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英雄(共7篇)
平凡英雄 篇1
一、《百合花》梗概
(一)《百合花》的故事概要
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作,这篇小说以解放战争为历史背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我”与一位十九岁的通讯员之间的故事。小通讯员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却朴实善良,他为了掩护几名抬担架员而壮烈牺牲,而与他结婚才三天的新媳妇用自己的“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为他送了葬。
(二)《百合花》的创作背景
《百合花》是战争时代的产物,是茹志鹃对当时的战争环境的感触,根据茹志鹃后来的回忆,这篇小说中的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等人物虽然是虚构出来的,但是茹志鹃本人却实实在在的参与了战争,而借被子事件也是茹志鹃本人亲身经历过的。可见,《百合花》虽然是虚的,却无不透露着真实的影子,虚中有实,假中有真。
二、《百合花》中的军民骨肉情
《百合花》中的主要人物有两个:一是质朴英勇的通讯员,二是淳朴善良的新媳妇。两者之间表现出来的纯真质朴的情感如同一朵纯洁的百合花,这可谓是“小感情”,然而其中表现出来的军民骨肉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大情怀”。
(一)质朴英勇的通讯员
年仅十九岁的小通讯员质朴善良,却又英勇无比。一方面,当小通讯员得知好不容易借来的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就“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要送回去,听了“我” 的话后,又说“用了给她好好洗洗”,这反映出小通讯员的纯真善良,他对百姓群众十分关心和体贴;另一方面,小通讯员在战场上为救担架员而英勇牺牲,担架员的强烈的负罪感以及请求“我”尽力救治通讯员,则表现了小通讯员敢于为人民群众牺牲的骨肉亲情以及强烈震撼的军民骨肉情。
(二)淳朴善良的新媳妇
《百合花》中的新媳妇是广大农村妇女的代表,她美丽羞涩,淳朴善良。新媳妇从最初的不借被子,到后来的借被子,再到后来的到战勤帮忙,最后把自己的新被子给了牺牲的小通讯员,每一次的变化都是新媳妇对抗战的理解的加深,每一次的变化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三、“百合花”缘何永开不败?
(一)独特的取材——新视角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取材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成败。回归到《百合花》的创作年代而言,当时的文坛主要从正面集中反映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如《红岩》、《红日》等,此时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倾向于“高、大、全”,而《百合花》 却另辟蹊径,从小人物、小视角出发,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独特的取材必然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清新感。
其实,茹志鹃的《百合花》虽然从小视角取材,但却能够反映出大问题。不知名的小通讯员是平平凡凡抗战人士中的一员,正是有了他们敢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才会有抗战的胜利;而新媳妇则是普通农村民众中的一员,她对于抗战士兵的认识转变过程实际代表了我国广大农民对革命以及共产党的认识过程。
(二)朴实的叙述——接地气
在《百合花》中,我们似乎难以找到多么华丽的辞藻, 然而朴实的叙述却如同一记重锤深深印在我们心间。《百合花》中没有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没有多么伟大的人物形象, 有的只是一个拖毛竹的年轻人和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 然而朴实的叙述却显得人物形象无比高大。如,得知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待了一会, 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如此波澜不惊的叙述却深刻的表现出了通讯员的歉疚以及对群众的关爱。几句简单的话为我们勾勒出了浓厚的家乡中秋节氛围。
朴实的叙述是茹志鹃的写作特色,而正是这种不加修饰的“原生态”最接地气,感动着我们每一位读者。
(三)细腻的描写——情趣多
《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很多,看似不经意的描写实际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思考过的,细腻的描写对于故事情节的开展起着推动作用。
如小说中反复出现小通讯员肩膀上的那个破洞,这一细节描写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刚开始时,小通讯员“绷了脸”、 “垂着眼皮”去接被子,慌慌张张中衣服勾破了,而“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通讯员却高低不肯”; 当新媳妇看到牺牲了的通讯员的时候,“他安详地合着眼, 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一细节描写让人感觉非常辛酸;最后,新媳妇“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则将情节推向高潮,此时,新媳妇的感情已经彻底爆发,表现出了浓厚的军民情怀。
(四)精致的结尾——品余香
小说最后,“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简简单单的叙述却掀起了我们内心的波澜,战士的勇敢、生命的易逝、战争的残酷……各种复杂的情感深深触动着我们, 引发我们的思考:多少不知名的“小通讯员”牺牲在炮火中? 多少默默奉献的“新媳妇”支撑着我们的抗战?
四、结束语
“香心淡染清华,似花还似非花”。洒满百合花的被子带走的是平凡的英雄的躯体,却带不走他那勇于牺牲的精神, 更带不走浓厚的军民鱼水情!读来《百合花》,留得一袭香!
摘要:茹志鹃的小说《百合花》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和美好,成为我国文坛史上永开不败的百合花!本文主要在深入研读《百合花》的基础上,从通讯员以及新媳妇两个关键人物身上分析了《百合花》中透露出的军民骨柔情,并从《百合花》的取材、语言、内容、结尾四个方面研究了茹志鹃的小说特色。
关键词:百合花,故事概要,创作背景,军民情怀,小说特色
平凡英雄 篇2
——共产党员XXX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XXX,男,1963年6月出生,现年50岁,1981年9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9月至1982年7月任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1982年9月至1983年2月任工会主席,1984年3月至1988年2月担任学校教导主任职务,1988年3月至今任学校副校长。
“工作三十年,有苦又有甜,虽说很平凡,想起不汗颜”。这是两年前XXX同志在一次同汇聚会上,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工作时讲的话,短短二十个字是他对自己几十年工作情况的高度概括,准确地反映了他对工作的努力和付出,表达了他满意自己的工作并无愧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称号的坦然心情。但熟悉他的同事、家长、社会各界人士却给了他更高的评价:“德高望重”、“老黄牛”、“顶梁柱”······。
爱学习,他为了与时俱进,时时补充新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大学者朱熹《读书有感》中的诗句,XXX很欣赏。他说,人要心灵澄明,与时俱进,就得认真读书,时时不断补充新知,人不学思想会老,精神会老。因此他喜爱学习,一是参加各种培训,网络的、业余的、正规的他都积极参加;二是看书学习,他阅读的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党的方针政策、学校管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中外名著,名人名篇,还包括成才励志类、生活类、娱乐类书籍。通过学习他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一是党性增强了,他时时处处以一个模范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从没有违背四项基本原则言行;二是组织学校常务,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带领教师极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三是组织校教职工政治学习,他不会用照本宣科,而是通过自己的学习领悟,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讲解,去传达爱党爱国、教书育人的正能量;三是他坚持给年轻教师上党课,鼓励他们进步,他培养和介绍了10余名优秀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四是在管理中,自觉的用先进的、适合学校实际的理论、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解决处理管理与被管理、教与学等各方面的矛盾。通过学习他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近三年在省市县网络媒体、市县级报纸上发表教育宣传、新闻稿件50余篇,在天涯博克、百度文库、QQ空间上传发表诗歌、评论、散文、演讲稿、应用公文等200余篇,有些文章师生、网民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去年10月,XXX同志还参加了成人高校专科起点本科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并以254高分被西化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录取。好多同事说,50岁的人,还去参加本科学习,不容易啊!
爱工作,他敬业奉献,再苦再累无怨无悔
XXX同志曾说过,“工作多是领导、同事信任,能干好时身体健康的表现”,“我是前锋人,为前锋教育添砖加瓦,一切付出都是应该的,再苦再累都值得”。这两句话让很多人赞赏和感动,他是那么说的,也是那么做的。
2002年,因一位老师请产假,他主动承担了两个初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学工作,2005年因缺英语教师,他担任了两个初一班的英语教学任务。他不仅要做好一个满负荷教师的教学工作,而且还要做好的多而繁杂的学校管理工作。因此,他早起晚睡,以校为家,学校里他办公室的灯总是最先亮,最后熄。在教学中,他以学生为本,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积极进行课堂结构改革,教学业绩名列学区前茅。管理上,他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各部门的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校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008年5月12日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不顾个人安危,从办公室冲向教学楼,指挥组织师生撤离。其后几天,一直忙于对师生进行心理辅导,清查核实灾情。为尽快复课,他积极跑上跑下,多方联系,还与同事们一道搬运、搭建帐篷、轮流值班守护。那段时间,他的眼睛经常布满了血丝,身体也明显地消瘦。
为了2008年秋学校能正常行课,他与李强校长在暑假期间找领导,找地方,多方协调,落实了搭建班房校舍的地皮。整个假期,他作为现场代表,一直坚守在工地上监督建设质量,处理协调各种关系。为赶工程进度,有时亲自参加劳动,曾有三次晚上冒雨摸黑同工地工作人员卸运建筑材料和板房材料,工地老板很是感动,连说谢谢,他却笑笑说,这是应该的。开校前一天,一所占地1000余平方米,板房面积600平方米的新校区终于呈现在了师生面前,保证了开校工作的顺利进行。
灾后重建是他分管工作之一,从新校舍的规划、选址到办证、跑手续,他都主动积极参与,从主体工程开工到附属工程结束他作为建设方现场代表一直参与和见证了整过建设过程。从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新校舍的建设过程中,学生在校期间,他每天要奔走于学校、工地之间,既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和管理工作,还要到工地监督工程质量、记录施工日志、提醒工人注意安全、解决施工过程中困难,协调施工队与附近农户的关系。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凛冽的严冬,建设工地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几乎没有了寒暑假、双休日。但他看到昔日的农田慢慢变成了一座分区明确、功能齐全、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学校,看到今日在环境优美的新学校里老师幸福工作、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景,他内心充满了快乐,他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说,辛苦、劳累、不休假值了。
爱师生,他为人低调,待人真诚,注重人性化管理
XXX在私底下,在教职工会议上都说过,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师生是这个家庭里的成员,一个团结和睦的家庭一定会发展壮大,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如果真正地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去爱护、为这个家去努力拼搏、去做贡献,这个家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在学校、在管理中,XXX同志从来不与领导自居,他深入群众,用心与他们交流和沟通。对待老同志,他总是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真心诚意的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对年轻同志,他经常找他们谈心,工作上给他们压担子,生活上关心照顾他们,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学校现在十几个年轻教师无论何时何地都亲切叫他“龚叔叔”,他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爱护、去培养指导。特岗教师陈文婷、王茜、廖羽、张显志他们教学业绩好,班主任工作做得落实,所带班级班分好、学风浓,其中王茜2013年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特岗教师郑欢、杨红霞思想素质好,积极参与学校各项公益活动,获得师生广泛好评。特岗教师李胤平、刘琳工作中勇挑重担,担任了较重的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令人满意。······。这些年轻的进步成长跟XXX同志的指导和培养是分不开的。
XXX同志组织协调能力强,处事公平,办事公道,加之他用真心、用真诚获得了教职工的信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工作上身先士卒,利益面前不徇私。因此,他组织学校常务,各项工作开展顺利,在涉及如职称评定、考核、绩效工资考核、评选先进等重大关键问题上教职工给了他充分信任和理解,几十年来无因不公正有一例上访,学校平安稳定。
XXX同志工作三十多年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洒在了他的家乡——前锋那片热土上,从未谋求调离。在副校长任上25年,他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从未谋求升职。他迎来辅佐了7任校长,每任校长都对他赞赏有加。廖杰校长对他的评价是“工作能力强、敬业”。王伦开校长的评价是“能独挡一面,有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李强校长曾说,“他工作起来就像十八九岁年轻人一样,热情不减、激情不减”。李云书校长认为,“公正、无私、尽责”六个字可以概括他的工作。······。前锋镇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新学校的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凝聚了XXX同志的辛劳和汗水。近几年学校发展很快,初中连续获得教育质量考核等级奖,小学连续获得素质教育等级奖,2009年、2012年两次被县教育局党委授予“五好班子”称号,这些有他的努力和贡献。他个人几十年来也获得很多荣誉,多次被镇党委政府、学区教办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XXX同志的工作是平凡的,都是一些基础性工作、常规性工作,没有叱诧风云的豪迈,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用自己的平凡工作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教育工作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这正是:
平凡人生英雄本色 篇3
1992年西安交大毕业的陈伟,不满足于国企安逸平淡的生活,毅然辞职进入刚成立的重庆雨水化妆品有限公司,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销售代表。在雨水公司8年的销售磨练中,陈伟从一个莽撞少年蜕变成了一个成熟的日化销售精英,从一个最初的业务员到区域主管、城市经理再到省区经理,陈伟带领他的销售团队在当时的中国日化市场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雨水奇迹,团队销售业绩年年排名全国第一。
2003年,陈伟离开雨水公司,创立了重庆汇美日化,当时重庆市二级市场比较混乱,虽然各大知名日化品牌在重庆市场都有合作伙伴,但对二级市场的服务却很滞后。陈伟敏锐地发现商机,决定把公司定位为专业的二级市场日化代理商。公司成立伊始,无知名度,无品牌,无团队,没有一个知名的公司愿意与之合作,这时一个无人愿做代理的品牌“采姿”出现在陈伟面前。他凭借多年来形成的对日化市场敏锐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毅然决定把公司所有资源投入到“采姿”品牌的代理中,结果当年就在重庆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市场基础,2004年更创下了远远超出公司预计的销售额度。经过2年的二级市场勤劳的耕耘,渠道建立了,团队建立了,市场口碑建立了,陈伟和他的团队在二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主动找上来要求合作的公司也越来越多,重庆汇美日化相继和丝宝公司、李医生、白大夫、索芙特、哆啦A梦等品牌合作,2009年更是携手国际知名品牌曼秀雷敦,共同打造优质渠道。
就在汇美日化在重庆市场慢慢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团队越来越强,渠道越来越合理,合作品牌越来越多的时候,不满于现状的陈伟又再一次做出了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进入四川市场,成立“成都多彩日化”。
秉承陈伟一贯“小心做人,踏实做事”的作风,成都多彩也和重庆汇美一样,默默地在四川二级市场耕耘,先后和亮,乐力,索芙特等品牌合作。2007年初,多彩日化与索芙特公司合作,共同经营四川二级市场。双方合作前,索芙特在四川市场销售排名靠后,经过成都多彩日化所有成员的努力,2007年开发分销客户80多家,分销门店达到创记录的2000多家,当年索芙特在四川市场销售就冲到了公司前列。
就在陈伟和他的成都多彩日化对2008年的索芙特市场充满期待、等待收获的时候,一场灾难突然降临,5.12的汶川大地震让所有国人震惊,也让陈伟和他的重庆汇美,成都多彩震惊!他们在为灾难疼心的同时,也对自己辛苦耕耘的市场担忧。地震后的市场一片混乱,特别是绵阳等灾区的市场更是一片狼藉,商场没了,超市没了,专卖店没了,分销商没了,再加上余震不断,很多厂家就此放弃了市场,大多的销售人员从灾区撤离。辛辛苦苦耕耘了1年的市场就此放弃了吗?辛辛苦苦付出了1年的汗水就此白流了吗?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陈伟带领一支精英销售团队来到灾区,与当地分销商一起挽起衣袖,赤膊上阵,在废墟中刨出一瓶又一瓶的洗发水,一支又一支的牙膏,一袋又一袋的洗衣粉,认真清点,把灾难损失报回厂家,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分销商挽救损失;灾区道路不通,陈伟和分销商的送货员一起,步行把产品送到仅存不多的超市卖场;在了解到分销商对市场失去信心准备撤离的时候,陈伟更是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分销商信心。就这样,他们在灾区一呆就是两个月,他们协助分销商处理灾后损失,协助分销商送货,协助分销商重建渠道,协助分销商重建销售团队……他们在灾难中没有放弃,他们在灾难中迎头而上,他们在灾难中付出了比平时多十倍、百倍的汗水,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就在2008年全国日化品牌大多在四川市场大幅下滑的时候,陈伟带领他的团队在四川市场又创造了一个销售奇迹:2008年索芙特四川市场全国销售亚军!
平凡英雄 篇4
一、思亲盼归:对个体生命的叹息
家是生命的起点, 是人们心头永远的牵挂。尤其边塞寒苦, 久戍必然思乡。《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 王室遂衰, 戎狄交侵, 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 诗人始作, 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 猃狁之故。’”由此可知, 周王室为了应对“边患”所发动的频繁战争, 催生了无数在刀光剑影、鼓角争鸣中保家卫国的将卒征夫。他们不仅要直面生死, 还要直面家园荒芜、亲情疏离。《采薇》一开始就为我们展现了一群长期戍守边关的征夫对家的思念, 唱出了他们在岁月流转中对个体生命思归而不能的无奈叹息: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不遑启居, 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诗歌首先以“采薇”起兴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苦:“不遑启居”、“载饥载渴”、“不遑启处”。如果说连年征战、居无定所这种物质上的艰苦还可以忍受的话, 那么常年戍守边关, 远离亲人, 连写封家书抒发思念之情都无法做到 (靡室靡家、靡使归聘) 的孤独则是他们难以忍受的。这种心情长时间得不到宣泄, 进而发酵为近乎绝望的呐喊:“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呐喊声里糅杂着感怀父母生养恩德, 欲尽孝而不可得的嗟叹;糅杂着思念爱妻, 海誓山盟虽在, 岁月蹉跎、夫妻远隔的哀怨……在归乡与戍守的矛盾纠结中, 在家与国、忠与孝的徘徊挣扎中, 一年又挨到了年终。诗人通过薇菜的变化“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暗示时间的流逝。随着时光的流逝, 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也与日俱增。“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反复的感叹, 将征夫个体生命的无力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诗经》军旅诗中, 不乏表现久戍征伐、追忆室家的诗篇。《魏风·陟岵》被称为“千古羁旅行役诗之祖”:
陟彼岵兮, 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 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 无止!”
陟彼屺兮, 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 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 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 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犹来, 无死!”
声声的呼唤、凄哀的叮嘱背后是征夫对家乡及亲人的无限思念。保家卫国的行为源于对亲人和家的珍爱, 因为有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和眷恋, 所以才能在战场上放手一搏。这种朴素的情感, 在当代的军营中依然保持着:“说句心里话, 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实在话, 我也有爱, 常思念梦中的她。” (石顺义, 《说句心里话》) 因此, 承认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承认征夫们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真实的情感, 并不妨碍对勇士的讴歌, 而是多了一份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
二、尽忠履职:对自然生命的超越
古时出塞戍边、忠于职守、忠于君王与爱国是联系在一起的, 保家卫国更是军人的天职, 正如《诗经·无衣》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诗经·采薇》中将士们虽然思乡心切, 渴望生命有个归宿, 但大敌当前, 他们便迸发出为家国而战的使命感, 并希望通过在战场上的搏杀获得英名。这种对建功立业的向往, 反映了征人超越自然生命的短暂获得精神永恒的价值追求。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岂不日戒, 猃狁孔棘!
诗歌虽没有正面去描写战场的厮杀流血, 但是高大的战车、雄壮的战马、严整的军容、精良的装备无不烘托出战士们昂扬的战斗热情和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业业”、“骙骙”、“翼翼”等叠字的运用, 形象地再现了战马的威武雄健。战马如此, 将帅和兵士纵横疆场的兴奋和快意可想而知。由此我们不难想到, 为国而战的理想就像一颗种子早已埋在这群热血男儿的心底了。与《诗经》中《幽风·东山》、《邺风·击鼓》、《魏风·陟岵》等多描写久戍思乡、厌倦连年征战这样一批军旅诗相比, 《采薇》对戍边生活尤其是紧张激烈战斗生活的描述, 呈现了古代军人慷慨靖国难的生动场面, 折射出他们为国效命、“视死忽如归”的价值追求。“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岂不日戒, 猃狁孔棘”和他们内心极度的思乡形成强烈对比, 在对比中升华了戍边将士的精神境界。他们用澎湃的热血书写忠诚, 用默默的坚守编织保家卫国的荣光。
守边卫国、抗敌御侮是历代军人的职业操守和不懈追求。1942年5月份, 戴安澜将军率领的中国赴缅参战远征军第200师在撤退途中, 遭日军伏击, 年仅38岁的戴安澜将军身负重伤, 不幸殉国。戴安澜将军在给妻子的遗书中这样写道:“现在孤军奋斗, 决以全部牺牲, 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 事极光荣。”毛泽东同志曾为戴安澜将军撰写一副挽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这首五律即是对中国军人尽忠履职、保家卫国传统价值追求的赞美和讴歌。
三、且行且思:对生命形态的感喟
战场上英勇顽强、奉献牺牲是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战争的历练, 离散、安危、生死的抉择和考验, 使军人对家庭和亲情的渴望较常人更为强烈, 对生命的理解更为多元。这种独特的内心体验, 一旦在特定的情境之下受某个人、事、物的触动, 就会外化为对自己生命形态的无限感喟, 这是人的真实。《采薇》最大的特点就是还原了这种真实。
总之, 《采薇》一诗既有思亲盼归中对个体生命的叹息, 又有尽忠履职中泼洒生命热血保家卫国的豪情。诗歌还原了征夫们作为“人”而非战争机器对于自身生命形态的感喟, 让我们近距离地触摸到古代征人勇武刚强的外表下心灵的脉动, 感受他们的生命气息, 从而把他们生命价值中持久的坚韧和英雄本色表现得真实而质感。
摘要:军旅诗不只是对战争事件和战争场面的叙述描写, 《诗经·采薇》正视古代征人在战争中独立的生命个体, 在思亲盼归和保家卫国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征人的丰富内涵, 彰显其超越自然生命的精神追求, 使尽忠履职保家卫国的古代征夫形象真实而有质感。
关键词:《诗经·采薇》,古代征人,生命价值,尽忠履职
参考文献
[1]郑颖.凝眸.“军人”和“诗人”的双重目光.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1, (3) .
[2]李晓风.《诗经.采薇》的生命意识解读.郑州大学学报, 2006.9, (5) .
[3]程俊英, 蒋见元.诗经注析[M].北京:中华书局, 1991.
平凡的英雄作文 篇5
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不甘平庸,为自己赢得掌声。常言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英雄,是奉献自己的生命,燃烧自我生命的人。英雄将自己置于危险,而置他人于安全,他们不惧火海,荆棘,怒涛,他们值得我们为他们鼓掌。正如董振堂将军一般,用自己的生命,为红军撤退争取时间,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英雄鼓掌。我们又为何不去成为这样的人呢?正如鲁迅一般,为人民做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成为英雄,拥抱属于自己的掌声,让掌声成为奉献的动力与回报。不甘平凡,成为英雄。
树立理想的标杆,想远大的理想迈进。人要立鸿鹄志。理想是成为英雄必不可少的。因为理想犹如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为迷失方向的船只指明道路。理想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让嫩绿的小草顶开透顶的巨大石块,只为迎接生命的第一缕阳光;它让平凡的蚕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开启生命的第一次飞行;他让生命短暂的夏蝉鸣叫一夏,只为创造生命中第一次辉煌。英雄需要伟大理想的支撑,才能在人生路中不迷,不惑。让远大的理想扎根心中,扬帆远航。
成为英雄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不断的磨炼。没用任何的掌声会无端给予你,成功的背后是艰苦的磨难。勾践忍受亡国之痛,在吴国三年伺候吴王,但他未放弃复仇之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柴草,不时会尝苦胆,让自己不忘耻辱,终在艰难过后,团结民众,灭亡吴国,重振越郭。勾践的坚持与刻苦造就了他的英雄形象。成为英雄,需要千锤万炼。
不甘平凡,成为英雄。新时代下,更需要英雄重振民族。我们不能对营销吝惜自己的掌声,但我们要成为英雄,去引导更多的成为英雄,只有这样,民族才能振兴,江山代有才人出。
坚守平凡,亦是英雄本色 篇6
行家里手“活字典”
在长期工作中,朱滨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深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到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因此,他十分注重理论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面对工伤保险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完成繁重业务工作的同时,坚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学习工伤保险相关知识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能力和素质,成为了广西工伤保险工作战线的行家里手。说起他的业务水平,大家都交口称赞:“滨江是广西工伤案例的‘活字典’。”一位同事回忆起与朱滨江所在的处室一起推进工伤保险立法工作时说:“滨江从事工伤保险工作很多年了,50年代以来的工伤保险政策他都非常熟悉,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某些制度的设立既要考虑新形势也要考虑与原有制度的衔接,这时滨江对政策熟悉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他提了很多很好的意见。”
朱滨江牵头负责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等政府规章的起草工作。他在规范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义务、权利的同时,摒弃部门立法常见的畸轻畸重的现象,注意规范行政管理机关的义务,通过立法规范行政管理机关行政管理行为,以达到促进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政有据,促进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进一步完善了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规体系,促进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推动了民生的改善。
在工伤认定办案过程中,朱滨江充分发挥了自己熟知工伤保险政策的优势,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面对工伤职工这个弱势群体,做到公平、公正处理好每一个案件,有效地维护了广大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他每年办案都在400件以上,经过他办理的案件,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很少,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败诉率很低。
坚持宗旨“守护神”
朱滨江用一颗真诚热情的心对待每一位工伤职工,认真办好每一件工伤认定案件,成为了工伤患者的“守护神”。2010年一名农民工在广西某县打工受伤瘫痪后,由于对法律和工伤保险政策不了解,与用人单位私下签订了协议,致使医疗费和生活费无保障,全家的生活十分困难,其父多次到社会保险部门要求解决问题。朱滨江知道后主动请缨,要求处理该案件。怀着对农民工兄弟真诚的心,他不畏艰辛,多次往返于南宁与该县之间,积极与法院、人社和仲裁等单位部门多方联系和协调,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这件非常棘手的疑难案件终于得以解决。农民工一家人感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好人!”
由于工伤带来的巨大痛苦、经济负担和精神伤害,一些工伤职工总是带着怨气而来。朱滨江深知自己面对的是弱势群体,他们常常是“一人受伤,全家受累”,要把他们当成亲人看待。在接访中,他常怀同情之心,不管来人有多少,不管来人身份如何,都做到“四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声问候暖心、一颗诚心办事”。他践行“依法行政,优质服务”的诺言,让工伤职工忐忑而来,踏实而归。一位工伤职工经常来访,他与单位关系不好,既不懂相关法律知识,也不相信单位和自己的亲戚朋友,来访时经常激动地大声说话和叫喊,就连陪他一起来的亲戚好言相劝,他也一块骂,最后连陪他一起来的亲戚也不好意思再来了,而朱滨江仍然按照“四个一”的标准,每一次都耐心细致地给他做好政策解释和宣传疏导工作,经过多次反复,他终于了解了政策和程序,并与单位协商解决了问题。
由于始终用宽厚仁爱的理念面对工伤患者,朱滨江总是处处为工伤患者着想,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2007年开始,厅机关开展节约型政府机关活动,每季度通报一次办公电话费。在检查时发现朱滨江的那台办公电话每月都超支较多,对此,朱滨江诚恳地解释说:“这是我厅劳动能力鉴定的受理电话,既要接受劳动者工伤政策的咨询,又要和工伤职工沟通,很多工伤职工在外地,打长途要个人掏钱,于是我就主动打过去,可能办公话费就多了点。”
朱滨江注意深入基层和现场调查、了解、询问,倾听有关方面或人员的意见,强化“说理说法,以法以理服人”。工厂、矿山、码头、乡村,凡是有工伤事故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一次,一起工伤事故发生在广东境内,他要去现场调查核实,申请派车前往,因为考虑到超出本区范围,按规定没有派车。几天后,当看见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时,派车的同志问:“去了没有?怎么去的?”他兴奋地回答:“怎么能不去呢?先坐火车,后坐公共汽车,总算把情况搞清楚啦。”
鞠躬尽瘁“老黄牛”
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2011年广西工伤保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朱滨江为了让此项工作更好更快完成,带病深入各市县进行调研,经常加班加点统计各市老工伤人员人数、测算分配经费和纳入工作进度情况,经常到自治区财政厅和国资委等相关厅局协调老工伤纳入的经费和相关问题。他在病重住院前3个月已出现严重的腹泻症状,领导和同事多次建议和提醒他到医院检查身体,而他每次都以已经到社区医院拿药、身体无大碍为由,一直坚持工作在第一线。然而,无情的病魔一点一点地侵蚀着他的身体,他终于倒下了。他在办公室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休假,想办完这些老工伤的文件后休假。”在此之前,他没有休过一次完整的假期。在医院住院的最后日子里,他仍然不忘工作,将工伤认定案件带到病房审阅,并多次通过电话和短信与领导、同事交流工作中的问题。5月18日,他住院的第一天,就自治区政协《关于解决我区机关公务员工伤保险的提案》发来短信:“委员们对提案答复无意见,电话记录在我电脑桌上。”原定他参加法院一个案件的庭审,5月20日他再次发来短信问道:“23日南宁市中级法院开庭,处里安排人去了吗?”过了几天,他又说挂念老工伤人员协议签订问题。5月30日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领导到他家慰问,他姐姐和妻子拿出一沓案卷说:“这是清理滨江遗物时发现的。”当他们接过这沉甸甸的案卷时,眼里充满了泪水,心里充满了敬意!他们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份案卷,那是一位公务员最后的履职!那是一名党员最后的答卷!
朱滨江,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省直机关工作人员,面对群众的苦难,满怀仁爱之心播撒阳光,点亮希望,在无数工伤职工心中树立起永恒的丰碑。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在为人民服务的岗位上坚守平凡,亦能用英雄的标尺去衡量。这就是朱滨江这位普通公务员给我们留下的平凡与伟大的辩证思考。让我们向无数像他一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平凡英雄致以生命的礼赞!
一颗英雄的心一个平凡的人 篇7
“所谓英雄,就是对民族起到脊梁作用的人。在现今这个社会里就是有一定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长达八十四集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由于客观的原因我真是一集也没看过,到现在也没有。但我却可以想象得出那部宏伟巨作的无穷魅力。剧中曹操的扮演者鲍国安的大名,也早已非常熟悉了。
然而当我第一次坐在“曹操”鲍国安的面前采访他时,他还是让我产生了一种油然而生的敬意。——引子
现今已55岁的鲍国安,嗓音很好,讲起话来声音高大而洪亮。他是一个精神矍铄、气志高昂的人。
此次鲍国安是应导演张蒲安之邀,拍摄一部反映青少年犯罪的二十集电视电影故事片《拯救少年犯》(暂名)而来到西安的。
从老师到律师
鲍国安的职业是老师而并非演员。
在《拯救少年犯》这部电视电影故事片中,鲍国安饰演了一个中学老师到一个律师的角色。鲍国安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色。那个老师在自己的学生产生犯罪行为之后,生发了一种要研究法律的念头,并最终成为一名律师,一名专门为青少年犯罪出庭做辩护的律师。
作为一个律师,应该是爱憎分明的。这也是一个正面形象。但比起鲍国安以前所扮演的角色却更趋民平化。这个教师是50多岁的时才开始学习法律的,而且完全是因为他的学生。
鲍国安说这与自己以前扮演的历史英雄人物有一个连惯性。他自己喜欢伸张正义的形象。鲍国安告诉记者很久以来他心里都有一个“英雄情结”。
鲍国安的“英雄情结”
鲍国安演艺生涯的“处女作”是在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后,十五岁那年出演的一部话剧《少年刘文学》。他在剧中饰演与地主做斗争的少年刘文学。鲍国安说他最早的英雄情结便起源于此。他的第一次触电是在1983年,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山下是故乡》(珠江电影制片公司,饰一农民),那时的鲍国安是边教学边演戏。
1984年5月,鲍国安应山东电视台之邀出演了自己演艺生涯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九集)《宋江》。剧中饰演主角宋江,也算是一个英雄人物吧!
真正让鲍国安产生英雄情结并一发不可收复的,应该是八十四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鲍国安说那是1994年随中央电视台《三国演义》剧组到东南亚出访。当时《三国演义》正在东南亚放映。那天许多老华侨都是驱车几百里赶来,说要亲眼看一看他们。那些老侨说,过去在国外所看到的中国的影视剧,中国人都是一些小角色,什么小脚女子、小辫子、抽大烟的农民,弄得华人抬不起头来。这回《三国演义》可给我们扬眉吐气了,它长了华人的志气。让外国人看到了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就有那么多伟大的英雄,而且有那么多聪明智慧的人,还可以打那么大的战争。老华侨们希望中国的影视界能多向国外输送些这样的作品。
在《三国演义》以前的影视剧里,演历史英雄、现代英雄都是比较随意的,都带有一种偶然性,鲍国安说他本人也没有刻意的去追求。但在东南亚看到的这一幕,却让鲍国安十分感慨,他也就从此下定决心“要演英雄”。
鲍国安说,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追求,没演过坏人的他说以后他是非英雄不演。
宋江、曹操、魏征、唐太宗、包公、刘伯温、林则徐以及吴登云(电影《真心》主人公)、吴明雄(电视剧《人间正道》中的市委书记)都可以说是一个个响当当的人物,虽说演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新的难度,虽然都演得非常累,但鲍国安却都演得无怨无悔。
尤其是饰演电影《真心》里的吴登云,除要战胜海拔5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的恶劣气候外,鲍国安还要克服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他在最后说:“我要把自己的感动传递给观众,我想告诉人们:生活中有这样崇高的人,做人应该做(吴登云)这样的人。”
鲍国安眼中的英雄
鲍国安对英雄是这样定位的“所谓英雄,就是对民族起到脊梁作用的人物,在现今这个社会里就是有一定爱心和责任感的人”。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张浦安导演的新剧《拯救少年犯》中的老师又算得上一个英雄了。
鲍国安曾说,他自己是一个老百姓,连组长也未曾当过。自身渺小瑞演小人物没什么意思,只有通过演大人物来渲泄自我。比如演林则徐时,可以痛斥洋人。
对鲍国安来说,能在《三国演义》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里有幸扮演一个伟大的角色,当然是很幸运了。这个伟大不再是简单的好坏,正反之分,而是指其艺术形象的伟大。
《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积淀很厚的作品,它赋予演员一种驰骋的天地,曹操这个人物是演不尽的,鲍国安说。
现在再说起《三国演义》,鲍国安说他那时有一种“天助我也”的感觉。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鲍国安说如果让他再演一回曹操,恐怕有许多东西他再演也演不出来了。
戏里戏外话演戏
创造一个艺术形象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鲍国安所塑造的人物也印正了他所说的话。
“我自己是属于那种把自己管好,不想去管别人的人。”当初上中央戏剧学院学的是导演专业,毕业后觉得不适合做导演工作,就去从事表演教学工作,闲了拍一些电影电视剧。现今他已拍了5部电影,10多部电视剧了。
在这些影视作品里,鲍国安始终都是坚持自己为自己配音的。他说塑造人物不单是用形体、性格、行动,还要用语言塑造人物。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虽说近两年鲍国安的戏不多,每年也就一两部,但他是用心真诚的去演戏,借此把自己积压在心时里的感觉的渲泄、抒发出来。他戏言自己是“英雄”,但是“英雄无大志”。
面对国内影视界许多演员出身的人,戏演红了,火了便做起了导演、监制,并且进军国际影坛的现象,鲍国安说自己真是没有什么雄心大志,只是希望随遇而安,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他希望寻找到一个好的剧本、一个好的值得去演得角色,老老实实的去演戏。
当初中央电视台《笑傲江湖》剧组曾邀请鲍国安去演任我行这个角色。开始他都已经答应去,最后由于身体不适(任我行这个角色是需要打打斗斗的)就给推托掉了。
《笑傲江湖》一经播出,便很火。于是就有人问他,没演任我行是否觉得后悔。鲍国安说他一点也不后悔。
“从来不抱怨什么,从来也不后悔什么”,这就是鲍国安。
电视剧创作与电影和舞台剧的创作一样,都是严肃、美好、崇高而又艰辛的艺术创作,需要投入巨大的真诚的热情,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活生生的人物情感奉献给观众。作为一名演员,鲍国安清楚的意识到:这需要演员良好扎实的基本功、丰厚的修养,以及作为一个人的美好情操的良知。
观众与演员尤如鱼之于水。鲍国安对观众永远是主动微笑着的。他从不有意识的掩饰自己什么。现实生活中鲍国安与观众都是挺友好的。“观众表示了一种尊重,自己同样尊重观众。”
在拍摄过程中,注重对任何一个合作者的尊重。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大家共同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气氛,在集体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碰撞出的艺术火花。鲍国安说到了,也做到了。
作为中戏的一名教师,鲍国安始终以师者的身份对自己多一点约束。
鲍国安与王扶林、蔡晓晴、谢晋、广春兰及《拯救少年犯》的张蒲安等许多导演都合作过。他们的合作都是很愉快的,至今他与这些导演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此次来出演《拯救》中的老师,是上次与张蒲安导演合作拍摄《女囚》而缘起的。鲍国安说他从这些导演的身上都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可以说老一辈艺术家是在用生活阅历去为演戏做铺垫;而现今的青年演员是在艺术的实践中去为演戏做铺垫的。对于这些青年演员的演技,鲍国安是以一位长者的身份,采取宽容的态度评说的。
面对电视剧市场的大量需求,给青年演员带来了大量实践空间。因观众需求的不同,也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演员。青年演员通过大量的实践,进而熟能生巧,经过观众的淘汰,有一些人最终是可以成为真正的艺术家的。
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人
非英雄不演的鲍国安眼里的英雄就是对社会有一定爱心和责任感正义感人,他是这样想的,现实中他也一直这样做着。
有着这么多年演艺生涯的鲍国安,如果说起他的头衔、社会兼职的话,那肯定有一大堆。但鲍国安一个也没有要。他只要了一个与自己演艺事业毫不相社会兼职。但这个兼职是很特别的,是全国从事演员职业的人中惟一的一个。这就是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
这个兼职是事出有因的。在电视剧《帝师刘伯温》中,鲍国安饰演刘伯温,这个角色相当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监察大使。说来也巧,当时正好他们单位(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办公室打来电话:文化部来电话说推荐他做国家监察部的特邀监察员,想征求一下意见(文化部当时又此事非常慎重,鲍国安是从二十人的名单中最终确定的)。鲍国安考虑到这个监察员的意义不一样,自己又喜欢伸张正义的形象,于是就欣然接受了。
在此之前的鲍国安是经常收到一些群众的来信、电话,让他帮助反映一些问题,呈送一些材料,甚至有的人亲自找上门来。但当时他却有心无力。鲍国安说以前老是在影视作品中借着别人的口为大家去伸张正义,而今有了这个社会兼职后,就可以真正替别人伸张正义了。对于党政干部中违法乱纪的事件,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时也就方便了一些。
这正如鲍国安当初在演《包公生死劫》时,所说的“历史的重要人物我演过不少,但最该演的还是包公,因为包公是百姓最爱戴的。”
我们打算去周游世界
现今的鲍国安可以说是闲人了。有合适的戏就去拍一拍,过把瘾;没有时就平平淡淡的过着,做些个人的东西,读读书,写写文章。现实生活中的鲍国安是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
鲍国安所说的写东西就做些自我总结,为将来著书做些资料性的准备。他说他要写入书中的东西,主要是对创作上的一种回忆与总结,而绝不是个人生活逸事的描述。
鲍国安的父亲是一个机电方面的老工程师。他们家族中除了他,再没有人从事演员这个职业。
爱人朱兵是中央戏剧学院学生处的处长,是一个性格很开朗的人。记者采访鲍国安时,她刚刚退了下来,陪了老鲍来西安为故事片《拯救少年犯》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鲍国安与爱人朱兵处在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里。老父老母还都健在,可谓四世同堂。两个儿子:一个是某医疗器械公司的经理,一个是北京电视台专题部的记者。
鲍国安没有女儿,他说这是这辈子最遗憾的一件事。但小孙女却给他平添了不少的乐趣。他给小孙女取了一个很大气名子,叫鲍海冉。他说鲍姓需要水,海冉寓意大海上冉冉升起的一轮明月。
鲍国安犯有慢性胃病,每当犯病时,小孙女就跑过来给他治病。所谓的治病就是小孙女抱一抱他。鲍国安说这一抱他就感觉好了一些。
早在上学时就爱踢足球,打篮球、乒乓球,喜爱体育运动的鲍国安,到了西安也不例外。每天早上他都会到离下榻酒店不远的兴庆宫公园去锻炼身体,而且都是坚持一个多小时。
在影视界叱咤了几十年的鲍国安,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希望过一种平淡而又平静的生活。他从不把自己演戏的挡期排的很满。对于一些无关紧要或不太适合他的戏,他是坚决不演。他说光今年他就已推掉了七八部戏。
现在的鲍国安最大的心愿是去做环球旅游。他和爱人朱兵在去年已经办了私人护照。鲍国安说他除了拍戏,把经济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准备去做周游世界(儿子的负担没有了,但老父老母还健在,还要照料),去法国、意大利、希腊等。
末了鲍国安告诉记者,他们已经购置了一部笔记本电脑。他说这将成为丰富他们以后生活的很重要的一部分。
鲍国安现在是俟机等待,等待机会,他说他希望能够再遇到一两个好的剧本和好的角色,去好好演一下。之后,如果说还要演戏的话,就去演一些给别人当绿叶的角色,演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也有意义的戏,客串一下角色什么的。
我们期待鲍国安能遇到好剧和好角色,期待着他实现自己的愿望,期待着他为观众塑造出新的英雄。
鲍国安点滴
鲍国安,1946年出生,祖籍山东烟台,生长于天津。1960年初中二年级时,进入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儿童剧院。1978年恢复高考后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导演专业。1981年毕业后留校,专职从事表演教学工作。所以鲍国安的职业是教师,而并非演员。目前在中央戏剧学院研究所工作。
唯一的社会兼职是国家监察部特邀监察员。
处女作:《少年英雄刘文学》(话剧 天津人艺)
第一次触电:《山下是故乡》(电影 1983年 珠江电影制片公司)
所拍摄过的电影电视剧《宋江》(九集电视连续剧 1984年 饰宋江)
《大唐名相》(九集电视剧 饰魏征)
《三国演义》(八十四集电视剧 饰曹操)
《人间正道》(电视 饰市委书记吴明雄)
《包公生死劫》(电视 饰包公)
《帝师刘伯温》(电视 饰刘伯温)
《武则天》(电视 饰唐太宗)
《风雨乾坤》(电视 饰省记委书记)
《鸦片战争》(电影 饰林则徐)
《决策》(电影)
《零点行动》(电影)
《真心》(电影 饰吴登去)等
【平凡英雄】推荐阅读:
平凡英雄,青春无悔07-25
平凡岗位中的英雄09-07
关于《平凡英雄》观看心得体会09-23
《雄关》第四集《平凡英雄》大学生心得10-13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平凡中的不平凡10-24
平凡的人不平凡作文08-03
平凡岗位中不平凡的人08-03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用心领悟平凡08-21
英雄重英雄09-22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爱论文05-20