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精选9篇)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1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在奋争中崛起的宁夏固原一中
陶继新
薛吉强 男,汉族,宁夏彭阳县人,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现任固原一中校长、党委副书记。中学特级教师。1997年被国家体育部门、国家教育部门评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自治区政府部门评为宁南山区普初先进工作者,2006年、2008年、2013年三次被固原市授予优秀校长荣誉称号,2011年2月被自治区政府部门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2年被评为固原市突出贡献十大杰出人物。2013年被评为固原市十大“六盘英才”。
发表的论文有:《发展固原地区教育的思考》(发表于《宁夏教育》2001年12期),《构建扁平化学校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发表于《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8期),《谈新课程下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构建》(发表于《宁夏教育科研》2008年第2期)。主持宁夏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构建适应课改要求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研究”获二等奖,主持自治区“百标”项目课题“构建适应新课程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等课题研究,2010年获自治区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固原一中百年史》十卷本。
固原一中始建于1891年(清朝光绪十七年),初称“五原书院”。虽时代更迭,几易校名,可这所学校始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一颗教育上的明星。尤其是近几年来,学校声誉日隆,在老百姓中有了更大的信誉度。学校现已成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区市两级“模范集体”、自治区一级示范性高中。
毫不夸张地说,笔者是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进这所百年老校的。
扁平化管理为执行层赋职放权
固原市地处西北地区,可在学校管理上,却一点儿也不比大城市名校逊色。他们很早就引进了扁平化管理,而且构建了具有固原一中特色的先进管理系统。
那种传统的“校长—副校长—科室主任—年级组长—教师(班主任)—学生”层次众多的“金字塔”式的管理形式,存在着严格的上下级关系,学校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处于管理的最底层,成为纯粹处于被动状态的被管理者,主体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严重制约了他们巨大的创造潜能。同时,由于中间环节多,决策层的思想到了老师那里往往产生不小的变数,且有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从而让学校决策难以产生预期的效应。
为此,固原一中引进扁平化管理体制,将整个管理系统压缩为两个管理层次:一是校级领导决策层,二是年级管理执行层。决策层不是事必躬亲,而是筹谋大事;执行层放到年级组,成为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机构。决策层形成决定后,直接传达给执行层;执行层则又直接地传达到老师那里。减少了中间层次的内耗,解决了政令不通的问题。
那么,会不会由此出现不了解基层情况,决策失误的问题呢?
绝对不会。
学校的办学思路与重大行动,一定是要与一线教职工见面的;没有他们的参与,任何大的决策都不会形成。教职工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校长反映,且会在第一时间得到答复以至解决。同时,决策层的领导,包括校长在内,经常深入教研组,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建议。所以,在形成初步决策意见之时,就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此后再由教代会充分讨论,重大决议方才形成。
据薛吉强校长讲,扁平化管理可以让决策层腾出更多时间,外出学习,思考研究一些大问题。近年来,校级领导经常外出参加高品位的学术会议,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发展的措施。同时,抽出一定时间,阅读了一些有思想与文化品位的书,从而提升了决策层的以文“化”人的能力。
他们还为执行层赋职放权。赋予年级聘任权:班主任、备课组长聘任、教师配备年级组要参与,并充分尊重年级组的意见;管理权:排课、教师管理、教师培训、学生表彰奖励、处分处理等年级组必须参与;考核权:过程考核、年终考核、评优选先给年级组较大权重比例。这样,给了年级组更大的创造空间,使年级组既是决策的参与者,又是实践的执行者,从而提高年级团队的责任意识和创造意识。
同时,学校科室则也由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年级组提供业务指导、检查评估服务,为一级管理层提供决策服务,联系年级协助年级管理。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学校统一决策领导,年级组直接执行实施,处室具体考核检查、指导服务,督查室监督落实的决策、执行、监督和反馈的封闭运行的管理系统。于是,整个学校就形成了一个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积极向上的能动场。
固原一中仅高中部就有4300多名学生,加上初中部的3800多学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近万人学校。可因为有了扁平化管理,整个学校各司其职,秩序井然,同时又朝气蓬勃,活力四射。于是,学校也就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突围与超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喜的成绩。
为两困生点燃希望之火
固原属国家确定的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部山区经济上的贫困生和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较大,都在30%以上,成为学校发展的“瓶颈”。薛吉强校长说,他喜欢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对学困生与贫困生更有挥之不去的感情。固原一中生源50%学习成绩不错,其他则是来自薄弱学校或其他方面的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学生入学时的学习水平起点的差异,给老师教学带来不小的困难。可是,学困生也是固原一中的学生,也应当受到好的教育。为了让他们急起直追,后来者居上,自然也就耗费了老师们很多的时间与心力。分管班级的副校长何成江在与笔者交谈的时候很是感慨。他说,他们的老师不做有偿家教,却加班加点为学困生课外辅导,而且做得心甘情愿,认真负责。不少学困生不但学习成绩有了稳步的提高,也因受到老师的特殊呵护而心怀感恩,且自然而然自我努力起来。
在固原一中艺术特长部,很多“学困生”其实家境不错,但个性桀骜。有的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孩子性格忧郁,有时甚至还会自残;有的孩子长期与父母冷战,家庭矛盾激化……“不好管,不好教,不听话。”老师们也很委屈,经常诉苦。
薛吉强校长对特长部老师说:“如果能够把这样的学生教好,成为社会的栋梁,你们不是更有成就感?贡献岂不是比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更大?”老师有责任点亮他们的心灯,我们需要用爱来跟孩子沟通和交流。也许,未来的他不会成为一名大学生,但是却能够自食其力,长大成人,这同样是一种成才。
一位特长班的老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名学生说话结巴,胆子特别小,在大家面前从不敢说话。经过几天观察,她发现了这名学生一个很大的优点,非常爱干净,心细,乐于帮助别人。这不就是很好的生活委员吗?老师安排了一次颁奖班会,让这名学生为近期表现好的同学发奖。当念第一个人名字时,这孩子的嘴唇上下颤抖,就是说不出来。教室里54双眼睛,却没有一丝嘲笑的意思。终于,他说出来了,那热烈的掌声激活了他。从此,这名学生自信心提升,成绩提高也很快。“发现学生的潜力并不难,重要的是怎样去激活它”,这位老师说。
“低重心、近距离、手把手、耐得住、不放弃”,这是固原一中特长部的承诺。我们把那些中考成绩平均不到300分,低于正常高中招收线近200多分的“学困生”,特招进特长部,又一批批输送到全国知名的艺术院校。我们连续7年参加自治区音美专业联考的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先后为中国传媒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全国知名艺术院校输送近300多名优秀的艺术类学生。
固原属于经济欠发达地方,贫困生占到学生总数的30%,尽管学费很低,依然难以拿出这笔款项。有的学生没钱从食堂买饭买菜,只好从家里带点干馒头和咸菜充饥。
说到这里,薛吉强校长声音低沉起来,他说,这些学生的父母吃苦一辈子,他们也像父母一样在生活的底层挣扎。我们如果不关心他们,不要说没有尽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是良心上也过不去。学校不但要解决这些学生经济上的困难,还要让他们绝大多数考上理想的大学,进而改变他们自己及其家庭的命运。为此,学校争取承办了一个宏志班,招收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的孩子,每人每年补助3000元,解除他们经济上的后顾之忧。12年来,宏志班已经形成一个品牌,它点亮了一些贫困家庭孩子的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希望之火。为了让更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上学不再困难,学校还办起了工会班、建行班以及鹏荣班。鹏荣班是由夫妻二人所办企业中的收益中挤出来的钱才办起来的,已经办了六年,从来不让宣传他们的事迹,他们只是有一个朴素的想法,能多让几个穷人家的孩子有学上,就心安理得了。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子之言:“善行无辙迹。”是的,最高的善行是不求回报的,也是不需要张扬的。可喜的是,这种善行却无声地润化着人们的心,一些房地产公司等民间企业也加入到帮扶贫困学生的行列。薛吉强校长欣慰地说,我们已经先后办了五六个扶助贫困生的班,基本上解决了家庭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这些学生深知求学的不易,也懂得要加倍努力来感恩社会。宏志班的50个学生,连续多年全部考取了重点大学。其他被资助的学生,绝大多数也走进了大学。
薛吉强校长说,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还应当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圣地;社会也不应当只是一个只为自己生存发展而去拼搏的战场,还应当是一个“立己达人”的精神天堂。只有更多的人在自己发展的时候,也在努力帮助别人成长,我们这个社会才有腾飞的希望。
正如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回访评估反馈意见所说的:固原一中关注“两困生”教育,为宁夏、为固原教育创造了某些经验,这也是学校成功的一个标志。
教学上的传承创新
不管是经济条件,还是地理位置,固原一中都没有任何优势,可是,他们的教学质量却在宁夏高中学校中名列前茅。其中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在他们看到,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走出困境仅有的出路是上学脱贫,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要让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学习,除了研究教材与阅读图书之外,就是要到名校学习,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先后到衡水中学、北京四中、青岛二中、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学校考察与学习。取经于人,用之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往往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可是,学习并不等于照搬,也不是全盘拿来,而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适用于本校者,用之;不适用者舍之。
他们所学的洋思中学教学上的“四清”,对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上海钱梦龙老师的三主四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之中,对于打破教师的满堂灌,启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见成效;学习衡水中学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大提升;学习上海刘京海的成功教育法,其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对于在教学上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积极与学习成绩,有时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传统教学,取其精华
薛吉强校长认为,一些被有的斥责为传统教学方法的东西,其实却有着永久的能量。比如要求年轻老师必须写详案,老教师才能写简案。语文本应是学生最爱的学科之一,可是,学 生却对它渐行渐远,失去了兴趣。其实,是因为语文教学将听说读写等传统的方法丢掉了。为此,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就有了早读时间学生的大声朗读,还可以到教室外放开声地朗读。同时,增加作文写作的数量,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命常态。没有大量的阅读与写作,语文水平就永远在低层次徘徊。
构建模式,形成品牌
薛吉强校长说,我们既重视外面先进理念的学习,又坚持老祖宗传统的教学方法,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12345有效教学模式”品牌。
一是树立一种精神、坚持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树立“只要拼搏,就能出彩;只要自信,就能成功;释放正能量,共圆成才梦”的固原一中高三精神。一种思想: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是恪守两个规范、实现两个转变。两个规范:以“班级管理规范”和“教研活动规范”为依托,努力实现管教一体化,向管理要质量、向规范要效益。两个转变:一是立德树人,围绕“三主”思想,转变观念,二是转变方法,突出“三主”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持续的自主发展动力,带领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完善三环节、落实三结合。三环节:进一步完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功能。三结合:教学注重落实知识体系与应试体系的相结合、精讲与多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个性辅导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完善。
四是坚持“四项”原则、做到“四个到位”,落实教学四清。教学四原则:教学坚持“低起点、小步子、多互动、快反馈”四原则。四到位:师生努力做到“管到位、练到位、查到位、做到位”。教学四清:教师四清:堂清:有效完成三环节,讲清讲精主干知识,组织学生在训练到位;天清:检查练习、批阅作业、个别辅导、精心备课;周清:认真参与一次集体备课,细心选编一套训练题,认真检查一次学生的周清题,真心帮助解决一些学生的困惑,认真参与一次听课、评课、做课活动,上好每周一次晚自习,深度地进行一次周教学反思。月清:按时完成教学进度,认真准备一次集体备课主讲,认真批阅一次月考试卷,认真讲评月考试卷,认真进行月考总结反思,彻底解决一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成教学目标任务。学生四清:坚持原有四清规定内容外,根据教学新要求,堂清注重学生当堂训练的完成质量;天清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促进学生有收获;周清注重定时定量完成训练,并力争能掌握有收获;月清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关注了不同起点的学生实际,在教学四清中,循序渐进,注重开发学生的能动性,实现了尖子生与临界生共同发展、人人成才的教育理想。
五是注重五个关键、树立五种观念。五个关键:①关注学生,激情上课,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是有效课堂的必备前提。②精讲多练,学生能够接受,是课堂有效的唯一标准。③处方式教学,个性化辅导,是促进各层次临界生进步的重要途径。④注重命题、检测、评价三步骤有机结合,真实反映教和学的效果,为学校决策和备课组教学提供依据。⑤打造五大团队协作体。五种观念:其一是个性辅导是贯彻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个性成 5 长、课程选择性等)的有效途径。其二是强化训练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主体性发展的核心措施。其三是加强管理是教学有效的必要前提。其四是学生潜力是无限的,不断创新思路激发学生的潜力是教学有效最现实的捷径。其五是班级教学团队是一切教学措施产生效果的落脚点。
据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马树田讲,在推行这种模式的时候,给老师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创造一些好的经验。现在,不少老师在遵循模式又超越模式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正是因为如此,固原一中,不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绩,而且在老百姓中也有了越来越高的信赖度。
2007年7月5日,原州区十五坊清真寺阿訇、穆斯林群众80余人为答谢固原一中的老师,自发组织给固原一中送来了写有“民族教育的希望,学生成才的摇篮”的巨幅牌匾。并为学生、教师披红戴花,馈赠礼品,以示对学校和老师的感谢。当时的场面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固原一中一片欢腾。毛泽东主席1936年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六盘山时,这里的穆斯林群众曾经给当时的临时政府送过牌匾,时隔70年后,这是固原回族群众第二次为政府和学校送来了牌匾,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政府关心发展山区民族教育的感激之情。
优秀教师团队支撑了学校的发展
第一次去固原一中,是从济南机场乘坐飞机去的。从银川机场一下飞机,就被从未见过面的固原一中语文老师杨杰一眼认出。很快坐上小车,便快速地向固原驰去。
一路上,杨杰老师就几乎没有停止他的话语。他不但谈他们学校近几年来的发展,谈学校领导的理念与人格,还谈了很多闻所未闻且又让我高山仰止的老师。如果不是后来亲自与这些老师接触,以及采访学校领导与相关老师以及学生,我甚至很难相信这里竟然会有如此精神高贵的老师。
在向薛吉强校长了解情况的时候,他开头并没有谈他自己,而是谈的他们的老师。这不但印证了杨杰老师路上所谈的情况,也让笔者了解到了固原一中老师们的精神美质。
薛吉强校长首先向我谈到了特长部主任何文峥老师,他说她的教学与管理几乎全是人文性的,而且收到了特别好的效果。
何文峥老师是学音乐的,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她怀着为山区培养音乐人才的梦想,谢绝了留在银川的机会,毅然返回家乡。先后在固原民族师范、固原一中任音乐教师,一教二十年,不离不弃,无怨无悔。不管在老校区还是在新一中,每天早晨六点半准时到学校组织学生晨练,每天下午顾不上回家,简单吃个便餐,六点半又组织学生晚练。一周平均带19节课,一周6个晚自习在校值班。不论带小孩时或生病,不论风雨雪霜,数十年如一日,已成为生活习惯。
艺术特长生进校时大多属双差生。学习差,性格孤僻、任性、行为习惯差。在特长部近十年来,何文峥老师以“爱”为核心,细心观察,精心呵护;以心换心,用心感化,赢得了学生 的认可和尊重,唤醒了学生的良知,激活了学生的潜能。把一百多名学习差,行为习惯差,升学无望的孩子教育感化。使他们自信、自尊,走出了知识与品德双赢的成才之路。把近38名家长放弃走向流浪边缘的学生教育挽救并考上了大学。学生们亲切称她为“何妈妈”。家长曾经拉着她说:“特长部挽救了我的孩子,能遇到你这样的老师,真是孩子们的福!”
当笔者感慨于她的动人事迹的时候,何文峥老师却说,她只是做了一些她本应当做的事情。如她一样的老师,在固原一中还有很多。的确,固原一中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老师——
2013届20班班主任王宏兵家远、孩子小,母亲从病危到亡故,他没有占用一天教学时间去照顾,却守在学生中间;14届20班班主任王永华,坐骨神经疼起来坐立不安、彻夜难眠,但她依旧在教学一线早出晚归。学校让她去医院医治与休息,她说舍不得这些孩子,直到这些学生高三毕业后,她才疲惫不堪地走进了医院。
英语老师任山旭老师的爱人去英国培训半年,孩子正在上小学。他每天早晨将孩子安排好,6点半准时到学校;有的时候家里没有人,就将孩子带到办公室里。可他从来没有耽误过一节课,而且教学的质量也非常高。
正是有了他们,固原一中才有了持续发展的力量,才有了固原一中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人生感悟中透射出高尚的品格
薛吉强是固原以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名校长,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既有良知又有智慧的教育工作者。在他身上,积累了很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能量,受到了师生乃至社会上的拥戴。可是,在与他交谈的时候,他一点儿自傲的感觉都没有。这让我想起了《周易》中孔子之言:“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不过,在请他谈谈人生的感悟的时候,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他生命中许多闪光的东西。
责任
他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32年,总有一种责任在肩的感觉;尤其是当了校长之后,就更有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他说自己不适合做行政工作,做老师与当校长,才是其生命的归宿。
他是从农村长大的,从小受苦受难,直到80年代后期,才告别了日复一日的饥饿。走出大山,改写命运,成就了他的一个梦想。而要想从大山里走出来,靠关系绝对是无路可走,因为所有的亲友都是农村人。只有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只有靠自己拼搏才能闯出一条新路来。
薛吉强硬是走出了大山,成了一名令人羡慕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重回固原,改变山区老百姓的命运,则成了薛吉强的一种使命。他从当老师,到现在担任校长,总没有抹去山村孩子那个期待改变命运的身影。特别是2005年他又返回固原一中任校长时,市领导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选一中校长比选一个局长难,教育关乎千家万户,教育是天大的事情,老百姓对孩子接受好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特别是像固原一中这样的名校出了问题,固原老百姓会骂我的,不要说教育部门难辞其咎,就是我这个当市领导的也难逃罪责”。
薛吉强校长对笔者说,那次谈话的当天晚上,他彻夜未眠。书记的话一直在耳边回荡。是啊,校长责任大如天啊!
屈指算来,薛吉强已经当了十年校长,经历了四五位市领导,他们对于固原一中,没有一个不是高度重视者。提起现在的市领导,薛吉强校长感动不已。他说,前年他已55岁了,当时就应当退居二线了。可领导却说:“校长不能与行政上一个政策,你可以继续担任校长。再说,近年来学校一直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你这个校长干得不错嘛!”固原市评选“十大突出贡献人物”,书记亲自提名,且将薛吉强放在第一位。去年,他又被评选为“六盘英才”。多年来学校师资欠缺,书记亲自来到学校,为学校解决了23名急缺老师。新学校初建的时候,市里专门成立了项目办。新校建设一年时间,所有贷款、利息全部由政府承担。
市领导说,固原一中是全市的品牌,甚至是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品牌;这不但是固原一中的骄傲,也不只是固原教育的骄傲,还是整个固原市的自豪。所以,全市要关心教育,支持教育。
每逢听到市领导表扬固原一中的时候,薛吉强校长在感到无上荣耀的时候,更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真的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多少年来,他都是早晨6点半到校,晚上10点半才走出办公室。无暇过问家中的事情,用他妻子的话说,即使在家,他也是身在家中、心在校啊!
可他说,市里把这个重任交给我,老百姓用期待的眼睛看着我,我能不把整个心放到学校上吗?
毋庸讳言,就薛吉强校长这个年龄,干得再好也不可能提升;就其资格,干得再差也不至于被贬到其他地方。可人是要有良心的,人也是要有追求的。多干,不需要谁来督促,是心向往之,不干不行啊!
薛吉强校长坦言,从固原一中毕业考上大学的学生,很少有人再回到固原。可是,他却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特别是农村的孩子,考上大学,尽管暂时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一定的困难,可是,却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甚至会给这个村落带来新鲜的东西。而且,当他们成家立业、四五十岁的时候,一定会回报这个地方的。
薛吉强校长说,正是基于这种想法,他提出了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理念。他说,以前曾经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考入固原一中,可一年之后,他迷上了网吧,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其他方面也每况愈下,最后只好休学。为此,父母非常痛苦,薛吉强校长也愧疚不已。为此,学校领导认真探究原因,认为管理不善是重要原因之一。于是,下决心解决这问题,不让任何一个在固原一中的学生因迷恋网吧而失学。2008年,学校安排专人每天晚上检查,一个也不放过。一天,检查时发现一个学生不在学校,马上组织七八个人到固原所有网吧逐一查找。可是,没有他的任何踪影。迫不得已,请求公安部门帮忙,通过手机定位系统,发现这个学生竟在中宁县。学校马不停蹄地奔波300多里路赶到中宁,凌晨3时在一家网吧里找到她。这让她本人及其家长大为震动,并由此让她回归到学校,与网吧作了最终的告别。
薛吉强校长说,这一个学生虽然只是一个人,可是,对于她的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对于她自身来说,关乎到她一生的命运。所以,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管多么艰难,费多少周折,也在所不惜。
梦想
薛吉强校长说,我们这个地方比较封闭,经济也不发达,川区不少人看不起固原人。我们也有一个梦想,我们也想快速发展,我们也想让教育腾飞。2005年来到固原一中当校长,让这个梦想变成现实的愿望就更加迫切了。当时学校危房有70%之多,后来新校区建好了。他带领老师们决定在教学上拼一拼。十年的奋争,学校教学质量持续发展,尤其是2007年之后,固原一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一路攀升。目前,提起固原一中,整个宁夏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好多银川人也改变了对固原的看法,感到山区的人不但不笨,而且有冲锋的韧性,有不屈的精神,有向上的态势。固原一中,成了整个宁夏教育界令人敬佩的一个优质学校。
守望
上世纪80年代,固原经济很不发达,教育环境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耐不住寂寞,远走高飞了。仅固原一中,教师流失就达二三十人。可是,也有一些教师,固守贫穷,坚守师道,十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将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山区。
当然,为了留住教师,薛吉强校长及其班子成员也尽了极大的努力。比如为老师搭建公平公正的平台,比如职称评定,不是哪一个领导说了算,而是形成考核教师的制度,每年考核下来,谁优谁劣,一目了然,且全部公开,公平公正。无需去走领导的后门,即使走也不起作用。一个老师在这样的人文环境中工作,会有一种安全感、一种尊严感。当年鲁哀公曾经问孔子:“何为则民服?”孔子这样回答:“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说,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把正直无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会服从统治了。评定职称也是这样,要让那些德才兼备的教师评上高一级的职称,大家才能心服口服。这种正向导向,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且有正气的氛围。
薛吉强校长说,老师们如此工作,学校就应当千方百计地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条件,解决其后顾之忧。上个世纪90年代,老师们住的还大多是土木结构的平房,条件非常差。从2005 9 年开始,用了六七年时间,建了两个住宅小区,为每个老师提供了两套基本是成本价的住房。对于工作相对辛苦的班主任,学校则每天免费提供早餐。
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何成江对笔者说,他很为固原一中能有这么一批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老师而自豪,他们将一批又一批学生送进了大学,让孩子们展翅高飞了,可他们依然在这个相对贫瘠的地方行走。可就在这个守望中,他们却一直品尝着教书育人的幸福。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2
2011年暑假, 我跟随海淀区教育关工委和老教协培训学校前往河北怀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支教工作。这次的支教区别于以往意义上的支教, 主要工作是为乡村教师进行常规性培训和问候。笔者作为一名传播者, 将在象牙塔里所见所闻的优秀教育现象和18年的教育经历及其所反映的教育理念与怀来县土木镇的所有教师分享。携手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优秀老师和老教育工作者协会的各位专家, 这次的怀来之旅对我本人是一次个人品质的历练和专业素养的提升。但与此同时, 我不由发现一个严峻的社会现象:即乡村的终结与乡村教育的文化缺失。下文将针对这一问题给出文化心理学分析和课程体系解答。
二、 乡村教育现状
1.乡村学生对乡土价值的逃离
虽然“不学习穿草鞋, 学习好穿皮鞋”不再是乡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普遍目的, 但我们仍能从蛛丝马迹中找到乡村人对乡村价值的逃离。在怀来不少学校的教室里, “优秀作业角”展览的都是“伟大的梦想”。如图画展主题通常是“心目中的城市面貌”“理想的大房子”等;小作文比赛获奖的题目也经常是“我的梦想是律师”“我想成为一名医生”等。暂且不说这种千篇一律的作品对创造力的限制, 由此我们看出:在与城市现代化被动接轨的过程中, 乡村的被动与劣势日益明显。正因为如此, 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 乡村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这种局面的直接表现当然是经济发展的边缘化;经济发展的边缘化必然导致文化的边缘化, 即乡村文化本身的虚化。
2.乡村教师的知识结构
调查显示, 土木镇上教师的知识结构并不理想。在该镇上有十几个学校, 但教师只有不到40人, 其中只有22.5%的教师接受过本科教育, 另有27.5%的教师是大专学历, 而高职高专毕业就来教书的教师比例占到一半。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短缺的师资力量就要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除了少量专业教师外, 几乎大多数教师每周都有30节课。我在与乡村教师们的互动讲座中发现, 他们中有很多人不敢发表个人见解, 甚至无法流利地朗读幻灯片上的文字。很难想象, 他们在课堂上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
3.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
学校的硬件设施包括很多设备, 这里只以图书馆为例。毫不夸张地说, 就连土木镇中心小学的图书馆也只有两个书柜的书。随便拿出一本来看, 满是灰尘, 书名是《封神榜》, 再翻开书的首页, 看到出版日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由此可以推测这里的学生会受到怎样的文学熏陶。总之, 通过无意中看到的图书馆, 可以窥见除教师因素外乡村教育文化缺失的又一原因。庆幸的是, 乡村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教育经费的安排已经是众多乡村教育难题中最受重视的一个问题了。
三、布鲁纳认知文化心理学的启示
1.布鲁纳认知主义心理学观点
布鲁纳兼通心理学与教育学两个领域, 其早期认知主义观点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 (1) 任何学科的内核是其结构, 而不是具体的技术细节。 (2) 尽管结构的本质是简单的, 但其存在形态却可以是复杂的。因此, 在结构 (而不是具体知识形态的) 意义上, 任何学科都可以按照在智育上忠实的方式, 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儿童。 (3) 要重视开发人的高级思维能力, 如顿悟与直觉思维等, 它们在科学发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应得到充分的关注。 (4) 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内驱力上, 而不能仅凭刺激与奖励等驱动手段。
2.认知主义学派对乡村教育的负面影响
虽然认知主义学派对乡村教育中出现的一个教师教多个学科的现象给出了理论依据, 但是认知主义的教育观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它没有意识到学校仅是教育的多种存在方式之一, 往往是就学校研究学校, 从而将学校变成了一个孤岛。它脱离文化的发展, 抽象地、孤立地考虑教育, 将教育化简为学校, 再将学校化简为课程, 接着将课程化简为个体的信息处理能力, 最后将一切化简为教学细节。这也是为什么乡村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教学标准、测试考核等技术细节, 而不是其文化功能。
3.布鲁纳历史文化学派的教育观
与“生物—心理”相对应的另一种人类图像是“历史—文化”, 这就是后期用来弥补认知主义学派缺点的历史文化学派。代表人物之是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布鲁纳的教育文化观接纳了二者的思想并进行了综合创造。布鲁纳的教育观可以用两句名言来概括:其一, “学校不是孤岛, 而是整个文化大陆的组成部分”。其二, 教育的功能是“将年轻人导入文化的规范之道”。布鲁纳认为, 学校是教育的一条途径, 而教育则是文化的一个功能。因此, 要认识学校的本质, 不能将视野局限于学校内部, 而应放眼于学校赖以存在的整个文化体系, 将学校看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 才能对学校作出切合实际的定位。在此大框架下, 对学校的内部运行机制给出恰当的答案。
4.历史文化学派对乡村教育的启示
因此, 教育文化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有机体, 教育应当承担何种功能?扮演何种角色?社会应当 (以及能够) 给教育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将这些问题按同比例缩小到乡村教育范围内, 就得到了乡村教育的文化功能:乡村教育在文化层面的作用之一就是恢复那动摇已久的、涉及乡村少年生命存在和生存精神的根基。
四、乡村教育的文化功能何以实现
1.乡村文化的解体
如上文所言, 乡村被城市化后导致其文化边缘化的表现之一, 是以城市取向为中心的外来文化对乡村原有文化秩序的冲击。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乡村儿童与山野小溪、鸡犬牛羊之间自然活泼的嬉戏交流;很难再听到老人与年长者在田间劳动之余讲述的民间故事。取而代之的是中年人外出打工挣钱, 由此赌博、暴力犯罪等事态的出现就不足为奇了。总之, 当代际之间的乡村文化交流完全让位于对以金钱为中心的拜物教文化的崇拜时, 乡村社会的独特性已经或者正在消失并开始沦为城市文明的附庸。
乡村文化的边缘化、乡村自身文化生态的破坏, 直接导致乡村少年对自身周遭文化的冷漠, 他们生存其中的土壤不足以带给他们生存的自信, 从而使他们不再把目光系于乡间, 他们与生养他们的乡村自然失去了过去的那份亲近与美好。他们许多人变得看不起乡土, 看不起劳动, 但他们又无所适从, 他们同样不是城市文化意义上的少年, 他们因此成了一种在文化精神上无根的存在, 成了文化荒漠中的人。这种对本土文化的排斥心理, 可从上文中说到的以怀来为例的乡村学生对乡土价值的逃离中找到现实依据。
2.重新厘定乡村教育的课程体系
乡村文化的重建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它需要整个社会生存理念以及对现代化想象的转变。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教育是文化的一个功能。所以针对乡村文化重建, 教育理应担负起这个任务。具体地, 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知识体系。在该体系中, 除了承认并尊重现有生存价值理念、尊重乡村对社会富裕的渴求之外, 乡村教师不妨在课堂上设计和添加逐步引导、培植乡村文化的活动和方案。通过这样的课程活动发掘、培植、提升目前还存留着或者可能恢复的乡村文化的种子, 并予以适当扶植, 还可建立机制、鼓励创新, 营造新型的乡村本土文化。建立新的课程知识体系对教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这就更需要乡村教师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长、更要在质量上有大幅度提高。
3.隐性文化和本土文化对乡村教育功能的补充
虽然乡村教育需要承担乡村文化虚化后给乡村少年成长留下的精神空白, 全方位地抚慰、孕育乡村少年的生命机体, 培育他们完整的心性与情感, 但是相对于个人完整生命而言, 学校教育所能提供的文化滋养与价值教化毕竟是简单的, 不足以慰藉个人生命需要的多样性, 人的健全发展需要个人周遭的生存空间的整体孕育。所以, 隐性文化、本土文化和个人周遭缄默的知识, 都是个人成长的重要精神资源, 这些都在个人生命发育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刘铁芳《乡村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美国]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教育过程》, 文化教育出版社。
3. [美国]布鲁纳著, 宋文里、黄小鹏译《布鲁纳教育文化观》,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刘铁芳《乡村的逃离与回归——乡村教育的人文重建》, 福建教育出版社。
[2].〔美国〕布鲁纳著, 邵瑞珍译《教育过程》, 文化教育出版社。
点亮农村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3
2015年年底,江西省教育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江西省实际情况,会同江西省编办、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研究制定了《江西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共包括9个方面,以“增加乡村教师吸引力、打通补充渠道、优化乡村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水平”为核心制定了32条具体措施,以缓解和解决乡村教师“下不去”和“留不住”的问题,保障乡村教师能“教得好”。
一、 拓宽乡村教师入口,打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
随着城镇化发展,乡村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师资缺乏,乡村教育亟需补充“新鲜血液”。只有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才能有效解决乡村教师队伍日益突显的年龄、学科、职称等结构性矛盾。
(一) 多举措拓宽乡村教师入口
《实施办法》中有6条拓宽乡村教师入口的举措,包括“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加大免费师范生培养力度,鼓励地方政府与师范院校合作,免费培养专科层次的乡村教师”“继续面向社会统一招聘全省中小学教师,加大公开选拔乡村教师的力度”“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完善师范生支教和顶岗实习制度”。
其中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乡村教师培养制定的“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 打通乡村教师补充渠道制度性障碍
在拓宽乡村教师入口的同时,乡村教师能否“下得去”还面临着编制缺乏的问题。教师编制一直是按照师生比制定的,但由于当前农村学生流失严重,成班率低,超编和结构性缺岗现象并存,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为了保障补充的乡村教师能够“下得去”,《实施办法》采用师生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村小学、教学点的编制,成班率低的按照班师比不低于1∶1.5的比例予以保障。对工勤岗位、部分管理岗位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不占用教师编制。县级教育部门根据乡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学生规模变化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提高编制使用率。通过调剂编制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倾斜。
这样就可以使得定向培养的乡村教师、免费师范生等新生力量顺利上岗在编。
二 、增加乡村教师吸引力
乡村教师流失的很大原因在于待遇低、社会地位差、社会保障不足。《实施办法》从物质、精神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提高乡村教师吸引力。
(一) 加强乡村教师师德建设,建立荣誉制度
《实施办法》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支持媒体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大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
在《实施办法》中,率先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将对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及以上的在岗一线教师颁发荣誉证书,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
《实施办法》建立教师休养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邀请一批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到省内职工疗养点休假疗养。
通过乡村教师师德建设和荣誉制度的建立,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整体提升乡村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精神上增加乡村教师的吸引力。
(二)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在《实施办法》中,乡村教师能重复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三项津贴补助政策。这些补贴则是根据岗位的远近与工作年限发放而不是依据职称高低来发放,此举对于初入职的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由于教师工资多寡几乎是由职称工资所决定,《实施办法》中明确提出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这也能极大提高对初入职教师的吸引力,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三) 加强社会保障,解决教师后顾之忧
医疗和住房保障不够,一直是乡村教师流失的重要因素。鉴于此,《实施办法》要求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保障教师的身体健康;又要求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市、县(区)政府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城镇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鼓励地方政府为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建设公租房。如果能够解决好乡村教师的“安居”问题,相对于城镇的房价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三 、提升乡村教师能力
《实施办法》提出,“国培计划”项目主要向乡村教师倾斜。省级将加大“省培计划”投入,组织实施“万名乡村音体美教师培训计划”,为每所村小至少培训合格的音体美教师各1名。对全体乡村教师和校(园)长进行5年一轮360学时全员培训。同时,积极改进乡村教师培训模式,采取骨干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送教下乡、乡村教师访名校、校(园)长培训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 、优化乡村教师结构
在《实施办法》拓宽乡村教师入口的同时,也考虑到解决乡村教师日益存在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性别结构问题,故而在“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中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乡村教师培养,单列男性乡村教师招生计划,逐步优化乡村教师性别结构。同时致力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优化学科结构。
五 、对《实施办法》的若干建议
由于《实施办法》是根据乡村教育的现状而制定的临时性、过渡性的短期政策,而乡村教师建设和结构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实施办法》中举措的实施和废止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短期的目标需要服从于长期的目标。
(一) 《实施办法》需以实现合理教师结构为目标
定向培养的年轻教师进入乡村之后固然缓解了眼前的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或许能缓解当前乡村教师老龄化问题,但却可能给将来带来乡村教师年龄结构的失衡。只有老中青结合的教师队伍对于学校来说才是最好的。所以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需要防止短期内乡村教师引进在数量上的攀比。可以通过城镇教师轮岗、与高校合作建立支教基地等方式缓解乡村教师短缺,逐步调整乡村教师年龄结构,使之达到合理状态。
(二) 乡村教师补贴需岗位化
乡村教师由于所处位置相比城市属于艰苦地区,《实施办法》中的三种津贴不能仅仅看作是政府临时性的生活补贴,而应该看作是艰苦岗位的“岗位津贴”,乡村教师领取这些津贴是“按劳分配”而非是“政策性倾斜和照顾”。只有把津贴“合法化”为乡村教师“正当”的工资性收入,才能真正增加乡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
(三) 要解决职称向乡村教师倾斜的不公平现象
《实施办法》中通过职称向乡村教师倾斜来提高乡村教师待遇,不仅使得城镇教师感觉到不公平,而且使“职称含金量”掺水。由于《实施办法》是个临时性政策,如果不能保证职称倾斜长期化,那只能引起乡村老教师们对职称的哄抢,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种不稳定性使得职称倾斜如同鸡肋,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四) 深化工资改革促进公平,切实提高乡村教师待遇
依靠职称和补贴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并不能给乡村教师带来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工资主要是由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构成。绩效工资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学校收入和教学水平而定,在这方面城镇教师由于优质生源充足、学校收入丰厚,绩效工资远远高于乡村教师。这使得乡村教师在工资上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师工资改革,以从教年限发放工资来代替以职称为主发放工资。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4
--读《肖申克的救赎》有感
吴映宏
有些鸟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他们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肖申克的救赎》
人活一世,会拥有许多东西,金钱,名誉,家庭,等等。可,回归到我们人性的最深处,那些最珍贵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的,却是对自由的渴望,与永不泯灭的希望之光。
安迪本拥有不可估量的前途,却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因人诬陷而锒铛入狱,风光的银行家生涯就在那一夜画上了句号。来到监狱的他,从未放弃过上诉的希望,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他只好干起图书管理员的工作,同时用自己的专业来帮助狱警逃税。夜深人静之时,他便用鹤头锄,借助月光,一点,一点,在墙上挖出“逃生之道”。他一干就是二十年。又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借助闪电的巨响,砸开了排水管道,逃出的监禁了他20年的地方,奔向了他梦的地方。他,自由了。
史蒂芬·金沿续了他那不紧不慢的写作风格,可这慢条斯理的故事,留给我的是深深震撼。一个人,受困于监狱中,最开始会不断反抗、不断地争取恢复自由的身份,直到有一天,他会习惯监狱里的生活,习惯他的身份,最后,他会十分依赖监狱,不再习惯外面的生活,监狱已成了他的全部,正如书中的老布那样,这就是所谓的体制化。可是,安迪从进入监狱那一刻起,他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因为,他拥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东西,那便是希望,对自由的希望。他本可以像其他囚犯那样,在监狱里浑浑噩噩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是,他没有,他在典狱长的压迫下、在满怀绝望的狱友中艰难地生存着,带着沉重的希望,生存着。在监狱里,希望是危险的,可是更重要的是,希望也是珍贵的。当安迪满怀希望,从下水道爬出,在雨点中呐喊时,他明白,我们也明白,他做到了,希望取得了胜利。
若没有希望的支持,若没有对自由的向往,我们何来前进的动力?只有心中满怀希望,才不畏现实的艰难。再困难的日子里,若心中有希望之光,就会永怀力量,不断向前。
希望之光900字初中话题作文 篇5
玛尔可的母亲为了多赚些钱还债,就到南美洲去做工,刚去的时候,每隔三个月就会寄钱回来,可是一年之后,来了一封信说身体有些不适之后,就没有了任何消息,一家人都很想念和担心母亲,因为父亲和哥哥都要赚钱,不能去寻找母亲,就决定让玛尔可到遥远的美洲去,玛尔可独自一人辗转了许多地方,吃了许多苦,虽然每一次都是失望的离开,但是他仍然不放弃,在一些好心人的帮助下,最终见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点燃了母亲生存下去的希望之光。
读完这篇文章,我和妈妈都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们为人间的亲情所感动,为玛尔可永不放弃的精神所感动。我和妈妈又想起了我国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奥运会一百米蛙泳冠军、北京奥运会第一棒火炬手——罗雪娟和她爸爸的故事,1995年罗雪娟进了省游泳队,由于她只有蛙泳成绩出色,被退回了市体校,她的爸爸就鼓励她:“只要你刻苦训练,蛙泳能得全国冠军,你还能被选上!”当罗雪娟成为省队的主力队员后,爸爸又对她说:“如果你是一条大鱼,就应该到大海里去,现在国家队就是你的大海,只有到了大海里,才能有你施展才能的机会。”爸爸还劝诫她,去北京的途中也许会有许多美丽的诱人的风景,有滚滚的长江,雄壮的黄河,但是千万不要在中途下车,半途而废,那样就会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篇6
一、西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观念落后。
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 对创业观念的认识仍然落后保守, 因甘肃省处于西部, 且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他们创业观念淡薄, 甚至有学生和家长简单地认为, 创业就是经营, 经营活动不管上不上大学都能干, 若让学生毕业自主创业, 家长觉得学生在上学期间学习不好, 没有找到好工作, 甚至有不光彩的感觉。此外, 有些老师对创业教育重视不够, 认为学生毕业只要能推出校门就行, 创业教育是多此一举。
2. 缺乏专职创业指导教师。
据调查, 不少高职院校缺乏专职创业指导教师, 不但数量不足, 而且专业性也不强, 教师本身就缺乏创业教育知识和创业经验, 很难针对学生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传授和有益的指导, 对市场行情知之甚少, 在创业教学中只能是照本宣科, 生搬硬套, 无法达到开拓学生创业思维、激发学生创业动力的教育效果。
3. 学生创业能力不足。
对于西部高职学生来说。两大条件制约着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一是创业能力训练不足。甘肃省尝试举办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因此对于西部高职院校学生来说, 他们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创业活动, 仅仅有小部分学生受家庭影响, 参加过小规模的创业活动。二是创业思维活跃程度低。高职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方面与本科学生存在一定差距, 西部与东部学生也存在一定差距, 虽然西部高职学生思维也具有活跃性, 但由于受知识结构和地域限制, 难以运用现有的知识对未知的问题进行创新思维, 更难于运用发散思维思考, 进行创新。
二、对西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1. 强化认识, 转变观念, 推进创业教育发展。
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教育, 它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资源, 以保证创业教育的实施。应更新观念, 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和途径, 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点燃学生的创业欲望,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必须改变原有的以就业指导为创业教育的观念, 打破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局限性, 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估方法, 把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评估体系;培养创业人才, 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规律, 重新审视高职院校现有的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 转变办学指导思想, 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专才向通才转变、教学向教育转变、传授向学习转变, 实现教学制度向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 使创业教育能够为学生进入社会提供必要的准备, 为学生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 调整培养目标, 改革教学内容, 设置符合创业教育的课程。
培养创业人才, 首先要清楚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认识到高职教育办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培养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的创业者。为此, 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创业、就业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同时, 还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开设以创业学及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选修课, 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 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改革教学方法, 促成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在教学模式上, 创业教育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固定不变, 要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让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从强调积累走向发现和创造, 进而提升新的教学高度。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创业教育水平。
创业教育注重创业实践和实务, 没有亲身经历, 没有实践经验, 依靠理论教育无法深入创业的精髓和实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缺乏有实践经历的指导教师, 使得创业教育常常是纸上谈兵, 严重影响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必须把培养和选拔创业教育师资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在创业教师队伍建设上, 首先要为教师创造培训机会, 鼓励和支持教师带动学生进行创业实训。同时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意识和能力, 使教师在创业教育实践中能够“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点亮“学困生”的希望之光 篇7
一、以细心探究成“困”的原因
想要转化学生,首先要找出问题所在,学生只要非智力问题,那么一切学困生都可以被转化。我校“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父母外出务工,跟随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家,引起的心理原因或得不到全面照顾;有的因家教不当,有的因家庭生活困难,有的因学校教育不当,还有的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有的是基础差,有的是学习方法不对,有的是心态或发挥不好等等,种种原因归结起来的表现是品行上有缺点,学习上有困难,总之,作为班主任对于每一位学困生,必须深入实际调查弄清学困生差的关键原因,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二、以爱心制定解“困”的策略
教育是在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更注重外因对内因的作用和影响。对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必须在充分认识学困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多方面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
(一)用师爱激发学困生情感深处的火花
学困生的心灵,表面刚强孤傲,其实比正常人更加脆弱。他们更需要教师、家长、同学和社会温情的关怀和呵护。要使学困生转化,首先,我们的观念要转变,不能以成绩取人而厚此薄彼,错误地认为学困生是不可调教的朽木,把学困生打入另册,其实学困生不是一切都差。我们应用心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任何人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比如爱好体育,唱歌跳舞等等,在这些专长、特长中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的思想品德比成绩优秀的学生都好,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仅应该把他们跟其他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而且要待之以诚心。有人说:“爱一个人就等于塑造一个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之本”,对学困生的转化更是如此。那么如何爱他们呢?首先尊重其人格和情感,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些表扬,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因为父母离异而性格内向孤傲,并伴有自卑心理,导致学习成绩落后。面对这种类型的学困生,我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同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动员家长主动过问,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让家长对孩子表达心中的关爱。又如,高三(一)班黄浩同学,为人老实遵守纪律,但基础差,反应慢,学习劲头不足;罗杰同学文化素质较好,思维敏捷,成绩在班上前10名,但他好动,讲江湖义气,参与打群架等等。我都经常主动地找他们谈心,给他们“对症下药”的委婉批评、教育,让学生感觉老师心里有我,关心我的成长。总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学困生的学习、生活小事抓起,勤谈心,多了解,常关心,多爱护,多微笑,少瞪眼,多尊重,少刺激,多表扬,少批评,要使学困生觉得这个老师可亲、可敬、可爱,愿意接近并能诉说心声,更要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的鼓励,随时感受到老师每时每刻都在爱他。这样才能激发学困生情感深处的火花,扬起希望的风帆,鼓起勇气奋发直追。
(二)用赏识、激励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对学习失去信心是学困生成困的根本内因,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学困生转化的根本所在。在一些班主任眼里,学困生常常被视为“包袱”而被冷落、被遗忘;在同学面前,他们总是抬不起头来,有自卑感;在家长面前,他们有时被怒斥,被轻视,他们常常以为“老师同学、家长只看到我的缺点和短处,看不到我的优点和进步”,所以他们就失去学习的信心,不思进取、自暴自弃。如何树立起学困生的自信心呢?首先,作为班主任要树立信心,做好思想准备,转化工作一个渐进的过程,即使做了一些工作不能期望在短期内立即见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与恒心。其次,要懂得赏识、激励。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在赞美声中,人们心中拥有了阳光。”学生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赞赏,特别是老师的赞美,他们更有热情去学习。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学会赞美,乐于赞美,更要善于学会发现和欣赏学困生的闪光点,抓住这些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使学困生看到自己的潜能,享受一次成功的喜悦,他们就会不知不觉中树立信心,增加前进的动力。第三,为学困生创设成就的平台。成就是自信的催化剂,让学困生经常有成就感,他们就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困生往往缺乏的是自信心,他们认为自己不行,样样不如人,各种活动也不愿参加,把自己封闭起来,小心翼翼的生活着。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以学校和班里组织的一切活动为平台,给他们创造体验成功,课外尽量动员他们多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如球赛、文艺汇演、诗歌朗诵竞赛等,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大显身手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享受很少的甚至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引导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使他们逐步树立信心。课内通过课堂提问来让他们体验成功,获得肯定,或者适当的降低标准,有意识地出一些有梯度的题目,先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题目,他们肯定能顺利完成,给他们以成功的机会,然后抓住这个机会,引导他们从简单的题目中悟到复杂题目的做法,他们就可以经常体验成功的愉快。体验成功的机率越多,获得的成功感就越强,创造成功的积极性越高。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动机,进而使他们逐步树立信心。
三、以恒心巩固解“困”的成果
学困生的转化已基本成功之后,万万不可认为工作完结,从此放弃努力,巩固成果这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都有一个经常反复和渐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做到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注意在教育中反复和在反复中教育,同时需要一定的检查和督促措施,所以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联系,相互交流情况,让家长协助做好督促强化转变的工作。这样,一段时间之后,不仅能巩固前期的成果,更能使学困生从此走向好学生的行列,避免再次成为学困生。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8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同志们:
上午好!今天,明日之星公益基金管委会来到我们xx,给我区60所学校送来了信息化教学设备物资,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光彩事业活动,这一团火热的爱心,温暖着xx全体师生。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教学设备,更是一份深情厚谊,一份无边大爱!在此,我谨代表xx对你们的无私和慷慨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近年来,xx教育事业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此次捐赠活动,不仅体现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拳拳关爱,更是对我区教育工作的支持和鼓舞。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篇9
2007-09-01
浅析西部贫困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赵静特
发布时间:2006-11-5 18:31:47
原出处:彝族人网
摘要:贫困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较低、办学规模小、效益低。学校布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育投入不足,自我造血功能差、学校管理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学校学习教育的环境较乱、较差、“普初”工作的推进和巩固难,扫盲工作困难;
对策:强化依法治学、集中教育投资,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中心、完善内部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采取分类教学。
关键词:
强化依法治学 入学率
办学规模
教育资源
教育环境
教育投资
教育体制
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分类教学
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多种因素制约,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中小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低,办学规模呈滑坡趋势。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必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快速发展的瓶颈。四川省布拖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定贫困县,平均海拔2000多米,又是一个高寒山区县,在西部贫困县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就以布拖县为例,浅析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较低。据调查小学入学率达94.3%,其中女童入学率为87.2%;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9.6%;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入学率为32.8%;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0.6%。小学辍学率为6.9%,初中辍学率为9.7%,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比例为61.2%。2005年,小学6年保留率为45.5%(没有考虑中途转学到县外就读因素),初中3年保留率为76.5%(没有考虑中途转学到县外就读因素)。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低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受历史的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有相当多的群众, 甚至部份干部对文化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 认识不清。尤其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致使女童入学率更低,初中流失的学生中多数为适龄女童。二是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群众居住分散,增加了学生读书的困难。三是部份党政领导干部对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教育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关心和支持。没有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没有将教育工作列入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四是全县各乡镇没有制定有利于学龄儿童入学的优惠条件、办法,在《乡规民约》、《村规民约》中没有列入有关教育方面的条款,如对不支持学龄儿童入学的家庭可采取哪些强制性的惩罚措施。五是现行教材理论性强、实用性差,教学中存在着围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的现象。教学与实际生活、生产严重脱节。学生所学知识生活中用得上的太少,教育投资回报率太低。挫伤了群众对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群众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所起的作用不大, 甚至读了书的学生不愿、不会劳动了。在发展家庭经济,脱贫致富方面,读不读书区别不大,甚至吃亏。
2、办学规模小、效益低。学校布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全县现有幼儿园1所(另有3所学校附设学前班),小学167所,中学4所(其中:高完中1所、单设初级中学1所、附设初级中学2所),教师进修校1所,教育科研机构1个。
全县现有13个幼儿(学前班)教学班,在园(班)幼儿548人;小学57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538人;初中2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60人;高中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49人。
全县现有各类公办教师935人,其中:学前教育教师29名,小学教师742人(包括扫盲、成人教育教师30人),另外现有小学代课教师达306人,初中教师133人,高中教师18人,成人中等教育和教育科研教师13人。
全县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35所,2005年培训学员7200人,劳务输出培训学员6450人,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5.68%,扫盲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6%,农技培训面达33%。
全县开办中小学一类模式双语教学学校3所、5个教学班、165名学生;开办二类模式双语教学学校46所、365个教学班、11198名学生。
全县有34所学校开办了寄宿制班,有寄宿制学生5480人,其中重点寄宿制学生1680人。
从全县在岗公办教师总数计算,人均负担学生21.8人。其中小学人均负担24.98人,初中8.72人,高中8.28人。与正常要求初中人均负担学生16人相比,差距较大。如果算上代课代职教师,这一结果会更低。另外,布拖县还有一师一校近30所。由于学校(主要是村小)分散偏僻,教师、教学设备,教室、场地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社会经济效益较差,造成较大浪费。仅代课代职教师每年代课费近16万元。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布置不合理,县城和区中心校教师超编,而乡(镇)、特别是村小教师严重不足。其主要原因有:一是受山区地理条件限制、群众居住分散;二是办学思想指导有误,教育发展总体上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统筹规划。教育资金投入分散,过分强调村村建学校,解决小学生就近入学问题。造成村小过多,学校规模小、多数学校不象样子;学校分散且分布不合理;三是学校管理不健全,尤其对学生安全管理、生活管理不正规,导致学生家长不放心,对学生寄宿制学校生活不支持;四是教育资金短缺、对学校正规化建设和学生宿舍修建投入少,无力承担更多的学生寄宿。
3、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部分学校缺教室、缺课桌,正常教学秩序受影响;村点校办学条件差,绝大部分学校校舍都是土木结构,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除了教师和课桌外,基本一无所有;乡级及以上学校危房多,达7361平方米,其中D级危房就有5281平方米(其中布拖中学存在C级生活用房1200平方米、D级教学辅助用房1500平方米;特木里小学存在C级生活用房880平方米,D级教学用房1000平方米,D级生活服务用房2060平方米);各级学校设备简陋,缺乏起码的教学用具、图书和文体器材;寄宿制学生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普遍存在借宿情况,不利于统一管理;县村小大部分校舍破旧,设备紧缺,经费困难,长期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很不适应教书育人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经济落后、财力有限,还存在办学只靠政府的陈旧观念,争取社会资金较少;二是部份领导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认识不足,认为教育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难以体现政绩;三是各学校没有校办企业、农场,没有经济创收来源。
4、“两支队伍”建设和教育内部管理面临较多问题,“两基”巩固和推进“普九”面临巨大压力。
教育干部管理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虽然有较大改善,工作积极有极大提高,但管理理念、方式、方法有待更新和改进。
教师队伍量少质弱,教师编制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较大差距。
村级学校代课教师比例大,全县小学有近一半的教学班由代课教师代课,学生家长对绝大部分代课教师不信任,对教学成绩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对学生入学、巩固造成极大的冲击。
当前位置:第1页
请选择>>
浅析西部贫困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赵静特
发布时间:2006-11-5 18:31:47
原出处:彝族人网
小学生流失量大,全县小学流失率达6.9%,巩固下滑的势头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治标的措施还有待加强。
女生比例低,在校生中,小学女生比例仅有27.6%。
高年级学生流失严重,从2003年“普初”验收至今,全县小学高年级共减少学生1800名,其中绝大部分是寄宿制学生。
上课率低,与要求相差很远,抽查部分乡村学校的上课率最高的有90.7%,最低的仅53%,平均只有73.4%。
5、学校管理差、教学质量低、社会、学校学习教育的环境较乱、较差。其主要原因有:一是许多学校偏僻、不便管理、监督,教学工作随意性大,特别是村小的学校管理缺少科学手段和方法。二是由于贫困县经济发展缓慢,财政困难、教师福利待遇较差,积极性不高;三是社会尊师重教风气差、校风、学风较差;四是对学生管理力度不够,一方面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少,简单粗暴地惩罚多;另一方面对有恶习的学生不敢管,甚至有“迁就了坏学生、吓跑了好学生”的现象,学生外流现象严重;五是部份教师素质差,责任心不强,不能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使当地群众意见较大,六是招生制度和毕业就业制度改革也对部分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6、“普初”工作的推进和巩固难,扫盲工作困难。据统计,布拖县的文盲、半文盲有 64000 余人,占人口总数的49.2%,每年新增文盲700余人,复盲 3300人;其主要原因有:一是部份领导对此项工作产生畏难情绪,认为人力物力投入多,见效差;二是不断有新文盲出现。三是扫盲经费短缺,要彻底消灭文盲每年需投入扫盲经费20万元;四是部份群众,尤其是年轻妇女受落后思想的影响,不愿参加学习,即使学习也只是走走形式,致使扫盲工作不易开展,扫盲成果巩固难。
二、对策及建议
从总体情况看,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领导重视不够,缺少信心和决心,措施不得力;群众思想观念落后,对文化教育作用认识不够;教育投入不足,争取社会资金少;学校分散,布置不合理,办学指导思想背离教育规律,办学规律效益差;学校管理差,教学方式单一;入学率、巩固率低;文盲、半文盲多,扫盲工作难度大。为此,我们一方面以“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为契机,针对现状和困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调整思路,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开展扶贫教育、实体教育、创新教育等,以教育发展人才为目标,以教育促经济,努力增加教育的实用性,服务于社会生产;提高教育投入回报率,增加群众对教育的热情、提高积极性;鼓励群众对教育的参与和支持,提高当地群众整体文化水平;全面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使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其主要措施有: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依法治教,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县乡主要领导干部要正确处理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认识到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关系;要树立“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最终取决于教育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高低”的观念。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教育法律,法规,切实担负起对教育工作所负的职责;加强对《义务教育法》等法律的宣传,大力提倡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每年为教师办几件实事、好事。各工委乡(镇)党委必须将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负责实施和管理。特别是要对当地学生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完善有利于当地教育发展的《乡规民约》,特别写进强制学龄儿童入学的条款等措施,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教育,使之法律化、合理化,并严格执行。各工委,乡(镇)要对教育工作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制定实施细则,分类量化教育工作的各项指标,层层落实任务,签订责任书,实行年终考核。各工委、乡(镇)应成立教育学会,业务上由县教育局具体指导,各工委、乡(镇)党委书记任会长,区、乡中心校长任副会长,动员全社会办学力量,支持当地教育;同时,要把教育工作作为各工委,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制定出具体的奖惩措施,对教育工作任务完成得好、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未完成任务、教育事业长期落后的要限期整改,并追究责任,对有关人员进行组织处理;对当地教师和群众普遍反映对教育工作漠不关心的领导干部,要给予警告,记过或撤职处分。
2、完善内部管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职业化的技术教育;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一是抓好以“四制”改革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即“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教学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二是抓好教师“五项”基本技能培训,学历培训及教材、教法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三是抓好教育科研、优化课堂结构、掀起教改高潮,向科研要质量;四是各校必须因地制宜,创办特色学校,努力抓学生劳动技能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吃苦精神。五是农村学校必须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上课时数;六是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健康、科学、国防等教育,举办多种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让学生“乐不思蜀”;七是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五讲”“四美”教育,形式生动活泼,不要说教;八是抓好学生常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真正做到“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学生成才,树文明校风”,充分发挥学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建设阵地作用。
3、采取分类教学,不同收费的办法。针对家庭情况,学生学习及学生兴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实际情况,由学校,家长及学生协商(主要是初中以上学生),采取不同收费,分类教学方法进行管理教学。
(一)、收费不同。A类学生收费低。主要是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或虽经济条件好,但只希望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家庭);或学生成绩不理想,兴趣在其他方面;B类学生收费高。主要是对经济条件允许,读完小学后要继续升学、读初中、高中、上大学;或家庭困难,但本人条件好,成绩优秀,有继续深造读书的愿望。(对后一种情况,由本人写申请,当地政府予以适当补助,以保证该学生正常读书,接受良好教育)。
(二)、A、B两类学生教学内容和要求不同。一是教材不尽相同,A类学生所用教材,一方面包括现行教材,但教学中以生活、生产实际运用为目的,强调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学校、教师要有选择性教授有关内容,侧重点不在考试,而在所学知识能否适用于社会,并化为技能;另一方面学校、教师根据本县,本乡实际,传授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方面所需知识,强化技能培训,如现代养殖和种植技术等;二是对A类学生要注意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先进生活方式和科学观念,民族文化、歌舞表演等;三是A类学生应有一半时间用于劳动实验,在学校农场把所学知识尽快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使用,并定期举办学生成果展;四是B类学生则按现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学习。但教学方法必须改变;五是A、B两类学生考试内容、深浅要求和方式不同,A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测试和书面成绩应各占一半。
(三)、教学方法不同。A、B两类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学生不再死记硬背,教师由灌输转为引导,所学知识技能以理解运用为主相同外,A类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各阶段,除必学的科目外(不包括英语),其余大部份科目由学生和家长自己选择,或由教师建议。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师喜好或自身特长,或根据教师建议,选择不同课程和教师。教师的课是固定的,学生的课不固定,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有时可能在一起上课,听同一个教师授课。
浅析西部贫困山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赵静特
发布时间:2006-11-5 18:31:47
原出处:彝族人网
B类学生则按现行教学方式,但不同班级的学生有可能在一起上课,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师喜好选择教师上课。B类教学同一年级必须至少保证两个班,课程安排一样,如上语文时,要由两个教师在两个班同时进行,教学进度也应保持一样,以便学生选择。
(四)、实行不同收费和分类教学的好处在于:一是保证困难家庭学龄儿童上学,提高入学率、巩固率;二是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群众对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三是促进教师教学的改进,增强教师责任心;四是有利于加强学校管理、减少教师花费在学生不守纪律等方面的精力。提高教学质量。
(五)、不同收费和分类教学目标:A、B两类学生入学率提高;B类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A类学生完成普初毕业后在各行各业有一定生存能力,较快适应社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有更多的技能和办法,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根本改变。
4、集中教育投资,形成县区乡三级文化中心。由于贫困山区地理条件的限制,群众居住分散,学校布置也较分散、偏僻。但分散办学存在较多问题:一是学校规模小,偏僻,不易管理、监督,教育资源和教学设施易损坏,造成浪费;二是不易留住较好人才,即使留下来的教师也不安心教学;聘请的代课教师、一方面教育水平低,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占去大量教育经费;三是各村小教学管理不正规,教学随意性较大;四是没有教育文化氛围,不利于孩子的培养教育。
为了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教育发展,针对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较慢,管理水平低,县城和区中心校教师超编,村小教师严重不足等现状,希望今后集中有限的教育投资,加大群众对教育的投工投劳,以县城,各区乡(镇)为中心,形成县、区、乡(镇)文化教育中心,以化解各种现存的问题。其中关键在搞好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生安全,生活管理和寄宿校舍的修建;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对群众做好动员宣传,制定好送子女入学的奖惩措施,让群众高高兴兴,放放心心把子女送到县城及区、乡中心校读书,接受教育。
5、加大寄宿制管理力度
2004——2005学年我县完成寄宿制发展计划,全县有34所学校开办了寄宿制班,有寄宿制学生5480人,其中重点寄宿制学生1680人。拖觉中心校、西溪河中心校、沙洛中心校寄宿制规模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对全县寄宿制经费的管理,加大了《布拖县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管理使用的办法》的执行力度,寄宿制经费都按要求及时拨付,各校建立了寄宿制学生档案,据实填写了《布拖县寄宿制学生基本情况卡》并按月公布经费开支情况,深入到各寄宿制学校开展了内部审计。根据《凉山州寄宿制中小学校管理办法》,我局连同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各校食品卫生安全的检查,各校加强了对寄宿制学生学习、生活、纪律、劳动、卫生、安全等方面的管理,生活管理员、事务长、炊事员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管理办法日趋完善。大部分寄宿制学校伙食堂都申领了《卫生许可证》,大部分炊事员都参加了体检,取得了《健康证明》,使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都能得到基本的保障,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以较好发展,基本做到了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寄宿制办学效益有所提高。
6、认真落实好国家“两免一补”
一是建立健全实施“两免一补”的有关管理制度措施,根据省州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布拖县关于“两免一补”经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严格杂费的管理、审计制度;二是严格“两免一补”对象的审查监控,确保贫困农村学生能享受国家补助,使贫困学生能在国家的帮助下完成学业,今年共为全县14925名农村贫困中小学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免除了杂费;三是加大“两免一补”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学生和家长明白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关怀,提高了群众的办学积极性;
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定期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全县及各乡(镇)大力宣传教育,逐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大力提倡教育优先,树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观念。
2、制定全县群众投工投劳的措施办法,无条件为教育服务,逐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风气。
3、在救济款发放上应优先照顾到有子女入学的困难家庭,最好把救济款发放到上学的学生手中,解决学生生活困难。
4、扶贫首先是教育扶贫,将部分扶贫资金应集中到学校,“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促进乡(镇)文化、卫生建设,形成乡(镇)经济文化中心。
5、A类教学的假期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如气候,农忙等情况做相应调整,但总课时不应少于国家教委的有关规定,以利于学生养殖、种植等试验教学。
6、将机关的电视等有利于教学的器材、设备无偿捐赠给所包乡、并做适当的集中和调剂、进行分配。
7、结合A类教学实际、定期抽调农、林、牧、水电等农口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培训学生,传授基本的、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8、将县、区、乡(镇)党校及农民学校集中在县城学校及区、乡中心校,集中资金的使用,既可培训乡(镇)干部,也可办扫盲班,提高各种资金的使用率。
9、加强农村教育附加费、职工教育附加费、城市教育附加费管理使用。每年要从农村教育附加费中拨出一定经费作为寄宿制学生学习、生活补贴。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希望之光】推荐阅读:
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10-09
西部高校贫困生09-24
浅析西部大开发与贫困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08-10
西部地区职业教育08-20
西部民族地区05-11
中国西部地区06-03
西部落后地区06-15
我国西部地区07-08
西部典型地区08-30
吉林西部地区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