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政府(精选11篇)
西部地区政府 篇1
摘要:本文对中国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问题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 通过对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发动的反对怒江大坝活动以及志愿者组织发起的午餐项目等较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的实际案例分析, 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的效果进行分析, 并总结出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政府,决策
一、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
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很多, 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 有不同的类别。通过调查研究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政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代表、举办会议、提供信息和政策建议、私人接触、借助新闻媒体、其他途径。
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的效果分析
1. 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效果
(1) 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基本情况。2003年至2004年间, 以怒江事件为标志, 环保NGO在公共政策参与领域表现活跃。怒江保卫战缘起于2003年8月递交国家发改委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怒江地区身处水资源丰富的“三江并流”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地区 ( (怒江地区水资源占云南省总量的47%, 可开发装机容量达4200万千瓦, 是全国六大水电基地之一) , 但同时却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为摆脱贫困, 当地政府决定开发利用怒江水资源。报告审查会上, 环保总局官员以在怒江中下游修建两库十三级水坝的方案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估法》为由拒绝签字。一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强烈要求修建电站, 另一方却始终坚守环保底线, 环保与发展的争议由此而生。
随后, “绿家园志愿者”、“云南大众流域”、“自然之友”等多个环保NGO积极投入到“怒江保卫战”之中。通过媒体、网络、讲座、论坛等形式, 环保NGO积极向公众宣传怒江建坝情况,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 中国环保非政府组织参政情况。2003年两会期间, 反对怒江建坝的提案提交到了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2003年11月, 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中美环境论坛”上, 与会NGO共同讨论如何保护怒江。2003年11月底, 在泰国举行的“世界河流域人民反坝会议”上, 60多个国家的NGO以大会的名义联合为保护怒江签名, 签名最后递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回信称“关注怒江”。NGO的努力暂缓了怒江的命运, 2004年2月, 温家宝总理对国家发改委上报国务院的《怒江中下游水电规划报告》批示:“对这类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且有环保方面不同意见的大型水电工程, 应慎重研究, 科学决策”, 怒江大规模建坝工程由此暂告段落。
2. 志愿者参与政府决策效果分析
(1) 志愿者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2011年3月9日, 由邓飞等媒体人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活动, 倡议社会捐款。短短两个月, 不断有人关注“免费午餐”, 捐钱捐物。该活动当时募集到176万余元善款, 贵州、河南和湖南三地的7所山村学校的孩子吃上了免费午餐, 还有10多所学校提出申请, 等待审核。
网友们的善举, 引起了全国人大代表的注意。5月3日,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承诺将捐款1万元支持免费午餐湖南项目。还有很多热心人士, 捐赠3元、30元、50元不等的费用, 爱心在网络上蔓延。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已投入100亿元财政资金用于中西部农村1100万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
(2) 志愿者发起的免费午餐计划参政效果。2011年10月26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通过这一政策, 首先解决最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在校吃饭问题, 受益学生达到2600多万, 占中西部农村学生的近30%。
2011年成为了中国公益事业的变革之年, 正如免费午餐计划所提出的:“‘免费午餐’项目由志愿者、政府、媒体、公益机构、电商营运的互动、无所不在的网友、神出鬼没的旅友等一起参与营运及一线监管。”背靠网络, 倚赖民间, 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已经诞生。未来, 政府力量的介入必将举足轻重, 而民间公益组织也可堪当大任。
二、非政府组织政策参与的影响因素
通过以上三个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决策的例子中, 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目前非政府组织已经逐步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但能够真正参与到政府决策甚至能改变政府决策的非政府组织的数量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 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 中国非政府组织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之下产生出来的。改革之前的中国, 国家不但垄断着绝大部分既有资源, 而且在新的资源出现后, 也总是利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 将其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掌握NGO生存空间大小的主动权依然在国家手中, 社会力量的壮大依然寄希望于国家权力的主动推出。
其次, 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织自身的能力因素。外在的环境对西部地区非政府组的产生和发展的确具有重要的限制和约束作用, 但不可忽视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NGO自身的能力问题。如果NGO不具备必须的能力, 那么即使外在的环境再好, NGO却缺乏承担职责的能力, 那么NGO的作用也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再者, 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态度, 即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接受程度。中国的许多非政府组织为了获得一个合法的身份, 往往采用利用国家权威或者行政网络的方式来使得自身合法化。在目前中国的状况下, 政府给予了NGO一定的发展空间, 但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依然持比较谨慎的态度, 非政府组织的登记注册管理过程中的限制依然非常多。
参考文献
[1]怒江建坝工程可参见《南风窗》2004年6月16日、2004年11月16日、2004年12月16日、2005年6月1日、2005年2月16日五期内容中的相关报道。
[2]南都社论:《免费午餐政府助推民间力量堪当大任》
[3]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年, 第91页.
西部地区政府 篇2
一、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现状
西部地区主要包括云、贵、川、渝、陕、甘、宁、青、新疆、内蒙、西藏、广西12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 %。据2007年西部蓝皮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7)》中的信息披露,2006年,西部地区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9301.26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5910.9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7.1%,比2005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从增长速度看,整个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低于东部地区(11个省、直辖市)13.8%的增长速度,高于中部地区(8个省)12.9%的增长速度。西部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增长速度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其中内蒙古最高,达到18%,居全国第一位。事实上,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各省区市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加大软环境治理整顿的力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办事效率和依法行政的水平、大力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西部地区的投资软环境有了进一步改善。2002年至2006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0.0 %、11.3 %、12.0 %、12.7%、13.1% ,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开始起步,财政收入逐年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二、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1、投资硬环境的改善还不尽如人意。投资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
和自然地理状况等物质条件。自然地理环境是指西部地区在自然状况和自然资源等方面所具备的基本条件。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各种矿产资源如格、镍、铝等储量喜人。同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富集,大多地处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但是,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交通运输能力低下,铁路网络尚未形成,公路等级低,航空运输条件差,管道运输发展缓慢,对西部农产品、工业品、能源与矿产资源运输带来很大影响。二是生态环境恶劣,西北沙漠化而缺水,西南石漠化而缺土。特别是对一些高新科技项目的引进带来困难。一些地区由于设施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环境保护差,使得投资者特别是外商长期居住感到不舒适、不方便。三是信息仍然很闭塞,要及时了解掌握国际、国内一些情况还比较困难,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目前的信息资源环境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要。四是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落后,辐射带动功能不强。大气污染仍需加大力度治理,环境质量很差;输水管网不配套,供水到户能力不足;城市交通拥挤;教育、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城市绿化、美化工作起步迟、层次低、发展慢。
2.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信誉环境和人文环境等软环境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投资者反映,在项目考察、投资洽谈、合同签约、项目实施、企业组建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困难重重,阻力很大。主要感觉是,办事不方便、投资不放心、经营不安全、回报不理想、待人不亲切。为保证西部经济在新世纪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寻找解决投资环境优化的突破口。
三、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的突破口
1.把软环境的改善与硬环境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近年来,西部地区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投资的硬环境方面倾注了较大精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改善硬环境的同时,对软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软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使经济发展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着重改善水电通信运输环境和物流系统,缩短外贸业务开展的时空距离。转变观念,学习外来经验,要向沿海省市学习,加大软硬件投人力度,切实改善整体投资环境。
2.选择优势产业和重点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寻找产业的突破口成立利用外资重点项目推进小组,抓好落实。进一步扩大外商投资领域,拓宽利用外资渠道。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推行合作经营、合资建设、委托投资建设等方式,积极探索BOT,TOT等形式。争取国家的支持,在条件具备时设立为西部开发服务的中外合资中长期信贷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
对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特色农牧业开发、资源开发、能源加工和原材料工业项目,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项目给予特别鼓励。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其附加值,可以大大节省运输费用,形成生产规模化、分工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的农业生产基地。支持外商投资生态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等环境保护项目,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允许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旅游服务.共
同开发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
3.积极利用外资的网络组织,加强和改善对外宣传,寻找资金突破口
积极运用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以及带团外出招商等方式加强对本地区的宣传力度,让外商充分全面了解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改变人们的传统看法,树立新形象。要拿出强有力、切实可行的招商措施,把具体细节想周到,从细微做起。签订有关合作合同时要慎重,签订合同后要严格遵守,要讲信用。招商政策从实际出发,避免纸上谈兵,真正发挥各种优惠政策的实效性。对外商不要盲目引进,要有所选择,对一些没有实力或招摇撞骗的外商要提高警惕。
4.改革西部地方政府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寻找政府服务突破口 大力推进西部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和限制政府投资和直接从事经济活动的范围,政府要把投资和经济活动的范围逐步集中到基础设施、公共产品、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上来;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要把有关企业设立、经营资格、许可证、投资、人事、用工、分配以及各种收费的审批作为清理的重点;大幅度缩减行政审批范围,确实需要审批的项目,要简化程序,增加透明度,对竞争性领域的企业自主投资项目要由行政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严格执行公务员制度,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加强对公务员的在岗培训、建立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评估和辞退制度,提高政府公务员素质和行政效率;加强对行政首长的产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行政决策实施过程的监督,建立行政执行跟踪机制和监督催办机制,建立重大事项的审计制度和责任
西部牛仔单挑美国政府 篇3
这伙持枪的美国牧场主占据大楼,是为了抗议联邦政府对当地一对牧场主父子的法律处罚。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场抗议风暴的中心人物属于赫赫有名的邦迪家族,在关于土地权问题上,这一大农场主家族数十年来一直召集民众与联邦政府对着干。
其实这些小牧场主也是美国中下层白人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利益诉求常常遭到政府或主流媒体的忽略。如何保护贫穷白人的利益,将是考验下一任总统政治智慧的一道难题。
抗议政府
1月2日上午,大约300名示威者在伯恩斯镇举行和平集会。随后,数十名示威者持枪来到距离伯恩斯80公里的马卢尔国家动物保护区,闯入办公的总部大楼,“占领”了这一大楼。
占楼行动几乎没有遭到任何阻挡。因为事发时大楼关闭,没有人在里面办公。动物保护区的上级机构美国鱼类、野生生物和公园管理局以及土地管理局证实了大楼被“占领”的消息,称正在关注事态进展。
牛仔们此次“占楼”,是为声援前不久刚被治罪的当地牧场主德怀特·哈蒙德及其儿子史蒂文。
因为涉嫌纵火,哈蒙德父子被美国司法部以判处5年监禁。但哈蒙德父子称,他们只是在自家土地进行“有节制的”烧荒,目的是为“焚烧入侵植被”和“保护私人财产不被野火吞噬”。不过,根据检方起诉,哈蒙德父子在2001年和2006年在公共土地上故意纵火,是为销毁二人非法捕猎的证据。
最开始,哈蒙德父子只被分别判处3个月和一年监禁。但是按照美国联邦法律,纵火罪至少该被判5年监禁。于是美国司法部重新对两人作出判决,并要求两人到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监狱“报到”。
一直占楼到事情结束
这一最新判决引发了当地牛仔们的不满。示威组织者之一安蒙·邦迪说,哈蒙德父子的案件是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的表现。他说,联邦政府为扩大动物保护区,向当地牧场主强制买地,让当地农牧业受损。
邦迪声称,马卢尔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已经侵占了超过100家农场,“他们以牺牲农场主和矿主的代价,持续扩张自己的领地……像哈蒙德这样的人勇于出头,不同意卖地,他们就被法庭判刑,还被判了5年!”按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说法,哈蒙德家族是牛仔世家,在当地颇有声望,老哈蒙德现年73岁,小哈蒙德46岁。
邦迪还称,采取占楼这样的强硬作法进行抗议,是因为人们长期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他说:“我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如果我们不做点什么,不采取强硬的立场,我们就再也不可能做什么了。”
邦迪還表示,除非事件得到解决,否则不会撤出大楼。他告诉记者:“我们打算在这里一直待下去(直到事情解决),这可不是临时的主意。我们没有动武的念头,但是如果有人对我们动武,我们将进行自卫。”
不是恐怖分子
据报道,当地有很多人称呼他们为“民兵组织”。就此,邦迪强调,他们不是恐怖分子,“作为拥有切身利益和关注此事的公民,我们认为,如果想给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就必须行动起来。”
不过,对于示威者占楼的做法,一些居民表示不满。莫妮卡·麦坎农告诉记者:“我不喜欢这些‘民兵’的做法。他们已经如愿举行了集会,现在该回家了,他们让我们感到害怕。”
CNN援引美国鱼类、野生生物和公园管理局的发言人的话称,土地管理局和相关机构已经注意到这群武装抗议人员。“目前,事态还处在进展中,事情的关注点在于雇员的人身安全。现在我们能确认的事情是,没有联邦政府人员在建筑中。”
西部地区政府 篇4
1 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绩效评估的内涵
2010年3月5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称, 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用专业的行政学语言表述就是为公众服务。在信息化时代, 政府网站成为各级政府对外服务的“窗口”, 是实现社会公众与政府沟通互动的最主要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网站, 有助于推进服务性政府、透明性政府以及节约性政府的建设。
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绩效评估, 就是按照一定的程序, 根据一定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对政府网站的运行情况和服务水平进行规范的、科学的评定和分析, 发现问题, 分析原因, 提出建议和明确下一步发展方向的过程。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的绩效评估, 实质是对政府服务能力绩效的评估, 可以有效撬动原有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成为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动力, 加快政府行政范式的转型。
我国于1999年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与其他传统的信息公开渠道相比, 政府网站能更快捷地给公众提供直接、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和公共服务。我国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始于2002年 (第一届) , 在总结十年来我国政府网站的典型成果, 研究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型政府网站发展趋势的基础上, 2011年 (第十届)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大会提出, 省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主要包括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日常保障能力和用户调查三个方面, 而其中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的评估显得尤其重要, 并成为评估政府网站核心绩效的重要内容。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模型如图1所示。
2 政府网站绩效研究现状
2.1 政府网站建设质量与发展水平绩效研究现状
国际上, 许多机构正在开展政府网站绩效研究, 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以联合国、埃森哲咨询公司、布朗大学 (美国) 、早稻田大学 (日本) 等为代表的全球性评估。自2001年以来, 联合国 (UN) 及其附属机构对全球超过178个成员国的E-Government (电子政府) 建设水平进行评估, 制定了“电子政府准备度指数” (E-GRI) 和“电子参与指数” (E-PI) , 并通过电子政府准备度评估, 公布其成员国的E-GRI和E-PI排名。在研究机构方面, 埃森哲 (Accenture) 公司最早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方面的研究, 自2000年起持续追踪全球电子政务发展态势, 同时发布全球政府网站年度测评报告。美国布朗大学Darrell M West研究团队采用分类测评和互动交流的方法, 对全球198个国家2000—2006年连续7年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质量绩效进行了客观测量。早稻田大学于2002年12月设置了“电子政府-自治体研究所”, 该所从2004年开始对世界政府网站进行评估。
在国内, 开展政府网站评估的机构主要有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公司 (CCW Research) 、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等机构。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自2002年 (第一届) 开始, 每年均发布“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 在2011年 (第十届) 的评估报告中更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则于2003年针对地市级政府电子政务及门户网站提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2002年, 北京时代计世资讯公司从网站内容服务、网站功能服务和网站建设质量三个方面提出共计28个指标, 并对全国36个直辖市、省会及计划单列市的政府网站进行了测评和比较。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提出了服务型电子政府的理想模型, 并从在线服务能力和在线应用能力两个角度考察了我国336个城市的政府门户网站。
同时, 国内外大量学者也针对政府网站绩效展开研究。Whitmore对2010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原始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 评估了当前电子政务的分级标准和联合国电子政府的发展指数[1]。Potnis采用概念性的内容分析法和创新管理测量框架 (IMMF) 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估, 其百分比标准分数 (PNS) 结果为制定更科学的E-GRI和E-PI提供了一系列建议[2]。Baker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府网站可用性分析的内容分析方法, 并采用格特曼类型尺度完善可用性评估, 通过政府网站可用性标准的提高来提升政府网站绩效[3]。徐晓林、李卫东通过分析科技系统政府网站的评价结果, 探讨科技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张锐听在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及原则的过程中, 提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原则和重点包括:建构多元化绩效评估主体;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健全多层次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提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地位;建立专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构[5]。寿志勤以安徽省政府网站为研究对象, 回顾了其绩效评估发展的历史, 总结归纳近三年来在绩效评估创新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 构建了一个基于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管理框架, 包括评估项目需求与实施策略、评估分析内容框架、项目组织实施、评估过程管理、评估结果、评估运用, 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政府网站应从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评估反馈机制两方面进行改进[6,7]。金垣、杨兰蓉研究了国内外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方法、指标等内容, 提出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的设计原则,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具体指标进行设计, 其指标内容包括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网站性能及设计、网站安全和“中国武汉”政府门户网站集成度等6个一级指标, 以及信息公开规定、在线申报等27个二级指标, 使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更强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8]。
2.2 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绩效研究现状
服务能力是政府网站的核心绩效之一, 是政府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埃森哲 (Accenture) 公司首先引入服务成熟度 (Service Maturity) 和客户关系管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两大指标来测评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 并将政府网站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充满创新精神的领先者 (Innovative Leader) 、有远见的挑战者 (Visionary Challengers) 、表现出色的新兴力量 (Emerging Performs) 和平台建设者 (Platform Builders) 。2002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发布的《Electronic Public Services In Singapore Stepping Through The Screen》对新加坡政府门户网站的网上服务指标 (如信息上网、FAQ、导航情况、用户的友好性、设计、在线形式等) 进行了细分设计。
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绩效方面, 国内外学者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Huang从用户角度研究了用户感知互动的可用性和政府网站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并评估了不同层次用户互动的政府网站[9]。Gouscos从社会公众和政府工作人员两个角度, 设计了一个以用户友好性、定位服务的容易程度、服务请求的努力、输入请求的时间、服务结果的获取能力和服务透明度等为评价维度的指标体系, 对电子政府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务的绩效和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10]。Torres等基于网站浏览的方法, 从服务成熟度和传递成熟度两个维度评价了欧洲33个城市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11]。Kaylor等采用四分系统 (即将存在主题信息、存在相关内容的链接、表格下载和完全在线交互依次被赋予1—4分) , 以登记和许可证、顾客服务、交流、文件、信息以及在线参与等为指标, 评估了政府服务的网上实现程度[12]。刘玉霞从在线办事和公众参与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政府网站公众服务绩效, 发现省域间绩效水平差异最大的是省级政府网站在线办事指数, 差异最小的是地市级政府网站公众参与指数[13]。闫霏选取全国32个省市的政府门户网站为研究对象, 结合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的政府网站信息公开指数, 以及Alexa、Google等数据库读取的各省网站的反向链接、外部链接以及内部链接等指标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 并对各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府信息公开效果进行排名[14]。寿志勤等则构建了政府门户网站“在线办事”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5]。李文静通过对广州提供相关服务的政府网站现状进行调查, 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方式、电子商务运营和打造品牌等方面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向[16]。
3 评估方法及样本选择
3.1 对应分析法基本原理
本研究拟采用对应分析法进行西部地区政府网站服务能力评估。在统计学中, 对应分析法是一种降维分析方法, 其基本前提是基于现实世界中各因素的相关性, 将这些相关性的原始信息进行重构成几个综合变量, 即公共因子, 以达到降维的效果。在其计算过程中, 先对原始数据矩阵按行、列求和并汇总, 然后计算中心-对称矩阵和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 在此基础上进行R型因子分析、Q型因子分析和在二维因子轴上作图。
3.2 评估样本选择
为了较好地反映我国西部地区省级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及建设现状, 并达到政府网站服务能力评估研究的目的, 本文选取“第十届 (2011)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的评估结果作为数据来源。本次评测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管理工作》等文件的精神要求, 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人民网、新浪网、神州数码共同举办, 评估范围涉及到32个省、市、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网站。为了体现地区间的均衡性, 剔除了重庆、四川和陕西三个相对发达的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网站, 确定云南、青海、广西、贵州、新疆、内蒙、宁夏、甘肃、西藏9个省及自治区的政府网站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评估指标的选择上, 为了更好地分析政府网站的服务能力, 剔除了权重低于4的评估指标, 最终选择了教育服务、社保服务等11个指标, 各指标的名称、权重及内容说明如表1所示。
4 我国西部地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分析
4.1 西部地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总体特征描述
通过对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各指标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其结果显示 (如表2) : (1) 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各指标均值较低, 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省份, 因而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有待大幅度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 “信息公开”和“互动交流”两个指标均值相对较高, 而这两者构成政府网站内容建设的基础, 并有利于推行政府信息公开、转变执政理念。 (2) 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呈现明显的差异化, 在“教育服务”、“住房服务”、“互动交流”、“工程建设”等几个指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极小值、极大值、方差均出现显著的分化。
4.2 西部地区省级政府网站对应分析
本文采用JMP软件进行对应分析, 并对“第十届 (2011)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的评估原始数据的结构作适当调整, 将教育服务、社保服务等11个指标设置为属性, 评分数据和指标权重分别单独作为一列, 将调整后的数据输入JMP软件做对应分析。其操作过程如下:以X拟合Y;Y响应:省区名称;X因子:属性;权重:指标权重;频数:评分数据。结果如表3至表6及图2所示。
表3结果显示, 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的卡方检验中误差校验<0.0001, 说明计算精度高, 本次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表4表明, 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维度惯量表中二维累计贡献度为80.2%, 满足80%的要求, 说明二维分析即可揭示其因果关系。因此, 本文对我国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评价只需进行二维坐标图像分析, 如图2所示。表5、表6分别表示各指标变量点和各省区点在二维图上的坐标。
4.3 评价结果分析与建议
根据表5、表6的坐标数据, 在二维坐标上生成各指标变量点与各省份点的坐标, 如图2所示。该对应分析图反映了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定位情况, 其结果显现出一定的聚集特征, 各省份可聚集为三类:
第一类由云南、青海、广西三省区组成, 其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整体强于其它两个聚类。从指标变量来看, 这一类聚类在住房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就业服务、社保服务和互动交流6个指标上均具有显著的优势。从“第十届 (2011)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原始数据来看, 云南、青海、广西三省区省级政府网站的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6、24、25位, 位于西部9省区省级政府网站前三甲;但同时也应看到, 这三省区的政府网站服务能力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云南、青海政府网站在信息公开、互动交流服务方面建设较好, 但其在工程建设服务方面明显滞后;广西政府网站在教育、就业、住房、信息公开领域得分高于平均水平, 而在企业开办、经营纳税、工程建设领域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工程建设指标方面, 其得分仅为0.03分, 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二类由内蒙、宁夏两省区组成, 政府网站服务能力核心优势体现在信息公开、企业开办和经营纳税三个指标上, 特别是信息公开指标变量优势明显, 但其它8个指标变量得分均较低, 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网站建设过程中值得重点关注。
第三类以工程建设指标为核心的贵州和甘肃两省, 其工程建设领域指标得分均为0.56, 远高于西部9省区的平均水平。对比“第九届 (2010) 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 贵州、甘肃两省的工程建设指标分别由0.01、0.03提高到0.56, 其政府网站工程建设领域的服务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但其它指标得分均较低, 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西藏和新疆两省区不属于任何一个聚类。究其原因, 在省级政府网站服务能力的11个指标中, 这两省区均不具备比较优势, 因而西藏和新疆两省区政府网站亟需重新设计, 网站服务能力有待重新构建。
5 结论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篇5
从目前来看,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同改革开放之初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条件相比要优越的多;其次,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的整体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家不但将为西部开发提供优惠的政策,而且有能力为西部开发提供较大的财力、物力;第三,已经发展起来的东南沿海地区将会在国家的号召和优惠政策指导下,并为了自身和全局的利益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帮助和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第四,市场经济机制的建立为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合理配置;第五,西部地区在很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如果国家的政策得当,西部的区能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同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云南梁河县温泉疗养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一、实施地区:云南省
二、项目内容:
投资总额:500万
外资比例:100%
三、合作方式:独资、合作开发
四、项目概况:
勐养镇位于梁河县南部,地处梁河、陇川、潞西三县(市)交界处。潞盈路(国家二级公路)、龙江跨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60公里,距州府芒市68公里,是傣族、景颇族、阿昌族、汉族等民族聚居镇。据统计2005年末,全镇总人口17377人,傣族占46.8%、景颇族占5.3%、阿昌族占4.1%、汉族占43.4%。勐养镇山川秀丽,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灿烂,民族风情独特,被誉为“鱼米之乡”、“葫芦丝之乡”、“歌舞之乡”,2005年浙江大华集团在龙江勐养段投资10多亿元,建设总装机18万千瓦弄另水电站,将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节日等特点多、种类多,如傣族特有的撒撇、火烧猪、韵律优美的葫芦丝、欢乐吉祥的泼水节;景颇族独特的舂菜、精致漂亮的服饰、演绎祖先征服自然盛大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优美悦耳的山歌和庆祝丰收的阿露窝节等等,让人留恋忘返。龙江勐养段底养渡口道路畅通,江面宽敞,水流平缓,道路畅通。渡口西岸有3处地热温泉,出水口水温达60℃-80℃,长年不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沐浴后能治疗各种劳伤、风湿、皮肤病,皮肤光滑,心旷神怡。附近具有用于调配水温、饮用的清洁山泉水,竹林密布,场地平整,环境优美,每逢节假日是当地和县内外各族群众集会的场所,在州内的知名度日益扩大,是温泉疗养旅游综合开发、创造财富的理想之地。
五、开发主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展示民族文化。
六、开发思路:
发挥温泉、江面、环境、特色民族文化、区位优势,进行温泉疗养住宿、江面旅游、民族歌舞展示、民族饮食品尝。
七、项目建设内容:疗养场所及引水工程建设、航道清理及船只投入、民族歌舞展示场所建设、住宿和购物中心建设,实现疗养、旅游、娱乐、购物一体化。
八、项目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场地(可征用和租用)和设施固定投入3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
九、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以年接待游客3.5万人,人均消费100元,年可完成营业收350万元,实现利润200万元,回报丰厚。
十、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可享受省州县各级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现正在招商过程中,热忱欢迎有识有志之士落户投资。
大峡谷最佳入口处休闲山庄建设项目
一、实施地区西藏自治区
二、项目简介:稚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一大峡谷,它从米林县派镇起,向东绕过南迦巴瓦峰(7787米)作马蹄形大拐弯后,向南延伸。米林县派镇转运站是进入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自然保护区旅游观光的要道,也是遇往墨脱县的必往之地。
三、投资总额:800万
四、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五、市场经济效益分析:大峡谷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众多的温泉、瀑布,给米林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它处于中国最美的山峰——南迦巴瓦峰的山脚下,使通往派镇转运站的交通要道,转运站是翻越多雄山,通往墨脱县的咽喉,也是大峡谷的最佳入口处,在大峡谷最佳入口建设休闲山庄是完全必要的,具有旷阔的发展前景,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盈利空间。
该项目投资建成后,通过门票收入、住宿收入、餐饮及服务业收人、旅游相关产业收入等,将可实现税后丰厚的利润,投资回收期预计3年。
六、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建设建议书已完成。
七、项目建设的意义:将向世人展示大峡谷的丰姿,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到来林观光旅游,增加米林的知名度,并带动2个乡、1个镇以及墨脱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米林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增加农牧民群众的收入,维护边防的稳定、社会的长治久安。
八、优惠政策:可享受自治区、林芝地区及米林县相关政策。
临泽县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开发项目
一、实施地区:甘肃省
二、项目简介:以丹霞地貌区为主,以祁连山为主要配套资源进行开发,建成融休闲旅游、餐饮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和旅游商贸区。旅游区有三个功能区组成,即观光区、休闲娱乐区和商务区。观光区主要为丹霞地貌提供最佳美学观光视角,让游客饱览丹霞全貌和神奇。休闲娱乐区和商务区主要提供休闲旅游、商务、各类聚会、民俗活动以及旅游购物空间。
建设条件:丹霞地貌景观神奇。该项目位于张掖市境内,祁连山北麓。该地质群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以层理交错、岩壁陡峭、气势磅礴、造型奇特、色彩斑斓而称奇,其经典之处主要集中在临泽县梨园口附近,集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于一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和地质研究价值。“丹霞地貌”是地壳经过漫长的上升运动,岩层节理变化,雨水河流的冲刷逐步形成的。具有雄、险、奇、秀、幽的特色,在我国北方极为罕见。且交通通讯便利,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三、投资总额:5000万元,需引资4500万元。
四、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其他
五、市场经济效益分析: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和润800万元,税金300万元。
西藏米林县南伊沟景区资源开发项目
一、实施地区:西藏自治区
二、项目简介:南伊沟位于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沟内有一条南伊河,从南向北流入雅鲁藏布江。南伊沟内景色绮丽,有保护完好的天然原始森林和植被,既有高大的针润叶混交林,又有牧草丰盛的草甸。独资、合资、合作南伊乡境内主要居住着藏、珞巴、门巴等民族。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藏、珞巴、门巴等民族独特的风情民俗,将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到此地观光旅游,是米林县发展旅游业的绝佳之地。
三、投资总额:5000万元
四、合作方式:独资、合资、合作
西部地区政府 篇6
关键词:投资,经济增长,VAR模型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量经济一直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与此同时, 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这种状况不仅不利于国家的团结和社会稳定, 而且对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也开始产生制约作用。而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力量薄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西部地区的投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民间投资的成长与政府投资转向已逐渐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 对西部地区政府与民间投资结构问题的研究可以为西部地区政府长期政策的制定与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着重从西部地区具体实际出发, 基于非结构化的VAR模型来探讨西部地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互动关系, 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 并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中西部地区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 按照经济类型把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政府投资 (国有经济投资) 与民间投资 (本文将其定义为广义范围, 包括集体、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及其他投资) 来分析两者在西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2 变量、数据与计量方法
2.1 变量设定、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年度数据, 实证分析的样本空间为1978-2007年, 共30个样本, 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国统计年鉴2008》、《新中国统计资料55年汇编》和中宏数据库, 选取的三个变量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对于时间序列的影响, 本文将所有数据统一折算为以1978年价格为基期的不变价。GDP用1978=100的平减指数进行计算, 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均以1978年为定基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由于国内生产属于存量数据, 而可获取的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属于流量数据, 在实际的研究中需要将投资的流量数据转化为存量数据, 因此本文采用永续盘存法将投资数据折算为真实政府资本、民间资本的存量数据, 其基本公式为:Kt=It+ (1-δt) Kt-1, 其中Kt表示第t年的资本存量, Kt-1表示第t-1年的资本存量, It表示第t年的投资, δt表示第t年的折旧率。我国一般采用综合折旧率, 为了方便起见, 参照解三明、马拴友、王小鲁等人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假定δt=5%。基期年的资本存量可按照国际常用方法计算:Ko=Io/ (a+δ) , 其中a是样本期实际投资的年平均增长率, Ko是基期年资本存量。由此形成三个时间序列, 即不变价的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WGDP, 真实的西部地区政府资本存量Kg和真实的西部地区民间资本存量Kn。此外, 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问题, 均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记为LGDP、LKg、LKn。
2.2 模型设定
向量自回归 (VAR) 模型用于相关时间序列系统的预测和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影响, VAR模型及在VAR模型上建立的脉冲相应函数不需要添加不必要的假定约束, 能够充分详尽地描绘出变量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轨迹。我们选择非结构化的VAR模型来考察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之间的关系, 以及在给定单位条件变化下各变量系统内相互影响的综合动态反应。我们选取了三个内生变量, 并且不考虑外生变量的影响。模型可设定为如下, 见式 (1)
其中p是模型的滞后阶数。根据VAR的回归结果, 可估算西部经济增长对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一个标准差新息 (Innovation) 扰动的脉冲响应值。广义脉冲响应函数 (IRF) 用于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系统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的取值的影响。借助于此, 我们可以测算出西部经济、西部地区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如果数据系列存在协整关系可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VEC) 进行分析;反之, 则可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脉冲响应测算。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经济变量不平稳产生的伪回归, 需要对经济变量的平稳性进行检验, 若变量非平稳则需要进行协整分析。本文采用ADF和PP单位根检验方法来检验相关变量的平稳性。原变量经检验发现存在单位根, 将序列进行一阶差分,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注: (1) 表示在10%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 (2) 数据的处理与计算采用的软件均是Eviews 5.0, 如无特别说明, 后文中表的注释均同表1。
检验结果说明:LGDP、LKg和LKn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后, 都在10%的显著性检验水平下拒绝了单位根假设, 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可进一步对序列进行Johansen协整分析, 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是一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方法, 进行协整检验以前, 需要先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3.2 VAR模型的确定
确定VAR模型的结构, 一般用赤池信息准则 (AIC) 或施瓦茨准则 (SC) , 选择最大滞后期P值, 原则是在增加P值的过程中使AIC或SC的值达到最小。适当加大P可以消除误差项中存在的自相关, 但P值过大会导致自由度减小, 影响模型参数估计量的有效性。通过比较不同滞后期所建立的VAR模型的稳定性, 本文最后选择滞后2期, 即P取2, 通过滞后长度准则 (Lag Length Criteria) 检验, 五个检验准则同时得到了满足。VAR模型的具体表达式见式 (2) , 为方便起见, 把系数写成矩阵形式, 括号内为t检验统计量值。
对该VAR (2) 模型的稳定性检验通过, 表明该模型是稳定的。从上式可以看出LKg在滞后1、2期对LGDP施加的全是正的影响, LKn在滞后1期对LGDP施加的也是正的影响, 在滞后2期时施加的是负的影响。LKg在滞后1、2期对LKn施加的全是正的影响, LGDP在滞后1期时对LKn施加的是正的影响, 在滞后2期时施加的是负的影响。
3.3 协整分析
对一阶单整序列LGDP、LKg、和LKn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 并求得协整向量, 依据AIC准则选择含截距项和不包括趋势项。
表2中的r表示协整关系的个数, 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r≤0的原假设, 即变量之间仅存在一个协整关系, 通过分析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证实LWGDP与LKg、LKn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政府投资、民间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标准化后的协整关系表达式为:
由上式可知, 在长期关系中, 政府投入每增加1%, 西部地区经济就会增长0.69%, 这从数量证明了在样本区间内,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主要是依靠政府投资推动。
3.4 误差修正模型
协整关系只能说明变量之间的长期趋势, 但无法得知变量的短期动态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 如果非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那么它们之间的短期非均衡关系总能由误差修正模型表述。基于此, 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表达式为:
调整后R2=0.72;F=8.033
其中, 误差修正项为: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到,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与政府投资的影响方向相同。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34, 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表明短期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渐向长期均衡状态趋近。
3.5 脉冲响应函数
经过前文的分析可知, VAR模型中LWGDP与LKg是存在协整关系的, 并且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对于其短期的波动也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而由于LWGDP与LKn不存在协整关系, 无法通过上述方法得以分析, 因此, 只能借助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民间资本投入对于西部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图1是基于VAR模型采用正交化方法和Cholesky分解技术模拟的脉冲响应函数图。图中的横轴表示新息作用的期间数 (单位:年) , 纵轴表示因变量对解释变量的响应程度, 两侧的虚线是脉冲响应函数加减两倍标准差的偏离带, 表明冲击响应的可能范围。
由图1可见,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来自政府投入的新息冲击, 在一开始就呈现出正向效应, 在前4年内增长幅度很快, 随后在保持一种稳定的水平状态, 这表明在样本观察期内,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投资主导的。
根据图2可知,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来自民间投入的新息冲击, 也在一开始就呈现出正向效应, 但增长幅度非常有限, 基本保持一种稳定的水平状态, 从中可以看出在样本观察期内, 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对地区经济的贡献作用十分有限。
根据图3可知, 西部地区民间投资对来自政府投入的新息冲击, 在一开始出现正向效应, 并迅速扩大, 在第3期之后有所下降, 但一直保持平稳的正向水平。从中可以看出, 在西部地区的政府投资非但没有产生“挤出效应”, 相反, 政府投资带动了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
4 结论
本文采用VAR模型对1978-2007年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状况和西部地区政府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等时序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 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 我们可以看出,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政府投资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在长期关系中, 政府投入每增加1%, 西部地区经济就会增长0.59%, 分析其原因, 可以看到, 西部地区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目前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 经济仍比较落后, 发展任务很重, 这是西部地区经济现状的一个基本点。尽管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 尤其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来,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比较东、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西部地区依然有很大的差距。从西部地区人均GDP、产业层次、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贡献份额来看, 西部地区工业化、现代化的任务依旧任重而道远, 在推动经济现代化的进程中, 既需要运用市场力量, 更离不开政府作用。也就是说, 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职能在实现西部地区战略目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私人投资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同时, 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政府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要高于民间投资。而许多学者通过研究指出, 从长期来看, 因为投资主体具有企业化、社会化的内在要求, 市场有多元化投资渠道以及高投资回报率的要求, 民间投资对经济的贡献作用明显要优于政府投资 (钞小静、任保平, 2008;任保平、刘丽, 2004;刘德华、杜淑玲, 2007;廖佳欣, 2007) , 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持续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 我国西部地区民间投资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制约因素。
4.2 通过对图3的脉冲响应分布图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在西部地区的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即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之间存在正向的关系, 即政府投资的扩大通常会带来民间投资的增加, 表明国家对西部地区扩大政府公共投资的政策不仅未产生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 反而增加了民间部门的投资, 产生了挤入效应。因此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积极财政政策是有效的。
4.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在经济发展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政府投资重在启动与引导投资, 民间投资重在吸引与扩大投资, 他们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就目前来看, 政府投资过多、效率低下, 民间投资不足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西部地区应当从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入手,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硬件环境的建设, 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 避免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更重要的是对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准入制度, 多层次的现代金融体系, 完善的法律规章体系, 良好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等。近年来, 我国东中部地区的民间投资逐步由投机性、盲目性走向理性化, 注重集聚经济和规模效应, 投资战略转向市场导向型, 这启示我们, 只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才能推动区域民间投资的发展, 同时这也为当前政府投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Khan M.S, C.M.Reinhart.Priv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World Development, 1990, 1:19-27.
[2]任保平, 刘丽.扩大民间投资: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04 (2) :50-54.
[3]卢中原.我国民间投资态势分析[J].上海投资, 2003 (1) :14-18.
[4]陈兆荣.民间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分析[J].经济纵横, 2007 (4) :60-61.
[5]钞小静, 任保平.经济转型、民间投资成长于政府投资转向[J].经济科学, 2008 (2) :5-15.
[6]张桂林.关于启动民间投资加快西部开发的思考[J].湖南大学学报, 2000 (9) :37-40.
[7]樊士德.我国东西部民间投资的比较及战略思考[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2002 (2) :64-68.
[8]叶帆.东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对策[J].行政论坛, 2005 (1) :79-82.
西部地区政府 篇7
X村社 (以下称为庄子) 位于在某省会的南部, 驱车约要一个小时的路程, 因为没有直达的公交或大巴, 只能乘坐去庄子上的便车。进村的道路是一条1973年修建的土路, 从通路以来一直没有修善过, 路况一年不如一年。由于庄子里人少, 经济条件不好, 自己没有能力新维修, 地理位置的不便加上缺乏矿产之类可以投资的项目, 这样一条土路一直延用。如今这条路的路面已经是崎岖不平, 逢雨雪天气就无法通车。村里的人进出村社一般都是骑摩托车。
村社里李、徐、岳三姓为主姓, 其中主要姓氏是李姓, 也是最早来庄子的人。其次是岳姓, 岳姓是最晚迁到庄子里的, 迁来的主要原因是这里山多人少, 放牧方便。现在庄子里的人有很多都举家去城里打工了, 留在庄子上的人比较少 (现仅有70人左右) 。庄子的主体是建在山沟里, 村民居住相对比较集中, 有一少部分村民居住在山坡上, 庄子是位于背风的阴坡上, 住在坡上的住户原来也住在沟里, 为了通讯方便 (在坡上手机有信号) 就搬到坡上来住。庄子里住户的房子都是自家盖的, 我们调查小组在村里走了一遍发现:住在坡上的住户条件相对比沟里的条件好一些。坡上的住户基本上都是新盖的房子, 有的还盖了暖棚;而住在沟里的住户的房屋有些看上去很破旧, 没有暖棚。
2000年该省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政策, 庄子因为离市郊不是很远, 所以响应政策比较早。2001年庄子里原来共有耕地面积410亩, 现在退耕还林后约剩了200亩。庄子里几乎家家都有退耕, 有的农户干脆把自己家里所有的田全部都退了, 不再从事耕种业, 改去城郊以打散工为生。当调查小组问这些把耕地完全退回的家户, 放弃祖辈的生计到城里打工的主要原因时, 他们说:因为庄子是住在山坳里, 远离水源, 没有用来浇灌田地的水, 基本上是靠天吃饭, 所以每年种的地都不能保证收成。有时候一亩地收成340元, 但成本就要用去240元, 这还不算自己的人工。如果退耕还林, 国家一亩地补助160元, 可以解放自己的人工, 出去打工一天能收入20、30元 (这是指体力劳动的小工, 非技术工) , 比以前的收入要好许多。
2 地区教育状况及村民教育观念
在了解了庄子的基本状况后, 我们开始重点选择了有子女的住户进行了访谈, 主要是了解子女上学的情况及家长的教育观念。
2.1 地区教育状况
庄子里因为人口较少, 加上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教书, 所以没有自己的学校。村里的学龄儿童都去山那边的一个大的庄子的小学上学 (以下称这个大的庄子为总寨) 。每天来回都要翻山, 单程要走近一个小时, 有的孩子太小需要家长护送上学, 尤其是天气不好的时候, 一定需要家长护送上学。调查小组在村民的带领下去了总寨小学, 因为正值暑假, 学校还没有开学, 我们从调查的学生口中了解一些学校的情况。总寨小学是庄子附近较大的一个学校, 像X村社这样没有自己学校的庄子附近还有几个, 他们庄子里的孩子也都是送到总寨去读书。这个学校的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 小学六年制, 每个年级都有二、三个班级。
庄子里现有的适合上学年龄的儿童有8个 (9月份就要去学校报到上学) , 其他的学生也比较小, 基本上都在念中、小学。中小学基本上都去总寨那边读, 相对城里而言, 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 不用托人就可以正常入学, 费用低, 不存在城乡差异, 或者择校费用。到了高中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总寨的高中, 教学质量不高, 将来考上大学的希望不大, 但由于费用高, 户口限制等原因他们很难进入其他比较好的高中。即使有机会能够进入城里高中, 因为城乡的差异也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整个庄子如今有一名大专生, 是庄子里学历最高的, 其次还有两个在读的高中生。因为唯一的大专生在西宁市打工, 所以我们的调查小组只访谈了两名在家的高中生小兰和海明, 他们分别在两个不同地方的高中念书, 小兰是个女孩家里条件一般, 在总寨念高中, 小兰说在学校的学生基本上和她一样是农民的子女, 所以感觉亲切, 她在学校里和同学相处和睦, 老师对待同学也是一视同仁。而海明是家里仅有的一个男孩子, 家里条件在庄子里属于中上阶层, 托西宁市的姑姑帮忙, 他在西宁市城南的一所高中念书。因为是上高中才转到城里去上学的, 学校对他来说是个新环境, 那里的老师和同学都不熟悉。平时放学他就在亲戚家暂住, 放寒暑假才回自己家。他说城里的孩子到了高中会上很多补习班, 或者家里请家教补课, 但自己家里条件一般, 请不起家教, 只能靠自己学习, 城里同学有很多自己没见过的新鲜东西, 当问到他是喜欢在城里还是农村上学时, 他说:“虽然城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条件比农村好, 但他仍然喜欢在乡里读书, 可以和父母天天在一起, 学习环境也更适应一些。”当我们问到两位高中生对于将来的想法时, 他们都说要好好学习, 希望可以考上大学, 将来到城里去工作, 不想重复父母的生活, 有时候还受人歧视。现在自己接受了教育, 将来有条件可以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但现在升学和就业的压力都很大, 他们对于未来虽然充满希望也同样觉得很茫然。
2.2 村民教育观念
庄子里所有村民祖祖辈辈是农民, 已经习惯了这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方式, 但在响应退耕还林政策后, 生存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国家实施“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以来, 不仅农村孩子上学免学费, 国家还补助一定的书本费。面对国家的好政策, 家长们都愿意送小孩去学校学习, 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考上大学, 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家长其实也很想把孩子送到城郊教学条件好一些的学校去接受教育, 但因为是农村户口, 且到城市的学校就不能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了, 所以多数的农民还是选择孩子在总寨上学。他们看到附近有村子整个村子迁移到近郊的地方, 他们也都希望迁移, 这样孩子上学更方便些, 有机会接受到更好的教育,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担心迁移后的生活问题。因为迁移后家庭的各项支出都会增加, 吃、住、行、就医等都是问题。打工毕竟工作不稳定, 再没了地耕作, 生活很容易陷入困境。访谈小组另外还访谈了家里有正在上学的孩子的农户, 尽管这些农户的家庭条件不一, 有的是自己有手艺做闲杂工, 有的是依靠土地为生, 但是他们都表示希望子女接受教育, 其中还有部分农户表示为了让子女接受更好的受教育已经打算自己搬到交通方便些的近郊去。
3 思考及建议
在调查的基础上, 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有了大致了解后, 总结出如下几点建议。
(1) 庄子里的村民普遍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 并且都期望通过教育改变子女的生活状态, 以及给整个家庭的生活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对于孩子就学的条件是希望能有所改善, 但是又因为家庭本身的经济条件而无力改变现状。对于这一点, 我们认为如果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乡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得到提升, 对于农村家庭来说, 不用专门开支去为子女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将减轻了很多的负担。另外一方面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提高了, 农民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提高, 也必定会加速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部门本着教育的公平原则, 保障农村贫困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合理调配教育资源, 使更多的农村子女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2) 通过访谈我们看到这一代的农村群众基本上除了耕种外, 多少都会出去打一些零工来补贴家用, 但是因为文化水平的限制, 多数的人只能去作体力劳动。如果政府机构能够适当开展一些培训课程, 让更多的农民掌握一定的技术, 有一技之长的他们可以增加家庭收入, 这不仅可以保证社会平衡发展, 同时也让这些农户能够有一些富裕的资金来提高子女的受教育程度, 有利于整体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在开展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对于农民的法制教育, 增强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政府也应当保障农民增产增收的政策法规, 完善法制法规, 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3)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 所以访谈的农户家庭普遍都比较支持子女上学, 但也都有统一个愿望就是:子女能够考个好学校, 将来去城里上班, 不用像他们一样吃苦了。能够支持子女接受教育是好的, 但是希望子女接受教育后都不要再回农村了, 这样农村建设就缺乏了后断力量, 造成了人才分布的不平衡。因此, 政府、学校应当分别对家长和学生加强宣传, 让农户及其子女认识到并不是只有在城里才有好的发展, 要爱家乡, 建设家乡, 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建文.青海省化隆县民族教育发展状况及思考[J].基础参考, 2007 (12) :79.
[2]卓玛草.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125-128.
[3]张秀琴, 刘军, 朱韶晖, 等.对青海现行《藏语文》教材的一项研究报告[J].民族教育研究, 2004 (6) :36-43.
[4]马应福.化隆县东部四乡藏汉双语教学问题与对策[J].青海教育, 2004 (Z1) :10.
[5]《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青海师大民族师范学院双语教学研讨会综述》[J].中国民族教育, 2002 (2) :22-23.
[6]才让吉.对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的思考[J].青海教育, 2006 (11) :17.
[7]范忠雄.西北民族大学藏汉双语数学教育专业建设二十年评述[EB/OL].全国高师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http://www.docin.com/p-150141225.html.2012-08-11.
[8]李延福, 拉本, 项青朝加.文化的多元性与少数民族双语教学[J].青海民族研究2002 (3) :94-97.
[9]才让措.青海省同仁地区藏族小学生藏汉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报告[J].中国藏学, 2000 (3) :29-37.
西部地区政府 篇8
一、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总体目标取向。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着眼于解决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民生问题,使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基本公共服务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这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分享全国发展成果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公平。
1. 保障基本就业。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的快速推进,西部民族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因为缺乏必要的适应全球化、市场化的能力和手段,正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一是西部民族地区的大学毕业生除一部分在内地就业外,大部分回到原藉,实现就业面临很多实际困难;二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西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前所未有,城镇就业成为焦点问题;三是近年来内地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大量向西部民族地区转移,增加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就业困难。西部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就业问题比内地更加突出,因此,如何保障社会就业就成为政府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 保障基本养老。
西部民族地区目前主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必须重视和采取政策措施解决养老问题。西部民族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东部农村地区,也高于城镇地区。同时,随着人口寿命的增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四世同堂”现象越来越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越来越显示出弊端。要在西部民族地区逐步建立起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3. 保障基本生活。
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经在内地发达地区建立起来,但在一些西部民族地区仍是空白。我国农村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在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乃至全国城乡贫困人口中所占比例都非常大,这一特殊人群是全国扶贫攻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人群。在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建立并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相关法律制度,既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与协调发展,又能解决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保证广大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4. 保障基本住房。
西部民族地区的住房保障有一些特殊性,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少数民族的住房问题也成为一个经常性问题。2009年冬天,新疆北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暴风雪灾害,给许多少数民族牧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使牧民定居问题的重要性凸显。将住房保障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可以使少数民族群众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5. 保障安全饮水。
西北地区常年干旱缺水,水资源短缺不仅限制了经济发展,还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如今,解决西部偏远山区农民饮水问题的成本越来越高,必须依靠蓄水和移民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6. 保障教育服务。
西部民族地区自然条件一般较差,学校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办学,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有限的教育资源也造成了浪费。此外,师资力量薄弱、学前教育严重欠缺的现象依然存在。随着学校布局调整步伐的加快,很大一部分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学生需要通过寄宿学校完成学业,但目前国家提供的寄宿生活补助标准比较低。有的地区还存在教育资金不到位、投入不足、学校硬件配套设施滞后、教师待遇低、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因此,要均衡城乡教育资源,保证农村教育质量,使农村家庭子女上得起学、上好学,切实解决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问题。
7.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要健康;幸福不幸福,农合是基础。”医疗卫生条件是衡量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要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努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建设滞后,是制约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主要瓶颈,须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夯实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民生改善和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1. 推动交通建设。
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阻碍了西部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与全国其他地区协同发展。要实现西部民族地区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身。要在中央的支持下,在全国的支援下,切实改善西部民族地区的交通条件,这也是分享全国发展成果的结果。同时,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分享全国发展成果,需要克服交通的障碍,推动交通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能够为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分享全国发展成果创造条件。
2. 推动水利建设。
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46.6%。但由于山高谷深,缺少水利工程设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足1%,远低于全国18%的平均水平,属于工程性缺水。西北地区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6%。此外,西部地区水土流失、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也很严重,特别是今年发生在西南地区的特大干旱以及发生在新疆等地的洪涝灾害,进一步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对西部民族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要切实解决事关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可以选取一些薄弱的关键环节,予以重点支持。
3. 推动能源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可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要看到,西部民族地区能源在需求保障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是电网、天然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二是使用能源的价格政策方面,存在农村与城市同网不同价、能源资源地价格高于消费地价格等现象;三是农村能源问题突出。因此,需制定并实行相关政策,加快西部民族地区能源建设,促进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4. 推动通信建设。
由于基础差、规模小、起步晚等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在人均通信基础设施占有量、电信业务普及率以及人均电信业务消费量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上与内地存在明显差距。同时,西部民族地区还存在市场需求不旺、用户承受力较低、通信建设及运营成本高、通信企业自身发展困难、通信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等现象。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信息不灵和封闭制约着各族人民与外界的广泛交流,制约着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分享全国发展成果。加快通信建设,可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多样化的信息的需求,提高生活品质。
三、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西部地区有366个国家级贫困县,其中258个是边远山区县,210个是少数民族县。这些贫困县绝大多数分布在西部的六大贫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风沙化贫困区、黄土高原沟壑水土严重流失贫困区、秦巴山地生态恶化贫困区、喀斯特高原丘陵环境危急贫困区、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封闭型贫困区、西部沙漠高寒山区环境恶劣贫困区。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区位、社会特性和它的可持续发展现状等因素,决定了其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已经成为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足或发展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行为,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而低成本的工业扩张,是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和资源浪费、短缺的根源所在。生态环境是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经济发展离不开环境和资源的支持,发展的可持续性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使得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必要的依托。
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属于国家生态服务功能区,良好的生态既是其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优势,也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大规模资源开发活动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西部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的情况,应着重统筹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创造条件参与发展成果制造和分享
分享发展成果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为”的过程。或者说,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要从“被动”向“自为”转变,主动分享其他区域的发展成果。发展成果在两大方向上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水平尺度”的放大,即地理范围的非线性扩大;另一方面呈现出非线性增长,表现为台阶式结构变化。
1. 发展特色产业与特色经济。
在经济发展方面,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应当从特色领域出发,发展特殊产业。
西部民族地区在特色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是国家在支持西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应有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地方政府与资源地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没有理顺,地方政府受益少,资源地居民受益少;三是特色产业发展机制存在缺陷。因此,在保障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应在重点选择旅游资源、优势矿产资源、特色生物资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的基础上发展生态产业、特色优势产业,使地方和群众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受益,增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后劲。
2. 主动融入全国经济体系。
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西部民族地区的商品走向全国的成本非常高,内地的人才、资金等经济资源和商品也难以进入西部。在经济区域化发展加剧的情势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要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区域互动。要深化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动。增强与周边省区的合作,依托内地和对口支援,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发挥外贸对本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来看待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民族地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新的发展机会,应对新的挑战,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区域合作,实现区域互利共赢。
五、保障社会稳定
保障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分享发展成果的题中之义。
相关研究显示,当前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呈现新的特点:一是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作用凸显;二是市场经济与社会转型带来新的矛盾;三是开发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四是文化冲突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突出因素。
社会稳定既是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分享全国发展成果的结果,又是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分享全国发展成果的重要条件。社会稳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各族人民的福祉,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以祖国日益强大为后盾,以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有了安定团结的稳定气氛,西部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才能更好地分享全国发展成果,才能参与制造更多的发展成果。
西部地区政府 篇9
四大区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 西部地区增速最快。2000-2010年期间, 中国四大区域的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升, 其中东部地区由2000年的44.88%提升到2010年的65.32%, 中部地区由2000年的35.93%提升到2010年的54.13%, 西部地区由2000年的33.72%提升到2010年的52.23%, 东北地区由2000年的38.96%提升到2010年的56.35%。2001-2010年, 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分别为3.82%、3.76%、4.18%和4.47%, 在四大区域中, 西部地区增速最快, 中部地区次之。
综合发展指数由“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科技创新”五大类分项指数组成。2010年, 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类指数分别为73.29%、67.49%、57.91%和58.72%;“民生改善”类指数分别为73.21%、63.04%、61.33%和55.54%;“社会发展”类指数分别为67.32%、68.28%、66.93%和66.12%;“生态建设”类指数分别为65.90%、54.52%、57.73%和55.31%;“科技创新”类指数分别为38.37%、15.16%、14.72%和13.54%。
31个省 (区、市) 综合发展指数普遍提高, 差距有所缩小。2000-2010年, 31个省 (区、市) 的综合发展指数普遍呈现向好的趋势。2010年综合发展指数排在前10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和重庆。2000-2010年, 综合发展指数年均增速排在前10名的地区分别为贵州、新疆、重庆、山西、四川、江西、西藏、安徽、宁夏和甘肃。
需要关注的是, 全国31个省 (区、市) 综合发展指数的变异系数, 自2004年后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
与2009年相比, 2010年各地区综合发展指数均有所提高。2010年, 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综合发展指数比2009年分别提高4.65%、4.03%、4.55%和5.85%, 在四大区域中西部地区增长仍然最快。
2010年, 31个省 (区、市) 综合发展指数比上年都有所提高, 近一半省份增幅达到5%以上, 其中, 贵州、青海、西藏、宁夏、海南、甘肃、陕西、云南、新疆和重庆增幅位列前10名。
加快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 篇10
1.加大对西部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在高等教育“两级办学”管理前提下,逐步完善高等教育投入制度。建议中央即将设立的支持地方高等教育专项资金适度向西部地区地方高校倾斜,逐步解决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跟不上在校生规模的增长,造成西部高等院校大规模举债建设和发展的问题。
2.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上向西部地区适度倾斜。建议即将出台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将在西部地区布局国家重点建设的地方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作为重点。可以考虑从西部高校中遴选一批办学历史悠久、学科实力较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大支撑作用的地方高校,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高校,在经费投入、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3.加大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工作的力度。建议设立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特殊津贴,对西部地区获得国家级各类奖项和荣誉称号的高级专家,进一步提高津贴和奖励幅度。为鼓励高层次人才在西部建功立业,建议设立“国家西部专家奖”,以奖励那些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并吸引发达地区科技领军人物到西部地区工作。进一步加大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等。
4.加大对西部高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议将西部高校能够承担的风能、太阳能、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科技创新问题列为国家级项目予以支持;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数量和资助力度。
5.进一步加大发达地区高校对口援助西部地区高校的力度。以现有的对口支持和交流为基础,制定发达地区高校对口援助西部地区高校的政策措施,从国家政策层面要求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落实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发展的措施。
我国西部地区地方电视发展策略 篇11
由于各种资源的限制, 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不可能与央视和省级卫视同台竞争和平等竞争。实现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 就是要在“本土”的范围内, 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在与同级别的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竞争中获胜, 努力打造西部地区地方电视品牌, 并在本土范围内开展与央视与卫视的竞争, 进行受众与广告的争夺, 提高其本土市场占有率, 谋求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困境
1.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地域”限制
对于电视媒体的实力, 不难发现:在全国电视媒体格局中, 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西部地区地方电视 (包括省级地面频道与城市台) 之间的整体实力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 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力量弱小, 发展缓慢。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 首先就限定了其发展范围的“地方性”, 只能谋求在本地区的发展。它不可能突破省的范围的限制, 对某些城市台来说, 甚至不可能突破“市”的限制, 更不用说全国范围。
2.经营观念落后——体制依赖强
电视台是事业单位, 其意识形态属性也就决定了它必然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进行政府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 这也就决定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国家政策上的优惠, 其发展更多的则是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导致了忽视了其根本属性——产业属性, 片面地追求其社会属性。这也就使得电视台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对政府和体制的依赖性, 尤其是西部地区地方电视, 忽视了其自身的经营, 其发展状况的好坏对其工作人员没有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使得电视台的发展缓慢。
而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改革, “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的推广, 媒体的发展不再是单单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入, 更多的强调其自身的发展。然而由于体制改革的难度, 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依赖性, 使得电视台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难以摆脱这种依赖, 也难以迅速实现观念的转变。而观念的落后, 人的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 将成为制约电视台发展的最大因素。
3.资源缺乏带来的系列问题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转型, 西部地区地方电视台目前的收入主要依赖广告, 财政支持力度十分有限, 而由于西部地区地方电视在广告经营上存在不足, 加上其广告市场的竞争受到来自各级电视的挤压, 使得其发展资金明显不足, 而资金不足又会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
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策略
1.观念的转变
媒体变革时代, 要实现自己的发展, 就必须紧跟变革的步伐, 首先实现“观念”上的转变。人的行为取决于他的观念或认识, 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媒介融合时代, 只有观念上的转变, 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发展必须顺应这一改革潮流, 才能为积极参与到这一改革中去, 努力谋求自身的发展而进行探索。“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的变革, 西部地区地方电视没有了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 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体制的依赖, 就要求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真正地走向市场, 参与到广泛的市场竞争中去, 通过市场竞争来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2.提高员工素养, 改进节目内容的质量
而节目的制作, 归根到底取决于“人”。人的素质的高低, 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节目质量的好坏, 这就要求提高西部地区地方电视传媒人的素质, 不断加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 特别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 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 加强对员工数字化技术与设备的学习, 增强操作能力, 提高工作效率。
3.拓宽西部地区地方电视发展渠道, 进行“服务”的全方位拓展
由于在信息选择上的多样性, 与信息媒介接触的多元化, 加之互联网的发展, 也大量挤占了人们看电视的时间, 各种现象表明, 人们对电视媒体的依赖性正在逐步减弱。而要抓住受众的眼球, 就要在“服务”上下功夫, 发挥电视传播的优势, 不断改进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服务, 强调电视服务的附加值, 并努力实现电视的增值和应用服务, 让受众享受“超值服务”, 满足受众的需求, 赢得受众对西部地区地方电视的加分。
4.节目风格和内容的特色化
电视的品名设计到形象包装, 都会让人们形成对品牌的内涵的准确把握, 这些都无不体现了电视的特色。它们是电视的外在形象宣传, 进而获得内存认同的重要因素。而外在形象的初印象最终需要通过内容的呈现来体现, 节目的内容才是电视媒体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节目内容很好地体现地方的特色, 呈现地方的社会生活变迁, 反映普罗大众所关心的社会问题, 从生活琐碎小事、社会热点问题到国家的大政方针, 只有这样, 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 初步获得受众的认同。在获得受众认可的基础上, 就必须提供电视节目的超值服务, 增加节目的附加价值, 将受众从“习惯受众”培养成“忠诚受众”。
5.注重电视品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