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投资

2024-06-02

资本市场投资(精选12篇)

资本市场投资 篇1

0 前言

从1990年深沪证交所相继创立到今天, 中国股票市场走过近20年。中国上市公司大部分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 公司的成功上市往往是原先国有企业提供核心盈利资产, 剥离不良资产为代价的, 因此在上市之后曾经付出许多的原国有企业必然要求上市公司给予回报。

公司治理问题概括来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信息不对称, 存在代理成本, 要想达成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统一就得促使管理者在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前提下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股东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这是由我们上市公司“一股独大, 股权分置”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股权特点产生的问题, 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只有通过诸如“恶意派现”, “隧道挖掘”等方法占有上市公司资源, 对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侵害。

如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是成为了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也是本文所有研究的主要问题。

中小投资者保护的三个层面:公司治理改善是核心。

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概念框架可以从国家层面, 市场层面和公司治理三个层面提出建议。

在国家层面上, 主要的是关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健全性和执行力度。我们通常用是否存在相关法律作为考察指标, 相关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显着负相关。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法律越健全, 中小投资者利益被侵害的程度就越小。

在市场层面上, 要加强独立审计和证券分析师的作用。独立审计师的作用在于鉴证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非性, 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财务报告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在公司IPO的时候, 独立审计也可以发挥资产定价的作用, 减小了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侵害。

公司治理方面的措施和改进是对中小投资利益的保护最具有现实意义。

1 积极发挥董事会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中国资本市场 “股权分置,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这一独特现象, 是资本市场的中国特色, 这一特点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对稳定资本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 表现在董事会上就是大股东在董事会上控制了一切重要的决策权利。自从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之后, 随着国家强制要求独董比例之后, 独立董事对大股东的集权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优化董事会结构, 提高董事会效率, 要从董事会结构特征和董事会行为两个方面考虑:

(1) 首先从董事会的规模和结构特点看, 余怒涛, 沈中华 (2008) 提出了企业价值与董事会规模呈现出以公司规模为门槛变量的分段函数关系。在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中, 应相对提高董事会的规模, 不仅可以获得较多的技术知识支持, 而且权衡了多方的利益, 可以有效制约大股东及其代理人操控董事会, 提高公司价值。另一方面, 对于大规模的上市公司, 董事会应当精简, 因为董事会变大可能分散打乱讨论, 缺乏沟通且执行决策效率低下, 尤其可能产生中小股东“搭便车” (take lift) 的问题, 更有利于大股东通过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因此应当积极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 提高独董占董事总人数的比例。同时从中小投资者中推举董事, 保证一定的中小股东作为董事有利于有效地维护自己股东群组的利益。

(2) 仅仅从董事会规模设计和提高独董比例上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不足的, 还要从董事会行为上发挥保护的作用。王斌, 童盼 (2008) 认为, 董事会成员的能力, 努力程度和组织认同与和谐三个方面会影响公司的业绩。我们认为要提高董事会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效果, 应当相应提高董事会成员认知能力, 提高对公司长远发展的认识, 同时第二大股东到第五大股东也应当有意识的联合起来, 避免与第一大股东“竞争性合谋”, 应当积极与第一大股东制衡, 这不仅是自身利益的需要, 也保护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刘慧龙, 陆勇, 宋乐 2009) 。

2 中小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参加股东大会

股东大会是由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公司的重大事项, 比如投资经营的决定、人事的任免、董事会报告的审批、公司章程的修改等都须通过股东大会。

年度股东大会每年召开一次, 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也是股东最应该重视的会议。如果中小投资者想向已投资的上市公司董事表达对他们以及公司经营运作的看法, 或者有很多的问题或建议, 年度股东大会就是中小投资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最好机会。年度股东大会为上市公司提供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途径, 并让股东知道公司的业务运作情况。许多中小投资者都误以为他们对董事如何营运上市公司的业务没什么影响力。事实上, 作为一名公司权益拥有人, 股东在决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影响力主要通过年度股东大会发挥出来。

2009年6月, 东阿阿胶年度股东大会上, 其中“开展信托投资计划”议案被股东大会否决, 这是2009年第一例因为流通股东反对而导致的上市公司议案“流产”。

3 增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核心可以从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和外部约束机制入手。

建立完善的内部约束机制, 就是要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 严格规范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 并健全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的制度, 同时坚决制止管理者任意违反财务规定、自行支配企业财产物资和经营的行为看,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流程上进行风险管理, 将内部控制与战略相结合, 与公司的流程和每个岗位相结合, 并监督大股东和管理者的异常行为,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

在建立外部约束机制方面, 完善社会监督体系是制止和防范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首先是完善立法, 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 增强会计监督的全面性与权威性, 加强对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这对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 发挥社会审计的公证作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因素中, 信息使用者的成熟程度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西方, 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已经比较成熟, 各种信息中介分析技术高超, 对推进信息需求、影响信息披露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偏好已成为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晴雨表。

4 结论

本文主要是从公司治理方面的措施和改进入手, 研究如何才能更有效地保护中小投资利益。不仅要积极发挥董事会的作用, 中小投资者自己也要积极参与到公司治理当中, 并增强上市公司财务会计信息的披露。尊重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是证券市场监管的核心, 也是上市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中小投资者对于活跃资本市场, 提高上市公司业绩和价值至关重要。像我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兴证券市场, 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 强调中小投资者利益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曹廷求, 刘呼声.大股东治理与公司治理效率[J].改革, 2003, (1) .

[2]董任.论控制股东滥用控制权的法律责任[J].价值工程, 2004, (5) .

[3]林丽娟.流通与流通股股东利益保护[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4, (10) .

[4]陈宝明.对大股东控制的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 2005, (6) .

[5]黄志忠.股权比例、大股东“掏空”策略与全流通[J].南开管理, 2006.

[6]王斌, 童盼.董事会行为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J].中国会计评论, 2008, (03) .

资本市场投资 篇2

为了贯彻《证券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需要研究在我国如何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建立以机构投资者法人持股为主的资本市场。发展众多的机构投资者,既有利于参予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又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权益。

众所周知,一个成功的国内资本市场应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有足够的证券发行者和机构投资者,有严格的信息批露标准,以便于投资者对证券进行投资收益与风险评价;有标准的交易票据和交易手段,以便于交易的进行和市场流动性提高;能实现较低的税收和交易成本;有严格的监管制度,能做到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对泄露内幕信息、制造虚假信息者和操纵股市者进行严惩等。 而我国现今的股市,虽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有了一些规模,也立了法,已有法可依,但尚是一个不规范的、投机大于投资、非理性的股市。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原因:

一、对实行股份制和开办股票市场,急于求成,缺乏认真研究,选择模式不当。从西方发达国家股市看,一种以美英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虽然越来越多,但都没有摆脱追求高流动性和短期效益的弊病,投机性很强。另一种以德、日为代表,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法人投资,法人投资有一种战略眼光,能着眼于对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注重对企业的管理,而不是像美、英的法人投资者那样追求短期效益。当时,我国发展股市如选择德、日模式,情况就会比现在好得多。 二、我国股市仓促上马,立法滞后。底,才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立法滞后,也是造成目前股市不理想、不规范的一个原因。

三、舆论和导向失误。在《证券法》公布前,理论界和舆论界只宣传股市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有利于企业从股市筹资,而不重点宣传股市首先要:“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应当遵守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因而将股市引入仅仅是“筹资和圈钱场所,使好多股份制企业老总不把投资者作为“上帝”,而看成是“阿斗”,不给投资者以应有的回报。《经济日报》记者陈剑夫同一位准备上市的企业老总聊天,问他为啥要争着上市,回答是:“这钱不一样,等于是白白拣来的,花起来没有还贷压力”(见198月2日《经济日报》“募资使用叫人难放心”一文)。?

四、信息披露失真。有些上市公司在财务上搞虚假包装,以欺投资者上当,使股民投资权益遭受损失,逼着投资者只好进行短期投机。最为典型的是红光公司,编造虚假利润达1.57亿元,骗取了上市资格,使广大投资者上当,遭受了巨大损失。

五、严格规范监管缺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使内幕人员和大户联手操纵股市有宽松的.环境。我国《证券法》第71条、184条明确规定:“操纵证券交易价格……获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转嫁风险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5倍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多年来,我国股市上大户做庄、联手操纵哄抬股票价格,从中获得取暴利,广大小股民遭殃的事例屡见不鲜,至今对违规联手操纵的违法案例处理的很少。

六、我国股市投资者主要是4400万投资者散户。据上海证交所的资料,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公众股民散户占94%,机构投资者只占5%,自营者占1%。在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股市中,大量的机构投资者的退休养老金、保险基金、银行信托基金和投资基金等拥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占股市的50%以上。在每天的股市交易额中,2/3的交易额是由机构投资者进行的,因而,西方发达国家的股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我国目前以散户为主的股市存在着很大弊病:一是投机性强,换手率高,频繁的股票交易,导致股市狂涨狂跌;二是缺乏参予股市经验的散户,往往成为股市的牺牲品,大户的“美中餐”。据《中国证券报》调查,1994年-年股市中赔钱的户占50%-60%,多是散户。三是股市中散户多,缺乏众多的

[1] [2] [3] [4] [5]

资本市场看2015科技投资热点 篇3

在这期间,BAT的整体估值从55亿美元涨到5000多亿美元,其投资布局和并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中国市场风向标式的三巨头,在投中集团CEO金建华看来,BAT投资对中国市场影响非常大。

从以往BAT的投资项目来看,基本体现为三大方向:第一是完善平台建设、建立完整的生态链;第二是O2O的布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布局;第三是深入金融、医药健康、文化领域等,实现流量变现。

所以,在投中集团董事长陈颉看来,现在是一个创业最好的时代。虽然当前有资本泡沫论出现,但很多TMT领域的投资人,一边叫喊资本泡沫论,另一边抢项目丝毫不手软。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创业公司的数量,还是获得的融资数量都有一个巨幅的提升,主要集中在TMT等新兴领域。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开始远远超过在PC端的投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通过朋友圈跟上千朋友保持很好的联络、沟通,可以和成千上万的司机、房产中介、餐厅、医生、美甲师、快递员等形成无数的小节点关系。把这些叠加在现有的商业模式上,产生的商业价值就是几何数的增长。

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投中集团举办了“2014年中国投资年会”,投资领域的大鳄云集,集体回顾2014年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优化升级,探讨了推动了中国产融结合的核心因素,分享了产业整合进程中的投资机遇,评估未来市场可能聚焦的投资热点。

投资热点

移动医疗

近些年我国已初步完成资本积累和人口老龄化,可见预期,医疗领域将变得炙手可热,民众不止希望寿命能够延长,更希望有质量地生活。

就在近期,就已出现几起移动医疗的巨额融资案例。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认为,移动医疗和移动互联网其他细分行业可能殊途同归,最后出现一到两个平台型的公司,但这不代表其他公司没有机会。在移动医疗领域,还将出现很多重度垂直型公司。所谓重度垂直,首先是专注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病种,真正能够给医生、患者以及生态链上的药厂、保险公司提供价值。“重度”的意思,就是挖掘得比较深。在重度垂直领域将机会多多,这一领域很多公司目前估值并不高。陈鹏辉认为,移动医疗肯定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但是目前还看不到明显的变现途径。“但是我们相信,这个方向是非常好的方向,在某些细分领域仍然能找到有价值的、便宜的公司。”

但移动医疗行业依旧存在难题。投中研究院分析师李鑫认为,虽然资本对移动医疗的热情不减,但是很多移动医疗企业至今尚未有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投入的资金不能实现良性回收,未来的移动医疗将难以持续火热下去。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市面上的多数移动医疗企业均未解决一个核心问题:所有数据的最终接收端应为医生,但我国公立医院医生很难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及App为客户提供详细的专业建议。移动医疗虽然发展火爆,但真正解决了国内医疗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数。

投资热点

消费类O2O

在O2O领域,生鲜O2O与旅游O2O直接与消费市场相关联,引起了投资者的关注。专注于消费和服务产业投资基金的加华伟业资本董事长宋向前表示,人们越来越愿意用移动互联的方式进行生鲜消费。O2O是围绕消费体验的,如果线下的体验和线上的体验差距甚微,消费者往往会选择高效率的方式。专注于消费品投资的钟鼎创投合伙人孙艳华表示,生鲜类O2O将会大行其道。当然现今中国的冷链运输还不够发达,钟鼎创投在供应链领域投资了十几家企业,特别是最近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市场对冷链的需求非常旺盛。

在旅游业方面,新的旅游销售模式频现,其中非常著名的是“今夜酒店特价”。

但在冰点CEO朱晧毅看来,酒店行业非常传统,直到今天酒店客房还只有20%左右是通过互联网销售。根据酒店行业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整个酒店行业出租率为56%,意味着每天有近40%的房间卖不掉,寻找新的销售渠道对酒店业来说迫在眉睫。冰点采取直销和尾单销售相结合的新销售模式,对酒店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当然,新的渠道不能破坏酒店原有的价格体系。

孙艳华表示,旅游的链条比较长, O2O在整个旅游链条中,有很多机会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因此钟鼎创投非常看好这个领域。通过互联网手段,能够真正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和更好的体验。除此之外,用技术的手段打通信息,消费者还可进行评价。因为评价系统的出现,使得服务提供商提供更好的服务,以建立信用,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投资热点

互联网影视

互联网影视与内容本身在2014已经是投资市场的热点,2015年热度还将持续。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网看电影,将形成电影的点播收费模式。目前对盗版的管控已经取得成效,支付手段非常丰富,可以预见的是,形成点播收费模式的电影市场,将有大幅度增长。

王长田对当前电商介入电影业的现象进行了解读,他认为电商介入电影最重要的是为了获取用户,这也解释了之前打车软件成为各大电商公司争抢热点的原因。因此,在接下来的寒假和贺岁档,几乎各大电商平台都卷入了电影票房和用户的争夺战中,包括猫眼、淘宝、百度、新浪微博等。“如果陌陌哪天跟电影挂钩了,就可以看电影交朋友,大家相约在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拉手回家。”王长田笑言。

投资热点

智能机器人

德勤在一份2014年全球科技领域风投信心调查中表示,2014年全球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信心较2013年增长了14%,仅次于清洁技术的16%,远高于包括云计算、移动、半导体、医疗IT、硬件等在内的其他所有科技投资领域。

软银中国合伙人宋安澜非常关注智能机器人产业,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正在丧失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很多制造企业都有很大的工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软银中国将与大学教授一起共同关注机器人和先进制造方面的项目。软银中国新近投资了大连机床厂,做高端机床数控机床、机械手机器人,已经建成非常好的机器人实验室,也有相应产品推出。宋安澜觉得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这个方向非常正确,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求。

乐博资本创始人杨宁此前也曾公开表示,5~10年内人类就将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机器人将像水、食物、互联网一样,成为每天生活中的标配。现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刚刚开始,大批下一代龙头企业还在萌芽期,这是投资布局的绝佳时机。杨宁认为,现在很多VC/PE还在盯着移动互联网、手游、O2O、P2P,这些已经过时了,没有更多的机会了。智能机器人项目的估值涨得有多快?杨宁给了一个例子,他今年初才投的一家公司,以2500万人民币估值进入天使轮投资,最近这家公司刚融了A轮,估值已经是9000万美元了,半年涨了20倍。

除了上述投资热点外,2014年投资领域的另一个趋势是,拿到融资的公司比2013年要少了,更多的资金流向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人集中资源去投能成为行业龙头的企业。这给了所有需要融资的公司一个启示,也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一点,就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论量化投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篇4

1.1 量化投资国外的发展状况

据查询相关资料可知,这种投资方式在国外的发展史中长达三十多年,与其他投资策略比较,量化投资在国外的使用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所以,在当今市场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法运用在美国市场中。同时,这种投资也是全球基金投资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实,量化投资在国外发展历程来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历几个阶段才发展成至今的模式。截止目前,定量投资的方法已被广泛使用,主动投资中也越来越多地用到量化方法。

1.2 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量化投资在中国起步相对比较晚,几乎没有竞争者,这也给量化投资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相比海外市场,在中国投资中,投资者团队能力不一,在投资理念方面也有所欠缺,国内A股市场也属于非有效市场。同时,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多数都会存在,这也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心以及政策等信号的变化会经常引起反应不足或反应过度。量化投资方式是通过理性的科学研究统计以及对实证的解析来最大程度上降低投资决策行为中的人为失误及人类共性偏差等行为产生的投资风险。还有,为构建适合投资目的的有效投资组合和保证投资决策中所包含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严谨性需要考虑风险收益配比的原则性。

2 量化投资的优势及不足

2.1 量化投资的优势

量化投资属于主动有效的投资工具,与定性投资不同的是,量化投资存在以下的优势:

(1)量化投资使得科学理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量化投资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有效避开个人主观判断和直觉,能够持有一种客观性、理性以及统一性,摆脱市场心理的影响。通过数量化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投资者个人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避开随着市场盲目追随所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

(2)在整个市场范围内,量化投资使择股实现高效率处理。因为这种投资是利用数量化模型对所有满足的对象进行分选,把握资本市场中每个可能投资的机会。然而,与之作比较的定性投资较多受人资、物资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其选股的覆盖面和正确性远远不如量化投资。

(3)量化投资比较注重风险组合管理。这种方式在三步选择的过程中,经过严格的风险控制约束条件下,对所选择的投资对象进行组合,确保在实现期望收益的同时有效地控制风险水平。与此同时,量化投资摆脱个人的主观判断,做到有效避免因主观误判所形成的交易风险。

2.2 量化投资的缺点

量化投资本身具有以上所述的优势,其实在现实操作中,难免也会存在一些缺陷。

(1)量化投资采用数据模式处理数据,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有时会因为忽略基础面而造成巨大的投资失误。因此,在决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能单纯依靠量化投资,还是要结合现实市场基本面情况,否则如果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失误,后果将不堪设想,那么所谓的程式化交易也是没什么作用,严重会给市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量化投资应用的范围比定性分析狭窄。量化投资属于基本面的分析,虽然这种投资方式是一种高效、无偏的方式,但是应用范围远远不如定性分析。

3 量化投资对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中国资本市场中,量化投资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量化投资在我国的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存在某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原因分析。

3.1 证券市场缺乏有关的机制

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远远不及美国资本主义市场。资本主义市场也是比较不成熟,量化投资借助统计以往规律的数据作为基础。在国外市场上,某些上市公司所拥有的内在价值存在许多可以量化的尺度,以便量化模型在价值投资上突出本身的优势,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还是相对不成熟,量化投资作为新兴市场缺乏做空机制,同时各方面的信息收集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3.2 国家政策的影响导致量化投资的优势无法突出

国家的政策影响使得量化投资无法准确量化,预期的影响比经济政策的影响更难以量化。因为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够完善,但是针对我国的匹配程度,投资团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和创造力所决定量化投资的效果。就如经济政策,也是影响国内量化投资一个重要因素。还有,带有“政策市”的中国股市,它的变化程度大小主要依靠调节政府经济政策,但是经济政策本来就是根本不能量化的。基金的发行往往是先于政策而执行,一般也是针对问题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基于对经济政策的预期,总体上预期的影响比经济政策的影响根本无法进行量化,量化投资优势也无法突出其本身所具备的准确性。

3.3 市场缺乏和量化技术配套的专业风险控制技术

量化技术一般不可能独立存在,想要量化模型获得更好的应用,那就应该配备一套与之对应的风控技术,还需要配备相关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确保正常运行。在市场环境来看,在金融危机后,我国在量化投资方面也引进海外人员及先进的技术理念,但是跟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在风控技术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4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建议

4.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

我们由上面的论述可以清楚的知道,量化投资给投资者具有规避风险和作用,但是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特别在证券行业这种变化多样的市场中,更加需要不断创新中国市场上的监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填补空白,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使量化投资充分发挥本身所具备的市场价值。

4.2 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化投资技术

不同的国家的经济状况不同,资本市场也是有区别的。对于国内的量化投资,只有设计出符合国内市场环境且能够取得良好业绩的量化模型,投资者才会真正认可此种基金。然而,就目前中国市场来说,限制着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量化投资技术的维护及日常升级更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以传统投资为主,对于新生事物还是缺少一定的准备,我国的风控技术也相对比较落后,而且其他的高端技术常常都是被保密的,能够流传至我国的一般都是发达国家所淘汰下来的,所以这也是导致量化及时很难被成功引进中国资本市场及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总之,想要使量化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应该不断创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量化投资技术,吸引更多投资者进行投资并持续不断发展,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

4.3 量化投资技术需要不断引入专业人才

人才是发展的必备条件,想要量化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引进专业技术性人才。就当前情况来说,国内的量化投资主要依赖国内基金公司自己创建的团队,然而对量化基金管理精通的人才在国内相当紧缺。所以,为了更好的发展,应当引进相关专业人才,解决人员稀缺,培养扎实的公司基本面研究功底,增加工作就业经验,促进发展。

5 结论

量化投资随着在国内发展基本条件的逐渐完善,不断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量化投资为发展寻找大量佣金的来源,刺激证券市场经纪业务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有,由于量化投资的到来,完善我国市场产品鼎价,实现市场的有效性,优化资源的配置,对国内经济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当今时代,量化投资策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当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所以,更应该不断发现量化投资中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进,使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炜怡,孟小菊,鄢方方.量化投资盛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3,(31).

[2]乔嘉.别被量化投资迷惑[J].英才,2015,(6).

[3]宣云云.量化投资策略及其绩效分析实证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4.

[4]刘振彬.量化投资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中的实现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4.

[5]陈小慧.市场期待慢牛,量化指数投资不容错过[J].大众理财顾问,2015,(1).

资本市场投资 篇5

国办发„2013‟11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中小投资者是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群体,但处于信息弱势地位,抗风险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证券期货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维护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和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健全投资者适当性制度

制定完善中小投资者分类标准。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并公开中小投资者分类标准及依据,并进行动态评估和调整。进一步规范不同层次市场及交易品种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安排,明确适合投资者参与的范围和方式。

科学划分风险等级。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中介机构应当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划分风险等级。推荐与投资者风险承受和识别能力相适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向投资者充分说明可能影响其权利的信息,不得误导、欺诈客户。

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和市场服务规则。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中介机构应当建立执业规范和内部问责机制,销售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接受客户委托从事交易;明确提示投资者如实提供资料信息,对收集的个人信息要严格保密、确保安全,不得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制度并强化监管,违反适当性管理规定给中小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优化投资回报机制

引导和支持上市公司增强持续回报能力。上市公司应当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盈利能力,主动积极回报投资者。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公司再融资或者并购重组摊薄即期回报的,应当承诺并兑现填补回报的具体措施。

完善利润分配制度。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利润分配政策尤其是现金分红政策的具体安排和承诺。对不履行分红承诺的上市公司,要记入诚信档案,未达到整改要求的不得进行再融资。独立董事及相关中介机构应当对利润分配政策是否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发表明确意见。

建立多元化投资回报体系。完善股份回购制度,引导上市公司承诺在出现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等情形时回购股份。研究建立“以股代息”制度,丰富股利分配方式。对现金分红持续稳定的上市公司,在监管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差异化的分红引导政策。完善除权除息制度安排。

发展服务中小投资者的专业化中介机构。鼓励开发适合中小投资者的产品。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基金管理人应当切实履行分红承诺,并努力创造良好投资回报。鼓励基金管理费率结构及水平多样化,形成基金管理人与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一致的费用模式。

三、保障中小投资者知情权

增强信息披露的针对性。有关主体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对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披露内容做到简明易懂,充分揭示风险,方便中小投资者查阅。健全内部信息披露制度和流程,强化董事会秘书等相关人员职责。制定自愿性和简明化的信息披露规则。

提高市场透明度。对显著影响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的信息,交易场所和有关主体要及时履行报告、信息披露和提示风险的义务。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健全跨市场交易产品及突发事件信息披露机制。健全信息披露异常情形问责机制,加大对上市公司发生敏感事件时信息披露的动态监管力度。

切实履行信息披露职责。上市公司依法公开披露信息前,不得非法对他人提供相关信息。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信息披露文件中的承诺须具体可操作,特别是应当就赔偿或者补偿责任作出明确承诺并切实履行。上市公司应当明确接受投资者问询的时间和方式,健全舆论反应机制。

四、健全中小投资者投票机制

完善中小投资者投票等机制。引导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全面采用网络投票方式。积极推行累积投票制选举董事、监事。上市公司不得对征集投票权提出最低持股比例限制。完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投票表决第三方见证制度。研究完善中小投资者提出罢免公司董事提案的制度。自律组织应当健全独立董事备案和履职评价制度。

建立中小投资者单独计票机制。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影响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事项时,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应当单独计票。单独计票结果应当及时公开披露,并报送证券监管部门。

保障中小投资者依法行使权利。健全利益冲突回避、杜绝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公平处理制度。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限制或者阻挠中小投资者行使合法权利,不得损害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权益。健全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和受托管理制度。基金管理人须为基金份额持有人行使投票权提供便利,鼓励中小投资者参加持有人大会。

五、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上市公司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应当承担投资者投诉处理的首要责任,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并公开处理流程和办理情况。证券监管部门要健全登记备案制度,将投诉处理情况作为衡量相关主体合规管理水平的依据。支持投资者与市场经营主体协商解决争议或者达成和解协议。

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支持自律组织、市场机构独立或者联合依法开展证券期货专业调解,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免费服务。开展证券期货仲裁服务,培养专业仲裁力量。建立调解与仲裁、诉讼的对接机制。

加强协调配合。有关部门配合司法机关完善相关侵权行为民事诉讼制度。优化中小投资者依法维权程序,降低维权成本。健全适应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民事侵权赔偿特点的救济维权工作机制。推动完善破产清偿中保护投资者的措施。

六、健全中小投资者赔偿机制

督促违规或者涉案当事人主动赔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应当主动、依法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及其他资产用于赔偿中小投资者。招股说明书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的,责任主体须依法赔偿投资者,中介机构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等未能履行勤勉尽责义务造成基金份额持有人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建立上市公司退市风险应对机制。因违法违规而存在退市风险的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中应当对退市风险作专项评估,并提出应对预案。研究建立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的偿债基金制度。上市公司退市引入保险机制,在有关责任保险中增加退市保险附加条款。健全证券中介机构职业保险制度。

完善风险救助机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基金管理人应当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利用计提的风险准备金完善自主救济机制,依法赔偿投资者损失。研究实行证券发行保荐质保金制度和上市公司违规风险准备金制度。探索建立证券期货领域行政和解制度,开展行政和解试点。研究扩大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使用范围和来源。

七、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

完善监管政策。证券监管部门应当把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贯穿监管工作始终,落实到各个环节。对纳入行政许可、注册或者备案管理的证券期货行为,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起相应的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安排。建立限售股股东减持计划预披露制度,在披露之前有关股东不得转让股票。鼓励限售股股东主动延长锁定期。建立覆盖全市场的诚信记录数据库,并实现部门之间共享。健全中小投资者查询市场经营主体诚信状况的机制。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坚决查处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上市公司不当更正盈利预测报告、未披露导致股价异动事项、先于指定媒体发布信息、以新闻发布替代应履行公告义务、编造或传播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以及进行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行为。坚决打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直接或者间接转移、侵占上市公司资产。建立证券期货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制度。

强化执法协作。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及时纠正各类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侵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置机制,制定和完善应对突发性群体事件预案,做好相关事件处理和维护稳定工作。证券监管部门、公安机关应当不断强化执法协作,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提前介入力度。有关部门要配合公安、司法机关完善证券期货犯罪行为的追诉标准及相关司法解释。

八、强化中小投资者教育

加大普及证券期货知识力度。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功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应当承担各项产品和服务的投资者教育义务,保障费用支出和人员配备,将投资者教育纳入各业务环节。

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自律组织应当强化投资者教育功能,健全会员投资者教育服务自律规则。中小投资者应当树立理性投资意识,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养成良好投资习惯,不听信传言,不盲目跟风,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九、完善投资者保护组织体系

构建综合保护体系。加快形成法律保护、监管保护、自律保护、市场保护、自我保护的综合保护体系,实现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证券监管部门、自律组织以及市场经营主体应当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加大资源投入,完善基础设施,畅通与中小投资者的沟通渠道。证券监管部门建立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障检查制度与评估评价体系,并将其作为日常监管和行政许可申请审核的重要依据。

完善组织体系。探索建立中小投资者自律组织和公益性维权组织,向中小投资者提供救济援助,丰富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维权内容和方式。充分发挥证券期货专业律师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律师为中小投资者提供公益性法律援助。

优化政策环境。证券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提高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水平。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应当依法行使权利,支持市场经营主体履行法定义务。财政、税收、证券监管部门应当完善交易和分红等相关税费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未公开信息的,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有关部门要完善数据采集发布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形成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协调沟通机制。强化国际监管合作与交流,实现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跨境监管和保护。

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若干问题研究 篇6

关键词:资本市场 投资者保护 制度体系建设

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现代公司越来越多地依赖资本市场,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公司获得了发展所需的资金,然而,投资者将资金投资证券的目的是为了获利。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在制度以及法律上得不到权利保障,将会打击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就不会将资金投入其中,公司为了获得资本又不得不以高回报来打消投资者的顾虑。这种循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损于资源的有效、优化配置。投资者保护的历史与资本市场本身一样久远。因为投资者是资本市场的基本细胞,若任由欺诈与操纵横行,个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有损市场信心,最终无以为继。这一点在1929年大萧条后成为普世性共识,现行的投资者保护模式自始逐步建立。我国资本市场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目前却存在着诸多如上市公司圈钱、会计造假、大股东侵占、内部人控制等投资者利益被侵占的现象。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背道而驰,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

一、投资者利益侵占原因探析

1、制度体系的不完善

投资者利益法律保护是指一国外部投资者藉以防止其权益被内部人侵占的法律规定及其执行机制。我国虽然先后出台了公司法、证券法以及一系列保护中小股东的政策法规,理论上提高了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稳定了金融秩序,然而,在实践中这些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常常会因为控股股东、内部实际控制人的干扰,达不到保护投资者的效果。现有的证监会对于侵占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对违规上市公司处罚较轻,起不到法律应有的震慑作用,很难恢复、提升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监管力度的缺乏,使得执法部门的监管多为事后处理,起不到预防侵占投资者利益的违规行为,尤其是针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建设还远远不够。

由于在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的缺陷,资本市场上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过高,公司的控股股东、管理层实际控制了公司,作为内部人,掌握着大量真实的公司信息,处于信息的优势一方;外部投资者对于公司的了解,仅限于从公司披露的公开数据中获取信息,处于信息的不利地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内部人就可以通过盈余管理,获取控制权私利,侵占外部投资者利益。

2、投资者自身原因,投机意识深厚,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投资者对于自己的权益了解不多,在参与上市公司监督方面不够积极主动,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投资者或是因为高昂的监督成本而选择搭便车,任由自身利益被占而不得不用脚投票。在信息不对称的资本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中小投资者,普遍对于市场的价值投资失去信心,不去参加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表达自己利益,股东大会也就无法发挥监督作用。这既是投资者选择短线投机的原因,这又加剧了投资者监督缺位的现象。投资者频繁地短线操作,投机跟风,不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久发展。

其实,在证券市场上,“跟庄”已经成为中小投资者的一个无奈之选。一方面,一般单个散户所拥有的资金根本无法影响证券价格,他们更像是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参与主体,是典型的价格接受者,而数量众多的散户之间的联合由于交易成本问题的存在,是根本达不成的;另一方面,相对于获取公司私有信息的巨大成本,单个散户的获益不足以激励中小投资者直接获取信息,“搭便车”心理广泛存在;第三,散户一般也不具备证券投资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其交易行为有时甚至是非理性的。大量行为金融学的研究表明,证券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其交易行为易受心理和情绪波动的影响,其交易行为远非理性,“羊群效应”、“心理账户”、“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等现象就是明证。

二、完善投资者保护体系的政策建议

加强投资者保护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息息相关和一脉相承的,同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保障体系,应该从事前教育、事中防范控制和事后处理三个层面来采取措施。加快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制度建设。

1、加强制度体系建设

我国虽已颁布实施了公司法、经济法、证券法等若干旨在保护投资者的法律,但与欧美等成熟资本市场还有一定差距,需要立法部门充分调查研究,针对中国的特殊国情,建立完善我国的制度体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仍存在着诸如上市公司圈钱、大股东利用控股优势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失真等不和谐的现象,制度体系建设不能滞后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其的要求,否则资本市场就不会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功效。

2、提高执法效率

要达到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效果,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还需要执法部门的有力配合。我国虽出台了若干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法律法规,但是如果执法力度不够,实施不下去,那么再完善的法律制度建设都等于零,都永远达不到真正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效果。所以提高执法者的执法水平、工作效率、加大对于侵占投资者利益行为的处罚力度,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受损害,才能发展更好的资本市场。

3、加强金融监管体系建设。

金融监管部门肩负着稳定经济、金融发展的重任。应当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己任,维护经济运行环境公平正义为基础,加强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减少过多地干预经济运行,提高监管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

参考文献:

[1] 何德旭;张捷 论投资者保护与资本市场发展 武汉金融 2008年第10期

[2] 李胜;胡东艳 投资者保护理论述评及展望 金融经济 2010年第12期

资本市场投资 篇7

中国PE市场发展迅猛

2010年中国PE市场的成长, 无论是在募集、投资和退出规模上, 都比2009年有了很大的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约有1000家左右的机构正活跃在这个市场上。而从已经披露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数量来看, 这两年基本上都维持在每年七八十家之多。2010年前三季度, 中国市场募集的资金金额达到284亿美元, 新成立了144只基金, 其中人民币基金在数量上占据了90%的份额, 而PE基金的金额则高达212亿元。同时, 今年在国内上市的98家企业共为PE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带来了超过10倍的回报。

目前, 人民币基金的巨量,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内流动性的表现———不光是私募股权上半年融资多, 在公募市场上今年的融资量也大大超过国际上其他国家。中国现在投资多和融资多, 一方面因为中国投资机会多, 同时也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A股市场总的融资额接近纽约交易所的3倍, 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 尽管A股市场已经扩大了很多, 规模变大了很多,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中国企业股本形成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 有一个规模更大、更加活跃的私募股权的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是必须的。

从整个中国PE行业的发展基础来看, 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未来5年, 预计中国GDP仍将会保持每年8%~10%的增长速度。而这无论是从资本资金提供角度、还是投资机会角度来看, 都将是一个强劲的动力。预计将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资本进入PE这个行业。无论是商业银行、社保、保险, 还是券商, 这个数额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从投资机会上, 预计到2015年, 国有企业的交易规模会达到400亿元到800亿元人民币, 民营企业交易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到190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 预计渗透率将达到4‰到5‰的比例。

从国际市场来看, 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也看好中国市场。来自新兴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调查问卷显示, 未来两年全球的机构投资者 (LP) , 在关于股权投资配置的预期上最高的还是中国, 其中超过50%的投资者希望能够在中国适度参与一些股权投资。

发展壮大PE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权投资基金业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越来越得到各方的关注和人们的重视。从宏观上看, 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资本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是扩大直接投资的有效手段, 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益工具, 也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非常有力的抓手。

据介绍, 目前在北京聚集的国内外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近600家, 管理人民币基金1866亿元, 管理美元基金4826亿美元, 股权投资基金业的蓬勃发展, 为首都北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北京市备案的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增长率为12%, 上缴税金年增长率为53%, 就业岗位年增长率达到19%。在北京市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 有17家得到过股权投资机构资金的支持。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民间也积蓄了巨大的财富, 高额储蓄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渠道。我国现在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如果这些基金都投资于证券的二级市场, 将会加剧中国证券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资金, 而是这些资金应该投向那些有效益的、成熟的企业。中国正面临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需要并购重组进行要素组合, 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企业效率。而发展高收益债券, 有利于解决并购基金的融资问题, 进一步促进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 主要是从股本这个角度, 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资金的来源。但是, 如果仅仅是股本融资, 一个企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还是需要有债务融资。当一个企业并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 在收购兼并的过程中是有很大风险的, 而发行柜台交易的高收入债券或者是私募发行的高收益债券, 有利于解决并购基金的融资问题。

适度监管规范PE生长环境

相关数据显示, 今年中国PE投资案例数量连续两个季度创下新高, PE投资热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 行业近千家机构在市场上对投资和项目的争夺, 也势必导致了投资估值过高。有些专家为此担忧, 认为逐利的冲动以及市场监管缺失会导致中国PE市场生长环境的恶化。换言之, 面对PE的迅速崛起, 监管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 能够引发系统风险的金融机构都成为了加强监管的对象, 这已经是一种世界趋势。在这一趋势下, 国内对PE的监管也逐渐形成共识, 即“适度监管、分层监管”。很显然,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让人们学会了未雨绸缪, 尽管一些私募投资基金不直接涉及到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但是形成一定规模后, 还是会对整个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 这次国际金融改革, 普遍要求对那些可能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的金融机构, 也要进行监管, 这个启示对于中国也是有用的。由于PE的性质, 决定了对其只宜适度监管, 不能当做公开的投资基金来监管, 因为PE基金都是老练的投资者来操作, 具有一定的鉴别风险的能力。此外, PE基金在运作过程中, 也很难导致外部性的金融风险。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 是一项新事物, 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投资模式, 加强改进监管, 不断提高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质量和水平。针对保险资金参与PE领域可能存在的追求高风险、透明度不够以及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已有一些规定。下一步保监会将坚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着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包括采取年度报告制度、检查制度以及评估制度等, 来加强对保险资金参与PE的相关投资能力判断。

中国PE投资市场“钱景”广阔

目前, 中国PE发展态势正成为全球的亮点, 其速度和规模都位居亚洲首位。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潜力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其庞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更将在未来带来数以万亿元的投融资机会。从2003年到现在的复合增长率接近40%, 从规模和速度上远远超过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从国内那些高净值的投资人群来看, 在2010年底具有1000万以上的投资人士达到了32万人。这些投资人士持有的资产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 如果按照5%的比例配置在私募股权基金中, 或将可达到4500亿元。此外, 30万亿元的企业存款和3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 这些也会为整个PE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 政府出台的引导基金, 成为推动PE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体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的态度, 所以带动了各方的资金积极参与到PE行业中来。

从国有企业看, 一些企业近几年把自己的利润更多的用于投资领域当中, 如果通过PE投出去, 相对会减少风险, 相对的责任也会比直接投资的责任减轻。与此同时, 企业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 实行新的产业战略方向选择, 也都会推动大型国企PE投资倾向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 大型金融机构要获得足够的市场配置率, 必须在权益类资产当中有根本的动作。但近几年二级市场大幅波动和节奏的不易把握, 让机构难以实现超额收益, 于是一些大型金融资产管理纷纷向PE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口, 谁的突破口早一点, 谁就获得先发优势, 才可以实现自己资产总体收益率的提升。谁如果落后了一步, 这方面的收益率将会大大减低。甚至是, 一些信托公司为了获得自己的生存和长足发展, 也开始涉猎PE领域。当信托公司在市场中以股权抵押来实现信托资金获得时, 已经是十分接近PE了, 只要做稍微变更, 就可以变成权益类股权。以至于有的信托公司, 现在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在做信托产品, 而是做变向PE产品的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投资 篇8

(一) 机构投资者的相关定义

在证券市场上, 凡是出资购买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个人或机构, 统称为证券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在广义上是指用自有资金或者从分散的公众手中筹集的资金专门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活动的法人机构, 我国《证券词典》的定义是:“机构投资者是指以自有资金或者信托资金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团体, 包括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储蓄银行、各种基金组织和慈善机构等。”在西方国家, 以有价证券投资收益为重要收入来源的证券公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各种福利基金、养老基金及金融财团等, 一般都称为机构投资者;在中国, 机构投资者目前主要指具有证券自营业务资格的证券经营机构, 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投资管理基金等。

(二) 机构投资者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 (1992———1997年) 。证券市场发展初期, 市场参与者主要为个人投资者, 由于投资主体过于单一, 规章制度监管不力, 市场环境限制严格, 共同基金在一种投机盛行的状态中发展。2、第二阶段 (1997———2001年) 。1997年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引入了信托等制度框架;1998年3月封闭式基金成立并开始运作;1999年三类企业资金和保险公司资金入市;2001年9月底我国开放式基金成立, 自此, 基金产品差异化日益明显, 基金的投资风格也趋于多样化。3、第三阶段 (2002年至今) 。在市场规范逐渐完善, 监管机构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的环境下, 我国基金业开始了超常规的发展历程。截至2007年底, 基金所持股票市值已达24010亿元, 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社保基金、QFII、券商等持股市值约占股票流通市值的3%;截至2008年1月底, 我国已有52家境外金融机构获批QFII资格, 核准外汇额度99.95亿美元, QFII持股市值约占股票流通市值得1.7%。种种迹象表明, 我国证券市场正逐步走向机构投资者时代,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中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时代已经到来。

二、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与可行方式

公司治理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从根本上它被视为一个关于所有权安排的契约。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以及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备导致的代理问题。在与公司治理相关的各类主体中, 限于资金实力、成本效益方面的约束, 有条件对公司的治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为机构投资者、参与经营的大股东、因债务关系产生的债权人。

(一)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

机构投资者积极行为是一种新的公司治理方式, 机构投资者是否有意愿参与公司治理, 是机构股东综合参与成本、参与收益与参与风险的比较而做出的经济决策。

1. 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所持有的资本总额逐渐增加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持有资本总额的不断增加, 机构投资者的规模也逐渐壮大, 为了避免潜在损失, 他们再运用传统的“行走于华尔街”的方式显然不便, 这样就使得机构的持股方式有必要从被动持股向主动投资转化, “用脚投票”势必转变为用手投票来参与公司治理。

2. 机构投资者参与成本的消化与递减

单个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获得的收益与产生的成本不对称, 参与成本往往成为小股东介入公司治理的障碍。由于持股比例较高, 相对参与治理的收益而言, 参与成本易于被机构股东消化;当机构投资者持有某公司较高的股份并参与公司治理, 长期合作下来就能逐步增加其信誉, 参与成本将随着和所参与对象交流得深入和了解的加深而逐渐递减。

3.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产生信息收益

财务的账面价值和股票的市价都不足以作为公司业绩反映的真实指标, 而公司治理是非常重要的非财务指标, 机构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公司治理才有可能获取企业的内部信息, 从而有效地监督企业的各项政策, 从根本上改变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局面。

4.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一种社会责任

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 机构投资者一旦认识到必须通过参与公司治理才能保障自身利益时, 必然会对公司的内部框架及决策程序进行关注, 并积极介入公司的治理之中。当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全面介入公司治理, 长线持有公司股票时, 才能真正发挥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引导作用, 才能在中小投资者心目中树立起公信力。

(二) 我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可行方式

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 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介入公司治理:

1. 利用投票权

机构投资者凭借自身拥有的股票份额参与股东大会, 表达自身观点, 促使公司做出正确决策, 甚至还可以通过改组董事会, 直接介入公司的重大决策, 参与公司经营管理。

2. 行使股东提案

机构投资者是一个专家化的团体, 其提出的意见往往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机构通过向公司管理层提供决策建议、对公司重大决策表明意见等提案行为, 引起其他机构投资者和中小股东的注意, 从而影响公司决策和治理。

3. 进行联合行动

当机构对上市公司控制权不足时, 还可以通过联合行动的方式来发挥积极影响, 如在美国, 机构投资者协会曾经多次组织其成员对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提案进行集体抵制,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 发起股东诉讼

当公司管理层实施了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而相关诉讼主体又怠于提出诉讼时, 机构投资者可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 从而加强对管理层行为的监督, 维护公司利益。

此外, 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方式还包括推荐董事、聘请独立董事、与管理层协商、对被投资公司实施监控等。

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功效与障碍分析

(一)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研究表明, 机构持股不仅提高了股东对公司的监控力度, 机构持股量大的公司效益也要高于其他公司。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功效,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控股股东股权比例过高、流通股股东股权比例低、国有股股东虚位严重, 目前, 国有股份上市流通已是大势所趋, 同股不同权的现象将不会存在, 而机构投资者通过整合社会闲散资金, 持股量较大, 从而能与大股东进行抗衡, 这样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 进而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

2. 提高董事会独立性

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关注有助于提高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 机构投资者以独立董事身份进入公司比非独立董事在治理与增强企业价值方面的作用要强。

3. 减少经营者短期行为

相对于个体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往往投资巨大, 更为关注公司的长远利益。大量持股以及成熟的机构投资者会监督和约束管理层, 以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经营业绩, 并确保他们选择的投资水平能使企业的长期价值最大化, 而不只是满足短期效益的目标。

4. 防止恶意收购

一方面, 实施收购公司为了发展自己的利益, 一般会限制被收购公司甚至放弃被收购公司的发展, 这时, 关心长期稳定收益的持股量大的机构投资者可以作为反对恶意收购的力量;另一方面, 恶意收购者的目标一般为股价波动较大的公司, 而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手中的股票稳定股价, 从而降低被恶意收购的可能性。

5. 为公司决策提供建议

机构投资者集中了各领域的专业人才, 通常都有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专门机构, 能更好地履行治理职能, 加强公司决策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因此他们的加入, 能影响管理层策略的制定, 完善公司治理。

(二)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障碍

相对于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的大股东,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时, 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第一, 被动式的参与公司治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基本上是被动投资, 主要靠炒作和联合坐庄等手段获取短期差价收益, 很少通过以公司治理为导向的积极投资而获利。第二, 缺乏长期投资的意图。我国目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 流通股过分分散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追求短期效益的便利条件, 机构投资者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盈利而不是公司治理。第三, 发展时间较短, 参与公司治理不够深入。我国机构投资者在资金规模、投资理念、投资技巧和风险控制上与国机构投资者还不能相提并论, 还处于起步阶段。第四, 法律规范的限制。我国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有着严格的限制, 从而影响其治理公司的能力。此外, 我国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还存在投机性强、管理能力不足、多重代理等实际操作障碍。

四、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 大力扶植培育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 促使其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机构投资者种类应该多样化, 以便能够使不同种类机构投资者为追求利益而积极参与公司治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险体系的不断完善, 我国社保基金、养老基金、金融投资公司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庞大, 这些机构的发展为壮大机构投资者的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从而对其参与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创造了更为积极的条件。

(二)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非常高, 国有股占据控股的地位, 这使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无力与之抗衡, 同时, 由于现阶段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的存在, 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等现象也阻碍了投资者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因此, 只有坚定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才能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三) 适度放宽有关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法律方面的限制

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有一定的限制, 这些限制导致机构参与公司治理积的极性不强, 一味地追求资金的回报和流动, 只有放宽这些限制, 机构投资者才能由消极股东变为积极股东, 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关注公司的发展。

(四) 加强建设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 更加重了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整, 因此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比如, 建立动态化的信息披露监管机制, 防止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其特殊手段操纵市场, 误导投资者。

(五) 建立机构投资者组织

建立机构投资者组织有利于减少机构投资者集体协商成本问题和搭便车的问题, 为了促进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我国管理部门可以尝试知道建立机构投资者的自律性组织, 同时可以指导证券交易所或者民间研究机构建立一些调查中心, 组织协调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参考文献

[1]王建辉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因分析[J]企业经济2009 (10)

[2]傅强, 邱健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影响[J]2009 (06)

[3]闫惠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问题的研究[D]2009 (01)

[4]霍中超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J]财税纵横2008 (23)

资本市场投资 篇9

现代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方式,而资本市场在资本等资源的配置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在此过程中,资金首先通过资本市场流向企业和行业,然后带动人力资源等要素流向企业,进而促进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因此,资金配置是资源配置的核心。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研究它们与经济效率的关系也就是研究机构投资者与资本市场效率的关系。

相对地资本市场效率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微观效率,即资本市场本身的效率,指资本市场能否高效和低成本的为需要资金的企业和行业及时提供所需资金,这与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技术环境等密切关联;二是宏观效率,即各种资源通过资本市场流向不同效益水平的行业和企业的情况,反映资本市场将稀缺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业或产业部门的有效程度。

一、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微观效率

机构投资者的资本市场微观效率包括定价效率、运行效率和配置效率。

1、机构投资者对定价效率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就是指资本市场上交易的各种证券的价格揭示其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全面的程度,揭示的程度越高则该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越高。“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若资本市场在价格形成中能够充分而准确地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则该市场就是有效率的

由于有效市场假说所描述的资本市场有效性与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含义是一致的,因此本节联系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运用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等理论,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来讨论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分析中假设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获得了较好的实施、市场透明度较强,投资者都能以较低成本地获取上市公司有关信息。

(1)理性预期均衡理论框架下机构投资者对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假设信息披露得到改进、知情交易者的信息精确度得以提高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与资本定价效率的关系。

将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分别理解为市场中的知情交易者和不知情交易者,由于信息披露的改善,机构投资者有资金实力且有搜寻信息的意愿,散户则只愿意从价格中去推测信息。因此,作为知情交易者的大户(机构投资者)更能够准确地获取利空信息和利好信息,从而更有能力把握利空和利好“相距足够大”时的机会,采取价格完全反映信息的均衡定价策略,以获取用定价效率最大化。

(2)散户为噪音交易者的条件下,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对定价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此机构投资者是完美理性预期者,而散户是一些不能获得或正确使用信息的噪声交易者,他们要么由于信息供给方原因不能获得正确信息或由于理性有限不能从价格中准确地推测出信息,要么即使有了正确的信息,却由于过度自信、过度反应、损失厌恶、后悔延误和从众行为等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偏差,不能很好地遵从最优决策模型。

这种情况中,在促进市场效率方面,机构投资者是否能起到促进市场效率,要看作为理性交易者的机构投资者和非理性交易者的实力对比。只有当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在实力方面占优,并能够影响到非理性交易者的行为,证券价格才能主要反映机构投资者所掌握的基本面信息,市场也才能因此而变得有效。

具体判断如下:第一,在市场上,非理性交易者的数量不能过多,否则,理性交易者将无力纠偏价格,非理性交易者将支配市场,价格也将远离均衡。第二,理性交易者且只有理性交易者可以在市场上卖空,如果非理性交易者也参与卖空,价格将更加不均衡。同时理性交易者的这种卖空是低成本的,能够实施的。第三,非理性交易者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应该了解到资产的真正价值,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纠正自己对市场价格的错误估计,停止偏离。

(3)当散户为完美理性预期的交易者时有限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对定价效率的影响。在此机构投资者是噪音交易者,而散户则是完美理性预期者。这种情况下,信息披露的改善得不到机构投资者的利用,市场有效性难以改善,市场定价效率降低。

2、机构投资者对运行效率的影响

运行效率是指市场本身交易营运的效率,即证券市场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交易,并支付最低的交易费用,反映证券市场的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效率。

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很大程度上要靠交易制度的创新来提高,因为机构投资者的市场交易和投资组合需要一个成熟而具有高流动性的资本市场,为此市场创新出大宗交易制度来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需要。下面便以机构投资者交易时特有的大宗交易制度为例说明机构投资者对运行效率的影响。

对一个市场来说,由于摩擦的存在,研究市场微观结构各部分对价格形成的影响就是要降低摩擦所导致的,这不仅包括直接成本,还包括落后的技术、过时的规则、较差的信息传导机制、不合适的金融工具,以及缺乏参与者等所产生的成本。所有这一切都将影响市场的效率和价格的形成。成本最可能的影响是使得交易价格不能完全、立即地反映所有可能获得的信息,此外,成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股票的均衡价格和预期收益。因此,从信息和操作的观点来看,一个较低的交易成本是股票市场有效率的标志。大宗交易制度的建立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它可以提高市场效率。

3、机构投资者对配置效率的影响

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是否能通过价格机制,将金融资源从储蓄者手中向生产者手中转移,引导资金朝向能使资金产出最大化的企业配置,从而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它反映了资本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能力。

具体说来,资本市场配置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发行市场使资金向不同的企业流动,实现资金向业绩优良、经营良好,盈利前景好的企业优化配置,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二是通过二级市场对企业控制权的争夺来影响二级市场的价格信号,从而引导资源进行再配置。

机构投资者影响配置效率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在一级市场上购买证券,使大量资金由闲置状态进入生产领域,从而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金融资源由储蓄转换为投资,从而促进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二、机构投资者通过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二、机构投资者和资本市场宏观效率

资本市场宏观效率是指资本市场对整体国民经济的作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资本的形成和积聚,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促进资本的形成和积聚,以提高全社会的总体产出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机构投资者的出现能有效实现金融体系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微观效率。本文要考察的是机构投资者在金融结构和资本市场中起到主导地位后,是否能促进国民储蓄的形成,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影响资本市场宏观效率。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储蓄率一直较高,这两年一方面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在发展,另一方面储蓄的增速较快,我国居民储蓄的猛增,为银行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了银行部门的发展。但同时,储蓄高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最终消费的实现,储蓄高增长造成风险向银行集中,使银行体系运行的压力和风险增大,对中国金融系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利用资本市场适当分流储蓄资金对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非常现实也非常紧迫的工作。

从我国储蓄存款的增速来看,机构投资者的发展速度与之相比是远远落后的,由此可以清楚看出,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居民储蓄与资本市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断层。一方面是居民储蓄存款每年快速增长,而另一方面,是证券市场上机构投资者队伍近年来相对萎缩的局面。近年来,不断出台的政策想把居民储蓄“赶”入证券市场或消费领域,但均未取得预期效果。

因此,我国资本市场当前发展的重点,应当是侧重发展低风险市场产品,尽快使我国资本市场的产品结构趋于合理,以便吸引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广泛参与,以促使我国储蓄和投资能良性的发展。

摘要:资本市场效率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微观效率,即资本市场本身的效率,指资本市场能否高效和低成本的为需要资金的企业和行业及时提供所需资金,这与资本市场的制度环境、技术环境等密切关联;二是宏观效率,即各种资源通过资本市场流向不同效益水平的行业和企业的情况,反映资本市场将稀缺资源配置到效率最高的企业或产业部门的有效程度。

关键词:资本市场效率,微观效率,宏观效率,储蓄

参考文献

[1]、戴国强徐龙炳陆蓉,金融市场有效性探讨,2005年12月第1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英]E.philip Davis&Benn Steil著,唐巧骑周为群译《Institutional Investors/机构投资者》,2005年11月第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心丹,行为金融学——理论及中国的证据,2004年3月第1版,上海三联书店;

[4]、姜硕,杨敏,试论机构投资者行为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2009年第1期,经济研究导刊;

资本市场投资 篇10

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体,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成熟。资本市场的暴涨暴跌也时有发生, 市场参与者的投机偏好和情绪化也是普遍现象。在此背景之下, 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否会对公司投融资活动产生影响?这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公司上市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 验证投资者情绪和股票误价对公司新股发行活动的影响, 为市场择机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一、文献评述

最早提出市场择机概念的是Stein (1996) , 他认为在市场无效而管理者理性的情况下, 公司管理者会尽可能在市场高估时发行股票融资, 在市场低估时进行股票回购。其后的学者进一步研究了企业利用股票误价来安排融资的时间, 逐渐形成了市场择机理论 (Market Timing Throey) 。Huang和Ritter (2005) 将市场时机变量考虑进融资成本中, 研究了美国公司的融资偏好, 发现在股票融资成本低时公司倾向于进行股权融资, 而在实际利率比较低时进行债务融资, 这表明公司的融资行为收市场时机的影响。但是他同时也发现, 在控制传统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和公司固定效应之后, 企业向目标杠杆的调整时非常缓慢的。Alti (2006) 则研究了美国的IPO市场, 他将IPO市场分为旺季 (hot issue market) 和淡季 (cold issue market) , 发现旺季的IPO发行量明显高于淡季, 进一步证明了股票价格会影响公司的融资行为。

Baker和Wurgler (2002) 使用1968-1999年美国上市公司作为样本, 研究发现市账比 (M/B) 处在高位的公司更倾向于进行权益性融资, 而市帐比处在地位的公司则更愿意进行回购。而且他们验证了这种择机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发现这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具有持久的效应。Hovakimian (2006) 对他们的研究提出了质疑, 他指出在市场被高估时公司确实更多的使用权益性融资方式, 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对公司财务杠杆的影响时微弱和短暂的。同样的, 股票回购时机对公司财务杠杆的影响也不具有长期效应。

国内对市场择机理论的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 代表性的研究有:刘澜飚、李贡敏 (2005) 研究了沪深两市IPO的发行, 认为市场时机影响了公司的融资行为, 但对资本结构不具有长期影响;刘端、陈健、陈收 (2005) 的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并发现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效果持续大概5年。王正位、朱武祥、赵冬青 (2007) 则对沪深两市再融资行为进行研究, 发现市场时机对上市公司的SEO行为也产生一定影响, 市场时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短暂。王志强、李博 (2007) 用类似Alti的方法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 市场择机行为在短期内会对资本结构产生影响, 长期则影响不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本文研究在投资者非理性和管理者理性情况下, 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及其影响。因为投资者的非理性, 股票产生高估或者低估, 管理者会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误价, 择时进行融资。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股票误价和投资者情绪是公司进行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之一。股票价格被高估的程度越高, 公司越希望融入多的权益性资金。

假设2:市场择机成功的公司, 在资本市场上成功融入了超出本企业实际需求的资金。公司并不急于提高杠杆, 而是将这部分超额募集的资金留用。因此资本结构在再融资行为之后的短期之内会出现降低。

假设3:根据权衡理论和融资有序理论, 公司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因此在长期内, 市场情绪对公司再融资之后的资本结构变化的解释力会逐渐降低, 并回归到SEO之前的水平附近。

三、研究设计

(一) 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2005-2007三年间在沪深两市进行再融资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并对样本做了如下整理:

1、剔除数据缺失、数据异常以及数据出现明显错误的样本。

2、剔除出现财务问题和被ST的上市公司。

3、如果公司在此期间内重组, 则将该样本剔除。

4、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还包括选取的样本公司股权再融资时前年年报显示的财务信息和进行再融资后三年财务杠杆比率。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于锐思数据库。

(二) 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研究股票误价对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相关关系。因此, 如何度量股票误价程度是研究的关键之一。从已有的资料来看, 对于股票误价的度量指标, 国内外研究学者大致使用了三类:第一类是包括Tobin`s Q指标、市账比 (M/B) 等指标。第二类是收益类指标, 如Xin Chang和Lewis Tam (2006) 使用的操纵性应计收益和复合股票发行。第三类是将几种指标进行综合。国内的研究更多的是采用市场价值/账面价值比率 (M/B) 或Tobin`s Q指标。本文遵循前人研究方法, 将市净率作为市场情绪的替代变量。

(三) 被解释变量

采用总资产负债率TDA作为公司资本结构的替代指标。计算方法为分析期期末账面负债总额与资产账面的比率, TDA=TD/BVA。国内文献大多数之研究了股票误价对资本结构的静态影像, 本文则考虑动态变化, 将SEO后三年年报显示的资本结构与SEO之前年度的资本结构之差作为被解释变量。

(四) 控制变量

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充分, 我们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 选取资产有形性、收益率、非债务税盾、资产规模作为控制变量。计算方法如下:

TANG:资产有形性=固定资产总额/账面总资产

PROF:收益率=息税前利润/账面总资产

NDTS:非债务税盾=折旧/总营业资产

AS:资产规模对数=Log (期末账面总资产)

(五) 回归模型

为考察投资者情绪和公司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们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T D A=β0+β1 P E (t 0) +β2 P B (t 0) +β3 T A N G+β4PROF+β5 NDTS+β6 AS+ε

其中:TDA分别代入SEO行为后t1期公司总资产负债率, 以及t1-t0、t2-t0、t3-t0四个变量, 以检验市场情绪对资本结构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力。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描述性统计 (见表1)

表1描述了各变量的描述性信息。从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246个样本数据中, 总共有243个有效数据。而作为解释变量的PB数值在波动性上表现比被解释变量平稳。资本结构在SEO之后的三年内, 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回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假设2。

2. 多元线性回归 (见表2)

我们发现, 在对资本结构影响程度的检验中, 市盈率不具有解释力, 而市净率具有比较强的解释力。市净率变动以单位, 分别对t1期资本结构和SEO之后三期资本结构变化程度影响-0.139、-0.144、-0.359和-0.308个单位。这说明, 再融资前的股票误价程度越大, 公司越倾向于权益融资。这验证了市场择机理论。同时也表明, 市净率作为市场误价的替代指标具有普遍适用性。而用市盈率度量市场误价程度则不具有足够的合理性。

表2的回归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市净率指标对T2期资本结构的变化解释力最强, 对T3期资本结构变化的解释力最弱, 这说明公司再融资时的股票误价程度, 可以影响公司在再融资之后对本公司资本结构的调整。而随着再融资之后时间的推移, 这种影响力逐渐减弱。这验证了假设3。

注: (t) 检验值, ***表示1%的显著水平, **表示5%的显著水平, *表示10%的显著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 资产规模对数这一控制变量对上述四个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逗最强, 且具有最强的显著程度。这说明资产规模影响公司的负债水平, 资产规模越大的公司, 其破产风险越低, 债务融资约束也就越小。这样, 具有高资产规模的公司就更有能力筹措和使用更多债务资金, 保持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收益率指标对上述四个被解释变量影响程度并不显著。

五、结论

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的市场择机行为。通本文发现, 再融资前一期公司市净率越高, 再融资后公司越倾向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可以推断, 在投资者情绪高涨, 股票价格被高估的情况下公司更愿意使用权益性资金, 而在股票价格低估的情况下, 公司使用债务性资金的意愿强烈。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再融资时股票高估程度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力逐渐降低。本文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市场择机理论。

在我国资本市场管制的条件下, 上市公司并不具有融资时间选择和融资量的充分自由, 股权融资对公司盈利能力的要求也比较苛刻。因此, 市场择机理论在中国并如在美国等国家明显。本文的研究显示, 股权再融资中市场择机理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力仍然偏低, 这说明公司管理者利用市场误价来获得最大化公司价值仍存在一定限制。

摘要: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市场择机行为及其对公司资本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 股权再融资之前上市公司市净率对之后的公司资本结构变化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SEO之前市净率越高, 获得权益性融资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率越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影响力逐渐减弱。本文的研究支持了市场择机理论。

关键词:市场择机,资本结构,股票误价,股权再融资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F.M.Miller.Th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58, (48) :261-297.

[2]Alti, A., 2006.How persistent is the impact of market timing on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61, 1681-1710.

资本市场投资 篇11

关键词:投资者关系管理;投资者保护;创新

一、投资者关系管理(IRM)的由来

投资者关系管理(investor relations management),主要指利用财经传播和营销手段,把本公司相关的财务和战略的信息,积极主动与投资者双向互动沟通,减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实现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同,促进公司和投资者双方价值的最大化。

1. IRM是资本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IRM在欧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已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是资本市场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对投资性资本的竞争,是IRM产生的直接原因。就全球资本市场来看,投资者的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仅以美国就有约13,000家上市公司。在这样资源丰富的市场环境中,很多上市公司甚至真正的蓝筹股公司都很容易被忽视。显然,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而言,只在管理、业绩、财务状况等层面达到相应目标,已不再是足够吸引投资者。公司管理层还应积极向现有及潜在投资者、合伙人、销售商等相关主体主动提供有关公司竞争力及发展潜力的信息,资本市场竞争的发展也就必然导致了IRM的萌芽与发展。

2. IRM是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相互博弈的结果。

在海外市场,机构投资者尤其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主导力量,如美国市场,至2002年9月,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及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持有美国股市总股本的46.7%。因此,上市公司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要力争成为基金投资组合中的核心力量。而机构投资者,作为专业机构,拥有信息渠道、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在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的博弈中,就要明确不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战略,进行市场细分,进而确定向具体机构投资者发布信息的时间、内容方式等,努力获取机构投资者的认可。同时,随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要在海外融资,避免文化背景差异的很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强化信息的沟通交流,提高企业战略和财经沟通的开放程度。而近些年的通讯网络技术也进一步促进IRM的发展。

二、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IRM的发展阶段分析

在我国,IRM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主要因为我国的证券市场的资源还比较稀缺,没有实现向买方市场的完全转变。同时,很多上市公司的股权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公司缺乏股东价值观念,而且上市公司信息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信息组织网络和相关管理制度,使信息披露工作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受到影响。

第一阶段:从1990年~2000年,股票发行的机制使得上市公司重视如何通过审批,而不重视投资者关系,股票数量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在整个资本市场中,投资者保护的理念远未形成,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充斥市场,上市公司出现了一批虚假陈述的案件,比如原野实业、苏三山、红光实业等。此时,由于广大中小投资者处于弱势地位,对公司的情况缺乏基本的了解,媒体缺少曝光性的报道,投资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也十分淡薄,因此这一时期的投资者关系并不紧张。

第二阶段:从2001年开始,大量市场操纵、会计丑闻、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损害中小股东权益案件的曝光,股价大幅下跌,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空前紧张,引发了市场信任危机。2001年元旦前后,中科创业(原名“康达尔”)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第一个股价泡沫破灭的典型案例; 2001年1月, ST猴王事件是大股东通过担保、关联交易等方式恶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典型案例,严重侵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2001年4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对联手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广东欣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广东中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总额达8.98亿元的罚款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是空前的。从2001年开始,曝光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案还有蓝田股份、浙江证券、宇通客车、数码测绘、有色鑫光等。大量令人触目惊心的大案曝光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信心屡屡遭到重创,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空前紧张,公司与股市价值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三、我国的IRM存在的问题

如前所述,由于大量的市场操纵、内幕交易、虚假陈述的曝光,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关系总体上讲比较紧张。而由于我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差距就更大,存在的问题也就更加明显:第一,我国大多数公司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尊重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意识淡薄。大多数公司的投资者关系还处于被动状态,迫于国家监管机构压力的披露制度,还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意识。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公司战略管理内容之一,对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很多公司尚未意识到这一点,在如何宣传公司文化,提升公司形象,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提高公司的价值方面,所作努力远不够。第二,我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单向的,只有单方的信息披露,没有信息反馈及采纳合理建议,没有形成良性的循环。而且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的质量不高,存在的问题较多,上市公司很难按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诚信和充分信息披露的原则将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完全暴露给广大投资者。第三,我国的大多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内容单一,形式简单。如上市公司发行时的路演,定期报告、重大事件报告等法定的强制性信息。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还未成熟,机构投资者仍处在发展过程中,投资者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还有待提高。这些都使投资者关系管理还处于一种形式或者与它所应该发挥的效用还相差很大。第四,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着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区分,大股东一般持有的多是非流通股,因此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大股东难以享有因良好的投资者关系提高公司相对估价水平带来的股票升值利益,从而缺乏实施投资者关系管理最原始的利益驱动。

四、现实和问题面前,开展IRM的意义

在国际资本市场,也出现安然、世通等丑闻案件,如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恢复投资者的信心,倡导股权文化,成为整个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关键。在中国新兴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积极实施和推广,对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于上市公司,要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获得投资者的认同,才能在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提高证券的流动性,提高公司的经济附加值。根据美国金融分析师对公司财经信息沟通调查研究表明,财经信息的质量与市盈率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大相关性。投资者关系作为连接公司和投资界的桥梁,对双方需求作出回应,是信息链上重要一环。上市公司在和投资者和财经媒介进行沟通时,充分了解对自己公司的意见反馈,努力改善本公司的行为,提升公司的信誉形象,有助于在其他方面如营销等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公司的综合效益。

其次,对于投资者,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降低投资者搜寻信息的成本,尤其对于中小股东,方便投资者识别优质股票,也有利于投资者从投机型向投资型过渡。强化关系管理,不仅提高公司的价值,也有助于恢复投资者信心,这是证券市场稳定发展和改革的基础。IRM的实施解决部分信息不对称,缓解了监管机构的压力,是证券市场竞争格局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必然。

五、IRM在中国的实践和创新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扩张及人们投资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意识到要保证融资渠道的畅通和公司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长期稳定的投资者客户,建立与公众投资者良好的互动关系。在中国诸多的企业中,出现了积极实施IRM的,比如东风汽车、联想集团,宝钢集团等,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在欧美等成熟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具体内容一般就有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研究;信息沟通;危机处理;公关;参与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等。而目前我国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工作却主要集中在信息披露、路演等方面,很多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还是停留在表面,还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于IRM的进一步的实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普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理念,重视与投资者沟通。国内的上市公司都由原国有企业发展而来,从计划经济下受政府行业部门监督和指导,发展到上市的公众公司后,要向持股的广大投资者负责,股东的积极参与对公司的持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要改变公司的融资结构和获得持续再融资能力,必须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第二,结合诚信建设,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发展。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是公司履行自己的诚信义务,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引入投资者关系管理概念,将有助于加快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进程,推动证券市场各参与主体营造诚信互利的氛围。第三,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增强公司透明度。投资者关系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披露,它的内容和含义更广泛,强调积极主动的信息披露,不仅包括财务经营方面,还有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上市公司要运用多种媒体,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使投资者更加及时迅捷地获取信息。第四,成立IRM行业组织,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的IRM经验。IRM是最近才引入中国证券市场的概念,在证券市场的全面实施还有一个过程,当前亟待完善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组织与流程。在欧美等30多年发展历程中,如美国、日本等国家都设立投资关系协会,1990年国际投资者关系协会(IIRF)成立。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促使投资者关系实践在全球范围内逐步统一,使财经沟通的态度和行为逐步推广趋同,使其各公司相互交流经验数据,与国际接轨,加入国际投资者关系协会,更好地融入国际资本市场,这也是统一的监管规则和通用会计标准逐步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而这些对我国的IRM的发展以及未来更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保罗·A.阿根狄著.公司沟通.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理查德·B·希金斯编著.全球投资者最佳关系管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朱从玖主编.投资者保护——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资本市场投资 篇12

人民币基金主导募资, 成长基金保持领先

2009年, 亚洲 (包含中国大陆) 基金数比2008年全年减少了21支, 而募资额则锐减了78.8%。受金融危机冲击, 海内外大型机构投资者管理资本严重缩水, 其PE投资资产配比比例相应下调, 导致针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美元基金募资活动大幅减少。因此新募资的美元基金数和募资额较2008年分别锐减了21支和下降了89.3%。相较之下, 人民币基金表现可谓强劲, 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额双双超过美元基金首次主导市场。 (见图1、图2、图3)

在新募基金的类型当中, 成长基金共有25支, 成功募资101.13亿美元;与2008年全年相比, 2009年新募成长基金减少了11支, 新募资本量则下降了73.6%。其次有3支并购基金完成募资, 合计募资22.99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募资总量的10.0%和17.7%, 与2008年全年相比, 并购基金新募基金数减少了4支, 新募资本量锐减85.9%。另有2支针对亚洲的房地产基金完成募资, 合计募资5.46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募资总量的6.7%和4.2%。 (见图4)

投资金额持续负增长, 下滑幅度有所减小

投资方面, 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继续走低, 但下滑幅度较2008年有所减小。2009年中国大陆地区共有117个私募股权投资案例, 比2008年全年减少38例, 合计投资达86.52亿美元, 与2008年全年96.06亿美元的投资总额相比, 下挫达9.9%。由于基金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上受其投资人的约束加大以及现有工作重心向管理投资组合方面转移, 投资行为在本年度仍趋于谨慎。 (见图5)

传统行业投资金额降半, 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表现欠佳

从行业分类的角度来看, 2009年私募股权基金共对中国大陆的65家传统行业企业投资了25.88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投资总量的55.6%和29.9%, 与2008年全年相比, 传统行业的投资案例数保持稳定, 投资金额占比却下降逾半, 这表明传统行业受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大。而在服务行业, 私募股权基金共向22家企业投资了55.10亿美元, 分别占2009年同期投资总量的18.8%和63.7%。与2008年全年相比, 投资金额的明显上升主要是因为厚朴投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两笔大额交易所导致。相反, 技术密集型产业如生技/健康、清洁技术和广义IT的投资表现欠佳, 其加总投资金额占比甚微, 由2008年全年24.1%下降到2009年的5.5%。可见, 技术密集型产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普遍较深。 (见图6、图7)

成长资本投资频繁, PIPE顺势而发

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 2009年成长资本的投资数量占据最大比重, 82个成长资本的投资案例占全年同期案例总数的70.1%;投资总额为23.34亿美元, 占全年同期投资总额的27.0%, 暂时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PIPE, 其投资案例共有15起, 比2008全年增加了5起;投资总额为57.67亿美元, 占全年投资额的66.7%。部分优秀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跌落和企业再融资的需求为私募股权基金逆势进入创造了条件。另外, 虽然全国房地产景气指数连续数月攀升, 2009年私募股权基金对房地产项目的投资热情却未见回升, 全年仅有4起房地产项目的投资, 投资总额为2.70亿美元, 较2008年全年下降了70.1%。 (见图8、图9)

大中华区IPO退出重新活跃, 传统行业退出占比最大

在基金退出方面, 2009年全年私募股权基金退出较2008年明显好转, 共有80起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案例, 退出案例数较2008年全年增加了56起。其中, IPO退出仍是私募股权退出的主要方式, 共有案例71起, 接近2008年水平的四倍。其中来自深圳中小板、深圳创业板和香港主板的IPO有56起。得益于深圳创业板的推出以及《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中小投资者参与股市的带动, 整个大中华区股票市场行情看涨, 回报潜力增加, IPO退出重新活跃。 (见图10)

上一篇:家畜繁殖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