景气指数;it为单个样本机构在报告期内的平均投资金额;i0为单个样本机构在基期内的平均投资金额;qt为报告期内单个样本机构的投资数目(加权数),(脚注:这里有个前提条件,不设定分行业投资金额的权重,也即是设定每个行业的投资金额的权重都一样,均为1)。
2)股权投资机构融资景气指数:用简单指数方法计算样本机构的募集资金的规模变化情况,反映资本市场上股权投资机构进行融资的景气情况。计算方法为:用报告期的所有样本机构的募集资金承诺出资的总金额除以基期的所有样本机构的募集资金承诺出资的总金额。计算公式为:
Fpe为PE机构融资景气指数,Mi0为样本机构i在基期内的募集资金承诺出资金额,Mi1为样本机构i在报告期内的募集资金承诺出资金额。
3)投资人信心指数:调查对象为样本机构的负责人。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对投资人对报告期的经济环境和投融资状况判断结果进行量化加工整理得到信心指数,用以综合反映经济发展状况和非公开市场的投融资景气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3.3股权投资指数系列的样本机构的选择
指数系列的计算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具有代表意义的样本机构,同时加权平均指数中加权权重也需要根据样本机构评选的结果来衡定,因此样本机构的评选十分重要,直接影响股权投资指数系列的质量。我们综合了国内外成熟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指数评价体系、等级评价体系等方法,从规模指标、回报指标、 治理指标、创新指标、责任指标这五个维度设计28个核心指标以及若干个相应的细分指标,从客观和主观的多个角度全面地反映这些投资机构的情况,以此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股权投资机构数据库,接着从每个纬度中选出15家样本机构,一共评选出75个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至于加权权重,设定了每一个纬度的权重为20%,每个纬度中的样本机构在本纬度中所占的权重不超过30%,也就是说每个样本机构在总的加权权重中所占比重不超过6%(20%*30%)。样本机构选择的评选指标见表1所示。
我们根据上述五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在每个纬度下选出股权投资样本机构各15家,合计75家,作为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的样本数据来源。同时考虑各指标数据应具有可获得性,指标体系可根据不同的评估对象被灵活调整[8]。
4股权投资活跃指数的计算与特征分析
根据上述股权投资综合指数体系的编制方法,我们可以计算股权投资活跃指数①。考虑进行用样本机构对每个投资事件的投资规模为考察对象(变量值),来反映不同报告期内不同行业的投资规模的总体变化情况,以体现股权投资市场在一定时期(或特定行业内)的活跃程度等特征,同时也为下一节进行资本市场的相对力度分析提供研究数据。
我们的计算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原始数据,我们对100家经过备案的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进行了调研,获得从2011年1月到2013年7月之间的每个样本机构的投资案例,原始数据信息包括投资企业名称,投资企业所处行业及地区,投资时间点和投资金额。第二步将原始数据按照行业和月份两个纬度进行整理。行业的标准按照上证380指数设定的行业分类标准(在资本市场中通用性强,且便于将股权投资活跃指数与股票市场上证380指数进行交叉市场相对力度分析,同时参考了清科创投的行业分类标准[10]),年份使用公历。第三步根据股权投资活跃指数的计算公式,以2011年1月作为基期(基点数为1 000),分别计算每个月股权投资活跃综合指数和每月每个行业的股权投资分行业活跃指数。其中,我们对基期的选择进行了修正处理(因为事实上没有一个机构在任何一个月份都有股权投资的情况,所以单独选择任何一个月的情况作为基期都不合适。因此,我们决定将基期的平均投资金额定为这个样本机构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所发生的所有投资案例的平均金额。
计算公式为:
其中,Ipe为股权投资景气指数;it为单个样本机构在报告期内的平均投资金额;i0为单个样本机构在基期内的平均投资金额;qt为报告期内单个样本机构的投资数目①。计算结果如表2。
注:本表数据是根据项目课题组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整理并计算所得。
我们对计算结果进行一些特征分析,既可以反映出我国股权投资市场在投资活跃程度上的一些总体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反映出我国的股权投资机构在不同行业内活跃程度的比较情况与特点。
1)从股权投资综合活跃指数来看,股权投资市场的总体活跃程度在2011年呈现上升趋势,在2012年到2013年间呈现下降趋势;每年的4月到7月为当年股权投资活跃程度的相对高峰时期(见下图1)。 这与我们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的负责人进行投资信心指数的调研结果呈现出的一致趋势,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2011年是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高峰期,其投资回报甚至高于发达国家水平[9];2012年到2013年,随着宏观经济的下滑、股票投资市场的持续降温、 IPO通道封闸等因素,股权投资行业的投资额和信心度都在大幅下降。
注:本图数据是根据项目课题组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整理并计算所得
2)从股权投资分行业活跃指数来看,可选消费行业的股权投资平均活跃程度最高,医药卫生行业的股权投资平均活跃程度最低。这一点与下一节资本市场的相对力度分析的结果也是一致,我们将在下一节做进一步的解释。(见图2)
注:本图数据是根据项目课题组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整理并计算所得
3)股权投资活跃指数的月度波动幅度较为剧烈,指数振幅平均数体现各行业均呈现股权投资活跃程度下降的趋势;分行业来看,能源行业的振幅最大、 月度平均下降幅度最大,主要消费行业的振幅最小、 月度平均下降幅度最小(见图3)。
注:本图数据是根据项目课题组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整理并计算所得
5资本市场的相对力度分析——基于股权投资活跃指数与上证380指数的研究
5.1相对力度分析的背景与意义
1)相对力度分析由约翰·墨菲[11]作为正式理论提出,是一种分析金融市场中的交叉市场的简便工具,最早被应用于商品期货市场与债券期货市场的比对分析。本文将这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借鉴并运用在股权投资市场和股票投资市场的比对分析中,因为股权投资市场和股票投资市场是资本市场中最重要也是交叉相关程度最高的两个市场,在资本市场投资领域,又将股权投资市场成为一级市场,将股票投资市场成为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股权发行的市场,是筹集资金的地方,二级市场是发行的股票进行交易的市场,是流通的市场,两个市场的交叉关联程度很高。 我们在调研样本机构时,各股权投资机构的负责人也表示,一级市场的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会参考该行业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同时,至2013年6月实施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后[12],符合条件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可以进行公募基金的二级股票市场投资领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将资金在行业群体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进行不同的配置,如果在资金配置的决策过程中加入交叉市场相对力度分析,就可以较为简便的判断在当前时期下到底对哪个市场更有利,换句话说,股权投资机构在决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比例时,可以借助这两个交叉市场的相对力度分析。
2)从数据选择上来看,我们选择上证380分行业指数作为相对力度分析中股票市场活跃程度的代表, 主要原因在于,上证380指数是从上证180样本股之外的700家公司中选择的一批成长性好、获利能力强、行业优势明显的新兴蓝筹股,代表着具有成长性潜力蓝筹特征的新兴蓝筹指数①。相应地,我们选择股权投资分行业活跃指数作为股权投资市场的代表, 主要原因在于,股权投资分行业活跃指数能够反映出股权投资机构在不同行业中的投资规模的变化情况, 同时在计算方法和数据比对上能够较好地与上证380指数进行匹配与比对。
3)该分析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优点:对投资机构而言,在两个相关性检验较难(金融市场之间的关联非常的错综复杂,定量化分析相关性对普通投资人较难),是一种简便直观的有效方法。缺点:相比基于复杂模型的相关市场分析较为粗糙,不精细,可以直观看出总体趋势和行业投资机会的大体走向,但是较难捕捉资本市场的板块轮替中的交易机会,对个股的选择没有参考价值。
5.2股票投资市场与股权投资市场相对力度指标的计算与特征分析
计算公式: ;其中 代表股票投资市场与股权投资市场的相对力度指标,S380代表上证380指数,Ipe代表股权投资活跃指数;如果计算分行业的相对力度指标,则用相对应的上证380行业指数和股权投资分行业活跃指数。
计算结果:根据上证交易所统计的上证380指数数据和本文计算所得的股权投资活跃指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相对力度指标的计算结果:
我们对上述计算结果进行一些特征分析,既可以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股权投资市场和股票投资市场在投资活跃程度上的比较情况和相对强弱程度, 也可以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资本在不同行业中如何决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资产配置比例。
1)从股票投资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的相对力度总体指标来看,2011年期间,股票投资市场相比股权投资市场的相对力度呈现快速下降趋势,2012年到2013年7月间,呈现低位波动调整状态。图4反映出,2011年期间,股权投资市场活跃程度相对较强势,而股票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较为弱势。根据我们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负责人的调研也同样反映出,由于2011年期间,上证380指数呈持续下降趋势,年跌幅达到27%,此期间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对股票投资市场热情度下降,相对地对股权投资市场热情度升高,股权投资市场对投资资金的吸引力相对股票投资市场而言更大了,也就在相对力度指标上表现出股票投资市场投资相对变弱势了且力度持续下降。
注:本图数据是根据项目课题组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和上证交易所提供的380指数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2)从股票投资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的相对力度分行业指标来看,医药卫生行业的相对力度指标平均值最大,能源、可选消费、信息技术这三个行业的相对力度指标平均值最小。反映出,在医药卫生行业领域,股票投资市场相对于股权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更强势一些,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在医药卫生行业的投向上更倾向于股票投资市场;而在能源、可选消费、信息技术这三个行业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其股票投资市场相对股权投资市场的活跃程度更弱势一些,资本市场投资资金在这三个行业中对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热情度相对其他行业更高(见下图5)。
注:本图数据是根据项目课题组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调研所得的原始数据和上证交易所提供的380指数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根据我们对股权投资样本机构负责人的调研也同样反映出,股权投资机构负责人普遍认为投资医药卫生行业时,进行股权投资的风险远高于直接投资二级股票市场,主要因为医药行业的技术壁垒高、研发风险高、上市困难度较大、投资回收周期长、项目回报难以估量,相比之下,选择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医药行业个股的风险度可能更小,回报可控,因此表现出医药卫生行业的股票投资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相对力度指标比其他行业更大;而能源、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是近几年股权投资市场的热门领域,股权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这三个行业是能够分享到未来5~ 10年中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红利的重点战略行业,且符合股权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相比股票市场的高市盈率和剧烈波动,股权投资的回报更为稳定且长期预期良好,更容易获得投资资金的青睐,因此表现出能源、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行业的股票投资市场/ 股权投资市场相对力度指标比其他行业更小(反而言之,这三个行业的股权投资市场/股票投资市场相对力度指标比其他行业更大,也即这三个行业的股权投资活跃度相对其他行业更加强势)。
3)从股票投资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的相对力度分行业指标的振幅(波动幅度)来看,主要消费行业的股票投资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相对力度的振幅平均值最小,能源和信息技术行业的股票投资市场/股权投资市场相对力度的振幅平均值最大,反映出投资资金在主要消费行业的股票和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配置趋势较为稳定,而在能源和信息技术行业的配置趋势波动较大。
6结论与建议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技术进步与创新已成为一个企业和国家的战略性决策行为。研究与开发活动(R&D)是企业获取技术进步的直接来源,也是国家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攻坚阶段,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就必须增大企业R&D投入。因为受限于资本市场不完美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以及由此引起的外部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加上R&D投资本身具有的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变现速度慢等特点,企业R&D投资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融资约束。在外部资本市场不发达以及制度安排缺陷条件下,内部资本市场作为企业为克服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创新,其存在及有效性将影响企业研发投资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影响企业研发投资规模。目前国内针对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文献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为此,本文将主要从企业性质角度,来阐述内部资本市场在不同性质企业中的有效性,以便更清楚地了解集团内部资本的配置行为以及在不同企业中的差异。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
Fazzari、Hubbard和Petersen(1988)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首次提出了融资约束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将导致外部融资成本高于内部融资成本,并最终导致实际投资支出低于最优水平,企业投资决策过度依赖内部资金,投资与现金流将显著正相关。Fazzari将现金流变量系数的大小(即投资—现金流敏感系数)用于衡量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系数越大则融资约束越严重,从而开启了融资约束研究的先河。随后的学者Hall、Himmelberg等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资与企业内部现金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顾群(2014)还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股权性质中存在显著的差异,民营企业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这是因为我国特有的产权性质以及制度上的安排,导致我国民营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在债务和股权融资上,民营企业都受到制度上的歧视(孙铮等,2005)。国有银行出于政策考虑往往会优先贷款给国有企业,从而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支持。林毅夫、李志赞(2004)指出,由于国有企业存在着政治目标和社会责任等众多政策负担,政府会通过信贷扶持和直接补助等手段对国有企业进行补贴。朱凯、万华林(2010)认为,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关系,国有企业在财务和政治上能够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因此,相比国有企业,我国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
(二)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
与独立企业相比,集团内部成员享有的信息优势,有助于更快更好的分辨企业内部投资机会,集团内部各主体之间可以通过“互保”特性,将资本配置到净现金流为正的项目上,以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扩大研发投资规模。集团成员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内部的关联交易、资金拆借、委托贷款等方式绕开外部资金融通的限制,还能将内部资本市场上不完全相关的现金流进行整合,通过协同效应增强集团总体的借债能力,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刘星等2013)。Ahn et al.(2006)研究发现,附属于企业集团有助于增强企业负债能力。我国学者万良勇、魏明海(2009)的研究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说法,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不仅可以起到对银行信贷的替代作用,还可以提升集团整体的筹资能力。马永强、陈欢(2013)研究发现,在经济稳定运行状态下,企业集团内部活跃的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缓解融资约束;在制度缺失和经济不景气时,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会显得更加充分。
我国企业集团的形成不单是为了缓解融资约束或者满足企业发展战略所需,而且还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和制度背景,这使得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集团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辛清泉等,2007)。事实上,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严重的融资约束(万良勇,2010)。而国有企业不仅能获得较多的政府补助,而且由于产权国有性质,其融资往往更容易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因此,相比国有企业,我国民营企业更有动机和空间通过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来缓解企业外部融资。基于上述分析与现有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与国有企业集团相比,民营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更为有效
不同成长性企业由于筹资战略,组织结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也不一样。Opler(1999)指出,高成长性企业往往具有较多R&D投资机会,因此高成长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要显著的高于低成长企业。Hall(1992)和Brown et al.(2009)分别采用投资加速度模型和欧拉方程模型证实了不同成长性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程度也不一样。罗付岩(2013)研究发现,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相对于成长机会存在3个门槛效应,在高成长企业中,自由现金流与非预期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且高成长性企业R&D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高于中成长性。邵军、刘志远(2008)发现,成长速度快的企业其面临的融资约束较大。因此,相比低成长企业,高成长企业有足够的动机和空间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内部资本市场在高成长企业中更为有效。
假设3: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与低成长类企业相比,内部资本市场在高成长类企业集团中更为有效
Stein(2003)认为,大型企业集团往往具有较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产权关系,使得企业集团内部代理问题更为严重。大型公司存在的主要代理问题已经由传统意义上第一类代理问题转变为第二类代理问题(La Porat et al.,1999)。在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和投资者保护机制的情况下,集团内部的控股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资金拆借、委托贷款等途径掏空上市公司(Khanna,1997)。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程度大的成员企业,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控股股东更倾向于利用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进行“掏空”,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缓解融资约束的目的就退居其次(刘星、代彬,2010)。邵军、刘志远(2007)发现,控股股东进行内部资本的配置往往主要考虑其战略布局需要而非仅仅投资机会,内部资本市场逐渐丧失缓解融资约束的功能。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内部资本市场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度小的企业中更为有效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2006年及以前,我国会计准则将R&D支出作为自愿性披露信息计入当期损益,2007年开始,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在公司附注中披露计入当期损益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金额,同时证监会在《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的“董事会报告”中吸纳关系披露报告期内的技术创新情况及公司的R&D投入数据,为保证数据的可比性,本文以2007-2014年披露了R&D支出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样本选择遵循如下原则:剔除金融类和ST及*ST类公司;删除上市时间不足一年的公司;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得到上市公司8年数据共7142个观测值,观测值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为了避免离群值对实证结果的影响,我们对数据在1%和99%进行winsor处理。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CSMAR,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手工收集整理。数据处理软件为excel和stata12.0。
(二)变量定义
对是否附属于企业集团的判断,本文参考辛清泉、郑国坚等(2007)和刘星、计方(2013)的研究,如果第一大股东为集团公司或者具有集团公司职能的公司,则认为上市公司附属于企业集团。如果第一大股东为各级国资委、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政局或者其他政府机构,或者其他自身不从事任何实业经营、只从事投资控股业务的公司或个人,则认为上市公司为独立企业。企业集团的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可以看出在进行研发支出和数据披露的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为企业集团,在企业集团中绝大多数为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集团是我国上市公司研发的主体,这可能是国有企业集团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造成的。其他变量的解释如表2所示。
(三)模型构建
本文参照刘星、计方(2013)的做法,基于层次分析的思想,首先构建模型(1),然后加入调节变量Group、Group与Cfo的交乘项构建模型(2),具体如下:
在不考虑内部资本市场的情况下,用模型(1)来检验假设1,考虑内部资本市场时,用模型(2)来检验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内部资本市场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由β2Groupi,t+β3Groupi,t*Cfoi,t来刻画,当β3小于0时,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可以有效的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然后按照股权性质,成长性和两权分离度对模型(2)进行分组回归,比较β3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内部资本市场在不同企业性质中的效率。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3给出了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全样本组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并不高,仅1.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较低仅4%,而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1.2%,处于低水平,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可能面临着融资约束。从股权性质来看,民营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要明显强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更强,说明其经营效率较高。但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国有企业,说明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筹资难的问题。从企业集团分组来看,企业集团的研发强度要小于独立企业,这可能是企业规模不同导致的相对数差异;企业集团的内部现金流大于独立企业,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很可能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此外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大于独立企业,说明企业集团可以增强企业的筹资能力。从成长性来看,高成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的高于低成长企业,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也显著的高于低成长企业,高成长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显著的高于低成长企业。
注:表格内的数字为变量的均值,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差。
(二)相关分析
表4给出了主要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变量大体上在5%水平上显著,可以说明基本上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还发现Cfo的系数为正,可以预示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融资约束,Group和Group*Cfo的系数均为负数,预示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能够缓解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三)回归分析
表5给出了融资约束与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以证明假设1。全样本状态下Cfo系数为2.361,在1%水平上显著,且国有和民营组的Cfo系数均为为正,说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融资约束。从股权性质来看,民营企业经营现金流系数2.868明显大于国有企业1.608,说明我国民营企业比国有企业面临着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此外,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系数-0.68要明显大于国有企业-1,017,说明国有企业能够更容易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
注释:括号内的数据为经过White异方差稳健性修正后t值;***、**、*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6给出了内部资本市场,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第一列不含交乘项,R2为0.2994,第二列含交乘项,R2为0.3008,说明模型整体拟合度较好。从第2列可以看出Group*Cfo的系数为-1.215,在10%水平上显著,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资本市场总体上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从股权性质来看,民营企业Group*Cfo的系数为-1.574,在10%水平上显著,但是国有企业Group*Cfo的系数却为正,且不显著,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在民营企业中有效,而在国有企业中却没有发挥出很好的效果,至此假设2基本上得到验证。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首先,从上部分描述性统计来看,国有上市公司内部研发强度普遍低于民营企业,导致其对现金流需求相对较小,其次是国有企业能够更容易的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以及从政府获得补助,从而导致其融资约束较小;最后是国有企业内更为严重的代理问题使得内部资本市场失效。
为了区分成长性,我们采用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判断标准,大于营业收入增长率均值的则认定为高成长企业,低于其均值的则认定为低成长企业。高成长企业Group*Cfo系数为-2.611,在10%水平上显著,而低成长企业Group*Cfo系数却为0.687,且不显著,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在高成长企业中更为有效,而在低成长企业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此外高成长企业的Lev系数要明显低于低成长企业,说明高成长企业研发投资较多,其外部融资也相对较多。因此,假设3基本上得到验证。本文采用若控制权大于现金流权则定义为两权分离度高,控制权等于现金流权则定义为两权分离度低。可以看出,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该组的Group*Cfo系数为-2.402,在10%水平上显著,而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该组的Group*Cfo系数为-0.193,且不显著,说明内部资本市场在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有效,能够很好的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而在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中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应。假设4基本上得到验证。此外我们还发现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系数显著为正,而两权分离度低的企业其系数却为负,但不显著。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中,组建企业集团的目的并不单纯的是为了缓解融资约束,而更多的是控股股东利用企业集团的金字塔结构侵占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从而使得内部资本市场沦为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输送的工具和途径。
五、结论
论我国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 篇9
从1990年深沪证交所相继创立到今天, 中国股票市场走过近20年。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 公司的成功上市往往是原先国有企业提供核心盈利资产, 剥离不良资产为代价的, 因此在上市之后曾经付出许多的原国有企业必然要求上市公司给予回报。
公司治理问题概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 存在代理成本, 要想达成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统一就得促使管理者在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前提下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股东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这是由我们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股权分置”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特点产生的问题, 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只有通过诸如“恶意派现”, “隧道挖掘”等方法占有上市公司资源, 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侵害。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是成为了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也是本文所有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三个层面:公司治理改善是核心。
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概念框架可以从国家层面, 市场层面和公司治理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在国家层面上, 主要的是关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健全性和执行力度。我们通常用是否存在相关法律作为考察指标, 相关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显着负相关。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越健全, 中小投资者利益被侵害的程度就越小。
在市场层面上, 要加强独立审计和证券分析师的作用。独立审计师的作用在于鉴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非性,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财务报告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在公司IPO的时候, 独立审计也可以发挥资产定价的作用, 减小了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害。
公司治理方面的措施和改进是对中小投资利益的保护最具有现实意义。
1 积极发挥董事会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 “股权分置,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这一独特现象, 是资本市场的中国特色, 这一特点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对稳定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表现在董事会上就是大股东在董事会上控制了一切重要的决策权利。自从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之后, 随着国家强制要求独董比例之后, 独立董事对大股东的集权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优化董事会结构, 提高董事会效率, 要从董事会结构特征和董事会行为两个方面考虑:
(1) 首先从董事会的规模和结构特点看, 余怒涛, 沈中华 (2008) 提出了企业价值与董事会规模呈现出以公司规模为门槛变量的分段函数关系。在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中, 应相对提高董事会的规模, 不仅可以获得较多的技术知识支持, 而且权衡了多方的利益, 可以有效制约大股东及其代理人操控董事会, 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 对于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董事会应当精简, 因为董事会变大可能分散打乱讨论, 缺乏沟通且执行决策效率低下, 尤其可能产生中小股东“搭便车” (take lift) 的问题, 更有利于大股东通过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应当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提高独董占董事总人数的比例。同时从中小投资者中推举董事, 保证一定的中小股东作为董事有利于有效地维护自己股东群组的利益。
(2) 仅仅从董事会规模设计和提高独董比例上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不足的, 还要从董事会行为上发挥保护的作用。王斌, 童盼 (2008) 认为, 董事会成员的能力, 努力程度和组织认同与和谐三个方面会影响公司的业绩。我们认为要提高董事会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效果, 应当相应提高董事会成员认知能力, 提高对公司长远发展的认识, 同时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也应当有意识的联合起来, 避免与第一大股东“竞争性合谋”, 应当积极与第一大股东制衡, 这不仅是自身利益的需要, 也保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刘慧龙, 陆勇, 宋乐 2009) 。
2 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参加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重大事项, 比如投资经营的决定、人事的任免、董事会报告的审批、公司章程的修改等都须通过股东大会。
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也是股东最应该重视的会议。如果中小投资者想向已投资的上市公司董事表达对他们以及公司经营运作的看法, 或者有很多的问题或建议, 年度股东大会就是中小投资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最好机会。年度股东大会为上市公司提供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并让股东知道公司的业务运作情况。许多中小投资者都误以为他们对董事如何营运上市公司的业务没什么影响力。事实上, 作为一名公司权益拥有人, 股东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影响力主要通过年度股东大会发挥出来。
2009年6月, 东阿阿胶年度股东大会上, 其中“开展信托投资计划”议案被股东大会否决, 这是2009年第一例因为流通股东反对而导致的上市公司议案“流产”。
3 增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核心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入手。
建立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 就是要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严格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并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 同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的行为看,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流程上进行风险管理, 将内部控制与战略相结合, 与公司的流程和每个岗位相结合, 并监督大股东和管理者的异常行为,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
在建立外部约束机制方面,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首先是完善立法,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 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加强对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这对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因素中, 信息使用者的成熟程度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西方,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已经比较成熟, 各种信息中介分析技术高超, 对推进信息需求、影响信息披露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偏好已成为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晴雨表。
4 结论
本文主要是从公司治理方面的措施和改进入手, 研究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利益。不仅要积极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中小投资者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 并增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尊重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 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中小投资者对于活跃资本市场, 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和价值至关重要。像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证券市场, 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 强调中小投资者利益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廷求, 刘呼声.大股东治理与公司治理效率[J].改革, 2003, (1) .
[2]董任.论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法律责任[J].价值工程, 2004, (5) .
[3]林丽娟.流通与流通股股东利益保护[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 (10) .
[4]陈宝明.对大股东控制的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6) .
[5]黄志忠.股权比例、大股东“掏空”策略与全流通[J].南开管理, 2006.
论量化投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篇10
1.1 量化投资国外的发展状况
据查询相关资料可知,这种投资方式在国外的发展史中长达三十多年,与其他投资策略比较,量化投资在国外的使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所以,在当今市场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法运用在美国市场中。同时,这种投资也是全球基金投资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实,量化投资在国外发展历程来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几个阶段才发展成至今的模式。截止目前,定量投资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主动投资中也越来越多地用到量化方法。
1.2 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量化投资在中国起步相对比较晚,几乎没有竞争者,这也给量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相比海外市场,在中国投资中,投资者团队能力不一,在投资理念方面也有所欠缺,国内A股市场也属于非有效市场。同时,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多数都会存在,这也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以及政策等信号的变化会经常引起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量化投资方式是通过理性的科学研究统计以及对实证的解析来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决策行为中的人为失误及人类共性偏差等行为产生的投资风险。还有,为构建适合投资目的的有效投资组合和保证投资决策中所包含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考虑风险收益配比的原则性。
2 量化投资的优势及不足
2.1 量化投资的优势
量化投资属于主动有效的投资工具,与定性投资不同的是,量化投资存在以下的优势:
(1)量化投资使得科学理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量化投资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有效避开个人主观判断和直觉,能够持有一种客观性、理性以及统一性,摆脱市场心理的影响。通过数量化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投资者个人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避开随着市场盲目追随所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2)在整个市场范围内,量化投资使择股实现高效率处理。因为这种投资是利用数量化模型对所有满足的对象进行分选,把握资本市场中每个可能投资的机会。然而,与之作比较的定性投资较多受人资、物资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选股的覆盖面和正确性远远不如量化投资。
(3)量化投资比较注重风险组合管理。这种方式在三步选择的过程中,经过严格的风险控制约束条件下,对所选择的投资对象进行组合,确保在实现期望收益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水平。与此同时,量化投资摆脱个人的主观判断,做到有效避免因主观误判所形成的交易风险。
2.2 量化投资的缺点
量化投资本身具有以上所述的优势,其实在现实操作中,难免也会存在一些缺陷。
(1)量化投资采用数据模式处理数据,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会因为忽略基础面而造成巨大的投资失误。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单纯依靠量化投资,还是要结合现实市场基本面情况,否则如果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所谓的程式化交易也是没什么作用,严重会给市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量化投资应用的范围比定性分析狭窄。量化投资属于基本面的分析,虽然这种投资方式是一种高效、无偏的方式,但是应用范围远远不如定性分析。
3 量化投资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量化投资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化投资在我国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存在某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原因分析。
3.1 证券市场缺乏有关的机制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远远不及美国资本主义市场。资本主义市场也是比较不成熟,量化投资借助统计以往规律的数据作为基础。在国外市场上,某些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内在价值存在许多可以量化的尺度,以便量化模型在价值投资上突出本身的优势,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还是相对不成熟,量化投资作为新兴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同时各方面的信息收集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3.2 国家政策的影响导致量化投资的优势无法突出
国家的政策影响使得量化投资无法准确量化,预期的影响比经济政策的影响更难以量化。因为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够完善,但是针对我国的匹配程度,投资团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和创造力所决定量化投资的效果。就如经济政策,也是影响国内量化投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带有“政策市”的中国股市,它的变化程度大小主要依靠调节政府经济政策,但是经济政策本来就是根本不能量化的。基金的发行往往是先于政策而执行,一般也是针对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基于对经济政策的预期,总体上预期的影响比经济政策的影响根本无法进行量化,量化投资优势也无法突出其本身所具备的准确性。
3.3 市场缺乏和量化技术配套的专业风险控制技术
量化技术一般不可能独立存在,想要量化模型获得更好的应用,那就应该配备一套与之对应的风控技术,还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在市场环境来看,在金融危机后,我国在量化投资方面也引进海外人员及先进的技术理念,但是跟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在风控技术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4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建议
4.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
我们由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楚的知道,量化投资给投资者具有规避风险和作用,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在证券行业这种变化多样的市场中,更加需要不断创新中国市场上的监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填补空白,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使量化投资充分发挥本身所具备的市场价值。
4.2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化投资技术
不同的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同,资本市场也是有区别的。对于国内的量化投资,只有设计出符合国内市场环境且能够取得良好业绩的量化模型,投资者才会真正认可此种基金。然而,就目前中国市场来说,限制着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量化投资技术的维护及日常升级更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以传统投资为主,对于新生事物还是缺少一定的准备,我国的风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而且其他的高端技术常常都是被保密的,能够流传至我国的一般都是发达国家所淘汰下来的,所以这也是导致量化及时很难被成功引进中国资本市场及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总之,想要使量化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不断创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化投资技术,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投资并持续不断发展,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4.3 量化投资技术需要不断引入专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必备条件,想要量化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引进专业技术性人才。就当前情况来说,国内的量化投资主要依赖国内基金公司自己创建的团队,然而对量化基金管理精通的人才在国内相当紧缺。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应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解决人员稀缺,培养扎实的公司基本面研究功底,增加工作就业经验,促进发展。
5 结论
量化投资随着在国内发展基本条件的逐渐完善,不断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量化投资为发展寻找大量佣金的来源,刺激证券市场经纪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有,由于量化投资的到来,完善我国市场产品鼎价,实现市场的有效性,优化资源的配置,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当今时代,量化投资策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更应该不断发现量化投资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使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炜怡,孟小菊,鄢方方.量化投资盛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3,(31).
[2]乔嘉.别被量化投资迷惑[J].英才,2015,(6).
[3]宣云云.量化投资策略及其绩效分析实证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4]刘振彬.量化投资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实现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4.
[5]陈小慧.市场期待慢牛,量化指数投资不容错过[J].大众理财顾问,2015,(1).
如何保护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 篇11
一是加快推进证券民事侵权行为的集体诉讼制度,降低中小投资者维权成本。证券市场侵权案件的突出特点是受害者众多,总体危害大,但单个中小投资者侵权损失小,因此无经济激励去单独诉讼索赔。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发达市场逐渐将消费品民事责任类案件中的集体诉讼制度应用于证券类民事侵权案件。当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或控股股东的侵权行为使自己遭受损失时,可以直接提起集体索赔和起诉,而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一旦索赔成功(达成和解或得到法院的判决),所有相同受害者均可获得赔偿,而发起的律师行可获得总赔偿金额30%左右的分成,这就极大地鼓舞了律师行和投资者的诉讼热情。
二是推动建立解决金融行业和资本市场法律争端的专门法庭。建议成立自成体系的全国性金融法庭专门解决资本市场和金融领域相关的司法问题,并指派具备必要法律和金融专业技能的法官進行审理,提高纠纷的解决效率,避免地方法院判决相似金融争端产生的不一致性,以及隔离地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不当影响。
三是转变行政监管方式,厘清中小投资者行政监管保护有效措施,强化监管而大幅减少行政性的审批管制。建议在疏通民事救济措施以及加强刑事执法保护的前提下,逐步放松对证券发行的审批与管制,建立预期明确的退市制度,通过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加大行政执法打击力度、加强对投资者教育与风险揭示等措施,切实提高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水平,纠正市场价格扭曲,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从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看,由于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获取与风险识别等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加上投资行为的非理性,羊群效应与跟风现象均很突出,因此投资者结构中,中小投资者比重过大本身会影响市场定价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市场的脆弱性。从成熟市场发展经验看,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提高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当前应该借助新《基金法》实施的契机,放松管制,培育和发展多样化的机构投资者,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资产管理服务。同时,监管部门要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监管,降低中小投资者在资产管理环节的委托代理成本。
另外,从提升资本市场长远竞争力的角度,应该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平衡机制,既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又能照顾创始人对企业控制权的诉求,满足创新型企业的上市需要,适应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需求,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的竞争力。
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的市场研究 篇12
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可分为隐性培训投资和显性培训投资两种形式。二者在培训导向、培训人员结构、课程内容设置、责任承担等方面存在差别。
培训导向是指企业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根据不同的经营战略需要制定培训方案和不断改进培训项目。在培训人员结构上则是两种培训类型最显著的区别。能力资本显性培训投资, 趋向于由固定地从事某一特定职能, 如指导设计的培训者和管理者来运营。而企业家能力资本隐性培训的培训者结构, 则根据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同而变化。培训者不仅具有专业能力 (如指导设计) , 而且能作为内部咨询专家并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务。从课程内容设置上看, 能力资本隐性培训投资是培训、学习和研发与工作间的融合, 既可以看成是能力资本的开发, 也可以看成是能力资本的投资, 即工作中有培训, 培训融合到工作中, 难以区分, 难以分离。从培训投资的责任承担看, 隐性培训投资强调企业家个人的投资行为, 企业则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的支持。企业中常见的隐性培训投资形式主要是干中学和干后学, 具体有工作轮换、研发培训和学习型组织等。可以看出, 隐性培训形式是企业市场竞争中演变而来的。传统的显性培训的企业环境是一个比较确定的经营环境, 可为企业所驾驭, 并且能控制并预测未来所需要的知识;而隐性培训投资的产生是由于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外部环境存在持续不确定性因素, 由于不能事前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问题, 培训建立在虚拟的、隐性的基础上, 以帮助员工应付实际将出现的特定的经营难题。
总之, 企业家能力资本显性和隐性投资具有下列特性:第一, 在能力资本隐性投资中, 企业家个人对学习负主要责任, 这取决于企业家的主动性、悟性和毅力;而在能力资本显性投资中, 是公司对学习负主要责任, 而且, 在现实条件下, 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 为提高企业家的质量、推动企业家群的崛起, 也会为企业家能力资本的显性投资提供政策、支持和帮助。第二, 在能力资本隐性投资中, 最有效的学习是在工作当中进行的;而在能力资本显性投资中, 则是在课堂上。第三, 在能力资本隐性投资中, 为将培训成果转换成工作绩效的提高, 企业家和员工的关系协调至关重要, 也就是说, 为了让员工能够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成果, 企业家应该负责学习内容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当中, 具体是让员工承担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成果的责任, 同时帮助员工排除在开展工作中应用所学技能的障碍, 这种企业家和员工的互动, 达到了企业家和员工对能力资本隐性投资的目的;而在能力资本显性投资中, 更强调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
二、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的经济分析
此处的研究涉及企业家能力资本、员工能力资本、组织能力资本, 三者共同构成企业能力资本。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的主体是企业家, 其投资的目标不同于政府的投资目标。尽管企业家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但必须通过员工和组织才能实现其能力资本的增值。因此, 对员工能力资本的投资和对组织能力资本的投资同样是重要的。企业作为市场中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其行为动机主要来自于企业对利润的内在追求, 在长期中达到企业价值增值的目的。在此前提下, 企业对能力资本的投资主要表现在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投资, 这可视为一种与物质资本投资相对应的投资, 其投资动机符合一定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员工能力资本投资的内容具有很强的企业经济利益目标性。
企业员工能力资本投资的内容是在职培训, 主要是培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技术、知识、经验, 特别是企业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特殊性培训, 多偏重于可以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各项技能的提高上, 以确保员工能及时将投资结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运用于实际生产中, 使之增加实用性。近年来, 随着企业管理人性化的发展, 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的内容逐渐地延伸到行为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呈现出一种向广泛化发展的趋势。并且, 企业开始注重投资的长远化目标责任制, 即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不仅仅是短期利润最大化。
2、企业组织能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性、非易变性。
组织能力资本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同时, 组织能力资本的形成是需要投资的, 这就形成了组织能力资本。组织能力资本一旦形成, 具有非易变性, 即它不会随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的变更而立即丧失组织能力资本, 它的变化期限要长于企业家和企业员工能力资本变化的期限。
3、企业员工能力资本投资形式的多样化、灵活化。
企业员工能力资本投资形式呈现多样化。企业员工能力资本在职培训投资中的具体形式主要根据企业的培训内容来选择, 应选择投资效果好的培训形式, 让参加培训的员工容易接受培训的内容, 同时要把培训的内容转化为员工的能力, 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从而增加企业价值。不同的培训内容需要不同的培训形式加以配合, 这需要企业家引起高度的重视。
4、企业员工能力资本投资客体的复杂性。
企业员工能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 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 经历、能力、敬业精神不同, 因而对他们工作的要求也不同, 从价值增值的角度来选择培训客体, 就需要适应客体的不同需要, 对培训客体进行选择, 同时也要对培训内容很好地规划、设计。
三、企业家能力资本的定价
我们知道, 所谓能力, 是指企业家综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 并加以创造性运用, 以使企业家能力资本增值的本事。能力资本能否增值, 取决于企业家是否愿意调用其知识存量, 同时还要看这种能力是否得到社会的承认。
能力作为一种资源,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 进入市场以后, 要解决好生产能力的成本与能力产品的关系问题。尽管社会用于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投资相同, 但其能力产出则是不同的, 在某些方面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就企业家而言, 在没有引进公司治理、创新、文化三因素以前, 其能力资本定价通过市场交易来确定, 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即:
企业家能力资本价值=企业家一般能力价值+社会满意度
如果用AV表示企业家能力资本价值, 用GV表示企业家一般能力价值, 用SC表示社会满意度, 则:
GV表示教育和培训等方面的投资, SC表示企业和社会对企业家的认可度。
对企业家能力资本价值的定价, 应满足以上约束条件。
四、企业家市场制度安排
1、企业家流动的政策鼓励。
在实现企业家的自由流动和企业家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 存在影响企业家流动的多种因素, 例如企业体制、内部治理结构、经济周期、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的保证作用、社会政治经济的法治基础以及企业家的寻利动机等。如果其它因素不予考虑, 影响企业家从一个企业向其它企业的流动, 就取决于该企业家在不同企业所能获得的预期收入的比较, 即企业家总是从预期效用低的企业流向预期效用较高的企业;反过来, 企业家流动能否真正实现, 还取决于企业聘用某个企业家所能得到的预期利润和聘用另一个企业家所能得到的预期利润的比较。只有在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 企业家流动和企业选聘企业家的交易才能实现“博弈均衡”。只有在此种情况下, 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家和企业的双重利益最大化。因此, 企业家流动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同时, 企业家流动也会使企业家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没有企业家的正常流动, 就没有真正有效率的市场经济体制, 也不能说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故而我们应从政策导向上鼓励企业家的流动。
2、企业家的市场导向安排。
发达的企业家市场和完善的企业家市场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企业家市场制度安排应充分体现对企业家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竞争机制、能力资本增值机制。在完善的企业家市场上, 企业可通过企业家市场公开招聘和签订无任期合约等形式, 给企业家以市场竞争激励。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 一方面拥有利润收入的激励, 另一方面又拥有剩余控制权收入激励。企业应满足企业家对此两方面的要求。同时, 还要建立一套适宜的企业家资信等级制度, 让市场来评价企业家业绩, 从而使真正的企业家通过竞争进入和经营企业。
3、企业家市场的法律保障。
企业是整个经济的细胞, 企业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家群, 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损失将是难以估量的。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也不利于企业家的成长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家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 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五、中国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要实现企业和企业家的双重利益最大化, 必须使企业能力资本增值;而企业能力资本包括企业家能力资本、企业员工能力资本和企业组织能力资本, 因此, 必须使这三种形式的能力资本都增值, 才能保证企业和企业家的双重利益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采取以下对策:
1、国家在宏观指导上应重视企业能力资本增值。
当今中国将逐步走向能力型社会, 作为政府应在政策导向上重视企业能力的培养, 即重视企业家、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能力的培养。国家应建立各种类型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培训中心, 并加大此方面的投资。
2、国家应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企业能力资本投资的实施。
国家应出台有关法律, 并在法律条款中明确规定企业家、企业员工和企业组织接受能力资本投资的权利及义务, 并规定企业进行能力资本投资的最低期限、费用、参加培训人员的比例、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具体措施等。
3、应建立学习型组织。
企业家和企业员工都存在终身学习的问题, 因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新技术、新商机、新信息、新竞争不断出现, 要保证企业家和企业的双重利益最大化, 就要以组织的形式保证终身学习的持续, 在这一过程中, 组织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 使其更有效率。
摘要:企业、企业家能力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 对企业价值的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保证企业家能力资本不断增值, 实现企业和企业家的双重利益最大化, 必须对企业家能力资本投资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家能力,能力资本投资
参考文献
[1]梅宪宾.企业家能力资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6.
[2]梅宪宾.企业家能力资本及其双重利益最大化[J].决策探索, 2005, (8) .
[3]梅宪宾.析企业家能力资本[J].理论前沿, 2005, (18) .
[4]杨晓维, 张勇.企业家能力、个人财富与核心雇员的创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投资银行与资本市场论文】推荐阅读:
资本市场投资06-02
投资银行与企业并购论文06-10
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07-03
人力资本投资与大学生10-09
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家与投资银行成长的分析10-20
2024年中国银行业IT市场投资需求浅析05-08
银行理财与个人投资05-25
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09-14
国际投资市场的风险论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