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2024-05-23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精选8篇)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篇1

关于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探讨

高速公路作为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纵观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高速公路的历史,经济的发达程度与高速公路的发展无不具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交流、人员往来将更加频繁,高速公路发展趋势也将由局部区域网络发展为跨国界、跨地区的大型公路网。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高速公路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大力发展高速公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必然的历史选择。

我国的高速公路事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贯通全国的公路网主骨架。然而西部地区公路发展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而且这个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西部地区经济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发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地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部省份都应抢抓这一历史机遇,广开筹资渠道,融集足够资金,加快高速公路事业的大发展,为西部地区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本文试图对高速公路建设融资方式进行分析,为西部高速公路建设探寻安全、便捷、可靠的融资渠道。

一、西部高速公路发展状况及主要资金来源

建国50年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公路从无到有,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从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3位。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吃惊。与此同时,东西部地区公路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拉开。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3,路网密度为全国路网密度的一半,是东部的1/5。二级以上公路所占比重比东部地区低11个百分点,高级、次高级路面所占比重为29.5%,低于东部20%。不通车的乡镇和行政村多数集中在西部地区,不通车的乡镇是东部的11倍。高速公路更是基础薄弱,发展缓慢。底,西部仅有高速公路1171公里,占西部公路总里程的0.3%;至底共建成高速公路1954公里,占全国16.84%。而东部地区的山东、河北、广东等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在19底均分别达到1000公里以上。全国不通高速公路的省份均在西部。

为了配合西部大开发,交通部在原国道网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规划的基础上,又规划了“四纵四横”8条西部大通道,为西部地区公路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规划了宏伟的蓝图。然而,这些公路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西部地区经济本身非常落后,例如1978~,在全国GDP所占比重,东部地区从52%上升为61.4%,西部地区则从17%下降到14.8%。“九五”以来,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尚不及东部地区的10%,加之西部地区地形复杂,主要为山地和高原,高速公路建设成本非常高,技术难度大。如陕西拟开工建设的西安―汉中高速公路工程60%以上为桥梁和隧道工程,平均造价高达6800万元/公里。宏伟蓝图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陕西为例,根据规划,陕西将在未来内建设2500余公里高速公路,总投资1800多亿元,而过去10年修建的高速公路仅为315公里。这315公里高速公路均分布在地势平旷的关中平原,造价相对较低;今后的高速公路将分布在陕南、陕北的山区、高原地区,造价将会非常高。巨额的投资对陕西来说筹措起来将会非常困难。而目前,西部地区建设资金来源却较为单一,基本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两个主要来源。

(1)政府投资

高速公路建设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政府性和公益性。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投入建设资金。由于全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巨大,只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才可以拿到这些拨款,而在一般情况下,国家拨款也仅占一条高速公路所需资金的1/3。

(2)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一直是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国家把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基础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增加信贷规模;银行也从自身控制风险的角度出发,加大对收益稳定的高速公路项目的投入。国内外银行对公路建设项目贷款具有数量大、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特点。但是,只采用银行贷款会造成企业财务压力大,负债率高。

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公路的发展开始给予更为积极的支持,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府倾斜的力度。西部地区自身

[1] [2] [3] [4]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篇2

西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西南五省市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 , 西北五省市 (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 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 地域面积为538万平方公里, 占我国国土面积的71.4%;人口约2.87亿, 占我国人口总数的22.99%。数据显示, 近10年来西部经济的发展显示是翻天覆地的,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增长最快的10年。西部占全国GDP的比重已达17.8%, 其中, 重庆, 成都, 西安、昆明、南宁、贵阳, 作为西部重点发展的城市, 对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主导性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家大力开发西部, 大学生支援西部政策的倾向, 也为西部经济的崛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众多经济行为当中, 大学生创业作为近几年来热门的话题, 逐渐从东部沿海城市传入到了西部, 西部大学生浩浩荡荡的加入到了创业的行列, 不但促进了西部的就业, 也为西部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众所周知, 西部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机遇, 巨大的物质和文化资源供应, 消费市场以及政策的导向, 都十分利于大学生在西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扎根创业。但是,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风险, 而西部大学生亦不例外, 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融资风险。

二、关于西部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分析

融资, 即融通资金或筹集资金。筹措资金是创业者开始创业投资的前提条件;而抓住创业投资机会, 又是实现创业目标的前提条件。由于融资是为瞅准机会投资, 投资是为了取得创业成功及其相应的各方面效益, 因此, 在有正确的投资创业方案和具体的实施步骤后, 抓住合适的时机及时、恰当地运用融资手段, 为创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 对于创业者把握住创业投资的机会显得非常重要。

创业融资风险主要是指新创建的企业, 在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的规划引起的收益变动的风险。对于总体的创业融资风险, 分析其产生原因主要来自于外部社会环境, 即中国社会现阶段的融资体系, 包含的因素有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方式匮乏;法律政策与管理机构不成熟;市场机制不稳定;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而大学生创业的融资风险除了外部因素的影响外, 还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 如项目风险较大;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成本过高等因素。据共青团中央2011年一项调查数字显示:“2010年全国本科毕业生, 毕业生创业比例仅占0.9%。”而外国毕业生的创业率高达20%。据调查, 80.1%的大学生认为“缺乏启动资金”是自主创业过程中最大的阻碍。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大学生, 创业过程中所面对关于融资风险的机遇和挑战将会更大。

首先, 分析融资风险的外部因素。融资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债务, 权益和租赁融资三个面, 而融资渠道则主要有亲友借贷, 商业银行借贷, 金融及使用租赁, 风险天使投资, 上市融资, 利用企业风险资本融资等。由于我国开放市场经济制度不过30多年的时间, 所以资本市场的融资政策不健全, 导致了大学生创业融资无法充分利用制度的便利;又由于现阶段的A股市场处于低潮时期, 国内投资状况疲软, 实体经济不够强势等等因素影响, 大学生创业融资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而且, 由于市场制度的不健全, 大学生和投资者之间存在投资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市场上仍旧会存在一些投资者利用财务或信息欺骗大学生创业者;以及企业经营业务的不透明化, 这些都对大学生创业的融资存在不利因素。当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来调控市场时, 有些政策又会阻碍企业经营行为, 进而影响创业者融资活动, 导致融资风险的产生。对于西部地区大学生的创业行为, 虽然有政府的政策导向, 但却缺乏有力的私人资本引入和金融融资的概念普及, 因此融资方式要更匮乏一些;而由于投资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 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还比较滞后, 西部的外部融资环境会更不利于西部大学生创业融资, 所以带来了很大的融资风险。

其次, 融资风险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大学生自己的影响因素。其一, 大学生新入社会, 所以必然是会自身创业能力有限而带来融资风险, 因此, 这才是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初期, 由于缺乏资金和社会经验, 为了获得资金用于企业的启动或运转, 被迫以较低的价格转让股东权和技术专利, 导致契约失效, 信誉丢失, 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消极作用, 融资风险加剧。而且创业者在初期, 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缺乏经验判断, 会选择盲目选择投资项目, 而忽视了对综合长远效益的分析;在使用资金时, 缺少理性的认识, 花了很多冤枉钱, 也没有充分利用好资金, 这些都是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来源。据调查, 在西部, 有93.3%的学生渴望创业, 可见西部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是十分高涨的, 但是只有27.9%的学生参加过创业知识培训和锻炼。可见, 缺乏对创业融资的深刻认知和实践能力的不足, 是制约西部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 也是产生融资风险的主要原因。其二, 创业初期的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的缺乏。大学生创业初期大多为小型企业, 缺少团队的概念和意识, 工作效率低, 监管能力和机制都处在起步阶段, 不够完善, 对于财务制度的建设工作很容忽视, 这恰恰是企业的大忌, 企业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一定要作为重中之重看待。如资金流动与投资进度的不匹配、对资金运转不重视、资金收支程序无人监督, 为融资风险都埋下来潜在的隐患。其次, 缺少专业的理财人士, 管理财产的概念和手段的匮乏, 对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发展、资金使用率的提高、缓解债务压力并加快资金链条的流转等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对于西部地区大学生, 首先, 由于在创业融资方面缺乏好的温床和经验, 如同在黑暗的山洞中摸索出路一般, 大学生创业是很艰难的。其次, 由于创业对于理财和财务十分看重, 但西部地区对于理财和财务管理概念的匮乏, 也会对创业者的融资带来很大的风险, 所以融资风险在西部地区凸显的严重性更加明显。

三、关于西部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的建议

第一, 加快建立社会资本对于创业融资政策制度的建立, 降低大学生创业融资难度与风险。现阶段大学生创业, 融资问题一直是创业企业的头等大事, 而对于西部大学生来说, 融资困难更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 为学生创业融资降低难度, 降低融资的成本, 开拓融资渠道和方式, 由于西部地区的特殊的位置和环境, 因此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政策, 例如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项目涉及西部少数名族资源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时, 政府可以对西部大学生进行特殊行业的创业优惠和资助, 建立西部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 为其引进外资, 提供技术指导教育等措施, 还可以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中小企业创业园, 引导和鼓励具有一定技术专长和项目的大学生进入园区创业, 享受园区的有关优惠政策等;引导和鼓励企业家及企业广泛参与,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的帮助, 这些都可以大力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融资政策环境, 降低创业融资风险。

第二, 大学生需要进行自我能力素质的提高, 加强对融资的认识以及对融资风险的防范意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 作为时代见证者的大学生更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而创业这一行为对大学生自我能力又有很高的要求, 所以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创业显得很重要, 综合能力不仅包括知识水平, 还有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管理能力, 团队意识, 机遇意识, 社会经验, 以及艰苦的意志等等。西部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前, 首先就需要提高自我综合能力, 特别是西部大学生缺乏的创业实践能力, 才可以更好的加深对融资风险的认识, 所谓实践出真知, 才能更好的指导未来实践, 面对西部的经济潜力和未来前景, 一定要把握好西部特殊的资源和优势所在, 充分利用西部的条件, 进行创新型创业, 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拓新的空间, 十分利于吸引投资人的目光, 会很大程度上降低融资风险。

第三, 提高对企业创建后管理制度的完善意识, 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度。作为所有企业的重要要素:管理、信息以及财务, 三者需要大学生创业者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管理, 一个企业在建立初期的管理股权分配是否合理, 监督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会影响到企业的未来走势, 也会决定一个企业融资风险的高低, 所以在分配股权和管理层时, 要防止少数股东控股现象的产生, 建立良好的管理层机构, 为企业树立健康、良好的企业融资形象和信誉作保障。其次, 财务和信息的公开化。财务和信息是影响融资风险的重大因素, 如果投资人对投资企业财务和信息无法全面了解, 会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融资和发展, 而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大多为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财务信息十分容易缺乏准确性和全面性, 所以财务和信息一定要作为大学生创业者最为重视的部分。因此, 大学生创业者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 加强对财务和信息的监管以及公开, 强化企业的信用和诚心意识, 遵守合约, 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 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对于降低创业的融资风险会产生很大的帮助作用。而西部大学生更需要注意的是, 通过与国内外投资人建立联系后, 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案例, 以及财务制度, 不断改善企业的管理股权制度, 并且使企业财务信息变得透明化、科学化, 缩小与发达地区创业者差距, 从而提高企业融资风险的抵抗能力, 保证融资计划顺实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西部经济现状, 以及西部大学生的创业融资风险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融资风险建议。只有对现阶段西部大学生的融资风险有了一定认识, 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融资风险, 最终取得创业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任金芝, 鲁凤丽, 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2 (5) :232-232.[1]任金芝, 鲁凤丽, 胡芳.大学生创业融资风险研究[J].企业导报.2012 (5) :232-232.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篇3

一、短券发行现状和需求

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短券发行总体情况看,目前短券发行主体主要集中于国有、集团控股等大型和特大型企业。在地域分布上偏向于经济发达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行业分布上偏向于能源、重工、运输等垄断性行业。对于具备良好的预期收益和充足的现金流的大型、特大型企业来讲,短期融资券无疑是“锦上添花”,企业无论在扩大融资规模、节省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知名度等方面得到了真正实惠。但对于西部落后地区大多数企业来讲,短券融资仍有很多障碍。从云南省范围来看,短券融资主要集中于省内如云南铜业、云南电力、云南铝业等大型企业,发行总量占全国短券市场份额的比例微乎其微,州市企业短券融资更是凤毛麟角。2012年红河恒昊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发行3亿元短券,成为省内首个民营企业短券融资案例。

目前丽江市内仅有1家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在利用银行间市场融资方面,尚未涉足短券、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模式融资,企业融资方式单一。从银行获取贷款是目前辖区企业主要融资方式。80%的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但由于企业可用于抵押的土地、房产等资源有限,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缺口的能力有限,在利率定价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融资成本高,一些企业不得不通过集资、民间借贷渠道来满足。

在新一轮西部开发和“桥头堡”战略驱动下,产业升级、企业规模扩张、重大投资项目开建、技术改造等因素产生大量的资金需求。在近几年区域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凭借资源、技术、人才等核心市场竞争力优势而逐步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有的中小企业正处于市场扩张、向大型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企业经营管理逐步趋于规范,经营效益比较突出,加上企业诚信意识逐步增强,为企业开展短券融资奠定了坚实基础。客观讲,西部地区存在旺盛的短券融资需求。

在人民银行加快推动银行间市场发展过程中,充分依托于企业融资市场需求,在政策设计上逐步向市场化方式推进。在发行审批上已从原来的备案制逐步向现在的注册制转变,发行审批效率不断提高。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发行准入门槛也逐步向平等性和公正性方向发展。融资工具的模式不断创新,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区域集优模式,银行间市场功能不断强化和完善。西部地区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将得到便利的市场化金融服务。

二、短券融资面临的主要障碍

(一)企业对短券的认知度普遍较低

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的普及和推广需要一个过程。就目前来看,企业对短券的认知度不高。对于短券发行政策、条件、程序、定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顾虑和偏见。多数企业传统融资观念和习惯尚未转变,不了解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片面认为短券融资条件过高、审批太严、发行周期过长、资金可利用期限短,难以满足企业融资时效要求。

(二)中小企业小额发行面临隐性门槛

由于目前中小企業资信差异性大,在短期融资券推广过程中,对于发行准入条件限制,存在很棘手的政策博弈,发行条件限制过低,必然出现“搭车”现象,会直接加剧银行间债券市场风险。而条件限制过高,西部落后地区大部分中小企业则被挡在发行门槛之外。从全省范围看,多数企业资产规模有限,按照规定的比例,单个企业只能小额发行。由于发行规模小,在发行承销等服务环节中缺乏定价“话语权”,债券票面利率可能相对较高,而且还要支付较高的发行费用与承销费用,使得这种债券融资模式对中小企业具有非经济性。这种隐性门槛成为中小企业利用采取短券融资的主要障碍。

(三)企业自身制约因素多

企业信用等级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债券的利率、期限、还款方式以及债券能否顺利发行的关键因素。目前西部地区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有限,产品抗市场和国家政策风险能力低,经营状况波动较大,盈利能力较差,负债率高,偿债能力弱,信用评级普遍不高,因此企业债券发行潜藏着较高的违约风险。加上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在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债券实际风险很难真实地被披露,容易造成企业经营、信用信息不对称。高收益、高风险的融资特性会加剧短券市场分化,形成类似于美国“垃圾债市场”,很难得到较高的市场认可度。企业信用度低是中小企业开展短券融资重要瓶颈。

(四)银行间市场投资主体投资偏好影响

目前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偏好都属于保守型,投资偏好于大型企业,而对于中小企业债券投资十分谨慎,因此,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短券投资需求存在很大变数。另外,在市场初期,中小企业是一个新的发债主体,其信用风险评估和债券定价尚无成熟的参照系,在市场认可度偏低的情况下,承销商为民营企业担保的融资成本偏高,作为承销商的商业银行销售压力大,缺乏与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三、破解对策建议

(一)加大债券融资工具的宣传力度,转变企业单一融资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债券融资

人民银行、证监部门在债券市场培育和推动过程中应该注重相关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的宣传。一方面要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债券市场基本知识,熟悉和掌握债券融资的相关政策、条件、发行程序,从而促进企业逐步转变和创新融资模式。只有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债券市场才能真正富有市场活力,具有充足的发展后劲和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债券融资信息渠道,促进债券市场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引导风险偏好型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等债券融资工具的认识,进而提高对短期融资券的市场任可度。

(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步伐,培育良好的企业信用

良好的信用是现代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市场化融资必备的基础条件。因此应加快推进企业信用建设,在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和要求,建立全面、准确、真实的财务制度,定期披露全面准确的企业会计财务信息,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另外要倡导诚实、守信理念,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中小企业短券发行准入条件

在推动企业短券融资过程中应充分遵循市场规律,既要发挥债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效应,也要重视中小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的风险,不能盲目推广。短券发行准入条件的设置应科学、合理,评价指标应能客观、合理反映企业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行门槛限制要合理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使短券市场真正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助推器”,而不是“问题企业”的“救命稻草”。

(四)完善企业债券定价机制

逐渐完善企业债券定价方法,充分平衡债券风险溢价与融资成本,既能有效吸引债券市场风险投资,又能把债券发行定价控制在经济、合理的成本范围之内。

(五)加快企业信用评级工作

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安排,债券信用评级的基本作用就是要揭示债券的信用风险,为债券投资提供客观、公正的信用信息。目前缺乏针对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信用评级、管理、担保中介服务。应运用必要的政策扶持,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突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信用评级、管理、担保等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健全和完善企业债券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债券融资提供便利和支持。

(六)不断创新银行间市场非金融性融资工具发行方式

大连市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持续增长 篇4

——盘点2012之五

2012年,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实施意见》的工作部署,有关部门以推动债券融资、股权投资和企业上市为重点,加大直接融资工作力度,全年资本市场直接融资417.9亿元,增长14.4%。一是债券融资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实现债券融资406.6亿元,增长4倍。其中,大连装备、獐子岛集团等10家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融资217.6亿元,国电电力发行公司债融资80亿元,大连融强投资等4家公司发行城投债融资54亿元,东北特钢、大连港集团通过非公开定向融资工具融资55亿元。二是股权投资业加快发展。新增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创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机构10家,总规模60.86亿元,实现股权投融资10.15亿元;船舶产业基金、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基金、中房基金等4家股权投资机构获批筹建,总规模450亿元。三是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开世地产香港首发上市;派思燃气、连城数控等5家企业正式申报,并已完成初步审核,为2013年企业上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市金融功能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盘点2012之四

2012年,我市继续将加快金融功能区建设作为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中山区、甘井子区、沙河口区政府和高新区管委会积极优化配套政策措施,加大金融招商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和资源汇集能力。星海湾金融城初具规模,期货大厦、诺德大厦和银行大厦投入使用,其余12个项目全部开工,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150余家,金融从业人员4000余人,形成了1000余亿元的资金汇集能力。中山金融服务区东港拓展区又有进出口银行和哈尔滨银行两个项目进驻,8个重点金融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有效提升了中山金融服务区的功能和发展空间。高新区金融服务外包基地又有3家机构落户,目前已聚集了花旗金融等26家金融后台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甘井子科技创新城金融服务基地建设全面启动,大商所 “十个中心和一个聚集区”项目已完成总体设计。

我市金融总部总体实力不断壮大

——盘点2012之三

2012年,围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我市继续推进法人总部增强资本实力,加快全国布局,提升对内吸纳和对外辐射功能。大连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注册资本金40亿元,成为东北地区首家整体改制组建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也是继大连银行之后,我市又一家股份制法人商业银行。百年人寿新设2家省级分公司、15家中心支公司,全国行业排名上升7位。大通证券全面恢复投行业务,新设1家分公司、2家营业部。华信信托、百年人寿、中荷人寿等共增资16.93亿元,中荷人寿新设1家省级分公司。我市金融总部的实力不断提升。

54家金融和融资类机构在连开业我市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盘点2012之二

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大委发〔2012〕6号)的工作部署,2012年,我市进一步加强金融招商,全年新设和引进各类金融及融资类机构54家。其中,新设银行机构1家,保险机构7家,证券期货2家,小贷公司23家,担保公司9家,股权投资机构9家,后台服务机构3家。富邦财险省级分公司暨东北地区管理总部在连开业,国开行船舶融资中心、东北亚商品交易所在连揭牌。截至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及融资类机构611家,其中,金融机构242家,融资类机构369家,全市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2年我市期货市场交易翻番

——盘点2012之一

2012年,我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龙头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量、交易额均实现倍增。全年实现交易量12.6亿手,增长117.32%,占全国市场的47.12%,位列全球前十;实现交易额65.9万亿元,增长95.31%;日均流动清算资金500多亿元,增长25%。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连商品交易所加快实施品种、区域、创新、人才、信息化和国际化等六大战略,继续保持全球第二大农产品期货市场、全球最大的油脂、塑料期货市场和唯一的焦炭期货市场地位。焦煤、鸡蛋等新品种近期有望获准上市,铁矿石、木材等期货品种已通过证监会立项。年内成功举办了塑料和油脂油料等国际产业大会。在科技创新城投资建设中国北方高端金融灾备中心、托管中心、数据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财富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档案中心、金融机构后台管理中心和高端投资者聚集区的总体规划正在有序推进,目前已完成总体设计,制定了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标准,明确了建设模式、路径和管理架构。

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启动首个投资项目

10月14日,长兴岛临港工业区管委会和大连港航产业基金在大连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举办“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揭牌仪式暨船舶建造合同签约仪式”。市政府相关部门、中船重工集团、大连港集团、大连船舶重工集团等相关企业及部分在连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出席仪式。市委常委、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金程与市港口口岸局局长高连共同为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揭牌。市港口口岸局局长高连、市金融发展局副局长孙国友、民生银行大连分行行长王庆东分别致辞。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重庆川东船舶重工有限公司、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现场签约。

大连港航产业基金是经市政府批准设立的我市第一只产业基金,2011年7月成立基金管理公司,2012年6月正式发起设立。基金注册在长兴岛,总规模50亿元,首期出资8.43亿元,主要投资

于港口、航运产业链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船舶资产和新兴产业。此次港航产业基金对合众船务5亿元股权投入,带动8亿元银行贷款,形成13亿元的总投资规模,开创了我市船舶航运融资新模式。大连合众船务有限公司是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公司注册在长兴岛,主营液体化学品航运业务。公司与中船重工签订化学品船建造合同,将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成本、低油耗、高效能的新型绿色环保化学品船队,对促进长兴岛航运基地建设和我市航运物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股权投资业的发展,2011年,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股权投资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大连市股权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组织实施“1+10+N”股权投资业发展计划,设立了总规模30亿元的大连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计划引导设立10只以上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带动发展百家以上总规模500亿元以上的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形成千亿元股权投资能力。2010年以来,我市新设股权投资机构38家,总规模256.7亿元,首期出资110.2亿元,分别是此前总和的4.2倍、14.3倍和6.2倍。其中,包括港航产业基金在内的已登记注册股权投资基金8只,总规模213.5亿元,首期出资67.1亿元;股权投资企业14家,总规模39.2亿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16家,注册资本4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共设立各类股权投资机构47家,总规模274.6亿元,首期出资128.2亿元。

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挂牌成立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12年11月27日来源:

在大连证监局和大连仲裁委员会的共同努力下,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于11月20日在大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正式挂牌成立。大连证监局柳磊局长、大连仲裁委员会徐文主任共同为大连证券仲裁中心揭牌,大连市证券期货业协会、大连上市公司协会有关领导、大连辖区部分证券机构、仲裁员代表及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揭牌仪式。

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是大连仲裁委员会与大连证监局共同研究设立的处理大连辖区证券行业纠纷的专业仲裁机构,并将在法律层面为大连证券行业的发展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与支持。

大连辖区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证券类纠纷也日趋增多,迫切需要构筑完善的纠纷解决机制,以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平公正地疏导和解决各市场主体的合理诉求,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柳磊在致辞中表示,保护投资者权益是证券监管的重要目标,大连证监局结合辖区资本市场实际,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和宣传工作,为加强投资者保护工作的体制和制度保障,在完善投资者保护的体系和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证券仲裁中心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仲裁员要按照2004年国务院法制办和中国证监会共同下发的《关于依法做好证券、期货合同纠纷仲裁工作的通知》要求取得证券期货仲裁资格认定;仲裁中心在依法履行职务过程中要保持公平、公正,维护仲裁权威;要加强仲裁中心的宣传工作,引导符合条件的相关市

场主体自觉选择并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争议;同时,各证券经营机构也要按要求完善相关格式合同文本,积极发挥仲裁在证券领域纠纷解决中的作用。

随着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纠纷调解委员会大连证券调解中心和大连仲裁委员会证券仲裁中心的相继成立,大连辖区初步建立了诉讼、仲裁与调解有机结合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多层次、立体化的证券投资者保护体系业已形成。

正视困难 树立信心 创新发展――大连证监局组织召开辖区部分证券经营机构座谈会

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11年11月09日来源:

为贯彻落实《大连证监局关于开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工作安排,2011年11月2日,我局组织大通证券经纪业务总部相关负责人及辖区15家证券营业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证券经营机构未来业务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当前面临的具体困难以及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需要改进完善的工作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会上,与会代表结合本机构的业务实际,重点就证券行业盈利渠道及营销模式、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开展过程中主要风险点的具体体现及管理体会、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和证券经纪人营销模式未来的发展空间等议题逐一进行了发言,尤其是就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展前景以及证券行业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不断拓展盈利渠道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有前瞻性的设想。此外,部分机构在谈到政府相关部门对辖区证券行业发展政策支持问题时提出,希望市政府能对大小非减持采取统一的减免税优惠政策,避免因地区政策存在差异影响削弱大连辖区各证券经营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

本次座谈取得了预期效果,通过深入交流,与会人员开拓了思路,提高了认识,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连证监局推动建立辖区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合作监管机

制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11年11月09日来源: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等部门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5号)精神,做好大连辖区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相关工作,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辖区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大连证监局的积极推动下,联合大连市金融发展局、大连市公安局、大连市监察局、大连市国资委四部门共同出台了大连市依法打击和防控资本市场内幕交易合作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此举标志着大连市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合作监管机制的正式建立。

根据合作监管机制,大连证监局负责加强对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监管,督促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幕信息保密制度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备案制度,并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涉嫌内幕交易的行为,要及时立案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负有责任的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要依法依规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建议相关部门暂停或取消其业务资格。

大连市金融发展局负责配合开展相关工作,协调做好各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工作。大连市公安局与大连证监局在内幕交易案件调查阶段要相互配合,积极提前介入,并逐步建立案件合作查办机制;对接到依法移送的案件后,要及时立案侦查。

大连市监察局负责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国家工作人员接触内幕信息登记管理办法,落实相关人员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对泄露内幕信息或从事内幕交易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大连市国资委负责督促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建立健全内幕信息保密制度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相关人员的保密责任和义务;对泄露内幕信息或从事内幕交易的国有(控股)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合作监管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加强成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协作,提高监管效率,不断提升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能力和水平,为深入推进大连辖区内幕交易防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大连证监局关于防范非法证券活动的风险提示公告大连监管局 dalian.csrc.gov.cn时间:2009年09月14日来源:

近来,随着国内证券市场逐渐回暖,投资者的信心逐步恢复,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乘机编造虚假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兜售所谓“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等,诱骗群众购买。此类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非法发行股票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活动(以下简称“非法证券活动”)导致投资者不断上当受骗,涉嫌金融诈骗,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金融安全。非法证券活动是证券监管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严厉打击的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增强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特作如下提示:

一、投资者参与非法证券活动不受法律保护。《证券法》第十条规定,“公开发行证券,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并依法报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核准;未经依法核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公开发行证券。”“非公开发行证券,不得采用广告、公开劝诱和变相公开方式”。违反规定的,属于《证券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的变

相公开发行行为,如数额巨大,构成《刑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擅自发行股票罪。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投资者一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这种所谓的“原始股”、“将在海外上市的股票”等完全是骗局。

二、投资者应到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投资。根据《证券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公司债券及其他证券,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或者在国务院批准的其他证券交易场所转让”。现阶段,我国合法的证券交易场所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应在上述场所进行证券投资。

三、投资者买卖证券应委托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具有证券经纪业务资格的证券公司进行。根据《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证券业务”。违反规定的,属于《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的非法经营证券业务,如情节严重,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目前,非法中介机构主要有三类:一是以“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产权经纪公司”等为名,未经批准非法买卖、代理买卖未上市公司证券;二是所谓外国资本公司或集团公司驻中国办事处,以给境内企业提供境外上市服务为名,未经批准从事未上市公司证券买卖;三是一些地方的“产权交易所”、“产权托管中心”违规从事证券业务。投资者不要通过此类中介机构买卖证券。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篇5

调整不符合要求的产业布局,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的`是为了增强西部产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合理进行.

作 者:王丽娟 王芳 作者单位:王丽娟(中南民族学院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王芳(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武汉,430071)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篇6

构建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及全国广大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西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不仅对西部地区有益,也是对全国资源环境的整体补偿和保护.建立生态资源补偿机制,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培育地区的造血功能,不断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作 者: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 作者单位:期 刊:经济研究参考 PKU Journal:REVIEW OF ECONOMIC RESEARCH年,卷(期):,“”(44)分类号:X3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篇7

自金融体制改革以来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 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初步形成了包括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以及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等四个层次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主板市场又叫蓝筹股市场, 即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 中小板市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 它是向创业板市场过渡的一种中间形式, 创业板市场主要面向高增长技术创新型企业的资本需求和资本运作,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主要是指2006年在中关村园区进行试点的创新型企业融资模式。

从2005年以来创新型企业在上述四个层次的资本市场IPO即首次公开募集实践及其市盈率增长情况来看, 资本市场不仅满足了快速成长的创新型企业对于资金的大量需求, 而且还给其带来了先进的辅助管理经验和多方参与机制, 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型企业的第二次飞跃。从资本市场的特征及目前创新型企业资本市场融资的状况来看, 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布局和思考:从自身发展战略出发有选择地利用资本市场, 拓展资本市场融资渠道调整和优化融资组合, 将资本市场融资的基准放在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在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融通的过程中要加强和提高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2 目前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创新型企业对于资本市场的关注和利用主要始于2005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份调查统计数据显示, 2005~2010年期间国内创新型企业IPO融资额占国内总IPO总额的17.8%, 年均增长幅度达到了8.3%, 市盈率平均保持了21.5的高位运行, 同时数据也显示, 该期间平均每年大约有11.3%的创新型企业加入到资本市场IPO的大军之中, 其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平均投入增长幅度也实现了年均6.3%的增长, 使得76%以上的创新型企业资金缺口的87%得到了满足并且极大地推动力其增长速度, 市场占有率、企业盈利水平以及持续增长机制等初步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巩固和发展。但受制于多种因素, 归纳总结起来我国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融资行为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辩证关系的认识, 使得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融资行为中出现了非理性经营的问题, 融资的同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治理结构产生了不良影响, 从而也使得资本市场融资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匹配和支持能力受到大幅削弱。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从发展战略方面考虑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10年底我国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创新型企业中仅有23.5%的比例是由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而水到渠成地借助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这主要表现在其融资的结构和比例中有近65%以上的比例用于了其主业发展, 但仅45%以上比例的企业是出于非理性经营思维而做出的选择。

(2)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资本市场融资渠道和融资机制以及受传统融资思维模式的禁锢等原因, 使得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渠道相对狭窄, 基于风险和成本的融资组合策略也缺乏优化和均衡。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融资渠道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05~2010年期间我国创新型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中平均超过54.3%的资金来自于传统银行金融系统, 而来自其他几个资金提供方的资金增长比重年均仅为5.7%, 这种融资渠道结构和组合使得其整体融资风险和成本组合没有实现最优化均衡, 企业来自于金融市场动荡中的风险和偿债压力较高。

(3)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应用战略领域的考虑, 使得资本市场融资中对于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培养的贡献率较低, 从而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一大重要战略没有实现。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资金利用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10年底的数据表明, 当年国内资本市场创新型企业IPO总额67.3%的比例用在了公司日常业务运营和管理之中, 其当年的资金利用效益低于行业通常认为1:7.3标准的38%, 而用在与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方面的资金比例不足20%, 其对于企业成长的贡献率仅为37.3%, 远远低于国外该项指标值的86.8%的水平。

(4) 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由于缺乏对于自身管理机制和规范化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行为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不但造成了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被动局面, 而且使得各项公司治理制度和管理水平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据一份对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中自身规范管理方面的调查统计资料显示, 2005~2010年期间创新型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IPO的过程中, 平均每年失败的创新型企业中约有58.3%的比例是由于公司的各项管理规划化程度和水平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 这在2009年尤其表现明显, 当年约有超过78.3%的企业由于缺乏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而导致IPO失败, 17.8%的是由于混乱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存在污点的纳税行为。

3 基于资本市场创新型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资本市场基本内涵组成结构及其对于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作用意义和要求的概述, 在分析了目前创新型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 结合资本市场相关知识和理论特别是对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特征和创新型企业特征深刻的市场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 参考国外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融资的成功模式和先进做法, 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基于资本市场的创新型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1)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以企业自身发展战略为核心和基本依据, 来制定和规划向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具体策略和实施进程, 特别是要处理好公司治理股权结构与融资的关系, 避免出现股权转移从而丧失公司治理权等非理性经营行为和代价。创新型企业必须明白, 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在带来资金融通的同时, 一般也会作为对等条款会伴随出资方有寻求对于企业股权和治理结构的控制权, 因此创新型企业应该切实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的需求来寻求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便利, 而不是为了所谓的现代化以股权和对企业的控制权为代价去寻求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去甚远的资金进入, 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外在控制性。

(2)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特征及其相应要求做好基本了解和统筹, 突破传统思维模式面向多种融资主体开拓多元化融资组合策略和融资渠道, 做到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均衡统一和优化组合。现行多层资本市场体系提供资金融通的主体和对象较传统以银行为主的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 从机构到个人、从几百万到几十个亿、各种利率水平以及各种附加不同条款的资金提供方构成了创新型企业可以利用的融资渠道,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于资金的需求状况和这些不同主体的资金提供条件来取得从成本和风险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最佳均衡方案和组合, 在渠道拓展中寻求最佳的融资组合模式。

(3)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将融资应用战略放在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打造上, 通过资本市场引入资金资本和智力资本进行核心竞争力的廓清和界定, 从而将资金的着力点放在这个维系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创新型企业必须明白其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 这也是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和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原始驱动力, 这就需要在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融资用途及其使用结构安排中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实现核心竞争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方面的制度机制安排, 而这又必须建立在对于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准确界定和有效廓清上。

(4) 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在引进资本资金的同时, 将注意力放在智力资本管理模式的引进上, 建立健全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和纳税行为, 从而实现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局面。创新型企业一般具有管理上的软肋和弱点, 缺乏健全清晰的产权机制和法人治理机制、财务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纳税行为存在认为的疏漏等现象, 这些构成了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行为的主要障碍, 同时也是影响其核心竞争能力塑造和持续发展能力形成的主要问题, 为此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智力资本来提升其各项经营管理水平, 特别是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4 结语

创新型企业由于其巨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和强劲的发展潜力受到了资本市场的欢迎, 同时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可以获得快速的成长速度和增长效益。本文在分析了目前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下面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其融资状况的建议和对策:从自身发展战略和理性经营的角度来正确看待和处理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问题, 并以此来制定合适的实施策略和融资模式;打破传统的相对狭窄的融资思维模式, 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多层次融资主体和渠道开拓多元化融资方式寻求最佳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组合;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融通的主要动机和归宿应该放在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同时要完善和规范各方面管理尤其是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1]钟田丽, 范宇.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竞争程度与财务杠杆的选择[J].会计研究, 2009, (06) .

西部地区资本市场融资对策研究 篇8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中小微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6-0061-06

一、文献综述

如何有效改善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国内经济学界进行了长期的分析论证,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1.认为加快发展和建立中小金融机构是缓解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出路。例如林毅夫等人(2001)认为不同的金融机构给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和效率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1];全丽萍(2002)指出只有大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才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对策[2];李志赟(2002)结合我国要素禀赋的经济结构,认为应建立起以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金融体系[3];周宗安等人(2006)认为在金融监管、市场竞争和风险约束的压力下,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出现趋同化和同质化,应尽快建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特色的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4];林毅夫和孙希芳(2008)利用经验数据支持了较低的银行业集中度有利于新企业的创建和小企业的成长,从而对经济增长有正面影响的观点[5];雷震等人(2010)运用我国30个省市(区)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验证了我国中小银行市场份额的上升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生成[6]。

2.认为应该结合企业的金融成长周期,从中小微企业的长远发展考虑,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努力构建一个多样化的企业融资体系。例如张捷等人(2002)认为金融成长周期的基本规律适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变化,建议制定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政策时,应针对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中的各种不同需求,建立一个多样化的金融体系来对应其不同成长阶段的融资需求[7];郭斌等人(2002)指出政府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引导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深化为规范化运作的专业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金融机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8];刘敏等人(2010)通过总结国内支持中小企业贷款的四种模式,以及国外以网络银行为主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指出在我国放松金融管制,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性[9];贾康(2011)分析了英美政府体系中专门设立的中小企业局或中小企业署,指出政府机构的专项资金在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10];苏峻等人(2011)认为金融体系自身无法完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政府介入是必须的,而且应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示范效应和优胜劣态机制[11]。

3.认为造成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重要根源在于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多层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例如樊纲(2000)指出我国金融体系中所缺乏的首先就是一个多层次的、多渠道的能够为广大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12];谢百三(2003)根据美国、德国和香港等地创业板的成败分析了在我国建设和扶持中小科技型企业上市的创业板市场的重要性[13];丁瑞玲(2005)指出中小板和创业板将会鼓励和约束更多的中小企业按照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来提高规范意识,培养诚信理念,加强企业管理,并推动全社会建立全方位的中小企业支持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14];李俊江等人(2010)研究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风险投资的关系,从美国的经验中分析了政府支持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15];于鑫等人(2011)通过比较中美债券市场,分析论证了我国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和规模较小的现状,指出发展企业债券的巨大潜力[16];张学勇等人(2011)总结了国外关于风险投资对于富有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是美国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强调了是否拥有一套完整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将关系到一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7]。

我们认为加快发展和建立以银行为主的中小金融机构,短期内有助于发挥我们在间接融资模式上的传统优势,但不利于企业融资风险的分散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从长远来看,构建一个多样化的企业融资体系是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和水平的根本途径。而当前应重点关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这不仅有助于企业融资风险的分散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也有助于解决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内部结构失衡问题。

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较为曲折,早在1891年成立的上海股份公所是第一家由外资创办的证券交易所,1918年我国自己创办的证券交易所在北京成立,此后因为战乱,我国近代资本市场历经形成和发展后迅速衰亡。新中国成立后,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进程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资本市场在沉寂40多年后重新快速成长,逐渐成为我国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和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重要平台。2004年,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并推出立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中小板,2009年又设立了服务于中小高科技企业的创业板。与此同时,我国的债券市场和风险投资也在飞速发展,无论是交易规则还是运行机制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向多层次结构发展。

建设一个结构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多样性企业成长的内在需求。然而,长期以来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国企业融资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融资的比重较低。特别是在当前国内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金融业内部的结构失衡和资本市场的结构失衡已成为阻碍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障碍。例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两多两难”,即“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微企业的成长。2012年以来,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中贷款及承兑票据占80%,只有不足20%来自于股票和债券融资。从社会融资存量看,2011年底银行贷款余额占54%,企业股票市值和债券余额仅占到26%,这一比例不仅远低于直接融资为主导的美国和英国(分别为73%和62%),也低于间接融资占主导的德国和日本(分别为39%和44%)[18]。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银行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之间的比例应基本相当,所以我国在以债券和股票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上还有很大的潜力。另外,我国资本市场中股权融资的层次单一,结构也不合理。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由纽交所、纳斯达克、场外报价市场、粉单市场以及灰色市场等大致以金字塔状组成;而我国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和场外代办系统却呈“倒金字塔”状,资本市场集中服务于国家控股的大型企业,资本市场层次和结构失衡,使得广大中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服务。

nlc202309011107

我们认为中小微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特别是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一个完善的债券市场是中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股票市场则是中小微企业通过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和做大做强的核心机制;而风险投资以专业化的投资方式和理念,有效地融合资金、管理和技术,成为中小微企业的孵化器,加速了高科技产品的商业化进程,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推力。可见,积极探索发展结构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路径,这不仅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需要,也是我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与中小微企业融资

(一)债券市场: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1.我国与美国的企业债券市场比较

金融创新对资金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改善,以及企业融资方式的多样性需求,成为金融机构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美国就拥有最发达和专业化的信用评级制度,从而为美国的中小微企业通过债券发行直接融资提供了便利。美国的债券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多、交易最活跃的证券交易市场。其中,美国的企业债券更是品种繁多,从信用等级的角度看,既有高信用等级的债券,也有低信用等级的垃圾债券,而后者已成为美国中小微企业参与直接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美国垃圾债券兴起的主要原因是:(1)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革命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大大降低了资金供求双方直接交易的交易成本;(2)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增加了对多样性金融服务的需求。信息技术和金融创新也促使债券市场成为美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始于1981年的国债发行,1987年国务院颁布《企业债管理暂行条例》,1993年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历经30多年我国债券市场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从图1中可以看到,长期以来我国的债券市场仍由国债和金融债主导,企业债的发行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是能够发债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能源、公用事业等具有相对垄断地位的特大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中小微企业还很难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虽然近年来债券市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市场规模已从2004年的5.26万亿元,迅速上升到2010年的20.1万亿元,但是由于发债主体结构的失衡,债券市场尚未成为广大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平台。与美国的情况相比较,我国债券市场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还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2.信用评级制度与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创新

美国企业债券市场的繁荣离不开美国发达的信用评级制度。根据美国经验,具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制度是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的基础,信用评级结果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的发行至关重要,可以减少资金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债券违约风险,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债券发行的影响力。因此,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制度,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虽然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资产证券化带来的后果,对金融创新提出质疑。但是,我们坚信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为降低资金或权益的交易成本,对其加以有效利用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金融风险的分散,有助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鼓励金融制度的创新,从而为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债融资创造条件。

现实中,包括夹层融资和集合债券在内的融资创新,是我们对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有益探索。夹层融资是一种无担保的中长期债务融资,这种债务附带有投资者对融资者股权的认购权,如期权、认股权证、转股权等,从而使投资者有机会通过资本升值而获得增值收益[19]。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创新之处是通过中小企业间的融资合作,提高发债企业的对外整体信用等级,产生信用聚集效应。中小微企业集合债券将各企业的信用资源有效整合,有效提高了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帮助一批规模不大但高速成长的中小微企业获得中长期资金支持,利用债券市场快速成长起来。截至2010年,我国共有18个省市的中小企业正在筹备中小企业集合债项目。首期融资金额约180亿元,涉及290多家中小企业。已成功发行的3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是:发行于2007年11月的深圳中小企业集合债券(07深中小债),是我国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关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07中关村中小债)发行于2007年12月;2009年4月成功发行的6年期大连中小企业集合债券(09大连中小债),是在银监会禁止各类银行为企业债提供担保之后的第一只中小企业集合债券[20]。

综上所述,充分利用企业的信用评级机制,政府的组织协调能力,再加上恰当的金融制度创新,我们就可以有效利用债券市场来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二)股票市场:中小微企业成长的核心机制

1.中小板和创业板发展与中小微企业成长

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也决定着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潜力。根据统计,美国2700万家中小企业创造了全国一半以上的非农私营GDP,97%的中小企业参与了跨国经营并且创造了超过9000亿美元的出口总额。另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调查,20世纪曾经对美国乃至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65项发明创造均来自中小企业[16]。美国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如此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取决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也与美国活跃的股票市场,特别是创业板纳斯达克的发展密切联系。

2004年6月25日,我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中小板市场,以满足优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2009年3月31日,我国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场管理暂行办法》;10月23日,创业板市场开板启动;10月26日,首批28家创业板企业刊登上市公告书;10月30日,28家获准上市的公司集中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交易。中小板和创业板主要是为我国具有高成长性和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而设立。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具有成立时间短,规模较小,具有良好成长性等特点。中小板和创业板不仅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还为其他中小微企业发挥灯塔效应,成为模仿和学习的榜样。我国目前的中小板和创业板正越来越成为中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和参与竞争的核心机制。如图2所示,近几年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上市的规模逐年增加,截至2011年底,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企业484家,中小板上市639家,创业板上市也达到了277家。因此,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顺利推出,不仅丰富了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也成为中小微企业优胜劣汰的重要机制。

nlc202309011107

2.企业的自由竞争与股票市场的灯塔效应

股票市场有利于形成公允的市场价格,成为业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重要机制。股票市场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上的贡献,不仅表现在企业IPO时的资金支持,还为投资者积极参与企业早期的股权融资创造极为重要的退出机制。

从树立中小微企业灯塔效应的角度来看,建立中小微企业IPO的股票市场,极大地缩短了创业企业的成长时间;上市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股东财富的快速积累均会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业热情。

从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机制的角度分析,中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力量和专业化金融机构支持的结果。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发展,为风险投资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风险投资利用竞争机制严格筛选出最具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中小微企业,通过专业化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帮助中小微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最大价值。

总之,一个公平透明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会鼓励和约束更多的企业按照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提高规范意识,培养诚信理念,加强企业管理,促进中小微企业的成长。

(三)风险投资:中小微企业创新的主要推力

1.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与多元化资金来源

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风险的高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额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变现,从而不仅弥补那些失败项目的损失,而且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21]。风险投资的出资人和风险承担者都是风险投资者,它是由风险投资者出资,协助具有创新型专有技术而无法筹得资金的创业家创业,并且由风险投资者承担创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风险投资者以其拥有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团队主动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使其能够稳步经营、迅速成长。风险投资不仅可以给所投资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更为重要的是风险投资家专业化的管理经验,即具体通过公司战略决策、公司治理、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源安排等[22],可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的价值。

由于风险投资资本以股权方式进行投资,资金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流通,因此风险投资需要有稳定而长期的资金来源。从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多元化的资金来源至关重要。美国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中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其允许退休养老基金、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国外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本国市场,从而出现投资者多元化的局面。此外,个人资金也是美国风险投资的另一个重要来源。上世纪90年代以后,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用于风险投资的资金增长率平均超过65%;通过银行、保险和资本市场等机构筹集的风险资金也有上升趋势。

2.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演变及存在的问题

在风险投资的推动下,美国硅谷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中小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摇篮。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体制健全、规范运作的风险投资市场是推动一国科技创新、发展和应用的重要条件。因此,美国硅谷的成功很快成为其他国家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并且从效仿中总结出各自独特的风险投资制度和创业发展模式。我国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风险投资也是通过模仿硅谷而发展起来的。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探索阶段:1985~1998年。1985年3月,我国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通过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给予支持;1986年国家科委首次提出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战略方针,此后一系列相关政策,都促进了风险投资在我国的发展。(2)起步阶段:1999~2004年。1999年8月,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进一步为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做出了制度上的安排。(3)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自2005年起,我国先后修订《合伙企业法》,发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我国风险投资基金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保证,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大企业的摇篮,在美国有80%新开发的技术都是由中小微企业创造。在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风险投资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有人将美国上世纪末低通胀下的经济高速增长归功于技术创新特别是信息科技的突破,认为:风险投资对于富有前景的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是美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否拥有一套完整良好的风险投资机制关系到了一个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3]。

我国虽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中小微高科技企业的创业资金严重不足,迫切需要为它们创造有利的融资环境,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我国在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相关法律法规执行不严格;二是缺少专业化的金融和管理人才,风险投资很难真正从提升企业价值上促进高科技企业的成长;三是资金来源不足且退出渠道不畅,限制了风险投资的资本增值和良性循环。因此,培育和完善我国的风险投资市场,一方面要建立完备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且严格执法,通过创造公平透明的激励竞争环境,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化风险投资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中小板、创业板和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作,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引导更大规模的社会资金投向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金融业和资本市场的结构失衡,即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滞后是导致我国中小微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科技进步和金融制度创新,使传统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银行业面临严峻的脱媒现象;随着资金交易成本的下降,将推动中小微企业通过包括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分析表明,一个结构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分散融资风险,而且还能够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和技术创新提供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也为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创造内生的条件。

nlc202309011107

加快发展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应关注以下几点:(1)充分尊重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建立公平透明的资本市场法治环境,认识到一个结构合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改善中小微企业外部融资环境的必要条件。(2)政府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逐步完善资本市场相关法律制度的制订;另一方面还应减少不合理和不必要的干预,维持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秩序。(3)要加快我国债券市场的创新发展,合理匹配融资利率水平与风险承担能力,切实改善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提高债券市场的交易效率。(4)规范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使它们成为中小微企业自由竞争和优胜劣汰的核心机制,促进企业的健康成长。(5)鼓励民间金融组织向专业化风险投资机构转变,通过挖掘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发现更多有风险投资价值的项目,催生更大范围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2]全丽萍.非对称信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2(6):144-145.

[3]李志赟.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4]周宗安,张秀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经济学描述与对策选择[J].金融研究,2006(2):152-158.

[5]林毅夫,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8(9):31-45.

[6]雷震,彭欢.银行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的生成:来自中国1995-2006年的证据[J].世界经济,2010(3):109-125.

[7]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63-70.

[8]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40-46.

[9]刘敏,丁德科.创新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模式的对策研究[J].管理世界,2010(8):1-6.

[10]贾康.政策性金融改革与浙江民间资本对接[J].南开经济研究,2011(2):12-17.

[11]苏峻,何佳,韦能亮.创业板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再探:基于卢卡斯悖论的思考[J].证券市场导报,2011(6):9-13.

[12]樊纲.发展民间金融与金融体制改革[J].上海金融,2000(9):4-6.

[13]谢百三.要善待、呵护中国创业板:从美国、德国、香港等地创业板的成败看中国创业板建设[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3(1):56-57.

[14]丁瑞玲.关于我国证券市场中小企业板块相关问题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5(3):67-68.

[15]李俊江,范思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风险投资的关系:美国小企业的经验与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9):62-69.

[16]于鑫,龚仰树.美国债券市场发展对我国场内债券市场的启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1(6):82-89.

[17]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6):118-132.

[18]郭树清.不改善金融结构中国经济将没有出路[EB/OL].http://www.sac.net.cn/hyfw/hydt/201207/t20120703_43725.html,2012-06-29.

[19]陈怀豫.夹层融资:适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J].武汉金融,2010(7):30-32.

[20]吴群.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与融资方式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5):38-41.

[2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188-192.

[22]Wang,C.K.,Wang,K.,Luc,Q.(2003),“Effectsofventurecapitalistsparticipationinlistedcompanies”,JournalofBankingandFinance,27,2015-2034.

[23]Kortum,S.,Lerner,J.(2000),“Assessingthecontributionofventurecapitaltoinnovation”,RANDJournalofEconomics,31,674-692.

[24]白天楠,刘春.美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经济,2010(11):178.

(责任编辑、校对:李丹)

上一篇: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教学观下一篇:母亲节黑板报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