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创新

2024-08-31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创新(精选3篇)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创新 篇1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创

薛引娥、苏振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站在新的起点上,西部民族地区要抓住这重要的战略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吸收国内外区域经济理论的成果,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创新发展思维。

资源开发战略思维创新:树立依托资源而不依靠资源的思想

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所依赖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些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借助资源优势,能够逐渐从落后的国家成为比较发达的国家。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丰富的自然资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尤其是在农业经济阶段和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进入工业化社会,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可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朝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及中东石油国家等。但是,如果一味地依靠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未必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有可能会成为经济增长的障碍。这已被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研究所证实,是为“资源诅咒”。

西部民族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的开发上存在许多问题。西部民族地区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变依靠资源为依托资源,抓住机

遇,拓展思路,跳出传统的模式,大胆创新,通过资源之外的其它要素和条件的集聚和完善,使资源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避免“资源诅咒”现象的发生。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的资源开发之路。如鄂尔多斯市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速度”。改革开放以前,鄂尔多斯是内蒙古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沙多草木稀,地多产量低,人穷文化低。今天的鄂尔多斯,已是沙漠深处的一块绿洲,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科技发展战略思维创新: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发展高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是技术的跨越。如果没有科技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就不可能实现跨越。跨越式发展是一种高水平的发展,要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努力实现产业、技术、质量、效益的新跨越。西部有些地方一提跨越式发展就想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认为只有发展高科技,才能实现跨越。对于西部地区来讲,盲目地发展高科技,结果只能陷入“落后——盲目发展高科技——更加落后”的境地。

无论是亚洲“四小龙”,还是国内的一些发达地区,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感受到了盲目发展高科技的高成本和沉重代价。西部民族地区要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树立发展高科技的两个观念:一是树立“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的观念,用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使其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另一个是发挥比较优势,研究开发和生产高科技产品,形成新的产业群,实现跨越式发展。如新疆自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以来,坚持培育高新技术及新兴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如在高新

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方面,新疆“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使示范企业的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36%,产值中的新产品贡献率达30%。在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方面,“维、哈、柯文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科研成果实现批量上市销售,解决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发展中的难题;新疆研制的调径变矩节能抽油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为全国重点推广的首选机型,已占国内市场40%的份额。

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思维创新:优先发展人力资源

历史和现实表明,西部民族地区要摆脱“富饶的贫困”,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摆脱传统的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模式,走“以人为本”的道路。人力资源作为社会资源中“第一性”资源,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容,应成为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学者胡鞍钢、温军在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区传统的社会发展战略之后,提出了新世纪西部民族地区应实施“以人为本,社会发展优先”的新追赶战略。这一新的发展战略与传统的“模仿或照搬东部发达地区发展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转变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思路,突出了人力资源的作用。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才,尤其缺乏能创新、会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西部民族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自主创新和人才支撑。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必须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区战略,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纷纷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宁夏积极打造人才发展“小环境”,内蒙古实施“草原英才”工程,广西深入实施“人才小高地”战略,都取得了可喜成绩。建设广西人才小高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全国

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实施人才强桂战略的重大举措。人才小高地,是集中各方力量,采取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学科和优势企事业单位聚集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并有效发挥作用的人才特区。人才小高地建设,享有七大优惠政策,并将以此搭建一流平台,创造一流条件,营造一流环境;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产业发展思维创新:重点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特色优势产业是指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区域要素禀赋特征,通过产品的自身品质或产业的规模优势而反映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西部民族地区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它以不同强度呈点状分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区域经济。把推动性产业嵌入某地区后,将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通过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突出强调了推动型产业在非均衡增长中的作用。西部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政府把“增长极”理论作为制订区域发展计划的重要理论依据,希望通过“极化”效应来实现经济腾飞。结果陷入了以下恶性循环:大力在落后地区新建“极化效应”企业——企业生产率低下,缺乏商品市场开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新的企业无法发展下去,产业之间无法形成连锁,要素无法向外扩散——增长极无法形成或暂时形成“飞地”经济——原来的“极化效应型企业”进一步萎缩,经济发展受阻。

产生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推动性的产业,无法形成增长极,无法形成资源吸引中心与发展辐射中心。因此,西部民族地区只有不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使之成为推动性产业,从而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本区域的其他行业发展。如西藏著名的绿色饮品——“5100”西藏冰川矿泉水走出雪域高原,走进国内国际大

市场。“5100”是“十一五”西藏特色资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该公司于2005年10月在西藏拉萨市当雄县成立,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迅速成长为国内外高端矿泉水市场的领军品牌之一。高原“圣水”,不仅给西藏创造了可观的财政收入、给“圣水”发源地的藏族同胞带来了巨大的实惠,更是在国际市场上创造了矿泉水品牌的神话。“5100”的建成投产不仅拉动了当雄的经济产业链,还拉动了西藏自治区的绿色饮食品产业发展,驱动西藏经济发展模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活力。

来源:《中华民族报》2011年6月17日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创新 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跨越发展,对策,西部地区

党的十八大明确表明:“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 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西部各省提出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 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跨越发展, 对于促进西部地区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 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迅速,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西部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脆弱, 经济基础薄弱, 农村小学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教育发展理念落后、教育经费不足、教师队伍薄弱、教育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是制约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找准小学教育的战略定位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教育的黄金阶段, 是人生教育的开端, 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文献表明, 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本教育,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学生心智开发的宝贵时期。近年来, 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 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西部农村小学教育投入, 使得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

因此, 国家和西部地区应将农村小学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当成西部地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 将农村小学教育作为专题纳入五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 逐年加大农村小学教育投入。目前,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2012—2020年) 》 (教高[2013]2号) 。但仅仅关注高等教育是不够的, 国家应适时研究制定《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转型跨越发展行动计划》, 西部地区各省份应研究制定针对性强和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对制约本地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逐一破解, 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教育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二、重新审视小学教育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 小学教育都是在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理念指导下缓慢发展, 教育工作者很少去全面审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理念。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在硬件和软件都相对落后的情况下, 倘若不能在发展理念上取得突破, 是难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 更谈不上追赶其他地区。诚然, 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理念对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 世界在变化, 时代在进步, 小学教育理念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只有在理念上领先, 才能在实践中领跑。

要实现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育的跨越发展,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小学教育的发展理念。第一, 要尝试走出义务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固有框架, 重新全面审视小学教育的发展内涵, 构建小学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第二, 归纳影响各子目标的决定性因素, 并对子目标和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解析。我们对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理念进行了透视, 具体详见表1。

三、精心打造小学教育师资团队

首先, 全面提高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福利水平, 切实提高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基础工资, 积极落实国家有关西部农村地区的各种教育优惠政策和待遇条款, 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收入水平。国家、省市、县区应联合创建西部地区农村小学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培训基金、住房基金。近期以国家投入为主, 积极吸引社会资金进入基金建设, 并加强基金管理监控机制建设。

其次, 切实加强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国家要适时出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指导意见》, 确定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方针;西部省市要研究制定《XX省 (市) 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行动计划》, 明确重点推进的区域、学校、学科, 规划建设一批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中心, 确定培训的重点任务、主要内容、实施方式、考核标准以及保障措施;西部县区要研究制定《XX县 (区) 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行动方案》, 逐条落实上级政府下达的培训任务, 确定年度培训目标, 制定小学教师在岗培训年度推进工作表, 严格把关小学教师在岗培训的最终考核, 切实推进农村小学教师在岗培训工作。同时, 西部各省市每年都要安排一批西部农村小学教师进入教师培训院校接受专业培训, 选拔一批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观摩教学实践, 鼓励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参加远程继续教育, 鼓励西部农村小学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切实提高鼓励西部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再次, 积极创新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招考制度。西部各省市应适当拓展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招考名额, 完善福利政策, 建立西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激励机制, 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农村小学任教, 优化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 加快西部农村小学教师新陈代谢, 促进西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向年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全面加快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

西部省市应积极完善西部农村小学硬件设施, 加快西部农村小学现代化建设步伐, 以国家投入为主,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支持西部农村教育的精神,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加强对西部农村小学的实地考察, 统筹改造教学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教师办公楼、食堂、澡堂、厕所、操场等场所, 补充、更换和升级讲桌、书桌、板凳、教学器材、多媒体设施等教学设施, 充实图书、年鉴、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 购置电脑并配置电脑房等相关信息化设施, 确保西部农村小学的教学需求, 切实提高西部农村小学教育的现代化水平。

五、逐步完善小学教育帮扶机制

国家和西部省市要研究制定西部农村小学教育帮扶专项规划, 明确帮扶对象和任务, 落实帮扶资金和措施。西部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按照定点学校进行定点帮扶, 定期选派干部挂职锻炼, 开展相关培训。西部各省市应加强其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协作帮扶联系, 建立西部百强小学、东部百强小学与西部农村小学对口联系机制, 在教学实践观摩、教师培训等方面提供支持。西部各省市还应建立西部县区领导干部“一对一”对口帮扶机制, 每年从本县区选定一批农村小学, 实行一对一帮扶。西部各省市还应积极推行城乡帮扶, 建立并完善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鼓励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交替任教,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此外, 西部各省市应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慈善组织的作用, 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注和帮助, 建立西部农村小学支教基金, 专项支持高校学生利用寒暑假到西部农村小学广泛开展支教活动, 不断向西部农村小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牛有恒.制约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J].发展, 2011 (6) :149.

[2]周国东.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J].创造, 2013 (3) :78—79.

[3]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 2012 (3) :4—7.

[4]曾想文.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现状浅析[J].华夏教师, 2013 (2) :95—96.

[5]万倩, 简春阳.西部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之初探[J].知识经济, 2011 (13) :141—180.

[6]杨炳波.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发展[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 (7) :222.

[7]牟克孝.西北农村小学教育失衡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 2011 (7) :164—165.

西部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维创新 篇3

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欠发达地区相对先行发达地区走过的某个阶段的跨越。跨越式发展具有相对性,它是与渐进性发展方式相比较而存在的一种特殊发展方式。跨越式发展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速度与效益的统一性。二是创新的前提性。三是非均衡性。

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从发展速度来看,经济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持续高速增长。如日本经济在二战以后持续高速增长,使日本跨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从产业发展来看,新兴产业的崛起与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并行,以延长生产链条,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从企业发展来看,涌现出一批外向型、规模型、效益型的规模集团,并且随着这些企业集团的国际化、规模化发展,为整个区域经济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平台;从品牌来看,出现享誉国内外的名牌产品。以日本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经济特征为例,“三菱”、“东芝”、“本田”等世界级品牌产品为日本的经济腾飞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区域发展来看,经济发展出现聚集效应。以陕北为例,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将会越来越体现其聚集效应和辐射功能;从发展环境看,形成了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营造了吸引和聚集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良好环境,使这些关键要素能竞相发挥作用。

二、西部落后地区发展的现实困惑

1要素流动呈现劣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关键,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技术,都会按照市场信息的导向自由流动,即生产要素不断向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区域流动。而目前我国这一流动呈现的态势仍然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对优质高效生产要素的高聚集效应。即使这种高聚集效应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边际生产率递减的倾向,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东西部地区在要素吸纳力上的显著差异。换句话说,只有东西部地区要素边际效率趋于相等时,聚集效应的差异才会终止。这便使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发展要素的需求上仍将面临严峻的局面。

2区域分工导致收益劣势。从区域经济关系考察,市场经济可以看作是一种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经济形式。而分工协作的体系是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建立的。西部欠发达地区就其整体而言,市场竞争力明显处劣势地位。以工业企业为例,西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传统型、粗放式仍是其显著特点,无论是企业规模还是生产效率都存在较大差距。加之西部落后地区近些年均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建设,而对特色产业和加工制造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工业化进程缓慢,竞争力不强,使其长期发展缺乏产业支撑。

3市场占有率面临严峻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占有份额的大小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的核心因素。市场条件的变化集中反映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产能过剩所表现的要素过剩已成为一种常态。这就意味着只要现存的供需结构不发生变动,产能过剩以及由此带来的要素过剩便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市场份额扩大的又一约束。市场条件的根本性改变,表明区域间争夺投资机会上的竞争更加激化,这种为争夺投资机会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也就是说,这种竞争会使西部欠发达地区已建或在建项目陷入经营困境,甚至成为无效供给,这是现实竞争实力的差异所决定的。

4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西部欠发达地区至今仍沿用传统的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的,它选择了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路径。实际上,从传统发展模式运行的初始条件来看,自然资源在当时是无“稀缺性”或稀缺性不明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的有限性逐步显现,在资源“无限意识”支配下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暴露,造成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这种模式显然是有悖于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因此,做到人、环境与资源的协调发展也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创新是西部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理性选择

跨越式发展是发展战略的调整,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遵循现代技术转移的特点,一是经济技术的转移按现有生产力水平转移,这是常规的模式;二是以超越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式推进,即是在一些有条件的落后地区引进、使用与发达地区同样水平的先进技术、装备,在某些产业和领域形成技术高地,通过辐射和带动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正是基于这样的发展机理,西部欠发达地区积极推行跨越式发展战略,并且在一些地区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出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惑,面对信息化速度加快、全球化进程加速、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及城市化趋势加强所带来的挑战,西部欠发达地区不仅要坚定地走跨越式发展道路,更要积极地进行发展战略的创新。

1观念创新。观念是先导,观念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一定意义上讲,跨越是一种思想方法,是一种精神状态,也是一种价值导向。它倡导要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习气,奋发开拓、不断进取。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传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经典理念,确立将区域内的资源比较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转化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创新。信息技术革命引起了信息产业群的兴起,也改变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了整个经济向信息化时代迈进,这给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机遇,信息化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柱。发达国家都是在工业化之后推进信息化的。我国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化国家,经典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遇到信息化的挑战,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面对双重任务,必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3以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方面,把有限的人力、财力集中起来,在那些对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的科技领域不断进行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努力形成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生产和市场需求、社会投入与政府支持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4人力资源开发的创新。经济竞争表面上看起来是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实际上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竞争。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就是释放高端生产力的能量,高端生产力的能量出自高素质人才。因此,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推进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创新,要通过放宽政策、机制创新、提高待遇等多种途径,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同时,根据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也可推行“人才弹性使用”模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5制度环境的创新。发展失衡和落后与制度因素、制度环境有关。世界强国的发展历史不断揭示和印证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在形成国家竞争力和促使后进国家崛起方面的重要作用。这种制度需求来自跨越式的发展观,它需要政府角色、市场体制和社会体系的完善与创新。西部欠发达地区在实现跨越式发展进程中,更应着力营造发展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篇:GSP认证缺陷整改报告撰写要点下一篇:朋友真好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